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汇总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5959

范文

1000

初中语文教师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师述职报告

自1992年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从93年到98年,99年到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对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

首先,本人在政 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 产 党的领导。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 治学习,认真学习邓 小平理论和xx大文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加强个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93年9月-95年七月担任了美术职高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底子薄,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胆怯、急躁的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难而进。在95年的高考中,全班十人有七人被艺术院校录取,剩余三人也于96年的高考被录取。

95年9月-98年7月任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初一时首先抓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主动和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好的予于及时肯定,不好的予于坚决制止,初步形成了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班风,第一学期就甩掉了“慢班”的帽子,形成了两个班齐头并进的局面。初二时重点抓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总分获初中组冠军,在冬季篮球赛中男女也分获冠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孩子们比学习比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调动多种娱乐形式,朗诵爱国主义诗歌,唱热爱祖国歌曲,回顾祖国的悠久历史,拼祖国地图。小品、相声、舞蹈同登一台,独唱、合唱各领风骚,把祖国和个人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获学校班会竞赛一等奖。我所带的班级也获96年度路局优秀班集体。初三年级面临中考,首先解决传授新课与复习旧知的矛盾,合理分配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两极分化,其次抓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密切联系各科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再次不能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小抓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第二学期,既要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又不能压力太大,以至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经常找孩子们谈话,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班级学风比较浓,在全路物理通讯赛中,我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放松班级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第二学期班级两次获五星级班集体的称号,在毕业班中较为少见。初三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分局第一。升入高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质,今年全国华人杯少年组作文竞赛,我班的张丹、孙媛分获全国一等奖,杨强同学获得二等奖。

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95年-96年度推行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一学期便上了七堂语文公开课,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志的意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写了有关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并在首届论文发布会上第一个登台亮相,总结了自己工作的得失。论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语文的目标教学》获全国语文报第三届论文大赛优秀奖,并收入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优秀论文大系·语文卷》一书。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断章》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97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二课时学习本文。第一课时:采用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

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 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教师纠正。)

4、翻译重点语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组合作,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学生围坐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屏幕显示)

⑴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⑵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⑶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⑷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4、齐读全文。

五、学习小结

本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提示: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 研读探究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4、学生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大家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6、学生发言。

7、教师小结: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8、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三、总结全文(屏幕展示板书)

四、拓展延伸(屏幕出示情境话题)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五、布置作业

1、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嗜学

寓学习条件:艰难 劝

理同舍生: 烨然若神人学

事余之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0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个网络交流社区“资料室”栏目下的《村晚》

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

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打开相关网页浏览)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

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感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78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

(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 (hè)着琴音 必得(děi)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三、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9.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0.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为什么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总结: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确实技艺高超。但他的绝活是经过不断磨练,不断进取的结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多多。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刷子李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班和初一(5)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关键在于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文教学,创造生动直观的写作氛围。另一方面探索阅读教学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我上互联网上搜集到了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结果上课效果比平时好过几倍。但是要想让每个教师都上网为一节课去找资料是不现实的,于是资源库是应该具备的。在制作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的,零星的的工程,是要坚持不懈进行的,同时自己应该做有心人,通过购买,自制和改编来丰富自己的库容。其实现在的资源是极少的,绝大部分是要靠自己制作和改编的。现在我的资源库已经完成初版,下一学期即可投入使用。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缺乏“运筹帏幄”“决

胜千里”的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这一点还须向黄艮蓉学习。

2.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普通班,绝大部分的中下生连正常的课内阅读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课外阅读了。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如何提高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暂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优生综合素质高,较容易出效果,而中下生的问题爱亟待解决。

3.制作教学资源库的进度过慢,内容还欠丰富,

还有一些课文的录像资料难以找到,尽管已达8G,但尚需要进一步扩充,以满足老师们的日常需求.

六、改进教学的设想和措施。

1.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上课的技巧,学习他辅导竞赛的方法,同时学习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2.继续学习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

3.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4.购置电脑电视录制设备,自已录制相关录像节目,丰富教学资源

七、以中考为方向,强化中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初一的学生对中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中考的各种信息,介绍考试经验,学习方法,往届的中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中考有所了解,明确中考的题型,树立中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总之,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_个人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个人,教研,全文共 261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

欢迎来到第一范文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的心情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因为我即将去南师大参加初中语文短期培训,这必将能有效改变我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确实让自己学有所得,特制定一套自我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 家教授的引领和学员的互动,快速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2、通过培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

2、通过培训,改变教学方法,由先教后练到先学后教。

3,通过培训,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自己课题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新知识,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心得。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探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言,博采众长,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5、加强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6、多写些教育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

四、研修内容

1、语文教学理论知识。

2、语文教学新课程新理念。

3、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

4、研究问题的专业能力。

篇二: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

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教育工作是动态的鲜活的进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这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理念。特制订本学期个人进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

本人已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士文凭,系统学习了有关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学习,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三、进修目标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

第一、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1、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且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2、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语文园地。

3、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4、利用一切资源,校内多向同事学习,并积极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学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坚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并积极反馈于教学工作。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积极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积极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造精彩语文课堂,多打造精品,在此过程中,学习提高。

2、多听同事们的课,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提高。

3、积极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

第四、在教学中加强自己的教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1、学校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按时参加,结合实际和校情学情进行教研。

2、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4、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自己教研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五、学习安排

1、《教育学》《心理学》。

2、《论语》《老子》《庄子》。

3、《宋词》《唐诗》。

4、《史铁生作品》

5、新课标推荐世界名著。

6、《古代文学》。

7、撰写读书心得。

8、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篇三:初中语文个人研修计划

为了让自己在成长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快,现制定以下个人近期和长远的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博览群书,努力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2、勤学善思,及时总结一线教育经验和教训,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3、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力求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性,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4、发挥骨干的作用,带动教师快速成长。

二、研修计划:

学习十实践十反思

学习

子曰:“活到老学到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人师者必先为学者。善学的教师才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方能成为受学 生欢迎的老师。向谁学习呢?

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淀自己的文化低蕴,用教育理论武装大脑,指导教育行为。

向同行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取一长补一短,则长之日长短之日短。

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一切理论学习所得最终目的都是要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要的有意识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提炼经验,创新教育,努力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反思

反思的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会反思的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提升。

三、研修方式:

1、多渠道学习2、教学实践中探新路3、潜心课题研究4、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四、具体内容安排:

九月份:

1、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潜心钻教材,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2、学习教育名家书刊及文学名著,并写读后感。

3、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常规工作写出两篇不少于1200字的反思,即完成作业三。

4、听课、评课3节并写反思和评课稿,即作业六和作业七。

5、每周写一博客日志。

十月份:

1、学习教育名家书刊及文学名著,并写读后感。

2、听课、评课2节并写也反思和评课稿,即完成作业六和作业七。

3、撰写一篇论文,力求发表在教育教学杂志上。

4、完成学习小结,即作业二。

5、坚持写博客日志。

长期打算:

1、继续与教育名家、名篇名作结伴,学而不缀。

2、创新常规工作,并及时写出反思。

3、积极参加县局的有关教学竞赛类工作。

4、努力做到一年发表一篇论文。

6、坚持写博客日志。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工作。

8、多多进入网络论坛,积极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教育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

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校园网络,让学生浏览电子图书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一、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心投入地去诵读,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直接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正误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等感触感应能力。途径:1.示范美读,移情动容2.理解朗读,体会鉴赏3.指导诵读,心口合一。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逼真传神的感受境界。4.比赛竞读,巩固记忆。

二、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方式:

依据语境,推敲言语内涵。语境确定了语意,只要依据语境,进入角色,就能解读语言蕴藉极深的隐含意义。

2.激活经验,类推言语意蕴。

3.驱遣想象,意会言语境界。

三、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1.把握关键词,体味其作用。关键词指那些思想深刻、含义丰富、能体现文章主旨、凸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的词语。

2.借助语法修辞知识领会语句意义作用。

3.分析关键句,循文探旨意。统领句、中心句、终结句,指导学生瞻前顾后,索其联系,探其旨意。

4.联系作者作品,理解言语内蕴。此外还有尝试替换、比照参读、探本溯源等。

四、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语感是言语对象对人们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四驾齐驱,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组织规则和表达形式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将学生置于训练的主体地位,以“思”“悟”为起点和归宿,着力“听说”,突出“读写”。听读多了,就能感悟规律,听前句而晓后句,读前事而推想后事,自然把握语言规则、文章思路、表达方式。说写多了,多种“套路”烂熟于心,在特定因素触发下,便发挥出潜在的语感势能,各种词汇和表现手法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即达意尽情。这样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就达到了语感的最高境界。方式:1.善听2.多说3.多读4.勤写

二、2.写作: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为什么写:英国的大文豪约翰生:“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此话也可以这么说,写作的唯一目的在于加强作者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的话;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的话?诉诸笔端,让它在同一或不同的时空里得到更多的心灵回应,或用以证明自己在这人世间生活着或生活过,这毕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写什么:写出对生活的的感悟。生活随笔。第一、注目寻常琐事,寻觅无尽趣味。第二、以细腻的心灵选择幽微平常中的素材。第三、用一颗善良,真诚之心去贴近日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是才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写不完的我,为身边的一切作传),

怎样写——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启蒙讲座;只有写,你才会写;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可是却不愿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人有话不只要说,而且要写,多半是为了给别人看,并想求得别人的信服或感动。而要想使人信服、感动,自己就先要有真实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生活随笔作为我们思想的自留地,精神的后花园,更没有理由和必要违心作假。有什么话想说,就如实地把它记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行文平淡如话,这其实是一种高的境界,它是语言精练明白与文句朴实流畅二者巧妙融合的结果。

采取论坛式互评法。

评选小作家。颁发“多产奖”。

书信写作常识与实践。

试行分组论坛式作文互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以灵活的命题激发

关于作文命题:于漪:“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叶圣陶:“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用命题作文之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命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是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此方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说:“作文题目,无论是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情趣、意志、兴味的需要。”

2.活动激发: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书签、贺卡,或做些科学小实验等来写一些说明文;通过辩论会等让学生自己写稿。

3.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把宽题变成能够加以具体化的窄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能出窄题,不能出宽题。拉德任斯卡雅所说的“窄”与“宽”,无疑是指概念外延的“小”与“大”。处在“少年开放期”(大致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只要表现为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如总题为“写写‘写不完的我’”,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又高又细像电线杆子像麻杆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顽皮的我,天真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愣头青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可以写我的爱好: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

可以写我的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的一次荒唐,我的一次冒险经历

还可以写:我爱我我恨我我笑我我劝我我夸我,以及我思我想我言我行我感我的心里话

总之,是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一句话:写写“写不完的我”。

身边人的故事——家长、亲戚、老师、同学、陌生人

身边物的故事——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比如“我家的房子”

三、3.听说教学: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可由特邀老师主持。以学习方法、学生恋爱、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4.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5.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6.电影欣赏:经典影片反映的时代地域不同,但在表现人类的基本生活世界方面,它像文学名著一样,历久弥新,常看常新。因为生活海洋的表面浪花飞沫之下,每一个时代的生活潜流都是相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

6.总结:

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4.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6.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认识排比句。

2.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读排比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

1.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2.老师书写分号“;”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分号呢?

3.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

第一组: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第二组: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5.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6.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三、继续学习“词句段”

1.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6.巩固练习。

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

中同路 鲁迅 巴金 鼓楼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 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饭。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

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

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认识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运用分号。

2.认识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3.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1、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 hūn kuì wú néng,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二、学生朗读

教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教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

(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悲愤、忧郁。

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3、“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李白想什么?(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什么让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冰塞川,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来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心情可以想象,这苦闷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四、总结全诗

1、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2、主题

3、有一首对联是这样的: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指谁?(李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断章》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302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概述

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溜索原理

碗口粗竹缆系两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带或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河上也可设两根溜索,一高一低,过河时由高处滑向低处。

上课笔记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学法:

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课件。

精彩课堂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处女作《棋王》。

2.生难字词

(1)字音

锱铢(zī zhū) 滇西(diān) 盘桓(huán)

顷刻(qǐng) 千钧之力(jūn) 绞(jiǎo)

跺(duò) 呕(ǒu) 战战兢兢(zhànzhàn jīng jīng)

(2)词义

【锱铢】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顷刻】极短的时间。

【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探视】看望;察看。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默读,读准字音,体会人物心理。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4.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交流点拨】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

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交流点拨】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2.拓展延伸

平常走的路很多,你有过文中溜索这样害怕的感觉吗?

【交流点拨】有。我有一次过玻璃栈桥时吓得双腿发软,直接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好友见状,不停地鼓舞我不要怕,让我站起来。好友见劝说无效,试图上前拉起我,可是这时,惧怕的我硬是赖在地上不敢前进,无奈之下,好友直接把我扛了起来,背我走过了玻璃栈桥。这一幕也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溜索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进度比较合理,虽说没有详细解读,但是重点突出。我引导学生们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表现手法做了一定的了解。但其他比较深层的意蕴,如鹰、马、牛三种动物形象的隐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没有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269 字

+ 加入清单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 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1.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4.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刀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2.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4.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中学,全文共 721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杨胜利老师也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在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那一点点易碎的自信,并慢慢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克服一切障碍的顽强意志。 狄更斯说:“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赞扬给学生,把批评留在心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给孩子们“借分”的做法,给孩子们的作文尽可能多的给分,而不要吝啬,反正数字的大小与用去墨水的多少不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

1.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

(1)多带学生进网络教室,先试着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甚至是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漫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

(2)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一些有趣的、好的课外书,读了之后还可以给机会让他们讲,他们往往也很乐意表达,而那些基础欠佳的孩子常常会遇到障碍,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克服。时间长了,他们便会自觉的努力学习,没准还会枕头底下放上一本好书,以做茶余饭后的享受,甚至会自觉地开始动笔写起来。

(3)教学课内文章时多创生情境。如教学《天静沙 秋思》时,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除夕之夜,四处鞭炮阵阵,家家团圆,而你跟你的妈妈这时正在盼望一个人……与此同时,一个游子漫步于异地沙滩,朝着故里的方向,望着朦胧的月亮……这个人就是你的爸爸,他今年春节不回家!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场景后,再学《天静沙 秋思》可能会事半功倍。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学以致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解读语文、提高语文,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臵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喜欢新衣服,有时对父母买的衣服还很不满意。于是,就让同学们表演卖衣服和买衣服,去体验一下怎样推销,怎样选货,怎样谈价等等。在活动中,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还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堂。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伤员们就靠炊事班长一人钓鱼、挖野菜维持着生命。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不多培养学生“钓鱼”、“挖野菜”的能力,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伤员需要我们照顾。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学习数学中的例题那样对待、学习每篇课文,教师多给学生菜子,少给现成的菜。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对语文“学困生”要格外留心,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个别辅导,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缺漏,使之每一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哪怕学一个词,记一个好句子,练一二篇小字,都是进步。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生或自己在黑板上抄一二个好词语,一句优美的、有哲理的好句子,让他们欣赏、积累。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差而指责他们,那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教授文言文时,有的学生对一些文言实词总是不能理解,下课后,可以请他们到自己身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记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要摸清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相信“学困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进进步。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每一个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学困生”每天都要做出辅导,并作好记录。老师特别要作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勤学好思、细心感悟、注重积累、看书练笔、答题缜密、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搜集整理“学困生”转化过程资料,总结研究转化的规律。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_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现在算起我担任一(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一个学期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总是兢兢业业,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反思着自己,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虚心请教。

在平时的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同组老师学习。开学一段时间,坚持听各位老师的课,以便尽快掌握一年级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对课堂教学、平时作业布置等都和组内老师讨论,还主动听其他年级的课,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同时我经常上网寻找有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图片雨学生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具体教学工作

1、备好课,上好课。

一年级一册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学生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并且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要求会写。面对本班的63名学生,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备学生,制作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用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在语文教学中抓常规。

让学生喜欢山语文,喜欢上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课前准备充足,给了我底气,让我的心充实自信。只要心齐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常规自然跟上了。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亲切,充满激情。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请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你的声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简短的评价,更让学生满心欢喜,积极思考。在生生、师生不断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常规不断进步。

3、平静对待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基于学生学前教育的起点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为了减小差异,在课堂上我的提问任务驱动不同,是有不同梯度的。我经常针对学生各自特点,请相对应的学生回答问题。评价作业时,我尽可能的进行面批,这样能更好的掌握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每个人相同的关爱。

4、不断钻研,不断学习。

本学期,学校要求我们本年级的语文老师多次组织调研活动,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每次确定好调研活动主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这样不仅学习到了她人很多优秀的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5、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获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探讨学生的行为表现。一起研究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多给予指导,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还需要我不断努力,掌握更多理论知识,注重实践。

3、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言条理性,完整性,减少地方方言、口语。

经过了一学期的努力,我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实践中,还增强了信心。我坚信:下学期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组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组织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语文组语文老师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本期研修内容

认真学习《有效地教学技能》,把学习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验证新课程理念和实践"四环节循环教学法",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本次校本学习中,我们组全体语文教师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勤勤恳恳,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不断开拓创新,一定会争取到更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中学,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转化差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转化差生和培养“优生”同样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呢?

一、关心、热爱差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差生要有热情,爱护他们,亲近和信任他们。少指责,多感化,以情感人,正面引导。

二、抓闪光点。差生有点滴进步及时表扬,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进步。

三、分析差生产生的原因,因材施教。 差生的共性就是学习差,体现在四个方面:

1、智力差,反应慢。

2、基础差,失去学习兴趣。

3、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

4、学习方法欠缺或不明确。

根据这些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补救措施

1、这类学生要经常面批作业、课堂多提问、减轻作业量,留给充足的时间,开展“一帮一、对对红”活动。

2、教师要有恒心和耐心,加强课外辅导,认真批改他们

的做业,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教师经常接近他们讲名人故事,讲学习的好处。

4、教师有将学法灵活的学生和他们安排在一块学习,教给多样而灵活的学法。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时尽可能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学懂应掌握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五、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不让差生掉队,不歧视嘲笑差生,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差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使差生感到集体的温暖

六、全面了解,不以分数排名次,减轻思想负担,同时降低教学难度,使之能够接受。

七、做好差生的家访工作。

了解差生在家中的表现、有何特长、个性特点,与家长沟通思想,真正形成教育网络。

八、建立差生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九、对症下药,查缺补漏,达到全面提高。

总之,差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断改进方法,不能只提任务,下指标,要真抓实干,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课文

2.品味欣赏语言

3.领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3.字词检测

二、朗读品味:

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自读,交流展示(美丽、丰饶、神秘、伟大、曾经欢笑、饱含屈辱、)

2、学生跳读,思考:作者怀着__的情感?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3、学生默读,思考:作者发出__的誓言?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誓为解放家乡而战斗到底)

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

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五、作业布置

1、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

2、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报告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已是4年过去。逝去的4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中学三级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4年,现总结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4年中,我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政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每次考试成绩均居全校同学科前列,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XX年11月,我承担初一3个班语文教学。初涉语文学科,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需要完成的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由于我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尝试,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近几年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公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都名列前列。历年统考成绩均居全校前列,其中XX年居五校联考同等班级第一名。XX年所教学生段成绩又获大丰收。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运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方法分析这些问题,通过教学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我的教学过程,多注重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提出的观点、建议也较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一、出示课题

1、指名读题。你觉得他读的怎样?评价:读出颜色,读出美。

2、文学大师笔下的白鹭很美,出示赞颂白鹭的诗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你还知道哪些写白鹭的诗句。

3、出示: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陆游

3、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很美。请你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课文赏析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2、组织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白鹭是首精巧的诗的?

(3)、出示白鹭图片让学生欣赏白鹭的美像首精巧的诗。配乐

(4)、你能用朗读来展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3、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和谐、身段大小精巧,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作者的眼中它还是什么呢?(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6、7、8、9自然段,感受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5、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6、组织交流

(1)、第六节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出示画面。请给起个名。(白鹭钓鱼。白鹭垂钓)

(3)、第七节呢?出示画面,能给起个名吗?(白鹭极目远眺、白鹭观景、白鹭思乡、白鹭……)

(4)、第八节呢?出示画面,(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飞、白鹭低飞、白鹭在暮色中翱翔、白鹭飞翔。)

(5)、回想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白鹭垂钓,白鹭低飞,白鹭了望。想想你比较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6)、放声读一读你比较喜欢的那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很有味道。

(7)、引导感悟白鹭是首韵味无穷的诗。你喜欢哪幅图?可以说说原因吗?

A、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B、瞭望图:

师:什么叫嗜好?

生: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师:假如这是一只少年白鹭。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妙龄白鹭,她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了望什么?

不同的白鹭了望的景观不一样。假如他不是在了望,他在干吗?

他会想干嘛?

生自由发挥想象发言。

C、低飞图

师:白鹭低飞。飞向哪里,你们有品味,有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偶尔看到白鹭,会说什么?

生:。。。。。。

师:干完一天的农活正要回家的父亲,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师: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美中不足,你怎么看?

生:。。。。。。

师: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三、总结课文

1、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出示1、10自然段的内容)

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3、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4、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四、拓展深化

1、白鹭如诗,是一首……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白鹭如歌,是一首无言的歌,白鹭如舞,是多姿的舞,曼妙轻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白鹭。让我们的心与之共舞。

2、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3、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