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合集19篇)

浏览

5006

范文

102

关于建设服务型法院若干问题的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500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建设服务法院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建设服务型法院若干问题的思考 xx市xx区人民法院院长     服务群众,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加快司法改革,更新司法理念,建立服务型法院,使人民法院更好地担负起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是“国家权力本位”向“社会权力本位”的转变,是从专政型、管制型法院向调节型、服务型法院的转变,是人民法院服从服务于大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贯彻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本文拟对建设服务型法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简要探讨。 一、建设服务型法院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十余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致力于审判改革,大力吸收国外模式,但有些同志言必称英美,行必效德日,忽视了中国国情对改革的特殊需求。虽然法院的审判改革得到了众多有志之士的赞同,法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司法权威不断提高,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程度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目标,法院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应有的崇高权威和亲和力尚未完全确立,法院与人民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反而有所疏远。司法的职业化给法院和法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中国国民的法律素质不高,高度职业化使得司法的功能得不到应有发挥,没有能够产生应有的作用。百姓和有关部门希望司法能“回归人群,服务社会”[i],发挥司法功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ii]。xx大之后,如何贯彻的重要思想,如何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如何真正在依法治国中树立起法院和法官的权威,这是摆在每一个法院、每一位法官面前的问题。服务型法院概念的提出,给“为人民服务”赋予新的内涵。 现在,许多同志一提到“服务”,就联想到“经济纠纷调解中心”、“主动服务”、“寻找案源”、“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甚至代有关部门征收税费、深挖税源,审判中搞地方保护、部门保护等,实际上,这种“服务”并不是法院的服务职能,而是法院沦为行政管理工具,是一种狭隘的服务观念。服务型法院所指的服务是一种宏观上的服务,也就是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便捷及时的审判,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司法救济途径;通过审判效果的延伸,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因此,所谓服务型法院,就是指法院在坚持公正、独立的前提下,扩大以审判职能为主的各项职能,积极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公开审理、便民利民、效果延伸等履行职责的方式,全面发挥法院多元化的功能,使审判制度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并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服务型法院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1、从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来看,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点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就是人民治国、民主治国。人民法院根据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行使审判权,是代表人民行使审判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党的领导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构,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最后裁判所,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司法工作,一定要服务于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一定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发展。从法治的价值层面和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需求来说,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就是一种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司法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人民法院必然是一种服务型的国家机构。建设服务型法院,就是要使法院的功能多元化,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特征。 2、从法律的功能来看,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是人民当家作主、进行自我统治和管理的有效手段,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表达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充分尊重、保障和促进~,促进社会发展是法治的终极性价值。作为执行法律的人民法院,除了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统治的重要职能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多地表现为:一是通过发挥审判职能调整各种平等主体的权利义务,防止权力的滥用,加强对公民权利的救济。二是发挥审判的调节、引导职能,服务于“第一要务”。社会主义法律对经济的服务作用,不限于确认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而且还表现在其他方面,特别是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这一方面。[iii]因此,在司法过程中,法院必然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法院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来说,其根本属性仍然属于服务社会的法院。 3、从法官的角色来看,法官是司法权运行的载体,是法律的实施者、执行者,法律的价值能否得到实现,有赖于法官能否按照司法权运行的各种制度性要求来引导司法权的实际运行。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审判的法律效果,更要注重审判的社会效果,注意维~律的秩序价值、效益价值、自由价值和正义价值。司法为法律而存在,而法律是为人与社会而存在的[iv],“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官不仅仅也不应该仅仅靠裁判权来树立权威,而是要通过审判的公开性、公正性、社会性和民主性,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从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权威和公信力。因此,人民司法的目的、人民法官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工作本身就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司法服务。特别是重要思想的贯彻与落实,进一步强化了现代司法的服务性要求,立足国情,体察民情,着眼于实际,忠实于法律,理应成为我们确定审判权运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v]。 二、建立服务型法院需要处理好四个具体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服务型法院,如何正确实践服务型法院,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观念,适应现代法治社会

对法院的需要,树立“司法为民”、“审判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辩证统一。具体应当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审判独立与司法服务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的审判方式改革,是以审判独立,强调法官中立衡平的地位为核心。提出建设服务型法院,必然会使大家产生一种“改革回潮”的担心。实际上,服务型法院与审判独立是并行不悖的。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审判独立强调的是法院、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监督而不接受命令”[vi],在个案审理中不受任何部门、团体、个人的干涉,而服务型法院所指的服务则是指法院不仅仅是“人民的法院”,而是“为人民的法院”[vii],也就是说,法院不仅仅是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的机构,更重要的是,法院需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展现法院的人民性,提高法院公信力,并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水平体现了这个社会的法治化程度,建立服务型法院并不是要把法院变成别的机构,而是在完全保留和充分发挥其审判职能的前提下,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它新的的属性。也就是说,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应当保持独立,但是,法官应当充分意识到审判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克服过去的狭隘服务观念,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多元化功能,“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不断扩展以审判职能为主的各项职能,不断延伸服务领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法官对法律规则的确认、适用、创造功能,引导和示范符合法律的行为,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使法院和法官在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处理好依法审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的关系。 人民法院贯彻的重要思想,就应当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的各项职能作用,为实现社会公正、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人民法院坚持的重要思想,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一重要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的职能放到审判工作的突出地位。法官在司法活动中,要把依法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要把依法保护和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作为一项基本职责,要把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围绕着“第一要务”服务这个根本目标来展开司法工作。为区域经济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地方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运用司法手段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过程,特别要注意不能将法院、将司法作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工具。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是为地方保护服务,要克服狭隘服务观念,从促进建立安全宽松、和谐稳定、平等诚信的良好投资、生活环境入手,从宏观上提供司法服务。 (三)处理好为当事人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关系。 衡量服务型法院的价值标准是“人民满意”。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三统一”,归根结底是统一在“人民满意”基础上的,人民法院要把重要思想贯彻到全部审判工作中,以是否符合的要求,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人民法院的工作。在此,我们有必要区分人民满意与当事人满意。法院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当事人,为人民服务当然要体现在审判中,体现在当事人身上,而且是双方当事人身上,不管是胜诉的和败诉的当事人。离开了为当事人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空的。为当事人服务就是要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公正的司法救济途径。但是,法院提供服务所要满足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当事人的利益;为人民服务包含着为当事人服务,但不能简单归结为为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当事人服务。不能将为诉讼当事人服务等同于司法服务,把为人民服务理解成是为胜诉一方服务而不为败诉一方当事人服务、把服务理解为帮其打赢官司,不能浅层次的、机械地理解司法服务,司法服务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蕴含着的是其社会价值,不单纯是特定的团体和个人。 (四)处理好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说: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viii]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人民法院已不仅是一个审判机关,而且也是一个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服务型机构,是公民从事法律活动的公共场所。在这样一个机构里,审判已不再是单纯的对抗性行为,而是调处社会纠纷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法官在诉讼中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就案论案的机械裁判者,而是通过发挥审判职能,规范社会行为,昭示社会良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因此,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诉讼中只是角色不同,职责不同,而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是推进诉讼,解决纠纷。过去,我们往往把当事人都作为审判对象,作为诉讼客体,不仅原、被告之间是对立的关系,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也呈现出对立的矛盾关系。建设服务型法院,必须解决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关系,积极适应司法现代化对司法服务水平的要求,将当事人作为审判制度的“利用者”,绝不能简单地将“为人民的”法官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三、建立服务型法院的基本构架 服务型法院的基本框架应当是以审判职能作用为基础,将司法服务的领域向经济建设、社区服务、~保障等方面延伸,主要有下列内容: 1、确立案案是环境的意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第一,营造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法院在维护稳定工作上有着其他部门不同的特色。一是通过刑事审判,坚决依法严惩各种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防范和惩治组织的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投资创业者营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空间。二是通过民事审判,钝化社会矛盾,化解民事纠纷,“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促进建立新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最和谐的人文环境。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田园调研[页4]_服务月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田园调研

1、请问您在选取莲藕种子的时候,是否注意种子的选择?

a、 有,较精细挑选,选用纯种的主藕和较大的子藕做种

b、 有,但是只要叶芽完整就可以,不太讲究

c、 无,随便挑选播种

d、 其他选择方法

2、莲藕种植的收入在您家庭的全部收入中占多大比重?

a、三成一下,作为家庭的一种辅助收入

b、三到五成,基本上作为家庭的一半收入

c、五成以上,以种植莲藕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

d、全靠莲藕种植作为家庭收入

3、您家的莲藕的栽培模式如何?

a、藕鱼混合种养的池塘种植

b、其他农作物与莲藕轮种的田间种植

c、采用沙坡地种植

d、单独栽培于水塘或田地,不与其他结合栽培

4、您家莲藕的种植有没有注重技术的投入,譬如:保鲜,加工等技术

a、有,提高产品价值,获取丰厚利润

b、无,莲藕现收现卖,没有必要保鲜加工

c、想投入,但是不懂相关技术

d、无所谓

5、您觉得目前制约种植莲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a、自然灾害和虫害

b、资金和技术

c、政府政策

d、市场规模

6、一般情况下,您村的莲藕的出售途径怎样?

a、专人上门收购

b、带到镇上批发市场

c、带到市区批发市场

d、其他

7、村子附近又没有农科所或其他的机构直接指导科学种植莲藕?

a、有,有专业人员上门辅导

b、有,但是不是直接辅导,而只是派发一些相关资料而已

c、,没有,从来没听说过

d、不清楚

8、就目前的情况,您认为莲藕种植现在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a、道路交通,路通才可以致富

b、莲藕品质改良

c、种植模式

d、其他

9、请问您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扩大莲藕的产业规模吗?

a、有,根据现在的市场需求情况

b、根据往年的经验

c、每年都一样,不需要扩大

d、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没有确定的目标

10、您和您的村民们有没有想过将莲藕进行加工,形成本村的一个特色品牌?

a、想过,并正在打造

b、想过,但条件不够

c、没想过,但是有发展潜力

d、没想过,也没有可能

11、如果在乾塘镇专门成立一个代购包销莲藕的法人公司,你觉得如何?

a、很好,这样可以解决莲藕的销路问题

b、好,但是有点怕公司垄断后会压低收购价格

c、无所谓,反正都是会有人上门收购的

12、由于未来社会的需求,您有打算将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改良品种吗?

a、有,而且正在学习跟进

b、没有,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应付未来市场的需要

c、看情况,需要时候一定会学的

d、没想过

13、你认为有必要注册一个乾塘藕的品牌商标吗?

a、有必要,这样有助于扩大乾塘藕的市场

b、有必要,这样子可以防止一些商贩以其他地方的莲藕充当乾塘的莲藕

c、没有,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莲藕的质量

d、无所谓

14、您觉得未来发展中,乾塘的莲藕能打入国内各大城市和国际市场吗?

a、能,因为乾塘的莲藕迟早会成为一个特色品牌

b、不能,因为没有一条完整的销售网络

c、不好说,但是这个理想很期待

15、请问您是否看好莲藕未来的市场前景?

a、看好,很有发展空间

b、不好说,现在很多人在种植,竞争激烈

c、不看好,准备该种其他作物

16、关于莲藕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区开展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x区开展了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及独生子女家庭现状调查活动。调查共发出问卷2万份,实际收回18188份,回收率达90.9 %。通过汇总分析发现育龄群众需求呈现出五个最: 一是最渴望掌握避孕节育知识,育龄群众的知识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群众最需要得到的是避孕节育知识,占总服务需求9.7% ,占知识需求的31.4%,对生殖保健知识、政策法规和五期知识的需求也较大,知识需求无明显两极分化状况,呈平稳多元分布。说明一方面避孕节育始终是广大已婚育龄妇女关注的话题,是计生工作者永恒的服务主题之一,同时也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知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 二是最迫切需要生殖保健服务,育龄群众的技术服务需求呈现扩大化发展趋势:对常见妇女病查治需求明显增多,占总需求13.6 %,占技术服务需求的36%。对健康保健服务、随访服务、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需求也呈上升趋势。说明群众已从过去单一生殖保健服务需求扩展到对健康促进需求,从关注自身发展到关注男性健康等诸多方面。 三是最急需解决就业困难,育龄群众的生产服务需求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各类人群致富愿望强烈,调查中生产需求排列前二位分别是:就业技能培训占36.8%,要求提供致富信息占32.1%。生产服务需求急剧增多,说明育龄群众当今面临着就业、子女教育、养老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如果育龄群众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得不到保障,将严重制约他们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生产、生活问题前置,相关服务必须先于生育服务而进行。 四是最重视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育龄群众对生活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面化的发展方向:大家最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选择子女教育占生活服务需求的41.6%。表明现今社会中,广大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盼着孩子早日成才。这也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需要长期服务的课题。育龄群众的生活服务需求多层面化:有的对生活服务需求远远超过对生育服务的需求,对于不同的需求层面要有区别对待、有重点对待,对于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如特困独生子女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等问题的特殊需求一定要给以特别的关注、对待,才能服务好这类特殊人群,提高服务的整体工作水平。 五是最关注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育龄群众对生育服务呈现出质量化的要求:(1)要求提高服务人员技术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广大育龄妇女对技术服务的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希望由医疗卫生部门的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服务,选择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占调查人数的84%。在行政管理方面,对依法服务、温馨服务要求更高。(2)要求拓宽技术服务内容: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殖保健服务,在接受计划生育节育时要知情选择,希望得到针对性知识宣教,及时周到的随访服务。 根据调查分析,广泛调研,x区将结合实际,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通过部门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服务,构建政策推动、帮扶拉动、部门联动的新的工作机制,有的放矢地更好服务于广大群众。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需求,把握群众需求脉搏,变我送你拿、为你需我送,强化按需服务的理念,将服务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贴近时代,掌握广大育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最急切的问题,为推出紧扣时代背景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计生工作机制的转换创造条件;贴近目标,通过一系列调研,进一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创建省级计划生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3226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了解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市统计局于20xx年8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就围绕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部门了解查阅报表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走访有关企业17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状:20xx年上半年我市三产增加值总量为11884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幅回落4.5个点,占全市gdp总量的36.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总体拉动作用减弱,但已开始略有回升的趋势。20xx年三产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 ‚运输市场逐步升温。ƒ各行业需求增加,对三产提升有拉动作用。

1、交通运输行业虽有回暖,但问题也不少。交通运输行业是贵港发展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承接贵港重要发展环节的关键行业。本年以来公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水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9%。交通运输业相比去年有所上涨。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类型市场回暖,货源保证,水源充沛。但阻力及问题不少。

(1)公路客运受区内动车开通运行影响,客运冲击巨大。由于动车不断完善,逐步增开列车,且价格相对班车低,运行时间短,长途客运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的班次。而市内出租车客运行业虽然受到高铁带来的游客量拉动有所回升,但是受公共汽车、黑车影响严重。在对“XX市运通出租车公司”的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拥有出租车380辆,是XX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首先出租车自身管理不够完善,不打表、乱喊价等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公交车线路的增设,使得原本客源就小的出租车客运市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者 “残疾人三轮车”“无营运执照面包车”“两轮摩的”等非法运营车辆队伍的壮大,使得客运市场更加混乱不堪。以往每辆出租车每月纯利润两三千元左右,如今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每辆出租车月收入仅一千多元,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司机已考虑转行,出租车市场发展形势严峻。

(2)雨水充沛、河道航行畅通,航运市场回暖、各行业需求回升。在对“XX市水运七公司”“桂平东运水运公司”的调研中得知,今年水运市场相比去年已呈现回暖趋势,主要因为经过去年一年的低迷期,许多大公司着手优化升级自身基础,“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提高运力,将原本低吨位的船只改良、淘汰,换用大吨位船只运营。市场方面“华润”“台泥”等水泥企业陆续供货正常,广东的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水泥、河沙等产品需求量回暖。广东回头的船只都有充足的煤炭、零担货物等往回运输,极少数出现空船回港情况,虽然相比去年每顿货物的运价降至3-5元,但由于货源充足,也弥补了运价的差距。且由于水位提升,许多船只可以跑柳州线,柳州线运费较高。

2、物流行业竞争力太弱。我市发展物流行业地理位置优越,独特,交通便捷。我市地处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黎湛铁路、南梧高速、南广高铁以及西江航道交汇贯通全境,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30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随着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苍梧至龙邦高速公路、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的建设,贵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但我市物流行业刚起步,各环节问题诸多。物流公司少而小、乱而散,抗压能力差,竞争资本弱。大多数公司名为物流公司实际是运输公司,缺乏相关配套业务。

如我市的 “景泰物流公司”,其中的“景泰物流园”占地就有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目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该园区尚未完工,无法正式开业,各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现在只能承担一点零星的仓储业务,未达到预期设想。

3、商务服务业依法经营受到冲击。如 “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是目前XX市最大的市场服务中心,其下包括北门市场、石羊塘市场、建材市场、煤炭市场、猪苗市场、景泰果批市场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市场。在对“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调研时发现,该中心营业收入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受“五乱”问题所影响。摊位外租率低、收取租金少、无管制权限。

(1)摊位外租率低,商户较少选择市场内经营。由于人流多集中在市场外围,且受权限管理问题限制,市场外治理成“三不管”区域,很难集中商户到市场内规范经营。

(2)市场周边摆卖,占道经营,交易秩序混乱,人流拥挤不堪,堵车现象严重。更影响市场内部运营。

二、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困惑。

1、20xx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37.45%,比重较低。20xx年服务业年增长6.2%,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产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二产增长速度4.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2、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业涉及的门类众多,范围广泛,目前,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服务业重大项目严重不足。服务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我市虽然有了像景泰物流重大物流项目,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决策也脱离自身实际,各方面扶持不到位,导致资金链严重断裂,使得该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4、服务业人才匮乏。服务业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服务业基本处于缺乏有效引导状态,忽视了其作为一个独特行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有效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创意设计、战略策划、信息咨询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强化措施,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物流产业

1、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识。20xx年全国三产总量占gdp的46.09%,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76.8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62.24%,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8.0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7.89%,而我市三产总量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7.45%。从数据中发现发达地区的三产占gdp比重中占据主要位置,优化结构,提高三产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现代物流,壮大三产总量,提高三产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低的地区必定是三产发达的地区。降低万元gdp能耗,应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着重考虑的重心问题,至少要在“十三 五”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

2、围绕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做好各类专业市场,园区的规划建设。按我市产业布局及港区功能定位情况,规划建设好煤炭、建材、粮食、农林副产品临港工贸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煤炭、水泥、钢材、粮食、食糖、禽畜、蔬菜、家具、林产品等专业交易中心,使专业市场成为贸易增长主要亮点并给物流业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的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必须统筹推进我市的各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市场、道路交通、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高速运转的运输网络和港城联动的物流网络。

4、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利用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模式,参与我市物流建设。加速推动现有物流企业的重组,组建我市特色物流企业集团。

5、加快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对口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也可以从成功的物流企业中引进高端管理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_服务月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为广泛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广州城市公共文明建设,营造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按照市、区的工作部署,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穗创建办通〔2010〕29号文)工作安排,东风街于3月份在全街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

3月5日,组织辖内广州医学院、越秀区环卫局等机团单位4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街文化广场举办了“亚运广州行”志愿服务月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现场派发宣传单张、咨询以及互动问答的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迎亚运”和“创文明”的知晓率。青年志愿者还现场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义诊、中医按摩、家电维修、手机辐射监测等便民服务。青年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为东风地区“迎亚运”和“创文明”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路与康王路的交叉路口开展“大拇指”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向行人进行宣传,劝阻不文明行为,成为文明出行的积极实践者。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路广医站、少年宫站等汽车站点开展倡导排队候车志愿服务,为居民文明出行提供指引,维持公共秩序,营造良好出行氛围。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人民北路小学门前举办“东风街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血压测量。

3月15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街文化广场举办“营造绿色生活,迎接绿色亚运”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派发宣传品的形式,倡导市民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迎接绿色亚运。

3月19日,街团工委组织广州市82中40多名中学生在社区开展“雏鹰护绿地,社区添翠色”护绿服务活动。一组中学生志愿者组成护绿小队对迎寿里、司马坊等社区的绿化植物进行浇水和除草,清理花坛中的垃圾和落叶,令绿化植物更加美化和清洁。另一组中学生志愿者组成清洁小队,他们手拿扫把、水桶对主要路面进行清扫冲洗,彻底扫除地面垃圾和卫生死角,还街坊一个整洁的卫生环境。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月”活动,极大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创文工作的热情,为形成公共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自党的xx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一直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至 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谓马不停蹄,日新月异——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但是,由于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基层环境,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相对落后、保证保障不足、文化服务供给力差等问题暴露明显。以调研的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机遇同样在基层。

(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现状

1、政策制定和保障到位。 市委市政府领导着眼于文化发展繁荣大势,对文化工作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非常重视。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 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 个文化站中镇村联建 个),创建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 家(覆盖率近87%),拥有 个省 乡镇, 个文化强镇, 个文化示范村, 个 市文化明星乡镇,建成 家农村文化礼堂(形成辐射 多个行政村的文化中枢和示范点)。 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年被率先列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连续举办 届 节,文化下乡工作连续5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基层文化队伍达到 多支。

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连续举办 届 活动,通过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采用社会化运作低价售票、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立体宣传、精选全市上百个文艺社团优质节目集中展演,已然成为 市民年年好评的口碑品牌。文化主管部门坚持每年为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 ”活动,制定送 ,送 ,送 ,送 的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以定期举行、市县联动的组织形式,相继举办了五届 、八届 、七届 、七届 ,共有 多万人次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了各项活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构筑立体、整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 中国江南 节、 中国石文化节、 中国 文化节、 中国 节、等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各县(市、区)还整合各类资源,以公园、广场、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基地,搭建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跳排舞、唱红歌、打腰鼓、扭秧歌等日常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从单一、小众逐步发展到全市遍地开花、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4、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 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培育和壮大了基层文化干部、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骨干队伍。截止 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约(含 ) 人,统计在册业余文艺团队 支,参与人数 万余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作用。从 年至今,每年举办 工程,目前共计超过40个专场演出;印发每月一期的“ 市文化 ”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种文化”活动,相继推出“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日、艺术与生活讲堂、书画家签约制度、“ 工程”、 指导员等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领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 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达到13万人次,集聚了民间文艺骨干5.7万人。

(二)与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差距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偏少。截止 年底,在全省90个县(市、区)公共文化事业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统计中,我市排名都处于 开外,个别县(市、区)已经排到 名、 名之外;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除 和 排名第6和12,其余均偏靠中下游;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则排在 位以后,近一半在 名上下;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与总人口比例数据排名参差较大, 一半集中在十几名,另一半在四五十名后;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中, 县位列全省第一, 排名偏上,其余则在中下。至 年底,我市 个县(市、区)在全市每万人拥有文化场地面积考核中均达到考核满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服务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4028 字

+ 加入清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动员组织全县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亮明身份、报到登记、志愿服务,争当星级志愿者,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袖章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营造了自觉奉献、传递爱心、助人为荣的社会新风尚,不断地提高在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构建起了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化工作措施抓报到。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在职党员中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县居住地在城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省驻蒲单位)、人民团体的在职党员,树立“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思想,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城区单位和社区分布情况,本着便于开展共建活动的原则,确定145个单位党组织与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截止目前,全县有181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对接、领岗认责,积极参与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起到了以上带下的示范作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向党员统一配发和组织填写《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个人持《活动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填写《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册》,驻区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共建社区报到,填写《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登记册》,实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区党组织的双报到。特别是对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各单位党组织及时配发《活动证》,并督促其及时到社区报到,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灵活工作方式搭平台。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积极推行 “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双重管理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电子和纸质台帐,详细记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和参与活动等情况。各社区广泛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环境维护岗、邻里互助岗”等岗位,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每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项社区服务项目,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便民活动,全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在“零距离”接触群众中受到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职党员每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社区党组织如实在《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上填写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情况并盖章,城镇6个社区与在职党员和共建党组织签订《服务承诺书》和《共驻共建协议》,并对在职党员所认领的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进行公示,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志愿服务,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显成效。按照“灵活多样、小型分散、重在实效”的原则,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三知晓”。各共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妇联党支部开展“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卫生局党委开展“免费义诊、下基层、服务居民”,公安局开展“安全防范惠及社区居民”、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参与在职党员群众856多人(次)。活动开展以来,食药局党委下辖3个共建党组织,利用星期天时间深入东街社区各条街巷,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业门店185余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500余份,在食药行业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联创办党支部张卫仓、支部委员耿晓卉、党员干部任雪婷、x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原斌在达仁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俊蒲的引导下,分别对达仁社区董福森、冯兆秀、宋亚军、韩孝友、李新民5户社区居民进行了慰问,并与他们拉家常,询问日常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电安全。为他们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达仁社区还为他们送去了春联,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是着眼长远建制度。推行双向共管责任制,在职党员既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协助管理监督。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档案,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建议,讨论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让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取得社区欢迎、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狠抓落实活动主要内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显著成效,但与省市深入开展红袖章活动的具体精神实质要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职党员思想上松懈,积极性不高。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涉及到的党员人数多,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职党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绪,一些在职党员认为在单位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行了,到社区履行奉献义务是多余的,去不去无所谓。

二是驻区单位把支部中心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单位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与具体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形式过于单一。认为只要开展好支部的相关工作就行了,对于支部在职党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没有明确要求,缺乏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系的“共建”意识。

三是缺乏抓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热情和办法。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不支持,认为这方面工作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及基层党建工作大局。另外,认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这个问题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应付的消极心态。

四是社区党组织资源有限,支撑活动难度大。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活动,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更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条件十分有限,一时半会有上千名党员进入社区参加活动,如何做好在职党员的报到、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确保每名在职党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不仅需要社区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社区党组织上级镇党委的支持与配合。

三、意见与对策

一、强化思想意识转换,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一是思想上引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县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牵头,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活动效果,并向各单位党组织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从“8小时党员”延伸为“24小时党员”,变“隐形党员”为“在线党员”。二是制度上约束。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全县1892名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建档管理,专人负责。开展党员承诺公示,把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长、联系方式、服务意愿、一句话承诺等内容公开在所居住的楼道、小区公示栏中,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区开通在职党员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主动邀请在职党员加入,通过QQ群向在职党员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征求在职党员对社区发展、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党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给在职党员一份归属感,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社区大组织中。目前,6个社区已建成QQ群、微信、五城联创网络等网络交流平台4个。

二、明确群众需求导向,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不认可的问题。一是了解群众需求。每年初,社区组织在职党员针对辖区内居民开展一次需求摸排。采取个别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并对辖区内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五类人员作重点调查,为在职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二是认领服务项目。实行党员服务项目岗位化,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设立扶贫解困救助岗、法律法规咨询岗、矛盾纠纷调解岗、清洁家园奉献岗等20多个服务岗位,明确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每名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至少选择1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在职党员每半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三是实行按需点单。在摸清群众诉求的基础上,由社区对群众盼望解决的小事实事进行汇总后发布在社区公开栏和QQ群、微信群中,由社区在职党员根据意愿和能力领办,实行一对一服务,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

三、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行为不常态的问题。一是日常管理交给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记实制。由社区组织统一安排的活动,由社区党组织负责记录;由在职党员自行组织开展的活动,需保留活动照片等资料,经社区党组织认定后如实记录。在职党员服务情况一季一汇总,并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二是定期督查交给单位。各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与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了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情况,掌握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表现,建立本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档案”,激发在职党员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民主评议交给群众。社区党组织每年开展1次“社区服务之星”评比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代表成立“评审团”,由在职党员“晒”服务,居民代表“评”成效。评比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当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形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主动为居民服务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641 字

+ 加入清单

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来,广陵区妇联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提高妇女文明素质为根本, 以“播撒爱心,传承文明,奉献社会,完善自我”为宗旨,立足本地实际和妇女群众的需求, 引导巾帼志愿者踊跃参与服务社会、服务妇女儿童、服务邻里等各类志愿活动,不断加强区巾帼志愿者总队建设。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区巾帼志愿者总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着力加强对巾帼志愿总队工作的领导。区妇联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战略要求,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将建设和发展巾帼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特色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摆上妇联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进行研究,并召开专门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加大指导力度。各乡镇街道妇联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结合实际、加强领导,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因地制宜,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巾帼志愿者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创造性地推动巾帼家庭志愿服务实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巾帼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巾帼志愿活动的独特魅力。连福社区巾帼志愿者针对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生活、精神方面的需求,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将美好祝福的春联送到老党员家中,为他们戴上亲手挑选的帽子、围巾,并送去了新春的祝福。解放桥社区的巾帼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学生讲解日常生活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如寒假独自在家安全问题、安全用电、户外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文昌花园的巾帼志愿者为大龄男女青年牵线搭桥,促成他们成功牵手。宝塔社区的巾帼志愿者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以辛勤的汗水换取古运河边整洁的环境。运东社区的巾帼志愿者们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曹兰芳和她的孩子时了解到,曹兰芳的丈夫因病去世,不仅给家庭留下了不小的债务,也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的打击。巾帼志愿者们不仅为曹兰芳家庭送去了慰问金,还定期到她的家中,和曹兰芳的孩子聊天谈心,给他鼓励,让他早日走出阴霾,走向社会。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头桥镇巾帼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用自己的爱心行动,展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 顾庄社区巾帼志愿者自掏腰包,陪同辖区残疾人与孤寡老人吃早点,游览双东旅游景区。九龙卫生服务站的巾帼志愿者们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上门,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单亲贫困母亲建立健康档案,以“家庭医生”模式帮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区妇联工作人员三八节期间,主动放弃休息,来到文明驿站向过往行人宣传妇女维权知识。六一节期间,为结对的村、社区困境儿童家庭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3、加强引导,发展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区妇联采取全面动员与重点发动相结合的方式,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女党员、女干部、女知识分子、女私营业主吸引到巾帼志愿者队伍中来,广泛吸收各行各业的妇女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并注重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巾帼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如广陵区财政局妇工委、新城妇工委在“幸福广陵 爱心圆梦”活动都踊跃捐款捐物,为弱势儿童实现梦想。雪冠食品副总徐梅每个月都会亲自给收养残疾孩子的扬州阳光安养中心送去10箱牛奶,让孩子们加强营养、茁壮成长。她帮扶和认养了六名孤儿,把他们当做亲生儿女抚养,以自己的爱心彻底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她也成为广陵区远近闻名的“爱心妈妈”。东花园社区80多岁的李奶奶发挥自己剪纸的特长,经常利用周末教社区的留守流动儿童剪纸,陪伴他们成长。她还将自己的剪纸作品义卖,将义卖金额捐赠给社区的单亲贫困母亲。凤凰奶牛场场长周同萍,大家亲切地称她“牛嫂”,不仅仅是因为她用勤劳创造了财富,用汗水实现了理想,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更因为周同萍以母爱之心,关爱贫困女童,展现出现代企业家致富不忘家乡,热情回报社会的无私风范。

4、树立品牌,不断扩大巾帼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区妇联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努力塑造巾帼志愿活动品牌,提升了巾帼志愿者的社会知名度。2019年8月,区妇联建立了由300多名爱心妈妈组成的“天使之梦”爱心妈妈联盟,近一年来,爱心妈妈们以“哪里有贫困儿童,我们就把温暖送到哪里去”为宗旨,坚持每月一场舞台剧表演,并将售票所得捐献给贫困儿童,上门看望慰问贫困儿童家庭,结对弱势儿童,受到一致好评。今年,在区妇联开展的“幸福广陵 爱心圆梦”活动中,她们积极响应,争相结对弱势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社会的关心。此次圆梦行动共有18名爱心妈妈与11名困难儿童现场结对,爱心妈妈们捐赠了平板电脑、英语培训班、现金、自行车、书包、文具、书籍等物品,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5、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巾帼家庭志愿者工作的机制建设。为做大做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我们注重抓住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逐步探索建立巾帼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组建 “巾帼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医疗志愿者服务队”、 “巾帼家政志愿者服务队”、“巾帼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巾帼绿色志愿者服务队”等10支巾帼志愿者特色服务队,这10支志愿者服务队都有各自的服务内容和规章制度,她们根据自己的专长,结合妇女、儿童、家庭需求,在全区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巾帼志愿者服务,对提升我区巾帼志愿服务品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巾帼志愿总队建设。

1.进一步加大巾帼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工作力度。宣传在志愿者队伍中持之以恒、无私奉献、不断创新的典型,感召更多的妇女姐妹投身志愿服务的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志愿服务光荣的道德风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使更多的女性尤其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女性积极加入到巾帼志愿者队伍之中,有针对性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不断拓宽巾帼志愿者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巾帼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是规范化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组织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建议各级妇联组织结合自己的特点,通过制定制度、建档立卡,健全巾帼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评选表彰等机制,真正使巾帼志愿者队伍活动正常运转、全面发展,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3. 进一步加强特色创新,打造巾帼志愿者服务品牌。充分挖掘、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本着“需求+可能”的原则,因地制宜,针对志愿服务的“盲区”、“盲点”, 积极打造巾帼志愿者服务品牌,开展内容丰富、新式新颖的特色志愿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努力建设法治导向型的服务型税务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税务,全文共 3029 字

+ 加入清单

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努力建设法治导向型的服务税务

xx区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努力建设 法治导向型的服务型税务 xx市地方税务局 党的xx大后,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将税收工作的重心转向法治导向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近年来,我局依照“巩固完善,加强落实,规范执法,强化监督”的工作思路,通过明晰权责,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全面提升了我局依法治税的整体工作水平,为建设法治导向型的服务型税务奠定了基础。 一、理顺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深刻认识建设“服务型税务”的重要意义 “服务型税务”,就是从管理模式上转变过去那种以监督打击为主的管理思路,确立以纳税人为导向的服务型思想、服务型方式和服务型机制,从而更好地履行税收职能、提高税收征管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从观念上彻底改变过去政府机关强调命令、强调指挥、强调管制的思维定势,以强化服务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宿点。     (一)建设“服务型税务”,是适应加入wto要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对我国政府的影响是全面和深远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也只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保证政府运转的高效、透明,为实现全球资源向本地集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我们构建“服务型税务”也是落实市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服务型税务”,是贯彻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思想在税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贯彻要求,本质在执政为民。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下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在税收执法中对征税人的权力和纳税人的义务强调较多,而对征税人的义务和纳税人的权利强调较少。建设“服务型税务”,就是要在理论上确立税收的公平原则,确立纳税人的主体地位,确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平等的关系,从而真正转变税务机关的观念和工作方式,充分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切实维护纳税~益。 (三)建设“服务型税务”,是体现税收本质特征实现税收职能的客观要求。从本质上说,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取得的收入。我们建设“服务型税务”,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税收征纳关系,征税人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纳税人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诚信纳税,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收职能的有效实现。 二、规范行为,努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建设“服务型”税务,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服务纳税人水平,即为纳税人提供规范的、全面的、及时的和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大幅度提高纳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是提高服务地方经济水平,就是说既要依法组织完成税收收入,又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政策导向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此,我局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并强化对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教育。 (一)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和纳税服务八公开 我局与各部门及各岗位按责任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书,在执法主体中根据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确定了执法依据,执法责任,执法目标及执法考核。同时,根据推行执法责任制的要求,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我局将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结果向社会公开,使有效监督税收执法权成为可能。 为加强执法公示的指导性和时效性,提高执法透明度,我局对外庄严承诺实行纳税服务八公开,即:公开税收法律和规章;公开各办税窗口的职责范围;公开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务的时限、步骤和方法;公开服务标准,让纳税人清楚服务项目、标准和范围;公开收费标准,凡是收费的项目要公开收费标准和依据;公开违章处罚,定期将纳税检查情况、对纳税人处罚结果和依据公开;公开工作纪律和廉政规定,将税务人员守则、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和有关廉政规定公开;公开受理纳税人投诉的部门和监督电话,设置举报箱,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注重发挥职能,实现业务过程法制工作规范化 地税局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政府职能部门,因此,我局将税收法制工作作为业务工作的“龙头”和抓手。征收局将法制工作作为业务工作的统揽,基本实现了对依法征收的全过程控制;稽查局紧把审理关,实现了对稽查案件的控制;政策法规科着重实现在政策落实、制度协调、减免税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各管理局能够处理好为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维护纳税的合法权益,在向“服务型”税务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管理职能。 (三)强化对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法制培训工作坚持不懈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局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进行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学习的培训。在对象上侧重于一线的执法人员和基层税收管理人员,在内容上,重点抓住执法中易出差错的重点环节,突出行政程序法律法规,行政的责任承担及执法人员“两个维护”意识的教育,在方法上,加大执法实务培训,通过剖析案例,以案说法,保证了专题业务培训的完整性。 三、强化监督,切实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体系。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促进税收法制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的体系。 (一)强化事前监督,涉税文件的会签会办与备查备案 根据征管法第三条规定,凡是本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及本局单位或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在本区内具有约束力的涉及税收的解释、规定、办法的文件等,我局均由政策法规科进行专门的会签会办及上报备查备案。两年来,我局共会签会办相关涉税文件38件,切实落实了《涉税文件会签会办制度》及《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制度,》从而从源头上做好事前监督。 (二)注重事中监督,减免税合议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机制有效实施 为强化税收执法的事中监督,充分保证税收执法的公正性,我局在征管环节制定了减免税的合议制度与在稽查环节重大案件的审理制度。凡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纳税人减征或免征的应缴税款的,在审批减免税时均进行集体合议,通过减免税合议制度的实施,严肃政策,加强

管理,杜绝了减免税中的不正之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纳税人的充分好评。 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既是对前期稽查人员工作结果的检查过程,又是依据税收相关法律进行鉴定的过程,更是税务机关依法治税过程的依据,因此,做好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在审理重大税务案件时,均采取集体审理合议的形式,既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客观公正性,又保证了审理工作质量。 (三)坚持事后监督,执法检查与案件的复查工作成效显著 为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我局一直坚持实施日常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对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热点”、“疑点”问题的分析,明确执法检查的重点,在检查的内容上形成“以程序合法、文书规范为核心,适用政策详查,规程必查”的工作思路,在检查方式上实行“科所按月自查,按季互查,区局定期抽查”和核查结查通报等措施,保证了执法深度与广度,检查结果和岗考及执法责任制挂钩。 通过全局上下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局的税收法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税收执法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税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上下一条心,咬定目标,扎实工作,我们才一定能够通过建设与完善“服务型税务”,推动依法行政,真正实现依法治税。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志愿服务团社会实践总结_社会实践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350 字

+ 加入清单

志愿服务团社会实践总结

嘉兴学院大学生赴湘西“爱心接力”志愿服务团以“嘉兴学院爱心群体”(10年“浙江骄傲”获得者)的爱心接力活动为起源,10年12月开始组队,09年3月开始征募志愿者。正式组建后共有45名队员,是嘉兴学院历年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

从今年3月到7月,这支队伍为09暑期赴湘西服务做着各样的准备。为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训计划;为了更好的服务湘西,我们制定绿色资源循环计划;为了筹措资金,我们参加谷歌杯公益大赛……组建至今,团队已资助凤凰贫困生近百名,为苗乡学子募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衣物等无数。

2010年7月12日,湘西志愿服务团最终确定的27名志愿者搭上西进的列车前往湘西开展为期20天的志愿服务。服务团此行主要开展了教学、图书馆建设、调研、家计划四项活动。这20天,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任务,使400余名苗乡学子受益。同时,我们深入苗族贫困山区,体验当地生活,了解苗族文化,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下是我们暑期实践情况的总结:

1、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根据湘西地区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环境以及当地对德智体美等教育方面的欠缺,我们主要开设了苗族文化课(教授苗族历史、名人、刺绣等)以增加苗乡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综艺课(包括游戏、故事、体育、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写字等课)以补充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队员与学生间的交流来拓宽苗乡学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队员们在去湘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以来准备解决到当地后在教学工作。队员们收集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是一些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团队希望通过这次支教可以给湘西的小孩子带去些新鲜的东西,给他们带去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更希望让他们明白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支队也都根据各驻地的实际情况对原定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采用了多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有的队利用疯狂教学法,有的队设置正副班主任,有的队将课堂帮到野外……为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篝火晚会、图画展、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应用而生。20天的支教生活我们也积累了很多支教经验:

1、队员一定要挑选自己有所擅长有所感悟的科目,在进入教室前,要为一些突发状况想好解决办法。

2. 处理好课堂和课下与学生的关系,在课下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哥哥大姐姐,但是在课堂上只能是老师和学生。

3. 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要了解孩子喜欢怎么来接受知识。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4. 要多准备一些趣味性,课本中比较缺乏的知识。

5. 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教师,说话做事前要考虑到是不是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话语对学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6. 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准备合适的知识给孩子,自己需要作出改变的时候,不能犹豫不决。

7. 平时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会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有秩。

8. 在课堂上适当的多给学生鼓励的话,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信心。

9. 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与之谈话,晓之以理。

10. 要把当天的上课的情况及时和队友们交流,好的方面可以让其他人借鉴,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让其他人注意。

队员们每天都在摸索中前进,用心去与学生交流。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的支教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每一天教学上的经验与不足都让队员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了解到不足后,能够有最短的时间作出调整,在队员不懈的努力下,支教活动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家访工作方面

家访主要包括调研和家计划两个方面。调研的主要工作是走访贫困生家庭,登记贫困生资料,以便日后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资助。“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资料,获取儿童家长联系方式,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一张合照,回到嘉兴后冲印出来连同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一起寄给家长,为留守儿童与家长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感情。在20天的支教日子中,各支教队的队员利用每天放学后以及晚饭后的时间进行家访,据统计我们一共走访了100多户人家,200名学生。

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外出打工的,不然当地人民微薄的收入全靠在家务农,主要是种植当地盛产的烟叶。所以我们家访时总会碰到大人不在家,在地里干活的情况,并且很晚都没有回来,也或者是家人没有到齐,无法拍合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次的家访,实际上很多家庭我们都跑了两三次,有些还跑了四五次。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很少出现外来人口,他们的语言都是苗语,外出打工回来的人还是会讲普通话的,但年纪大一些的根本不会,所以每次家访我们都会带上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即为我们带路,也可以帮我们做翻译。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每一个家庭都拍到了合照,这是我们访的宗旨。我们还拓展了工作范围,不但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合照,也为非留守儿童家庭拍全家福,并决定回嘉兴后冲印出来寄回当地,因为对很多当地的老人来说,这恐怕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拍照,他们每当明白我们要照相时就会去柜子里找出压箱底的那件漂亮的苗衣换上,整理好装妆容,然后端坐着;而留守儿童的合照冲印两份,一份寄回当地一份寄给儿童父母。而对于那些贫困学生,我们的到访给他们带去了鼓舞和希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田园调研_服务月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田园调研

“三下乡”服务队总结报告:关注莲藕种植  深入田园调研

——调研篇

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大仁堂村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莲藕,我服务队调研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对大仁堂村的莲藕种植情况做了为期8天的调研。

调研组调查莲藕的种植情况主要包括:莲藕的种植规模、销售情况、栽培模式、市场前景、政府的政策以及制约莲藕种植的因素。

XX年7月20日上午,调研组在组长邓上清的带领下迎着朝阳,兴高采烈地迈出校门前往田间开展调研活动

7、8月份正值莲藕的收割季节,村里种植莲藕的叔叔阿姨们都在用锄头在水田里挖莲藕,成熟的莲藕生在距水面大概0.4米的泥土里,挖起来比较费力。为了个更好地开展调研活动,拉近与叔叔阿姨们的距离,调研组的成员脱鞋下地,与他们一道收割莲藕。在收割的时候,调研组的队员与叔叔阿姨们无话不                             谈,在谈话的同时,关于莲藕的种植情况的调研活动也有条不紊地开展,他们非常配合,对队员们所提出的问题都做了一一回答。在晚上,调研组的队员亲自到叔叔阿姨们的家里去询问关于莲藕的种植情况。叔叔阿姨们虽然劳累了一天,对队员们到家里去开展调研表示欢迎,详细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开展调研的8天里,队员们不辞辛苦,一如既往地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与农民一道收割莲藕。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对莲藕种植的政策,在调研活动即将结束之余,调研组特地走访了坡头区乾塘镇人民政府农科站,李泉站长热情地接待了调研组的队员。交谈过程中,调研组的组长邓上清同学向李泉站长咨询了当地政府对大仁堂村莲藕种植的政策,他指出:“区、镇政府非常重视我镇莲藕的种植情况,每年都给予很多的政策优惠,鼓励农民大量种植莲藕。主要是技术和财政两个方面的援助,积极寻求上级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莲藕生长季节,积极做预防虫害等方面的宣传,并免费提供部分农药。干旱时,及时采用抽水机从海里和湖泊里引水灌溉,缓解旱情。水灾时,调动各方力量疏通灌溉水渠,排洪排泄。

通过为期8天的调研,我队调研组对大仁堂村莲藕的种植规模、销售情况、栽培模式、市场前景、政府的政策以及制约莲藕种植的因素,有了一个前面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三农”问题的客观了解,更进一步增强“苦练本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现将部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1、莲藕种植的现状

乾塘镇种植莲藕历史由来已久。自1995年,该镇三片村村民陈昶红大胆尝试把莲藕从河塘引到坡地上种,并培育了莲藕新品种——红芽藕(又名白花藕)。随着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广大群众掀起了种植莲藕的热潮,逐渐形成三合、南寨、三片、大仁堂四大莲藕生产基地。据统计,1997年,乾塘镇坡地种藕490亩,产量735吨,产值220万元;1998年,种藕892亩,产量1338吨,产值348万元;1999年种藕1850亩,产量约2960吨,产值651万元……截至今年,莲藕基地面积已达0.5万亩,两造种植莲藕面积达到8000多亩,产量1多吨,产值24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莲藕上市高峰期,日销售量平均可达40万公斤。

根据大仁堂村委会资料统计,该村莲藕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30%-40%,莲藕的种植属于沙地种植,但该村莲藕的种植模式比较单一,65%的栽培模式都是以单独栽培于水塘或田地,不与其他农作物结合栽培,种植技术投入不足。对于莲藕种子的选择,76%以上的农民注重种子的挑选。其中56%的农民较精细挑选,选用纯种的主藕和较小的子藕做种,尽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44%的农民随便挑选播种,只要叶芽完整便可,不太讲究。有的农民以种植莲藕为主,另外也从事水稻种植。从调查之中,我们发现50%的农民莲藕的收入占他们整体收入的五成以上,以种植莲藕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他们希望能够对莲藕的品质进行改良,以更大地提高产量;镇以上政府的农科机构所能够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是目前制约莲藕发展的最大瓶颈,台风作为沿海地区对莲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每年的台风都对莲藕的生长构成巨大的威胁。在这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大仁堂村的莲藕还面临着改善莲藕品质以增强竞争力和水资源相对不足、种植成本增加等问题。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总结_社会实践活动总结_网

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总结

从XX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截止目前,在全省50所高校中,共选拔派遣了914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其中764名大学生志愿者赴四川省29个县开展志愿服务,150名大学生志愿者赴省内各地开展远程教育志愿服务。五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西部计划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大学生志愿者们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服务地党政领导和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时任省委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省副省长盛昌黎、陈加元多次参加有关活动,并对实施好西部计划提出指导意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各级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

一、实施西部计划的主要做法

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多方协调,整合资源,注重抓谋划部署、抓舆论宣传、抓重点发动、抓培训对接、抓就业服务,扎实推进西部计划各项工作。

1、抓谋划部署,明确政策措施。中共省委组织部、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五家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在西部计划全面启动之前,就多次调查协商和沟通,不断的完善西部计划实施的各项具体政策和鼓励措施。省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对西部计划的宣传方案、选拔标准、培训工作以及就业服务机制等方面作出科学安排,为西部计划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条件。高校项目办不断细化国家和省项目办关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积极性。如浙江大学对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一次性奖励到4000元,减免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报考本校研究生可享受笔试成绩加10分的政策;浙江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制订了除为每位志愿者发放补助金3000元外,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的志愿者还可回校安排工作等支持政策。

2、抓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省项目办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工作方式,突出志愿服务典型、服务理念宣传。XX年7月份,浙江日报连续两次派记者到四川,深入服务地开展采访,连续在显著版面刊登8篇报道,总编杨大进多次对报道作出批示;XX年下半年,省项目办积极联系青年时报,连续10期刊登了14个优秀志愿者的事迹;XX年4月份,青年时报开设志愿者专刊,用5个整版刊载了13位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事迹,加印5000份报纸分发到全省45所高校,做到所有毕业班的寝室都有一份。此外,浙江卫视、浙江广播电台等省级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志愿者优秀事迹,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各高校积极行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外营造了良好氛围。

3、抓重点发动,确保招募质量。在招募工作中,省项目办确定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6所本科院校为西部计划示范高校,以学历高、专业对口、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毕业生为重点动员群体,以需求量较大的教育、农林牧渔、医疗卫生、金融、计算机等专业为重点动员专业,时时监控,全面把握动态,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招募进展。高校项目办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集中体检、公示的工作程序,根据本科优先、服务两年优先、有志愿服务经历优先、基层岗位急需专业优先等原则,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志愿者的高素质。近两年,我省报名人数均超过1000人,并出现了博士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其中,本科生比例均在85%以上,党员比例在29%以上,学生干部比例在58%以上。

4、抓培训对接,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在志愿者奔赴服务地之前,省项目办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为志愿者集中授课,授课内容包括服务地情况介绍、基层工作方法和卫生保健常识等,使志愿者在思想上、认识上、技能上做好全面准备。同时按照专业对口、基层第一线的岗位优先考虑、参考志愿者的个人意愿等原则,积极主动联系服务省项目办,将志愿者分配到各服务县的对口岗位,做到量才施用。在志愿者到达服务地后,省项目办会确定专人作为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人,并且通过电话、短信、qq群、志愿者博客等形式,在工作上指导志愿者,在生活上关心志愿者。

5、抓就业服务,保证西部计划可持续发展。XX年下半年,省项目办联合“和悦人才网”开设专门网页集中推荐优秀志愿者,并将西部计划服务期满的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有关资料推荐至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XX年3月,省项目办联合青年时报、浙江都市网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专门开展了XX年浙江春季大学生志愿者网络招聘会,有近200家企业参加了网上招聘,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1000多个岗位,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招聘会,据不完全统计,近1/5的志愿者在网上达成了就业意向。同年5月,我省项目办联合青年时报、阿里巴巴网站开展了省大学生志愿者求职宝典活动,对全省11个地市的就业现状、就业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连续11期在青年时报重要版面进行深度报道。

二、省西部计划工作的初步成效

西部计划实施实施五年来,在全国项目办的具体指导下,我省西部计划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从社会层面而言,形成了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我省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人数逐年增加,仅就达到1256人,比XX年增加了25%,许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纷纷要求延长服务期限或者留在基层工作。据统计,XX年年就有40多名大学生要求延长服务期。

2、从基层角度而言,服务了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很多志愿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整合社会资源,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整合母校和社会资源,共募集资金300万余元,设立助学基金18个,建立“爱心图书馆”27个,捐赠图书12万余册,结对资助学生近1200名,深受服务地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399 字

+ 加入清单

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下面是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巾帼志愿服务职能,引导妇女参与文明建设成为妇联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临武县妇联以和谐家庭创建、维护权益、关爱弱势群体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了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并填写登记证的志愿-者人数达到 200余人,组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10余支。她们来自于全县18个乡镇(社区)和140个县直单位。其中基层妇女干部和优秀妇女人才占30%,法律、教育等专业人士占20%,单位女职工占10%、社区干部占10%。学历方面,初中文化水平人数占5%,高中文化水平人数占10%,中专文化水平人数占30%,大专文化水平人数占40%,本科文化水平人数占20%,其他6%。志愿队伍服务内容涵盖了十余种类别,其中有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医疗卫生服务队、弱势群体援助队伍,关爱老人志愿队伍、文艺宣传队伍、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伍、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志愿队伍、心理辅导服务队伍、扶贫助学志愿队伍、环保清洁活动队伍、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等。以上队伍人员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弱势群体援助队伍、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志愿者多为乡镇妇联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文艺宣传志愿者多为在校教师,医疗卫生服务志愿者多为专业医疗机构优秀工作人员,志愿提供法律咨询的人员中70%以上是法律及相关专业毕业,志愿队伍的专业性为确保其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 广大巾帼志愿者充分发挥宣传、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参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

二、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的引导作用 一是根据省、市妇联的安排部署,县妇联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召开行动启动会议,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将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通过媒体、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巾帼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活动标识等相关内容,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认识这项活动,增强活动影响力。并对全县巾帼志愿者工作现状以及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将现有志愿者队伍建档入册,进行指导检查,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二是加强巾帼文明队建设,发挥文艺宣传力量,开展“美丽临武我的家”群众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城区巾帼文明队广泛开展广场舞等健身文体活动,使“健身促健康、健康防疾病”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围绕“洁净家园.美丽临武”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中开展“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活动。发放活动倡议书万余份,倡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开展讲卫生、讲文明活动。组成志愿者帮扶队伍,进村入户,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等困难家庭进行卫生大扫除,努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围绕和谐家庭建设,加强巾帼志愿者的指导能力 一是围绕“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主题,与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县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志愿者向社区和家庭发放《和谐家庭建设指导手册》。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聘请教育专家,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针对巾帼志愿服务的专项培训,并深入到社区、学校,家庭,开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指导父母如何与子女沟通;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 三是开展“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志愿者在临武“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中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协助环卫工作人员维护责任区内卫生环境、文明劝导。协助公安干警和活动安保人员维护活动现场秩序,劝导市民文明参观、劝阻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行动。志愿为“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活动营造了美好的环境。

3、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强化巾帼志愿者的服务职能 一是在构建维权网络中充实志愿者队伍。组建由妇女干部、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干部等维权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普法维权周咨询活动,零家庭暴力社区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维权知识,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陪审员制度,逐步构建起专业化、制度化的妇女志愿者维权队伍。 二是在信访工作上,充分发挥志愿者矛盾纠纷调解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通过基层妇女组织、司法等部门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畅通妇女维权渠道,处理维权案件,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织和法律服务网络。三是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女童等弱势群体建立志愿者帮扶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志愿意识。通过开展“代理妈妈、代理姐姐”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手牵手、面对面的与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与心理指导。联合公安、交警、卫生、教育等部门,为留守儿童开展送爱心、保安全、强教育行动。将救助贫困女童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组织发动志愿者为其捐款捐物,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1、队伍组织偏于松散。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队伍的凝聚力不强;出现参加活动随意的现象,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巾帼服务的重要作用。

2、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在组织各项活动中,存在着单一、没有持续性、长效性的问题,社会宣传面和社会效应不大。

3、 经费和人员组织等困难,由于活动经费有限,很难保障活动多样化和丰富性。

四、对策和建议:

1、建好队伍是基础。在建立巾帼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对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指导,使巾帼志愿服务有章可循,促进品牌提升。

2、坚定志愿者服务宗旨,办实事,求实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广大群众认可支持。

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树立志愿者典型、歌颂志愿者功德,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县服务业调研综合汇报材料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服务调研综合汇报材料

一、襄城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襄城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襄城县整体而言,各种约束性因素仍然较为突出,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襄城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襄城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1、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襄城县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群发熟菜批发市场已是农业部的“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和“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职工197人,拥有资产5537万元,交易区设有招待所、食堂、运输车队等。在该市场的带动下,襄城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34.5万亩,使襄城县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现在的6:4。蔬菜生产已成为襄城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道亮丽的景线和当地农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部署,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商品应急储备机制,缓解物价上涨风险,成立金浩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了此项工程并新上了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新成立的河南冷王襄城分公司,占地70亩,正在建设。原有的盐业局配送中心、襄城县邮政局配送中心及诚信货运、豫鑫物流、中宇物流、安利快运、长通物流等企业逐步发展为具有现代物流业特征和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

(2)文化旅游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襄城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关联产业的优势,相继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襄城旅游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襄城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寺、一庙、一城”的景区旅游格局。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二是规划不到位,开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XX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金融,服务,全文共 407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 “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服务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644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实地察看了青龙、五星、三井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青龙紫云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听取了市卫计委关于全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和4个城区卫计委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常委会视察调研之前,我委先后到天宁和钟楼区进行调研,重点察看了政府、社会力量和医院举办的三种不同类型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召开了部分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并赴杭州江干区、上海长宁区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积极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配置基层卫生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其中,政府举办的25家、社会力量举办的1家、医院举办的1家),共开设床位1180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基本形成了每个街道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格局。按照国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和条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基本装备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新了设施设备,加强了机构内涵建设,先后创建成3家全国和20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示范中心功能分区合理、服务流程顺畅、就医环境舒适,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努力实现由过去片面注重医疗服务向“六位一体”功能并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履行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责,开展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健康教育、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体检、妇幼保健、儿童接种预防疫苗等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职能,并从2019年起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原来的坐堂行医逐渐转向上门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全科团队219个,重点人群签约率81.04%、居民签约率28.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07%,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87.61%、86.76%和98.42%。201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44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3%,门急诊均次费用93.57元,比三级医疗机构低158.43元,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1.2%。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主要有二种来源,一种是对符合条件的原基层在岗临床或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经过半年的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质;另一种是从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机构新进人员由单位发工资,社会招聘人员由财政发3万元/年生活费),经过三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其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全科医生458名,其中,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全科医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对口帮扶。由市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或青年骨干到基层定期坐诊、挂职,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广泛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设有中医科和中医综合服务区,并分别建成了8家省级、10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应有作用,并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但对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设施装备、环境条件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增长,加之规划相对滞后,除原来由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外,当初老城区通过整合利用原有资源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用房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2019年新定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0平方米(原为1500平方米),并要开设病床30-50张。而我市先期编制的《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19-2020年)》已显得不相适应,以致一些机构面积不达标,无法开设病床;一些机构设备陈旧,没有按标准化要求配备更新。

(二)相关政策不够配套。上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来看,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运行情况不大理想。譬如:在药品供应上,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后,许多低价药品退出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种基本药物,居民习惯的常用药,包括专家门诊开出的职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在社区卫生机构部分配不到,患者反响较大,基本药物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用药需求,而且影响了基层特色专科的发展。在编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19年省定标准核配的,标准较低,尤其是药剂、检验、B超、放射等岗位只各配1名,显然不尽合理,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原来核定的1872名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后,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做事养人”变成了“养人做事”, 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虽然制定实施了新的考核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同时绩效工资的封顶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且干的多、错的多、扣的也多,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诿病人。在财政补助上,我市采用补供方服务需方的政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造成亏得越多补得越多,亏得越少补得越少的削弱医疗的现象。在医保定额上,我市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按次均费用3100元的标准核定医保定额支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政策,经测算后次均费用大致为二级医院8000元、三级医院12019元。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社区卫生机构选择性收治病人,赚不到钱或有风险的都往上级医院推,结果是小医院住不进、大医院也住不进,使社区卫生机构资源(病床)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推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收费价格上,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后,我市规定一级护理收费9元,家庭医生上门收费10元/次,因收费标准低,机构没有动力,虽然签了约,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实际却享受不到服务。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招不进、留不住”、骨干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编与外聘并存等现象。据了解,我市第一批全科医生三年规范化培训,共招聘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12名,培训一年多后,其中一些考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即随之流失,最后只剩60多人,难以满足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而部分骨干人才又因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小等原因纷纷上流。去年,仅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5名医生、8名护士辞职调离。目前社区卫生机构招聘医生、护士都很困难,特别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紧缺,许多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采用外聘退休医务人员来解决医生不足问题。我市较早推行了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医联体建设,但由于体制、机制及公立医院改革滞后等因素,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机制,对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带动作用有限,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和贯彻相关政策层面上,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障碍较多。

三、促进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实现医改提出的目标,我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9-2020年)》,科学制定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我市人口总量、区划调整、城镇化、老龄化和社区首诊等因素,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理性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立足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对未达省定基础设施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新建、改扩建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设置的要求,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空余床位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的老年病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的规定,在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同时,按标准化配齐、更新医疗装备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医改提出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要求,坚持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药、医保和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扩大基本药物范围。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品种外,选择新农合和职工医保药品目录中的药品,按一定比例配备给社区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增加药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习惯,并与上级医院用药相衔接,使群众享受到优惠、全面的用药服务。二是强化医保政策导向。科学引导基层首诊,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适度调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合理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市医疗机构报销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三是建立有效签约制度。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实行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提高有效签约率,促进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适当提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让社区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上海长宁区在建立全科医生(团队)的基础上,将家庭医生分配到各个社区居委会,开展签约服务,实行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分类管理,每签约1人收费120元/年,统一由医保基金支付,并建立了以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对象满意度、首诊率、预约门诊履约率、转诊率、服务到位率等为内容的考核办法,按考核百分比将签约服务费返还给全科医生(团队)。杭州江干区同样每人每年收费120元(个人承担10%、财政25%、医保65%),签约服务费85%给团队,15%由区管理中心统筹,上门服务收费标准由过去的10元/次调整为按医生职称收费(中级40元、副高60元),以体现医技价值;签约对象门诊医保起付线下降300元,享受优先就诊、专家门诊、精确转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和个性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加快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合理核定岗位编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医护比达到1:1.25,市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和标准,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综合考虑城区规模变化、服务人口和范围扩大等因素,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同时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其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社区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快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师资和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继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项目,确保如期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合格全科医生目标。四是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方式,制定各类远程会诊收费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政府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服务,全文共 10085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着力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一)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9月,中央文明办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法律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发展,社区法律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社区法律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社区法律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新的形势下,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法律服务进社区”是司法行政机关执政为民、加强社区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参谋助手等职能作用,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呼唤法律服务,群众急需法律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因此,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矛盾的需求与日俱增。社区法律服务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这就急需要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里来,送到群众的家中。面对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而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紧紧抓住“一切为了人民”这个根本,深入社区,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高效、低廉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社区环境。

(二)“法律服务进社区”,对于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离不开法制,法制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区居民法制观念,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还可以为社区管理组织当好法律顾问,为依法管理社区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另外,还可以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法律服务进社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大量离、退休人员即将归入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同时,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因此,解决好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是社区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用法律解决家庭中和邻里间的矛盾,用法律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消除不安定的隐患,切实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二、 目前,我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现状。一是领导重视。我区领导高度重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切实把它纳入区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充分体现在我区的工作之中。今年,我区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十件实事之中,社区中许多弱势居民得到了优质、便利的法律援助,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今后,要进一步把法律援助工作向社区延伸,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区司法局作为“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始终把它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的亮点工作来抓,在工作中,统一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二是组织健全。我区把社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通过一系列摸索,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建立了区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街道法律服务所、社区法律服务站及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服务网络。三是措施有力。区司法局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管理,强化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纪律,加强监督和规范,促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效果显著。通过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普遍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中,家庭矛盾少了,和睦恩爱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丑恶陋习少了,文明行为多了。

尽管目前社区法律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的看来,社区法律服务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强;二是法律服进社区工作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三是社区法律服务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太到位;四是社区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新形势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搞好“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

“法律服务进社区”,是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20xx年,司法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法律服务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坚持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面对新形势,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有为于社区”的思路,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监督,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把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抓出实效。我们要努力做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四个结合”。

(一)“法律服务进社区”与培育社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社区设立“三个站”。1、社区法律顾问站。指派街道法律服务所和律师进入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全区每名律师都要和一个社区结成服务对子,签订服务协议,每个月进驻一次社区法律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2、社区公证咨询站。公证处进入社区提供公证服务,在每个社区设立公证咨询点,定期派公证员面向居民提供公证咨询服务,受理公证申请,指导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好公证宣传和日常解答工作。3、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站里,设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的条件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的公示牌,设立咨询电话,发放便民卡,定期接待居民的咨询。另一方面,在组织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同时,还要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二)“法律服务进社区”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而且对促进、保障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律服务要和社区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要积极为社区建设服务。社区法律工作者要切实当好社区居委会的法律顾问,协助街道、社区制定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并组织居民制定《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把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法律服务进社区与普法依法治理结合起来。为深入落实“四五”普法目标,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们要以普法依法治理作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切入点。1、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组织社区举办法制文艺演出,制作法制宣传园地,营造社区法治氛围。2、在街道、社区举办法律培训班,对街道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进行法律培训。3、组织法律工作者、普法骨干深入到居民楼栋、工地和辖区单位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掀起群众学法用法的新高潮。4、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开办法制板报,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以案讲法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四)“法律服务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人民调解工作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职能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对调解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协助调解社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此外,法律服务还要积极参与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青少年、“邪教”顽固人员的帮教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法律服务进社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它在服务人民群众、普法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广大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的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下,“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一定大有作为,前景会更加广阔。

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二)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着力点,社区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社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发展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区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响应省厅、市局关于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和“双进双联”活动的一系列要求和指示精神,在加强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近年来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取得的成效

法律服务工作涉及业务科室多,职能分散,人民调解、如律师、公证、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等,我局注重把各业务处室及司法所职责落实到位,相互间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实效。

(一)加强人民调解,为社区营造和谐氛围。人民调解工作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作用,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了一系列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深入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推进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和信息预警工作,人民调解组织覆盖所有社区、村居。二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人民调解浓厚氛围。20xx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后,我们以学习、宣传和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着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举办了《人民调解法》宣传月、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了全区“十佳人民调解委员会”、“十佳人民调解能手”和20xx-20xx年度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利用每月一次的“18”法律广场、“民调月”等活动,深入社区(村)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三个第一”,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细划矛盾纠纷责任单元,在村民小组、社区楼幢、企业车间等领域建立纠纷责任区和信息员队伍。建立社区、村(居)每周排查、街镇每半月排查、区每月排查工作机制,使纠纷在源头上“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介入调处”。

20xx年,XX区司法局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区调处中心获全省首批“规范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可喜成绩,其中,纠纷调解工作和基层司法所建设工作均获单项第一名,并且代表全市接受了省调处成功率考评;罗加林等3名同志分别被司法部和省、市授予“调解能手”荣誉称号。11月份,“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暨区县大调解中心实体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副市长等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我区在人民调解工作和推进大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等领导同志相继来视察调研;市司法局先后在我区召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创建省优秀司法所工作现场推进会”。

(二)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以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为落脚点,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形式,大力实施普法品牌建设工程,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保障力度。建立了13支共171人的普法讲师团和普法联络员队伍,各街镇成立了普法小分队、法制文艺宣讲队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依托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全区组建了业余演出队伍、小分队20余支200多人。利用各种时机,深入社区、村(居)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二是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建设品牌。20xx年,创办了《法治农民画画刊》,并向全区所有街镇社区(村)发送,5月份,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并成立了“法治农民画画刊编辑部”。在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法治农民画”为载体先后共创作、编印XX市法制宣传挂图27000余份,并发放到全市所有社区、村居。区法宣办和区综治办还创办了以“防盗、防抢、防骗、防火”等治安防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XX年“法治农民画年历”30万份,分发给全区每家每户,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并以法治农民画为主要载体,加强以法治农民画灯箱大道、法治农民画广场、法治文化小区、法治文化社区、娃娃农民画院为内容的冶山法治文化镇建设。三是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作用,将传播法治精神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紧密融合,结合开展“法律六进”、“法律人在行动”、“18”法律广场、“12.4”法制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广场活动。并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宣传志愿者、普法宣传员走进社区、村居,深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19年以来,我区“18”法律广场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12019余人次,免费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20190人以上,在全区公民中不断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四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过程中,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强化社区、村(居)法治文化平台建设,以社区、村(居)委会办公楼为中心,建立村(居)民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律咨询室、法制文艺活动室、调解室等。各街(镇)、村(居)以交通主干道为轴心,设立了法制广告灯箱或法制宣传标语,既美化了农村道路环境,又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三)加强工作站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工作围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优年”主题,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工作目标,使贫困弱势群体享受到法律的公正。20xx年,区法援中心获全省“十佳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妇联授予“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称号、中心承办的“周某工伤赔偿案”入选“江苏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许某等187人劳动报酬案”等9件案件被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列为资助案件。一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加强对基层法律援助站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从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在《XX省法律援助条例》的基础上,将六类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免于经济审查的十二种情形,做到对社会和受援人公开透明。二是切实提升“窗口”形象。加强对区法援中心和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硬件建设,营造优质的接待环境。三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利用街(镇)、村(居)平台,加强对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和程序等内容的宣传。结合特定的时期,组织咨询活动,向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为群众解答疑难法律问题。

(四)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贯彻落实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关于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和“双进双联”活动的一系列要求和指示精神,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为主题,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深入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一是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开展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为主题的“双进双联活动”,深化“法律服务进园区联千企、进社区联千村”工程。整合法律援助、公证、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职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民事、刑事、劳动争议等案件工作,严格依法办理各类法律服务投诉案件,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二是服务政府依法行政。落实政府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团建设,并积极向街(镇)发展。围绕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共事务管理、处置突发事件等,强化法律服务行业保障科学发展的职能,从源头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三是不断强化公证职能。公证工作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窗口形象显著提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取得了良好业绩。20xx年,办理农村土地复垦招标7宗,安置房建筑招标4宗;参与街镇万顷良田改造安置房、工业园区建设拆迁安置房、公租房分配2676套。公证员时常放弃节假日,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公证,有效预防和钝化了大量社会矛盾,公证维稳职能得到显现。此外,公证处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20xx年,全市公证工作规范化建设成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我区公证处规范化建设现场,提高了我区公证工作的知名度。

(五)夯实基础,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强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队伍建设为根本、业务建设为目标的司法所建设工作。为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摄像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20xx年,为全系统所有人员配发了服装。大力开展省优秀司法所和“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司法所履职能力和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水平。20xx年,在市司法局评定的全市5家“五星级司法所”中,金牛湖、冶山司法所名列其中,雄州等6家司法所被评定为“四星级司法所”。冶山司法所被评为区十佳政法单位。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区实施规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青奥赛事筹办的决战之年。从当前形势看,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但是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社区、村(居)的民主法治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与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期盼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司法所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近年来,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基层政法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员少,工作负担过重是司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他们既要履行司法所的9项工作职能,又要服务地方政府,参与各项政府行为,工作任务非常重,司法助理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性不够明确。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同律师制度一样,一方面成为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独立的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运行,另一方面,基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所特有的任务、体制和发展水平,它与实行市场机制的各类中介组织乃至同律师机构都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定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基层法律服务在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是社区工作者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弊病与矛盾日益显露,又加以各个部门均打着“某某进社区”的旗帜,将所有冠之“社区”二字的工作推向基层,推向社区,更使社区基层组织的工作量过多,负担过重,从很大程度上讲,社区居委会还充当着“政府的触角”的作用,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社区工作者要完成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工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自身的自治及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

四是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专业人才不足。加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是保证社会稳定、依法治区的基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革与建设的先决条件。但目前,专业人才缺乏,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少部分地区的进社区工作难以深入推进;目前,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基层基本上是由司法所承担,由于司法所人员编制的局限,这在根本上造成了供需双方比例的严重失调,而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业务发展,也不可能把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社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对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和管理体制也造成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

三、法律服务进社区的设想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辅助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规范运作体制、加强制度建设。而且根据这项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坚持基层法律服务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对郊区和城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以分类指导,调整基层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科学界定基层法律服务服务在整个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法治工作中的地位。从大局出发,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完整、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的效能。持续推进“双进双联”深入开展,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不断创新机制载体,更好更快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完善社区法律服务的对接机制,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网络在线服务和延伸服务,拓展法律服务内涵。加强资源整合,打破地域界限,开放式吸纳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进驻,进一步提升社区法律服务品质。

(二)按照司法所发展规划,夯实工作基础。把司法所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全面理顺管理体制,把双管制全面引向垂直管理,使其与现行的法治建设相适应,与现有的工作职能相配套。通过司法所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增强自身的业务承载能力,尽可能地消化社区涉法问题。

(三)提高社区成员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要充分利用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在各社区的组织网络、资源网络、信息网络,采取方便快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现代网络传播手段在社区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形成法治理念和意识。

(四)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法律专业知识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自学为主,培训为辅,边学边练,边练边干。不断提高现法律水平。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的业务培训,实行年度限期培训制度。采取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案说法、专项研讨等多种形式。有力地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以推动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理论研究。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各单位和部门都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但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研讨和交流还比较少。因此,要加强单位和部门间联系,就如何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协同作战、如何用制度保证进社区活动的工作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加快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市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变化的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医务,服务,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市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变化调研报告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事实表明,我们相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提升,医院在制度完善与道德建设上依然存在缺陷,很多年轻医生与护士,尤其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医护人员,缺乏耐心与爱心,常常是在工作初期能凭借初上岗位的好奇与激情表现的十分优秀,但是医生是需要经验积累的职业,在工作两三年甚至是五六个月之后就忘记了职业的操守与职责。

另一方面,许多医生将一些本不必住院的病人“劝”进医院,为此,有时甚至夸大病人的实际病情。处方方面,不少医生有开“指定药品”的习惯,不排除他们从药品销售中获利……

通过调研,我市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并不完美,在不少方面都存在缺陷,当然,我也不否认医院在某些方面做得很突出。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市的各大中小型医院可以在保持优秀服务态度的同时,改善存在的一些缺陷。

于我个人而言,此次调研,在很大程度上锻炼提高了我的实际社交能力,在发放问卷、与调查人员交流、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我的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我还了解了许多的相关知识,受益匪浅。事实上,这次调研也给了我很多乐趣,跟朋友一起搜集资料,整理调查问卷,分享成功收获的喜悦,共同承受然后战胜各种挫折。此次调研培养了我的兴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做一些有意义我喜欢的社会调研,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于医院服务态度的调查问卷

1、 您在这家医院有过几次看病经历?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多次

2、  您认为这家医院的服务态度如何?

a. 很好   b.一般  c.很差

3、  您认为这家医院在哪些方面令您不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您认为与过去相比,这家医院的服务质量有提高吗?

a. 有很大提高   b.没有注意   c.和以前一样.

5、  医护人员的态度会影响您对医院的选择吗?

a. 会        b.不会          c.有一定影响

6、  您希望医院在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上有何改进?

————————————————————————————————————————————————————————————————————————————————————

感谢您的配合,祝您身体健康!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目前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4464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以前,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民工,很少有人理解民工,很少有人支持民工。现在,在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过民工。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片片挺拔秀丽的楼群,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青春,他们默默无闻地在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他们奉献出了青春、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市的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是进城民工——城市里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与城市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进一步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人口的流动将会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加上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稳定和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很多的难题。解决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稳定和繁荣,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制约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流动人口工作的好与差,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                            流动人口的作用与问题     自80年代初,全国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从几千万,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到XX年以后的近2亿人。在xx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生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XX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更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这是党中央对民工进城及人口流动在市场经济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和意义的肯定。     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大量集结,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治安隐患增多,治安事故的频发,抢、盗、凶杀等案件高发,违反计划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破坏环境和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等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纠其原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一、受教育层次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二、来自不同地区,对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三、已经习惯了的陈规陋习不易改掉。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工作,缩短现代化城市与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之间的距离,加强城市民主与法治建设,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平衡城市中稳定、文明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流动人口与街道服务、管理工作概况     一、管理特色     南苑街道紧紧抓住这一矛盾的集点,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大胆实践,结合实际,变打、赶、堵为引导、教育和服务,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功又独具特色的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工作之路,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打开了新的途径。其与时俱进的做法,科学的管理手段,赢来了北京、大连、西安、杭州等全国各地共260批次的参观团体和代表们的交口称赞。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都进行过大量的相关报导,中央综治“严打”工作检查组,在视查和调研街道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后,对街道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作为维护稳定,提升城市法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街道与流动人口概况     南苑街道地处河西新城区之腹地,,紧邻奥体中心,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此务工经商。据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XX年南京流动人已达120万,建邺区占十分之一,为12万余,其中南苑街道流动人口就高达2.6万。其特点为80%是散居式分布(居民住户出租房内),20%是成建制(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内部),其散居式为主的流动人口是目前南京乃至其他城市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居住形式,是城市中流动人口大群体的一个缩影。他(她)们90%来自较为贫困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如:河南、安徽、湖南、苏北和南京周边等地,在城市中从事一些苦、脏、累、险的职业,如:餐饮服务、生产经营、建筑装潢、废品回收、拆迁搬运等。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以上只占5%),男女比例7:3,70%有相对稳定的职业,25%处于待业和无业,5%属于盲流,以前称“三无”人员,属流动人口中易违法、难管理的“高危”人群。     三、领导重视     南苑街道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工委一班人就痛下决心:“自强实干建南苑、开拓进取创特色”,决心把南苑打造成南京城市管理中一流的品牌街道。主要领导一致认为,不把辖区2万多流动人口纳入街道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话,民主、文明、法治化的城市管理品牌街道就无从谈起。面对建邺新城区高标准的发展起点,高质量的城市管理要求,如何使流动人口不再是城市的“包袱”,开拓新形势下流管工作新局面,为城市建设服务,成了南苑的的当务之急。     四、设立机构  落实措施     所街地区不仅仅是南苑辖区内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而是在南京市都很有名的外来人口集聚地,600米长的一条街两旁的居民家中就暂住着流动人口8000多人,高峰期逾万人。XX年1月,在区流管办的指导下,街道经过调查认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30余万元,率全区之先,在所街流动人口密集地,建立了与街道政务中心各项功能相类似的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站”。

服务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该站有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工商、税务、房产、市容等部门参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专职协管员实施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采取了一家牵头、一套班子、一个网络、一证许可,一站式管理的方式,结合多年实践,从广大流动人口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把强赶硬堵的老做法改变为正确引导和教育服务为主,实行了流动人口常住化管理。先后创立和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家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民兵连、法制教育培训中心、纠纷调委会、维权站、团支部、妇联等10个相应的组织网络、各项制度、《条例、法规》、工作流程示意图等规范上墙,实行窗口式一条龙文明服务,方便流动人口,接受流动人口监督,按300:1的比例,选配了素质好,有能力的22名同志担任专职协管员,其中专职负责计生、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员2名。     服务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依照法律法规对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依法实施管理;2、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居住等情况,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3、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挖掘发现各类线索,配合执法机关,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4、及时排除纠纷矛盾,维护社会安宁;5、积极引导,深入服务,加强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带领流动人口参与文明社区创建;6、大胆探索,不断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服务城市管理,开辟科学管理新途径。     问题与对策——几年来针对地区流动人口实际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人口流动性大,对城市管理及相关法规不了解,易违法犯罪。)     对策:强化法治,抓源头管理。     把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私营业主确 /> --> /> --> 等租赁信息,为经营者牵线搭桥;3、利用自办企业、驻地单位、饭店等行业的用工,免费提供就业务工信息;4、发挥社区甲级卫生室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健、防疫服务;5、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划生育孕检服务;6、以法制培训中心为阵地,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开办骨干代表法制培训、轮训,以点带面,引导他们学法、守法、懂法和怎样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7、及时帮助流动人口调处生活,工作中的矛盾纠纷,排忧解难,使其安居乐业;8、解决子女就学,开办收费低廉的子弟小学,并介绍有条件的孩子到当地学校借读,排除后顾之忧;9、投入专项资金,改造生活设施,改善供需矛盾,解决用水、用电、污水排疏、公共厕所、卫生保洁等,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10、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流动人口开展和参与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南苑地区流动人口在社区里家的氛围更浓了,热爱第二故乡,参与社区事务热情更高了。     四、(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组织观念差,生活松散,不易开展集中教育。)     对策: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自管自治,开辟民主化管理新途径。     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充分发挥已组建的流动人口党支部、民兵连、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以组织联系人,以活动教育人,以服务温暖人,开展一系列如:社区义务劳动、知识竞赛、政策法规学习等“争做第二故乡主人,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团结和影响广大流动人口带头执行政策、法规,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新闻媒体给予了大量的报导和宣传。党支部、民兵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