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名调研报告优秀20篇

浏览

955

范文

1000

法院创建学习型法院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创建学习型法院调研报告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创建学习型法院,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制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一大批专家型、复合型的优秀法官,对于提升法院形象和提高法官素质,确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推动学习型法院的创建,促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取得实效

和成功,按照两级法院创建学习型法院的部署要求,我院成立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法院推进计划,明确学习方向、学习内容,从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方面,在干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院党组在物资投入上,在时间保证上,在开发利用现代学习手段上,积极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和支持参加司法统一考试和在职高学历教育培训,对已通过司法考试的3名同志给予了物质奖励。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全院人员学历情况分析

1、各类学历人员总数:

硕士研究生:xx名;研究生:xx名;本科:xx名;大专:xx名;中专以下:xx名。

2、大专以上法律专科毕业xx人,占全院人数比例%。

3、全院干警当前学历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1)培训人数:xx人

(2)培训内容:法律本科学历教育

(3)培训效果:有17人学历得到提高。其中:xx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xx人获得研究生学历结业证书;xx人获得本科证书;xx人获得最高院本科学历教育证书。

二、采取有效学习形式,搭建学习平台

各庭室结合工作特点和人员状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审判人员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学为主,集中为辅,学以致用。

一是以评促学。进一步健全案件评析制度,业务庭根据审判实际,对新型、疑难案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研讨分析会,剖析争议焦点,分析证据效力,研究法律适用,促进了审判人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

二是以考促学。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政治处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知识和技能考试。

三是以赛促学,通过组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全院干警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以训促学。积极组织审判人员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定期组织本院业务骨干进行审判实务专题讲座,切实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是以研促学。把调研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审判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通过召开调研成果发布会,评选优秀调研成果。上半年,向中院《审判研究》推荐了14篇高质量案例评析和理论研讨文章。提升了审判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法院整体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是选树典型,推广学习经验。我们注重培养、发现和选拔学习典型,积累、总结和推广典型学习经验,以先进标杆的示范作用,带动大家争学、抢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需要,切实推动全院干警执法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上半年,我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选拔出3名个人、2个群体学习典型,并编发了事迹材料,号召全院干警以学习典型为榜样,开展学身边人,做先进事活动。切实提高法官职业素养,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酒后驾车问题调查材料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9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调查材料调研报告

被称为“醉驾死刑第一案”的孙铭案备受社会关注,酒后驾驶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给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隐患。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酒后驾驶,消除这种“无形的杀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以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各地警方在治理的同时,还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异地用警,甲地的民警到乙地执法;再比如,执法民警现场手机关机,并收缴酒后驾车当事人手机,这些举措的用意是避免说情,为严格执法创造条件。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车的高发态势。

但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后驾车这一社会“顽疾”不能仅靠公安部门的几次严打整风就能彻底根治,在各种节期日里,亲朋好友的筵请席在所难免,为了提醒广大车友对酒后驾车问题的重视,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平安和谐祥和的假期,我们对“遏制酒后驾车,从我做起”调查,很多朋友积级参与,达到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

部分调查汇总:

您认为哪种方式会减少酒后驾车的情况发生?

您认为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您是否曾经因为酒后驾车而出过事故?

您认为您饮酒是否影响您正常驾驶?

您认为现在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如何?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广大车友还是充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的,认为喝酒会对行车造成影响调查中,“影响很大的”和“从来不酒后驾车”的占据了整个调查整体的很大比重,分别占了35%和15% 。

同时,受访者认为现在仍然存在着酒驾行为的最重要原因是司机存在侥幸心理,此种观点占了全部受访者的49%,认为驾驶者安全意识淡薄占了39%, 很多受访者针对酒驾现象,纷纷献计献策,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遏制现在存在着酒驾行为,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对于酒驾的处罚力度过轻。

令我们觉得倍感欣喜得是,有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杜绝酒驾现象,应该从我做起,而且还要力劝身边的人不要酒后驾车,这占了全部受访人群的80%,这表明绝大多数车友以后还是自觉抵制酒驾行为的,这为相关部门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酒驾行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行各业的人接受调查的看法和想法

1、国有企业培训部门职员:

酒后驾车,毁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驾车万万沾不得酒。同时我们也要提醒那些明知道人家开车来,还给劝酒的人们,这不是在害人家吗?我们现在出去聚会,如果有人还敢对“司机”劝酒,顿时会招致全桌人的指责!我觉得现在舆论特别好,应该保持下去,希望这类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再不要发生了。

2、开车的朋友:

酒后驾车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侥幸心理,有些时候认为离家近,喝点没事,一些驾驶人自认为驾驶技术不错,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其次是有些人好面子,喝了酒也要开车,以显自己的酒量高。还有就是个别地区的风俗,认为只有将来访的客人灌醉才是尽到地主之谊,而访客也只好喝的面红耳赤才能表达其对主人的尊敬。我虽然不是学医的,但也知道喝完酒以后对驾驶有很大的危害。酒能使人大脑兴奋、神经麻醉造成判断能力下降、视力模糊、心跳加快,使其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个人觉得遏止酒后驾驶的行为,就应该先从自身出发,坚决做到驾车不喝酒,喝酒不驾车。

3、公务员

酒驾行为绝对是间接杀人的行为!我上网看到那些酒驾后车祸的照片,惨不忍睹,坚决支持公安部门的严打行为。而且我也关注到最近高法也统一判定尺度,并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规范对酒驾的判刑,我认为这都是法律程序方面的跟进,这是社会的进步。

大家都说要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可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不单单要盯住司机,也得盯住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的经营人员也应该履行及时劝阻酒后驾车的责任,让其签定责任状,并通过在餐厅、包厢显眼位置张贴交通安全温馨提示标语,在餐桌上摆放有“请勿酒后驾驶”的温馨提示牌,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坚决做到不酒后驾车。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这些餐点进行蹲点检查和临时抽查,对在该处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要重罚,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合力,来抑制和杜绝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

4、大学教授

今年,在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的重压之下,一些解酒药、醒酒药等等所谓的“解酒经济”也在异军突起。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文化积淀的社会,喝酒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成为有着深刻传统和融进血脉的生活习惯,造成了无酒不成席,喝酒才能交流感情等等惯性习俗,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端起酒杯。这就使集中治理酒后驾车相对容易,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却相对困难。

我希望可以从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入手,在学校的课程中要加大对于酒后驾车危害性的宣传普及工作,除了要从小树立不酒后驾车的安全意识外,还要让孩子回家监督他们的家人,哪怕在若干年后能彻底根治了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也好。

5、医院医生

我觉得酒后驾车还真有些人并不在意,他们似乎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相信。我认为,酒后驾车的司机绝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还应该再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而不是仅仅担心被警方查出来才驾车不喝酒的。

6、外企公关专员

在我看来,这几年来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周围的朋友经常有酒足饭饱后开车回家,曾经还有喝了酒的朋友开车送我回家,现在想起来真后怕。现在朋友聚会,都会对开车来的朋友说“你一会儿还开车呢,大家不喝酒了”,再没出现过有人喝完酒还送别人回家的事情。醉酒驾车引发的车祸每一个都极其触目惊心,这对于每个司机来讲都是一种教育,毕竟没有人想重蹈覆辙,再现悲惨。我还发现北京三里屯、鼓楼等酒吧区附近,夜查酒后驾车的警力越来越多,这对酒后驾车的司机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提醒。以前在酒吧聚集的地方,过街的时候都很害怕,现在却觉得很有安全感。我觉得严查严打酒后驾车的同时,还要严整严治,这样才能让路上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能得到更多的保护。

7、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严打酒后驾车以来,很多司机被查出是酒后驾车,其实这积累了一个很大的需要受教育的群体。我认为完全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教育这个群体,比如说可以让酒后驾车的人去做义工,照顾那些因酒后驾车而受伤的病人或者因酒后驾车事故而失去亲人的老人,让他们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深切的体会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这也许需要一个有规模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组织才有可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促进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落实xx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同县国教办、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就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县驻军及民兵的基本情况

全县驻军有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和276武警中队共4个单位。其中,人武部下设19个普通民兵营、121个民兵连,共有民兵7384人。每个驻军单位担负的职能和任务有所侧重,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共同特点:

(一)驻县驻军共同接受部队和地方双重领导。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直接受部队上级部门和受县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如:县人武部直接上级是都匀军分区,县消防大队的直接上是州消防支队,县武警中队直接上级是州武警支队,然这3个单位同时受**县委政府的领导。

(二)驻县驻军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其职责之一。部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部队提出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其中: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是部队重要任务之一。和平时期,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是部队联系地方的基层单位,责无旁贷应当走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前列。

(三)驻县驻军应积极参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抗御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可靠保证。同时,坚持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军政军民关系的本质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必然要求。所以驻县驻军要始终坚持“实实在在拥军优属,面对面拥政爱民”,以抓双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发展地方生产力为根本。

二、影响武装工作发展的因素

(一)干部群众对武装工作建设认识不足,国防法制意识不强是影响武装工作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人们对国防建设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普遍淡化,尤其是对加强武装工作的认识不深,少数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自觉性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武装是帮忙”。特别是,少数干部和群众对民兵组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适龄人员参加民兵组织,参与国防建设的意识淡薄,缺少热情和信心。在抓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国防建设,这些不利因素和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国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制约着民兵后备力量建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比如,过去规定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乡镇和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实行了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流动性的加大,如何用法规来解决对国防后备力量不够重视、不按法规办事的问题,在法规制度上显得软弱。例如: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民兵法》,这是当前民兵组织建设中最大的困惑和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略论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坚持党的领导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领导,全文共 4825 字

+ 加入清单

略论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党的领导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其基本内涵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而依法治国方略由提出到确立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应该说,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与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贯彻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视和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1989年9月26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曾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李鹏同志1994年给《中国法学》杂志的题辞是:“以法治国,依法行政”。这是代表新一代中央领导的庄严承诺,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初提出。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上发表了《坚持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同年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系列文件,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郑重地将“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特别是1997年9月党的xx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内突出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并郑重地将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记载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这是以为首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xx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定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依法治国方略:首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官”。这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法,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不是“防民之具”。政府公务员员与人民的关系是从属关系,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的授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其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而不是其他。这里的“国”,首要的是指国家机器、国家权力,即依法治权。历史表明权力总是具有腐蚀性、诱惑性。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用法律治理或控制国家权力,使权力运行规范化、理性化、程序化,防止权力滥用导致对公民基本~和自由的侵犯,藉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再次,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而不是领导人的意志治理国家,这是依法治国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在我国,宪法和法律集中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尊重宪法和法律,实际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意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枉法等行为都是同依法治国背道而驰的,是政治不文明的体现。     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深刻地表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战略选择。由此可见,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体环节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从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角度来看,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治国方略上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形态发生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转型。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性质、任务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需要我们党实现领导方式尤其是执政方式的变革,关键是实行依法行政。实施和坚持依法治国的第一步就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坚持依法行政。政党活动的法治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共产党是法定执政党,党的各级领导机构从法理上讲虽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党的执政活动总是同国家机构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各级国家机构的政治中心和领导核心,党始终拥有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实质性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标准化才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     关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实行依法行政这一思路最初形成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十年~之后对党当时的现状的思考与总结中。邓小平强调:“健全法制的同时,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随着党富国强民执政使命的不断驱使,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在实践中已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不断改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自身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上的实践性探索成果的同时,还要站在历史选择与发展进程的高度,敏锐洞悉中国政治体制变革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在选择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抉择面前,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原则,倡导法制文明,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可以超越或与现代西方文明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制建设基本目标正确     客观地讲,我国法治化首先指的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过程,是指建立社会服从法律秩序的过程。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目的是要使国家各项立法工作紧紧

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进而使各项规范化的政策通过法的形式得以巩固,确保立法的正确方向。同时,以法的形式来肯定党的政策,不仅是执政党政策实现的保证,也使宪法和法律得到了尊重。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是立法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国家工作的大局,自觉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进而成为全社会一体化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另一面是党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党是国家之中的执政党不是国家之上的执政党,所以党不仅是立法的主体,也是法治的对象。党的十二大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个人都不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写入党章,就是从党对自身行为规范的角度来完善在立法工作中作为的成熟之举。     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社会服从法律秩序的社会状态,还要正确对待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党的政策对我国各个时期完成国家各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是政策的上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政策与法律都决定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有益组成部分。但只有法律才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公布的法律才有最大权威性。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立法工作中,党组织及党员要建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深刻理解宪法精神,明确区分作为一个党员与国家干部、人民代表三者之间的职责与义务,用法律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避免用党的政策干涉太多法律事务。同时也要求党组织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应当与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相一致,要有利于法律的实施,不能与现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四、在依法行政中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我国当前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多集中在党对干部任命权与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垄断,以及党对权力监督不力所带来的权力~和党对用人、决策中失误问题的处理不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现行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合理性,也是关系到“以党统政”与“依法治国”的政治秩序与治国方略的实际绩效与历史命运。笔者以为,加强权力制约监督,防止~的滋生,改变高度集权的现状,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正确对待党政关系     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我国,党政关系体现在两部分:一是党与政府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前者从政治层面上讲,指的是与政协中的各个政党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代表或组织的关系;后者从国家组织层面上讲指的是党与政权中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按照我国权力结构模式,政府是从人大产生并向人大负责,向人大汇报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才是权力机关与执政机关的关系。因此,党如何正确处理同人大的关系才是中国党政关系首要问题。党与人大的位置摆正了,党同政府的关系就自然易于处理了。显然,近年来,来自中央到地方的实践都有迹象表明人大的地位已下降到了党委及政府之下,进人大工作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退居二线。人大更是被中外学者形象地称之为“橡皮图章”,这就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不断扩张,人大权力逐渐缩小的必然结果。     (二)制约权力滥用     理清了党政关系,我们就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制约权力滥用。制约权力滥用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既要立足于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又要致力于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教育为一体的建设,这样方能取得成效。一要改革当前人大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使各级人大真正成为人民参政议政的活动场所。科学合理严格规范民主程序,扩大民主范围,提高公众集体议事决策度,以集体权力来制约个~力,为扩张人大权力,限制党委越权办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着力调整权力配置,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合理分解,明确界定。具体包括:明确权力内容,明确权力运作规则,明确用权规则。真正实现权力运行法规化、程序化与权责一体化,保证权力行为的严肃性,减少随意性。另外,按照政府体制改革步骤与方式推行政府权力下放,精简机构,严格限制领导干部权力,防止权力“越位”等,要在全党范围内,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以党代政,以党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的出现。三要努力培养,精心选拔,创造出适应并能够促进法治化进程的政治领导层。同时,对在职的党员干部还要大力加强其权力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特别是宪法观教育,通过提高行政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形成作为一个具体行政活动执行者的从政道德观念来抵制私欲的膨胀,阻断公权与私利的结合,杜绝权力异化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权力监督     监督权力的实施是另一个至观重要的问题,针对当前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努力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当前促进我国法制监督体制构成的主要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公示制,听证制,承诺制,质询制,问责制,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权力运作全过程,疏通人民群众向权力机关提出意见的渠道,维护公共权力,从外部有效抑制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核心问题是保证领导干部行使和运用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党内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监督氛围。党内各项事业都应在党内公开,都要经过党内讨论,民主评议。对党员中权力的持有者,执行者,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多层次多角度评议,确立其升、降、惩、罚.奖等。通过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督。机制上,要强化纪检机关监督职能,扩大纪检权限,减少纪检过程中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等。充分发挥党内纪检监督谨戒性作用。对严重违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严肃处理,以铁的纪纪律和法律告诫当权者依法行使职责。     五、司法工作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     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及理性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技术,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理性思考

奉贤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及理性思考

《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1998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已六年了。其间,1999年6月进行了修订,XX年6月再修订。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面调研,着手再一次修订。一个政府规定,几年内多次修订,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表明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5月15日公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心。

一.我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所采取的措施

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本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1997]19号),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1997年12月27日,中共奉贤县委颁发了《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奉委[1997]50号)。根据若干意见,先后建立了县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成立了奉贤县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要求各镇、局、集团公司都要根据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想方设法大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我县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县委的若干意见着重指出: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不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带领群众奔向21世纪,富民强国的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科技人员、科技产品、科学管理”三要素做好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要抓住重点,抓出样板,使其成为所属系统第二次创业的领头羊;今后,将实施高科技产业化的工作,列入对镇、局、集团公司的考核内容。

1998年12月17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沪府发[1998]23号)又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奉府[1998]137号)。若干意见指出:为吸引高新技术成果在我县实施转化,除根据县委《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的“奉贤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制度外,建立“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对符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目录范畴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认定,对符合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条件的项目,推荐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对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县政府将实行融资担保,并给予贷款贴息。“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推荐工作由县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委),负责日常事务。

嗣后,根据18条规定和县政府的若干意见,参照兄弟区县的做法,经多方多次协调,设立了每年3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高科技产业化工作。后考虑到有利于当时科委其他科室开展工作,对300万元的盘子进行了分割。XX年5月10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批转了县科委县财政局《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请求》的通知。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分“奉贤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专利发明实施成果奖励”、“共性技术应用推广计划”和“其他特殊重大项目”。专门用于县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资助及市高转项目贴息为80万元。

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关心关爱党的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建立健全关怀机制,真正关心基层干部、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真情关怀基层干部。既要从政治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从生活上给予物质关心。只有把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调研中发现:不少县乡基层干部都会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今在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这种情况提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进一步保护和支持基层和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莫让他们辛苦又“心苦”。

一、景东县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主要做法

近年来,景东县着眼于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探索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更新用人观念,为基层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坚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把培养选拔基层一线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组织部门结合景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基层干部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等工作中适当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逐步形成了机关补充人员必须到基层去选拔,逐步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在XX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1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9人,占81%;新提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8人,占80%。新提拔的5名乡镇长中,有4名是乡镇基层一线干部。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大理论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基层干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精神。在培养上适度给予倾斜和优先,即组织调训优先安排、参观考察优先安排、工作交流优先安排。XX年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县委选派4名乡镇副职到上海跟班学习,通过优先安排培训和考察等措施,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通过采取“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多层次地实践锻炼。通过上挂下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并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砥砺品格,锤炼党性、创造业绩,在实践中逐步成熟。XX年以来,全县共有62名优秀基层干部经过县乡“上派下挂”和部门交流锻炼后被提拔使用。

(四)坚持竞争择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注重竞争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XX年,印发了《景东县股所级干部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中层干部出现空缺的,原则上要实行竞争上岗,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注重考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考核的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任用机制创新。在坚持干部标准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采取优先使用、敞开出口、腾出位置等办法,为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XX年,通过公开选拔,有6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副科级岗位,其中,有两名“80”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年轻干部“小步快跑”;有1名优秀村支书走上乡镇副职岗位,对解决村干部的“出路”问题作了有益探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16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问题.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基层教育调研报告范文(一)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汉阴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基层教育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

我于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的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①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的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激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在包分配。这种现实使许多人有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的观念,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再抬头,这将直接导致中学生学习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学习、读书看成是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习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目的。因此当学习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时,其积极性便荡然无存了。

②学习兴趣低下:(1)外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大等;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①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其次要强调学习的内在意义,即强调学习对个体本身的价值,使之体会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第三,帮助中学生设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教育不仅要使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有使这种远大的目标与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脚踏实地去实现远大的学习目标。第四,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学生和家长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消除误导。

②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为了充分利用反馈的促进作用,还应对中学生的学习结果进一步作出评价。运用评价时应注意:第一,要使中学生对评价有正确态度。第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做到客观、公正,使中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不能单独看其分数高低,还要从他们各个学习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对低年级中学生多采用表扬方法;高年级中学生则应适当,最好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第五,注意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只有尊重教师,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才能重视。

③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从心里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但也不能否认处罚在激发学习动机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惩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不注意、拖沓、懒散和不努力,从而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使用过分,可能激起极高焦虑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_党团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

白石桥社区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由书记负责,完善党内班子建设,通过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多数在党内担任职务的人员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利于日常组织开展当内工作,研究和讨论实际问题,这样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社区党务工作有人办事,高效办事,能办好事。

一、网络发展趋势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12 字

+ 加入清单

2019“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延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举措。自2月份以来,xx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并对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调研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与部分县级领导进行了个别交流,深入查摆、逐条梳理、深刻剖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共100多条,其中与“三严三实”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10条。陈列如下:

1. 政治思想有偏差。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武装抓得不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如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等现象缺乏警惕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和不满的情绪,没有去坚决地抵制、纠正与疏导。

2. 重“显绩”、轻“潜绩”。做立竿见影的事情多、考虑长远发展的事情少,在抓发展与惠民生上统一不够,在强县和富民上统一不够。关注工业、项目、城镇等工作比较多,对社会民生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大,欠账较多。如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人均拥有病床数较低,农村水电路等方面的基础建设还很欠缺等等。

3. 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考虑县域发展现状不周全,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强调上台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堪重负。如在城镇建设上,多个片区项目同时铺开,没有循序渐进,征地拆迁带来的压力较大,反而影响了县城整体发展进程

4. 搞“路边花”、栽“盆景”。在项目安排、办点示范方面重城郊乡镇、重点乡镇和主干公路沿线乡镇,轻边远乡镇、山区乡镇。如大力打造xx大道城乡统筹示范带,就是让这条城区到xx县城的主干道能够更有看点。

5. 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存在城区规划执行不严、控违拆违压力较大的问题。

6. 表面工作做得多。主要是常委班子成员下基层、搞督导没有深进去、沉下去,实效不明显。存在走村不入户、调研走马观花、真抓实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等问题。如有时候下乡了就是听汇报、搞座谈,自己问得少,亲自看得少。

7. 科学决策上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决策缺少必要程序,缺乏充分论证,凭经验判断、主观臆断来解决问题,脱离了县情实际。如为了加快工业、城镇发展进程,引进了龙行天下、汇德电子、三特机械等项目,但财政投入也比较大,投资回报率水平不高。有的时候某些重大决策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参与决策的面不广、透明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后遗症。如步行街建设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

8. 脱离基层群众。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关心群众疾苦不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如对信访积案缺乏主动化解的意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越积越深,化解难度越来越大。

9. 重视基层意见不够。常委班子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听取县直部门和乡镇意见少,习惯发号施令,主观思想较严重,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以致某些工作基层单位难以落实。如乡镇反映考核压力比较大,重惩罚轻奖励,对这些意见没能充分考虑,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10. 真抓实干不够。主要是求稳怕乱、瞻前顾后、遇到困难绕道走。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问题上,存在“推、拖、绕”的现象。在县域发展的问题上,有时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用不好,致使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如去年申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由于对形势的判断不够充分,以一个名次的差距失之交臂。

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刚结束,接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障碍,思想障碍尤其突出。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思想偏差。客观的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党中央召开总结大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进行转移,部分处级领导认为今后的作风建设应该没有过去严,思想有些抛锚,过去存在的“四风”苗头又开始在脑海里蠢蠢欲动。现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部分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会存在抵触和厌倦情绪。

2.有应付心态。部分处级领导干部认为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最严格的的党性洗礼,问题已经找完了,原因已经深挖了,整改措施已经到位了,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意义不是很大;有的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对群教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认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只是“故伎重演”,在“严度”和“广度”上不及群教活动,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

3.有工作难度。自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后,虽然作风建设的总体势头没有减弱,但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工作队伍有所精简、工作容量有所缩小,加上个别处级领导干部自身有抵触情绪,导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工作氛围不够浓厚,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如何推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既要与群教活动紧密结合,又要区别于群教活动;既要优化内容,又能抓住重点;既要抓紧时间,又能保证效果。具体来讲,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重点对象。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已明确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建议在县级层面不要延伸到科级干部,这既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工作精力和工作效果的有力举措。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都要参加专题教育。

2.抓好内容建设。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一是学经典。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长期的政治任务,尤其是要对《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等一批政治理论学经典著作要进行深入钻研。二是学典型。着重树立一批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并号召县处级领导干部多向身边的先锋模范学习。三是实践学。结合群教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任务,县处级领导要将“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落实个人整改任务的全过程。

3.优化工作方案。同群教活动相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范围更窄、问题更细。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好此项活动,确保方向不偏、内容不空、工作不虚,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总体把握,严格活动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发挥榜样作用;坚持群众参与,实现与民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务必真抓实改;坚持因地制宜,力求创新出特。在程序上,可以参考全市群教活动第一环节“六个一”的工作思路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xx大”对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促进革命老区、中央发展,彻底改变老区、面貌。民盟三明市委会按照盟省委今年的工作部署,牵头成立调研组,组织调研人员,对闽西北中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主要情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xx省中央历史贡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形成了包括、江西21个县250万人口的中央。中央,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闽西北、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全国原中央xx县现共有28个,其中江西13个,包括赣州市11个、抚州市2个;xx15个,我省中央主要集中在闽西北,包括三明7个县、龙岩7个县(市、区)和漳州平和县。

xx省闽西北中央是原中央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后,创建中央时所打造的最初根据地之一,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和重大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一)全国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方,原中央核心区域之一。早在1928年夏,沙县夏茂就建立了闽西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支部。直属中共xx省临时省委。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古田会议之后,为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入宁化、清流、明溪(归化),建立红色政权,革命烈火迅速在闽西北燃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的著名词篇《如梦令.元旦》中所描绘的壮美场景,正是当时闽西北中央如火如荼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1930年6月,中国红一方面军在长汀成立,闽西北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形成中央东北门户和联结闽浙赣的交通枢纽,是中央战略要地。闽西北许多政权建设经验是中央政权建设的基石。

(二)一代伟人革命实践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29年红军三次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特别是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三)五次“反围剿”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三、四、五次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先后进驻建宁、泰宁。在建宁,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的具有决定性一战的胜利。毛泽东为此挥笔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建宁期间,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反“围剿”的重要战略决策,取得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重大胜利。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发挥品牌优势 打造社农双赢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发挥品牌优势 打造社农双赢

信用社,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上级行社的有关会议精神的同时,紧紧围绕当地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绿色产业兴农,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在信贷服务上实现了“三个定位”,即经营思想定位在农村,信贷运作定位在农业,服务对象定位在农民,不但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使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突出重点创优支农

今年加大了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产业支持力度,在支持专访政府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同时,也得到了专访政府、村委会的支持与协助。掌握一些急需资金扶持的种植、养殖大户。例如,**村一些大户合股经营草坪种植,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丰厚的收益。今年准备扩大种植历程,但苦于资金不足,农户们通过村委会找到信用社求助,信用社经过调查后,对其发放贷款20余万元。**村一些种植大户去年曾和外商签定了大根萝卜的收购合同,种植面积达到300余亩,收获后也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不但当场大户准备再次种植,并扩大种植面积,而且周边乡民也纷纷效仿准备投资种植大根萝卜。但资金不足又是阻碍其发展该项种植的首要问题,了解情况后,信用社双对大根萝卜种植所需资金发放了近40万元,农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这个优势产业的发展。另外,重点对(  )村,(  )村,签约正大集团的养鸡大户,进行了贷款扶持,总计饲养肉食鸡近20万只。扶持养牛、养羊、养猪大户500多户,扶持后王村大蒜、茄子、黄瓜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个。截止XX年06月30日为止,以抵押、联保形式累计发放支持优势产业贷款近500余万元。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的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二、加大小额贷款投放力度

当前只有农村信用社适合发放小额农贷,真正起到服务于农民的作用。通过下乡走访调查,摸清各村各户的基本状况。虽然粮食作物受自然条件影响,风险性很大,但是我们依然克服以往“惧贷”心理,心系农民,抓住机遇,深挖这方面的潜力,叫响自己的品牌。简化贷款程序和手续,切实做到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社农关系。在春耕生产开始前,将农户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的购买资金发放到位。在此间还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扩大评定信用村,信用户工作,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将继续以推行小额农贷为主导,重点扶持地方优势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支持科技兴农,引导农民走规模效益之路。此外,还将努力探索新的业务品种,开办助学贷款等业务。通过全方位提供支农服务。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有效地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实现新农“双赢”的美好局面。

郭晓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4867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审视度势,强抓机遇,顺势而动,通过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凸现作用,展现优势,我们集团公司团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特别是当前,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构建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建设“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肥矿精神,构建具有浓郁肥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为此,集团公司团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团中央提出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前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来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职工,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青年文化在凝聚、引导、组织、维护青年等作用上,都是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共青团通过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一方面可以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信仰,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表彰会、先进人物发布会以及厂报、广播等传播媒体,宣传激励团员青年中的优秀人物,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辐射功能,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素质,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企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并不断创新改进,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实践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贯彻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团xx大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共青团要实践落实,就要引导青年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途径,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载体,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青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面临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加强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适当引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的思想教育正在向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转变,即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的建设改进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青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作贡献上,凝聚到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上去,最终实现青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青年全面成长,落实。       二、强势推进,实践和拓展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创建发展战略之中,重点把培育和弘扬“诚信、务实、高效、创新”肥矿精神、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年职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春建功等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结合起来,采取了先易后难,聚焦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狠抓了推动实施。      1、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引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工作之初,公司团委结合集团公司党委围绕创建企业文化开展的

肥矿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从抓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入手,层层召开团的工作会议,大讲抓企业青年文化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帮助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提高认识,增强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强化了团员意识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戴团徽、唱团歌、打团旗主题教育活动,把团徽、团旗、团歌等团的标志作为统一团员青年思想行动的重要标志。同时,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在全公司团组织中层层开展了青春建功理念、口号征集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了“企业在发展,我们怎么办”和“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大讨论,引导青年围绕企业文化、肥矿精神与企业、青年的关系等方面,挖掘企业精神的内涵,提炼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春建功理念,共征集青春建功理念用语310多条。在广泛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青春、奉献、建功、成才”为核心内容的矿区青年文化理念,并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初步形成了共识。      2、立足岗位,强化理念渗透。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团的工作理念内化为团员青年自觉行为,体现在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上。特别是通过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青年企业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一方面开展了保持团员先进性教育,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步骤程序,开展了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跟进教育活动,深化了“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创建共青团先锋岗等活动,引导团员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立足岗位做奉献,争创一流好业绩在团员中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加强了团的标示性建设。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在各单位显要位置建立了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牌版,悬挂了宣传条幅标语,并结合青年岗位工作特点,制定了具有青年特色工作警示语、提醒牌,使青年文明用语、工作标准到团员青年的工作岗位,时刻用“青春、奉献、建功、成才”激励团员青年、约束团员青年。      3、载体推动,体现青年特色。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具有青春的特质,必须体现青年特色,特别是通过具体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娱乐性等于一体,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的同时,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为确保设计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制度化,我们层层建立了以二级团委为核心,以支部为主体的青年文体协会、青年自学考试协会网络,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不断加强开展文化学习活动指导。要求各单位年初都要制定开展文化活动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开展活动前上报公司团委。特别是针对青年学习需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以文章鉴赏、文摘借阅、心得交流、专题调研、问题探讨等形式,为团员青年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今年,我们围绕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重点突出了青年思想教育和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始终坚持弘扬团结、稳定、上进主旋律,通过举办纪念大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重温入团宣誓等形式,展示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举办的矿区文化联谊活动、“高举团旗跟党走”文化系列活动,矿区职工家属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成为矿区团员青年传播新知识、宣传青年文化,促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矿区稳定的一道风景线。      4、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各部门和各方人士参与青年文化建设,建立和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要注意调动各种层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边实施边规范,边开展边完善,边建设边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文化建设的水平,促进青年企业文化的繁荣。如,我们结合庆祝建团85周年,联合党委宣传部开展了“高举团旗跟党走”共青团风采电视片展评活动,集中展示了矿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的风采,扩大了团的工作影响。同时,还要注重与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把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之中,特别是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制度管理,制约和规范团员青年的言行,进一步推动企业团的作风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加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抓团的活动开展力度,寻求最佳结合点;在工作的安排上,主动地与企业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贴紧靠实,使团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方法的选择上,改变“蜻蜓点水”不深入的状况,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在效果的考核上,把团的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度及产生的最终效果作为依据。从而,使企业团的工作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出一条高效、求实的新路子,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注重实效,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初步彰显       通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活跃了团的整体工作,而且彰显了共青团在企业改革发展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企业青年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融合功能,它能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企业的团员青年团结起来,使企业青年职工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取向,把个人融合于集体之中。共青团以企业青年文化为载体,不仅丰富了团的工作内容,而且活跃了团的整体工作,扩大了团的工作覆盖面,调动了团员青年参加团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员爱团、青年想团的氛围逐步形成,使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充分体现了团组织的政治优势。       二是团员青年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企业青年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以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规范和准则,对每个青年职工的思想和言行起到约束作用,并以无形的文化力量使青年职工在一定的行为规范范围内活动。通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团的各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达到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企业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员队伍建设的目的。团员青年政治觉悟增强了,理想信念的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依法治税的若干问题的探讨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05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依法治税的若干问题探讨

一、依法治税的内涵 总体来说,依法治税是指依照税收法律来管理税收,达到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和依法管税。依法治税的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角度是把依法治税看作是治税的思想体系,一个角度是把依法治税看作是一套治税的方式、原则和制度。我们理解,依法治税具体应包括以下五层意思: 1、法律至上。即在思想观念上,承认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法律看作是开展税务机关工作的依据和评判税务工作的核心标准;任何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不论级别高低,都必须服从法律的权威,而不能凌驾法律之上。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法律,不仅仅指税法,而是泛指一切与税务相关的法律。 2、职权法定。即税务机关所具有的行使国家税收征收管理的职权是由法律授予或设定的,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非经法律或法规授权,不能具有并行使某项税收职权。这一点与公民私权明显不同,对于公民私权而言,凡是没有禁止的,公民皆可为之(当然也要受道德、纪律的约束)。税务机关所具有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对于公权而言,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行政机关不得为之;当然法律法规禁止的,更不得为之。否则,就是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必然要负法律责任。 3、义务法定。即税务机关所应承担的义务和纳税人所应承担的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是由哪级组织规定的,更不是由个别领导规定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所承担的义务,与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义务有所区别,其他组织和个人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往往既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但都不算违法。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于法律赋予的义务,则必须履行,而且要全面履行到位;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如果没有全面履行法律所赋予的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不用说不履行义务了。 4、程序法定。即税务机关执法所应遵循的程序是由法律规定的,税务机关不得违反;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也是由法律规定,纳税人也不得违反。如果税务机关违反法律程序执法,即使税务机关所依据的实体法依据是正确的,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纳税人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履行法律义务,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处理,并要求纳税人承担因此而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5、作为法定。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作为方式、作为手段和作为后果都是由法律规定的。(1)作为方式法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时,不是由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主观意志来决定,而是由法律来规定;法律要求其作为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不能选择不作为的方式,相反,法律要求其不作为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也不能选择作为的方式,否则,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后果。(2)作为手段法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不能自行选择作为的手段,而必须根据法律赋予或设定的手段作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不同条件下采取不同的作为手段。(3)作为责任法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作为时,应对由其作为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规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应作为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就必须作为,否则,必须承担应不作为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法律规定税务机关不能作为的,税务机关就不能作为,否则,也必须承担因作为而引起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治税的地位 在治税指导思想问题上,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各项税收工作都要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来展开,税收收入完成情况是衡量税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首要标准,这种观点不妨称之为组织收入中心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各项税收工作都要围绕依法治税来展开,依法治税是衡量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这种观点不妨称之为依法治税核心论。具体来说,依法治税核心论包括以下论点:(1)依法治税是指导税收工作的核心理念。实行依法治税,提高法治化水平是指导各项税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评价税务部门工作思路和税务干部思想观念的核心标准。(2)依法治税是衡量各项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衡量各项税务工作绩效的标准可能很多,比如收入完成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所有这些标准中,依法治税占据核心地位,其他各项衡量和判断标准都要服从服务于依法治税这一标准。(3)依法治税是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要实现税收的各项职能,必须充分依靠依法治税;只有通过依法治税,实现税收的各项职能,才是最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途径,才是对市场经济造成损失最小的最优途径。(4)依法治税是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核心手段。组织税收收入,必须建立在依法治税的基础上,必须把依法治税作为完成税收收入的核心手段;只有以依法治税为手段,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才是可靠的、真实的,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治税指导思想必然会由组织收入中心论转向依法治税核心论。理由如次: 1、税收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依法治税的核心地位。从税收的本质特征看,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又是这三种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税收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强制性特征表明,税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没有国家强制力也就没有税收。在现代法治条件下,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因而法律是税收的生命线所在,没有法律作后盾也就没有税收,所以,依法治税在各项税收工作居于核心地位。 2、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依法治税的核心地位。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要实现市场经济对于法治的内在要求,税收是极其重要的手段。在维护市场经济法治秩序的各种手段中,税收占有突出的位置,因为其他各种手段最终往往都要落实到税收手段上,税收是各种手段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手段。税收具有财政、配置、调节、监督管理等多项职能,归结起来,这四项职能的核心就是通过依法治税,维护市场经济法治秩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核心。 3、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决定了依法治税的核心地位。税收与税法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税收决定税法,既决定税法的内容,又决定税法的性质和形式,但税法不是被动地服从和从属于税收,而是能动地规定和影响税收。因为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国家意志在税收分配中

起着特殊作用。这种国家意志始于立法程序,体现于税法之中,完成于征收管理过程。国家组织税收收入,调整税收关系,运用税收调控经济运行,都必须以税法为根据。税收与税法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一切税收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决定了依法治税在税收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4、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依法治税的核心地位。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征收管理与逃避征收管理、偷逃税与反偷逃税的矛盾,税收工作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围绕这一矛盾展开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方法或手段,就是该项工作的核心。综观古今中外,解决征纳之间矛盾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就是依法治税,因此,依法治税是正确处理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总枢纽,在税收工作中具有核心地位。 三、当前依法治税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讲,当前我国依法治税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1、立法方面的问题。(1)立法层次较低。现行税法中,以税收条例和暂行规定出台的税收法规所占比例过大,许多税种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致使其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实际执行中也往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干扰,使依法治税不能落到实处。(2)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对有关税收基本的、共同的法律问题缺少明文规定,缺少统领税收法律法规的母法《税收基本法》,致使依法治税的法律依据不足。(3)税法与税法之间存在矛盾。在制定税法时,往往就某个法律谈某个法律,较少考虑不同税法之间的衔接,特别是一些相关联的税法之间尚存在着少数矛盾冲突的地方,造成税法执行上的困难与偏差。(4)立法技术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内容,或不够完善或重叠交错,法律用语过于简单,模糊概念使用较多,立法前瞻性不够,造成税法修改补充频繁、稳定性较差。 2、执法方面的问题。(1)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税务干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忽视《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程序法,而往往只注重从各税种条例或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查找依据,导致量刑的法律效力偏低。(2)执法随意性较大。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言代法的行为,重习惯轻法律、重权力轻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税收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3)执法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敢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正常的征纳秩序,一些重要指标如处罚率、查补率、入库率明显偏低。(4)执法监督不力。目前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执法行为的监督较薄弱,内部执法责任制、执法督查制等监控制度不够完善,对税务干部违法行为追究不力,导致税务干部违法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 3、依法治税环境方面。(1)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较差。由于全社会尚未形成依法治税的道德氛围,相当多的纳税人尚未树立起“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道德观念,缺少自觉守法的内在驱动力,偷逃税现象大量存在,抗税、骗税等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不断滋生,依法治税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2)部门配合不力。一些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不能认真履行《税收征管法》已经明确规定的法律义务,对税收工作配合不力。如工商部门不能按时为税务机关提供工商登记信息,银行不能按规定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给予配合等。(3)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有的地方政府受地方利益的驱动,对税收执法干预严重,或有税不收,或寅吃卯粮,或擅自变通国家税法,或越权减免税,或违规批准缓欠税,影响税法的贯彻执行。 4、执法干部队伍方面。(1)部分税务干部法治观念淡薄。人治、特权思想十分严重,“官本位”观念和旧的习惯观念至今依然存在,对法的认识还没有从工具层次上升到价值层次,依法治税意识淡薄。(2)是部分税务干部法律素质较差。往往只重视学习和掌握税收税种知识、财务会计知识,而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其法律知识,特别是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同经济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欠缺,以致使执法权发生异化或弱化现象。(3)部分税务干部执法能力较差。在执法过程中,不会应用法律武器,正确行使依法治税的权力,从而造成执法偏差,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 四、推进依法治税的措施 当前,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务系统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针对依法治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1、以提高法律级次为核心,完善税收立法体系。当前,要通过人大立法,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使主要税收法律上升为法律级次,增强其刚性和权威。同时,立足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应尽快制订《税收基本法》,税收立法原则、执法原则、管辖原则以及其他税收共性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加快税改费改革步伐,完善税收程序法,出台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新税种,填补目前税收法律的空白点。通过“十五”以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努力,逐步构建一个以税收基本法为基础,各单行税收法律为主干,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不同位阶税法相协调,不同法律相配套,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法规范体系。 2、以重在治权为核心,完善税收执法体系。完善执法体系重点在于,建立并完善重在制约权力的税收执法机制。(1)建立完善的执法工作机制。结合税收征管改革,明确税务机关和执法岗位的范围,实现执法权的上收和分解;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法制工作机构,完善各项税收征管制度,建立以机构制权、技术制权和制度制权为重要内容的税收执法机制。(2)完善税收执法的监督检查机制。在税务机关内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责任、岗位、考核、奖惩等“四个明确”,实现对税收执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检查。在税务机关外部,建立外部日常监督机制,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介及社会~等对税务执法的监督和评议,保障依法治税目标的实现。(3)完善税务经费法律保障机制。从法律上明确税务机关的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税务机关有法定的、可靠的来源,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以强化组织职能为核心,完善依法治税领导体制。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责,贯穿于税收各项工作中,必须加强对依法治税的统一领导。各级税务机关要形成一把手总负责,班子成员对口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暑假实习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暑假实习报告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去区检察院实习,时间是从二00二年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九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乡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乡村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大局,因此着力提升乡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筑牢他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扎根群众的思想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期,为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工作,我们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家中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乡村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干群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挑选了四个乡镇,按照普通群众比例不低于40%的要求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就调查问卷确定的调查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这四个乡镇组织召开了由乡村干部、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围绕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座谈。针对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新期待、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意见建议等问题,向全县10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副书记、纪委书记、村书记主任发放访谈表212份,通过分析汇总调查问卷、座谈了解、个人访谈,共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4大类22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范文节选!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惠民利民富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县委“3+1”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航天先锋”引领工程,不断强化理论培训、丰富活动载体、大办利民实事、实现富民强县,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理论教育,注重理顺干群情绪。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做为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修养、理顺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采取请进来讲、送出去学、远程教育教、实训基地练等办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创先争优。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党员党性、警示、廉政教育基地,围绕党员“冬训”,做好党员“双述双评”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切实筑牢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道德底线,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的意识。各基层党组织通过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组织广大群众举办各类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情绪基本稳定。

(二)突出多办实事,注重拉近干群距离。

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将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办理顺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的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村级医疗卫生室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铺筑、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民生问题,全面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就业、养老、上学、看病、住房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认真落实推广了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制度,畅通了人民群众的来访渠道,广泛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出嫁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主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嫁而导致的土地承包权和相关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农嫁非农、嫁入外村但户口仍留在本村的妇女及她们的子女不能享受与其他村民同等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及村民待遇。还有离婚或丧偶妇女也要丧失她们所拥有的一份土地。为深入了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状况,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妇女维权工作,区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不同形式,对全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25份,收回有效问卷661份,回收率91%。调查结果显示,鼎城区农村妇女的生活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平稳的,在土地初次分配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都能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但由于婚嫁、移居等不同原因,有些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妇女失地情况,在失地妇女中,90%以上都是已婚妇女。

二、当前侵害出嫁女土地承包权益的几种形式

1、结婚妇女可能首先失去娘家村的土地承包权。按照传统习惯,一般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妇女结婚后都将户籍从娘家迁移到婆家村,因此,出嫁女面临一次不可回避的土地权利流失。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绝大多数出嫁女并不依法主张自己的继承权。她们中的许多人甘愿在出嫁或离婚后将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留给父兄、前夫或前夫的家庭。本次调研中,有超过90%的出嫁女在婚后自愿放弃,这说明大部分人仍然被禁锢在封建传统的思想之下,极少有通过法律获取自己应有的土地权益者,即或有这样的妇女也很难得到社会习惯的支持。

2、嫁入婆家村的新媳妇可能得不到承包耕地。“按户籍分地原则”赋予了合法婚姻关系而迁入的新媳妇获得承包耕地的平等权利,但是有的村庄认为嫁入的新媳妇是外姓人,不予以承认,有的村庄没有足够的“机动地”可以随时用来补充新增人口的承包耕地,更有的村庄按照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一成不变,新媳妇以及其他新增人口都只能“排队”等待。在鼎城区农村妇女中,有过一成的妇女并未将户口从娘家迁出,这或许也是因为知道新媳妇可能得不到承包耕地而想出来的一种解决捷径。

3、离婚或者丧偶妇女土地权利也面临一次裂变。在一些地方,土地被看成夫家的财产,离婚妇女不敢提出要土地的要求,由于怕失去土地而失去生活来源,所以有些破碎的婚姻关系,女方也不敢轻言离婚;有的村庄因无土地可用于分配,不接收离婚妇女的户口。有些丧偶妇女平常与婆家及其家庭摩擦不断,丧偶后即失去了在婆家继续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土地权益也因失去家庭而流失。

三、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的原因

1、根深蒂固的农村封建思想仍然存在。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甚至村干部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男娶女嫁应“从夫居”,既然出嫁了,就应该去夫家享受权益,不应再在娘家享受权益,不能与娘家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这种农村封建思想严重制约着农村妇女的思想,而且在她们不了解法,不懂法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负面的结果。但在所收回的问卷当中,基本上所生的子女有超过一大半都没有被牵连而无土地及相关收益,虽然在封建思想中,他们没有理由争分土地和经济利益,这说明社会还是在不断进步的。

2、法律法规与地方政策发生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并且规定了调整土地或收回土地的条件和程序。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各村的落实情况却不尽一致。有的村实行“30年不变”的政策,有的村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个别村还存在“五年大调整,三年小调整”的做法,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种政策执行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土地调整的不同步,使相当一部分出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收回,而嫁入的地方因已经调整完土地或者不调整土地又得不到土地,从而沦为失地妇女。

3、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当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迅速壮大,当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而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迁往城镇。长此以往,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利益分配、人地关系压力逐年加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身的利益被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离婚妇女”等边缘人群。

4、救济缺乏得力措施。救济手段的缺乏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始终难以得到解决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许多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农村妇女找村干部,村干部因为村规民约的规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对而无能为力;找乡/镇政府或街道,总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如强制执行,则势必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处理中手段不多,力度不够,陷入两难境地;找到区妇联,区妇联缺少相应的执法权限,想愿意而力不足,也只能结合受害妇女所在的街道妇联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或是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但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收效甚微。协调法院,法院因为村民委员会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我国法律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尽的可操作的司法解释,以致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弹性很大。即使,诉讼时妇女胜,执行起来也很难。以上种种,使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妇女们往往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很不容易。

四、针对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普法力度。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要采取各种手段,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要广泛深入地搞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要大力宣传“维持人口与资源平衡不能以牺牲妇女利益为代价”的观点。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更要发动妇女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2、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农村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各村因历史传统、具体情况的差异,就土地权益分配等方面制订的村规民约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门。因此有必要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条文,规范政府监督、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3、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让妇女拿到“话语权”。组织广大妇女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地学习《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基层也要大力宣传“维持人口与资源平衡不能以牺牲妇女利益为代价”的观点。农村妇女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以制止和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

4、强化保障机制上得救济措施。一是政府要协助解决。尽管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但实际上该项制度的实施要地方基层政府的指导,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侵犯屡见不鲜,转变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协助。二是设立仲裁程序。《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土地承包当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并未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设置问题,导致农村妇女并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行使仲裁职能而无法申请仲裁。为此,建议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的条文进行修订。应明确仲裁机构的具体名称和履职机关,为农村妇女申请仲裁指明方向。三是完善司法保障机制。比如说,法院的受案范围、管辖地和诉讼时效等等。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得到公正的司法判决并不意外着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就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还涉及到判决结果的执行问题,执行难始终是一个难破的司法问题,仍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村自治组织加强配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力求保证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得到切实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13 字

+ 加入清单

进一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宪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推进我市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这次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修定程序,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正,体现了宪法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志的统一,讲政治和~制的统一,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顺乎人心,合乎民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一)这次修改宪法,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需要,体现了与时俱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年、1993年、1999年先后三次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这些修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本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举世瞩目、关系长远的大事,一个是2002年11月党的xx大召开,一个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党的xx大把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就是,通过法律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变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重要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已经在现实中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必须在宪法中确定其指导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改革开放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按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修改完善法律体系,首先要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上进行修改,增加保护私有财产、尊重和保障~等内容,以使宪法更加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可见,修改宪法是发展了的客观形势的需要,而且时机、条件成熟,具备了这种可能。     (二)这次修改宪法,是坚持宪法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的需要,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需要一种稳定性,宪法不稳,治国安邦就无所遵循。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又必须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不然就会成为一种束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次宪法修改,一方面把实践中取得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只是对非改不可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宪法修改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现行宪法虽经历过包括这次在内的四次修正,但总体上说,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变,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等也没有变。     (三)这次修改宪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确保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是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本质特征。这次修改宪法,有利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用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四)这次修改宪法,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领导修宪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了重要思想。从修宪的内容上看,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以推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确保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宪法已有大量条文确认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增写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并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机构,使其更好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等等,都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关于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几个部分组成,共138条。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14条,修改的地方23处,其主要内容是:确立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中央确定的这次修改宪法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以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根据中央的要求,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把重要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二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四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维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切实保护社会生产力。 六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的科学内涵,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促进我国在国际~事业中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     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把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     (一)要提高对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重大意义的认识。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工作。党的xx大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今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宪法实施工作。最近,党中央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和指示精神上来,以这次修改宪法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宪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不断增强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贯彻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营造全社会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浓厚氛围。     (二)地方国家机关要在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中发挥作用。地方国家机关要通过学习贯彻宪法,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触犯法律就应受到制裁的观念。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措施,推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25周年,推进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全力支持与督促“一府两院”的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行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设法治政府;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司法机关要强化和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的问题,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要以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推进三明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关键就是要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从我们三明来说,也是“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内在要求。我市各级人大、政府和审判、检察机关在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负有重要责任,要在中共三明市委的领导下,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奋发工作,致力发展,推进发展。要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作用。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市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搞好服务、保驾护航。要坚持以人为本,模范地践行重要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贯彻实施宪法和两个《条例》为契机,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土地查封登记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查封登记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动产物权的资产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为此,不动产物权的登记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也相应地从单纯的由产权人申请的产权保护登记,进一步发展了由各债权人申请的抵押和查封登记。查封土地登记作为土地登记的一种类型、债权人防止债务损失的锁定媒介,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市场保护作用。

1做好查封土地登记工作的意义

(1)通过不动产登记部门对查封土地进行登记,有利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有助于执行部门及时保全债权人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不同的执行部门对宗地查封情况进行查询,根据查询结果,决定对同一宗地是否轮候查封。

(2)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以登记为必要条件。人民法院查封的不动产,只有在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登记后才能对抗第三人,也就是查封情况一旦登记,宗地登记档案就在一定期限内不准改变,土地权利人任何恶意转让、抵押等行为的都是违法的,土地登记部门都不予办理变更登记(包括转让登记和抵押登记)。

(3)按照法释[]15号第26条“人民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没有公示的,其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不动产物权登记发生物权的变动应该公示的规定,建立查封登记信息共享,将查封登记结果公示,避免被执行人的恶意行为而产生权属纠纷或行政登记失误,防止不明情况的第三人善意购买和借贷。

(4)根据《担保法》第37条、《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的房地产不得设定抵押。查封登记结果公示可以为金融部门核定借款人信誉度、决定是否放贷提供依据。

2土地查封登记的法律依据

对不断增多的涉案不动产资产的保全、变现和转移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5号),具体规定了房地产的预查封登记、查封登记和轮候查封登记。《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以登记为必要条件,人民法院查封的不动产,只有在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登记后才能对抗第三人。国土资源部XX年40号令《土地登记办法》也明确地将土地查封登记纳入“其他土地登记”的范畴,将查封登记明文规定为一种登记类别,并具体到九项条款就土地查封登记做出明确规定。查封登记,是不动产登记机构协助人民法院动用国家强制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要的法律举措。

3做好土地查封登记工作的建议

3.1建立严格的土地查封登记制度

(1)应当根据《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法发[]5号、法释[]15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人民法院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和程序,便于执行和操作。

(2)由于一宗地可能涉及不同地区或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执行部门,鉴于土地的属地管理,关于土地查封的情况最终汇集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一个部门,国土部门要对各种查封包括预查封、轮候查封以及不同执行单位的查封进行详细的登记,便于查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560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市扶贫局《关于开展XX年度扶贫调研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我局组成扶贫到户政策调研组,分别深入到乡镇、贫困村组和农户家中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到户政策的落实和需求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扶贫到户政策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扶贫到户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感到: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进行重大调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以来,国家全面推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更加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扶贫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事实证明,现阶段实施的扶贫到户政策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通过日常工作和本次调研活动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开展扶贫到户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存条件差。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二是脱贫意识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还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碍,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三是发展技能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贫困人口中能掌握到1-2门实用技术的群体只有很少一部分,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纯农户,贫困劳动力多数从事第一产业,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五是教育负担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上学负债累累,上大学负担就更重,极易形成贫困→辍学→再贫困的恶性怪圈,使贫困户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六是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贫困户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一遇干旱、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扶贫到户政策措施探讨

鉴于目前贫困户存在的诸多问题,扶贫到户政策措施的研究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扶贫到户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

专项扶贫到户政策主要以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项目为主,在种植业项目上,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尤其是便于管理、效益好的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发展养殖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苗、防疫、场地建设,同时要求贫困户加入村级专业合作社,走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之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不论发展何种产业,规模不要贪大求洋,而要与我县的产业基础、资源或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主,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

在贫困户的项目确定上,要通过村组干部、农户和产业部门技术人员共同商定的方式,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的人口素质、经济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和市场情况,为每一个贫困户提出项目建议,最终由农户自己决定发展何种项目。通过以上方式,使确定的项目更加符合本地和农户实际,从而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

在资金来源上,可通过贴息贷款、互助资金、产业直补等渠道解决。同时,鼓励农户自筹解决一部分。

在扶持资金到户途径上,实行一卡通直接到户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

要进一步整合交通、水务、电力、教育、卫生、国土、能源及民政等各部门力量,尽可能地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投入,力求做到全覆盖。让贫困区域群众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奠定基础。对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学费之外,还应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行奖励政策,确保顺利完成学业。对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临时性贫困给予救济,对大病实行医疗救助,尽可能减少贫困户家庭经济负担。

(三)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

1.明确包扶措施。以市级、市直部门领导,县级、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为主导,县直部门相配合,形成包扶领导负责协调引进项目和资金,包扶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党员干部直接帮扶的形式,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档案为基准,分别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承担帮扶任务。

2 .创新包扶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户制宜,实施项目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充分调动包扶领导、包扶单位、包扶村三个积极性。

3.注重包扶成效。对包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每年都要确定一批包扶重点村,包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贫一批,逐步实现低收入村脱贫致富。

4. 强化包扶责任。要把帮扶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落实。包扶工作建立台账,一定五年不变,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不离开,并将此项工作做为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扶贫到户的组织机制

1、建立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县级政府要统筹扶贫资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扶贫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监督落实。

2、建立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强化贫困户动态管理,因户制宜地进行扶持,对到户扶持资金一律实行“一卡”通直达,确保贫困户及时足额地获得资金扶持。严格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制度,对于“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明确责任,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确保贫困户五年内脱贫。

3、建立扶贫到户工作的群众监督机制。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工作方针,从贫困户确定项目资金扶持到脱贫退出机制等都要坚持程序。要利用张榜公布、网上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使扶贫到户工作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4、建立扶贫到户工作的考核机制。可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落实和执行扶贫到户政策情况实行年度考核。通过对包括贫困户能力建设、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等各方面指标的提升幅度来衡量工作成效的好坏。通过考核各级领导和部门包扶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把包扶工作与领导干部政绩挂起钩来,进行奖优罚劣,确保扶贫到户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五、当前扶贫到户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扶贫到户工作推进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和困难是: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我县XX年我县贫困户有户27270人,由于到户资金很少,贫困程度深,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大多资金只能主要用于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其他生产发展项目就没有资金投入了,到贫困户手中的资金更有限了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 以前到重点村的资金就更少了。至于整合资金到贫困村就更困难。上级给资金部门多,安排的资金也不少,但由于各部门强调各部门的资金使用范围,管理分散,仅仅依靠扶贫部门一家,光扶贫资金很难在改变重点村的面貌。有时扶贫资金还被整合到别的部门,资金严重短缺,扶贫到户难度很大。

(二)扶持标准低,贫困户受益面小。新阶段扶贫开发方针虽然要求的是“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是很难落实的,到重点村的资金主要是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即便是用在到户项目上由于扶持资金少,贫困对象多,又要强调公平,无论是生产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贫困户自己配套一部分,这些户无力配套,到户政策就成空的了,还如扶贫贷款贴息,真正的贫困户在银行是贷不到款的。在现行整村推进项目选择操作过程中,很多真正的贫困人口就因参与项目的门槛过高而被排斥在外,受益率相当低,而中等户与富裕户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扶贫资源。

(三)到户项目难规划、难实施。贫困县贫困人口存量大、对象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这些都会导致到户项目难规划难落实。贫困户贫困的根源主要在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又主要靠一定的产业作支撑。扶贫到户,应首先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但如果县域经济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区域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没有一批明白人带动,没有供销一体化服务,贫困户的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即使是规划了项目有资金支持也难以落实,难以实施,难以发展起来,产生效益。所以县在发展上首先考虑的是事关全局的大项目,集中资金建龙头企业,实行龙头带动,以大带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扶贫到户再加上扶贫部门力量有限,手段单一,这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项目,如果仅靠扶贫部门是难以完成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现象突出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扶贫入户率低。一是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增值率不高,部分产品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比较效益低。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低。四是产业扶贫入户率低,享受金融支持的农户数少,享受产业扶持的农户占60%, 四是劳动力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据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重点村中,劳动力中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小学占41.7%,初中占36%,高中占12.7%,大专以上文化9.6%,

六、对扶贫到户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和生产发展现状,对于今后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建议:

(一)创新扶贫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县委、政府要统筹县直部门、乡镇、村的力量,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农村基层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扶贫部门应增加力量,增设机构,特别是要在乡镇设立扶贫办,配备2-3工作人员,专职专业的做业务工作,使扶贫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二是建立健全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机制。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贫困户,对不属于贫困户的对象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贫搬迁资金,贷款贴息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三是进一步加强千名领导干部帮扶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帮扶效果与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四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考核评估机制,每个村成立一个扶贫考核评估小组,对照考评细则对扶贫到户情况进行评估。

(二)重点扶持产业发展。

1、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是解决贫困户稳固脱贫并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径。贫困户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在扶持方式上:一是扶持种、养、加项目,每年在申报项目时,要明确规定,有30%以上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种、养、加有周期短、见效快,贫困户易接受、有基础优势。二要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覆盖面。试点实践证明,互助资金是支持贫困户生产发展非常好的平台。三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树立培植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意识,每个重点县重点扶持2-3个产值过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力度等方式,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化建设中遇到的产、销、技等方面的问题。使村企共赢、贫困户受益。 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以村为单元,采取全面户动,同时推进,分步实施比较好,但必须把握一个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的制定贫困户扶持、发展方案和规划,将项目真正履盖到应该帮扶的贫困户,将资金、优惠政策确确实实的落实到贫困户,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2、 扶贫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虽然我们大多数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相对贫困、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我们根据贫困户也是人的四种需求(生存需求、生产需求、精神需求、实现理想需求)进行初步概算,对贫困户直接扶持的平均额度在4-5万元/户比较合适,其构成为:一建三改0.5万元,发展经济3.5-5万元,当然这些不能把公路、基本农田建设、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计算到其中,其操作办法可采用:成立农村贫困户联盟生产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和五户连户形式进行。

3、在对贫困户扶贫资金的投入上,银行或信用社虽然在有国家贴息时,其仍然是扶富不扶穷,90%以上贫困户根本不可能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信贷资金帮助和扶持,所以,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上主要是财政扶贫资金,在其投入时,可为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一建三改投入无偿资金1 万元,为其发展生产和产业建设投入1-5万元。这些资金在投入时,首先由村民代表按国家标准评选出贫困户,在由村、乡将花名册报县政府,在县政府核审属实后,一次性将扶持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由乡镇扶贫工作员、财政所工作员、县驻村干部、乡驻村干部、村主要干部直接对贫困户扶持使用,对贫困户多元化投入资金除财政扶贫资金外,目前尚未其它渠道来源。

4、我们现在的扶贫模式是“参与式”扶贫,既然是群众参与,那么在以村为单元的项目选定过程中,既有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参加,他们本来对自村的贫困户都十分清楚,再加上每个村选择的项目等也都进行了公示,因此,在对贫困户制定“扶贫政策项目菜单”时,首先应根据贫困户的文化程度、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状况、社会资源状况选定不同的扶持项目,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建议让贫困户“看单点菜”。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法院干警队伍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干警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为助推我院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法院干部队伍建设,就我院干警队伍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干警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经省编委、总局编委核定我院设置10个内设机构:办公室、政工处、监察室、立案室、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研究室、法警大队。

现设有x个中心法庭:分别是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xx人民法庭;设有x个办案组:分别是xx办案组(属xx人民法庭),xx办案组(属xx人民法庭),、x4个办案组(属xx人民法庭)。

(二)干警队伍情况:我院编制xx人,在岗干警人数xx人离岗待退干警x名。干警年龄层次情况:35岁以下干警xx人,36岁至45岁干警xx人,46岁至55岁干警xx人,56岁以上干警x人(含4名离岗待退干警),全院干警平均年龄42岁;学历情况:大学本科以上xx人,其中,取得研究室学历1人。大专2人;职级情况:副处级以上x人,正科级4xx人,副科级x人,科员级xx人。审判职务情况:具有法职资格人员xx人(含行政部门法职人员x人),助理法官x人,书记员x人,微机员x人,法警x人,通过司法考试xx人;政治面貌情况:中共党员xx人,共青团员x人,群众x人。

干警招录情况。自xx年以来,以各种方式招录干警xx人,其中组织调入干警x人,以公务员招录干警x人。其中:法官x人,法官助理x人,法警x人,微机员x人,书记员x人。

干警流失情况。自xx年以来,共流失干警xx人,其中退休x人,调出x人。流失干警职务为法官x人,法警x人,书记员x人。

二、目前我院队伍建设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我院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多数干警能够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勤奋学习,钻研业务,开拓进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人机制问题。在用人机制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一部分靠论资排辈在中层领导岗位的人员占据了领导位置,不同程度挫伤了一些年轻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熬年头等位子的消极情绪。

2、人员专业结构问题。从学历结构上讲,我院高素质人员严重短缺,仅有x人考取了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在全院本科学历以上xx人中,全日制本科学历只有x人,仅占全院本科学历人员x%。从专业素质上讲,少数干警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要求,缺少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特别是法庭已经出现审判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由于近两年部分法庭庭长即将退休,法庭庭长选任存在潜在危机。

3、基层法院缺乏在职专业培训能力水平较低。虽然对业务培训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对培训工作只是流于表面文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新型的疑难案件也逐渐出现,而由于审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大多数干警知识更新不到位,理念滞后,存在坐吃山空、凭老经验、按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办案吃力费时,质量不高。

4、法官的后备力量断档。从年龄、学历等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法官都是先高中(初中)升专科后,再专升本学历,第一学历较低,由于建院初期至90年代中期进人门槛较低,相当一部分干警理论知识功底匮乏,而这一部分人员目前基本都工作在审批一线岗位,院机关及法庭中层领导绝大多数也是由这部分人员担当,导致审判工作质量不高,因此急需补充法官的后备力量。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模板示例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模板示例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扎实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7年两学一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珍惜组织赋予自己的干事创业的平台,切实增强夯实基层、推动发展、后发赶超的责任使命。自2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并对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调研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全县党员在“两学一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与部分县级领导进行了个别交流,深入查摆、逐条梳理、深刻剖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方面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共100多条,其中与“两学一做”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10条。陈列如下:

1政治思想有偏差。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武装抓得不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如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等现象缺乏警惕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和不满的情绪,没有去坚决地抵制、纠正与疏导。部分党员,包括一些干部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强,还存在精神缺钙问题,未能主动把自身置于“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向中央看齐、向省委看齐。

2纪律意识还需增强。

3宗旨意识不高。服务群众上还存在,也存在与民争利。

4担当意识不高。不作为现象等仍存在。

5执行力不高。

6法制意识不强。

7 干部有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考虑县域发展现状不周全,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强调上台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堪重负。如在城镇建设上,多个片区项目同时铺开,没有循序渐进,征地拆迁带来的压力较大,反而影响了县城整体发展进程

8 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存在城区规划执行不严、控违拆违压力较大的问题。

9表面工作做得多。主要是常委班子成员下基层、搞督导没有深进去、沉下去,实效不明显。存在走村不入户、调研走马观花、真抓实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等问题。如有时候下乡了就是听汇报、搞座谈,自己问得少,亲自看得少。

10干部科学决策上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决策缺少必要程序,缺乏充分论证,凭经验判断、主观臆断来解决问题,脱离了县情实际。如为了加快工业、城镇发展进程,引进了龙行天下、汇德电子、三特机械等项目,但财政投入也比较大,投资回报率水平不高。有的时候某些重大决策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参与决策的面不广、透明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后遗症。如步行街建设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

8. 脱离基层群众。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关心群众疾苦不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如对信访积案缺乏主动化解的意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越积越深,化解难度越来越大。

9. 重视基层意见不够。常委班子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听取县直部门和乡镇意见少,习惯发号施令,主观思想较严重,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以致某些工作基层单位难以落实。如乡镇反映考核压力比较大,重惩罚轻奖励,对这些意见没能充分考虑,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10. 真抓实干不够。主要是求稳怕乱、瞻前顾后、遇到困难绕道走。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问题上,存在“推、拖、绕”的现象。在县域发展的问题上,有时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用不好,致使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如去年申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由于对形势的判断不够充分,以一个名次的差距失之交臂。

二、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集中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刚结束,接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党员和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障碍,思想障碍尤其突出。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思想偏差。客观的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党中央召开总结大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进行转移,部分处级领导认为今后的作风建设应该没有过去严,思想有些抛锚,过去存在的“四风”苗头又开始在脑海里蠢蠢欲动。另外,部分基层党员对政治学习也不够重视。现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心理上会存在抵触和厌倦情绪。

2.有应付心态。部分党员认为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最严格的的党性洗礼,问题已经找完了,原因已经深挖了,整改措施已经到位了,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意义不是很大;有的党员认为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只是“故伎重演”,在“严度”和“广度”上不及群教活动,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

3.有工作难度。自中央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结大会后,虽然作风建设的总体势头没有减弱,但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工作队伍有所精简、工作容量有所缩小,加上个别党员和干部自身有抵触情绪,导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氛围不够浓厚,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推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过程中,既要与群教活动紧密结合,又要区别于群教活动;既要优化内容,又能抓住重点;既要抓紧时间,又能保证效果。具体来讲,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工作方案。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好此项活动,确保方向不偏、内容不空、工作不虚,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总体把握,严格活动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发挥榜样作用;坚持群众参与,实现与民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务必真抓实改;坚持因地制宜,力求创新出特。

2实现党员全覆盖。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已明确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建议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农村党员都要参与,同时非领导职务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学习教育。

3抓好内容建设。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一是学党章党规党纪。二是学系列讲话。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长期的政治任务,三是学经典。要对《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等一批政治理论学经典著作要进行深入钻研。四是学典型。着重树立一批践行“两学一做”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并号召党员多向身边的先锋模范学习。三是实践学。结合学习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任务,要将“三严三实”和争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贯彻到落实个人整改任务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