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邹碧华传先进事迹观后感【汇编19篇】

浏览

4937

范文

67

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华夏民族正常的生活节奏,也给全体国人带来了一场严峻而深刻的考验。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淮安区开放大学全体党员干部担当尽责,不畏艰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演奏着催人奋进的“战疫”乐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肆虐的疫情,面对一个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作为淮安区开放大学的党政一把手,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贾朝东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该校“战疫”总策划、总指挥的角色。为了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他常常彻夜未眠,制定应急预案、谋划人员分工、储备应急物资等各项工作无不在他的精心筹划下,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了筑牢疫情防线,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从春节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分别于大年初三、初十两次召开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及时部署落实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天天往返于学校挂包的玖珑湾小区、和平小区与学校之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与要求,劝导小区居民宅家休息,协助做好外出通行凭证检查。他还亲自和社区管理人员一道,研究解决防控中的各种问题,保证了挂包小区的疫情防控效果。在疫情面前,淮安区开放大学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凝聚起了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战疫”决心。在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中,该校校长办公室主任王婷担任综合组组长,承担起总调度的角色,为该校疫情防控的有序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天,全校4000多名师生的疫情信息需要她汇总上报,这些信息来不得半点含糊,容不得片刻拖延。而这些要求上报的基础信息,随着疫情的变化,采集的重点也在不停的改变。每天,王婷主任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各部门上报的数万条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汇总、整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与此同时,对于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王婷主任总是尽己所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落实。多少个不眠之夜,无数次推算汇总,耗费了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且丈夫又在镇村驻点抗疫的坚强女性的多少心血!战鼓已擂响,“战疫”进行时。在疫情面前,淮安区开放大学全体党员干部个个冲锋在前,共同演奏着铿锵激越的“战疫”乐章。副书记王寿勤天天上班,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副校长刘峰,妻子是楚州医院的医生,家有4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得知上级要求学校包干小区的消息后,主动请缨。副校长戴耀中主动报名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奔波于城乡之间,深入疫情一线开展防控工作。培训部刘振春主任、政教处高海祥主任共同为学校抗疫人员无偿捐献了400多只口罩。2月15日,风雪交加,2月16日,冰天雪地,面对恶劣的天气,该校挂包小区的19名执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和社区管理人员一道,共同筑起了阻击疫情蔓延的铜墙铁壁。这些执勤人员中,有市人大代表,有年过五旬甚至年届六旬的老同志,有家住市区不得不骑着单车前来的党员干部……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坚韧共同抒写着“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念。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疫”当前,抗击疫情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淮安区开放大学全体师生始终坚信,有华夏大地全体中华儿女的协力奋战,我们一定能够驱散病毒雾霾,斩尽瘟疫恶魔,共同迎来中华民族万紫千红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2404 字

+ 加入清单

外一科护士、急诊科护士、急诊科副护士长、妇科副护士长,这条自己深爱的护理之路__已走了17年。多年来,繁忙、琐碎而又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从未动摇过__当好“白衣天使”的决心。也正是源于这份勤勉和敬业,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护士长”。

“宁要真实的零分,不要虚假的百分”

20__年,__大学毕业后进入市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从当初护理学院那个懵懂的学生,到穿上洁白的工作服,戴上漂亮的燕尾帽,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回忆起刚刚入院的那段经历,__说:“现在想想刚毕业就可以进入外一科和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众所周知,外一科尤其是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称得上“脏”、“累”、“急”、“危”、“重”,护士每天、每时、每刻都置身于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状态中,且工作随机性大,无预见性,突发事件多。而__说,也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和抢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宁要真实的零分,不要作假的百分”,一直把这话当成座右铭的她对各项业务称得上“较真儿”。“因为护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些细小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她刻苦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将急诊工作流程烂熟于心。20__年,因为各项业务表现突出,__成功竞聘急诊科副护士长,20__年9月担任妇科副护士长并主持科室工作。

__告诉笔者,近年来,妇科微创手术不断开展,而作为护士也应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为此,除每月两次雷打不动地带领护士们进行业务学习外,__也会和护士们参加医生们每周举办的业务讲座,“这是一个业务知识积累的过程,要与医生更好的配合,那就要紧跟他们的步伐。”为提高年轻护士抢救技术水平,派N2级及以下护士到急诊门诊进修学习,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年轻护士的急救意识及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护士的整体水平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我们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

人们常说任劳容易,任怨难,而进行护理工作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个别患者和家属有时会因为对工作的误解态度恶劣。面对这些,__常和年轻护士们说:不管病人有着怎么的情绪和态度,但他们对我们有最基本的信任,因为他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在我们手里,只要将心比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20__年,本来32张床位的科室不断加床后,一度增致近50张床位,一天夜里凌晨一点多,一位宫外孕患者来后因加床问题,家属冲着值班护士嚷嚷起来:“别人怎样我不管,我们不能住在走廊里,必须要住进病房。”虽然值班护士一再解释,因为最近住院增多,一时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但患者不依不饶,护士只好给__打了电话。

看到情绪急躁,不停在走廊来回谩骂的患者家属,__打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后,领着患者家属来到办公室门前说:“对不起,因为床位紧张,暂时无法将您安置到病房,您看我的办公室怎么样,如果合适就先来我的办公室住吧,等有床位时,会及时给您调过去。”情绪激动的家属面对__的这一举动,突然安静下来。“不用,不用了,哪能住进您办公室,我们再等等吧”。一场“冲突”就这样被__一个小小的举动化解。“大多数患者和患者家属完全理解我们工作的不易,只要用心和他们交流,让她们看到你确实是在真心为她们着想,她们总会理解。”

在查房中__发现,不少患者对手术存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在手术前的几天便开始焦虑不安,有的甚至茶饭不思,她通过了解发现,这是因为患者由于对手术包括手术环境的陌生而导致的。“单纯依靠护士讲解,她们没有直观的认识,会觉得很抽象,听不下去”如何让她们清晰地了解手术的这个过程,让__着实费了脑筋,在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大医院会让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参观,对自己的手术环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消除陌生感,如今__又有了新的想法,希望可以把手术的过程进行拍摄,然后通过集中宣教的方式,让她们对自己的手术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穿起这身护士服,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17年的护理工作,__早已习惯于把平凡的护理岗位当成战斗的岗位,把每一次抢救患者生命,守护患者健康的实践,都当成争分夺秒的战斗。

20__年的一天临近中午,__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手术后患者,突然烦躁不安,接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程及临床表现__判断这是大出血并休克症状,马上叫来医生,组织科室人员迅速投入到抢救中,抽血、配血、取血、输血,建立静脉通道,__和护士们在积极和紧张中度过了三个小时,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她将患者护送到了ICU病房才安心。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来不及吃饭,__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我下班都没个固定时间点,照顾家庭的事根本指望不上。”__苦笑说。

而家人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孩子四岁时,她去齐鲁医院进修三个月,照顾老人孩子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丈夫身上。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从来不来麻烦她,总是就近打针吃药,而她总是在老人病愈后才知道消息。家庭的集体出游常常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乱,开车就往回跑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以至于女儿有时不解地问“别人的妈妈都在工作,可为什么你的工作却这么忙?”“穿上这身护士服,妈妈就要担起这份责任。”__坚定地告诉女儿。

一个星期前的周末,因为亲人生病已经守在病床前一晚上没有合眼的__,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科里时看到满眼的患者,回家休息的念头瞬间打消了。“40多个患者,只有三个责任护士,作为护士长,我哪能看着她们忙碌,自己却一走了之。”当她发现科室有护士带病工作时,便给这位护士进行调休,让她在家可以多休息两天,而她似乎忘了自己也是病人,为了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她将输液时间调整到了晚上。

荣誉面前不伸手,责任面前不推脱,困难面前不退缩,__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用积极向上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带动着科室的护士们,在她的带领下,科室连年获得“优质护理管理病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弹指一挥间,在中材环保工作已有年的时间,其间有心酸,也有汗水,但同志更多的是对公司的感激,因为在这年工作中不仅学到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学习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公司有用的人。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人生财富,并将受益终身。

一、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包装车间是公司的主力生产车间,轧机班生产比较忙,天车操作人员更是责任重大。为能保证高效,安全,圆满的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同志加班加点,随叫随到,获得各级领导导一致好评。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学以致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多年来她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责任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包装车间轧机班多次获得公司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二、善于学习提高素质

由于包装车间的天车使用频率高。经常会出现一些毛病。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不影响生产。她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很多经验,然后结合《天车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点检计划并严格遵照实行,由于点检到位,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她对工作和事业总有一份拼命的执着。自从事天车操作工作以来,同志在工作上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非常注重学习,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且通过学习,使本人的天车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立足本职安全第一

为保证天车的安全运行,每天上班都认真检查,天车主梁下挠,及时发现,把事故隐患扑灭在苗头中。从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新人到现在的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转变,经历很多,学到很多,其中有些教训是用自己的惨痛经验获取的,为能给新来的员工起到带头作用,避免再犯以前的错误,她带头遵守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让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为包装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事天车操作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四、模范带头严以律己

“与她相处时,你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许多与同志接触过的人最直接的感受。平时无论谁家里有事,只要一个电话,无论多忙,她都会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家里没有个大小急事,大家要相互理解。你们家里有事就放心去办吧”。同样是上班,自己患病没有耽误过工作,孩子发烧没有分心影响到工作,她从未因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作为一位老师傅,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并时刻关心爱护每一个小兄弟。除了把本职做到位,还积极参车间的各项培训。工作更是积极请战、党团活动积极参加。

五、殚精竭虑,孜孜追求

在中材环保工作的多年间,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她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她记不清;多年里,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她说不清;多年里,她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她数不清。而她记得清的是每天上班准点准时;她说得清的是起重吊装多少吨是起重限额;她数得清的是几千个日日夜夜无事故!

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工人就这样在艰苦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会一如既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天车工。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满腔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时代楷模张玉滚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时代楷模张玉滚观后感

张玉滚扎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地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为山区孩子照亮求学之路,先后荣获“河南省师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第四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张玉滚同志学习活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该栏目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最终推选出10位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年度人物。我市火海救人英雄王锋曾当选“感动中国20__十大年度人物”。

央视网以《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为题介绍张玉滚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柴生芳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心为民,服务群众之门永不关闭;求真务实,三年足迹踏遍全县281个行政村;清正廉洁,平时常穿的2件衣服,磨破了也不舍得扔掉。这个人就是群众的好干部——柴生芳。他一生都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的离世将会如同其名,百世流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柴生芳用生命将这个八个字书写在了那片他曾经工作过的黄土地上。有人这样评价他,“他就如同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的确,柴县长就如同陀螺一般,在不停的工作,不停的旋转,而他的圆心就是人民群众,他旋转的半径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掌握群众困境,解决群众难题,柴生芳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他也如同一只燃烧的蜡烛,直到燃尽自己,都在照亮别人。我们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有一个共识,即是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久,而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柴生芳在短暂的一生里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用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承诺,用生命拓展着对人民的事业。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吕氏春秋·忠廉》中这样说道:“临大利而不易起义,可谓廉矣。”作为县长,相信摆在柴生芳面前的诱惑自然是不少。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令人震惊又感动的场景,脚趾头破了洞的袜子、袖子烂了的衣服、没有像样家具的办公室等等。这些场景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他的清廉。在大利面前,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本心,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没有卸下自己的重担。他为官一生,廉洁奉公、刚直不阿,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警醒自己,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柴生芳为官清廉,为各级党员干部起到了表率作用,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一心为民,百世流芳。作为一名官员,自己的工作做得成功与否,似乎也不再是看那些可观的gdp数据,也不再是看那些耀眼的政绩工程,最关键的是看我们赢得了多少百姓的爱戴与尊重,这才是检测一个合格官员的最高标准。8月18日,洮河含悲,临洮县城万人空巷,老百姓自发送别他们的好县长最后一程。那一副副动人的挽联,是对柴生芳毕生工作的肯定与回报。他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名字却不会停留在这一天。

心中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这是柴生芳的公仆情怀。在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柴生芳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以优良的作风、扎实的行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时代少年,生活在新时代社会,游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潜行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贯通于每次小小的历练。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充满了光明的时代,新时代少年,是这片邃蓝天空大幕下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新时代少年,不畏于失败,敢于拼搏向前。望着眼前的失败,却也敢向失败挑战,成为自己的主人。

望着失败的试卷,回想自己的过失,心中仍有太多的不甘。想到自己的努力,却不能有回报的蜜果,被冰霜袭心的少年真有些伤心。但风暴过后,他看到更多的仍是彩虹,那条指引他走向成功的彩虹。他看到,成功,在另一个地方召唤着自己。他立刻,就会有了拼搏向前的决心与希望。

新时代少年,热爱历史,珍爱生活,充实人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领悟人生的真谛。

在那厮杀不停的古战场,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对于战争所带来的迫害,发出了最深的叹息;在那风雨摇曳的夜晚,我们看到诗人陆游发出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国之感慨;在景色秀丽的清泉寺,游一程山水,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人生情绪。

游遍了诗词的世界,翻开历史的书页,又有了不一样的真谛。在充满激情时,我们竟也会有“秦王扫六合”的豪迈之气;在怜悯孤苦时,竟也会把自己比作葬花的黛玉;在奋力学习时,竟也想与西汉的张良相比。

新时代少年,虽然人生的经历并不多,却也乐意学习古人,领悟做事的真谛;新时代少年,对万物都充满了好奇;新时代少年,充满了新的活力,在这个新的社会,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女,12岁,朝天区羊木镇小学少先队大队长,并担任所在班级班长一职。曾获“__省优秀少先队员”“广元市20__年度书香少年”“朝天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该同学品学兼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六年来,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__同学自入学以来,她就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她从小就懂礼貌,守纪律,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同学们都喜欢她。在少先队组织中,她总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作为班干部,她以身作则,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她把班级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交给的任务她都乐意接受,她总是以班级荣誉为重,积极配合老师,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做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始有终;在同学眼里,她随和大方,乐于助人,不但自己学习突出,还处处以身作则,积极和同学们合作学习,当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时,她总是会耐心地帮助,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捐款活动中,她带头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的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在父母心中,她是一个自理能力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能够体谅父母的艰辛,关注亲人的冷暖。长期以来,她以自己的真诚与无私,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该同学是名副其实的“书虫”。她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她最喜欢的是“广元文轩书店”这个书香之地。四大名著之内容她能讲的头头是道;《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内容能背诵如流;最是书香能致远,大量的阅读滋养了她的习作素养。她的习作经常作为范文,在班级中朗读。作文《我的家乡----广元》发表于广元市留守儿童报刊。同时,该同学还积极参加学校、朝天区组织的阅读活动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20__年3月,她参加了校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讲故事比赛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朝天区文明办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讲故事比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__同学还是一个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孩子。她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十分合理,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业余时间她还很喜欢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她是班级黑板报的主创人员,文字、绘画、布局,把黑板报办成了班级的一个亮点;她还勤练舞蹈、古筝,如今的她舞蹈已获得“北京舞蹈学院”颁发的“中国舞考级八级证书”,古筝也已获得“__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八级证书”;她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在__省首届少儿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中,她一举获得朝天区决赛儿童组的“冠军”,并参加市上复赛,获得“最佳表演奖”,并获得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不停地汲取着、学习着,又像羽翼渐丰的小鸟一样快乐地成长着、翱翔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 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吩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窖望, 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辈子做好一 件事。 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是一所学校, 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 更是-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 -,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 -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上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奋斗的荣光”——扶贫队长丁铁刚先进事迹宣讲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投身精准帮扶贫困户工作4年来,丁铁刚3次变换“角色”,但他从无怨言,他说:“在关键时候,组织上能想起我,证明我有存在的价值!”

20__年7月3日,丁铁刚临危受命,任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九里村当时处于矛盾多发期,各项工作都很滞后,尤其扶贫工作,被齐齐哈尔市巡查组通报批评。

丁铁刚到任后积极与村“两委”班子配合,精心谋划扶贫工作,利用两个月时间摸透情况,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

精准扶贫户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20__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__年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

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高代忠说:“我也没办法,但孩子在学校已经吃不上饭了。”丁铁刚掏出兜里仅有的500多元说:“高大哥,给孩子买饭吃吧,一定不要辍学,有困难就来找我!”丁铁刚先后两次给他拿了1152元,每次都是倾囊相助。在丁铁刚的帮助下,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包吃包住。

随后,高代忠正在上高中的二女儿高霞也出现了“吃饭问题”。于是,丁铁刚一边拿钱资助,一边找到县教育局、龙江二中,帮助协调解决了高霞免费吃饭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且她对未来充满期待,要专升本、考研,实现自己的理想。

得知丁铁刚去世的消息,高代忠极度伤心,他说:“本打算过几年条件好了,把钱还上,没想到我现在连报答的机会都没有了。”

据丁铁刚的同学张辉介绍,丁铁刚父亲常年有病,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丁铁刚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在驻村扶贫的两年时间里,丁铁刚与九里村的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为贫困户脱贫谋出路、为村子发展谋良策、为群众幸福谋利益,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__年,九里村扶贫工作从后进变成先进,全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因扶贫工作出色,丁铁刚获得20__年“年度嘉奖”。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天,因扶贫防疫的突出表现,县人大把他作为优秀代表,向市人大予以推荐。

驻村两年,丁铁刚由“城里人”变成了“农村人”。为解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多方联系当地企业郑氏果蔬,除了让贫困户参与企业生产每年分红外,还有20多位贫困户到企业打工,每天收入60-80元。

为了解决百姓吃水难问题,丁铁刚积极沟通协调,去年底项目完成,铺设管网6632米,入户安装水表、水龙头各172个,解决了436人吃水难问题,其中贫困人口26人。

九里村干部和村民说:“在精准扶贫最艰难的时候,丁铁刚来了;在我们马上取得胜利成果的时候,他却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要改作业哦,现在四个班我才改完了两个班。再不改完就赶不上下堂课了。”见到叶连平时,他正在批改学生作业。秋日的早晨,阳光撒在这位91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身上显得异常耀眼。

叶连平是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的退休教师。多年前,由于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很多学生被英语拖后腿,影响升学。曾经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叶连平会说英语,在特殊时期曾被怀疑是美蒋特务。从不敢说英语的叶连平“变废为宝”在自己家里开设英语课堂,义务辅导小学和初中生,所需的书本用具都是他自己掏钱买。

20__年,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面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学生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后面的小院子被叶连平收拾得干干净净,种上了夜来香和棕榈树,学生们课余时间可以在这里跳绳,打球,看书。

两个多月前,一批来自合肥,巢湖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在这里住了五个星期。为孩子们带来绘画,音乐,舞蹈等兴趣课。

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志愿者们只能自己烧饭吃,但经常没有新鲜的菜吃。8月7日,叶连平为了给年轻人买点菜,自己骑车去乌江镇买菜,在买完菜回来的路上与电瓶车撞翻,腰椎右边的第三根骨头脱位。

8月9日,叶连平做了腰椎手术,住院不到十天,他就要求出院,由于伤势未愈,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坐在凳子上讲课。两个多月了,叶连平至今仍戴着护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劳动是人的进化。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中,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猿人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是劳动给予的。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正因为如此,_才会在“两会”中提出“八荣八耻”,才会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指出了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道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

朋友,让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起来,用劳动来感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用甜美的歌声去唱劳动的歌谣。

因为——劳动最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奋斗的荣光”——扶贫队长丁铁刚先进事迹宣讲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驻村两年,丁铁刚由“城里人”变成了“农村人”。九里村吴玉龙书记说:“他不像个当官的,没有半点官架子,平易近人、为人朴实,比我更像农民。可他确确实实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丁铁刚的“远见卓识”,让村干部们心服口服。他不仅帮助九里村解决眼前的扶贫问题,更注重长远,研究解决九里村的未来发展问题。

为了落实产业带动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多次主动找到郑氏果蔬总经理郑晓智沟通情况。通过沟通协调,郑氏果蔬除了每年为贫困户分红外,每年还吸收20多位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参与栽土豆、摘蔬菜、摘草莓等农活,每天都能收入60到80元左右。

在龙江镇九里村道南屯走访时,他了解到由于管路出现故障,这里居民每年都有几个月吃水困难。为了解决百姓吃水难问题,丁铁刚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向水务局争取项目。村里还接受他的建议,“冬季施工,避免砂石塌方”。20__年12月,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项目完成,铺设管网6632米,入户安装水表水头龙各172个,总投资69.54万元,解决了436口人“吃水难问题”,其中贫困人口26人。

精准扶贫户赵春勇对丁铁刚的感情更深。如今,在丁铁刚的帮助下,赵家住上了舒适的“扶贫房”,养了四头能赚钱的“扶贫牛”,日子越来越红火,夫妻二人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

但听说丁铁刚去世的消息,赵春勇眼圈一下之就红了,他哽咽着说:“这人太好了,有他在,我们感觉就像多了一个亲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会没,太让人心痛了。”

赵春勇的妻子说:“头几天他还来到我家,问疫情对我家有啥影响?看看我家还有什么困难?”“因为他是畜牧专家,也没少往我家跑,没少帮我家忙,每次到我家都要到牛棚看一看。我家现在日子好了,可他一顿饭都没有吃过。”

孔祥兆是九里村会计,他和丁铁刚经常在一起“算经济账”,探讨九里村的发展问题。孔祥兆说:“在扶贫之外,他没少帮村里出谋划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听到他这个不幸消息,实在太揪心了,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

孔祥兆说,去年村里的“清化收”工作,丁铁刚负责督导和政策宣传,效果不错,多收回20多万元,村里有了积累,大家都很高兴。但钱怎么花?大家一时没有主意。在村党委会上,丁铁刚提出:“秸秆离田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议村里购买设备,用于秸秆离田工作,可以为村里节省大量资金。”

村两委按照丁铁刚的建议,“把钱花在刀刃儿上”,去年“清化收”之后,花50多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用于犁田、松土、翻地。今年秸秆离田更派上了用场,全村19208亩地,现在已基本接近尾声,村两委班子没有一点压力。

九里村中心屯中心街是过境路,过往车辆多,保洁员清理难度大,费用大,丁铁刚建议在中心街两侧清理后全部种植花草,既干净又美观,还能减少保洁费用。

九里村党总支书记李广民接受了丁铁刚的建议,计划今年在中心街将近1.5公里的过境路两侧,栽上鲜花,改善村屯环境。说到这里,他的眼眶湿润了。他说“今年夏天,道路两侧就会鲜花盛开,但是老丁却看不见了。”

连日来,丁铁刚带头坚守一线堡垒之夜,不辞辛苦、连续作战,他自觉克服生活困难,驻宿在村,毫无怨言。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身体多次出现异常。

3月19日下午4时许,丁铁刚在九里村工作时,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劝他到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吴玉龙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了床上。晚间10点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被家人送到医院。在候诊期间突发心梗,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奉献者都是英雄,无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还是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吴玉龙感慨地说:“在精准扶贫最艰难的时候,丁铁刚来了;在我们马上取得胜利成果的时候,他却走了,给我们全村干部群众留下了无尽的思念。”龙江镇党委书记苑鹏飞伤心地说:“我本想疫情过后,好好犒劳犒劳这位钢铁战士,结果他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英雄城市,造就英雄人民。丁铁刚,一位扎根龙江扶贫一线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他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成为 62万龙江人民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奋斗的荣光”——扶贫队长丁铁刚先进事迹宣讲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3月20日凌晨,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龙江镇驻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去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

在驻村扶贫两年时间里,丁铁刚与九里村村民同甘共苦,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贫困户脱贫谋出路,为村域经济发展谋良策,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__年,九里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4月22日,龙江县委追授丁铁刚“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心系扶贫服务群众

自20__年12月开始,丁铁刚就一直承担着包村工作任务,先后任龙江县龙江镇腰公司村包村工作队副队长、九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特别是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用对待亲人般的感情温暖着精准扶贫户,从精神上帮助树立起脱贫的信心,从行动上积极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措施。

徐平全是丁铁刚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地居住,20__年因病致贫后回到腰公司村。由于没有住房,丁铁刚协调村里,在腰公司村五间房屯找到一间自来水看井房子,自己拿出500多元收拾,为徐平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丁铁刚看到徐平全有劳动能力,就鼓励他养殖肉牛,积极帮助申报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在饲养过程中,丁铁刚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手把手教给他养殖技术,还帮助购买饲料、兽药等物资。在他的精心帮助下,徐平全的“扶贫牛”第二年就有了收益,6个月的改良和牛犊卖了8900元,给徐平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驻村驻心不负重托

20__年7月3日,丁铁刚担任龙江镇九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到任后,他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政策从头学习了一遍,随后,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

精准扶贫户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20__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__年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他先后两次资助1152元,如今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对于老高的二女儿高霞,丁铁刚也是竭尽所能、一帮到底,积极协调龙江二中和县教育局减免学费、申请补贴。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且她对未来充满理想,要专升本、考研,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同事朋友眼里,丁铁刚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慷慨解囊。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家庭也借了好多外债。丁铁刚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丁铁刚老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课程,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捐款捐物,为扶贫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九里村村委会主任李广民说:“老丁工作认真仔细,入户调查一丝不苟,责任心特别强,就是在防疫站岗期间,他每天还都要发微信,跟我们说一说贫困户情况。”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丁铁刚常挂嘴边的话。两年多来,他究竟帮助贫困户做了多少件实事、好事,可能鲜为人知,因为他做事从不向任何人提起。他说,这些事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本分。

担当使命履职尽责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丁铁刚多次主动找到郑氏果蔬总经理郑晓智沟通情况。通过协调,郑氏果蔬除每年为贫困户分红外,还吸收20多位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参与栽土豆、摘蔬菜、摘草莓等农活,日均收入达到60~80元。

在龙江镇九里村道南屯走访时,丁铁刚了解到由于管路出现故障,这里居民每年都有几个月吃水困难。他积极向县水务部门争取项目。20__年12月,经过两个月紧张施工,项目完成,铺设管网6632米,入户安装水表、水龙头各172个,总投资69.54万元,解决了436口人“吃水难问题”,其中贫困人口26人。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龙江县“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丁铁刚从20__年1月30日至3月3日,每三天轮一班,每班12小时,他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龙江镇翰沃城卡口夜间执勤。3月4日,根据上级“帮扶工作队全员进村返岗工作”的要求,丁铁刚又迅速返回到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帮助村里化解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王亮是九里村精准扶贫户,常年寄住在舅舅付元洲家里。付元洲家养了8头牛,疫情期间,母牛正处发情期,急需找“改良员”为母牛配种。而龙江镇仅有四位改良员,九里村没有。由于疫情,外村人员又进不来,付元洲不知如何是好。正在他着急上火之时,丁铁刚知道了情况,立即与腰公司村改良员李方义取得联系,随后又与必经之路的“两个卡点”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付元洲家的困难圆满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丁铁刚始终冲锋一线,每天提前到岗到位,顶风冒雪,坚持执岗。他多次对不遵守规定、欲外出穿越卡口的人员进行劝返。在寒冷的户外,他始终坚持在卡口轮流值夜,主动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员”“组织员”和“战斗员”。

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丁铁刚身体多次出现异常。3月19日下午4时许,在九里村工作时,他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同事劝他到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同事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床上休息。晚间10时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被家人送到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最后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感慨地说:“在精准扶贫最艰难的时候,丁铁刚来了;在我们马上取得胜利成果的时候,他却走了,给全村父老乡亲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苍山有情,不负英雄。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应尽职责和事业追求,始终为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奔走着,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一线,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勤勉奉献的初心和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叶嘉莹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自20__年10月16日上映以来,排片率最高时也不足1%,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日均票房徘徊在五位数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城市日均观看这部电影的总人数仅千余人。截至11月6日,累计票房突破600万,比起同期热映首两日票房就破亿的《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这样的票房成绩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一部极其小众的纪录电影而言,这又无疑是一个值得瞩目的可喜成绩。根据猫眼电影的购票评分榜数据显示,《掬》片以9.4的评分始终占据评分榜的前列,也正由于这样的口碑,《掬》片有了尽可能多的排片周期。

这是作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的导演陈传兴,在继执导诗人郑愁予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后,“诗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电影记叙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生平,既看到了这位女君子磅礴的生命历程,也看到了她澄明的心灵建树。电影从筹备、拍摄到上映历时三年有余,辗转亚洲、北美洲,足迹遍及海内外十余座城市。比起漫长的摄制期和巨大的素材量,影片的最终呈现又极其节制和简朴,多处选择了无声胜有声的留白,不得不说这是电影向诗的一次回归和靠拢,也是没有矫揉造作的一次纪录。尽管有很多评论声音将焦点聚集在片中叶先生所阐述的“弱德之美”上,赋予影作以中心思想,但从更宽广的视境中去忖度电影本身,对观影者而言更像是一次生命的淬纯——这其中自然包含了作为“弱者”的人类,需要承受、坚持、完成自我的过程,但又不止于此。

不是所有人都可生平壮阔,于苦难中成就生命的光辉;也不是所有人在逆境中都可将身外事“轻而化之”,守护心灯。叶先生的做到,在于她把生命的外延衔接到不朽的古诗词上,所以在片尾,我们看到八十余岁回到原乡寻找叶赫水的叶先生竟然并无耄耋老态,只有一个普通寻根人对飘零人生要找到物理栖息地的深情寄望。只是一眼望去,再也寻不到族群的踪迹。叶先生回想起上一次踏足,吟诵起《诗经·王风》篇中的“彼黍离离”,最痛是那一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对生命的追问,也是从诗意到现实人生的比兴。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难于看懂”的电影。所谓难不是因为晦涩,而是因为“电影诗”的风格,对观影者的文学积淀有很高的门槛要求。片中多次出现了呢喃般的影音,叶先生如游吟诗人般对格律的吟诵,唐诗,宋画……叙事整体看似在时间线上从人物幼时讲起,但又总是以诗词间隔——这当中有古诗,也有新诗,有已亡人的旧篇,也有叶先生的自创。这种材料组织方式让影片的空间感十足,但也增加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前一段还是平易近人的生活琐碎事,后一段却是意味深长的言此及彼。没有解说词的纪录片,很像没有脚注的文章,如自心不能沉浸和共情,且对文中所引有通晓了解,看一遍很难完全明了。这是对观者的挑战,也是其作为文学纪录电影的魅力之所在。

大门、脉房、内院、庭院、西厢房……这是叶先生记忆中幼时住过的家园——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院落构成,她的自叙就是从记忆中的房门所打开的。而这也一一对应了她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那个“梦中常忆,青盖亭亭”的精神家园早已不复,留在身后的是一世磊落功与名。可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眼前这位华发学者,而是当年那个出生在夏荷花期的“小荷子”,她令人无尽遐想和揣摩。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亲历家园沦陷、饿殍遍野,18岁痛失爱母,无爱的婚姻,苛重的家养,无依的海外飘零,中年丧女之殇……除去满腹才学和瞩目成就,这些大概构成了叶先生人生的主要事件,足以证明“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不是妄言。但如果只是惊呼叶先生面对诸种遭遇的刚健不息,恐怕又有些余味不足。

在云淡风轻回望坎坷身世的叶先生身上,最可贵和最耀眼的精神,是她求学时的恩师顾随先生所书就的那句:“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它有如雪莱在《西风颂》中掷地有声的宣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笑对不可控、不可逆悲剧时共有的人文精神。

这不是一部标榜与赞美为传扬中国古诗词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叶先生的传记片,而是一首电影诗——以叶嘉莹的人生轨迹为蓝本,用声画为媒,所作的电影诗。和无数的璀璨诗篇一样,它永远无法一时间尽悟,但是每每捧卷,都是一次新的生命淬炼。这也是一位中国女性,普通又不普通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叶嘉莹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叶嘉莹1923年生于北京察院胡同,1948年跟随身为国民党军官的丈夫迁往中国台湾。最初她任教于中国台湾彰化女中,之后受台静农先生赏识,1954年至1969年先后被聘于中国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1969年,叶嘉莹又受邀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20__年她回到祖国定居,并受邀在天津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任教。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这是1974年,叶先生申请回国探亲,写下洋洋洒洒近20__字的《祖国行长歌》中的长词节选。在陈传兴看来,叶先生对祖国的深情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义和使命感,是最打动他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没回国定居前,她都是自费往来于祖国和加拿大之间,为大陆的公众讲授诗词、传授吟诵的方法,20__年她向执教的南开大学捐赠1700余万元的个人版税和稿酬,成立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我觉得是时候,把叶先生的故事、把她的精神世界,通过影像语言,讲给观众听。”诗词、家国、血缘,在叶嘉莹先生身上相互作用交织,陈传兴希望用影像语言,把自己和叶嘉莹先生同样从中国诗词文化中获取的人生滋养,分享和传递给更多的两岸观众。

在电影中,陈传兴也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实验:“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中国自己的电影美学叙述方式?”

敦煌壁画、晋祠、五台山佛光寺……长短句、慢词、小令,2个小时的电影中,陈传兴试图用最中国的元素,写意悠缓又注意留白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以及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结。

陈传兴说,他相信在诗的国度里,大家可以一起翱翔,消弭所谓语言、文化、国家、时间的隔阂,同时通过诗词,为两岸民众打开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之门。

遗憾于在中国台湾,已经鲜有年轻人知道叶嘉莹先生、热爱古典诗词。拍摄《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实际也是在了陈传兴他自己的一个心愿,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使命。

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公映,陈传兴“诗人三部曲”终曲。谈到为何要耗费10年的时间,以漫长的生命时光,去探寻诗人的精神世界?陈传兴给出的答案是,“拍的是诗人的人生,想表达和述说的,其实是中国文化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中,一直在保留的核心精神。”

用10年的时间,专注拍摄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派诗人,好似有陈传兴没有明说的私心。他希望用诗歌重要的黏合剂,把中华文化和历史以及整个华语世界中的人凝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奋斗的荣光”——扶贫队长丁铁刚先进事迹宣讲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精准扶贫微电影《赤子丹心》6月10日龙江县龙江镇九里村开机,经过一周地紧张拍摄,6月16日顺利杀青。该片以龙江县扶贫干部丁铁刚为原型,通过艺术手段,讲述了龙江镇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四年多时间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丁铁刚自20__年12份开始参与镇派扶贫工作,任包村工作队副队长,开展入户测算调查。20__年3月份开始,按照县里要求,丁铁刚既包村又包户,全村工作全面参与。20__年7月3日,丁铁刚临危受命,任龙江县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四年多时间里,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真心真情赢得百姓爱戴。3月20日,凌晨1点,丁铁刚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与世长辞,年仅48岁。4月22日,龙江县委追授丁铁刚同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12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丁铁刚事迹材料上做出批示:对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既要做好宣传,还要关心。5月26日,齐齐哈尔市委追授丁铁刚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在此背景下,龙江县创作了微电影《赤子丹心》。该部扶贫题材微电影根据报告文学《为了大地的丰收》改编,由中共龙江县委宣传部与黑龙江大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影片以丁铁刚生前工作和家庭为主线,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逐步汇集,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矛盾冲突不断,真实再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折射出龙江扶贫干部的人间大爱。该电影取材于龙江县,拍摄于龙江县,真实展现了龙江县独特的自然风光、特色的扶贫产业、淳朴厚重的人文情怀,以及新时代龙江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为弘扬时代主旋律、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该片预计7月1日前上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当前,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党员的使命和担当”,顾洼村元庄组共产党员__说道。__主动申请,自愿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积极献爱心,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大年初一,他就主动找到村支书说道“现在咱村只有你们两个村干部,当前疫情防控关系到全体村民的生命安全,时间紧迫,任务责任大,光靠你们两人根本忙不过来,有什么任务尽管分配,党指向哪里,我就会战斗在哪里”。根据支部安排,他把自己的小车当公车无偿使用,往返于乡村之间,载着防控所需的物品和设备,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和村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标语、安置音响,及时向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疫情期间自我防控知识,封闭道路,设立检测卡点。

双井办事处顾洼村防控卡点设立在107国道路边村主干道上,天寒地冻无处避寒,但值班人员依然坚守在露天工作岗位上,__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里资金短缺,他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花费2千多元钱为村捐建了防控检测卡点值班室,解决了值班受寒的问题,他还把自己家种的蔬菜无偿捐给所需群众,深受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他积极响应号召,为疫情防控带头捐款100元。

__同志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袁隆平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饿死在路边的惨景。这个时候的袁隆平在想:我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多年以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袁隆平,大家都会想到他头戴稻草帽,天天在地里的劳动形象。袁隆平为了中国的老百姓,他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要当农业科学家的愿望。1953年,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毅然来到家乡到农校当老师,但好景总是不长,一种饥荒在湖南西部爆发,袁隆平亲眼看到父老乡亲们没有饭吃,有的甚至饿死的惨景。袁隆平心里不能平静“我一定不再让老百姓挨饿”这句话,天天浮现在袁隆平的脑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种下种子打出许多粮食,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一直在袁隆平心间。

后来,袁隆平天天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做实验,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这个品种的种子,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袁隆平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看袁隆平爷爷小时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时候都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可我呢……,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剧院看表演,看着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长大要当演员;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又嚷嚷要当航天员,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看到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事无成。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为目标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他性格开朗,品学兼优,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热爱读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就是____市明德学校的15岁少年——____。

一、勤学善思,品学兼优

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他是一个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做到得理让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学有了困难更是主动帮助,是同学们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同时,他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不乱丢乱扔,服从老师的管理,接受值勤学生的批评劝阻。

作为一名班干部,他总是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并且热心组织、动员、鼓励同学勇于参加,大胆表现,充分掌握发挥同学们的特长,为班级赢得多项荣誉。

二、心地善良,尊老爱幼

在家里,他是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不娇不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尊敬长辈,体贴、孝敬父母,与邻里和睦相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忧解愁;面对父母长辈的批评,能认真听取,不发脾气,不顶撞;家里来了客人,他会热情、大方、有礼貌的招待;爷爷奶奶生病时,会帮忙照顾,替父母分担。

在公共场合,他争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公民。遵守交通法规;保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妨碍他人;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做到“与人为善,心中有他人”。

三、多才多艺,酷爱读书

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喜欢各种体育运动,尤其热爱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他佩服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他无奈于《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多舛、生活无奈;他感动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纯净而真挚的感情……他还参加了各种读书活动,曾获得“____市第三届新华杯读书征文 一等奖”“____市第三届书香家庭”“潍坊市读书之星”等荣誉。

总之,____同学自信活泼、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好广泛,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叶嘉莹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叶嘉莹而言,更沉重的打击在52岁那年到来。她曾对大女儿说早点生孩子,我退休了可以帮你带。这是她对自己晚年的另一种设想。

1976年3月,52岁的叶嘉莹在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她收到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消息,立即飞往多伦多。回到温哥华后,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接连数十天闭门不出。

她在《哭女诗十首》里,写“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为”,“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参加完葬礼,她回来学校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就低头走过去了。“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叶嘉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

导演组问她,这种抚平,是因为叶嘉莹不敏感吗?

“我觉得她不是不敏感,她对诗词中那些幽微的情感体会得那么透彻,怎么会是不敏感呢?恰恰是古诗词救了她。古诗词给予她生命的精华,让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么高的层次。她的苦痛都被诗词溶解了。”在刘秉松看来,“人生最难就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一切去轻而化之。”

女儿的离世几乎彻底改变了叶嘉莹的后半生,家庭已经不再是她所谓的牵绊了。

“她觉得上帝听到了她的心愿,但是她有未完成的任务,所以带走了她的女儿。”《掬水月在手》副导演沈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或这样去相信自己接下来的使命,其实是以他的亲人的离去为代价的。”

诗词帮助她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提醒她还有诗词传承的使命。

女儿去世的第二年,她再次回国探亲。那时_结束。在火车上,她看到年轻人捧着《唐诗三百首》,高兴得不得了。在长城参观时,买到《天安门诗抄》。

“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她觉得“平生学的这点东西”,还可以报效祖国。

1978年,叶嘉莹给国家教委写信,申请回国教书。

1979年,叶嘉莹回南开讲学之时,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只是帮忙提行李的中文系研究生。每次往返加拿大与中国,她都自费坐经济舱,讲课也分文不取。

陈洪坦言,当年叶先生还是有些“囊中羞涩”。自己跟着叶嘉莹去水果摊,3堆橘子价格不同,叶先生一定买最便宜的。

在北大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跑来听这位北美教授的课。她回忆叶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看到了另外一个智慧的女性师者的美”。戴锦华说,“叶先生是我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未来要做教师的重要和直接的推动力。”

叶嘉莹写竖排繁体的板书,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因为经常写板书,粉笔灰使她的手指总是皴裂。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总贴有胶布。

一些听过她的课的朋友,常常告诫她,讲得不要太大声,要节省点精力,注意身体。但她一讲起课来,就什么都忘了。

因自小接受“声闻过情,君子之耻”的古训,叶嘉莹不喜欢过分热闹的铺排。但只要邀请方以弘扬古典诗词传统的重要性劝说,她都答应了。

“虽然我知道国内有不少才学数倍于我的学者和诗人,传承的责任也不一定落在我头上。可是我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不能自已之情。”她给大学生讲,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密集的时候,隔一天一讲,每次3小时。

有的课程录像中能看到她轻微地咳嗽,但是她的语调没有降低或减慢。“如果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讲课,就是,‘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她的讲稿被整理出来,有学理工的学生看了一个通宵。

1990年,叶嘉莹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退休。她决定捐出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在南开大学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驼庵”是顾随的号,“永言”则从她已故的大女儿和女婿名字中各摘了一个字。

前几年,她又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有记者来采访,叶嘉莹说,我本来也没有要他们公布。本来是我捐了就是捐了,是校友会他们说出去了。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于学问是没有兴趣的。”面对记者的追问,她很直接地对着镜头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