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秋行圃译文及注释六篇

浏览

4829

范文

6

篇1:初秋感言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1、秋天是浓的化不开的水,似能捧起又从指尖流过;秋天是乱的解不开的结,似能解开却又重新纠结;秋天是甜的舍不下的蜜,似能戒掉又经不住索取。

2、秋的天空,很蓝,很蓝。蓝得迷人,蓝得透彻。秋的天空,就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没有浮云的点缀,有的只是大雁南飞的时的景观。

3、秋天的田野里有金灿灿的稻子,有紫莹莹的茄子,果园里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

4、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5、因为秋天的到来,心中弥漫起来一种的忧伤,挥之不去,尘封的记忆总是很清晰地打开。

6、秋天的风啊!你带给大地的是五彩缤纷、瓜果飘香,你带给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7、秋天的湖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拂过,湖畔长长的柳条飘洒在湖面上,溅起点点水花,火泛起层层波纹。

8、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的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

9、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10、秋日的黄昏,有时伴随着微风,有时伴随着落叶,有时伴随着家的喧闹。黄昏时分,天色幽暗,风轻云淡!

11、五颜六色的__开了,红的醉人,紫的淡雅,单层的一圈圈花瓣围着花蕊,顶在细细的枝条上,仿佛能盛上一盘雨露似的。

12、啊!秋天,你好像那支神笔,在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迎着秋风,欣赏这迷人的秋色,真令人流连忘返。

13、时光走笔,草木一秋,让我们与往事干杯,对酷暑八月说一声再见,对金秋九月道一句你好。愿所有的美好,都与你不期而遇!

14、秋,是个色,香,味俱全的季节,色,香,味之外,还有声与光,那时秋声与秋日,此时,绚丽缤纷的秋色使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15、秋天,是一个让我思念的季节,那院子落叶和我的思念都积了厚厚一叠,可是那饱满的稻谷,更幸福了我心中的世界。

16、只要你仔细一听,就能听见许多你不知道的声音。比如青蛙刨土做窝的声音,表示它要去冬眠了。

17、秋天悄悄地的来了,来到了田野,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山上,给大地换上了迷人的秋装。我走进公园,阵阵秋风一吹,满地的红叶,好像朝霞洒满了一地,真是美级了。

18、在故乡初秋的黄昏,披一件薄外套,抱着双手看山外的迷雾。一丝凉意吹到怀里久而温暖,稻子和油麦的香味扑面而来。

19、秋风秋雨愁煞人,浊酒一杯欲断魂,我和秋风皆过客,唯有秋雨恋红尘。

20、秋日里的阳光,也不再像夏日里的那么毒辣,伸出手去,挡住眼睛,然后慢慢将胳膊伸直,分开五指,在五指间的罅缝里静看阳光,别致的暖,别致的感触,别致的欢心,不再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秋感言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一个金色美好的季节,它带走的不仅仅是酷暑,也为大地换上了别具一格的新装。我对秋天印象最深的不是一望无际的丰收稻田,也不是果实累累的果园,而是那最平凡不过的树叶了。

作为秋天树叶的象征,满山遍野的红枫成为最醒目的主角。远远眺望,那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显示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走进枫林,片片宛如小手掌似的枫叶环绕在你的周围。一阵清爽的秋风吹过,带着万般眷恋的树叶,悄然无声地投进大地母亲温暖的环抱。调皮的树叶有时也会与风姑娘玩起捉迷藏游戏,伴随着山鸣谷应和树叶们演奏的沙沙乐曲,跟随着小鸟动听的歌喉,尽情地展示自己,沐浴着阳光在翩翩起舞。若你拾起一片枫叶,夹杂着泥土馨香的味道就会扑鼻而来。从枫叶清晰的叶脉、色彩的变化中我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了颇深的体会。

最常见的梧桐树叶在沐浴阳光的同时也为写生者创建了一幅瑰丽的油画。从树叶的经脉处透露出秋的萧瑟,而与此不和谐的是绿油油的叶子,它们衬托出了秋的生机勃勃,构成了一幅鲜明的对比画。

数不胜数的银杏叶也不亚于梧桐,它们奇特的小扇形树叶引人注目。当你漫步在银杏的“海洋”中时,就会被金色之秋所吸引,甚至自己也会化成片片被秋风摇曳的树叶,在风中回旋。

飘飘而落的树叶伴随我度过许多个春秋,我爱千姿百态的树叶,更爱美丽丰收的秋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秋感言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时装。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金黄。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雨萦萦,渐沥浙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飘飞的雨丝丝缕缕,密密麻麻地斜织着。秋雨,好像一位美丽、恬静、成熟的少女,轻轻地抚摩着你,使你感到凉爽、快活、惬意。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桔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方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一片片落叶,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秋感言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习习,落叶飘飘。

蝉,不再喋喋不休了。菊花的清香,开始在天地间弥漫开来。树上果实累累,田野稻穗飘香。

早晨,太阳升起来了,把秋天的天空照得异常明亮。山坡被野花装点得色彩斑斓。秋虫们开始一展歌喉,蟋蟀,蝈蝈,纺织……一声声,一阵阵,一片片,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密忽疏。如泣如诉,如歌如潮。演奏家们把这秋天营造得无限空旷,无限生趣盎然。

正午,丽日当空,秋中们唱得更加起劲了。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白云。缓缓流淌的小溪,仿佛披上一层闪耀的鱼鳞,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黄昏时分,秋雨伴随着秋风来了,如同无数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親,给大地万物戴上了无数珍珠坠链。秋雨越下越密了,好像有十层美丽的纱巾蒙住了我的眼睛,什么都看不清。地变湿了,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一个又一个小水坑,雨点打在坑里,滴滴嗒嗒的,非常好听。秋风吹着落叶,哗啦啦的,再加上秋虫们的在合唱,真是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雨也慢慢停了。大地恢复了寂静。只有几只秋虫仍在竭力地歌唱着。这时候,月亮正羞羞答答的从云层里往外走,像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在朵朵白云中间翩翩起舞。那婀娜的舞姿引得一朵朵白云前呼后拥,争相为伴。天空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秋感言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树叶,是美丽的,是五彩缤纷的。而最能反映出秋天美丽的,无非是那秋天的树叶了。秋天,一棵棵树都换了新装。瞧,枫树换上了橙黄色的“风衣”。而银杏换上了金黄色的“长袖衫”。松树却依然穿着那一套深绿色的四季“大袍”。秋叶还有千万种姿态。

瞧,那一边的垂头丧气似的,好像一个个驼背的老人。那一棵树的叶子则非常的小,像没吃饱似的。那一边的松树树叶,却像一个个运足气力的大力士,个个挺直腰,像要使出全身的力气,真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真是一点不假呀!另外一边的树叶则每一片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似一大群人集合去郊外野餐一样。而有一些叶子则全部朝着同一个方向,好像在仰望。秋的叶,真是有多种奇特的姿态呀!走在郊外,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冷不丁地;一块枫叶从树上落下,刚好掉在我的头上。

我拿了起来,仔细一看,这块枫叶全身好像沾上了橙黄色的颜料,它多像一个从天上降下的小伞兵哇!我的心不觉一片温暖,我张开手,任它随风飘荡,希望它给更多人带来温暖。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一树的银杏叶。银杏叶的形状像一把把小扇,它们一个个似小舞蹈家,在阵阵秋风中翩翩起舞,像极了一场风中的舞蹈会。秋天是美的,它并不是古人所说的那样凄凉,秋天,是可爱的!我爱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细则_论文格式_网

范文类型:细则,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以及《文末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37)的规定,本刊对文稿注释与参考文献作如下要求,请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照此著录。?

(一)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及论文中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或说明。篇名注包括论文产出背景、基金项目等。作者注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篇名、作者注置于论文首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本刊采用文末注的形式。文末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注释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序号顺序编码,置于标注处的右上角,注释条目按顺序集中表列于文章末尾参考文献前。

(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论文引用、参考的文献资料,包括引文出处和观点出处。参考文献著录采取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序号顺序编码。同一文献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参考文献表列于文章末尾注释条目之后。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次要责任者(任选).版本(任选).出版情况(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

[1]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C].北京:中华书局,1995.

引用此类文献的确切出处,如页码、卷数、章节、篇名等,用圆括号括注在正文标注的参考文献数序号后。?

2.报纸——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题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例如:?

[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

3.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期刊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

[4]陈驰.论人权的宪法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1):1-9.

4.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的析出文献——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

[5]金介甫.引言[A].沈从文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5.丛书里的专著及丛书里专著中的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卷页.主要责任者.丛书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情况.例如:

[6]梁启超.过去之中国史学界[A].中国历史研究法[M].民国丛书:第一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9.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例如:

[7]GB7714-37,文末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7.各种未定类型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或收藏情况.)例如:

[8]四川省教育厅.1956年选拔留苏预备生名册[Z].四川省档案馆:121全宗307卷.

8.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

9.外文文献——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文献类型可不标出。例如:

[10]Mansfeld, Busse. 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cago: Nelson Hall, 1981.?

[11]Yong.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al of Creative Behavior, ? 1994,28(1).?

(三)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不标载体类型,非纸张型载体文献需在文献标识的同时标注载体类型。

以纸张为载体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为: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未说明文献类型,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非纸张型的电子文献标识为: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为: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N/OL——网上报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