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镇文化工作调研报告经典20篇

浏览

5528

范文

37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669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如何结合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环境的实际情况,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及留守儿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一、调研主题的背景

目前民生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其中就存在这么一个需要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关爱。 其次,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再者,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励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于家庭教育当中的励志教育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等方方面面,因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点:永新希望学校及其留守儿童所分布在的马滩村、魏家庄、沙云村、庞家堡、寨子村、马棚村、东村、新城村、集贤镇等。

三、调研的主体和对象

主体: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

对象: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的留守儿童、教师及留守儿童监护人

第二部分:调研的方法和过程

一、调研的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家访;采访学校领导

3、问卷调查法:设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

篇)》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孩子篇)》。

4、参与观察法

二、调研的过程

1、前期准备:.06.18—.07.07

通过各个渠道了解家庭教育、励志教育、留守儿童等核心概念,并在查阅心希望以往资料、了解当地具体状况以及永新学校老师同学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确立“梦想滋养心灵,励志照亮人生”的主题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调研方向,策划实践具体流程,拟定孩子篇和家长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以下是具体的编制维度图:

2、中期实践:.07.08—.07.21

在班主任组织下,对在校学生共发放130份孩子篇问卷,收回留守儿童问卷66份,有效份数为65份;共进行43 次家访,收回43份家长篇问卷,其中留守儿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数为33份;共进行一次老师访谈,收回访谈记录一份。

3、后期总结:.07.22—.08.29

第三部分:调研结果及对比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基本情况

1、家庭是否对留守儿童进行励志教育

根据调查问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图1)反映的情况,从未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的情况为0,而孩子做家务时(图2),大部分家长都会表扬孩子,因此留守儿童家庭中是存在励志教育的。然而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图3),有27.27%的父母认为这不重要。同时,当孩子做错事时(图4),有25.9%的父母严厉批评打骂或者不理不顾。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家庭中尽管存在励志教育,但不明显,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励志教育的原因

在关于“双方交流多吗”一题(图5)中,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都没有“从来不交流”的情况出现,但经常交流的情况少于50%,说明家长和孩子交流频率较低;同时有5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都表示交流当中存在着困难(表1),而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代沟的长期存在(没有共同语言、不敢和家长说以及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图6)。由此可见,目前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障碍问题是阻碍家庭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家庭励志教育的作用体现

图7

由图可得知(图7),留守儿童与全国各地同龄阶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现出与老师交流频率低,与同学交流频率高的特点,都表现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从调查问卷中我们无法得知励志教育对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的直接联系。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的联系:

典型案例:

在对八年级孩子小豪进行家访的时候,我们很明显地发现这个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气之外,在询问到要考什么高中什么大学之类的问题时,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样的是,他很自信地说要考镇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读最好的大学,问道他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说,“我有我爸爸这么聪明。”孩子的父亲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父亲常常鼓励孩子,尽管只是口头上的简单鼓励,但是却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励志教育在孩子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励多的孩子更善于与人交流,表现得自信大方,对自己的梦想有坚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励少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不爱与人交流,缺乏追寻梦想的内动力。

二、励志教育的来源

1、励志教育现实主要来源与孩子期望的对比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图8),我们得知留守儿童平时最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其次才是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进行自我鼓励;而在家长和孩子的期望值当中(图9),大部分家长(70.27%)认为学校的鼓励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长认为家庭的鼓励最重要;然而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图10),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却是家长的鼓励(45.59%),老师只占33.82%。由此可得,在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尽管家长会鼓励孩子,但与孩子的期望值还是有较大的偏差,他们对于家庭励志教育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存在欠缺。

2、励志教育的其他来源

图11

励志教育的来源除了家庭,还有孩子们周围的文化环境,包括学校和平日里接触到的文化媒介。根据统计(图11),我们发现书籍被孩子更多地用于摄取知识(51.02%),电视节目则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来放松娱乐(41.20%),而真正给予孩子们鼓励,激励其成长的则是名人明星(56.00%),说明名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效应的积极成分在励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励志教育当中激励方式的比较

在家庭激励方式中,人们总结了7种激励方式,分别为语言激励、行为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兴趣激励。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对这7种家庭励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家长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高达68.75%的家长不会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孩子,农村人保守内敛,不善于用亲密的肢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竞争激励:42.40%的家长要求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27.30%的家长鼓励孩子努力赶上他人,9.10%会骂孩子没出息,剩下的21.20%则不与其作比较;

榜样激励:51.72%的家长会选择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20.69%的家长会以自身为标榜,但还有27.59%的家长不为孩子设立榜样,同时没有家长愿意选择名人作为榜样;

目标激励:76.67%的家长会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为孩子设立目标,并保证达到目标后给予相应奖励,23.33%从来没这么做过;

物质激励(图12):98.30%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其中给孩子奖励零花钱、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书籍及文具只占13.60%;

兴趣激励: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发展采取放任式态度,任其发展。

在孩子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孩子反映家长会对其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68.25%的孩子说家长曾经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长会经常这么做;

竞争激励: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赶超其他优秀的孩子;

榜样激励:据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会以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设榜样则分布稍次且平均,分别为20.31%、18.75%、17.19%;

目标激励:孩子说父母经常或偶尔为自己设立目标的高达87.30%;

物质激励: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奖励中,以衣服、书籍、文具、零花钱、零食为主,且其所占比例相近;

兴趣激励:孩子认为父母对其兴趣不予支持的占18.04%。

对比表2的数据,我们发现,孩子偏向的激励方式与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于兴趣激励(32.43%),这说明家长平时比较限制孩子兴趣的发展,取而代之用物质激励去补偿,但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物质激励和对行为激励、目标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的态度几乎一样,他们更需要的是自我兴趣的发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而言,他们最常用的是物质激励(高达40.68%)和语言激励(32.20%),其他激励方式则小于10%。综上发现,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三个误区:

1、功利导向。家长在进行励志教育时,以物质激励居首,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金钱为上的观念,这会导致孩子功利心过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榜样示范。在榜样激励中我们发现家长多以自家亲戚作为孩子榜样,自己以身作则做孩子榜样的只占20.69%。虽然以自家亲戚为榜样比以名人为榜样要现实,但孩子平日接触最多的还是家长,所以家长树立好榜样也是激励孩子成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兴趣的重要性。调查显示53.10%的家长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的兴趣发展,有6.30%的家长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若我们遏制了他的兴趣发展很有可能就扼杀了一位名家的诞生。

四、励志教育主题活动的初步实践

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 “心·希望”团队支教的新增环节,旨在将励志教育主题贯穿到课余活动当中,探讨励志教育的作用。据此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世界2分钟”、“乒乓球比赛”和“英语可以这样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受到永新希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广大学生的喜爱,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潜能和内动力,使励志教育成效明显。

第四部分: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层面

1、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家庭励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则在于务农带来的收入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升级,带动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农民收入得到可观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则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更多的父母愿意陪在孩子身边,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励志教育

农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从心,时常走进严重的误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民,提高当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等教育机构

孩子们正处于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后行为的关键原因和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农村学校推广励志教育,使留守儿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和奖励机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给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资支持;同时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先进励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奖励,以此刺激农村励志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校层面

1、重视励志教育,加强教师培训

农村学校教育大多仅限于知识层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对于励志教育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学校应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励志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成功志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励志教育上来。

2、建立可行的励志教育模式

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时穿插有关励志教育的内容。此外,学校在学生的考试评比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定下目标或者设定一个对手,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公示优秀学生名单或者告知家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学校还可以效仿“励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读一封励志信;第二步,让学生填写成长记录,原则上要求“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第三步,行动与自我评价,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自我监督和评价。

3、积极开展励志活动,加强励志氛围建设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唱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系列活动、设兴趣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潜质。同时,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励志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熏陶学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建设校园励志文化。

三、家长层面

1、与孩子加强交流,改善沟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沟通,则需不断改善沟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学会倾听,避免误解,同时通过细节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创造沟通的机会,除普通的电话交流外,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前沿的方式来积极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后,父母应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很多留守儿童家庭当中仅有父亲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则很难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在教养孩子中容易走极端,要么过于放松,要么过于严厉,导致交流氛围缺失或失衡。因此,父亲应尽量多回家看孩子,母亲则应权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养误区,完善家庭励志教育

在调研中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不重视、功利导向、榜样示范和忽略兴趣等的误区。因此,家长需要认清这些误区并尽量规避它们。

同时,家长还应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鼓励孩子,完善家庭励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对孩子的语言鼓励。第二,要增加对孩子的行为鼓励。第三,应适当运用竞争激励。第四,应正确选择榜样运用榜样激励。第五,需重视目标激励。第六,适当减少物质激励。第七,要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

3、临时监护人应积极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大都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照料,较大的年龄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沟。因此,临时监护人应尽好应尽的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多关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层面

1、体谅父母,自强不息

没有哪个留守儿童的父母是愿意离开孩子的,他们四处奔波,辛苦工作终究是为了把家建设得更好。因此,孩子应该更多地体谅和感恩父母,学会承担,自立自强。

2、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一方面,每个孩子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关心父母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了关怀。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还应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多多交流,做一个乐观、开朗且大方的人。

3、坚定梦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其次,应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不局限与眼前,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再者,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失败;最后,要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奋斗,为梦想不懈努力。

五、社会层面

1、加强对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的关注

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工作者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给予关注和报道,定期举办与该主题相契合的讲座、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

2、发挥名人效应,传播正能量

根据问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励孩子成长的群体,可见偶像的魅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台前发光发亮,台后默默努力付出的典范。因此,公众人物应维护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样,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多投身公益,传播正能量。

3、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志愿者应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服务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给留守儿童带去欢乐和知识,还应学会如何用自己优秀的品质在短时间内感染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发愤图强、追求梦想的内动力。另外,以短期支教为主要方式的志愿者还应做好回访工作,保证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持续性。

第五部分:结束语

“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是当下流行的亲子节目主题曲中爸爸们对孩子的承诺,现实当中又何尝不是。家庭永远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父母则是为孩子抵挡烈日和风雨的大树,但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和庇护,去独自与烈日相持、与风雨对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紧闭门窗,包揽一切,让孩子与困难隔绝,百般宠爱,又或是完全放养,连最基本的关爱和鼓励都不给予,那么孩子将来何来的自信、勇气和能力去独当一面,开阔自己的蓝天?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无法成为立于孩子身边的大树,但却可以扎根孩子的心里,无法手相牵,却能心相连。但愿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联系,多鼓励孩子,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切实走近农村留守儿童,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助他们发愤图强,实现梦想,收获励志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与时俱进强化乡镇流动人口管理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与时俱进 强化乡镇流动人口管理

与时俱进强化乡镇流动人口管理

隨着时代的进步,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的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但也给计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不仅关系计生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关系到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这一大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流动人口计生在综合治理中取得新进展,促进计生工作全面上台阶。

目前乡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工作经费落实差:流动人口管理是经常性的工作,须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然而上级没有专项资金,使工作开展困难。

2、部门配合差:虽然上级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全国各级部门都有支持、协助、配合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然而在实际中却很难得到落实。如派出所在办理《暂住证》时,没有要求对象出示婚育证。这不利于提高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意识。

3、宣传教育不力:平时将流动人口与常隹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向流动人口宣传计生法律、法规,促进流动人口知法、懂法、守法的形式不多、力度不够。

& /> --> /> --> 缁嵯低彻こ蹋肟讼喙夭棵诺呐浜嫌牒献鳎俏薹ǔ晒φ摹<粕棵乓敫鞑棵判鳎杂诙韵笤诎炖硪恍┦中笨梢砸蟪鍪炯粕っ鳌2⒕;ネㄐ畔ⅲ鞯阶试垂蚕怼i霞蹲橹ω媒⒁惶淄晟频亩愿鞑棵沤锌己说幕啤6耘浜瞎ぷ鞲愕煤玫母柰ūū硌锊⒔崩耘浜瞎ぷ鞲愕貌缓玫母柰ūㄅ溃⒆肪坎棵帕斓己偷笔氯说脑鹑巍?br>    7、成立协会,推动流动人口走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外来人口比较多的企业及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协助成立计生协会组织,紧紧抓隹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这两个关键,积极为外来人口提供生育、生产、生活和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服务。广泛开展会员联系人和联系户活动,加强思想沟通与交流,掌握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使计划生育成为外来人口的自觉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278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下面是关于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9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 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 “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某县乡镇文化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587 字

+ 加入清单

某县乡镇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县乡镇文化建设情况,3月中旬在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下,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实地察看了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听取相关单位情况汇报。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海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渔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注重加强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

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注程度有所增强。特别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村两级都有班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全县乡镇重点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乡镇文化阵地仍有基础。砣矶镇影剧院虽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但目前经过维修,仍能开展演出活动。全县乡镇有文化场所3630㎡,图书室10个。大钦北村、大钦东村,北隍山前村、山后村,小钦村,黑山乡南庄村,南长山黑石嘴村、山前村,北长山嵩前村、店子村、北城村等村级文化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

我县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乡镇甚至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排戏,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龙,有的喜耍狮,在历届“妈祖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砣矶渔家号子”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县乡镇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渔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县8个乡镇只有砣矶镇有一座影剧院,而且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多年失修,其余各乡镇则基本没有。据统计,我县有29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2.5%,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图书室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短缺,活动匮乏。

许多乡镇因经济原因,大大削减文化支出,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不要说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连必要的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投入都很少,使乡镇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

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乡镇文化站的职能被统一归入社会事务服务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造成了乡镇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渔村文艺骨干流失,后继乏人,对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每年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各乡镇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1-2次,也只到2-3个乡镇,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渔村都会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渔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 “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建议及对策

我县乡镇文化建设落后于渔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当前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建设进程,必须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我县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县、乡两级要从“新长岛、新开放、新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渔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办发[2019]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财政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的增长,占财政支出的经费比重逐年提高,尽快达到国办发[2019]7号文件规定的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1%的目标。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县、乡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

要根据《山东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按照中办[2019]21号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像砣矶镇、南长山镇、小钦岛乡、南隍城乡等乡镇文化站底子比较好的,尽量以乡镇为主,建设乡镇文化站;而其它乡镇则采取依附地处乡镇中心位置且文化大院建设相对完善的村,集中镇村两级的力量,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尽快出台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点,建好队伍。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是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们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这支队伍可稳定、业务熟,能干事。一是解决文化专干编制。恢复乡镇文化站编制,至少安排一个专职或兼职文化干部。以文化部门为主对专干进行管理、调动和考核,做到让文化专干“懂文化、爱文化、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高、懂专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适应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管理、发展工作,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5、传承创新,繁荣文化。

一是大力开展渔俗文化活动。我县传统节庆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劳动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开展活动,使节俗文化活动成为乡镇民间文化的主流。二是大力开展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要有计划地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表演传承活动。三是大力开展示范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农民文艺节目调演,民间技艺展示、举办妈祖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乡镇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四是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宣传、文化部门应多组织创作一些渔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节目,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同时,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乡镇文化市场监管,净化和规范乡镇文化市场,坚定不移地用健康、先进文化占领渔村文化阵地。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渔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渔村市场。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农民接受健康先进的文化熏陶,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富裕长岛、魅力长岛、和谐长岛”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思考

提升人口素质,改进联系方式针对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只能加强家、校联系。这联系就是抓好教育的中间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还得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及教育质量。教育者普遍认为,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防范家、校教育脱节的有效措施。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庭家长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不能放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与家长的高尚品德、文化基础知识有关。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子女有从何谈起?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督察和监管力度,加强学校教育职能是解决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再次,打造“名人”效应。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国家机关重要干部,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的谬论。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家教水平,改良教育形式。岳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但他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岳飞。她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就是让他们改良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将传统的“不打不成才,几代人都是这样打出来的,”教育悲剧重演。“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更多是孩子的心灵。忽略了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尊将被摧残,自信将被打击,智慧将被扼杀。“哀莫大于心死”,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理由是多么实际,不合适宜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应多关注电视媒体,多与有文化的人交流,多向好的教育家庭学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多联络感情、多与孩子谈谈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抓住了育人的绳,就抓住了教育的本。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当然,农村家庭教育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乡镇2024年平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2018年平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2012年平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县综治办:

根据县综治委的安排,我镇综治委从3月8日开始,组织公安、司法、信访等13名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主旨的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座谈会3次,走访各类对象132人,下发调查问卷3200份,真正了解到当前基层平安建设的现状。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经验做法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经验做法:我镇进一步健全了镇、村、组、户四级调处网络建设,认真落实村每周镇每半月排查制度。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明确纠纷处理责任,限定解决时限;对于重点矛盾问题,我们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工作台帐,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保证了矛盾纠纷的稳妥解决。

存在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难度加大。当前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冲突复杂性更加突出,因社会保障、土地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纠缠不清,因村级财务、宅基地等新引发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多,群众信访呈现出组织化、复杂化的特点,一些人遇事便选择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一些老上访户选择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上访,协调处置难度加大,影响了社会安宁稳定。

二是村级虽有治调组织,但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偏弱,报酬难以落实,工作热情难以持续,相当数量村的治调组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把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的方法和措施。

从我镇去年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来看。要把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主要有几点:一是坚持定期排查,将排查结果迅速上报、汇总,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二是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对全镇一月来的治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把据方向、确定重点;三是由镇综治办牵头,研究制定整治和防范意见,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推进,确保整治合格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1.人防落实到位的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位。二是组织到位。特别是村干部以身作则,虽然现在村里劳力少,只要干部亲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项工作就能够推进。三是督导到位,有检查、有奖惩,工作才有动力。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保障巡逻用品到位,人员资金到位,巡逻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2.科技防范工作(重点推行视频监控进农村)推进措施及存在问题

我镇在完善好以镇专职治安巡防队、村治安巡逻队、商户联防队为重点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并把其做为一个着力点,再投入1万余元对镇压政府视频监控平台维修养护的基础上,大力协调各行政村重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北高、英张、李庄等村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了我镇农村治安防范水平,开拓了我镇治安防范新领域。从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村反映设备不好使,经常坏,时不时需维修,影响了其作用发挥,二还是经费问题。现在技防设备维修动不动就成千上万,这让乡村两级很难承受。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猎头,全文共 699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XX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5号)和《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XX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XX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 家 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XX年12月底,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XX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金利用不合理。由于多头培训、为了完成量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差、忽视受训对象的特点和意愿等原因,致使培训资金用了,效果不佳。

4、农村实用人才的后续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当前,乡镇技术人才的缺乏,致使农机、农技、水利、农广校、文化站等从事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构逐渐退化,甚至名存实亡。相关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且年龄偏大,乡镇技术人员面临青黄不接。致使对农村使用人才的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也致使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全面。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实用人才流失。针对三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随时年年提高增加,却远远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农业生产成本过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民宁愿出租或丢荒弃耕,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较大,致使不少农村实用人才转移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管理部门多,却没有一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造成多头管理或者管理不顺。各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缺乏规范、可续、系统的规划。培训资源多主体,招生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的积极性。人员资金不足,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置相对应的下属部门,使权力难以下放,对农村的实用人才管理难度大。而且相关的技术推广站或者机关单位缺乏相对应的专业人才,甚至有些技术站都没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外行管理内行,人浮于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及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青年流失严重,实用人才后继乏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青年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较弱的人,这些人受自身条件的局限,难于成长为实用人才,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四是受意识及能力的局限,制约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一般不愿轻易把过硬的技术传授别人。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是些经验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总结提升,理论指导性不强,限制了他们技术的交流传授。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的发展要紧紧依靠农民,发挥农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重大。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等各个方面下功夫。

1、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三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大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予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还选送一批技术员到高校科研单位学习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好的为农村基层服务。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各项政策尽量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培养双带农村党员,树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企业 协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如山地开发大户刘辉牵头成立的全县首个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x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张国辉领头创办的x县幸福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能人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入会农户提供良种、技术、信息或产品销售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民独闯市场的风险。

3、抓好示范点的建设,突出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致力于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坚持树典型、抓示范。通过建立一大批党员典型示范户,引导带动群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发挥党员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

4、加强与学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培训力度,推广农民教育。一是农业、科技、劳动保障、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科技下乡工程,加强农村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才的培训工程。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及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资源优势,通过集中开班教学、网络教学、农技人员现场面授指导和送科技下乡、科技影视进村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提高了农村人才的素质,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的种植能手、养殖能手、经营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与农业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来现场授课,指导农业生产。

5、充分发挥农村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积极利用信息平台,不断创新技术服务手段。一是可以每年分层次评选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树立典型示范等形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宣传,着力打造适宜实用人才成长和创业的氛围。二是我县大力实施农村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远程网络教育,打造综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宣传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邀请专家学者解疑释难,指导生产。我县农村信息网、新闻网等网络,提供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等农业信息,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三是举办农业产品会或博览会。通过展示优质产品、举办农业论坛、展示先进企业、技术产品等形式,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农民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

近两年县政协主席会、教体文卫专委会曾多次专题视察安居的历史文化遗迹,对安居镇古建筑、古县城遗迹岁月及其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即此,有如下的认识和建议。 一、安居历史文化悠久。 安居于公元5XX年始建场,至今已1500多年。明城化庚子十七年(1481年)置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县并入铜梁县,建县持续247年。 安居交通发达,地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临水,依山为城,以水为市。安居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为物资集散之地,贸易上通绵阳,下至重庆,解放时还有缅甸和印度等国的丝业商人在此驻庄。 安居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点头石”上拓刻有唐代韩愈书的“鸢飞鱼跃”,宋米芾书的“第一山”题记,有王母石汉墓群遗迹,有现代发掘出土明代及汉代墓葬的一批陶石文物。因曾为县府之地,政治、文化非常发达,旧时城垣断残墙壁可辨,遗碑、祠、寺、宫、观等建筑共约二十余处,有唐初异僧自什邡来安居兴建的波仑寺,有徽宗敕封兜溪龙女而建的圣水寺,李太守、帅待郎发迹之所的龙兴寺等。古县署、巡检司署等廨宇目前尚可查寻。 安居人杰地灵,出了许多达官贵人、翰林学士。有明初副兵马指挥张云逵,万历监察御史周达,正统左检都御史王俭,有明代与海瑞同僚的河南巡抚胡尧臣,大理寺少卿周南,大理寺丞胡禹臣,户部员外郎胡如川,有乾隆万历间陕西巡抚帅祥等地方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诗文遗著和活动遗迹,也出了清雍乾间王楼山父子翰林,同治光绪年间吴鸿恩翰林以及曾毓璜翰林等四位学士及其诗咏题刻和轶闻传记。 二、尚存的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安居的“九宫十八庙”,现万寿宫、下紫云宫、元天宫、城隍庙、东岳庙、妈祖庙等八处保存较好。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万寿宫具有东南亚异国风味,妈祖庙体现出安徽异地风情民俗,元天宫等处处可见龙形图雕,生动再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龙文化,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三、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清代民居、街道、小镇风貌。 吴鸿恩、王楼山父子、曾毓璜的翰林院和举人周际同的周家祠堂,百年老字号桂林春大药房等院落住宅第20余处,仍可见规模,各具特色,且这些古建筑布局保持完整,部分室内木雕、彩绘装饰和小木作装饰都精美绝伦,饱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 安居古街道如青龙出水,婉蜒于江岸与波仑山、坛子山间,从会龙街开始,经火神庙街到大南街,全长600米,现存的古建筑多在于此,还有古城墙、城门、桥梁等古遗址。古镇街道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临水建街,因水成市,依山而建。各种文化宗教庙宇布局合理,置于镇内高爽之地,形成交叉复合的立体观赏空间。 四、风光秀丽的山水美景。 安居镇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环水,呈半岛之势,自然景观秀丽。沿江水岸,居民点点,依岸崖吊脚而建,错落有致。河岸码头,踏级入水,水道港湾、绿水轻烟,二江秋月,游舟晚唱,实属一片纯朴、宁静、清秀的古镇风光。 五、独特的传统风情 安居镇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有龙舟竞渡、民间彩扎、川剧座唱、龙灯艺术表演、书法美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统民风、民情、民俗、传统生活生产用具,使安居镇呈现一遍古朴淳厚之风。 安居古遗迹久经风雨,饱受岁月冲洗,目前保存下来的也严重破坏。有些民居古宅和祠堂由于为私人所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有些宫庙遗址因作它用,年久少护,木朽漆落,无人维修。保护好安居古建筑,重现安居古县城遗址昔日风采,开发和利用好这一重要旅游资源,实属当务之急!     六、几点建议: 1、应将安居作为古县城遗迹加以全面保护和开发。安居现存的古遗迹规模和文化内涵,实属全国罕见。若失志不移地加以保护和开发,可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居虽申报为历史文化名镇,但我们建议应将安居作为古县城遗迹加以全面保护和开发。     2、按古县城遗迹定位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尽快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古镇(古县城)的保护和开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进行控制性详规。原有的小城镇建设设计脱离安居实际,与古建筑风格不相容,应予放弃。设计要体现长远性和现实性,局部性和整体性的和谐统一。     3、根据不同的地段实施不同的保护和开发。对居民现在自行修建的房屋要统一要求,各方面都要与安居镇古建筑风格相协调。     4、希望县里尽快出台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古县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政策。保护文物,政府可以招商引资,也可鼓励私人兴建博物馆,加快对文物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5、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使人们高度认识保护文物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全面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地区至今还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有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文化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35 字

+ 加入清单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乡镇开展党员管理与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1542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开展党员管理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内在活力,是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我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苦干实干、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争创一流”的“状态”,奋力建设康南发展高地、香巴拉休闲胜地、民族团结福地”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紧跟发展步伐,从夯实基础入手,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我乡现有基层党支部10个,党员190名。大致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党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现有的10个党支部中,机关支部1个,农村支部9个。由于党员文化程度的差异,这就对所在支部的工作,乃至对我乡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是党员分布面广。在190名党员中,机关党员仅为23名,农村党员人数多,且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党员均为家中主要劳动力,时常外出务工,居无定所,导致管理困难。

三是藏区基层党支部中,大多数成员也为家中劳动力,为保全家生活有所依,往往注重发展经济,精力有所分散,抓经济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对支部建设工作责任心有所松懈,有应付工作的现象,无法充当好基层组织活动“领头雁”角色。

二、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管理的力度

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支柱,党员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支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是推进支部建设,服务发展的人文力量。我乡结合系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教育管理,不断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乡党委经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不同的考核管理办法,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一是严把党员入党“质量关”。新党员的质量如何,是党员管理和能不能发挥作用的关键。要使党员能发挥作用,必须要坚持发展党员的“五项制度”,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和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对党员入党前的动机做出进一步深入了解,对发挥党员作用的能力不够的,对那些确实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党组织应及时讨论,对其作出取舍;

二是要坚持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党组织应及时按照正常程序,作为自动脱党处理。对民主评议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经教育帮助后思想上又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对工作中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在群众中影响极差,根本不像党员的,应坚决劝其退党。

四是结合我乡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根据全乡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并对支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行年度考核,坚持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做好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督促基层党组织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加强对支部工作和支部班子的考核力度,提高支部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监督,在我乡基层党组织中推行述职考评制度,从工作实绩、服务意识及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及遵章守纪、内容真实程度等四个方面现场进行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和反馈,并与支部工作评优评先挂钩,对评议较差的支部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及时提高,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我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个党组织中挑选出了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个基层党组织作为重点党建示范阵地,其他支部同步推进。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农村示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82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示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各级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本着“整体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开展“百千万”帮促工程,培植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庄。最近,我们对部分示范村进行了专题调研,感觉收获很大,很受启发。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示范村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培植农村致富产业。加快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各示范村都把种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本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及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努力构建致富产业。主要类型: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比如,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引进果树新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建成了鲁西名、优、特、稀果品生产基地,红富士、大樱桃、丰水梨、绿宝石梨、油桃等8个系列60多个特优品种,年产优质水果650万公斤,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打入了国际市场。 XX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级集体积累1500万元。二是积极发展畜牧业。比如,阳谷安乐镇刘庙村依托凤祥集团和健发食品公司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场,全村拥有3000只规模养鸡场16处,规模种鸡场5处,规模孵化场6处,500头奶牛饲养场2处,规模养猪场4处,养殖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XX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0元。三是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比如,莘县大张家镇陈庄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建成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发展民营企业23家,其中投资3000万元的企业3家,总资产2亿多元,形成了塑编、面粉、纺织、玻纤四大企业群体,年上交工商税收2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1500万元,存款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了70%。四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比如,高唐县琉寺镇营房村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开展劳务培训,帮助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办理各类手续、解决资金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创造了劳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营坊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436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41.7%;年劳务输出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0%。

二、改善提高群众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调查情况看,各示范村都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改善基础条件。比如,东昌府区北城办事处耿庄村修整道路4条,长XX米,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清挖排水沟3000米;投资27万元修建中心街、南北街,实现三纵三横,做到了户户通油路;按照一路两沟的规划,铺设下水道3000米。二是优化居住环境。比如,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随着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已不满足于“一溜堂屋五大间,西南大门东南栏”的传统住宅模式,根据新村建设规划,采取农户为主、集体补贴的办法,新建了180处古洋结合风格的小康楼。阳谷县大布乡刘胡同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兴建了33栋经济实用、美观舒适、节地环保、二层欧式建筑风格的住宅楼。三是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几大件”早已不是农民的时尚,他们正在追求城里人那样的生活。比如,东昌府区许营乡张屠村目前已有200多户安装了固定电话,100多户有了摩托车,300多人用上了手机,8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不少家庭购买了电冰箱,有些家庭还购买了电脑并入了网,3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液化气和沼气。四是发展公益事业。各示范村不仅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中小学教育“两免一补”,还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各类公益项目。比如,临清市新华办事处桑树园居委会,除办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室、游戏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公益设施外,还为每户居民定期发面粉、大米和色拉油;为60岁以上老人定期发养老金、开展免费查体活动。临清市烟店镇许张寨村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建设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中心,相继成立了秧歌队、乒乓球队等文艺团体,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3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含着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一)

随着依法治国历程的推进,全国上下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司法认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本身正当权益的认识和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的不时加速,新型农民司法认识的不时深化,乡村普法工作的近况很难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必然水平上制约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普法工作,全力服务新乡村建立,笔者就乡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观点:

近况剖析

一是对普法教育的主要性看法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注重物质好处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做事情的习用规范,对那些费时、辛苦而又难见经济效益的普法工作则持逃避、被动、冷酷的立场。很多基层干部、农民还存在适用主义思想,碰到问题才想起往来不断找司法,不克不及做到事前学习和知晓。有的乡、村一年不搞一次普法宣传活动,既没方式也没内容,为了迎接省市县综合管治检查审核,其普法活动材料、工作总结等普法台帐往往是暂时假造,凭空捏造,基本无真实、历史的陈迹。

二是对普法相关工作经费、人员投入不足。当前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过少,无专职普法步队,普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困难、技能配备掉队,不克不及顺应新情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严厉投入不足,乡镇司法员也仅仅是乡村纠纷的调停员和中间工作的服务员,在实践工作中很难真正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特殊是学校普法,法制副校长更是有其名无其实,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化开展。

三是普法宣布道育方式保守。目前乡村普法工作首要是采取司法征询、普法口号、宣传栏、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传统方式多而创新认识和方式却少。不少乡镇设立了法制学校,也是有其名,而很少开展法制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结果。

四是工作推进存在必然坚苦。首先是人员难集中。随着农民经济认识的不时加强,乡村财产构造的调整,乡村大都青丁壮外出打工或进城在企业就业,一年甚至几年很少回籍,普法对象比拟难以集中;外出务工进程中普法对象忙于务工赚钱,而企业老板和个别工商户也只追求最大好处化,基本无暇顾及普法工作。其次是时间难保证。乡村生产劳动的时节性比拟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在田里忙耕种;农闲时外出打工挣钱经商,很少有闲暇时间坐下来静心学习,因此普法时间难以保证。最终是内容难了解。因为农民文明程度遍及低,对规范抽象的司法条则很难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司法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客观上也障碍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二)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含着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担负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检察院,如何认清肩负的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和履行检察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个检察干警面前的现实命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县实际和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做法,就人民检察院如何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300个行政村(社居委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逐步呈现出来、“三农”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有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在保障公平正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的工作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笔者认为要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政治使命意识。近年来,县检察院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新农村建设提高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曾经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检察职能,为“三农”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要切实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检察机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将维护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切身利益。

二是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检察机关必须自觉接受党委和人大的领导,将检察工作置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来谋划,置于新农村建设中来谋划。要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实效,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要以良好工作作风,主动适应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检察工作的要求,积极寻求检察职能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措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打造法律平台,创造良好的法治、政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谐。

三是必须强化依法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还要强化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为新农村服务必须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准确掌握法律法规的界限和尺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做到不枉不纵。

四是必须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检察机关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观念、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手段去探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问题,以观念创新促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带举措创新,以举措创新创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92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xx镇xx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正式接触村官工作已经有半个月了,半个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正逐渐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在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对本村进行了初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走访了部分农户。与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听取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努力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和方法。通过走访,我已经能融入到基层,融入到群众,倾听民生,了解民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渐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下面就从通过调研浅谈如何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xx村地处潘集区xx镇以北4公里,有农户1460人,耕地1624亩,村里在立足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食用菌种植良好,金针菇种植发展到5万袋,形成产销一条龙的道路。此外还与龚集、庙新等村合作成立了养鹅协会,养殖皖西大白鹅。同时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组建淮南利民鹅业公司,年内鹅存栏量达3.5万只。此外村里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xx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并建有农家书屋,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0余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内容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xx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xx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三、 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以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实行科教兴农,虽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未在本村得以全面实现。

(二)教科文卫事业发展落后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我村的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100%,并且失学率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挣钱,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较低,同时部分农民比较保守,对农业宣传的新科技、新文化将信将疑,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方法种植。农村的基础教育不够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单调,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我通过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也占到9成,但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健身和娱乐基础设施缺乏。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结合走访调查,谈谈个人建议: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三) 完善水利基础系统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60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防工作已无城市乡村之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防全面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近期,嘉善县人防办领导带领部分机关干部,深入该县干窑镇黎明村和魏塘镇魏中村实地调研农村人防知识、法律法规普及状况。通过全面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存在 “三少”,即:了解人防情况少,关注人防工作少,宣传人防知识少。如何改变这种“三少”现象,使“少”变“多”,不断扩大人防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这不仅是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内容,解决好农村群众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参加抢险救灾等”。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知道人防是什么;有的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公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人防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有关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内容的宣传。因此,在今后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我县人防建设成就以外,应当着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农村群众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好他们对人民防空为人民的认识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搞好农村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一体化人防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搞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与农村工作的结合,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村”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日益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新舞台。同时,在现行领导体制下,村级组织承担着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农村人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通常只有3-5个村干部,而要服务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村干部直接去搞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勉为其难,而且也落实不了。因此,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从村的实际出发,扬其牵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之长,避其人少事多、经费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的文章,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在调研中,村干部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可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设、在职党员义务劳动、普法宣传、年度征兵和重大节庆活动等。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齐放,如电影进村、“三防”常识讲座、宣传栏、编印小报、资料和教材,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人防宣传稿等。如果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结合很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结合得好,不仅有利于人员的组织,而且宣传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辅导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为农村培养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以不断增强村农村自身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向农村提供有关人防宣传教育的资料,以供宣传教育之用。对一些经费特别困难的村,在政策允许之下也可以视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解决因经费紧张而致人防宣传教育不落实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的平台问题,又解决了有人宣传、有钱宣传的问题,那么,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三、形成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制度,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问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和平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村中广泛开展人民防空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战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制定,已经把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人民防空教育的义务。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社会上的一些人国防观念淡化,人防意识淡薄,给人民防空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没有”状态,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我们人防部门没有抓,也不是因为村干部们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缺少对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缺乏工作激励机制。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依据《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考评内容可以着重从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宣传教育的计划和实施、宣传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设置;考评办法可以实行层级考评法,也可以实行综合考评法。实行层级考评法,则由县负责考评镇,镇负责考评村。实行综合考评法,则由县牵头,组织人防部门的同志参加,组成综合考评组对镇和村进行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镇、村,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在接见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关心、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的领导。要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重要讲话,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中的新问题,提高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建议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使农村人防工作真正纳入镇、村工作之中,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工作机制上推动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使新形势下的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把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的延伸阅读——调研报告的写作内容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55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省政府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XX年全省安排6000万元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XX年安排1个亿,XX年将增加到1.2亿用于开展农村三项文化活动。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按照全市开展的“春节回乡见闻”调研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通过集体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6个,行政村104个,农业人口28.9万人。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XX年省政府为开展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5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18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96个。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县已有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XX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县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

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全区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全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日前,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组织委员先后赴岩*镇及民宅、遗址、雕刻工艺厂和区图书馆等地对我区文化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区文化局、旅游局及相关单位和乡镇参与了调研。调研组围绕我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如何融入“大旅游圈”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区文化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文化事业列入了徽州区“332”行动计划,为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二是徽文化资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我区文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有数以千计的地面文物及古建筑,又有以桐子山为代表的地下遗存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黄山市最早的恐龙发掘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分别有4处、5处单位被列为“国保”和“省保”。三是文化文物资源通过旅游较好地得到了开发利用。XX年全区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达到了2.1亿元。四是文物保护渠道不断拓宽。经过多方努力,我区的文物保护呈现出区政府及上级文物部门、外国友人和开发商多方投资保护的良好局面。建区以来,共投入文保资金XX余万元,维修古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五是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一批体现徽州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史、地方志资料和民俗、民间文化进一步得到抢救、挖掘、整理,文学、美术、摄影、书法作品也不断推出。《铁的新四军》和《新四军在岩寺》等历史文献资料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民俗节目《柳翠娘》、《花棍舞》等也获得有关方面的好评。六是文化产业起步良好。徽墨、竹雕、木雕等的传统工艺,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生产企业已达9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其中“竹艺轩”生产的竹雕画、竹雕对联、竹书、仿古屏风、激光微雕等产品古色古香,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坎“黄山市徽派雕刻中心”着力徽州木雕的研究和创作,其作品热销中高档宾馆、会堂,利润丰厚。七是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启动。建设了开放性的徽州人民广场、文峰公园和集图书、集会、电影放映、舞台演出四位一体的徽州人民会堂。徽州图书馆藏书近3万册,年均借阅量1.2万人次。分别在山区和畈区建有一个“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队。另外,“徽州区文体中心”也即将破土动工,届时将完善城区文化设施和功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八是群众文化日趋繁荣。全区各类演出、展览不断,“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蔚然成风。部分乡镇退休教师协会也积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组织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存在问题

徽州区是一个文化大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区以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区文化建设以及徽文化的开发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徽文化研究滞后,文化品牌尚未形成。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作为一个文化大区,文化研究明显滞后。一是缺少徽文化研究的平台、载体和队伍。目前全区没有专门的徽文化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不能及时了解外地徽文化研究成果。各旅游景点、社会上一些人员虽然对徽文化有些了解,但他们基本上是从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兴趣出发,缺少系统性和有深度的研究。二是文化品牌尚未确定。休宁有状元县、歙县有历史名城、黟县有世界遗产、祁门有目莲戏故乡、绩溪有徽菜之乡等品牌,我区文化品牌至今没有定位。三是徽文化研究范围有待拓宽。目前我区的徽文化研究对建筑、历史人物等有所涉及,而对民风、民俗、根土、谱牒、庙会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商业文化、景区文化等研究甚少,即便是对古建筑有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对全区的文化资源了解不够深、不够全面,徽文化家底不清。四是传统工艺开发相对落后,制约了规模化发展。近年来,一些民间艺人积极从事传统工艺的开发,并发展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但还不全面,如对徽墨制作、灵山竹编等传统工艺的研究、开发还相对落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五是徽文化氛围宣传不够浓。在干部群众中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懂得珍惜徽文化,不了解徽文化的重大意义,不重视宣传和展示徽文化,缺少高质量的宣传书刊、图册,缺少有份量、有深度的本地区徽文化研究的文章和成果,缺少对“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的就势提升、推介、打造和展示的浓厚氛围。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金融,服务,全文共 407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 “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