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热门19篇

浏览

6079

范文

154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066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课题】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

调查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与中学生当面交谈、网上了解。

【调查分工】

张奕羽:出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马成琳:实地调查、打印调查报告 邬一平:实地调查,协助撰写 曹豪威:实地调查、统计汇总

【调查时间】

20--年7月5日、7月20日

【调查地点】

新华书店天一店、中山店

【调查原因】

中学生目前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却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所以正确引导中学生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了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探讨其中潜藏着的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帮助。

【调查说明】

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过随机走访的形式对市内60名中学生与10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形式以调查问卷与交谈为主。发放调查问卷共70份,均有效。

【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1.消费前

在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占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

在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查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仅有1人,占2%。

2.消费过程中

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29人,占48%;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占2%。

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

3.消费后

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消费100元以下的最多,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2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的只有4人,占7%。

4.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

在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有32人,占53%;选择否的有28人,占47%。

5.关于家长

在是否关心子女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家长们选择关心的达8人,占80%;选择很少过问的有1人,占10%;选择不过问的也有1人,占10%。

在关于子女的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选每月规定的有5人,占50%;是他(她)要就给的也是5人,占50%;选择做家务付酬的没有人。

在有没有教育子女如何消费的调查中,选择有的达9人,占90%;选择没有的仅1人,占10%。

【问题与分析】

1.中学生在零花钱的来源上体现随意性。一是绝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而且为数不少的同学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向家人要;二是零花钱数额比较巨大,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有的还甚至超过了300元;三是没有中学生以做家务付酬的方式得到零花钱。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和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密切相关。

2.中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上缺少计划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消费前一般都不作计划,有23%的中学生没有结余,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填写消费金额时态度有一些迟疑。我们认为消费经验也是一种自理能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每月消费数目与项目,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及时总结自己的消费状况。

3.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反映出较强的可塑性。较普遍的心态是遇到合适就买,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买,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各种理念的定型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消费问题上也是如此。

4.中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平时的消费内容以买零食居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和书籍,用于娱乐上的消费为最少。这个结果比较符合学生的本性,说明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还是比较健康的。

5.学生和家长之间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一半左右的中学生认为消费理念受到父母的影响,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有八成的家长表示平时关心或者教育子女消费,说明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的关注度较大。在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期,除了家庭教育,中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新生代,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中学生日常消费看似小问题,实则蕴含大道理。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曾规定,孩子的零花钱必须通过干家务获得,以此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正确消费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是学校和家庭面临的教育课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城市中学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邹刚

学校:兰州大学

年级:96级

院系:哲学与社会学系

专业:社会学

指导老师:黄少华(副教授)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

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_交际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1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人际关系问题

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也伴随着出现了一些心理的差异,人际关系的问题日益恶化。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及表现,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指个体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是恐怖症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态。中学生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学生一到具体交往或别人主动与自己打交道时,就出现恐惧反应。表现为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社交恐怖症往往会发生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将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社交恐怖症伴有强迫性恐怖情绪,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应,通常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定型,进而形成固定的心理结构,那么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的刺激情境时,便可能旧病发作,产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即社会学习。如看到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学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将在特定的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正是这种情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由心理紧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般的做法有:①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注意我一个人的。力求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②改善自己的性格。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故应该加强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学和陌生人交往,逐渐去掉羞怯和恐惧感。③满灌疗法。即让人反复接触引起恐怖的刺激,使其逐步适应,进而消除恐惧感。④系统脱敏法。其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怖情绪,最后达到矫正异常行为的目的。例如可以先引导患者与家人接触、一步一步引导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巩固。此外,中学生要克服社交恐怖症,还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1: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 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 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 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分析: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孤独心理

有些中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自己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同时把因离群索居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人际孤独则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交往障碍而带来的孤独体验。

中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独立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实践范围逐步扩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加强,于是开始积极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他们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现实又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多数人竭力寻找与同伴的交往。在交往中,有的中学生因同伴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一些摩擦,因此,干脆将自己封闭起来,他们害怕增加不安全感,从而转向自我内心的交流。

其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几近成熟,这有力地促进了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基本能正确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他们常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既发现自己心灵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灵中的丑。由于中学生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谨慎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城墙”,封锁自己内心的秘密。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则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中学生生理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中学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

羞怯心理

在中学生交往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轻松自在,谈吐自 如,应对流畅;有人却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平时想得好好的,一上讲台,语无伦次。这种心理现象叫做羞怯心理。一般来说,羞怯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也必定会有一定的情绪倾向与情感反应。人有七情六 欲,羞怯,人人都可能体验到,问题是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一般的羞怯心理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短暂的,它不仅无损于身心健 康,而且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一个不懂得羞愧的人,必定是个无责任心的人。但是羞怯心理的反复产生与体验,容易引起恶性循环,导致一部分中学生的交往恐惧

嫉妒心理

嫉妒是个体内心对他人的优越地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称“红眼病”。它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正为特征的一种不悦、怨恨、恼怒、自惭形秽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一方面,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校和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相互交往中显现出来,由此导致的优越感也就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同时也可能使人产生嫉妒心理。

一般说来,嫉妒心理的发展有程度不等的几个阶段。最初是程度较浅的嫉妒,它往往深藏于人们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一种淡淡的酸涩味。随后是程度较深的嫉妒,它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隐藏,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最后是非常强烈的嫉妒,此时嫉妒者已丧失了理智,向对方作直接正面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种嫉妒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它是变态心理的一种表现

猜疑心理

中学生的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他们往往神经过于敏感。例如,当听到有的学生做了好事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他们就会在心里嘀咕:“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好表现自己。”当看到别人学习成绩好时,他们又会嘀咕:,“他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大概有人辅导吧?”当别人对他好时,他又会想:“为什么他对我这么好?有没有别的动机?”当别人批评他某些行为不当时,他又会猜疑:“他大概是与我过不去?”总而言之,他们始终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对人怀有戒备之心。另外,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喜欢捕风捉影,传播小道消息,造成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紧张与不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二、 调查地点:xx市各大超市

三、 调查对象:各超市店长及消费者

四、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

五、 调查小组:

六、调查小结:

(一)经营者部分

1. 规模比较:调查的几家超市中25%为 小型居民生活型超市,50%为普通综合型超市,25%为大型超市。

2.管理方式比较:100%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察,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3.经营策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①地理位置:25%处于交通要道,25%在居民区附近,50%商业区附近。②超市形象:50%具有人工储物部和自动储物柜,50%只有人工储物部。75%有休息长凳,25%无休息长凳(小型居民型超市)。100%店内有音响设备,有购物音乐。100%有清晰的购物区招牌。75%购物设备单一,25%有多种类的购物篮﹑购物车,方便各类消费者。③服务:100%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察。75%注重责任心(小型超市和普通综合型超市),25%注重导购力(大型超市),50%注重亲和力(小型和普通综合型超市),0%注重信息素养。④宣传:75%利用报刊式广告宣传过,25%没有(小型超市)。

4.金融危机的影响:①营业额:50%下降(普通综合型超市),50%不变。②下降的原因:100%认为家居生活用品和休闲娱乐用品销量下降。③不变原因:100%认为良好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愿意选择他们。④采取的促销手段:100%特价商品,25%购物赠礼或抽奖(大型超市),50%提供贵宾卡会员卡来刺激消费(普通综合型超市和大型超市)。

综上所述,由于大型超市货物种类齐全,可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小型超市贴近人民生活,经营的商品以生活必

需品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并不大。而普通综合型超市没有主要销售的产品,此时就很难均衡盈亏。对于金融危机,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状况,商家都选择价格为主的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基础雄厚的大型超市会有购物赠礼或抽奖的辅助手段来刺激消费,为其增光不少。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发放贵宾卡和会员卡的促销手段(尤其是团购),这样可以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个固定的消费群体,可以成为商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进货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库存量,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算是不错的促销手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小型超市加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适时的搞一些购物活动;普通综合型超市可以在这段时间突出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买卖,注重宣传,增加固定消费群体数量;而大型超市在店员的态度上多下功夫。此外,各超市都应注意培养店员的信息素养,把握消费者心理,这会增强超市的运营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学生,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XX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原因

教育体系的改革使我们成为第一批新课改的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大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更为重视。家长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有没有自主能力的问题。有的家长会通过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通过管理自己的花费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能力。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学校里有的同学因为怕迟到而不吃早餐,到学校里后再买早餐吃;也有的同学认为中午的饭难吃,常常会买些零食来解馋解饿。作为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得不舒服,经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同样也是家长们给孩子可支配零用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有的学生却把零用钱用在了买游戏盘、去网吧、游乐场等一些娱乐场所上面。例如:有的同学一放学总是会先在外面玩够了吃够了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感也没有把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通过对同学们行为的观察,我想调查一些关于家长给孩子零用钱对不对,怎么样给孩子零用钱,给多少最为合适的问题进行调查。

二、调查范围:高二年级学生

三、调查总体:高二年级学生245名

四、调查时间:__年_月_日---__年_月_日

五、调查样本:30名学生

六、调查方法:系统抽样法和问卷调查

首先,用高二年级总人数245名学生除以应抽取的人数,余下5人,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5名同学排除;

将剩余的240名学生分别编号(即001,002,003,……,239,240),并将这240名学生分为30组,一组8人;

然后,从第一组里抽取001号,从第二组里抽取009号,从第三组里抽取017号,……,从第30组里抽取233号。 最后,将抽取出的学生进行记录

共抽出30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回答情况:共发出30张调查表皆符合标准要求。

七、报告

我通过3天的调查,共调查了30名年龄在15-16岁之间的学生。

在30名学生中,其中有18名学生的周零花钱在30元左右,其余12名学生的周零花钱皆在50元以上。

通过分析我得知零花钱越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钱或多或少地花在买零食和去娱乐场所上面,而在业余时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花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则很少有买零食的现象发生,他们说:“如果把太多的钱花在买零食上了,那么如果有什么要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调查的报告中只有6名同学把零花钱用在买书或杂志上,而这6名同学中有2名同学是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而其余4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是把零花钱用在买体育杂志上而不是学习参考书。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零用钱多且爱出去玩的学生(10名)约占总数(30名)的33.3%,而这些学生中有7个人上课有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询问得知,他们周末的时候一般都会出去玩或者其他,但共同点都是很少把时间用在复习和写作业上,他们说:“学习之余出去玩放松是很正常的,也有充分的零用钱可以自我支配。”当问到他们为何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有4名同学都是笑笑不答,还有3名同学说:“脑袋里光想着玩了,上课也有些听不进去,周末当然也就忘记还要写作业了”。 经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长们应该每周给孩子30-50元之间的零花钱,不宜过多,否则孩子就会有种“钱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会去把心思放在娱乐方面,他们在学习上,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多了,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对于那些经常出去玩学生的家长应控制他们的可支配零用钱,对学生们的娱乐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减少或者在外出时间上进行规定,避免那些学生因享受过的多娱乐而放松学习的现象。

在调查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足,在对学生活动上我应该对“其他”这一项进行更多的分析,应该通过学生对“其他”这一项的填写进行比较和整理。

再此,我还是希望那些喜欢出去玩的学生们尽量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毕竟我们现在已经高二了,该收心学习了。

八、附录

调查表

姓名________

年龄________

1.你每周的零花钱大约为( )

A.10元 B.20元 C.30元 D.50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都用在什么方面( )

A.买书 B.卖衣服 C.买零食 D.上网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

3.你经常去一些娱乐场所么?( )

A.是 B.否

4.你想怎么度过你的业余时间?( )

A.出去玩 B.在家干自己的事 C.学习 D.其他________________

5.实际上的业余时间是怎么样的呢?( )

A.学习 B.出去玩 C.看电视、玩电脑 D.劳逸结合 E.其他

________________

调查1:姓名_学生甲_

年龄_16_

1.你每周的零花钱大约为( C )

A.10元 B.20元 C.30元 D.50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都用在什么方面( AD )

A.买书 B.卖衣服 C.买零食 D.上网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经常去一些娱乐场所么?( B )

A.是 B.否

4.你想怎么度过你的业余时间?( BD )

A.出去玩 B.在家干自己的事 C.学习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际上的业余时间是怎么样的呢?( CE )

A.学习 B.出去玩 C.看电视、玩电脑 D.劳逸结合 E.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2:姓名_学生乙_

年龄_16_

1.你每周的零花钱大约为( D )

A.10元 B.20元 C.30元 D.50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都用在什么方面( BCDE )

A.买书 B.卖衣服 C.买零食 D.上网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经常去一些娱乐场所么?( A )

A.是 B.否

4.你想怎么度过你的业余时间?( ABD )

A.出去玩 B.在家干自己的事 C.学习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际上的业余时间是怎么样的呢?( BCE )

A.学习 B.出去玩 C.看电视、玩电脑 D.劳逸结合 E.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论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大学创业问题调查报告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论文

【摘    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关于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4364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中学消费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当今这个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学生如何健康消费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调查目的】: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的许多问题,已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区中学生消费状况,从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倾向,让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让中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消费道路!通过调查研究中学生的消费方向、消费观念等,指出其客观影响,从而使中学生正视问题,并结合所得资料指出导致中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根源及多方面的影响,寻求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组员的实践和协作精神,借此提高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一些攀比风的出现,导致一部分中学生随意乱花钱,请客吃饭,蹦迪等不良行为,既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又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望广大师生以及家长关注这个问题,正确引导中学生的消费观,使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了下列几点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消费观呢?:首先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的度,适中学生正常需要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名牌,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样能从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需要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不该花的尽量少花点。比如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饮食,培着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去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买这个或这个东西,国际上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及效果,防止盲目消费。另外,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货有益的书刑,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适度消费:适度消费,也称合理消费,是指适应国情、国力、生活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状态。是否适度和合理的客观标准,是消费主体的经济力量与消费支出的对比关系。

一个同时的原则,就叫“量力而行”。对每个家庭和消费者来说要以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衡量是否适度合理。倡导适度消费就必须使中学生懂得: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经济仍比较落后,提倡节约,反对消费,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当代中学生应是有的优良品质。况且,中学生又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更应懂得在消费生活中量入为出,防止人不敷出,在盲目攀比和高消费中搞“超前消费”、“赤字消费”。初中生是纯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步入初中后,同学的消费行为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消费大都由父母决定,步入初中后,很大一部分消费行为都是中学生自己来决定。为了健康成长,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习一些合理消费的知识和技巧,自觉规范和调控自己的消费行为: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要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不可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大吃大玩,互相攀比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攀比是当前社会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它对我们同学的消费行为不可能没有影响。这里的攀比,是指个人争面子为了与某人比高低,而不顾实际是否需要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购物花钱。例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买了一身名牌运动衣,自己就想买一套比他的牌子还要“靓”的运动服。甚至有的人你买一套,我买两套,从质量到数量都压倒对方。这种消费行为的出发点是攀比而不是实际需要。这样比来比去,除了造成极大的浪费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危害。攀比消费还会产生自卑心理,比来比去,谁可能占上风呢?比下来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攀比,是以金钱做后盾的,经济来源不足,比起来实力就差,产生自卑影响人的整个心态。这样的实例也是屡见不鲜的。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学生的消费,几乎百分之百来自家庭的供给,躺在父母工资单上的消费者,怎能去超前消费呢?父母辛勤劳动赚来的钱我们又怎能忍心去浪费呢?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的追求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平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兽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调查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家长,学校,社会和中学生们提了一些建议:

1 、作为家长,应对子女多加关心,这里所说的关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关心。家长应另辟新径,教育、帮助子女处理正确的外表消费观,不要盲目地追潮流、讲个性。

2 、作为学校,首先要多给学生外表消费行为上的指导。例如,学校可以制订统一的仪表规范,统一校服、校鞋;制订班级仪容评定……另外,为人师表也应保持健康的外表打扮风格,这样就达到了为中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亦避免在中学生之间造成不良影响。

3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让中学生合理消费,积极倡导朴素的外表消费风气。

4 、作为中学生更应付诸实际行动。尽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中学生是以消费者的角色站立在这个消费市场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打扮与消费中,应以节俭、朴素为主题。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所谓的追求个性化,讲究名牌等等的消费,不过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控壳,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身所处的是一个心理上未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为我们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加上无形的鞭策。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各种广告商品等等的本质,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外表消费,坚决抵制虚假广告,名牌,讲求个性化等等躺椅炮弹的不良诱惑,不盲目地追随潮流,从众攀比……以符合中学生身份的亲信形象在外表消费市场上健康的潮流消费进行曲。我们不应该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应该追求精神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由屈辱的封建礼教及一个多世纪的贫困中走过来,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祖辈们过着困苦的,衣食无着落的日子。而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意识、觉悟的渐醒,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们之间出现了许多的不和谐,因而“一见识少”的中国人受社会迅速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特别多。这些负面影响影响了整个社会气候,也影响着那一片净土——校园。

首先,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人产生迷茫和困惑,尤其在长期贫困后对经济利益的看待,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逐渐蔓延,也让学生耳濡目染,许多学生也认为有钱就好办。有的学生在家干点家务也讲价钱,更有学生父母给的饿零花钱少了就以不上学来威胁父母。比如XX届的尹同学,因家长只给5元/周的零花钱(农村)而不到校读书,将书扔到家门口的水沟,后经家长请其舅舅及其他亲戚来调和,父母答应10元/周才来上学。再如XX届的曾同学,因家长给的零花钱少了而离家出走,父母找了三天,最后在一亲戚家找到。再如一经济条件好的高同学,学习成绩差,因而常常用钱来请人帮着做作业。更有许多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比如一次听课中(地理课),老师讲到水资源的短缺时,提到应珍惜每一滴水并为“后来的人”想想,为世界想想,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却说:“管了我们自己就好了,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可管不了那么多”。或许这是个玩笑话,但出自十四五岁的孩子之口,是不是让人有点心寒呢?这许多新的问题,新矛盾的出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把握育人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情义,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在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各种个人利益和诱惑下,在社会道德,思想觉悟还较低的情况下。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假”,面对随处可见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世人蔽而不见,而在蝇头小利面前却又必争,。还有就摆在孩子们眼前的麻将声,以及“斗地主”,这种种社会消极现象都影响着孩子们。比如,在公车上能给老弱妇孺让座的孩子仅会占少数,而精通于打麻将,“斗地主”种种赌博的学生却占绝大部分。如XX届1班是个优秀班集体,XX届2班以及XX届1班,都发现有学生在寝室里“斗地主”,并且特别优秀的XX届2班也在课堂上发现三个学生在后座“斗地主”,而在较差一点的班中,则会经常发现扑克。再如社会上的“拳头”解决问题也发现在学生中,因为一些小事,或是一个小玩笑,或是一次不小心招惹了他,则会导致其大打出手。如XX届2班的袁某与黄某大打出手,袁某并叫XX届1班的陈某帮忙,而陈某在不问青红皂白之下就动手与黄某大干。而针对这种现象,闲观的学生却持这样的态度:或迅速离开现场,避免误伤了自己;或为其加油;或于旁也偷偷支几招。在他们眼中:人际的平等,生命的尊重丧失,“勇者胜”“强者胜”,一小部分学生就会如苍蝇一样跟在几个“大哥”身后,或寻其庇护,或崇拜他们,这许多社会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能使学校再是“纯粹的净土”不能再是“孤岛”。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符合社会,应生活化,人性化,把人的道德生活,人的道德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自觉反对伪人道德,提高人的地位,尊重人的权利使教育多些人情味,尽量避免学校班上的强制,学校课堂的暴力。对学生的不尊重要用宽容心来对待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学校班上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做到保持学校的纯洁性和超乎于世俗关系的高贵精神。让学生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做人的根本,生活的本质。

最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通讯,电讯事业,网络事业迅猛发展。有人预测,到XX年我国的网上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多的国家。随着网络事业的迅猛发展,它使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面对网上言论,信息污染,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敌对文化等的负面影响,目前要进网吧“闲”的学生占绝大部分,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如走读班的学生,每天早早出家门,揣着早饭钱,他们却背着书包进入了网吧,直到上课铃声快响之时,才匆匆赶往学校,而在课堂课下均讨论着游戏的精彩。更甚至于早上五六点时,就有学生背着书包倦蹬于网吧门口等着开门,或放学后迅速闪入网吧,直到天黑更有通宵。如XX届8班段同学伙同另一同学揣着生活费进入网吧,直到第二天其父才找回。再如XX届1班王同学,于假期中成天泡在网吧,甚至晚上等父母睡了就偷偷溜出家门,第二天早上其父才去找回。再如XX届2班乐同学,同样等父母晚睡后,自己再将被子做成有人睡状,溜出家门进入网吧,第二天十点过还不见起床,其父敲窗进入发现根本无人在家,后在网吧将其找回……。王同学曾说,网上打游戏真的过瘾,因为可以做(社会上不允许)自己想做的事:如杀人,娶媳妇,每次去上网均是怀着去见媳妇的心情而去。再如XX届的雷同学(女生)于XX年国庆大假中,三天没回家也无音讯,后来其父于网吧找回。十几岁的孩子,只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他们不知是非,他们不晓何为错事。面对这种种难以心安的事例,我们心惊而又担心,面对网吧主的昧良心挣钱,面对家长的无力,我们只有也应该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任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争取集体教育成个别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控制,增强网上的自律意识,或通过实例教育,或通过兴趣转移等方式来调节学生,这仅是教师们力所能及的事。这更希望社会多关注,网吧主更有良心,法制和监管更严格,还学校周边环境一个清静之地;还学生一个单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面对这种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们无可推卸地应担负起缓解社会环境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1. 手机的品牌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

2.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购机目的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4、手机的使用情况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中学生自信心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14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中学自信心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自信心对每个人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处事上都有基石的支持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孟特曾对 800 名男性进行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而是自信心。研究表明,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开朗、乐观等健康心理相联系,而缺乏自信心总是与自卑、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不求上进、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自信心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信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并由此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自信心,造成厌学、自卑、孤僻、依赖、不求上进等不良心理现象。为此,我对如何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深入研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像:初二年级学生 150 人

(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

数 项

据 目

指标

学习及各方面不如别的同学

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

在公众场合不敢表现自己

思考问题的方式消极悲观

评价自己“很差”“不能干”

学生人数

70

36

122

63

36

百分率( % )

46.7

23.6

81.3

41.8

23.6

(2)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学生自信心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46.7% 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及很多方面都不如别同学,这些学生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体活动中有压迫感,从不愿甚至排斥集体生活; 23.6% 的学生认为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身心自信;有 81.3% 学生极少或从来不

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惧怕参加竞赛性活动特别怕人笑话;有 41.8% 的同学消极悲观造成不求上进、被动学习和压抑等健康的心理;而约有 23.6% 的学生结自己作了“很差”、“不能干”等消极评价,面对困难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易放,而不能努力解决困难,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甚至有“破罐子破摔”倾向。

四、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1 、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思想中,强调学生应谦虚,应服从教师,子女听从父母,很少考虑个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作为教师和家长很少去关心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因而很少提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教育一直以来是在抓升学率,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缺乏正确认识和尊重,未能正确把握“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忽视学生的努力和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学生除非成绩出众,否则难以得到赞扬。这样会造成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盲目自满,而更多的学生因在学习中成绩平平而受到批评,或被老师冷落,这样的结果造成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自信。

2 、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1) 过度溺爱使学生盲目自信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懂事、最优

秀的,只是还小。从而过份的纵容和溺爱,使养中处优的孩子容易产生盲目自信,而且易产生优越感,受不了一点委屈。过度的照顾和过份的保护,使孩子缺乏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过份依赖人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

(2) 过高期望或过于严厉使孩子缺乏自信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目标,使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否定,这会使孩

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缺乏自信。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较高,当孩子一出现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挖苦、讽刺,甚至进行棍棒教育。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会怀疑自己和价值和能力,久而久之,更易遭受挫折、失败、缺乏自信。

(3) 横向比较和消极评价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对家长来说激励孩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这样比

较是有害的,把孩子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的评价是孩子认识自己的依据,父母的否定与消极评价会使孩子缺乏自信,产生“己不如人”的消极观点。

五、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锻炼机会,培养自信心

在入学之前,学生的成绩平平或有偏科,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有些学生甚至有恐惧心理,我们应理解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过去的成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迎头赶上的,当学生有所进步或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要由浅入深多设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争议去解决问题的难点,对有勇气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问题比较完整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尽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研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2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更多的爱和更多的帮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我们应注意发现和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天生我才心有用”“我能行”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必有成效。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平时,可以通过点头、微笑、夸奖等方式使学生感到安慰、满足、自信。有的男生易犯错误,我们要耐心进行教育以理服人,使他们有适度的羞耻感,又不让他们与大家隔离开来。在教育时,应就事论事,不随意论断他的品性。当他做了好事后,应及时予以表扬,既消除同学对他的反感,也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渐渐形成自信、勇敢而自制的良好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受挫折,当学生在失败和错误面前,要教育学生不要只看到失败这一结果,而要看到努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失败,敢于面对错误,并且人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要学会自我调整。

3 、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支持学生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与其他学生一比高低的勇气,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对抗、竞争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动员、鼓励学生参加校运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卡拉 OK 比赛、文艺晚会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

我们要重视家访,与家长经常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要求家长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通过自己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应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各种活动、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适度的期望,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增强抗挫能力,培养独立生活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继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奋发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学生暑期社会优秀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暑期社会优秀调查报告

小队简介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队注意文明礼仪,组织策划有序,锻炼了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调查目的、背景

以锻炼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问卷样本

“颂国庆60周年,展时代新风尚”调查问卷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c   )

a 《共同纲领》

b 国民经济已恢复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 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d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__周年(   d  )

a、49  b、 50  c、51  d、52

在您知道的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方框前打钩

□1、三峡工程

□2、青藏铁路

□3、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4、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5、火车第六次提速

□6、奥运场馆建设

数据分析

此次共调查10人

选择题答对人数数据图表

对知道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人数数据

调查报告

为了可以锻炼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我选择了“‘颂国庆60周年,展时代新风尚’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知道了有多少人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在制作调查问卷时,我自己也知道了许多新知识。经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许多国家大事,看到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也看到了在雪灾、地震时全国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使我更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所以,尽管我们的国家发展这么快,国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还是要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

被调查者正在认真填写问卷

小结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大家对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应该多了解国家大事,体谅国家领导工作的辛苦,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看成就,想变化,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每周或每月都可以从父母那里拿到一定数额的钱,这就是零花钱。但是,身为零花钱使用者的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是否了解呢?

目的

探究中学生零花钱的花费情况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口头了解

3.网络搜索

调查情况

问题1:零花钱的来源

——94.4%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来自父母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老师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关爱。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产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2: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均。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不孩子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才会相对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也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会毫不犹豫,同时孩子的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3: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三大流向:购书,零食及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有36.5%的中学生朋友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问题4:对零用钱的态度

——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一个人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就有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建议

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不让学生的心灵被金钱所吞噬,我们建议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有关部门做到:

1、有关部门去各中小学门前查处一些无牌无证的小吃、玩具摊档等,净化学校门前的环境。

2、到学校、各村宣传到无牌无证的小吃摊档,浪费金钱的害处和不浪费金钱,勤俭节约的好处等。

3、多张贴宣传标语等。

二、学校做到:

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不搞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家长做到:

1、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

2、告诉孩子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

四、学生自己做到:

1、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零碎地、频繁地问父母要钱,这样难免他们不耐烦,也容易造成多花钱的错觉。你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预算一下,如每月做个月份计划,一次性向父母要,然后自己掌握,控制使用。譬如说,一个月消费的项目和总金额相对稳定;各项目按重要程度划分先后慢急来分配金额,尽可能减少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自己手中的钱怎样花,坚持记账,就是学习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反省。这样可直观地了解自己零用钱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和混乱,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同学之间轮流请客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金钱并不像平常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惟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使用金钱,让祖国的花朵不被金钱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学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是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根基。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坏习惯,也可能贻害一生。对于中学生而言,习惯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而行为习惯如何,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德育水平。为了准确评估我校的实际德育成效,我特地进行了学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设计问题35个。其中1——8题是关于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2%的学生对于学校常规仪容仪表检查持反对意见,但80%的学生表示,他们是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近70%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而“非常重视”和“不重视”两个极端表现的学生人数分别占19%和12%。83.4%的学生认为外貌对于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认为“影响非常大”和“没有影响”的学生分别占11%和5.6%。这说明,学生对于仪容仪表的认识还是相对冷静和理性的。64.3%的学生认为过于社会化的着装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态度中立的学生占21.4%,支持者只有14.3%。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赤膊的男同学,则有过半数学生认为不妥。这两组数据说明,多数中学生对这一问题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关于穿着打扮、发型和首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对于仪容仪表检查的要求过于严格。

本次调查的9——19题是关于校服着装的。校服是由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众所周知,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困难家庭的学生不会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有的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校服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我国的校服主要是制服式;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建国以后,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校服基本绝迹,我们上学时,一有重大活动,基本上都是“白衬衣、蓝裤子、白色运动鞋”;到八十年代,校服重回校园。但出于经济原因和实用原则,绝大多数学校的校服采用了运动服样式,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认为,校服“是一项对中小学生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工作。”关于具体功能,文件表述为“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贯彻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可见,我国校服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为了发挥其德育效果。此外,学生是否愿意着校服往往体现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因而,本次调查,我将校服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列入其中。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学生不愿意穿着校服,而对现有校服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居然超过70%,愿意在生活中穿着校服的学生只有3.2%。在校服数量上,学生选择最多项的是“三套以上”,这应该与学生追求个性独立的性格特征有关。同时,在校服设计上,最多学生的选择是“舒适、宽大、透气”,最少的选择是“经济实惠”,可见,学生似乎斌更不担心费用的压力,相信,如果家长们来做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吧。在款式的选择上,有45%的学生选择了日式,38%的学生选择了西式,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运动服。对于校服的问题,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性别区分,男女都一样”,15.1%的学生选择了“质量太差,穿着不合身、不透气”,13.5%的学生选择了“款式陈旧,无法体现中学生的特点”,26.2%的学生选择的是“讨厌一套校服,需要理由吗”。不要以为最后一个选项是恶搞,很显然,这一部分学生是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学生社会思想环境的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思想环境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由屈辱的封建礼教到现在在及一个多世纪的贫困中走过来,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祖辈们过着困苦的,衣食无着落的日子。而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意识、觉悟的渐醒,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们之间出现了许多的不和谐,因而“一见识少”的中国人受社会迅速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特别多。这些负面影响影响了整个社会气候,也影响着那一片净土——校园。

首先,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人产生迷茫和困惑,尤其在长期贫困后对经济利益的看待,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逐渐蔓延,也让学生耳濡目染,许多学生也认为有钱就好办。有的学生在家干点家务也讲价钱,更有学生父母给的饿零花钱少了就以不上学来威胁父母。比如XX届的尹同学,因家长只给5元/周的零花钱(农村)而不到校读书,将书扔到家门口的水沟,后经家长请其舅舅及其他亲戚来调和,父母答应10元/周才来上学。再如XX届的曾同学,因家长给的零花钱少了而离家出走,父母找了三天,最后在一亲戚家找到。再如一经济条件好的高同学,学习成绩差,因而常常用钱来请人帮着做作业。更有许多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比如一次听课中(地理课),老师讲到水资源的短缺时,提到应珍惜每一滴水并为“后来的人”想想,为世界想想,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却说:“管了我们自己就好了,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可管不了那么多”。或许这是个玩笑话,但出自十四五岁的孩子之口,是不是让人有点心寒呢?这许多新的问题,新矛盾的出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把握育人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情义,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在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各种个人利益和诱惑下,在社会道德,思想觉悟还较低的情况下。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假”,面对随处可见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世人蔽而不见,而在蝇头小利面前却又必争,。还有就摆在孩子们眼前的麻将声,以及“斗地主”,这种种社会消极现象都影响着孩子们。比如,在公车上能给老弱妇孺让座的孩子仅会占少数,而精通于打麻将,“斗地主”种种赌博的学生却占绝大部分。如XX届1班是个优秀班集体,XX届2班以及XX届1班,都发现有学生在寝室里“斗地主”,并且特别优秀的XX届2班也在课堂上发现三个学生在后座“斗地主”,而在较差一点的班中,则会经常发现扑克。再如社会上的“拳头”解决问题也发现在学生中,因为一些小事,或是一个小玩笑,或是一次不小心招惹了他,则会导致其大打出手。如XX届2班的袁某与黄某大打出手,袁某并叫XX届1班的陈某帮忙,而陈某在不问青红皂白之下就动手与黄某大干。而针对这种现象,闲观的学生却持这样的态度:或迅速离开现场,避免误伤了自己;或为其加油;或于旁也偷偷支几招。在他们眼中:人际的平等,生命的尊重丧失,“勇者胜”“强者胜”,一小部分学生就会如苍蝇一样跟在几个“大哥”身后,或寻其庇护,或崇拜他们,这许多社会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能使学校再是“纯粹的净土”不能再是“孤岛”。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符合社会,应生活化,人性化,把人的道德生活,人的道德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自觉反对伪人道德,提高人的地位,尊重人的权利使教育多些人情味,尽量避免学校班上的强制,学校课堂的暴力。对学生的不尊重要用宽容心来对待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学校班上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做到保持学校的纯洁性和超乎于世俗关系的高贵精神。让学生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做人的根本,生活的本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5205 字

+ 加入清单

贫困大学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调查报告怎么写 ·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格式 ·三下乡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06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2005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考上大学与己位父亲之死》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孩子凑齐学费。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被拒。在尊严和现实面前,父亲选择了——从七楼跳下)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叙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个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到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像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困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04年,她才花了八块三角五分钱。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贴,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育实习调查报告中学生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287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潮南区利陂小学开始了我为期三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此次实习中,很高兴认识五年3班的67位小朋友,他们的配合与肯定,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更加有信心。虽然和小学生们的相处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天,却使我获益良多。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较好的自如应对,我能够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这一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长。我想我能有如此快的成长,与学校所给我提供的各种机会,以及老教师、特别是我的师傅梅家彩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悉心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很感谢自己在踏上三尺讲台之初能有这样一位良师的帮助。

这次实习我主要有两大感受:一是对学校的感受,二是对自己实习期间教学的感受。

一.对学校的感受:

由于这所小学只是镇上的一所小学校,作为农村小学,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校也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条件也有限。因此,学校缺乏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家长们虽然也能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简直是空谈。在这所小学,虽然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城市小学比较落后,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较多,但是老师们都在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她们的课堂充满活力,通过借助身边的资源,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努力让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对自己实习期间教学的感受:在正式上课前,我先去听了学校几位英语老师的课。当我准备听谁的课时,我会事先了解她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听课过程中我会记下老师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看看老师是如何对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同时,我也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此次实习听课中我充分抓住了这一点,摸清老师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听课习惯,以便自己以后的讲课可以与学生们无障碍的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在听完老师们的讲课后,我会比较一下她们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学习老师们上课的优点,吸收有益经验,提高自己。

听课过后,我开始准备我的第一堂课。我不免有些担心,因为真实的课堂与我在学校试讲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学校有健全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小班教学的操练,在这里,只有传统的黑板教学,而且都是大班授课。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游戏和视频都因为缺乏设备必须舍弃掉,担心减少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课堂操练比较费时,纪律也很难控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开始寻找解决方式,并向指导老师请教,争取做好充分准备。虽然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由于很紧张,稍微讲得有些急促。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让我最后顺利的讲下来这节课。课后梅老师认真的给我评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

虽然第一节课讲下来了,但我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接下来的时间,我准备好后,就先讲课给老师听。指导老师听过以后,很认真的为我指出讲课中的缺陷,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对我的讲课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我,这让我很欣慰。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以平常的心态去备课、上课,不再紧张了。

通过这几个星期的实习,在教学工作中,我个人觉得要注意如下几点:

1.认真备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归纳借鉴优秀老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

2.试讲:在每次正式上课之前,我都会先进行试讲,让指导老师听课并评课,纠正不足之处。然后修改教案再进行试讲,主要把握时间的安排,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如果课堂秩序很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响成绩。

4.上课时态度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容大方镇静,采取恰当的姿态语言帮助说话,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具有激情,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

5.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6.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力求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而认真地批改,给以及时的反馈。

7.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并帮助答疑,有助于他们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弥补课堂时间仓促等不足。

除了当实习英语老师,我还担任了班级的实习班主任。做一名好的班主任的确很难,不仅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照顾他。如何形成亦师亦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团结的集体关系,对于实习的新班主任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刚到小学时时,原任班主任赵老师就给我们大概的讲了一下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后来在赵老师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与学生们正是认识了,学生们对我很热情,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经过将近一周的跟班与相处,我逐渐和班上的学生熟络起来,对班主任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当我漫步在实习学校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让我觉得很温暖。听他们说“老师好”的感觉真好,但是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认真对待这次的实习,为“老师”这个身份负责。二十多天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这段时光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我会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中学,学生,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鸣犊街办初中    杜蓬勃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他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连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绩的途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超过了其它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或者为取得较好成绩,看一些教材辅导读物。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对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二)从阅读时间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6.3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有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中学,学生,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高中学生学习方法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开始,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教师对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高一学生数学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就这个问题我对我校的学生就数学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方法。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 寻求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

4.找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三、调查对象及其方式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一年级(4)班和(19)班全体学生 ,调查的方式是问卷调查,并选出几名优等生进行问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有效问卷共102份。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预习情况、方法。

众所周知,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之一,预习意味着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大约占55%,而自觉预习的学生只占25%。大多数学生预习也只是把课本看一遍就算完成了预习,而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找出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少之又少,重点班的优等生也有人经常预习,但是他们预习通常采用找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则大多是看一遍新课内容,而且只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以上结果都表明在预习这一方面,还是中学生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老师要加以提醒和引导,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习情况 不预习 老师要求预习 想起来就预习 课前看一下 经常自觉预习

所占比率 6% 25% 30% 14% 25%

预习方法 看一遍 找重、难点 对照资料 解决问题

所占比率 42% 20% 13% 25%

(二)听课情况、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讲课的方式和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因素约占70%。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访谈教师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堂笔记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记重点的方法,这类学生约占22%,他们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大部分中等生采用做详细笔记的方法,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差等生则很少或根本不记笔记。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中学生早恋情况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中学生早恋情况调查研究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中学生早恋情况调查》

课题组长:陈

组员:

陈 冯 万 万 李 吴 吴 施 赵

校内外指点老师:

子曰先生

成员所在班级及分工:

高一奥赛班

小组分工

姓 名 主要负责事项

吴 冯 赵 统计资料

万 陈 吴 上网查资料及课外访问

燕 李 万 总结研究报告及写论文

使用的工具: 课题研究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条件、场地、器材学校、校园、电脑、问卷等

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

1、 校内外的老师及老师的意见

2、 校内外的中学生

课题由来:

校园恋情是一个既古老又敏感的话题,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和自身定位的“漂泊期”,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心灵的律动,构建健康而温馨的精神家园,成为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热点,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随着人们人生观、世界观等各种理念的交汇、碰撞,我们或许应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来审视中学生恋爱现象,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未来,给忧心忡忡的家长,老师们一个较为冷静、客观的视角。

课题背景: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好多学校,好多老师都说中学生不可以早恋,好多家长都说中学生不可以早恋.还有好多研究的人都说中学生早恋不行.那到底早恋在中学生心中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赞成早恋那到底早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是真的只有坏处呢会有好处吗 ?

课题研究的目的:

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的黄金时段,不应该早恋。那到底早恋在中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中学生,他们自己赞成早恋吗?那么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这份研究报告希望可以使中学生和广大家长老师对早恋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知道早恋到底有那些好处或那些坏处。让中学生知道当早恋的时候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早恋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有的人认为它对中学生是有害的会影响学习和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和对待它就不会有什么危害.那么早恋在中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中学生为什么要早恋呢他们对早恋持有怎样的态度呢早恋对中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广大中学生知道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再三反对早恋吗还有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早恋呢

课题研究的期限:-9-1至-5-30

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和过程: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XX年9月 查阅资料、选择课题 阅读

XX年10月初 撰写开题报告 填表格

XX年10月中----11月 上网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

XX年12月 总结资料,撰写中期报告 讨论总结

XX年1月 ---2月 问卷调查、校内问卷 调查研讨

XX年3月---5月 撰写终期报告,答辩 讨论总结

预期的成果:所研究的课题得到资料查阅 顺利进行完成报告

课题研究拟使用的方法:

1.上网查阅

2.查阅资料

3 学校内考查

4、 访问老师和一些家长

5、 问卷调查

6、 论文总结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写出调查报告或撰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开题时间:XX年9月1日

参加人员:小组成员

结论: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家长、老师都反对中学生早恋。但到底早恋对中学生是否有影响呢?会有什么影响呢 ?为此我们组合成一个小组,决定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对早恋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早恋的定义,制定调查问卷,向校内外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我们收回来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制成表格进行比较。我们分析出现在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比较严重,好多中学生都沉迷在早恋中,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