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密立根油滴实验构思巧妙在哪【热门20篇】

浏览

1228

范文

1000

篇1: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锥体上滚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65 字

+ 加入清单

锥体上滚的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锥体上滚实验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二、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

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三 注意事项

1  锥体放在最低端

2  锥体应该放平

3  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篇二:锥体上滚实验

摘要: 从锥体上滚实验的几何条件出发, 分析该实验中双圆锥沿倾斜导轨向上滚动的根本原因, 并讨论了几何参数对实验的影响。

关键词: 演示实验; 锥体上滚; 力矩; 转动动能

一、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二、装置:

双锥体,V字形斜面轨道

三、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 在锥体上滚实验中造成双圆锥体能够沿倾斜轨向上滚动的真正原因是在实验系统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下, 双圆锥体的质心坐标在滚动方向上总是超前于双圆锥面与导轨的切点坐标, 导致双圆锥体的重力产生力矩并且该力矩起到了动力矩的作用, 从而使得双圆锥体在导轨上发生滚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解释这一过程, 是由于重力矩做正功导致双圆锥体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双圆锥体的转动动能。

四、参考文献:

【1】黄国雄. 神奇的双锥体[ J] . 物理教学探讨

【2】路峻岭. 物理演示实验教程[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杨文茂. 李全英. 空间解析几何[M ] .2 版

【4】漆安慎, 杜婵英. 力学[M ].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物理实验报告,锥体上滚,电磁炮

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现象: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二、电磁炮

实验现象:将小圆柱放入填弹口,按下开关,小圆柱就会以很高的速度射出,砸在墙壁上并发出“啪”的声音以反映速度。

实验原理:电磁轨道炮由两条连接着大电流源的固定平行导轨和一个沿导轨轴线方向可滑动的电枢组成。发射时,电流由一条导轨流经电枢,再由另一条导轨流回,而构成闭合回路。强大的电流流经两平行导轨时,在两导轨间产生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与流经电枢的电流相

互作用,产生强大的电磁力,该力推动电枢和置于电枢前面的弹丸沿导轨加速运动,从而获得高速度。 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定律可推得,电枢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KL2由此可见,要想获得弹丸的高速度,必须供给轨道强大的电流。通常该电流的数值在兆安级。而电流的脉冲宽度在毫秒数量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实验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__年的教学工作快要结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全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表现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这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和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习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校实验仪器购货合同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_____大学(甲方)与________公司(乙方)就_____大学________学院(系)购置的________等设备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合同内容

乙方按本合同中确定的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产地、数量及配套内容进行供货,详细配置见《仪器设备购置清单》;乙方按时将货物运送到甲方指定的地点,负责到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达到正常使用;乙方负责为甲方培训操作、维护人员,质保期内负责指导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和保养维修,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甲方在乙方完成合同明确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后,按合同要求付给乙方相应的设备货款。

1、器设备购置清单:

2、合同总额是指设备到达____________大学指定地点、完成验收后的价格,其中已包含设备价格、包装运杂费(含保险)、工程费、安装调试费及相关费用。

3、合同总额为一次性包死价格,不受市场价格的变化和影响,在合同不发生变更时作为付款结算的依据。

二、包装运输要求

仪器设备的运输方式由乙方自行选择,但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满足航空、铁路或公路运输以及货物装卸要求,保证使用人收到的是无任何损伤的货物。否则,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三、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

交货时间为本合同生效后____________天内到货,货到后 日内安装调试交付使用。交货地点为_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__学院(系)指定地点。

四、产品质量保证

1、乙方提供的设备及配套产品,必须是合同规定厂家制造的、合格、全新、未曾使用的、且经过国家质检部门检验,并颁发了产品准销证的产品。

2、乙方提供的设备及配套产品必须等同于或优于合同技术指标要求,并能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供应、检测、调试,确保产品技术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3、产品质量保证期为设备验收合格后_____年。质保期内,乙方对所供设备免费进行质保和服务。

五、技术服务承诺

1、乙方负责提供仪器设备相应的技术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保修单、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书以及运输装箱清单等。

2、人员培训:乙方免费为甲方培训设备使用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维护、简单维修等。

3、质保期内,乙方对所供设备免费进行质保和服务,服务响应不得超出24小时。

六、验收方法及标准

1、设备到货后,甲、乙双方共同开箱验收。在检查设备原产地、型号、规格、配置符合合同要求后,由乙方负责安装调试、甲方负责技术验收(乙方协助),验收以国内行业标准或合同文本仪器设备供货配置清单中描述的有关技术要求为准。

2、学校根据最终使用单位技术验收结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设备的最终验收。

七、合同款项支付方式

合同生效后,由乙方全部垫资,待设备到达指定地点、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合同货款。

八、违约责任

1、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应按合同规定认真履约。合同履约责任只涉及合同甲乙双方,不考虑第三方因素。

2、乙方对所供产品出现的问题推委、拖延,24小时未作出服务响应,应接受甲方的合理处罚。否则,甲方有权拒绝乙方以后参加学校竞标。

3、合同履约过程中,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进行设备验收以及验收前的外围配套等工作。否则,因此导致设备不能按期验收时,不能追究乙方责任;正常情况下应在设备验收合格后15天内按规定向乙方付款,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0天。否则,每超过一周应向乙方支付合同应付款5‰的滞纳金。

九、其它事项

1、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一份,执行完毕后自行失效。

2、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甲乙方双方对投标文件及承诺所选定的条款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补充内容,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协商签订的补充合同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附件:

仪器设备技术配置详细清单

合同签订地点:__________大学

合同签订时间: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

合同执行有效期:合同签订后3个月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8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栈和队列这两种特殊的线性表,熟悉它们的特性,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们。

本实验训练的要点是“栈”和“队列”的观点;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栈,实现数制转换。

2) 利用栈,实现任一个表达式中的语法检查(选做)。

3) 编程实现队列在两种存储结构中的基本操作(队列的初始化、判队列空、入队列、出队列);

三、实验流程、操作步骤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

顺序栈: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ElemType*)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Stack(SqStack &S)

{

free(S.base);

return OK;

}

Status ClearStack(SqStack &S)

{

S.top=S.base;

return OK;

}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

if(S.base==S.top)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return S.top-S.base;

}

Status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return OK;

}

Status StackTraverse(SqStack S)

{

ElemType *p;

p=(ElemType *)malloc(sizeof(ElemType));

if(!p) return ERROR;

p=S.top;

while(p!=S.base)//S.top上面一个...

{

p--;

printf("%d ",*p);

}

return OK;

}

Status Compare(SqStack &S)

{

int flag,TURE=OK,FALSE=ERROR;

ElemType e,x;

InitStack(S);

flag=OK;

printf("请输入要进栈或出栈的元素:");

while((x= getchar)!=#&&flag)

{

switch (x)

{

case (:

case [:

case {:

if(Push(S,x)==OK)

printf("括号匹配成功!nn");

break;

case ):

if(Pop(S,e)==ERROR || e!=()

{

printf("没有满足条件n");

flag=FALSE;

}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

}

if (flag && x==# && StackEmpty(S))

return OK;

else

return ERROR;

}

链队列:

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Q.rear=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Q.front) return ERROR;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Queue(LinkQueue &Q)

{

while(Q.front)

{

Q.rear=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Q.rear;

}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LinkQueue &Q)

{

if(Q.front->next==NULL)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Length(LinkQueue Q)

{

int i=0;

QueuePtr p,q;

p=Q.front;

while(p->next)

{

i++;

p=Q.front;

q=p->next;

p=q;

}

return i;

}

Status GetHead(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front->next;

if(!p)

return ERROR;

e=p->data;

return e;

}

Status ClearQueue(LinkQueue &Q)

{

QueuePtr p;

while(Q.front->next )

{

p=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p;

}

Q.front->next=NULL;

Q.rear->next=NULL;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

if(!p)

return ERROR;

p->data=e;

p->next=NULL;

Q.rear->next = p;

Q.rear=p; //p->next 为空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if (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p = Q.front->next;

e = p->data;

Q.front->next = p->next;

if (Q.rear == p)

Q.rear = Q.front; //只有一个元素时(不存在指向尾指针)

free (p);

return OK;

}

Status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

{

QueuePtr p,q;

if( QueueEmpty(Q)==OK)

{

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n");

return ERROR;

}

p=Q.front->next;

while(p)

{

q=p;

printf("%ddata);

q=p->next;

p=q;

}

return OK;

}

循环队列: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QElemType));

if(!Q.base)

exit(OWERFLOW);

Q.front=Q.rear=0;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rear+1)%MAXQ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e=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QSIZE;

return OK;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return(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

}

Status DestoryQueue(SqQueue &Q)

{

free(Q.base);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SqQueue Q) //判空

{

if(Q.front ==Q.rear)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Traverse(SqQueue Q)

{

if(Q.front==Q.rear)

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

while(Q.front%MAXQSIZE!=Q.rear)

{

printf("%d

Q.front++;

}

return OK;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4 字

+ 加入清单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实验报告范文

一、系统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

二、系统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

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三、基本功能

1.数据处理功能

2.计划功能

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3.控制功能

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4.预测功能

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

5、 辅助决策功能

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系统划分

1、MIS 按组织职能可以划分为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

2、 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

MIS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为面向数量的执行系统、面向价值的核算系统、报告监控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

3、 基于历史发展进行划分

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柜、笔记本等。第二代MIS 增加了机械辅助办公设备,如打字机、收款机、自动记账机等。第三代MIS 使用计算机、电传、电话、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4、 基于规模进行划分

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MIS 从地域上划分已逐渐由局域范围走向广域范围。

5、 MIS的综合结构

MIS可以划分为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横向综合结构指同一管理层次各种职能部门的综合,如劳资、人事部门。纵向综合结构指具有某种职能的各管理层的业务组织在一起,如上下级的对口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xx年X月XX日

篇二: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20xx年X月XX日

篇四: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0xx年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土壤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33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

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

——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

关键字:土壤  理化性质  银杏

1.土样基本情况

采样时间:20xx-09-02

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

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

层次:A0层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

2.实验概况

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

(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

(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

(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

(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

4.总结

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篇二:土壤学实验分析报告

一,分析不同土壤相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差异的原因。

1,分析不同土壤相同土层有机质产生差异的原因。

经过试验测得,在0——2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6.04g/kg和11.07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1),土壤有机质的产生与来源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排泄物和分泌物等部分。在植物残体中,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谢物,死亡的植物以及根系,这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在微生物残体中,主要包括各种微生物的残体。.这部分来源相对较少。但对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菜园土和红色土壤的有机质的来源差不多相同,但是菜园土则是通过人们长期施用大量的可溶有机质(如人类粪尿等)、有机垃圾、土杂肥等。其较好的解决了养分能量供应的问题, 人为的改造使菜园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我们做实验所用的红壤是采自砍伐炼山后挖穴种植树木4年后的土壤,其位于南屿林场的中坡上,所以其土相对处于自然条件下,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所以其有机质的含量明显低于菜园土的。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一般分为化学转化过程,生物转化过程等三个部分。

①化学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生物学以及物理转化过程。生物学转化过程又分为腐殖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都发生在土壤之中,它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富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菜园土是人为改造的,其中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明显高于同层红壤土层,所以,经过长时间的富集转化过程,菜园土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土。

②生物转化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土壤中的一些细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日常活动对土壤有机物的含量的影响。由于菜园土人为管理因素很大,使得菜园土壤的孔隙大,通气状况良好,氧气含量高,这就使得一些好痒的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加强,分解能力土壤的能力加强,则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会升高,而红壤土是天然形成的,人为干预很少,比起菜园土,其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明显偏少。  2,分析不同土壤相同土层有效磷差异的原因

土壤有效磷,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经过试验测得,在0——2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效磷的含量分别是1.02g/kg和31.11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1)土壤有效磷的来源

土壤中磷的来源一方面是土壤中固有的,另一方面来源于所施用的含磷肥料,此外还有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分解。

菜园土和红壤土都是地面土层,在相同的土地中,自然状态下,它们固有的有效磷的含量是相同的,但是,经过试验的测定,知道菜园土中的有效磷的含量是高于南方红壤土的。一方面菜园土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壤,在农作物在其上生长的时候,人工会对其增施一定数量的磷肥,这使得菜园土壤的有效磷的含量高于红壤土。另一方面,菜园土经过人工处理使得菜园土壤的孔隙边大,通气状况良好,氧气含量高,这就使得一些好痒的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加强,分解能力土壤的能力加强,有效磷的含量高于红壤土。

(2)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因素

①土壤的PH

经过实验的测定,红壤土的PH比菜园土的PH低,而当突然中的PH在6——7的时候,这时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是最大的。红壤土的PH偏酸性而菜园土的PH接近中性,这使得菜园土的有效磷的含

量高于红壤土。

②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状况可影响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菜园土中,微生物的活性强,其土壤分解程度大,这使得其有效磷的含量高于红壤土。

③人工灌水对有效磷的影响

菜园土壤是人工管理的土壤,农作物在其上生长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人工灌水,当人工灌水以后,土壤中的有效磷的含量明显会提高。

④土壤活性Fe,Mn,Al的含量

菜园土经常受到人工增施有机肥,这使得其土壤中的Fe,Mn,Al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红壤土,而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会使得有效磷的固定作用强,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二,分析相同土壤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产生差异的原因

1,分析相同土壤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产生差异的原因

经过试验测得,在0——20CM与20——4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6.04g/kg, 11.07g/kg和2.92g/kg ,9.07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1)温度

在理论情况下,根据实验数据知,0摄氏度以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速率很小,在0——35摄氏度的条件下,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温度每提高10度,有机质的最大分解速率提高2——3倍。在温度的条件下,能影响土壤有机物含量的因素是微生物的活性,由于土壤地表的温度比地下的温度高,这使得地表微生物的活性比地下的强,所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相应的强,地表的有机质含量高。

(2)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状况

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需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但过多的水分导致进入土壤的氧气减少,从而改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和产物。当土壤的氧气的含量多的时候,相应的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加强。地表的土壤和地下土壤相比较,地下土壤的氧气含量,水分含量都比地表土壤的低,所以,有机质的含量地表比地下高。

(3)人为因素的影响

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进行耕作的主要考虑因素,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人为的为土壤增施有机肥,这使得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地表土壤很容易受到有机肥的作用效应,这也是地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于地下土壤的重要原因。

(4)土壤特性

土壤的机械组成可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0——20CM的红土壤中,土壤有水蛭石,赤铁矿,三水铝石,这些土质结构都会使得地表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增加。

2,分析相同土壤不同土层有机磷产生差异的原因

经过试验测得,在0——20CM与20——4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效磷的含量分别是1.02g/kg, 0.31g/kg和31.11g/kg ,28.30/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1)对于菜园土而言在地表土壤中,由于长期受到人为的干预以及动物的活动,使得地表土壤土质疏松,孔隙发达,毛管丰富,土壤的团粒结构好,这使得地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充足,氧气含量丰富,依赖于氧气和水分的一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也相应的加强,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也相应的加强,有效磷的含量也相应的变大。随着土层的深入,团粒结构也产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地表的土壤中,更容易吸附一些矿物质离子,所以,地表菜园土的有效磷的含量高于地下有效磷的含量。

(2)对于红壤土而言,在地表的土壤中,长时间生长了一些树木等植物,植物根系发达,生物产量高,而土壤又呈酸性,这使得磷酸盐易于铁,铝反应形成磷酸铁铝化合物而被土壤固定,这也会导致地表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会高。而且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明显比地下土壤的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较强,解磷菌的数量和活性也高,因此表层土的有效磷含量高。

篇三:土壤容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土壤容重指的是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包括土壤孔隙在内,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通过土壤容重测定可以大致估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质地状况以及土壤结构好坏。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干土粒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不包括土壤孔隙在内,决定土壤比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矿物组成。

1.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 2.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直径为5cm,高为5cm的钢制环刀 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 天平

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三、实验内容

1.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 环刀进入土层时勿左右摇摆,以免破坏土壤自然状态,影响容重。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四、实验步骤

(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

(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舞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垫上

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3)将大铝盒打开盖放入105℃烘箱中烘8小时,或取其中的土壤15—20克,放入小铝盒中,用酒精烧失法,求出土壤含水百分数。

五、实验结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

环刀内干土重(g/cm3)=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 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

环刀内干土重量=烘干后环刀加土壤重量—环刀净重=256.6—100.9=155.7g

环刀容积=πr2h=3.14*5*5*5=392.5 g/cm3 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155.7/392.5=0.397g/cm3

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测量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之前必须阅读有关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2. 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填写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号码、使用人、仪器状态。

3. 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不可随意删除计算机内其它文件。不可随意更换页面。

4. 没经过指导教师与实验室老师的允许不可随意拷入其它软件。

5. 实验结束后应把实验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方可离开。

6. 实验结束后应关闭电源,清理桌面、清扫地面。

实验室仪器操作细则

1. 对实验室内的计算机必须爱护,不可随意搬动。

2. 使用时先打开电源。

3. 点击所要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软件。

4. 实验完成之后保存实验图象,退出使用界面。

5. 实验完毕应关闭计算机电源。

6.一切仪器若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回报,不得自行处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写书面检查,进行登记、酌情赔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LD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则入射线LD与出射线ER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1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3.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1)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玻璃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夹角约为60度。

(2)观察偏向角的变化。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镜内)在此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远镜观察谱线。在细心转动载物台时,使望远镜一直跟踪谱线,并注意观察某一波长谱线的移动情况(各波长谱线的逆转点不同)。在该谱线逆转移动时,拧紧游标盘制动螺丝27,调节游标盘微调螺丝26,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测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转动望远镜支架15,使谱线位于分划板的中央,旋紧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21,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18,使望远镜内的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中央竖线对准该谱线中央,从游标1和游标2读出该谱线折射光线的角度 和 。

3 测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镜,松开望远镜制动螺丝21,移动望远镜支架15,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微调望远镜,将狭缝像准确地位于分划板的中央竖直刻度线上,从两游标分别读出入射光线的角度 和 。

4 按 计算最小偏向角 (取绝对值)。

5 重复步骤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n的数据表格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样本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2225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利用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以下是第一范文网整理的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实验(1)检索期刊篇章多使用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功能,检索报载资料主要使用“新闻搜索”并辅以网页搜索功能。通常而言,新闻搜索引擎(或搜索引擎的新闻检索)所指的“新闻”,绝非新闻学特指的狭义的“新闻”,而是报载资料(广告除外)的集合称谓。在检索实践中,凡查询报载资料,专业人员大都会首先使用新闻搜索引擎或搜索引擎的新闻搜索功能。

目前国内最为和常用的新闻搜索引擎是百度和中国搜索。

百度新闻搜索引擎是“世界上的中文新闻搜索平台,每天发布80000--100000条新闻,新闻来源包括500多个综合和地方新闻网站、专业和行业网站、政府部门和组织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百度新闻每5分钟对互联网上的新闻进行自动更新,并根据内容为每篇新闻提供一个地区属性,据此可以检索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即时地方新闻。

由中国搜索发起的中国搜索联盟是一个以搜索引擎应用为核心的开放型联合体,联盟的协议成员已发展到1000余家,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国家与省级报刊网站,以及有一定访问量的地方与行业报刊网站。中国搜索的“第三代智能搜索引擎”每十分钟更新一次新闻内容,是“是目前全球数据更新频率的中文搜索引擎”之一。

由于二者的搜索技术不同,其语法功能、对搜索词的要求亦有些许差异,搜索结果的页面要素也各有特色,而信息来源和更新频率不同则必然导致同一词语检索,二者搜索结果的不同,或此多彼少,或此有彼无、或彼此重复。因此,二者需配合使用,以尽可能避免漏检和重复,保证搜索结果的尽可能全面。 1.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比如:是专用于usenet的搜索引擎,而则是针对邮递列表、irc等的搜索引擎。

2.逐步细化法

按照搜索引擎的分类一层一层地点击下去,这对一些关键字不太确定的资料查询十分有效。yahoo把网上的各种资料归类整理,分得很细,有休闲与运动、娱乐、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很多类别,而且有每一大类的链接进入后分成很多小类,一层一层地进入链接,分类也就越来越细,离你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由于都是链接形式,所以使用起来又方便又简单,不用我多说了吧。

3.根据要求选择查询方法

如果需要快速找到一些相关性比较大的信息,可以使用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查找功能,如使用。如果想得到某一方面比较系统的资源信息,可以使用目录一级一级地进行查找。如果要找的信息比较冷门,应该用比较大的全文搜索引擎查找,如或nbsp;

4.注意细节

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时如果能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能增加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如许多搜索引擎都区分字母的大小写,因此,如果您正在搜索人名或地名等关键词,应该正确使用它们的大小写字母形式。

5.利用搜索引擎的特性进行查找

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一些专用的特性,应用它们可以使查询事半功倍,比如:若想知道某个新闻组上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章,可以在dejanews的查找框中输入"~g 组名",例如"~g comp.lang.java.programmer"。

6.使用多元搜索引擎

多元搜索引擎是一种只需输入一次关键词就可以对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的搜索代理网站,如就可以同时对200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7.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开始提供更多的查询选项,利用这些选项人们可以轻松地构造比较复杂的搜索模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并且能更好地控制查询结果的显示。

8.尽可能将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的领域里

比如:在 yahoo 中文网站中,你要查找的是与电脑相关的知识,那么你没有必要让搜索引擎在休闲与运动、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其他分类中查找。你可以进入“电脑与因特网”这一类,选中“检索此目录下的网站”。

9.使用更特定的词汇

比如,不用“服装”,而用“西服”;不用“ flower ”而用“ rose ”。但要尽可能删去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

10.指定关键词出现的字段

在关键词前加t:,搜索引擎将仅在网站名称中查询,即只显示在网站名称中包含关键字的网站。

在关键词前加u:,搜索引擎将仅在网址(url)中查询。

11.限制查询范围

范围限制的能力越强,则越能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提供的范围限制类型大体有分类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网站类型范围以及其他特殊范围。一些搜索引擎,提供了许多特殊范围的限定,如域名后缀(com、gov、org等)、文件类型(文本、图形、声音等)。这些范围限制、实现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是通过在关键词前加特殊的字符,有些是通过下拉式菜单。

12.尽量少用空格

在输入汉字作关键词的时候,不要在汉字后追加不必要的空格,因为空格将被认作特殊操作符,其作用与and一样。比如,你输入了这样的关键词“电脑”,那么它不会被当作一个完整词“电脑”去查询,由于中间有空格,会被认为是需要查出所有同时包含“电”“脑”两个字的文档,这个范围就要比“电脑”作关键词的查询结果大多了,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本来的含义。

13修改ie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会计软件应用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4776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软件应用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会计软件运用实验报告

会计软件运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用友ERP-U8软件掌握如何正确建立账套,设置用户的权限以及账套数据的输入,系统地学习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以及凭证的处理和记账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总帐、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五大系统,掌握系统初始化,账务及报表模块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了解会计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实验一,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掌握系统管理的工作流程;理解系统管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二 , 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掌握用友财务软件中总账系统初始设置的相关内容;理解总账系统初始设置的意义。掌握总账系统初始设置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实验三,总账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掌握用友ERP-U8软件中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相关内容,熟悉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各种操作,掌握凭证管理、出纳管理和账簿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实验四,总账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熟悉总账管理系统银行对账、期末结转、对账、结账等业务处理流程。

实验五,UFO报表管理:理解报表编制的原理及流程;掌握报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的操作方法;掌握报表单元公式的用法;掌握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及图表功能等操作;掌握如何利用报表模板生成一张报表。

三、实验内容和程序:

(一)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1、系统注册2、设置用户3、建立账套4、设置用户权限6、设置基础档案7、修改账套8、输出(备份)账套9、输出(删除)账套10、引入账套

(二)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1、 启动与注册;

2、 设置总账控制参数;

3、 设置基础数据 ;建立会计科目,增加的会计科目编码长度及每段位数要符合编码规则。科目一经使用,就不能再增设下级科目,只能增加同级科目,由于建立会计科目的内

容较多,很多辅助核算内容对后面凭证输入操作产生影响,因此在建立会计科目时,要小心并反复检查;设置凭证类别;设置项目目录;输入期初余额;试算平衡,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将不能记账。

(三)总账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1、凭证管理:包括填制凭证、查询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整理凭证、出纳签字、审核凭证、凭证记账等

2、出纳管理: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金日报表、支票登记簿的管理。

3、账簿管理:总账、科目余额表、明细账、辅助账的管理

(四)总账管理系统期末处理:

1、定义转账分录

(1)自定义结转设置 (2)对应结转设置 (3)销售成本结转设置 (4)期间损益设置

2、转账生成

(1)自定义转账生成 (2)对应结转生成 (3)销售成本结转生成 (4)期间损益结转生成

3、对账 对账

4、结账

(1)结账(结账前要进行数据备份)

(2)取消结账

(五)UFO报表管理:

1、启动UFO报表管理系统

2、利用自定义报表功能定义货币资金表,并设置取数公式

(1) 报表定义 ①设置报表尺寸②定义组合单元③画表格线④输入报表项目⑤定义报表行高和列宽选中需要调整的单元所在行;执行“格式”、“行高”⑥设置单元风格⑦定义单元属性⑧设置关键字选中需要输入关键字的组合单元;执行“数据”、“关键字”、“设置”命令,打开“设置关键字”对话框;选择“单位名称”,单击“确定”按钮;同理,设置“年”、“月”、“日”。 ⑨调整关键字位置执行“数据”、“关键字”、“偏移”命令,打开“定义关键字偏移”对话框;在需要调整位置的关键字后面输入偏移量。(2)报表数据处理①打开报表 ②增加表页③输入关键字值④生成报表⑤报表舍位操作(3)表页管理及报表输出(4)图表功能②插入图表对象③编辑图表对象

3、调用报表模板生成资产负债表(1)调用资产负债表模板(2)调用报表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报表格式,修改报表公式;保存调整后的报表模板。(3)生成资产负债表数据

4、调用报表模板生成现金流量表主表 四、实验心得

本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主要通过启用系统的五大模块来熟悉财务用友ERP会计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它们分别是:总帐、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对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平时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对会计日常的业务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学习了ERP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掌握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以及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中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掌握银行对账单的获取方法或者录入方法,银行对账方法和技巧,传统手工记账与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记账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学会企业财务链中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熟悉各项会计业务操作,最终独立完成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其实,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用心、细心、耐心,切忌粗心大意、心浮气躁。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记账的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不够细心,在填制记账凭证和录入固定资产卡片时,偶尔会看错数字,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引起一连串的错误。另外就是缺乏耐心,尤其当自己越是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越是容易出错,希望自己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能有所改进。同时我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漏洞,对此也重新回顾了一下会计知识。做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却也很充实。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熟练操作,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在知识层面,我经过上机记账,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把握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弥补课堂学习中对实践不足的缺陷,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技能层面,熟练操作对账簿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精神层面,我体会到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都要对本企业的业务非常熟悉,而且要有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把工作做好。最后,我更明白到作为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应该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我相信经过这段日子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学习,一定会为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电大会计软件运用实验报告

1.实验课程:

会计软件应用

2.实验目的:

能够初步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了解系统初始化,帐务及报表模块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会计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及其应用的理解。

3.实验任务简介

(1)实验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于用友U8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主要包括了帐套管理、年度帐管理、用户及权限的集中管理与系统运行安全的统一管理。

基础设置包括基本信息、基础档案、数据权限和单据的设置。

(2)实验二:总账系统初始化

总账系统初始化是为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作做准备,主要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录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设置结算方式等。

(3)实验三: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主要包括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凭证、记账以及查询和汇总记账凭证。

(4)实验四:编制报表

UFO报表系统既可以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主要任务是设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公式,从总账系统或从其他业务系统中取得有关会计信息,自动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对报表进行审核、汇总,生成各种分析图,并按预算格式输出各种会计报表。

(5)实验五:总账管理系统期末处理

总帐管理系统期末处理包括银行对帐,期末结转,对帐,结帐等业务处理流程。

4.实验内容和程序

4.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这是最基础的第一步,让我们熟悉用户、账套、权限、基础档案等的设置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①增加用户;②建立账套;③设置权限;④账套修改;⑤启动系统;⑥基础档案设置。⑦账套输出保存

常见的一些问题:

(1)各系统时间的设置。很多同学启用的系统时间往往到后面的实训审核凭证的时候,系统会出现"不能超前建账时间"或"不能滞后建账时间",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启动总账系统时间时,必须大于或等于账套的启用时间。

(2)权限的设置。每一个用户(除账套主管外)的权限掌握在账套主管的手中,只有账套主管给予用户权限,用户才能行使他的职责。如果没有设置用户权限,在后面的操作中用户就不能进入账套。

(3)单据设计。当打开单据设置时,没有出现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等分类,只有启动相应的系统才会有相应的单据分类,此时在系统启用中启动应付和应收,再进入单据设置就会出现应收和应付款管理。

4.2总账系统。

该节学习了设置系统参数、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档案、输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等。具体操作,对于不同的设置步骤不需要依次完成,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下去!

常见的一些问题:

(1)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要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目的原因,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2)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必有”等 象,处理此现象的方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4.3总账期末业务处理

目的是熟悉总帐管理系统银行对帐,期末结转,对帐,结帐等业务处理流程。熟悉UFO报表系统中自定义报表和模板生成报表的基本原理,掌握报表格式设计,公式设置,报表数据计算等操作方法。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内财务状况的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时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于没有结转制造费用和期间损益所造成的。

(2)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实现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从利润表中可见。

5.实习总结及体会

(1)、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要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目的原因。

(2)、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等现象,处理此现象的方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3)、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各种出错的原因及进行修改弥补的方法。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所以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所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一点,也是在每次实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很关键的。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这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经过我们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细心的一一指导,问题得到了解决。两天的实训结束了,收获颇丰,同时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微污染水源处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93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水源处理实验报告

环境实验报告

摘要:为了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掌握混凝剂的特性,决定针对微污染水源处

理方面进行设计性实验,我们采用了AL2(SO4)3混凝剂,对于我们所取的麓湖水样来说,其最佳投药量为50 mg/L,最佳适用范围为40 mg/L ~60 mg/L。而混凝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1)废水性质的影响(2)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3)混凝剂的影响。水的胶体杂质浓度、PH值、水温及共存杂质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效果。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当铝盐投药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使脱稳胶粒电荷变号或使胶粒被包卷而重新稳定。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混凝剂AL2(SO4)3、矾花、浊度、投药量、PH。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3、认识混凝理论对微污染水源处理的重要意义。

二、水样水质、仪器设备及药品

水样水质:取至汾河的微污染水,水温属于常温水,浊度>10。

仪器设备:1000ml量筒2个;1000ml烧杯6个;100ml烧杯2个;10ml移液管

2个;2ml移液管1个;医用针筒1根;洗耳球1个;光电浊度仪1台;六联搅拌器1台。

药 品:AL2(SO4)3。

三、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的“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四、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变速混凝搅拌器混凝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到麓湖取水样。

(2)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3)用1000 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 mL烧杯中(所取水样已经过均匀混合搅拌,且取样时是一次量取)。

(4)投药量:AL2(SO4)3 0.5、1.5、2.5、3.0、3.5、4.0mL(所配给的AL2(SO4)3的浓度c为20 g/L)。

(5)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

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量的药液 至加药管中。

(6)开动机器,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两次。 (7)混凝实验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

(8)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9)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静沉15 min,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 (10)第一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

(11)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水样混凝沉淀时现象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做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为3.0左右,加药量取2.5、2.7、2.9、3.1、3.3、3.5 mL的浓度c为20 g/L的AL2(SO4)3。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五、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中各个指标的测定数据记录表

六、数据处理及结果 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表

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改进设想

1、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用范围。

答: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药剂的最佳投药量为50 mg/L,最佳适用范围为40

mg/L ~60 mg/L。

2、混凝剂AL2(SO4)3的特点、主要优缺点。

答:当PH

=4.5~6.0范围内(视混凝剂投量不同而异),主要是多核羟基配合物对负电荷胶体起电性中和作用,凝聚体比较密实;在PH=7~7.5范围内,电中性氢氧化铝核物[Al(OH)3]n可起吸附架桥作用,同时也存在某些羟基配合物的电性中和作用。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7.8之间,铝盐的混凝作用主要是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两者以何为主,决定于铝盐投加量,当铝盐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

优缺点:精制硫酸铝杂质含量小,价格较贵;粗制硫酸铝杂质含量多,价格

较低,但质量不稳定,增加了药液配制和废渣排除方面的操作麻烦。采用固态硫酸铝的优点是运输方便,但制造过程多了浓缩和结晶工序。如果水厂附近就有硫酸铝制造厂,最好采用液态,这样可节省浓缩、结晶的生产费用。硫酸铝使用方便,但水温低时,硫酸铝水解较困难,形成的絮凝体比较松散,效果不及铁盐混凝剂。

3、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对混凝效果有什么影响? 答: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如下:

1)在混凝实验中量取水样时应先搅拌均匀,并且一次量取,以此来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2)移取药液时应尽量做到精确。加药量在药液少时,要掺点蒸馏水摇匀,以免沾在试管上的药液过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在自动加药后,要有蒸馏水冲洗加药的试管两次,以确保投药量的精确,而且冲洗的速度要快,因为搅拌时间是有限定的,这一系列的程序也是有一定要求并事先已设定好的,速度快才不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4)移取烧杯中的沉淀水上清液时,要用相同的条件取上清液,不要沉下去的矾花搅拌起来,以确保所测浊度的精确性。

八、结论 一、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答: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水温影响 原因:(1)混凝剂的水解速度慢,生成的絮凝体细而松,强度小,不易沉。

(2)低温水的粘度大,颗粒沉降速度降低,而且颗粒之间碰撞机会减少,影响了混凝效果。 改善措施:(1)增加混凝剂的投量,以改善颗粒之间碰撞条件。

(2)投加助凝剂(如活化硅酸)或粘土以增加绒体重量和强度,提高沉速。

2、水的PH值和碱度影响

+

(1)铝盐的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H,从而导致水的PH值。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天然水中均有一定的碱度(通

-常是HCO3),它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量甚高时,水的PH值将大幅度下降以至影响混凝剂继续水解。(2)采用三价铁盐混凝

3+3+

剂时,由于Fe水解产物溶解度比Al水解产物溶解度小,且氢氧化铁并非典型的两性化合物,故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应首先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方可。(3)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较小因此,要投加碱剂(如石灰)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

3、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1)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低时,颗粒碰撞速率大大减小,混凝效果差。 (2)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高时,为使悬浮物达到吸附电中和脱稳作用,所

需铝盐或铁盐混凝剂量将相应大大增加 改善措施:(1)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2)投加矿物颗粒(如粘土等)以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凝结中

心,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并增加絮凝体密度。

(3)采用直接过滤法。 4、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

共存杂质包括有利于絮凝的物质和不利于混凝的物质。 5、混凝剂的影响

即混凝剂种类的选择和投药量值的确定。 二、为什么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答:投入的药量应根据胶体浓度及无机金属盐水解产物的分子形态、荷电性质和

荷电量等而确定。当高分子混凝剂投药量最大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胶体保护可理解为:当全部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时,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种阻碍来源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排斥力可能来源于“胶粒-胶粒”之间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也可能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电斥力(对带电高分子而言)或水化膜。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这种污泥难于脱水,会给污泥处置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应该根据具体废水的性质以及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实验,选定出适当的混凝剂种类与投加的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科技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实验报告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 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过实验分析:当R一定时,I和V的关系及V一定时,I与R的关系。

表 一

R(欧姆)=4ΩV(伏特)0.4V0.8V 1.2V

I(安培) 0.1A0.2A0.3A

表 二

V(伏特)=0.6VR(欧姆)1Ω2Ω 4Ω

I(安培)0.6A0.3A0.15A

【实验记录】

1.调节滑动变阻器矿,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也增大到几倍。这表明,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同这段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2.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矿,保持R的电压不变,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的数值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就缩小到几分之一。这表明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小结】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v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V/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与鉴定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鉴定书,全文共 4570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制备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利用著名有机反应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制备二苄叉丙酮,考察有机合成、分离纯化、以及仪器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

芳香醛与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在碱催化下能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脱水得到产率很高的α,β-不饱和醛、酮,这一类型的反应,叫做Claisen-Schmidt(克莱森-斯密特)缩合反应。它是增长碳链的重要方法,可合成侧链上含两种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几个苯环的脂肪族体系中间体等。

本实验将在碱催化下,由苯甲醛和丙酮反应得到二苄叉丙酮。二苄叉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香料、医药中间体、防日光制品等各种精细化学品。

反应方程式:

苯甲醛,95%的乙醇,0.5M的氢氧化钠溶液,丙酮。

四、主要原料的物理性质

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沸点密度/g·cm 性状

/℃

178 1.0415 苯甲醛 C7H6O 106.12 -26 无色液体,具有类似苦

(10/4℃) 杏仁的香味。

丙酮 C3H6O 58.08 -94.7 56.05 0.7845 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

的气味(辛辣甜味)。

1 / 11

乙醇 C2H5OH 46.07 -114.3 78.4 0.789

(158.8 (351.6

K) K)

318 1390 2.13 无色透明液体。有愉快的气味和灼烧味。易挥发。 熔融白色颗粒或条状,

现常制成小片状。易吸

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

化碳。 氢氧化钠N aOH 40.01

五、实验步骤

在一个装有回流冷凝管的250 ml的三颈瓶里将8.0 ml的苯甲醛溶解在80 ml 95%的乙醇中,加入80 ml 0.5M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 ml丙酮(用移液管量取),均匀搅拌30 min,然后用冰浴冷却,静置结晶。通过减压过滤收集产物,用冷水洗涤。红外箱干燥,称粗产物重量。粗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纯的二苄叉丙酮,然后干燥、产物称重,计算产率。测量产品熔点和红外光谱。

六、思考题

1. 对产品的红外光谱进行解析。

2. 如果增加丙酮的实验用量,是否可提高二苄叉丙酮的产量?

3. 如碱的浓度偏高时,反应会有何不同?

4. 二苄叉丙酮有几种立体异构体?如果要想知道产品中是否含有这些立体异构体,需要作哪些测试?

2 / 11

黄酮化合物的合成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C6-C3-C6基本母体结构,广泛存在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中,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有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抗疲劳、抗衰老、以及保肝活性,此外还有降压、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活性[1-3]。黄酮类化合物是新药研究开发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了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合成的新技术、新方法,然而,其经典合成方法仍然是查尔酮路线和β-丙二酮路线。β-丙二酮路线中的Baker-Venkataramann重排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黄酮合成方法。该方法一般是将2-羟基苯乙酮类化合物与芳甲酰卤在碱作用下形成酯,然后酯再用碱处理发生分子内Claisen缩合,形成β-丙二酮化合物,β-丙二酮化合物再经酸催化闭环而成黄酮化合物。该方法路线成熟,收率高,产品也较易纯化[4-6]。 本实验将运用Baker-Venkataramann重排法合成一个重要的黄酮化合物2-苯基苯并吡喃酮(2-phenyl-4H-1-benzopyran-4-one)。

2-苯基苯并吡喃酮的结构式

1 实验目的

(1)利用Baker-Venkataramann重排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

(2)熟悉水蒸汽蒸馏、减压蒸馏、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实验操作方法;

(3)熟练运用薄层色谱检测反应产物的纯度;

(4)熟悉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5)了解并掌握IR和NMR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较多,本实验选用Baker-Venkatarama重排法。苯酚和乙酸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乙酸苯酚酯,乙酸苯酚酯在氯化铝的作用下发生Fries重排生成邻羟基苯乙酮。将邻羟基苯乙酮与苯甲酰氯在吡啶作用下形成邻乙酰基苯甲酸苯酚酯,然后在KOH/吡啶作用下发生分子内Claisen缩合生成β-丙二酮酯,再在冰醋酸/浓硫酸介质中闭环合成即得到目标黄酮2-苯基苯并吡喃酮。

乙酸苯酚酯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如三氯化铝、三氟化硼、氯化锌、氯化铁、四氯化钛、四氯化锡和三氟甲磺酸盐等催化下发生Fries重排反应得到邻位或对位酰基酚。邻、对位产物的比例取决于原料酚酯的结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种类等。一般来说,反应温度在100 ℃

3 / 11

以下得到动力学控制的对位产物,在较高反应温度时得到热力学控制的邻位产物。Fries重排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目前广为接受的是涉及碳正离子的机理[7]。三氯化铝中的铝原子与酚酯中酚氧进行配位,C-O键断裂,产生酚基铝化物和酰基正离子。酰基正离子可在酚基的邻位或对位发生亲电芳香取代,经水解得到羟基芳酮。邻、对位产物的性质差异较大,一般邻位异构体可以生成分子内氢键,可随水蒸气蒸出。

乙酰基苯甲酸苯酚酯中的甲基在强碱下活泼,可变成碳负离子,进攻分子中的酯羰基,而后发生碳氧键断裂,发生分子内Claisen缩合生成β-丙二酮酯,再在冰醋酸/浓硫酸介质中闭环脱去一分子水得到黄酮2-苯基苯并吡喃酮。

Fries重排反应机理:

Claisen缩合反应机理:

3 仪器和试剂

仪器:电磁加热搅拌器,上海申光WRS-1B数字熔点仪,美国 VARIAN公司Mercury-Plus 300核磁共振波谱仪,Nicolet Avatar 33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试剂:苯酚,乙酸酐,邻羟基苯乙酮,苯甲酰氯,吡啶,甲醇,乙醚,1M盐酸,NaOH,KOH,AlCl3,无水Na2SO4,10%乙酸水溶液,冰醋酸,浓硫酸,pH试纸。

4 实验内容

4.1 乙酸苯酚酯的制备

苯酚18.8 g (0.2 mol)和乙酸酐21.4 g (0.21 mol)于烧瓶中混合均匀,置冷浴中,滴加3滴浓硫酸,振摇,反应立即进行并放出大量的热,分馏出乙酸,再收集194-196 ℃馏份,得无色透明液体乙酸苯酚酯,收率约90%。

4.2 邻羟基苯乙酮的制备

干燥的氯化钠12 g和粉状三氯化铝28 g于三口瓶中充分混合均匀,加热至230-250 ℃,保持1 h,于200 ℃左右在30 min内滴加乙酸苯酚酯20 g (0.148 mol),滴加完毕后于240-250 ℃反应10 min,冷却后加入60 mL 10%盐酸溶液水解,水蒸汽蒸馏,馏出物用乙醚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回收乙醚,减压蒸馏收集101-105 ℃/20xx Pa馏分,得淡黄色透明液体邻羟基苯乙酮,产率约40 %。

4.3 邻乙酰基苯甲酸苯酚酯

在一个装有回流冷凝管的50 mL的圆底瓶里,加入3.4 g(0.025 mol)邻羟基苯乙酮,

4.9 g(4 mL,0.035 mol)苯甲酰氯,5 mL干燥、重蒸过的吡啶,约50℃水浴,电磁加热

4 / 11

搅拌20 min。量取120 mL 1M盐酸+50 g碎冰,将反应混合液倒入,并不断搅拌。将生成的固体进行抽滤,用5 mL冰冷的甲醇洗涤,再用5 mL水洗。固体用甲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可取10 mL甲醇,加热溶解样品,然后补加适量水至饱和溶液),冰浴静置冷却,抽滤,干燥,称重,得邻乙酰基苯甲酸苯酚酯(m.p. 87-88 ℃)。产率可达90%。

4.4 1-邻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

在一个装有回流冷凝管的100 mL的圆底瓶里,加入4.8 g(0.02 mol)邻乙酰基苯甲酸苯酚酯,18 mL干燥、重蒸过的吡啶。称取1.7 g (0.03 mol)KOH粉末迅速加入反应瓶中。50℃水浴,电磁加热搅拌15 min。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25 mL 10%乙酸水溶液,沉淀经抽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纯的1-邻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m.p. 117-120 ℃)。产率约85%。

4.5 黄酮化合物2-苯基苯并吡喃酮

100 mL圆底瓶中,加入上步骤制得的1-邻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3.6 g (0.015 mol),20 mL冰醋酸,摇匀,加入0.8 mL浓硫酸,装上回流冷凝管,沸水浴加热1 h。用烧杯称取100 g碎冰,将反应混合液倒入烧杯,不断搅拌,至冰全部融解。固体抽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不再呈酸性为止,干燥,称重,粗产率可达95%。。粗品略带浅黄色,可用石油醚(b.p. 60-90℃)-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结晶。

目标产物黄酮化合物2-苯基苯并吡喃酮,m.p. 95-97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V/V)为展开剂,Rf值约为0.35;石油醚-乙酸乙酯(3:2,V/V)为展开剂,Rf值约为0.55;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Rf值约为0.40。IR (KBr) vmax 3060, 1647, 1618, 1607, 1571, 1496, 1466, 1450, 1377, 1226, 1129, 1030 cm–1。1H NMR (300 MHz, CDCl3, TMS) δ: 8.22 (d, J=7.8 Hz, 1H),

7.91 (dd, J=7.8, 1.2Hz, 2H), 7.69 (dddd, J=7.8, 7.8, 1.2, 1.2Hz, 1H), 7.56 (d, J=8.4Hz, 1H), 7.52 (dd, J=8.4, 7.8, 1.2Hz, 1H), 7.51 (ddd, J=7.8, 7.8, 1.2Hz, 2H), 7.41 (ddd, J=7.8, 7.8, 1.2Hz, 1H),

6.82 (s, 1H). 13C NMR (75 MHz, CDCl3, TMS) δ: 177.1, 162.0, 155.1, 132.8, 130.7, 130.6, 128.1, 125.2 (2×C), 124.6, 124.3, 123.0, 117.2, 106.5, 106.4.

注:本实验选用邻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即直接从实验内容3开始实验。

参 考 文 献

[1] Alok K V, Ram P. Nat Prod Rep, 20xx, 27: 1571

[2] Nigel C V, Renée J G. Nat Prod Rep, 20xx, 28: 1626

[3] 延玺, 刘会青, 邹永青, 等. 有机化学, 20xx, 28(9): 1534

[4] 梁大伟, 江银枝. 化学研究, 20xx, 19(4): 102

[5] 汤立军, 张淑芬, 杨锦宗, 等. 有机化学, 20xx, 24(8): 882

[6] 杨博, 吴茜, 李志裕, 等. 化学通报, 20xx, 72(1): 20

[7] Schmid H, Banholzer K. Helv Chim Acta, 1954, 37(7): 1706

5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实验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工作总结20xx-20xx上半学期即将结束。

我作为一名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简单地总结如下:

1、实验室工作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初步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表制定这一学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安排表。

利用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和要求、所用仪器、操作步骤,虚心向同行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实验,研究实验成败的原因。认真阅读实验杂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根据大纲要求,能开足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配合学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仪器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安全卫生制度》等。培养学生严警认真的实验态度,热爱学校、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

2、开学初期,初三学生的实验较多,几乎一个月的时间要在实验室里学习。

实验前,精心准备每次试验,提前一天将实验通知单交到仪器管理员手中,和仪器管理员仪器将实验所需各种仪器整齐摆放到桌面上,这往往需要2-3节课的时间,准备好这一切后再预做做实验,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过程中和任课教师一起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老师还需要的东西及时送到,坏的仪器及时添加。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组实验的药品收上来后,为了防潮、防氧化,为了节约药品,需要把小瓶里的药品收集起来放入大的试剂瓶中,然后把小的试剂瓶都清洗干净晾干保养后放入药品室。每次实验配置的药品都有五六种到十几种,每次试验下来都要清洗几百个试剂瓶,还有试管烧杯等。所以清洗工作也是化学实验室的一个主要工作。仪器洗涮完毕,放回仪器柜,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收拾桌面,扫地,拖地。

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工作,保持实验室的窗明几净。使学生能在一个干净的实验室愉快地学习。

3、准备好演示实验后,先进行试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向教师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确保实验安全。

4、有些现用制的液体或气体,课前准备好。

5、学生实验课,尽量跟班辅导,及时补充仪器、药品,协助任课教师搞好实验教学,学生完成实验后,及时检查仪器完好,卫生合格等再使学生离开,然后关好水电,门窗及排风扇。

6、注意上、下午第一节课的学生实验,提前10分钟开门做好准备。

统观各方面的工作,有些地方还不够好,今后我会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室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物理实验报告《测定三棱镜折射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实验报告《测定三棱镜折射率

【实验目的】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 ABC 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 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 LD 入射到棱镜的 AB 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 ER 方向射出,则入射线 LD 与出射线 ER 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图10 三棱镜的折射

由图10中的几何关系,可得偏向角

(3)

因为顶角a满足 ,则

(4)

对于给定的三棱镜来说,角a是固定的, 随 和 而变化。其中 与 、 、 依次相关,因此 实际上是 的函数,偏向角 也就仅随 而变化。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当 变化时,偏向角 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理论上可以证明,当 时, 具有最小值。显然这时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方向相对于三棱镜是对称的,如图11所示。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图11 最小偏向角

若用 表示最小偏向角,将 代入(4)式 得

(5)

(6)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则

(7)

根据折射定律 得,

(8)

将式(6)、(7)代入式(8)得:

(9)

由式(9)可知,只要测出入射光线的最小偏向角 及三棱镜的顶角 ,即可求出该三棱镜对该波长入射光的折射率n .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1 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3.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1)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玻璃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夹角约为 60度。

(2)观察偏向角的变化。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镜内)在此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远镜观察谱线。在细心转动载物台时,使望远镜一直跟踪谱线,并注意观察某一波长谱线的移动情况(各波长谱线的逆转点不同)。在该谱线逆转移动时,拧紧游标盘制动螺丝 27,调节游标盘微调螺丝 26,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测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转动望远镜支架 15 ,使谱线位于分划板的中央,旋紧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 21,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 18,使望远镜内的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中央竖线对准该谱线中央,从游标 1 和游标 2 读出该谱线折射光线的角度   和  。

3 测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镜,松开望远镜制动螺丝 21 ,移动望远镜支架 15 ,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微调望远镜,将狭缝像准确地位于分划板的中央竖直刻度线上,从两游标分别读出入射光线的角度   和  。

4 按 计算最小偏向角 (取绝对值)。

5 重复步骤 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 n 的数据表格3。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3 测量最小偏向角

钠光波长(Å)

次数 游标1 游标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 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 星期一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

星期四 用刻度尺测长度

第二周 星期一 二氧化氮的扩散(3、4)

星期二 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 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

星期四 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

星期五 研究比热容(5、6)

第三周 星期四 测平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 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 利用内能来做功

星期三 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

第五周 星期一 摩擦起电(3、4)

星期二 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

星期三 电流的形成(2、7)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星期四 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和绝缘体(3、4)

第六周 星期三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星期四 观察水的沸腾

第七周 星期二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 电流(6、7)

星期三 观察碘的升华(2、4、5、6)

星期四 用电流表测电流

第十一周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电压表测电压

星期四 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第十二周星期一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实验(2、3、5、7)变阻器(6、7)

第十三周星期二 照相机

第十四周星期三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

星期四 幻灯机 放大镜

星期五 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五周星期三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

第十六周星期一 电功(3、4)

星期二 额定功率(6、7)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三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星期五 焦耳定律(5、6)

第十九周星期二 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

星期三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主体·合作的实验研究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主体·合作实验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魉悸罚芯啃纬裳哦泳瘛⒑献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 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九五”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 张舂旺

合作生活研究组: 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 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2、2棗2002、12 学习理论,总结:“九五”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第二阶段:2003、1棗2006、1 研究阶段,分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并评选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06、2棗2006、12 总结推广阶段,分课题完成子课题及总课题的总结报告,提炼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申报结题,在校内推广成功作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