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能力培养计划汇编10篇

幼儿园2024-2024学年度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浏览

7603

范文

10

篇1: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761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幼儿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在家庭中,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给予引导。如:当你的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能湿了,高兴的玩起肥皂泡来。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呢?会不会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神。

二、要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作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幼儿自己穿衣服,你可亲切的对他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时,你要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得对又快,幼儿不仅高兴的去做,而且他在快乐之中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给以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呀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你可以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的,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你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你可对他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得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孩子就会点点头,当他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得也非常认真。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能坚持一贯性的要求,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帮助孩子做,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养成习惯快。

六、家庭成员的一致性:爷爷奶奶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就这样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经常的与孩子的本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幼儿园的要求,配合幼儿园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3133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反复练习

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小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入园换鞋、进餐、入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练习的最好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的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 示范讲解教会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交给幼儿每个技能时,要反复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穿脱衣服训练时,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穿脱衣服的方法与顺序。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指导幼儿幼儿进行练习。

2、 图示指导幼儿。

将穿脱衣服的顺序,贴在墙面上,这样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巩固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 故事儿歌提示幼儿。

故事和儿歌都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教师创编儿歌提醒幼儿。如,孩子刚上小班,第一次接触饮水机,饮水机内有滚烫的热水,如果拔掉电源,孩子们在冬天便喝不上热水,如何让幼儿能掌握正确和水的方法呢? 我便编了一首小儿歌。《喝水歌》内容是这样的:手握水杯把,来喝清清水。先按蓝色水龙头,再按红色水龙头。摸摸水杯底儿,不烫也不凉,喝了吧。孩子们可喜欢了,喝水的时候经常边说儿歌边接水。

4、 反复强化训练。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做到前有要求,后有小结,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5、游戏中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中加强幼儿自我能力技能的训练。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系扣子小活动(见图)。使幼儿既学习系扣子又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如,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虽然年龄小但是都很努力的自己去穿,生怕让别的小朋友笑话。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活动。

1.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重点创设了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域的墙面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法”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见图)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地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区域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劳动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在玩中学。

2. 投放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为自我能力的培养打好物质基础。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我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诱人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

3.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宝宝学习简单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v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行对照后取放,希望运用不同标志作为幼儿取放玩具材料的提示。

然而很快就有老师发现,虽然有标记但是在活动中不同的标记对幼儿的作用不同,例如:教师在一些玩具盒中画的实物标记最能被幼儿接受。小小的标记很难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因此 运用明显的标志粘贴在玩具盒和玩具柜上,教师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这样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使小班幼儿能够完成。

小班幼儿入区标志我设置成小脚印,孩子在进入活动区时,要脱掉鞋子放在脚印上,活动后自己将鞋子穿好。

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

4.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 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引导幼儿讨论重申活动区的规则、注意事项。活动中,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引与突发事件,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例如,孩子们急于去玩,小鞋子软扔,玩完玩具着急出来,玩具乱放等等。因此教师始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进行适时的指导。活动后教师指导按照规则整理区域的活动材料与用具,最后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总之,在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种途径,幼儿在活动中小手越来越灵巧,会自己穿衣服,整齐的叠衣服,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458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一)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的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如果经常压制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主见、依赖性强、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幼儿情绪压抑,信心丧失,对周围的生活失去兴趣。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个难题。只要教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长又能配合教师的工作,一定能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二)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反复练习

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小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入园换鞋、进餐、入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练习的最好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的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 示范讲解教会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交给幼儿每个技能时,要反复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穿脱衣服训练时,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穿脱衣服的方法与顺序。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指导幼儿幼儿进行练习。

2、 图示指导幼儿。

将穿脱衣服的顺序,贴在墙面上,这样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巩固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 故事儿歌提示幼儿。

故事和儿歌都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教师创编儿歌提醒幼儿。如,孩子刚上小班,第一次接触饮水机,饮水机内有滚烫的热水,如果拔掉电源,孩子们在冬天便喝不上热水,如何让幼儿能掌握正确和水的方法呢? 我便编了一首小儿歌。《喝水歌》内容是这样的:手握水杯把,来喝清清水。先按蓝色水龙头,再按红色水龙头。摸摸水杯底儿,不烫也不凉,喝了吧。孩子们可喜欢了,喝水的时候经常边说儿歌边接水。

4、 反复强化训练。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做到前有要求,后有小结,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5、游戏中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中加强幼儿自我能力技能的训练。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系扣子小活动(见图)。使幼儿既学习系扣子又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如,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虽然年龄小但是都很努力的自己去穿,生怕让别的小朋友笑话。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活动。

1.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重点创设了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域的墙面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法”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见图)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地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区域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劳动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在玩中学。

2. 投放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为自我能力的培养打好物质基础。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我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诱人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

3.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宝宝学习简单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v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行对照后取放,希望运用不同标志作为幼儿取放玩具材料的提示。

然而很快就有老师发现,虽然有标记但是在活动中不同的标记对幼儿的作用不同,例如:教师在一些玩具盒中画的实物标记最能被幼儿接受。小小的标记很难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因此 运用明显的标志粘贴在玩具盒和玩具柜上,教师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这样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使小班幼儿能够完成。

小班幼儿入区标志我设置成小脚印,孩子在进入活动区时,要脱掉鞋子放在脚印上,活动后自己将鞋子穿好。

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

4.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 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引导幼儿讨论重申活动区的规则、注意事项。活动中,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引与突发事件,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例如,孩子们急于去玩,小鞋子软扔,玩完玩具着急出来,玩具乱放等等。因此教师始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进行适时的指导。活动后教师指导按照规则整理区域的活动材料与用具,最后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总之,在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种途径,幼儿在活动中小手越来越灵巧,会自己穿衣服,整齐的叠衣服,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三)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幼儿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在家庭中,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给予引导。如:当你的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能湿了,高兴的玩起肥皂泡来。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呢?会不会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神。

二、要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作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幼儿自己穿衣服,你可亲切的对他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时,你要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得对又快,幼儿不仅高兴的去做,而且他在快乐之中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给以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呀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你可以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的,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你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你可对他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得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孩子就会点点头,当他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得也非常认真。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能坚持一贯性的要求,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帮助孩子做,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养成习惯快。

六、家庭成员的一致性:爷爷奶奶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就这样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经常的与孩子的本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幼儿园的要求,配合幼儿园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四)

都说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也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但是真做起来,仍然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下手。常见到能干父母,会养出懒孩子,就因为父母啥都自己做了,孩子都没机会自己去尝试。

其实,从日常生活事件开始着手,就能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身边一位妈妈就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新给4岁的儿子买了衣服和鞋子,特地搭配好的。结果才穿半天他就嚷嚷要换回旧鞋。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那双运动鞋跟他身上衣服不搭。可是想想,还是忍住了。

见我不反对,儿子脸上现出喜色:虽然它臭臭的,我还是喜欢。

他说完我忽然想起来,这双鞋,当时是他自己挑中的。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呢?能够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就意味快乐。快乐的事,不用大人催逼,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做。

所以,在陪孩子养成独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慢慢来。

有育儿问题,留言给我吧。

0-1岁,妈妈给够孩子安全感和自由

7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0-1岁,又是重中之重。

妈妈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亲密对象。故此,妈妈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喂奶。如果妈妈按照书本的方式,掐着时间点喂奶,不管孩子饿或者不饿,这就会给孩子带去极大困扰:我不想吃啊,你却让我吃;我饿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吃?在孩子眼里,妈妈的奶是不靠谱的,世界似乎也不那么靠谱。

还比如孩子哭。曾经有过很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这其实是大人图省事的方法,但对孩子来说非常残酷。孩子不会无理由哭,哭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哭而外界无回应,这显然难让他们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直到后来许多用“哭声免疫法”养大的孩子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时,西方才开始对此种养孩子的方法进行反思。

所以,可以说,1岁以前,妈妈作为主要的抚养人,并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怎么宠爱孩子都不为过。当你的孩子用“哭”表达对你的呼唤,而你无法立刻跑到他身边,那用温柔的声音回应就好了。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回应”。不用次次立刻去抱孩子,也不必即刻满足孩子——尤其1岁以后,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总是会被满足的,父母是可靠的,懂得自己的,爱自己的。

有了妈妈的爱,有了安全感,下一步才可谈及孩子的独立自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总黏住妈妈不放、缺乏内心力量的诸多问题。就像你很难让一个饿肚子的人,去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干活去。

另外,这个时候给宝宝准备辅食,别太精细。我见过一个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吃不了硬一点的食物。都需要大人小心翼翼把所有食物碾碎成泥,他才能咽下。一问,才知道小时候老人照顾得太好了,从没舍得让孩子吃硬东西。孩子连咀嚼都没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呢?

同样,1岁之内宝宝吃手和咬玩具,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别总拦着。大人看到的就是脏,殊不知孩子在探索,同时,用嘴巴咬的动作,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口腔面部肌肉的咬合能力等。大人若阻拦,就等于遏制了孩子学习、长大的机会。

1岁以后,吃饭穿衣等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做了

1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了。专门给孩子买一个吃饭用的小桌椅套餐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主要是担心孩子吃的乱七八糟才不让他们吃的。专用的吃饭桌椅,可以固定孩子,椅子下,可以提前铺好垫子、报纸等。孩子吃完,报纸一扔就好了,也方便。

不过,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总会存在吃得少掉得多的可能,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吃一部分,大人喂一部分。不过,随着孩子手部动作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吃饭的“工作”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只要大人提供这个环境,而不是阻拦就好。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吃饭,并不是简单学会一项技能而已,它是孩子生活自理的第一步,也是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另外, 刷牙、洗澡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让宝宝爱上自我清洁。每个孩子天生喜欢水。给他们自由玩水的时间,不去管他。洗澡、刷牙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同时还可以编出儿歌、顺口溜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些事情是快乐的。平时在给这个年龄段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或者给孩子选绘本的时候,也可多留意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起居结合较为紧密的。

总之,让日常必须要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有意思,孩子才更喜欢。

洗完澡澡呢,要穿衣服。天气暖和穿的少,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了。怎么训练呢,先从教他们学会脱开始。有一本绘本叫《看,脱光光了》,非常有意思。有心的爸妈也会发现,孩子们好像特别喜欢光着,特别享受脱衣服的那些时刻。

所以,不如每天睡前,引导宝宝自己脱。有纽扣的衣物,先让宝宝找到纽扣,摸住拿稳,观察纽扣是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的,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兴趣,再教解开方法。不论宝宝用什么姿势动作,只要能成功脱下衣物即可,方式可以再慢慢学习改进。另外还要教宝宝分辨衣物的正反面,避免选择有坚硬金属的衣物。套头式、拉链式、系带式的衣物都可以尝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宝宝练习,不要催促,更不要责备或辱骂。信心是宝宝的学习动力。

到2岁以后,孩子的手部力量开始发展,就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学着穿衣服、穿鞋子了。

2岁左右开始,可以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事儿

上面说的吃饭、穿衣服,还有刷牙等事情,都是大多数孩子最先要做的“工作”,父母们一般想着尽早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儿。但是对家务事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上小学再说,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就是添乱,只会越帮越忙,还不如让他乖乖地呆在一边看电视。还有人认为,其实,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能够分担多少家务事,而在于促进孩子的手部动作发展,并且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其实,从孩子能够走稳路开始,就可以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了。比如搬小东西,收拾玩具等等。不管事大事小,只要能让他参与进去,他一定会乐此不疲。记得不要挑毛病,而是要鼓励。爸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肯定孩子的进步点,这样孩子就会“越干越起劲儿”。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五)

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的责任。针对家庭中出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幼儿;自理能力;家园沟通现在,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意识到如果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使幼儿在幼儿园培养的自理能力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了亲子交往的快乐,既可使亲子之情得到升化,又可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一)家长要激发孩子的自理兴趣,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以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激发自理的兴趣是教育孩子树立自理观念的关键。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象成人一样劳动,他们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而这种最初的劳动兴趣往往被家长的拒绝而扼杀了!其实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做得并不完美,家长,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大也应给予鼓励。如家长的一句“你真能干”

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二)家长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自理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三)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3~4岁的幼儿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玩具图书等。5~6岁家长可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饭前摆放餐具,饭后帮助收拾饭桌,让他们扫地、擦桌子、浇花等。父母除了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孩子自然会有不同于昨天的今天。孩子是一点一点变化,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施教。

(四)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出榜样,持之以恒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做父母的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帮助小孩子学会做人。”孩子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家长要持之以恒,教他们方法,给他们鼓励和帮助。由于有些家长的溺爱,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物,自己吃饭,可回到家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才能取得好效果。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今天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不用洗了”等等。这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_农村农业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通知,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学校,农业,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自XX年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决定从2013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下简称:“硕师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养和服务方式

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各地要将实施“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紧密结合。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一是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可同时应聘为特岗教师。聘为特岗教师的,先到设岗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务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是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号)精神,对于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三年聘期内年度(或绩效)考核至少一年优秀并继续留在当地学校任教的表现突出特岗教师,经任教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推荐,培养学校单独考核,符合培养要求的可推荐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推荐人选条件和范围

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教育工作,具备教师资格条件,志愿到农村学校任教;可按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同等条件下,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优先,参加过一学期实习支教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优先。

本科所学专业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等相关专业。

三、推荐和培养学校

推荐学校:本省(区、市)内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硕师计划”专项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

培养学校:本省(区、市)内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高等学校。(见附件1)

四、工作程序

1.下达推免名额

2013年“硕师计划”研究生推免名额另文下达,计划单列,不得挪用。“硕师计划”研究生计划已含在下达给有关招生单位的硕士生招生总规模和国家计划之内。

2.报名推荐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河南大学AACP立体教育职业金领培养计划年春季招生_工作计划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大学,招生,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河南大学AACP立体教育职业金领培养计划范文2018年春季招生

河南大学aacp立体教育职业金领培养计划xx年春季招生

aacp立体教育就是集学历(academic qualification)教育、能力(ability)培养、品质(character)塑造、职业(profession)定位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学历,而是比学历更重要的东西——能力、品质和职业技能的缺失。传统的大学教育过分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其他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对于一个人成功、成才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aacp立体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完全从四个方面立体打造职场精英,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让学生拿到学历证书,而是让学生拥有成才必备的素质,拥有好的就业、好的未来,是真正培养金领人才的摇篮。

aacp立体教育,是经济危机下的教育新模式,是xx年高中生的新选择。

招生对象:高中或中专学历者

培养模式:学历教育+能力培养+品质塑造+职业定位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高成长实用性人才

所获证书: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职业证书四项证书

学费:5800元/年

学制: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体会_班主任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主任,中学,学生,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体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将终身受益。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重要的德育目标之一,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班主任从多方面努力,融于全部教育工作之中。

第一、是班主任与学生的感情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产生感情的沟通与共鸣。师爱的温暖不是目的,是为了教师更好的发挥教育影响力,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与学生的感情沟通,还表现在教师敢于进行自我批评。教师被学生的缺点、错误激怒,全凭个人感情的支配去处理,这不是真正的爱。班主任不能用权力“压”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产生自觉向上的动力。

第二、要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级体的教育、组织、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我们是集体”、“我是集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产生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学生与集体认同,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我在班级工作中,从不采取“保姆式”的工作管教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治、自理。同时,放手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发挥主体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我们班成立了各种检查评比小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对集体负责。班级体内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这使每个人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展示的机会。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开展活动,让学生找到最佳位置。教育与活动犹如“皮”与“毛”的关系,“皮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活动,教育就会成为空话。为了让学生找到满意位置,我在班内相继开展两类活动。

一是突出“比较”功能的活动。如:组织“学法交流”。高一新生多用初中学法来对待高中学习,结果很很难“到位”,我们请高三的优秀生讲初高中学法的区别,也让本班的优秀生交流学法。通过学习比较,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并借鉴别人用时间和心血换来的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忙“到位”。

二是突出“表现”功能的活动。渴望自我的表现,是高一新生的共同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下列活动:1、“自己的历史自己写”。利用开学初填《学生守则》、《学生联系册》等机会,提醒学生注重表现,用实际行动写好自已的历史。2、开展“学与玩辩论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这些活动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他们会因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发挥而感到有用武之地;同时,这些活动可帮助学生思考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价值。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的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如果经常压制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主见、依赖性强、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幼儿情绪压抑,信心丧失,对周围的生活失去兴趣。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个难题。只要教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长又能配合教师的工作,一定能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学校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猎头,学校,全文共 688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教育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扎实的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咨询、管理的专门人才。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及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既有较宽厚的小学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共计58条培养标准。 专业素质标准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标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

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标准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有所长,多才多艺,能担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少年儿童,愿意献身小学教育;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熟悉我国教育事业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2、掌握较广的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具有较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能胜任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3、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小学管理的综合型师资,具备小学各项基本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表演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常识和生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通过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5、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 制:四年

总学分:180-182

学 位:教育学学士

四、修读指导

(一)、四年内修满公共基础课5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程111-113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总计180-182学分方可毕业。

1、公共基础课中的“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两课实践”、“军事训练”、“劳动”不计修读学时与学分。

2、公共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选修时必须注重文理渗透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读2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2个学分的健康教育类课程,总共修满10学分。

3、每位学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取得由学校“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认证中心”认定的10学分。

4、本专业设语言文学、数理和艺术三个方向,每位学生须选修其中一个方向,修满该方向上所有课程,取得相应学分。

语言文学方向:主要培养在汉语言、英语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语文、英语、社会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教学工作。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标准,英语口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数理方向:培养在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程教学工作。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艺术方向:培养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承担组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获得其中至少一项艺术专业等级证书。

5、任选课程须修满6学分。

教材:徐青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教出版社出版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教学要求:在中小学已学语文知识之基础上,立足文学本位,以审美(培养语感)为核心,融文、史、哲为一体,凸显人文性,淡化知识性和工具性,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激活和升华旧知识。强调直接面对作品本身,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复由理性认识回归至体味、欣赏,不在文学史方面做过多的纠缠,以期与中文专业这文学史课程相区别,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基础。

①突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性、示范性、启发性解读;

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体味、欣赏,使学生的内心更为充实、丰富、净化、健康; ③以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为核心,带动学生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古代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现代诗文)、外国文学作品。 教材及参考资料: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第一版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主编《大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第一版

夏中义主编《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6第一版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课程内容:函数和极限,主要内容为函数的知识、数列与函数的极限以及连续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导数与微分,主要内容为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各种函数的导数及高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概念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等,第三部分为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主要内容为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求法以及定积分的应用。

教材:姚绍义主编《 高等数学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第五版

参考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要求能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科学概说、社会科学的功能、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发展及趋势、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的空前发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扩

6、学年论文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安排在第六学期结合模拟教育实习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进行。

7、关于教师职业素质及技能的具体要求:

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

书写能力:能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三笔字”;

交往沟通能力:性格开朗,能顺利地与儿童、成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音乐技能:能进行常见儿童歌曲的视唱、伴奏及儿童舞蹈的编排,能组织班队艺术活动。

美术技能:熟练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制作小学教学所需教具等;能独立完成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教育技能:能独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践活动: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在实习前进行统一测试,作为教育实习资格认证考核。

(二)、主要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心理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内容,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心理的实质、生理基础和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具体应用,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品德、个性(含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心理保健等。

教材:全国12所重点师大合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7版

参考资料:1.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版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版

3.李小东主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8版

课程名称:教育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阐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况,教育的目的、结构与功能,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基本问题。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与方法;阐述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与团队工作、以及教育评价、教育法制和教育科研等问题。

教材:陈梦稀主编《现代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8版

参考资料: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版

2.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版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能应用较规范的口语交流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为以后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教材:《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编写20xx.7版

陈培元《教师口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7版

参考资料:徐青主编《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6版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具备向小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的能力,成为合格的本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教学内容:汉字的性质特点及现阶段使用情况、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构成;语法的特点和各种语法单位、修辞的基本理论和修辞格。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懂得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3.掌握语言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语言教育教学工作;

4.掌握数理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数理言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 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 分:192

学 位:教育学学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也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的责任。针对家庭中出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幼儿;自理能力;家园沟通现在,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意识到如果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使幼儿在幼儿园培养的自理能力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了亲子交往的快乐,既可使亲子之情得到升化,又可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一)家长要激发孩子的自理兴趣,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以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激发自理的兴趣是教育孩子树立自理观念的关键。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象成人一样劳动,他们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而这种最初的劳动兴趣往往被家长的拒绝而扼杀了!其实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做得并不完美,家长,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大也应给予鼓励。如家长的一句“你真能干”

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二)家长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自理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三)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3~4岁的幼儿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玩具图书等。5~6岁家长可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饭前摆放餐具,饭后帮助收拾饭桌,让他们扫地、擦桌子、浇花等。父母除了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孩子自然会有不同于昨天的今天。孩子是一点一点变化,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施教。

(四)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出榜样,持之以恒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做父母的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帮助小孩子学会做人。”孩子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家长要持之以恒,教他们方法,给他们鼓励和帮助。由于有些家长的溺爱,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物,自己吃饭,可回到家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才能取得好效果。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今天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不用洗了”等等。这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也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但是真做起来,仍然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下手。常见到能干父母,会养出懒孩子,就因为父母啥都自己做了,孩子都没机会自己去尝试。

其实,从日常生活事件开始着手,就能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身边一位妈妈就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新给4岁的儿子买了衣服和鞋子,特地搭配好的。结果才穿半天他就嚷嚷要换回旧鞋。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那双运动鞋跟他身上衣服不搭。可是想想,还是忍住了。

见我不反对,儿子脸上现出喜色:虽然它臭臭的,我还是喜欢。

他说完我忽然想起来,这双鞋,当时是他自己挑中的。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呢?能够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就意味快乐。快乐的事,不用大人催逼,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做。

所以,在陪孩子养成独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慢慢来。

有育儿问题,留言给我吧。

0-1岁,妈妈给够孩子安全感和自由

7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0-1岁,又是重中之重。

妈妈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亲密对象。故此,妈妈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喂奶。如果妈妈按照书本的方式,掐着时间点喂奶,不管孩子饿或者不饿,这就会给孩子带去极大困扰:我不想吃啊,你却让我吃;我饿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吃?在孩子眼里,妈妈的奶是不靠谱的,世界似乎也不那么靠谱。

还比如孩子哭。曾经有过很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这其实是大人图省事的方法,但对孩子来说非常残酷。孩子不会无理由哭,哭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哭而外界无回应,这显然难让他们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直到后来许多用“哭声免疫法”养大的孩子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时,西方才开始对此种养孩子的方法进行反思。

所以,可以说,1岁以前,妈妈作为主要的抚养人,并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怎么宠爱孩子都不为过。当你的孩子用“哭”表达对你的呼唤,而你无法立刻跑到他身边,那用温柔的声音回应就好了。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回应”。不用次次立刻去抱孩子,也不必即刻满足孩子——尤其1岁以后,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总是会被满足的,父母是可靠的,懂得自己的,爱自己的。

有了妈妈的爱,有了安全感,下一步才可谈及孩子的独立自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总黏住妈妈不放、缺乏内心力量的诸多问题。就像你很难让一个饿肚子的人,去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干活去。

另外,这个时候给宝宝准备辅食,别太精细。我见过一个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吃不了硬一点的食物。都需要大人小心翼翼把所有食物碾碎成泥,他才能咽下。一问,才知道小时候老人照顾得太好了,从没舍得让孩子吃硬东西。孩子连咀嚼都没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呢?

同样,1岁之内宝宝吃手和咬玩具,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别总拦着。大人看到的就是脏,殊不知孩子在探索,同时,用嘴巴咬的动作,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口腔面部肌肉的咬合能力等。大人若阻拦,就等于遏制了孩子学习、长大的机会。

1岁以后,吃饭穿衣等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做了

1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了。专门给孩子买一个吃饭用的小桌椅套餐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主要是担心孩子吃的乱七八糟才不让他们吃的。专用的吃饭桌椅,可以固定孩子,椅子下,可以提前铺好垫子、报纸等。孩子吃完,报纸一扔就好了,也方便。

不过,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总会存在吃得少掉得多的可能,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吃一部分,大人喂一部分。不过,随着孩子手部动作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吃饭的“工作”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只要大人提供这个环境,而不是阻拦就好。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吃饭,并不是简单学会一项技能而已,它是孩子生活自理的第一步,也是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另外, 刷牙、洗澡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让宝宝爱上自我清洁。每个孩子天生喜欢水。给他们自由玩水的时间,不去管他。洗澡、刷牙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同时还可以编出儿歌、顺口溜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些事情是快乐的。平时在给这个年龄段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或者给孩子选绘本的时候,也可多留意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起居结合较为紧密的。

总之,让日常必须要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有意思,孩子才更喜欢。

洗完澡澡呢,要穿衣服。天气暖和穿的少,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了。怎么训练呢,先从教他们学会脱开始。有一本绘本叫《看,脱光光了》,非常有意思。有心的爸妈也会发现,孩子们好像特别喜欢光着,特别享受脱衣服的那些时刻。

所以,不如每天睡前,引导宝宝自己脱。有纽扣的衣物,先让宝宝找到纽扣,摸住拿稳,观察纽扣是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的,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兴趣,再教解开方法。不论宝宝用什么姿势动作,只要能成功脱下衣物即可,方式可以再慢慢学习改进。另外还要教宝宝分辨衣物的正反面,避免选择有坚硬金属的衣物。套头式、拉链式、系带式的衣物都可以尝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宝宝练习,不要催促,更不要责备或辱骂。信心是宝宝的学习动力。

到2岁以后,孩子的手部力量开始发展,就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学着穿衣服、穿鞋子了。

2岁左右开始,可以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事儿

上面说的吃饭、穿衣服,还有刷牙等事情,都是大多数孩子最先要做的“工作”,父母们一般想着尽早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儿。但是对家务事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上小学再说,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就是添乱,只会越帮越忙,还不如让他乖乖地呆在一边看电视。还有人认为,其实,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能够分担多少家务事,而在于促进孩子的手部动作发展,并且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其实,从孩子能够走稳路开始,就可以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了。比如搬小东西,收拾玩具等等。不管事大事小,只要能让他参与进去,他一定会乐此不疲。记得不要挑毛病,而是要鼓励。爸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肯定孩子的进步点,这样孩子就会“越干越起劲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