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社会工作工作计划书【合集20篇】

浏览

5222

范文

123

社会各行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工作计划,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一、演练目的

树立全校师生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提高火灾发生后学生的应急潜力,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演练时间

1、20__年3月1日至3月10日:宣传动员阶段

2、20__年3月10日14时30分至15时:实施阶段

三、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立华

副组长:吴绍孔(具体组织本次预案演练工作)组员:全校教师

四、参演人员

本校全体师生员工57人。

五、演练要求

1、宣传动员阶段,各班应结合生活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明确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好处及注意事项,确保本次演练顺利实施,到达预期目标。

2、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参演,是第一职责人,根据学校演练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到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演练任务,并具体负责演练过程中各班学生的安全。

3、各班疏散线路

一、三年级沿左边楼道按顺序疏散到学校院子,四年级、二年级按顺序沿右边楼道疏散到学校院子,学前班直接沿台阶疏散到学校前面的院子。

4、具体要求

(1)指挥员第一声哨响为准备时间:半分钟,各参演人员拿出毛巾(无毛巾者用衣服代替)捂住口鼻,防止将烟尘吸入;第二声哨响即开始疏散,时间为半分钟。各班在规定时间内需全部疏散到指定地点。

(2)各班应认真组织宣传,疏散过程中严守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杜绝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

(3)演练结束后,各班集中到学校,进行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2024年工作思路_部门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保险,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2014年工作思路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井冈山会议精神和省厅要求,~年全省要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坚持“不动摇,不后退,不转向”和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改革的意义和社保政策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重视,有关部门配合,单位积极投入,职工群众拥护。加大改革的力度,推广xx市的作法,把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推向前进。s0100

一、继续实行对区、县(市)目标考核办法

完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达我市的基金征缴任务,全市征缴基金额达到1亿元(不包括财政拨入的离退休费),当期基金征缴率达95%,实际参保人数比上年度略有增长,达到93323人。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督促如期完成任务。

二、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一)、推广作法。首先建议市委、市政府恢复和完善市本级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养老保险;搞好调查摸底数据测算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和办法,为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区、县(市)条件成熟时可以参照作法,分步到位,逐步实施。

(二)积极配合事业单位转体、改制,做好参保人员的续保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一是依法依规,严格办事程序,规范财务制度,把好审批关;二是坚持财政专户储存,社保与财政对帐制度,做到支出有计划,审核有记录,事后有稽核,业务与财务相互监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坚决纠正个别区、县(市)没有收入户和各险种基金混在一起的问题;三是坚持汇报制度。经常向政府和基金监督委员会汇报情况,发挥人大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推进业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一是狠抓制度建设。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完善各项业务流程,严格征、管、发每个环节,防止和杜绝各种事件的发生;二是狠抓规范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建“三优文明服务窗口”,加强行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三是搞好退管服务,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及时研究和处理离退休老同志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

五、进一步推进“金保工程”

一是继续做好区、县(市)数据清理、转换工作,争取在~年底之前全部进入市级数据库;二是配合局信息中心,尽快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省联网工作。

六、努力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三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

~年12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班社会领域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主题:幼儿园真好

主题导引:每年新生入园这段时间,是孩子、教师、家长们最难熬的日子。分离焦虑是刚入园孩子常见的现象。如何使这些孩子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愿意上幼儿园,使其对家长或亲人的依恋顺利转向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是小班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设置了主题活动“幼儿园真好”,旨在通过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可靠、充满童趣的新环境,安排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生活,感受快乐、体验快乐,使他们能愉快的走进幼儿园,让幼儿园在幼儿心中变得可亲可爱。

环境创设

1、主题墙用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卡通动物来装饰。

2、创设安全、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尽快和教师建立依恋关系。

3、用每个幼儿的照片和各自的标志做成墙饰,帮助幼儿辨识自己的标志。

生活活动

1、教师示范并指导每个幼儿学习洗手的方法,卷袖子—湿手—抹肥皂—搓手—冲洗—甩一甩—擦手。提醒幼儿不要玩水。

2、帮助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裤子;练习手扶栏杆,跨过小便池入厕;懂得及时排便,告诉幼儿不拥挤、不打闹。

3、每餐前教师要对幼儿讲解正确的进餐方法:坐在桌边、一手握勺、一手扶碗、细嚼慢咽、专心吃饭等,对吃饭慢或者不专心吃饭的幼儿重点关注。

家园联系

1、开学前,通过家访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个性及教养方式。

2、通过家园联系表、打电话、班级博客、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一天的生活状况,指导家长在家配合幼儿园工作。

3、通过家长会或家教园地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如何减轻分离焦虑、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方法。

经典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经验:练习轻轻地走和跑。

玩法:教师扮老猫蹲在场地中央,幼儿扮小猫在老猫的周围蹲着。

“老猫”睡着了,“小猫”一起轻声朗诵儿歌,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小猫小猫爱游戏,轻轻走(跑)到外面去。”朗诵完儿歌,小猫轻轻地走到场地周围藏起来。“老猫”听到“小猫”走开后,睁开眼睛说:“老猫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见了。”同时站起来四面张望,寻找小猫,嘴里叫:“喵——”然后摸一下找到的“小猫”的头,被摸到的“小猫”就站起来。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喜欢学说短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幼儿表演故事有难度,平时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评价

幼儿刚入园,首要任务是克服入园焦虑,通过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孩子们已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语言表达、交往兴趣、习惯的养成都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坚持按照学校要求,遵从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在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协作配合下顺利的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班级,有47人,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在上期教学中,学生整体成绩不错。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习氛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及措施

在本期的思品教学中,针对上面的情况,我决定首先在班上选好小组长。利用班干部来管理好小组长,小组长又管理其他成员。要求当天上的内容当天必须完成作业,并能够背诵。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产生兴趣,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有13课,我准备每周上一课,一课用一个课时上,其它几周用做开展实践活动和复习。

我希望通过本期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有所提高,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所表现,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_机关单位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政法会议精神,继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根据盐城市文峰街道工作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特制订~年盐城市气象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格局,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项措施,为我局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1、切实做好气象小区安全防范工作,争创安全文明单位

2、通过运用各种手段,着力提升综治水平,气象小区及周边治安环境得到大力整治。

3、气象小区居民安全意识、平安创建意识得到强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组成由局长为创建组长的领导小组,突出抓好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健全治安保卫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确保创建工作达到要求。

2、狠抓安全生产,保证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我局安全生产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1、人工影响天气和炮弹,发射装置等的储存、保密、运输、使用的安全。2、制氢用氢的安全3、防雷避雷设施的安全4、建设施工工地的安全5、办公及生活区的治安保卫安全。

4、加强普法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抓好小区居民的法制安全教育。规范治保人员的管理,对义务防范队伍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首先严把“进口关”,参加护院队伍的人员要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

5、管建并举、长效管理,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不断深化创建工作,使气象小区构建成为和谐小区。

创建平安单位,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工作,为努力营造盐城市区良好治安环境,为促进全市“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教材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选择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每一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4、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2198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劳动保障事务所在街道班子的领导下,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 全体同志团结一心、开拓奋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将新一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承前启后继续推进我辖区就业工作,确保20xx年底街道就业目标考核任务的全面完成。

20xx年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目标责任制要求,从五个方面入手,确保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一是继续强化岗位监督和岗位职责,形成合力促进就业;二是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就业推荐到位;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有效带动就业;四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助推就业;五是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帮扶,确保政策兑现到位。在稳步全面推进工作的同时,要将就业援助工作做为今年的工作重点,结合目前我区失业人员就业率较高,但96%以上为政策性就业,推荐上岗率偏低的情况,采取措施提高就业推荐上岗率,力求摆脱过于依赖政策性就业的弊端,避免政策调整对就业率的影响。年筹划一个创业服务中心。具体构思如下:

1、建立创业服务中心,提升辖区就业率

筹建创业服务中心项目。我街道坚持把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重点,为推进居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我们积极筹建创业服务中心,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即以商业运营模式为主导、政府服务指导为补充,为辖区居民打造创业平台。中心将整合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借助市场化运营的社会各方面创业资源,依托企业成熟的网络创业平台、手机APP软件等信息化推广手段,打造一个集合政策咨询、专家指导、创业培训、专题沙龙、证照办理、创投信息发布、跟踪扶持等创业一站式综合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创业居民有效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中心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兼顾孵化功能,一期设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企业。

(二)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服务与监管职能,积极做好综治维稳工作

1、实行分类监控,做好日常动态管理

继续加强日常巡查巡视工作,在对辖区企业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及时更新。,将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分类监控机制,认真做好辖区内三个网格的红黄类用人单位每月巡查巡视工作,做好绿类用人单位全年巡查巡视工作,对发现的白类用人单位及时建档,巡查巡视信息及时更新,做到对辖区内企业底数清、状况明,通过夯实基础性工作降低劳资纠纷发生率。

2、充分发挥劳动关系矛盾调解中心作用,提高劳资纠纷化解水平

以社区网格为依托,按照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的统筹安排,保证劳资纠纷随到随调,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劳动关系矛盾调解成功率,凡成功调解的尽量确保实现司法对接,确定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防止回潮。对于争议较大或以劳资名义信访的非劳资案件及时引导当事人选择法律途径或其他解决途径,疏导结合,不激化辖区矛盾。

3、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降低劳资纠纷发生率

全年组织两场以上大型户外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为劳动者发放法律法规读本并进行现场解答,对辖区内多发劳资纠纷用人单位实行有针对性的定期“诊疗”活动。即对于辖区内多发劳资纠纷的企业,研究其发生类型和成因,采取走访座谈和重点帮助的方式,按劳动监察网格由专人负责“诊疗解决”企业问题,并定期反馈“治疗”效果。通过此种方式一对一解决企业顽疾,做到出现一个,治愈一个,纵深在先,横向扩大在后,防治结合,逐步编织出辖区法律宣传网络,切实做到将宣传防治集于一体、落在实处,通过提高法治理念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4、成立劳资纠纷联调室,深入重点治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纵向深入、重点治理、广泛联系的作用,我街道将于罗芳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劳资矛盾联调点,覆盖新兴、新秀和罗芳3个社区,以罗芳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借助街道劳保所、司法所、工会、社区警务处及社工的力量,整合各部门调处力量,充实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发挥纵向深入、重点治理、广泛联系的作用,不仅能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用工状况,逐步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完善用工管理,更能为全面准确掌握劳资纠纷现状、特点、规律提供素材,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稳控,力争把劳资纠纷引发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可控范围。

(三)认真开展退休人员信息采集和核对工作,进一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

1、开展社会保障窗口延伸服务工作

为方便辖区居民,准确掌握退休人员信息,确保对退休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我所继续通过社会保障窗口,将社会保障服务向社区延伸,为居民提供指纹认证、信息采集和少儿医保等各种社会保障窗口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验证服务,做好信息录入与管理工作。

2、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年将对社会化服务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规范服务”的思路,以“送祝福、送健康”为主题思想,指导十个社区全面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活动要突出人性关怀的理念,采取慰问和组织活动两种形式,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退休老人送去工作人员的关爱,社区工作站可以通过委托企业开展生日慰问、自行开展重病探视、举办座谈会、讨论会、联欢会、培训学习班等一系列活动,以自愿为原则,邀请参与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全面促进我辖区社会化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社会保障工作计划_部门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随着社区建设服务发展的需要,全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最大限度去完成和满足广大群众的各种需求,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街道、社区组织地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全年四次;定期完成上级布置的就业指标。

二、积极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多联系单位努力挖掘空岗,及时在“博客”、信息栏公示就业信息,在今年4-5月的社区服务日活动中,组织现场招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认真办理和审核4050人员的社保补贴工作,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申请台账。

四、积极协助低保再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补贴。

五、认真做好退休职工的认定工作,协助街道保障服务平台做好相关的服务。

六、进一步巩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成果,认真完成各项台帐,并及时上报平台。

七、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力争让更多没有医保的居民参保,确保医保系统录入正确无误。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医保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70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_工作计划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6408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篇一】

一、加强领导和责任体系建设

继续与各村委和乡直属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将社会治安、交通、消防、生产安全等工作责任、任务落实到基层,分解任务,分清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工作的检查、指导,每季度对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一次检查并通报。

二、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面对当前各种矛盾日渐增多,信访隐患时有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最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综治办牵头,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有关单位部门密切合作,紧密配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每半月排查一次,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呢和信访隐患要落实包保稳控措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在工作中要加强主动性和预见性,及早发现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三、坚持“严打”,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1、总结“严打”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认真分析本地区、本单位的治安难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继续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暴力抢劫、入室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坚持对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提高破案率,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提高群众对打击犯罪的满意率。

2、加强重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农贸市场附近的治安问题,加强娱乐场所、洗浴场所、学校周边等地区的治理工作,铲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创造良好环境。

3、配齐配强中小学校综治副校长,深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无毒害社区”创建工作,完善青少年司法制度。继续对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和不健康“口袋书”等进行整治,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4、提高外来人口管理水平,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思想,提高暂住人口素质,使其适应环境发展的要求。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护村队、治保队作用,加强服务,打击流动人口犯罪。

四、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和治安队伍建设

1、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综治委统一协调,要建立以公安派出所干警为主力,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整合乡联防队、保安队、护村队、治保队和各社会单位的治安力量,构成地区治安防范体系。

2、属地各单位要完善内部防控体系,组建内部治保队伍及各种治安力量,与地区派出所、综治办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协同作战,使每个角落都有监控,让犯罪分子无处下手,无可乘之机。

3、进一步加强治安队伍建设,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干部队员端正思想、站稳立场,依法办事,遵法执法。提高治安队伍整体素质,为确保队伍质量,要严肃清理队伍,对不称职的的人员要坚决调离,进一步肃清治安队伍。

五、认真做好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营造声势大、气势足、氛围浓的综治舆论态势。

六、加强“法治”建设

制定《xx乡“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定期组织司法所、派出所、计生办、交管站、国土等执法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村、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篇二】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格局,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项措施,为我局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1、切实做好气象小区安全防范工作,争创安全文明单位。

2、通过运用各种手段,着力提升综治水平,气象小区及周边治安环境得到大力整治。

3、气象小区居民安全意识、平安创建意识得到强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组成由局长为创建组长的领导小组,突出抓好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健全治安保卫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确保创建工作达到要求。

2、狠抓安全生产,保证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我局安全生产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

1、人工影响天气和炮弹,发射装置等的储存、保密、运输、使用的安全。

2、制氢用氢的安全3、防雷避雷设施的安全4、建设施工工地的安全5、办公及生活区的治安保卫安全。

4、加强普法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抓好小区居民的法制安全教育。规范治保人员的管理,对义务防范队伍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首先严把“进口关”,参加护院队伍的人员要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5、管建并举、长效管理,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不断深化创建工作,使气象小区构建成为和谐小区。创建平安单位,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工作,为努力营造盐城市区良好治安环境,为促进全市“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三】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2xx年,我院的综合治理工作要按照与综治委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尤其中层领导责任制,要在我院“双百分”考核中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列入主要考核项目,要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和层次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机构,今年,我院将进一步调解和充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成立新一轮安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认真抓好治理整顿,继续坚持“严打”方针,继续严厉惩处*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严厉惩处严惩危害人民群众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抢劫、*、贩毒以及重大盗窃等犯罪。依法及时审判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犯罪的案件,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严惩*、*犯罪,反贪推动反*斗争深入进行。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要按照惩办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依法从宽处理。要积极配合打击犯罪的专项治理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的稳定。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预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同商事审判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人民法院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民商、行政审判工作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审判各类民商事案件,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严格依法及时审理再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要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事业改制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依法处理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中出现的纠纷,保障国家再就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依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诉讼调解工作,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作用,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坚持调解为主,多调少判,提高调解结案率,减少和降低民事纠纷对抗性。同时要加强法院和人民法庭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限度的使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发生严惩影响社会稳定的涉讼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团结。

四、积极开展新一轮安全创建活动基层安全创建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根据路南党委工委新一轮安全创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总结我院过去创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安全小区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小区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小区内干部、家属及子女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把基础防范的“硬件”和小区居民防范意识“软件”相结合,使我院住宅小区真正安全。

五、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一是我院要充分利用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公开审判力度,坚持以案说法,强化说理教育,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利用我院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制;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工作,对我院法官担任法制讲课的教师,要做到深入学校课堂,使学生们受到面对面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三是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注重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在加强对外法制宣传的同时,也要教育本单位的干警、子女和家属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观念的增强。

【篇四】

为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有效地把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强化管理

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意识,切实把辖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开展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坚持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依靠发动社区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提高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积极开展综治各项工作,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切实担负起社会治安工作责任,对多发案部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综治工作,夯实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基础。

二、加大宣传

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每月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每季度出一期专刊,用综治宣传图,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对象的普法力度。不断拓展工会联合会、青少年和妇女联合会等法制文化教育基地、社区“百姓法制讲堂”等普法阵地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学法守法、依法*的能力。

三、做好调解、帮教、矫正工作

社区要建立、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化解矛盾纠纷,限度使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社区,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群体上访事件,防止邪教活动,切实维护社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社区成立帮教小组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采取每月定期上门走访,了解思想动态,掌握一手情况,使他们走上正道,服务社会。社区还将与派出所合作配合,做好矫正人员的公益劳动监督管控工作,将义务劳动与治安志愿紧密结合,促进工作实效。

四、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积极组织社区治保力量,配合派出所等单位开展阶段性、长效型重点工作,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以物为基,防管结合”的要求全面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力保辖区平安。

我们将以平安创建为动力,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思想学习,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社会治安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下,开拓创新,推动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

【篇五】

一、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制度职责

首先,社区加强综治办、治保委、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的建设,由社区书记担任综治办的主任,社区民警、副书记、治保主任等担任综治办副主任,各小区物业经理、保安队长为成员,加强了对综治办的领导,确保了社区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社区完善社区综治信息网络体系、调解信息网络体系、完善治安志愿者“红袖套”队伍、社区执勤执法分队,与小区专职保安一起,为社区群防群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社区为各类队伍制定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配备必要的装备,使各类队伍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社区将为综治办提供标准型办公场所,提供电脑、电话、网络、传真、头盔、橡皮棍、摩托车、强光电筒、防刺背心、防割手套、反光背心等必须设备,为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质保障。社区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互通信息,使社区综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加强矛盾调处,维护社会稳定

社区将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化解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惩治体系,防止意外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维稳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社区不稳定因素,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化解,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协助上级党委政府做好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变上访为下访,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三是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功”等邪教组织以及传销组织等非法组织的活动,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

四是重视维稳信息情报工作和健全和落实应急处置机制。社区将通过社区党员、居民组长、楼道长以及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网格化信息情报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落实维稳信息情报定期报告制度,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等重大信息要及时上报。同时,要增强维稳信息情报的预见性,健全和完善处置群众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努力预防和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是积极走访社区居民家庭,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以及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进万家走访工作,了解居民的需求,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把可能发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升治安防范能力

一是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社区将依托社区警务室、执勤队、小区保安、社区治安“红袖套”队伍经常性开展治安巡逻活动,社区警务室和执勤队,每天坚持上岗执勤、设卡。同时,在社区范围内普遍安装技防设施,重点抓好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切实降低侵财性案件发案率。

二是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社区将加强小区保安队伍建设,加强对小区保安队伍的培训,提升社区保安队伍的素质,提升保安队伍为民服务的意识,为居民做好事、做实事,提升居民的满意度。积极加强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高小区治安人防、物防、技防实效,构建安全和谐的社区。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加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抓好单位内部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做好治好防范工作。

四是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力度,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予以查禁和打击。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大力开展禁毒工作,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社区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区对各种消防、人防、排涝等应急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社区保安每年开展消防演练。确保在灾害来临之际能及时启动,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六是积极开展社区帮教工作。社区将积极对社区内的帮教对象进行帮教工作,社区片警、工作人员与居民组长经常上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工作,不要有思想包袱,使他们能较快融入社会。

四、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体系

社区将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动员全体社区居民和单位参与平安工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整合法制宣传教育力量,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重点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社区干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全社会法制素质。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题宣传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社区在加大力度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将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满意率,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社会科2024年工作思路_2024年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868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科2011年工作思路

一、 扎实推进人口普查工作

1、健全普查机构。2011年2月底前,所有县市区;4月底前,所有乡镇、街道;6月底前,所有村、居委会都要完成普查机构、人员的组建和责任的落实。

2、落实普查经费。各地普查机构,特别是统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请示,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衔接,全力落实经费。对普查经费特别困难的地方,上级普查机构要采取措施,帮助做好督查协调工作,切实加以解决。县市区要按照2011年12月29日邵财行【2011】35号文件精神,确定人口普查经费最低标准。

3、组建普查队伍。这次普查,全市需要选调大约5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各级普查机构要努力把那些顾全大局、责任心强、热爱普查、既有普查经验又有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同志吸收进来。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并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落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补贴。

4、开展宣传动员。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特别是在登记前夕,要重点做好对社会公众的宣传,认真组织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普查的社会氛围,确保普查对象依法自觉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资料。

5、抓好户口整顿和人口资料整理。这次普查,需要公安部门负责实施好户口整顿,提供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资料;需要人口计生部门提供全员人口信息资料;需要卫生部门提供有关新生儿的信息资料,等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完整及时地向本级人口普查办提供普查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基层普查机构要积极搜集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相关人口资料和物业公司的业主信息资料等。

6、做好入户登记等各项技术业务工作。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完成综合试点工作;要周密部署完成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工作;要及时调配下发普查设备和物资;要认真细致做好正式普查入户登记前的摸底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据实登记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普查员入户登记工作,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工作进程:

2月,落实办公场地。2月,完成人口年报;3月,测算出生率、城市化率、性别比,写出统计分析

3月,新址办公;内设机构运转

4月,下县督查经费人员落实情况

5月,召开常务县市区长会议,代表市政府对县政府签订责任状

6月,两员会议

7月,试点

8月,资料表格印发

9月,再次督察

10月,入户摸底

11月1日到10日,正式登记

12月,复查完成

二、改革劳动统计制度

1、从2011年年报开始,正式建立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抽样调查制度。从2011年季报开始,逐步推广实施抽样调查,着手研究调整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

2、加大对新闻发布内容和宏观经济形势详细解读的力度,加强对经济生活中敏感问题、重大问题和敏感数据的宣传解读,特别是要做好平均工资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和敏感数据的宣传解释解读工作,维护统计权威,提高统计公信度。

3、加强劳动统计执法和数据质量检查。

4、把私营单位拉入统计范围,写出劳动统计改革论文1篇,3月份公布年度平均工资

三、社会统计要加强部门联系

1、提高思想认识。部门统计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政府统计要加强与部门统计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以科学分工、合作互补、加强指导、资源共享为原则,继续加大对部门统计的联系、协调和管理力度。

2、搭好工作平台。要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部门之间统计数据联审平台、信息资料交换平台、分析研究共享平台、人员培训和学会活动平台等。要依托部门的力量,发挥部门对其行业产业及企业发展政策、发展情况熟悉、专业水准高的优势,联合开展形势分析与调研,联手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工作。

3、加强管理协作。要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帮助部门建立完善统计调查制度,疏通资料收集渠道。要强化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管理。

4、抓好重大活动。继续做好新型工业化考核、为民办实事评估认定、妇女儿童两纲监测等统计考核评估监测工作。积极参与全省各级政府和工作部门绩效评估,认真做好政府绩效评估统计。

工作进程:

2月,完成《统计公报》、《领导干部手册》数据

3月,完成年鉴数据

4月,写出1篇分析

5月,完成妇女儿童两纲监测报表、分析、总结

6月,迎接全国全省两纲终期评估验收

四、科技统计要加强基础工作

1、正确界定高新技术企业

2、加强台帐建设

3、写好统计分析

4、完成程序培训,搞好资源清查

五、发挥统计学会作用

3月,完成换届选举

4月,完成省级、市级课题布置

10月,省级、市级课题结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县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对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投资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后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新项目,超前做好明年的项目储备,力争在20xx年底实现主要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主,结合中心村建设,兼并发放差别化租赁补贴,基本解决我县现有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二、工作目标

(一)多渠道扩大公共租赁住房房源。

1、20xx年在建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重点在望远工业园区,数量216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标准达到:房屋结构安全;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以内,设有卧室、厨房、卫生间;供电、供水、供热、有线电视等设备并能达到基本入住条件。

2、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协调望远工业园区“望远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自主建设150套公共租赁住房,要求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室内达到基本入住条件。其主要解决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实行租金收益、产权共有机制。

(二)认真做好租赁补贴发放工作。严格考评制度,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后差别化租赁补贴发放工作。

(三)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年底累计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县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户537户。

(四)及时向自治区建设厅住房保障处报送我县住房保障月、季、年度报表工作。

三、保障方式

城市棚户区改造,主要是加快建设步伐,尽最大力度提前安置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内拆迁家庭的住房。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差别化租赁补贴为辅。

四、主要措施

(一)继续做好差别化租赁补贴申报发放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做好20xx年度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后差别化租赁补贴资金发放工作。

(二)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重点是“杨和新村三期、四期”、“杨和康城”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898户住房建设,望远工业园区“陆坊小镇”294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确保望远工业园区内“望远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50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杨和新村三、四期、杨和康城201x年度在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20xx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深入调查研究我县住房现状、近期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发展及中心村建设状况,并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四)积极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同时,重点做好申报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央及自治区投资补助租金。依法使用中央投资补助专项资金,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五)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住房保障档案整理工作,建立保障对象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按时完成制度报表的收集、汇总、审核和报送工作,并严格做到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相互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住房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两次公示”审核工作程序,确保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实施。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基础信息库,做到一户一档,实现动态管理。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三)强化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公共租赁住房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正常实施。及时将中央、自治区财政拨付的公共租赁住房差别化补贴专项资金发放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用于租赁住房。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保障性住房房源。确保在“”期间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200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遇险上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四、小组合作学习

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

讲故事,听故事。

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讨论并归纳

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

五、重点研读感悟

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

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

……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社会保障审计处个人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审计,个人,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社会保障审计处围绕“发展、改革、安全、绩效”目标,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推进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创新审计理念、组织模式和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本市深化改革、推进创新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上述要求,20__年度社会保障审计处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推动国家和本市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推动改革创新。

(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审计。推动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保障公共资金安全。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审计。推动完善政府性基金管理,提高基金管理绩效和水平。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审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和监督,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行为,保障基金安全完整和运行效益,维护保险对象的合法权益。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审计。揭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支出及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促进健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六)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推动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绩效。

(七)部门(单位)决算草案审计。加强和完善决算管理,促进提高部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八)市级建设财力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促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周:《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周:综合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周: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社会教研组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_下半年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教研组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规范管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2、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活动,努力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再创优秀教研组。

做好开学之初的计划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2、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探索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①备课小组要坚持周周有自学活动,有内容,有学习记录。

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把集体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集思广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周次

时间

活动内容

中心发言人

备注

第二周

、9、10

通过教研组工作计划

林孟

第四周

、9、25

林孟公开课

林孟

第六周

、10、9

章会肖公开课

章会肖

第八周

、10、23

麻云龙公开课

麻云龙

第十周

、11、6

期中常规检查

林孟

第十二周

、11、20

林孟专题讲座

林孟

第十四周

、12、4

集体备课

林孟

第十六周

、12、18

章会肖专题讲座

章会肖

第二十周

2 012 .1.5

检查期末常规

林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锻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能力。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第二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抓好培训就业工作。

更新、维护人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动就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校企对接,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导向性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与劳务输出地建立常态化劳务合作机制,大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回归”工程,继续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为重点,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2今年,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0%较低水平以内。

二是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和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扩大五险覆盖面;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年度居民保缴费率达到98%以上;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加大基金稽核力度,探索养老金反冒领工作创新机制,坚持抓好社保基金监管,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基金安全。

三是抓好维权维稳工作。

认真开展“依法治市”工作,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健全监察仲裁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应急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规范案件联动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工资支付排查和处罚力度;加快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努力实现争议处理柔性化、案件办理标准化,力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1、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将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2、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结合本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法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和劳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深入课堂、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3、20__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学习道德与法治基本教学要求,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的新天地。

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要求,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优化教研制度,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新课程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主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联系生活,以评促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本学科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仪式教育、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化。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统编教材为契机,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要求,加强统编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四)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多为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_其它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28771 字

+ 加入清单

xx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

序 言

“十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和社

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本纲要依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规划期为2001年至2005年,是“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纲要力求体现国家政策和省的战略意图,展示总体部署,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十五”计划.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计划,计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期性、指导性的。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基础

“九五”期间,我市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使“九五”时期总体上成为我市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也是南京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效益得到提高。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20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2%,约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全省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8600元(约2240美元),比1980年翻三番;财政收入达164.6亿元,占GDP比重由“八五”末的11%提高到16.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基本实现二产主导型向二:、三产业并举推动型的结构转变。200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5年的7.6:52.1:40.3调整为5.3:48.4:46.3,高新技术和新兴行业比重上升,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压缩,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已从滞后阶段进入初步适应阶段,城市功能初步实现了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中心城市的战略性转换。按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以道路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综合管理为支撑点,兼顾住宅建设、综合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五年共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建成骨干项目100多个,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内外交通、水电气供应、通信、公交短缺问题基本解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有了巨大变化,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开发区和郊县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人民生活质量较大幅度提高,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233元和4061.7元,“九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改革深化推进,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取得重要进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2000年,全市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80%的国有小企业完成不同形式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30%;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外向型经济稳定增长,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4l亿美元和17.9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3亿美元,是“八五”时期的2.9倍。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适应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九五”期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0%左右,比“八五”期末提高约15个百分点;人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保持在100%,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展览中心等社会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及老龄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市“九五”期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二是经济开放度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还不够高,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不快;三是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县域经济总体上仍较薄弱; 四是科技比较优势发挥不够,科技特色还没能较多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另外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仍较突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等。

二、发展形势

进入新世纪,南京面临着国内外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多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三大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将为我市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渠道,也将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南京特殊的功能和条件对外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加之入世以后,地区间吸引外资的政策差异性缩小,将有利于我市全方位、多领域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其次,知识经济的影响已经到来,科技在未来竞争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南京高校科研单位密集,人才荟萃,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发展知识经济必备条件的城市之一,这正是南京最大的优势与潜力所在,南京如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就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及产业的领先城市。第三,经济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南京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业已形成的长江流域经济带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将使南京在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腾飞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受益匪浅。江苏省也将南京都市圈作为全省重点规划发展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要求南京加快发展。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会直接促进我市软件开发、车辆制造等产业和科教、信息、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五,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和发挥南京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南京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与信息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因此,21世纪初南京将有条件成为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但与此同时,我市也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地区更加开放、更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压力。面对新变化、新问题、新情况,我市将趋利避害,力争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更大发展。

第二章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工业化进程上,从工业化中期进入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并举的工业化中后期;在现代化进程上,从全面小康进入更加宽裕的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这一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千方百计把南京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坚持立足市情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坚持把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发挥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江下游中心城市的作用,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使我市在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稳定,经过“十五”和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通过“十五”的建设发展,我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将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全市人民的面前。

--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构筑起在全国生产力竞争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得以提高。

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35%以上。以熊猫集团为基础,形成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各种终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华飞、电子网板为基础,建成菲利浦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显示器件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突破1000万只,电子网板生产能力突破2000万张,保持全国前列; 以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企业为基础,形成全国重要的原油加工基地、亚洲最大烷基苯生产基地和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原油加工能力突破2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 以浦镇车辆厂和14所为基础,建成国内集中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车辆总成生产基地; 以南钢为基础,建成国内一流的宽中厚卷板生产基地。

--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构筑起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得以提高。 建成玄武湖东西向隧道、主城快速干道系统、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南京火车站新站,建设长江三桥、南京绕越高速公路、龙潭港一期工程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发展航空客货运输,逐步开辟国际航线,显著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功能,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城域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覆盖面,逐步实施数字化城市建设,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 实施一批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重点工程,把南京建成一个布局较合理、绿视率较高、舒适度较好、城市生态功能显著的国内先进园林城市,争创 “全国人居环境奖”,形成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吸引力,对市民有凝集力的城市新貌。

--城市活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构筑起现代城市空间布局框架,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得以提高。在主城区推进商贸金融区、,都市景观区和现代化城市新区的建设。提升新街口地区的商业设施现代化水平,建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心商业区;建成南京图书馆新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南京鼓楼多媒体大楼、南京邮政第二枢纽、南京长途通信第二枢纽、江苏彩电二期工程、江苏省体育中心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采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建成宁南、长巷、兴隆、亚东等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居住新区,力争成为全国示范小区。

二、预期指标

根据发展条件与可能,预期“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05年,人均GDP将突破3500美元,全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500亿元以上。同时,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逐步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国际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格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城乡结构逐步改善,城市化水平达68%以上(国务院2000年新统计口径),郊县经济发展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十五”期末年进出口总额达60亿美元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提高分别为8%和6%以上,达到12000元矛 5500元左右,进一步改善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况。恩格尔系数降低至35%左右,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提高到4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增加到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5标台,家庭轿车普及率有较大提高。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率达80%。

公共服务进一步充实,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o以内,全市户籍总人口预计达560万人左右。五年累计增加4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逐步健全和完善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市区达95%以上,县域达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以上。城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和增加,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社会风气、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第三章 发展任务

根据“十五”期间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我市“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建设,强调科教兴市、富民强市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城市整体形象、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

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巩固“一个基础”,建设“三个基地”,培育“三个中心”,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三个基地”为重点,提高工业基础实力

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食品、服装、印刷等都市型产业,大力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建筑等传统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车辆制造产业基地。到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左右,年均增长9%。力争有10家以上工业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5家超100亿元,2~3家超2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及开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环保产业等,特别注重把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使我市成为全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领头区域。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5%以上。

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生物生化制品、新型化学合成药物及医药中间体、天然资源药物及保健品、高新技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及农药、畜禽用药品等。

新材料产业。以新型合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新金属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氧化稀土材料及系列产品、新电子磁性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整体规模。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积极运用计算机、加工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光电子、微电子等高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新型自动化仪表、新型机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设备、新型电力设备、数控机床、精密成型加工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

环保产业。围绕国家的环保政策,利用我市有机加工和化工优势,以环保综合新技术为依托,努力开拓环保产业市场,积极承揽大型环保工程,带动环保设备的生产。重点发展高性能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汽车排气净化装置、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及设备等。

抓住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燃气轮机机组、大型电站设备和输气管道用中厚卷板等装备产业。

支柱产业。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和资本运作措施,特别是加强与国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把有规模优势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把有产品特色的企业做精做专,并大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快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到2005年,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

电子信息产业。 以网络技术为龙头,大力发展计算机系列产品和通讯产品,加快发展系统集成业和软件开发服务业,成为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总体实力跻身全国前列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重点为: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及计算机系列产品、通讯设备、系统集成业、软件开发服务业,以及数字式视听产品、微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等。

石油化工产业。 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产业为重点,发展成为具有百万吨级乙烯,“油、化、纤、塑、肥”全面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处全国领先地位的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发展重点为:发挥大企业和大工程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加强有机原料和中间体的配套延伸、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推广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适用的清洁工艺。

车辆制造产业。以汽车、轨道交通车辆、摩托车、农用车、零部件及改装车为重点,发展成为以大企业、名牌产品为龙头,产品门类齐全,零部件系列配套,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的综合性车辆制造基地。发展重点为: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汽车制造业上水平和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重点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新车型,培育一批上水平、上批量的重要零部件产品。

都市型产业及传统产业。在新的机制和技术基础上,积极发展适合大城市环境要求、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的都市型产业和传统产。

以高新技术化为导向,积极发展食品、印刷包装、室内装潢、工艺美术、服装服饰等都市型产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有利时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品牌意识,明显提升我市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继续加强培育万里、宝庆等国内知名品牌。加快化工、机械、冶金、轻工、纺织、建材、建筑等重点传统产业应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增强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二) 以培育“三个中心”为重点,推进服务业发展,增强积聚力和辐射力

充分发挥区位、科技、文化优势,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改组传统服务业,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左右,年均增长11.4%。

商贸流通中心。利用国际化带动产业化,加快把我市建成长江下游辐射力和集聚力较强的商贸流通中心,进一步提高南京在国内市场流通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努力形成现代化的贸易市场体系和商业零售体系。突出业态调整,积极实施电子商务、买断经营、分销等现代营销方式以及代理、连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兴流通业态。着力优化新街口地区商业布局结构,改善购物环境,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心商业区。加强与市外、境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合资步伐,培植几家有规模、品牌优势的大型商贸集团。提升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及档次,加快发展应天路、赛虹桥等市场群。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

依托和发挥现有交通优势,加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促进货运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初步建成区域现代化物流中心的框架。加快南京公路主枢纽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实现与全国各公路主枢纽以及港口、铁路站场、航空港联网,为全社会提供客货信息服务。加强货运市场建设,发展配载业务,提高联运水平,引导发展集装箱、特种运输,建立开放、发达的运输市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整合现有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引导市内大型储运公司向符合国际惯例的物流公司过渡,加快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变。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王家湾物流中心等设施。

科技研发中心。依托和发挥我市较强的科技综合实力,加快建立集高新技术基础研究、试验开发、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化体系。特别注重将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成熟成果按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社会,加快推进其产业化和规模优势的形成,促其逐步成为我市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力度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使我市真正成为知识产品的研究开发、交易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的孵化中心,高科技创业人才的培养、聚集中心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

重视技术创新源头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全市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对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发挥“珠江路科技一条街”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和总体形象,实现由贸易型向技工贸并举型的转化,把珠江路科技街建成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孵化创新中心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心。同时,推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吸引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和一流科研院所来宁落户。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的良好环境,落实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现代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与经济国际化和生活现代化关系密切的新兴服务业,全面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创造宽松、公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多层次、多类型服务业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

金融保险。依托南京作为央行跨省大区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完善金融运营体系,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和经营范围,逐步实现金融保险业的商业化和国际化,使南京成为长江下游影响力较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稳妥地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境外金融保险机构来宁设立地区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建立覆盖南京区域的资金清算、拆借、贴现和外汇交易网络,扩大重点项目的贷款规模,充分利用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筹措建设资金。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增强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规范、引导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积极申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加强金融监督,全面提高金融资产运行质量。规范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大力引导和搞活民间投资。加快跨区域金融电子化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推进银行卡业务的大范围联合。积极发展商业保险,进一步规范保险业行为,逐步构筑完善的多元化社会保险体系,为劳动力流动、企业重组改造创造条件。

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种专业应用网络,建设覆盖全市并与国内外信息网相联的应用信息系统。到2005年网络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达200亿元(含IT业产品的贸易)。培育各类网络服务商,提高网络覆盖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网络广告等网络服务。

抓住我国加入WTO给服务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大力发展律师、审计、会计、咨询、公证、调查、策划等中介组织以及各种大众传媒,集约化地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

房地产。推进房屋开发、市场销售、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加快形成公正有序、良性循环的市场体系。进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房地产开发,加快河西、宁南、亚东等大型城市新区建设,同时,适当进行经济适用房及廉价、廉租房的建设,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结合城镇化推进,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推进住宅产业化,进一步推动住房制度的改革,全面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放开房改房上市政策,简化上市审批手续和操作程序,繁荣二级、三级市场,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建立和健全房地产法规,规范住宅中介机构,鼓励发展租赁市场。积极发展住房公积金、住宅储蓄和住宅融资相结合的金融业务,努力扩大住房消费。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实现由简单劳务型向管理型和技术型转变,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到2005年,住房自有率达到70%以上。

旅游。充分发挥古都与江滨特色的优势,高起点、大空间地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水平,争取首批进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使我市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胜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重点加快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大江风貌区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大郊县旅游发展力度,推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拳头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商务会展、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等专题旅游,大力开辟科技旅游、产业旅游、假日旅游等新的旅游消费领域。依托国际展览中心建成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举办在全国和区域有重大影响的会展活动,创造会展旅游新特色,逐步发展会展经济;同时引入举办会展经济的中介机构,开展国际性运作。加强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宣传,集中力量继续办好国际梅花节、金秋旅游月等品牌旅游活动,扩大南京旅游影响力。加大南京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强化旅游商品、旅游市场、旅游配套设施的综合开发,全面提高我市旅游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带动功能。

社区服务。利用和优化现有的社区服务资源,实施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并举,加快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社会特殊群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保持我市社区服务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加强市民求助中心运作管理。实施“夕阳红”工程,依托社区服务阵地,组建老年人养老、特护、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服务系列,基本实现老年人社区活动正常化、系列化。推进老年公寓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家政服务业,不断提高家政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进社区建设在城区全面开展并向集镇延伸,3年内全市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建成率达100%。探索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工作自治化模式,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三) 以发展都市型农业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做强做大农村经济

实施“城乡一体、科教兴农、外向带动、多元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融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初步现代化。到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左右,年均增长4%。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城市市场需求和地域特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优质高效的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减少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扩大蔬菜、特种水产等生产规模,基本形成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畜禽、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继续抓好蔬菜、畜禽、苗木基地建设,把高效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重点。加强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带(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发展和建成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新机场路等高等级公路两侧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带工程和郊县农业现代化经济示范区。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全面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化水平,提高设施农业比重,普及新型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加快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资料新产品,开发生产优质或专用复合肥料、生物农药以及与都市农业配套的设备等,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外向度。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努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使农田逐步向有文化、有专业知识的现代农民集中,提高产出质量和效益。同时,围绕肉食品、奶制品、鸭制品等农业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巩固提高一批品牌的知名度。鼓励发展新型农民流通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努力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大力兴办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业开放度。

加快农村企业的发展,做大农村经济总量。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比重。积极主动地适应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加快农村旅游、特色市场、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业建设,提高三产在农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鼓励和扶持农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强化内部管理,扩大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大企业的经济联合,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努力实现新突破。

(四)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将南京建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信息化城市,成为全国全省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省会城市前列的信息通信网络,提升南京作为全省和南京经济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枢纽的地位。完善和改造现有电信、广电网络,逐步实现“三网融合”。进一步推进全市的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的建设,形成各类信息网络的市内互联。重点建设和完善“五楼五网”,即省电信综合楼、第二长途通讯枢纽楼、江北电信枢纽楼、鼓楼多媒体通讯大楼、南京广电大厦和公共信息传输网、用户光纤宽带接入网、多种业务接入网、公众多媒体数字网和移动通讯网。实现数据节点到乡镇,通信线路到每个小区和大楼,信息化规模容量得到大的跃升。

建设领域信息化应用工程。围绕国家“金”系列工程,借助于统一的高速公用互联传输网,努力推动政务、金融、公众服务、农业等领域的信息化,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并以应用系统启动用户市场,带动信息产业的增长。建设南京市政务信息互联专用网络,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政务资源的组织、开发、使用和维护制度,构建一系列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辅助决策系统(DSS),为政务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充实“中国·南京”政府网站,使之成为我市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信息服务平台。

抓好信息示范工程和实验小区。抓住全省信息化建设八大示范工程主要在南京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推动通信领域的熊猫集团移动与卫星通讯系统产业化、计算机领域的同创集团计算机卫星接收核心部件产业化、软件产业领域的南大苏富特软件产业化项目,信息化市场建设重点推进珠江路数码公司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开拓,城市信息化重点支持南京数字城市建设。

为积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规划期内将在为社会服务和为政府服务两个方面进行应用性实验。在指定的范围内,建成宽带综合通信网络,开展公众服务应用系统和宏观管理应用系统的全功能试验,使实验小区成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雏型,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的示范小区。重点进行市委、市政府大院试验小区和若干住宅小区的试验小区建设。

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按照省委提出的“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南京要做强做大做优做美的要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管理的综合水平。到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8%以上。

(一)调整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依托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绕越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树立郊区按现代化城区标准建设的思想,拓展发展空间。 以主城为核心,突出南延东进,加强沿江开发,加紧推进江北地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区划调

整。进一步完善主城、都市发展区、市域三个层次的规划布局,同时,按省的部署,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南京都市圈的建设。

主城是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重点发展科教、文化、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管理等第三产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增强现代服务能力和市政公共管理能力,基本建成山、水、城、林相互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主城内第三产业逐步形成由三级公共活动中心和若干商业区(街)、大市场为主体构成的布局结构,形成中心商业区,培育中央商务区,进一步提升中心区品位。主城内第二产业继续实施“退二进三”,2005年前完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历史文化保护地段、风景名胜区内的工业搬迁或用地性质的转换。主城以外的地区是我市未来城市化进程推进最为迅速的空间,各郊县要以综合实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加快发展,培育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提高郊县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综合实力,美化人居环境,逐步实现郊县的城市建设与中心城市协调一致。重点发展县城、中心城镇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郊县经济多样化发展。到2005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达45%,全市国家、省、市级新型小城镇比重分别达到3%、20%和60%。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引导,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就业落户,增强小城镇就业空间和整体实力;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多元化投入为主,市和县区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投入新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引导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

根据省统一规划发展的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长江为主轴,包括省内及邻省部分地区在内的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群。作为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南京,将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发展。加强跨江交通建设并根据需要和可能,规划建设南京至镇江、扬州等周边城市的快速轨道客运交通系统,密切城市间的联系和交往。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以对外交通、城市交通、公用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基础设施建设从初步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发展。

对外交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逐步走向高速化、通畅化和网络化,把南京建成国内具有一流交通条件的省会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继续加快以跨江通道和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以及宁淮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南京段、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长江四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建设;加快公路客货运场站建设,实施市域公路网化和通达工程;逐步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干线公路加密升级,镇村公路灰黑达标,公路主枢纽布局基本形成。配合国家、省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宁启铁路南京段、宁杭铁路南京段、宁芜铁路复线改造等相关工作,建成南京火车站新站。建设南京港龙潭港区一期工程、南京港新生圩汽车滚装码头,完善配套工程,改善港口集疏运能力;全面提高以长江、芜太运河等为主骨架的干线航运网通行能力,进行航道标准疏浚和整治。建设禄口机场货运中心,使其成为省内和邻近地区航空货运的集散地; 同时,积极开辟地区和国际航线,形成国内支线和国际航线协调发展的航空运输网络。按照国家规划,重点建设宁波一上海一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和仪征一南京过江输油管道,建设西气东输主干线南京沿江天然气管道及跨江工程,以及南京一武汉一荆门沿江输油管道和南京一苏州成品油管道等。

城市交通。进一步完善城市干道骨架,建设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容量满足需求的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建成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地铁三号线,积极发展其它轨道交通;全面建成主城“一环两纵”快速干道系统,完成“经五纬九”干道网建设。新建、拓宽、改造赛虹桥立交、城东干道北上、惠民大道三期等工程,新、改建模范马路东进、集合村路改造等一批工程。重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配套建设,配合城市地铁等工程建设,拓宽改造宁海路、丰富路等一批区域性疏解道路,完善道路系统。提高路网密度,拓宽渠化一批干道交叉口,改善节点交通。加强静态交通研究,加快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建成一批城市停车设施,使市中心停车难的状况有较大改善。加快江北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全面建成江北大道,建设江北沿江大道,新建、改造浦口、大厂一批城市道路。到2005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增加到10平方米。

公用设施。加快建设服务优良、质量上乘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形成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城市保供体系。开工建设龙潭燃气电厂,争取开乒建设南京热电厂燃气机组改扩建工程,新、扩建一批输变电工程及出线工程,构成城区220千伏双环网格局,每县都有220千伏变电站,每个乡、镇都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完成城市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增强全市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完成城南水厂扩建、北河口水厂改造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消除主城区低压供水片,使全市供水能力提高到220万吨/日。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管道天然气接入工程,重点建设天然气门站及干管,大力发展天然气用户,使天然气的使用得到较大推广。完成城市供热规划,加快建设城市供热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下水管网规划,有步骤地实施下水管网改造,逐步发展综合管沟。配合城市道路建设,以服务市民为宗旨,建成一批公交场站,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和服务水准。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实施1-2个人防重点公共工程。新建、改造一批排涝泵站,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形成全市沿江内河防洪保护圈。

农村基础设施。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兼顾广大农村地区,提高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显著改善农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整治沿江、沿湖、沿河的污染企业,发展农业生态工程,乡、镇以上普遍建立污水和垃圾处理设备,改善农村生态条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长江、滁河、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及水库、塘坝,狠抓涵闸、水库除险、泵站改造,提高全市抗御洪、涝、旱灾的综合能力;突出抓好长江及滁河、秦淮河、两湖干堤达标,通江、通湖河道整治,城市防洪保护圈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水利设施标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争取“十五”期间改造全市50%左右的中低产田,完成国家级土地治理60万亩,省级小流域治理20万亩,实施节水农业项目10万亩。实施农机推广,加快适用机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完善农机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到2005年,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

(三)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制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加大管理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水平,使城市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高起点调整修编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增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明确关系,重心下移,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系;合理划分市、区、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增进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规范管理市民行为和各方面关系。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初步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清理整顿城市交通秩序,全面实施交通平安畅通工程。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确保城市面貌清净常新。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机电设备招投标制度。改革城市建设投资维护体制,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化经营和维护体制的管养分离,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三、科技教育

加大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力度,发挥并强化南京的科教和人才优势,逐步把南京建成全省科技创新的领头区域,构筑适应中心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地,推动南京成为科技先导型城市。

(一)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建立既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农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开展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品牌产品。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建设好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组织培养、选拔行业技术和学科带头人,建成南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科技工程。

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尽快形成以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知识支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中介、政策法规为保障,涵盖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科研力量进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共建技术开发实体,实现产学研的直接结合,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充分发挥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优化其创新创业环境。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和体系,发挥政府财政投入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多元化筹资,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强化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和培育;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进入国内、国际证券市场融资。四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加大各类技术供需信息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建立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构建人才高地

加强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构建人才高地,以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南京成为“智力”生产中心和人力资本集聚中心。

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一是进一步改革现有教育体制,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办学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两基”教育,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目前的9年提高到10.5年。四是完成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和改造薄弱学校工作。全市小学都要建成规范化达标学校,50%的初级中学达到省、市示范初中的要求,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重2所,省、市级重点高中50所。五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尝试发展综合教育。六是积极推动教育后勤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工作,探索教育社区化发展的道路,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七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建设,重点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十五”期间,将南京晓庄学院建设成为合格本科院校,完成金陵职业大学与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的合并重组工作。

全面实施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工程,加快构建南京人才高地,针对“入世”后人才竞争剧烈化的趋势,抓紧人才机制创新的关键,建立全方位吸纳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千方百计地引进、吸纳、积聚各类各层次优秀人才,特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重点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培养机制和激励优秀人才的分配奖励机制,建立人才开发与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健全为优秀人才服务的配套保障机制,从各方面营造优良的环境,吸引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来宁创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骨干人才队伍。

四、体制创新和开放型经济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目标,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我市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层次,力争在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取得突破。

(一)加快体制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到2005年全市基本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国有及控股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小企业完成改制改组。

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产业中的调控能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改革和完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加快国有及控股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推行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的年薪制、股权期权奖励办法。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思想的大解放,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推动全市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大力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大力引进外地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到2005年,力争全市非公经济在数量、注册资金、从业人员等方面进入全省前列,非公经济实现的GDP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50%以上。

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拓宽私营个体经济和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降低门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鼓励私营个体经济联合重组以及与外方合资合作,形成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确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资本市场为龙头、要素市场为支柱、专业市场为特色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鼓励企业产权和资产合理流动。着重培育和发展金融、证券、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继续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宁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规范同业拆借市场,促进票据市场发展,增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完善和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健全市场信息网络,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流动。

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级调控体系。推进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向对全社会的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基本不对竞争性领域中的生产经营、投资活动进行直接参与和直接干预,适应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理顺政企关系,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在搞好宏观控制的同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市级经济调控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从以管为主全面转向以引导和服务为主。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和支出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工程项目和重大设备公开招投标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抓住入世机遇,加速外向开拓。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外经贸新体制,把外经贸政府职能和工作重点移到总量调控、发展预测、制定规划、调查研究、政策协调和监督规范上,构筑公平、公正、透明的外经贸运行环境,实现我市外经贸可持续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扩大规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力争实现我市利用外资水平质的飞跃。一是围绕我市“三大基地”的建设,以争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和引进大项目为重中之重,形成规模效应,并做好大项目和产品的延伸配套工作,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扬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二是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积极探索收购、兼并、投资基金等利用外资新方式,扩大利用外资的整体规模。三是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和技术,有重点地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境外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集中精力办好金秋经贸洽谈会,努力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逐步办成区域性、全国性有影响的大型经贸活动,树立南京对外开放的品牌和新形象。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促进对外经贸稳定发展。一是实施大经贸战略,积极推进外经贸经营主体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面扩大各类外经贸队伍。加快国有外贸、外经公司的改革和转制,加快工贸、商贸、技贸、建贸结合,实行必要的资产联合,努力造就一批有相当出口规模和经营实力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集团。二是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扶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具有南京特色的品牌产品扩大出口,逐步提高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比重。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额30%以上。三是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坚持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市场多元化,支持海外贸易、投资、承包、劳务、外援联动发展,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发展跨国经营,积极发展智力型、技术型、管理型劳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进行直接投资。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在境外设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带料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企业“走出去”加强整体规划和指导,同时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引进一些国外服务企业,并借鉴其发展经验,为全市企业“走出去”树立样板和创造条件。

推进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的龙头和主体作用。以三大开发区为重点,同时加快其它六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建设,把开发区培育成全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基地。实施环境开发、项目开发、功能开发并举,到2005年,三大开发区实现增加值2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左右。

顺应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深化开发区综合改革,在探索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推广“一站式”服务和减免收费为突破口,在开发区创造优良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推进政策优势向功能优势转化。以争创全国一流科技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各省级以上开发区特别是三大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力度,推进整体联动,切实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协同度。

加强横向经济协作与联合,巩固中心城市地位。依托南京经济区域和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产业经济带,充分利用浦东和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优势,积极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南京经济区域、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经济协作,推动我市横向联合迈上新的台阶。制定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来宁投资创业,对市外企业实行市民待遇。

立足南京经济区域,拓展合作领域,特别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旅游经济、区域性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联动发展,强化我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利用上海作为全国、国际中心城市的地位影响,努力发挥南京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头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来宁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及生产经营基地。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开发的机遇,发挥我市的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并依托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力口快我市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引导和扶持我市企业到西部地区兴办企业,实现产地销向销地产发展的转化。大力发展西部开发所需的装备等产业,扩大我市与西部地区的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扶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五、社会发展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计划生育宏观调控体系、目标管理体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左右。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适应全市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努力实现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加快建设城市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继续完善以钟山、夹江两岸、幕燕、雨花台四大片绿地为主体,通过明城墙风光带、绕城公路绿带和主城滨江绿带构成绿色内外环的园林绿地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主城的绿化建设与美化、亮化和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巩固和提高国家园林城市的水平和档次。大力推进以植树造林为主的农村绿化,切实加强国有林场的生态林建设和保护。结合丘陵山地资源开发,加快农村道路、村庄、河堤、荒山绿化进程,提高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标准。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大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坚决取缔保护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完成“两河一湖”治理工程,对金川河、内秦淮河水系的污水和玄武湖的污水全部实施收集处理,建设城北、杨庄等污水系统处理工程,完成城市内河引水冲洗工程和江心洲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初步实现主城区“污水不下河、河水变清、死水变活”的整治目标。进一步加强烟尘控制和噪声治理,主城全面成为烟尘控制区,建成区噪声控制全面达标。加快市内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步伐,实行工业污染治理全过程控制,基本实现主城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