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00个致富金点子【实用20篇】

浏览

1295

范文

43

篇1:村妇联勤劳致富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39岁的袁春年,是红沙梁乡高来旺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来,他转变观念,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成为该乡的养鸡大户,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

袁春年结婚以后,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由于地处沙漠边缘,土地又少又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没白没黑,可一算账,收入却少得可怜,经济上很不宽裕。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四口靠仅有的五亩土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20xx年,袁春年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蛋鸡养殖,他考虑了当地的养鸡业市场行情,认真研究了鸡蛋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在饲养蛋鸡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

4月,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过借贷等途径,筹措资金15万多元,新建小型鸡舍两座,购进鸡笼,第一个在全乡搞起了蛋鸡养殖。他的行动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她无偿提供木材8m3,解决了新建鸡舍所需的檩木和椽材。6月份,他购进3000只鸡雏。为了保证鸡雏的成活率,鸡雏头两个月的室温必须维持在38℃—40℃之间。室温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他和妻子每天三次给小鸡喂食,饮水或防疫,每次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为了学习养鸡技术,他亲自请来县、乡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做指导,另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掌握蛋鸡各阶段的饲养配比、防疫及病鸡的治疗技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6个月后,蛋鸡进入产蛋的高峰期,鸡场每天产蛋近 斤。当年收入达6万元。

20xx年,他又筹措资金55万元,扩建中型鸡舍两座,购进鸡雏5500只。 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又扩大了,鸡舍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可一次存栏蛋鸡8500只,年收入16万元。除此以外,家里还添了一辆小面包车,一台饲料粉碎机,家庭固定资产达到了 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群众: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找准市场,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倪彦虎,男,1982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xx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xx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xx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xx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xx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xx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页2]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人事,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不断加快良种改造步伐的同时,她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XX年,又投资建设了占地30多亩、猪舍150多间的新场,使养殖场面积达到120余亩。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纯收入260多万元的中型养殖场,年可为社会提供仔猪3000余头、育肥猪4000余头、种猪500余头,是xx市规模最大的种猪改良、仔猪繁育和生猪育肥基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科技创业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探索着新的养殖技术。今年她又在试养的基础上,全部实行 “网上养猪”,也就是把猪养在铁丝网上,利用钢筋结构建造养殖 网,使之脱离地面,这样,猪粪、猪尿就会自动落到下面去,使猪的养殖环境比较整洁,达到了减少疾病、促进生长、改善肉质的效果。

致富不忘众乡亲

在养殖过程中,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许多好心人都给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在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给予她最优惠的政策,去年还为她争取到国家养猪补贴40万元。她将大家的关怀记在心中,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群众,并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养殖户算明白账,鼓励他们实行科学饲养、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她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近年来,她先后扶持帮助500多户农民走上养殖致富之路,带动 10多个村发展成为养猪专业村,是大家共认的“致富财神”。为了增强养猪户抵御风险能力,还牵头成立了xx市养猪合作社,对入社的养殖户统一提供种猪或仔猪、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与养殖户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由于事迹突出,她先后被评为、xx市科技致富女能手、女状元,XX年,被评为xx省科技致富女能手,XX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XX年,她所负责的养猪场被评为xx市农业龙头企业。今年,她又因“网上养猪”获得xx省第二届农村妇女“ 科技创新奖”。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而是大步迈向下一个目标,建成全xx市最大的良种养殖场。她自信地说,希望就在眼前,梦想一定会成真。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杜鹃x乡永兴村条件艰苦,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水平差。一直以来,过着“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日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民众的思想在开放,路子在拓宽,日子也在进步。这不?村支部主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从当年打工仔摇身变成了今天的致富能手,不仅为x村的人民群众指明了道路、树立了楷模,还为自己的致富之路建立了身价。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极力响应党工委管委会的号召,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胆探索,多方了解,亲身体验,将平时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开拓出来种植经济作物,开创在荒山上种植金银花,收效明显,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还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利益,为家乡人民群众开辟了致富之路。

“林药结合之路”在x村小有成就,也让民众尝到了甜头。

早在x年,金银花种植就已初具规模,x乡党委高度重视,将金银花种植发展列为x乡农村产业化调整的重点,把这一种植技术作为推荐品牌,要求大规模种植,创建了“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金银花保健茶”,作为风景区的名优特产上市销售,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如今,该公司已拥有苗圃基地一个,面积200多亩,育种子苗、杆插苗300多万株,可以满足上万亩的种植面积。

今年,还将在x乡创建几个基地,已经流转土地5000余亩,培训种植农户120人,争取在杜鹃、永兴、竹盈三个村大规模种植,把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誓把百姓带上致富路,为创建“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建设和谐文明新做贡献,为百里杜鹃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王允,男,现年26岁,黑龙江省鹤岗市福兴满族乡同仁村村民。1999年9月至20xx年7月在福兴满族乡福兴中学就初中,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在绥滨县电视广播大学继续学习,20xx年9月至今任福兴乡同仁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

王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自小就跟随父母到农田里劳作。干农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却无形中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20xx年10月,王允选择离开家乡去山东青岛打工,年轻的他梦想着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当时他在那里做过服务员、司机、工艺品销售员等工作,辛苦打拼了一年多,却仅能维持个温饱,这让他感觉到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最初的梦想其实是那么远不可及。即便如此辛苦,他还是为了那所谓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乡,觉得自己没能混出个模样给父母脸上增光,直到20xx年3月,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家里农活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在父母再三的央求下,他终于决定回家。虽然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没有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这将是他终生的财富。

回家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但这却让他倍感压力。虽然他对种地并不陌生,但也不十分精通,他按照父辈们的传统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可产量很低,辛勤耕耘的收入仅够家中的部分开支,这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干农活和外出打工的这些经历,注定让他成为一个不服输的人。

20xx年,同村有一户村民的10垧旱田要转包,当他看到那片地水源充足,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签订租地合同,期限3年,通过贷款一次性交付地租18万元。到了生产时季,他将这10垧旱田及自家原有5垧地都改成了水田,由于第一次种植水稻经验不足、设备投入较大、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致使这一年收入微薄,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他积极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向当地种植大户取经,向乡种植中心人员请教。

20xx年,在乡种植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对照过去,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应用水稻鉢盘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当年垧产达到16000斤,较上年增产20xx斤,增幅15%,年收入15万元。通过不断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他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手。王允富了,但他不忘乡亲父老,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周围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同仁村大部分青年思想得到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种田,王允是当之无愧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20xx年同仁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并光荣的当选了同仁村水稻种植合作社团支部书记一职。当选后,王允为做好青年工作,王军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树正气形象。 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讲学习。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他坚持从《团章》和最基本的团务知识学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青年工作业务知识,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爱岗敬业讲奉献。他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注重听青年声、知青年情、懂青年心、办青年事,竭诚为青年服务。为改变村里年轻人原有的赌博、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他挨门逐户去做工作。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人生的价值与哲理,科学种田新技术,并组织本村的青年到周边村镇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种植经验与致富门路。他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了本村的一批热血青年。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本村一时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的热潮。同时,王允始终把团支部组织阵地建设做为团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提高团员素质、发挥团员作用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对团支部的各项软硬件进行更新整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团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针对青年思想教育不够的问题,组织制定了支部学习制度,组织合作社的团员青年以集中学、分散学、个别辅导的形式共同学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团支部结合农民科技致富需求,举办水稻科技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达62人,青年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他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对"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种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自从他进入专业合作社以来,先后已发动15户青年团员种植户开发水田,在这15户中他选出3户作为典型,进行实地入户传授科技种田经验,使他们快速掌握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典型户的带动,许多传统种植观念的农户也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并实现了增产增收。村民刘胜本人有残疾,父亲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生活极其贫困,他曾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王军主动找到他,问题明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号召合作社中的青年团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帮物,在春耕生产时边忙自家的活,边带领大家干他家的活,还主动义务出车为他买籽种、化肥,使这个十七年没有用过化肥的农户种上高产田,老父亲看了电视,妻子养了肥猪,儿子上了大学,家庭当年就脱了贫。 王允充分发挥了一个团支书在农村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现在的王允,家里各类大型农机具齐全,去年又新购置了一台私家轿车,生活可谓越来越好,可他说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的理想是让全村家家都有小轿车,每户都过上富庶幸福的生活。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王允正是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人事,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朱志明,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科右前旗俄体镇义新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会计、团支部书记。 朱志明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到科右前旗卫校进修,1998年成为一名村医,开始为村民生命健康服务,在服务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义新村有残疾人64名,康复需求的有40人,作为一名残疾人康复员,他积极配合镇残联、俄体卫生院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成为残疾人的知心朋友。 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1998年开始从事粉条加工,起步时仅有资金5万元,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今他每年能加工马铃薯600吨,年产粉条15万斤左右,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每年仅粉条加工一项纯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目前,他的粉房占地面积1300㎡,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每年他的粉坊能吸收12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为做大做强自家粉业,他申请成立了粉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粉条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47家,义新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粉条专业村,47家粉条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近2.4万吨,年可生产粉产品3100吨,年产值达1800万元以上,年可创利润200多万元,年可安置600余个富余劳动力。

朱志明在政治思想上、行为举止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团结群众,能以大局为重,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起到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在群众中赢得认可,20xx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党员示范户荣誉称号, 20xx年被旗委评为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人事,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永乐,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20xx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自20xx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技人员事迹材料:让农民靠科技致富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农技人员事迹材料:让农民科技致富

农技人员事迹材料:让农民靠科技致富

田间地头有她忙碌的身影,课堂培训有她精湛的讲解。凭着满腔热情,在农村科技服务的天地里,默默奉献着一名普通农技人员的青春热血。她就是xx县xx乡科技特派员。

,现年34岁,是xx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2012年3月,县委选调她到印塘乡担任科技特派员。印塘乡有耕地3.9万亩,农民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入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她用了2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47个村,深入种养大户调查走访,召集农口部门座谈研究,从农民兄弟最盼什么这个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的突破口。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她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加大技术培训,建立产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

“让群众靠科技致富”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她依托派出单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县乡党委政府及农业局的支持,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每个责任区明确一名副主任为兼职农技员,每个村都落实了一名农技员,组建了以农技、农机等部门负责人和科技特派员为成员的科技110服务队,配备了科技110电话和服务车。邀请农业局技术人员给农民群众讲课,编印科技资料。以乡农民技术学校为平台,充分利用办班示范、开辟科技专栏、一对一帮扶等有效形式,免费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种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的“二传手”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推行科学务农。一年来,该乡培养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办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科技110服务热线接受咨询500余次。

在狠抓科技服务和培训的同时,xx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对全乡47个村1000多个样本点的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充分掌握不同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建立病虫测报基点,对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确保水稻病虫防治损失控制在3%以下。为消除群众顾虑,她几乎每天都到村组对农户从种植,到施肥、防病等系列环节给予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化生产。在她的引导和宣传下,该乡推广高档优质稻、杂交玉米、礼品西瓜等高产品种8个,应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5项,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该乡2012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60元,其中250元来自农业生产。

还主动向县局领导争取,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她主动与江苏金玛公司联系洽谈,并争取商务部门的支持,2012年,在岳家、观岭、盐井等村建立三个蚕桑基地,当年种桑养蚕,并利用桑园套种西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县的示范基地。印塘乡是双峰县粮食生产主产区,她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去年,该乡播种粮食面积8.5万亩,严格控制耕地抛荒,评为全县唯一的粮食生产标兵乡。在大丰、金塘等村的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面积多亩,省农业厅专家组织验收测产,平均亩产550公斤,人平增收150元。今年,该乡又建立了万亩双季杂交超级稻等粮食生产基地四个,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加再生稻推广项目也落户该乡大桥边村。目前禾苗来势喜人,丰收在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员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致敬!”“感动!”“功臣!”这两天,一位巡边老人引爆网络,成为网红。他就是76岁的魏德友。在中哈边境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万公里!他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他的故事因《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骄阳似火的7月,《现代快报》记者不远万里从南京专程来疆,走进无人区、走进守边人魏德友的家,进行了一周的深入采访。

7月26日,《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以及系列全媒体作品引爆网络,引起数百万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广新闻、光明日报、腾讯、新浪等新媒体终端纷纷转载,并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刷屏。不到30个小时,《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点赞量超过60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由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行动,也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并从客户端、微信,延伸到了微博、网站。

24岁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这是怎样的付出和情怀?

就在网友们热烈讨论究竟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魏德友用一辈子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然而,魏德友却认真地说:“我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什么也没做。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本人马治虎,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1988年毕业于关帝中学高中部,现为**镇倪丁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

马治虎的父亲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实农民,家里兄弟六人,家境苦困,兄弟六人如果都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传统农民的话,那么他们都将重复父亲的生活,贫寒交迫,甚至更加困窘。对他们兄弟六人来说,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老辈们几十年几百年走过的路,还是开拓创新,趟出一个自己的新天地呢碇位⒕过认真的考虑,率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展种植业F渌几位兄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支持他,马治虎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致富之路?

最开始决定种树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很不看好,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连他的父亲都担心,反对他种树,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东挪西凑的几千元钱,要是再亏了,不仅不能有收益,还会欠一堆债务。但马治虎坚信,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创造生态绿色农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仅会有好的经济收益,还能造福村民,造福子孙。但最初的两年,由于缺乏销路,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收益并不好,还欠了不少债务。陷入困境中的马治虎并没有退缩,他积极的想点子、找出路,在生态中宁、宜居中宁建设的大环境下,在**镇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马治虎改变了思路,开始承包景观绿化带绿化植树工程,这不仅解决了树苗的销路问题,还因减少了中间购树环节而节省了成本。马治虎认真完成接到的每一个景观带绿化工程,不偷工减料,不弄虚作假,树木成活率高。他的工程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一致认可,接到的工程也从几千元的小工程扩大到100多万的大工程,工程涉及地域也从**镇扩大到了中卫市。随着马治虎种植业和绿化带工程越做越好,他的兄弟们也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创业致富,他们兄弟六人也开始联合起来,扩大了种植面积,所承包的工程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甚至邻近村的村民也开始在他的工程队打工,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不少青年村民也开始努力辟蹊径、拓路子创业致富。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日子越过越好后,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1996年至今,从一般村队干部到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他一直勤勤恳恳的为村务工作默默奉献,先后多次获得了各种市、县、镇级奖励和荣誉。

在创业和致富的道路上,他深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党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于20xx年取得了宁夏设施种植学校中专学历,进一步提高了学历水平。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但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增加经济收入,过上好日子;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党员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曲阜市书院街道办事处夏家村居委,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他就是夏元海,今年45岁。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近20xx年,这些年,他潜心研究蔬菜种植,用自己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坚定的信心,战胜蔬菜大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今,他的大棚蔬菜正一天天“茁壮成长”,大棚内各类新鲜蔬菜长势喜人,枝繁叶茂,可谓硕果累累。 1987年,夏元海从曲阜市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村务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科学管理,还在自家的粮田里安装了黑光杀虫灯装置,这在当时村里是绝无仅有的,专门捕捉各类害虫,他种的粮食比别人产量高,还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了毒害污染,附近群众都夸他是“小秀才”。1992年他看到种植大棚蔬菜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菜的念头,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蔬菜大棚。当年就取得了丰产丰收。夏元海平时勤于学习,自费订阅了《山东科技报》、《科技致富向导》、《蔬菜施肥技术与原理》、《蔬菜营养诊断图谱》、《蔬菜病虫害图谱》等报刊杂志,汲取先进的蔬菜种植知识,不断改进种植模式,提高种植产量和蔬菜质量。

夏元海开始建设蔬菜大棚时,村民都不敢尝试种植,他率先试验做出表率,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大胆的开始种植蔬菜,掀开了夏家村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产业新篇章。由于他的无私帮扶,促进了本村村民种植蔬菜的热情,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种植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夏元海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先进个人、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刚开始管理大棚蔬菜,夏元海没有经验,他虚心学习,多次到寿光等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取经,向有经验的蔬菜种植专家请教,还买回大量蔬菜种植技术书籍,认真学习,科学管理,终于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为了便于管理,他在大棚边上修建了住房,将家搬到地里,随时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情况。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夏元海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每栋大棚收入都在1.5––2万元 。但是他没有满足,经过市场调研,夏元海认为种植反季节蔬菜是使蔬菜大棚发挥最佳效应的最佳手段,使大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提前上市。

夏元海看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广阔,应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术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扩大经营规模,走集约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大棚种植路子。其他村民由于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夏元海就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亲自到大棚中去指导,言传身教并重,使种植户都能掌握大棚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这些工作都是夏元海在不收一分钱的报酬下进行的。难怪很多大棚种植户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夏元海就没有我们的大棚;没有他,我们可以说什么也干不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夏元海的蔬菜大棚已由起步时的一栋发展到现在的六栋,种植品种有芹菜、黄瓜、西红柿、香菜、茼蒿、小萝卜等,而且小白菜、小罗卜、生菜、苦苣等小菜初春市场非常抢手。由于大棚采取绿色种植,使用农家肥、不使用高效、巨毒农药及催熟剂,蔬菜无公害、质量好,吃着放心,随摘随卖,新鲜度是蔬菜商倒运的蔬菜无法相比的。因此他的蔬菜很受青睐。夏元海说,大棚一年种植三到四茬蔬菜,可以常年卖,经济效益是大田粮食的30倍。

20xx年,夏元海的大棚蔬菜又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他带头建设了沼气池。在大棚地下修建沼气池,地上修建厕所,日产沼气可供自家烧水、做饭、取暖用,产生的沼肥可做蔬菜的优质肥料,为蔬菜生产向绿色、无公害、有机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一次实现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梦想。

夏元海一系列的刻苦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经营多年的蔬菜种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家里的条件一年好过一年,实现了小康生活。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群众很多都搞起了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之路。夏元海说:“这是蔬菜种植户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除了感到光荣,更多的感到这是一份责任,我只有带领他们扎扎实实勤劳致富,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领头雁创新机制促致富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8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领头雁创新机制致富先进事迹

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说,近几年来,省里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拓宽来源选好“领头雁”

“如果我当选,将竭尽所能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搞好社会建设,为全村人民服务。”25岁的当过兵、务过工、经过商,在2011年村党组织换届中,经过党员、群众推荐和党员大会选举,当选为**县中关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省通过选、派、引、聘等办法,不断拓宽村干部来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选优配强“领头雁”。从XX年起,在全省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的做法,并开展了直选试点。2011年,在全省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2260个村开展了“两推直选”试点工作,占村总数的14%,进一步提高了选用公信度。换届后,全省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7.64%,有致富技能的书记、主任占干部总数的21.74%。

为解决部分后进村和薄弱村“带头人”难选的问题,从XX年7月起,**省分三批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每批任期3年。省财政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备4万元~10万元的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为每名干部提供5000元的办公经费。8年来,选派干部任职村共发展党员9.8万多名,物色和培养村干部3万多名,招商引资和争取帮扶资金12亿多元,修建村级道路2.4万多公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从XX年起,**省开展了“双向带动”活动,即引导外出务工有成的流动党员把家乡劳动力带出去务工经商,把外出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发展。歙县杞梓里镇茶川村流动党员吴路果曾在苏州务工多年,在去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发挥在外务工的优势,先后创办了歙县和众皮业有限公司、**市安兴皮夹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先后选聘16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制定政策激励措施,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村干事创业。XX年9月,杜喜才作为选聘生被安排在仙源镇水东村担任主任助理兼文书。半年后,他凭借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2011年3月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经过“两推一选”,高票当选为水东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组织有了领头人,就有了主心骨,也带动了村级经济发展。记者在芜湖市三山区采访时了解到,村干部在选准村集体发展项目上下功夫,生态养兔、生态养鸡,龙潭港水产养殖,峨溪湖莲藕种植等现代高效农业项目纷纷落户。

教育加培训提升致富本领

**市**区**乡长潭村的谢银俊,在参加村干部学历教育后,运用所学知识创办了高山土鸡专业合作社,主动担任群众致富的“谋士”,无偿向农户传授养殖和免疫技术,千方百计找市场、跑销路,扶持周边12家农户走向了致富路,每年帮助养殖户销售土鸡4万羽,而且价格还高于市场平均价。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如今,在广大农村,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的成效正逐渐显现。

为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激发活力、拓宽思路、促进创业、培养不走的“永久牌”大学生“村官”,从XX年开始,在全省村干部中开展了大专学历教育,每年选拔4000名左右的优秀村干部和后备村干部参加。全省统一明确了学员选拔管理、课程设置、学校选择和学费来源办法。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村干部学历教育经费1000万元,市、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XX万元,学员个人承担的学费不超过20%。目前,全省在校学员已达1.6万名,平均每村1名。据**省委组织部介绍,在村干部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突出实用型和技能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感受型,将教师讲解、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观摩、创业指导和学员现身说法结合起来;在追求效果上,把提高素质、拓展思想、激发活力与促进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培训和创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丁华,女,汉族,1965年5月出生,20xx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城郊镇堡子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的普通农村子弟,却凭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惊人的胆识,搏击风云,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充分展示了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风采。

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外,就是要能敏锐的觉察到创业的时机和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认识到在创业初始阶段,寻找一个良好的创业项目是成功的关键。1995年,在工程队打工的丁华,敏锐的观察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承包工程为代表“包工头”如雨后春笋般在河州的大地上涌现,丁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产生了以承包房屋翻新、新建为主的小型工程的想法,但是,在最初的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找活,为了找活丁华想了很多办法。由于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以及诚信待人和他工程队工作的几年中结交了大量的朋友,这些“熟人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只要善于挖掘、巧于利用、长于合作,就会创造出双赢的良好局面,就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佳的机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在他的大力说服下,很多亲戚朋友为他介绍工程,顺利的解决了没活干难题。

在当时对于丁华来说搞工程就是出力气但并不难,如果想搞出个名堂,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为了在群众中树立好的口碑,增加收益,丁华多方获取资料,深入研究房屋建筑知识。由于他吃苦、善钻研,慢慢的找他承包工程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成为了一个小队长,他以工地为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节假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不知干了多少个通宵。在施工过程中,他白天于施工人员一起干活严把工程每一关,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工程质量被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有了致富路,应该带领乡亲一起走。为此,丁华带领更多的乡亲搞起了承包工程。有了带路人,乡亲们就少走了很多弯路。“丁华人很热心,口才也好。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及时帮助我们解决。”

创业如浪中行舟,要坚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击冲浪,就能到达成功彼岸,这是丁华对创业的感悟。风雨几载,始终锐意向前,虽然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创业成果却令人欣慰,也让人刮目相看,成为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用他的话说:“我以我的成功作为示范,把经验和理念传授于人,让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应当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带领村民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884 字

+ 加入清单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xx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xx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xx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xx年至20xx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x年入党的,是x县x乡x村2组的新型农民。他在种养领域探路,致富不忘乡亲,引领村民转型,如今已成为致富“能手”、帮带“排头兵”。记者零距离接触,触摸到了他的思想,见证了他的行动。

斗鸡“大王”

哪里有市值1000多元一只的鸡?

一般的蔬菜市场当然没有,但家就有。

“有个大方县的人到我家买鸡,我不在家。我老婆说要卖1000块一只,来人连价都不还,直接数钱买走。”见到,他说了这个“故事”。

养的鸡不是普通鸡,是斗鸡,有70多只。“我结婚分家后就开始养斗鸡,20xx年来了。前年,10来只斗鸡就卖了1万多块钱。”

家住x乡x村2组,房子周围是大片果林,有15亩左右,斗鸡就放养在果树下。

斗鸡养大了,用不着抱到市场出售,有人会到家里买。有一次,一个大方县的人到家里,花600块买走了6只小鸡——刚出蛋壳8天,一只不到二两重。

斗鸡“大王”卖斗鸡“发”了,村民就跟着养,现在也不错。“普通鸡10块钱一斤,一只也就5、60元,养斗鸡划算。”

确实,经济来源不广的农村,养斗鸡可是养一当十的好事。现在,x村2组就有8家农户跟着养斗鸡,村里经常有人上门买鸡。

“当年把发展成党员,我就是看中他有带动村民致富的头脑。”村支书说。

转型“先锋”

不但是斗鸡“大王”,而且还是转型“先锋”——种包谷只能收20箩粮食的土地,他种西红柿、黄瓜、紫色豆,一年种出了4万多块钱。

只有2亩的这片土地,到底是怎样变成4万多元的“高产地”的呢?没有保守其中的秘密。

“做得很不算很,栽种季节要算准。”“算”季节拿捏得八九不离十。

正月十五前后,他开始种第一季黄瓜,盖地膜,让它躲开低温季。

农历四月八前后,第一季黄瓜成熟抢早市,他边卖黄瓜,边播下豆子。

市场上没有新鲜豆子的时候,他的豆子补了市场空白,又卖个“俏市”。豆子卖到尾期,第二季黄瓜秧苗又长大了,市场上刚好没有黄瓜,他又做了个“独家生意”。

x村是洪家渡水库库区,海拔低,气候条件好,让头脑活络的赶上。从x年代初就开始琢磨种植早熟包谷的说,现在他基本上不再种包谷,专门研究蔬菜,西红柿上市季节,每天要拖700多斤西?焓恋较爻桥发,“今年?3000棵西红柿,我卖3万多。”

村民夏青元看他种蔬菜赚钱,就学着种,接茬种植、反季节销售成了他们探索出来的经验。

帮带“能手”

一花开,百花放。

当上村民组长后,带动一个组的多数老百姓种蔬菜,谁要“点子”,他都给。他给村民们灌输的理念是:不怕不富,就怕不学。

在带动下,这种种植方式转型还被“复制”到3 组、4组。在整个x村,几乎家家都在种蔬菜。

由于菜农多,季节早,因此,凡县城最先上市的蔬菜,大部分都来自x村,“空早包谷、早蔬菜”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固定短语。

今年,种早蔬菜的收入将近5万元,养殖斗鸡的收入至少2万元,其他村民虽不及他,但也赚个钵满盆盈、喜不自胜。

村支书说,像这样的村民,x村只要有80来个,村里就不会担心村民不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养鸡致富带头人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养鸡致富带头人事

养鸡致富带头人事迹

蒋梅同志今年30岁,毕业于佳木斯工学院,1996年7月,她意气风发,满怀憧憬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任桃山林业局机修厂技术股技术员,正当她沉浸在爱的温馨与对事业充满抱负之时,1998年,全国企业转制,3月份她下岗了,几天以后,丈夫也下岗了……夫妻双双下岗,犹如睛天霹雳,让刚刚步入工作的一对年轻人无法接受,现实是如此的冷酷无情,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靠双方父母接济生活,随之他们的女儿又出生了,女儿的到来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喜悦,却增加了负担和忧伤。丈夫四处找工作,却处处碰壁,家里的开销已经是维持不下去了,这日子怎么过啊?“回山上吧”,爸爸以坚定的态度做出决定,“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真是不好意思回去,可回山上最起码能吃上饭啊,是爸爸宽广的胸怀托起了难以自拔的窘境。于是9 9年春天,她携夫抱女一家三口回到了白河林场安家落户,同父母挤在仅四十平方米的屋子里,难处可想而知。丈夫同父母下田务农,她边带孩子边干家务,为了增加点收入,又喂了几十只鸡和两头猪,生活状态有了改变。99年秋天,在林场党政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她和丈夫重新上岗,丈夫在护林队工作,她被任命为林场团书记。新的岗位、新的环境点燃了她向往新生活之火,我满怀豪情,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面对林业局和林场的经济现状,只靠工资和土地的微薄收入,年轻的她敏锐地感到,要想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调动全场青年团员迎接经济大潮对年轻人的挑战,必须选择发展家庭经济的好项目,走自强之路。

看准事就干,干就干得利利索索。XX年6月,她靠亲朋好友和林场贷款筹集资金13000元,购买了平贝种子,迈出了她田园初露锋芒的创业第一步,当时有人说:“平贝价格不高,是在拿钱开玩笑。” 她却认为这是施展抱负的希望之光。她看准的是发展平贝项目的市场前景,现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好,要想在陌生的平贝种植上成就一番事业是相当难的,一是缺少资金;二是缺少技术。缺少资金还好办些,靠亲朋好友借点,靠林场扶持贷款,可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而是掌握的种植技术太少了,在种植的第二年春天,苗出得不齐,而且部分得了灰霉病、黑腐病,秧苗成片成片的枯死,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头一年经营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面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她心里真不是滋味。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历了挫折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带着这些问题,她先后到上呼兰等地取经,并购买了有关平贝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书籍,潜心自学,经常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天长日久,逐渐掌握了平贝种植技术。机遇偏爱有心人,XX年正值她家的平贝喜获丰收的时候,平贝价格陡然上升,每市斤卖到了30多元,仅此一年就纯收入5万元。尽管近两年平贝价格下跌,但每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平贝面积也由原来的600平方米发展到4000平方米,实实在在地在平贝种植上尝到了甜头。

她是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XX年3月份,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听说养鸡效益不错,她回来后马上进行了市场调查,感觉真的挺好,于是花3万元购买鸡舍180平方米,鸡厂很快建成了,然而干起来却出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难题,第一步非常不顺利,由于她缺乏科学养鸡知识,只凭传统饲养方法喂养,只是一味地喂料饮水,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还真难伺候,吃多了撑坏,吃少了饿死,室温低了不行,室温高了还不行,往往是打开窗户着了凉,关着窗户又受了热。安排鸡群也有讲究,密度过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均。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成活率下降。再就是雏啄,进料前还和平共处,进料后就相互啄羽、啄翅、啄肛,轻者伤残,重者死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头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于天早上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一大片,这让她非常着急,又象坦克陷进泥滩里一样,有劲使不出来。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场青年致富的带头人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农场青年致富带头人材料

五家渠4月30日电 (王海燕) 朱仕民,男,38岁,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一0八社区一连职工,支部委员。他于1991年参加农场工作。近年来,该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发扬敢闯敢干、努力拼搏的精神,认真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促进了裸仁南瓜生产持续发展,裸仁南瓜产量和家庭年纯收入逐年增加,走上了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道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同志发挥了支部委员科学致富带头作用。

一、安心农场,勤劳工作换来丰收年

作为一名农场职工,朱仕民同志爱垦爱场,十几年如一日的扎根农场,安心农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裸仁南瓜生产上勤奋工作,为农场裸仁南瓜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11年,该同志承包裸仁南瓜种植面积50亩,完成裸仁南瓜总产6.3吨,平均亩产130公斤,单价18.4元,总收入11.6万元,纯收入9.8万元;打瓜(黑大片)植面积20亩,平均亩产120公斤,总产2.4吨,单价18元,总收入4万元,纯收入2.5万元;小麦植面积50亩,总产27吨,平均亩产550公斤, 总收入5万元,纯收入3万元;该同志在大力调整作物结构的同时还购买了一台农机福田904翻地,一年翻地XX余亩,纯收入2万元,该同志家庭总收入17.6万元,人均收入5.8万元。 该同志能取得一些成绩,一方面,由于自己安心农场工作,坚定农业生产岗位也能实现致富梦,另一方面,主要是农场出台了一系列惠农让利政策,奖励不断向基层生产职工倾斜,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愿意为农场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二、利用科技,科学管理实现增收梦

农业生产过程中,该同志深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在裸仁南瓜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该同志平时通过自学先进生产技术,不断“充电”,积极参加农场举办的新型农工培训班、裸仁南瓜生产职业鉴定培训班等学习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生产中,该同志把从书本学到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通过学习实践,该同志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害虫、机械破垄、施肥、盖膜、培土等先进技术,为促进裸仁南瓜生产打好基础。为提高裸仁南瓜单产,该同志重视科学田管,坚持按照农场的裸仁南瓜生产规程,结合实际,在生产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裸仁南瓜种植管理方法,促进了裸仁南瓜生产持续发展。在抓好裸仁南瓜岗位生产的同时,该同志还通过承包种植等作物,利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拓宽了增收渠道。2011年,该同志的家庭年纯收入17.6万元;2011年预计实现家庭年纯收入20万元。

三、带头引路,共同致富共入小康门

“喝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支部委员,该同志知恩图报,以实际行动报答职工,报答农场,报答社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共同奔上小康道路。为此,该同志积极参加农场和连队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当好支部委员的表率,坚持学习党章和法律法规,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带头搞好岗位生产,带头支持和做好生产队的各项工作。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该同志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努力为群众服务,主动帮助有困难的职工,比如自己把生产技术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职工,指导职工提高裸仁南瓜种管技术,搞好岗位生产,走勤劳致富和科学致富的道路,让全连职工实现了增收梦。近年来,该连全部完成了房改任务,部份职工还住进了楼房;私人小车、高档家用电器等也进入了职工家庭。

一年来,朱仕民同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证明:“安心农场,勤劳工作,就能实现致富梦”。作为农场职工在岗位生产中要有所作为,有所收获,一定要起带头作用,争做岗位模范先锋,扎实农场,勤劳工作,为垦区和农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多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474 字

+ 加入清单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领航工程推动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庆先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的带领下,去年43名党员与38名农户结成了领航对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领航的队伍中。其中有8户一年脱贫。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事情增多了,从而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确定了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措施;一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养奶牛12头,黄牛728头(其中:改良牛190头),养羊户共24户,共养羊1700多只,养猪1500头,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据庆先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处潜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亩(其中人造林600亩,经济林8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有20户栽种了果树,22户栽种草莓,7户种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庆先村有一批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可以为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庆先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集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春山同志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开展了党员与农民搞好“一带十”式的对接“领航小组”,积极为农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使“领航工程”工作持久稳定,不走过场,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领航工程”记录簿,实行党员与困难户进行帮扶活动 ,确定了“领航”任务、目标及“领航”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任务目标一定三年。

通过“领航工程”这一载体,伴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学习,以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为核心的庆先村党支部,在“领航工程”活动中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共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累计20余万元,解决修道等急难问题10余件。庆先村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党支部,李春山同志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XX年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XX年又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实干精神带领庆先村村民去打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人事,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李,男,现年34岁,河北省xx市xx县xx村镇段旺村人。1987年8月至1991年7月在xx县xx村镇乡中读初中,1991年8月至1994年8月在xx县职教中心学习,1994年9月至xx年9月,任xx县北方绿龙林果苗繁育基地总经理,xx年10月至今,任绿龙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出生在一个“林果世家”,父亲李桂林是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早在中学阶段李就能辩认苹果、梨、枣、草莓等十几个树种中的几十个品种,了解每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嫁接、修剪整形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管理技术也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在职教中心学习林果专业三年中,经验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对土壤及肥料成份、各元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机理及生理活动有了更深认识。职教毕业后,回到自家公司(北方绿龙林果苗繁育基地),依靠自学并多次参加各种培训班,在理论上达到了大学水平。工作上致力于各种果树、花卉、林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取得了娇人业绩。自己负责的园区被河北省林业厅命名为“优良苗木繁育基地”,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期间,代表公司接待了包括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泰国等30多个国内外考察团,并作为中方代表进行了技术交流。

在李勤奋和努力下,基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xx年10月在基地依托下成立了注册资金200万元的绿龙园林有限公司,李担任公司总经理。公司现有土地1000多亩,固定资产投入800多万元,是集科研、生产、良种苗木繁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科研单位、经济实体。并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石家庄果研所、河南郑州果研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各种果树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工作。公司先后引进140多个优良果树品种,引进扩繁30多个绿化树种,年产苗木1500多万株,多种穗条300多万条,年销售额1450多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成为河北省规模较大、品种较齐全的个体苗木繁育公司。在李带领下,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杏树、李子树种资源苗圃”、“xx县高效农业示范园”、“河北农大教学实验基地”、“中国-意大利甲基溴土壤消毒技术实验基地”。并获得“优秀民营企业”、“高科技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xx市龙头企业”和“全省质量信得过苗圃”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致富不忘社会、不忘乡亲,二十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修路、照顾孤残、支援西部绿化,累计捐资达50多万元,向太行册绿化优惠提供各类苗木1000多万株,向山区果农无偿赠送苗木20多万株,向群众免费赠送栽培管理技术资料3万余份。同时,为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公司特意招收了50多名特困职工在公司工作。多年来,公司先后培养出400多名农村“土专家”和科技明白人,这些人大部分成为致富的带头人,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