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怎么写精彩20篇

浏览

1990

范文

748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5372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实验同步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用JK触发器设计同步计数器。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三、实验预习

1、复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⑴ 逻辑抽象,得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或状态转换表

① 分析给定的逻辑问题,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以及电路的状态数。通常都是取原因(或条件)作为输入逻辑变量,取结果作输出逻辑变量。

② 定义输入、输出逻辑状态和每个电路状态的含意,并将电路状态顺序编号。

③ 按照题意列出电路的状态转换表或画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 通过以上步骤将给定的逻辑问题抽象成时序逻辑函数。

⑵ 状态化简

① 等价状态:在相同的输入下有相同的输出,并且转换到同一次态的两个状态。

② 合并等价状态,使电路的状态数最少。

⑶ 状态分配

① 确定触发器的数目n。因为n个触发器共有2n种状态组合,所以为获得时序电路所需的M个状态,必须取2n1<M2n

② 给每个电路状态规定对应的触发器状态组合。

⑷ 选定触发器类型,求出电路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

① 根据器件的供应情况与系统中触发器种类尽量少的原则谨慎选择使用的触发器类型。

② 根据状态转换图(或状态转换表)和选定的状态编码、触发器的类型,即可写出电路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

⑸ 根据得到的方程式画出逻辑图

⑹ 检查设计的电路能否自启动

① 电路开始工作时通过预置数将电路设置成有效状态的一种。

② 通过修改逻辑设计加以解决。

⑺ 设计步骤简图

图3 设计步骤简图

2、按实验内容设计逻辑电路画出逻辑图。 设计思路详情见第六部分。电路图如下:

四、实验原理

1.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递增计数器----每来一个CP,触发器的组成状态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增加。 递减计数器-----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减少。 双向计数器-----可增可减,由控制端来决定。

2.集成J-K触发器74LS73

⑴ 符号:

图1 J-K触发器符号

⑵ 功能:

表1 J-K触发器功能表

⑶ 状态转换图:

图2 J-K触发器状态转换图

⑷ 特性方程:

Qn1JQnKQn

⑸ 注意事项:

① 在J-K触发器中,凡是要求接“1”的,一定要接高电平(例如5V),否则会出现错误的翻转。

③ 触发器的两个输出负载不能过分悬殊,否则会出现误翻。

④ J-K触发器的清零输入端在工作时一定要接高电平或连接到实验箱的清零端子。

3.时序电路的设计步骤 内容见实验预习。

五、实验内容

1.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特殊的12进制计数器,其十进制的状态转换图为:

图4

12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六、实验设计及数据与处理

⑴ 设计

在12进制同步计数器中,输出的状态只由前一周期的状态决定,而与外来输入无关,因此目标电路为Moore型。而数字电路只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目标电路要表达12种状态需要用4个变量Q1、Q2、Q3、Q4的16种组合中的12种。现定义十进制数01~12的对应二进制数为输出状态,可得目标电路的状态转换表如下:

表2 12进制同步计数器状态状态转换表

本实验选择J-K触发器,根据状态转换表以及J-K触发器特性方程:

Qn1JQnKQn

得到目标电路方程如下:

nnn

输出方程:Y0nQ0n、Y1nQ1n、Y2nQ2、Y3Q3

驱动方程:Q0一个CP发生一次变化,因此J0K01。

Q1每当Q0为1时,发生变化,因此n

J1K1Q0。

Q2在Q1Q0都为1以及12(即1100的时候)发生变化,因此 J2 = K2 =Q1nQ0n+Q3nQ2n

Q3在Q2 Q1Q0都为1的时候,以及12的时候发生变化,因此 J3=K3=Q0nQ1nQ2n+Q3nQ2n。

状态方程:Q0n1J0Q0nK0Q0n

Q1n1J1Q1nK1Q1n

篇二:计数器实验报告

实验4 计数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

计数器是一个用以实现计数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用来计脉冲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和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它特定的逻辑功能。

计数器种类很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等。目前,无论是TTL还是CMOS集成电路,都有品种较齐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使用者只要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1、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

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5-9-1所示。

图5-

9-1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图中 LD—置数端CPU—加计数端CPD —减计数端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 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D0、D1、D2、D3 —计数器输入端

Q0、Q1、Q2、Q3 —数据输出端CR—清除端

CC40192的功能如表5-9-1,说明如下:表5-9-1

当清除端CR为高电平“1”时,计数器直接清零;CR置低电平则执行其它功能。 当CR为低电平,置数端LD也为低电平时,数据直接从置数端D0、D1、D2、D3 置入计数器。

当CR为低电平,LD为高电平时,执行计数功能。执行加计数时,减计数端CPD 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CPU 输入;在计数脉冲上升沿进行 8421 码十进制加法计数。执行减计数时,加计数端CPU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减计数端CPD 输入,表5-9-2为8421

码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加法计数 表5-9-

减计数

2、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只能表示0~9十个数,为了扩大计数器范围,常用多个十进制计数器级联使用。

同步计数器往往设有进位(或借位)输出端,故可选用其进位(或借位)输出信号驱动下一级计数器。

图5-9-2是由CC40192利用进位输出CO控制高一位的CPU端构成的加数级联图。

图5-9-2 CC40192级联电路

3、实现任意进制计数

(1) 用复位法获得任意进制计数器

假定已有N进制计数器,而需要得到一个M进制计数器时,只要M<N,用复位法使计数器计数到M时置“0”,即获得M进制计数器。如图5-9-4所示为一个由CC40192十进制计数器接成的6进制计数器。

(2) 利用预置功能获M进制计数器

图5-9-5为用三个CC40192组成的421进制计数器。

外加的由与非门构成的锁存器可以克服器件计数速度的离散性,保证在反馈置“0”信号作用下计数器可靠置“0”。

图5-9-3 六进制计数器

图5-9-4是一个特殊12进制的计数器电路方案。在数字钟里,对时位的计数序列是1、2、11,12、1、是12进制的,且无0数。如图所示,当计数到13时,通过与非门产生一个复位信号,使CC40192(2)〔时十位〕直接置成0000,而CC40192(1),即时的个位直接置成0001,从而实现了5-5-1-12计数。

图5-9-4 特殊12进制计数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直流电源

2、 双踪示波器

3、 连续脉冲源

4、 单次脉冲源

5、 逻辑电平开关

6、 逻辑电平显示器

7、 译码显示器

8、 CC40192×3 CC4011(74LS00)

CC4012(74LS20)

四、实验内容

1、测试CC40192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计数脉冲由单次脉冲源提供,清除端CR、置数端LD、数据输入端D3 、D2、D1、D0 分别接逻辑开关,输出端 Q3、Q2、Q1、Q0接实验设备的一个译码显示输入相应插口A、B、C、D;

CO和BO接逻辑电平显示插口。按表5-9-1逐项测试并判断该集成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1) 清除

令CR=1,其它输入为任意态,这时Q3Q2Q1Q0=0000,译码数字显示为0。清除功能完成后,置CR=0

(2) 置数

CR=0,CPU,CPD 任意,数据输入端输入任意一组二进制数,令LD= 0,观察计数译码显示输出,予置功能是否完成,此后置LD=1。

(3) 加计数

CR=0,LD=CPD =1,CPU 接单次脉冲源。清零后送入10个单次脉冲,观察译码数字显示是否按8421码十进制状态转换表进行;输出状态变化是否发生在CPU 的上升沿。

(4) 减计数

CR=0,LD=CPU =1,CPD 接单次脉冲 源。参照3)进行实验。

由内容可做实验得, 计数端接单次脉冲源,清除端CR、置数端LD、数据输入端

D3D2D1D0分别接逻辑开关,Q3Q2Q1Q0接实验设备的一个译码显示输入相应端口ABCD,CO、BO接逻辑电平显示插口,按表5-9-1测试,其结果与表5-9-1相一致。

2、图5-9-2所示,用两片CC40192组成两位十进制减法计数器,输入1Hz连续计数脉冲,进行由00—99递减计数,记录之。

由内容可做实验得,按图5-9-2连接电缆,其中(1)片CPCR1=0 LD1=1 D接连续脉冲源,两片Q3CPU1=1,BO1接2片CPD2 CR2=0 LD2=1 CPU2=1 BO2为借位端。译码显示器,显示器数值由00开始递减。

3、将两位十进制减法计数器改为两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实现由99—00累加计数,记录之。

由内容可做实验得,接图5-9-2电路,显示器由00开始递增

4、设计一个数字钟移位60进 制计数器并进行实验。

由内容可做实验得,将实验3中(2)片接法改为图5-9-3,即得到特殊12进制计数器 5、按图5-9-4进行实验,记录之。

由内容可做实验得,按图5-9-4连接电路,得到特殊12进制计数器。

六、实验心得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时序电路的连接及电路的细节设计上,连接时要特别注意分清各个管脚,要分析原理以及可行的原因,是整个电路可稳定工作。从中我感觉到每个实验都是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可能相当繁琐,但总会有所收获的。

Q0分别接

篇三: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硬件描述语言软件的使用。 2.数序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3.掌握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时序逻辑电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计数器不仅能用于时钟脉冲技术,而且还用于定时、分频、产生节拍脉冲和脉冲序列以及进行数字运算等。

三、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具有仅为输出信号的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要求有异步清零功能及同步使能控制端。

(1)代码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t10 is

port (clk,rst,en,load:in std_logic;data: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d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ut:out std_logic);end t10;

architecture behav of t10 isbegin

process(clk,rst,en,load)

variable q: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

if rst=0 then q:=(others=>0);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if en=1 then

if (load=0) then q:=data; elseif q0);end if;end if;end if;end if;

if q="1001" then cout

(2)编译完成

(3)波形

(4)网表

RTL传输层

映射

2.设计一个具有进位输出信号的六进制加法计数器,要求具有异步清零功能及同步使能控制端。

(1)代码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T6 is

port (clk,rst,en,load:in std_logic; data: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d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out:out std_logic); end T6;

architecture behav of T6 is begin

process(clk,rst,en,load)

variable q: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

if rst=0 then q:=(others=>0); 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en=1 then

if (load=0) then q:=data; else if q0);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if;

if q="0101" then cout

(2)编译完成

(3)波形

(4)网表

RTL传输层

映射

四、分析

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和六进制加法计数器的仿真波形与真值表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6528 字

+ 加入清单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听、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六、[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猜测。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听、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七、[多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羊角锤、铁钉、小木板、洗衣刷、音叉、装水的水槽,砂纸 学生分小组准备:音叉、乒乓球、装水的水槽、小鼓、彩色纸屑、小瓶水、口哨、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用羊角锤在小木板上钉铁钉。

问:刚才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钉铁钉,敲打铁钉发出的声音)

(2)、老师出示洗衣刷,砂纸,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

问:刚才看到了这位学生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听到了较响的沙沙声)

(3)、播放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声音”。小鸟欢快鸣叫、哗哗的流水声、咚咚的鼓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我们也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敲打、摩擦、撞击、弹拨、风吹、乐器发声、语言说话)(板书)

(2)谈话: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一种看法,一种猜测。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而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敲打、摩擦、撞击、弹拨、碰撞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景敲铁钉,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介绍实验材料

(1)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

A、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

B、使用方法: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教师示范)

C、学生尝试用音叉。

2、学生开展活动: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实验要求):请各组分工协作,想办法让音叉发出声音来,每个人制造声音, 声音不要太大,看谁想的办法多,交流你们的方法,说说物体在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报告单上。

①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

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振动,引起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当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④说一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音叉在振动(颤动)时发出的。 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听、说)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探究活动二:其它物品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小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学生分组实验

3、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将彩色纸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响小鼓时小纸屑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吹响口哨时,口哨里的小珠子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4、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7、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出示课件:振动。)

篇二: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植物的一生”: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翩翩雌与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位置与运动”: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与运动”: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物质的变化”: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材 内 容第一周播撒希望的种子第二周小苗快快长 第三周开花结果

第四周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篇三: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落地的秘密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仪器使用实验报告

各种化学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的玻璃仪器可以加热用,如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有的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水槽等。有的仪器可以做量具用。有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中起支撑作用。有些仪器外观很相似,容易混淆,应该通过对比加以分辫。化学仪器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用到,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每种仪器,根据它的用途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前都应该明确它的要求及这种要求的原因。

一.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1)试管

主要用途:

① 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

② 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1/3。

③ 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

④ 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 不能用试管加热熔融NaOH等强碱性物质。

(2)蒸发皿

主要用途:

①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②干燥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

② 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

③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

2.垫石棉网可加热

(1)烧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

②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③冷的干燥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燃烧有无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用来检验CO2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

②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

③盛液体加热时,一般以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1/2为宜。

④ 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2)烧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试剂量较大而有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常用于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②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

加热时,烧瓶外壁应无水滴;

② 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用来加热;

(3)锥形瓶

主要用途:可以代替试管、烧瓶等作气体发生的反应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3.不能加热

(1)集气瓶(瓶口边缘磨砂)

主要用途:

① 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

②用作物质与气体间反应的反应容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不能加热。

② 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应瓶口向上暂时保存。

③进行燃烧实验时,有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2)广口瓶、细口瓶(瓶颈内侧磨砂)

主要用途:

① 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药品,也可用来装配气体发生器(不需要加热)。

②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一般不能加热。

②酸性药品、具有氧化性的药品、有机溶剂,要用玻璃塞;碱性试剂要用橡胶塞。③对见光易变质的要用棕色瓶。

(3)滴瓶

主要用途:用于存放少量液体,其特点是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体流入胶头。

② 盛碱性溶液时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

③ 不能长期存放碱性试剂。

二.计量仪器

(1)量筒

主要用途: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量筒规格越大,精确度越低。

② 量筒无零刻度。

③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托盘天平

主要用途: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称量前调“0”点:游码移零,调节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两盘垫纸,左物右码;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③ 称量后: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三. 加热仪器

酒精灯

主要用途: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热源。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盛酒精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2;

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④使用外焰加热;

四.过滤仪器

漏斗

主要用途:

(1)普通漏斗

①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体;

②用于过滤装置中;

③用于防倒吸装置中;

(2)长颈漏斗:

①向反应器中注入液体;

②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不能用火直接加热;

②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

五.其他常用化学仪器

1.洗气瓶

主要用途: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瓶内加入的液体试剂量以容积的1/3为宜,不得超过2/3。

2.玻璃棒

主要用途:常用于搅拌、引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搅拌时避免与器壁接触。

附: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七)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八) 实验环境和器材。

(九)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十)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一)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

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二)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4086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1、问题的提出现在中学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言语技能。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言语技能”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在高中各年级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转换、补充、评价及推断。概括就是在学习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认真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经过思考,用三五句话加以概括总结。转换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用所学知识来改变局部课文的写法,重新组织文字进行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由模仿到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补充就是特定语言环境扩展联想,进而由学生对原文进行补充的训练形式。先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对理解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一种新的形象思维。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言语训练。它要求学生必须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抓住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鉴赏并挖掘课文的真正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或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评价与认识。推断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推断讲述,也是很必要的。通过推断进行假设,培养他们逻辑揄和想象能力。最后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3、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1)言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时的话语,由引可以以为言语能力就是交际能力。言语能力能够把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灵活又得体应用于语言交际。言语能力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但语言能力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言语能力。要具有言语能力还必须具有言语知识或交际规约和语言国情知识,必须接触大量的语篇形式的教材,必须进行反复言语操练。语言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得到提高,言语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得以发展。示意图 (2)“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外部有声语言。“说”得有说的动机。即有强烈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不羞口,不胆怯。心理学家古朗说:“被要求讲一种外国语言,不仅仅是心理上受威胁,精神与身体的整个系统都直接受到牵连。”所以,培养“说”的这种素质,要循序渐进。所以本课题提出“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培养“说”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二、课题研究过程 1、自1997年5月——1997年9月书面提出“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课题的立项报告包括学习本课题有关的著作的论述,分析课题,检查文献,并开展课堂教学调研和举行小范围的研究课。 2、1997年9月正式开题,以本研究课题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开设了以阅读为重的公开课。并且在秋季校对外的大型公开课中取得成功。 3、初步总结出了“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在阅读课上的应用:我们分二步开始。(1)从年级上划分。高一:主要训练概括能力。高二:在概括的基础上主要进行转换。高三在高一、高二的基础上训练评价及推断。但又拘泥于年级上的差异,有时适当交差进行。(2)由于高中教材的阅读材料体裁各异根据阅读课文的体裁可分为以下几种课型: A、概括型:以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为例,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请同学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全文。有的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题,然后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全文主题。如Book 1 A Lesson 10 American English。有的课文可以以情景表演为背景,请同学概括。以Book 2 A Lesson 30 First Aid 为例,学生根据课文表演急救护理,边表演边讲,通过这种精彩的表演,同学既掌握了急救知识,有训练了言语技能。 B、转换型:以Book 1 A Lesson 6 "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中第3、4节为例,请同学以一个新化学老师的身份上台表演做实验,通过角色的改变,学生既增加了兴趣,又掌握了言语技能。有的课文,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来叙述,如Book 3 B Lesson 65 My teacher变成Helen’s teacher,反之也可。有的还可以把对话转成叙述。如Book 2A Lesson 38 At the Tailor’s shop。再如Book 2B Lesson 86 A Tale of two cities。抽出其中一段进行对话表演。 C、补充型:有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为它设计一个合理的开头或结尾。如Book 2B 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 。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为过生日而旅游,有的说那时欧洲气候最值。再如为Book 1B Lesson 70 The necklace设计一个结尾,有的同学赞成以悲剧结尾,有的同学赞成以喜剧结尾。 D、评价及推断型:此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对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及推断。如: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Book 1 B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 Book 1 B lesson 82 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Book 2 A lesson 2 Walt Disney Book 2 B lesson 50 Ablert Einstein Book 2 B lesson 74 Martin Luther King. Book 3 A lesson 2 Madame Curie Book 3A lesson 6 Captain Cook Book 1 A lesson 26 Earthquakes 30 Food around the world 38 The Olympic Games 42 American Country Music Book 1 B lesson 66 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 78 Paper 90 Aswan Dam Book 2 A lesson 6 No smoking, please 15 China Daily 22 Coins 34 Earth Air Water 35 Animals in Danger Book 2 B lesson 54 Satellites Lesson 62 The sea Lesson 63 Life in the Oceans Lesson 66 Life in the future Lesson 78 Disabilities 91 Mobile Phones Book 3 A lesson 18 Advertising 3 A lesson 34 Gymnastics 3 B lesson 69 The office 5 4、1999年1月底对高一、高二、高三进行了数据实验分析。图表如下 能自由交谈 能说一段或复述 几个句或词 不能高一 1 (0.7%) 95 (67%) 44 (31%) 2 (1.3%) 高二 5 (3%) 104 (65.4%) 49 (31%) 1 (0.6%) 高三 18 (10%) 115 (63%) 48 (26%) 3(1.6%) 2000年10月在高二、高三进行的数据分析: 能自由交谈 能说一段或复述 几个句或词 不能高二(142)(原高一) 10(7%) 105(73.9%) 26(18.3%) 1(0.7%) 高三(159)(原高二) 15(9%) 113(71.1%) 30(18.9%) 1(0.6%) 实验表明,通过“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有效的训练,如学生言语技能有明显提高 5、1999年9月——2000年9月,本课题组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举行了3届“英语周”活动,打开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训练渠道,达到了课中学,课外红练,生活里用的目的。图表如下。 时间 内容第1届 1999.5 在校内开设了吃、住等文化场所,开辟了“英语角” 第2届 1999.9 英语歌咏、演讲比赛第3届 2000.5 英语精典电影回顾周及英语课本短剧表演赛 6、开课前3分钟“free talk”请同学谈谈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与人。此活动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三、课题研究实验成果分析 1、敢说。逐步改变了学生不敢说的弊病,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说”的机会,“说”的内容。使2/3的学生都有机会表演,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2、会说。以“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训练为主的课文教学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有的同学语音,语调优美,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有的同学非常富有表演天赋,有的同学幽默、滑稽,也有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通过这种“说”的训练,逐步在课堂上变得开朗起来了。增加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说得更好。促进了课前3分钟“free talk"和第二课堂的开辟。课文在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通过free talk这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认识,情感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个笥发展,增加相互理解。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英语周“这咱开放式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兴趣。每一届活动都能涌现出一大批能说,会唱,善演的小艺术家。 4、同时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主要参考书目: 1、《外语教与学》 胡仲文 2、《中小学外语教学》 3、《中学英语教与学》1—3季 4、《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实用全书》 人民中国出版社 5、《教育学》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一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 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普通车床具有较典型的机械传动系统及操纵机构,应用了较多的机械传动机构如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摩擦传动、螺旋机构、凸轮机构、曲柄机构、杠杆机构等等和较多的机械零件如轴承、齿轮、链轮、带轮、键、花键、联轴器、离合器等零件。

本实验的目的一是了解这些机构和零件是怎样组合完成一定的功用的;二是掌握以普通车床为代表的机床各部件的传动系统的传动原理及路线、结构特点和功用。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车床的用途、布局、各操纵手柄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2、了解主运动、进给运动的传动路线; 2.了解主运动、进给运动的调整方法;

3、了解和分析机床主要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三、实验设备

CA6140一台、CA6140透明模型一台

四、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带领下,到CA6140型普通车床现场教学。

1、观察CA6140型普通车床的主轴箱结构,注意调整方法;

2、观察、了解进给互锁机构及丝杠螺母机构的工作原理;

3、根据实物了解车床主要附件的使用。

五、分析讨论题

1、结合实验说明C6140机床主轴正、反转与操纵手柄位置的对应关系,并阐述主轴正、反转、停转的工作原理。

2、丝杠与光杠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操作才能使丝杠起传动作用?光杠传动与丝杠传动的互锁如何实现?

3、根据观察阐述C6140车床组成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4、根据实验观察,说明C6140车床主轴为了提高主轴的传动精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实验教师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3219 字

+ 加入清单

让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不断完善,让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20__年度工作的重心。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年,为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取得的一些成绩感到欣慰,更为我园教师们经过艰辛的劳动,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无比自豪。现从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等几个层面,向全体职工述职述廉述学如下:

一、注重思想建设,增强依法办事意识

我坚持以认真学习、反思,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全局观念,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对事不对人,遇到不符合规定的人或事敢于当面指出,身为副园长,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健康成长,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上,标准公开、结果公开。我把自身思想建设,廉洁自律,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在努力作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配合张晓红园长工作,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工作中,我们三位园领导分工、合作,形成了一支开拓、创新、配合默契的领导集体。带领出了一支勇于探索、不甘落后的教职工群体,先后在各级各类接待、观摩、检查、评比、验收中,均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承担对外教学观摩

1、以身作则,给予教师正确的引领

只有保持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以《纲要》中提出的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问题,不断自我调整,加强自身学习。自成为名教师培养对象后,坚持读书,通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精粹》、《教学设计》等书籍,写了五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感悟、反思、心得等。工作中,我注意观察教师行为,发现问题,帮助教师学会判断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及时给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导、支持。

2、培养徒弟,承担对外教学研究工作

我既是“_市第__届中小学导师团”的导师,又是名教师培养对象,兼于这两种身份,力求在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承担教学公开的基础上,尽可能指导好徒弟。经常与他们讨论《纲要》心得、研究教学。

3、精心指导,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

本年度,我园先后承担了19人次同行的参观、观摩。中有美国士立大学judy教授来访、山西大学学生见习观摩(2次)、_市教科研中心教研活动观摩、_市幼小衔接基地园教学观摩、杏花岭教学观摩、送教下乡到松庄幼儿园等。凡是代表我园的教学,我都要反复与教师认真推敲、研究教学的每个细节,教师们在一次次地试讲中,学会了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个教学展示,教师都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的一次的机会。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发展,从兴趣入手,把新的幼教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同时我园教师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师资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

三、激活园本教研活力,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年级教研组作用

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作用,注重班级小主题研究与年级组大主题研究的结合,注重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其中:小班的主题活动内容有“糖果王国”、“我喜欢”、“图形王国”等;中班主题活动内容有“红彤彤的年”、“小动物过冬”、“热闹的街道”、“数学墙”等;大班主题活动内容有“了解茶文化”等。

2、确定数学特色,开展数学教学研讨观摩

结合园本教研“各领域基本教学模式的探索”,本学期我们确定了数学作为我园的特色教学,组织全体教师,首先,查阅资料,学习《纲要》中对数学的解读“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意义”;学习赵寄石主编的《幼儿数学教育》,了解数学教育内容的本质和内涵;其次,分析比较数学课例。从中体会数学教育的新价值,最终,全体教师对“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达成共识;第三,开展数学教学赛讲,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是这次赛讲的特点。其中王之云设计的项目记录、裴瑾设计的代数合计测量身高、岳彦华设计的、李炜设计的统计等8节有创意的教学,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公开观摩、研讨。第五、创设数学氛围,体现了数学在幼儿生活中的运用。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小鱼开饭了”、“图形拼变”、“来客人啦”、“奇妙的图形”等墙面。

3、借鉴外部力量,深层次理解新教材内涵

在培训教师上,我们改革以往外出学习、自我培训的模式。上学期,我园重点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主题背景下,剖析相关的各年龄段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环境与材料创设,努力提升教师实践、思考、研究与反思的能力,从而加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全体教师受益。我园先后邀请了《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教材出版的编著老师为我们做了“幼儿的生活就是课程”讲座,使教师们认识到新教材更深层次教育意义。聘请李磊为我们做了“关于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的讲座,拓宽了教师教育理念。

4、实施班长负责制,营造自主发展的班级氛围

在班长负责制的班级管理中,老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担任班长,以班为单位,我园进行了家长会、“六一”联欢、幼儿画展、英语party、新年联欢会、教学公开、亲子游戏等,在这些活动中,班长负责指导、班级成员紧密配合,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班级发展共同体,在班长的带动、指导下,大部分年轻教师日渐成熟,能够较合理、科学的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养成了自觉、自律的教学常规。充分发挥了老教师、骨干教师作用,营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独立的发展空间。创设了既有压力又有活力的积极向上群体。

5、创设环境“四步曲”,展示教师新教育理念

上学期在创设环境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关住门子自己琢磨的做法,探索出环境创设“四步曲”(即:看、想、做、说)的新思路。首先是看:。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其他园所的环境、观看资料片;其次是想:环境观摩后人人设计创设计划,畅谈个人创想;第三是做:教师们通过加班加点将自己的设想、构思在做中进一步完善。第四是讲:各班教师在互相观摩中讲出墙饰、区域的创设依据。通过这次改革,我园教师创设环境的理念进一步加强。

四、密切保教配合,丰富幼儿在园生活

1、加强生活教师学习,完善工作考核细则

每周二上午组织生活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英语口语培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生活教师与教师的合作细则,提高了合作配合的协调性。将生活教师的工作质量以表格的形式细化、量化打分。开展了叠被子、洗毛巾比赛等。进一步规范了量化考核程序。

2、开展早操比赛,增强幼儿集体观念

我们开展了早操比赛,各班教师认真组织幼儿练习,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评出了表演特等奖、一等、二等奖、精神面貌奖、服装整齐奖,培养了从小幼儿爱集体的情感。

3、丰富幼儿活动,满足幼儿需要

紧密结合幼儿生活,我们对原有兴趣室做了适当调整,增设了“蒙台梭利操作间”、“发泄屋”。通过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秋天组织班级采摘山楂、饲养小鱼。组织幼儿和教职工观看太原老城图片展,在太原古城墙前,在太原第一列火车前,在六味斋牌匾前……幼儿知道了许多老城太原的故事。萌发了爱太原的情感。

4、家园互动交流,调动家长参与热情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系列活动:“六一”联欢、英语party、教学公开、幼儿画展、家长会、伙食开放周、礼物赠送等,受到家长的欢迎,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

五、不懈努力,结出丰硕成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回顾20__年度取得的一些成绩,我深知这与张晓红园长及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分不开,我为育英有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感到自豪。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管理者,观念的落后,是的落后,思想的停滞是最可怕的。我深知仅仅依靠一时的先进不能保持永远的光荣,而骄傲自满只能促成自己的退步。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有可能不断前进。在20__年里,我将在数学领域里深入研究;在班级常规、幼儿常规、教师常规管理中不断创新;充分调动中层及年级组长的工作主动性。与全体教职工一道为我园的发展加油、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6140车床的总体布局以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了解CA6140车床的传动路线,理解传动过程中的变速原理。

3、了解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主要箱体不见的内部结构,理解其中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4、了解CA6140车床上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杆等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CA6140车床、三爪卡盘、卡盘扳手、刀架扳手、尾座扳手、内六角扳手、活动扳手、卷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通过现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CA6140车床的解剖、观察和分析,提高对机床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认识和了解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CA6140普通车床的布局

CA6140是一种中等精度的卧式车床,适合加工各种回转表面的轴类、筒类和盘类零件,也可以加工各种常用的公制螺纹、英制螺纹、模数螺纹和径节螺纹。CA6140 车床的加工精度适中,加工范围宽,通用性强,是一种最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CA6140车床的结构布局参见教材,学生可以通过与实物对照,来熟悉CA6140车床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及布局。

2、CA6140普通车床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车床进行实际测量或演示,了解车床的下述技术性能指标。

(1)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

(2)刀架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

(3)最大工件长度

(4)最大车削长度

(5)主轴内孔直径

(6)主轴正转与反转的级数及范围

(7)纵向与横向进给量的级数及范围

(8)车削螺纹的种类及范围

3、CA6140普通车床的主轴箱

主轴箱是车床中最重要的一个箱体部件,工作时工件的旋转运动和车刀的自动纵、横进给运动都要通过主轴箱传递。了解车床的工作原理,首先应从了解主轴箱的工作原理开始。对主轴箱的认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了解。

1) 卸荷式带轮

2) 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

3) 变速操纵机构

4) 主轴运动的传动路线

5) 主轴箱内的润滑

4.CA6140普通车床的进给箱

进给箱是调节自动进给速度和改变进给方向的专门部件。主轴转速确定之后,在选择与主轴转速相适配的自动进给速度和进给方向时,可通过调整进给箱的操纵机构来实现。对进给箱的认识,应着重了解进给箱传动路线和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进给箱里有三套操纵机构,它们分别是:基本组的操纵机构、增倍组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变换操纵机构及丝杠、光杠传动转换的操纵机构。

5、CA6140普通车床的溜板箱

溜板箱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杆或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进给运动,并带动溜板和刀架实现纵向或横向快速移动,用于非加工状态下快速调整车刀位置。

溜板箱内有纵向或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换向机构、丝杠开合螺母机构、过载保护机构等。

对溜板箱的认识应重点观察和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丝杠开合螺母机构。

(2)纵向、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

(3)快速移动操纵机构。

(4)互锁机构。

(5)安全离合器。

6.CA6140普通车床的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

CA6140普通车床的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是暴露在车床外边的部件可以直接观察到。在观察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的结构时可以适当拆卸上面的零件,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其工作原理。

四、实验任务

1、观察CA6140车床整体结构,熟悉其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了解CA6140车床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实现原理。

3、观察主轴箱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齿形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4、对照结构图辨别主轴箱内每根传动轴的轴号,观察它们的传动顺序。

5、观察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滑动齿轮的作用和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6、分别观察主轴高速正转、低速正转和反转时的传动路线,记录传动时经过的轴、齿轮,并分别计算传动比。

7、观察进给箱内部结构,了解进给箱的传动路线及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8、观察溜板箱内部结构,了解光杠、丝杠的运动传递原理,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的工作原理,以及刀架快速移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步骤

1、观察CA6140车床整体布局,熟悉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用卷尺测量CA6140车床的结构尺寸,了解其尺寸性能指标。开机演示,了解其运动性能指标。

3、打开主轴箱上盖,观察箱体内的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齿形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 分析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4、认真观察主轴箱内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的传动顺序,记录传动链的有关数据。

5、打开进给箱前盖,观察箱体内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的传动顺序,观察操纵机构的原理。

6、观察溜板箱内部结构,了解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的工作原理,分析刀架快速移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溜板箱与纵向溜板的连接形式。

7、观察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的结构。

8、将车床按原状重新装好。

9、计算已记录的主轴箱中传动链的传动比。

10、填写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拆开车床时,如果车床带电应先切断总电源,并挂“严禁送电”的警示标志。

2、拆、装车床的零件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以免身体受伤。

3、对车床的零件应轻拿轻放,以免零件受损。

4、不要让任何物品掉进车床的箱体内。

七、思考题

1、变换车床主轴的正、反转向时,靠哪些零件或部件来实现

2、主轴箱里参与调整主轴转速的滑移齿轮有多少个靠它们可改变多少种正转转速多少种反转转速

3、说明主轴箱中使用的斜齿轮在传递运动时的优点。

4、从主轴箱到进给箱的运动是由哪些零件传递的?

5、说明光杠与丝杠在使用上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46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

“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

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作的开展,激励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按照市、县教委《关于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全校师主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2+2”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级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770多人,教职工72人。XX年9月接到县教委文件通知就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邓阳城同志任组长,副校长彭洪义、杨成同志任副组长,其余行政成员、体艺教研组长、理化生教研组长为成员。将“2+2项目”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之中。根据学校师资和学校硬件建设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实验方案。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爱好,结合我校特色学科内容的开展,特拟订了我校实施项目: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篮球、乒乓球、独唱、绘画、剪纸、书法、科技制作与科技论文写作。10月召开了全校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实验工作。11月按照实验方案,落实实验要求,实验开始。秋季田径运动会。12月“颂歌献给祖国”红歌大赛。XX年3月-4月科技节。5月“舞动青春”文娱汇演和艺术节。6月实验工作第一阶段总结大会。10月“祝福祖国”卡拉ok大赛。11月达标运动会。

二、实验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好实验工作的保障和管理

1、学校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和计划,加强了对实验工作的领导。指定实验工作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使实验工作有计划, 有步骤, 扎扎实实地进行。

2、确保经费投入,是搞好实验的基本保证。每学期都从有限的经费中提取一定量资金完善实验设备、设施;从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收入中, 提取一部分收入用于实验活动开支。

3、落实实验活动的奖惩机制。学校对实验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适当倾斜;学校行政领导,特别是挂靠领导深入实验工作,了解实验情况,督促实验教师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

(三)抓好宣传和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1、各项目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强文件精神学习,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实验人员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支持。利用教师会,对全校教师进行我校“2+2”项目工程的实验方案以及深远意义,作好广大教师的宣传、动员工作。利用集会、“校园之声”广播站,对全校学生进行学习宣传与动员。利用“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广大家长了解我校实施2+2项目工程的实验并支持学生参加此工程。

2、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各团队,积极参加上级有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实验专业老师针对“2+2”工项目工程和本学科所实施的项目,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全体教师成为最有力的影响者,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氛围。

(四)抓好“三个主战场”的工作

1、开足实验课,搞好课堂实验

按照教学大纲开齐、开足体育、美术、音乐课,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开展好课前“班班有歌声”活动。充分利用特色学科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2+2”项目的学习与练习。充分利用特长训练,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文体竞赛活动和实践活动,并组织各种特长训练小组。各学科实验的教师每期都有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单。经常开展实验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评比竞赛活动。

2、搞好课外活动

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适当的改革,充分利用大课间40分钟时间。体育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分组中长跑、跳高、跳远、打篮球以及拔河比赛;成立音乐、美术、科技兴趣小组,实验老师深入指导;音乐老师利用下午上课前,指导学生练习唱红歌;语文组老师们组织学生参加“读经典”活动;团委组织“校园之声”校园广播员培训等,全校师生们忙碌而充实。

3、搞好大型活动

每期学校要筹划大型文体活动和科技艺术节,推进和检验“2+2”实验工作的开展。结合学校的大型活动、特色学科的展示活动,给参加“2+2”工程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比如:每期的运动会、红歌大赛、卡拉ok大赛、英语演讲、文艺汇演等,不仅达到了检验试验工作的目的,而且丰富了师生的生活。我校学生代表队在参加今年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男子4×100米和女子1500米,均打破县运会记录。八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70分,位居全县初级中学前列。我校在参加XX年上期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在参加“2+2项目”实验展示活动中,我校的活动图片版展和书画作品版展均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

三、实验存在问题

实验对象个体发展对整体的辐射影响不够;各实验项目存在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科技创新制作在我们农村学校仍然比较薄弱;专业实验教师配备不足。

四、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将按照教委“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 项目实验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大跨越。

XX年11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分享化学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分享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帮助、同事们的关心、配合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实验室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实验室和仪器室的管理工作方面:

在教学中,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教师通过自制简易教具也尽可能做,使学校的实验实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作用。仪器室管理方面,每周对实验器材进行一次清理,出现损坏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赔偿。对损坏的物品及时报损并入帐,做到帐上日清月结,使教学仪器的使用监督常规化。对所缺物品及时和学校及相关部门联系,通过购进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验室的档案整理工作方面:

在上学期档案整理的基础上,按照省一级达标学校要求对档案继续进行规范。按省一级达标学校检查验收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

三、实验室使用方面

用好化学实验室,发挥设备作用。我们要求上课教师有效地发挥仪器作用以及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教师和学生按制度去做。开学初期将学生分好组并固定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一进实验室,有序做好桌上的物品摆放,认真听讲,了解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按要求做好实验,做完后,搞好桌面的清点、整理、清洁工作,物品的收放。

四、仪器借用和管理方面:

仪器借用是保证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在借用过程中,对教师借出的仪器及时进行登记,根据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督促教师及时归还。完善相关的借用手续,对于人为损坏的,及时报告学校并按规定进行赔偿,并做到全天候向师生开放。

五、危险药品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

本学期中的好几个实验均用到危险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均严格按照《危险药品管理规范》执行,注意用量,演示实验药品的保存。对未用完的药品,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处理或回收。定期检查室用电线路,配有消防器材。在本学期中,我校未发生过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六、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在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借用还不充分,还有待加强。

2、仪器维修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还需要加强学习。

3、实验教学就和其它学科进行优化整合,让其它学科促进实

验教学,也让实验教学促进其它学科的教学。

当然,实验室工作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查缺补漏,规范管理,积极宣传,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让我校的实验教学能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P2O4萃取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萃取从5月29日更换有机相开机后,发现锡总是不能萃取充分。针对这一现象初步怀疑是P204出现问题。因此针对不同产地的P204做了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真确。

6月2日

实验名称: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讨不同产地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我们用的P204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奉兴(东川使用P204)生产,一种的上高(我们分厂使用P204)生产。我们实验时用40%的P204和60%的煤油(煤油都是用东川拉过来的)配比。以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萃前液统一使用生产上的萃前液。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上面实验结果来看上高的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好一些,但是一组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因此还需多做几组。

6月3日

为了进一步的确定是否是不同产地P204对锡萃取的影响我们又进行了几组实验,这次我们不仅做了不同产地,还考虑了搅拌时间,相比对萃取锡的影响。 实验名称:不同产地、不同搅拌时间、不同相比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锡难以萃取的原因。

实验过程和条件:我们分别使用上高和奉兴P204(40%)和同一种煤油(60%)配比,然后用同一种配比的有机相分别做了相比1:1摇动3分钟萃取;相比1:1,3分钟半萃取;以及相比2:1摇动3分钟萃取。所用的萃前液是同一个。 实验参数如下:

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实验数据:

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半实验数据:

相比2:1,摇动时间3分钟实验数据:

结果讨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的P204对锡的萃取基本是一样的,因此排除锡难萃是由产地不同的P204引起的。后面改变萃取的时间,发现萃取效果基本一样,所以萃取时间也排除。增大有机相,可以看出对铟的萃取效果变的更好,但是对锡的萃取仍然没有效果,因此也排除是相比的原因。

6月4日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仍然没能找出原因,对此我们有考虑到是否是不同浓度P204引起的,因此我们用不同产地、不同浓度的P204和煤油配比进行实验。

实验名称:不同浓度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最佳浓度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分别用上高和奉兴两个不同产地的P204和不同浓度的P204配比进行实验。分别以45%、50%的P204进行配比实验。煤油、萃前液是同一种,萃取时间都为3分钟。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了P204的浓度,锡的萃取仍然没有好转,这就排除了不同浓度对锡萃取的影响。

6月5日

由于上一组实验我们使用的P204都是高浓度的,为了有一个对比性为此我们做了较小浓度的P204萃取实验,同时还做了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和加铁粉还原后萃取。以及用生产P204对生产上萃余液进行了萃取实验。 实验(1)名称:不同浓度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萃锡的最佳P204浓度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不同浓度奉兴的P204和同一种煤油进行配比,然后融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实验。萃前液用的是同一个。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锡难萃取与P204的浓度没有太大的关系。 实验(2)名称: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确认不同产地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洛阳、奉兴、上高的P20440%与同一种煤油60%配比,相比为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 试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数据可知锡难萃取与我们的P204产地没有关系。 实验(3)名称:铁粉化还原萃前液后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讨锡的难萃取是否因为萃前液杂质过高

实验过程和条件:在400ml萃前液中加入3g铁粉,搅拌还原30分钟后过滤进行萃取。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为了更接近生产,因此这次实验用的是我们生产上使用的P204。 试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数据来看,加铁粉还原后锡的萃取上升了一些,但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实验(4)名称:生产萃余液再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用P204再一次萃取萃余液中的锡,看能否将锡萃取充分,以便回收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生产P204对我们的一号机萃余液进行再次萃取。分别将萃余液稀释一倍(则铟锡含量减半)、调PH到1。5和直接萃取。相比都为1:1,萃取时间3分钟。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实验结果来看,萃余液里面的锡仍然不可以被P204萃取。但是铟在重新将PH调解到1。5时仍然还可以萃取。

6月6日

上一组实验我们加铁粉还原后萃取,效果比以前都好了很多为了得到更好的萃取效果我们改变不同的萃取条件来寻找更好的萃取锡条件。 实验(1)名称:不同条件下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最佳萃取条件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生产上P204来萃取不同条件下的萃前液,

(1)将萃前液调PH到2。0;

(2)在100ml萃前液中加入1mlHF酸,以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血凝抑制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四、实验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20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六 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09救援一班  第三大组  李岚宇  20xx222336

室温: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

α—酮戊二酸 + 丙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 ALT

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试剂:

1、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 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 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  细调至pH7.4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4 、0.1mol/Lα-酮戊二酸称取α-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 7.4 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5、0.1mol/L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 7.4 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50 ml。

6、0.5%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0.5克于100 ml丙酮中溶解。

7、层析溶剂:将重蒸过的酚2份和水1份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分液漏斗中,震荡,静置24小时后分层,将下部酚层转移到瓶中备用。

仪器:玻璃匀浆器、10ml试管、培养皿、表面皿、沸水浴锅、37℃恒温水浴箱、9cm圆滤纸、烘箱、手术剪刀、分液漏斗。

(四)实验步骤:

1、肝匀浆制备:取新鲜动物肝0.5克,剪碎后放入匀浆器,加入冷0.01mol/LpH 7.4磷酸盐缓冲液1.0 ml,迅速研成匀浆, 用上述缓冲液4.5ml混匀备用。

2、 酶促反应过程

(1)取离心管两支,编号:1(测定管)、2(对照管),各加肝匀浆0. 5ml。把对照管放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

(2)各加0.1mol/L丙氨酸0.5 ml, 0.1mol/Lα-酮戊二酸0.5 ml,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1.5 ml,摇匀。

(3)37℃保温,30分钟后取出,保温完毕。

(4)把测定管放沸水浴中煮10分钟,取出后冷却,过滤。

3、层析

(1)取圆形滤纸一张(直径9cm)放洁白纸上,以圆点为中心,约1 cm为半径,用铅笔划一圆线作为基线,在线上四等份处标清四点编号作为点样原点。

(2)点样:用四根毛细玻璃管分别进行点样。把丙氨酸液、谷氨酸液分别点在原点2、4处。把测定液、对照液分别点在原点1、3处。注意斑点不宜过大(应在直径0.5cm以下)。在第一次点样点干后,再在原处同样点第2次。

(3)层析:先在滤纸圆心处打一小孔(铅笔芯粗细),再取滤纸一条卷成捻如灯芯状,上端插入滤纸中心孔中,下端剪成须状。

(4)把滤纸平放在上述培养皿上,使纸芯下浸入层析液中,盖上培养皿盖。可见层析液沿纸芯上升到滤纸中心,渐向四周扩散。当层析液前缘到离滤纸边缘约1cm时,约25分钟,取出滤纸,用镊子小心取下纸芯,放入烘箱中烘干。

(5)显色:将上述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滴0.5%茚三酮的丙酮溶液,使滤纸全部湿润,再放入烘箱干燥,此时可见紫色斑出现,比较色斑的位置,及色泽深浅,计算Rf值,分析是否发生了转氨基反应。

(五)实验结果记录:

(六)实验讨论:

1、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测定管上清液点样出现了两个色斑,根据Rf值的计算也可以看出,测定管中氨基酸发生了转氨基作用,生成的未知物质b为谷氨酸,则未知溶质a为丙氨酸;对照管中因为酶的失活而没有发生转氨基反应,只有丙氨酸,所以色斑只有一个。

2、层析点样时手要洗净,操作中尽可能少量接触滤纸,以免污染。

3、层析液中含有腐蚀性酚,取用时注意安全,防止溅到皮肤及眼睛。

4、点样点不宜过大,直径小于0.5cm.

20xx年9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0]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1.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的特征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特征,即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所有的系统都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构成的较大系统而言,它又是一个要素,也可称为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因此,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系统中要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即要素活动的秩序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性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

总括起来说,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2.学校德育系统的层级结构

根据德育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参考系统科学关于系统分类的研究方法,我们按照"子系统"和"分系统"这样两种方式来划分学校德育系统的层极结构.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即系统的每一等级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系统,系统可以视为在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大,中,小三个学段的德育工作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系统.三个学段是学校德育系统的第一级子系统,在每个学段中,各年级德育工作是学段德育系统的子系统,即第二级子系统.第三级子系统是班级德育工作.

所谓分系统,是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意义关系或实体联系,由这些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就学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德育工作,都可以分成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当我们把这六个方面作为各级子系统中的共有因素进行贯通性研究时,就形成学校德育系统的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

3.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实施体系.

为便于对这个体系整体构架的观念把握,这里用模型法图示如下:

从纵向看,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都应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共21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习内容(或几天来的复习,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习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习质量、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以此为基本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

1、模糊教学法。教师并不作详细讲解,学生阅读的学习目标也是未定的,让儿童以猜测和期待的眼光去理解作品,语言运用的过程,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同时它又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背诵的过程可帮助学生识字,并提高其记忆力,至于整体成篇的作品,更包孕了很多只能意会的场景,只能体味的情感,只能领悟的意蕴。让儿童精确的背诵经典,模糊的理解经典,在儿童逐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产生联想,逐渐领悟。

2、情景设计法。由于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因此,在背诵经典的过程中应创设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情景,并把学生引入这种特定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渲染,因为在古代诗歌、戏剧、舞蹈、音乐本同源,借助音乐可以使儿童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移易,帮助对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17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空气热机实验论文报告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 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 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由于热量损失,实际的热机都不可能是理想热机,循环过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热机转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环过程接近可逆循环,就是尽量提高冷源与热源的温度差。

热机循环过程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正比于nA/T,n为热机转速,所以:正比于nA/T。测量不同热

端温度时的nA/T,观察与T/T1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同一功率下,调节力矩计与转轴的摩擦改变热机实际输出功率P0,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机效率。同时转速n也会改变,观察P0n

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随耦合的关系。

一、 实验仪器与方法:

电热ZKY-RJ型空气热机实验仪如图二示

图二 电加热型热机实验装置图

飞轮下部装有双电门,上面的一个用于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面一个用于测量飞轮转动角度。气缸的体积随工作活塞的位移而改变,活塞的位移改变通过飞轮测得,在飞轮边缘均匀排列45个挡片,由光电门信号确定飞轮位置,进而计算气缸体积。压力传感器与工作汽缸底相通,测量汽缸的压力得到体积变化。底座的三个插座分别与实验测试仪相连,在仪器显示窗口显示热机转速、高低温区的温度、P-V图。加热器输出电压24V-36V可调,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调节加热电压。

力矩计悬挂在飞轮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力矩计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由力矩计可读出摩擦力矩M,可得出热机输出功率P2nM,即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与力矩的乘积。

二、 试验内容、步骤:

第一部分:测量不同热端温度的热功转换值,验证卡诺定理。

连接测试仪面板和电脑的,各仪器之间的端口,开始试验。将加热电压加之最大档(11档),等待6~10分钟(大约在温差在100K以上),加热电阻丝已发红后,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热机即可运转。减小加热电压至第一档,打开电脑辅助软件,观察压力和容积信号,并把P-V图调节到最适合观察的位置。等待大约10

分钟,温度和转速平衡后,记录加热电压,读取温度和转速,记于表一中。逐步加大加热功率,重复上

述测量过程4次以上,在表一中记录数据。以ΔT/ T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

第二部分:测量不同输出功率下,转速和实际效率的变化。

在最大加热功率下,触动飞轮停止转动,在飞轮上装上力矩计,拨动飞轮,让热机继续运动。调节力矩计的摩擦力(不要停机),待输出力矩、转速、温度稳定后,在表二中读取记录各项参数。保持输出功率不变,逐步增大输出力矩,重复以上实验步骤5次以上。以n为横坐标,P0为纵坐标,作出n与P0的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或效率随耦合的变化关系。

三、 实验结果:

表一 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率转换值

表二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效率随负载及转速的变化关系

图一 电脑观察到的热机实验P_V实验图图二 电脑观测到的容积和压力变化曲线

四、 分析与结论:

由表格数据可作图结果分析,在外加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功率增大,nA/ΔT与ΔT/ T1基本具有线性关系,验证了卡诺定理。在同一加热功率下,随摩擦力矩加大,转速降低,热端温度升高,温度差加大,输出效率加大。对于输出力矩继续加大时,输出功率如何变化,是继续变大还是转折本实验未能涉及,也是实验要改进的地方。

五、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实验》,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xx.1; 张玉民,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5; 常树仁,热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7;

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

闫全英、刘迎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6 黄晓圣、王剑,关于卡诺定理证明的教学探讨,大学物理,20xx.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oracle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72 字

+ 加入清单

oracle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 1数据库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 Oracle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了解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的使用情况;

(3)学习关闭和启动数据库实例的方法;

(4)学习使用 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5)学习使用 SQL 语句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首先要了解 Oracle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方案(schema)对象、数据块(data block)、区间(extent)、段(segment)和表空间(tablespace)等。数据库由若干个表空间组成,表空间由表组成,段由区间组成,区间则由数据块组成。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由构成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文件所决定。每个 Oracle 数据库都由 3 种类型的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这些数据库文件为数据库信息提供真正的物理存储。

Enterprise Manager 10g 是 Oracle 10g 提供的新的管理工具,简称 EM。使用它可以完成启动、关闭数据库,创建、删除数据库等功能。只有系统管理员或拥有 CREAT E DATABASE权限的用户才能创建数据库。可以在 Enterprise Manager 中通过图形界面创建数据库,也可以使用 CREATE DATABASE 语句创建数据库。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使用不同方法启动和关闭数据库实例。

(2)练习使用不同 方法创建和删除数据库,要使操作的数据库为用户管理数据库UserMan。

1.使用 SHUTDOWN 命令关闭数据库实例

练习使用 SHUTDOWN 命令关闭数据库实例,分别按以下方式启动数据库实例。

(1)正常关闭。等待当前所有已连接的用户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然后关闭数据库。

正常关闭的语句如下:

SHUTDOWN NORMAL

(2)立即关闭。回退活动事务处理并断开所有已连接的用户,然后关闭数据库。立即

关闭的语句如下:

SHUTDOWN IMMEDIATE

(3)事务处理关闭。完成事务处理后断开所有已连接的用户,然后关闭数据库。事务

处理关闭的语句如下:

SHUTDOWN TRANSACTIONAL

(4)中止关闭。中止数据库实例,立即关闭数据库。中止关闭的语句如下: SHUTDOWN ABORT

每次执行 SHUTDOWN 语句关闭数据库实例之前,请执行 STARTUP 命令启动数据库。

2.使用 STARTUP 命令启动数据库实例

练习使用 STARTUP 命令启动数据库实例,分别按以下方式启动数据库实例。

(1)启动数据库实例时不装载数据库。执行此操作的命令如下:

STARTUP NOMOUNT

(2)启动数据库实例,装载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通常在数据库维护时执行此操作,对应的命令如下:

STARTUP MOUNT

(3)启动后限制对数据库实例的访问。执行此操作的命令如下:

STARTUP RESTRICT

(4)强制实例启动。在遇到特殊异常的情况时,可以强制启动实例。强制启动实例的

语句如下:

STARTUP FORCE

每次执行 STARTUP 语句启动数据库实例之前,请执行 SHUTDOWN 命令关闭数据库。

3.使用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关闭数据库实例

按照下面的步骤关闭数据库实例。

(1)在数据库处于打开状态 时,使用 SYS 用户以 SYSD BA 身份登录到 EnterpriseManager。在主目录页面的“一般信息”栏目中,可以看到“关闭”按钮。

(2)单击“关闭”按钮,可以打开“主机和目标数据库身份证明”页面。用户需要拥有管理员 的权限才能关闭数据库实 例,包 括主机操作 系统的管理员和当前数据库实例的SYSDBA 用户。

(3)输入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确认关闭”页面。

(4)单击“是”按钮,开始关闭数据库。关闭操作完成后,单击“刷新”按钮,打开“启动数据库实例”页面。

4.使用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启动数据库实例

按照下面的步骤启动数据库实例。

(1)使用 SYS 用户以 SYSDBA 身份登录到 Enterprise Manager。

(2)单击“启动”按钮,打开“主机和目标数据库身份证明”页面。用户需要拥有管理员的权限才能启动数据库实例,包括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员和当前数据库实例的SYSD BA用户。

(3)输入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确认打开”页面。

(4)单击“是”按钮,开始打开数据库。

5.使用 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

按照如下条件创建数据库 UserMan。

(1)设置 SYS 用户的密码为 SYSPWD,设置 SYSTEM 用户的密码为 SYSTEMPWD。

(2)使用已有的控制文件。

(3)指定日志文件组 redo01.log,大小为 10MB;指定日志文件组 redo02.log,大小为10MB。设置最大的日志文件数量为 10。

(4)定义日志文件组中最大的日志文件数量为 5。

(5)定义最大的数据文件数量为 100。

(6)定义数据库中最大的实例数量为 1。

(7)定义存储数据的字符集为 US7ASCII。

(8)定义数据文件名称为 SYS01.dbf,初始大小为 100MB。

(9)定义默认的表空间为 tbs_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张子科、刘开鑫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张子科刘开鑫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张子科、刘开鑫 实验时间: 2000/4/17

气温: 21.7 ℃ 大气压: 101.7 kpa

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1目的要求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 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用方法。

2仪器与试剂

5升大烧杯 贝克曼温度计 精密温度计 加热器

水银接触温度计 继电器 搅拌器 调压变压器

3数据处理:

实验时间

4/17/2000

室温 ℃

21.7

大气压pa

101.7*10^3

1

2.950

2.840

2.770

2.640

2.510

2.650

2.620

2.530

2.420

2.310

2.560

2.510

2.420

2.310

2.200

2

3.130

2.980

2.950

3.110

2.930

3.730

3.090

2.930

3.600

3.050

2.880

3.220

2.970

3.150

3.170

3

2.860

2.950

3.210

2.860

2.940

3.150

2.840

2.920

3.040

2.930

2.910

3.040

2.910

2.860

2.970

曲线图:

4思考:

影响恒温浴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作简要分析. 答: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与所采用的工作介质、感温元件、搅拌速度、加热器功率大小、继电器的物理性能等均有关系。如果加热器功率过大或过低,就不易控制水浴的温度,使得其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较大,其灵敏度就低;如果搅拌速度时高时低或一直均过低,则恒温水浴的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就大,所测灵敏度就低。若贝克曼温度计精密度较低,在不同时间记下的温度变化值相差就大,即水浴温度在所设定温度下波动大,其灵敏度也就低,同样地,接触温度计的感温效果较差,在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还不停止加热,使得浴槽温度下降慢,这样在不同的时间内记录水浴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大,所测灵敏度就低。

欲提高恒温浴的控温精度(或灵敏度),应采取些什么措施? 答: 要提高恒温浴的灵敏度,应使用功率适中的加热器、精密度高的贝克曼温度计接触温度计,及水银温度计所使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要固定在一个较适中的值,同时要根据恒温范围选择适当的工作介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