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调研报告完整范文(热门20篇)

浏览

4157

范文

1000

关于的社会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050 字

+ 加入清单

一、低保福利捆绑问题

目前,社会救助标准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保救助根本不足以使受助者能够完全依赖救助金而生活。对大多数低保户而言,低保救助金只是其家庭收入的一个方面。低收入和贫困户争相进入低保,一旦进入,即使收入有改善也不愿意退出。这一事实与福利依赖看起来相矛盾。主要原因是低保资格附带着很多连带利益,例如,很多辅助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如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都是优先甚至完全针对低保户的。如果失去低保资格,就会自动失去这些利益,而这些帮助对很多低保户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众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并不是不愿意工作,他们为保持其低保资格,要么隐瞒工作或收入,要么对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在工作与低保资格发生冲突时,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放弃低保资格。

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强调生存,忽视发展,只能“保肚皮”,不能“保脸面”。低保制度本质上是收入维持制度,意在保障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政策目标是提供最低层次的保障和最低限度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制度本身是“被动的”和“消极的”,并不能帮助受助者脱贫,却导致一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长期依赖福利为生。

(一)福利依赖造成的影响

社会福利原本是使穷人与低收入阶层免于生存危机,国家的福利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可以为贫困人员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保障,通过各种措施来满足他们在生活服务、保健、教育等方面的福利需求。但是低保对象的福利依赖、不愿劳动的问题却日益加重,如果这样的情况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会增加政府长期的负担,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福利覆盖面和服务深度的发展,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列也明显上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上升发展的状态,当具有刚性的社会福利依赖的增加会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2.影响劳动者就业积极性,造成人际效仿。具体的低保制度中能给低保对象家庭带来的福利收入。当工作收入增加多少时,低保金相应减少多少而总体收入基本不变。那么,部分社会成员当然缺乏动力和就业意愿。同时,社会福利使得部分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而无后顾之忧。人们不用劳动照样可以生活,甚至有的能工作的家庭还不如低保家庭依靠国家低保生活得自在悠闲。这样就会形成更多的社会福利依赖。

3.造成道德责任的缺失。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要求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既要对贫困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福利救助,体现社会公平,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有助于促进被救助者能够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寻找自我发展的道路,努力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又要促进发展效率;既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公民权利又要履行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既要增进社会福利又要强调道德责任。

(二) 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除了“三无”人员之外,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贫困率值得社会关注,虽然人数占“低保”总数不大(4%左右),但却反映了社会保障程度偏低的现象和一定程度的历史“欠账”问题。一方面,劳动工资制度有无得到严格地执行,“低工资”所带来的贫困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由于普惠型福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非常庞大,没有保险保障的高风险人群大量存在,导致贫困家庭为了享受到和低保资格捆绑到的一起的保险保障而被困在其中;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要把低保福利和其他捆绑福利拆开。就是说低保户并不当然享受与之捆绑在一起的其他福利,比如医疗保险、教育救助等。这样有助于减少低保福利的替代率和对劳动积极性的削弱。

其次,坚定不移地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解决福利依赖的根本出路。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4050”人员。应该通过专项措施促进下岗失业再就业,

第三、改进社会救助的实施程序,尤其是对低保动态管理程序。改进方向包括专职人员的配备、资产和收入核查的程序、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申请障碍以及使隐性收入显性化。对于参加工作的低保户、在计算其救助金时,应当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或者免除一定的收入额。以上问题制约低保政策的调节作用,必须很好地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建议:

1、推行“低保”人员重新就业申报制度。要告知申请低保的人员,自觉履行再就业申报条例,一旦再就业就应当及时向社区、街道或区民政部门申报经济收入,自觉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收入状况扣减或停发低保费。与此配套建立对低保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享受低保的人员如果谋求到新的工作岗位或获得了新经济来源必须及时申报,否则一经查实,不仅追回发放的低保费,还要对其进行罚款。当然光平社区、街道及民政部门追回发放的低保费任然有太多困难,应该赋予一定法律效应,与其他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执行。

2、救助渐退时间应当适当延长。目前,实施救助渐退政策的城市,从开始工作到低保金全部不发的太短。因为有些不正规企业录取员工之后往往在三个月后就无故辞退员工,这样义得重新申请低保。而从申请低保到确定成为低保对象往往又需要一两个月时问审查,这期间既没有工资,也没有低保,生活便没有了保障。所以,救助渐退的时间最好延长。

3、建议对有劳动能力的部分低保对象规定救助期限。规定救助期限的目的,主要是明确身体健康的福利享受者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相应义务,避免产生长期的福利依赖者。

二、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尖锐矛盾逐步浮出水面,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就社会救助工作来说,建立一套打破“碎片化”、逐步实现“一体化”的救助制度势在必行。

(一)成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分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共8类,并由多个部门分头负责。其中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这5类由民政部门负责(其中的医疗保险又由人社、计生卫生部门负责);教育救助由教育部门负责;住房救助由住建部门负责;就业救助由人社部门负责。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司法救助、取暖救助等制度。单从民政内部来看,又分散在多个处室。可以说,社会救助不仅体系“碎”,而且分支“碎”;不仅面上“碎”,而且点上“碎”。其次,“碎片化”矛盾突出。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社会救助分类越来越细、覆盖面越来越宽、受助人群越来越多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救助的“碎片化”,必然导致九龙治水、政出多门,难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困难群众生活实际的双重角度来考虑与实施救助工作,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目标等诸多方面也难以有效衔接,多头救助、遗漏救助、重复救助等现象不可避免,“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原则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第三,“碎片化”不能回避。破解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和一些深层次问题,推进过程中必将遇到诸多困难和阻力。但问题不能回避,发展瓶颈早晚要破解。我们应站在适应改革发展形势、顺应困难群众生活需要的角度来面对这一矛盾。当前,要全面破解“碎片化”问题还为时过早,因此应从“破冰”的角度,先打开“一扇窗”,而后持续给力、循序渐进、逐步解决。

(二)对策及建议

1.破冰“碎片化”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破冰“碎片化”、推动“一体化”的基础是实现救助信息“一体化”,即搭建一个互联互通、公开透明、资源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平台,切实把各类“信息孤岛”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互通共享的“信息体系”,为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科学施救提供基本依据。一要健全核对机构。成立各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是确保有人核对、有机构核对、有可能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环节。去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在各级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目前,急需健全这一机构。首先应通过内部调剂、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形式,切实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其次应及时设立办公场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工作设施;第三应想方设法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使核对机构尽快运转起来,真正发挥其作用。二要强化核对合力。要变各类“信息孤岛”为“一体化信息库”,仅靠各级核对机构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主管核对工作的民政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牵头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携手监察、统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分类别、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断强化核对合力、增强核对实效,为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奠定基础。三要建立信息系统。《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提早谋划建立覆盖各救助类别的信息系统。民政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筹谋划,积极开发信息系统;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应主动配合完善信息数据。力争尽快建成横向互联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纵向互通社会救助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四要坚持动态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信息管理也应采取动态的方式进行。一方面,要按程序、按要求全面核对初次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及时录入他们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定期复查、复核、复对已经接受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适时更新相关数据。再一方面,要围绕“救急难”的原则,对因各种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要及时收集和补充他们的信息。总之,信息管理要动态化,要有进有出、随进随出,努力提高救助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2.破冰“碎片化”当理顺机制、务实推进。破冰“碎片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机制。各级应着眼在现行体制内不断建立和完善打破“碎片化”的运行机制,逐步推动体制改革,最终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当前,至少应理顺“五个机制”。一是政策联动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推动社会救助“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同时,社会救助横向各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纵向各业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方案或细则,不断强化“一体化”意识,凝聚“一体化”合力,努力使社会救助在政策上、对象上、程序上、目标上、措施上相互衔接,逐步达到宏观统、微观分,面上统、点上分,主体统、个体分。二是工作协调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着力健全这一机制,定期组织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协调工作矛盾、研究解决棘手问题,不断把社会救助“一体化”推向前进。民政部门应全力做好相关基础和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发挥牵头作用。三是急难救助机制。救急难,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点内容,政策上涉及到救助工作的方方面面,对象上既包括低保对象,也包括非低保对象,需统筹规划,合力施救,持续推进。救急难,主要通过临时救助来实施。以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等平台,尽快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切实畅通救助申请和受理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受理、转办申请救助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救有门、受助及时。四是分类整合机制。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内部“碎”的问题。比如,民政涉及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由社会救助处负责;受灾人员救助、冬令春荒救助由救灾处负责;孤儿、孤残救助由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流浪乞讨救助由社会事务处负责。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逐步进行整合,努力化“大碎”为“小碎”、化“多片”为“少片”,不断推进内部救助“一体化”。五是监督管理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为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这一要求,尽快建立统筹监管机制,适时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对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应分类建立监管机制,适时对职能内救助情况进行监管。同时,还应将救助条件、标准、程序以及受助对象等公布于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社会救助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切实为推动“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涉村、镇执行案件的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2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涉村、镇执行案件思考

近几年来,涉村、镇执行案件不断上升。就六合法院而言,目前涉村、镇执行案件已占全院执行案件的25%左右。这类案件是法院“执行难”案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些案件处理不好,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     一、涉村、镇案件难以执行的原因     1、部分村、镇欠债较多,债务关系复杂。近几年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直接影响到了村提留和镇财政的收入,从而影响到了村、镇组织的正常运转。有的乡镇的工作人员工资都难以维持,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相对于镇而言,村组织运转的维持更加困难,因为镇毕竟还有国家财政的背后支持,而村组织除村提留(或村办企业支撑)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到年底,为搞好村组织人员的分配,村委会只能靠借钱来度过。开始时村委会还能从银行或村民处借到钱,但因村委会没有按期偿还,也就无法再借到钱了。村委会主任或党支部书记只好以个人名义向银行或村民借钱。这种方式虽然暂时解决了年终分配,但又为新的纠纷埋下了隐患。这些钱虽然是村主任或书记以个人名义所借,但这些村官认为钱并非自己所用就不应承担偿还的义务。等债权人起诉时,他们仍显得振振有词,并出示村组织的有关证明。法院判决后,村官们也没有积极偿还的意愿。法院强制执行,他们就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软抵抗”。有的村主任、书记免职或调动后,他们就反过来起诉村委会,要求法院对原所任职的村组织进行强制执行,并强调只有在他们的债权得到实现后再履行自己的义务。而有的村组织在人员变动后就根本不承认前任所欠的债务。通过诉讼的转移,这些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法院,给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部分村、镇区划调整操作不规范。基层政权为精减人员所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区划调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镇合并成一个镇。村也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村、镇本来就不想偿还原村、镇负担的债务,再加上有的村、镇在合并时操作极不规范,给债务的履行带来更大的隐患。如原六合县泉水乡政府在被撤销合并到竹镇镇政府之前向老百姓打了很多欠条,并加盖了泉水乡政府的印章。对于这些欠条所反映的债务,竹镇镇政府拒绝承认。竹镇镇政府认为,这些欠条或没有注明发生事务,或在原泉水乡政府的帐目中也没有记载。     3、一些村、镇政府对所属企业管理不规范。这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企不分,一种是监督不力。在前者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村镇对所属企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部门,随意抽取企业的资金和利润。有的村镇为解决资金困难,甚至将一些工作人员的工资直接分摊到企业。这种不尊重企业市场主体的行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模糊了村镇与企业的关系,村镇随意为企业担保,甚至直接承担了企业的债务,从而又加重了村镇的负担。在后者当中,因盲目引资,村镇与企业承包人约定不明,或约定中存在严重缺陷,村镇对承包人的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承包人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采用短期行为甚至掠夺式经营,获取非法利润或经营失败后都会销声匿迹,将烂摊子丢给了村镇。对于这些债务,村镇自己也感到委屈,对偿还这些债务就采取能拖就拖的态度,从而严重影响法院的执行。     4、少数村镇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本单位所欠的债务,这些领导人不但不想办法积极偿还,反而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不予支持,甚至设置各种障碍阻挠法院的执行。只要是法院执行人员来执行,他们能躲就躲,或者是态度冷淡甚至生硬。当法院要采取强制措施时,他们一方面向上级行政部门求助,以给法院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围攻执行人员,阻挠执行。更有甚者,这些领导人认为当事人到法院起诉让他们很没面子,于是对起诉者的债务就是不还,而对没起诉的则积极给予偿还。     二、解决办法     虽然法院在涉村、镇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是法律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搞好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法院的职责所在。笔者分管执行工作多年,就如何解决这类案件的执行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1、建立风险告知制度。所谓风险告知制度,是指审查立案过程中,对涉及负债较多、履行困难的村、镇的案件,法院将该村、镇的情况告知起诉人,并明确告知该案即使胜诉,起诉人实现其诉讼请求的可能性也不大。建立风险告知制度虽不能直接解决该类案件的执行问题,但对缓和执行期间申请人的对立情绪起着有效的作用。市场经济中,任何交易都有风险,利润越大,其风险也就越大,这也是权利义务规则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交易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交易目的甚至因情事变更可能得不到实现。而诉讼只是对权利的一种救济,而非对交易风险的救济。所以,当事人通过诉讼将交易风险转由法院来承担是不公平的,其风险责任最终还是只能由当事人来承担。     2、化解矛盾,减少诉讼。在所有的救济途径中,司法救济是最后一种途径。很多矛盾本来在诉讼之前就可以得以解决,之所以要起诉至法院一部分是人为的原因使矛盾激化。为解决这种情况,一方面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当积极做好调解工作,钝化双方矛盾,争取使案件得以调解结案;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法院主动进行协调。在立案之前,法院就可以开展协调工作,如让村、镇在税费征收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还款,将所有债务统计,按债务标的的一定比例(10%—15%)进行偿还,以使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得以中断,从而保证债权人的司法救济权利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得不到保障。这样,债权人便不会轻易诉讼,从而减缓双方的矛盾。同时,对已经诉讼的案件,做好村、镇的相关工作,村、镇要一样对待起诉的和没起诉的债权人,不能搞歧视。     3、采取灵活的执行方法。在金钱债务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法院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执行方法,如债权变股权、实行债权凭证等。在涉村、镇执行案件中,其中绝大部分案件仍是金钱债务案件。在现金给付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其他办法来解决。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村、镇尤其是村除了办公房产外,别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即使是办公房产,其中绝大部分也是破旧,变买的意义不大。但我们发现这些村里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甚至水田、林木。这些闲置的资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在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后,认为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产来抵冲债务具有可操作性。在做好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工作后,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村将这些闲置资产租赁给申请人使用,用租金来偿还债务。我院已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执行了多件很棘手的案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依靠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在涉村、镇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因考虑到地方社会的稳定,维护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法院不轻易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资产、办公场所或冻结银行存款等。但这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如积极与申请人协商还款方法,与法院执行人员积极商讨,不躲避,不漠视法律。地方政府应尽最大的努力,如压缩办公支出和招待等费用以及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善意地履行债务。     5、说服教育与严肃执法相结合。如上所述,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法院尽量避免采取强制措施。但有些不懂法的村、镇负责人不但不积极偿还债务,反而以为法院软弱,不敢对“公家”财产及其人员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不屑一顾,对法院执行人员更是恶语相加、人身攻击,威胁执行人员,召集人员阻挠执行,甚至暴力抗法。这些情况在实际过程中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法院在对其说服教育无效后应当果断地采取强制措施,如拘传、罚款、拘留等。构成犯罪的,应当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6、提请上级法院交叉执行。在目前司法地方化和行政化的情况下,法院的执法环境不够完善,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对地方保护主义这一顽疾,各地方法院虽然深恶痛绝但却无可奈何。在涉村、镇案件执行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目前最佳办法便是将阻力较大的案件提请上级法院交叉执行。XX年,我院提请了20件阻力较大的案件,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交叉执行使地方政府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对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01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情况调查思考

对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地方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在多年的招商项目工作实践中,我县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经历了一些深刻的教训,既引来了不少“金凤凰”,也有“赔本赚吆喝”的时候。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工作质量、促进招商项目工作再上台阶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招商项目工作作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在“项目兴县、项目强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以来成效更加显著。 招商引资工作方面,1998年引进内资4968万元、外资639.4万美元,XX年引进内资8830万元、外资817.59万美元,增幅分别为77.7%、27.9%。今年1-10月已到位内资12800万元、外资679.4万美元。在6月中旬举行的“桃江(深圳)招商活动周”期间,全县共有13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签约资金总额达12.8亿元,为全县历年之最,目前已有11个项目完成了立项,其中5个项目有资金到位,2个项目开始动工。其中与广东水利工程二局签订的修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合同,签约金额达5.8亿元,为全县历史上引资额最大的项目。民营创业园签约入园项目9个,总投资4.12亿元,目前均已完成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其中2家已动工建设。 项目工作方面,1998年全县争取项目资金4124万元,XX年达到8500万元,增幅达106.1%。今年1-9月就有28个项目已在国家或省级部门立项并下达投资计划,落实资金16409.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409.8万元、国投资金775万元、专项资金5714.4万元、省投和省拨资金510万元、国家政策性贷款7000万元。目前有6个项目已建成,14个项目正在实施当中,有8个项目尚未启动。 分析我县近年来的招商项目工作,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认识统一,全民招商的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项目工作,将其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围绕“经济建设项目化、项目争取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这根主线,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招商项目工作督查、落实、奖惩机制,集中全县人民的精力和智慧,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和资金,借助县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县级领导经常对招商项目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跑项目,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上下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的士气。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主管部门安排精干力量,确定项目重点,集中有限财力,强力对接政策,全力以赴跑项目,一心一意争投资,在全县招商项目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项目是生命线,招商是主旋律”的理念,均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招商引资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许多单位还将招商项目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与本人工作业绩挂勾,并做到时间安排优先、车辆安排优先、经费安排优先,一改过去重业务、轻招商,重执法、轻服务的思想,不~外人,不当旁观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捕捉招商信息,努力挖掘项目资源,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全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共识和聚精会神想项目、齐心协力跑项目、同心同德建项目的良好氛围。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克明一次在市里开会时,从益阳邦博公司的副总姜博士口中得知,邦博公司原想在桃江天竹公司上一个竹碳板项目,但由于原承租老板的租期未到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而准备放弃,王克明听后高度重视,一边劝姜博士不要轻易放弃,一边向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并主动做承租老板的工作,请他以长远发展为重,终于促成了这一项目的引进,目前邦博公司投资800万元的竹碳板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民政工作本来与招商引资关系不大,但县民政局切实转变观念,克服招商引资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联系3位老板投资开发凤凰山景区,在先后十多轮谈判中,民政局作出了艰苦的努力,虽然目前该项目尚未最终谈妥,但民政局这种不置身事外、主动招商引资的作法已被许多部门效法。 (二)重点突出,对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成效显著。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农业、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县一级的投入,给我县争取项目资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全县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筛选与国家资金投向相对接的重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准备,有的放矢加大力度跑,收到了良好成效。其中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争取了总投资6582万元的桃江资江大桥建设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桃花江汽车东站建设工程、投资4000多万元共104公里的通乡公路建设工程等项目,这对改善我县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抓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捆贷款的机遇,共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7000万元,将大大改善我县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了三堂街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泗里河1万亩优质粮基地建设项目和桃花江竹艺基地建设项目等,可有效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抓住国家实施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有效地保障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缓解了“三条保障线”的资金压力;抓住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机遇,争取了桃花江水库灌区建设、克上冲水库大坝除险、全县面上水毁恢复、“四水”治理堤防工程建设、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基础设施建设、节水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756.8万元,大大提高了我县的防汛抗旱能力;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争取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775万元;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的机遇,积极上报和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改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我县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  (三)渠道畅通,招商“外线”逐步接长。加强与桃江籍在外乡友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利用“关系”这一“生产力”来助推桃江经济发展

,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成功举办50周年县庆活动、承办省九运会有关赛事、精心筹备建立县经促会北京、广州、深圳三个分会,聘请招商联络员,组织各种招商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许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许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门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门的领导来我县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求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央、省、市许多部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资引项奠定了基础。县二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开始在市里排在第四位,要进入省计划笼子几乎是不可能,但县建设局在高标准编制好项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期以来与省市有关部门建立的友好关系,并请向来关心家乡建设的钓鱼台国宾馆汤国建老乡出面,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使项目前移到第一位,获得了3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 (四)环境优化,“磁力”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都有较大的好转,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逐步增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用硬措施来治理软环境,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核减行政审批项目,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大力整治基建秩序、打击强揽工程等地痞地霸行为,出台优惠政策、减免有关税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土地全送”、规费全免、全程代办手续的“三全”政策的实施,在外来投资者中形成了良好印象,全县“亲商、扶商”的氛围初步形成,外商投资的软环境明显好转。同时,随着桃益公路、长石铁路的建成通车,洛湛铁路、怀桃公路的动工建设,县城“西改东建”战略的稳步实施,民营创业园、科技工业园及十大乡镇工业小区稳步发展,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随着我县楚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和美女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营造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和风光旖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外商老板前来投资兴业。深圳方正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跃荣看到家乡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毅然投资1000多万元上马一条手袋箱包生产线,在“深洽会”上正式签约后,厂房建设已基本完工,机械设备正在加紧进行安装调试,预计11月下旬即可投产,可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劳动力近200人,目前收到的产品订单已到XX年。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仍跟不上企业对环境的要求,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门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有的形同虚设,没有电脑,没有专业档案柜,项目储备少,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非常滞后。二是项目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招商项目信息,使不少商机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门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四是项目工作经费问题突出。申报项目必须备齐各种资料,而这些资料的制作费用较高,编制一个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上万元,大一点的项目前期资料编制要几十万元,有些单位往往是有心无力,如桃花江竹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费用达40多万元;外出跑项目也需要不少费用,且由于部分费用开支的特殊性导致票据不规范,跑项目的同志心存顾虑,怕犯错误,怕担风险;在赴省赴京联系项目工作时,仅手机漫游和长途费就吃不住,既不能报销,又没有补助,个人实在难以承受。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一是招商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县招商局与贸易发展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作精力的分散,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二是立项受理单位不明确。目前我县计物局、招商局、工业发展局都可以立项,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有的项目在工业发展局不能立项,而到计物局就可以立项,造成了项目立项受理的混乱和不规范。三是懂业务、会招商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准备项目资料,如何发布项目信息,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许多部门的同志对此一脸茫然,计物局和招商局也只有那么几个人熟悉这些业务。由于缺乏跑项目的基本知识,不懂跑项目的基本技巧,产生了跑项目的盲目性,常常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造成了招商项目工作的无序状态。四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跟不上。招商引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原有奖励政策由于操作性不强而无法兑现,使许多为招商项目工作出了力的同志产生了疑问。另外,部分投资老板对县里政策的连续性抱有怀疑态度。 (三)环境仍不理想。近几年我县经济建设环境虽有大的好转,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一是部门配合不到位。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过分强调部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法不规范或过于苛求、罚款就高不就低甚至乱罚款、收费不合理甚至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关键还是考虑部门利益较多、考虑长远发展较少的问题。二是办事效率不高。项目申报和项目上马在办理有关手续时,有关部门办理程序繁琐,审批环节太多,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拉,一些投资者对此不很满意。如方正皮革制品厂在用电、进厂道路硬化等问题上都是几经周折,耗费了不少精力。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目前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顺德2024年涉消费纠纷案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顺德2019年涉消费纠纷案件调研报告

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15日,顺德发布《XX年涉消费纠纷案件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去年该院审理的涉及消费纠纷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件数位居榜首,占总案件数的75.37%。

在本次调研中,涉及消费纠纷案件的商品类型多样,包括食品、房屋、汽车、家具、手机、家电以及其他日用品,其中以购买房屋、日用品、食品产生的纠纷较多。数据显示,至XX年三年间,该法院共审理涉消费纠纷案件293件,仅去年就有135件。案件类型包括买卖合同纠纷、产品责任侵权纠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旅游服务合同纠纷四大类,其中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件101件,较去年增加49件,占今年总案件数74.81%。

此外,被告身份涵盖超市商场、专业卖场、个体户、网络购物平台以及房产开发商等经营者,其中在以大型商场、超市为被告的案件中,调解撤诉率最高。据统计,在9件该类案件中有7件能够通过调解或撤诉结案,占该类案件的77.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思考

二、原因分析

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农村孩子便缺少了监护人或无监护人照管。据统计,长赤镇共计36896人,外出打工就有9230人,这还不包括在本市以及流动性打工的,该镇9166户中有80%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儿童2116人,占全部儿童47%左右。据调查我县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从长赤镇九义校、竹林小学。付家小学、贵民中学提供的数字看,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率都在45%左右,而红顶九义校,则高达50%以上。这些低收入的家庭,只有外出务工才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为了生活的“钱图”,忽略了孩子人生的“前途”。首先,家长有能力,有体力、健康的在外占大多数。其次,父母全都在外的家庭,由爷爷婆婆代养的隔代教育家庭,老人的文化素质相比较弱一点,他们不能代替教育的主体。再次,寄养或大带小的家庭,教育主体直接空位。

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据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家长,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在偏僻贫困的农村,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首先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这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脱节。其次,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的谬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是打工挣钱,打工热潮萌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思想上忽略教育,拜金主义产生教育过程脱节。再次,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老百姓总爱说那句话“他念书有条件”。条件即经济嘛。即使孩子读书成绩与生较好,家里条件差“送不起”也就自然心生懈怠,教育过程同样脱节。目前,学校碍于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对难管的“问题儿童”,干脆放任不管了。也是形成学校家庭、教育脱节的原因。

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严而无爱”  “爱而无教”。据调查,农村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严而无爱”。首先,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成龙,不能成凤,便采用武力解决了。在农村,按老人的话说“一代一代都是打出来的。”其次,教育孩子不注意场合,不讲究分寸,普遍存在恶语伤害孩子自尊心。心罚和体罚都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再次就是过分溺爱,“爱而无教”。从小不教,习惯养成自然,殊不知在小树上的一小伤口,以后便成了大疙瘩了。

三、对策建议

增强学校职能,改变残缺模式。篮球教练员讲究是“补位”战术。教育者应该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儿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是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从学校教育的职能上去弥补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加大学校教育的管理,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省市成立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园;聘请留守儿童辅导员;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实行“惠民惠农”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缓解教育主体继续缺失。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政策问题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021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全省(四川省)法院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逐步显现。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已在司法层面上得到初步反映。为主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院成立专门课题组。课题组组织全省三级法院和部分企业代表就法院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紧扣法院职能,提出法院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反映到法院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危机目前在司法层面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相关数据反映,目前,涉金融案件收案已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增量是符合司法规律的正常反映,而非完全因金融危机所致。这主要是由我省所处区位(内陆省份)、经济结构(外向型经济相对比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司法规律所决定。未来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可以预测,在XX年以及之后较长的时期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大量反映到司法领域。

(二)所涉法院和工作领域较为集中

从所涉法院范围来看,目前大成都经济圈内的基层法院相对反映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的案件较多,如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等基层法院,而中、高级法院和其他市、州法院尚反映不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案件较少。从所涉工作领域来看,在民事审判、执行领域已有明显反映,刑事审判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行政审判领域目前尚不明显。

(三)五类案件明显上升

一是涉及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明显增多。该类案件涵盖劳动合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费等多种纠纷。二是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102.95%,其中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势头明显。三是房地产纠纷大幅度增长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房地产合同案件同比增长78.48%,该类案件涵盖了建筑施工、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预售等多种纠纷。因社会整体经济低迷、房价下滑,出现了购房者按揭断供、开发商交房买方不接受、恶意毁约、违约等情况,这类纠纷敏感度高、易形成连锁反应的群体性纠纷。四是贷款纠纷大幅增长。如成都市青羊区法院XX年下半年贷款案件同比增长101.3%,信用卡透支案件增长360%。五是涉及中小企业的传统商事案件上升明显。XX年全省票据案件同比增长18.75%,股东权案件增长65.99%,证券案件同比增长642.11%。

(四)诉讼保全、执行工作呈现新动向

XX年全省法院诉讼保全和执行案件均有明显上升。银行要求收回贷款,以及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诉讼保全的案件均已显现。

二、当前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院自身面临的问题

1.个别审判人员对法院工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法官认为金融危机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事,远离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大,而对我国无甚影响或影响较小。

2.部分法院对如何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思考不够、行动不力。部分法院认为法院只能被动受理案件,而后在审理、执行中才能服务企业,而不是主动积极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及经济风险,服务经济发展。

3.对部分企业经营受损是否确属金融危机影响甄别不够。在金融危机中确有部分企业是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致资金紧张,履约能力受限。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与此无关,而是借机恶意毁约、要挟、赖债及逃债等。调研显示,在过去的工作中,法院对该类情况的把握和甄别不够。

4.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与常态纠纷相比,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背景下,涉金融危机纠纷面临着更多的突变性和非确定性,使法院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法院保持一种稳健和冷静的司法态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涉金融危机纠纷的预测研判,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调研,确保司法应对能动有序。

5.司法解决纠纷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加大。灾后重建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类纠纷所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与法律因素多重交织,司法的有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单纯依靠司法解决纠纷所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如果法院不加分析,全然介入,不仅难以有效和顺利解决纠纷,还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成本的投入。

6.裁判标准的把握及利益冲突的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因素的介入,司法案件中的社会关系和争议焦点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多样,突出反映在五方面:共性要求与特殊情形并存;法律问题与社会因素交织;历史原由与突变情势纠结;常态调控与应急处置交错;程序选择与实体裁量两难。针对具体个案,特别是广受关注的争议性案件的司法裁量一般化与个别化之间的潜在冲突有所加剧,保持统一的裁判标准、平衡利益冲突难度加大。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组织工作满意度调研报告

选人用人,始终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是影响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最关键因素。因此,紧紧围绕打造“三服务两满意”模范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以及相关法规文件,着力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强化监

督,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完善了举报受理系统工作平台,完成了组织部门“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建设和开通工作。在本地党建网开设干部任前公示网页,设立“12380”网上举报信箱,制定全县组织系统受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12380”专用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受理工作,建立起了“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还聘请了4位离退休处级干部作为干部监督信息员,充分发挥了干部监督作用。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建立起了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网络。二是严格监督程序。坚持考察预告制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对拟提拔的干部,按照《干部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认真填写《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表》,对拟任人选的任职资格、民主推荐、考察考核、受理举报等几个环节进行监督的同时,听取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并签署意见。以来,共审核《干部监督表》500余份,公示干部267人,其中副科级179人,正科级88人。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知晓率。一是抓好政策法规宣传。在落实“领导干部要熟悉,组工干部要精通”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人民群众要知晓”的工作,大力宣传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充分运用网络、报纸等媒体积极主动地宣传选人用人政策法规,为干部群众理解、关心、特别是有效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宣传培训教育。教育具有启迪功能,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分辨是非。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教育作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风、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前提和基础。县委常委班子把《干部任用条例》及相关法规文件作为中心学习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县委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每年或班子成员变动后,都及时组织中心组学习,重温、强化《干部任用条例》和相关法规、政策。从今年初以来,县委把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政策作为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之一。为了使领导干部方便、系统地学习法规、政策,今年,我县将省委组织部汇编的《云南组织工作文件选编》()上下册,提供给领导干部、组织人事系统干部学习。通过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

1、创新提名方式。12月,我县把空缺的47个副科级职位和20个正科级职位,公示在本地党建网上,由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初始提名推荐,于今年1月,完成了首次初始提名推荐,参加初始提名的总人数达2016人,其中参加20个正科级领导职位提名366人,参加46个副科级领导职位提名1650人,参加初始提名人数最多的岗位达218人。此次初始提名推荐使全县符合条件的干部都处在同一平台上,享有公平的机会,破解了“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神秘面纱。

2、差额选拔干部。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我县积极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工作机制。一是差额选拔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来,盐津对新提拔的实职正科级领导干部按照1:2的比例在本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进行差额推荐,对推荐环节确定的2名人选同等对待、同一标准,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地域实施差额考察,在综合分析考察情况的基础上,由部务会提出初步拟任人选,将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产生过程、任职理由、考察结论向常委会做详细汇报,提请书记办公会对人选进行差额酝酿,确定1名人选进行票决。二是差额推荐提名科级领导干部。12月起,我县首开初始提名推荐。凡是需选拔任用的正科级干部人选由县委委员、县处级干部、县直各部门正职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个人署名或以组织名义推荐;凡是需选拔任用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由干部职工个人署名或以组织名义推荐。初始提名推荐环节打破了以往按照比例推荐的现象,由单一的等额推荐向不记比例的差额推荐跨越,加大了优中选优的力度;由实职正科级差额向实职正副科级差额、由差额考察走向全程差额,说明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和进程,实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跨越。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模板示例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模板示例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扎实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7年两学一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珍惜组织赋予自己的干事创业的平台,切实增强夯实基层、推动发展、后发赶超的责任使命。自2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并对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调研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全县党员在“两学一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与部分县级领导进行了个别交流,深入查摆、逐条梳理、深刻剖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方面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共100多条,其中与“两学一做”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10条。陈列如下:

1政治思想有偏差。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武装抓得不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如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等现象缺乏警惕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和不满的情绪,没有去坚决地抵制、纠正与疏导。部分党员,包括一些干部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强,还存在精神缺钙问题,未能主动把自身置于“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向中央看齐、向省委看齐。

2纪律意识还需增强。

3宗旨意识不高。服务群众上还存在,也存在与民争利。

4担当意识不高。不作为现象等仍存在。

5执行力不高。

6法制意识不强。

7 干部有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考虑县域发展现状不周全,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强调上台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堪重负。如在城镇建设上,多个片区项目同时铺开,没有循序渐进,征地拆迁带来的压力较大,反而影响了县城整体发展进程

8 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存在城区规划执行不严、控违拆违压力较大的问题。

9表面工作做得多。主要是常委班子成员下基层、搞督导没有深进去、沉下去,实效不明显。存在走村不入户、调研走马观花、真抓实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等问题。如有时候下乡了就是听汇报、搞座谈,自己问得少,亲自看得少。

10干部科学决策上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决策缺少必要程序,缺乏充分论证,凭经验判断、主观臆断来解决问题,脱离了县情实际。如为了加快工业、城镇发展进程,引进了龙行天下、汇德电子、三特机械等项目,但财政投入也比较大,投资回报率水平不高。有的时候某些重大决策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参与决策的面不广、透明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后遗症。如步行街建设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

8. 脱离基层群众。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关心群众疾苦不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如对信访积案缺乏主动化解的意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越积越深,化解难度越来越大。

9. 重视基层意见不够。常委班子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听取县直部门和乡镇意见少,习惯发号施令,主观思想较严重,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以致某些工作基层单位难以落实。如乡镇反映考核压力比较大,重惩罚轻奖励,对这些意见没能充分考虑,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10. 真抓实干不够。主要是求稳怕乱、瞻前顾后、遇到困难绕道走。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问题上,存在“推、拖、绕”的现象。在县域发展的问题上,有时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用不好,致使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如去年申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由于对形势的判断不够充分,以一个名次的差距失之交臂。

二、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集中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刚结束,接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党员和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障碍,思想障碍尤其突出。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思想偏差。客观的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党中央召开总结大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进行转移,部分处级领导认为今后的作风建设应该没有过去严,思想有些抛锚,过去存在的“四风”苗头又开始在脑海里蠢蠢欲动。另外,部分基层党员对政治学习也不够重视。现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心理上会存在抵触和厌倦情绪。

2.有应付心态。部分党员认为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最严格的的党性洗礼,问题已经找完了,原因已经深挖了,整改措施已经到位了,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意义不是很大;有的党员认为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只是“故伎重演”,在“严度”和“广度”上不及群教活动,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

3.有工作难度。自中央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结大会后,虽然作风建设的总体势头没有减弱,但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工作队伍有所精简、工作容量有所缩小,加上个别党员和干部自身有抵触情绪,导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氛围不够浓厚,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推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过程中,既要与群教活动紧密结合,又要区别于群教活动;既要优化内容,又能抓住重点;既要抓紧时间,又能保证效果。具体来讲,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工作方案。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好此项活动,确保方向不偏、内容不空、工作不虚,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总体把握,严格活动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发挥榜样作用;坚持群众参与,实现与民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务必真抓实改;坚持因地制宜,力求创新出特。

2实现党员全覆盖。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已明确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建议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农村党员都要参与,同时非领导职务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学习教育。

3抓好内容建设。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一是学党章党规党纪。二是学系列讲话。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长期的政治任务,三是学经典。要对《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等一批政治理论学经典著作要进行深入钻研。四是学典型。着重树立一批践行“两学一做”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并号召党员多向身边的先锋模范学习。三是实践学。结合学习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任务,要将“三严三实”和争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贯彻到落实个人整改任务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自学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统一部署,办公室党支部以思想发动为切入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的难得机遇和现实需要,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调研、边提高,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开展学习调研工作,对照“四风”存在的问题,通过8月21日支部会和9月3日征求意见会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和深刻反思,对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进行了初步思考,现予报告。

伴随着学校培训规模的稳中有升和培训层次、工作要求的提升,办公室工作量亦不断攀升,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办公室党支部全体同志按照“顾大局、守纪律、求精细、讲效率”的部门精神,勤恳工作、精细高效、团结协作,强责任、求创新、讲奉献,在努力完成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在钻研业务、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做到用心服务学院、服务教职工、服务学员,基本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

一、办公室、财务处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文件多、会议多,牵扯领导精力:全年收文1661份、发文202份、签报81份、合同152份,院领导或传阅、阅示,或审改、审核;全年党政工作会议57余次,平均每4个工作日一次;发文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原因分析:客观上,文件分别来自总局、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过去定的阅文原则是省以上文件每人都要传阅。学校需要研究的事项很多,例如凡物品购置超过5000元的就要上办公会。主观上,我们主动思考不够,筹划不够。

(二)工作调研职能还需大大加强:缺乏服务领导决策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总是忙碌地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未能做到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大事、要事上。缺乏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对服务科学发展的新办法把握不够、底气不足,未能超前思考、主动谋划,多提新点子、好点子。也没有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充分的调查研究,想问题、办事情、写文稿都没有充分深入教职工和学员中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掌握校情民意不够。没有做到找准问题并深下去解剖麻雀、提出对策。

原因分析:客观上常常是所给的写稿时间较短,来不及充分准备、开展调研。主观上政治素养和敏锐性不够;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不够;站位不够高、思路不够开阔;未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做好日常积累,而是依靠看材料,看文件,凭主观经验和个人思考闭门造车。

(三)节约型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同志反映公务接待程序较为繁琐、存在执行不到位问题,节能减排工作都有明确制度,但是需要进一步抓实,一些事务性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需要时都是临时动议、急事急办。

原因分析:没有成文的制度,或现有制度存在可行性、可操作性问题;遇到急事难事时,接待的审核审批程序来不及,制度未能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从点滴做起精神不够。

(四)督查督办工作力度不够:虽然有所加强,但距离更高要求的督查广度、深度和力度还有差距。

原因分析:客观上,根据会议议决事项或领导签批的文件所确定的承办事项,大多数均未明确办结时限,影响了督查的力度。主观上,各部门对此重视不够,理解和配合不够,未能形成共同督促检查工作的合力;办公室人员站位不够高,敢抓敢管的魄力不够,督查手段比较单一。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玉门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玉发【2012】10号)以及执行《玉门市疾控中心2012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玉疾控【2012】15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一)东湾村基本情况玉门市昌马乡东湾村位于昌马乡东南处,全村人口789人,共计221户,耕地4850亩,党员48人,4个党小组,成员7人,交叉任职,全村困难群众34户99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潘述山,家庭人口1人,无劳动力,耕地面积0亩,因无劳动力而致贫,家住东湾村二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是加快全省脱贫致富步伐的实际举措。此举,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二、实施了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真心实意做好事。按照胡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才能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村民反应比较多的现阶段问题都牵扯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等。如:道路路况较差,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方面的存在困难。与此同时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题授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暑假实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5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实践调研报告

暑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自己的暑假变得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暑假实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暑假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和调研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农村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暑假里,在天水市清水县郭川乡川儿村川儿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 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历史典故让孩子了解中国历史学,毕竟历史对于国人来说很重要。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 美丽岛 ,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调研总结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上个世纪的住房中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这样的家庭在那很常见,尽管家庭贫困,可孩子们学习非常认真。本着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理念,我们会将调查结果反映给社会的相关单位,以便社会给予相应补助。

三.素质总结

1.扎实的专业知识。

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即俗话说: 大家的心要齐 。切不可各怀心思,南辕北辙。因为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了,才会真正把支教和助学落实到行动中去。

3.团队作战的精神,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4.强烈的责任感。个人要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能。一旦发生问题,千万不可相互推委,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如果缺乏这点,那团队将无法凝聚,也就更加谈不上发挥超强战斗力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协调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

四.心智发展

十天的实践中,我同样在心智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1.正确对待挫折

实习中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何去何从?古曰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经过实习进一步明白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自己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了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2. 更加重视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很多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做事情也变得简单、轻松和高效。

3.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1)注意领导的指示,认真领悟其中的意思.要认真仔细的领会判断,学会察言观色.同时面对多个领导时更要注意保持平衡,要不偏不倚.对领导要热情,要多关心领导。

2)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管闲事。

3)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领导热情外,对来访人员也要好,要一视同仁.对领导热情是为了自己,对其他人好是为了良心和生命的意义。

4) 不要贪小便宜.尽量不要让单位的公共设备私人化。

5)要热情大方,要处理好和同事关系,那对于自己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甚至比和领导的关系更加重要。

4. 自学能力很重要

在实习中认识到很多自己的不足。刚开始一段时间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实践经验不足,不会运用。但渐渐认识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 。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非常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动脑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实践总结:暑假的实习工作不仅是对我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和动手能力的一次提高,更是对我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任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今后走向社会祈祷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与人文明相处等一些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是我们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残酷而美好的未来。我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使自己更加成熟。我要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奋斗和前进。那段日子里我所体验到的一切一生我也不会忘记。希望那里的孩子能好好上学,我们会及时把收集的资料交给学校。

暑假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二)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偏远山区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地域条件等问题,偏远山区各方面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改革困慢重重。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有利于先进物质精神文化的推广交流,也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支援山区教育深受贫困地区人民的欢迎,对当地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知都有启蒙和帮助,相互的交流和感化也意义重大。

关键字:贫困经济发展产业改革环境教育

三门峡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是位于河南省最靠西位的偏远山区,全村178户,617口人,居住分散。介于交通与地理环境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人均耕地面积处于全县最低,农作物产量低,主要经济来源极不稳定。近年,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协助下,村民经济发展思路有很大变化。近年,有省委组织部派下的分包单位,全力扶助新农村建设,毛河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

毛河村党建工作原则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毛河村村办是一个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始终坚定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责的领导班子。多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村。村长夏明云带领各村联委班子成员在招商引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借资,垫资,敢想敢干,大力投入公路,村基础设施,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及村民居住条件和科教文卫等方面建设,初期规划近20年发展方向。

1.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交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问题一直困扰其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交流。近年,毛河村通过借资,垫资,已经通入近1300万人民币通入公路的修建,预计在20xx年6月前将全面完成三条出境的主干道。方便人民的出行。

(2)住房条件。由于自然灾害及山区住房破旧分散等原因,毛河村按照新农村规划,扶贫建设69户房屋,将危房及过于贫困居住条件下的村民住房问题加以解决。不搬迁的加以规整,给搬迁户人均XX元辅助资金。为改善和丰富居民生活条件,毛河村正投资百万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包括村级办公室,大型舞台,洗浴的中心,健身娱乐场所,超市,招待所,农家乐等设施建设。为实现对天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毛河村合理处理垃圾,牲畜粪便,实行厕所,沼气,猪圈等一体化,设沼气池,充分利用能源。

(3)经济发展规划。毛河村利用天然的水质,山林,规划并创新一批特色产业。毛河烧酒,毛河腊肉,食用菌,山货,烟叶,特殊养殖,有色金属,红色旅游及国家级森林公园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产生产业链条,比如毛河烧酒,腊肉及旅游搭配,相互带动。目前,由于封山育林,毛河村食用菌产业停滞。烟叶,农作物则由于耕地面积过少而不能作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少部分村民正在进行娃娃鱼等特殊养殖的试验,如果经验成熟将得到大力推广。毛河烧酒腊肉的制作是每家每户都熟知的传统手艺,急需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进入最后审核阶段,它将解决大部分村民闲散劳动力问题。开采加工,出售成品,为期十年。十年后的人力资源则可以为即将开发的红色旅游业来服务。毛河村外出务工人员70余人,目前空闲劳动力200多人,村委也在动员村民外出务工,促进交流和提高村民的社会认知。

2.毛河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资金问题。自新农村建设及改革经济体制以来,毛河村的资金问题一直很难解决。除国家发放以及帮扶单位捐助的资金外,用于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建设的资金多是村民,村联委集资,借资,垫资来进行运作的。招商引资没有成熟的进行。传统特色产业无法大规模组建。

(2)如何宣传。地处偏远,经过长期的半封闭,毛河村如何面向市场化经济的大趋势,推销自主品牌,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个问题。

(3)科技人才。先进文化和技术知识紧缺。懂技术的人才太少,外出务工人员少,对外交流少,很难把生产推向灵活高端的进程。医疗,教育事业也发展缓慢。关键是人才的紧缺。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个问题。

(4)环境保护。发展必定带来环境的改变。毛河特色产业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资源保障。目前,已经封山育林,但开采矿山,发展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5)教育大业。贫困是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本,学生对只是的渴望,家长对教育日渐的重视,针对偏远山村师资力量的缺乏和部分在职正式老师的职业态度,国家应给予关注和调整。

毛河村的发展总体上正处于瓶颈阶段,村领导带领村民积极地进行最基础的新农村建设,但资金,将来的出路,部分规划但未能预知困难的产业项目都紧紧的包围着这个偏远山区的村民们。村书记夏明云说:只要我们敢想敢干,作出成绩,自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只要我们以诚信为本,自会得到投资者和来访者的信任和满意。

我的暑期时间感想:

毛河是一个环境清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山区的人民同样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经济制约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制约着渴望知识文化的孩子们去奋斗创造未来。在那里,村民齐心搞建设,渴求党和社会给予他们机会和帮助。我想,在中国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尽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了此次的支教经历,对我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认知都是一个新的提高和丰富。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只是改变命运,成才后才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法院审务进社区的理论与 实践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799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审务进社区理论实践

审务进社区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以“执法为公、司法为民”为指导思想,将审判实践与基层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社会纠纷的工作机制。审务进社区的出现有其历史基础和现实必要性。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遵从儒家“无讼是求、教化为先”的思想,建立了依托宗族、乡保等民间自治组织,将大部分纠纷消化于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又创造性的建立了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之花”的人民调解制度,将部分民事纠纷交由广大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解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我国刚刚确立并开始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时,我们很自然地把法院和诉讼作为建立法治权威的制度性象征。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差”现象,为权利斗争而走上法庭成为社会“时尚”,人民调解制度等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被淡化、冷落,过多的诉讼一定程度上扩张并加剧了社会关系的对抗性和紧张,社会的宽容和责任感在简单的权利对抗中出现失落贬值。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曾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但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一些优良的司法传统逐渐被丢弃,随之而来的是诉讼量猛增,法官疲于办案,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仅依靠法院也无法解决。法院通过深刻地反思,于XX年提出了以司法为民、亲民、利民、便民、护民为中心思想的审判工作新思路,并在继承我国民间调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adr(即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设计了“审务进社区”的改革方案并积极付诸实施。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审务进社区的职能与价值。                       第一部分、审务进社区的理论基础     一、审务进社区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现代司法人文主义精神     司法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现代司法的内在、深层的精髓与内核,是司法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现代司法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司法为民”精神,体现为对主体精神与自由精神地尊重。而现代司法人文主义的核心之所以表现为司法为民,是因为一、司法为民是在全社会实现实质公平和个体正义的本质要求;二、司法为民是司法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三、司法为民是检验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准确尺度。四、司法为民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审务进社区正是司法为民思想的具体实践,它反映了现代型法院对司法人文主义精神的崇尚,对实质公平、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关注。它以审判与人民调解相结合的方式,以追求实质公平、个别正义为目标,在法治的前提下用对话弱化对抗性,求得各种利益的平衡,在秩序中追求整体发展;它以送法进社区的方式,缩短法院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增强法官的亲和力;它以简便快捷、当事人参与、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化的程序设计,用预约开庭、快速审判通道等方式,实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纠纷解决机制。     二、审务进社区是社会价值和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充满了复杂的利益冲突,由于冲突的性质、形式和激烈程度不同,解决冲突和纠纷的手段、方式也必然是多样的。与法的发展一样,纠纷解决机制的样式最终是受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发展所决定的,社会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同时,在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在关系较亲密的社会群体中,诉诸法律和诉讼是可以被尽量避免的;而随着关系的疏远,法的作用相应增大;但是当关系距离增大到人们完全相互隔绝的状态时,法律又开始减少。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对法律和诉讼的利用频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必然根据主体之间关系距离设计出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世界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接受了规则、实行高度的法治后,人们又开始重新发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对话的价值,对纠纷解决的自主性和机会合理性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在国家权力的行使已形成制度的惯性之后,各种非国家的组织、社区共同体或社团的作用,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的adr(即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勃兴则是最好的佐证。在英、美两国,不但在社区中、企业里设立了许多调解组织,而且法院也主动的、积极的运用自身的案件管理制度来鼓励、促进甚至指令当事人采取诉讼以外的方式解决纠纷。有鉴于此,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其他国家走过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而应该以多元化为制度设计的价值和目标,通过审务进社区实践,将传统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和社会组织有机地与现代司法诉讼制度融合为一个多元化的系统,以适应各种主体的多层次的实际需求。     三、审务进社区是法官职业化和司法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一般认为,法官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纠纷,事实上大部分法官的大部分时间确也都是在解决所谓“公式型”案件。解决这些在现行法律上有“现成答案”的纠纷,并不需要过多的法律知识,处理这些案件需要的是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法官作为知悉法律的专家,其核心作用应当在于通过解释规则,将法律的抽象规定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使之事实化、具体化、个案化,将粗线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现象,这才是法官的使命。因此,法官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解决纠纷的层面上,而应当通过疑难或僵持不下的案件,解说法律真谛,宣告法律是什么,即通过诉讼来产生规则。在社会活动中,各种纠纷有多种解决的途径,法官不应当成为纠纷的唯一解决人。通过审务进社区,法官应当将部分纠纷的解决权让渡给民间组织,让大量的民间纠纷能化解于社区,只有这样,法官才能集中精力完成生产规则的职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法官。随着世界各国司法的现代化,法院功能的重心也正在从纠纷的解决向参与社会利益和价值的调整,即向参与决策的方向转化。社区组织参

与纠纷的解决,既为法院分流了简单民间纠纷,使法官有可能集中精力通过疑难案件的审理来解释法律,弥补法律漏洞,同时法院向社区组织让渡部分纠纷解决权,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纠纷的解决,也体现了现代司法的民主性,增强民众对法院的信任度。     四、审务进社区是应对当今社会诉讼“爆炸”有效措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法院总收案数全面持续上涨,诉讼“爆炸”的直接后果是法院积案居高不下,这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威信和国家法制的形象。同时,诉讼“爆炸”还间接导致了裁判质量长期低迷,上诉率不断增加,二审维持率逐年下降以及执行危机。诉讼爆炸,不仅是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司法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应对诉讼爆炸的诸多措施,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诉讼程序的转型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然而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和诉讼程序的转型在国家生活中涉及面都较广,阻力也较大。而对于审务进社区的核心内容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而言,我国长期就有民间调解的传统,在心理层面上易于被社会接受,同时在人员及物质方面,我国社区组织一直较健全,近十年来民调组织职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在社会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审务进社区,利用人民调解网络,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减轻法院诉讼压力最为有效也是目前最为现实的方法。同时,审务进社区利用社区组织作为纠纷处理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法院来说还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增加了法院裁判的公信力。由于~问题对司法的影响,当事人在诉讼中经常对法院的公正性存在内心怀疑,如果将审务工作直接延伸到社区,社区人员在诉讼前、诉讼中参与纠纷的解决,无疑将大大增加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感。二是为法院自身的发展腾出了空间与时间。目前中国法院的发展最需要的莫过于逐步培养造就出适合现代法制需要的高素质的法官,这不但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为法院营造良好的环境并留出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审务进社区,既为法院的改革提供了缓冲地带,同时也是法院在不盲目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增强纠纷解决力量的有效途径。                        第二部分、法院审务进社区的实践     一、审务进社区系统性措施     新时期审务进社区工作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法院与社区单独、无系统性联系工作的简单相加。法院审务进社区工作是融合了社会各种力量,将司法审判与基层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具有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设立人民调解指导员。法院选派了十二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至各社区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指导员负责对该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对人民调解组织遇有疑难复杂纠纷难以处理的,实行疑难案件会诊制度。培训的形式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系统授课、专题讲座,人民调解员以见习人员身份参加一定期限的法院审判工作,旁听开庭、调解,担任人民陪审员等。同时法院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十二名指导员均已完成了对各社区人民调解员第一轮的培训,并积极参与疑难案件的会诊,使多起群体性纠纷解决在社区中而未形成诉讼。     2、人民调解组织、人民陪审员先行调解机制。双方当事人在同一社区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案件,立案庭主动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优势,建议当事人先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双方当事人接受建议的,暂缓立案。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后无法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一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由该社区人民陪审员在立案后一周内再次调解,力促双方达成协议或自动履行调解协议。经人民陪审员先行调解仍未达成协议或拒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依法开庭审理。在石某与其四个子女赡养纠纷一案中,我们经审查发现,原、被告均居住在同一社区,他们之间矛盾较大且由来已久,本案之前双方也曾为赡养问题在法院诉讼过,但双方之间实质性的问题一直未得很好解决。为彻底化解这起家庭纠纷,主审法官邀请该社区中两位了解情况的民调员在开庭前对双方反复进行调解,拿出多种协商方案,解决了原、被告之间的主要问题,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因其中一名子女请求法院以判决的形式明确各人的权利和义务,主审法官又聘请两位民调员担任特邀陪审员,在社区中开庭,以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为基础,当庭作出判决。判决后,石某的四个子女自觉地履行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3、实行人民调解协议公证、执行一体化机制。在人民调解员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协作,通过公证机关依法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债务人拒不自动履行协议的,只要债权人提出申请,直接进入执行程序。     4、设立快速审判通道。指定专门独任审判员,以更简捷的程序、更快的速度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通过审判,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约束力,支持和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5、全面推行预约开庭和调解。对于一些外地当事人,以及在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应根据申请,预约在节假日进行开庭、调解。对于老、弱、病、残的当事人,各业务庭承办人及时上门服务,办理立案手续或就地开庭、调解。XX年2月,一位住在郊区的当事人打电话来说由于工作原因,自己只能在中午赶到法院,下午还要赶回上班,希望能在中午开庭,该案的主审法官放弃了午餐和休息,利用中午时间开庭,并当庭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同时,快速地审结了案件。     6、社区人民调解员协助送达法律文书机制。请人民调解员参加法律文书留置送达,在送达回证上证明有关情况,必要时还可委托人民调解员进行送达。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人民调解员的协助,XX年中一次性送达成功率提高40%。     7、实行社区服务令和监管令。整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访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家访调研报告

家访时间:

家访地点:

家访对象:

由于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比较相似,所以本次家访,我请两位学生的家长一起到炎炎家,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听取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互相沟通,让孩子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心中有数,老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本次家访中,我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比较真实的向家长告知这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集中向家长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使家长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校的优秀的一面,让学生家长能够敞开心扉,向老师叙说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家长和老师都能够掌握更全面的学生,不能只是凭借自己的片面了解而去评价学生的全部,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亲切。然后我婉转的向家长介绍了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的不足,并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听取了学生自己对学习的真实想法,也和家长交换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意见,对家长提出来的问题给予解答,希望能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一、发现的问题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由于为了生活,每天都要外出务工,几乎没有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都没有养成好习惯,而且学生在家也缺乏基本的待客礼貌,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深入剖析

1、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这两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加上整天奔波于生活,对孩子的学习已经忽视了,有时想起来问的时候,孩子也是报喜不报忧,家长就听之信之,长此以往,学生和家长就都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

2、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督促的意识。其实,孩子的学习并不需要家长的指导,有时就是需要家长的监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家长对他的重视,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上进的意识,思想上有些压力,在学校,他自然就会对自己的各方面表现严格要求。而这两位家长就缺乏这样的监督,有时问问孩子的作业,并不是真的看一看,能给一些有价值的指导,而是孩子说写完了就过去了。所以,这两位学生在家庭作业上就有敷衍的习惯,有的时候作业写的内容不正确,有时甚至没有写作业,老师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完成了,丢了或是没有带来想用谎言来推脱。和家长联系的时候,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会出现这种事情。

3、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给孩子零花钱以当做对孩子的补偿,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花零钱、吃零食的生活方式,有时只要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家长也是用钱奖励,而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指导行为,而是用打来惩罚孩子,希望孩子能从中吸取教训。学生对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近乎恐惧与麻木,所以,也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炎炎与渺渺两位同学,都是家中的宝贝,受饮食习惯的影响,身体比较差,感冒发烧,肚子疼经常发生,请假的时候很多,在他们休养的时候,家长在学习上不能给予指导,学生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来越懒惰,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慢慢的,他们就厌倦了学习,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想办法解决,直接就拒绝了。

三、解决的方法

1、学生方面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关注炎炎、渺渺的表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问题,我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他们能答对,就鼓励,逐渐的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也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结合课上的表现,我在课下及时的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他们并不笨,只是有些懒惰,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课下,我引导学习组内的小伙伴,平时给他多出些题目,多帮助他,督促他,多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鼓励。对于家庭作业,我教给他记在家庭作业本上,回家后对照记录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之后让家长签字,最后整理好书本,装入书包。每天都这样做,以养成好的习惯。

2、家长方面

我与家长交流了教育的方法,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要,交给家长一些教育方法。比如:学生乱花零钱的问题。平时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保证他们的营养,零花钱尽量不要再随意的给孩子,除非真的有需要。在孩子有了进步以后,要根据事情的大小影响,该语言表扬的就不要用钱来代替,尽量奖励孩子他们有利用价值的学习用具,或是书籍,平时多给孩子买一些适合的书,在家有计划的监督他们进行阅读,孩子的家庭作业,每天要检查,并且签字,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这样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进行换位思考,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样解决事情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理性,多些指导,不能总是用拳脚来解决,同样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常联系,全面的掌握孩子的表现,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非常乐于配合。只要学生在学校有了进步,老师也会及时地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及时鼓励,做到家校共育,使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取得的效果

在家访之后,我对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课上表现更加关注,时时提醒他们上课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多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现在,这两位同学客商主动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字写的更加规范,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也能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小组长像我反映了很多次,在班会上,我有意识的表扬了他们。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感,我真的很欣慰。在课下,他们能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之中,不再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最可喜的是,他们改掉了花零钱的习惯,家庭作业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每天都能按时交到组长的手中。后来,在我与家长的电话联系中,家长也说孩子在家表现也大不相同了,变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家长表示很高兴。

我想,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只要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建议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5069 字

+ 加入清单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政策建议

到本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失缺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资信评级行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协助银行提高信贷质量、提高证券发行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资信评级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为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资信评级行业10余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于促进资信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一、资信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资信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为信用评级、信用评估、资信评估)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由于资信评级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并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判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资信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认同。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 (一)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评级的目的并不是向市场的参与者推荐购买、销售或持有一种证券,而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债务发行者提供的资料,或从它认为可靠的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作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于资信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并坚持“利益中立”的原则,且具有专业优势,因此评级结果日益被发债人和债券市场投资者所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作用。 (二)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一般来说,监管对评级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级(即bbb级以下)债券;二是根据信用评级制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三是有关发债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最低评级的要求。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急剧扩张,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日益受到重视,跨国公司、各国金融机构等对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业务需求日益增加,以防范跨国交易(投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为了保护本国投资者,各国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国融资主体或品种的评级要求。如今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在内的几家全球性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了各国金融机构发行外债的筹资成本。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存在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二、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资信评级业发展的历史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市场驱动型”模式,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监管部门不直接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等进行监管,资信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主要由市场决定。监管部门作为资信评级结果的使用者之一,一般都根据资信评级机构在市场中的表现,作出认可某些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规定。如美国资信评级业在70年代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在有关规定中广泛使用资信评级结果,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75年对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资信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认可,使这些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并迅速成为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跨国机构。二是“政策法规驱动型”模式,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发展资信评级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属于这一种模式,监管部门对资信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推动和有效监管成为评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比如,不仅很多国家对资信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核准和认定,以及资信评级业务范围的核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有的国家的监管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还直接参与发起设立资信评级机构。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使用情况,而不是被评级对象是否愿意接受评级。其中,监管部门对评级结果的使用对评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通过政策法规支持资信评级业的发展,是发展培育资本市场的一个途径,同时,资信评级机构作为向公众提供风险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其发展的初期对其加强监管,也有利于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 国际上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评级方法,另一种是客观评级方法。主观评级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机构的定性分析和综合判断,客观评级则更多地以客观因素为依据。随着评级行业的不断发展,各评级机构认识到单纯依靠主观评级或客观评级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受评企业的资信状况,因此目前许多评级机构都强调主观评级与客观评级相结合,但不同的评级机构在评级程序和具体的指标体系方面仍存在差别。在评级业的发展中,各评级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指标不断细化,评级程序也日益严谨。以穆迪公司对银行业的评级为例,对信

用风险的分析评价不仅对5类共37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受评银行的经营环境、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和管理策略与管理质量等7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经过严格的评级程序最终确定受评银行的资信等级。由于美国的资信评级业务开展最早、最为发达、影响最大,美国的评级方法、指标体系和评级程序目前居于主流地位,并被许多国家借鉴。 (三)资信评级的主要业务及其来源 从国际经验看,资信评级的业务主体大体包括三部分:即主权国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其中,对受评对象的评级可划分为两部分,即发债人评级和各种债务工具的评级。发债人评级是对受评对象自身偿付能力的评价;各种债务工具的评级则是在发行人信用等级的基础上,考虑每一种债务工具的特点和受保障的程度,来确定其最终信用等级。从评级机构的业务来源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委托评级,即资信评级公司接受评级对象的委托对受评对象进行资信评级并收取评级费用;二是评级公司对某些机构进行的自主评级。在评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评级机构进行的自主评级对扩大评级行业的影响和拓展评级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较长时期中,我国并不存在资信评级机构和业务。因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层层的指令性计划之下进行,资信评级这一与市场经济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的业务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我国的资信评级行业产生于1987年,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客观上产生了信用评级的业务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大约在50家左右,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等级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等级评级等。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基本状况 1.资信评级业务不断拓展。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最初始于债券评级,目前债券评级也是资信评级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唯一受到监管机构指定的业务,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547号文件,确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具备企业债券资信评级资格,并明确规定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在发债前,必须经人民银行总行认可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近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控制贷款风险,人民银行各地的分行纷纷要求各商业银行对贷款1亿元以上的企业,除银行审贷部门评级外,同时由人行分行指定的独立评级公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上海、江苏、宁波、厦门、福州等省市已开始实行贷款大户由评级机构评级。商业银行的贷款证评级正在成为资信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为提高资信评级行业的影响力,目前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评级公司着手对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自主评级。 2.行业龙头初步显现。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1986年地方企业开始发行债券,1987年3月,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债券进行统一管理,并要求发债企业公布债券还本付息方式及风险责任。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系统的一些机构组建了信用评级机构。10余年来,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目前评级机构仍有50家左右。从这些评级机构最初的业务隶属关系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方省市人民银行或专业银行组建的;一类是独立的评级机构,如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等。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大公和上海远东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3.资信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我国信用评级制度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资信评级机构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指标体系上仍有一定的差别。 4.资信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1993年发文提出,企业债券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要求1亿元以上的企业债券要经过全国性的评级机构评估。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资本市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建立发债机构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而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中,对资信评级的有关规定就更加明确,如《贷款通则》中规定,“应当根据贷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级别。评级可由贷款方独立进行,内部掌握,也可由有关部门批准的评估机构进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证管理办法》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所作资信评定结论,可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资信评级行业制度框架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资信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穆迪向大公提供信用评级与管理技术,为大公培养评级分析人员,联合开发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体系;第二阶段由大公穆迪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在我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独立开展资信评估业务。同年8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机构的合资与合作,有利于直接吸收国际最先进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核心技术,快速提高国内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与管理水平,推进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进程。 (三)我国资信评级市场发展趋势 1.债券评级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优秀的企业往往倾向于以债券而不是股票筹资,实力不足的企业也能利用较高的债券利率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校精神文明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439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县文明办的要求,为切实抓好当前我镇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镇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到茨竹坝村委会等部份边境村寨就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麻栗镇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麻栗镇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下金厂相连,西与天保乡毗邻,北与西畴县接壤,南与越南河江省接界,国境线长17.7公里。全镇辖12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有221个村民小组和15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等民族,总户数11885户,人口473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20人,占总人口的23%;农业人口33391人,占总人口的70.5%。全镇土地面积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9016亩、其中田9838亩。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24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6元、人均有粮383公斤。近年来,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已创建各级文明村10个,其中省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达280户,科技示范户 27户, “五好”家庭85户,使农村呈现出文明、整洁,安全优美的精神风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一个思路,树立一种精神。一直以来,我镇始终紧紧围绕“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立志脱贫奔小康的精神。确立镇机关为重点,农村村组为基础,点线面结合的战略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农村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村这一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通过努力,我镇的精神创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有友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良好道德风尚在全镇农村蔚然成风。

(二)抓实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当中,镇党委、政府从两个文明出发,坚持以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抓好“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创建活动,按照创“五好”,抓班子、抓队伍、抓经济、抓文明、促发展的要求,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委会班子以及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等基层组织建设。在镇机关站所大力开展“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以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载体的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实施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使农村呈现出文明、整洁、规范、安全、优美的精神风貌。推行门牌号管理制度,加强对户、院的管理,形成“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精神文明、公共事业联抓,科技文化联建”的格局。目前,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达280户,科技示范户27户,文明村10个(其中省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五好”家庭85户,通过开展“建设文明校园”活动,使各中学、小学的环境有很大改观,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常识等课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抓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把开展科技普及、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增强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精神扶贫”和“经济扶贫”相结合。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三观”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民道德普及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创建“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利用公民文明学校、文化活动室对村民进行培训。近年来,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125期,参训干部群众26549人次。二是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学楷模、促发展”等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普及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征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读本》400余册,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赌博偷盗行为。组织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20xx年以来共读书学习人数达1万余人,累计举办农函大126班,学员达6482人。此外,我们还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我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紧及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正在形成,学文化、学科技、学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二)阵地建设滞后。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目前,我镇除南朵、迷董等17个已建设小康村和三个社区外,全镇还有204个村民小组还没有科技活动室。南朵、迷董等17个已建设小康村和三个社区虽然有了活动室,但设施、设备不齐,村上文艺队想开展活动都缺乏表演服装等设备,因此很难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其次的村民小组更是谈不上开展活动了。

(三)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一)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建议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

(二)要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要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建议上级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培训、普法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

(三)要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要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建议上级加大对农村文化

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使人民群众能正常开展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要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要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要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建议上级加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投入力度,特别是应该在每个村民小组设垃圾箱或垃圾池,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五)要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村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xx市xx区xx镇xx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镇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和xx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南部,面积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652户2745人,其中瑶族6个自然屯,瑶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14户,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耕地4031亩,其中水田1201亩,旱地2830亩;有经济林面积6000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3000亩、八角800亩,杉树成林面积10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3个,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XX年,xx村人均纯收入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XX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9100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800多头,耕牛90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1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199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xx镇中心小学完成6年级教育,并在xx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30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入托人数分别为30人和18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05人,参合率达到97%;XX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1321人,参保率75%。全村60岁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三是违法干预选举的现象依然存在,贿选现象增多。贿选现象已在很多地方出现,部分地方已呈蔓延之势。贿选的手段多样化,有给钱的,也有给物的,还有既给钱又给物的。有候选人直接参与贿选活动的,也有候选人指使他人所为的。XX年换届选举时,福州市有一个村,候选人扛着80万元人民币,用透明塑料袋裹着满村游走,给人一种暗示:候选人若当选,村民将有好处。因贿选引起的选举争议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存在困难。由于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机构及其职责的规定比较则,涉及选举中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如村民资格、候选人条件、贿赂选举、另行选举、重新选举、选票认定、罢免、违法行为处罚等,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不明确或处理措施难执行,处理难度大,群众只好逐级、越级上访。一些人钻了法律空子,致使干扰破坏选举现象时有发生,纠错效果不明显。

(二)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基层选举过于频繁

近年来,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太短的任期一是造成村干部队伍不稳定,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有一种说法叫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第一年要接受任前必要的培训,还要忙着定计划,确定发展思路,第二年才忙工作,第三年快要换届了,至少半年要考虑是否参加下一届选举,如何连选连任等等。此外,基层选举活动过于频繁,用群众的话说,十年九选,今年是村委会换届选举,明年是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后年是县区人大代表选举。每次选举,都要让村委会干部忙碌一两个月,开支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不等。有的村干部反映说:他们村里几乎每年都要搞一次选举,而每一次选举都得花上2至3万元。毋庸置疑,目前,我省仍有部分村经济较薄弱,频繁的选举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负担。而且,选举活动多了,牵扯着村干部的精力,也影响发展经济。再者,次数多了,也影响村民参与积极性。

(三)村“两委”关系不尽和谐,选举联动有待推进

在一些地方,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不很融洽。有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认为自己是全村群众选举的,而村党支部书记只是由占村民总数一小部分的党员“两推一选”的,于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有的村党支部认为,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就是要领导一切,于是就大包大揽,妨碍了村委会班子正常行使应有的权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尚有8%左右的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处理不好、村“两委”选举联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

(四)村务公开仍需规范,监督整改措施乏力

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准,存在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松劲懈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群众认为村务公开只是上级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不参与监督和公开。二是工作不规范。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内容、时间、地点、程序的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省里要求公开11项内容(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企业承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被征土地面积及补偿款项、义务工摊派、救灾救济物资和生产资料发放、扶贫资金使用等),有的才实行四方面、六方面的公开,一些比较敏感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公开项目不细化,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特别是在村财的收、管、用等环节上,普遍存在失范乃至混乱现象,乱发补贴、乱开支等违纪违法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监督整改不力。有些地方监督措施乏力,监督滞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查处不及时,整改措施未能真正到位。

共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简介

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xx县农机部门围绕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拥有拖拉机539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植保机械721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3.76万千瓦,机械原值1576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围绕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配套装备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拥有冷藏保鲜4745m3,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5台,喷滴灌设施1935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果蔬分级机5台。三是公司投资农机成为新亮点。在农机项目的引导扶持下,先进适用农业装备成为农业企业的投资热点。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95.3万元,购置引进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230 m3、喷滴灌设施350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田园管理机3台、集雨设施2套、割草机3台、农用运输机4台,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较好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效益。xx县的专业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魏塘的“中国甜瓜之乡”、姚庄的“黄桃之乡”、西塘的“沼虾之乡”、丁栅的“甲鱼之乡”、惠民的“蜜梨之乡”相继涌现。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县初步形成了南部设施农业栽培、北部名特优水产养殖、中部食用菌生产的区域布局,设施瓜菜种植面积4.9万亩,淡水养殖8.3万亩,粮经比例已调整为45∶55,前几年又启动了3万亩无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县上下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探索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结构优化增收之路,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农经统计分析,今年粮食收入2.7亿元,比去年增17.4%,经济作物7.08亿元,增长10.5%,畜牧业7.3亿元,增长27.5%,林业0.9亿元,增长25%,食用菌0.58亿元,增长5%,预计全年农业总收入18.5亿元,增长24.9%。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9.5万亩,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农产品加工等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单一粮食加工,走出作坊式加工模式,由低档次向中高档次,由内销为主向外销推进,涌现出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6个。今年新增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各4家,全县已拥有2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县级龙头企业15家,4家农业行业协会、43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带动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推广了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绿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凸现。今年新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3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组织申报的省绿色农产品4个正在认证当中。目前全县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16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3个。

二、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8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来,围绕广陵区委提出的打造“世界名城核心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战略部署,广陵区妇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儿童身上,站在关注未来、服务民生、促进文明的高度,整合社区、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等各类社会资源,努力开展创建活动,促使城市成为一个对于儿童十分安全和便利的地方。按照此次调研主题,结合妇联工作实际,就如何打造儿童中特殊群体,即留守流动儿童友好城市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扬州市中心及近郊地区,留守儿童较少,在一些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附近流动儿童相对多一些,针对上述情况,近期,我们走访了曲江、汤汪等地,通过汇报、走访、实地察看等形式深入了解留守流动儿童现状。据调查,我区学龄前儿童14385人,其中流动(外来务工)儿童3671人;在校小学生34632人,其中流动 (外来务工)儿童8095人,留守儿童292人。主要的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管理形式有三种:一是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留在家中的一方家长监护,其中以父亲外出,母亲留在家中监护占大多数;二是隔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的监护形式;三是亲戚管理或同辈照应,即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给亲戚代为管理或由兄姐照顾的监护形式;此外,留守儿童还有民间监管、自我监护等方式。

二、工作成效

1、成立广陵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会议精神,保障留守流动儿童权益、促进平等全面发展,我们主动与区政府办对接,协调相关部门,由政府牵头成立了扬州市广陵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所属17个相关部门组成,该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

2、向区委提交儿童帮扶方案。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儿童群体,特别是其中留守流动儿童的整体状况,我们向区委提出了帮扶贫困儿童的系列建议方案,如免费营养餐、免费牛奶、免费鸡蛋计划等,并对每种方案的经济成本都进行了测算,增强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3、下发区妇联系统儿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当前,儿童遭遇性侵、无人监护、溺水、坠楼、触电等各种危害儿童安全的事故呈现多发趋势,为加强对儿童的关爱与保护,我们编制下发了《广陵区妇联系统儿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积极应对,调查情况,采取措施,跟踪配合,妥善处理。同时,各乡镇(街道、园区)对辖区内困境儿童暑期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摸底,并及时给出处理意见,做到对处于困境中儿童暑期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对接的保护工作机制,有效控制各种危害困境儿童安全的事故发生,不断优化有利于困境儿童平安、快乐、幸福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4、成立广陵区天使之梦爱心妈妈联盟。近期,我们在民政部门备案成立了广陵区“天使之梦”爱心妈妈联盟,旨在发动全区乃至全市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加入这个联盟,传递真情、汇聚爱心、关注公益、共创和谐,共同关爱贫困、弱势儿童群体。

5、广泛开展儿童关爱和安全守护活动。去年4月24日,广陵区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计划”启动仪式暨培训活动在汤汪小学举行,现场免费为留守流动儿童发放手机200部。“六一”前夕,邀请了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视察、慰问全区部分小学、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给孩子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去慰问金和节日礼物,孩子们在快乐中渡过一个难忘的节日。深入开展“蒲公英行动”和“春蕾计划”,新增注册爱心妈妈结对留守流动儿童120对,新增春蕾女童120名,募集爱心基金20190元,发放11500元的爱心助学金。

各乡镇(街道、园区)也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如:李典镇组织女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结对孤儿,除了定期上门看望,辅导作业,还经常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泰安镇“爱心妈妈”积极开展为重病儿童募捐的活动,帮助白血病儿童募捐近万元善款;沙头镇妇联开展为留守流动儿童送爱心活动;产业园巾帼志愿服务队的“爱心妈妈”们在开学前给结对的贫困留守流动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助学金。

三、存在问题

1、活动空间不足。目前,留守流动儿童常因父母“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而缺少沟通,有的孩子放学要么宅家里,要么在外玩耍,安全得不到保障。近年来,随着妇女儿童之家及阳光学堂的开设,这一情况虽有缓解,但尚不能满足全区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尤其一些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运转有效的活动阵地更是不足。

2、学习压力较大。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中,跟孩子的家庭话题,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其他方面沟通较少,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关心过少,这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压力,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同时,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存在一些差距,家长认为孩子比较优秀或良好的,孩子则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觉得未达到家长的期望,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帮扶平台单一。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保健、生活及安全保障存在许多困难,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都在做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虽然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出台帮扶政策、搭建帮扶平台,但从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效果并不明显。

4、长效机制不完善。目前,面对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以及相关的项目建设还存在滞后的问题,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及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虽然牵头建立了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旨在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关爱工作。目前,机构虽已成立,但是尚未真正运行。

四、下一步措施

1、做实妇女儿童之家平台,将儿童工作根基扎得更深一点

目前,妇女儿童之家已在我区133个社区(村)实现了全覆盖,每个妇女儿童之家都设有儿童图书馆(室)、儿童快乐家园(室内或室外)和家长学校等。下一步,根据区委“儿童友好家园”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儿童和家庭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儿童课外活动场所,进一步拓展儿童户外空间,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创设儿童友好型的社会环境。我们将突破社区(村)儿童工作人手少的束缚,在儿童工作上创新形式,引进社工+义工模式,儿童工作总体规划由社工牵头,通过妇女议事会和社工义工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儿童图书馆(室)由义工轮流值班管理,儿童快乐家园和家长学校的活动及教学计划公布上墙,按计划开展,教员均由义工担任,对义工付出的劳动进行文明积分,年度进行积分兑换,每一分值约相当于一元钱。除平时正常工作外,节假日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儿童活动。

2、做活阳光学堂平台,将儿童工作的亮点放得更大一点

目前全区共有阳光学堂88所,“阳光学堂”校长由社区负责人担任,教育系统选派一名教师担任专职副校长,指导开展活动,社区妇联主席、宣传干事负责“阳光学堂”的具体工作。阳光学堂的健全完善改变了许多双职工子女及留守流动儿童放学回家后,因无人照料,有的游离在街头,有的沉湎于网吧的现象,使学生放学后,都可以到“阳光学堂”一起做作业、看书读报,学习知识,并利用节假日参加学堂组织的各种培训比赛等,解除了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社区延长阳光学堂办学时间,每天定点开放,从下午放学到父母下班,并在有条件的社区率先开放“傍晚课堂”活动,组织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志愿者帮助辅导功课,有特殊培训需求的还可进行微利培训。同时,设立 “伙伴节”、“科普节”、“法制节”、“工艺节”等儿童节日,安排资源保护、人防知识、战争故事等课堂上听不到的讲座,开展“小主人”、“小园丁”、“小卫士”、“小楼长”、“小帮手”活动,使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伙伴,学到书本外的知识。

3、做好帮助扶持平台,将儿童工作的机制运作得更圆满一点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区留守、流动儿童数量急剧上升。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些孩子一般来说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差,二是学习帮教条件差,三是心理素质比较差。针对此,我们首先将从推进教育均衡化入手,通过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等,呼吁实施教育均衡化,助推了区《教育均衡十八条》的出台,以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线,让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其次是积极培育妇联自有的帮扶弱势儿童的载体,一是与金苹果艺术培训中心合作,建立区留守流动儿童艺术培训中心,发动企业家赞助,挖掘有艺术天赋或兴趣的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免费艺术培训;二是动员巾帼志愿者、女村官、女干部、女企业家等加入到广陵区天使之梦“爱心妈妈”联盟,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向他们提供情感关爱和帮扶。联盟将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体验分享活动,帮助每个“爱心妈妈”掌握与孩子相处的诀窍。

4、做宽儿童工作长效平台,将儿童工作层次提得更高一点

妇联的儿童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积极更新观念,努力改变过去行政化工作模式下的“主与从”、“官与民”的关系,切实“去行政化”,坚持以服务对象为本,遵循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推进儿童工作。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推动建立由专业社工、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关爱服务队伍,促进全区关爱儿童体系的建立健全,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努力通过理性思考和制度规范,去夯实儿童关爱的长效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近视的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近视调查报告

最近几年,小学、初中、大学的学生们都陆陆续续地戴上了眼镜,眼镜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那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么多人近视的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进行了一次调查。

被调查的共有10人,其中未戴眼镜的有2人,占总数的20%,戴眼镜的有8人,占总数的80%。未戴眼镜中近视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0%。戴眼镜中,因遗传导致近视的有1人,占总数的10%,因环境导致近视的有2人,那总人数的20%,因看电视、打电脑、看书和坐姿不正导致近视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40%,因其他原因导致近视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0%。综上所述,我发现导致近视的大都数都是因坐姿不整合与了过度引起的。

通过上面具体的数据,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导致近视的原因:1.因为遗传原因导致。2.因为环境原因导致。3.因为看书、看电视时的坐姿不正,让眼睛受到了伤害,导致近视。4.一般看电视、看书、打电脑是精神都非常集中,使眼睛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又不把握住用眼时间,导致近视。

根据这一调查报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家长们应该限制住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2.看电视、看书等娱乐时应该看1小时左右,然后让眼睛休息30分钟或向远眺望10—15分钟后,再继续看书。3.看书、写字时应该坐姿端正,胸要挺直,眼睛离书本30厘米。4.应慢慢适应身边的环境,不可在光线昏暗或强烈的地方读书,也不可在走路途中看书,这样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13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1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19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19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 .而2019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5.数据对比可以发现: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6.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有一、两个兄弟姊妹,“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也颇为相似。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观念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六个转变”。

(一)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用实地调研中一个26岁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说,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

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

(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农民工刚刚在我国大规模出现时,他们外出就业的目的相对单纯——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也相对较低,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其他劳动权益可有可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用他们的话来说,那种工资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签、保险不上、发展(机会)不大的单位,只有傻瓜才去。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硬件——工资,更看中软件——福利待遇、工厂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权益相对较高的主观诉求,既体现为当所在单位与自己的诉求存在一定差距时“用脚投票”催发的高跳槽率上,又表现为对就业行业、就业岗位和单位正规程度的更高要求上。

(三)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所走的从校门到厂门的短暂历程、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情感上疏离农村,从职业角色上认同实际职业身份而非户籍身份,从职业发展定位上倾向于非农职业。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职业身份,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只有32.3%,比传统农民工低22.5个百分点,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2.3%,高出传统农民工10.3个百分点;而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这一差异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是“农民”的仅占11.3%,这一比例几乎是传统农民工的五分之一,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4.5%,这一比例是传统农民工的2倍多。另据一项调查,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打算“继续打工”的,新老两代农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四)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9.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10.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五)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传统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或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11.

(六)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有不同的生活及精神需求。传统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年龄较大,大多已婚,他们为了实现挣钱的目标,大多不得不对情感精神生活采取忽略或无所谓的态度。而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务工的年龄不足18岁,正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他们更渴望在外出就业的同时,爱情能够有所收获,思想可以交流,困扰能够倾诉。据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报告,2019年,在租赁房和自有房中居住的农民工只有20.1%;而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住在租赁房和自买房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37.7%,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对精神、情感和家庭归宿的更强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19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1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39.8%。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说,在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获得比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按照他们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1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农民实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要想实现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目标,必须至少享有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其一为解决年老和疾病时后顾之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二为解决失业后暂时生活困难的失业保险;其三为防范沦入贫困境地的最后一张保障网——最低生活保障。然而,据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享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1.3%、34.8%和8.5%,且不说企业的缴费标准大多以各地的缴费下线为准,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为当地城市户籍人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享受该项保障的权利。显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他们企盼在务工地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诉求之间,距离还相当悬殊。

(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五)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在实地调研中,透过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略带羞涩的话语,常让我们感到其内心闪烁的隐痛和不安。

(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共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样的农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资本状况,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基本劳动权益实现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境况相似,仍旧普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职业卫生健康保障不够等方面。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1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19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12.

四、对策与建议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家庭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就使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发展中事关大局的紧迫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一)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重点,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之中 要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基础,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阶段任务、保障资源和措施、落实领导和机构分工、完善人员配备。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应重点就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专项规划。力争到“”期末使目前已有及新增的“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意复读的学生)80%以上能免费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80%以上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各地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公办学校和政府委托的普通民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力争农民工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达到60%以上,养老保险达到50%以上。解决至少20%的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力争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所有城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所有城镇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维权-传染病预防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中心。

建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土地、公共设施、预算等公共资源的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并逐渐加大对农民工公共预算的存量和增量投入。建立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应将涉及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治安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有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确保用于农民工的预算在存量和增量上逐年科学、合理地增长。将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使之享受与城镇职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夫妻房,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以输入地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加快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落实。开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三)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督促企业改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以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契机,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四)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贯彻落实修改后的《选举法》有关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的规定,制定相关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

积极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问题,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五)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六)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力度,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创新农民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措施,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加强农民工会籍管理,推广完善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农民工流动会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联合会在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对农民工的覆盖率。进一步推行和探索会员优惠办法,拓宽优惠渠道,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工自愿入会的积极性。

加强源头参与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劳务派遣规定》、《企业工资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提出政策主张,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和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开展覆盖农民工的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保障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民主权利、工资分配和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推广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农民工就业服务。继续推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家政工程”、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实施,发挥工会“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工会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的信息交流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