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调研报告合集35篇 调研报告5篇【最新20篇】

浏览

2300

范文

272

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国土资源局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市调研组: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在粮食、根本在增收、关键在改革、出路在发展。他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改,明确表示支持信阳创办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农村改革发展实验区,根据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经过深入实际调研,现将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步依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集体土地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现状:土地市场是复杂而敏感的要素市场,必须发展和规范并重。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用地的界定、土地的确权、规划的落实、审批的程序、信息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等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以行政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发证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致使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未全部完成。当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已经结束,但所有权发证率只有20%,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151419宗,发证率为80%。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晰。土地现状调查汇总的地类、权属都是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实际工作中还是沿袭详查成果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进行管理,但在征地、承包等行为中还是与村民组签订协议,这就给我们集体所有权属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导致发证进展缓慢、权属争议经常发生。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积极性不高。由于新土地管理法出台和农民减负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的程序更加规范,而发证不收费用,乡镇、村人员工作积极性差,发证少,乡镇经常出现不经批准擅自建农宅的情况。三是第二次土地调查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尚需衔接。由于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是采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和行业标准规范,这就需要今后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也要按这些规范去操作。如何衔接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摆在农村地籍管理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

(三)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是一项社会工程,要解决好用地和发展经济的矛盾,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亲自过问,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切实做到宣传在前,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土地管理各项法律法律,使农村土地权属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做到每宗地权属明晰,都有土地户籍。二是紧密围绕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完全到位。以便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扭转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权属混乱,登记发证进度缓慢或不重视,有它无它的现象发生。

二、当前我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一)集体农用地流转情况:我县属浅山丘地区,是典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6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8%,耕地面积129万亩,人均耕地仅为1.61亩。农业规模化生产很难形成,目前还处于集体农用地流转的初始阶段。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特别是粮食直补政策的出台,农民对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近几年,农村自发出现了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形式,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94173亩,其中农户自发流转的面积84673亩,涉及农户18762户;委托流转面积9500亩,涉及农户1526户。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建议书,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头、牛出栏数41.6头、羊出栏数30.1只、禽出栏数8733.7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乡村,信访,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努力做好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

完善三个机制  实施三个转变  搞好三个结合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高里镇党委、政府切实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立足本镇实际,从完善“三个机制”入手,实施“三个转变”,搞好“三个结合”,真抓实干,标本兼治,使全镇信访量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一起到区以上越级上访事件,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完善三个机制,强化领导责任

一是信访工作责任机制。首先,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信访办、纪检、组织、经管、司法、民政、派出所,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有关事宜。其次,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规定信访、纪检、司法部门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部门,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是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信访工作具体抓、抓具体。第三,强化第一道防线。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村级信访工作责任主体,采取联系困难户、联系离任干部和老党员等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村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信访工作督查机制。为了保证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我们建立了两项督查制度。一是信访例会制度。镇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针对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并对信访案件进行调度,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二是领导包案制度。即对重点信访案件或问题,由党委书记签发包案责任书,确定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期限,信访办督办调度包案情况。今年以来,党政班子成员亲自督办、包办信访案件   件,使  件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三是信访工作激励机制。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各部门单位签定了《信访工作责任书》,印发了《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矛盾排查、问题调处、信访量、重信重访率、结案率、越级访、信息反馈等列为信访考核内容。由信访办负责考核,坚持月通报、季总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随时掌握目标运行情况。在奖惩兑现上,实行“三挂钩”,即信访工作实绩与物质奖惩挂钩、与政治荣誉挂钩、与职务升降挂钩。镇党委规定,对工作考核不达标的包村干部、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得评为先进;对抓信访工作不得力的包村干部,年度内不予提拔使用。二、实施三个转变,改进信访工作方法

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进门入户解疑排难活动,全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两个村,机关干部每人包一个村,每周至少拿出两天时间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并记好“包村日记”,镇党委每隔一段时间听一次汇报,并调阅包村日记,看包村干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党政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与群众的心贴的更近了,了解的问题更多、更真实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实际有效了。本镇×村村民,因(事)想到区委上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下访时发现后,立即现场办公,通过(措施),解决了(问题)。村民们高兴的说:“有问题在家门口解决,再也不用上访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页5]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教师,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调研报告

四、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要打造一个稳固有动力、健康又活力的基层组织,必须以人为本,从致力于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做起。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茅坪场镇在“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上深度谋划,全力创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党员队伍活力增强,人才队伍作用凸显,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不断得到强化,基础不断夯实,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茅坪场镇共有**个村,村两委干部(含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共**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岁,最大的**岁,**岁以下**人,—**岁 **人,**岁以上 **人,平均年龄**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能用电脑进行简单日常办公的村干部**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党员*名,平均年龄**岁左右,**岁以上高龄党员有*名,%以上的党员低于高中学历。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名,%左右的人才外出,留村人才多为种、养殖业类型。

二、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思维与形式不接轨。通过数据得知,当前农村三支队伍已渐入“中老年化”阶段,年轻的党员干部为数甚少,导致整个队伍暮气沉沉,思想转变不快,适应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干部党员工作习惯于经验主义,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2、学历偏低,素质与身份不相符。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没有受过很好地综合素质教育,加之农村工作环境特殊,过多强调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素养的提高,造成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不大。

3、管理缺失,服务与需求不相适。一是物质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村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级干部基本都是脱产干部,上受命于政府,下服务于农民,占据家中半个甚至大半个劳动力,仅靠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生活,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得不到广泛落实。农村工作的繁杂性使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农村人才的教育管理尤其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

三、对策建议

1.强“龙头”,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手段上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村干部培训,强调针对性。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讲求创新性。内容上主要以强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为主,突出实效性。二是切实健全留才机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提高工资待遇、定向组织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议全县对各乡镇外流青年务工人员进行摸底备案,每年年后举办一次县主要领导和全县返乡人员的亲情对话,给予这些青年组织上的关怀,并以全县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背景,以稳固妥善的保障机制为基础,真诚相邀各类人才回乡参与建设,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后备干部。三是切身关怀农村干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村干部长期工作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农村,工作任务繁重,矛盾相对突出,并同时面对家庭、群众和上级三方压力。上级领导在工作中对村干部要多加强关注和指导,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体现组织关怀。同时尽可能地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更优条件,鼓励村干部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放宽在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条件,让村干部切实感受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思想上有靠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公务员,服务,乡村,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星星眼睛 文秘范文原创投稿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XX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XX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一、网点基本情况

县共有个乡镇,我联社下设个营业网点,其中在城网点个,乡镇网点个,有个空白网点乡镇。截止年月末,我社共设置自动取款机台,其中城区台,乡镇均没有安装, 没有安装pos机。累计发放银行卡张。目前联社营业部开通“农信银”结算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所有网点已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省内已全面实现通存通兑,各网点均可办理银行卡业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截止年6月末当年办理大小额支付笔,万元。

二、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异地支票影像传输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该系统方便、快捷清算方式缺乏了解,农户仍习惯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以现金结算为主;外地打工地农民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对于异地支票影像传输业务基本上还未开办,只有很少农户了解或知晓相关现代支付系统信通卡转账等业务的具体操作,对设置密码、保护密码觉得很繁琐,且无此种意识,支付结算环境差,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三、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我县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农户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不了解,银行卡不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农户担心使用时出现故障或怕发生差错而不愿用卡,造成农户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弃卡选折”。加之考虑业务量及成本问题,信用社在乡镇还没有投放atm和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汇兑等,结算工具单一。

五、问题及原因

1、非现金结算工具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票据比较复杂,使用要求高,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要求较高,填写签章要求规范,尤其是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给持票人带来很大麻烦;同时,因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硬件设备损坏,因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2、收费制度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各金融机构对非现金结算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结算账户银行卡年费等,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结算业务量较小,相对而言结算手续费偏高,为节省费用,更愿意使用现金交易,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3、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一方面,各省农信社属于各省政府管辖,其综合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由各自招标研发单位进行开发,农信社电子建设全国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4、其他原因给农信社结算服务带来的困难。一是政府部门的政府行为,使农信社结算业务成为亏本买卖。如“粮食直补”“低保”等对农信社来说是亏本买卖。二是在农信社开户的个人多,单位少,单位汇款更少。而农户在结算方面多为存取现金,不会办理转账。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高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社区,工会,全文共 263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高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支持,市总工会的指导推动下,高新区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工作成效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于XX年底成立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指导服务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区工会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重要层级。前一阶段,我们抽调专人,对全区乡镇(街道)总工会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区现有四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了总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担任,设专职副主席6人,专(兼)职工作人员7人,均有独立的办公室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截止目前,累计建立基层工会247家,会员达43368人,其中农民工34394人,占会员总数的79.3%。

二、工作现状

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成立以来,在健全基层工会组织网络,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完成,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基层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基层组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了乡镇(街道)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同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的开展。目前,四镇两办下设的39个行政村、6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工会委员会。二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乡镇(街道)总工会辖区内企业和职工的特点,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维权网络,在全区的企业中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141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5份。

三、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组织体制、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职责的要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个别企业少、职工少、工会工作基础薄弱的镇街领导对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工会工作开展重视支持不够。二是工会干部专职不“专”。有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出现了专职工会干部以兼职为主,主业为辅的现象,造成工会干部专职不专,使工会成为摆设,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工会职能不清。现在四镇两办虽然都成立了总工会,但对总工会的职能认识不到位,仍然以工会委员会的角度看待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四是人员随意变动。工作人员随意变动较为严重,流动性较大,有的工作人员走了,工作没人接收,导致工作“没人管”,出现空岗现象。

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开展创建“六好乡镇(街道)总工会”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作水平。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破解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健全镇街一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才能把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和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置于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要为乡镇(街道)总工会开展工作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首先,要加强《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宣传,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推动全社会认识工会、了解工会、接受工会、欢迎工会。其次,要加强工会基本知识的宣传,积极培养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充分了解工会在促发展、维护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再次,要加强工会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宣传,使工会工作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大力宣传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树立工会“职工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良好形象。三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作职责。要着眼于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的长远发展,围绕解决乡镇(街道)总工会“干什么”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确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主要职责:一是抓好辖区内基层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切实做好农民工入会工作。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做好职工维权和农民工的双向维权工作。三是结合实际做好引导和服务职工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等活动,努力为职工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四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创争活动,团结和动员职工为推动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五是指导和帮助基层工会开展工作,代行基层工会难以履行的工作职责,及时解决基层工会工作中的问题,维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四要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以会代训、短期培训、鼓励自学等多种形式,抓好工会干部任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帮助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提高从事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予以表彰,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要指导乡镇(街道)总工会充分发挥作用。主动加强与党政领导沟通,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为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同时,要认真总结开展创建“六好乡镇(街道)总工会”活动中的经验,结合新的形势健全完善创建活动的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不断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乡镇(街道)总工会切实发挥作用,肩负起总工会应有的职能。

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基层组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了乡镇(街道)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同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的开展。目前,四镇两办下设的39个行政村、6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工会委员会。二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乡镇(街道)总工会辖区内企业和职工的特点,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维权网络,在全区的企业中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141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村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 ,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丁圩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 59000公斤 ,油料生产 3000公斤 ,禽蛋产量 28000公斤 ,蔬菜产量 50000公斤 ,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10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XX年末,全农村五保对象共有32.84万人,其中有5.66万人入住敬老院和五保村,集中供养率为17.23%;**区有五保对象901人,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13所,农村五保村30个(其中:XX年新建7个),敬老院和五保村入住183人,集中供养率达20.31%。五保对象均按照“每人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45.83元,分散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25.83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该区的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供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五保对象日常管理和服务照料难度较大。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目前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大多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瘸瞎疯瘫,自救能力最弱,且基数大,居住分散,流动较为频繁,动态管理难度大。加之一些五保对象性格孤僻,不易合群,精神普遍孤寂,有的五保对象虽有亲友资助,但难以做到尽心尽力。少数五保对象因重病、残疾或高龄导致生活难以自理。

(二)五保供养标准相对较低。近两年,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和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的供养标准相对来说较低。大部分五保对象都没有劳动能力,即使部分对象有劳动能力也难以通过自己劳动来维持生计,仅仅依靠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难以改善生活。

(三)五保对象医疗依然是个难题。**区45%以上五保对象常年有病,除一般小病尚能及时救助外,解决五保对象患大病住院治疗的巨额费用依然是个难题。虽然政府已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了新农合并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但由于现行医疗体制原因,五保对象患大病必须先交钱才能住院治疗,加之新农合报销比例有限,一些不在药品目录的医疗费用又无法报销,医疗救助的数额又较为有限,致使五保户医疗难问题突出。

(四)乡镇(街道)敬老院管理水平滞后。敬老院的管理主体是乡镇(街道),虽然业务部门常要求、常检查、常布置,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敬老院的机构性质不明确,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积极性严重受到挫伤;一些敬老院规模偏小,生活设施不完善;一些敬老院脏、乱、差无人问津,管理人员形同虚设;一些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难以胜任等等,严重地制约着敬老院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亟待改进。

三、思考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五保对象是农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理应由国家给予保障。做好这项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对弱势群众的一种关爱,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五保老人,维护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对五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五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力度。区民政局、财政局每年要开展两次以上对五保对象的普查或抽查,及时准确掌握五保对象总体生活状况,针对五保对象死亡率较高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一年一调整为每季度一调整,及时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五保对象的日常照料和服务力度。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随访分散五保对象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生活难以自理的五保对象,由乡村指定监护人并与之签订相关协议,由监护人妥善照料,或尽可能安排到敬老院。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幼儿园自聘教师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幼儿园,教师,全文共 162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幼儿园自聘教师调研报告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xx县教育工会把发展自聘教师入会列入XX年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县教育工会组织人员就全县自聘教师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确定了以“党建带工建”的形式做好农村中心幼儿园自聘教师入会工作,为维护农村中心幼儿园自聘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学前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工会应有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1.xx县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10镇5乡。全县有公立幼儿园22所,其中农村中心幼儿园17所,下设96个村幼儿教学点。公办教师166人,自聘教师364人。我县学前教育儿童80%以上在农村幼儿园,42%以上在村幼儿教学点。

2.xx县在1999年就出台了《xx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幼儿园100%公办。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一乡镇一个农村中心幼儿园,一个中心一个法人,辐射管理至行政村幼儿教学点的管理模式。

3.为保障农村中心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县政府为所有自聘幼儿教师办理了“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逐步改善幼儿教师工作环境(配置办公电脑、安装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自聘教师福利待遇。并从XX年开始,每年为农村中心幼儿园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提高保教质量。

4.从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县农村中心幼儿园所有自聘教师大都没有入会,而在编幼儿公办教师作为会员只是参加所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工会活动。农村中心幼儿园尚未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对自聘教师群体的关注度不够所致。

二、吸收自聘教师入会的几点思考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县教育工会常委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做好农村中心幼儿园的工会工作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大家在统一认识后,将发展自聘教师入会列入了XX年工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到5月底,在个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364位自聘教师都愉快地加入了工会组织,并领到了会员证。

2.中央组织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了以“党建带工建”活动。要求通过加强党建带工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工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坚持在组织建设上带,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由于我县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教职工人数大多不足25人,建立独立的基层工会条件还不成熟,幼儿园党员很少,且党组织关系在所在乡镇小学支部,参加小学党支部活动。因此,我们确定了以“党建带工建”的形式组建幼儿园工会小组,在17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组建作为所在乡镇小学工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会小组,纳入到小学工会工作管理中,新会员按规定交纳会费,幼儿园工会小组长列席小学工会委员会每月例会,小学工会主席每月要到幼儿园走访一次以上,了解自聘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与园长的沟通交流。各学区工会工作委员会在对本区的自聘教职工情况摸底之后,及时召开本区小学工会主席和幼儿园园长联席会议,布置发展自聘教师入会有关事项,要求维护好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3.我县XX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目前,农村中心幼儿园和村教学点正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幼儿园的布点更趋合理,办园条件不断优化。由于政府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更多的精力投向提高办园水平、提升办园内涵上来,有效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特色化发展。农村中心幼儿园工会小组的组建,极大地调动了自聘教师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们都说早该入会了,虽然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文体活动早已一视同仁,而入会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为今后进一步参与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谈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49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

法治不仅表现为实体的制度结构,亦表现为一种文化形态。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上支配它们的一般观念、原则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在农村基层加强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是在农村地区推进法治的基础和系统工程。     多年来,我省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律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在一些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律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当前,阻碍我省农村地区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因之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一些农村地区至今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是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农村地区的法律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局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苍白。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极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至于不健康书刊、黄色录像的泛滥,常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青少年无事而滋事以至轻微违法甚而走上犯罪之途,造成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恶者横行、弱者受欺的治安状况使善良农民少有安全感。     三是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在农村地区,地域的间隔、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律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落后、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为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消极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影响了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     要改变当前农村基层现代法律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可以设想循以下的途径加以改善:     第一,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律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其次,要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向农民普法的突破口。法律权威的树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是公民自身受到法律的关怀。农民最为关切的是涉及他们自身的权益,教育农民全面深刻地理解法律“治官、治吏”的功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就从物质利益入手保证了实行法治得到农民最有力的支持。如负担过重是各地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要通过普法让农民了解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坚决抵制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物。由于农民不熟悉建房、征地、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水利山林、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人员要深入到农民之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围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把民事纠纷往依法解决的轨道上引导,如此才能让法治精神在农民心中扎下根。再次,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结合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案说法,最易为农民所接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有线广播、地方电视台、网络、学校、农贸集市等,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法律文化的构建是其重要组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应该是现代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应当是继承民族精神、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它与当代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伴而生。先进文化引导农民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传播进步的思想理念,弘扬民主平等的法治精神,建构日新月异

的法治文明。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逐步加大对各项社会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倡导培育健康的乡村文化,减少渲染暴力、~等西方腐朽文化对农民的侵蚀。我们所倡导和弘扬的法律文化,将积极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积极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推动执法环境的改善,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村乡镇的执法者更好地公正执法、严肃执法;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弘扬这样的法律文化,就是弘扬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现代法律文化只有与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完善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第三,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乡镇各项工作的依法管理,加大对乡镇干部权力的法律制约和监督,在法治实践中努力树立法律正义。执法环节对目前农村地区法治环境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普法与执法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一些农村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从执法这个环节入手,才能尽快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进而树立起农民对实行法治的信心。虽然经过了长期普法,屡次培训,但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对法治的理解常常偏于自上而下的“治”, 即更多地将“法”作为治理老百姓的手段,未能很好地维护农民应有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农民心中的权威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乡镇、村干部的法律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与农民切身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考核,不过关的坚决不让上岗,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从依法办事做起,建立起农民对乡镇干部的信赖,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少数乡镇干部,畅通监督渠道,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来逐步改善乡村的法治环境。要强化多方位的执法监督,加大对乡镇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进一步规范乡镇一级的行政行为,纠正一些执法中的偏差,这是改善当前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信、取信于民、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迫切需要。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政务公开,这对方便社会各界和群众进行有效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让农民享受到实行法治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参与法治实践才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现代法律文化的社会氛围才能在千百万人的实践参与中的逐渐形成。     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以法理社会为前提,而法理社会呼唤着法律文化的建设。营造农村地区良好的法治环境,进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在乡村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法治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文明的程度,创造一片繁荣安宁的小康农村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893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5月至7月初,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特邀专家,对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期间,听取了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八部门和部分县区政府相关情况的汇报,先后深入清丰县、南乐县、高新区、濮阳县,对部分典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调查;组织各县区政协开展了同步调研;赴吉林省松原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多次召开政协委员和农业专家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开展深入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及其概念。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根植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成长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党和政府的推力,市场的压力,农民追求增加收入的动力,联合合作的吸引力,经济组织自身的创新力,乡村班子发展经济的牵引力,以及农业投入比较效益的增加,共同形成了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合力,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组织形式,成为服务于农、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生力军,成为促使农村、农民、农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先进生产力。因此,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经济理论问题加以研讨。对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定义,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但多数观点是围绕农业的种、养、加以及专业合作社来论述的。在调研中,我们认为,现在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已超越了农业、农民、农村的范畴。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不仅有围绕农业建立的各种组织,也有完全超越农业的其它企业;不仅有农民建立的,也有其它社会投资主体建设的;一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在城市,基地或工厂在农村。因此,仅仅把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局限于农村的、农民办的、围绕农业的,是不符合实际的。鉴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所谓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指围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组建的经营性或服务性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便于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主要针对涉农经济组织展开了调研。

(二)我市农村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培育、扶持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止XX年底,全市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共计2308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649家,固定资产67.9亿元,销售收入285.5亿元,带动农民42.3万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1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46家,社员12.5万人,带动农户12万户,年统一销售农产品23.6亿元,统一组织购买生产资料13.8亿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0个,会员5600多人;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53个,会员45.4万人。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正处于蓬勃兴起的发展阶段。

(三)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及主要类型。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主要有公司法人、社会投资主体、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基本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格局。按照组建方式,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指由各类投资主体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法人。如家家宜米业、中粮面业、全力食业、训达油脂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下建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XX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成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主导形式。XX年3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如清丰县科丰辣椒专业合作社现有注册资金500万元,社员500人,带动当地3农户种植辣椒30余万亩,年产优质辣椒1.6亿公斤,产值约5.4亿,初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三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指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民作为会员,在产、供、销等环节上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组织,它具有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管理的民主性、专业技术的先进性、服务功能的扩展性、科普活动的广泛性等特点。我市现有科技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农机协会等。如清丰县食用菌协会在大屯乡枣格、刘庄、柳格乡高店等村建立了35个食用菌规范化基地,培养了15个食用菌科技示范村及21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三个村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表彰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

(四)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历程,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由XX年的20多家发展到XX年3月的1100多家,仅今年3月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业户数就有63家。清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注册16家,XX年注册33家,XX年注册83家,XX年注册92家,目前总数224家,发展近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投资规模及销售收入由小到大。如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XX年与XX年相比,企业总数增加了229家,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7.8亿元,销售收入增加了221.5亿元。三是涉及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由原先单纯生产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研发等诸多环节;合作的范围由原先在村、组内的农户合作,现已扩大到跨村、跨乡、跨县以至跨区域。四是组织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断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制度,规范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如濮阳县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社员大会工作制度、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培训制度等,把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合作共赢的经济实体。五是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产生了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如濮阳市领锐牧业有限公司与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联合,以绿色、生态为主攻方向,投资5965万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种猪繁育基地,形成了“猪—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出栏猪5万头、生产专业饲料5万吨、有机肥3000吨,年供电100万千瓦,成为一家集pic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饲料加工、沼气发电、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机复合肥制造及养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一经产生就显示出它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强大影响力,并随着它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农业就是采用现代的工业装备、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经营形态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一是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紧紧依托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壮大企业的成功之路。如龙丰纸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全市五县二区建设了20万亩的定向培育造纸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家家宜米业建立了20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叁真米业建立了6万亩富硒大米和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基地;全力食业建立了自己的肉鸭养殖基地等。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等,达到了标准化生产要求。同时,积极申报注册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我市已有512家合作社制定、实施了生产质量标准,已有54家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表明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质量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天灌”牌大米先后获绿色、有机认证,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放心大米”、“全国食品加工企业博览会金奖大米”。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围绕同一产业进行劳动、技术、资金、知识等合作,分工分业,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单一到复合,由平面扩张到深度拓展的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由大户到大产业,由合作到公司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如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拥有10万亩无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年带动10万户农民种植花生,500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100多户农民从事运输,使农民年收入增加8000多万元,年加工花生米12 万吨,年生产花生油5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业。

(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出发点,通过拓展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值利润;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增强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降低单位购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关数据表明,加入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户一般年均增收20%左右,增幅比普通农户高出一倍。“”末,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呈同步趋势。同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桥梁,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单一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获得了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如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无公害水稻基地20万亩,带动4万多农户,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与稻农签订稻谷回收合同,降低了稻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伤害农民利益的风险。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广大农户的桥梁和纽带。面对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各级政府难以对其经济发展实施有效的调控和指导,也面临着不好管、管不了的困境。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提供了组织载体,是各级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支点。政府对农民、农业的扶持通过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如南乐县莲花莲藕合作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邵乡建成占地10000亩的节水莲藕示范园区,可年产优质无公害莲藕15000吨,使农户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可以积极开展与政府机构的对话,反映广大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抓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逐步发展壮大,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锻炼,既有利于农民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可以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组织功能和凝聚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乡风民俗、建立和睦邻里关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基本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散向系统、由孤立向联系、由肤浅向深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并形成了一些新认识、新观点、新判断。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对农村和农业原有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和创新。它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飞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如果我们的认识达不到这一高度,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达到这一高度。

(二)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体现在诸多方面,但最关键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应把着力点放到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上来。因为没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城乡差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是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收益高效化、管理企业化,这是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不能达到的。只有把农民的利益连结起来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方向作用、路径作用和方法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仅直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会产生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工业化的力量。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不仅为农民进入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城镇人口的增加,又直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就农业市而言,抓紧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就抓住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推进工作的关键节点。

(五)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市的实践看,建设较早、水平较高的新农村都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村,比如西辛庄、西掘地等村就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巩固、提高和快速发展。

(六)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二三五”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要实现“二三五”赶超发展目标,除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抓好招商引资、壮大工业外,作为农业市,更重要的是要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农村、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如果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数量、规模、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三农”工作就会为“二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应把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确定下来,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我市“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集中体现在对其总结、研究、宣传的力度欠缺,扶持、鼓励、引导的政策滞后,统一、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等。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工作。二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采取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支持规范用地、降低开办门槛等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三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主管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作,主动提供各方面的引导和服务。要健全考核体系,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体系,形成工作落实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领办人或创办人等进行奖励,促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提质增量。

(二)明确战略重点,提升发展水平。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尤其是缺乏重量级、旗舰型龙头,竞争力、带动力不强。对此,一要做好战略规划。结合我市“”规划,立足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合作社向专业特色化方向发展,技术协会、经济协会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方向发展。到XX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少达到25家,超10亿元的达到5家,形成500亿元以上的规模;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依据章程规范运作的水平,6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处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二要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依托江苏雨润、鹤壁大用等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的优势,坚持扶优、扶强、扶大原则,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整合等方式,科学整合同类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打破地域界限,开展横向、纵向联合,组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推进优质资源向优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完善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冷藏食品、肉类加工、乳品加工、酿造食品、面粉和油料加工、食用菌加工、绿色稻米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粮油加工、肉禽加工和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条,实现递进式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四要打造特色品牌。要依据地方特色,抓住几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一乡一品”、“一社一品”建设。要着力推进绿色稻米、油脂加工、食用菌加工、无公害果蔬、肉类加工等原产地保护项目申报,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三)破解资金瓶颈,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紧缺、融资难是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要把破解这一难题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一要大力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机遇,谋划、包装、推出一批涉农重点项目,“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懂经营、善管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领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完善财政扶持办法,采取财政贴息等形式,探索和完善政府与银行联手扶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支持其加快发展。三要整合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以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载体,探索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的方式方法,发挥好资金集中使用效益。四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扶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五要创新农村抵押担保体系。要积极推进农民地权、林权等的确权工作,力争到明年年底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要将农民的地权、林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使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让不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让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借鉴信阳市经验,利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平台,构建信用共同体,运用联合增信方式,创新“龙头企业+农户+信贷”、“专业合作社+农户+信贷”等信贷模式,增强组织融资能力。

(四)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我市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运作不规范,内部合作不紧密,利益链不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此,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指导其完善章程、规范管理,明晰产权关系,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规范运行水平。二要正确处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扶持与监管并重,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合作互惠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地利益联结关系,同时,要防止损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发生。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利益链条,通过契约农业、股份分红、利益返还、土地租金、工资等方式,合理分配利益,将松散型组织转变为利益联结紧密型组织。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项目为载体,承担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引导和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向研发、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拓展。

(五)注重典型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缺少经验总结,缺少典型引领,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及时总结适合濮阳“三农”发展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模式,对中粮面业、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总结,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培育、选树、推广一批有代表性、有特色、能看能学的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典型家喻户晓,激发其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其吸引力,从而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供人才保证。目前我市农村闯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匮乏,人才资源成为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带头人,发现、挖掘、造就一批农村能人,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尽快制订实施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教育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农广校,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强化对广大农户的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健全就业培训网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乡镇走访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走访调研报告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进村一个星期了,在这一个星期中,通过与村组干部的交流,走访入户与村民交谈以及自己的总结思考,我对佟庄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明确了自己以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一村情

佟庄村位于宿豫区侍岭镇东北部,东接沭阳县悦来镇双蔡村,西接朱岭村,北临沂河,南靠纪宅村;村中现有七个村民小组,以二组和六组居民户数最多;全村共有467户居民,总人口有2100人,劳动力人数约为977人,现有村干部6人;全村耕地面积为220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优质水稻和高产小麦,耕种面积占耕地97%以上。

二高效农业发展状况

在发展农村经济上,佟庄村充分利用本村农田面积大,种植条件优等优势,一直致力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已建成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标准化肉鸡养殖合作社等项目,本村建有5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已于XX年投入生产,年出栏肉鸡30万羽;这些项目多采用以党员带头,村民入股的模式,不仅带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三村民增收来源

佟庄村属于传统农业型村庄,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和小麦;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村民致富,除加大农业种植和肉鸡养殖规模外,村支两委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去年,佟庄村对外输出劳动力600余人,这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更好的带动了佟庄村经济发展壮大,从而加快了佟庄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四进村感受与努力方向

第一次入村就感到当地的村民非常热情,在接下来的几天调研中,朴实的民风,善良的村民深深地感染了我,而且与他们沟通起来也很容易,并没有以前想象的那般困难。村中主干道为东西水泥路,是连接佟庄村与外部的关键枢纽,道路情况基本良好,交通也较为方便。基于佟庄村青壮年劳力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儿童较多,资源相对匮乏等村情,我有以下几点发展设想:整理文章:

1本村已建有初具规模的肉鸡养殖大棚,多为能人大户牵头创办的,可与其交流,投资入股建成更大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从而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自己创业达到致富。

2佟庄村毗邻素有“花卉之乡”之称的沭阳,可因地制宜,利用其完整的产业链,学习花木栽培技术和经验,尝试建立花卉养殖基地和种子基地。

3佟庄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多分布于苏南,浙江,上海等发达沿海地区,可通过给与其贷款政策鼓励等优惠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充分利用其在外所学的技术,在当地创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20xx年12月,我荣幸地成为xx镇xx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半年多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制约村子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村情概况

xx村位于xx县xx镇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294户,总人口892人,耕地面积约1700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村中无任何矿产资源。

二、 农村经济发展

1、 经济发展现状

xx村算是全镇的落后村,20xx年人均收入1050元,远低于镇平均水平。经过调查,xx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靠传统农业,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羊等几个传统养殖类为主,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动物家禽,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xx村20xx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312人,占总人口的1/3还多。

2、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方面。以前村民是靠天吃饭,管好自家田地,留下自己吃的,多的就拿去卖。现在一部分村民在三委干部带领下种植朝天椒、核桃、西瓜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中高效农作物规模种植。为提高群众的耕地亩产量,灌溉方便,及其运输的方便,村自筹资金扩建电路、铺设管道,共建灌溉机井6眼,解决了60多户村民耕地用水问题。另外,今年积极争取到沼气项目20个,围绕沼气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利用新能源走生态发展之路。

工业方面。一直以来,全村无较好的企业,大都由于资金、经营不善等因素限制而倒闭。去年,在镇党委的帮助和村三委干部的努力下,承时选煤60万吨项目落户xx村,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建成投产,此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我村一部分闲散劳动力,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为xx村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三、 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三委成员在支书和主任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20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三委成员10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有1人是兼职。村三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镇党委的表扬。

村三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整修村部屋顶,解决村部漏水问题;对内墙进行了粉刷,地面全面硬化,修建了村部舞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2、 翻修学校门楼,消除安全隐患,给孩子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3、 修建了公路至村中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4、 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培养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队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 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三委一直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xx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三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五、 创先争优及两抓一促活动

在这次“创先争优,两抓一促”活动中,xx村确定了“积极服务项目建设,从我做起争创佳绩”的活动主题,要求干部党员亮身份、比奉献、争先进、促发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着力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争做先进党组织。村三委干部在村支书、主任的带领下,心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得到了村民广泛好评。一是整修村部,解决村部漏水问题。对内墙进行了粉刷,地面全部硬化,修建村部舞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二是延长电路,铺设管道,新建南洼6眼40米深水井,解决群众抗旱吃水问题方便村民用水,今年我村40多亩玉米都及时完成了浇水,这让许多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三是种植树苗600余棵,绿化了进村道路。四是在60万吨洗煤项目中,三委成员不论是项目初期的环境测评和征地协调,还是后期筹建,都全程参与并多次组织村组成员召开民主会议,多次走乡里、跑县里,还要多方与周边乡村协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使洗煤厂顺利落地建设。五是在去年"通组公路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农村沼气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会使村基础设施得到大为改观。

争做优秀党员。在活动中,村中20名党员亮身份,做承诺,用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截至目前,xx村的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全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42 件,内容涉及搞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提供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服务、义务维修村组道路、带领群众发展各种种植、养殖业等十二个方面。

六、 我的几点看法

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寻求有价值招商线索。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我村出现的空巢现象、留守问题以及无年轻党员问题。积极排查招商引资线索,寻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以前我村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前两年大规模种植的留兰香长势良好,最后却因销售信息闭塞,受制于一家收购商而惨淡收场。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本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 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和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只能请戏班,听听大戏,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编织、刺绣、木工等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5.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xx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xx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三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xx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专业技协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专业技协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中共xx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xx市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xx市科协在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龙文祥,副主席黄敏的带领下,分头深入基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技协的发展现状

xx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七县一市三区,总人口有610多万,农业人口比例大。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科协组织将农村科普工作的重心下移,着力抓好农技协建设,把促进农技协发展作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农技协这个科普载体,建立起广大群众参与科普的活力机制,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技协这种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正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拥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技协)2个,省级示范农技协4个,省级优秀农技协1个,市级示范农技协15个。

我市农技协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巩固、提高、再发展几个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农技协478个,拥有会员12万多人,遍布全市七县一市三区,涉及种植业(瓜、果、农、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养殖业(鸡、鸭、猪、鳝、蟹、鱼等)、服务业(主要是中介经营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的二十多个门类。其中县级农技协169个,乡镇级155个,村级154个,跨省的8个,跨市的10个。我市89.1%的农技协都经过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其中科协审批的139个,农林部门审批的114个,其他部门审批的173个。在这些农技协中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有273个,工商部门登记的有93个;农民牵头创办的有180个,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的94个,科协、涉农部门牵头创办的170个;股份制的有49个,合作制的86个,公司+协会的115个,支部+协会、科研单位+协会的共有103个,专业户领办的98个;开展技术服务的有193个,信息服务的141个,产加销一体的275个,技术经济实体的74个;聘请专家1406人,农民技术员4531人。据统计,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2120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607693.2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达31.6%。XX年全市农技协会员人均纯收入7109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一倍。有相当部分农技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开始由最初仅以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的低层次合作形式,发展到现在围绕某一农业主导产品的开发,创办一体化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实体;由会员最初仅是本村、本乡农民发展到打破区域界线,会员辐射到周边乡镇和跨省、市、县农村的大型农技协。有80多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过千万元,19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亿元,其中桐城市大关蛋鸭协会年销售收入已达到3亿多元。这些农技协都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轨道,成为了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农村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71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支部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443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我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曹回镇位于垫江县城东北部,东与永安镇相连,南与长龙乡相接,西与桂溪镇、新民镇相依,北与周嘉镇、沙坪镇相邻,距垫江县城16公里,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辖乐安、安山、徐白、河南、石鼓、大坪、龙家、回龙、马竺、银珠、平安、莲花12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垫普路、渝宜高速公路、渝万城际铁路贯穿全境。

(二)党组织情况:基层党组织18个,其中村支部9个,社区(居委)支部3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2个,学校支部2个,两新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1197人。

二、目前现状

目前,我镇共有12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近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地制宜、促进增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注重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精神,做到思想、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视各基层党组织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党建活动,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了攻坚整顿。

2、狠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学政治、学经济、学科技,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政策、学文化、谋发展的带头人。二是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拓宽发展党员工作渠道,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人才信息库,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干事热情高、群众信誉度好的党员群众做为培养对象。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委员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支部保密制度、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13项工作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4、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调整发展路子,由传统的种养殖业转向为现代生态种养业。二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大力包装劳务外包、微型企业等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亟待提高。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个别党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亟待落实。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

3、个别党组织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能力亟待提高。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活动开展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针对性不强、目的不明确,学习深度不够。

4、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党建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5、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

6、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

四、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

(二)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2024最新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62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对策调研报告(2017最新)

图1

图2

图3

编者按 XX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XX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XX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再上演。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图1)。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58.1%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图2)。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留守女童的家务负担远高于男童,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

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留守男童更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等说法,比留守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也使得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此外,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6.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4%),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7.父母外出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而非留守四年级儿童为1.5%,比例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9.9%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在6个年级中位于前两位。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也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金融,服务,全文共 407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 “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707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品格情操陶冶,文化积淀和智力开发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重视和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也是促进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金坛市妇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面向社会,服务家庭,积极开展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注重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普及科学的家庭知识与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教育能力等显著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金坛以妇儿办公室为载体,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制订了《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各成员单位把家庭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及成员单位职责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并配备了强有力的专兼职干部,形成了指导家庭教育的合力和可控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市、镇(区)联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妇联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实效,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金坛妇联向全市广大农村家庭发出“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倡议。采取举办讲座、张贴标语、开办专栏、设咨询台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各镇区妇联和村妇代会通过开展“学习家庭”、“才艺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有计划地推荐一批家庭道德教育指导用书和通俗读物,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金坛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在全市开展了儿童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全市各下发宣传资料2.5万份,宣传标语2019幅,版报60块,新闻专题,讲座540讲,参与的家长近万人次。薛埠镇妇联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开展老区妇女读书活动,将书本送入农户家中,扩展了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覆盖面。开发区妇联充分发挥了“五老”志愿者的作用,成立讲师团,传授革命传统,先后至学校、机关、农村共举行了12场报告会,受教育人数近万人次。金坛计生委利用各级学校、指导站和幼儿园,开办“婴幼儿家长”培训班。近年来,金坛市累计开辟家庭教育专栏76个,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报告会50余场次,受益家长达5多万人次。

三是因地制宜,提高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业务素质。一是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力度。金坛市虽未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各级妇联组织通过财政拨一些、经费挤一些、社会捐助一些的方式,使金坛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二是先后成立了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师团。开展公益性巡回讲座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6987份,听众达2余万人次。同时,各镇区依托家庭教育学会,层层举办家庭教育示范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一批基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近年来,累计举办家庭教育骨干培训37次,培训家庭教育骨干132人次,更好地发挥了他们在传播家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是深入实际调研,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适应新形势下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新特点,金坛不定期举办家农村庭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具有前瞻性和涉及热点、难点的重大家庭教育课题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在合格“小公民”的道德标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共开展农村家庭教育专题调研10次,形成提案议案建议7份,使家庭教育理论不断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经济基础、人员素质等影响,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是认识不足,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个别镇区和部门领导对家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缺乏全市统一的家庭教育领导体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导致金坛市的家庭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二是家庭教育经费的制约。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已近二十年,但金坛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仍未纳入财政预算,目前仍处于“妇联年年要,财政年年挤”的状态,致使家教工作滞后。由于欠缺经费保障,家长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对不同年龄儿童家长的指导性不强;有的学校只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提取极其有限的一点经费苦苦支撑;有的学校让上课的教师兼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保证。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一些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调查研究、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评选表彰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是很不适应的。

三是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着误区。很多农村家长由于把“子女分数第一,学业至上”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普遍存在重养育轻教育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言教轻身教、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的现象,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不良思想行为。由于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未能加强自身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或暴力替代教育,或溺爱教育,新旧家庭教育观之间互相碰撞,亲子之间感情隔阂,关系紧张,父母痛苦,孩子出现反叛心态和“过激’行为,对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茅山老区,大多数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或代理监护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在成长进程中缺乏家庭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对孩子的监管不及时或无人管理,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正常生活,往往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议和对策

推进和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从源头上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加强领导,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妇联、教育、团委、关工委、计生委、卫生局、宣传、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工作机制,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协调解决儿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与金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家庭教育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主要用于媒体宣传、骨干培训、课题研究、阵地建设和表彰先进等,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努力创办好家长学校,巩固阵地建设。要着力完善家长学校在金坛市的全覆盖,要逐步建立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争取乡(镇、办)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家庭教育研究会。妇联、教育部门要将家教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推广示范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提高各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并分批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要不断拓展家长学校的办学渠道,大力创建社区家长学校、村镇家长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积极做好家长学校的分类教学,满足各类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迫切需要,分层分类对家长学校进行教育指导,保障家长学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要分期分批对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开展专题培训,并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针对初中以上学生住校问题,建议增加学校辅导员,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提高孩子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儿童成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和目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力争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调研任务,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多角度、多层次聚焦家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知晓率和重视程度。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城乡基层单位,要积极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广大家长要牢固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积极参与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要认真开展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和优秀家长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家教经验交流、事迹报告会等,帮助农村家长特别是贫困、留守、单亲家庭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不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积极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要积极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双合格”、亲子共读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要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利用春节组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活动,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农村倾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覆盖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