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农村道路建设的调查报告【实用20篇】

浏览

3618

范文

789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1500字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1500字

一、调查登记表

调查时间:7月1日—7月4日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人:陈娇

调查地点:略

留守儿童家数:13户,

留守儿童人数:26人

总户数:33户

其中有4户一位老人带3个小孩,有5户一位老人带2个小孩,有4户1位老人带1个小孩。

其中未满周岁的留守儿童:2人;学龄前的留守儿童:6人;学前班—四年级:11人;五年级—六年级:7人。

二、调查感受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言传身教”这一成语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调查情况看,在我们这个村组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数,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推而广之,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比我们村经济条件差的还不可计数,可想而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确实多,并且情况不容乐观。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读书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但这里面也含有个别怕吃苦而将重任交给来人的青年夫妇。他们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两次,有些甚至几年才归家一趟,只是按时寄一些钱让小孩生活、学习,有时寄一些衣服或玩具来“满足”这些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须不知正当这些父母自认为给了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这些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却空虚得像一张白纸,他们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温馨与快乐,他们只能用电话线来寄托他们的情思,抑或在电话旁,在夜里,在父母牵着孩子小手玩的电视片前泪流满面。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思想认知,对人智力的开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这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对的却是没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时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体里甚至还流淌着封建社会血液的老人。在这些老人的“熏陶”下,这些留守儿童又怎能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学习的行为习惯呢?他们又怎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又怎会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朋友伙伴要团结呢?走访中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脸上满是污垢,找不到一点白净的皮肤,身上的衣服像抹布,那个样子比鲁迅笔下的阿q还要让人心酸。他们整天只知吃饭,只知和伙伴在肮脏的地上打闹,在有青青禾苗的田中捉青蛙,或者和伙伴打架,或者跑到别家梨树上摘梨子。

我记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来要肩负起保国、兴国的重任,因此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要。

一朵奇葩,没有雨露的滋润,她将永远不会美丽动人。

一个蓓蕾,如果你希望她迎风绽放就需要细心栽培。

一棵小树,如果你期盼他成为凌云之木就应该用心浇灌。

一个小孩,如果你渴望他有雄心壮志,成为国之栋梁就必须精心教育和引导。

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去欣赏、去启发。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有慧眼识才的伯乐,再丑陋的石头只要用心雕琢,也可能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然而那些老人能堪当如此重任吗?他们对于这些又懂多少,他们能走近、能了解他们孙子、孙女的心吗?他们不能!他们有时甚至就像《边城》中的爷爷和孙女,虽然天天在一起,虽然相依为命的他们彼此爱得很深,但他们却缺少必要的理解和沟通。

钱,固然重要,但好好地培养下一代更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民族行为和社会行为。父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认为培养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责任。其实,你们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他们明事知理的父母开导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爱有时是孩子们成功的催化剂。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至少应有一个陪在孩子身边教育、开启、照顾他们,使他们小的时候就受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养成爱祖国、讲文明、有骨气、有正义感的品德。父母要做真正对孩子负责,对国家尽义务的,合符时代要求的父母。

虽然国家现在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此也颁布过一些政策,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很多贫困偏远的乡村根本无法执行,有些地方执行了,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很多人由于缺少文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全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留守儿童”这个话题完全可以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属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流失的问题与对策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部长,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流失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面临着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普遍存在着四感,即政治上有失落感、工作上有挫折感、前途上有茫然感、生活上有贫困感,因而不少人另谋出路。从XX年至今,已有11人流失(全部属事业单位干部),其中停薪留职10人,调动工作1人,留下的年轻干部不少人也是左顾右盼,去意彷徨。

原因与症结

目前,年轻干部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上有失落感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乡镇干部很“吃香”。在子女安排、招工招干、工作安排等方面有“特权”,到农民群众中是领导,有威信,有号召力,有荣誉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行政干部的“特权”丧失殆尽。所做的工作无非是要粮、要钱、要命(指计划生育)、催工(指义务工),什么事都靠跟村干部讲感情说好话才可能得到配合,工作才能完成,乡镇干部普遍对此感到很无奈。加之前一段时间一些宣传媒体大肆歪曲乡镇干部的形象,把乡镇干部刻画成不是歪戴帽子斜瞪眼、张口骂娘、出口成脏,就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再不就是贪官污吏、社会蛀虫,严重丑化了乡镇干部的形象,深深刺痛了乡镇干部的心,老年干部无可奈何,摇头叹息,年轻干部由此也滋生自卑感,认为行政干部不如教师,连找称心如意的朋友都难,不得不降格以求,而且成功率大打折扣。

二、工作上有挫折感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一环套一环,中心连中心。农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税收缴、计划生育、民事纠纷、社会治安、土地调查等等工作日益复杂,并且由于农村思想工作有所削弱,一些群众不愿承担对国家集体应尽的义务,拖欠农业税、乱占耕地的事比比皆是,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而且现在村干部要求解决问题、落实工作任务时,两只眼睛只盯着书记、镇长,对副职干部也只是应敷,对于一般的年轻干部基本上就是视而不见了。有的年轻干部下村安排工作,连饭都没有着落的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完成工作任务了。领导干部则认为村里什么事自己不亲自出马就办不成,埋怨年轻干部没有能力,缺乏水平,弄得他们里外难为人,好比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于是他们认为自己工作搞“馋”了,后悔当初走错了路,学错了手艺,稍微有点门路的,就停薪留职或下海务工。要不就干脆回家带小孩。我镇流失的11人中有9人外出务工,1人在家带小孩。

三、生活上有贫困感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财政分灶吃饭,由于供养人员过多,乡镇财政日渐吃紧,乡镇干部工资待遇很低不说,还不能按时兑现。这11个年轻干部中,工资均在400元左右,且一年按年初、年中、年终分三次发放。年轻干部一般家底薄,没有积蓄,而物价一涨再涨,既要正常支出,又要养家糊口,遇上亲朋好友有喜事送点礼金后,这点微薄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与某些特权部门相比,乡镇干部的工作难度大、付出多,而得到的很少,住破房、吃粗粮,生活窘迫,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加之在客观上存在政治水平、政策水平的差异,使部分年轻干部认为政治上无盼头,生活上少甜头,因而产生“逃岗”的念头。前两年部分乡镇的选调生撂担子的现象就缘由如此。

四、前途上有茫然感

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用人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用人制度。体制上不够完善和用人上存在的问题,使乡镇年轻干部产生了误解。一些干部认为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拍的,拍的不如送的,认为自己一没有关系,也没有机会与领导接触,二没有经济作后盾搞感情“交流”,提拔无望,不知出路何在,深感前途渺茫,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步子不断加快,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年轻干部就悄悄打起小算盘,总是要“走”的,迟走不如早走,不如趁年轻没负担出去捞一把划算,于是乎找领导办停薪留职手续,下海弄潮去了。去年我镇经管站的一名女干部就转进了教育界,选择了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日前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抽取了省内农村居民有效样本3000个,进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满意度调查。

生活状况满意率高 扶贫增收仍需加强

人均纯收入8842元,超两成位于扶贫线以下

调查显示,受访农村居民XX年人均收入在2031~8000元区间的最多,收入分布跨度大、差距较明显。其中,收入2300元及以下(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比例超两成(详见图1)。

图1 农村受访居民收入分布

通过计算,受访农村居民XX年人均纯收入为8842元,与XX年四川省统计公报中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基本一致,反映出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当前农村家庭收入渠道相对单一,外出务工、家庭种植业是主要来源

在问及受访者“当前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时,选择“外出务工”和“家庭种植业”的比例明显较高,其他来源的比例较低,均在20%以下(见图2,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图2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地区看,“外出务工”和“家庭种植业”均为各类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不同的是,民族地区、丘陵和山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选择比例排第三位的都为“家庭养殖业”,而平原地区排第三位的是“个体/私营工商运输业”。

从收入分组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结构差异较大,人均年纯收入在2300元及以下的家庭为“家庭种植业”的比例最高,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种植业”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比例明显下降,“外出务工”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个体/私营工商运输业”作为主要来源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详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满意率高,扶贫增收仍需加强;村通路户通电情况较好,农村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农民比较满意公共服务,但均衡发展差异明显。总体来说,四川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效显著,全面实现还须加力。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渠道不多,其中:传统家庭种植业主要起到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较大,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个体/私营工商运输等农村服务业虽然对农民增收明显,但发展水平不高。总体来看,在当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传统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扩展收入来源渠道,进而优化调整收入结构,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人均住房面积31平米,手机、电视、单独厨房的拥有率排前三位。

调查显示,当前受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20平米及以下的占26.5%,21~30平米的占27.3%,31~40平米的占21.5%,41~50平米的占10.7%,50平米以上的占14.0%,通过计算,受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0平米。

在问及受访者“家里现在拥有哪些设施设备”时,选择比例(即家庭拥有率)排前三位的分别为手机、电视、单独厨房。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农村居民家庭“单独厕所卫生间”拥有率为74.1%,略低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的标准。从收入分组看,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家庭各种设施设备的拥有率越高(详见表2)。

8成受访者对当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调查显示,受访农村居民对当前生活状况和质量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相加(即满意率)为82.2%(见图3)。分地区看,各类地区农村居民的满意率差异不大。从收入分组看,2300元及以下的农村居民的满意率明显较低,为62.0%。

“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物价高,收入低,经济压力大;政府政策不公开透明,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当地政府、基层干部对农民生产生活缺少支持帮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18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2003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2003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2003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2003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文化建设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近年来,卧龙区文化局在市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入贯彻[]27号、[]21号文件精神,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了我区农村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1、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纳入卧龙区党委政府重要议程,已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

2、我区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乡镇办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属于自收自支,文化中心一般有阅览室、电脑室、活动室等,能够满足农民群众日常文化活动。

3、区文化馆面积达6000㎡,已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已建立卧龙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站;文化馆每年由市、区财政拨款3~4万元用于各项馆建。各乡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都建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正在按照《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规定的标准,对全区11各乡镇、7个办事处进行建设,其中部分已达到标准;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已列入计划,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部分文化站正在建设。

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已覆盖我区各个乡镇,与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共建共享,各服务点设施由上级配置。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循序渐进,卧龙区配置1台流动舞台车,以供演出队送文化下乡;全区已建有70家农家书屋满足广大农民对知识的需求。

5、我们发挥各乡镇办文化中心的“枢纽”作用。给文化中心都配齐文化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各项文化建设任务。通过组织科技、法制、文化培训活动和节庆文体娱乐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发挥文化活动室和大院的“基础”作用。每到节庆日和农闲时节,各文化室和大院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发挥文化中心户的“补充”作用。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力倡导群众踊跃参与文化建设。我区武侯街道办事处毛庄村村民韩西栾自筹资金,在自己承包的3亩地建起了文化大院,购置了文体活动器材,常年组织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在他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群众投资办文化的热潮。目前全区文化骨干达千余人,城乡文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6、我们在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的管理工作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加大法制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各乡镇文化站人员和文化经营户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治和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和谐发展、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新局面。

7、我们发挥文化馆专业人员的龙头作用,把区文化馆作为我区文化建设的集训阵地,采取“请进来”和“走下去”的方式,对城乡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请进来”就是把城乡文化干部定期召集到文化馆内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集中培训;“走下去”就是选派文化馆专业人员深入到城乡进行实地指导和辅导,形成了送文化辅导进基层和基层文化进馆集训的上下联动局面,平均每年辅导城乡文化骨干上千人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上百场。

8、卧龙区豫剧团和说唱团积极为农村服务,每年演出200余场,观众达上百万人(次);同时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精神,送戏曲、曲艺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思唐镇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统计,全文共 3152 字

+ 加入清单

思唐镇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自查报告

思唐镇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自查报告

县统计局:

思唐镇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农村统计调查工作较为圆满完成了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根据思统字(2005)5号文件《县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现将本镇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计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没有正确的统计,就会影响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因此,镇政府对农村统计调查自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政办主任为组长,镇统计人员为成员的自查工作小组,认真领会上级自查工作精神,再次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统计调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数据的来源。1、充分依靠广大村(社区)干部开展统计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畜牧抽样调查、农业年报、私人建房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100万元以下工业调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绝大部分是充分发挥广大村(社区)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他们完成基础统计调查工作。2、镇直有关部门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如派出所提供的人口年报,畜牧站上报的畜牧生产季报表、年报表,农业服务中心上报的农村经济收入和农民负担调查表,乡企站上报的乡企年报等。3、镇统计人员到有关单位搜集相关的统计基础材料。统计人员到镇直管财政所、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搜集劳动情况及年报材料,到镇营业所、信用社、工商所、镇医院等垂管单位搜集相关统计材料,到县有关单位如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局、县短途客运公司等单位搜集相关统计材料。4、统计人员亲自到有关单位开展统计调查:如2004年的镇第五次体育普查、镇第一次经济普查等。

三、数据质量分析。1、农作物产量:2001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880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710亩,产量7743吨。200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060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615亩,产量8043吨。2003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833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225亩,产量8120吨。2004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9091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255亩,产量8523吨。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农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平衡,但农作物产量在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作物品种改良,提高了科技含量,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2、畜牧业情况:2001年牲畜出栏52500头、只,肉产量2290吨。2002年牲畜出栏62700头、只,肉产量2320吨。2003年牲畜出栏69500头、只,肉产量2377吨。2004年牲畜出栏80600头、只,肉产量2429吨,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镇畜牧业出栏数量、肉产量都在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支柱产业,加大对畜牧业品种改良,努力引进良种,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3、固定资产投资:2001年502万元,2002年522万元,2003年876万元,2004年1154万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主要原因是上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镇里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招商引资。4、劳动情况。2001年职工168人,工资支出119万元。2002年职工176人,工资支出138万元。2003年职工173人,工资支出140万元。2004年职工178人,工资支出175万元。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职工增加较少,但工资支出却在上升,主要原因是上级相对提高职工工资待遇。5、其它历年统计数据调查基本趋于合理。综合历年统计数据分析,本镇人均粮食250-300公斤,人均肉产量80-85公斤,人均纯收入900-1100元,固定资产、职工工资等呈上升趋势,可以说绝大部分统计调查数据比较符合实际。也有统计调查数据有一定出入的情况:1996年镇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年镇第五次人口普查、2004年镇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原因是统计调查面大,调查工作复杂、数据难于掌握。

四、基础工作。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能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坚持认真学习《统计法》及工作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时按规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有关统计培训,统计执法考试,提高了自身素质,适应了工作需要。2、对统计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镇党政办及时拟定了年工作计划,向分管领导汇报,每年召开统计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上级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再一次学习《统计法》,对统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保证了统计工作顺利开展。3、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统计执法,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按时按规定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较好地完成了统计工作任务。(1)统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镇直各单位、各村都明确了统计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保证统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2)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坚持没有统计调查就没有统计发言权,统计工作从不闭门造车,镇直各单位、村(街)统计人员利用经常去开展其它工作的机会,对辖区统计情况进行资料搜集,做到平时抓与专门抓相结合,镇统计人员每年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深入有关单位进行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利用赶场天在办公室咨询赶集的广大村(街)干部、群众了解辖区工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一步核实统计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严格统计执法,按时按规定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4、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将历年普遍统计资料装订成册,将重要统计资料整理归档。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统计数据来源可靠,广大统计人员加强学习,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好。因此,本镇历年农村统计工作没有发生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五、存在的不足。1、对统计人员培训较少。对镇直有关单位统计人员培训较少,尤其是对村(社区)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较少,村(社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2、镇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工作督促较少。由于镇统计人员是兼职,对村(社区)统计人员开展的统计调查督促较少,致使一部分村(社区)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一部分统计人员没有到调查点调查,致使调查有部分失实的情况。

六、下一步工作的打算。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镇统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与统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按规定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行的会议、培训、执法考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需要。2、加强对村(社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村(社区)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搜集准备培训资料,拟定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对村(社区)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次以上,使其统计业务素质有一定的提高。3、建立统计工作奖惩制度。对村(社区)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统计工作不负责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4、加强对村(社区)统计调查工作的督查,镇统计人员每年要抽一定的时间到镇属三个以上调查点进行抽查督促,以提高调查数据的真实性。5、规范统计档案管理。认真搜集统计资料予以保存,规范建档。6、热情给领导与有关部门及人员提供统计服务。7、坚决按规定按时上交各种报表及表册。

七、建议。1、建立乡镇专门统计机构,设置专业统计人员1-2名。2、适当提高乡镇统计人员待遇。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005年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345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调查报告

本篇实践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变化的客观汇报,新字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方面,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下文:

实践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 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一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 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7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 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镇大团委建设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县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工作汇报自视频会后,我委深入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强化乡镇团组织联系辖区青年的纽带、推动重点工作的枢纽和整合资源的平台功能,形成一批围绕党政中心、服务青年需求、形成社会功能的工作和活动载体和实体化新型团组织,着手建立和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把乡镇团组织建设成为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10月9日视频会后,我委当即召开乡镇“大团委”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第一时间学习讨论领会团中央陆昊书记和团省委曾萍同志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即时启动建设工作,提出了“早准备、早研究、早部署”的工作要求,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切实做到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思路上要有所思考,在行动上要有所作为。

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视频会后,我委立即向县委周书记和组织部李部长详细汇报了会议精神,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围绕会议精神,切实做到“社会使青年怎样聚集,就以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确保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工作迅速取得实效。为此,我们按照领导讲话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通知》(彭组发[2019]82号)文件,对“大团委”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并采取分片包干,层层落实的方式,对全县13个乡镇实行工作责任制,专人分片指导,将工作落实到人,快速有效的开展工作。

三是认清目标,狠抓落实。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安排,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建立22个以上直属团组织,并于10月28日召开了全县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推进会,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我们团县委成员也要求每人建立二个直属团组织,现已全部完成。一是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两新”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传统载体建立直属团组织;二是把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致富需求作为载体建立直属团组织。马当镇找到集镇摄影协会,成立了“摄影爱好者团支部”,并利用摄影协会的优势,统过我县建立的“网络团支部”,把团委的各项优惠政策、项目和马当镇团委各项活动用照片在网上“晒”出来;三是以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为载体,建立直属团组织。由县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牵头指导,以乡镇农村产业合作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站、行业协会为依托,在乡镇建立“创业团支部”。目前,已在浩山乡建立了“创业团支部”,下部准备在全县各乡镇全部覆盖;四是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为依托,建立志愿者团支部、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并由志愿者在所服务的行业领建直属团组织,天红镇、浪溪镇均建立了“志愿者团支部”;10月30日之前,我县13个乡镇已建立283个直属团组织,全部以乡镇党委来发文,覆盖青年人,所建团组织均录入系统。12月3日,我委召开了全县乡镇“大团委”工作调度会,要求各乡镇在12月底前必须组织开展一次直属团组织活动,到目前为此,各乡镇均开展了1至2次直属团组织活动。

四、建立机制,保障成效。为使“大团委”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我们完善党政领导支持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的有关制度,主动争取将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并建立乡镇直属团组织活动上报机制,加强直属团组织工作内容设计,要求直属团组织每二个月开展一次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上报,建立了专兼职团干部人员储备制度,根据人员流动和工作实际不定期补充委员。同时,积极完善工作资源保障机制,争取支持,努力建立乡镇党政对乡镇团委工作经费、阵地等资源的基本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完善这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大团委”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自“大团委”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团市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直属团组织有形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保障机制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我们下步准备年底前召开一次培训班,对直属团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确保实体化“大团委”工作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人劳就发〔〕02号)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36号和国发〔〕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我们对全乡**村**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劳动力系指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的农村人员,下同)占总人口的%。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其中农业生产达**人,高居%;从事专业养殖**人,仅占%;从事农产品经营**人,占%;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人,仅占%。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人,占%)、广东、福建(**人,占%)、其他地区(**人,约占%)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号召,我们建议如下: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627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ZUI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ZUI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ZUI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803 字

+ 加入清单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XX年8月11日,曲靖市罗平县发生一起11人死亡、4人受伤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监察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总工会和曲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成的省政府曲靖市罗平县“8·1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邀请省检察院派员参与。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事故经过和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XX年8月11日,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郭双海驾驶一辆号牌为云dv5586“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载乘15人(核载7人),从挖玉冲村前往阿岗镇。当日8时许,车辆行驶出约146 米,在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大转弯”下陡坡左转急弯路段,车辆驶出路面,翻下22.8米山坡,坠落于该道路下一台路面上,造成10人当场死亡(含驾驶人)、1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4人受伤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事故救援情况

8月11日8时05分,罗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过路群众吴永平电话报警“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有辆面包车翻在路边,具体情况不清”,指挥中心立即指令阿岗镇派出所出警;8时09分,指挥中心再次接到吴永平电话报称“有7人受伤”后指令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出警;9时28分接到阿岗镇派出所反馈的“有10人死亡、5人受伤”的情况后,迅速组织交警、特警、刑警等警力50余人于11时50分左右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处置。阿岗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率领在岗的所有干部职工于9时30分左右赶到现场参与救援。

事故发生后,罗平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领导率相关部门人员于12时30左右赶赴现场,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曲靖市政府接报事故信息后,按照市委书记高劲松、市长范华平作出的批示要求,市委副书记李云忠、副市长早明光率领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于13时30分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和指导事故处置。与此同时,成立了市、县两级事故救援处置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秩序维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工作组。罗平县设立了由县级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阿岗镇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9个善后工作组,进村入户“一对一”包户做好死者家属思想稳定工作,罗平县对每名遇难人员给予6000元救助费;每名受伤人员,设1个医疗小组,实行“一对一”救治。

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副省长刘慧晏、尹建业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组织开展事故救援,抢救伤员、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处置和安抚工作;成立事故调查组,认真查明事故原因,开展责任倒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省安委办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白光福与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董家禄及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波带领安监、公安、交通、监察、卫生、检察院等部门组成的省政府工作组,立即赶往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省政府工作组于当日下午17时左右赶到事故现场,初步查看现场后,召集现场有关人员对现场搜救和善后处理,晚上到罗平县医院看望了伤员,并召开专题会议,伤员救治提出了具体要求。8月12日上午在罗平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宣布了经省政府批准的事故调查组组成单位和成员,白光福为“8·1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长。听取县政府工作汇报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发言后,事故调查组组长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善后等有关工作提出要求。

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也派员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工作。

二、事故相关情况

(一)肇事驾驶人基本情况

郭双海,男,42岁,居民身份证号:530324197103092319,住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257号;持准驾“b2”类车型机动车驾驶证,档案编号:530300411141,初次领证日期XX年5月31日,发证机关为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XX年4月1日换领XX年有效期驾驶证,有效期至2021年5月31日,状态正常,系云dv5586号“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驾驶人。经查询,驾驶人郭双海于XX年12月24日,驾驶车辆未按规定车道行驶;XX年8月21日,驾驶未按 规定安装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载货汽车;XX年8月25日,驾驶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机动车,均已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行政罚款处罚。

(二)事故车辆基本情况

云dv5586号“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车辆所有人:袁晓书,车架号为ls4bab3d3bg266382,发动机号为b5ha091897,初次登记日期:XX年3月13日,检验有效期至XX年3月13日;该车核定载人数为7人,肇事时实载15人。该车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号:pdzaXX5303t000008961;商业保险保险单号:pdatXX5303t000009696,其中车上人员责任险(2万/人,共14万)、机动车损失险(2.5万)、第三者责任险(10万),有效期均至XX年03月07日。经查询,该车无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记录;有6条交通违法记录,其中,3条为张金强驾驶,XX年7月8日该车因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且不服从交警指挥被处罚;另外3条为袁晓书驾驶,分别是XX年11月23日,在师弥线64公里+600米处超速20%以上未达50%;XX年3月24日因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XX年6月22日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动车被处罚。

(三)事故路段道路及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事故路段位于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系村民自筹自建村中盘山道路,技术等级为等外公路,道路坡陡弯急,道路起点位于挖玉冲村小学门口,终点至挖玉冲村小桥处与县道法(罗平县阿岗镇法朗村)荫(师宗县荫凉箐)线k23+250米处相连,全长980米 。肇事地点道路为潮湿水泥路面,中心现场车道由北向南呈“s”形走向。现场起点为“s”左转弯道(车辆行驶方向),弯道半径r=8.45米,坡度i=-8%,现场止点在“s”右转弯直线道路上(车辆行驶方向)。车辆驶离路面处以北进弯道路宽为3.5米,弯道路面最宽为9.6米,出弯道路宽为5.4米。事故地点距罗平县阿岗镇23千米,距罗平县城75千米,距师宗县城 40千米。道路西侧为高出路面的建筑挡墙,东侧为低于路面的山体,南侧为低于路面的山崖。现场道路无安全防护设施,无交通标志、标牌。肇事后云dv5586号车因村民抢救伤员时翻转至头西尾东停于村中道路北侧(该车原始状态为头西尾东左侧翻),该段道路路面宽3.5米,为东西走向,道路北侧为坡地,南侧为空地。

XX年5月,阿岗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要求6月底上报检查排查情况。6月24日,阿岗镇交警中队将6份“罗平县阿岗镇危险路段排查表”(其中包括事故路段---阿岗镇挖玉冲路段隐患表)上报镇政府国土与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简称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伟平。杨伟平于7月初将14份道路隐患排查表(含建设服务中心排查发现隐患8份)上报分管副镇长杨林。杨林请示镇长杨画,杨画答复:因近期工作太多,过几天召开班子会或专题会研究。

7月15日14时30分,杨画主持召开镇长办公会议,杨林逐一汇报14个道路交通隐患点,并提出治理方案。镇长杨画在会议上就戈维村委会挖玉冲路段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安排:此条路已建设使用多年,弯大、坡陡、路窄。若需要改道,请杨伟平与县交通局联系下来帮助测设。若不需要改道,通过协调当地煤矿出资等渠道争取6至7万元对该路段增设安全防护设施。

由于其他工作原因,至事故发生时,杨伟平仍未向上级交通部门汇报协调此事。

(四)现场勘查、检验鉴定情况

1.现场勘验情况。云dv5586号“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驶离路面时,在道路南侧边缘形成一宽1.6米的压印痕,压印痕东侧起点距勘查基准点(现场车辆南侧标有“挖玉冲村变线d-2-050”电线杆)26.3米。车辆驶出路面后与现场南侧山体距压印痕5.2米的第一棵树木刮擦(擦痕面积为1.3×0.11平方米,距地高1.3米)。之后又与距第一棵树木6.0米的第二棵直径0.07米的一树木相撞并折断该树木(该树折断点距地面水平高3.8米),后车辆坠落于下一台路面上并翻覆,车辆右侧与道路南侧电杆(标有“挖玉冲村变线d-2-050”)相撞后车辆左侧着地,肇事后车辆因村民抢救伤员时翻转至头西尾东停于村中道路北侧。经测量,车辆驶离路面点距第一落地点22.8米,车辆坠落高差为11.4米。

2.对当事人的调查情况。通过对云dv5586号“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车主袁晓书进行调查,其陈述:8月11日早上,其驾驶云dv5586号车在挖玉冲村小学门口(距车辆驶离路面位置464米)等人,刘石英、陈旭鹏、周汝兰、杨瑞仙、张卓瑶、郭双海、郭海发、郭和珍、刘会平、张杰、王开先、秦陆秀12人陆续上车后,袁晓书驾驶车辆行驶至其家门口停车(行驶距离为318米),陈曌华、陈锦华先后上车,袁晓书回家与丈夫张金付从家中搬来一袋约40公斤的苕子种并装入车辆后尾部,张金付坐于苕子袋上。之后,袁晓书回到家中,由郭双海驾驶云dv5586号“长安”牌微型普通客车前往阿岗镇,8时许,郭双海驾驶车辆仅行驶146米,在雨后湿滑路面下陡坡左转急弯过程中车辆驶离路面,坠落于距路面22.8米的该道路下一台路面上。

3.检验、鉴定情况。

(1)经曲靖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验:送检的郭双海尸体血样中未检出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拟除中菊酯类农药和鼠药类毒物及乙醇。

(2)经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检验:云dv5586号车发生事故时转向系功能有效、制动系功能有效、刮水器功能有效、行驶系功能有效,未检见该车的机械故障,该车驶离路面时的车速约为42km/h,发生事故路段坡度为-8%,弯道半径为8.45m。

(3)经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被鉴定人郭双海符合云dv5586号小型普通客车肇事时驾驶人位置上人员。

(4)经罗平和谐司法鉴定所检验:陈锦华、刘石英损伤构成重伤,陈旭鹏损伤构成轻伤。

(5)经曲靖珠源司法鉴定中心检验:秦陆秀损伤构成重伤。

(五)经济损失情况

经初步测算,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人民520万元。

三、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一)直接原因

1.主观原因。郭双海驾驶严重超过核定载人数的云dv5586号小型普通客车(核载7人,实载15人,超员达114%),在下陡坡转左急弯潮湿路面路段超速行驶(急弯路、下陡坡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超速40%),致使车辆驶离路面坠落在该道路的下一台路面上,是造成事故的主观原因。

2.客观原因。事故路段为村民自筹资金村中道路,事故现场道路坡陡(坡度为-8%)、弯急(弯道半径为8.45米),且路面凸凹不平,雨后路面湿滑。

(二)间接原因

1.罗平县公安交警部门指导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不到位,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和监督检查不到位;阿岗镇派出所在村庄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上存在盲点和疏漏。对农村车辆运行监管不到位,对超员、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打击不力,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的管控力度不够。

2.罗平县、阿岗镇政府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力,落实道路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农村地区小(微)型普通客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活动不够深入和细致。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失,特别是县乡公路及村道缺乏安全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等,部分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突出。阿岗镇对辖区道路安全隐患治理不及时,对安全隐患没有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3.罗平县、阿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没有切实做到深入乡村责任到户、管理到人。在农村地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农村地区驾乘人员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不强。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该起事故为重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四、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一)建议不再追究责任人员

郭双海,肇事车驾驶人。对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因其在事故中死亡,不再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二)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人员

杨伟平,中共党员,阿岗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负责交通建设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阿岗镇道路交通整治责任人。在接到挖玉冲村道路隐患情况后未及时组织协调隐患整治,也未及时上报县交通局整治立项事宜负有主要责任。涉嫌玩忽职守罪,检察机关已立案侦查,待司法机关作出处理后,由有关单位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及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1.黄稳林,罗平县公安局阿岗交警中队中队长,主持中队全面工作。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路面监管不到位,对肇事车辆超载、超速严重违法行为失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2.金艳生,中共党员,阿岗镇政府副镇长、镇派出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分管镇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对车辆运行监管不到位、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力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杨林,中共党员,阿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交通运输等工作。落实交通安全有关制度不到位,对事故路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不够及时、督促检查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杨画,中共党员,罗平县钟山乡党委书记(XX年2月至XX年7月任阿岗镇镇长)。在任阿岗镇镇长期间,落实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度不到位,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5.聂应斌,中共党员,罗平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担任县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道路交通安全日常工作。对落实上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督促指导不到位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四)建议给予行政问责人员

1.方梓仲,罗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分管农村公路建设和隐患整治,分片联系阿岗镇交通建设、管养工作。对村中道路隐患排查治理及监督检查不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由罗平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问责,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2.彭安辉,中共党员,罗平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分管县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对督促有关部门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力度不够,督促公安交警部门落实路面管控有关制度不到位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由曲靖市人民政府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建议责成罗平县人民政府向曲靖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责成曲靖市人民政府向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五、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罗平县应组织对全县范围内县、乡、村道路安全隐患进行逐条排查,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对隐患整改过程中,不能保证安全通行的,应采取限制车辆通行措施,特别是要对营运车辆通行条件重新组织评估,确保安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努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二)特殊时段要采取群防群治措施。赶集天、婚丧嫁娶、学生收放假日、重要节假日等群众聚集出行比较集中时段,出村路口要有专人盯守和提醒,重要路口要有执勤点,安排警力上路执法,加强路面管控,严处非法营运、超员、超速、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三)扎实开展农村地区微型面包车和摩托车专项整治。要全面摸清底数,落实车辆及驾驶员“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实行户籍化管理,落实“一盯一”、“一帮一”监管措施,村委会、村民小组、交通协管员、交警和片警要落实具体责任。对驾驶员安全教育要注重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处置突发问题的技能。

(四)专项排查平交路口隐患。324国道师宗至罗平段,平交路口较多,安全隐患突出。曲靖市交通运输局要立即进行专项排查,结合实际,在主要的涉村(寨)、人员交叉通行等路口,设置减速带、安全警示提醒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五)结合实际加强宣传教育。宣传工作要深入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加强本地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等形式,重点加强农村群众不乘座非法营运、违法载人、超员行驶等危害交通安全行为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安全出行意识。

(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罗平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协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省人民政府罗平县“8·11”重大事故调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建设资金申请报告

范文类型:申请书,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省扶贫办领导:

xx区xx镇xx村位于西长公路xx段东侧,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746户,3588人,耕地面积8126亩。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按照“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区”(即以村部为中心,建成公益事业区、小康家园示范区、加工服务区、主导产业开发区、规模养殖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目前,已建成村部办公楼一幢,完成xx小学改建,拓宽硬化村级道路9公里;建成前宅后院式小康农宅15套,已搬迁入住15户,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成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新建水塔2座,铺设自来水管道3600米,共需资金93万元,现已自筹13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5万元,尚缺资金55万元,恳请贵办帮助解决。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研,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XX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

为更真实地了解恭城橙农的生活、生产、收入、负担情况,橙类种植大户、橙农的思想观念,对市场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把握情况以及对市场采取的态度等,切实解决目前农村橙类水果经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全县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布置,由县政府、县水果流通办、县水果中心、县农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自XX年4月13日至4月19日,历时一周,进行了全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抽样调查,之后又进行了1天的审查、汇总和分析。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恭城县比较典型的橙类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部分在销售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橙类果农,这些调查点分布在全县40个行政村,这些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橙农对了解全县的橙类水果种植和销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恭城橙类生产及销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经历了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橙类的价格一直较高,所以橙类的种植面积扩展的很快。恭城现有橙类种植面积约6.29万亩,主要品种有新会橙、红江橙。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类在糖度,色泽,口感和外形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类要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去年橙子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头、色泽、外形等方面都不够好;二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水果同时上市,因此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受其他产区脐橙和夏橙的冲击很大,在销售量和价格方面都没有优势;三是恭城橙类种植的品种过于老化。

根据调查,恭城橙类生产和销售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不规范,农药残留量大,销售量太少。

目前橙类生产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真正集中成片实行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果园极少。由于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大部分农民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果农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使得橙类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药残留高低是衡量橙类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橙类销售的最主要障碍;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果农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产出的橙子大小不一、色泽不均、果型丑,这些也严重地制约了橙子的出口以及外运销售。到目前为止,去年全县才销售各类橙子14000余吨,只占恭城橙子产量的23.3%。

第二、缺乏自己的品牌。

俗话说“好酒还要会吆喝”,即使是优质的品种,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在鱼龙混杂的橙子大杂院里,一样可能被淹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放在同一个摊档上,一般消费者都只会感性地从价格、形状上去决定是否购买,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分清品质的优劣。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子在糖度,口感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子要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恭城橙子都是以“恭城橙子”牌子来销售,这个牌子不仅大而统,而且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市场上恭城橙类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地降低了恭城橙子的声誉。

第三、需求弹性太小,而产量过大,市场难以承受供给大幅度的增长。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橙子同样面临需求弹性太小的问题。由于需求对价格极度不敏感,因此,一旦产量有所增长,橙子即要以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来刺激市场扩大需求。所以农产品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今年的橙子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今年恭城县橙子产量为6.7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全国其他产区的橙子和水果产量以大幅增长。供给的大幅增长,导致了恭城橙子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大幅度的下跌。恭城主要生产的2个橙子品种新会橙、红江橙今年的价格都很低。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学生,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中学辍学原因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学生辍学现象日趋严重,尽管校方和镇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但返校者无几,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同学“流”向社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46名学生(占总数的93.9%)辍学原因进行调查,经过与这些同学及其家长的接触,我觉得以下几点应引起有关部门深思:

第一,农民负担过重,家庭贫困,是导致我校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46人中,因此原因辍学的有29人,占总数的63%。我们看到,许多家庭家徒四壁,尤其是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更让农民雪上加霜。许多学生家长表示:谁不想让子女有出息?但是每人只有四五亩地,即使每亩地纯收入100元,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村上还要扣着,留那,哪有钱供子女念书?有一村学生家长干脆说:“念不起,念不起!书可以借旧的用,食宿费得自己花吧?一个月百八十元钱呐,上哪弄去?”

第二,校园厌学之风盛行。据统计,这46人中因厌学而辍学的有13人,占总数的28.3%。一些同学讲,学习很没劲——在学校学的,毕业后用不上;毕业后要用的,上学又不学。学习只是为了考学,不考学还费那么多劲干什么?多数家长表示:如今是缴费上学,自主择业了,花那么多钱念书,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倒不如提前就业好。由此可见,厌学现象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并非全是学生的过错。

第三,因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收费较高等原因而辍学的4人,占总数的8.7%。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同学说:“老师看不惯我,总找我的‘茬儿’,我也不愿意见到她!”据了解,其他辍学生也大都与老师关系紧张有关系,他们害怕见老师那张“严肃”的脸。

尽管我们的调查是浅层次的,我们归纳出的几点“原因”也未见的完全合乎实际情况,但我们还是希望有关方面予以关注,从长远计,把这些“流”向社会的辍学生动员回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任教阶段不断发展其专业的内涵,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良的教师道德修养,稳定教师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5、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经验、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讨并形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评价工具等等),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6、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这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其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华师大教授郑金洲)。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在于形成教学案例,起到专业引领和反思提高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活动。

7、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校本培训侧重于解决那些临行性、应急性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则侧重于解决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训开头,由校本教研具体落实和检验,即集中培训→专题分析讨论→自修反思→再讨论、再交流→下一轮活动。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并不是排斥有关理论和专家指导,而是在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人员的指导下,“物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学习上,而是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专业互助、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学习型学校。特别地,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带着疑问、困惑进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互助提升的过程。

8、校本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校本教材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开发、筛选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校本个性化的教材,与现行的学科教材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要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地方性和实践性,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材是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可增强统编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2、了解目前课任老师布置作业的具体情况

四、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人数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有必要 5 8 10

可有可无 15 16 18

没必要 10 6 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C A B

10 58 22 36 30 24 28 62 67 23 9 25 56 8 82

五、存在问题

六、改进建议

1、作业的布置有系统性,不能随便布置。初一可以读书写字为主,打好基础,初二可以阅读感悟,提高分析能力,初三可强化写作等。

2、作业的布置应灵活,内容丰富。可积累名言、成语、对联,可展开想象写日记,编故事。可以看新闻联播,可以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谈见解,谈收获,做时代的小主人。

3、作业的布置应有层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业也有所不同。例如古文的学习,程度好的读背、默、译应一条龙;基础差的可熟读,了解大意。读书笔记程度好的可多读写感悟,差点的可多摘抄少写感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4、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业的布置,学生有选择作业内容的优先权。作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布置,学生需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学生需要他们很欠缺的知识,与学生商讨之后再布置作业会减少盲目性和很多无效劳动。

6、教师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作业批改要精,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批阅。字词作业可调动学生互批互改,随时订正。教师独立批阅与学生互改相结合,抽查与全查相结合,面批与整体批阅相结合,课堂反馈与课下巩固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XX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XX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XX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XX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XX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农村建设实践实习报告[页3]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建设实践实习报告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为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更好的推进**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金沙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调研组深入金沙村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金沙村位于我镇场镇周围,是**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我镇新农村规划集居点之一。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农户450户,现有人口1386人,耕地725亩,是我镇茶叶产业示范村。近年以来,经过该村广大村民的积极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分散,彻底改变该村村容、村貌的任务迫在眉睫,广大村民迫切要求尽快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村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新农村建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租土地收回未得到解决。新农村规划的土地现目前已出租给个体户发展产业,但个体户目前不同意解约,双方赔偿事宜未谈妥。

(二)部分村民不同意出让土地,导致整个土地征用进度缓慢。新农村建设采取统拆统建的方式,部分村民要求提高土地出让价该问题现未得到解决,致使整个征用土地赔偿未予以进行,部分村民未领取到土地款,意见很大。

(三)部分村民要求自建房屋。我镇新农村建设实行统拆统建的方式进行,而部分村民要求在自家土地上进行自我修建房屋,这与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不符合。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织金沙村村委会与承包个体户进行解约磋商,根据土地出租合同相关解约赔偿协定,对于合同解约赔偿问题进行磋商,达成赔偿协定。

二是组织调解小组,对于村民进行劝说,按照指定的价格进行土地出让,并同时准备土地款,对于签订了协议的土地出让户进行先期的赔付,安抚村民,保证稳定。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我镇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规划详情进行解释,并把统拆统建的长处告诉准备自建房屋的村民,劝解他们按照规划进行统拆统建。

四是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水平,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坚决扼杀在萌芽阶段,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特大事不出县”的矛盾纠纷调解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