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孝经读后感好一点的(精品20篇)

浏览

5769

范文

1000

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有个热点的问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你幸福吗?”有的回答幸福,有的却是不幸福。其实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所以回答的也就不一样。在我看来,就如同书名一样,其实幸福很简单,作为一名年轻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孩子们的一点进步,一句话语我都会感到很幸福,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很容易满足,但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今年的“3。8”妇女节,我们班的每位妈妈都如愿以偿的,收到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花相框,看着妈妈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那就是幸福。同样的,孩子们之后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也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开心。那是孩子们做完礼物后,我说妈妈们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突然有个声音冒了出来,黄老师,你别着急,等我长大了我买宝马车送给你。我惊讶了,原来他们没把我忘记,还想着长大以后要送我东西。

每每听到孩子们对我说,黄老师你辛苦了,我帮你捶捶背;黄老师我帮你拿;黄老师我长大要带你住大房子;我长大要当黄老师……等等这些的时候,我知道,即使我为他们付出再多我也心甘情愿,因为我爱我的孩子们。她们的花,是送给了妈妈,但在我眼里,我收到的花一点也不比妈妈们少。我收到的是孩子们一份份的真心和满满的爱,感受到的确实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

其实用一颗平常心,感受平常事, 体会最初的、原始的、简简单单的就是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呼兰河传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们上了一篇课文,令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赵丽宏写的文章——《顶碗少年》。

这篇课文是作者二十年前的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少年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表演顶碗杂技。在简便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在那里我体会到了少年的努力,可是好景不长,少年出现了失误,台上没有慌乱。再来一次,又掉了……

少年也准备放弃,一位老者走到了少年跟前对他说了一两句话。我想这必须是对少年鼓励的话。少年听了,他又侑信心了,决定再博一下。果然他成功了,获得了观众们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也让我看到了少年身上的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他不畏惧自我的失败有多么尴尬。不丧失信心,只要在拼搏一下,面前的天空必须会出现彩虹。

晚上,我独自在家做数学作业。前面的题目很简单,我做起来十分简便。可是到了最终一题,我做不来了。当我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早上学的《顶碗少年》中那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连续出现了两次失误。他也不放弃,到了最终,最终成功了。

我也应当学那位少年一样,不放弃。我又拿起作业,冥思苦想,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错,失败乃成功之母,见到了失败也必然有成功!一句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对,只要自我努力了,花费了心血,面前就必须会有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创作于1600~1601年的《哈姆雷特》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就是到此刻,依然感觉他震撼人心。而这一切不是情节,也不仅仅仅是出色的文学手法,是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总的来说,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杯具,人的杯具。

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应对的是自己的原先的理想世界的破灭。一开始的哈姆雷特处于某种好处上的“童年时期”,他没有经历过什么巨大的挫折,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一向学习西方正统思想。但到头来,高贵的,令人崇拜的父亲死了,贞洁的母亲一个月不到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这使他对世界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直接促成了他之后的彷徨。他意识到:完美的东西原来并不存在,贞洁抵但是欲望,道德战胜不了贪念。他认为就应去复仇,但是那道德败坏的人是他的母亲;杀死他父亲的叔父和他一样是人,拥有的是人的思想。但是就算复仇成功,又能怎样?为此他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活着是一种痛苦,但是对死又怀有那么绝对的恐惧。他遇到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难题,却又无从逃避。

哈姆雷特的情形并不是唯一的,生活的大手对每一个人握得是如此之紧。

老国王的死,这和王后并没有关联。但是作为妇人的她面临着两种选取,那就是道德或者是欲望。她选取了后者。然而她遭到了哈姆雷特的蔑视和批评,道德的空虚带给她相当大的痛苦,其实王后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并不是道德败坏。她是在选取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取自己的命运。

新国王,那个篡夺了王位的叔父,他是剧中最大的反派主角。他一心想要王位,并且对王后怀有欲望。但国王是别人。是他的兄长,他注定得不到王位。他和剧中所有人一样面临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的消失。但他发奋去争取,其实在此刻,他表现了一个英雄一般的气概,他勇敢地去争取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也是杯具之所在。他付出了代价:他的手上沾满了别人的鲜血,却无力地忏悔。在之后,他发现哈姆雷特得知了真相后,他又开始拯救自己可能会失去的的幸福生活。他徘徊在罪孽和理性之间,最终他没有跳出来,死在自己的剑下。

勒替斯和莪菲莉霞的命运与哈姆雷特惊人的相似。而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选取中,莪菲莉霞选取了后者,她选取了自杀。在复仇与否的选取中,勒替斯完全是哈姆雷特完全相反的复仇者,“那么难道我的一个高贵的父亲就这样白白死去,一个好好的妹妹就这这样白白疯了不成……我的报仇的机会总有一天会到来。”在复仇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这件事情上,所有的选取都指向了同样的终点。

与哈姆雷特的停滞不前不一样,其他人进行了行动上的抗争。新国王杀死了老国王,并且尝试着忏悔来洗清自己的罪孽,并且妄图透过杀死哈姆雷特保住王位。勒替斯和国王一齐实施了计划,企图让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父亲的死付出代价。但是最后呢?新国王死了,他也许能够说被复仇了。勒替斯死了,计划失败了。哈姆雷特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复仇里。

有人说哈姆雷特的剧情太过于牵强,怎样可能所有人都死了。但是这恰恰是现实所在。文章向我们表现了一群对抗命运的人的最终的结局。他们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什么也没有解救。他们尝试着挽回过去,结果什么得到。这种无奈,依存于每一人身上,也许也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哈姆雷特》式的杯具伴随着每一个人,各个方面,并且无时不刻。

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他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句话,无疑相当精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仿佛是武陵人闯进了桃花源,在桃花源里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国。而我们作为一生奋战在普通高中的教育人,我们仍然是遵循孔夫子的教导,尊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李希贵先生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属于我们教育人的理想国——北京十一学校,观摩到在一所班级授课制的中学里,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

这种教育范式的构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20xx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走班上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对接。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装点环境,让学科教室洋溢着学科和课任教师的个性魅力,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同时,选择在同一个学科教室学习的学生,因为具有相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因而更容易相互合作,形成比肩竞争,相互影响的教育情境。

第二步是从20xx年开始,实行选课走班,数理化生每一个学科按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语文、英语、体育、技术分类设置了近100个课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涯规划进行选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程表。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这种教育范式不是李希贵先生的原创,而是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20xx年在广东省的深圳中学,我就已经参观了这样的类似范例。李希贵先生是作为一名校长,通过这本著作将其新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精彩的展现出来,帮助我们解读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深圳中学、北京十一中学的教育范式类型,也是国家教育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育范式的发展目标!我们绝不能学武陵人,到桃花源中一游,感叹一番,登船还家,依然故我。而应当通过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明确目标,对照反思,发现差距,奋起直追。

江苏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于20xx年,十年改革之路转眼过去,江苏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范式和教学生态已今非昔比,上级主管部门对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在20xx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xx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评价细则:近三年有60%以上的教师兼教过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其中高一、高二的选修II课程各不少于15门,12轨以上同比增加。在选修指导、网上选课、自主选班、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实践。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于20xx年5月13日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关于“教学工作要求”中明确要求: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些细则和要求都是代表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我们所作出关于课程改革和实施发展目标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建立起“面向个体的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范式。

我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设计了自己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沭中精神。其建设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构建“定向——结构——活动”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并开发各个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规范,打造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展后评的高效课堂。

第二步是加强学科建设,按照新课程建设的要求,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建设,新建成语文(印咸书屋)、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室,数学、生物学科分别申报并被确立为江苏省和宿迁市的课程基地。

第三步是强力推进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从学校自身发展出发,借鉴儒家经典《中庸》中关于“中和”的论述,提出通过打造“致和课程体系”实施“致和教育”,其体系包含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等,这些课程在社会实践、人生体验、科普知识、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学科兴趣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发展平台,“尊重差异,包容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本学期以来的工作重点是依托我校的省市课程基地硬件设施和网络平台,发挥教科研的导向引领作用,强化落实,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到高一、二年级具体学科备课组。

三个步骤同步推进,目标就是建设具有我校个性特色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教育范式,通过学习李希贵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如同听取一位先行者、过来人的言传身教,其中鲜活的探索经验、案例解读、教学感悟对于我们都极具启发和导向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深度阅读、反复揣摩,以便更加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坚定我们的工作信心、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此项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伟大工程中去,并在内心经常问自己,因材施教,我们已做到了第几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愉快的暑假,我读了一本想象力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黄瓜国王》,它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复活节星期日,“我们”在厨房发现了一位自称库米奥利二世黄瓜国王的奇怪客人,他出身于“我们家”地下室的楼梯里顿家族。被臣民赶出来,请求避难,而他就引起了爸爸的照顾,而爸爸就对“我们”视而不理。他的到来引起了一系列的家庭吵闹,令到复活节也没有按传统过,这一来让子女和父亲的关系跟加紧张。“我”和姐姐终于忍不住跟妈妈和爷爷说出了对爸爸的不满,和“我”与哈斯林格之间的矛盾。最后哈斯林格对“我”改观了,“我”和姐姐、尼克一起阻挡了黄瓜国王的阴某,把他远远地送走了,永远也回不来!但是爸爸因为这件事造成意外。

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切合生活实际。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果当地的人们不赞成总统管制,就推翻他,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总统。我看的这本书就是这样,黄瓜国王就是因为这样被臣民赶出来的。我最深刻的片段是:“我”和姐姐反对爸爸帮助黄瓜国王对付库米奥利人,说出黄瓜国王的阴某,而爸爸默不作声,整晚没有回家睡觉。回到保险公司的地下室,看个究竟,看黄瓜国王是不骗他,到了今天早上才给他的同事发现,患了中度脑震荡。我觉得爸爸很笨,这么容易相信别人,不过都提早发现了。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什么事情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苦儿流浪记优秀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的话,当然他也这样做了。

在学过何其芳写的一篇文章《一夜的工作》,我不禁心潮澎湃,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做的:“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你见过这样工作劳苦的总理吗?

拥有这样的总理谁能不骄傲,谁能不自豪?

总理住在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 室内陈设 极其简单,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 转椅 ,一盏 台灯 ,如此而已。身为国家的领导人,总理完全有权利享受皇帝一样的待遇,但屋子里却只有一张写字台和两把小转椅,仅仅如此。周总理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不计较一己得失。

你见过这样勤俭节约的总理吗?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 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 花生米 。 花生米 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 儿茶 ,就听见公鸡 喔喔 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 转椅 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 转椅 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你见过这样细心节约的总理吗?

我虽然没有见过这样的总理,但从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总理。看到总理的勤奋、豁达、无私这样的总理怎会不让我们崇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冰心散文读后感的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迟子建痕迹,一个出生于中国最寒冷的北极村的纯真女子, 她的文笔可谓“惊天动地”像雾岚一般。

我最爱的一篇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喜欢爱墙上的挂钟,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欢在各种时间做各种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为一双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时钟,在北京迟子建发现了时间的痕迹,在每一处地方, 都可以发现一个时间的秘密。

这多像以前的我呀!总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一台挂钟。“滴答,滴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过, 也不留下一点儿痕迹,直到它的铃声”铃铃“的响起时,才意识到马上要去写字, 才立起身赶向书桌,认认真真的写字,不一会儿, 时钟又开始响了起来,看看这住在框中的两个小人啊!赛跑地如此飞快, 让我措手不及,双赶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这样,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勿匆了,使我渐渐了解它,发现了它的踪迹。

我调皮的时间啊, 转眼间渐渐消逝了,令人有些无法习惯,可是它总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还有一篇文章,是我较为喜欢的《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对炊烟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时候的炊烟 朗,什么时候的炊烟气者游烟之后,她识得了一位俄罗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为人很好,总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态,跳舞动作,我都记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静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虽是一位俄罗斯老太,却已加入中国籍,算半个中国人吧,虽然村中不太有人与她交际,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觉得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离开,可依然会互相惦记, 询问关心,人情的不,温暖使这个位处北极寒冷的小镇添加一阵暖意。

这就是一位纯真女作家所作,莹莹白雪,总像雾缠绕字里行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它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它那颗忠诚的心,永远是最高尚的。它就是你——小迪克。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血统纯正的猎犬,由于长相不好看,而被主人遗弃,过上了自由自在的野狗的生活。可是对于令其他狗羡慕的不拘束生活却令这只狗厌烦,于是,他帮助了盲人阿炯,并顺利地当上了阿炯的导盲犬,阿炯给这只狗取名叫迪克。当阿炯失业时,迪克带着阿炯逃到了昆明,准备找阿炯的阿妈。再没找到阿妈之前,阿炯只好卖艺乞讨,并被一位酷似阿妈的好心阿姨收留在家。当阿炯的才艺被发现时,他一举成名,可是第一场演出却因迪克的丑陋毁了整场戏。因此,戏团找了一只马戏团的狗来代替迪克,并把真迪克关到了笼子里。当阿炯知道真相——那位好心的阿姨就是自己的阿妈时,忍受着打击,带着迪克,开始了永远的流浪……

我认为,人,不能以貌取人,就更不能以貌取狗。有句俗话叫做:狗不嫌家贫。可是为什么只是因为狗的相貌不好看就遗弃它呢?江苏省有一位老奶奶,因为自己的狗狗长相丑陋而准备遗弃。可谁知,有一次老奶奶家里来了一只黄鼠狼,准备把二十多只鸡都要死。正巧被那只遗弃的狗瞧见,竟不顾被咬得遍体鳞伤的危险,去保护老奶奶家的鸡。既然是被主人遗弃的丑狗,它也有一颗忠诚的心,他并不需要主人给它多好的待遇,只希望主人能够信任它。但是有些人呢?他们只看重狗的品种与外貌,殊不知有狗有一颗忠诚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外表再华丽又能怎样呢?如果华丽的外表下有一科丑陋的心,那么,无论它的外表装饰得再华丽也无济于事。可是,有些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把丑狗狗扔掉,杀死,甚至把它们吃掉,只是因为它们的外表,这些狗狗就被定了死罪。人们为什么光看它们的外表,而不看它们的内心呢?

我也曾经看到过很丑的流浪狗,但我看它的眼神只有爱怜与怜悯,没有一丝的厌恶,我经常会自己带一些吃的,喂给那些可怜的流浪狗。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那只狗,我也希望会有某位善良的小孩子给我一点吃的。它只是外表丑陋,可是它的内心并不丑陋,反而很纯真与忠诚。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外表怎样,就可以断定他的将来,人品以及他内心的那份忠诚。

我再次想告诉我的同胞们:请不要以貌取人好吗?因为外表不一定与内心相同呵。正如当时孙权不用庞统,以貌取人,却白白丢失了一个人才。所以,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心灵,不要看他的外表,不要以貌取人,心灵美,才是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很难,很苦,很累;所以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这句话在之前对我感触不大,可在看了余华的《活着》后,我才真正的理解,是挺讽刺的,一帆风顺,灾祸也就真的来了,不顶风而行,不逆游而上,你只会被摔着粉身碎骨,人生就是一场闹剧,就像硬币的两面,一半好一半坏,只有好和坏拼凑起来,才会是一块完整的硬币,才会是人生。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福贵讲起了他自己:他以前是一个富少,成天往城里跑,烟花巷子里,睡错了床,他挺悠闲的,他知道自己有资本,但烟花巷子太温柔,他真正爱着的是让他后悔一生的赌场,或许是他傻吧,自己挖了个坑把自己坑进去了,我在想,如果那天晚上他和家珍走了,会变得不一样吗?怎么可能会不一样,他的性子,他所生活到现在的一切没有变,又会变什么呢?他输了,因为他只看到自己有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的太多了,他的父亲知道后,没有打骂,他把地产田地换成了铜币让福贵扛过去。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鹅有变成了鸡,到最后连鸡也没有了,福贵的爹也去了。

福贵也不在是以前的福贵了,他要养活自己,他租了五亩地,从早忙到晚,妻子被接走了,福贵变了,他的命是苦的,但无悔啊!他认为自己的妻子是最好的,儿女是最孝顺的,哪怕到最后,只剩一只牛陪着自己。

我没经历过那段时代,我不懂,但有庆的死却让我泣不成声!不过或许,在这个动乱的年代,死去或许能少受点苦,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亲人相继离去,福贵的生命也失去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年头,他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我不知道他怎么想,他进述时,还是那么宁静,是麻木了?就像看一本书,或许带给你或喜或痛或麻木不仁的感觉,可人生也还要继续过,还是会出现新的章节,可那有那么容易就过去,失去亲人的痛苦怎么能够忘却,只是暂时想不起来罢了,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又岂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

表面上的安静并代表真正的安静,内心的波涛汹涌才是真的。其实,老人“福贵”讲述自己四十年前自己,让我觉得,最快的是时间,最慢的也是时间,春去冬来,一年就过去了,四十年间,有太多的遗憾,或许我不该去批判一个人的人生,因为我不是他,我不该去批判一个人的选择,因为我没经历过。

福贵和他的牛“福贵”一起回去时,福贵嘴里念叨着“有庆、二喜、家珍、风霞、苦根。”我哭出来了,这是一个老人以他的方式纪念、寄托已经离他远去的人,一个又一个亲人,要有多坚强,才能在动乱的社会,埋葬一个又一个的亲人,目睹一个又一个被死神无情夺走的生命,还能如此平静的把自己的一生,一个悲惨但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事,讲述的淋漓尽致,他成功的活着,在精神上,活着很好,他不再痛苦,他可能就这么悄悄的,那一天就能与亲人团聚了。

《活着》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不只是一星半点,我不懂那个时代,但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人心里想活着的欲望,亲人离去的痛苦,独自一人活着的孤独,如野兽一般的人性,是最基本,也是你我都拥有的,无论过多久,那种最原始的感触就是最深的感触,无论跨越多少时代,多少国家,他是最好的历史,最复杂、痛苦的中国变换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狼国女王》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这是一本长篇动物小说,主要讲述了雌狼“紫葡萄”当上狼王的传奇故事,但是我更喜欢作者说的一段话:女性虽然外表看起来柔美娇弱,但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母性的力量。母性,孕育生命,滋润心灵,塑造灵魂,母性的仁爱慈祥更是一种能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这就是母爱。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爱的力量原来那么强大。狼王盔盔因为儿女才去虎口夺食,因此不幸身亡。老母狼朵朵因整个狼群才不幸葬身猎狗的肚子里。雌狼踢踢和雄狼黑三因六只小狼崽也不幸身亡。这不是爱,是什么?这时的我才明白,爱是什么东西都换不来的。

我想,每个人都有妈妈,我也有一个那么爱我的妈妈,就像紫葡萄一样,她总是把最好的给她的狼宝宝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她的宝宝们。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我想天下所有的妈妈也都是这样的。她们不计回报地养育我们,教导我们,陪伴我们快乐地成长。从一个那么小的婴儿到会跑会跳的快乐的小朋友,再到长大成人,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她总是怕我们不快乐,所以尽量抽时间陪着我们,总是担心我们身体不够强壮,所以还要经常督促我们锻炼身体,总是担心晚上睡觉着凉,不知道要起来几次为我们盖好被子……

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妈妈却在一天天变老,这就是妈妈,这就是母爱,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养育着我们的生命,她们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却也陪伴着自己慢慢变老。

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好好的,不让父母操心,这,也是爱,是我们对妈妈的爱!

这本书充满了爱,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野犬女皇》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史记》的光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朝的兴衰,得以窥见世事发展的道理。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它的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一些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用的说法。其文字运用的传神也令人欲罢不能,如刘邦听闻韩信死后的反应,用了五个字“且喜且怜之”将刘邦复杂矛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这里有英雄穷途的奋勇,有帝王孤独的无奈,又复仇者绝望的空虚,也有圣人深夜的哭泣,所有人都被太史公以高贵的形式刻下名字。

了解完其内容的“雄、深、雅、健”,我们同样可以关注太史公的写作背景。太史公是以超我之姿完成《史记》的。创作《史记》时,他正蒙受前所未有的屈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剃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腐刑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生理上都对他是极大的摧残。在这样的双重折磨下,他尽可以宣泄自己的私愤,但他最终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时代,只是从历史的乱石堆里撷取最耀眼的碎石来筑造一个民族的丰碑。

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温润而庄严,其中熠熠闪耀的流沙万千等着我们小心翼翼的擦拭、领会它的光芒。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史,则观书不徒为章句。读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认识自己和世界,同时更是在传承中华原汁原味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对于宇宙状态、规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与此同时,也增加新的疑问,比如:宇宙的多样性意味着什么?作为物质的人,看似无序的反应和多样性里面,有没有可以从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释?人的思维,如何从物理(或者化学)的规律去解释?等等。因为这些疑问,有了看一看纯物理理论方面书的想法,《时间简史》作为这方面比较不错的科普读物,被列入了阅读名单。

和认识、经历、思维方面的变化有关,现在看这样一本比较理论的书,发现了很多乐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启发。一方面,明确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义,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概念,去联系很多实际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规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这个方面的思维变化,对于眼界的提升,难以言表。

总结了一些收获,不一定全是《时间简史》里面,也混合一些其他关于宇宙的认识,整体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应该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义是无限可能性的集合体。

因此,变化(或者运动),是宇宙的根本特征。所以静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与时间结合之后在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上的相对产物。

宇宙的范围实在过于广阔,微观和宏观的差异无以概括(不同的时空范围,有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那么,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这个不存在是对于人来说的,也就是对于人的硬件大脑来说,人现有的脑细胞数量无法运算和破解这些问题,作为人,是存在上限的,这个上限,可能离宇宙这个级别,很远)。

因此,对于人来说(人的多样性相对于宇宙,应该是渺小和简单的),探索宇宙的根本,应该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认识的态度上: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这也许是人,唯一能做的。对于人类所有的认识,一定在一个前提或者范围内的,超出这个前提或者范围,认识将失效。

人,是宇宙多样性的一个体现,可能只是宇宙多样性中的一粒尘埃,所以,在另一个‘眼界’上(物理时空范畴),一定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实在难以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不过这个‘神’,也是分级的,如果以星球为界,往宏观(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等等)或者微观(细胞、分子、原子、电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级的过程。人在一些层面(星球?),已经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从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说是人的局限)的时候,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是关键。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平和面对,面对人、事物和力量,面对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对规律。

也许,人的存在价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时候,我从年级推荐书目里选出了两本书,《城南旧事》和《上下五千年》,进行了阅读,读完之后,我对《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感触最深,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上下五千年》记录了各个朝代的大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日本侵略中国,事情记录得一个不落。看了之后,里面有许多人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如司马迁,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在遭受屈辱后仍能发愤着书,写下了不朽的巨着--《史记》。

司马迁诞生在一个史官家庭。他的父亲曾做过汉武帝的太史令,掌管天文,记载史事。司马迁以父亲为骄傲,从小就刻苦学习。他誓拜董仲舒、孔安国等人为师,学习古文,后来司马迁入宫廷做了官。不久,他的父亲得了重病,在临死之前给他留下了遗言,要司马迁继承他的事业,编写史书。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的写书工作进入高潮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正直的司马迁因为替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辩护,被投入监狱惨遭宫刑,非常丢人。

受了奇大耻辱的司马迁痛苦万分,他想到了自杀,可是他知道如果现在去死和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不同。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便决定在这残酷的现实中忍耐下去。公元前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不朽巨着《史记》。这部书在史学、文学和哲学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读到这,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时在做事情的时候常常因为受到了一点点挫折,就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了。

可是想过吗?司马迁受尽了耻辱,却还能坚持下来,这是因为什么?难道不是他的那种坚持不去的精神吗?!我也想到自己学习书法,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我却常常因为耐不住而中途放弃,以致进步不大。现在看了司马迁的故事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力争在下一次书法比赛中获奖。我要以司马迁作为榜样,好好向他学习!司马迁的这种顽强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值得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心游记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我不禁为故事中的曲折情节感到不可思议,更是被主人公——夏洛蒂的精神所震撼,所熏陶。文章主要记叙了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而又真实故事。

1820xx年,夏洛蒂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的早逝,使年幼的夏洛蒂不得不承担一一部分家庭生计的责任。生活的贫苦,并没有让夏洛蒂向命运屈服,她仍然坚持学习 写作,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1837年,夏洛蒂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但是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但不幸的是,她苦苦等了几个月的竟是一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回信。面对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并没有悲观消沉,而是更加奋发刻苦。经过一番斟酌 反思,她决定把创作点从诗歌转向小说。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撰写《简。爱》。她以罕见的毅力,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书写着,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上。倔强 不服输的性格以及努力 勤奋的精神都让命运乖乖地向夏洛蒂低头。最后,《简。爱》这部小说得到了世界文坛的认可,更是轰动了所有人腐败重男轻女的观念。

”意志坚强,山岳可搬“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你看,5岁就患脊髓病,全身三分之二瘫痪的张海迪,在轮椅这个小天地里奋斗,要想取得成就,比别人不知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然而,在残酷的命运折磨下,张海迪并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病魔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重重困难,次次阻碍,张海迪表现出的是勇往直前,高歌猛进。她虽然没有机会进校门,却奋发学习,自学完了小学 中学课程,前后又与英语 日语 德语和世界语结缘,并攻读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这些成绩,这些贡献,又有谁能把它们与一个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呢?再想想,如果张海迪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就有可能变成一个令人可怜的寄生虫。但她并没有这样,而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常人不可想象的煎熬,一步步登上了成功的高峰。

她们的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呀,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命运,屈服于困难,那么他只能是个弱者,但是,如果面对困难,意志坚强,勇于挑战,那么,他就是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读书心得:《党员就该这样干》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7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大受启发。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有关于简爱读后感3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每一个人从小就能“不惑”,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欧阳娜娜,喜欢音乐就能去伯克利。

大多数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黄金年龄每天都被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围困在写字桌前。

如果有些人真的相信了世界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美好,当他看见真正的现实的时候,又会如何怀疑世界呢。

但其实,不能怪现实。

现实就是残酷的,从没有那么美好过。

视频开头一直在强调

青年人的身体里容得下更多元的价值观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西被限制

我们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我们并不是激进

也并不是故意反抗什么

只是想追求自由和真实

当鲁迅的文章从课本里一篇篇被剔除,陈胜吴广也从小学课堂中消失,此时我已经上大学了,开始读高中没时间读的王小波。

我从《沉默的大多数》中看到了一句他引用罗素的话:“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我没有读过罗素,沉默的大多数也还没看完,如果理解错了,那就当我是断章取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淡定不是平庸,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荣辱的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这也是我这个时代需要的“淡定”。参加工作以来已有15 个年头,每天忙忙碌碌的总是围着孩子和工作转,对于自身修身养性方面的学习,反而减少了很多,很多时候被繁华的生活所遮蔽,浮躁穿插在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与渴望,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渐行渐远,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被淡漠了。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这本书通篇七辑,百余个情、理故事,在作者流畅优美的笔下,淡淡地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成熟、睿智、沉稳、平和。全书从头至尾没有蓄意煽情,却使读者情不自禁的被其点石成金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它激励人们,一定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那份属于自己的平淡生活,唯此这般保持淡定,就一定能够获得幸福。

淡定是一种从容。从容的人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无穷,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我们切不可忘记也不要忽视“礼让”。利益的冲突时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根源。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多为对方想一想,互相之间都退一步,那些可能发生的冲突就会想烟消云散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公正永远是相对的,理想与现实永远存在差距,用从容去面对就不会有所抱怨,方能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

淡定是一种豁达。豁达的人没有烦恼,遇事想得开,不计较;豁达的人心胸开阔,遇人宽容,友善。“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晚年遭受贬谪的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豁达情怀成了苏东坡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理由。保持一颗豁达的心去对待工作,我们才能做到遇事冷静思考,对待同事真诚和善,我们整个监控中心就能做到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一副对联:“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心境的平和,一种对生活的淡定豁达。

淡定是一种幸福。幸福就像手中的沙,你越是害怕失去,越是紧握不松手,沙却流失的越快。学会与人分享,生活将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幸福。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村子里的人开口向老禅师要菊花,没几天,院子里的菊花就被老禅师送得一干二净,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的花朵与花香的。”老禅师对弟子笑着说:“你想想,这岂不更好吗?三年之后,将是一村的菊香。”是啊“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老禅师把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别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时,他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明白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快乐与人分享,快乐会加倍‘悲伤与人分享,悲伤会随风而逝。懂得分享,生活便是彩色的。

总之,我们需要淡定的心态去面对问题,热情地对待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家人,友爱自己的同事,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上、工作中处之泰然、荣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想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了一套书回家,我一看是一套历史书,还是厚厚的七本,它们的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历史书,还这么多,又这么厚,什么时候才看的完啊?妈妈还强力推荐:“看过这套书的人都说写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细细读!”我只好应着妈妈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的捧起了书。

翻开《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页,我就随着作者来到了1344年。朱元璋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和尚,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_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从创建到灭亡经过了三百年。这本书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战争、_治、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等用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进行了细细的描述。

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临危受命敢当大任的名将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国的老将邓子龙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称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们为了能见“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磨破了十几双鞋,徒步赶到京城。海瑞两袖清风,廉洁公正,想到的事就义无返顾的去做。最后他因为直言犯上,被罢官。抄家时家里只有几件补满补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为百姓着想,不屈服于的好官。

这套书作者写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过的历史书,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简单、易懂、语言幽默,情节生动。作者还时不时的调侃几句。原来历史书也可以这么好玩、好看,真可谓是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虎哈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总认为培根是一个贪慕荣华富贵的虚浮小人,他为了名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通过读《培根随笔》一书,我才了解到了真正的他。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培根的随笔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每当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时,总能为我点破玄机,柳暗花明,又见一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雾,引领着人们向真理进发。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堂吉诃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这是我们的伟人李大钊所说的。有本书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里面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那篇文章写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而有一天,一群宪兵把李大钊一家抓走了。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敬佩不已。他那种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实在是可贵,并且,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因为怕死贪财就背叛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把党的一些秘密与资料都告诉给了敌人,使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却不想着别人。这些人与李大钊同志比起来差远了。李大钊同志是多么的伟大,而那些叛徒显得多么丑恶、渺校有一句话是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在这句话里,李大钊同志得死就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身为李大钊的后代就应该学习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热爱祖国,关心群众利益。我们要对自己的责任高度负责。我们虽然不能比泰山还重,但是我们也不要比鸿毛还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虎哈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去年年底,经过一年的备考,终于考完了试,在之前许多个夜晚,都想过考完的瞬间,我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幸福感应该爆棚,毕竟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考好的瞬间,我非常平静,也没有幸福的感觉,即使有也就那么短暂的一瞬,至今我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当我看完了这本《幸福的方法》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幸福和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感知力。

国外对很多残疾病人进行统计,当他们不幸致残以后,需要花费平均1年才能恢复到原先幸福的状态。与此同时,对于中大奖人群的统计,只要一个月就会回到之前的状态。可见幸福和状态无关。

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状态是如何呢?让你有许多钱,长的好看点,还需要有点地位,对了,还要健康,有自己的事业,哦对,还要有爱你的人。大家想想,我在说谁---张国荣,但是他却从楼上跳了下来。为什么?因为他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他拥有那么多我们认为幸福的要素。

我是80后,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很开心,一桌好吃的,春晚前去放鞭炮,看着电视吃着晚饭收着大红包,感觉那是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候。看看现在过年呢,吃着更丰盛的晚饭,已经懒的去放鞭炮了,春晚比之前好看多了,红包更是1秒到账,但是你问问自己,大年夜你幸福吗?大多数人都是走走形式,如果没有微信抢红包,都不知道那天晚上应该做啥。这是为什么呢?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500字.jpg

因为我们看的太多,吃的太好,生活太便利,我们渐渐丧失了幸福的感知力。

那么既然是能力,就应该像肌肉,可以锻炼吧。如何才能提升我们幸福的能力呢。

现在幸福/不幸福VS未来幸福/不幸福有四种组合

1、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

及时行乐型:

典型的就是沉迷网络游戏,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为了当下幸福,即使知道未来会不幸福,浪费时间也不管了(吸毒可能更加典型,只是太极端了)。还有些人赚着很少的钱,你和他说要学习,为了将来赚大钱,他却和你说,没事,现在开心最重要,以后再说。

这种类型的人注定不会幸福。

2、现在不幸福->未来不幸福

习得性无助型:

这种无助感是生活教会你的,可能之前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其实你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摆脱,但你却主动放弃。很多女生闺蜜聊天到最后总会聊到男生,只有一个结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为什么,可能之前遇到过,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未来也不会改变。

这种类型的人注定不会幸福。而要幸福的方法就是放弃这种固定思维,改变自己。

3、现在不幸福->未来幸福

忍辱负重型:

绝大多数人是这个类型。典型的就是等我考上哈佛大学就好了。等我创业成功就幸福了。等我熬过这个坎就没问题了。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幸福,读后感.永远体会不到快乐。因为其幸福感全部来自外在,在达到目标之前完全是忍受痛苦。而当达到目标的瞬间,支撑你的理由消失了,你不但感觉不到幸福,反而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开头的我)。如果幸福感都来自外部,在过程中没有乐趣,那么也是注定不会幸福的。

4、现在幸福->未来幸福

失去让人珍惜,你现在拥有的足以让你幸福。有些人抱怨拥有的太少,你想想,你能走路,能吃饭,能呼吸是不是比很多人强了,能看到自己所拥有且不等到失去才去珍惜的人,才拥有真正的幸福感知力。不在乎事情大小,即使坐着读一两本书,只要你能去感知,活着当下(佛教叫做正念)你就足以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当然,人可以有欲望,也需要有欲望,但关键是不要被欲望所折磨。

比如一个朋友买了宝马,却说一点都不幸福。问他买了宝马怎么不幸福,他说我的目标是玛莎拉蒂。看到没有,你可以有更高的欲望并为之努力,但关键是当你拥有宝马的时候,你应该为你拥有的而感到幸福。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最后用两种心态来做个总结

逆水型心态:

等我考好了就会开心,等我创业成功我就幸福了。目标实现前好比在水里憋气,充满了不开心。

郊游型心态:

小时候去春游,老师刚刚说了一句要去西郊公园,你就开心死了,这不还没去吗,对,那是你拥有郊游心态。然后呢,你开心的准备零食,准备玩具,想象当天的情形。到了那天和小朋友一起爬山,虽然很累,但是你整个郊游的过程都很开心。这就是我们推崇的感知幸福的心态。

我们应该拥有哪一种心态,不用我说了吧,记住,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状态,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取决你自己。人生苦短,好好锻炼自己,享受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