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训练试题(19篇)

浏览

6098

范文

134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本册学期要坚决按照xx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会的要求,大力改进六年级语文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主要开展以“先学后教”为主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六年级学生自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同时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0人。班容量较大,而且从接班初步摸底来看,我班有多名学生在五年级语文期末水平测试不及格,语文素质比较低。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但是从历史的情况明显看出,个别学生缺失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需要在本学期大幅度的改进与提升。以优促差,下大力气转变较多的后进生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结合语文教学全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使他们重树学习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一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在自己的艰辛努力下,力争使本班的语文成绩提高两个名次,彻底扭转落后的基础。四、方法与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强化教育理论的学习,做到课题研究——高效教学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适时反思与总结,进一步总结和创建“我的模式”“我的课”,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多听课讲课,及时修正教学中的不足。

3.结合平时的课题研究,为了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减负”,做到钻研教材,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4.进一步反思、总结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做到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实现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困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上课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天天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使他们尽早“脱贫”。

6.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量,做到不留重复性的作业,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由于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为此,力争做到面批面改。

7.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起到教科研的引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新学期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概况

本班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基础很差,成绩一直都很不理想,但是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但还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本学期,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7个单元组,25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18篇,阅读课文12篇,阅读链接6篇,综合学习7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部分。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36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二)、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三)、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质量的备课才能生成高效率的课堂,要树立正确的备课价值观。在备课方面,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2、认真上课。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3、要经常听课、说课。

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机智,以及丰富自己对于新课程、新课改的认识。

4、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

5、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6、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7、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语文素养。

五、优等生的提高、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高于班级平均要求

2、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能够更加精进。

3、优等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课堂中能够帮助学困生,以使大家能够共同进步。

4、努力寻找优等生各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加强训练强度,以求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针对本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请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多说几遍;并在课后对后进生的作业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解答。

3、课堂时间里给予适当的机会,请后进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其他同学要给予鼓励,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按照扎实有效、稳步推进的课改思路,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认真反思,提高本年级语文组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开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语文素养”的研究,提倡教学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聚焦课堂,探索“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2、继续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切实探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认真备好每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教材及教案的分析,进行教学策略、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的研讨。

3、认真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了解语文新动态。在组内互相听课,并组织学习录像课,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4、每次的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抓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6、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及时上传回帖。

四、活动要求

1、教研组活动时间为每单周二、周四上午第一节课,星期天上午第二节课,要求本组教师准时出席,不得无故缺席;遇特殊情况须事先请假。活动时间如有变动,由本教研组长事先通知。

2、活动时由主讲教师重点发言,其他教师做必要补充,发表不同见解,记录人作好活动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做到了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对此,我将对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在这学期中,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自身行为方面,我做到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一学期下来,我积极参加各种整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方面,培优扶差是这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指导,多给他们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其次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布置作业上,我做到了区别对待:对于学习太差的学生,我会适量的布置他们的课外作业,使他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有时我还抽出一部分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慢慢地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兴趣!对于班上的优生,我则让他们多做练习,多读课外书,不断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对于他们,我还采取激将法和表扬相结合,不断给他们压力和信心,让他们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研究与改革

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读,俗话说“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这话一点也不假。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不同形式的朗读,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理解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让语文知识与课堂、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相结合。

三 、教学经验

1、教学中注重温故知新。在上新课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2、作业要及时认真地批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改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教学体会

1、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每上一节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好教案

2、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平时既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更要注意知识的运用,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

3、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领悟和运用,有助于改进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五、存在问题

1、对学生的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书写不认真是我班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2、基础知识中如拼音、词语出现的问题较多。

3、习作中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4、由于太过急于求成,有时在课堂上会带一定的情绪,影响了教学。

六、改进措施

1、多总结

对于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我将做到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多学习

我将抓紧点滴的学习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为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3、多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法反思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总之,我在工作中会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工作,踏实做人,争取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上册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3088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73人,其中女生33人,男生 40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比较平衡,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比较多,但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班级总人数的1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还有十名后进生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4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7592 字

+ 加入清单

文本分析:

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

袖筒 斗篷 缩着 疯了 瓦蓝 厚墩墩 甩打

叫嚷 吱的 酱油 蒜薹 炖肉 嘴唇 蹦出来 楼梯

◆需注意的字音:

“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疯”和“蹦”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错字:“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辨字:篷—蓬 嘻—嬉 甩—用 锅—祸

(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窸窸父)

②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逗引)

③状态词,形容很满。(满满当当)

④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直气壮)

(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父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 沙啦啦 厚墩墩 明晃晃 静悄悄 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 滴答滴答)

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确:课文是通过以下事例来写“盼”的: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父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因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点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但晚上睡觉前自己还是会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来,在家里转呀转呀,觉得自己漂亮极了。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不错,但要注意语言要更简洁些,抓住重点。大热天试穿雨衣,天天盼下雨,这是文章围绕“盼”字安排的第一个小故事。雨真的会被蕾蕾盼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盼”的滋味我们许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出示词语卡)

袖筒 斗篷 收缩 疯了 瓦蓝 厚墩墩 甩打 叫嚷 吱的 蒜薹

酱油 炖肉 嘴唇 蹦跳 楼梯 逗引 预报 满满当当 理直气壮

预设: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字比较难写(如“嚷”),有的字容易写错(如“篷、酱”),所以在课前检查一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很有必要。告诉学生易写错的字可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多留意,课后多写几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过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任务一:画出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

任务二:标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任务三: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表演蕾蕾与妈妈的对话。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④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预设: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交流了心理描写的写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写常常会与语言、动作、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心理描写随处可见,如果学生仔细读一读,会发现这些心理描写也伴随着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文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想,心想”这些心理描写的提示词,也没有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但通过其他细腻、生动的描写,学生也能体会到女孩子蕾蕾的内心活动,如:①“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②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类似的句子,去体会蕾蕾的心理活动。

(3)学生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环境描写常常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比如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常会用阴天雨天暗示低沉、伤心的心情,而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烘托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这样稍微点拨一下,学生便能体会出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4)请三名同学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

过渡: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出蕾蕾的着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吗?读出妈妈的表面一本正经而心中在笑的情态了吗?有谁觉得可以读得比他们更好?可以举手示意。

预设:文中的这一大段对话描写非常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想方设法要妈妈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妈妈偏偏不解风情,始终不答应“我”的请求。母女的这场“暗战”,以“我”的失败告终。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他们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的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谈谈对这段对话描写的体会。

对话描写:〖〗

①“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见妈妈平时对蕾蕾要求比较严格。)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乐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故作乖巧,想出出门的方法。)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绝了“我”。)

③“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真的吗?”(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揭穿“我”的谎言,却用两个有力的问句暗示“我”,她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会不敢再去看妈妈了。)

质疑交流:为什么妈妈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却不给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机会呢?吃完了晚饭,其实“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转一转,为什么“我”不出去呢?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疑问。妈妈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可偏偏就不答应,还很有技巧地拒绝了“我”,似乎有点不通情达理。学生提出此疑问很正常。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答:第一,文中的蕾蕾六点半要听英语讲座,妈妈肯定不希望她这个时候出去而打乱了学习计划。哪怕还有半个小时,妈妈更希望她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再去听讲座。第二,妈妈看出蕾蕾是为了穿雨衣出去玩耍而说谎,她可能不会纵容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学会说谎,所以不会同意她出门。第三,在大人看来,雨衣是实用性的工具,妈妈给女儿买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学或出门时遇雨而穿的。此时既不是上学,也不需要出门,所以没有必要让她穿上雨衣。第四,为了情节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有情节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戏剧性的内容。如果此时写妈妈同意让她出门,那么就没有后文了,也就写不出这种“盼”的急切以及最终心愿达成的快乐了。这个质疑很有探究的必要,既可以结合写法来谈,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也会有类似的矛盾。

2.学习第18—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生动:“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觉得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生2:我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读到这个词时我都笑出来了,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因为蕾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她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她的雨衣上落。这种感觉非常真实,我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本文写法特点归纳。

过渡: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重点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三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常常要结合多种描写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法特点,然后再来进行几个小练笔的训练吧!

写作特点归纳: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2.小练笔。

(1)出示小练笔要求。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2)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其他诗篇——《忆秦娥.类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3070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思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 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 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五、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六、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一)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

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关心

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421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

文章《蟋蟀的住宅》

教学过程:

一、对比阅读教学

(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

(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

(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出示课件8】(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和一种标点——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

2.(板书: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学生齐读。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出示课件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偶)

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喔!”;

鸭在叫:“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四、练习背诵。

板书内容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46人,男生21人。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六年级#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 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戴嵩画牛》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6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

二、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 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 老汉 村民

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板书:人物)

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 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人物形象

1、默读7-23小节,划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等会儿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句子:

预设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生读 并说 (你真会学习)

师点拨:把老汉比作山给你的感觉是——冷静、镇定。不说话就能镇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同学们来评评,是否读出感觉来了。

预设二: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读书要会看标点, 谁能读出3个感叹号。指名多生读(评价:读得有力些、坚定些)

老汉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传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

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句子:

再次朗读,老汉沙哑地喊——

老汉坚定地喊——

(一处神情、一处语言 ,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老汉的形象。小说描写 一定离不开动作的描写。)

预设三:抓住“揪、推”来教学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请看屏幕读读这句话。生读(评价读书,够凶的支书,或不够凶,有点留情面,此时,他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啊,谁读得更凶。)多生读。

2、师: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

师:这意味着什么?揪出的小伙子可是他——儿子,他犹豫过吗?

揪得那么果断。(突然冲上去)

3、师:此时,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4、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一个铁面无私、无私无畏的老汉。女支书先读,(温柔了,再读。或好凶的女支书)(男支书读得要胜过女支书哦,有信心吗?拭目以待)

师:文中与“揪”相反的动作,请同学们找找。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这一推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师: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3、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推让。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4、同学们来,我们来角色朗读,再次感受一下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女同学读老汉的话,男同学读小伙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作者善于抓住一揪一抓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说结尾的描写别出心裁。

①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看,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局

②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听老师读读。

③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布局与平时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好几个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这叫“独句成段”板书:独句成段

六、总结提升

1.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等)课外同学们去朗读优秀的小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重、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文中写了几个穷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

1.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读第一个句子。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

这层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不。

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

②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⑷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⑹“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

三、课堂小结

3.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四、作业设计

4. 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5. 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找找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结:读了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的内心理世界。(多么勤劳、多么善良)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四、抄写生字词

板书:

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研立校、科研兴教”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突出教研、科研两位一体的优势,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新路子,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计划在全校范围内,使我们的所有教师都经过“三勤四环节”课题研究这一历练,本着“问题课题化、教学科研化、成果效益化”的目标奋斗,让老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积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张扬个性、体现自我。

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步骤

1、起步阶段,动员、督促、指导。(20__年4月——20__年6月)

(1)召开动员会

实验伊始,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要依据年级学科特点、教师个人情况,本着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动员教师积极学习实验。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围绕“三勤四环节”选择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2)做好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例会和业务学习会做好“三勤四环节”实验优越性的宣传工作,让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人思动,充满实验的热情和激情,为“三勤四环节”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做好培训工作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三勤四环节”实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基础、依据内容、方法手段、基础理论和推广的经验进行培训学习。

2、发展阶段,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0__年7月-20__年7月)

(1)制定《“三勤四环节”实验三年课题规划》、《关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三勤四环节”实验课题研究的意见》

(2)固定“三勤四环节”实验反思交流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主题。

(3)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和反馈,人人熟练掌握“三勤四环节”教学模式。

3、提高阶段,成果化、效益化、推广化。(20__年8月——20__年12月)

(1)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参加实验的情况,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

(2)教学思想更加活跃,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成绩进一步提高。

(3)评选实验优秀教师、评选实验优秀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2079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40人,男生19人。语文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秦瑞雪、柯余婷、付莹莹、陈军等,后20%的学生有:蒋玲玉、王杰、袁海敏等。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 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2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1)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③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1)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2)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坚硬黑甲的小虫

花色斑斓的圆虫

奇异的游历——草虫的村落紫红色的果实陶醉于自然

行色匆匆的小虫忘情于自然

红斑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②“静”,通“净”。

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

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4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36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知识掌握还算可以,阅读和写作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40%,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等,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9)继续培养做读写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0)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84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37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学习用钢笔书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夯实基础知识,抓实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探索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40分钟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如果能通过“画一画,演一演,赛一赛”的课,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以求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读文自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时而以欣赏、倾听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握好课堂调控,努力克服课堂纪律涣散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抓两头,顾中间”,强化过关。

为了继续巩固语文成绩,本学期仍然在做好优生的培养,提高优秀率和抓好学困生,努力提高合格率的同时兼顾中间生。让优生“吃好、吃饱”,让差生学习有兴趣,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每个单元都进行了考试,抓好各单元的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要求学生逐个过关。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五、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和运用,只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看一本书,努力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语,精彩语段,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此外,通过多听新闻,积累广告语,看报刊杂志,向村民学习俚语、俗语,开展百科知识竞赛等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成绩和不足。

在本学期中心校举行的美文诵读活动中严月圆同学取得了第六名;翁启尧和林丹阳同学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但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67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课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

4.学习第三件事

(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 ——“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

(2)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情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四、五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课件7】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面出示的句子)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出示【课件8】“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生答)

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音吧!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