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推荐20篇)

浏览

1254

范文

143

篇1: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调查分析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1、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中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普遍企业认为计网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较合适;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课堂发言习惯调查问卷分析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演讲稿,汇报报告,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课堂发言习惯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扮演听众。其中有一部分是不会(或者未思考),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曾询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研究造成学生不良发言习惯的原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获得关于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的方法、途径、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提高发言能力,特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喜欢发言和不喜欢发言的原因及动机。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书面、个别访谈。

四、调查过程

调查一年级二班50人,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每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

五、数据汇总

1.在课堂上,你想发言吗?()

a、很想b、一般c、不想

数据:选择a的有18人,占36﹪;选择b的有27人,占54﹪;选择c的有5人,占10﹪

分析:64﹪的孩子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交流,大部分孩子都需要进一步培养发言的能力。这也正说明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课堂上,不想发言的原因是什么?()

a、不会b、怕别人笑c、不屑

数据:选择a的有20人,占40﹪;选择b的有22人,占44﹪;选择c的有8人,占16﹪。

分析:60﹪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候,是有自己的想法二不回答。说明回答问题的欲望不强。

3.发言出错时,你一般心理()

a、好好听别人发言b、懊悔c、以后不发言了

数据:选择a的有26人,占52﹪;选择b的有20人,占40﹪;选择c的有4人,占8﹪

分析:48﹪的孩子在在发言时是因为得不到师生的肯定而降低了积极性。今后的课上鼓励表扬发言的学生要多下工夫。

4.课堂中,发言精彩时,你一般心理()

a、听别人发言b、沾沾自喜c、对别人的发言不屑一顾

数据:;选择a的有28人,占56﹪;选择b的有16人,占32﹪;选择c的有6人,占12﹪。

分析:56﹪的孩子还是比较习惯于发言后听别人的意见,近一半的学生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将发言同伴的发言作为一个训练重点。

5.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a、上课生动、有趣b、认真听会得到老师表扬c、为了考试能考好

数据:选择a的有20人,占40﹪;选择b的有7人,占14﹪;选择c的有23人,占46﹪。

分析:46﹪的孩子发言的目的性极强,直指考试。25﹪的孩子是因为老师的课堂魅力而专注于发言。看来,我们要努力呈现生命充满活力的课堂,吸引更多的孩子认真发言。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频见于媒体,“26.7%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患”的报道,仿佛大学新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难道象牙塔真的失色了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针对XX年新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比较好的,虽然部分新生有心理问题症状倾向,但是只要教育行政部门控制大学新生的活动情境和生活事件安排,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可以消除这种倾向。

心理测试结果新生心理问题存在合理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从1997年起就为新生建立入学心理档案,这次的新生心理测试涉及的调查对象为2174人,测试结果表明,有诊断意义的“有明显症状”的发生几率最高不超过10‰,而且这些症状是新生“主动适应和学习”而必然出现的,是入学这个特殊的事件所引起的必然体验,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和情境性。这个推测可以被他们大学二年级以后的症状表现水平普遍降低所证实。

常见心理症状神经衰弱、抑郁、焦虑

神经衰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反应过度兴奋或迟缓状态。主要表现: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头脑昏沉,睡眠不好。

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改变,忧郁、易哭泣;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感觉前途无望;自责,没有自信。也会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是每个新生都会体验到的,这是对入学事件的本能反应,只有部分同学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时时处于紧张应付状态、感觉危机就在眼前等。

引发以上这些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刚刚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时的不适应。新生在应付以前未遇见的事情时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使神经系统超载;专业志向、经济条件、地域等自身条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总是萦绕在头脑中,增加了思维负荷;个人个性特质,如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强等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学生自我调整能力不强的话,就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缓解的对策三级防护网

上海市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所长张静琏介绍说,由于目前各高校具体情况不一,市教委暂时还未能设置统一的教材、课程来辅导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不过各高校都设有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而且高校内也开设了心理辅导方面的选修课,向学生们讲解心理问题的症状(如出现消极心态、失眠、人变得消瘦等)该如何克服、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张静琏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应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就是要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从自我的角度来摆脱心理症状;第二阶段,如果自己无法摆脱,可以找好友倾诉,或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宣泄后可以缓解心理的压力;第三阶段,就是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总之,及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是防治的根本。

相关审视不应人为突出心理症状

在迈进一个新的环境时,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些心理问题,但是现在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报道和研究却“水分”过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对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关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弊端的讨论对他们的父母和同龄群体影响很深。于是他们的担心很容易转换为“期望”的形式。

其次,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深入人心。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心理健康成为定义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必要组件和成分,越来越接受心理学。人们清楚大学阶段生理病变的可能性不大,而心理健康都和应急事件有关,于是就合情合理地推导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是需要关注的。

第三,大学心理咨询部门的呼吁。一般大学都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中心,但在顺利开展工作上的障碍还很多。于是这些专业人员就有意识在学术上打“擦边球”,突出大学新生的症状指标,以便在理论和事实上呼应社会需求,形成一种社会需要压力。

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确实很急迫,但是我们也需要相信事实———大学新生其实只是有点不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5828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心理调查报告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新津县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县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于空巢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探讨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4000元左右,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部分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受传统养老模范影响,入住机构养老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别人说,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经济上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同子女相处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造成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二是综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四)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其休闲娱乐方面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是依靠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表示,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学生提供服务,且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洁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处于能基本上满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无望等心理问题较少,但这种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还是存在于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生活状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豁达。谈到子女不在身边,都表示很理解;在谈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谈到未来生活的变化时,都持较乐观的态度;最大的愿望是一直淡然、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但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

我们针对18岁以上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非空巢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便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上其他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看法以及预测未来空巢老人的发展趋势。

1、 在社会不同群体在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基本了解的,38.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几乎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了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时,有68.6%的人们都表示担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群体对待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认识上。77.2%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为自己在外地求学或因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异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为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选择独立生活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为自己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或老人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不能生活在一起,还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条件紧张等条件约束无法与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对非空巢老人的调查上。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非空巢老人因为有亲人的陪伴而没有孤独感,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数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非空巢老人大多因为住房条件紧张而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们同样享有退休金和医保之类的社会保障,并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现象,子女因下岗等其他原因经济条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还要补贴子女。

4、在对待有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的现实问题上。调查显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大都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希望独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认为将来的事情不可预测,因而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在医疗费用的解决上,虽然每个月90元的医保占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于看小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医疗费用花销大,生不起病仍成为其最大的担忧。

2、绝大部分中低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或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而独自居住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很少与空巢父母们联系,老人们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

3、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究其总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观念未转变,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从客观方面来讲,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区针对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务设施很少,空巢老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看电视、打牌,休闲娱乐方式较单调。

5、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四)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1、总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越差,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

(六)对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1、社会人群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较低,对其了解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认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于少部分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觉得与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难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则是由经济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岁以上的中青年群体绝大部分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将来过自由自在的独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议和对策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 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致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分析与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分析调查报告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所以寒假和同学走访了几个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会场以及人才中心,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就大学生就业的几个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学生需求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再次,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求职应聘,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大学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寄宿小学心理调试长期关怀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心理调试成长期关怀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兴起。寄宿制学校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它的规模化发展,事实上还是对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着影响。尤其是由于寄宿制学校的有别于常日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差异和独特性,以及它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和反思的重要问题。

心理调适和成长期关怀,作为寄宿制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仅有其心理教育的基本属性,更构成了寄宿制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言,该项工作是本质地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养成和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给予寄宿制小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调适和全面的成长期关怀,对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注重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发展,是寄宿制小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予以高度重视。其具体目标是对开始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而对全体学生更应倾注成长期的关怀,为寄宿制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对“二期课改”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现,是有其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试图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教改的视角,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调适与成长期关怀问题及其内在规律和机制,给予初步的探讨与阐明,希望对改进我们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心理调适与成长期关怀——寄宿制小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对寄宿制学校种种不同的评价。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对于“独生子女”这一代的诸如过分依赖父母、自我中心、不合群等“通病”,通过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常可以获得程度不同的改善;其次,随着寄宿制学校学生社会化程度的相对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相比常日制学校的学生也要更强;再次,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和家庭生活产生了相对距离,寄宿制学校孩子回到家中,与家长的亲情和交流反而增强了,对家庭生活的融入似乎也更深。总之,从孩子长远发展与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发展确有很多好处。

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从消极的方面看,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由于寄宿生活与常日制学校以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差异,也容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独生子女族”的通病,不仅不能有效去除,有时甚至还可能趋于强烈,尤其是当其以超越行为习惯和一般心理的人格方式表现出来时,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从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从学生的人格生成与长远发展来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养成,都是至为关键的。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有效的保护性、支持性环境,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成长期的发展,就成为现代寄宿制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构成,学校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和道德承诺,也是深入推进整体教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和根本前提。

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369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19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19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1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 ,学龄儿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 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19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19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19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19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19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9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9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及分析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08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及分析

学生的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我校471名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现来说是: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证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1、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学习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塑造小学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2、儿童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之间的矛盾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并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进一步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又怎能不喜欢读书学习?因此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儿童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是单纯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这个社会并非书本里讲的那样美好,他们就产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当然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再塑的过程。如果引导不当,会造成儿童个性(人格)发展的严重扭曲或缺陷。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我校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也存在家庭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境况困窘或单亲家庭,会让小学生有低人一头的心理,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将随着时代潮流,进入成人社会。要从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优化、净化社会环境,尊重儿童应有的权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关于高中生低碳生活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219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关于高中生低碳生活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低碳生活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团,.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

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 .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仅有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水电:仅有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1次盆浴与5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43%的同学家里的照明工具选择节能灯可见莆田地区推行节能灯已有成效,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仅有.13%的同学选择夏季空调温度设定27度及以上。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经试验测得空调设置在27℃左右,人体的感觉为舒适,而空调的温度调控到27℃可比20℃时节省电能约30%。

食物: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使得中国人的饮食和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30%~50% 。调查显示:18.25%的同学选择学校订饭,.32%的同学选择外卖,.43%的同学自带或者回家;.05%的同学选择自带餐具,73.02%的同学选择使用餐厅提供的消毒餐具,.94%的同学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38%的同学选择偶尔会有剩饭剩菜,14.29%的同学选择经常有剩饭剩菜。.35%的同学点菜时会注意分量,.44%的同学有意识减少肉食多吃蔬菜。可见学生对于食品碳足迹观念比较单薄,食品的二氧化碳总释放量取决于其产地、原材料、翻耕、播种、化肥和农药制造、收获、运输到加工厂、再到用电力清洗、加工和包装、运到商店的每一个步骤;再加上当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汇损失。购买本地食品、将红肉和乳品改为鸡、鱼、蛋或蔬菜都能减少碳排放。美国经济学家肖尔茨创建了一个碳计算器。按照这个计算器,一个煮熟的鸡蛋会排放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224克——相当于驾驶一辆suv车6公里的碳排放。

穿戴:.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

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育将低碳生活教育纳入当前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程或者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改进学生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二、利用学校宣传栏、通过晨会、校园广播、海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

三、以学校社团为载体,通过举办践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动、提出低碳点子、开发低碳产品、开展 “低碳教室”、 “低碳班级”评比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高中学生积极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分析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个体、私营、合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富蕴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流动党员的基本特点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量不断上升,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也日趋频繁,目前富蕴县流动党员有呈现出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数量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流出党员24人,流入党员91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58%。

(二)流动分布相对分散。据调查显示,全县流动党员分布比较分散,有的在内地,有的在沿山厂矿企业等。

(三)党员构成相对复杂。流动党员中,有农民,有企业下岗职工,也有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等。

(四)思想比较活跃。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比较活跃,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创业精神。在流动期间,他们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心态比较复杂。

(五)党员流动时间不确定。流动党员什么时候外出,外出时间多长难以确定,部分农村党员为季节性流出。

二、主要做法

针对这些特点,富蕴县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探索创新,采取“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的方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县委于XX年4月成立了富蕴县党员服务中心,建成乡(镇)党员服务站的9个,企业党员服务站2个,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体系,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乡镇和企业。针对流动党员多为非公企业职工的实际,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入手,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全县近100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做到了“六清”,即企业情况清、职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业主身份清。并对全县职工人数5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逐一登记造册,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1日成立了新疆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按照“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采取“建、联、靠、派”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车间”、“支部建在园区”、“支部建在行业协会”、“支部与社区联建”等党组织建设新模式,确保了所有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XX年,富蕴县共新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7个,非公企业行业片区党总支1个,社企联建党总支1个,园区党总支1个,企业联建党支部1个。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联系单位和党建联络员的安排意见》,为31家较大企业确定了党建联系单位,将每个联系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确定为党建联络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并专题举办了一期党建联络员培训班,制订了党建联络员工作手册、联系卡,具体指导和协调企业的党建工作。

(二)抓好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措施

富蕴县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联系制度、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登记制度、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等各项制度,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重点加大三项制度建设力度,增强外出党员过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的自觉性。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的通知》、《富蕴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文件,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了流出和流入党员的数量及有关情况,为所有流出和流入党员建立了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明确规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三个月以上,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六个月以上的要转出组织关系或实行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各基层党委对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期限、职业、通讯地址、联系办法和联系人等造册登记,建立健全外出流动党员档案。同时,加大对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宣传和使用力度,并充分利用党务干部培训班等时机,说明其填写等要求,现全县各党委(党工委)使用新版介绍信普及率达到100%,有力地保证了流动党员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7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雾霾的调查报告_雾霾分析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时间:20__.2.10

调查背景:

伴随着虎年春节的来临,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各类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使很多人不能如期回家过年,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医院里增加了很多病人。

调查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

调查方法:

为此,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家长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大量积聚,特别是PM2.5含量剧增,在很大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济宁和邹城市也先后发布大雾天气橙色预警。泰安市也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形成原因:

据气象专家介绍,春节期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大气层比较稳定;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加上春节期间机动车使用频繁、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颗粒物排放增加,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的危害(调查结果)

1.对人体的危害:由于雾霾中混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小颗粒,人在呼吸的时候就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轻者会引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轻者会引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

2.对生产生活的危害:雾霾天气能见度低,给航空、铁路、海运、公路等各类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影响,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对建筑物、车辆等固体物具有腐蚀性。

建议:

我觉得,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控制颗粒物排放上:首先是工业排放,需要将重工业企业理规划,做到节能减排、清洁排放。其次,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减少城市人为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最后,政府及媒体应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民众对空气污染事件的关注。那么,作为我们个人怎么做呢?应该做到:不开车或少开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抽烟或尽量少抽烟;学习雾霾防护知识并向身边人宣传;从自身做起,注意节能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优秀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初中学习心理的优秀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 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 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的实用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初中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 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

2. 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

3. 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 4. 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5. 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

6.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 恋爱心态健康,择偶标准个性当先。现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健康的。

2. 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3.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4. 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城管女队员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城管,全文共 2399 字

+ 加入清单

城管队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着较大的差异,比较容易出现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金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现有女队员53名,其中已婚队员32名,未婚21名。因工作的特殊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女队员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城管工作中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弱势群体,工作不容易到大众的理解,加上一些媒体对个别城管工作的负面报道。回到家中,有的队员还要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使得她们的内心有了烦恼,有了痛苦和不满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述对象来倾述和宣泄,有的队员对外甚至不会说自己在城管上班。调查结果显示,女城管队员中普遍存在烦恼、多疑、焦虑、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职业的压力

女城管队员天天在外面巡查,受到的都是些冷言冷语,不仅是自己挨骂,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都被骂在内.由于受了气没得发泄,回到家中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感到心烦、气闷。有75%的女队员表示自己因为工作上的压力会发无名火,造成自己的家庭关系紧张。有85%的队员表示,自己回到家中什么事都不想做,有的时候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但是自己料理家务,辅导子女,所以时常会焦虑、烦躁。

2.社会的压力

虽然城管女队员不是全部都要像男队员那样冲锋陷阵的,但是女城管队员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人们口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管女子中队的、二、四中队的女队员,几乎是天天都会和管理对象产生争执。这时的言论导向几乎是一面倒的,许多人会认为城管队员在欺负群众。有的甚至辱骂城管女队员,无形中给城管女队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媒体的舆论对个别不文明城管的报道和民众对城管的逆的心理。这种舆论导向使城管女队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想法,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有45%的女队员表示,每当看到网络或者报纸上那些对城管的评价都觉得非常的气愤,很窝火,心情非常不好。由此造成回到家中都有“火”,一点点小的事都能引起一场大的家庭战争。

3.自身的压力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家庭压力。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等等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认知偏差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

所有的队员都表示,由于家庭中的摩擦、意外而心情不好,焦虑、发脾气是常有的,但是仅仅认为这是自己的脾气不好,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2%的队员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同时,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自己有强大的心理压力,喜欢和其他家庭作比较,不想被落在后面,发现别的家庭在某一方面优于自己的家庭而自己有认为没有能力赶上别人时,就会由羡慕导致妒忌心理的产生,同时还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焦虑。

三、针对女队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们女队员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的对此是调减压力,降压减负。

(一)如何的调减压力?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欲望使之不走向贪得无厌。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陷入忧郁和焦虑之中,更难感到幸福和快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里的无欲是指无贪欲而非毫无欲望。适度的欲望是持续前进的动力,但膨胀的物欲、名欲和等则可能导致毁灭。知不足,我们才会改革、创造、学习、提高;知足,我们才会在不断的改革中、创造中、学习和提高中,享受应有的幸福与快乐,使身心的健康可以持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人疯狂,知足者常乐,常乐者是不会疯狂的,因为享受天年者是不会自取灭亡的。

要学习自我排忧解愁。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忍字心上插把刀,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了忧愁要沟通、有了困惑要交流,不要凡事都忍耐着,直至忍忧成疾。自我渲泄,一吐为快,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既要学会有坚持,因为有时的再坚持一下,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也要学会有妥协,因为有时是“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我排遣不是消极地“一醉解千愁”,而是主动地“退一步海阔天高”。在前进的征途中,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又要准备走曲路的道路。

要学会自我担当也要学会自我放下。佛教教人要“舍得”,认为舍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智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神经兮兮的,食不甘味、焦心劳神。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活出人生精彩的人。所谓“看得破”,不是说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说懂得顺其自然,顺应潮流,顺应规律,不存非分之想,不悖自然之理,不为不可为之事,不求不应得之财。

通过自我学习修炼调减个体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感到压力很大,有的会感到不过是小菜一碟。因此,自我学习、提高素质以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引起的不良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是我们队员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要学习修炼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要培养竞争合作观念,减少竞争敌意,适当减轻工作量,删繁就简,劳逸结合,活动笑神经,放松紧绷的脸;要学习放松而不压制自己的各种情绪,不要生闷气,要以开放、乐观、达观的心态与人交流沟通。

(二)如何降压减负?

要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第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灵活处理和协调夫妻、婆媳等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支持,相互信任,遇到困难可以与家人一起商量解决,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

第二,理性的面对是非成败,既不应该对自己过分苛求,也不应该对生活寄予过急的、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三,要养成经常和家人、朋友、邻里沟通的习惯。当内心有了烦恼、痛苦和不满时,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调查分析报告[页2]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高校基层学习党组织建设调查分析报告

创新考评激励机制,不断增进学习实效,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明确的领导机制。实行第一责任人问责制,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学校各总支年度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把抓好本单位学习创建成效与责任人政绩挂钩,与其它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督学机制。按照“干部述职时述学、党员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和细则,把学习考核与党员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结合起来,严格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以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学习的连续性、持久性、有效性。三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作为职称晋升、提拔使用、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创建和先进党员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XX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XX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

从1994年以来的XX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XX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1994年的93.6亿元增加到XX年的343.5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5.2亿元增加到XX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4.2亿元增加到XX年114.5亿元,年均增长16.8%。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XX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42.64:29.27:28.08(“一二三”)调整到XX年的23.67:42.29:34.03,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20%,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1/3,XX年内比重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

三是地方“财力”增加。1994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至XX年,则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2.7倍多,税收收入从39764万元增加到139699万元,增长了2.5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1995年的80.35%下降到XX年的75.06%,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1994年的28568万元增加到XX年的77027万元,年均增长10.43%。

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来,全市国税收入从1994年的28568万元,到XX年增长为77026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48459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55亿元,其中近90%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50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XX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5000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24204万元、14581万元、12193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XX年已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7850万元。

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7%,到XX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42%,增加了0.15个百分点。

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8.36%以上,最低也保持在41%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6%,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老年健康调查报告心理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老年,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老年健康调查报告(心理

我们的宣传材料围绕老年人普遍遇到的孤寂、与子女的关系及其老年人再婚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引起了老年人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黎明星”社会实践队走进胶南市体育馆走访晨练老人

7月20日,根据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黎明星”社会实践队来到胶南市体育馆,与正在散步、锻炼的老年人进行座谈,调查了解老年人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老年人鹤发童颜、性格开朗,对实践队员的到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实践队员与老人们亲切交谈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与儿孙的关系,家庭是否宽裕等。趁此机会,同学们借助专业优势向他们宣传基本的心理知识,并向他们介绍“老年人的孤独感怎样消除”等宣传资料。“黎明星”社会实践队的宣传材料围绕老年人普遍遇到的孤寂、与子女的关系及其老年人再婚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引起了老年人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这些老年人饱经沧桑,人生经验极为丰富,他们对山东师大同学们的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认为现在人们的心理状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急需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给予疏导。对此,这些老年人希望大学生们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社会,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