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怎么写(精品20篇)

浏览

1713

范文

748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线性方程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该课题的实验,体会模块化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类线性方程组的直接算法;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三对角形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体会稀疏线性方程组解法的特点。

2.实验过程:

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Gauss法

void lzy(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j,k;

double l,x[10],temp;

for(k=0;k

{

for(j=k,i=k;j

{

if(j==k)

temp=fabs(a[j][k]);

else if(temp

{

temp=fabs(a[j][k]);

i=j;

}

}

if(temp==0)

{

cout

return;

}

else

{

for(j=k;j

{

temp=a[k][j];

a[k][j]=a[i][j];

a[i][j]=temp;

}

temp=b[k];

b[k]=b[i];

b[i]=temp;

}

for(i=k+1;i

{

l=a[i][k]/a[k][k];

for(j=k;j

a[i][j]=a[i][j]-l*a[k][j];

b[i]=b[i]-l*b[k];

}

}

if(a[n-1][n-1]==0)

{

cout

return;

}

x[n-1]=b[n-1]/a[n-1][n-1];

for(i=n-2;i>=0;i--)

{

temp=0;

for(j=i+1;j

temp=temp+a[i][j][j];

x[i]=(b[i]-temp)/a[i][i];

}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平方根法

void pfg(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k,m;

double x[8],y[8],temp;

for(k=0;k

{

temp=0;

for(m=0;m

temp=temp+pow(a[k][m],2);

if(a[k][k]

return;

a[k][k]=pow((a[k][k]-temp),1.0/2.0);

for(i=k+1;i

{

temp=0;

for(m=0;m

temp=temp+a[i][m]*a[k][m]; a[i][k]=(a[i][k]-temp)/a[k][k];

}

temp=0;

for(m=0;m

temp=temp+a[k][m]*y[m];

y[k]=(b[k]-temp)/a[k][k];

}

x[n-1]=y[n-1]/a[n-1][n-1];

for(k=n-2;k>=0;k--)

{

temp=0;

for(m=k+1;m

temp=temp+a[m][k][m];

x[k]=(y[k]-temp)/a[k][k];

}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追赶法

void zgf(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

double a0[10],c[10],d[10],a1[10],b1[10],x[10],y[10]; for(i=0;i

{

a0[i]=a[i][i];

if(i

c[i]=a[i][i+1];

if(i>0)

d[i-1]=a[i][i-1];

}

a1[0]=a0[0];

for(i=0;i

{

b1[i]=c[i]/a1[i];

a1[i+1]=a0[i+1]-d[i+1]*b1[i];

}

y[0]=b[0]/a1[0];

for(i=1;i

y[i]=(b[i]-d[i]*y[i-1])/a1[i];

x[n-1]=y[n-1];

for(i=n-2;i>=0;i--)

x[i]=y[i]-b1[i][i+1];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int main

{

int n,i,j;

double A,B,C,*B1,*B2,*B3;

A=(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C=(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1=(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2=(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3=(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for(i=0;i

{

A[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C[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

cout

cin>>n;

cout

for(i=0;i

for(j=0;j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对实验小学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报告[页2]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对实验小学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报告

20.学校重视教师岗位培训,有健全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培训有记载。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吸取先进经验。以“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知识大容量的拓展作用,组建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帮教体系,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教学专题研究”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育人理念得到了较快地转变。XX年学校公用经费收入362100 元,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为16748元,占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4.5%,外出培训教师25人次,教师培训经费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21.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学校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班主任津贴实施方案及奖励考核细则和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实施方案,落实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2.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扎实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建立健全了教师师德个人档案,定期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广大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尊重学生的人格。

23.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开足了课程。学校坚持每周开展1-2次阅读、合唱、舞蹈、七巧板、绘画、吉他、电子琴等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连续五年举办了 “实验小学书香溢满校园读书节”、“实验小学经典伴我行”和“实验小学少儿艺术节”活动,营造了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润心灵的校园书香文化和以美育爱的氛围。学校与州市交警部门联合举办了“向中西部儿童送安全(小黄帽、路队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师生交通安全、食用碘盐、科普教育、法律教育、防震防火演练等专题教育。学校通过办手工小报、写作文、实地调查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敬畏生命,健康生活的良好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xx省“绿色校园”、xx省文明交通示范校、市级科普示范校、市“七巧科级特殊贡献奖”和全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一、二等奖等。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美化、绿化、硬化特色突出,校园干净整洁,育人环境好,XX年学校被州教育局命名为临夏州中小学校园“四项工程”建设达标学校。

25.学校安全设施齐全,制度健全,责任到人。

26.重视学生成长,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学业成绩合格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

27.学校严格财经纪律,财产分类造册,帐物相符,专人负责。

28.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两个共同”教育以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教育,对突发事件有应急措施和办法,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督导评估结果:

12项核心指标中第10项基本达标。28项普通指标中第37基本达标,第22、40项不达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1.加大图书的年新购置率,进一步更新图书,更新知识。

2.学校无卫生室,无专兼职管理人员。建议学校按标准要求设立卫生室,配备兼职教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正常工作,并做好日常活动记载。

3. 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较低(69%),建议学校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逐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4.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切实落实教师培训经费达到公用经费5%的标准。

5.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建设。要安排专人,一是要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及建档目录和内容进一步查漏补缺。二是要按照《关于做好x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档案建设的通知》要求,按期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册(五表五册),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标准。

XX年6月9日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校,全文共 3045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由东林矿业公司万盛煤矿员工子弟小学校开办;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四0三煤矿子弟学校”;1951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东林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9年9月更名为“鱼田堡煤矿子弟校”;1965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职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机修厂子弟校”;197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矿务局中学校”;1983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一中学校”;XX年1月更名为万盛区东林初级中学校,XX年11月,学校恢复高中办学,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东林高级中学,XX年7月,与原进盛实验中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

二、文化现状

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

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武术特色: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指出的是,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重庆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重庆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

(二)竹韵文化:围绕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班牌等等的设计工作,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种媒介中;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

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

四是校园卫生做得多,保持差,乱丢垃圾现象十分突出。语言不够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牌佩带坚持不好,乱涂乱画时有发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师缺乏正确的校园文化观,潜意识还存在主、副课观点,始终顽固坚持传统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就是高中考试中十分重要的艺术体育考试,也认为是小儿科现象。评优评先、奖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考虑艺术体育教师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长教师也存在工作消极情绪。

四、今后方向

为此我们认为学校下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将着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尽快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时间表,严格检查力度,务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号。

二是在原有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能分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质的工作,要严格执行领导负责制,落实领导具体负责。

三是在当前基础上,有效利用学校的围墙、教室、花园、房屋、操场、廊道,以及学校广播站、电脑、网页、校刊、校报、校讯通等,全面丰富学校文化氛围,如张贴校徽,播放校歌,强力营造文化氛围。

四是重点开展武术活动,开设专门的武术课,尽快形成武术周活动体系,尽快形成全校参与的高潮,建设学校武术用教室和陈列室。以此为核心,将学校已经颇有影响和成绩的艺术、体育特长训练做大、做强。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了学校办学的教育魅力,还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今后,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努力创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万盛这方热土培养大量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分析天平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19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天平实验报告范文

电子天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2 掌握实物称量的技术;3 掌握准确、简明、规范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方法。仪器和试剂电子天平、称量瓶(内装试剂)、称量纸、试剂勺、小烧杯(接收器)实验步骤1 直接法 先整理好天平,调零后,取一张称量纸,叠成铲子,轻轻放在天平托盘上,当显示数字稳定后,即可读数,并记录数据m1,纸铲留用2 加重称量法 将上述小纸铲轻轻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显示数字稳定后按一下“除皮”键,显示即恢复为零,用加重法称取0.2034g试样,并记录数据m2。3 减重称量发 天平调零后,将称量瓶从干燥器中取出,放在天平托盘中央,显示数字稳定后读数,记录数据m3。 用减重称量法称取0.2~0.3g样品至小烧杯中,将称量瓶再次进行称量记录数据m4。4 m3- m4即为所称样品质量。5 制作表格将其实验数据记录并计算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 电子天平属精密仪器,要精心操作。2 所称试样不准直接放置在秤盘上,以免沾污和腐蚀仪器。3 不管称取什么样的试样,都必须细心将试样置入接受器皿中,不得洒在天平箱板上或称盘上。若发生了上述错误,当事人必须按要求处理好,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4 天平称量练习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首次实验,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准备好三个实验本子并将每页编上号码。5 实验数据只能记在实验本上,不能随意记在纸片上。6 实验者必须主动接受规范化的严格训练,掌握分析测试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数据表格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写一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有质量 材料 托盘天平,两个纸盒,大烧杯 步骤1,把两个纸盒放在托盘天平两端调平 2,把大烧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3,把大烧杯拿出来马上向天平一端纸盒倒 结果,天平偏向倒的那端 结论:空气有质量 分析:纸带中只有空气,所以空气有质量,同时证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 提示,不能找个气球,先吹气称重,再放气称重。那样是没有结果的,因为空气有浮力(就像装满水的带子在水中悬浮),所以两次结果一样。

1.称量前的检查

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是否水平,称盘是否洁净,圈码指数盘是否在“000”位,圈码有无脱位,吊耳有无脱落、移位等。

检查和调整天平的空盘零点。用平衡螺丝(粗调)和投影屏调节杠(细调)调节天平零点,这是分析天平称重练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个同学都应掌握。

2.称量

当要求快速称量,或怀疑被称物可能超过最大载荷时,可用托盘天平(台称)粗称。一般不提倡粗称。

将待称量物置于天平左盘的中央,关上天平左门。按照“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试重”的原则在右盘加减砝码。试重时应半开天平,观察指针偏移方向或标尺投影移动方向,以判断左右两盘的轻重和所加砝码是否合适及如何调整。注意:指针总是偏向质量轻的盘,标尺投影总是向质量重的盘方向移动。先确定克以上砝码(应用镊子取放),关上天平右门。再依次调整百毫克组和十毫克组圈码,每次都从中间量(500 mg和50mg)开始调节。确定十毫克组圈码后,再完全开启天平,准备读数。

3.读数

砝码确定后,全开天平旋钮,待标尺停稳后即可读数。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总量加标尺读数(均以克计)。标尺读数在9~10 mg时,可再加10mg圈码,从屏上读取标尺负值,记录时将此读数从砝码总量中减去。

4.复原

称量数据记录完毕,即应关闭天平,取出被称量物质,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圈码指数盘退回到“000”位,关闭两侧门,盖上防尘罩,并在天平使用登记本上登记。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开、关天平旋钮,放、取被称量物,开、关天平侧门以及加、减砝码等,动作都要轻、缓,切不可用力过猛、过快,以免造成天平部件脱位或损坏。

(2)调节零点和读取称量读数时,要留意天平侧门是否已关好;称量读数要立即记录在实验报告本或实验记录本上。调节零点和称量读数后,应随手关好天平。加、减砝码或放、取称量物必须在天平处于关闭状态下进行(单盘天平允许在半开状态下调整砝码)。砝码未调定时不可完全开启天平

(3)对于热的或冷的称量物应置于干燥器内直至其温度同天平室温度一致后才能进行称量。

(4)天平的前门仅供安装、检修和清洁时使用,通常不要打开。

(5)在天平箱内放置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当变色硅胶变红后应及时更换。

(6)必须使用指定的天平及天平所附的砝码。如果发现天平不正常,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要自行处理。

(7)注意保持天平、天平台、天平室的安全、整洁和干燥。

(8)天平箱内不可有任何遗落的药品,如有遗落的药品可用毛刷及时清理干净。

(8)用完天平后,罩好天平罩,切断天平的电源。最后在天平使用记录簿上登记,并请指导教师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化学实验报告《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

1、实验目的: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

2、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蒸馏烧瓶,铁架台(带铁圈),冷凝管

3、实验步骤:

装配仪器,加锈水和少量沸石,加热,接通冷凝管处的冷水,收集液态水,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

4、实验记录和解释:黄色的锈水沸腾,收集到无色透明液体

5、实验结论:蒸馏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总糖实验报告范本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总糖实验报告范本

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吃的米饭、水果、零食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糖类。同时,糖也是我们维持机体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能量的来源。我们这次便走进实验室探索糖类的奥秘。本次实验我们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中的含糖量。本次实验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基本原理还要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以及分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测定方法吧。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的基本原理

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 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

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三、材料与器具的准备。

实验材料:面粉。 实验试剂

(1)、1mg/mL葡萄糖标准液

准确称取80℃烘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100m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

将6.3g DNS和262mL 2M NaOH溶液,加到500mL含有185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3)、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g碘和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酚酞指示剂:称取0.1g酚酞,溶于250mL 70%乙醇中。 (5)、6M HCl和6M NaOH各100mL。 实验器材

(1)具塞玻璃刻度试管:20mL×11(2)大离心管:50mL×2

(3)烧杯:100mL×1 (4)三角瓶:100mL×1 (5)容量瓶:100mL×3

(6)刻度吸管:1mL×1;2mL×2;10mL×1 (7)恒温水浴锅 (8)沸水浴 (9)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比色原理——Lambert-Beers law:

数学表达式:

A=lg(1/T)=KCL

A为吸光度T为透射率,是投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 L为吸收层厚度 K为吸收系数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西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L成正比.

四、实验步骤。

器材与材料准备完毕之后,便开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首先,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取6支20mL 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浓度为1mg/mL 的葡萄糖标准液、蒸馏水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配成不同葡萄糖含量的反应液。

接下来,提取还原糖。准确称取2.00g 食用面粉,放入100mL 烧杯中,先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50mL 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浴中

保温20min,使还原糖浸出。过滤,将滤液收集在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

紧接着,提取总糖。准确称取1.00g食用面粉,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15mL蒸馏水及10mL 6M HCl,置沸水浴中加热水解30min(水解是否完全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查)。待三角瓶中的水解液冷却后,加入1 滴酚酞指示剂,用6mol/LNaOH 中和至微红色,用蒸馏水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混匀。将定容后的水解液过滤,取滤液10mL,移入另一1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作为总糖待测液。

然后,取4支20mL 具塞刻度试管,编号,6、7、8、9,按下表所示分别加入待测液和显色剂。

最后,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先将机器打开预热20分钟。选择540nm的波长。再按MODE键切换到T,将黑体放入光路中,合上盖,0键校零。再按MODE键切换到A,将倒入比色皿中的0号液体放入到光路中,合上盖,100键校零。再将倒入比色皿中的各号液体放入到光路中即可测得光密度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沸腾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探究水沸腾前后的特征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或烧杯、石棉网)、水、火柴

【步骤】

1.按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沸腾前的特征

对比观察

沸腾时的特征

【现象】

【课题】使用温度计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规律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或烧杯、石棉网)、温度计、水、火柴

【步骤】

1.按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温度,在下图中作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 时

间关系图像。

3.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100

80604020

0 时间/min

【结论】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7:Dreamweaver视频上机实验指导系列课件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Dreamweaver视频上机实验指导系列课件实习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名称(课号): Dreamweaver视频上机实验指导系列课件     50例                               学               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2班           指    导    教   师:  鲍建波      张胜光                      报 告 人 : 张潮   学号: 024631239  时              间: XX年3月6日—XX年4月30日                        实习主要内容: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中小型网络的安装与调试主要收获与体会:XX年3月,我来到克拉玛依市天勤电子实习工作。转眼间,2个月的实习期即将过去,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天勤电子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公司给我的工作定位是从事技术部基础工作以及销售工作,同时我还承担了公司网络的维护等基础工作,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到过去两个月的实践工作,其中的角色转变离不开公司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技术方面,通过和公司其他技术人员的学习与交流,使我现在能够独立处理计算机出现的软硬件故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学会了网络的安装以及调试技能,这些是在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对于我今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帮助。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保龄球、乒乓球等各项文艺活动。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公司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在社会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两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指导教师批阅意见:该同学自3月开始实习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勤学好问、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对其工作表示肯定,望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继续发挥其优点及特长。    成绩评定:优秀                                             指导教师签字:鲍建波                                             XX年4月25日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工作计划

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生物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生物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一、指导思想

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大力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重点工作

1、为新课程教学配备新的实验仪器。

2、保证每个实验按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开出。

3、配合任科老师做好各年段学生实验强化课本知识的学习工作。

三、具体工作

1、100%开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按要求(保证数量和质量)在教师上课前布置好每个实验,决不拖延时间影响教学。

2、上实验课时,(在我没课的情况下)去实验室巡视,帮助老师排除故障,解难释疑。仪器坏了、试剂不够,进行维修和补齐,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3、实验完毕,及时检查仪器的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按制度处理;及时补充试剂量,保证下个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有关的实验记录(如时间、人数、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及改进办法等)。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实验室、仪器室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有关玻璃破损赔偿规定》等,并上墙。经常打扫卫生,做到仪器无尘、教室整洁。

5、期初、期末各进行一次帐物校对,做到两者相符,并做好有关的报损记录。平时经常查看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能修的及时修理,不足的及时购买。

6、补充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

四、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定期检查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组织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实验指导教师配合、系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 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ρl——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2. 数据处理:

根据公式

实验室室温为23.4℃,查表得此温度下水的密度是0.9969g/ml3,因此

所以

平均

真值3.1939g/ml3

d

绝对偏差:

六.思考题

1. 测定真密度的意义是什么

(1)在测定粉

体的比表面积时需要粉体真密度的数据进行计算。

(2)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都采用粉末原料来制造,因此在科研或生产中经常需要测定粉体真密度。

(3)在水泥或陶瓷材料制造中,需要对粘土的颗粒分布球磨泥浆细度进行测定,都需要真密度的数据.

(4)尤其对于水泥材料,其最终产品就是粉体,测定水泥的真密度对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2. 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真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没有强制要求,可选写)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4

3.22705mlg3/

平均-真值3.22705-3.1939

*100%1.037%

真值3.1931

验可谈,但是实验过程中享受到了独立自主的乐趣。这种实验课堂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实验的探索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继续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土工实验报告的整理收集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土工实验报告的整理收集

二密度试验

2.1基本原理:

土(体)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g/cm3或kg/m3,土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湿密度)和干密度两种。

2.2试验方法及适用范围

环刀法:一般适用于原状样中的细粒土,未受扰动的砂土,以

及形状规则的土体。

蜡封法:适用于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易碎裂的难以切割的土体。 灌砂法,灌水法:用于对粗粒土密度的测试,主要用于施工现

场的测试。

2.3 仪器设备

环刀法:环刀,天平,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蜡封法: 架盘天平(最大称量500克,感量0.01克),蜡,烧

杯,细线,针,切土刀等

灌水法:台称(最大称量20千克,感量1克,最大称量50千

克,感量5克),水平尺,铁铲,塑料薄膜,盛水桶,装土器具等

2.4试验步骤 (环刀法)

称量所使用环刀的质量和体积。

取待测试的土样,整平其两端,在环刀内壁均匀地涂上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将环刀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向下压,边

压边削,至土样露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平修平,并取剩余代表土样测定含水率。

擦干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计算 ρ0 = m /v ρd = ρ0/(1+0.01w)

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应不大于0.03g/cm3,

否则应重新测定,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该土样的密度值。 实验数据的计算过程

环刀号:315 环刀质量:42.92g 环刀+土重:160.98g 环刀体积 60cm3 密度:(160.98g-42.92g)/60cm=1.97g/cm3 环刀号:280 环刀质量:42.91g 环刀+土重:164.19g 环刀体积60cm3密度:(164.19g-42.91g)/60cm=2.02g/cm3 平均密度:(1.97+2.02)/2=1.995g/cm3

指标应用:

(1)密度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可用来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指标等。

(2) 用来计算土的自重应力。

(3) 用来计算地基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三 比重试验(土颗粒)

3.1 基本原理

土颗粒的比重是指土颗粒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质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2 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比重瓶法。 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5mm的土颗粒 .虹吸筒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大于5mm的土颗粒 .浮称法。 适用于颗粒粒径等于5mm的土颗粒

3.3 仪器设备

.比重瓶法: 比重瓶(50,100) 天平(最大称量200克,感

量0.001克) 恒温水槽电炉温度计(0-50℃,最小刻度0.5)

.虹吸筒法:虹吸筒(含虹吸管和虹吸筒) 天平(最大称量1000

克,感量0.1克) 量筒(大于50ml)

.浮称法:铁丝框 盛水容器浮称天平(最大称量20xx克,

感量0.5克)

3.4 试验步骤

㈠比重瓶法

① 将比重瓶洗净,和待测土颗粒一起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置于干

燥器内,冷却后称比重瓶的质量(空瓶)。

② 称取烘干土样装入比重瓶内,称试样和瓶的总质量。100ml

比重瓶装入约15克烘干土,50ml比重瓶装入约10克烘干土

③ 向比重瓶内注入半瓶纯水,摇动比重瓶,然后放在带有细砂

的电炉上煮沸,粘性土,粉土沸腾时间不小于1小时,砂土沸腾时间不小于30分钟。

④ 将煮沸冷却的纯水注入已煮好的比重瓶内,要求将瓶塞插入

后要有多余的水分能从瓶塞的毛细管中溢出。然后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直至水温稳定为止。当比重瓶中上部悬液澄清时,取出比重瓶,擦干瓶的外壁,称量比重瓶,水,和试样的总质量,并测定瓶内的水温。

⑤ 查表找出该水温下装满水的瓶的质量。

⑥ 计算:

Gs=md/(mbw+md-mbws)*Git

Gs: 土颗粒的比重md:干土的质量(克)

Git:某温度时纯水或中性液体的比重(可查表) mbw :注满水时瓶的质量(克)

mbws:试验结束时比重瓶,土和水的总质量(克)

实验数据及计算过程

3.5 注意事项:

①试样中所使用的纯水要煮沸以除去水中所含气体。②如果土中含有盐分,要用中性液体代替纯水。③比重瓶煮沸冷却后家纯水时要缓慢,插入瓶塞时也要缓

慢。

④粗颗粒做比重时要先做饱和晾干,不能直接将烘干的土

颗粒放入虹吸筒中。 3.6 指标应用:

比重用于计算其它指标。

四.界限含水率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3178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江书记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市场经济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市场经济中找到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市场经济中寻找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带来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观念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市场经济是凸现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凸现金钱地位的货币经济,凸现优胜劣汰的分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复杂化.因此,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尚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二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三是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德育体系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进行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对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我们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三个代表"对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意义.江书记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4]一个"根本任务",一个"中心环节",确立了德育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德育主要通过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特有功能,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进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中国古代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的统一,以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探究为中心,是一种伦理型的哲学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认为宇宙的法则与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致的.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家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其中儒家伦理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通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最为典型的五个方面:(1)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西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个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功利精神.这五种精神凝聚着西方文化的精华.古希腊追求人的独立和权利,他们尊重人性,崇尚人的自主,自律和力量,把人看作是高于其他一切的实体.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高扬人的理性,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重新认识世界和人自身,提倡求索和创造文明.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崇尚理性,发展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从此以后,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功利思想和求利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方法领域中实践古今文化的贯通和批判继承,同时,也在这几个方面实践中外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借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深刻领会"以德治国"重要方略,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相比较而言,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2019年6月28日至2019年7月1日,在一年之内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江书记同志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5]在教育系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需要我们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治国方略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表述,是治国理论的发展,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德治与法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善的治国方略.首先是功能互补,法治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德治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遵纪守法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德治为法治创设良好的思想和社会条件.法律主要靠他律,道德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其次是范围互补,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特别是私生活的全部内容.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三是时间先后互补,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用在事后,形成了时间先后作用的互补性.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首先要以德治教.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和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真正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以德治校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德育首位观念,而且要以身立德,率先垂范,作师德建设的力行者.以德治校是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构建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应有内涵,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德育管理和评价,增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德育人是构建贯彻治国方略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在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继续深化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整体性研究.在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中,教师要以德育德,以情育情,这是以德育人的前提,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德育人是德育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教,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既是贯彻治国方略的教育理念,也是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环节.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途径形式,方法手段,领导管理机制等方面.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原则和内容范围与《纲要》的内容要求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纲要》在第20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第23条指出:"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在课题的深化研究中,要把《纲要》的内容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努力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整体构建适应全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就要以中央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纲要》要求为指导,突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同样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不再限于笼统的"德育",而对德育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是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分别研究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衔接;二是将广义的德育分解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分别研究各自的特点,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操作的模式,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经过""期间历时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各实验区,校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的归纳整理和总结概括,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总论》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全面论述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原理.标志着在德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形态的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构建定型.

这一构建原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德育论原理和系统论原理.德性论,德育论原理融会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重在论述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说明"为什么"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论原理作为科学方法论,重在论述德育体系的性质特点,结构层次和运作机制,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是什么"和"怎么样".

因此,全面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十五"课题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

德性就是品德.德性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德性决定着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标志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德性以人格或个性的形式反映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培养人完整的德性是德育的本质和目的.

德性存在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1.德性的整体性

德性的整体性指人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

(1)从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考察德性整体性的根本点,是一个人内在的知,情,意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归结点是一个人德行的真实性.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出于自然,有的人出于自愿,而有的人出于对外在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那种不是出于自然的德行,表明其知,情,意,行之间尚未达到和谐统一,即完整的德性尚未形成.德性体现了人的真情实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关于"诚"是德行之本的观点,反映着对德性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的形式结构(知,情,意,行)和内容结构(道德规范),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善恶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还需要情感的调节.人不仅是理性存在,而且是情感存在.情感不仅是德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德性整体结构中起着动力或动机的作用.

(2)从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认识德性的整体性.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德性具有社会意义,体现个体的社会存在.离开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就无法认识德性.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而且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真正完美的德性,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性的社会性是德性整体性重要标志.德性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个体德性的整体性越强,就越能适应社会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个体德性与社会的适应和促进关系越和谐,其社会化程度就越深.

德性整体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的整体化,即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德性培养中如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

2.德性的建构性

德性的建构性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动态统一过程.道德规范从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秩序的认识和实践中概括出来,它以规则性的行为要求引导和塑造着人的德性.规范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内涵着应当.它以善的认定为根据,不仅指出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而且还告诉人们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因此,它虽然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外在的,但是,其内容和精神却与人的先天的善的倾向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使对规范的学习,遵守和实践成为培养德性的必要手段.规范的作用在于规定了德性的内容和范型,规范教育只有同主体性培养融为一体,才能使德性成为人所特有的生命形态.人的生命形态显现于人的知,情,意,行,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德性的建构性是在规范性和人的道德主体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发生的.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

(1)自为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为性来看,人的活动是包含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人对自身的存在和与客体的关系有着明晰的意识,人既能把外部世界包容于意识中,以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又能反观自身,把握自身的主观世界,因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自主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主性来看,人在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中,具有自由选择行为方式和自我调控情感意志的能力.人的行为要受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客观社会环境提供的道德冲突的几种可能性中,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去作出相应的选择,在这个范围内,人可以独立自由地没有外在强制地自行决定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个性心理自行调控情感意志.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处于危困环境中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个体会产生同情,着急一类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道德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而努力学习时,人能自觉抵制外界的干扰,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持续努力,这就是自我意志,其所体现的就是活动主体的自主性.

(3)能动性.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上,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还表现在对活动的条件,环境的自觉认识和积极创造上,对活动价值的多重追求和积极实践上.道德的生命和价值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完整的德性应是他律与自律,规范性与创造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完美统一.

德性的建构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有:一是如何建构有利于完整德性培养的道德规范体系,即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二是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3.德性的发展性

德性的整体性和建构性都在说明着德性的动态发展性.德性的发展性可以从德性的历史传承,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德性发展的动力,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四个方面来认识.

(1)从德性的历史传承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性.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德性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使德性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结果也有所不同,德性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德性随时代发生变化并不是完全抛弃前代德性,而一般是在历史和时代更替中将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原则保留传承下来,并弃除那些不合时代的成分.这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勇,廉,耻,在历史传承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这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仍然能够感动现代人,并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敬仰的内在原因.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德性的培养过程要求现代德育整体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德性发展的动力要求现代德育深入研究人的"道德需要"的发生机制,研究各种教育因素与道德需要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道德需要与道德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要求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德育研究和实践.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原理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德性的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内在地规定了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1.德育的整体性

德育的整体性包括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和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1)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

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联系上.根据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应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结合德性的整体性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政治教育确立了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奋斗方向,思想教育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支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德育内容的五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知行协调统一的整体.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和谐,其整体性----对受教育者德性的整体塑造作用就越强.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并非五要素的等量施教,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小学一年级(可前延至幼教阶段)到大学四年级(可顺延至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研究重点是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合理比重和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和谐衔接.德育内容的整体性,不仅指横向要素结构的整体性,还包括德育内容在纵向衔接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

(2)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途径是教育者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所凭借或创设的空间,领域或载体,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在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物质的实体存在,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整个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的整体性是由各条途径的客观存在形式决定的.从德育途径的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在空间建构上自然连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就人的日常活动范围来看,这三个领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整体处所和空间.从德育途径的具体类别看,有课程类,如专门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实践类,如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类,如党,团,队,学生会,社团等;环境类,如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管理类,如学校,科系,年级,班级德育管理,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等;传媒类,如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德育途径与德育内容存在着对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德育内容需要多条德育途径来贯彻实施,因此,各条途径的协调配合是德育途径整体性的重要发生机制.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德育途径之间的联系以及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的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各条德育途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德育途径的选择,利用,创设又体现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一方面体现在德育途径的整体性中,同时,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也有自身特点,如同一途径中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又有相同的方法,因此,德育方法的整体性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内容和学生接受心理之间的协调性.如果不同的教育者使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能够适合学生理解掌握德育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和谐地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那么这些德育方法就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心理是动态多样的,所以,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要坚持辩证思维,鼓励创新.

(3)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学校德育管理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管理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整体,德育管理是贯通德育各要素和德育全过程的一种主导要素.首先,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工作目标,各项规章制度协调配合,具有整体联系;其次,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各德育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德育管理具有整体效益.

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为德育评价的整体性.德育评价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上.整体性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段层次上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对象和人员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诸方面具有整体联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规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德育条件的评价,对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等德育过程的评价和对德育整体效果的评价.德育评价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评价的方式上,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

2.德育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经过四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深化了对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整体认识.其基本认识角度,是从双方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形成的过程和表现特点,各自主体形成的结果的全过程来考察,即认识和把握双主体互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双主体形成的基础.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指教育者参加教育实践时的工作素质基础,教育者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代表先于德育过程而存在的,教育者的工作素质(包括主体性意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而言,具有先行社会化的实践基础,是相对成熟的道德主体,其社会职责和实践目的是育德育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体现在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身具有成长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他们的主体性,包括学习主体性,道德主体性都处在形成发展状态.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双主体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教育者主体性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素质能力的培养规划,对教学内容(社会主体的"物化"形式)的改造,调整与活化,对教育途径的创设和方法的设计运用等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主导"是教育者主体性的总体特征.教育者主体的实践过程具有重复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性和发展性,其发展过程一般是不可重复的.在二者的对象性关系中,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状态(包括其主体性程度)对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活动具有规定性,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要以此为根据,这是双主体整体联系的内在动因;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其主体性的形成既是自身素质发展的阶段标志,又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对象化体现.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主导着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际关系有群体--群体;群体--个体;个体--群体;个体--个体等联系形式.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德育双主体的对象关系并非都是师生双边活动,更多是学生自主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直接的对象性关系,这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本生长点.在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间接的对象性关系,所谓"间接"对象关系是指教育者虽然"不在场",但教育者的主体性仍在起作用,表现为受教育者自觉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外化为主体行为,如文化课中的自学和道德生活中的自律等.整体认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应包含师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两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的主体性更具根本性和目的性.

(3)双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形成于不同的基础,因而其形成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主体性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者对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既包含着科学育人的观念和目的,又具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者群体主体素质的手段意义,其归结点是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教育实践.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指导和培养下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利更有效地继续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理想.

3.德育的实践性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研究道德的本质,特性,结构是不能真正认识道德以及德性培养的.本课题研究认为,德育的实践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是对德育结果的预期规定,因而其制定的依据和标准,是品德的整体形成状态.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践言了,才标志德育目标实现了.这说明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形式,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确立和形成,双主体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经常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3)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面临的生活情境中,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潜在的品性变为显性的德行,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素质水平.同时,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认识个体品德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把认识理解的道德知识运用到道德实践中,不仅自身品德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德育实践也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现象的最好途径.因此,真实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品德形成和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德育的整体性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实践依据,德育的主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性和实践性从德育活动的特点,德育过程的本质角度说明德育体系的运作主体和运作性质.

德性论原理和德育论原理共同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通过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具有系统功能的整体.根据德性的整体性和德育的整体性原理,我们认为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

1.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的特征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特征,即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所有的系统都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构成的较大系统而言,它又是一个要素,也可称为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因此,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系统中要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即要素活动的秩序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性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

总括起来说,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2.学校德育系统的层级结构

根据德育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参考系统科学关于系统分类的研究方法,我们按照"子系统"和"分系统"这样两种方式来划分学校德育系统的层极结构.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即系统的每一等级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系统,系统可以视为在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大,中,小三个学段的德育工作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系统.三个学段是学校德育系统的第一级子系统,在每个学段中,各年级德育工作是学段德育系统的子系统,即第二级子系统.第三级子系统是班级德育工作.

所谓分系统,是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意义关系或实体联系,由这些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就学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德育工作,都可以分成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当我们把这六个方面作为各级子系统中的共有因素进行贯通性研究时,就形成学校德育系统的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

3.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实施体系.

为便于对这个体系整体构架的观念把握,这里用模型法图示如下:

从纵向看,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都应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从横向看,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分系统的横向贯通.这种贯通要求每个分系统都要落实到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之中去,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和谐贯通.通过这种联系做到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大,中,小学三个子系统和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系统----学校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较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第四章至第九章分项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根据教育模式构建原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以"整体构建"为主要特征的德育模式.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概括的双重属性.从理论建构的属性来看,《总论》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德育思想史,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等学科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结合德育改革实践进行应用性研究,建构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概括的属性看,《总论》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德育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考察总结基础之上,建立在四年来各实验区,校课题研究和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中研究德育基本规律,选择提炼出体现德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实践方式,经归纳概括建构成切近德育改革实际的,可操作的,整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总论》的这种德育模式的建构属性,为"十五"期间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在"深化"上要实效.深化研究的内容包括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三个方面.

(一)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

1.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系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含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出学校德育体系.这个德育体系集中表现在总课题组""课题的最终成果《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4部著作,以及各实验区关于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是"十五"深化研究的基础和参照.

2.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成果为基础,进行分年级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研究,分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体系.为教育部制定或修订德育大纲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3.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期间,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对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一些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一些面上的问题需要深入,一些粗糙的问题需要精细化.这些问题构成了深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德育目标和内容.江书记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如何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德育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其次,德育的分学段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如何表述 如何体现年龄特点和德性形成和发展规律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难点.第三,德育内容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要素"各自的具体内容,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如同智育的各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外语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规律一样,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也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划分其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其特点,不能正确遵循其规律,就难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性.因此,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难点.第四,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确定为基本道德规范.如何把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若干个"德目" 这些德目怎样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分布到各个学段 每个年级又如何把这些德目化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的具体内容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重点.第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网上垃圾的令人忧虑,全世界普遍关注和呼唤"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如何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教育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

(2)关于德育途径和方法.学校的德育途径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职德育课,高校"两课"),德育活动课,学科德育,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基地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三结合等.各条途径如何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难点.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改革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建设一门德育活动课,并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结合,如同高校"两课"一样才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 如何建设德育活动课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重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如何深化研究班主任工作 如何加强学科德育和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在面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特殊年代,如何加强家庭教育 如何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这是学校德育途径深化研究向家庭教育的延伸.

(3)关于德育管理和评价.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弱变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评价通过考试,就可以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而德育评价只靠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进行评价,而这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期间,我们已经总结出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德育评价的原则是: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③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④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是:①评语鉴定测评法;②等级评定测评法;③综合记分测评法;④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评语,评分,评等综合测评法.德育评价深化研究的任务是: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如何运用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德育评价电脑软件

4.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段要分别构建小学德育体系,初中德育体系,高中德育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体系.各学段德育体系要包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项子体系.每一项子体系原则上要具体化到年级,小学可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段,初中以上每学年分为一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

(2)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而成.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就某一学段而言,是通过各个年级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教育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特别是分年级德育的二级层次系统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3)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在2019年底完成,2019年3月出成果,2019年4月召开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2019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实验学校中进行实验.202019年底总课题组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实验报告,2019年第八届年会进行总结评审表彰.会后将各学段德育体系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制定德育大纲或德育规程提供决策依据.

(二)《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

1.《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编写了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师,中职,大学每学年一册共22册).总体思路是:遵循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原则,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过频变动和不必要重复,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就是德育内容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实施的一个载体,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的一种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补充,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

《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的研究与实验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反馈.广大实验教师在《德育》读本实验过程中撰写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参,活动方案,录制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录像带或光盘.这些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德育》系列实验读本为基础,以"整体构建"为基本思路,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新三中心论"为基本原则,以德育活动课为基本形式,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德育课教学软件,为教育部德育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3.《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1)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动力.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德育不仅有规范性的内容和要求,更应有创新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应教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能使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像,思维等智力活动,必须而且必然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还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增强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课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德育》读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色.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应当而且必须依靠和借助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和活动内容.德育课程不是上述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实现自身的超越,在综合性上应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德育过程的综合性,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体系的综合性,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以认知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课不同于智育课或文化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课必须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

(3)深入研究和开创德育活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

为了提高增强《德育》读本的科研含量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下气力学习和研究普通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因为目前尚无成熟的德育课程论的专著问世),从中吸收和借鉴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一般理论,以创建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论.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体系,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德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或文化课,必须坚持"双主体论"(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德育活动课还应当坚持"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

(4)深入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走进平民百姓,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成现实.然而,德育跟进则相对滞后,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的诸多焦虑,传统德育向互联网延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德育研究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德育网".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因此,《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德育活动课方案设计文字软盘,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实录,课外德育活动实录集锦,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要遵循育德性,系统性,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的原则.目前正在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详见通知).经过德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评审后择优制成光盘,供实验区,实验校使用,并通过中国德育网以音频形式登录,供实验校下载参考,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网络化做出贡献.

4.《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1]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从横向看,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分系统的横向贯通.这种贯通要求每个分系统都要落实到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之中去,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和谐贯通.通过这种联系做到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大,中,小学三个子系统和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系统----学校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较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第四章至第九章分项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根据教育模式构建原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以"整体构建"为主要特征的德育模式.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概括的双重属性.从理论建构的属性来看,《总论》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德育思想史,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等学科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结合德育改革实践进行应用性研究,建构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概括的属性看,《总论》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德育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考察总结基础之上,建立在四年来各实验区,校课题研究和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中研究德育基本规律,选择提炼出体现德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实践方式,经归纳概括建构成切近德育改革实际的,可操作的,整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总论》的这种德育模式的建构属性,为"十五"期间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九五"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在"深化"上要实效.深化研究的内容包括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三个方面.

(一)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

1.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系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含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出学校德育体系.这个德育体系集中表现在总课题组"九五"课题的最终成果《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4部著作,以及各实验区关于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是"十五"深化研究的基础和参照.

2.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九五"成果为基础,进行分年级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研究,分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体系.为教育部制定或修订德育大纲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共21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17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空气热机实验论文报告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 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 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由于热量损失,实际的热机都不可能是理想热机,循环过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热机转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环过程接近可逆循环,就是尽量提高冷源与热源的温度差。

热机循环过程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正比于nA/T,n为热机转速,所以:正比于nA/T。测量不同热

端温度时的nA/T,观察与T/T1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同一功率下,调节力矩计与转轴的摩擦改变热机实际输出功率P0,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机效率。同时转速n也会改变,观察P0n

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随耦合的关系。

一、 实验仪器与方法:

电热ZKY-RJ型空气热机实验仪如图二示

图二 电加热型热机实验装置图

飞轮下部装有双电门,上面的一个用于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面一个用于测量飞轮转动角度。气缸的体积随工作活塞的位移而改变,活塞的位移改变通过飞轮测得,在飞轮边缘均匀排列45个挡片,由光电门信号确定飞轮位置,进而计算气缸体积。压力传感器与工作汽缸底相通,测量汽缸的压力得到体积变化。底座的三个插座分别与实验测试仪相连,在仪器显示窗口显示热机转速、高低温区的温度、P-V图。加热器输出电压24V-36V可调,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调节加热电压。

力矩计悬挂在飞轮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力矩计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由力矩计可读出摩擦力矩M,可得出热机输出功率P2nM,即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与力矩的乘积。

二、 试验内容、步骤:

第一部分:测量不同热端温度的热功转换值,验证卡诺定理。

连接测试仪面板和电脑的,各仪器之间的端口,开始试验。将加热电压加之最大档(11档),等待6~10分钟(大约在温差在100K以上),加热电阻丝已发红后,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热机即可运转。减小加热电压至第一档,打开电脑辅助软件,观察压力和容积信号,并把P-V图调节到最适合观察的位置。等待大约10

分钟,温度和转速平衡后,记录加热电压,读取温度和转速,记于表一中。逐步加大加热功率,重复上

述测量过程4次以上,在表一中记录数据。以ΔT/ T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

第二部分:测量不同输出功率下,转速和实际效率的变化。

在最大加热功率下,触动飞轮停止转动,在飞轮上装上力矩计,拨动飞轮,让热机继续运动。调节力矩计的摩擦力(不要停机),待输出力矩、转速、温度稳定后,在表二中读取记录各项参数。保持输出功率不变,逐步增大输出力矩,重复以上实验步骤5次以上。以n为横坐标,P0为纵坐标,作出n与P0的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或效率随耦合的变化关系。

三、 实验结果:

表一 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率转换值

表二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效率随负载及转速的变化关系

图一 电脑观察到的热机实验P_V实验图图二 电脑观测到的容积和压力变化曲线

四、 分析与结论:

由表格数据可作图结果分析,在外加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功率增大,nA/ΔT与ΔT/ T1基本具有线性关系,验证了卡诺定理。在同一加热功率下,随摩擦力矩加大,转速降低,热端温度升高,温度差加大,输出效率加大。对于输出力矩继续加大时,输出功率如何变化,是继续变大还是转折本实验未能涉及,也是实验要改进的地方。

五、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实验》,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xx.1; 张玉民,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5; 常树仁,热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7;

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

闫全英、刘迎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6 黄晓圣、王剑,关于卡诺定理证明的教学探讨,大学物理,20xx.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实验报告的总结怎么写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这学期软件工程实验的学习,深深感到用户需求对软件的重要性。成功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当用户有一个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而开发人员开始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沟通就开始了。

需求获取可能是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对需求的获取往往有错误的认识:用户知道需求是什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需求,只要问用户系统的目标特征,什么是要完成的,什么样的系统能适合商业需要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需求获取并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这条沟通之路布满了荆棘。首先需求获取要定义问题范围,系统的边界往往是很难明确的,用户不了解技术实现的细节,这样造成了系统目标的混淆。

其次是对问题的理解,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限制缺乏了解,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很多的用户或者不同类型的用户,每个用户只知道自己需要的系统,而不知道系统的整体情况,他们不知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怎么样工作效率更好,也不太清楚那些工作可以交给软件完成,他们不清楚需求是什么,或者说如何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来描述需求,他们需要开发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但是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出现障碍,忽略了那些被认为是"很明显"的信息。最后是需求的确认,因为需求的不稳定性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变动,使之难以确认。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必须有组织的执行需求的获取活动。

需求获取活动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步骤的过程如下:

1、编写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

系统的需求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业务需求说明了提供给用户新系统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用户对系统良好运作提出的期望,包括了易用性、反应速度、容错性、健壮性等等质量属性。需求获取就是根据系统业务需求去获得系统用户需求,然后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就是从高层次上描述系统的业务需求,应该包括高层的产品业务目标,评估问题解决方案的商业和技术可行性,所有的使用实例和功能需求都必须遵从的标准。而范围文档定义了项目产品所包括的所有工作及产生产品所用的过程。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的目标和范围能达成共识,整个项目组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目标和范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3258 字

+ 加入清单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结构的说明和引用、结构的指针、结构数组,以及函数中使用结构的方

法。

(2) 掌握动态存储分配函数的用法,掌握自引用结构和单向链表的创建、遍历、结点的

增删、查找等操作。

(3) 了解字段结构和联合的用法。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 设有说明:

char u = "UVWXYZ"; char v = "xyz"; struct T{  int x;  char c;  char *t;

}a = {{11, A, u}, {100, B, v}}, *p = a;

请先自己计算表2.1中表达式的值,然后编写程序并运行来加以验证。(各表达式相互无关)

2.源程序修改、替换

下面所给源程序的功能是:给定一批整数,以0作为结束标志且不作为结点,将其建成一个先进先出的链表。先进先出链表的头指针始终指向最先创建的结点(链头),先建结点指向后建结点,后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请完成以下工作:

(1) 源程序中存在什么样的错误(先观察执行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使之能

够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2) 修改替换creat_list函数,将其建成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后进先出的链表的头指针

始终指向最后创建的结点(链头),后建结点指向先建结点,先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 next; tail -> data = *p++;}

tail ->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3.程序设计

编写并上机调试运行能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或函数: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定义一个字段结构struct bits,它将一个8位无符号字节从最低位向最高位声明为8个字段,各字段依次为bit0, bit1, …… bit7,且bit0的优先级

最高。同时设计8个函数,第i个函数以biti(i = 0, 1,……7)为参数,并且在函数体内输出biti的值。将8个函数的名字存入一个函数指针数组p_fun。如果bit0为1,调用p_fun[0]指向的函数。如果struct bits中有多位为1,则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调用函数指针数组p_fun中相应元素指向的函数。8个函数中的第0个函数可以设计为 Void f0(struct bits b) {

Printf(“the function %d is called! ”, b); }

(3) 设计用单词链表建立一张班级成绩单,包括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英语、高等数

学、普通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四门课程的成绩,试用函数编程实现下列功能:

① 输入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② 输出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③ 修改指定学生的指定数据项的内容。 ④ 统计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⑤ 输出各位同学的学号、姓名、四门课程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 4.选做题

(1)对上述程序设计题中第(2)题的程序,增加按照平均成绩进行升序排序的函数,试写出用交换结点数据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排序可用选择法或冒泡法。

(2)对选做题第(1)题,进一步写出用交换结点指针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 (3)采用双向链表重做编程设计题中的第(2)题。

(三) 实验步骤及结果

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表2.1  表达式值的计算

结果正确!

2.源程序修改、替换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1)改错:headp类型应为双重指针,即: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同时第40行应该改为*headp = loc_head; 第12行改为creat_list(&head, s); 修改后的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 next; tail -> data = *p++;}

tail ->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正确!

(2)建立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如下:

修改后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 loc_head=NULL,*tail;  struct s_list * temp;  if(p[0]==0)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酸奶制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酸奶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在生产现场将科学的原理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酸奶可以是牛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也可以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现在生产中采用将原料乳灭菌后加入乳酸菌的方法生产酸奶。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会有杂菌污染,造成酸奶出现异味或发酵失败。

酸奶发酵过程中,原料乳中的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是乳中的一种蛋白质,等电点时pH为4.64.7),使酪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物质。

三、实验材料

纯牛奶、盒装酸奶、白糖、勺子、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筷子、恒温箱、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①消毒。将容器(一次性杯子等)、搅拌的工具(勺或筷子)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对其进行杀菌消毒。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可直接放在40℃的水浴锅中预热。若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待温度降到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

②接种。将温牛奶从水浴锅中拿出,在超净工作台接种。准备工作完成后(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处理),先将100毫升纯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在往其中加入酸奶(一般比例为5:1-10:1),最后加入6克白糖。原料加完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将杯子全面封紧。

③前发酵。放恒温箱中(40℃左右)。一般发酵8一10小时即可,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④后发酵。刚做好的酸奶酸味比较淡,口感不够好,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8一12 h以后即可食用,口感较好,酸甜适中。品尝时还可酌情加入蜂蜜或糖、各种水果。

五、实验结果

牛奶中有乳糖,生物的无氧呼吸可以把糖类分解成乳酸;酸奶制作需要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由于操作不是在无菌条件下,所以实验前要将器具消毒,保证乳酸菌为优势种;带盖子的瓶子或盒子要拧紧、盖严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

学生制作的酸奶感觉酸度够,甜度不够,因是加糖比较少。生加糖量以中等大小勺子为单位调节用糖

量,因为学生不愿意用天平称蔗糖,觉得那是在做实验而不是食物。

③发酵剂添加量为2%-3%,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添加比例为1:5(市售酸奶:原料乳),添加量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出现产酸过快,凝乳中蛋白质脱水收缩,致使乳清析出过多,产品组织状态粗糙,成品中有发酵剂味。选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微机保护实验报告零序电流方向性保护实验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名称:微机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特性实验专业: 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班级: 学号:提交日期: 20xx年5月

电气信息学院

微机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特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微机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一、二、三、四段定值的检验方法。

2、掌握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熟悉微机型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的构成方法。

【实验内容】

1)、实验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2)、将接线图中的IA、IB、IC、I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5(I-7)、14(I-6)、13(I-5)、20(I-12)号端子;UA、UB、UC、U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I-15)、2(I-16)、3(I-17)、6(I-18)号端子;K1、K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60(I-60)、71(I-71)号端子;n1、n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76(220VL)和77(220VN)号端子。

3)、微机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一、二、三、四段定值的测试,方法如下:

第一步:连接好测试线(包括电压线、电流线及开关量信号线的连接,包括电压串联和电流并联),打开测试仪,进入零序保护定检;(参见M20xx使用手册) 第二步:设置“定值/测试点”,将保护定值(电流值)输入界面上对应框内 ,选择测试点(测试点即输出电流为设置定值的倍数);

第三步:设置参数。选择接地类型及试验方式;设置故障前时间、最长故障时间、故障后时间;故障灵敏角、故障电压、合闸角;选择故障后是否失压;如果电流输出值较大,可以选择电流串联;确定开关量输入通道及动作方式;

第四步:开始测试。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测试自动完成; 第五步:保存测试结果。

【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

从实验结果来看,保护1段整定值为动作系数1.05,返回系数0.95,反向动作系数1.25,A-E相故障时有效动作,没有出现拒动和误动;保护2段整定值为动作系数1.05,返回系数0.95,故障时有效动作,没有出现拒动和误动;保护3段整定值为动作系数1.05,返回系数0.95,故障时有效动作,没有出现拒动和误动;保护2段整定值为动作系数1.1,返回系数0.95,故障时有效动作,没有出现拒动和误动,由于自定义了动作系数为1.1,故测量动作百分数为1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0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目的】

1.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

3.学会用拉伸法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准器,钢卷尺,螺旋测微器,钢直尺。

1、金属丝与支架(装置见图1):金属丝长约0.5米,上端被加紧在支架的上梁上,被夹于一个圆形夹头。这圆形夹头可以在支架的下梁的圆孔内自由移动。支架下方有三个可调支脚。这圆形的气泡水准。使用时应调节支脚。由气泡水准判断支架是否处于垂直状态。这样才能使圆柱形夹头在下梁平台的圆孔转移动时不受摩擦。

2、光杠杆(结构见图2):使用时两前支脚放在支架的下梁平台三角形凹槽内,后支脚放在圆柱形夹头上端平面上。当钢丝受到拉伸时,随着圆柱夹头下降,光杠杆的后支脚也下降,时平面镜以两前支脚为轴旋转。

图1 图2 图3

3、望远镜与标尺(装置见图3):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十字分划板组成。使用实现调节目镜,使看清十字分划板,在调节物镜使看清标尺。这是表明标尺通过物镜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由于标尺像与分划板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可以消除读书时的视差(即消除眼睛上下移动时标尺像与十字线之间的相对位移)。标尺是一般的米尺,但中间刻度为0。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后仍有残余形变,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F/S)。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相对伸长DL/L)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用公式表达为: (1)

2、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

在(1)式中,在外力的F的拉伸下,钢丝的伸长量DL是很小的量。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光杠杆镜尺法。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 。当钢丝下降DL时,平面镜将转动q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 处。由于平面镜转动q角,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旋转2q角。从图中看出望远镜中标尺刻度的变化 。

因为q角很小,由上图几何关系得:

则: (2)

由(1)(2)得: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杨氏模量测定仪底角螺钉,使工作台水平,要使夹头处于无障碍状态。

2、放上光杠杆,T形架的两前足置于平台上的沟槽内,后足置于方框夹头的平面上。微调工作台使T形架的三足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反射镜面铅直。

3、望远镜标尺架距离光杠杆反射平面镜1.2~1.5m。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反射镜中心等高。调节对象为望远镜筒。

4、初步找标尺的像:从望远镜筒外侧观察反射平面镜,看镜中是否有标尺的像。如果没有,则左右移动支架,同时观察平面镜,直到从中找到标尺的像。

5、调节望远镜找标尺的像:先调节望远镜目镜,得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再调节调焦手轮,使标尺成像在十字叉丝平面上。

6、调节平面镜垂直于望远镜主光轴。

7、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初始读数 (不一定要零),再在钢丝下端挂0.320kg砝码,记录望远镜中标尺读数 ,以后依次加0.320kg,并分别记录望远镜中标尺读数,直到7块砝码加完为止,这是增量过程中的读数。然后再每次减少0.320kg砝码,并记下减重时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数据记录表格见后面数据记录部分。

8、取下所有砝码,用卷尺测量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R,钢丝长度L,测量光杠杆常数b(把光杠杆在纸上按一下,留下三点的痕迹,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作其底边上的高,即可测出b)。

9、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丝直径6次。可以在钢丝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经向测量。因为钢丝直径不均匀,截面积也不是理想的圆。

【实验注意事项】

1、加减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切勿压断钢丝。

2、使用千分尺时只能用棘轮旋转。

3、用钢卷尺测量标尺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时,尺面要放平。

4、杨氏模量仪的主支架已固定,不要调节主支架。

5、测量钢丝长度时,要加上一个修正值 , 是夹头内不能直接测量的一段钢丝长度。

【实验数据处理】

标尺最小分度:1mm 千分尺最小分度:0.01mm 钢卷尺最小分度:1mm 钢直尺最小分度:1mm

表一 外力mg与标尺读数

序号i

0

1

2

3

4

5

6

7

m(kg)

0.000

0.320

0.640

0.960

1.280

1.600

1.920

2.240

加砝码

1.00

2.01

3.08

4.11

5.29

6.57

7.45

8.59

减砝码

0.83

1.94

3.05

4.22

5.31

6.35

7.70

8.59

0.915

1.975

3.065

4.165

5.300

6.460

7.575

8.59

表二 的逐差法处理

序号I

0

1

2

3

(cm)

4.385

4.485

4.510

4.425

4.451

(cm)

-0.066

0.033

0.059

-0.026

的A类不确定度:

的B类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

所以:

表三 钢丝的直径d 千分尺零点误差: -0.001mm

次数

1

2

3

4

5

6

0.195

0.194

0.195

0.193

0.194

0.195

0.1953

0.0007

-0.0003

0.0007

-0.0013

-0.0003

0.0007

的A类不确定度:

的B类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

所以:

计算杨氏模量

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

【实验教学指导】

1、望远镜中观察不到竖尺的像

应先从望远筒外侧,沿轴线方向望去,能看到平面镜中竖尺的像。若看不到时,可调节望远镜的位置或方向,或平面反射镜的角度,直到找到竖尺的像为止,然后,再从望远镜中找到竖尺的像。

2、叉丝成像不清楚。

这是望远镜目镜调焦不合适的缘故,可慢慢调节望远镜目镜,使叉丝像变清晰。

3、实验中,加减法时,测提对应的数值重复性不好或规律性不好。

(1) 金属丝夹头未夹紧,金属丝滑动。

(2)杨氏模量仪支柱不垂直,使金属丝端的方框形夹头与平台孔壁接触摩擦太大。

(3)加冯法码时,动作不够平稳,导致光杠杆足尖发生移动。

(4)可能是金属丝直径太细,加砝码时已超出弹性范围。

【实验随即提问】

⑴ 根据Y的不确定度公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答:根据 由实际测量出的量计算可知 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因此测此二量尤应精细。

⑵ 可否用作图法求钢丝的杨氏模量,如何作图。

答:本实验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也可以算出杨氏模量。由公式Y=可得: F= Y△n=KY△n。式中K=可视为常数。以荷重F为纵坐标,与之相应的ni为横坐标作图。由上式可见该图为一直线。从图上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出杨氏模量。

⑶ 怎样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灵敏度是否越高越好?

答:由Δn= ΔL可知, 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适当改变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数,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但这种灵敏度并非越高越好;因为ΔL=Δn成立的条件是平面镜的转角θ很小(θ≤2.5°),否则tg2θ≠2θ。要使θ≤2.5°,必须使b≥ 4cm,这样tg2θ≈2θ引起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而b尽量大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如果通过减小b来增加放大倍数将引起较大误差

⑷ 称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算算你的实验结果的放大倍数。

答:以实验结果计算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压电传感器振动实验报告

篇一: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踪示波器。

四、 实验步骤:

1、压电传感器装在振动台面上。

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孔。

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1。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

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3、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4、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一、实训目的: 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二、实训仪器: 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模块、振动源、低频振荡器、通信接口(含上位机 软件) 。

三、相关原理: 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和其较高的频率响应,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即可测量振动。

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如图所示,光纤探头对准振动平台的反射面,并避开振动平 台中间孔。

2、根据“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结果,找出线性段的中点,通过调节安装支架高度将光纤探头与振动台台面的距离调整在线性段中点(大致目测)。

3、参考“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实验连线,Vo1与低通滤波器中的Vi相接,低通输出Vo接到示波器。

4、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输出旋转到零,低频信号输入到振动模块中的低频输入。

5、将频率档选在6~10Hz左右,逐步增大输出幅度,注意不能使振动台面碰到传感器。保持振动幅度不变,改变振动频率,观察示波器波形及锋-峰值。保持频率振动不变,改变振动幅度,观察示波器波形及锋-峰值。

篇二:实验六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陶瓷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压电陶瓷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线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压电传感器已装在振动台面上。

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源插孔。

压电式传感器性能实验接线图

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见图7-1,屏蔽线接地。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1(如增益不够大则V01接入IC2, V02接入低通滤波器)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4、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与幅度旋扭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5、改变低频振荡器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篇三:实验二 压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式传感器原理和测量振动的方法。

(2)了解虚拟仪器的组成和使用。

二、基本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发电型传感器,其传感元件是压电材料,它以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为转换机理实现力到电量的转换。压电式传感器可以对各种动态力、机械冲击和振动进行测量,在声学、医学、力学、导航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电荷放大器原理如图2所示。

图1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原理图

图2 电荷放大器原理图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15V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振荡器;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移相/相敏检波器/滤波器模拟板;振动源、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按图3所示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面上(与振动台面中心的磁钢吸合),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接主机箱中的低频振荡器,其它连线按图示意接线。

图3 压电传感器测量振动安装、接线示意图

2、将主机箱上的低频振荡器幅值旋钮逆时针转到底(低频输出幅值为零),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在6~8Hz左右。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再调节低频振荡器的幅值使振动台明显振动(如振动不明显可调频率)。注意:振动源振动幅度合适即可,不可让其振幅过大,以免损坏设备。

3、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正确选择双踪示波器的“触发”方式,TIME/DIV在50mS~20mS范围内选择,VOLTS/DIV在0.5~50mV范围内选择)同时观察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在振动台正常振动时用手指敲击振动台同时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4、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记录几组波形曲线。

5、将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信号分别接到数据采集卡的A、B两个端口。运行虚拟仪器软件。用虚拟示波器替代示波器,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虚拟仪器软件的使用,课堂上详细讲解。)

6.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利用实验软件,记录几组波形曲线。(该软件的使用,课堂上详细讲解。)

五、思考题

(1)低频振荡器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中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采样电压放大器还是电荷放大器?

(3)分析所记录波形曲线。(例如:波形的频率或幅值发生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或者从中可得出什么推论或结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4 字

+ 加入清单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实验报告范文

一、系统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

二、系统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

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三、基本功能

1.数据处理功能

2.计划功能

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3.控制功能

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4.预测功能

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

5、 辅助决策功能

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系统划分

1、MIS 按组织职能可以划分为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

2、 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

MIS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为面向数量的执行系统、面向价值的核算系统、报告监控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

3、 基于历史发展进行划分

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柜、笔记本等。第二代MIS 增加了机械辅助办公设备,如打字机、收款机、自动记账机等。第三代MIS 使用计算机、电传、电话、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4、 基于规模进行划分

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MIS 从地域上划分已逐渐由局域范围走向广域范围。

5、 MIS的综合结构

MIS可以划分为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横向综合结构指同一管理层次各种职能部门的综合,如劳资、人事部门。纵向综合结构指具有某种职能的各管理层的业务组织在一起,如上下级的对口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