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北京天坛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天坛导游——刘雪琪,大家可以叫我刘导。今天我将陪同大家观光游览北京天坛。
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天坛。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并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现在请大家跟我往里走。这里是祈年殿,它高38。2米,直径24。2米,坐北朝南,一整个大殿都是木质的,其中雕有金龙的四根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的代表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
再往里走就是回音壁了,城壁使用磨砖砌成的,墙头覆盖着蓝色玻璃瓦。回音壁具有奇特的回音效果,一个人靠墙说话,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对方听得清清楚楚,堪称奇趣,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大家不防试一试。
请大家往回音壁的外围看,那是一株500余岁的桧柏,由于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好像九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它叫九龙柏。大家可以和它合影留念。
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北京天坛一日游就快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为大家做导游。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北京故宫建筑导游词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的各色卵石也很奇特,它们可以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御花园内共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
关于连理树,还有一个会传说。相传战国时期,宋国君康王,霸占舍人韩平的爱妻合氏为妃,并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台筑成后康王又杀韩平。合氏闻讯痛不欲生。当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墓中撞棺而亡。残暴的康王出于嫉妒恶意,便把韩平、合氏夫妻尸首分别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让将他们合葬一起。但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合在一起,紧紧连结着。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好,我们接着先前走。前面就是坤宁宫。原先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就改为了祭神和皇帝结婚的地方。
看,在坤宁宫的左边,有一个类似大饼的石头,上面有一根针,这就是“日晷”,也就是古代的钟表。它的原理就是以太阳照射针的影子来辨别时间。再往北,就是交泰殿和乾清宫,它们和刚刚路过的坤宁宫合称“后三宫”。绕过乾清宫,穿过乾清门,就是一个很大的中央广场。它就像分界地带,把紫禁城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
大家如果累了,可以在广场周围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对了,大家还记不记得,咱们这一路上,有很多铜制的大缸,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吗?(互动)据考证,故宫内的殿宇楼阁均为砖木结构,很容易着火。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及时扑救,火势就会迅速蔓延,把这座价值连城的辉煌建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为此,紫禁城的建设者们对防火特别重视,在宫殿前设置了这些大缸,称之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以水克火,砖木结构的故宫就不怕火灾了。因此,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还是很聪明的。大家休息好了吗?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好了,这就是故宫最著名的,最富丽堂皇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因为咱们是由南向北走,所以先看到是保和殿和中和殿。到现在,周围已经比刚刚辽阔多了,这也说明了紫荆城“前三殿”和“后三殿”的差距。凡事都要观察细节,大家看看脚底的台阶,是用大理石制成的,而它的图案可是非常的漂亮。这些图案以祥云为主,四周还点缀着几只小龙,它们的样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篇2:北京故宫建筑导游词
大家好,今日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故宫,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礼貌无价的历史见证。
首先来到的是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殿内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话说先帝死前会把写有继承人的纸条塞入匾后。殿中间就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这太和殿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
参观完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间有镀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从前此处为康熙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曾移居养心殿,但依旧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再看,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此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坤宁宫在故宫“内庭”的最终面。明代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时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再来到回音壁,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仅凭木榫交结,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绝伦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的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这就是“回音壁”,这能够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了。
故宫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我说也说不完,就请你们去细细游赏。
篇3:北京简介导游词
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帝王之气,博大尊贵。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成为蓟、燕诸侯国的都城。从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937年,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公元93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辽以北京(时称燕京)为陪都;以后,金、元、明、清各代都以此地为首都,前后达650多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红墙碧瓦、戒备森严的皇宫紫禁城、显示出皇家园林气度的颐和园、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无不透着雍容大度的气势。作为文化古都,数千年的岁月,在这里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且不说那些气派考究的皇家建筑,单是那胡同里的一草一木,四合院里的一砖一瓦,会馆戏楼的一雕一刻,就已告诉了我们它的悠久。那一座座名人故居无不记载着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故事,那一处处古迹无不在诉说着一件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它与现代化的衔接和交融,宽阔的长安街车水马龙,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四通八达,王府井步行街闪烁的霓虹,三里屯、什刹海酒吧街灯火通明,摇曳着缤纷的色彩,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喧闹的中关村,无不成为首都人民的骄傲。日益发展的北京正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奔进。
篇4:最新的北京孔庙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北京北二环边上的孔庙和国子监,大家今天可以一睹这里的风采,提前祝大家我的愉快!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
(先师门)
大家跟我走我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大家想在这拍拍照吧。
大家跟紧我我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大家休息好了么,下一站是著名的学府国子监,大家跟紧我现在我来到的是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现在大家跟我我待会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辟雍和彝伦堂,现在跟我慢慢走进太学门,前方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现在我为大家讲解国子监的辟雍,它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左边是六堂,它是位于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我问看一下右边的彝伦堂,它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现在大家跟我往后面走,后面就是敬一亭,它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20xx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好了大家现在随便转转,拍拍照,大家拍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旅途快要结束了,大家尽兴么其实孔庙和国子监有太多的东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临在品味一下这里的文化,谢谢,大家再见!
篇5: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北,今天我们参观的中国最著名学府之一—清华大学
华大学创办于1920xx年,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全中国大学的典范,很多人都会来这瞻仰一下最高学府的样子。清华校园曾是皇家园林,亭台楼榭与湖水树林相映,环境非常优美,园中的建筑大多中西合璧,显得高贵典雅。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大学,如果我要问你,清华大学的历
史,你应该就说不出来了吧。那好,我现在就告诉你。 1920xx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20xx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清华大学的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
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0xx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0xx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清华大学的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 校园风景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
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段学复、在1999年被授
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0位功勋中,有9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
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
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
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
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中国台湾。清
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
1955年,梅贻琦在新竹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校
往日渐频繁,“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20xx年,两岸清华大学还将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
动。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1934年6月,清华的院
研究所、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
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
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
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
作五
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
至今。
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同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
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
教材,
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
学等新技术专业。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
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
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院系调整前后,清华大学院系的变化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
人文
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
术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xx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同时撤销
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
工、
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
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
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大事年表 1920xx年 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清华园校舍开始兴建,招考第一
批庚款直接留 美生,录取梅贻琦等 1920xx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竺可桢、赵元任等 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 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0xx年设立大学部 开办国学研究院 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20xx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1920xx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大学部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贻琦任校长 1932年设工学院 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
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由清华学生为主要领导
“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 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1949年 梅贻琦校长出走美国设农学院 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xx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xx年成立医学院 20xx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xx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xx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xx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xx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xx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xx年成立环境学院,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现在,大家对清华大学有什么了解了么?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华大学导游词[智库|专题]。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导游词《清华大学导游词》。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刘导,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讲解清华大学的风景。
北京的清华大学不仅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大学,还是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
这里是清华西门,请大家跟我向东走,大约200米就会来到二校门。二校门建于1920xx年,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大家可以在这里拍下照哦!想听它上面有什么,请听仔细:门额上方有用铜书写的“清华园”三个繁体大字!
现在大家要注意了!在我们的面前是大礼堂!大礼堂占地面积为1840平方米,体积为12350立方米,高44米,是国内高校最大的礼堂。它是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建造的。大家千万不要恨他!虽然当时我们比美国差,但是现在不好起来了嘛!
向西200米,就是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校园里最著名的一道景点,被称作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顾名思义是碧水和绿树加起来的景色,水域面积为1000平方米,树木有100多棵。水和木互相衬托,更加显示出独特的美。若是在夏天来到水木清华,你定会看到那大得像伞一样的荷叶,红得像宝石一样的荷花。
各位游客,今天的清华大学半日游就到这里了,祝大家旅程愉快。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6:介绍北京世界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 南锣鼓巷图1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篇7:北京颐和园英文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欢乐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颐和园到了,大家请随我下车。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现在的位置就是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百多米长,分为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风景、花草,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相同。长廊两旁栽的花木,一种花还没有谢,另一种花就已经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大家感觉到了吗?
走完长廊,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看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在万寿山的佛香阁。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看,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也都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大家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大家走过石桥,就可以去湖中心的那座小岛上去玩。大家看,我现在用手指着的那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着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好,现在大家可以去小岛上玩儿,两小时后在这儿集中,然后我们坐车回去。解散!
( 快上车的时候)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通过我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希望下次你们还来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再见!
篇8:北京灯光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位于鲁迅博物馆院内的鲁迅故居(原为北京市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是鲁迅先生1920_年12月购买、1920_年春天亲自设计改建的一座四合院,1920_年5月至1920_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是鲁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后一处住所。北京鲁迅博物馆正是在这个鲁迅故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936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中,提出建立各种纪念设施。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鲁迅博物馆的是郭沫若,他在1945年10月19日《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我建议》一文中说:“我建议:应该设立鲁迅博物馆。凡是关于鲁迅的资料,他的生活历史,日常生活状态,读的书,著的书,原稿,译稿,笔记,日记,书简,照片,等等;还有关于他的研究,无论本国的或外国的;都专门蒐集起来,分门别类地陈列。让研究鲁迅者,让景仰鲁迅者的人民大众得以瞻仰。这博物馆可建立于上海,北平,广州。资料可以分别陈列,不能分割的可用照片。……”当天,又有胡乔木、何其芳、戈宝权、司徒慧敏等11人写信给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表示赞同,但在国民党统治下,此建议未能实现。1947年6月,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故,当鲁迅故居面临国民党劫收的危难之时,王冶秋、徐盈、刘清扬、吴立恒等人通过北平地方法院以“查封”的方式,将这座故居保护下来。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王冶秋等同志立即派人查看鲁迅故居,并开始了恢复故居原貌的工作。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安排矫庸、李育华两位同志负责看管鲁迅故居,并在许广平的指导下,依照鲁迅生前居住的情况进行了布置。10月19日——解放后第一年的鲁迅逝世纪念日,故居开放一天,接待各界观众参观、瞻仰。
1950年3月,许广平将鲁迅故居及故居内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鲁迅故居;6月,文化部文物局派人将故居内文物清点完毕并报文化部。11月6日,文物局从上海鲁迅故居将鲁迅迅藏书装41箱运往北京,在北京鲁迅故居存放。文化部文物局接管鲁迅故居后,在保持故居原样的基础上,对故居进行了测绘和修缮,并于9月初竣工;10月19日鲁迅逝世14周年纪念日,首都文化界举行隆重纪念会,鲁迅故居开放供群众参观。此后每年10月开放一次,时间在1个月左右(1954年以后,每周开放2至3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6年博物馆建成。
1951年初,王冶秋同志打报告请_为鲁迅故居题名,_在报告上批:请郭老写。后来,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了“鲁迅故居”4个字,镶嵌在鲁迅故居大门右侧墙上。
1954年初,文化部决定在鲁迅故居东侧筹建鲁迅博物馆。1955年9月,文化部召开会议审定建馆设计方案;12月,开始施工。1956年10月19日新馆建成及鲁迅生平展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1958年底,鲁迅博物馆改归北京市领导。不久又下放归西城区领导。
1961年8月,鲁迅博物馆重新归北京市文化局领导。
1976年元旦起,鲁迅博物馆回归国务院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直接领导。
1978年,在鲁迅诞辰100周年前夕,鲁迅博物馆开始第2次扩建,1981年8月竣工,修改后的鲁迅生平展9月开放。
1979年8月21日,鲁迅故居被北京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3月14日,叶剑英同志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题写馆名。
1993年5月24日,鲁迅博物馆新展厅工程破土动工,至1994年9月竣工。1995年11月,新展厅基本陈列《鲁迅生平展览》开始布陈,1996年9月布陈完毕。该展览荣获全国“1997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_年3月,鲁迅生平展进行改陈招标、论证工作。
篇9:宏伟北京导游词
幽谷神潭位于怀柔县怀北镇椴树岭村北,江西导游词,距市区75公里。景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从山脚到顶上神潭,路上要走2-3个小时,一路是翠岭、青山、奇峰、怪石、峭壁、悬崖、幽溪、曲水、飞瀑、清潭、游鱼、鸣禽、繁花、绿树,山顶处有天然形成的大石潭。著名景观有"通天门"、"回首卧虎岭"、"雷劈石"、"闻泉知鱼潭"、"鹰嘴峰"、"映月潭"等。
幽谷神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山体构造,丰富的矿泉资源,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景观。峡谷中百泉汇流,溪流纵横,高峡壁立,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笔,而且能观赏到气绝的“飞瀑”和“神潭”,其自然天成与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加上当地民间的种.种传说更构成一副“难描的画”。飞瀑高百尺,上下两面三叠,上叠侧峰壁立之间,奔流的山泉如蛟龙出谷,巨大的落差,砸在花岗岩崖壁上,满谷轰鸣,飞花飞溅,腾起数米,然后漫洒在鳞片状的崖壁上,形成一副数米宽的水帘,潇潇洒洒,一泻数丈,形成“飞瀑”奇观。
行程
D1:下午从北京市出发赴怀柔,路程需3个小时左右抵达,到达后用餐,餐后前往饭店娱乐区,卡啦OK2个小时进行娱乐。
D2:早7:00享用早餐,前往青龙峡风景区是集青山峡谷、古长城、绿水白瀑为一体的风景区。从山脚下沿着长城走,直到青龙山最高处"玉皇台"需要3个多小时。一路上怪石奇峻、绿树成荫。峡内大湖,可坐竹筏漂荡垂钓,也可乘龙舟缓行,或乘坐汽艇游览水库全景、蹦极、速降、攀岩和沙滩浴。这里的蹦极比房山十渡蹦极高7米,是国内目前蹦极跳落差最高的,午餐自理,餐后乘车返回宾馆,可娱乐的项目有:游泳;桑拿;台球;棋牌;乒乓球;保龄球;麻将;沙壶球;卡啦OK;卡丁车
D3早7:00享用早餐,餐后乘车前往美丽的幽谷神潭国家公园进行游览,12:00午餐,餐后乘车返回北京市,结束愉快行程。
篇10:北京恭王府英文导游词
葆光室与锡晋斋之间有垂花门,上悬天香庭院匾额。垂花门南有竹圃,北有西府海棠两棵。锡晋斋是恭王府西路院落最北端的正房。锡普斋原名庆颐堂,俗称楠木房。有东西配房各五间,东房名为乐古斋,西房名为尔尔斋。庆颐堂据说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和坤修建庆颐堂时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面阔7间,前有庑廊,后出抱厦5间,平面呈凸字形。正中厅内东西北三面为两层暗楼,楼内的碧纱橱槛窗、栏杆等捕木装修,雕饰精美细致。其外檐柱的鼓形柱础,与承德普宁寺大乘阁的形制相同。嘉庆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和坤罪状第十三款中的“所盖捕木房屋,僭侈逾制,隔断式样皆仿宁寿宫制度”,即指此而言。恭亲王入住后把这里作为书房和文物收藏处所。而锡晋斋这个名称,一说是恭亲王奕?得到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后所起;另一说是小恭王溥伟所起。这是王府府邸最精美的建筑。走到西路的最北端了,下面我们要到这王府府邸的后罩楼去看看。
后罩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50多间房屋连成一排,达160多米长。这座朱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国内惟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非常精致。
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砖雕精细,楼梯原为木假山形。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去王府后花园领略一番吧。
站在府邸与花园间的箭道上,远望王府后罩楼,是不是格外有气势呢?那么接下来,您将要游览的就是被称为“人间仙府”的恭王府花园。
60年代,周总理和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来到恭王府视察,走到景色迷人的种有一大片丝竹的潇湘院时,周先生提出潇湘院是不是红楼梦原型的说法。总理一看这个院子这么好,当时就产生了修缮开放的想法,目的是让人民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在当时文化部谷牧先生的主持下,恭王府花园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正式开放了。
恭王府花园又称“萃锦园”,位于什刹海西侧的柳荫街,是北京城内数十座王府花园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也是目前北京惟一一处以花园的名义对公众开放的王府。花园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170余米,占地约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0余处。此园后来的主人恭亲王奕忻为了重建花园曾调集百名能工巧匠,融江南园林风格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中西建筑元素于一园,使之成为京师数十座王府之冠,可以称之“人间神仙府,什刹海的明珠”。恭王府花园布局精巧,景色宜人,有学者说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篇11: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20xx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篇12:介绍北京世界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北京陶然亭公园玩,那个令我至今难忘的地方。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和妈妈出发了,到陶然亭门口下了车。买了票,就眉飞色舞的冲进去,把妈妈远远的甩在后面。陶然亭公园和别的公园不一样,它可是好玩的“儿童游乐园”。开始,我一眼就看到了海盗船,叫妈妈买了票,然后便大步流星是上了海盗船。“铃。。。。。。”海盗船启动了。“啊!啊!”是谁发出这么恐怖的尖叫,我猛一回头原来后面还有一位阿姨。突然赶到船上升了许多,顿时又急转直下,我差点叫出声来。海盗船之快,我的头发也顺风而飞,像个向日葵,眼睛闭得很紧,手使劲握着扶杆,生怕自己掉下去。“铃。。。。。。”终于结束了。我踉踉跄跄的走下船,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话:“真是有刺激又恐怖。”
接下来,又去玩我最拿手的碰碰车。我选了一辆蓝色的车,“铃。。。。。。”我朝气蓬勃、红光满面的迎接大家的挑战。我在心里说:“该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你们就等‘死’吧!”然后,我随便开了两下子,他们就被我撞得乱成一团。我扯高气昂的说:“真是不堪一击!”把我笑得得意忘形。“铃。。。。。。”
看到这么好玩的“儿童游乐园”,此时此刻,有谁不想玩呢!
篇13:导游词北京故宫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
9.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进午门后金水桥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路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构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北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桥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
(在太和门前)
故宫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部分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层,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中有三层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国内最高大、最壮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家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英武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似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故宫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轴线外,还用了各种手法,使宫城中各组建筑独具特色。比如殿基的处理,殿顶的形式,吻兽和垂脊兽的数目,彩绘图案的规制等等。这样,不仅使主要建筑更显得高大,壮观,而且还表现了宫中建筑的等级差别。民间传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
说天上的皇宫一共有房10000间,地上的皇帝自称“天子”,不敢与其同数,所以就少了半间。这半间房在哪儿呢?它指的便是文渊阁西头那一小间。实际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间,所谓的这半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一间,面积虽小,仅能容纳一个楼梯,但它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楼下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地方,为了照顾布局上的美观,所以把西头一间建造的格外小。
(经过太和门之后)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差,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xx多年的封建统治。
篇14: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的城墙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奇、特、险著称于世。司马台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美人楼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楼18座。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乔翼平,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乔导,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地方叫司马台长城。
我们游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乱扔果皮、废纸等各种垃圾。
二、不要在城墙上乱写乱画。·
三、不能随地吐痰。
你们做到这几点,就能有一次愉快的旅行,小学四年级作文《司马台长城导游词》。现在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就叫司马台长城,它位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的交界处,它是长城中最险要的一段。现在我们站在司马台长城的东段,这里有十六个敌楼,其中有些只是一堵墙,上部很窄,十分险峻,如“天梯”、“天桥”。让我们还是上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那第十四个敌楼至第十五个敌楼之间的长城,叫“天梯”,第十五个“仙女楼”至第十六个“望京楼”之间的长城,叫“天桥”。它们只有三十多公分宽,两边都是悬崖绝壁。对了,关于它们,还有一首诗:
天梯高耸入云端,天桥悬挂云海间。婷婷玉立仙女楼,不登望京真遗憾。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我真诚希望大家玩得开心、舒心。谢谢!
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二)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部120公里的险关重镇古北口境内,此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离原北齐长城基础的明长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长城原貌的一段古长城。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构思新颖、形态各异,它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长城”。
综观司马台长城,可用“险、密、全、巧、奇”五字概括。险:司马台长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筑,蜿蜒曲折,惊险无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有险。天梯是单面墙长城,坡陡墙窄,最窄处不足半米,呈直梯壮沿山体上升,两侧更是陡峭悬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顶端,便是天桥,长不逾百米,宽只有一砖,约40厘米左右,两侧又是悬崖绝壁,令人不寒而栗,英雄气短,游客把这儿称作咫尺天涯。虽然名为天桥,但到这里的人们却都说:“过桥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可说是明长城中依山设险,险上加险的最险要地段之一。密:是司马台长城又一特点,两敌楼相距最近仅43.8米,最远600米,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间,若按当时明代筑长城的规定,每500米修敌楼一座的话,可见此段长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敌楼和城墙的建筑形式奇特多样。从外观来看,敌楼有单眼楼、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和五眼楼,有单层楼,上下相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它们均为空心敌楼,大小不一、形态组合各异,是按驻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以及地势险要程度分别来建造的。从内部结构来看,有砖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又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房间布局有“田”字、“井”字;楼顶变化多端,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覆斗顶;就连门窗也新颖别致,有边门、中间门、有砖券和石券,还有技艺精湛的雕花花岗岩石门。这是长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司马台长城东段的仙女楼和望京楼就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敌楼,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986米,为空心三眼楼,二层砖石结构。这里视野开阔,隐约可见北京城轮廓,故称望京楼。望京楼头,东观“雾灵积雪”、“蟠龙卧虎”、北看“燕山叠翠”、南瞧“水库明珠”、壮丽关山,尽收眼底。仙女楼是敌楼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树丛中,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达顶。内部用青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甬道,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网状的八角藻井,四边砌四个砖柱,游人在里面轻轻放歌便能发出悦耳的回音。门券上还有并蒂莲花浮雕,整个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此外、城墙的构造更是匠心独运,富于变化。因地形和军事上的需要,城墙又分为单边墙、双边墙和障墙,有砖砌、石砌及砖石混合砌,城墙上的箭孔疏密也从几十个直到上百个。巧:体现为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的障墙。而小天梯上的障墙,可谓登峰造极,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内从最顶上的障墙箭孔,一直可以通过所有障墙的射孔,到达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赞叹。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戌边将士苦战御敌的战争场面。奇:构筑在溶洞上的长城,洞与城的巧妙组合,在整个明长城中绝无仅有,令人称奇叫绝。
司马台长城虽以山势险陡、长城雄奇为主景,却不乏碧波荡漾、湖光帆影的优美环境,长城角下的鸳鸯湖赋予了这段长城以灵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凉爽的冷泉和冬季热气喷涌、水温常年在38℃的温泉汇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经东历夏,从不结冰。夏季里荡舟湖上,清风徐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司马台长城不仅有奇丽的风光,亦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今年来,在这段长城上发现了许多长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题名碑”,碑上记载着当年修建长城时的情况以及与建城有关的官员的名字,同时这里还发现几处城墙和敌楼上有带戳印文字的砖,上面刻的都是参加修建长城的军队名称和年代,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等等。长城砖上带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长城上也是及为少见。在修复这段长城清基过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当年守城将士使用过的各种武器,其中有铁炮、石炮、铁镞铁铳、手雷、三眼铳。铁弹丸、火药勺等,还有守城战士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有锄头、铁铲、菜刀、铁灯碗等等,以上这些文物很珍贵,它为研究明代长城及明代历史提供了价值很高的事物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司马台长城则是这份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段长城,并满足广大中外游客更好地领略长城的风采,司马台长城景区一手抓文物保护工作,一手抓旅游开发建设,使司马台长城这一世界文化瑰宝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的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
司马台还为游客提供登城隐形索道、游览峡谷索桥、鸳鸯湖上泛舟、游泳、垂钓、住宿、小型会议、山寨野味等服务。
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以“惊、险、奇”著称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全长19公里,共有敌楼35座,是我国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长城,是戚继光在此督建时所创建。这段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司马台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跨谷索桥似长虹横贯东西。西段山势较平缓,20座敌楼至今保存完好;东段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山峰之巅密布着15座敌楼。“仙女楼”建筑精美,汉白玉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过“仙女楼”即是长不逾百米、两侧断崖绝壁、却只有一砖之宽的“天桥”,能过此桥者实为登城好汉。“望京楼”是北京市至高点,海拔986米,登
上望京楼,游客们东可看“雾灵积雪”,西望长城雄姿,北观塞外风情,南眺京城灯火。
司马台还为游客提供登城隐形索道、游览峡谷索桥、鸳鸯湖上泛舟、游泳、垂钓、住宿、小型会议、山寨野味等服务。6月举办司马台长城国际滑翔节、8月举办文化节、9月举办登城比赛。
司马台长城集万里长城的各种特点为一身。就拿城墙来说,此段有单面墙、双面墙、梯形石墙;敌楼的样式来说,有两层、三层、扁形、圆形、拐角形、两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而顶部样式,许多是司马台长城独有......
司马台长城东段最奇妙的还在于“险”,长城似巨龙蟠伏于绝崖峭壁之上,横亘东西,千米之内,密布14座敌楼。特别是在陡立的山峰一侧,耸起一架天梯,天梯倾斜度为85度,下临悬崖,宽仅容脚,几近直立,且无扶手,长约百米,宽仅一砖,左右两侧皆是900米的深渊,此处只能四肢爬行而过,令人胆寒!
司马台长城有两个最有特色的楼子。一个是“仙女楼”,传说是由一个羚羊变成的,因莲花仙女居这而得名,它形体修长、长年在白云中若隐若现,恰似不愿出门的少女,汉白玉石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为万里长城上所仅有。第二个楼叫“望京楼”,海拔986米,是北京文物最高点,站在此楼手可接天,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县内有20多家风格独特的旅游宾馆可以投宿。若住在民俗村农家,又便宜、又干净,也很有情趣。
司马台长城经过1987年开始复修,已对外开放。它背倚蓝天,横亘东西,野云悠悠,极高极险。其山势犹如人的手指并拢,呈双向阶梯状。若从西面登上长城,侧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但一旦登上第一个峰顶的敌楼,转身东望,却又有一峰逼面。当登上第二个山头的敌楼,仰头东望,还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头下望,只见第一个山头上的敌楼全被掩住,真个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上第四个敌楼,眼下开阔起来。
登上第六个敌楼,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瞭望台;下层是成边将士住房,三面有窗,北边是射箭孔。整个楼用大方石块砌成,显得墩实、坚固,气度不凡长城的最高处为“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达100米,坡度85度,几近垂直,无胆量的绝难征服。仰头上望,那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
司马台长城的最高处为“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达100米,坡度85度,几近垂直,无胆量的绝难征服。仰头上望,那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兴叹,倒吸一口凉气。爬上仙女楼,景色果然更加壮美秀丽,俯首看脚下的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几缕雾岚挂在绝壁处,更显得陡峭惊险。西北边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浑然一体,活象一条即将腾飞的苍龙。长城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恰到好处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然,冷峻挺拔。整段长城,完美和谐,气势磅礴,处处显示出它的巧妙、奇特、雄伟和壮丽。再看看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奔涌而起,叠起无数的奇幻;看看辽阔的华北平原无边无际,一直铺向目不所及的天边,在这博大奇异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联翩。爬长城之前,须先越过一个大湖。湖的西侧,有一温泉,严冬季节泉水周围也长满青草,犹如春天。泉水温度常年在37℃ ,只见热气腾腾,群鱼漫游。湖的另侧,山泉却冰凉彻骨。当地人称此湖为鸳鸯湖,它是由相距十数米一个冷泉和一个温泉相汇而成的。
司马台明朝长城边塞在军事上分为九个镇辖区。密云属蓟镇辖区,该区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灰岭口,全长1200多里。这蓟镇长城段当时受着蒙古部族的严重威胁,蒙古部族俺答时常入关,向北京城外侵袭,甚至常常直入昌平、通县等地抢夺财物,骚挠百姓,直逼北京城,所以蓟镇长城具有至关重要的防御作用。
密云段长城全长425里,明蓟镇建立了墙子路、曹家路、古北口、石塘路和以石匣为中心的四个军营及重要关口,每路分负长城若干段的关隘和敌楼。平时练兵,战时打仗,形成系统的战备防御工事。
蓟镇是明朝名将刘应节、谭纶及抗倭名将总兵戚继光等指挥设计和修建的。这段长城具有墙高、墙宽厚的特点,并且在重要地段修筑仔墙、敌楼,峰火台密集,多种形状,多种用途,集全国长城之特点。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的旅游开展得早,这里就成了观看蓟镇长城的著名的景点。此后,为了缓解八达岭人满之患,又有慕田峪、金山岭长城被开壁观光。不过,1986年开始修复的司马台长城,游人至今寥寥。原因是,司马台地处密云东北角与河北省的交界处,从北京出发,到司马台所需的路程,比到八达岭稍远了一些。
北京一些古文物遗址的修复,曾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批评,认为没有注意维护遗址的原状,也不够注意环境的艺术风貌。司马台长城因开发得较晚,吸取了教训,故从一开始便有“整旧如旧,整残如残”之说。必不可少的维护加固工作,全以保留残损颓旧的外貌为原则,切忌新鲜完整。整体环境也十分注重,举目四望,没有新建的楼堂馆所。只见群山苍莽壮阔,长城拖着那残迹斑斑的躯体,仿佛就这样从历史的风云中走来,能给人以真切的历史感。它的修复工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誉。
檀州故郡,倚燕山而壮美;司马古台,矗国魂而威风。长城之最,华夏之骄;云水漫溯,飞龙欲腾。二郎担山,神话随风溢彩;继光御寇,英名传世留芳。和风畅舞,旭日徐升;山盈紫气,城幻龙形。游人赞而风醉,雅士来而诗成。
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四)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部120公里的险关重镇古北口境内,此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离原北齐长城基础的明长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长城原貌的一段古长城。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构思新颖、形态各异,它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长城”。
综观司马台长城,可用“险、密、全、巧、奇”五字概括。险:司马台长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筑,蜿蜒曲折,惊险无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有险。天梯是单面墙长城,坡陡墙窄,最窄处不足半米,呈直梯壮沿山体上升,两侧更是陡峭悬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顶端,便是天桥,长不逾百米,宽只有一砖,约40厘米左右,两侧又是悬崖绝壁,令人不寒而栗,英雄气短,游客把这儿称作咫尺天涯。虽然名为天桥,但到这里的人们却都说:“过桥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可说是明长城中依山设险,险上加险的最险要地段之一。密:是司马台长城又一特点,两敌楼相距最近仅43.8米,最远600米,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间,若按当时明代筑长城的规定,每500米修敌楼一座的话,可见此段长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敌楼和城墙的建筑形式奇特多样。从外观来看,敌楼有单眼楼、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和五眼楼,有单层楼,上下相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它们均为空心敌楼,大小不一、形态组合各异,是按驻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以及地势险要程度分别来建造的。从内部结构来看,有砖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又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房间布局有“田”字、“井”字;楼顶变化多端,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覆斗顶;就连门窗也新颖别致,有边门、中间门、有砖券和石券,还有技艺精湛的雕花花岗岩石门。这是长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司马台长城东段的仙女楼和望京楼就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敌楼,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986米,为空心三眼楼,二层砖石结构。这里视野开阔,隐约可见北京城轮廓,故称望京楼。望京楼头,东观“雾灵积雪”、“蟠龙卧虎”、北看“燕山叠翠”、南瞧“水库明珠”、壮丽关山,尽收眼底。仙女楼是敌楼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树丛中,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达顶。内部用青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甬道,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网状的八角藻井,四边砌四个砖柱,游人在里面轻轻放歌便能发出悦耳的回音。门券上还有并蒂莲花浮雕,整个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
北京司马台长城导游词五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我们游玩时请保护这里面的城墙,不要用笔在上面写“某某人到此一游”,也不要乱丢垃圾,乱吐痰呦。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连绵起伏,建于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我们要保护这里的各种东西,不要损坏他。
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停在了八达岭上了,游客们,请看正前方有一块碑,上面刻有“八达岭”几个红字。大家可以把它拍下来,做为一个到达八达岭的留念。长城按地理位置分有八达岭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等等。八达岭长城是长城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长城。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关于长城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孟姜女和丈夫成亲的当晚,朝廷把她丈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来,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来到长城,她询问一位农夫,有没有看到她的丈夫,农夫说看到过,可是搬石头死了。
一听到这里,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把她的丈夫哭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下了长城,结束今天的长城之旅。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篇15: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北,今天我们参观的中国最著名学府之一—清华大学
华大学创办于1920xx年,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全中国大学的典范,很多人都会来这瞻仰一下最高学府的样子。清华校园曾是皇家园林,亭台楼榭与湖水树林相映,环境非常优美,园中的建筑大多中西合璧,显得高贵典雅。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篇16:介绍北京南锣鼓巷的导游词范文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xx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20xx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20xx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xx年建成,1420xx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xx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篇17:北京大学导游词精选_北京导游词_网
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北京大学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马导游。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
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20xx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20xx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20xx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20xx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篇18:北京卢沟桥的导游词
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由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这里引爆了中日两国持续了八年之久的血腥战争而扬名世界,但事实上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了。卢沟桥的大名远播西方是七百年前的事,在《马可波罗东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洋人都称它“马可波罗桥”。
一座桥,当它巍立浊流长达八百年之后,就不仅仅是一座桥了,因为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细读,深思。
早在长安成为全国统治中心之前,中原势力的扩张和文化传播,就一直是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古道,东渡桑干河向北延伸的,而今天的卢沟桥头,正是古代的这个重要渡口的故址。
公元1192年,这座桥在恶水中构筑了三年之后正式完工了,虽然它兴建初时的模样无案可稽,不过,有一幅被名为“芦沟运筏图”的写实古画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从画幅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金代古桥的结构和造型,直到今天,大致上还保有其原始的风貌。以古代的造桥技术和简单的建材,如何能使一座石砌拱桥屹立于狂流之中达八百年之久呢?这一点确实令人讶异不已。
根据古籍记载,金代的这座桥“插柏为基,雕石为栏,栏上石狮抱负,不可胜计”。所谓“插柏为基”,就是把整株柏树打进河床,以巩固基础的意思。没想到当时这种工程技术竟和现代的“雷蒙椿”的理念完全一样。
篇19:北京导游词英语加翻译
Beijing, the ancient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and a relatively complete architectural pattern. Beijing, the capital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center of Chinas politics, culture and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refore, Beijing has a rich and colorful ancient andmodern cultural landscape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Beijing covers an area of 16807.8 square kilometers, with Jundu mountain inthe north and Xishan Mountain in the West. Dongling Mountain at the junction ofHebei Province is 2303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highest peak in Beijing.There are Miyun reservoir, Huairou reservoir and Ming Tombs Reservoir in theterritory; there are five other rivers, namely Chaobai River, Beiyunhe River,Yongding River, Juma River and Tanghe River.
Beijings climate is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with distinctseasons: a little sandstorm in spring and low temperature. Summer is hot withshowers. In autumn, the weather is sunny, mild and crisp, which is the goldenseason for tourism; but in late autumn, it is cooler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and hot at noon. In winter, the climate is dry and cold with less snow.
When you come to Beijing for sightseeing, you cant miss the snacks withBeij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mous food with a long history. Famous dishesinclude Beijing roast duck, instant boiled mutton and court dishes.
Beijings specialties are: Wang Mazi scissors, Angong Niuhuang Pill, Qiulipaste, preserved fruit, Poria cocos cake, Liubiju pickles. Local products are:Jingbai pear, Gaishi, Liangxiang chestnut, hawthorn, walnut, Miyun jujube,apricot.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北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军都山,西面有西山,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内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其他还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和汤河五大河。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季节分明:春季略有风沙,气温偏低。夏季炎热,有阵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天高气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深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雪较少。
来北京观光旅游不能错过具有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悠久历史的名吃。名吃有北京烤鸭、涮羊肉、宫廷菜。
北京的特产有:王麻子刀剪、安宫牛黄丸、秋梨膏、果脯蜜饯、茯苓夹饼、六必居酱菜。土产有:京白梨、盖柿、良乡板栗、山楂、核桃、密云小枣、杏。
篇20:北京颐和园英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颐和园景区观光游览,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参观,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叫我王导,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皇家林园,是一个宏伟的古典园林。
我们现在夸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再看看这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真多啊!每间都有好看的画,你看这人物、花草、风景,没有一幅相同,你有没有为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赞叹呢?我是十分钦佩的哦!
不知不觉我们一走到了长廊的尽头,大家朝前看,那就是万寿山,再抬头向上看,那座坐落在半山腰的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瞧,这昆明湖多美啊,它静得好像在一面大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绿的圆盘,游船画舫在它面上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时间如流水,快乐的时光就是短暂。今天就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己游览观光。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独自一人行走,要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另外请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游客,为我们的&ldqu;世界遗产&rdqu;增添光彩!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