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班教育随笔200篇专篇(经典20篇)

浏览

4183

范文

1000

大班课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深入学生学习本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本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频度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先是极少数学生谈点浅显的体会,此时,我给学生谈我读后的体会,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情感,走进约翰。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后,在总结全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说说“你认为约翰将来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事,你认为哪件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等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识自己成长经历中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从现在做起,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愿意自己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好男好女。

由此说来,我们的孩子,不是不能自食其力,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不重视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不给孩子自食其力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yw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部分,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到,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本“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以及要求作图时,没有刻意强调注意横坐标下的经度数,因而当我换了一幅地形剖面图(北纬30度)时,要求学生在图上划出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时,学生划错范围的有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病从口入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相对于原有教材,20xx版新七上教科书的《单细胞生物》一节有如下改动:1.增加了关于眼虫的介绍,并作为该节的引入,提出了单细胞生物为何能够独立生活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对眼虫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2.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重新绘制。新图更大,更清晰,更有立体感。该节的另一重点内容: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讨论没有变化。华附的董鸣鸣老师将怎样实施教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华附初一(1)班教室。

在课前,是学生自定主题的演讲。这是董老师课堂的一个特色。一位男生演示了自己做的PPT:《茑萝》,也就是那种丝状裂叶,开五角星型红色花,俗称“五角星花”的攀援花卉。该生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头上红军帽的五角星引入,图文并茂介绍了这种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相关文学作品,水平相当高。该活动需时约五分钟。

随后,董老师组织学生复习了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口述),简介了常见多细胞生物的名称,然后介绍了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名称与作用。在介绍完毕后,董老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学生代表在黑板)绘制草履虫结构图并标注结构名称,教师本人也同时在黑板上绘制。华附学生很厉害,过目不忘,普遍画得很好。接下来,师生讨论两个问题:1.草履虫怎样生活。2.草履虫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发言很热烈。最后,董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各种原生动物的视频。

课后,我与一起跟岗的赵惠兰老师交换了意见。学生课前演讲是个不错的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是轮流进行,每节课一人,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学生演讲主题能够有一个范围的限定,例如与本章或本单元的主题相关,是否会更有利于演讲者和听众们当下的学习呢?

对于眼虫,董老师的课堂上并没有提及。虽然单细胞生物的身体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围绕眼虫开展一些学习活动的。例如可以在讲完草履虫后,比较一下眼虫和草履虫结构上的异同,再推测一下眼虫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在课堂上主要使用的是静态图片和文字叙述值得商榷。对于肉眼无法观察的单细胞动物,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方面反映单细胞生物的直观教学材料,例如模型、视频,既能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也为下一节在实验室观察草履虫打下了一个基础。

最后,草履虫的应激性反映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本节课堂上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讨论。

当然,世上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以上想法,也许只适合我自己的工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课后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一、成功之处

1、本节内容侧重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节教学能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录像,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及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一书,得出动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课题,形象又直接,达到在与前面知识相联系的同时,又能顺利的展开新课。用这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创设教学意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产生了探求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3、本节教学的一个亮点是:将课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问题转化为以填空为主的具体的练习,与资料分析相结合,浅白易懂。根据初二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的特点,这种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同时设计的练习将涉及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态平衡等整合到新课练习中,温故知新,达到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4、通过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相关作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以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和分组讨论的形式,从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在了解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通过这一形式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合作的科学精神。

6、以蚯蚓为例分析有利和有害两面,简单明了的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

7、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足和改进

1、语言需要再简练些。

2、多些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鼓励。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不用“很好”、“非常好”等十分笼统的评价,不具有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优秀教师教学反思参考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如:“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你相信这句话吗?”“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读到这里,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诸如此类的教学指导无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

重视文本整体品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此为态度1);改变后的态度(此为态度2);“引导学生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以及鹅的狼狈。”(此为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最后,我们在学生从鹅的变化中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及时引起学生从鹅过渡到对牛的关注。联系上下文以及紧扣课文的题目来体悟到不管别人怎样说,怎样做,我们都应该正确地来对待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各环节层层相扣,追求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最好有一条能贯穿全文、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赠汪伦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祝福》是一篇老教材了,教了无数次,可仍然觉得不容易教。这是因为此文学起来较难。学生学习时不感兴趣,对那个时代的背景不了解。

从授课过程来看,学生并不能理解祥林嫂生活的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的人,不了解为什么祥林嫂的再嫁居然会有那么大的悲剧,居然会遭到那么多人的歧视。因此授课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面对着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学生居然可以笑得出来,面对祥林嫂反复地说阿毛的故事,学生更是不解。祥林嫂在学生的眼中是个不值得同情的人。

面对学生的笑声,我竟无言以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我的提问,学生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的课的设计是不成功的,因为我没办法让学生入境。教学的切入点真是不容易找啊。

经典如何上好,这是摆在我们现代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事,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我们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明白,把学生深深地带进去,再浅浅地走出来,这是一线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学期复习课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师,教研,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师课后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周,我信心百倍地把自己在假期里所学的东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在课堂的实践中,有喜悦,有失落,有困惑,有感慨。更多的是收获与启迪。

一周的语文教学,我本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以教材为例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教材的意义,力争对教材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理解与把握。着眼于教材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和人文世界。教学时我注意从以下几点突破:

词语的教学,我注重联系实际避免让学生死记字典的解释。例如“饥肠辘辘”这个词我让学生联想自己有过的这样经历。“呐喊”这个词我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呐喊”过,是怎样喊的。学生兴趣高涨,这种解词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利用。

句子的教学捉住文中的重点句,有特点的句子进行指导。例如《窃读记》中的“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把逗号改成顿号让学生对比读。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逗号说明作者虽然是窃读但也读地仔细,认真。在这里有的学生还体会到作者为什么不说“我急忙打开书。”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精练,表达的情感真切。

段和篇的教学,减少对内容的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感悟。比如: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关键的词,由整句的理解转化为关键的词语。既理解了作者的读书方法又感受到了语言的运用。

读写结合发展语言。利用文本中的有利点,进行写话练习。在《窃读记》中作者一个小小的读书要求都是白日梦时。我引导学生“假如你就是林海音,当你看到今天的孩子们读书是如此的方便,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看似是对别人说其实那也是孩子们对自己说的话。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深化对课文人价值的认识。

在一课课的教学实践中,伴随而来的出现了许多许多的问题:对这种改变学生还不能立刻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自己在教学中还不够成熟,有的地方方法还不得当所以出现了课时完不成的现象。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多读多学继续钻研,是自己的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理解、品味语言,积累、运用语言。获得语言智慧,受到人文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简单的设计图的画法,学生能够画出简单的设计图。在笔的设计中学生体现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大家为自己设计的笔加装了各种不同的装置,什么电扇呀,太阳能电池呀,还有的学生设计出了智能笔,实在是很有意思。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觉得我对学生的引导是较为成功的。教科书中的范图多是科幻风格的作品,什么加指南针呀,加手表呀之类的。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作为补充范图,第一是唯美风格的黄金羽毛笔,第二是可爱风格的不倒翁笔。我在向学生介绍完了书中的笔之后,又出示了自己的挂图。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启发。让学生知道设计的思路有不同的倾向,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的作业,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图中的图像、尺寸、材料和功能介绍,形象生动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相互启发,开阔了思路。这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是有帮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__年9月24日―25日,我参加了南宁高中新课改精品课程展示活动,通过两天的学习,给我解决了好多问题。在一开始都不知

道在新课改数学中,我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有哪些?脑子的储备量应该是多少?回首培训过程,大家两天培训情景依然浮现在我

眼前,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依旧回荡在我脑海。这次培训受益匪浅,通过这两天紧张有序的培训,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全新的

认识。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认真真地吸收和学习专家的报告,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专家的精品课程展示课活动中,学习了课程团

队专家们精心选择、精心编辑、精心打造的“课程简报”,并积极参与和专家面对面的研讨,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

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次新课程培训中学习了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1.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

2.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

3.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4.高中数学新课程新增和变化内容的教学思考.

5.高中新课程中可选的内容的分析和思考.

6.评价与教学的关系。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

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

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两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新课改需要有新思想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认为要想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改,首先得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课改,才能更好

的投入到新课改当中。刚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老师对这次新课改还持有一点抵触情绪,但随着这两天培训的不断进行

,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们学习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

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

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

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新

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

素养得到提升。专家们围绕高中数学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与变化的内容及可选内容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让我们对新教材有

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培训专题报告很精彩

在这两天的培训当中,我们一个听取了四位专家的四场报告以及六节精品课程的展示活动。通过专家们的专题报告讲解

,是我对新课改的每个模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当中,来自好多学校的老师对相关专题还进行了简要的教学设计的分析和

教学活动的讲解,使得我们这些刚开始参加新课改的教师们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学习了怎样在课堂内外特别

是课外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向创新,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要素,探讨老师的教学

行为怎样能够促成上一课目标的实现。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重视教学设计,专家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

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四个方面:问题的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语言的设计。每一个环

节都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最后我们研究了教学评价的问题。如何改变现有的评价机制,以适应课程改革,专家通过一些案例

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

为我们第一要研究教材,在教材之上的是要研究数学内容;第二要研究学生,要研究我们用什么手段、什么样的程序、什么样

编排、什么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第三要研究突破点,即把教材和数学内容和学生结合起来来找到

自己“研”的突破点。我们一定要心里永远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题设计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三、专家点评和解答精辟到位:

在这段时间内,参加新课改的老师除了我们这些一线的高中教师之外,还有四位新课改的研究专家帮助我们,他们不仅是

新课改的研究者,也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的学习不但有专家们对新课改的报告解决,还有专家的实际课程展示。各位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简单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用心。

2.务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必须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必须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构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好处。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但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透过日记能够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透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立刻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忙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444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0月24—11月1日,我有幸在省教育厅国培办的推荐和我们学校大力支持下和来自福建的另外三名教师一起参加了由__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__)”高中数学一线优秀教师示范培训,本次培训有来自12个省份的50位一线教师。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一线优秀教师技能培训”这一基本任务,以“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主线,以“参与式”为主要培训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短暂紧凑的10天培训,领略了高校专家的朴实、严谨、丰厚的数学底蕴、欣赏了国内特级名优教师的灵动丰满的数学报告、折服于同班同学踏实上进的学习特质、陶醉于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短短的培训,深深的缘分,远远的发展在路上,甚有一种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意味!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精彩朴实

本次培训以学科专业技能提升为主旨,听取了11位国培专家的专题讲座,既有中学数学泰斗级的《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有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副主编章建跃教授,数学教学科研专家张生春教授,也有中学教研型专家知名特级教师连春兴、刘贵老师,有教学一线的衡水中学数学教科室主任褚艳春主任,还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引领者石家庄一中校长、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娄延国博士、衡水中学分管德育的郗会所副校长、邯郸一中高三年级主任秦喆特级教师。

章建跃教授作了题为《数学学习与智慧发展》的专题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指导,又有对具体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设计,让全体学员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的冲击,深深感受到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对高中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迫切性;张生春教授从传统的听评课与基于证据的听评课的案例、基于证据的听评课、如何开发工具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并结合我们高中教学实际给出了具体真正意义上的其于证据的听评课做法;刘贵老师对数学高考、数学竞赛的独到见解、精辟领悟让人折服,也让我们感受了他对数学编题、解题的巧妙与灵动;秦喆老师作为一个年级部主任从如何关爱学生开设了题为《成就学生,做最优秀的自己!》专题讲座,他认为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绩是夸出来的,让我启发很大。当然,本次培训汇聚着各地优秀的学员,其出彩的课堂教学,丰满的数学讲座,娴熟的教学技术让学员们深受启发。

二、研讨交流充分有效

为了让全国各地学员有充分的交流和借鉴,本次培训还开展了以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讨和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为主题的两次主题研讨,并分别到石家庄一中和衡水中学进行了两节课同课异构教学交流。两次主题研讨中各小组讨论充分,能围绕主题主动交流自己学校的做法,提出各自的见解,在“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主题研讨中,华师大附中周珂老师作为国内一流学校代表做了《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的主题发言,为了衬托他们的高、大、上,我作为山区县级学校代表做了《名师引领联动研修》的主题发言,主要介绍了我们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做法和主要职责及职能,也引起了有类似情况学校教师的共鸣。另外为横向比较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同课堂表现,我们选派了素质教育贯彻得比较好的上海青浦中学一位女教师与我们认为应试教育重灾区衡水中学进行同课异构,发挥了全班同学的智慧打造了一节公开课和衡水中学的刘志云老师PK,总体而言,我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两种课堂的明显差异,没有看到到我们原来想象中应试教育的课堂场景,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和思考都积极主动,不做作,不作秀,课堂朴实但高效。

三、实地考察收获满满

为近距离感受名校的教改与校本研修的实施,国培办特别安排了我们在石家庄一中和衡水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其中石家庄一中呆了半天,衡水中学足足呆了一天半。两天的实地考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__省两所名校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的精细管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衡水中学所见所闻给我的震撼:

1.视觉震撼

清北街。还不到校门,就看到道路两旁墙壁上的宣传榜,一张张学生的照片,全是20__年的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几乎占了老校区旁边的整条街,被当地人称为清北街。今年有119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7名考入香港大学等港校,72名学生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这种街道也许只有衡水才有,这种成绩着实让人震撼。

不可思议的跑操。衡水中学的早操和课间操真的是用语言无法言表。早晨5点30分学生起床后,只见宿舍楼里面开始蜂拥走出学生,出楼之后学生马上开始跑步前进。我看到他们的手里都还拿着一些东西,走近了一看,原来学生拿着卷子、书本以及各种手抄的资料。只见他们走到跑道上站好了就开始背书,一会儿跑道上的人越来越多,无一例外,都是到了操场就开始背书----原来他们是利用跑操前的一点时间在背书,真的是点滴时间都不浪费。队伍站好了,一声哨令,开始跑操,所有人紧贴着,间距很小,后面的人跑得脚正好插在前面同学的抬起的脚跟下面,步调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人跑错脚步。实际上只要一个人跑错了,这一排人都会倒下,但是跑得并不慢。班级之间的间距不变,绝对没有停下的现象。学生的口号震耳欲聋,而且都是励志的口号,并不是简单的1234,努力奋斗、拼搏进取、永争第一、舍我其谁等等的口号比比皆是。

自习、午休静悄悄。衡水中学老校区的校舍呈回字形,晚自习上课铃响10秒钟不到,整幢大楼没有任何的吵闹声,我们当时在场的50多位参观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展现在我们面前。自习课更是听不到、也看不到有学生在讨论、闲聊、打闹现象,所有学生都专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中午12点45分午休时间一到,整个宿舍区也如无人一般。

校园行人急。在校园里走的学生老师大都快步如飞,没人慢腾腾的走路,不像我们的学生天天在校园里像逛街一样。而且学生的手里要么拿着各种学习资料,要么空着手,可是我们的学生手里拿着的是饮料瓶、雪糕、点心……。

2.制度震撼

衡中的管理制度非常严厉:学生全部寄宿学校,所有学生回家只准带牛奶、香蕉、苹果、桔子和饼干类点心,其他的不准带,否则回家一个周接受家长再教育;不准在食堂和宿舍以外的任何地方吃东西,否则回家一个周;不准带手机入校,否则回家一个月;男女同学非正常接触,回家一个月;学生打架,立即开除;学生谈恋爱,立即开除;学生不能跑操要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经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教育处干事、教育处主任等人的审核,最后由分管教育处的副校长批准,即便如此也还得到操场读书。若学生要返校,必须学生真正反思好,填写好反思表后,由家长领着学生过四关:一是到班主任处由班主任签字认可反思情况,二是到级部主任处签字,三是到分管校长处签字,四是到教育处盖章。如此严格繁琐的管理程序,肯定让违纪学生望而生畏,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管理制度,学生几乎没有违纪的,更不要说各种严重违纪的发生了,在衡中谁要是被处罚接受家长再教育那是很没有面子而且损失很大(七天以上不能听课)的事情,而且在衡中由于任何一个决定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没有情分面子会起到什么作用。据他们的副校长介绍,衡水市的市委书记在公开场合表态,如果介绍一两个学生进衡中没有问题,但如果在衡中因违纪要去说情,门儿都没有。在晚自习参观回来的路上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离开校园时,但门卫就是不让我们走,说是没有学校安保处的许可,虽然有一个衡中本校的带队老师与门卫交涉也不行。二十几分钟以后,有了安保出的通知,我们才得以离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3.细节震撼

学生常规管理精细。据了解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三个年段,每个年段60个班,每个班级80到100人不等)全部住校,上课时宿舍区和教学区隔绝(上锁)。学校制度、活动非常之多,且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常规检查非常细致。仅从张贴的各种检查表就可看出:有“讲科学、行规范、上水平”教育实践活动公开栏,内容包括:风采展示台、不良行为曝光台;有男生楼、女生楼检查量化表,检查项目包括卫生、安全、物品排放等40余项,每天检查,每天公布;有学生会联查表、跑操检查公布表、自习和作业检查情况公布表;有《班执勤所查不文明行为汇总单》,记载的内容:跑步就餐、男女共餐、就餐插队、走廊长明灯等。

调研考试安排精细。据了解本学期高三安排了四次调研考试,一次期中考试,高一高二也至少三次调研考试。考试的组织非常严密细致。仅从宣传栏、走廊张贴物等就可略见一斑。调研考试前,对命题范围、题型与分值、考察内容都有明确的命题规定。学校专门制订了《衡水中学试题评价方案》,对试题比例、试题区分度、试题科学性、严密性及试题打印质量等都进行严格的评价。调研考试期间,有一张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活动安排表,何时上课、何时就餐、何时自习,精确到某一分钟;还发现有一张调研考试期间临时课程表,安排到每节课、每节自习。每次调研考试结束后工作做得更细,至少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评出优秀师徒(实际相当于师生成长共同体,教师评选先进时,学生都帮着给拉票);二是评出红旗备课组、学科第一(教学业务系列分析评价);三是评出双优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管理系列分析评价);四是评出清华北大希望之星,评出理科状元、文科状元希望之星(尖子生情况分析);五是对新老校区各段人数进行对比;六是对各学科系列排名变化进行对比;七是对各班成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以上内容全部在显眼位置张榜公布).

教学细致。教师讲课非常细致,就是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轮复习也是讲的极其细致,完全不因学生的基础较好而糊弄了事,真的做到了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漏;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更是分的很细,必做、选作、自助餐,怎么收、怎么批、怎么改、怎么讲都规定的详细的很;课程表安排的细,比如英语课,规定了哪一节是上新授课、听力课、自习课、讲评课,其他学科也是按照学科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设置……。

4. 德育震撼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衡水中学从1984年至今,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而且每次时间都长达__天。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高一新生进行一次80华里的远足活动,他们把这项活动称为“砥砺意志的长征”。80华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没有人会退缩,也不允许请假。不难想象,有了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悟的学生,对待困难、对待学习、对待未来会是怎样一种态度。

说实话在去衡水中学之前,培训班的大多教师(包括我自已)对衡水中学都是带着抵触和偏见情绪,但学习考察完后,对衡水中学的管理和教学都重新定位,它一定是有过人之处,才能引领全国的高考,造成这么大的轰动!

总之,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钻研教学业务,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节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较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节数学课,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从不同层次把探求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了过程教学,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2、用收集资料,动手制作,动手做实验来解决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往在数学课上,教师较难与学生在情感上沟通,但在这节课上,学生与老师共同感受了数学的魅力,师生共同培养起了对数学的情感。

3、我们现在提倡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那么,这种学习放在课内还是课外的问题,始终众说纷纭。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这就是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内也同样能运用,而且结合学习探求新知识,显得更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数学课文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滚动、滚翻、攀爬等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比较复杂的体操动作,这也是体操教学的基础。通过技巧的教学,能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发展灵巧、柔软等身体素质。攀爬练习对发展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选择《前滚翻成坐撑》作为一年级汇报课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的。因为根据教材安排,与前滚翻相关联的辅助课时安排只有一个,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两个课时内教会一年级小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成坐撑的基本动作,而且动作要求到位。

通过反复试教与思考,发现同学们在完成前滚翻动作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头顶着垫。因此,在本次汇报课上我从解决这个问题出发,精心设计了教案。利用情境教学手段,带领孩子玩了一个时空穿越的游戏并且在游戏结束时埋下伏笔。小渔夫带着打到的鱼来到一个洞口,准备逃离,这时魔鬼也追到了洞口。魔鬼藐视小渔夫说到:“如果你能不用双手完美的将自己和鱼从这个洞口带走的话,我就答应不吃掉你”。

同学们很是激动,想出了很多方法,我选择了其中一位同学的方法来进行展示。我将画有一条小鱼的卡片夹在下巴下面,并且把动作要领变成了口诀:一蹲、二低头、三蹬地、四赶快跑。通过夹卡片这个小小的设计,大部分同学都能用后脑勺着垫,本课要解决的问题顺利的被解决了,但是还是有部分仍然不能顺利的滚翻,这是出乎我预料的。

汇报课结束后,与同事反映了这个小疑惑,听了经验丰富教师的一席话,再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由于自己过度注重解决教学重点以至于忽略了前滚翻动作的连贯性,用过度分步教学来代替连贯教学。也就是说会翻的同学都是自己摸透了窍门才翻过去的,而不是我教出来的。

看来,自己考虑问题还是欠周到,有点死板,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了,争取下一次汇报课能更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低年级阅读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给予树》是一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围绕“给予”展开教学,从而体会“爱”是本躺课的教学主要特点。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放在了凭借文本体验课文蕴涵的人文精神。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用说一个日子猜节日的方法来导入课堂,创设与故事北京想融合的教学情境。

二、紧扣课题,展开教学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的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三、层层递进,品位“给予”

品味“给予”的过程正是他们受到爱心教育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

(一)初品“给予”。理解“给予”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初品“给予”:一是凭直观感觉,揣摩“给予”;二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给予”;三是联系课文,理解“给予”。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

(二)细品“给予”。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三)再品“给予”。这一环节,是通过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来完成的。读完本段后,先让学生体会妈妈拥抱时的心情,比较妈妈前后的心情变化。接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女孩得到了什么?金吉娅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层层递进,在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总结“给予”所折射的深层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故宫博物院》教师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本首诗学习安排了一课时,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我们上册课本中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搭石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的第一节课,教材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经过说课和课堂教学的演练,已经初步成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几点,希望能够继续鞭策自己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

一、巧设问题情境,轻松引入新课

通过设计的一个小活动(让学生辨别三杯看似相同的液体),让学生说出所选择的辨别方法,大多数同学会说靠“闻味”。通过生活中的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角度出发,让学生感知到宏观现象可能与微观世界密切相关,从而过渡到新课内容,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利用轻松的活动引入,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注重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时,保证热水和凉水的质量相同,滴入的墨水等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由于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微观性,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应用转换法,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体现课改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本课教学中,两次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创设了具有民主性、平等性的课堂氛围,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 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创造---发现。 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在设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方案时,考虑到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尽量避免统一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同学,筛选不同难度的实验,以适应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在课堂练习环节,同样注意到分层次教学,设计了不同梯度的习题供同学们选作。

五、信息技术与物理学教学整合恰当适中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有毒,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难免会有心理负担,采用视频的方式,既真实又形象。水与硫酸铜溶液扩散需要几天时间、金与铅的扩散实验更是需要几年时间,这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的理解。这样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这些色彩鲜艳,声像并茂的动画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本节课中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班会,教研,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让上交一篇生本课的教学反思,正好昨天讲的《桂花雨》一课,感觉还不错。就随便写写吧!>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在写教学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不能忘记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从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我借助课件提问,从课文当中找出什么是”桂花雨“,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孩子们找到后,我又借助课件上的图片,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桂花雨”的情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其中的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读来感悟。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孩子们都积极的发言。在交流过程当中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后来小组以采访的形式让组员们分享,最后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和大家分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孩子们分享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在说自己的家乡时,脸上的喜悦之情是我们课堂上很少见到的。这时的我也被他们感染了,和孩子们分享了我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说去我的家乡呢!嘿嘿,一个有山、有水、有花、有野果、有松鼠的地方……还有最亲、最爱的人。也许是对家乡的怀念吧,感觉以前的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

每次一写到自己的家乡,总是受不住笔。嘿嘿……言归正传,我觉得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学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孩子“学”的引导。我们一直在提倡生本课堂,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充分自学中思考、记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些的理解与表达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去尝试,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识字课堂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例题,将此例题先后做了三次改变,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各种类型全部展示出来。同时在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打破了学生解题的模式,因此做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必须认认真真地思考,分析。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教育教学反思总结2024参考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他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