0

煤矿劳动模范事迹范文【最新六篇】

浏览

3439

范文

6

篇1:煤矿劳动模范工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2144 字

+ 加入清单

煤矿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没有高学历,没有镀过金,但在煤矿机修领域,他是绝对的技术大拿。成长历程给我们现代工人一个启示:没有真本事,没有高技术,就无法在新的企业中胜任工作。在走过的道路上,有别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他在自己的煤矿机修领域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这一切完全源于自己对工作地热爱,对技术地苛刻追求,对科学地不苟钻研。我们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这类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特色的技术工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上需要有这些勇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工人,我们的民族复兴更需要这样的共和国脊梁。

井架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马达轰鸣。车间里弧光闪耀,工业区人群穿梭,一列列装满原煤的火车正风驰电掣般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渭北黑腰带上的矿务局王村煤矿。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百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工亡家属修理家用电器近千台(件),他就是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省技术状元、199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9年被中共陕西省委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矿务局王村矿运行队机电维修工。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

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

××1984年毕业于铜川煤技校,1989年调到投产不久的王村矿担当了机电维修工。由于王村矿在当时属现代化矿井,很多机电设备,别说维修了,有些连见都未见过。面对新设备密如蜘网般的电器设备线路图,愕然了,恰在这时,矿上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由于矿井副绞提升中途出了故障,十余名乘坐罐笼升井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包括他在内的几名检修人员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4个多小时。其实,当时故障,只不过是调速器中一个小小的电阻出了问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机电维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子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精湛的技艺使××名声远扬,特别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些大型煤电集团机电负责人打来电话,动员他南下,承诺年薪最低十二万。然而,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矿务局养育了我。王村矿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他牢牢的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

干机电维修工二十多年,无论在什么地方当工人,他每年出勤均在350天以上,特别是在王村矿这十几年里,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义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

xx年11月的一天,突感腰疼难忍,工友们将他抬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急性突出。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可他坚持不住院、不休假、不报工伤,稍加推拿复位,第二天便上了班。只是每天利用检修空闲时间,自己在工房的一张木连椅上做一小时牵引,这就算给自己治疗了。“爱岗”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他是矿上机电设备维修的顶梁柱,也是运行队的“技术大拿”,矿上曾有意想提拔他当干部、进科室,这些他都婉言谢绝;有一年矿上打算送他去“煤干院”进修,很多人都羡慕,可他一听说是“企业管理”专业,而非“机电维修”专业,便断然放弃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矿山铁人记羊场湾煤矿劳动模范杨自录[页2]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矿山铁人-记羊场湾煤矿劳动模范杨自录

杨自录每天总是坚持入井检查工作,即使有时去开会,他也要赶回来下井,从未因事因病休过工,~年12月份因患了胃病,疼得打滚,满脸是豆大的汗珠,可他仍然将队里的工作安排完毕才回家,第二天同事们又再三督促他休息几天,身体恢复好再上班,他硬是不肯,而且说:"没事儿,现在任务紧,我这点病不碍事。"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奋战在千尺煤海,为煤炭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象蜡炬一样,为人们送去了光明与温暖,正是"甘燃自身效红烛,照得满园桃李新"的极好写照,在杨自录身上既看到了煤矿工人那种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可贵精神,也看到了他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看到了他那水晶般的心灵……

杨自录同志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经受了重重考验,展现了劳动模范的风采,他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忘我工作,体现了一个劳动模范的情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矿山铁人"的赞歌。

20多年来,杨自录从来没发生一起人身事故,然而他在安全生产中,哪里有危险活他就第一个冲在前面亲自干,自99年以来,他处理重大不安全隐患7起,比如y252(1)区工作面上缺口有两个架子压力特别大,有三架开帮缺口木棚被压垮,顶板来压,两个班都没有处理好,后来杨自录亲自现场指挥职工操作,通过一个班的

苦干,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保证了安全生产。

扎根一线不动摇,做一名实实在在的煤矿工人,杨自录同志自1998年来羊场湾煤矿,到采煤一线工作,20多年来,从没有动摇过献身煤炭事业的信念,在这段时间里,曾经有两次亲人和朋友劝他脱离一线到地面,安排比较舒适的工作,可他说什么也不干,他说:你们的心情我理解,可你们也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我在一线工作这么多年,我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煤矿事业,为煤炭生产贡献自己晚年的余热吧。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矿山铁人记羊场湾煤矿劳动模范杨自录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矿山铁人-记羊场湾煤矿劳动模范杨自录

矿山“铁人”杨自录

——记羊场湾煤矿劳动模范杨自录

(通讯员:梁雪峰)在羊场湾二矿采煤二队有一位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矮个队长,别瞧他其貌不扬,可认识他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对这位红脸汉子的敬佩之情也在人们的言谈之中广泛流传。

今年40岁的杨自录有着开阔而饱满的前额,鹰隼般的眼睛,行事风格强硬且锋芒毕露。有人说他过于狂傲,有人说他铁腕独断,但没有人否定他不同凡响的业绩。

曾经是来自灵武农村的贫寒青年,自从踏上煤矿的那一天,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归宿,当面对百米井下阴暗潮湿的艰苦环境时,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起坚韧不拔、咬牙坚持到底的品格。从一个最基层的攉煤工到采煤班长,到工长,再到副队长,所有这些成长的历程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辉煌成绩,从石沟驿煤矿到灵新矿到浅二小井到建井处再到羊场湾二矿,二十年时间转战了五个矿井,每到一处,杨自录的奋斗足迹和精神特质让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被这位钢铁汉子所感染。

“他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人,是一个团结同志、敢于吃苦的人”,有人这样评价他,多少年的摸爬滚打,他和他的工友们练就了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作风。在对羊场湾二矿y252(1)采面初采初放期间,他们就以昔日练就的硬功夫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矿领导的高度赞扬。

XX年10月1日,伴随着羊场湾二矿阵阵鞭炮的脆响,杨自录率领全队职工进入y252(1)采面,展开了紧张的初采初放工作。140多米的工作面,时常都能看到他繁忙穿梭的身影,不时地指挥作业人员更换卸压支柱、给支柱测压、察看戗柱是否齐全、支柱角度是否符合规定贩贩贩,随着生产进度的推进,采空区也不断远离工作面,而杨自录的心也象悬着的顶板一样提到了嗓子眼,多年采煤经验告诉他,顶板垮落的一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故都可能发生。所以,他一方面加强工作面支护质量,一方面根据顶板变化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终于,在正常生产三个循环后,顶板全部垮落,初采初放阶段顺利完成,此时的杨自录悬着的一颗心才象块石头一样落了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这笑容也仅仅保持了不到二十天。由于工作面伪顶松软,放炮后随即垮落,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了生产困难,还造成了煤质灰分超标,不但煤质科对此做出了处罚,连矿领导也高度重视,三令五申要控制伪顶,确保煤质。为了控制住伪顶,杨自录往返工作面已不知多少次,在仔细观察了顶板动态后,果断下令:采用少装药、少联炮、缩小放炮段的方法来控制伪顶。并利用班前会时间教育职工控制伪顶与职工收入息息相关的思想工作,作业现场,杨自录与职工一起铺网、挑梁,亲自示范操作,调动了职工控制伪顶的积极性。仅用了五天时间,全工作面控制伪顶达到93%以上,确保了煤质质量和作业中带来的困难,与此同时,也被全队职工和矿领导认可走上了区队长的职位。

20多年来,在井下艰苦的环境中,杨自录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不休工,头痛脑热坚持上班,家中的大事小事交给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中,从未因家庭锁事误过工,做到了全年全月出满勤,全年累计平均出勤 360多个工以上,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投身到煤炭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同事们称其为"闲不住的人",他用20多年的工作实际证明,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如何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年四月份,全矿的重点工作是风巷抬底和井底出渣、井口下料,在副井底车场、风井筒内所承担的井巷工程及采区运输系统的履行中,大量繁重项目必须在综采设备安装前完工,为了使整个运输系统不滞后,杨自录挂帅担任了现场指挥。风井筒大巷1000余米的巷道标高超出40厘米,必须抬底保持同一标准,他调来队组及设备,用风镐凿破底岩一点点地抬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于长时间使用风动工具,至今他的手臂仍有震颤的感觉。在工期较为紧张的时候,他时常连轴作业在井下,每天沿10度近千米的斜巷走几个来回,为了工程在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前提下得到完成,他对所有铺设、调整的巷道逐一排队验收检查,特别是工程期间,他的孩子因急性扁桃体炎症,持续高烧,说不出话来,他也顾不上休班照料孩子,他患了肠炎,连早饭也没有吃就来上班,他爱人心疼他,来队里找他回家吃饭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带病来坚持上班的,同志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可他却想,现在井口任务紧,人员少,特别是有经验的职工少,误了工期将给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我怎么能回家休息呢?于是表面答应了妻子的要求,可人们来到工作现场时,发现他又在不停地默默工作着,忙碌着……杨自录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务,有的放矢,勤奋务实地送走了一个个充满硕果的昨天,迎来了带着希望的今天和明天。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

千里煤海 彰显矿山骄子不屈的脊梁——记羊场湾二矿劳动模范李伏龙

(通讯员:董  宁   梁雪峰 )

在宁夏灵武中部毛乌素沙漠边缘,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羊场湾二矿。昔日破败不堪的小井如今一跃成为宁东能源基地的“特区矿井”,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它见证了两代建井人的呕心沥血,他们用双手建造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彰显了矿山骄子们不屈的脊梁。在这无数个钢筋铁骨般的硬汉子当中,李伏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1965年,李伏龙出生于宁夏灵武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在灵新煤矿参加工作,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94年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春岁月的良好起步,不仅铸就了他过硬的政治素质,也培养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他具备了迎难而上、敢打硬仗、善破难题的出色才能!

1995年,李伏龙就被灵新煤矿任命为跟班队长,1996年被调往原建井工程处担任采煤一队队长。

出任一个采煤队队长,应该说是组织上的信任,个人能力得到充分肯定的重要体现,作为他本人应该高兴。但李伏龙却无法让自己高兴起来,进入他脑海最多的是“责任”与“压力”。因为所面临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20世纪90年代末,建井工程处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生产不能正常投入,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职工生活不能正常改善,群众情绪很大,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万般无奈之下,单位领导通过集资、贷款等形式在沙漠腹地建成了羊场湾二矿,从此告别了只建井不产煤的历史。

在这种“无米下锅”的形势下出任采煤队队长,对谁来说,都有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感觉。李伏龙上任时感到责任重、压力大,应该说也在常理之中。但如何能将压力变为动力?

李伏龙与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达到了思想上的一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团结带领全队广大职工,重振建井工程处昔日雄风!

为了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出低谷,1999年,针对当时的实际, 他首先抓全队的制度建设工作。坚持一切工作制度先行,从行为管理到责任落实上,从队长到职工,层层逐级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考核办法,实现了由“人管”向“制度管”的转变。

第二是抓劳动工资管理工作。他推行小班核算,实行定岗定员管理,职工在什么岗、负什么责、拿什么钱,易岗易薪,建立了责权利的统一体。实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打破工资级别界限,以岗记分,记分记奖,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从而激活了广大生产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仅~年全队人工工效由计划的4.3吨/工,上升到5.2吨/工,每班循环进度在1.1米以上,全队正规循环率达98%,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以强劲势头向前发展。

面对全矿窖煤量少、沫煤滞销、块煤紧销的现状,他主动寻求技术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从分析采面煤层层理结构、煤质硬度工作入手,现场跟班,到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结合理论知识,探求提高块煤率的新途径。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爆破参数,他曾连续三天和副队长、技术员到炮组跟班,观察和分析爆破效果,最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修定了新的爆破参数,亲自在井下盯炮组人员打眼装药,使采面爆破效果明显提高。块煤率逐步上升,由计划的30 %,上升到37%,为全矿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煤矿劳动模范运行队机电维修工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1690 字

+ 加入清单

煤矿劳动模范运行机电维修先进事迹材料

没有高学历,没有镀过金,但在煤矿机修领域,他是绝对的技术大拿。成长历程给我们现代工人一个启示:没有真本事,没有高技术,就无法在新的企业中胜任工作。在走过的道路上,有别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他在自己的煤矿机修领域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这一切完全源于自己对工作地热爱,对技术地苛刻追求,对科学地不苟钻研。我们现代企 业最需要的是这类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特色的技术工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上需要有这些勇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工人,我们的民族复兴更需要这样的共和国脊梁。

井架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马达轰鸣。车间里弧光闪耀,工业区人群穿梭,一列列装满原煤的火车正风驰电掣般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渭北黑腰带上的矿务局王村煤矿。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百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工亡家属修理家用电器近千台(件),他就是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省技术状元、199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9年被中共陕西省委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矿务局王村矿运行队机电维修工。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

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

**1984年毕业于铜川煤技校,1989年调到投产不久的王村矿担当了机电维修工。由于王村矿在当时属现代化矿井,很多机电设备,别说维修了,有些连见都未见过。面对新设备密如蜘网般的电器设备线路图,愕然了,恰在这时,矿上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由于矿井副绞提升中途出了故障,十余名乘坐罐笼升井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包括他在内的几名检修人员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4个多小时。其实,当时故障,只不过是调速器中一个小小的电阻出了问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机电维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子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精湛的技艺使**名声远扬,特别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些大型煤电集团机电负责人打来电话,动员他南下,承诺年薪最低十二万。然而,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矿务局养育了我。王村矿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他牢牢的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煤矿劳动模范运行队机电维修工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煤矿,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煤矿劳动模范运行机电维修先进事迹

没有高学历,没有镀过金,但在煤矿机修领域,他是绝对的技术大拿。成长历程给我们现代工人一个启示:没有真本事,没有高技术,就无法在新的企业中胜任工作。在走过的道路上,有别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他在自己的煤矿机修领域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这一切完全源于自己对工作地热爱,对技术地苛刻追求,对科学地不苟钻研。我们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这类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特色的技术工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上需要有这些勇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工人,我们的民族复兴更需要这样的共和国脊梁。

井架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马达轰鸣。车间里弧光闪耀,工业区人群穿梭,一列列装满原煤的火车正风驰电掣般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渭北黑腰带上的矿务局王村煤矿。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百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工亡家属修理家用电器近千台(件),他就是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省技术状元、199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9年被中共陕西省委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矿务局王村矿运行队机电维修工。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

**1984年毕业于铜川煤技校,1989年调到投产不久的王村矿担当了机电维修工。由于王村矿在当时属现代化矿井,很多机电设备,别说维修了,有些连见都未见过。面对新设备密如蜘网般的电器设备线路图,愕然了,恰在这时,矿上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由于矿井副绞提升中途出了故障,十余名乘坐罐笼升井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包括他在内的几名检修人员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4个多小时。其实,当时故障,只不过是调速器中一个小小的电阻出了问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机电维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子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精湛的技艺使**名声远扬,特别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些大型煤电集团机电负责人打来电话,动员他南下,承诺年薪最低十二万。然而,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矿务局养育了我。王村矿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他牢牢的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

干机电维修工二十多年,无论在什么地方当工人,他每年出勤均在350天以上,特别是在王村矿这十几年里,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义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