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知乎【实用20篇】

浏览

5000

范文

1000

十年后欧亨利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太史公作《货殖列传》,不拘泥于时,驳斥儒道两大家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大胆提出人类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无论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实现的基础,财富,在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人生的资本。

自从商业产生以后,贫富差距渐渐出现,同时因为有了差距,便生出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作为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中国一直到了清朝还在压制商业活动,商人们承受着来自朝廷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阻挠与压力,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创业历程真的是步履维艰。士农工商中,商为最下等,其实各个阶级都要养家糊口挣取银钱,只是收获渠道不同,收获数量也不等。皇家贵族子弟生下来过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双手不沾一点腥土,整天跟着先生念叨仁义礼智信,之乎者也,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每每这些“贵人”不开心的时候,一个巴掌抡过去,挨打的小奴仆低头含泪,以头抢地,可怜兮兮地捂着一边打红的脸:“奴才该死!”同是人,贵贱就这么给划分明了,你,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受欺负被奴役的命。富人家是有自己的烦恼,他们担心的也许是明天去哪里游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众多吃穿无着落的穷人们还在忍受着饥饿侍弄那几亩租田,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财大气粗”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钱,本身是的确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我们的祖先把土块当做“钱”来换吃换喝的,那么现在的土块就不是被小孩子和泥巴的玩意儿了,当然,我只是打比方而已。况且为富不一定就是不讲仁义的人,正所谓国富民强,同样的道理,家富了亲人也不用受人冷眼,遭人欺负。骨气不是穷人的专属名词,富可敌国是一种本事,家徒四壁就算清高吗?可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袖清风,只是说明你不愿陷于泥淖之中,换一种说法,就是保身之法,避免以后因此落个骂名。在生财之道这个方面,到底是差那么一些。现在的我们一无所有,靠的是父母资助,上大学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一份富足的生活,而不是整天烦恼于明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又会有人批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也钻到钱眼里了,试问,没有这样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抱着书本去呼喊越穷越光荣吗?

我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只是,我们应该正视金钱这个问题,追求财富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赡养父母,抚养子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而尽责的基础是你有这个经济实力,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凭什么来让自己的亲人在最起码的日常生活中过得无忧无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双城记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老师推荐的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因为不仅有漂亮的图画,有文字,下面还有一幅幅老鼠家庭的图画。

故事讲一个老爷爷最先为毛毛头约瑟缝制了一条神奇的毯子,这条毯子陪伴约瑟度过了最初的摇床时光。等约瑟慢慢长大,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爷爷变魔术般的将毯子改成了外套。约瑟又长大了,要上学了,外套也变得又脏又旧。

爷爷又将外套改成了背心,约瑟穿着这件背心去上学。背心又变得老旧了,爷爷将它缝制成了一条领带, 于是约瑟每个礼拜五都戴着这条领带去看望爷爷奶奶。

约瑟又长大了,领带变得又脏又旧,还变形了,约瑟的妈妈说要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又办法“,爷爷又将领带改成了一块手帕, 约瑟高兴的带着这块手帕去包裹他捡来的小石头。

约瑟又长高了,手帕也变得老旧了,这次爷爷将它改成了一粒纽扣,装在了约瑟的吊带裤上。最后有一天,妈妈发现纽扣不见了,约瑟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没有找到,他们难过极了。 但是,聪明的约瑟第二天上学的时候,用纸笔将它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女生日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在《女生日记》这本书中主人公冉冬阳是一个活泼善良,富有同情心,责任心,懂 事的女孩。在开学的那一天,她的同学梅小雅没有来,她知道担心,于是,她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去找梅小雅,想为梅小雅的学费出一份力。你看,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是多么有责任心的一个人啊!这个平凡又普通的女孩,却有一种很不一般的品质,她爱助人为乐,从不计较得失;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却大老远的坐车到鲜花市场买12朵康乃馨送给妈妈,因为她知道自己生日的那一天就是妈妈的受难日,你们看,我们的主人公是多么的懂事!

书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第一个当然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冉冬阳,一个可爱漂亮,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责任心的女孩;接下来就是梅小雅,一个一直令冉冬阳骄傲的好朋友;还有林淑媛,冉冬阳十分要好的好朋友,知心朋友。幽默的吴缅,胖胖的鲁肥肥……还有马加,莫欣儿,精豆豆,古龙飞,南柯梦……

故事中我觉得最精彩的就要属《男子汉的风度》这一篇。在这一篇中,冉冬阳他们一个班下午要去植物园参观植物标本,可是,车子的位子不够,所以有三分之一的人站着,这三分之一的人全都是女生。最后一个上来的是罗老师,她也没有位置了,坐在前面的舒老师立刻站了起来,让罗老师坐,古龙飞几个男生便在那瞎起哄,舒老师便让他们讲出来精豆豆说舒老师喜欢罗老师。但是舒老师却说”女士优先“是一个男性应该懂得最起码的礼貌。于是,大家纷纷让座,在回去的时候,站着的都是男生。故事情节写出了新一代人懂礼貌,知错就改,令人回味无穷。

《女生日记》这本书十分好看,让我也学到了不少,希望大家也能看一看,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查理已经得知自己以后将“继承”旺卡先生的工厂了。玻璃大电梯从天而降,要把住在小木屋里的巴克特(查理的姓)一家接到巧克力工厂内。这样,《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

旺卡先生飞得太高了,结果,大玻璃电梯变成了大玻璃升降机,直奔太空,进入了地球轨道!这太令人惊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充满想象的故事发生在1974年,作者罗尔德·达尔在四十年前就有了凡人能乘坐“升降机”进入地球轨道的想象,实在值得敬佩。不过,故事仍然在继续,在后面的章节里,更是异想不断:美国发射的“太空旅馆”与大玻璃升降机“对接”,让全美国以为这“不明飞行物”里的“火星人”想霸占空无一人的旅馆;电梯中的太空怪物向大玻璃升降机与搭载着乘客的美国运输船发起攻击,差点儿让“乘客”们丧命;当大家平安回到巧克力工厂时,三位贪吃的老人因为贪吃可以变年轻的“旺卡维他”药丸,两人变成了婴儿,一人变成了“负数人”,旺卡先生与查理又到“负数人地带”拯救她……简直太棒了,许多看似是“胡思乱想”的事儿,在《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这本书中变成了“现实”!

这真是富有无穷的想象力啊!不过,只有想象力是不够的。

现在,我要说的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地精妙。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都不同,其中,威利·旺卡这位巧克力制造商是性格最鲜明的一位。他爱胡思乱想,说一些常人觉得疯疯癫癫的话语,他固执己见,让别人认为他是个大怪人,他爱冒险,说别人的小坏话,但却从不侮辱别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很热情的人,而且可以轻松地制造出一切了不起的糖果或食物,令人印象深刻。假如没有威利·旺卡与巧克力,查理的故事就不会开始。

在《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中,很好地延续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一切,这是很棒的续集。故事有个令人愉快的结局:坐在床上的三位老人听所被邀请到白宫做客,高兴得忘乎所以,以惊人的速度下了床,跳着舞步爬上了接他们去白宫的直升机里啦。

直升机飞远了,查理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想,故事虽然结束了,可书中的想象力会一直“传承”下去,会很久、很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年来,我读过的书都不计其数。而且每一本书都有各自的含义,都利用了许多方式来告诉我们一些大道理与小道理,让我们学以致用。

众人皆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一本好书,你就能多进一步阶梯,可如果你是囫囵吞枣地乱读一通,那么进步的阶梯将会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将会步入另一个不同凡响的世界。

不要以为读一本好书很难,其实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读书时,你要敞开你的心扉,在不同的环境下幻想书里面的人物与场景。并非亲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云呢?而且,读书时最好不要抱着各种干扰,要做到“心如止水”、“心无止境”这八个字,在这种环境下读书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只要你做到以上几点,即可成功!

当然,读书也是分好与坏的。你读的书可以是小学生校园类型的,也可以是有关学习类型的,这些都是好的。而坏的书是不适合小学生看的恐怖书还有古灵精怪的书。我曾经读过一本恐怖的书,自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对黑暗特别敏感,也变得胆小如鼠了。这些坏书可真是害我们小学生不浅啊!所以,当我读了好书,清楚了心智时,也是我不在畏惧的时候了。

读书对我们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它会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与素质教养,也会丰富我们的大脑,素描出一片又一片数不尽的书籍园林。

书,是阶梯,让人步步高升。

书,是船帆,引领着人们迈向无尽的书海。

书,是大树,孕育着一个又一个色彩鲜明的果实。

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将你的所有才华都展现在耀眼的舞台。

当你喜悦时,书会让你丰富知识。

当你伤心时,书会让你重新自拔。

当你生气时,书会化作雪尝试着让你消气。

当你腼腆时,书会让你仪表堂堂而又不失风度。

读书,会让我们天天向上、永垂不朽、受益匪浅、马到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第一次亲密接触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或许它对对我来说并不是最喜欢的,但它是第一本我喜欢读它并不是因为别人说它好或者说它坏的。

其实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通过同名电视剧的。记得大概是在高一暑假。那时候整天泡着电视,虽然那电视剧不是格格类就是流星花园类的,可是实在没办法,太无聊了,拿着电视遥控将频道从头到尾按了一遍又从尾到头按了一遍,最后停留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因为那女主角比较漂亮。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嘛。吾虽非真正的君子,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可是看了几集后,我变得会主动去看了,对那电视剧的印象变好。他与其他的电视剧不同,许多电视剧都是男女主角相爱,然后由第三者插入,或者父母阻碍,分手后又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取得大团圆的。特别是最后“轻舞飞扬”的死让人感触很深,或许只有悲哀的结局才能使人真正难以忘怀。我也养成一个习惯,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必先看他的电视版后才看小说。

开学后,一次在学校前面的书摊发现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因为前面看过了电视版,所以就买了。看了书后我发现看完电视后再去看书的好处,当你看到与电视剧相同的地方后,脑海里会浮现那个镜头,特别是“轻舞飞扬”洒香水的那一幕,有点温馨,又有些凄凉。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是描写网络上的爱情,那时候的我没有电脑,没有QQ号,也很少去网吧,对网络很好奇。性格内向的我不太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在现实中与人真正谈心的次数很少。我应该就是痞子蔡所说的网络中第二种,一种在网路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的人,因此希望通过网络说出自己的心声,希望成为拥有自己本来就不具备的性格的另一种人,毕竟在网络中谁也不认识你。可是,现在我有电脑了,我发现原来我是错的,我根本就不是很了解自己,在网络上我也是一个不健谈的人,虽然有时会多说几句,但那也是要经过细思苦虑的。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喜欢他里面的爱情故事。得不到爱情的人是最想得到她的人,除非他不是人或者真正看透红尘,决心皈依我佛。觉得痞子蔡比我幸运,他能得到他喜欢的女人的爱,能够表白自己的爱,能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看电影、散步,能够陪伴心爱的女孩走过她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他运气也比我差,他喜欢的女孩已经离开人世。正如轻舞飞扬最后所说的:“如果我有翅膀,我要从天堂飞下来看你。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很遗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不过,至少真真正正爱过就是最大的幸福。相信轻舞飞扬是微笑着离开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有关于简爱读后感3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童话故事,这本书里面有五十多个故事。其中灰姑娘这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灰姑娘从小失去了母亲,她的父亲给他找了一个继母,还带了三个姐姐,从此灰姑娘的苦日子就来了。干的是最累最重的活,穿的是最破最旧的衣服,吃得是最差的饭。整个童年都在痛苦中度过,但她同样有自己的梦想。渴望穿漂亮的衣服!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终于在母亲坟头大树的帮助下,获得了王子的爱情,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王后!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为灰姑娘的悲惨遭遇而痛心!为灰姑娘终于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而高兴!从这个故事中我也懂的了一个人无论处在多么悲惨的境地,都不能放弃梦想。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后感精选范文_读书心得体会_网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精选范文

刚精选了几篇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暑假里,我在妈妈的指导下阅读了丹麦的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后,我的心情就好像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太悲惨了,她太可怜了。

在圣诞节的夜晚,那些富人们都兴高采烈得聚在家里欢度节日。有的围绕着圣诞树唱歌跳舞,有的坐在餐桌前尽情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有的孩子正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嬉笑撒娇。在欢度佳节的夜晚,又有谁会冒着寒冷走出家门去买火柴呢?可那个穷苦的小女孩,她光着头,穿着破衣服,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仿佛在说:“谁买我的火柴,请买我的火柴吧……”难道她不想在家里过节吗?难道她不想得到幸福吗?说实在的,她太想了,但是她却做不到,她只能靠她卖火柴挣几个钱来维持生活,她的命运实在是太惨了。

小女孩由于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所以她没有回家,因为她的家里和大街上一样寒冷和饥饿。在饥饿和寒冷的苦境中,她只能坐在高楼的墙角下,划着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她仿佛看到了铜把手的大火炉,香喷喷的烤鸡,美丽的圣诞树。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真的为小女孩的“幸福”而辛酸。结果呢,小女孩的幻觉一次次地被划灭了,她的“幸福”也随之飞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她划着整把火柴,想留住她最心爱的奶奶。但是就连这么一点点的爱,也不留给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里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读到这里,我的泪水流到了脸颊上。

我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真是万分同情。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每天穿着整洁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住着舒适的房间,每天还能背着书包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呀!我真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

二、读《昆虫记》有感

当我读完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的时候,我被书里面描写的那些小昆虫深深地吸引了。虽然我已经读完了一段时间了,可是还回味无穷。

《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蝉、甲虫、蟋蟀等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法布尔有着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和勤勉的作风。他曾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曾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曾观察萤火虫的捕食过程,他也曾一蹲好几个小时观察蚂蚁……有时第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就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他一次一次地观察实验,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他还将自己的家变成昆虫实验室,在这里为昆虫搭建起它们喜欢的巢穴,好方便自己进行观察研究。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然而,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就想放弃,有时还乱发脾气。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像法布尔这样不怕困难、努力不懈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有感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本好书,谁看了这本书都说是本好书。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懂得了小萝卜头是如何在人间地狱般的牢房里,以那些革命老前辈和共产党员为榜样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斗争的经历。

以前我只知道小萝卜头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小萝卜头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他在敌人的魔窟里,穿的是犯人的囚衣、吃的是发霉带臭的米饭,唯一的菜只有几颗大豆。他渴望自己得到自由,但他却不愿意叫女看守一声“阿姨”而获得赏糖的机会,更不愿意叫一声“阿姨”而换取自由。真是有骨气,别看小萝卜头年纪小但他可是挺辣的呢。

在狱中小萝卜头刻苦学习语文、作算术、学俄语。没有笔,他就用小石块画字;没有纸,他就用地板代替;没有课本,他就请爸爸和狱中的阿姨为他编写。

比比小萝卜头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是多么幸福啊!

敬爱的小萝卜头——革命先烈,我们永远怀念您,我们要永远向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到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有点晕,那么厚!这是我小学读过的最厚一本书。但读时觉得像在看3D电影一样,那么真实。

这本书又像演话剧,有个“报幕员”。最好看的是唐泰斯住进伊夫狱堡遇一位神甫后与其商量逃跑的几章,我最看重的是唐泰斯不忘恩负义,他曾有许多机会,把神甫扔在那里不管,自已从秘密通道里逃走但他没有,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更棒的是,他在逃狱后实行的“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计划。

唐泰斯在逃狱后得到神甫的财产,他完全有理由自已隐姓埋名去过安逸的生活,但他选择与其截然相反的路,他先是报答了能帮助自已和父亲的莫雷尔先生,挽救了“法老号”的名誉,之后又去惩戒了那三个纯心害自已的孝忠复辟政权的无赖之徒。最后唐泰斯,不,基督山伯爵给人留下了让人受用不尽的两个词语,等待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说分手信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4433 字

+ 加入清单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读这本书之前,我去图书馆借来一本《简·奥斯汀》。此书十分全面地介绍了奥斯汀的生平,也让我对《理智与情感》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奥斯汀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本书同样以当时英国中产阶级人家女儿们的情感生活为题材。奥斯汀关注女性,尤其是年轻貌美的淑女们的感情与婚事,她的所有小说几乎都离不开这一话题,我想,这正是奥斯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吧,身临其境,所以有感而发。 小说以dashwood先生的去世作为开头,他躺在病床上,妻子女儿围着床无助地站着,她们知道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是她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人。

而现在,dashwood先生即将去世,她们失去的不只是丈夫或父亲,更是这座庄园里的一切。按照当时英国的法律,女性在家中无继承权。所以,dashwood先生去世后,他拥有的norland庄园将由其唯一的儿子john继承,这就意味着dashwood先生的妻子mary,大女儿elinor,二女儿marianne,和小女儿margaret的生活将由john来安排。老先生似乎了解他去世后妻儿们面临的处境,所以临终前他再三叮嘱john要照顾她们的生活,他的做法让妻儿们很欣慰,但对她们来说,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转眼间将拱手让于他人,这将是多沉重的打击啊! 小说第一卷的第一章节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elinor和marianne这两位女主角的性格。

姐姐elinor多才多艺,虽只有十九岁,但做事理性谨慎,为人善良体贴,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十七岁的妹妹marianne的才艺与姐姐相比毫不逊色,妹妹的性格与母亲很像,浪漫又多情,所有的悲伤与愉悦都直接表现在脸上。因此,当得知john的妻子fanny要住进norland时,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相比之下,elinor就显得十分淡定,她甚至安慰起母亲和妹妹们来。姐妹俩的性格如此不同,似乎分别代表了“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中提到,《理智与情感》这本书的原名是《elinor与marianne》,这更让我坚信了之前的猜测:奥斯汀把elinor定义为“理智”,把marianne定义为“情感”。虽然john与三个妹妹并非同母所生,但他想过要遵循父亲的遗愿,照顾后母和妹妹们的生活。可以看出他对父亲很尊敬,继承了这样一份巨大的财产他也应该很感激父亲。

然而,我想,若john真的承担起了做哥哥的责任悉心照料继母和妹妹们的生活的话,那这本小说似乎就少了一些看点。fanny想方设法说服 丈夫降低给妹妹们的生活费,还以norland庄园新女主人的身份在庄园里我行我素,她太爱炫耀,一味的追求财富与荣耀,虽然表面上看来她是在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维护财产,似乎是个懂得持家的好妻子,但她夸张做作的行为显得自私又虚伪,让人实在无法喜欢上她。 小说开头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elinor的妈妈mrs.dashwood。能成为dashwood先生的妻子,她显然也是出身名门。习惯了享受惬意的她无法忍受fanny的冷嘲热讽,最终带着女儿们离开了装满回忆的norland庄园。她尊重女儿们的想法,面对fanny的我行我素,她没有正面攻击,表现得优雅又从容,正式当时英国社会典型淑女的代表。 fanny的弟弟edward在norland借宿时与elinor相遇。edward性格沉稳,亲切又随和,向往简单平凡的生活,elinor渐渐喜欢上他。但marianne却觉得他身上缺少浪漫气息,又没什么才艺和志向。对啊,这样一个“淡定”的男子自然不会入她的眼。edward和elinor都将对彼此的喜欢深深藏在心里,机灵的marianne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能看出两人彼此钟情,就连年仅十三岁的小妹妹margrate都看出了其中的暧昧,但他两人谁都没有向对方表明心意。

姐姐elinor做事一向沉稳镇定,她并未完全信任edward,所以,除非是他先向她示爱,她是不会主动追求爱情的。 然而,爱情面前谁都会迷失方向,面对爱情谁都无法做到完全理智。母亲和女儿们找到了合适的新住处便立刻搬走了。刚刚陷入爱河的elinor不得不和edward分别,两人以朋友

的名义简单地挥别,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母亲和妹妹marianne都替elinor感到惋惜,但她却表现得十分镇定。搬入新家后,她立即适应了新环境,在家人面前很少主动提到edward。其实,分别让她很失落,她仍爱着edward,盼着他能来看她,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年仅十九岁的elinor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变,面对朦胧爱情的幻灭时怎能表现的如此沉着冷静!在母亲和妹妹眼里,她如此理性有时甚至显得不够通情达理。她正是“理智”的象征,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她都具备了,她体贴入微心思缜密,但却懂事得如此让人心疼。 marianne又结识了三十四岁的brandon上校,她的美貌和气质感染了上校,上校喜爱他,也大胆地追求她。但marianne却钟情于大雨中英雄救美的 willoughby,对上校接二连三的殷情表示不屑。willoughby勇敢又不乏浪漫,正是marianne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她全身心投入到爱情中,沉醉在甜蜜的热恋里不能自拔,willoughby在大雨中英雄救美,又坚持每天拜访受伤的marianne,短短几天内就得到了dashwood太太的肯定,也得到了marianne的芳心。他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和marianne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爱好相同的名著、相同的作者、甚至是相同的文章节选;他们的性格也出奇地相似,两人都毫不掩盖自己的语言和情绪,对待某一话题的看法也惊人地同步。

他们的结合像是年轻女孩心中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与公主,十分梦幻,令人向往。 在我看来,willoughby有时是幼稚的。她一心追求marianne, 似乎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众人聚会时,他只顾与marianne你侬我侬,沉浸在二人世界中,还时不时丢出几句话嘲讽木讷的branton上校。他对branton上校太过刻薄,几乎句句话都很针对他,就像一个赢得比赛的孩子蔑视失败的对手一样,还希望带动周围人一起讨厌branton。当然,在marianne眼里,他集天下英气与浪漫与一身,他是完美的! 不幸的是,marianne和willoughby的爱情未能如童话般圆满。willoughby来辞别了,这样突然放弃令人无比羡慕的爱情,他怎么舍得?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失去了心爱的王子,marianne一蹶不振,陷入漫长的思念与等待中,整日以泪洗面,寝食难安,她相信willoughby会回来找她。但是,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到伦敦后,marianne不停歇地给willoughby写信,希望与他再次相聚,最终两人在一场聚会中见面。

分别数日后再次与恋人重逢的marianne别提有多高兴了,她一向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见到朝思暮想的恋人更是激动地大叫他的名字,姐姐拉都拉不住。可是呢,willoughby却出奇地冷漠!似乎他不曾结识过这位姑娘,见面时一再躲闪marianne热情的目光,始终面无表情。与elinor一番客套寒暄之后,他丢下不知所措的marianne,假装什么时候未曾发生过,就这样离开了。 这次聚会上的相遇对marianne的打击是致命的,这还不够,几天后willoughby送来的分手信更让可怜的marianne深陷悲痛之中。事情传开后,willoughby的身世和恶行也被一一揭发了: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负心汉,一度沉迷于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感情泛滥的他玩弄过年幼的少女后残忍地将其抛弃,又 为得到财富与上流社会女子结婚。如今真像水落石出,这无疑摧毁了marianne的全部憧憬,以至后来她无法从痛苦中走出,身体极度虚弱的她不幸染上重病,悲剧达到顶峰。

幸好上帝是对她是公平的,没有让年仅16岁半的她就此倒下,反而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成熟稳重的branton上校,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 marianne的悲剧让我想起了曾听过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性来领会则是个悲剧”。按照这句话来分析,marianne的“感性”会酿成悲剧,而elinor的“理性”可能会迎来圆满的结局。但读完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发现其实“理性”的elinor也难逃悲剧的命运。自诺兰庄园分别数日后,edward的突然造访让原本死寂的家庭重现活力,一家人热情迎接了这位期待已久的客人。elinor仍然拼命克制自己的情感,她就是这样,必须要得到充分的证据证明edward真的钟情于她,否则她不会表现出来。同elinor一样,edward也是个理性之人,善于隐藏内心情感。原本以为edward的到来会使两人的感情有所升温,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edward不追求名利,一心想过简单舒适的生活,只希望做一名牧师满足自己的兴趣,但来自家族的压力和母亲的众望压得他喘不过气,无奈只能暂时逃离家庭。 偶然间结识了一位叫lucy的机灵姑娘,elinor从她口中得知了心爱的edward已有四年婚约,而且订婚对象正是眼前这会视她为贴心好友的lucy。

那一刻,理智的她仍坚信在没有得到充分证据之前lucy口中的edward与她所爱的edward不是同一个人,但当她看到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袖珍肖像时,她倔强的自信心终于被击垮了。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她仍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lucy有所察觉,并答应为她保守秘密,甚至没有向至亲的妹妹宣泄一悲伤。她的选择是明智的。眼下妹妹正被爱情深深折磨,她不忍心让她任何更加悲惨的消息。她要一个人承担起所有的痛苦,她要默默忍受他姐姐的刻薄冷漠,他妈妈的蛮横无理,还要一遍遍故作坚强地听着lucy的愿望和自鸣得意,一边拼命掩饰深知自己无法与edward相爱的痛苦,一边又不停歇地安慰伤心欲绝的妹妹。终于,在marianne的逼问下,她吐露了掩埋了四个月的心声,那一刻,年仅19岁的她终于忍不住了,她向妹妹宣泄了所有的痛苦,直到这里,我才发现其实我和marianne一样,一直忽视了elinor。 与marianne轰轰烈烈的性格相比,elinor显得不温不火,有时似乎太过冷淡。父亲去世后,她承受的痛苦有增无减。母亲和妹妹一样过于冲动,elinor常常要站出来帮母亲收拾 残局,她要协助母亲管理家庭开支,帮助妹妹度过感情难关,还要孤身一人带着妹妹应付伦敦上流社会中的种种应酬与调侃。她善良体贴,几乎没有心思和时间为自己考虑。她答应为lucy保守秘密,就真的履行了诺言;她得知edward因坚持履行婚约而被逐出家门,不但没有埋怨他辜负了自己,反而担心起他的未来生活,并一心希望帮助他渡过难关。

最终,lucy因贪恋财富与名利主动要求解除婚约,edward顺利在branton上校家附近的教堂求得牧师职位。摆脱了婚约与家族的束缚,他如重获自由的骏马径直奔向elinor并毫不犹豫地向她求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鹿与狼故事读后感小学

范文类型: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度过了一个香香甜甜的暑假,在假期里只要一有时间我和妈妈就会一起读书,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这本书幽默风趣,特别是可爱的主人公——克拉克拉、克拉拉。克拉是一个憨厚、天真的小男孩。而克拉拉是位有爱心的小姐姐。姐弟俩都很调皮,爸爸妈妈上班去时,他们俩总是给家里添很多麻烦和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特别是双色狗和电闪雷呜的夜晚最有趣啦!

一天,爸爸带回一只毛色纯白的小狗,它一到家就四处嗅,所以起名叫“嗅嗅”。姐弟俩把嗅嗅的吃喝拉撒照顾的很好。有天,小姐姐想把这条狗涂成黄色的,小弟弟想把嗅嗅涂成黑色的,他们谁也不同意谁主意,于是他们给嗅嗅一半涂成黄色一半涂成黑色。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爸妈都没在家,克拉拉听异响怀疑是有坏蛋,怎么办?怎么办?姐弟俩紧张的不行,小姐姐想出了办法,把水桶接满水放在门上,他们俩安安心心的睡觉了。可爸爸回家后一开门像洗了澡一样,这调皮的一对活宝。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善良,有爱心,碰到一稀奇古怪的事,要勇于探索!让大家好好珍惜每一天,珍惜生命,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静谧的阳光弥漫,浓浓的茉莉花茶飘散,阳光斜照在身上温暖而又安详。

一缕缕温和的风,翻动菲薄的书页,嗅到淡淡的墨香。诗词的世界里,每一个字眼,都像跳动的音符,谱成了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每一支曲。

诗词里的韵,悠长悠长。

王昌龄的是“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木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可谓是韵无穷。“松月生夜凉,风宗满清听”那山水韵传千古的清音,寂夜里听见别有一番风味。“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桫百里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闻杜鹃啼声,山中处处有泉水飞流而下,遥遥看去好似悬在树梢。“风梨花初带夜月,海常半含朝雨。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每一首诗词意蕴如此动人,寄意深长。

诗词里的情,感天动地。

《长恨歌》里所描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密绵绵无绝期”。帝王由此而悲的爱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和生命的极限,最终达到永恒的境界。《长相思》中“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杜牧的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白眷。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扰似坠楼人”。时光流转,繁华已不在了,这随风飘落的花似当日含情坠楼的绿珠,美丽但却薄命,思之让人汗颜。“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鹊桥仙里所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词里的愁,愁断柔肠。

《江城子》里“韵华不为少年留,恨忧忧,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逝去的春华不会停留,心里的愁什么时候才能罢休,飞絮落花时候心里更是愁肠百结,《丑奴儿》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尽识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饱尝愁滋味之后,回想起少年时代爱上高楼,为了赋诗强说愁,少年时是故做愁态,怕人不知自己有愁,可如今愁满柔肠,却不知从何说起。《清平乐》里“别来春伴,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之修身。

读诗词乐之,乐在意韵无穷,书籍是智慧的翅膀,书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赋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为我们织就了一帘盛放着芬芳的梦。

快乐源于读书,特别源于读诗品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想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生病了,怎么办?除了求医问药,还有一剂良方,就是读书。常常与高人和智者对话,心灵会收获很多支撑和抚慰。多年来,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曾从北京作协副主席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从田虚的《生命的微笑》,从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等著作中受到很多启发。今年六月,我在《新民晚报》上断断续续地读了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的摘编,促使我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随后,我请女儿在网上买了一本。从头至尾又细细地阅读、思考,有些章节还看了好几遍。

李开复是中国台湾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万千青年创业者的导师。他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公司担当要职。以后,又在北京创办了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xx年9月他被查出患淋巴癌,肚子里竟然长了26个肿瘤。他的人生从光环笼罩的巅峰一下子跌落到死亡的边缘。恐怖、愤怒、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包围着他。但是不久,他就镇静下来了。积极地寻医问药,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研究病情。终于,在大量的医案中发现了令人振奋的一丝曙光。从此,癌症带来的负面情绪开始消退。他积极配合医生,接受一切痛苦的治疗,相信自己可以在绝境中重生。17个月以后,26个肿瘤消失了。在补修了“死亡学分”以后,他用切身的感悟写下了这本《向死而生》。

我的半辈子也可谓疾病缠身。患乙肝近三十年,肝硬化也已经二十多年。20xx年4月磁共振显示,肝脏多发性结节增强,比之前的状态有发展。我很明白,有“增强”就离肿瘤形成不会很远了。怎么办,继续保守治疗还是要选择新的途径?为此,我去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咨询了知名专家。他们给出了保守治疗和肝移植等多套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供我选择。当时,非常纠结。移植是一把双刃剑,几年前,那位公众人物移植失败的阴影还未散去。多数病人的移植都是在生命的终末期不得已而为之。我现在的状况尚可,值得去最后一搏吗?

《向死而生》中“未来自己主宰”和“自己研究病情”两个章节对我影响很大。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相关网站上许多过来人的真情表述。在思想中和身体里逐渐积聚起了满满的正能量。我游澳门和拉斯维加斯都没有去赌过一把,这回,却下定决心押上生命赌一把明天。六月底七月初,在中山医院正式登记肝移植,并如约交付了押金。

没有想到,正式登记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医生电话,说是已经有了肝源信息,让我做好准备。我将信将疑。第三天,没有动静,我也没有认真当回事,想想不可能这么快的。第四天下午四点,我还在外面与朋友聚会,医生来电话了,要我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准备手术。

谢天谢地,手术比较顺利,但这仅仅是肝移植成功的第一步。为了还能有N年有质量的未来,现在,我正严格遵照医嘱,如履薄冰般地关注着“新朋友”入驻后的各种反应,争取能够平安地度过排异和感染的高发期。

《向死而生》曰:面对大病“如果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和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如果努力后没有成功,他们会无怨无悔地说至少我努力了。如果你没有去努力,那你就永远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在苏尔海姆,维特结识了很多人,大人和孩子。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信任他,愿意把各种各样的事都讲给他听。孩子们的热情,他们表达各自需要时那种天真坦率的表情让维特尤其感到高兴。他觉得在尘世间只有儿童的心离他的心最近,并认为“每天像孩子一样过活的人是最最幸福的人”。每当他在一旁注意孩子们,通过一桩桩小事发现他们有朝一日必定会具备的一切美德和力量的萌芽,每当他从执拗之中看到孩子们未来性格的坚定和倔强,从任性看到他们今后应付人世风险时的轻松自如与达观幽默时,他便会感到这一切在孩子身上是如此完整,“并未被人教坏而变质”。维特认为在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真应该成为大人们学习的榜样。他觉得自己在孩子们身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欢乐,认为“对待孩子,应当像神对待我们似的”。这种对童真状态的留恋正是维特的本性所在。

维特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解放,但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却是一个腐朽、顽固、庸俗、鄙陋的黑暗现实。环顾四周,维特找不到一位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他深深感到自己的孤立无援,但又无力改变什么。在C伯爵组织的宴会上,他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维特,对维特的到场深感不满。维特对此深感气愤,最终迫于压力不得不推出宴会。他的才能为他找来的是非议和践踏,而这一切只因为维特放弃了等级的偏见。

就在维特感到闷闷不乐,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在一次乡村舞会上结识了贤淑、善良的绿蒂。绿蒂的出现仿佛在他面前了一扇希望之门。在与绿蒂的交谈中,维特发现绿蒂很有个性。维特认识到:绿蒂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知己。自爱她身上维特感到心灵的沟通的快乐,他想:“我能在她身上找回我的世界”。绿蒂纯洁的黑眼睛,生动、富于魅力的双唇和清新、闪烁着无邪气质的脸颊迷住了维特的整个身心。他认为绿蒂是他在丑恶的社会中发现的真正的美,是他在绝望、冷酷的现实中发现的灿烂希望。

在维特看来,绿蒂是质朴、纯真的人的自然本性的体现,是他美好理想的化身,与是他便对她寄予了全身心的热爱和崇拜。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无情的。绿蒂早已有未婚夫阿尔贝特。是‘阿尔贝特是维特的好朋友,为人虽然平庸但却十分善良。在世俗的沉重压力之下,绿蒂虽然内心深爱着维特,也很同情维特在现实中不幸的处境,但她无力挣脱平庸的生活圈子,更无力维特采取反抗行动,走上反叛家庭的道路。她宁肯屈服于世俗而牺牲美好的爱情与理想。爱情的失败再一次让维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的理想再次遭到重创,他重新论到了无边的黑暗之中,孤独无助。

当然在维特身上有着无法避免的先天性致命弱点。他憎恨周围死气沉沉的生活环境,对理想充满了热情,但是一旦理想受挫,他便会坠入绝望的深渊,无力自拔。他的愤慨仅仅停留在孤独的伤感这一层面,要不就是想用锋利的刀子捅进自己的心坎,割破自己的血管,就此死去;却无力采取行动改变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苦儿流浪记优秀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平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鹿与狼故事读后感小学

范文类型: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做人要自尊自强,刻苦勤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两个和一些村民,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灵敏了,所以他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子,帮他做些杂活,可是领养时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雪莉。领回后玛丽拉想把她送回去,可是安妮的那张喋喋不休的小嘴还是让玛丽拉把她给留下来了。在她的想像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的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的工作是帮玛丽拉干些针线活,玛丽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戴安娜。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快二十岁了,她考上了大学,可是不幸的是马修因心脏病去世了,玛丽拉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放弃了上学,留在家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终于变成绿山墙的主人。

这本书主要让我体会到做人要有自信,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刻苦勤奋,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我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31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读南怀瑾先生写的《论语别裁》,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感慨颇多。几乎每翻开一页,没读完一章,都能让我心情愉悦,思如泉涌,让我不得不写点东西出来。正如论语里所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然而,正是在《论语别裁》的“学而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让我开始感叹于南怀瑾先生的睿智,感叹于他对《论语》一书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辟独到的分析。

看到这句话,就回想起上中学时,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丝不苟认真地读孔圣人经典的情景。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都深信不已,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考试时解释“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当时的学生,现在看起来,似乎是只求只字片解,其实只是因为文学修养还不够,自然没有能力去分析甚至批判了。正如南怀瑾说的,文学革命,你都不知道什么是“命”,如何去“革”?

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开篇的“学而第一”部分,才发现这三句耳熟能详,曾经以为意义再明显不过的“子曰”,在南怀瑾先生看来,居然还有另外一层完全不同的意思,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学问,要有思想,不断地见习和体验,并反省,就是学问。能够从不断的体验反省中经常得到“会心一笑”,那就是“不亦说乎”了。做学问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没有人欣赏。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并不一定是指空间距离上的远,也有可能是时间。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才兴起的,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美孔子,这个时间间隔得有多远!这五百年间,孔子是非常“寂寞”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孔夫子还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在中学时学到这句话就很诧异,如果每个人都只交比自己强的朋友,那世间没有人能有朋友了!孔老先生岂不很势利?其实,夫子的意思是,对朋友要“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待朋友,有看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做的比自己好的地方。亦如民国时期佛教大德印光法师所言,“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孔子的智慧,有多少竟被我们轻率地误解了——甚至加以嘲讽和打压。

《论语》,经历了汉朝董仲舒的篡改和宋朝朱熹的注解统一思想……到当今的大师、教授、专家……拿它说事,其真实面目已经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而且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换句话说,明代以后的人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因此,这也成了孔子思想为再后来的人们说诟病的一个重要起因。

从《学而》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则孝”,我们都能明白,这个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就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记得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否能与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里是否是一个孝子。这就是“入则孝”,若在家里,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则孝”,何况在外,怎能做到“出则弟”?与别人交朋友呢?在学校同样如此,同事之间也要做到“出则弟”,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之间要讲友爱,讲团结,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书育人。

“谨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谨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同时又“泛爱众”,一个人有了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在学校里,彼此之间的友爱,对学生的爱,扩而充之,就能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假如一 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亲仁”,就能再亲近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也就能做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了。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做好了人,还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学文”,热爱文学的就做文学家,热爱科学 的就做科学家,热爱艺术的就做艺术家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所在,兴趣爱好,去以量力而行。

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今朝又被重拾起。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圣哲的智慧,国学大家们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我尊重每一位内心纯良的学者大师,没有他们对历史的悉心研究,哪里来的社会进步?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亦步亦趋追随高人的脚步。今天是这个声音,我们顶礼膜拜,明天有人出来反对,我们又趋之若鹜,唯其马首是瞻。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从众、迷信权威是给自己内心的禁锢。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录。作为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孔子生活在距离我们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真实的孔子不复存在,唯有思想流传百世。而对他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只能揣测和研究。孰是孰非全靠自己内心的判断。

《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政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读了《李开复自传》这本书,感受颇深,大致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李开复六岁之前在中国台湾读书,接受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估计差不多,都是接受式的学习。六岁之后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是开放式的,当然他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像语言问题。但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之下很快的克服了。美国的教育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和同学办报纸开公司。这在我们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好,开复在中国台湾学的数学到美国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在我们开来很简单的问题,但美国的学生根本答不上来。当开复回答了问题后所有的学生都以惊讶的表情看着他,觉得他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那么多的东西,在学校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可是到社会上我们几乎用不到。我们13亿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多的硕士、博士。我好像没听说有谁拿诺贝尔奖,不是我们中国人笨。不是也有美籍华人拿这个奖项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经济的实力还有很大很大的发展空间。

2。“追随我心”的生活理念。开复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一流的IT公司工作,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开复26岁就当上了副教授,再等几年就能获得终生教授的资格,这意味着一辈子的稳定。但开复为了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的存在而不同,依然放弃稳定进入了苹果公司。当在微软已经做得很好,受到盖茨重用的时候,开复发现自己在微软的发展空间不大。依然“追随我心”的进入谷歌,尽管要面临着微软的法律诉讼,开复也仍然不低头。在Google工作几年之后,依然“追随我心”的辞掉高薪的职位,在中国开办创新工厂,引领中国的大学生创业。

我在干事情的时候就没有做到“追随我心”,有时候一直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儿。面临抉择总是瞻前顾后,不能做出“追随我心”的选择。可能不只我一个人,有很多人也是这样,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虽然我们没有开复那么有才,但如果我们都“追随我心”的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或许可以最大化我们的价值。

3。开复很爱国。开复虽然没有在大陆生活过,但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大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在微软还是在Google,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大陆同胞。甚至在他的影响下,有好多在美国工作的华人都追随开复回到了中国,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培养了好多IT精英。现在开复正要带领着我们中国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让我们中国因为开复的存在而再一次的发生巨大的改变。

《李开复自传》这本书我个人认为非常好,很值得一读。读过之后有很多的感受,只是因为文笔不好,有些东西写不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33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永垂不朽的名篇巨作,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简爱》,不仅是因为作者入木三分的刻画出一个个鲜活人物,更因为简爱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坚韧,那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 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今天我又重温了这本书,在合上书的时候,不经意间已泪流满面。第一次与这本书见面,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只感叹于结局的美好,而忽略了主人公的内心。而作者对于主人公内心的描述一次次震撼了我……简爱给了我超然的力量!

《简·爱》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化繁为简,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着我的的心灵。

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然而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如书中简爱的所言: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 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 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在打 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一个贫穷,低微,相貌平凡,身材矮小的普通人。一个从小受尽舅妈家欺负,辱骂的孤儿。一个只配在义塾读书的穷孩子,以为只能做家庭教师来维持生计的“仆人”。她普通吗?确实普通。她才华横溢吗?我无从得知。但,从1847年起,她震惊了英国文坛,数百年过去了,她仍经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青睐。她——简爱。她之所以能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必有她的魅力所在。那,是什么呢?

是个性,是坚持。

简爱从小寄人篱下,受尽了舅妈家的欺负,过着近乎于乞丐和仆人的生活。但她不甘忍受他们的欺负,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在角落里流泪,可以对舅妈和表哥大打出手,破口大骂。在其为罗切斯特先生做家教时,她可以顶撞主人,无视主人多年的阅历,到最后居然要罗切斯特道歉。也正由于她的个性,她才能在古代英国说出平等的真谛“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真正的个性不是外表的出彩,而是心灵真正的强大。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资格谈论爱情,但他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她能够再昔日的真爱欺骗她,而后又在一次事故中烧伤了手,致手残疾,又烧瞎了眼睛,已经基本成为废人时,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做他的手与眼,同时与他结为夫妻他们曾说,“我们的蜜月将照耀我们一生,他的光辉只有在你我的坟墓上才会黯淡下去。这是多伟大的坚持,这是多神圣的举动。他的行为诠释了爱这一名词。

她向我们诠释了 只有真正的个性和坚持,才能铸造一个真正的伟人。或者,只有作品有了真正的灵魂,才会留下一部传世的作品。

谈谈作者吧,作者用她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部传世的名著。她的辛勤与努力,使他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简的故事受到人们一遍遍的传诵向我们说明

辛勤的作者+真正的灵魂=传世的作品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 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 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 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后来,简·爱含着悲痛离开了罗切斯特,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她决不能允许自己和一个有妇之夫结合在一起。那会是一 份不完整的爱。如果她继续留在罗切斯特的身边,那她也就不会还是原来那个独立、平等的简·爱了。如果说简·爱的这次离去是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选择的话,那么她最后的归来则是她出于坚持感 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选择。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 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简·爱是,一个对自己 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一个不再只是盲从于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创造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我身材矮小,长相平平,常自卑地低下头,你若是我,你会怎样?没有如果,你用经历告诉我,即使如此,你也会勇敢地抬起头,笑对人生,在舅妈家受欺凌时,你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在罗沃德孤儿院,你结识了自己的好友——海伦和谭波尔老师,当她们离去,你也离开了这个不再有感情的地方。你不亏待自己,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就连最后,你也没有跟着圣·约翰走,而是选择了一贫如洗的罗切斯特先生。

我想这种尊重自己、爱惜自己的态度也正是你的魅力之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正是爱自己的表现吗?人无完人,却都有独特的一面,做一个独特的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就应不顾外人眼光,抬起头来,谢谢你——简,是你让我学会爱自己!

小时候,总会有很多梦想,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考的来临,压力的增大,这些梦想渐渐离我远去,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有时问自己,你的理想是什么?目标在哪里?答案竟连自己都不知道了。这时我想起了你,你不也多次遇到困惑吗?正如婚礼前发生的那个意外,它让你震惊,让你痛苦,更让你有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面临人生重要的抉择:离开还是停留?最终你认清了生活,选择了前者,正是你这种在曲折的人生中,崎岖的道途上仍然坚持自己理想的精神,鼓励我重新找回目标,驾着理想之舟在生活的浩瀚之海中勇敢前行。

有时困难重重,挫折连连时,我就会对生活感到灰心丧气,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也正是你,让我感到生活还是如此美好。紫丁香、夜莺、常青藤……这些平时被我忽视的景色在你的笔下组成令人心旷神怡,陶醉不已的画面。我才发现,平凡的生活处处是美好,只是我不曾多加留意。其实,打动我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美,更是你对生活那份不灭的热情。

爱自己,爱生活,这一切都是你教会我的,这一切也是活在世上必须先要懂得的。

我爱故我在,是你教会我爱,谢谢你——简

社会的压力从来都不会消失,不幸的生活、不幸的人随处可见,尤其是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则更需要更多如简爱般坚韧的女子昂首走出,用双手与智慧建立一片鲜花盛开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屁孩日记》5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去了一趟图书馆,在书架上发现了安妮日记。对其有兴趣,于是写了一篇读后感

安妮是犹太人,在她13岁那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由于食物丰富,资源旺盛。安妮对这躲藏生活有点兴奋。

但是,随着德国与英国的战争,食物开始少的可怜。安妮的保护人有的不幸被抓,此时此刻,安妮是多么需要一位倾诉者。于是她与有点自闭的男孩彼得开始聊天,最后,他们开始有了感情。当然,在安妮以前的生活中追求者有许多,但在躲藏生活中只有彼得一位年轻男孩,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安妮日记的真实是它独有的吸引力,它讲述着一位少女的心。最终,安妮没有成功脱险,但她用日记获得了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六册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历来都把这篇短文作为励志类的文章,激励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教参上的分析是这样的:本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固然可以,但并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辩,注重逻辑,这是公认的事实。《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的最后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论述的应该只是一个问题:个人怎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了方便论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面: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由前文六个事例得出的结论,还是对这六个人被“发”被“举”之后所做事情的概述?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课文开头的六个排比句分别指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发”或被“举”之前的身份,在被“发”或被“举”之前,舜是一个农民、傅说是一名建筑工人、胶鬲在做着小生意、管夷吾是一个政治犯、孙叔敖在海边隐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市场换来的奴隶,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如果说是对前文的论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适合前面的所有人。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等四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说得过去,种地、做建筑工人、做小生意、隐居,生活可能都很清苦,吃不饱饭、很劳累也可能是正常的事。但说他们“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点说不通,难道这些人不满意自己的生活?舜种地的时候、傅说修筑房屋的时候、胶鬲做着他的小生意的时候、孙叔敖在海边过着他的隐居生活的时候,整天报着鸿鹄之志,时刻想着成为王侯将相?管夷吾与百里奚,这两个人动心忍性,还说得过去。据《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管夷吾这个人出身卑微,做过生意,当过兵,但都做得不好,后跟随公子纠。但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过程中,公子纠败。管夷吾作为囚犯本应被斩,后经鲍叔牙极力引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不但不斩他,还封他为相。在管夷吾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到,在被“举”之前,动心忍性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而且一个人被“发”或被“举”后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吗?这也不一定。历史上多少人被“发”或被“举”后,仍然名不见经传。像赵匡胤这样黄袍加身以后就成为一代开国君主的人实在太少,很多黄袍加身的人最后落得个叛臣贼子、身死人首。被“发”或被“举”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这后面的路还很长,这路怎么走,能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这不仅需要个人的素质,更需要你作出更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这句话与前面的六个排比句应该都是对这六个人一生的概述,前六个句子讲他们出身卑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说“上天把成就一番伟业的机会给了这些人”,后面的句子概述他们被“发”或被“举”后历经磨难,他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通过这些磨难,使他们的内心惊动、性情坚韧,竟然完成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伟业。“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作“竟然”讲更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们成就的事业,也出乎“发”或“举”他们的人的意料。这样讲,更能体现孟子的逻辑。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文本的第二段“人恒过然后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按这样的理解,有点鼓励犯错误的意思。难道错误也是成功之母?一个总是犯错误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业。这有点说不过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情困顿、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这在第一段中的“动心忍性”已经作了论述,如果还这样论述,显得重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通过自己的脸色或声音表现出来,别人才会了解。如果不是这样,这些人又怎么能被“发”或被“举”呢?这在第一段中这些被“发”或被“举”时,这些人的过人之处应该已经表现出来了,不然也不会被“发”或被“举”,这样的论述也显得多余。对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些人在后来的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但他们都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时,也会心情沮丧,但他们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是否满意,进而采取更为恰当的方法与措施。这样一来,文句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文本第一段是说这些人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紧接着孟子深入一层,论述他们为什么就会在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这里有他们的主观条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些人在被“发”或被“举”后,在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也会有心情沮丧的时候,但他们能够从中解脱出来,能够看到希望,他们能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样,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进而按规律或人们的意愿办事。这是这些人成就一番伟业的个人因素,这一点尤为重要。不然的话,每个人都会成就一番伟业,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个人成就伟业谈到治理国家的问题。而我认为,这仍然是谈论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时间一久,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孟子在这里用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来打了个比方,仍然是论述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入”是个人内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当于个人的主观条件、个人的过人之处,“出”是外部的艰难险阻,“敌国外患”就相当于成就伟业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险阻。这样一来,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正如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外没有邻国的侵扰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没有能够改正自己错误、没有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没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耐,没有成就一番伟业的各种艰难险阻,这个人就不会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这样的论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这一句话应该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该是:生死于忧患,生死于安乐。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可以这样理解:艰难险阻能让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有过人之处的人成就一番伟业,如果安于现状,一个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对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这样的理解符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念,我想这也许才是孟子要表达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