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岩石的实验报告【通用20篇】

浏览

3252

范文

748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 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 记忆广度 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2、材料不同时短时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同:对数字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显著大于英文字母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信息量小的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明显地大于信息量大的材料的短时记忆。

3、男生的短时记忆容量大于女生的短时记忆容量。

本研究的验证了短时记忆容量的理论,大部分数据符合短时记忆的理论。

但是,本研究中任存在许多的不足:

由于实验过程为多组同时进行,所以实验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无关变量的干扰;

本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具有外推生态效度,样本量太少,且男女比例不为1:1;

本研究没有将被试的知识经验,以往的记忆方式对实验的影响独立出来,造成了实验结果的混淆。

五、参考文献

[1.]彼得·哈里斯:心理实验的设计与报告,吴艳红等译。人们邮电出版社,20xx.

[2.]戴维·埃尔姆斯:心理学研究方法,马剑虹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陈辉:短时记忆容量的年龄特点和材料特点,天津大学报,1988(4).

[4.]王晓丽、陈国鹏:短时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xx,25(5).

[5.]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刘旭峰、王小英、陈足怀等:不同刺激属性的短时记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5).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电动涡轮增压后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电动涡轮增压后的实验报告

电动涡轮增压后的实验报告

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两次93号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电动增压刚开始调到2000转或100公里时速时打开,后又调到1800转 90公里时速时打开。

安装后的主要感觉,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没有增大还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时开车过了60多公里就挂5挡,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驶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声音也好听。这次由于做实验主要实验在打开电动增压时的效果。当我在5挡时保持80~90公里时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车时往往要减挡增大扭力加速。

这次实验打开电动增压时,车子好像有了一股闷劲,不用减挡稍一加油就挺过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区行驶时感觉也是这样。平常3~4挡爬坡时感到扭力不够时赶紧换挡,这次实验脚下稍一加油发动机似乎闷劲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于控制电动增压开关连动在油门上,油门开启到一定成度就打开了。急加速时它也会根椐需要及时起动增压,效果不错。

我本人还比较满意。平时用车时它不启动也不影响正常进气。由于增压装置改装在车头前进气量大.空气凉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错。当然涉水时就不行了,喜欢涉水的同志可改装涉水器喉管。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460){this.style.width=460;}" border=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5实验教师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向上级申报中学政治一级教师资格,并就近几年来的工作向领导述职汇报。

一、思想政治

任现职以来,我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我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从安排,作风正派,忠于职守,师德高尚。

二、教学工作

1、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我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加了20xx年的成人高考,并考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至今,已先后学习了《师德》、《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经济法学》等书籍。此外,我还参加了每年市教育局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通过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方法。

2、扩充视野,丰富积累。我每年订阅多种专业理论刊物,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信息,特别是有关素质教育的新理论、新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改探索。由于自己的刻苦学习,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3、刻苦钻研,树立风格。教学中,我注意抓好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双基”教学,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因材施教,热心辅导,管教管导。每学期初,我都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内容、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平时精心备课,备教材、备目标、备重点、备学生、备最佳的教法、学法,以便在课堂上能突出重点、难点。我始终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传授,教给学生活的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绝不搞“满堂灌”或“满堂问”。同时,注重运用电教平台、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作业、测试,精批细改,并设立作业、测试批改记录,把突出的或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程度。并多方搜集资料,自编试题加强练习。经过近8年的中学政治教学实践和不懈努力,我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教学规律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活动课组织能力,胜任初中政治教学工作。

4、扎实工作,成绩突出。我每学年都承担学校或镇里的研讨课或公开课。我具有较强的教学质量分析能力,每年都在中心学校组织的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作分析发言。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教学成绩逐年提高。我任教的班级考上市重点中学的人数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三、教育工作

多年以来,我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狠抓学生的思想、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重视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注意主动亲近后进学生,加强家访、信访,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结合教材,善于将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教书育人。同时,每学期都重视学生骨干和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强化班级管理。下大力气抓好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出板报、举行演讲比赛、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在教育工作中,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是用威严去压服学生,而是用爱心去感动、教育学生。把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有机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这样,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到学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事半功倍。我任教的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和先进班。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心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其中,教育论文《中学生上网问题的探讨》、《怎样转变双差生》在20xx、20xx年度获得市级二、三等奖。

四、其他工作

我任现职13年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政治科科组长。我每学期认真制订详尽的科组工作计划,安排科组活动和集备活动。带领科组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路子,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竭尽所能抓好期末统考、中考的备考工作。

综上所述,我任现职以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然而,教育教学工作无止境,教育新信息的获得,教学改革的深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我决心一如既往,继续以最大的积极性和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西流河一中的政治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特此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浅谈实验报告单在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中的作用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实验报告单在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正确的假设、过程和结论。例如在教学《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时出现了假设和结论表述不完整、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设中同时改变几个因素、在实验现象后面写结论以及实验报告写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在针对实验报告单上的问题讨论交流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

科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科学信息的一种通用语言。学生用口语表达与交流时,老师发现不了的错误在实验报告单上发现了。例如: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李程远同学说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自身的“重力”大小有关时,一部分学生听成了“动力”,引起同学们的不解。还有在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等。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能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表达更规范、正确和严谨,真正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及其表达形式,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对假设、实验设计等的编写,使实验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得以预演,可以明显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学生把假设、不变的因素、改变的因素都确定并填写好,实验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使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在头脑中得以重现,不足之处得以显现。因此,填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例如通过对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弥补,把假设和结论写完整,假设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把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写出正确的结论。

五、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

科学世界是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的神奇世界,学生非常向往,乐意探究。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感到很深奥、难理解,导致兴趣缺失。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的环境,每一个教学实验都要想方设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当你走进课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学生就会激动不已、充满期盼;如果说要去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总是欢呼雀跃。由此可见,学生多么想上实验课,多么想动手操作,上实验课简直成了一种奢望,而实验教学恰恰是一种常态,科学教师应该坚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实验室、教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认知自然。当把这一切让学生在最后以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写下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而变得兴趣盎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基础。总之,实验报告的书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技能,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体会和结论,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升华,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报告单的各项功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利用实验报告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英语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49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英语实验报告

关于英语实验报告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by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Name: XuFei Group: The 3rd group

Date: Sep. 20th 20xx

Part 1 The introduction

1.1The purposes

(1)Learn how to operate th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Learn how to do the pretreatment of soil samples;

(3)Get familia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1.2The principle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is a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quantities of chemical elements present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measuring the absorbed radiation by the chemical element of interest. This is done by reading the spectra produced when thesample is excited by radiation. The atoms absorb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and make transitions to higher energy levels .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s measure the amount of energy in the form of photons of light that are absorbed by the sample. A detector measures the wavelengths of light transmitted by the sample, and compares them to the wavelengths which originally passed through the sample. A signal processor then integrates the changes in wavelength absorbed, which appear in the readout as peaks of energy absorption at discrete wavelengths.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an electron to leave an atom is known as ionization energy and is specific to each chemical element. When an electron moves from one energy level to another within the atom, a photon is emitted with energy E. Atoms of an element emit a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line. Every atom has its own distinct pattern of wavelengths at which it will absorb energy, due to the unique configuration of electrons in its outer shell. This enables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sample.

The concentration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Beer-Lambert law. Absorbanc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alyte absorbed for the existing set of conditions. The concentration is usually determined from a calibration curve, obtained using standards of known concentration.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 Prepare standard solutions of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easure the absorbance of these standard solutions, and prepare a calibration curve from the values obtained. Then measure the absorbance of the test solution adjusted in concentration to a measurable range, and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ment from the calibration curve.

Part 2 The materials and apparatu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Cu hollow cathode lamp; AC voltage stabilizer; oil-free gas compressor; acetylene cylinder; oscillator; sample boat; Erlenmeyer flask with stopper (100 ml); beaker; graduate cylinder; pipette.

Part 3 The procedure

3.1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AAS

(1) inspect major components to ensure operating normal.

(2) Install required hollow cathode lamp. Select “T” before turning to the power and hollow cathode lamp. Then select appropriate la mp current and preheat for 30min.

(3) Make sure electrical meter to point to zero and then turn on high-voltage power.

(4) Select appropriate slit width.

(5) Rotate monochromator and select required wavelength. If the power meter is too high or low, adjust negative high voltage until the meter reads full scale.

(6) Adjust light point and wavelength so that the meter represents the maximum value.

(7) Turn on air compressor and acetylene gas and ignite flame. Adjust the flame appropriately and preheat the burner.

(8) Inject distilled water into the flame and continue to preheat the burner. Inject distilled water into the flame after each sample.

(9) Select “E”, inject blank solution into the flame and adjust the meter to zero.

(10) Optimize analysis conditions and measure standard solution and samples.

(11) After completion of measurement, turn off acetylene gas valve and then air compressor, cut off gas supply a moment later.

(12) Select “T” before turning off high voltage power, decrease lamp current and then turn off the lamp. At the same time, all buttons should be on original positions.

(13) Check the equipment before leaving the laboratory.

3.2 Determination of soil samples

(1) Preparation of extracting solution (0.05 mol/l EDTA solution)

18.6 g of EDTA is dissolved with water in a beaker (500 ml). The PH is adjusted to 7.0 using dilute ammonia. The mixture is transferred into a volumetric flask (1000ml), dilute to the mark and mixed well.

(2) Treatment of soil samples

2.50 g of air-dried soil (60- 100 mesh) is put into an Erlenmeyer flask with stopper (100 ml). 12.5 ml of EDTA solution is added. The mixture is shaken for 1h and then filtered. The filtrate is preserved for analysis.

(3) Preparation of Cu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0.10 g of Cu is dissolved in 15 ml of (1:1) nitric acid solution. The mixture is transferred into a volumetric flask (1000 ml) and diluted to the mark with re-distilled wa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tock standard solution is 100g/ml. (The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ass of Cu).The working Cu standard solution (10μg/ml) is obtained by diluting 10 ml of Cu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to 100 ml with

re-distilled water.

(4) Plotting of the standard curve

0 ml, 1 ml, 2 ml, 3 ml, 4 ml and 5 ml of Cu standard solution (10μg/ml) are added respectively to 6 volumetric flask (10 ml) with 1 ml of 5 mol/l hydrochloric acid. The mixture is diluted with re-distilled water and mixed well to give 0μg/ml, 1.00μg/ml,2.00μg/ml, 3.00μg/ml, 4.00μg/ml, 5.00μg/ml of Cu, respectively. The absorbance is measured at wavelengths of 3247 ?. The standard curve is constructed by plotting absorbance vs. concentration.

(5)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

The sample solution is analyzed using the same procedure and conditions as for the standard curve. The concentration of Cu is obtained from the standard curve based on the absorbance.

Part 4 The results

4.1 The raw data

4.2 AAS standard curve

4.3 Calculation

The absorbance of sample is 0.0511.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above :y=0.0446x+0.0024,R2=0.9997

The concentration of Cu in the sample is:1.091mg/L.

Part 5 Discussion

In this experiment, we use the AAS to determine Cu in soil. I learn how to operate the AAS and the limi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standard solution was prepar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and I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 data. Finally we get the standard curve, then, the sample concentration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bsorbance of the sample.

In the experiment we have nine members in our group, so we can do our best in every work we need to do. For my work,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olution and titration. What’s more, I learn how to use and operate the AAS on the computer later.

Ultimately, we get the linear formula is y = 0.0446x + 0.0024 and R2=0.9997. From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and the absorbance of Cu in the sample is 0.0511, we draw the concentration of Cu in the sample is 1.091μg/ml. We have kn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est sample measured by instrument is 1.091mg/L.

We can say our result of experiment is so very accurate from the standard curve of Cu and the value of R(R2=0.09997). The accurate data is due to the efforts of we everyone. Thanks for every members of our group.

I h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our experiments. Firstly when we’ll do an experiment, we must prepare our pre-lab by ourselves and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Only do like this, we can understand the experiment well. Secondly we should prefer to solute the 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 rather than ask for TA. Finally, everyone should understand his own task in the experi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观察与品尝食品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观察品尝食品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食品外在的形状和颜色特点及通过品尝食品来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性.

二. 实验方法:

1, 视觉:通过视觉观察商品的外形特点和颜色等。

2, 嗅觉:通过嗅觉感觉商品的气味。

3, 味觉:通过听觉听到尝吃商品时的声音。

4, 舌觉:色觉主要感觉商品的味道。

5, 触觉:感觉商品的坚硬柔软等。

三. 实验内容:

1, 不丢手与周包谷的对比:(1),遵义不丢手爆米花是贵州间传统休闲食品,口感酥松、香脆、不腻、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当然让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丢手”

(2)周包谷与不丢手比起来比较硬,比较翠且颜色也比不丢手更深。甜味比不丢手淡。

2,好丽友、派,外形圆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闻起来巧克力味十足,夹层白色的海绵状,手感柔软的饼干、富有纯正香浓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麦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软柔韧且含有果冻成分的果汁软糖夹心。

3,白色的草饼:手感软绵,闻起来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夹层中间有红糖。

四. 实验总结:

1, 通过实验可感知自己的感觉器官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我自身视觉和嗅觉都还可以,舌觉不怎么灵敏,有待加强。

2, 很多食品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要亲身体验,实际触及和感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819 字

+ 加入清单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 制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6.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45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篇二: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项目二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VI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 实验原理及基本内容

1.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律和u律两种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路通信原理可用11—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MC145503编译器,它包括了图11—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系统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时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PCM编译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图如图11-2及图11-3所示。

BS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测试点

SL0 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SLA 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LB 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RB 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A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STB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PCM_OUTPCM基群信号输出点

PCM_IN PCM基群信号输入点

PCM A OUT 信号A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B OUT 信号B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A IN 信号A编码结果输入点

PCM B IN 信号B编码结果输入点

本模块上有S2这个拔码开关,用来选择SLB信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SL3、SL5、SL6中的任一个。

图11-2各单元与图11-3中的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 X1:4.096MHZ晶振

分频器1/2U1:74LS193; U6: 74HC4060

抽样信号产生器 U5:74HC73; U2:74HC164

PCM编译器A U10: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

PCM编译器B U11: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L45503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 U3: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 U4:A:与门7408

复接器U9: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一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有29个是空时隙,第0个时隙为帧同步码(X1110010)时隙,第2个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3、第5、或第6—由拔码开关S2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他们进行同步复接。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的分路作用。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11-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MC145503编译码系统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信噪比,MC145503可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当信号处于某一段时,量化噪声不变,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噪声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是动态范围的下限。MC145503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在进行A/D处理。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MC145503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 实验步骤

1. 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3. 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CH2 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开关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6.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在将信号幅度分别减至10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7.两人通话实验

本模块提供两个人的通话信道。由于麦克风输出的信号幅度比较小,需放大到2Vpp左右再由STA和STB输入到两个编码器。译码器输出信号由SRA和SRB输出,将幅度较大,需衰减到适当值后再送给扬声器。

在话筒输入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8来改变输出增益。

在语音输出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2和R22来改变输出音量。 在实验时,只需将话筒输出信号从MIC_OUT端口连接到STA,再将译码后的语音信号从SRA连接到MIC_IN即可,但需将STA或STB端口的原有连接去除。

五、 实验记录与分析

1.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实验中,从示波器中可以读出,输入编码器的信号频率存在fA=fB,且频率等于1Khz,幅度等于2V。

2.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分析如下:

SL0是PCM基群的时隙同步信号,信号A,B信号插入到相应的时隙,编码输出的位置仍在相应的时隙。编码输出总会延迟与输入。其中第2个时隙是A信号,2,5,7时隙

篇三:32路PCM帧结构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的利用率,话音信号的传输往往采用多路复用通信的方式。这里所谓的多路复用通信方式通常是指: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话音信号的技术,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简称为复用技术。复用技术有多种工作方式,例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等。

频分复用是将所给的信道带宽分割成互不重叠的许多小区间,每个小区间能顺利通过一路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弦波调制的方法实现频分复用。频分复用的多路信号在频率上不会重叠,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抽样定理使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值所代替。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利用这种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因此,这就有可能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

码分复用是一种以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复用技术,在第九章中将详细地进行介绍。

在这部分中,将在分析时分复用(TDM)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说明PCM时分多路数字电话系统的原理和相关参数。

6.3.1 PAM时分复用原理

为了便于分析时分复用(TDM)技术的基本原理,这里假设有3路PAM信号进行时

分多路复用,其具体实现方法如图6-27所示:

图6-27 3路PAM信号时分复用原理方框图

从图6-27可以看到,各路信号首先通过相应的低通滤波器,使输入信号变为带限信号。然后再送到抽样开关(或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电子开关)每秒将各路信号依次抽样一次,这样3个抽样值按先后顺序错开纳入抽样间隔之内。合成的复用信号是3个抽样消息之和,如图6-28所示。由各个消息构成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抽样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时隙,未能被抽样脉冲占用的时隙部分称为防护时间。

图6-28 3路时分复用合成波形

多路复用信号可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或者加到调制器上变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形式后再送入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合成的时分复用信号由分路开关依次送入各路相应的重建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来的连续信号。在TDM中,发送端的转换开关和接收端的分路开关必须同步。所以在发端和收端都设有时钟脉冲序列来稳定开关时间,以保证两个时钟序列合拍。

根据抽样定理可知,一个频带限制在范围内的信号,最小抽样频率值为2,这时就可利用带宽为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始信号来。对于频带都是的N路复用信号,它们的独立抽样频率为,如果将信道表示为一个理想的低通形式,则为了防止组合波形丢失信息,

传输带宽必须满足

6.3.2 时分复用的PCM系统(TDM—PCM)

PCM和PAM的区别在于PCM要在PAM的基础上经过量化和编码,把PAM中的一个抽样值量化后编为k位二进制代码。图6-29表示一个只有3路PCM

复用的方框图。

图6-29 3路时分复用PCM原理方框图

6-29 (a)表示发端原理方框图。话音信号经过放大和低通滤波后得到

、和,再经过抽样得到3路PAM信号、和,它们在

时间上是分开的,由各路发送的定时取样脉冲进行控制,然后将3路PAM信号一起加到量化和编码器内进行量化和编码,每个PAM信号的抽样脉冲经量化后编为k位二进制代码。编码后的PCM代码经码型变换,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码型(例如HDB3码),最后经过信道传到接收端。

图6-29 (b)为接收端的原理方框图。当接收端收到信码后,首先经过码型变换,然后加到译码器进行译码。译码后得到的是3路合在一起的PAM信号,再经过分离电路把各路PAM信号区分开来,最后经过放大和低通滤波还原为话音信号。

TDM—PCM的信号代码在每一个抽样周期内有个,这里N表示复用路数,k

表示每个抽样值编码的二进制码元位数。因此,二进制码元速率可以表示为,也就是。但实际码元速率要比大些。因为,在PCM数据帧当中,除了话音信号的代码以外,还要加入同步码元、振铃码元和监测码元等。

6.3.3 32路PCM的帧结构

对于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国际上已建议的有两种标准化制式,即PCM 30/32路(A律压扩特性)制式和PCM 24路(μ律压扩特性)制式,并规定国际通信时,以A律压扩特性为准(即以30/32路制式为准),凡是两种制式的转换,其设备接口均由采用μ律特性的国家负责解决。因此,我国规定采用PCM 30/32路制式,其帧和复帧结构如图6-30所示。

图6-30 PCM 30/32路帧和复帧结构

从图6-30中可以看到,在PCM 30/32路的制式中,一个复帧由16帧组成;一帧由32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隙为8位码组。时隙l~15,17~3l共30个时隙用来作话路,传送话音信号,时隙0(TS0)是“帧定位码组”,时隙16(TS16) 用于传送各话路的标志信号码。

从时间上讲,由于抽样重复频率为8000Hz,因此,

抽样周期为,这也就是PCM 30/32的帧周期;一复帧由16个帧组成,这样复帧周期为2ms;一帧内要时分复用32路,则每路占用的时隙为;每时隙包含8位码组,因此,每位码元占488ns。

从传码率上讲,也就是每秒钟能传送8000帧,而每帧包含32×8=256bit,因此,总码率为256比特/帧×8000帧/秒=2048kb/s。对于每个话路来说,每秒钟要传输8000个时隙,每个时隙为8bit,所以可得每个话路数字化后信息传输速率为8×8000=64kb/s。

从时隙比特分配上讲,在话路比特中,第l比特为极性码,第2~4比特为段落码,第5~8比特为段内码。对于TS0和TS16时隙比特分配将分别予以介绍。 TS0时隙比特分配。为了使收发两端严格同步,每帧都要传送一组特定标志的帧同步码组或监视码组。帧同步码组为“0011011”,占用偶帧TS0的第2~8码位。第l比特供国际通信用,不使用时发送“1”码。在奇帧中,第3位为帧失步告警用,同步时送“0”码,失步时送“1”码。为避免奇TS0的第2~8码位出现假同步码组,第2位码规定为监视码,固定为“1”,第4~8位码为国内通信用,目前暂定为“1”。

TS16时隙用于传送各话路的标志信号码,标志信号按复帧传输,即每隔2ms传输一次,一个复帧有16个帧,即有16个“TS16时隙”(8位码组)。除了F0之外,其余Fl~F15用来传送30个话路的标志信号。如图6-29所示,每帧8位码组可以传送2个话路的标志信号,每路标志信号占4个比特,以a、b、c、d表示。TS16时隙的F0为复帧定位码组,其中第一至第四位是复帧定位码组本身,编码为“0000”,第六位用于复帧失步告警指示,失步为“l”;同步为“0”,其余3比特为备用比特,如不用则为“l”。需要说明的是标志信号码a、b、c、d不能为全“0”,否则就会和复帧定位码组混淆了。

6.3.4 PCM的高次群

目前我国和欧洲等国采用PCM系统,以2048kb/s传输30/32路话音、同步和状态信息作为一次群。为了能使如电视等宽带信号通过PCM系统传输,就要求有较高的码率。而上述的PCM基群(或称一次群)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出现了PCM高次群系统。

在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是由若干个低次群通过数字复用设备汇总而成的。对于PCM 30/32路系统来说,其基群的速率为2048kb/s。其二次群则由4个基群汇总而成,速率为8448kb/s,话路数为4×30=120话路。对于速率更高、路数更多的三次群以上的系统,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建议标准。作为一个例子,图6-31介绍了欧洲地区采用的各个高次群的速率和话路数。我国邮电部也对PCM高次群作了规定,基本上和图6-31相似,区别只是我国只规定了一次群至四次群,没有规定五次群。

PCM系统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传输速率有关。基群PCM的传输介质一般采用

市话对称电缆,也可以在市郊长途电缆上传输。基群PCM可以传输电话、数据或1MHz可视电话信号等。

二次群速率较高,需采用对称平衡电缆,低电容电缆或微型同轴电缆。二次群PCM可传送可视电话、会议电话或电视信号等。

三次群以上的传输需要采用同轴电缆或毫米波波导等,它可传送彩色电视信号。

图6-31 PCM的高次群

目前传输媒介向毫米波发展,其频率可高达30~300GHz。例如地下波导线路传输,速率可达几十吉比特/秒(Gb/s),可开通30万路PCM话路。采用光缆、卫星通信则可以得到更大的话路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评估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学校,全文共 6290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评估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评估自查报告

我校于2002年6月申请创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11月顺利通过评估验收,2003年元月授予“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称号。

近几年来,我们并不满足已有成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活动。教育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师生素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办学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很好地发挥“实验学校”在临 澧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窗口作用、示范作用。2003.年-2005年先后被 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常德市明星学校、临澧县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学校。现根据《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评价量化表》进行全面地自评、自查,共可获得100分。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此项总分20分,自评20分)

1、学校办学规模(此项4分,自评4分)

临澧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88年,是直属县教育局的一所示范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90平方米。现有25个小学教学班,在籍学生1656人,有学前班4个,在园幼儿208人,教职工130人,在职的81名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8人,专科学历的68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7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5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0人,先后有20人次荣获省市级劳模暨优秀教师称号。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师资配备、仪器图书均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是全市明星学校,名优学校,是全县教学教研教改实验基地,是教育教学管理窗口中。

2、学校硬件建设(此项4分,自评4分)

学校办学条件一流,教学设施齐备。宏伟的教学大楼内有30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每个教室内有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一应俱全。科技大楼内设有多媒体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中心电教室、校园电视台、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多种功能室。2005年9月,投资40余万元建起高标准校园岗,移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校园内绿树掩映,芳草茵茵,四季花香,环境幽静,是全省园林式单位,是莘莘学子求知养性的理想之所。

3、学校管理水平(此项4分,自评4分)

学校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目标,以“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为办学理念,走科研兴校之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全力打造特长教育品牌,素质教育在这里得到真正体现,特别是这几年来,我校立足实际,围绕找准优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新途径,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与新新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多元化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科研兴校目标。

4、学校师资状况(此项4分,自评4分)

学校师资力量一流,在职的81名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8人,专科学历的68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7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0人,先后有20人次荣获省市级劳模暨优秀教师称号。教师基本功过硬,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艺术精湛。近几年来,教师参加省、市、县举行的教学比武活动,有2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有15人次荣获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有65人次荣获县级教学比武一等然,有50多名教师的近百篇教研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或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特别是近3年来,我们通过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发展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5、学校教研研究(此项4分,自评4分)

如何强化对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如何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如何充分挖掘教师们教研、科研的潜能,努力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实效,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两个保证,两个到位”即:“领导保证、时间保证”,“评比到位、奖励到位”。

所谓领导保证,我们要求做到以下六点:

1、每个行政人员必须深入到一个校本教研小组,帮助确立本组校本教研目标,拟定校本教研计划,把握校本教研动态,解决校本教研难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必须准时参与,不准迟到、早退、缺席,不准只到不研。

3、每周校长办公室议,下组行政人员集中汇报各教研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思路。

4、教导处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大型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领导人人参加。

5、每月对各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评比。督查评比情况全校通报,作为期末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年级组、先进课题的依据。

6、每期对全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与考核,按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各项权值记分存档。

所谓“时间保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每周三放学后(一个小时)各教研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雷打不动。

2、坚持每周二晚教师例会,安排30分钟时间进行全校性校本教研理论学习,从不间断。

3、坚持各学科每个单元确定一个课例,进行三次研讨,两轮反思的模式进行研究,推行“同备一课,分班轮上”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4、坚持每月利用一个晚上(2个小时)学校请一名专家来校讲座,并在讲座后集中讨论,个人反思。

5、教师坚持每周必须进行3个小时以上的网上学习。

所谓“评比到位”,我们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平时评比与定期评比相结合,

每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要组织专门的督查评比,看谁的组织好,效果好,资料好,并全校通报,全校推介,

每到期中期末,学校组织专门的力量对各组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比;二是个人评比与教研组的评比相结合,对于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时发现,及时表彰,业务上委以重任,组织上优先考虑,经济上予以重奖,对于校本教研活动搞得好的教研组,其计分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先进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期末目标考核中均加记奖励分。

所谓“奖励到位”,一是学校每一次组织的大型校本教研活动均设重奖项,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表彰,奖励;二是按照学校制定的《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全期来全体教师取得的各类教研成果一次性奖励,在期末总结表彰大会上隆重发放,2003年我校共发放成果奖21688元,2004年发放22385元,教师个人最高奖达1200元,最低奖额也有280元。

二、履行职责(此项30分,自评30分)

1、承担省市教科院(所)工作

目前,我校承担实验课题7项,其中,“十五”课题3项,“十一五”课题1项,学校子课题3项,已经结题获奖并在全县推广的有2项,正在进行的5项,其中“十五”课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中期评估,获省一等然,结题评估获优秀等级。由此派生出的三个子课题,即“低年级‘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整合”,“中年级‘体验学习’与多媒体教学整合”,“高年级‘合作性学习’与多媒体教学整合”,涵盖了小学各年级八大学科,形成了各年级有侧重、各学科有针对,各教师参与实验的教育科研格局,并做到了每个课题有方案,有计划、有实验档案,研讨形成了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的“六借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且已在全县推广。十一五课题“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研究”已完成立项申报工作。

2、参与各级教研活动(此项10分,自评10分)

为了抓好教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于2004年9月,制定了《临澧县实验小学“三级”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明确上至校长、下到每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基本职责与要求,拟定了校本教研长、短期规划,明确各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教务处的具体的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此外,我们在2004年9月还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专业引领保障制度,合作交流互助制度,学习实践反思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全程参与指导教学研究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将其汇编成册,教师人手一册,反复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我校开展专业引领的总体要求是:“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引领形式上分四个层次:1、学校每期举行2—3次专讲理论讲座;教研组每周一次理论学习交流;教师每周利用3个小时进行网上学习;教师每期自学一本专业书籍。在专业引领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必须与自身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专业引领的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我校开展专业引领的具体做法是“请进来、走出去”。

所谓“请进来”,就是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 校诠释新课程、新课改、新理念,传播新信息、新动态。我校在近年来,先后请市教科所刘忠义教师、省师资培训中心肖奇平教授、特级教师肖家气、贺大国老师和教研室朱宏志主任、胡家仁老师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们反复学习、集中讨论、个人反思,全体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素质教育的要义,新课程理念进课堂、课题研究策略等有了全新认识,为我们洗刷了头脑,指明了方向,递交了钥匙,深受老师们欢迎。

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信息建立了新的沟通手段,与专家、教师、兄弟学校对话,通过设立实验小学网站,打开了与外界沟通与交际的门户。

所谓“走出去”,就是派本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交流取经。近年来,我校先后派出近30名骨干教师赴武汉、株洲、衡阳、桃源、常德、张家界、石门学习观摩、听课,带回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校本教研评价,新课程下教学设计,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对于“走出去”的骨干、教师,我校规定做到“三个一”:即提交一份完整的资料(经验材料,光碟等)交教科室存档,做一场高标准的汇报讲座,谈别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谈自己的感触和体会,谈会后对学校的建议与设想。上一堂高质量的移植课,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

3、在当地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影响(此项12分,自评12分)

学校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学研究,在市县乡产生强烈反响 ,在每年组织的全县教学比武活动中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年年被评为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示范单位,2005年3月25日,全县中小学校本制度现场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全面展示我校校本教研成果,介绍了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宝贵经验,重点推介我校校本教研模式,2005年6月,《湖南教育》全文刊登我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成功经验。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相关情况(此项50分,自评50分)

1、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与学习(此项15分,自评15分)

(1)坚持“六个一”反思活动,我校坚持开展“六个一”反思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重点剖析典型案例;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反思(并且规定;每次外出学习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专业引领讲座后必须反思,每次参加教学法比武后必须反思,每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学校领导、同组教师的评课后必须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且上升到理论高度,阐述自己设计构想;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案例。学校组织评比,记入教师成长档案,纳入期末目标管理范畴。

(2)、坚持六会制度,坚持“六会”制度。建立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我校每学期召开“六会”已形成制度,如:04年11月面向全校教师的“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通过组内交流、推优参选、经验报告三个环节,推介我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新观念、好经验、金点子和好典型;如:04年3月,我校举行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研讨会,全体参赛教师反复领会新课标,认真钻研新教材,仔细推敲课堂教学新策略,推出一批理念全新、设计趋优、便于操作的好模式,起到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特好效果;还有04年9月面向中青年教师的“读书报告会,学术报告会”;04年12月面向优秀教师的“我为学校献良策”座谈会,04年4月面向青年教师的“爱我实小”的演讲会都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促进了教师有效反思,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3)、建立读书常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我校把2005年确定为“师生读书年”,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师以“读专业书籍,争做研究型教师”为主线,教务处、办公室拟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在读书自学活动中,我们坚持“四确定”和“一展览”。“四确定”:即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一展览”:即学期结束举办一次展览,办公室在检查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将优秀笔记对全体教师展览。

(4)、“课堂观摩”结对学艺,跟踪指导,双向交流等有效措施促使教师培训学习与提高。

(5)、资源共享,实施专业引信,我校开展专业引领的总体要求是:“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引领形式上分四个层次:1、学校每期举行2—3次专讲理论讲座;教研组每周一次理论学习交流;教师每周利用3个小时进行网上学习;教师每期自学一本专业书籍。在专业引领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必须与自身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专业引领的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2、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此项20分,自评20分)

一是确保三级教研网络整体联动、职责明确

首先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加强领导,全程参与,全程指导,全程监督,并制定了《行政领导全程参与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其次我们构建三级教研网络,明确职责,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确保校本教研不走过程,务求实效。(见附件1)

二是确保校本教研制度,科学规范,便于操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必要、合理、科学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开展,规范化操作,实效化运行的有力保障。

我们在2004年9月还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专业引领保障制度,合作交流互助制度,学习实践反思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全程参与指导教学研究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将其汇编成册,教师人手一册,反复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

3、校本课程开发(此项8分,自评8分)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和《校本课程评审办法》,本着“校本课程要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要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地域特点,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人文环境、地方 特色、名人古迹、物质资源等优势,分册编好1-6年级校本课程名册纲要,开发出课改年级实用校本课程4套共  课时,深受学生、教师喜爱,得到家长社会充分认可。

4、研究性学习的开放与实施(此项7分,自评7分)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立足于探索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内外主动性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我们确立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性学习实验对象,以科学(自然)课为主要载体,开设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解决科学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配合问题,实验成果形式主要以学生成长档案袋、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以及论文、教师工作档案为主,教师课例、纳入学生评定与教师考核评比范畴,其成效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静电场描绘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84 字

+ 加入清单

电场描绘实验报告

静电场描绘实验报告如何写?那么,下面就随第一范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要领的理解。

3.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

静电场描绘仪、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导线、数字电压表、电极、同步探针、坐标纸等。

【实验原理】

在一些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往往需要了解带电体周围静电场的分布情况。一般来说带电体的形状比较复杂,很难用理论方法进行计算。用实验手段直接研究或测绘静电场通常也很困难。因为仪表(或其探测头)放入静电场,总要使被测场原有分布状态发生畸变;除静电式仪表之外的一般磁电式仪表是不能用于静电场的直接测量,因为静电场中不会有电流流过,对这些仪表不起作用。所以,人们常用“模拟法”间接测绘静电场分布。

1、模拟的理论依据

模拟法在科学实验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其本质上是用一种易于实现、便于测量的物理状态或过程的研究,以代替不易实现、不便测量的状态或过程的研究。 为了克服直接测量静电场的困难,我们可以仿造一个与静电场分布完全一样的电流场,用容易直接测量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场本是两种不同场,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即两场遵守的规律在形式上相似。它们都可以引入电位U,而且电场强度E=-△U/△l;它们都遵守高斯定理:对静电场,电场强度在无源区域内满足以下积分关系

∮E·ds = 0 ∮E·d l = 0

对于稳恒电流场,电流密度矢量J在无源区域内也满足类似的积分关系

∮J·ds = 0 ∮J·d l = 0

由此可见,E和J在各自区域中满足同样的数学规律。若稳恒电流空间均匀充满了电导率为σ的不良导体,不良导体内的电场强度E′与电流密度矢量J之间遵循欧姆定律

J=σE′

因而,E和E′在各自的区域中也满足同样的数学规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由电动力学的理论可以严格证明:像这样具有相同边界条件的相同方程,其解也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也就是说静电场的电力线和等势线与稳恒电流场的电流密度矢量和等位线具有相似线的分布,所以测定出稳恒电流场的电位分布也就求得了与它相似的静电场的电场分布。

2、模拟条件

模拟方法的使用有一定条件和范围,不能随意推广,否则将会得到荒谬的结论。用稳流电场模拟静电场的条件可归纳为几点:

(1)稳流场中电极形状应与被模拟的静电场的带电体几何形状相同。

(2)稳流场中的导电介质应是不良导体且电阻率分布均匀,并满足σ

才能保证电流场中的电极(良导体)的表面也近似是一个等位面。

(3)模拟所用电极系统与被模拟电极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3、同轴圆柱形电缆的静电场

利用稳恒电流的电场和相应的静电场其空间形成一致性,则只要保证电极形状一定,电极电位不变,空间介质均匀,在任何一个考察点,均应有U稳恒=U静电,或E稳恒电极≥σ导电质=E静电。下面

图 1

以同轴圆柱形电缆的“静电场”和相应的模拟场—“稳恒电流场”来讨论这种等效性。如图10(a)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半径a的长圆柱导体A和一个内径b的长圆筒导体B,它们同轴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由高斯定理可知,在垂直于轴线上的任何一个截面S内,有均匀分布辐射状电力线,这是一个与坐标Z无关的二维场。在二维场中电场强度E正平行于xy平面,其等位面为一簇同轴圆柱面。因此,只需研究任一垂直横截面上的电场分布即可。

距轴心O半径为r处(图1(b))的各点电场强度为

E 20r

式中λ为A(或B)的电荷线密度。其电位为

UrUaEdrUaarr1n (1) 20a

Ua 201na若rb时,Ub = 0则有

代入式(1)得 UrUa

距中心r 处场强为 Er1n(b/r) (2) 1n(b/a)UadUr1 (3) dr1n(b/a)r

其中A、B间不是真空,而是充满一种均匀的不良导体,且A和B分别与电流的正负极相连,见图2同轴电缆模拟电极间形成径向电流,建立一个稳恒电流场Er。可以证明不良导体中的电场强度Er与原真空中的静电场Er是相同的。

4、同轴圆柱形电级间的电流场

取厚为t的圆柱形同轴不良导体片来研究,材料的电阻率为ρ则半径r的圆周到半径为(r+dr)的圆周之间的不良导体薄块的电阻为

dRdr (4) 2tr

半径r到b之间的圆柱片电阻为

Rrbbdrb1n (5) r2tr2tr

由此可知半径a到b之间圆柱片的电阻为

(a)

图2 同轴电缆模拟电极 Rabb1n (6) 2ta

若设U0 = 0,则径向电流为

IUa2tUa (7) Rab1n(b/a)

1n(b/r) (8) 1n(b/a)距中心r处的电位为 UrIRrbUa

则稳恒电流场Er′为

UadUr1Er (9) dr1n(b/a)r

可见式(2)与式(8)具有相同形式,说明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电位分布函数完全相同。即柱面之间的电位Ur与1nr均为直线关系。并且(Ur/Ua)相对电位仅是坐标的函数,与电场电位的绝对值无关。显而易见,稳恒电流的电场E′与静电场E的分布也是相同的。因为EdUrdUrE (10) drdr

实际上,并不是每种带电体的静电场及模拟场的电位分布函数都能计算出来,只有在σ分布均匀几种形状对称规则的特殊带电体的场分布才能用理论严格计算。上面只是通过一个特例,证明了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可行性。

5、电场的测绘方法

由(10)式可知,场强E在数值上等于电位梯度,方向指向电位降落的方向。考虑到E是矢量,U是标量,从实验测量来讲,测量电位比测定场强容易实现,所以可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力线与等位线正交原理,画出电力线。这样就可由等位线的间距,电力线的疏密和指向,将抽象的电场形象地反映出来。

静电场描绘仪(包括水槽、双层固定支架、同步探针等),如图3所示,支架采用双层式结构,上层放记录纸,下层放带电极水槽。并将电极引线接出到外接线柱上,电极间有电导率远小于电极且各向均匀的导电介质水。接通交流电源就可进行实验。在导电玻璃和记录纸上方各有一探针,通过金属探针臂把两探针固定在同一手柄座上,两探针始终保持在同一铅垂线上。移动手柄座时,可保证两探针的运动轨迹是一样的。由水槽上方的穿梭针找到待测点后,按一下记录纸上方的探针,在记录纸上留下一个对应的标记。移动同步探针在水槽中找出若干电位相同的点,由此即可描绘出等位线。

使用方法:

(1)接线

静电场测试仪信号源的输出接线柱与电极接线柱相连,将探针架放好,并使探

针下探头置于放有电极的水槽中,开启开关,指示灯亮,有数字显示。电压表示值图3 K为电场中某点对负极的电压值。

(2)测量

调节静电场测试仪电源前面板上电压调节旋钮,将开关K打在电源电压上,电表显示所加的电压值,单位为伏特,一般调到10V,便于运算。然后将开关打在测量,横移动探针架,数显示表示值随着运动而变化,从而测出每条等位线上的几个电压相等的点。

(3)记录

在描绘架上铺平坐标纸,用螺钉夹住,当电压表显示读数认为需要记录时,轻轻按下记录纸上的探针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电压,为实验清楚快捷,每等位线不少于8个点,然后用光滑曲线连接即可。

【实验内容】

1、长直同轴圆柱面电极间的电位分布

(1)将电极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它放在上层静电场描绘仪的下层;

(2)按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及探针联合使用。

(3)把坐标纸放在静电场描绘仪的上层,并用四个螺钉夹好。

(4)调节静电场描绘仪的电源(大约10V)。

(5)移动探针座使探针在水中缓慢移动,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电位差,找到等位点时按下坐标纸上的标记指针,做出标记。分别作出6V、5 V、4 V、3 V、2V的五条等位线,每条等位点不得少于8个。

(6)根据等位点描绘等位线,并标出每条等位线的电位。

(7)根据电力线和等位线垂直的提点,描绘被模拟空间中的电力线。

2、不规则电极间电位分布

(1)将水槽中的电极更换成两圆柱面型。

(2)重复内容一中的操作,分别作出8V、7 V、6V、5 V、4 V、3 V、2V的7条等位线。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同轴圆柱面型电极间电位分布

(1)根据等位点描绘被模拟空间中的等位线。

(2)根据电力线和等位线垂直的提点,画出被模拟空间中的电力线。 (3)测量每条电位线的半径计算对应的电位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计算相对误差,将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表:Ua V a mm b mm

(1)根据等位点描绘被模拟空间中的等位线。

(2)根据电力线和等位线垂直的提点,画出被模拟空间中的电力线。 注意:将图线粘贴在实验报告上

【思考题】

(1)用模拟法测的电位分布是否与静电场的电位分布一样?

(2)如果实验时电源电压有效值不稳定,那么是否会改变电力线和等位线的分布?为什么?

(3)试从你测绘的等位线和电力线分布图,分析何处电场强度较强,何处电场强度较弱。

【注意事项】

(1)水槽由有机玻璃制成的,实验时要轻拿轻放,以免破碎。

(2)水层厚度要保持一致,即水槽要水平放置,以保证导电介质的均匀性,且水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水面要到达探针但不要淹没电极。

(3)电极、探针要和导线接触良好。

(4)实验完毕后,要将电极从水槽中拿出来放在毛巾上,以免电极生锈。并将仪器摆放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5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汇报范文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388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汇报范文

欢迎来到第一范文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20xx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汇报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掌握这项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因此,建校以来,我们始终把实验教学工作做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首肯。下面我就锦阳公学实验教学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三位一体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全国民办先进学校。现有教学班31个,学生1610余名,教职工120余人。学校位于耀州区核心地段,占地面积2164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公学食府、洗浴中心、全塑胶标准运动场和体育馆。校内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装有LED显示大屏幕和24小时全天候电子监控系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2.学校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3个,9间;准备室2间,面积共330m2 。

3.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9间,面积270 m2。双人双锁管理。

4.3个实验室配备实验桌凳50套,能满足2类实验标准,即4人一组的学生分组实验。

5.仪器室配备仪器柜27个,基本满足仪器存放的需要。

6.实验室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电源、光源、水源都能按要求到室、到桌、到位。

7.物理、化学、生物配置仪器,按2类标准配置。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科研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现代实验技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成绩逐年稳步提升。

二.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重视,齐心协力抓好“普实”工作

近年来为了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使用、管理等工作,学校以校长挂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以基层领导为成员,以理化生组为具体实施,并为实验室工作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进。学校要求全体实验员要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整合观念,把实验室工作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树立效益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学校主管领导经常听取实验员和理化生组任课教师的建议,交流意见,提高认识,履行好职责。针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随时将学生一般实验转化成探究实验,有些所配仪器不能满足探究实验,实验员和任课教师专心研究,自制教具代替,演示效果明显,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通过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从而调动了实验员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我校的实验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抓好实验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训练,教学实验达到贯彻教学大纲和新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完成各学科各实验的实际操作训练,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所教所学的目的。

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在于各实验室,且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实”工作中的重点,三年来,学校根据实际财力逐年完善实验室先的设施,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完成规定的个数和任务,力争达到“普实”标准。

3、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重视管理进程,发挥管理的教育功能,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行为守则都不应只是形式,而应重在落实,几年来,学校根据“普实”工作的要求和实际,处理好三个结合:1、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2、常规要求与督促检查相结合;3、把实验员与任课教师的管理相结合。实验室管理不只是实验员或任课教师的行为,而应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实验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与任课教师共同管理,这种管理不只是单纯的课前、课间、课后的管理,而应贯穿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要求实验员做好每一年的资料收集,整理装订,三年来各年度的实验室资料完备。

重视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学校把实验室建设工作纳入每年度工作计划中,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教学处工作计划中都明确实验室工作和建设要求的实施,学校根据“普实”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各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定期购买实验室的耗材和药品,理化生三个实验基本能满足各科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的要求,三年来实验开出率达100%。

4、加强常规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根据“普实”工作的要求,学校将《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关于教学仪器损坏、丢失、赔偿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悬挂在实验室和准备室相应的位置,要求实验员及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建立健全“一单一本三表三册”等相关帐册,做到帐帐相符,财物相符。仪器增加或减少及时登记,并作好相应的记录。三年来,认真完成和填写各种表册,从实地做好各种软件资料,注重实验教学环境的“软件”建设。实验室环境的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有启迪和教育功能,学校领导和实验员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环境建设,想方设法,就地取材,本着“低投入,高收效”的原则,在墙上悬挂相关的科学家、名人的图像或名言励句等,让师生每次进入实验室都在浓浓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自觉学习、操作、探究、求知。

在实验室的管理中,我校坚持把上级的要求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高标准,严要求。主管实验的领导不定期的检查、落实、监督,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相继派理化生等学科的教师到区上参加培训,使之在常规管理中不断完善。对于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边做工作边改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全力抓好“普实”工作。

5、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

做实验需要器材,新课程改革又增加了实验教学的难度,配备的仪器不能满足新教材的实验需要,以及实验效果差等原因,基于这种情况,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近年来,我校师生自制教具在参加省市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并获得多项奖励。理化生的教师经常互相交流,互相配合,改进实验方法,使得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要求实验员做好自制教具的登记、保管和使用工作。

6、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课外科技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校领导特别重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要求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教师具体负责指导,要求各个课外兴趣小组有计划、有项目、有活动记录、有实验成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理解实验原理,并能运用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能根据实验项目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认识,了解了各学科有代表性的实验仪器,如:显微镜,天平,烧杯等,能够熟练使用,能够正确进行各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如实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大多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达标情况:

1.学校建立组织机构。

2.学校设专职实验室管理员一名。

3.建立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室各项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仪器室有《教学仪器、药品管理规定》、《教学仪器报废、赔偿规定》。实验室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防护规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任课教师有《教师演示实验守则》、《教师指导实验守则》等。

4.建立健全各种帐册。

三个实验室建立有《实物流水帐》、《管理明细帐》,化学仪器室增加《危险药品消耗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5.3个仪器室仪器分柜、分类存放。柜贴柜签,分层、格贴有分类签,定位签。仪器分类、编号、贴签入柜,摆放科学有序。

6.学校规定各任课教师,学期初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学期末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7.任课教师按照学科课程进度,随堂完成教师演示实验,按单元进度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要求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开出率100%,仪器利用率95%以上。认真填写《学生分组实验登记表》,交实验室、档案室存档。

四、努力方向:

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尚存在下列需要改进的问题:

1.实验室实验仪器不全,部分药品不足,致使有的实验无法完成。

2.实验室及实验台凳原来按2类标准配置的,4人一组,今后将按照一类标准为2人一组,需要增添实验台凳及仪器数量。

3、上级主管部门从未为我校下拨实验经费和实验仪器,加之我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我校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五、整改措施:

1.学校计划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力争每年都投入一定的实验教学专项经费,改善目前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向一类标准靠拢。

2.在实验教学软件建设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账册表册以及各种实验档案,特别注重师生实验成果的提高。

总之,近年来,学校在“普实”工作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在检查过程中如有存在的问题,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批评和建议,学校一定进行整改,努力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报告范文

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经过这一学期的不断学习和实验,我对于会计电算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整个实验和操作过程可以进行更加熟练的操作。经过学习,我的电算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会计核算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现对实验过程总结如下:

1.建立账套

电算化需要在一开始就在软件中建立帐套。并且,软件中所需要输入的帐套信息更加的具体和严格,例如,其中不仅包括帐套信息,单位信息,而且增加了核算类型,基础信息,编码方案和数据精度的设置。所增加的这些数据对于企业门户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决定和指导作用,因此在设置时一定要严格执行,一旦确定在以后不得随意变更。

2.日常业务处理

总账中的初始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日常处理了。日常业务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录入和处理各种记账凭证,完成记账工作,查询和打印输出各种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分类,同时对个人往来和单位往来等辅助帐进行管理。

由于期初帐套的基础工作已经准备充分,所以在平常的经济业务中,只需要我们输入一些信息即可,系统会自动的帮我们进行核算和辅助核算,并加以汇总,这就大大的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不同于手工账,会计电算化实现了将工作化整为零,将工作分摊到各个时期,达到更高效完成工作的目的。

3.期末处理

每个月末,总账系统处理完毕当月的日常业务,就要做期末处理。期末处理的内容包括:自动转账、银行对账、对账、结账。在实际操作中转账科目可以为非末级科目,部门可为空,表示所有部门,JG函数定义时,如果科目缺省,取对方所有科目的金额之和,如果公式的表达时明确,可直接录入公式。此外,

有系统自动生成的转账凭证是从相应的账簿中取数,所以在生成自动转账凭证时,一定要确保被取数的会计科目的数据已经记账。当本月还有未记账凭证式,不能结账,而且,结账必须按月连续进行,上月未结账,本月也不能结账,但是可以填制、审核凭证。若总账与明细账对账不符,不能结账。

4.财务报表

会计报表管理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它为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及外部相关部门提供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UFO报表的主要功能有文件管理、格式管理、数据处理、图表功能、打印功能和二次开发功能,提供各行业报表模版。

在设置报表时,报表的尺寸设置完之后,还可以选择格式菜单中插入或删除命令,增加或减少行或列来调整报表大小。若要取消所定义的组合单元,可以在“组合单元”对话框中,单击“取消组合”按钮实现。关键字在格式状态下定义,关键字的值则在数据状态下录入。如果关键字的位置出现错误,可以选择“数据”/“关键字”/“取消”命令,取消后再重新设置。单元公式在录入时,凡是涉及到数字符号的均须录入英文半角字符。否则系统将认为公式录入错误而不能被保存。审核公式在格式状态下编辑,在数据状态下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总单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总单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5]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课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德育》读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色.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应当而且必须依靠和借助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和活动内容.德育课程不是上述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实现自身的超越,在综合性上应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德育过程的综合性,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体系的综合性,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以认知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课不同于智育课或文化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课必须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

(3)深入研究和开创德育活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

为了提高增强《德育》读本的科研含量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下气力学习和研究普通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因为目前尚无成熟的德育课程论的专著问世),从中吸收和借鉴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一般理论,以创建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论.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体系,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德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或文化课,必须坚持"双主体论"(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德育活动课还应当坚持"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

(4)深入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走进平民百姓,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成现实.然而,德育跟进则相对滞后,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的诸多焦虑,传统德育向互联网延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德育研究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XX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德育网".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因此,《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德育活动课方案设计文字软盘,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实录,课外德育活动实录集锦,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要遵循育德性,系统性,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的原则.目前正在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详见通知).经过德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评审后择优制成光盘,供实验区,实验校使用,并通过中国德育网以音频形式登录,供实验校下载参考,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网络化做出贡献.

共21页,当前第1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会计管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6358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管理实验报告三篇

篇一:财务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 实验课所在班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 业 指导教师:学 号: 姓 名:提交日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交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办公室保存。

企业成长与外部资金需求

《财务管理学实验》是一门建立在《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课程基础上以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为技术平台的实验软件。本实验报告主要针对筹资管理知识点中的《企业成长与外部资金需求》实验项目。

一、实验目的

《财务管理学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逼真的现代实际工作环境,使受教育者在全真的环境中受到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熟悉筹资管理中的企业成长和外部资金需求的预测,掌握企业额外资金需求的预测,进一步巩固销售百分比法及相关的筹资及财务预测知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涉及销售百分比理论知识和方法,根据销售额增加量确定融资需求量。外部资金需求=资产增加-负债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的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新增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一) 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得到预测流动资产、预测固定资产、预测股东权益和预测负债的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

(二) 编制不同销售额增长率下的财务状况,得到预测销售额、预测资产、预测股东权益、预测负债和预测资产负债率的数据。

(三) 编制销售额增长率与外部资金的数量关系,得到预测资产增量、留存收益增量和额外资金需求,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

(一) 编制XX公司20xx年的预测财务报表

预测流动资产=预计销售额*销售百分比 2. 预测固定资产=预计销售额*销售百分比

3. 预测股东权益=本年末股东权益+预测下年销售额*净利率*(1-股利发放率)

4. 预测负债=预测资产总额 5. 具体步骤如1-1表所示

(二) 编制不同销售额增长率下的财务状况

预测销售额=本年末销售额*(1+销售增长率) 2. 预测资产=预计销售额*销售百分比

3. 预测股东权益=本年末股东权益+预测下年销售额*净利率*(1-股利发放率)

4. 资产负债表=预测负债/预测资产 5. 具体步骤如表1-2所示

(三) 编制销售额增长率与外部资金需求的数量关系

1. 预测资产增量=预测资产-本年末资产

2. 留存收益增量=预测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股利发放率)

3. 额外资金需求=预测资产增量-留存收益增量

4. 具体步骤如表1-3所示

篇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会计管理模拟实验》课程报告排版要求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行间距 :选择多倍行距, 设值1.2 。段间无须空行。

学生应在课程结束前上交冯老师处,包括①课程报告封面;②课程报告,由指导教师完成最终成绩评定。

后附课程报告封面。(自行下载打印)

《会计管理模拟实验》

课程报告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工作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二、 实习内容及过程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一些会计日常业务处理、银行及税务相关工作处理。公司财务部主要有材料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税务会计以及出纳。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公司主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也借助单位网上银行进行收付款业务查询及处理,在税务处理工作方面,只要利用税务局相关软件进行纳税管理,如登录网上办税大厅等税务软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税收抵扣等业务。

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方面,主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针对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性质进行会计处理,编制会计凭证,进行审核记账等。公司日常的经济业务通常不是采购就是销售,在进行采购业务处理时,需进行编制采购入库单,并核对采购数量、金额及税额;销售业务方面,主要是对于应收账款的核对,根据实际发生以及相应回款进行收款或转账凭证的编制并审核记账;在采购与销售方面的实习工作当中,在制单处理方面要特别细心,要注意核对供应商以及客户往来,以免在进行项目核算时发生串户。除了采购和销售业务,日常经济业务还包括通过单位网上银行进行付款业务,并在受到银行回单后,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应付账款核算。日常会计业务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都必须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尊重原始凭证,考究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利用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公司的另一个重要会计核算项目就是进行成本及费用的核算。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生产费用核算和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在实习过程中,对于进行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主要是收料单、领料单、产成品交库单,月末盘点表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费用归集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应发票才能进行计入费用。

税务处理是公司财务处理的重要部分。税务会计主要公司税务的申报(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以及办理公司税务的缴纳、查对、复核,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事项,编制相关税务报表以及相关分析报告,申请开具红字发票,办理相关免税业务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利用网上办税大厅进行申报以及增值税认证抵扣,利用

ABC3000进行税务报表的填制,并对于本期应交及未交税金进行查对和复核。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20xx年起,凡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可进行增值税抵扣。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15%征收。

月底是公司出具财务报表的时候。总账会计即主管会计,主要负责公司主要财务报表的出具。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各种附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计算出本期应纳税所得额并进行纳税申报。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还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以及销售利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财务报表需一式三份,上交给国税及地税各一份,本公司自己留底一份。

公司财务部还设有出纳及增值税发票开具处,出纳主要管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编制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开具收款收据以及票据的办理,专用收款收据需到税务局领购,且每次只能购买一本。通过出纳岗位的实习,我还了解到真实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开具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的办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中,必须核对单位的每一项税务信息,包括税号、名称、电话、地址等,在开具过程中,必须真实准确,如发生错误的增值税发票,需向税务局提出申请,开具红字发票等。

三、 实习总结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通过此次实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有了详细而具体的认识,熟悉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对象,也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在实习期间,主要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及财务账表对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对于税务、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重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熟悉了用友财务软件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操作,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

实习是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重要经历,通过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加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次会计实习,我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篇三:管理会计实验报告

管理会计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及学时:20xx-20xx学年春季学期,总8学时

实验地点:经济管理学院机房

一、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四部分内容进行上机模拟实验:成本性态分析模拟、经营预测模拟、经营决策模拟、全面预算模拟。下面就每部分的实验内容分别作简要介绍。

1、成本性态分析:根据教材第二章“变动成本法”中的混合成本分解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模型、散布图模型和回归直线法模型,并学习混合成本分解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2、经营预测模拟:根据主教材第四章“经营预测”中的经营预测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经营预测模型,重点是创建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回归法和多元回归法销售预测模型以及Excel工作表精英预测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3、经营决策模拟:根据教材第六章“经营决策”中的经营决策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生产何种产品决策”、“亏损产品停产决策”、“自制或外购决策”、“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生产工艺选择决策”、“定价决策”等经营决策模型,并学习Excel工作表经营决策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4、全面预算模拟:根据主教材第十一章“全面预算”中的全面预算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学习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全面预算模拟,以及全面预算模拟的维护和应用。

二、实验心得:

通过王老师的授课与本次实验收获颇丰,感受颇深。本次实验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以下是对所学内容与本次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1、课堂回顾。王老师与其他专业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板书写的非常多,板书与幻灯片相比教学效果更好,因为运用板书讲课我们对老师所讲内容印象更深刻,幻灯片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看一遍甚至看了部分内容就过去了,而老师写在

黑板上的每个知识都会在脑海里有印象,便于我们课后复习。而且老师讲课的速度把握的很好,王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还讲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我认为管理会计与以往学习的财务会计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亮点,管理会计体现了智能化的特点。通过近三年的大学生涯,一提到会计最先浮现在脑中的是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进行记录与分析各种会计分录、财务报表,体现出的是对结果的总结与整理;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对未来的规划,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通过分析运用合理的手段控制成本能为企业创造真实价值。

总之,财务会计着重反映过去,运用初等数学、描述性方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控制现在、规划未来,运用现代数学、分析性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老师着重向我们讲述了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感受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3、实验收获与总结。在本次试验中不仅学到了许多分析方法,更加意识到Excel表格在处理数据过程中的强大功能。通过对成本性态的分析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对企业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对经营预测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通过Excel表格将老师所讲的分析预测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很容易就得到了所需结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模拟,直接决定了企业应该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全面预算分析,一看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合理一次,因为它突出了全面,正因为全面所以必然具备复杂特点。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对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尽快进行调整。虽然课上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很细致,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很不透彻,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也不是很顺利,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内容,高级财务管理中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着重讲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很有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对Excel表格的功能又多了一些认识,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在以后工作中会经常用到,而且相对于其他软件来说处理数据方便快捷,而我对

Excel表格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好多功能还不了解,课下还需自己多练习。

我们往往局限于对学校安排的课程的学习,很少有同学去学习一些与专业无关的知识,而且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式的现象,仅局限与用老师教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形成连贯的体系,各学科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联系,这可能与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解决方法有关,比如,老师留的习题中的第八题,正如老师所说运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很简便,再运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解答更简便。会计专业学习一些软件对以后工作会提供很多便利,而且一些软件并不难学习,甚至对于有些软件的学习可以只掌握一些基本要领,用的时候只要会调程序就行。软件不仅能将要解决的问题简化,还能创造出很多美妙的东西,曾经对MATLAB软件学过一段时间,运用一些MATLAB语言运行一下程序就可产生漂亮、复杂的图画,感觉很神奇,在必要的时候对解决会计问题也有帮助。总之,通过对Excel表格的运用,以及分析方法的学习,意识到我们在掌握课上老师所讲内容的同时,还有必要课下多学一些技能,尤其是对office的熟练运用,软件不仅是得出结果的重要工具,也是为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

4、细心是会计人员的必胜法宝。现在还记得在上次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时,少结转了一张凭证导致报表结果错误,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才发现了错误的根源,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在工作时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很大的麻烦,所以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就养成细心的习惯,做实验时摆平心态、不急躁、有耐心。对操作步骤、分析、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避免一些失误;同时,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要善于总结规律,不仅有利于避免一些失误的发生,还有助于我们简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理财中的72法则简化了计算过程,且能够迅速得出结果。

最后,每次实验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也会多掌握一项技能,每门课程的结束都代表着知识面的拓宽,也会对会计多一些认识、多一分感情、多一份领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是老师、家长嘱咐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们都懂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只把这句话当做一个口号更要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事细心认真、不拖延。不做学习的机器,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刚开始做一件事或学习一门知识可能会很困难但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感觉学习

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学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个能够集中时间学习的阶段,所以在闲余的时间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书,开阔视野;多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活跃思维;多学一些软件,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对于专业课的学习,要自己多看,遇到不懂的问题多问,熟能生巧。进入大三之后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比以前严谨了许多,当学到一个又一个新知识时很开心,感觉认真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elisa测抗原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81 字

+ 加入清单

elisa测抗原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基本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1. 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2.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 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 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基本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

其余步骤同“双抗体夹心法”的4、5、6。

(二) 酶与底物

酶结合物是酶与抗体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是ELISA成败的关键试剂,它不仅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具有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但不同的酶选用不同的底物。

免疫技术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  终止剂为2mol/L H2SO4

终止剂为2 mol/L柠檬酸, 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终止剂。

可催化下列反应: HRP+H2O2→复合物 复合物+AH2→过氧化物酶+H2O+A AH2 ——为无色底物, 供氢体; A—— 为有色产物。

(三) ELISA常用的四种方法

1.直接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

加酶标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间接法测定抗体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加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酶标抗体;

加底物。 测定底物的降解量=抗体量。

3.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体的抗体);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 竞争法测定抗原

将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1) 加入酶标抗原;

(2),(3)加入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

加底物。对照孔与样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67 字

+ 加入清单

电流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

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

1. 外部检查

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  3. 绝缘检查  4. 刻度值检查

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

四、实验仪器

1、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

2、功率方向继电器

3、DL-31 型电流继电器

4、电脑、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

1、外部检查

检查

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

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接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应一致,并与动接点同时接触,动接点容许在其本身的转轴上旋转10~15度,并沿轴向移动0.2~0.3mm,继电器的静接点片装有一限制振动的防振片,防振片与静接点片刚能接触或两者之间有一不大于0.1~0.2mm的间隙。  2、电气特性的检验及调整

(1)实验接线图如下:

(2)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的检查

a. 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并将整定把手放在某一整定值上,调压器的手柄放在输出电压的最小位置(或将串入电路的滑线可变电阻放在电阻最大位置)。  b. 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调节可变电阻),慢慢地增加继电器电流,直至继电器动作,停止调节,记下此时的电流数值,即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再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

c. 继电器动作后,均匀地减小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加可变电阻阻值使流入继电器电流减小)直至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刚刚打开,记下这时的电流,即为返回电流Ihj,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根据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算出返回系数Kf:Kf=Ihj/Idj 动作值于返回值的测量应重复三次,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不超过±3%,否则应检查轴承和轴尖。

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85,当大于0.9时,应注意接点压力。  a. 将整定把手放在其它刻度时,重复上述试验。

b. 将继电器线圈改为并联接法,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检验。

在运行中如需改变定值,除检验整定点外,还应进行刻度检验或检验所需改变的定值。用保护安装处最大故障电流进行冲击试验后,复试定值与整定值的误差不应超过±3%,否则,应检查可动部分的固定和调整是否有问题,或线圈内部有无层间短路等。  (3)返回系数的调整

返回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予调整,影响返回系数的因素较多,如轴尖的光洁度、 轴承清洁情况、静触点位置等,但影响较显著的是舌片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和舌片的位置。  a. 改变舌片的起始角与终止角,填整继电器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而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整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则无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终止位置与磁极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数愈小。

a. 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反之,返回系数越小。

b.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返回系数,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4)动作值的调整

a.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变动作值。为此,可调整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当动作值偏小时,使舌片的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b.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动作值,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实验接线图:继电器有2个线圈,2和6对应1个线圈,4和8对应一个线圈。一个继电器刻度盘上对应的是2.5-5A,而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先串联后并联,串联的时候,动作电流可设定为2.5-5A,并联的时候动作电流设定为5-10A,接线图如下(图1,串联;图2,并联):

图1图2

表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整理:

动作电流平均值Iav =(I1+I2+I3)/3 返回系数。返回系数的大小主要是继电器断开的时间长断,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

对于第一行数据则有: K=3.63/4.13=0.88 第二行数据则有:  K=4.5/5.03=0.89 第三行数据则有:  K=2.0/2.8=0.72 第四行数据则有:  K=7.5/8.4=0.89

由于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85,而实验测试数据显示在电流为2.5刻度是返回系数偏小,这可能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小电流时灵敏系数过小,故该过电流继电器不可用。

刻度盘中点,冲击前后动作值和返回值及相差的百分数 串联时,冲击前后动作值和返回值相差的百分数为: I%=(4.13-3.63)/4.13×100%=12.11%

并联时,冲击前后动作值和返回值相差的百分数为: I%=(8.4-7.5)/8.4×100%=10.7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解剖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07 字

+ 加入清单

解剖实验报告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六.实验总结

本次试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所得实验结果较为理想,很容易观察到腓肠肌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最繁琐的步骤,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期间,我们进行的比较缓慢,生怕弄错了哪一步,一步步想原理、回忆老师是怎么说的,所幸的是我们最终成功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这次的不断尝试和思考中,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精馏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08 字

+ 加入清单

精馏实验报告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 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 ,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Q=αA△t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 ,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 ,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Q=U2/R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 3.视盅 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60.8238-44.0529nD

式中 .--料液的质量分数;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④测定全回流情况下的单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时间,待该塔操作参数稳定后,即可在塔顶、塔釜及相邻两块塔板上取样,用阿贝折光仪进行分析,测取数据(重复2~3次),并记录各操作参数。

⑤实验完毕后,停止加料,关闭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待一段时间后(视镜内无料液时),切断塔顶冷凝器及釜液冷却器的供水,切断电源,清理现场。

五、报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③结合精馏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①塔顶:nD1=1.3597,nD2=1.3599;塔釜:nD1=1.3778,nD2=1.3779

nD1=1.3658,nD2=1.3658;nD1=1.3678,nD2=1.3681。②第四块板:第五块板: (2)数据处理

①由附录查得101.325kPa下乙醇-正丙醇 t-x-y 关系:

表1: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p=101.325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相组成x 气相组成y 沸点/℃ 0 0.126 0.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44 1.0

0 0.240 0.318 0.33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97.16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9 78.38

乙醇沸点:78.38℃,丙醇沸点:97.16℃。 纯溶质(溶剂)折光率原始数据

纯物质 冰乙醇 正丙醇

折光率

1.3581 1.3579 1.3809 1.3805

均值 1.3580 1.3807

回归方程:

由质量分数m=A-BnD代入m1=1 nD1=1.3580 与m2=0 nD2=1.3807 得 .=60.8238-44.0529nD ① ②原始数据处理:

表2:原始数据处理

名称

塔顶 塔釜 第4块板 第5块板

折光率nD

1.3597 1.3778 1.3658 1.3678

折光率nD

1.3599 1.3779 1.3658 1.3681

平均折光率nD 质量分数ω 摩尔分数x

1.3598 1.37785 1.3658 1.36795

0.9207 0.1255 0.6563 0.5616

0.9380 0.1577 0.7136 0.6256

以塔顶数据为例进行数据处理:

D

nD1.nD2

1.3597.1.3599

.1.3598

将平均折光率带入①式

..60.8238.44.0529nD.60.8238.44.0529.1.3598.0.9207

0.9207

x...0.9380

1-0.92071-0.9207

...乙醇.正丙醇4660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乙醇

参见乙醇-丙醇平衡数据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线,全回流条件下操作线方程为y=x,具体作图如下所示(塔顶组成,塔釜组成):

图2:乙醇—正丙醇平衡线与操作线图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由图解法可知,理论塔板数为6.2块(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为E.

第5块板的入板液相浓度x4=0.7136,出板组成x5=0.6256

由y5=x4=0.7136查图2中乙醇和正丙醇相平衡图,得x5=0.5490

N6.2

.100%..100%.77.5%N总8

则第5块板单板效率 Em1,5.

0.7136.0.6256

.100%.53.46%

0.7136.0.5490

七、误差分析及结果讨论

1.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误差:测定折光率时溶质组分有所挥发造成数据误差

(2)数据处理误差:使用手绘作图法求取理论塔板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尤其是在求取x5=0.5490时,直接在图上寻找对应点,误差较大。

(3)折光仪和精馏塔自身存在的系统误差。

2.结果讨论:

此次实验测得的全塔效率为77.5%,单板效率为53.46%,全回流操作稳定 ,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较为合理。

八、思考题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

答:a、冷凝后的液体全部回流至塔内,这称作全回流。 简单来说,就是塔顶蒸汽冷凝后全部又回到了塔中继续精馏。

b、D=0,实际生产是没有意义的,但一般生产之前精馏塔都要进行全回流操作,因为刚开始精馏时,塔顶的产品还不合格,而且让气液充分接触,使精馏塔尽快稳定、平衡。

U2

Q..q.r R c、要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利用公式,其中塔釜的加热电压和电阻已知,查出相变焓,则可以求出汽化量q,则有在全回流下L=V=q。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

如今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考研如何顺利通过复试?考研er面对众多选择和重重困难又何去何从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实验原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其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三、实验背景:

(1)研究生招考热确需一盆冷水,研究生招考遇冷,让人们能够清醒下来,正视一度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所患的狂热病症,其症结究竟何在。对于徘徊在考研大门外的学子,也可认真权衡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选择这条路。

(2)大三了你想考哪类研究生?,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3)20xx年研究生报考数下降倒逼研究生挤水分,一些高校特别是非211和非985高校,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高校研究生招生不得不面对15年首次出现的尴尬局面,扩招在继续,报名人数却已经开始下降。

(4)考研真相,毕业生追求更高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考虑,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读研毕业生中近三成转换专业,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转换专业的比例较高;专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最低的是轻纺食品大类。

四、实验用品:机智聪明的大脑一颗、坚定的决心、草稿纸一沓、教材几本、文具若干。

五、实验仪器:

(一)【在线估分】——快人一步手机估分对答案!

考研初试阶段已经完成,初试成绩尚未有结果,成绩估算这个数据影响了复试的准备已经学校调剂的准备,所以估分是至关重要的。

(二)【官方调查】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

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提供来自无数15级考研帮用户的真实数据,是16级考生第一时间掌握15年真题及出题方向的不二选择。

六、探究过程:

( 一 )本文汇总当天

(二)论坛精华热帖

七、实验结论:

(1)考研复试面试:首饰篇、发型发饰篇、面部妆容篇

英语谚语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however,beauty is inside deeper告诉我们不要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品格的修养,在我们研究生入学复试面试当中,考官们的问题都是在对大家内在品格进行考察。但是当你第 一次踏入复试的考场,在没有与考官进行灵魂般触碰的面试之前,我们也应该在外表的细节上做足功夫。

(2)20xx考研复试英语口语通关宝典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结束意味着复试已经悄然被提上日程。和初试不同,复试不是绝对化的客观性考试,而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如此一来,一些细节性的东 西就凸现出来了,在我们英语口试过程当中更是如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我们方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心理学考研跨专生如何准备复试

心理学的跨考生在50%以上,实践证明跨考生通过复习是可以顺利考上心理学的研究生的。可是面对实验、统计等一系列劣势,跨考生们又该如何准备如何复习?

八、评语:

做学术、搞研究是一种态度,好与坏,并非取绝于你所拥有的东西,而是取绝于你对待它们的态度,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你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与其迷茫与彷徨,不如送给自己坚定的态度。用信心挑战考研,用恒心征服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路实验报告要求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

同学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 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 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三、 实验中测试得到的数据要用黑笔誊写在实验报告表格上,铅笔字迹清楚也可以,如纸面太脏要换新实验报告纸,在319房间买,钱交给姜老师。

四、 绘制的曲线图要和实验数据吻合,坐标系要标明单位,各种特性曲线等要经过实验教师检查,有验收印章,曲线图必须经剪裁大小合适,粘附在实验报告相应位置上。

五、 思考题要有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后较为详尽的语言表述,如串联谐振的判定等,可以发挥,有的要画图说明,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抄。

六、 实验报告页眉上项目如学号、实验台号、实验室房间号、实验日期等不要漏填。

七、 要有个人小结,叙述通过实验有哪些提高,有哪些教训,之所以作得好和作得差,要分析一下原因。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八、 5月17日下午3时以前班长(学委)交到综合楼323房间。

电路实验室 XX年5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