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浏览

5298

范文

71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理解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齐读课文后,找出生字词,师生一起解决。

○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在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卜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

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问题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指导与明确: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布置作业:(选作一题)

1.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周记本里记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733 字

+ 加入清单

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有的老师或是在黑板上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内容,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

难道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不是,其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一、教学板书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三)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

(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

板书具有直观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的板书反映了其层次性,这对于学生以后复习时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层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师的板书还影响到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设计巧妙的板书,往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的结果,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板书设计的类型

(一)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就是按照教材内容的条理性和标题的等级层次列出纲目,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板书方式摘录教材富有标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关键词句,这是最常见的板书方式。它的优点就在于提纲挈领,条理清楚。

(二)结构式板书。

结构式板书又称图形示意板书,就是通过箭头、括号等一些特定的符号,把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体现出来。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钻研、高度的概括、独到的表达,反映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技艺技能及审美情趣。它的优点就在于脉络清楚、逻辑清晰。

(三)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也可称为板画赋形板书,这种板书形式通过图形、线段、文字、符号的有机组合,或以简笔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它渗透了中小学教师的艺术情趣,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它的优点就在于形象直观、简洁明了。

(四)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借助于表格的形式,用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反映教学内容它的优点就在于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有整齐、对称、均匀、清晰、简洁之美。

(五)辅助式板书

辅助式板书是为了对教材内容和正式板书起到一定的诠释、论证或辅助补充作用而设计的板书。它的优点就在于机动灵活、相辅相成。

三、板书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发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科学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板书设计,以教材为依托,蜕于教学内容,呈现理性的课堂内涵,显示精致的课堂构思,是为好板书。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浓缩为具有逻辑联系的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图表。要注意板书内容的内部联系,掌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逻辑关系。

(二)直观性原则。

板书要明白显眼,简明扼要。一堂好课中,板书是其中又一直观的显现,是美的华表。设计、提炼板书,或点笔墨间的情趣意蕴,或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络,或留师生间的互动生成,要字字关情,句句露珠;要达到增一字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境界;要让学生看之如阳春三月,新意逼眼,听者见之,若有所感,然后又欣然顿悟,豁然开朗,击节称快。板书要达到提纲挈领,纲领目张的效果。

(三)实用性原则。

任何一则板书,要本着实用的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书。板书构思,契合教学程序,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总之,设计要从细微处浓缩要义,从宏观上巨篇勾绘文旨意趣。简约的要言不烦,细致的精细入微。

(四)简约性原则。

那种以一当十,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精心建构,展示教者风范的板书,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绘制,而不能草草了之,应付了事,有了就行的。当然,板书无论采取何种样式,教师的书法美,板书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图展示的艺术美,都应该在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

对文本的挖掘,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定,要因势而行,要因课而设,但简约,是板书的定律,要惜墨如金,精心构思,不能怠慢。板书,要简约,但不简单。在课堂之中,板书若游龙,翩翩行走,不时使课堂妙笔增辉;课余之际,它又是点睛之笔,使课堂余味顿生,形神兼备。

(五)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丰厚的,是成功的课堂。而板书是灵动课堂中的有效资源的撷取和提炼,是师生互动中有效课堂的彰显。美既是有用。凡在实际运用中合理的板书,我认为都是美的,哲学家所说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我认为,合理的板书存在才更好。

(六)生成性原则。

课堂是生成的,所以板书的设计,课前精心构设,课中要随机而动,适宜地调整,或把再生的知识、情趣、义理,适宜地点拨在黑板,让课堂显示互动、生成的语言美;或把讨论探究的成果,思想,启示,简练地穿插在板书里,让课堂显示思维、意旨的情蕴美。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强调实效和生成的原则,使得板书的构设,也更科学和缜密,更具有时代的功用和发展的效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优秀的板书不仅能完整地、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与记忆,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虽然课件有板书所无法具有的种种优点,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板书这支“点睛”之笔的。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课文

2.品味欣赏语言

3.领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3.字词检测

二、朗读品味:

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自读,交流展示(美丽、丰饶、神秘、伟大、曾经欢笑、饱含屈辱、)

2、学生跳读,思考:作者怀着__的情感?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3、学生默读,思考:作者发出__的誓言?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誓为解放家乡而战斗到底)

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

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五、作业布置

1、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

2、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吴正宪,张齐华,杨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1.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

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720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 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颔hàn 睨nì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 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 .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 靠

3 .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 (代词 )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 (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代 射箭也是 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代 葫芦

5 .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 代 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 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 .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 靠

3 .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 (代词 )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 (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代 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代 葫芦

5 .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 代 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 (第 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

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 自负 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 -----暴躁

对比 睨之

人物 神态 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 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设计

如果在教一遍课文,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课堂上,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去让学生学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232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在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解释: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

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分读后集体朗读。

三、研读课文。

1.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稍作准备后指名学生讲述第1段意思。

教师讲评,强调实词蕃、染、植的意义,要求同样以沾染为意,说出一个带染字的成语。(答:一尘不染。)

提问: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莲的

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后归纳: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正不阿,傲然坚贞。

齐读第1段,试将赞美莲的句子背出来。

2.学生自读第2段。

提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提问:两个层次的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层三个并列分句,句末都有一个也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句末的也是帮助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呀的形式,也等于呀表示感叹。

第二层,句式基本相同,但语气各不相同:第一句陈述,第二句设问,第三句感叹。想一想:这三个句子作者用不同语气来表达,其中有什么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不多,语气比较平稳,所以用陈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用问句形式加强语气。第三句是说爱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世风的批判,感情强烈,所以要用感叹语气。

强调:鲜,这里读作xin,意思是少。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也有,如鲜为人知的鲜就是这种用法。

思考:这一段两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层以三个比喻来评价菊、牡丹和莲三种花,这里虽然没有贬褒之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者之中,君子最为高尚。第二层作者发表感慨,突出自己对莲的喜爱。前后联系,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爱莲,是要以莲自况,表明自己是一个像莲那样品格高洁的君子。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第2段,试背诵。

四、总结课文。

1.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1段主要用记叙句法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第2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真正体现了言简意丰、文笔多变。

2.提问: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自己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

3.评价: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和作者

同学们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知道作者是谁呢?明确:刘禹锡。这首诗里有一句富有哲理流传至今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再背一遍呢?(要求学生背齐,老师提示第一句,学生背完好老师给予称赞)。

像这样好的作品和好的诗人都是流芳千古的。刘禹锡不仅在诗歌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板书题目)

所谓陋室,顾名思义就是简陋的房子。铭,古代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补充其特点: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韵的。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禹yu锡xi馨xin鸿hóng 儒rú牍dú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五、研读课文

刘禹锡身居陋室,反说陋室不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间陋室有那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那些地方是写陋室之美的,在找以前,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1、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学生翻译,答案见书本。老师重复解释,随后提出疑问:这两句诗着重在于哪两个字呢?

2、明确:绿和青.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景况:远看,一个小木屋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近观,小木屋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再走近一点,可以看到碧绿的苔痕铺满石阶,青葱的草地撒满阳光,草色映入眼帘,也使小屋充满青绿之色。同学们想一想生活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中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明确:安静,祥和,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正如中所描述的:芳草鲜美,落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乐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作为一个情致高雅之人何不喜居于此呢?何不钟情于这个小木屋呢?板书:景色清幽

但是同学们在想一想,作者喜爱陋室,说陋室不陋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吗?明确:当然不是,还是陋室中的生活。

3.请一位同学读出文中描写陋室生活的语句,然后全班齐读。

4.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都在和哪些人交往?

明确:鸿儒。鸿儒:博学之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浅薄之人。

5.学生翻译此句。

6.老师补充翻译:只和博学之人来往,不结交那些世俗浅薄之人,可见作者志趣之高雅,品德之高尚。板书:友人博学。

7.那么除了交友之外,作者还有那些生活情趣呢?

明确:弹琴,读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8.从素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明确:联系生活中的琴,可见作者不喜奢华。

9.那么该怎样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呢?

明确: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书桌和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

10、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调素琴,一方面又认为乐声乱耳?

明确:刘禹锡是憎恶官僚权贵的。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生活在陋室之中,和博学之人谈笑,弹弹素琴,读读经书,而不是声色犬马,活得怡然自得,高雅脱俗。能够在纷扰世俗的社会中保持一份高洁傲岸的节操,在看似简陋的屋子里却活得逍遥自在,安贫乐道。板书:情志高尚

11、由此可见,陋室虽然简陋,但关键看是谁住了。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住进去才不感到简陋呢?

明确:像刘禹锡那样品德高尚之人。

12、这正是应验了哪一句话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主题?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学生翻译此句。

板书:惟吾德馨。并重译此句,加强印象。

13、那么文章到此已经告诉读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那为何还要写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呢?那不显得多余吗?这两句话和紧接在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找一位同学把这三句话连在一起翻译一遍看一看,然后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三句话到底有何关联。

明确:山不在于有多高,只要有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同样,房子不在乎简陋,只要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极其类似,由前两句话可以很快的导入到本文的主题。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之为类比引题。

14、与此相类似,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后面还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呢?

明确:南阳诸葛亮的茅草屋,西蜀扬子云的亭子都很简陋破旧,但因为住的人赫赫有名,所以同样被人们景仰。

我们这一课是讲刘禹锡的陋室,干嘛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呢?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

明确:这两句话是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面开头是用山和水来证明,后面结尾是用历史人物来证明,中间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因此刘禹锡在最后能够水到渠成地引用大圣人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来结束全文。抒发了一种追求高尚情趣,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志向。因此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板书)。

15、学生一齐大声朗读此文。

16、当堂背诵《陋室铭》。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这篇短文。

2、由刘禹锡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条件,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条件呢?同学们能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

友人博学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习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1、 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

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详细措施: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是时时存在,危险处处可能发生,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教师的重视。正如《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时时防护幼儿的安全顾然重要,而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长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许多家长无暇照管幼儿,会让幼儿单独在家,不安全因素时时存在,教给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师势在必行、责无旁代的任务。于是,在本学期我就设计了安全教育活动《遇到危险怎么办》,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掌握必要的、正确的自护常识,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让每个幼儿都能平安、健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

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

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

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六、活动反思:

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安全自护问题来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份调动所有的智慧去滩索、去发现,并有效的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且活动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幼儿设计情景,进行角色换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于渔,使幼儿能真切的体察真情实境,有效的提高自护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185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准备与启动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

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

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重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教学难点:安全意识的树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明天起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就开始了,我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亲人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大家可以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只要开心就行。但是,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讲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游玩时严格的遵守,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暑假安全要注意的问题再给大家讲一些:

一、安全使用液化气

我们已经长大了,同学们回到家中,要帮爸妈做些事,如果做饭,就要注意,正确使用液化气的问题: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液化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液化气中毒。

二、用电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三、防溺水

(1)不私自外出到方塘、水库、海边等有水的地方去玩或游泳。

(2)要对防溺水安全有足够的认识,严禁同学们私自玩水。家长陪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四.防暴力伤害

假期中同学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各类社会治安和违法行为就可能在同学们中出现。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正确的报警、求助,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意气用事,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2)、不参加打架斗殴、绑架勒 索等违法活动,不到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

五、防中暑

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虚脱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预防中暑的措施:

(1)、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加重中暑;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多饮一些水等等。

(2)、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时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重者送医院抢救。

六、.防拐骗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说的话或答应给的种种好处,与非直系亲友外出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

(2)、不与陌生人网上视频,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住址,不与对方电 话联系,不与对方相约会面,谨防上当受骗。

(3)、在受到伤害时的应急自救办法和机智求助报警能力。

七、交通常识要牢记

1、行走时注意的交通安全常识。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不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在马路上滑冰。

八、发现火灾应急处理

1、要打火警电 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九、防甲型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去玩耍。

3、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到医院检查。

小结:同学们,快乐的假期里,只要我们时刻注意遵守安全常识,做到谨慎、细致,就会过一个满意、平安、充实的暑期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9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1.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2.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

本文中直接写的人物是“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间接写的是梨花和解放军。直接写的人物都在现在出现,间接写的都是出现在以前的人。这样写使文章结构紧凑,容量增大。

驿路梨花

“我”和老余[修葺]瑶族老人[照管]哈尼小姑娘[照管]梨花姑娘[照料]解放军叔叔[建造]小屋(主人)(悬念迭起)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一、所设问题要激发兴趣,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从这个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自读--提问--精读--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型进行教学。二、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这个问题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

1.小屋的主人是谁?

2.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这样问题就有了坡度,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

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

1. 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

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

3.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和误会,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说这些悬念、误会及它们的妙处。

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

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

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驿路梨花》领略到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到“文明、和谐、友善”,我们的自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现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谈谈。

六、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处处开

爱暖人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学设计

一、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 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 自己读课文。

2. 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 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 朗读全篇课文。

2.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 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

1. 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 念给大家听一听。

3. 师生共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6、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4、人文素质目标: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

四、教学难点:

1、古代的作品毕竟距今有些距离,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字表达。

2、学生文学水平有限,对有些文章的理解有一点的难度。

3、没有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有些许困难。

4、学生阅读量少,文学常识薄弱,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五、教学重点:

1、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预习,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要及时补充。

2、好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引用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3、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须真正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爱憎,感受作品的艺术感。

4、学习古文讲解详细,注重字词解析,打好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3、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4、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

5、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七、教材分析: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第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

八、所需课时:

80课时

九、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共13课时

(第一三四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考2课时)

第二单元:共12课时

(第七、八、十课各1课时,第九、十一各2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三单元:共15课时

(第十二至十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四单元:共15课时(第十七至二十一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五单元:共12课时

(第23、24课课各2课时,第22、25、26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六单元:共13课时(第26、28、29课2课时,第27、30、31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十、教学总结:

希望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能够扩宽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打好学习古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课上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接触的作者,文章多了,学生语文基础得到提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9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 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

小时候的鲁迅 ——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赴日本 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

《藤野先生》

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

《孔乙己》

老师启发导入:

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

萧红

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

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 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

鲁迅的“笑”

鲁迅的步伐

鲁迅品评衣着

鲁迅的休息

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

鲁迅谈鬼故事

海婴的问好

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

鲁迅最后的时刻

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老师引导:

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细节,似乎还是能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文本,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现在大家将文本内容再次快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形成文字内容,完成“任务二”马上每一组请一位同学来汇报成果。

1: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2: 既然鲁迅先生“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鲁迅先生对衣着的 品评见解?

作者意在给我们呈现一个全方位完整的鲁迅形象。“看不见”是指鲁迅先生从来不关注穿着,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在此,但他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鲁迅先生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这些美学观足见他独到的眼光。最后,作者借许广平之口,“周先生什么书都看”,从侧面说明了鲁迅先生知识的广博,学养的丰厚。

3:作者写鲁迅先生的休息,强调了他“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4:作者详写鲁迅先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有何用意?

突出鲁迅先生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说明鲁迅先生 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忘我奋斗的伟大情怀。

5: 作者写了一段鲁迅谈鬼的故事,有何用意?

表现鲁迅先生勇敢大胆、幽默诙谐、富有科学精神。

6: 作者写病中鲁迅先生常看的一幅木刻画,有何用意?

这明显是一幅生命的图赞,女人和飞散的头发,再加上小红花,完全是鲜活的生命。暗示鲁迅先生顽强的生命毅力。

7:文末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用意?

作者运用讳饰手法,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表达作者的无限悲痛和怀念之情。

老师引导:(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流露出真挚情感,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朴实”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段朴实的句子来分析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特殊含义)

四、品味语言

联系上下文,体会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一个“才”字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一个“总是”表现了鲁迅先生彻夜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展开全文阅读

2“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这里的“鬼”与“人”就都有了象征意义: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让鲁迅先生踢踢即为被鲁迅先生批评、批判,揭露其身上的劣根性,如能改正,自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3.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言浅意深,词轻情重。两个“以为”,与鲁迅病情的实际相对立。鲁迅先生“以为” ,是因为他一贯的不畏惧疾病,一贯的乐观自信;别人——热爱他的人“以为”,是因为对他的身体健康抱有太强烈的期望。然而不幸的是,这都是错觉——真是悲从中来。“准备冬天要庆祝”,因为都“以为”鲁迅先生病好了;特别提到“冬天”,因为,鲁迅先生在10月17日逝世,人们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悲伤之情更深。

五、总结

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 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写作特色

(1)真挚的情感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性格为人、日常生活十分了解,他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写了鲁迅的生活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崇敬和怀念之情。

(2)淳朴的语言艺术。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生动的细节描 写。作者敏锐地捕捉了鲁迅先生的许多生 活细节,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

普通而平凡——平凡中蕴含不平凡

(通过细节描写塑造神韵兼备的鲁迅形象)

结束语:

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303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导语:请同学们读两个句子,帮助老师判断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欣赏以上带有细节描写的语段,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馈指导:

1.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2.作者对父亲踩黄泥的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3.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结:细节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的关键。在写景的文章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回忆生活细节——总结细节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曾经留心过的生活细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热腾腾的奶茶,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不小心犯错时,父亲的手掌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____________时,老师(同学、父母……)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爱的细节。

出示任务: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细节描写的方法。

指导反馈:

1.善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3.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

(四)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课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务:先让学生比较后分析总结其中的方法,教师引导补充。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增加了许多动词,从而把整个捕鸟的过程描写得细致、生动、到位,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学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让蝴蝶飞了。

出示任务: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提示:细化“好不容易”“捉住”的过程。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完,分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优秀的细节描写片段。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

课文示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小桔灯》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学以致用:请抓住人物特征,给下面的句子加上细节描写:

那天,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弯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风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爷爷什么样子?可以扣住他的脸、头发、眼睛等外貌特点来展开细节描写。

3.出示任务:下列语段的细节描写都很成功,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才写得这么生动吸引人?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三个月后,小草莓结出了果实,小小的果实竟然压弯了枝头,但纤柔的茎并不生气,兴奋地背着自己的硕果炫耀着:“看,这是我的果实。”

(3)那抹夕阳红,如丝绸般挂在天边,好似随风飘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导反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展现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达意。

出示任务: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下面的语句更加充实生动。

小草发芽了。

学生写完后分组交流。

(五)牛刀小试

出示任务: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指导反馈:完成修改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学参与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每一细微处的美,做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细腻笔触的幸福之人。

(六)作业: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

抓住细节

细心观察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以小见大

用心感悟 抓住特征,步步追问 画龙点睛

运用修辞,充实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生活——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 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 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 朴实

语言 简洁 朴素

2、杨绛作品———————————— 真实震撼

叙事 琐碎 平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