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国工匠第二期人物(精品20篇)

浏览

7800

范文

759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苏炳添16岁,在体校里短跑成绩名列前茅。这一年,他代表体校来到省里参加比赛,拿到了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的季军。苏炳添在体校里一直成绩斐然,但从未在大赛上展示过自己的实力。省里的比赛让他一鸣惊人,体校领导甚至市里的领导,都看到了这匹在赛场上的黑马。回到学校,短跑老师宁德宝当众表扬了苏炳添。

苏炳添从小为人谦逊,没有因为成绩而骄傲,反而更刻苦的训练。或许这也是他能站在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很重要的原因。当别人因为成绩而骄傲,松懈倦怠,苏炳添却不会因此放松自己。

不久,苏炳添去到香港参加比赛,又一次大放异彩,拿到了100米和200米的短跑冠军。夺冠的那一刻,苏炳添突然想家了。他想把这些年的辛苦告诉妈妈,把拿到冠军的事情告诉表哥。回到家里,表哥亲自迎接苏炳添,并且对他赞不绝口。苏炳添抱着表哥,流下了泪水。

这些年,所有人只关心他飞得高不高,很少问他累不累。那时候苏炳添只有17岁,却更加坚定了自己跑出好成绩的信念。

20__年底,苏炳添拜别了体校的恩师宁德宝,来到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了一名田径运动员。在省队的训练更专业,也更严格。师傅袁国强,是全国短跑记录的保持者,很有威望。因为袁国强从小接受魔鬼训练,他认为严师出高徒,并且对苏炳添寄予厚望。除了每天跑步,苏炳添还要做大量的蹲跳,以此来训练腿部力量。经过一年的训练,苏炳添身轻如燕,拿到了全国60米短跑比赛的冠军。此时他只有18岁,刚刚成年。

20__年,苏炳添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拿到了11块金牌,其中还包含了一块亚运会的100米短跑金牌。苏炳添从小谦虚的好性格,对他有很大助益。他不会因为一次成功,就放弃努力,从而错失了下一次的成功。然而刻苦的训练,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有时还会有伤痛。

20__年,苏炳添因为长期的刻苦训练,受伤无数,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这一年,他只能安心养伤。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苏炳添意识到,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做一个有深度的人。不得不说,自信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

苏炳添从小练体育,也与他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在拿到了全国冠军后,苏炳添不再怀疑自己。他认为自己不是没有学习的天赋,只是小时候贪玩,没有努力而已。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最终考上了暨南大学。

第二年,苏炳添身体恢复,重返田径赛场。经过短暂的训练,苏炳添在熟悉的赛道上,刷新了60米短跑的全国记录。随后时间里,他在田径赛场上奔跑,中国的田径,也随着他一同奔跑。

20__年,在国际田径联赛上,苏炳添100米短跑中,成为“超风少年”,夺得了冠军。同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又进入奥运会百米短跑半决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时隔9年,苏炳添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并且是整个亚洲的历史。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亚洲人。

这9年间,苏炳添一直征战在田径赛场上。他无数次刷新了短跑记录,也为中国夺回了无数的金牌。在赛场上倒地抱头,是他独特的庆祝方式。他倒下了,亿万的中国同胞,却因此站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最美人物主要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_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_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型国产动画人物造型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

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乙方(词曲创作人):

个人住址:

个人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

为了繁荣文化市场,促进优秀音乐作品与表演者迅速走向市场。

第二条甲方有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全部使用方式使用该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录音、录像、演唱、公开表演、制作并汇编录音录像制品权;改编权;授权他人或自行出版、复制、发行、出租该录音录像制品权;使用该作品摄制电影及音乐电视片并授权他人放映权;使用该作品制作电视及广播节目并授权他人广播权;使用该作品制作广告节目并授权他人发布权;授权他人用于信息网络传播、移动数据业务、新媒体业务以及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新的使用作品的种类使用合同作品。

第三条除甲方外,乙方此后除享有该作品的署名权外不再享有任何权利并且不得再授权任何第三方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该作品。

甲方除自己按照本合同项下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外,还有权自行决定许可第三方按照与本合同相同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甲方有权根据市场需求对作品的歌名及词曲内容做适当修改。

第四条乙方保证对其向甲方提供该作品享有完整、有效的著作权;该作品乃未公开发表、发行之全新原创音乐作品,绝未侵犯任何第三人之权利。

第五条乙方先前不曾、本合同签署后也保证不会就本合同作品另对他人作与本合同相同或相似之授权,乙方不得再以任何形式自行使用该些作品,否则视为乙方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条甲方发表该作品时,乙方享有作词/作曲署名权。

第七条甲方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追究任何侵犯本合同项下权利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所获得的收益和补偿由甲方享有;乙方应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八条作品版权费及支付方式

1、甲方支付乙方该作品(作词/作曲)著作权费人民币元整。

2、甲方在年月日一次性支付乙方。

3、甲方以转账的方式向乙方支付费用。

第九条双方均应维护合约内容的保密,不得公开给第三者知道。

第十条双方均不得违约,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三条、第五条约定的,擅自授权任何第三方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该作品,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以甲方的实际损失来确定,不能确定损失的以本协议价金的3倍承担违约责任。

2、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四条规定,擅自发表该作品或将该作品公开发表,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返还甲方支出的价金。

因甲方侵犯第三人之权利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乙方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乙方有权向甲方追偿。

第十一条不可抗力

1、若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的义务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的期间内自动中止,其履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间等同于中止期间,该方无须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2、提出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在发出通知后的日内向另一方提供不可抗力发生以及持续期间的充分证据。

双方应就不可抗力立即进行协商寻求一项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尽力将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3、本合同中“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使得本合同一方部分或完全不能履行本合同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罢工、暴动、政府行为、法律规定或其适用的变化等。

第十二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本合同未尽事项,可由双方约定后签订补充协议。

第十四条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本合同连同附件共页,一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方、乙方、各份。

第十六条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合同签订地:附件附:合同作品的歌词和歌谱。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代理人】:

(签章)

(签章)

年月日

年月日

签于:

签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型国产动画人物造型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

乙方:

立合约者___(以下简称甲方)受托人___(以下简称乙方)编著___一书,双方议定如下:

二、本书预计字数为万字左右。

三、本书著作权经甲方同意转让乙方承受,由乙方办理著作权登记。

四、本书如有侵害他人著作权,及违背有关著作出版等现行各项法律或国家政策时,由甲方自行负责,与乙方无涉。其因而被有关机关扣留、没收,或禁止发行致使乙方遭受损失的,甲方应负赔偿责任。知识产权合同:著作权让与契约范本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五、本书版权属于乙方,甲方不得就本书内容的全部或一部分予以割裂,自行出版或转让。

六、本书的排版校对,由乙方负责,惟求其正确无误,得请甲方作最后的校核。

七、甲方同意于___年x月x日完稿,交予乙方出版。

立合约者:

甲方:___

住址:

籍贯:

出生年月日:

乙方:

负责人:

住址:

___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飞天。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湖北襄阳一个普通农家,在家排行老六。1987年,他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从此扎根江西11年。

1998年1月,聂海胜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__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5天后,聂海胜、费俊龙凯旋。

8年后,已是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再次出征,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圆满成功。

“8”似乎与聂海胜格外有缘,在度过了又一个8年后,20__年,57岁的聂海胜搭乘神舟十二号第三次飞天,将同另外两名航天员一起,在空间站驻留3个月。

航天员们进入太空生活后,健身锻炼成了“每日必备”。他们需要每天进行至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饭后,聂海胜开始了健身“三连”——后空翻、倒立、后空翻。这些在地面上饭后禁止的动作,在太空环境中,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影响。

太空出舱是一项极为复杂、危险的工作,航天员在出舱前也要进行多项准备工作。据视频画面显示,聂海胜在汤洪波的帮助下,接受了运动肺功能检查。

据悉,这项检查是为测试航天员心肺功能,同时通过大运动量刺激和呼吸机对肺部的强化,确保航天员出舱时良好的身体状态,有体力在纯氧环境下穿着130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完成复杂的舱外工作。

画面中,在汤洪波的提示下,聂海胜松开两只手在空中挥舞,好像在开心地手舞足蹈,毫无压力,显然是信心十足。

周家平曾与聂海胜在空军驻赣某部学习,两人同住一间寝室。

据周家平回忆,有一次,聂海胜在执行训练任务时,飞机发生故障,从5000米的高空坠落,塔台指挥聂海胜保持飞机状态,实施“空中开车”。聂海胜按照程序操作,但没有成功。当时飞机飞行高度已降到20__米,塔台指挥员让聂海胜准备跳伞,但不甘心的聂海胜又试了一次,无奈再次失败。在飞机飞行高度只有500米时,他被迫选择离机跳伞。几秒钟后,飞机坠毁,而聂海胜的伞降点距飞机坠毁点仅100米,巨大的气浪把聂海胜推倒在地,所幸他毫发未伤。

“这种突发状况,全凭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周家平感慨道,聂海胜在专业领域是大家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志生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

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现任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中考英语曾得零分。

刘伯明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伯明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张述和也透露,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是零分。原来,刘伯明初中就读的农村学校,当时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中考时都被英语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门没有分的情况下,刘伯明也考入了县里的一中。

刘伯明进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工夫。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在航天员队伍中,刘伯明的英语是最出色的。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他已经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

1985年,空军招飞在县城初试时,刘伯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悄悄报了军校,父亲记得儿子说过:“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儿子的懂事,父亲感到骄傲。那一年,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1990年,刘伯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那几年,刘伯明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在飞速进步。

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

对于“神六”飞天,父亲刘志生认为,即使这次不能上天,儿子能入围大名单,已是非常优秀了。他只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训练,毕竟以后还有许多次机会。

20__年10月,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行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已晋升少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与牺牲感动了亿万观众。

就是在这场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朱彦夫(上图。马斌国摄)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此后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回到家乡山东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用25年的时间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他又用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20__年,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0年12月初,朱彦夫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长津湖二五〇高地,他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

朱彦夫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里回忆:“在这个已被大雪封死的二五〇高地上,在全连覆没的前沿交通壕里……居然有一条正在极缓慢地复苏着的生命。”朱彦夫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一寸一寸地爬行了3000多米,找到了部队。

昏迷93天、手术47次后,朱彦夫奇迹般地醒了过来。然而,惨烈的战斗让他的躯体受到严重伤害。

朱彦夫数次陷入绝望,但想到战友的牺牲,他决定将生命投入到他们未竟的事业中。作为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没有继续住在荣军医院,而是选择了回乡。

学会生活自理,是他要攻下的第一个“堡垒”,与疼痛斗争,成了朱彦夫的生活常态。

一开始,残臂刚夹起勺子,勺子就掉了;用嘴衔起勺子,又把碗碰翻了;终于舀上了饭,刚要低头张嘴,勺子又掉了下去。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上几十次、上百次。每吃完一顿饭,他都累得精疲力尽。

一次次练习中,朱彦夫学会了自己吃饭,又学会了捆绑绷带、装卸假肢、如厕自理……“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别人帮,我自己做。”朱彦夫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接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后,__镇党委闻令而动,__村委会也按照党委要求迅速布防,封路设卡,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__村连夜开展返乡人员摸排工作。__村乡村振兴专干___也积极参与到工作当中。

“我叔,你这是要出去干嘛,你不知道现在疫情形式有多严峻吗,村里大喇叭天天喊,你还想着往外跑,你这不是在给淮南疫情防控工作拖后腿吗?回家去吧,要是家里缺吃缺喝缺日用品,你跟我讲,我来给你想办法解决。”__村乡村振兴专干___在__村值守点值班时这样对一位村民说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__村疫情防控卡点,___对来(返)__村人员进行检查,查体温、查健康码、行程码;口罩佩戴情况、查核酸检测报告,对不符合进入条件的人,坚决予以劝返。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墙,切实保障__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__村开展的五轮核酸检测工作中,___作为信息采集录入人员参与工作,共采集2148人次,为__村核酸检测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核酸检测点现场,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脸上勒出深痕,手套把手指捂得发白,但是她没有说过一句累,只因为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

___不仅是村干部,同时也是名母亲,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她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始终与__村百姓站在一起,坚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她的力量,她白天黑夜忙碌、疲惫的身影,她舍小家顾大家,给__村全体干群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个“___”上演了“最美逆行”,她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责任和担当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以实际行动保障了__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向她们致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张群,中共党员,临沭县扶贫办项目组组长。20_年,张群被安排到县扶贫办项目组工作,项目组的职责包括项目入库、立项、建设、验收、移交确权、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仅对业务理论知识有要求,还需要深入到扶贫项目一线。面对全新的岗位,她深知“亲身经历是最好的经验”,踏泥泞、冒酷暑,走遍了9个镇街96个产业扶贫车间、大棚、光伏电站等项目现场,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克服督导项目进度与验收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着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着,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门巴族老大夫”,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

这位“门巴族老大夫”就是吴天一。墨脱通车后,他赴实地开展高原病调查,还很快学会用门巴语交流,以至被群众误以为是门巴族的大夫。

了解吴天一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语言才华: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读书时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大学修过俄语,到青海工作后自学成为“藏语通”,如今英语也不在话下。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主持一场大型田野调查,历时数年,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收集到大量的临床资料,最终提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学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田野调查时,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相比,吴天一更关注工作怎样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可吴天一有办法: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后又长期坚持练习。

为牧民罗松杂巴治病的事,时隔30多年,吴天一仍记忆犹新。

罗松杂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因患腿疾连帐篷门都迈不出。一番检查下来,吴天一确诊罗松杂巴患有关节炎,给他开了抗风湿药,还定下热敷、活动韧带等全套治疗方案。1个多月后,当田野调查团队再次途经此地,罗松杂巴站在帐篷外,带上儿子、孙子一同手捧哈达,等着献给“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田野调查也是大型义诊,具体惠及人数,吴天一没有特意统计过,“应该有上万名群众”。“那次,我和同事们骑马已走出很远,一回头,罗松杂巴家的大人小孩还在朝我们挥手……”回忆至此,吴天一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我们没有辜负这身白大褂,换来了藏族群众对科研的理解支持。”吴天一的论文,写在雪山草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研究我国航空工业建设问题时提出,国家准备5年内拿出60亿斤小米用来支援发展航空工业。60亿斤小米,按当时的物价算大约是5.35亿元人民币。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没有制空权的国家必然遭受侵略”,就算一穷二白,中国航空工业还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艰难起步了。

1951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顾诵芬来到北京,加入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中。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继续北上。在沈阳,他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新征程。

对年轻的顾诵芬来说,离家北上建设航空工业,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在践行他从小的理想。多少年过去,“七七事变”爆发后频繁出现的飞机轰炸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回荡。“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顾诵芬坚定地说。从此,他在高考志愿上填报3所大学的航空系,是因为这份初心;大学毕业后,投身航空工业一线,也是因为这份初心。

到沈阳后,顾诵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歼教-1。在这之前,中国航空曾迎来一批苏联“老师”。可他们的“课程”里,只有如何制造飞机,并不教我国如何设计飞机。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脉在人家手里,这怎么能行?但自行设计,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按照时任沈阳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的方案,他们要设计的喷气式飞机需要从两侧进气,而不是用机头进气。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准确说,那时我国在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空白。而作为气动组组长,顾诵芬在大学时就没接触过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听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国外文献后,他立刻动身来到北京。为了不影响学生白天使用资料,他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整整跑了一个星期,自行车前叉在土路上都颠裂了。就这样,靠着硬“啃”国外资料,顾诵芬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歼教-1首飞成功后,几乎是无缝衔接,顾诵芬又通过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随即又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在1978年之前,顾诵芬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虽然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早在1958年7月26日就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并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还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顾诵芬和他的同事们从不畏惧做无名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到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他却总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强国的过程中,我观看了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时代楷模事迹,包括杜富国、张富清、黄文秀。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品质,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杜富国,一名扫雷大队的战士,在一次排雷的过程中,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他护住了同伴,自己却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这名年轻的战士,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困难自己往前冲。在他的排雷生涯中,他多次把危险留给自己,不畏排雷过程中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把安全留给了同伴。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战士的承诺和无私。

张富清,一名战斗英雄。六十多年来,他深藏功与名,却始终坚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1955年,这位正连职军官,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时,选择去了偏远的鄂西山区,在来凤县干了一辈子,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面对以往的赫赫战功,他没有宣扬,而是选择尘封。他总是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到解放和建设的事业中去。

黄文秀,百坭村第一书记,她的生命终结在30岁的美好年华。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好机会,投身到为祖国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她的抱负才刚刚开始,还没来得及一展远大的志向,就因公殉职。她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这些时代楷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什么是甘于奉献,扎身一线;什么是舍已为人,冲锋在前;什么是默默无闻,不骄不躁。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画上了多彩的颜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不仅是口头上,而更应该是行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最新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312 字

+ 加入清单

2017最新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材料

为了学习典型,进一步激发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在当前创建群众满意科站所活动之际,公司办公室特收集摘录了一些先进人物和基层站所的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基层站所均来自我省、我市的不同战线,十分具有代表性。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洗礼,更多的是激励,用感动鼓舞人心,用先进激励人生。希望我们从他们的事迹中有所收获。

客户心中的“一盏灯”

-----记全国劳模左光满

“用电有困难,请呼左光满。”在鄂北明珠xx市,这句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左光满,广水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营抄工。XX年来,他扎根在供电服务一线,忠实地践行着“光明使者,满意服务”的承诺,把光明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近年来,他相继获得“xx省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光满服务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并作为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模式享誉全省。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我愿意像一盏白炽灯一样,使用时经得起考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是左光满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一个普通营抄工十多年如一日竭诚为用户服务的真实写照。

“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x年,左光满由部队转业到xx市供电公司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军龄的老军人,左光满在部队表现优异,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然而在转业时,他却选择了最艰苦的基层变电站。他说:“经历战火洗礼和生死考验,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一份特殊的理解。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永远向着光明前行,活出人生的价值。”

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年逾不惑的左光满主动拜一位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为师,从最基本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学起,并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了严格的上岗考试,完成了“左营长”向“左师傅”的转变。

1997年,由于他有扎实的思想工作经验,xx市供电公司党委把他调到行政办公室工作,成为让人羡慕的“白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他主动申请到基层供电所当一名普通的抄表工。面对家人的劝说和同事的挽留,他憨厚地一笑:“我觉得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营抄工作对左光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白天,他跟着师傅们学电力营抄和抢修知识;晚上,他一头扎进书本,计算电量、电费、线损。由于缺乏经验,他负责的台区一度线损超标。为此,他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对辖区2100户供电客户的超期表计进行测试登记和更换,逐一堵截用电跑冒滴漏……两个月后,他所管辖的台区线损降下来了。当年,他被评为xx市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先进个人。

从事营抄和抢修工作,不仅要饱受风吹日晒之苦,还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旦客户有用电困难就必须随叫随到。XX年高考那天凌晨4点,xx市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他负责管理的一条线路跳闸,导致城区停电。接到抢修任务后,左光满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冲进雨夜中。经过4个小时的紧急排险,他和同事们终于在考试开场的前10分钟完成线路抢修任务并成功送电,但左光满事后却因肾囊肿病发被送进了医院。

多年来,左光满就这样战斗在供电服务一线。有些人说他“不值得”,别人部队干部转业怎么也是个干部,你这样一辈子呆在基层,做着“粗活”有什么意思?左光满回答说:“无论是坐机关,还是下基层,本质上都是为企业发展、为客户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选择电力、选择基层,我无怨无悔!”

“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把客户当家人,把服务当家务”。这是左光满经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左光满朴素的服务理念和十多年如一日的追求。

x年,为满足客户“找一个人,办全部事”的服务需求,左光满决定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他把印有传呼机号码的卡片送到客户手中,并对客户公开承诺:5分钟之内复机,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那时候,他最多一天可以收到客户传呼10多个,一天有一大半时间奔波于客户之中,大到装表接电,小到维修电器,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是客户的需求,他都来者不拒、随叫随到。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该客户母亲病逝,恰逢当地线路连续数晚停电改造,导致其母亲遗体存放困难。面对这一特殊需求,左光满急客户之所急,专门从附近线路上接通临时电源为该客户供电,待晚上停电线路恢复供电后再恢复线路。为此,他连续4天早出晚归。该客户和其亲友为此深受感动:“左师傅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老人黄泉有知一定会感谢你的恩德!”

左光满对一般客户竭诚服务,对老弱病残者更是如此。应山福利院的供电线路老化,容易出故障。左光满经常在工作之余“绕道”福利院,帮该院免费检修设备,同时与老人们拉家常,嘘寒问暖。一位王姓孤老动情地说:“我到福利院的头一年就认识了小左,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每个月他总要抽空来几次,一到刮风下雨,我就知道他准来,因为他怕我们这里的线路出故障呀!”

也许是20年军旅生涯的磨砺,左光满总是视客户需要为“命令”,把服务客户当作天职。在许多供电抢修的关键时刻,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XX年大年三十晚上7时,左光满在巡查辖区线路时,发现某配变严重过载发热,随时有跳闸的危险。为保证正常供电,确保群众及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他从客户家中借来两台电扇,用电扇为配变“降温”,自己则站在台架上,打着手电筒监视配变油温变化。直到深夜12点,配变油温恢复了正常状态,他才从台架上下来。

20xx年,广水遭遇多年不遇的旱情,40万亩农田受灾。旱情就是命令,为抢修年久失修的泵站,左光满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在闷热如蒸笼般的机房内调试设备。饿了,就吃一口饼干;渴了,就喝一口井水。晚上,他睡在就地铺设的凉席上,忍受蚊叮虫咬之苦,白天照样顶着烈日干。经过4个昼夜的奋战,泵站一次性启用成功,比计划提前6天出水,40万亩农田得救了!

“让光满服务品牌发扬光大”

左光满竭诚为客户服务,感动着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也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供电员工。XX年6月,以左光满名字命名的xx市供电公司“光满服务队”应运而生。XX年4月,“光满服务”成为随州供电公司优质服务的一张名片。

作为“光满服务队”队长,左光满近年来与队员们一道,继续战斗在服务客户的第一线,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让“光满服务”的品牌发扬光大。

20xx年初,左光满提议对“光满服务队”的服务内容进行“升级”:印制“光满服务卡”,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代办各项用电业务,真正实现“内转外不转”和“服务零距离”。此举推行后,在广水城区客户中广受好评。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供电抢修救急如救火,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做完事,让客户满意。”左光满如是诠释“光满服务队”抢修工作的服务理念。

20xx年7月,xx市持续高温大负荷导致配电网络故障不断。当时左光满坚持带班抢修,平均一天处理30多起故障,并创下冒着酷热通宵作战、一夜之间更换5台变压器的纪录!在这期间,五十多岁的左光满不分白天黑夜参加抢修,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

20xx年除夕之夜,正值抗冰抢险期间。又是左光满与队员们,在两千余米山路上,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深夜里,拿着小锤一点点地清理电杆和线路上的覆冰。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成了一件“冰盔甲”,被体温融化的雪水流过锤柄,握柄的大手冻得通红通红。最后,忍饥挨饿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的左光满和他的队员们终于完成抢险任务。

长年的劳累奔波,使左光满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肾囊肿等病。医生再三嘱咐他注意休养,避免劳累。可是一忙起来,左光满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XX年“五一”之际,左光满破天荒地跟单位请了个假,瞒着同事们住进了医院治疗。长假一结束,他不等病愈,就强行要求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左光满总说他“放不下”。他习惯了值班房里急促的电话铃声,习惯了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习惯了一年365个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白天黑夜。他就像一只风筝,线的那端永远是他深情牵挂的用电客户。

光满已经有十个年头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他说:我要像一个普通白炽灯那样,努力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客户送去温暖和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习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女排,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在世界排球史上,能够取得“三连冠”已是寥寥无几,而中国女排却取得了“五连冠”,创造了奇迹,在世界排球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是什么令中国女排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当我细细阅读了《迎奥运,促和谐》读本后,我被女排精神深深震撼。

每天练球就是七八个小时,每堂课扣球要重扣300多次,翻滚400~500多次。这是女排姑娘集训期间每日的必修课。因为她们懂得:“苦是一副灵丹妙药,她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日吃这副药。”正是这种一丝不苟,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终于开出了“五连冠”的胜利之花。

谁也无法忘记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勇夺金牌的惊心动魄场面。是什么使中国女排一次次的生死逆转,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自救?是女排精神,是大家能够团结协作的忘我拼搏精神。

好一个团结协作、忘我拼搏的女排精神!它不仅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是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我清楚地记得,20__年冬天,中国南方遭到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风雪。在和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不屈不饶、顽强拼搏、英勇奋战:在天寒地冻中,铲除冰雪;站台广场上维护治安;危难之时,紧急救援;徙步踏雪,运送救灾物质;攀爬电线杆,抢修电路;奔走冰雪路段,疏散交通……一支支突击队,一群群志愿者,一个个紧张的工作身影,一张张劳累、疲倦的笑脸。正是由于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困难中大家团结在一起,能够忘我,抛开自己的一切。我们终于战胜了雨雪冰冻这个恶魔。它再一次告诉人们:团结协作、忘我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看看中国女排,再想想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在困难面前,我常常选择退缩逃避。班级没获得流动红旗,就互相指责、埋怨。身为班长的我,不是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而是寻找理由,推卸责任……这样的态度怎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怎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向着宏伟目标团结协作,忘我拼搏,共创一个辉煌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男,34岁,中共党员,现是安庆市杨桥中学一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务工作者。

新春佳节,本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却蔓延开来,形势十分严峻。为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安庆市杨桥中学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他深入全体师生内部进行宣传摸排工作,广泛动员支部党员、群众和学生家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以校为家,战斗一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到现在,陈老师一直都在忙碌着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放弃了春节休假时间,带领爱人和三岁的儿子住进学校,以校为家,战斗在疫情防控线。他认真研究分析疫情状况,协助党支部制定了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实施方案,并协助成立了防控专班和党员先锋队,带头践行“四承诺”。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他深入细致地工作。他在学校大门口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张贴宣传防控告示,同时利用校园网和电子显示屏多渠道播放防控温馨提示和明白卡。他向学校党支部提议在门卫室外面增设党员先锋岗,并提议该岗要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每天对所有进出校门的本校值班干部、住户及家属进行体温测试,并建立台账。他对近期有无往返武汉的师生员工进行全面深入摸底排查,积极落实日报告制度。同时常态化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安排会,全力配合学校领导班子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条不紊推进。

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防止学校职工和学生在过年期间到亲戚家拜年串门,引起人员聚集,陈老师在学校微信工作群、家长群及校讯通等多个平台上多次给全体师生员工发温馨提醒,提醒他们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通过以上举措,加强防控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同时为了保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畅通有效,他每天向上级各个科室汇报学校情况。另外协助后勤部门做好学校卫生死角的清理和消毒工作,以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不畏风险、迎难而上: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继续蔓延,但面对疫情,陈老师并不恐慌。他不计个人安危,不怕辛苦,迎难而上。在校门口,经常看到他戴着口罩在党员先锋岗为民服务的身影;

在办公室里,时常看见他因忙工作到下午两点才吃方便面的场景;

在教学楼旁,总能听到他拿着卫生用具清理地面垃圾的扫地声。这几天,因为太辛苦,陈老师多次出现了流鼻血的情况,但他毫不在意,总是做得多说的少。他秉承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继续奋战在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乐于奉献的精神,令大家十分感动。

面对紧迫的疫情局势,陈老师恪尽职守,勇抗疫情,充分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4日下午,市属教育系统举办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朱丽华及其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与会人员感受到了这位身残志坚、心存大爱的“朱大姐”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坐在台下,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刘玉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就深深地被她感动,再一次聆听,受到了更多激励和鼓舞。”他告诉记者,以前就听说过朱丽华的无私奉献,但没想到她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故事,特别是在28年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数额333万元,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报告团中还有受助学生代表,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语让人动容,同时,朱丽华的事迹,也影响着学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

在刘玉成看来,作为嘉兴教育人,要宣传好朱丽华先进事迹,引领更多的老师、学生不断向前,“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争先创优、追梦奔跑,为高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奋力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不断贡献力量。”

和刘玉成一样,这几天,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经开分局局长谢斌在听了朱丽华先进事迹后,也深受影响。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丽华说的‘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这句话。她身残志坚,靠刻苦学习成为盲人中医师,令人敬佩;她资助400多名寒门学子,用爱心为他们点燃希望,令人感动。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对于谢斌而言,朱丽华先进事迹有着鼓舞和振奋人心的作用,“我们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需要与群众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改变以往老百姓的观念,把管理变为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这是我们要一直去努力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上午,嘉兴市民政局召开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全市民政系统110余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认真倾听、用心感悟;审视初心,锤炼党性。

“福利院是我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从那时起就知道丽华阿姨自强不息的故事和乐于奉献的情怀,一直非常敬佩她。”听了朱丽华的事迹,市地名办主任朱瀛深有感触,“学习了丽华阿姨的先进事迹,她朴实的语言、崇高的思想,让我再一次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民政工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民政人工作努力的方向,民政事业任重道远,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具有敢于吃苦、勤于工作、迎难而上的精气神。身为一名民政干部,朱瀛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进一步以过硬的党性和扎实的作风,勇于难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工作业绩;养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好品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务员’这个身份,自觉摆正位置,一切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细,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责任落到实处。”

朱瀛坚定地说:“我将把这份感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进一步树立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对标身边的先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民政事业添砖加瓦!”

有相似经历的人,聆听朱丽华事迹的时候不只是感动,更有一份对她的敬佩。

10月25日,听着朱丽华讲述自己已经签下了器官捐献书的时候,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党员陈美芳流下泪来。曾经是一线护士,陈美芳最了解医护人员的艰辛,当她聆听朱丽华的讲话时,心灵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学医的过程痛苦又枯燥,一般人都很难坚持下去,何况是一位盲人。”陈美芳感叹道,朱丽华一定是内心非常热爱这个职业,并且有超乎想象的毅力才能成为嘉兴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工作上,朱丽华刻苦钻研,治疗了300多例脑瘫患儿;在生活中,朱丽华又奉献自己回报社会,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行医过程中,医生都会遇到一些误解和困难,朱丽华不但克服了困难,还自主创业。”相似的职业经历,也让陈美芳特别有感触,“她决定捐献器官,也是燃烧自己最后一丝能量,为医学作贡献,真的非常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物造型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作者姓名) 甲方

第一作者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著作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发表的论文题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该论文”)。

第二条 甲方保证该论文为其原创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问题和保密科研项目。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甲方承担。

第三条 甲方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以下权利转让给乙方:

(1)汇编权;

(2)翻译权;

(3)印刷版和电子版的39;复制权;

(4)网络传播权;

(5) 发行权。

第四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甲方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本合同

第三条所述的转让权利,但甲方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的部分内容。

第五条 甲方若在_____个月内没有收到乙方的稿件处理情况,经向本刊编辑部声明后可以另行处理该稿件,本合同即自动终止。若甲方收到的是退稿通知,则在甲方收到该通知时本合同自动终止。

第六条 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乙方将按下面第_____方式向甲方收取一次性版面费:

(1) 若甲方或甲方的合作者(指导者)有科研经费,按每页_____元收取;

(2)若甲方为在校学生,又无合作者(指导者),可以申请减免版面费。减免版面费需提交减免报告,经核实并经主编批准可以部分减免。若乙方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收取甲方版面费。

第七条 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乙方将向甲方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样刊和(或)10册抽印本。付酬标准为_____元篇。若乙方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支付甲方稿酬。

第八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