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调研报告生成器热门20篇

浏览

7789

范文

1000

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盟政协副主席宝新民任组长,盟政协、盟教育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盟各旗县市职业教育、农牧民培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6个旗县市的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走访了农牧场管理局公主岭牧场和6个旗县市的5个乡镇苏木、5个嘎查村的农牧民,并召集旗县市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和农牧民等进行座谈24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广泛征集了职教教师、职高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农牧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XX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XX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XX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珠晖区第一中学曾星秦芳

摘要: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本文就胜利村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胜利村是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现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迁户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满14岁的留守儿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独立生活。在调查中发现,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情况比较突出。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性格比较内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表示一般他们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动就是在家看电视,这主要是10岁左右的孩子,更大点喜欢到网吧去打发时间。和爷爷奶奶这些大人,他们认为没有多少话讲,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讲。这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通常比较静,调查显示,他们很羡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讲笑话的小孩,而他们只是人群中的一个观众。长期的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精神抑郁,很难找到快乐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14岁以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还未形成,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在学习上困难、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这让这些人群无法获得快乐,内心的痛苦、郁闷纠结使得这些孩子没有自信,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缺乏生气。

(三)情绪暴躁,容易失控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几名留守的孩子,“对你在学校和家里和老师及大人吵过架吗”的回答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过,有些甚至经常和大人及老师吵架、甚至有两个孩子因为经常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换了三个学校。有2个孩子表示很厌倦现在的生活,不想读书,也想早点出去打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现代型”法院的要素、条件与进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9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型”法院要素条件进程

“现代型”法院的要素、条件与进程                                                  回顾过去,我国法院在制度建设和提高司法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审判工作全面发展,法院改革稳步推进,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物质装备明显改善,基层建设不断增强,调查研究和司法解释成果丰硕”,[1]加之国内法学理论的繁荣和法院文化的国际交流,在新形势下把握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我国法院进行新的定位,着力探索架构“现代型”法院的道路已经成为司法实务管理者的一项光荣、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我院从1991年起就以法院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型”法院为方向,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办公现代化为突破口,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持续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执行制度改革、裁判文书改革和法院管理制度改革等,以使我院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法律的发展,体现当代法院应具有的特征与精神。 一、“现代型”法院的基本要素 我们在法院改革的过程中,在与当代社会基本情况的对接和磨合中,日益体会出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现代社会对法院的要求。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现代型”法院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即现代理念、专业法官、正当程序和社会化的司法功能。 第一,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自觉地审视和敢于创新式地解决我们法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体现重要思想和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是“现代型”法院所应当表现和充分实践的现代理念。 “现代型”法院的现代理念主要包括:(1)与时俱进,有不断创新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意识。(2)遵循司法活动的本质要求,有维护审判独立、审判公开、程序正义和裁判公正的意识。(3)注意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诉讼成本,有形成合理分工与科学安排的审判与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的意识。(4)注重职业知识的积累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形成,有培养职业化法官队伍的意识。 第二,“现代型”法院必须以专业法官为主体,并有形成职业化法官队伍的条件和趋势。有学者在撰文时认为,“现代型法院体制中的法官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传统型法院制度中的法官之专业性则相当不足。”[2]可见,社会与法律的发展对法官的法律知识、司法技能和司法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裁判公信度和司法权威的确立也需要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支撑,已经拥有专业法官和制定继续培养专业法官的计划应成为“现代型”法院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三,程序的正当性是司法过程最本质的属性,是司法赢得信任的根本基础。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程序公正既有其独立的价值,又能够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在实体的正义被相对化、纠纷所涉及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的当代社会中,以利害关系者的参加和程序保障为中心内容的程序正义观念在其固有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程序的理由。”[3]在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程序的正当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司法功能的定位对于司法活动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司法正当性和权威性的基石。司法功能的社会化作为“现代型”法院的主要特征具有特定的含义,与“传统型”法院泛社会化的司法功能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型”法院对司法功能缺乏明确的定位,往往以司法功能来代替行政职能。“现代型”法院则强调在司法权的范围内,敏锐地把握社会实际需求,能动地对司法功能进行合理延伸。司法功能社会化是在司法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在保证法律效果的基础上追求与社会效果的结合统一。因此,司法功能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对法院的司法功能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延伸。 二、“现代型”法院建设的基本条件 建设“现代型”法院是我院在认真总结和分析社会与法制发展、法院改革和我院现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为法院进一步发展确定的一个长期目标。可以说,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下,在我院前辈的长期努力下,建设“现代型”玄武法院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稳步推进“现代型”法院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完成维护稳定、保障改革和促进发展的司法工作任务。 第一,法官的司法理念不断更新,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现代型”法院的建设有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国当前学术繁荣,司法改革和部门法研究成果丰硕,可资我们借鉴的理论和观点很多。法院与法学院所的结合方式逐步成熟,法学理论对司法实务的指导更为便捷。在最高法院的推动下,法官整体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广大法官通过参加自学、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调查研究和司法解释成果丰硕,”[4]法律素养和司法理念大幅提升,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原则和程序正义观念渐入人心,日益信仰法律,尊重规则,服务群众,“公正与效率”成为法院新千年的工作主题。通过司法准入制度、法庭仪式、法庭器具和法官服饰改革,法官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增强。法官群体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5]正在逐步形成,并有加以推动而成型的趋势。建设“现代型”玄武法院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第二,法院改革稳步推进,符合“现代型”法院要求的法院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制定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法院改革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现在,所有39个改革项目全部启动,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法院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我院就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审判方式改革的试点单位,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我院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试点单位。1988年至1994年,我院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重点,强调当事人举证,强化庭审功能。1989年民事案件结案率首次达90%。1995年至1997年,推行一审一助一书的“快审组”审判模式,初步形成了人员的专业分工,突出了审判员的中心作用。1997年,经济庭出现了年结案

超300件的快审组。1998年出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导和规范法官的认证行为。 改革贵在坚持,不断总结、调整和深化是改革出成效的关键。1998年肖扬院长视察我院,对我院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对前期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虚心学习兄弟法院的成功经验,展开了新一轮的理念与制度创新。(1)从规范裁判文书样式、强化裁判文书说理等入手,深入探索裁判文书改革。在裁判文书改革的理念上,我院率先提出了繁与简的辩证观点。(2)适时推出案件质量分级考评制度,将案件质量分为不合格、基本合格、瑕疵和合格四个级次,建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3)推行专业化合议庭模式,提高专业司法的水平和效率,培养专家型法官。(4)深化庭审改革,以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水平和艺术为核心,制定《关于提高庭审水平的实施方案》,从仪表风度、庭审程序、庭审水平等四大项27个小项进行综合测评。(5)改革执行制度,推行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异议审查权的“三权分离”制度,合理配置执行权力。现在,审判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裁判文书制作、法院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正顺利推进,有的改革措施已经形成经验在全省推广,各地也有不少法院与我们联系取经。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周密筹划,积极推进我院各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建设“现代型”法院的基础条件是充分的。 第三,我院在XX年和XX年两度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荣誉称号,法院形象和司法裁判水平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建设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得到上级法院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在群众中也有好的口碑。人大、政协和社会各部门参与我院建设,献计献策的渠道通畅,成效显著。确立和积极推进“现代型”法院建设是我院综合的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 三、“现代型”法院建设的基本进路 我们法院与“现代型”法院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实现与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同步,在法院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法院发展和创新的先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充分挖掘有利条件,发挥群体的合力,则我们离既定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首先,进一步提升广大干警的司法理念,并以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的基本原则,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也是党的xx大和xx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将严格按照宪法、组织法和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抵御各种不当的干预。《干警八小时以外工作制度》、《家属廉正监督制度》、《院长接待日制度》、《当事人意见反馈卡制度》等,是我院已经成功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司法~预防机制,我院已连续21年无违法违纪。在我国推行司法统一考试、提高法官准入标准后,相信法官职业保障和经费保障等维护审判独立的机制、政策和立法将会得到发展和完善。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司法效率也是司法公正的应有之意。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理论调研和学习,不断明确司法公正的含义,实际指导审判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并在审判工作实践中严格遵守,作为工作优劣好差的评判标准和调整的主要依据,使这一观念深入干警的思想意识,成为我院各项制度的精神。 其次,积极推进法院体制改革,完善审判制度。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总目标:“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我们将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和审判监督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合法、积极、稳妥的原则,继续探索基层法院审判监督制度改革、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改革、完善专业化合议庭的分工与协作、扩大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积极指导民调组织,推行法院诉讼调解制度改革,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实行“预约开庭制度”。通过完善符合审判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诉讼制度,完善公正高效的审判工作机制,完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法院管理体制,致力建立公正、高效、信服、便民的 “现代型”法院司法机制。 再次,积极试点和推进法官职业化制度改革,推行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和司法行政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并同步实现庭审法官与法官助理、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合理分工,探索和完善新型审判运行机制,着重突出法官的作用,加大院庭长直接办案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审判长选任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畅通法院人才的进出渠道,加强法官的学习和培训。在现有《法官职业技能档案》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型”法院的要求和审判工作实际进行充实和调整,确定合理的记载事项和考核点,保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不断充实到法官队伍中和领导岗位上,使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成为我院“现代型”法院建设的亮点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后,必须深入贯彻党的xx大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根本利益为重,是“现代型”法院建设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充分发挥法院审判职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法院多年来工作的主要经验,也是“现代型”法院司法功能社会化的重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社会救助工作政策依据现状调研报告[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依据现状调研报告

2、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各项制度间的衔接配套

社会救助体系内容丰富,要素较多,头绪复杂,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考虑,整体设计,侧重提升制度的整体效能,应重点在两个层次上做好衔接配套:一是对各单项救助制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规范,使各项救助制度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二是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等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要进一步搞好与就业、扶贫、住房、医疗等政策的衔接。民政、劳动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分类管理,强化动态管理;劳动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以新增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支持和鼓励困难群体就业。扶贫部门在工作中重点吸收享受低保待遇的特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参加项目带动和就业,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加强与其他惠农政策的衔接,通过扶持,帮助救助对象摆脱贫困,走上生活自立之路。民政、劳动、卫生部门要在定点医院设立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三办合一”窗口,全部采取集中垫付补偿金、救助金,事后统一结算,既减少各部门工作量,又方便困难群众。

3、简化程序,方便救助对象

在低保金发放上,要将发放的程序尽量简化,并通过银行系统给予支付,实行社会化发放,直接支付给低保对象本人,减少中间环节。

在城乡医疗救助方面,一是缩短办理时限。根据救助对象难以垫付医疗费用的实际困难,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只要经民政部门授权的定点医疗机构核定,就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核报医疗救助费。二是改进资金结算办法。第一,建立定点医院垫付机制。各市县加强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调与配合,由定点医院垫付医疗额度内的医疗费用,救助对象出院时只支付个人自付部分,民政部门定期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垫付的费用。第二,对按规定转诊救助对象简化手续。对按规定转诊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救助对象,可采取就医后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费用的补助,必要时可预付部分救助金。第三,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共享,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三是设立多种灵活便民措施。通过发放一定限额的救助卡,建立平价药店等方式方便救助对象日常门诊与购药。救助对象凭医疗救助卡、低保金领取证或医疗救助证及身份证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或购药。定点医疗机构在救助卡所限定金额内救助,超出限额由救助对象自付,救助卡内金额可跨年度和户内对象之间调剂使用。

(二)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导,加大地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生命线。建立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必须首先制定保障救助资金供给的基本制度。各级政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主体,财政投入是社会救助资金可靠、稳定的来源,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财政投入机制。结合我州实际,要建立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导,各级财政实行足额列支和按时拨付的机制,将社会救助各类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城市低保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8%—1.5%)、农村低保资金(人年均40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等预算,并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预算自然增长机制,逐年加大投入,并重点向农村倾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社会救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贯彻执行依法治市工作目标的情况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06 字

+ 加入清单

贯彻执行依法治市工作目标情况

XX年,xx集团在xx市和高新区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级政府机关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xx大精神为指导,以《XX年xx市依法治市工作目标》为目标,坚持普法与治理、遵章与守法相结合,始终不渝地坚持把“依法治企”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使全公司逐步形成了自觉遵章守纪的好氛围,养成严格依法办事的好习惯,从而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公司健康发展。目前,集团已形成以互联网产业化为核心、以硬件制造、卫星通信宽带接入营运、软件开发生产、信息增值服务为主营方向,同时兼营房地产,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中国大型信息产业集团,是国家经贸委重点支持的全国520家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是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千户高科技企业之一,是国家863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技术企业,是国家计委网络示范工程项承担单位,是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基金重点支持单位,是江苏省八大信息示范工程建设单位,是江苏省和xx市信息产业的“窗口”企业。 今年,集团在依法治企方面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集团在前几年已按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在集团股东变化、董事会调整、经营班子变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原则,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效运作,各自发挥着正常功能,起着应起的作用;“新三会”与“老三会”、总裁负责制与党委集体领导的关系较好处理,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都发挥着正常作用。在公司的投资发展、资产重组、干部聘用、改革改制等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集体讨论决定。     为了更好的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新要求,集团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组织人员对集团原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进行了修订,有的进行了重编。如集团原审通过的iso9002和14000标准都根据新要求进行了重新认证,电子产品的3c认证也正常获得,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现在集团董事会内有公司党委成员、职工代表,党委中和工会委员会中有基层干部和普通职工,他们在公司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中发挥着保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在基层还实施“厂务公开”,让员工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研究,参与干部竟争上岗和效能监察。如集团下属的五四厂参照“三联动”进行改制工作,其方案首先由集团组织人员到有关单位调研,在内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制定出初步方案,再将方案拿到群众中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经过几上几下形成正式的改制方案,最后才召开职工大会表决通过。这样的方案实施就比较容易,保证了五四厂的改制顺利平稳成功。     通过以上种种举措,加强了群众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也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二、继续抓好“四五”普法宣传教育。鉴于xx集团前几年在经营工作中的教训,集团领导把依法治企当作企业的“防火墙”,把普法教育学习当作一事十分重大的事情来抓,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学法,在工作安排上布置学法,利用各种条件宣传学法。具体做法:一是组织落实,保障学法。集团成立了由总裁兼书记任组长的依法治企领导小组,下设依法治企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及组织依法治企教育宣传等工作,使“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抓。二是领导带头学法。集团利用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学习日以及有关干部学习等机会,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观看法治内容方面的录相,以及参观法治展览等,为全公司学法带好头。三是抓好重点。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和独立平台负责人是集团进行法治教育宣传的重点,我们采取了发放学习资料和普法书籍,要求他们自学外,还聘请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来集团作依法治企方面的专题报告,讲授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干部培训。对广大员工,除了要求他们自学外,则将法律法规教育内容纳入岗位培训课程,有机会则让他们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四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由于集团办公地点分散,集中组织员工学习较困难,我们把xx市“依法治市网站”作为集团普法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请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的领导来集团介绍网站的有关情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集团自办的报纸《报》进行宣传,使集团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学习又多了一条途径。     三、积极参与“创建安全城市”活动。今年集团按照上级综治委XX年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首先,集团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日常事务处理机构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有关综合治理方面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集团各个办公(生产)点都成立综合治理管理小组或明确责任人,并配合当地公安、消防、联防组织开展工作。其次是管好集团所属地的治安。如集团所属的四牌楼地区,单位多,人员杂,周围的环境也比较复杂,开了几家网吧和餐馆,电视台记者曾暗访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各家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学习国家有关规定,责令他们按规定办理,并与当地派出所和联防队联系,请他们帮助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整改,不好好整改的坚决停办,目前该地区治安良好。三是做好信访接待和矛盾纠纷的排解和调处工作。由于前几年的一些遗留问题及改革改制带来个人利益调整,部份人员产生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得不到及时解决,他们写信或直接来找领导,今年内部和外部的来访者都不少。集团对此十分重视,指定专人进行接待和处理。我们对一般问题进行说理和解释,有些问题进行调处和排解,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力争使来访有气而来,消气而归,来访者逐渐减少。     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创建诚信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我国的经济成份走向多元化,企业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的

实际。面对这种情况,集团领导意识到,要提高集团在市经济中的适应能力,做到既要发展,又要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了经济手段外,还必须依靠和充分运用法律这一锐利武器。为此,集团“法律事务办公室”成为集团的常设机构,不仅有专人处理日常的法律事务,而且聘用了资深的律师担任集团的法律顾问,为集团办理诉讼、非诉讼案件,法律事务办公室和法律顾问在规范企业经济合同,崔收历史欠款、协助解决一些经济和行政手段不好解决的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事务办公室在为集团处理以前的经济纠纷案件的同时,还为集团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参与重大项目(合同)的谈判、签约,防范经济风险。     XX年是新运行的第一年,也是打翻身仗的第一年。xx集团领导在总结了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企业要持续长久发展,必须依法治企,建立诚信。为此,创出了新的企业文化“森林论”:其核心价值观是“同人大有,客户成功”,其企业精神是“团结、创业、诚信、创新。”目前,新的xx集团正沿着党的xx大指出的道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为建设一个诚信的、成功的xx大步前进。                               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依法治企办公室                                                                     XX年12月4日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改善餐饮业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环境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餐饮,营销,卫生,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改善餐饮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环境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年是奥运决战之年。据估计,2019年奥运会期间,将有近40万人次来我区观看比赛。这将为我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宣传石景山提供机遇。同时,也是对我区相关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一次考验。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立足于迎接奥运会的举办;立足于加强和改善我区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和环境,我们采取专委会联合集中视察、党派互动、委员联组、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居民座谈等多种形式,重点对我区贯彻《食品卫生法》、农贸市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环境状况及监督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情况

(一)食品经营企业单位现状

我区现有与食品有关各类经营企业单位4769户。农贸市场28家(较规范11个,设施较简陋的有17个;总摊位数2554个,从业人员近万人);餐饮单位1137户,目前在816户餐饮单位(集体食堂321户除外),现已完成量化分级的647户,其中A级29户,占4.5%;B级113户,占17.5%;C级468户,占72.3%;D级37户,占5.7%。

(二)调研结果显示

居民普遍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居民在选择餐馆和购买食品时,根据收入情况而定。大部分工薪阶层首选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或鲜肉;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选择中型以上、大众化既干净又实惠或有一定品牌特色的餐馆就餐。但大部分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购买熟食品和肉食品时更喜欢到农贸市场;在外就餐则喜欢到方便低廉的小餐馆。老百姓普遍对加快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呼声较高,对无照经营、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及食品质量表示不满,对小餐馆及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表示担心。特别是对居民区周边的大排档要求对其“严格监管”的呼声强烈。

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领域法律支持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和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对违法生产加工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无缝隙监管,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影响工作效率。

推行和宣传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力度不够。强化明示餐馆执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也不够到位。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部分餐馆没有按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要求明示A、B、C、D等级牌;部分中小餐馆不知道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其作用。

卫生状况级别档次低的餐馆数量占绝大多数,与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我区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或大众化既干净又卫生的餐馆数量少,达到A、B级标准仅占22%;而低档次、无特色、卫生环境差,需整改或应取缔的餐馆数量多,评定为C、D级标准的达到78%。

餐饮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中小餐馆、小加工、小卖店的操作间面积狭小,操作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储藏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厨房卫生环境脏、乱、差;部分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部分餐馆、摊点无餐具消毒措施;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范围经营。

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在路边或是居民楼底层经营大排档的餐馆,经营者自己没有执照,使用的是借或租来的经营执照;不具备食品卫生条件,食品的冷、热制作加工、储藏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

食品准入存在漏洞。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餐馆能够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从指定供销厂家和市场采购猪肉、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但部分餐馆仍然存在不按指定渠道私下进货问题。

(三)不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设施状况列在城八区之末。由于不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为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市场投入及管理不到位。由于市场不规范,市场的主办方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或配备相应的设施,市场内经营食品的条件和卫生环境差。市场管理人员只管收取摊位费,对市场缺少有效的管理。

2.对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市场内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小餐馆、小加工的人员及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执照、无健康证的情况;熟食品、干货制品暴露经营,卫生环境条件差;超范围经营;食品进货渠道混乱,票、证不全;餐饮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偏低且流动性大。

3.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其他问题。我区衙门口地区的向丰宝龙农贸市场无证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我区部分自然村外来人口居住的大杂院,成为伪劣假冒食品的制作窝点。制作加工和供应的“烤鸭、肉馅、鸡排、腊肠、酒”等食品和饮料令人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建立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能,形成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压滤机滤布增加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解决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

加快对我区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不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的支持,用足对新建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政府应对投资建设经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社会单位或个人,给予分级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研究制定食品卫生安全长远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执行力

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关。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源头的控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制度。抓责任的落实、加大日常监督的频次。

二是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对所有参加卫生质量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要求在门口挂A、B、C、D等级牌,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达到A、B级标准的餐饮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监督重点放在级别低、风险度较大的餐馆;依法规范中小餐馆,促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对卫生环境差餐馆限期整改,提高级别档次。在我区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进行试点,参照卫生部在海淀区试点实行的公示餐馆卫生状况的脸谱方式,强制执行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强化餐饮业自律意识。指导建立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使其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行业形象,促进餐饮行业发展与管理。

结合2019年奥运会的举办,滤布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或《保障服务奥运行动规划》。重点对奥运会场馆周边的餐馆和大排档等进行24小时食品卫生安全“无缝隙”监管。确保在奥运会期间不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及摊位,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档案;严格实行每日对农贸市场所经营的食品、蔬菜、水果检查进货渠道及检测票证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市场主办方合法经营,对出现超范围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依法处罚;坚决取缔不规范农贸市场内临时性、无执照、无上下水、无消毒保障的食品餐饮摊点;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金制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自我约束力。为所有的农贸市场配备相应的简易检测(箱)设施,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安心。

(三)深入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力度。不仅让餐饮行业知道食品卫生质量A、B、C、D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也要向社会和老百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其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借助迎奥运的宣传,使经营者树立石景山的主人形象意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以警示违法行为。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借助北京举办2019年奥运会的机遇,大力改善我区的餐饮业和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大力推进我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和CRD建设,保障我区老百姓的食品卫生安全,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为首都新城区的建设做出我们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劳动力就业问题:某县劳动力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出路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616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力就业问题:某县劳动力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就业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因此,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一、当前就业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衰退,gdp由1999年的5.0%降至XX年的4.0%。特别是美国的“9.11”事件后,全球经济更是大幅下滑,世界gdpXX年降至2.2%,目前一直在3%以下波动。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世界各国的失业率也日益上升。如总量占世界gdp达65%的三个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其XX年的失业率已分别达到6%、7.6%和5.3%,均创九十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美国的失业率较XX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日本的失业率比1997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据XX年6月第九届国际劳工组织年度报告提供的数字,目前全球已有约10亿多人失业或就业不足。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最突出的发展问题。 国内方面,我国目前有约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1460万城镇下岗职工,城乡每年还有约800—1200万新增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再考虑目前的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深化改革,以及加入wto后国外的冲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大军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1996年上升了整整1个百分点,且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的速度在逐年加快。排除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年龄、户口以及不包括下岗职工等方面的限制,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测算,目前我国的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为8.3%,其中男性为7.7%,女性为9.0%。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gdp增长速度由1995年的17.4%下降到XX年的8%,预计今年的gdp增长速度大概只有7%左右,在目前我国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约为0.1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只有800万个左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目前##县劳动力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口情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县户籍人口71.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0.27%,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居第5位,比1990年“四普”增加35304人,平均每年增加341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9‰。户籍人口中,常住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67.2万人,占总人口的93.64%;外出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6.29%,其中:离开本县半年以上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4.93%;常住本地户口待定人口491人,占总人口的0.07%。##县常住人口68.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86%,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居第6位,其中非农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9.79%。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7.2万人,在全市各县(市)中居第5位,占总人口的25.01%,比重超出全市1.11个百分点,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居第2位,仅次于邵阳县;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46.2万人,在全市各县(市)中居第6位,占总人口的67.27%,比重低于全市1.47个百分点,比相邻县邵阳县高0.93个百分点,低于邵东、隆回1.6和1.87个百分点,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排在倒数第2位;65岁及以上的人口5.3万人,在全市各县(市)中居第6位,占总人口的7.72%,比重超出全市0.36个百分点,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居第3位,仅次于武冈市和新宁县。人口总抚养比(即0—1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居全市第二位,仅次于邵阳县,劳动适龄人口生活负担重。 (二)就业现状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县现有各类从业人员391241人,占总人口的56.96%,比全市58.66%低1.7个百分点,在邵阳市九县(市)三区中列第9位,在各县(市)中排在倒数第1位。各类从业人员中,男性211150人,占54%,女性180091人,占46%。按行业分组,农林牧渔业320177人,采掘业3327人,制造业19475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04人,建筑业10379人,地质勘查和水利管理业114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598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3116人,金融保险业954人,房地产业125人,社会服务业2646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862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6450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45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3747人,其他行业1522人。其中,第一产业32017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1.84%;第二产业3388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66%;第三产业3717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50%。从业人员中,15—19岁的22087人,占5.65%;20—24岁的29332人,占7.50%;25—29岁的45616人,占11.66%;30—34岁的57903人,占14.80%;35—39岁的52146人,占13.33%;40—44岁的36668人,占9.37%;45—49岁的44288人,占11.32%;50—54岁的34828人,占8.90%;55—59岁的23472人,占6.0%;60—64岁的20770人,占5.31%;65岁及以上的24131人,占6.16%。未工作人口11.16万人,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22.19%,占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的24.15%。未工作人口中,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口5485人,占5%,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口3225人,占3%。 据XX年度统计,XX年末##县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共计XX6人。其中:企业7744人,事业8763人,机关3529人,分别占38.65%、43.74%和17.61%。第一产业634人,占3.17%,第二产业4761人,占23.76%,第三产业14641人,占73.07%。XX年末农村劳动者33.1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者22.29万人,占67.32%,非农业劳动者10.82万人,占32.68%。 (三)主要问题 1、就业水平低。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县虽然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实际就业水平很低。 首先,人口就业率不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XX年##县总人口就业率仅为56.96%,比全市58.66%低1.7个百分点,居邵阳市九县(市)中倒数第1位。 其次,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根据XX年度统计资料,XX年末我县从业人员为35.41万人,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即从业人员占劳动力资源总量比例)为68.76%,而国家、省、市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分别为74.82%、73.22%和76.80%,高出我县6.06、4.46和8.04个百分点。 再次,未工作人口比重高。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县未工作人口有11.2万人,占劳动力资

源总数的22%,比全市高0.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县每5个劳动力资源中就有1个未工作。另外,根据XX年的最新统计结果,我县XX年末城镇人口有100684人,而城镇从业人员只有23016人,城镇未工作人口比重高达77.14%,这就是说,##县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城镇人口处于无业或待业状态。这个比例超出全市水平6.39个百分点,比相邻县邵东、邵阳和隆回分别高27.1、9.34和26.73个百分点,居全市九县(市)首位,参见表二。超出XX年全国50.19%的比例26.95个百分点和全省63.02%的比例14.12个百分点。 2、就业结构严重落后。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县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为81.84:8.66:9.50,就业结构严重落后,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家50.1:23.0:26.9的产业就业结构,与我省60.4:14.6:25.0的就业结构仍有相当差距。就业结构的落后,一方面与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经济仍是主导经济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县近年来工业萎缩,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是一个不断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由农业为主导、农业的产值和就业占很大比重,逐渐向非农业为主导、非农业的产值和就业占很大比重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二、三产业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主导产业。譬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9年《劳工统计年鉴》提供的数字,美国1998年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为2.67:23.86:73.47,日本为5.27:32.04:62.69,德国为2.86:33.83:63.31,经济与就业结构都处于发达的高级阶段。国内,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市如江苏江阴和常熟,其三产业就业结构比分别为19.31:52.19:28.50和24.6:47.3:28.1,也已进入经济发展与就业的中级阶段。比较之下,我县的就业结构显然还处在相当落后的初级阶段。 3、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下岗职工日趋增多。XX年末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11704亩,乡村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仅1.24亩,相当于湖南平均水平1.41亩的87.9%和全国平均水平2.77亩的44.8%,人多地少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果按全国通用标准,农村劳动力人均耕作4亩地,我县只需农业劳动力10.29万人。这样,我县农村约有22.82万人需转移就业,除去已经转移到非农行业的10.82万人,还有12万人将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而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退耕还林力度的加大,以及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这些剩余劳动力继续留在土地上的边际收益为零,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土地去非农行业就业,另谋生路。与此同时,随着近年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下岗职工也日益增多。XX年末我县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达到9195人,其中下岗职工8410人,分别比1998年增加1614人和1838人,增长21.29%和27.97%。下岗职工和内退职工与在岗职工之比达到1:2.07,就是说,我县已累计有三分之一的职工下岗。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XX年全国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只有26.2%,且继续呈下降趋势。因此,绝大部分下岗职工仍将处于失业状态。 4、劳动力人口素质偏低。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县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占1.28%,接受中专和高中教育的占9.69%,接受初中教育的占36.08%,接受小学教育的占44.83%。其中,受大专以上教育、高中(中专)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比例比全市低0.57、1.06和2.1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84、2.15和1.87个百分点。与我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沙县比,我县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比其低1.89个百分点,受高中(中专)教育的比例比其低2.93个百分点,受初中教育的比例比其低5.65个百分点。与沿海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更大,全国百强县排名首位的广东顺德,其大专以上教育、高中(中专)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比例比我县分别高2.19、6.33和7.91个百分点。此外,我县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为8.71%,而全市为7.29%,全省为5.99%,全国为6.72%,分别比我县低1.42、2.72和1.99个百分点。长沙县的文盲率更低,仅为2.03%,比我县低6.6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县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邵阳、全省和全国都处于落后位置,而与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更大。 三、解决我县劳动力就业的出路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就业形势和我县的落后现状,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县的就业问题,我们认为: (一)转变战略思想,实行就业优先的战略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失业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国际货币收支并列为衡量经济发展与运行状况的四大主要指标,成为国民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为了重视就业问题,美国于1946年专门制定了《就业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争取“最大的就业、产出和购买力水平”。随后,承诺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和挪威等国。我国由于建国后长时期实行低收入、高就业的计划经济,就业问题因此一直不是各级政府的调控、施政与考核指标。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经济转轨时期,下岗失业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转变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的战略思想,实行就业优先的战略,对于进一步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就业增长,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资本与技术、资本与信息、资本与知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经济日益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与信息密集的方向发展,高增长高失业率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存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也并不一定同步,例如爱沙尼亚,其1996年的失业率上升了0.3个百分点,但gdp仍然增长了3.9%。因此,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就业增长,相反,就业增长却往往能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稳定的就业率与低失业率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通常是消费者信心的基础与源泉。只有维持稳定的就业率、不断降低失业率,才能确保市场需求的旺盛与平稳发展,扩大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赴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学习的总结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技术,园区,全文共 4962 字

+ 加入清单

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学习的总结报告

XX年6月至9月由管委会领导选派,我与招商局曲明利一道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创业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创业大赛、人力资源、申请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并积极协助创业中心组织首届“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及筹备六周年庆典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风貌,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发展现状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XX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XX年,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XX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中心2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累计孵化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六年来,中心帮助受孵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资11000万元,有效扶植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快速发展。三个月来的交流和学习,我感受到了国际创业中心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确立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 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即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和建议来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六年来,国际创业中心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孵化器的标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中心企业孵化工作的高效动作及良性循环,同时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进驻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特别是国际创业中心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交朋友的工作风格更是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目前,国际创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心为本”为核心的、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文化理念。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家。  2、严把进驻质量关,注重优选企业。  为保持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国际创业中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孵化流程,首当其冲的就是严把企业入驻审核关,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的评审,还包含对企业创业团队及管理者素质的评审。在对每家企业进行进驻审核工作时,他们都要与企业主要领办人和企业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明确提出3年的发展目标。在我和中心办公室刘颖主任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XX年申请进驻国际创业中心的企业有310家,最后仅优选了34家,提出进驻申请的企业有220家,最后也只批准引进了17家。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创业中心企业严把进驻质量关,做到了优中选优。  3、注重企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辅导。  国际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他们常年坚持逐一为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充分利用能整合到的一切资源,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资本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业咨询与辅导,帮助企业尽快成长。正如山洪主任说的那样,创业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只要创业中心能解决的,绝不耽误。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计划编写、人力资源、基金项目申请、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他们从今年开始还全面实施了企业个性化诊断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对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企业发展咨询服务。  这次学习期间,我也先后参加了创业大赛、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明确的思路。同时,我也和国际创业中心的同仁们一道深入企业搞孵化企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我感觉到成功的企业都有共同之处。他们根据行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超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卓越的科技产品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4、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  在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服务中,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点,目前国际创业中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那些技术比较先进、团队人员素质较高、经综合考核为合格的企业,通过高新区的担保中心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科技部1999年正式启动该项基金以来,他们一直对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所有申报企业都提供免费咨询辅导,帮助企业确定申报重点。几年来,中心先后有36家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1560万元,占天津市无偿资助总额的60%,同时提供地方配套资金近期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受孵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基金小额资助上,去年和今年都用足了270万元的资助额度,是国内仅有的几家足额使用小额资助的试点单位之一;三是多渠道地吸引民间资本进行融资。国际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清华德仁是一家环保企业,在发展中急需资金,经过创业中心的帮助,企业从清华大学融资1000万元,创业中心还帮助中力防雷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400万元,帮助瑞普公司获得外商投资1500万元等。  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认为,风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是国际创业中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体之一。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创业中心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和培育高科技巨人的摇篮。他认为,没有风险投融资体系,就没有今天国际创业中心众多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贫至富、由弱到强的辉煌。  5、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育,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国际创

业中心非常重视构建创业文化,他们不仅帮助企业培育企业文化,而且自身也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感到这是能给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根本因素。他们提倡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并共同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创业氛围。中心的每位员工都能先从自身做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正如山洪主任所说,“创业中心的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整合社会上一切可能整合到的资源来为企业服务,这是孵化器最重要的优势。同时,国际创业中心还想方设法通过培训、沙龙、座谈、演讲等形式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我认为唤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激发创业者潜在的精神动力,也是创业中心比较独到的工作职责。在我深入走访企业,和企业家面对面交谈,我理解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对于企业家来讲,激情不仅激发了他自身的潜能,同时又将其传递、感染给了广大企业员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团队效应,使得企业能够蓬勃发展。  前不久,国际创业中心组织了“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大赛丰富了国际创业中心进驻企业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受到了企业的积极和参与。我也作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月18日,是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成立六周年纪念日,国际创业中心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联谊活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均到会祝贺。我作为*开发区的代表也即兴表演了节目,并带回了影像资料,以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参考、借鉴。 二、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我们孵化工作的启示   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连日来,我认真总结了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与我们现今的工作进行了对比,我感觉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孵化工作颇具指导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我们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我们具有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将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的“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把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好的经验做法和消化吸收,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我们开发区的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对区内高科技项目予以筛选,对于科技含量高、项目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进行重点孵化和培养   现在我们开发区已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已经立项,正待开工,如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神达药械公司、生态菌生物工程公司、鑫源泰大口径螺旋焊钢管机组生产线技改项目等。这些高科技项目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让企业自身明确发展目标,做到优质服务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充分利用创新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结合发展特点,我认为走创新基金的融资之路是最佳的选择。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在这方面切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应该借鉴天津的做法,多多参加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申报培训,进一步熟悉申报流程,掌握申报技巧,把握申报的重点环节。同时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辅导企业申报。   4、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养   在这次学习交流中,我深深地被天津国际创业中心为在孵企业培育文化的氛围所感染,深刻感受到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强,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座谈、培训等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来增强企业家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5、加强企业培训   目前这是我们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比如在我参加完创业大赛和风险投资讲座后,我就对企业融资的理念及如何编写商业计划有了深刻了解。通过多方咨询,还找到了为企业解决融资的中介机构。这是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情,让企业清楚的认识了帮助企业融资的“娘家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天津的经验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启发   学习归来我清醒地认识到,与天津同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能实实在在的找出诸多差距。这种紧迫感理应成为我们务实、创新、迎头赶上的动力。对于如何切实改进我区的科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1、运用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功能   对全区科技型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促进企业技术上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找到具体的市场切入点,制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经过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实施“三个引进”:一是引进能与现有产业快速对接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引进企业界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引进包括科研所、大专院校、风险投资及科技中介等机构,加速企业发展。   2、加强企业包装,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围绕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项目,瞄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在项目筛选、申报材料编制上给予帮助,力争在扶持资金上获得新突破。有计划的对区内重点产业如医药制造、玻璃等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请培训和其他项目申报培训,邀请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同行定期为企业进行辅导,通过抓培训,抓服务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3、创新发展,完善孵化服务体系   “创业中心”新园区有4000多平方的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最好的科技研发基地。我们要依托研发中心,加大科技项目的、招商力度。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孵化软、硬环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利用强大的社会共享资源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及项目培训等深层次服务,协助企业尽快丰满羽翼,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就是可以将企业比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503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公路建设管护调研报告

乡村公路是乡镇人民对外联系、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的纽带。近几年,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较快,全县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对于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长期需要上级投入。没有投入,公路质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乡村公路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XX乡、ZZ乡结合产业发展,探索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机制,改变了过去乡村公路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的状况。

一、两乡交通概况

XX乡地处渝鄂边境,原有12个行政村,1968户,6996人,地域面积75平方千米。境内公路,1981年建成,当时作为省道,路况较好,国家每年拨付专款,统一组织道路的养护。1990年后国家不再统一组织维护,乡政府缺少资金,公路养护便无法落实。经年累月,致使该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过往运煤、运货车辆都带着锄头、被子、方便面,司机开一段车,又下来用锄头填几个坑,陷车、断轴、破胎或堵车就卷着被子在车里睡觉,37公里路车辆正常行驶就需11个小时,如遇堵车,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ZZ乡位于县城东部渝鄂交界处,原有7个行政村,1870户,6700人,地域面积48平方千米,素有“煤炭之乡”之称,以前只有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全乡的煤炭都是通过这条路颠簸45公里,运至县城码头,再借助长江水道辗转到其它地方。为降低运输成本,1979年,乡里决定打通ZZ至长江边一渡口的出境干道,乡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后,由于技术方面原因而搁浅。1985年,乡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础上延伸了8公里后不了了知。1990年,乡里又一次牵头修路,将原来的测设方案完全否定,重新进行了勘测,修至11公里左右,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再次搁浅。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ZZ乡第四次实施长红公路的修建,历经两年,终于实现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况极差、无人管护,“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便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并且乡政府还欠下160多万元的债,摊下一大堆遗留问题。

二、“四层法”化解公路建管难题

XX乡和ZZ乡境内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近几年,两乡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去年,XX乡原煤产量达到12万吨、烤烟4500担,ZZ乡原煤产量达到25万吨。随着两乡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就瘫痪的公路,已成为制约两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乡党委、政府一般人在对辖区已形成规模的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后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两乡道路最大的收益户是煤炭企业,解决道路管养问题,可以探索企业参与的路子,改善企业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现状。于是,两乡提出了由政府统筹,煤炭企业出资的办法,着手开始乡村公路建管各项工作。并从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长效管护四个层面探索出乡村公路建、管、养的长效机制。

第一层:统一思想认识。让企业自愿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一困难,两乡分别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干部全部参加的思想工作小组。从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从为群众办好事的角度,进行宣传发动,与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耐心的同企业老板计算道路整修后运输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企业效益的增加值,对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与实际产生的效益比,让企业认识到整修公路是企业发展的需要。XX乡采取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一人一矿,分片发动,据介绍,为做通某煤炭企业的思想工作,负责该矿的乡领导曾连续三天在煤矿吃、在煤矿住。ZZ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则实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门的办法,开展这项工作。

动员企业的同时,乡镇干部还走村入户,以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公路整修宣传,结合乡里煤炭、蔬菜、烤烟、药材、农产品运不出去,生活、生产物资运不进来,过往司机和行人谈“路”色变的道路状况,给群众分析公路整修后带来的好处,让群众知道修路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乡煤炭企业后悔自己没有及早重视运输道路建设,影响了效益,思想很快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认识上来。群众也对乡上的这些行动拍手称快,表示一定积极支持。

第二层: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业同意自愿出资后,两乡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出资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干部、村社干部为成员的公路整修领导小组,制定公路整修具体方案。一是决定公路整修统筹协调工作和资金的管理由乡政府负责;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规模、工期、工程质量、青苗损失、安全措施、奖惩办法等,如XX乡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沟要畅通、铺三米宽的碎石、路面不准有大于10厘米的坑;三是落实各煤炭企业出资比例,XX乡由境内的四家煤炭企业承担道路整修资金。ZZ乡由两企业负责公路的整改资金及ZZ乡政府在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偿还。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两乡还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出资企业的建议,尽可能的尊重企业的意愿,XX乡曾四次向企业印发意见征集书、两次组织企业讨论规划,ZZ乡曾三次召集企业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讨论;二是强化村社干部大局意识和为公路整修的服务意识,使村“两委”主动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广泛听取群众对公路整修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村社“一事一议”,完善公路整修过程中有关群众损失补偿的办法。

第三层: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公路整修的顺利进行,XX乡和ZZ乡成立了统筹协调组、财务管理组、材料采购组、质量安全巡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和公路整修组,实行统筹协调、分组作战。统筹协调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企业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重点负责公路整修过程中各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邻近乡镇在整修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协调工作。财务管理组由乡长任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公路整修的经费管理。材料采购组由一名副乡长为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炸药、石子、水泥等材料的采买。质量安全巡查组由乡政府与企业代表组成,全天进行安全和施工质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队现场整改。矛盾纠纷调解组由乡和村社干部组成,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沿路植被、农民庄稼被损等可能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公路整修组由乡政府、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具体整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两乡还强化“三公开”,一是公开经费的开支,设立公示栏,随时公布开支情况,每月由出资企业负责人集体对开支情况进行审核。二是公开材料采买,各项材料的价格由政府、企业负责人按照“质中求廉”的要求共同决定。三是公开质量巡查情况,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半月一评比。

第四层:进行长效管护。XX乡和ZZ乡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公路不仅要“管”当前、更要“养”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发挥农村公路的长效作用。XX乡和ZZ乡与企业负责人、村社干部一起制定了公路的长效管护办法。两乡在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上,重点体现在“三化”:一是长期化。企业负责资金、政府管理,建立管护基金,保证管护经费安全,同时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作为管护工作的奖励资金,激励和提高管护质量。XX乡建立了管护基金50万元,ZZ乡20万元。二是规范化。制定了公路养护员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公路养护员的养护路段、养护标准和养护要求,实行公路养护员由公路所经过村的群众公开推荐,确保了公路管护见形象。XX乡聘请20名管护员,ZZ乡聘请18名管护员。三是制度化。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每月由政府与村社干部进行一次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管护人员立即整修,年底由政府、企业、村社干部组成检查组进行评比。公路养护管理不达标的,扣发补助和工资,并及时更换公路养护员,对公路养护好的村和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公路管护步入制度化轨道。同时,政府与各煤炭企业还签订协议,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运输限载标准,如发现煤矿超限装载,煤炭企业必须罚交一定道路修护费,对政府在交通安检查中发现两次超载的运煤车辆,通报各煤矿不得允许该车再运煤。

三、交通改善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四层法”,XX乡投资110万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来车辆正常行驶需11个小时,现在只要2个小时;ZZ乡投资310万元,完成全长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全部偿还,运煤里程比原来减少27公里,每吨煤炭运费降低6元,过去一天跑一趟,现在每天可跑两趟。公路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两乡对外经济技术和物资交流,加快了优势资源开发,在去年基础上,今年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烤烟产值增加177万元,ZZ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为两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305 字

+ 加入清单

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人体适量补充,可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被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20xx年在新田发现土壤富含硒元素,县委、县政府按照“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战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硒产业纵深发展。市统计局产业课题组深入XX县开展专门调研,采取多层次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和困难,探求发展对策,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XX县辖7镇12乡,总人口42.36万人,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全县99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进行地球化学抽查中发现,土壤中富含硒资源,其中硒含量适量指标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面积565 平方公里,这是继湖北恩施、江西丰城等地后,又一稀有的富硒土壤集中区。XX县委、政府敏锐捕捉这一重大发现蕴含的新机遇,提出“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县富硒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富硒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成为了中国硒资源开发协作组织成员,被省全民补硒工程项目办公室授予“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省地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确定为“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新田富硒高蛋白大豆被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确定为唯一指定大豆用品。

(一)强力推动,长远规划。一是明确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提出了“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思路,制定和出台了《XX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举全县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是加强科学论证。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大、华南农大、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进行实地检测、考证,科学测量硒土含量、分布,对发展富硒产品、产业和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三是编制长远规划。在外出学习江西丰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域分布、产业经济等特点,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县富硒产业发展(2019-2020 年)》,为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硒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二)多面支持,整合资源。一是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富硒产业招商引资优惠、信贷支持、市场流通等多项政策,聚焦富硒产业,加大基地、企业和品牌的扶持力度。如对连片生产100亩以上的富硒有机农产品基地、300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园区和富硒产业开发企业纳入政府支持项目,对企业自主申报有机食品并通过国家、省级认证的分别奖补3万元、2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省级名牌、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的,每个奖补5万元。二是部门合力。大力扶持富硒产业既是各级各部门的共识,也成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实际行动。如富硒产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开发和基地建设,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富硒产业开发奖补资金,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面上种养基地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质量监管等。三是资金倾斜。县财政自2019年起,每年安排 2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资源调查、宣传策划、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以奖代补,其工作经费由财政据实列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国土、水利、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3000万元,重点向富硒产业基地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的多渠道、多层次富硒产业建设投入体系。

(三)兴建基地,企业带动。一是拓建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建成了水稻、大豆、蔬菜、烤烟、鹅鸭、辣椒、药材、果品、食用菌、特色畜禽(黑猪、野猪、竹鼠、黑豚)十大类基地。如年产蔬菜2400多吨的莲花乡蔬菜基地、陶岭辣椒基地等。二是开展专业合作。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成立了新田回香大豆专业合作社、生态原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利鑫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石羊醋水豆腐生产专业合作社、宏旺菌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等共81家,引领和带动2.18万农户种养增收,扩大富硒产品生产线。三是有效土地流转。成立了XX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XX县信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有限公司。不断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在莲花乡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公司信托流转水田面积达537亩,用于蔬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四是突出园区带动。成立了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指挥部,引进拟投资5亿元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泛蓝集团落户,集聚了湖南鸿昌富硒食品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新田壹加壹农业开发公司、鑫隆鸭业有限公司等富硒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产业开发集聚与规模。

(四)多元开发,产品畅销。目前,全县富硒加工企业依托基地,强化产品加工和深度开发,富硒十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发展来势较好,已成功开发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云耳、富硒鹅熟食、富硒鸡等多类别、多层次产品。富硒高蛋白大豆、“馨秀峰”牌蔬菜、“豆家旺”牌豆制品、鑫隆牌白条鸭、金波湖牌鹅熟食产品等各畅销省内外多个城市和远销粤、港、澳,特别是“馨秀峰”牌蔬菜以高于本地同类品种4-6倍的价格销在新加坡大受欢迎。利达工贸、鑫隆公司产品标识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秀峰蔬菜、虹图牧业等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有机证书,南有新菌业产品获有机食品证书,富硒王益寿鸡荣获华第五届中国(湖南)山乡美食文化大赛最佳营养养生湘菜奖。

(五)广泛宣传,提升影响。以XX县原生态富硒土壤新闻发布会为富硒宣传大战序幕,开展了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级平台宣传,丰富了画册、影视专题片、超市上柜等宣传形式,组织参展长沙年货购物节、中国(湖南)美食大赛、中国谷物食品博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省市农博会多方位宣传,通过举办 “富硒之乡——南有新田”全国超级卡车大赛等,融合富硒产品、美食、养生、文化立体宣传,开展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的文学创作、摄影等文化宣传,不断提升新田富“硒”的知名度。如今,硒传说、硒文化在新田妇孺皆知、众口相传,硒产品也走出永州、迈出国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相对于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等富硒地区和湖南桃源硒产品加工区,新田的富硒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也面临着发展过程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开发较晚,辨识度不高。湖北恩施1966年发现世界上最大、富集程度最高的硒矿床,1987年正式开发,形成了富硒茶等十大产业,富硒产业年产值20多亿元,拥有“中国第一高硒区”、“中国硒都”之美誉;江西丰城于2019年发现富硒,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富硒发展快、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贵州XX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富硒大米等走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面对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富硒产业和产品,新田富硒发现得晚,因而产业开发时间上迟了一步,反映为地域性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知名度不高,在全国性市场缺乏明显的辨识标志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二是产品层级偏低,营销手段单一。从现有产品体系看,富硒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为种养类产品,如大豆、菌类、蔬菜、鸡、鸭、蛋等,缺乏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也比较低。除了一些鸭、鸡、兔等加工产品外,大量地以原产品方式外销,如大豆合作社年收购大豆500万斤,直接以原料出售的300万斤以上,而在加工、提炼豆腐类产品上也只有油豆腐之类产品,没有豆奶或其他更高级的产品线;蔬菜也全部拉往深圳贴牌后售往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价格相差3倍左右。企业、基地在营销方式、开辟销售渠道上,缺乏主动性、有影响、有创意的市场性方法措施,很大程度地依靠政府的鼓与呼。

三是加工能力不强,带动力弱。当前,全县从事富硒加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高精产品开发不足、盈利能力较低,特色品牌不多、影响力有限,开发带动力弱。2019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财税收入为0.157亿元,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仅为2.8%。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家,缺乏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和一些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本地特色品牌,在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方面显得力量不够。

四是缺失标准,滥用存隐忧。自从宣告土壤含硒元素,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些基地、农户、开发商认为种的、养的都是富硒产品,不经检测一窝蜂地在农产品贴上富硒标签,吸引消费者眼球。由于缺乏一套检测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富硒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想贴就贴”成为富硒产业长期发展的隐忧。

三、前景分析

开发稀有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这既是XX县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又是对人类健康的责任和贡献,其前景明朗,也将大有可为。

(一)硒元素功能独特,补硒为人们所追捧。国内外多年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硒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预防癌变、抗氧化、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生殖、抗高血压等多种作用,被称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缺硒将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儿童发育不良和营养阻滞等。我国15个省区通过长期补硒预完全控制了克山病、大骨节病的流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补硒研究表明,结果肝癌发病率由52.84/10万降为33.05/10万,湖北省XX市,肿瘤发病率居全省最低水平,消化系统肿瘤为全国最低发生率;美国补硒预防肿瘤的干预试验证明,通过补硒使肺癌发病率降低40%、直肠癌降低58%、前列腺癌降低63%。硒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补硒行动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展开,美国、芬兰、日本等国掀起全民补硒热潮,国内富硒产品热销且价位不断走高,反映出补硒效果为人们认同。

(二)缺硒区域广泛,硒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硒在地壳中含量仅为1亿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全球有42个国家、地区缺硒。我国更是一个缺硒大国,据《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显示,72%的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东南沿海是我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全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硒含量结果显示:只有1/3的县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2/3的县属缺硒地区,严重缺硒地区占2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要求食品不仅要“吃得安全” 还要“吃出健康”。近年来,恩施、丰城等地的富硒米、富硒茶、富硒大蒜、富硒蔬菜等多种产品走俏市场,富硒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

(三)新田富硒开发条件成熟,硒产业强县富民。一是资源珍贵稀有易开发。与国内其他富硒地区比,XX县富硒资源有五大显著特点:1、面积大。全县硒含量适量指标(≥0.2mg/kg)面积达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0.4mg/kg)面积达565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 43.23%、56.77%。富硒总面积超过江西丰城,分布比例在已知富硒地区位居前列。2、硒含量稳定适度。富硒地层较厚,硒含量稳定适度,土壤中硒含量0.4 mg/ kg最适宜富硒作物种植,且来源稳定。3、无污染。新田土壤中无伴生重金属矿,是少有的“洁净”土壤,同时伴生锶、锌等有益元素,非常适合开发天然、无污染的富硒有机农产品。4、品质好。新田地处南岭北麓,气候温和、年日照1713小时,无霜期228天,是全省“四大温室县”之一,主要富硒农产品鲜、脆、香,硒含量适中,如新田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9.12%、硒含量在0.16 mg/kg左右,胡须鸡硒含量0.085-0.12 mg/kg,大米硒含量0.172 mg/kg,鸡蛋硒含量0.5 mg/kg。5、易吸收。新田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等,土质为多为粘壤土,ph值在5.5-8.5之间,土壤中硒的补充持续性强,易于作物吸收。二是开发氛围浓厚。XX县委、政府敏锐地把握了发展机遇,在富硒产业在做大文章、下硬功夫,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发展战略清晰,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广大企业主高度认可富硒产品,积极投身产业开发,为富硒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有效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富硒产业培育,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县人民心齐劲足。三是带动全民致富。富硒产品大部分集中在种、养殖业,加工业也是农产品密切相关,富硒产业是农户、基地、企业的广泛参与构成的全产业链条,在生产、加工环节上需要更充足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力,因而也是催进就业、带动全民增收的事业,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为新田自我脱贫探索出新的道路。

四、发展建议

发展新田富硒产业,应进一步在培植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开发、打造品牌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大打“富硒牌”,把新田富硒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和富民事业。

(一)培植主导产业。聚集各种力量和资源,依基地做产业、借土地生财源,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整体实力。一是抓大放小。规划镇、村或区域边片的产业布局上,抓大放小,不求全、而求大,不开“百货铺”、而做“专营店”。可借鉴陕西紫阳打造茶叶基地时舍弃“一村一品”、“一家一业”而采用“一镇一品”的做法,提升开发规模水平,为产业壮大建立基础。紫阳富硒茶业转型后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二是扶强做优。坚持“因地适宜、集中连片、节约用地、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原则,在规划水稻、烟叶、大豆、蔬菜、油茶、肉鸡、草鹅、肉牛、特色家禽等重点富硒产业时,当前,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五大产业:1、大豆产业。新田富硒大豆种植条件已初具规模,种植农户比较效益高,豆类制品易贮易管也有利于深加工,可在山地种植也符合新田耕地少的实情。如能达到8万亩左右面积,产量将近1.6万吨规模,成为原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2、蔬菜产业。以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为龙头,借鉴或复制其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引导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优质出口基地。按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3千多亩面积、产值7千万测算,可很快打造成过亿元的产业,而每亩田的效益是一般种植的3-5 倍,人均增收3倍左右。同时,也可创汇。3、水稻产业。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业,加工、包装富硒大米,可以成为销售广东等地湖南大米新品牌,还可成为稳定的优质大米出口基地。目前丰城等地富硒大米价格,在基地、市场分别是普通米的3-5倍,部分高档系列达到20元每斤。新田现常有水稻面积 28万亩,是可建成的稳定型富硒大米供应基地。进一步推广无害、生态种植技术,开发优质高档米,增长潜力较大。4、烟叶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低焦油、低自由质、富硒烤烟型基地,提供新的烟叶品种,也是财税增长的另一突破口。5、辣椒产业。以陶岭乡为依托,充分利用荒山闲置资源开发扩大陶岭辣椒基地,如对仁岗村等周边荒山整合、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辣椒旅游业,把有名的“劳务之乡”打造成知名的“辣椒之乡”。

(二)推进规模开发。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充足的原料保障;产品没有规模,市场没有辨识度;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要以规模经营来谋得市场主动权。一是扩大基地。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当地农户入股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产业基地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土地流转等难点,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产业做大的基础,能确保原料有供应、加工有货拉,避免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上出现的有名气而无实物、有实物不够物流的小、散、乱的现象。二是壮大加工业。富硒加工企业是富硒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重要驱动力和财税贡献者。把加工业的发展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培育一批富硒产品开发企业、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激发产业开发的带动力,发挥其在产品成为商品、基地对接市场转换过程的积极作用,构建财税增长源。一方面,继续对本地现有基础良好、有发展后劲的优势企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扶上马、送一程”,支持其在产品上深度开发和市场开拓,帮助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合并、联合境内同类型或关联性强的企业,形成本地优质企业群,提升产业开发的科研、资金等实力。另一方面,精心包装优势项目,引进科研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办大企业、好企业,为富硒产业找对“婆家”,获得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的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是开发新产品。富硒产品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类型丰富、原材料经销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为拳头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坚持高端开发路线,实施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大动作、高密度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硒为贵”、大有“硒”望。一是富硒地域品牌。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富硒之县、南有新田”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识别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新田的“金色名片”。如制定印有新田字样或式样的标签标识,统一张贴境内的富硒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以县域名义冠名大型活动等。二是企业品牌。培植和做强企业主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某一行业的排头兵或引领者,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群,放大企业“富硒光环”。相关部门加大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力度,积极牵线搭桥。品牌初建阶段,也可联合知名企业进行共同开发、贴牌生产,实现借船出海,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三是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度开发,或联合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成长为市场“盈利容器”。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利、地理标志性产品申请,同时加强市场保护。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一要进行与其他富硒地区的深入比较研究,凸显自我特色。二要制定富硒技术标准和标签使用规范。凡是未经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产品出售。对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纪录不良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长远开发。三要建立起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环保。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开展全民创业,增强活力。制定和出台全民发展富硒产业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资本、人力等活力投身富硒产业开发,特别是要调动广大农户的富硒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搞好土地流转、承包、出租,实现在农业“第一车间”就业,实现增产增收,把富硒产业发展成富民事业。二是多形式宣传,扩大影响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富硒产品网站等开展“认识硒价值、发展硒产品、促进人健康”等知识型宣传,广辟“认硒之路”。利用贸易洽谈会、农博会、产品推介会和富硒产品上专柜等方式,全力推广新田富硒系列产品,升级消费。结合孝文化、长寿文化、南岭文化、食文化等,开展硒文化宣传,如举办全硒宴、长寿之乡旅行等多种主题活动,彰显硒文化魅力。加强与恩施等地合作,共同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实现抱团发展。三是严格保护环境,增强生命力。尽快成立专门富硒检测中心,加强各种产品的硒元素检测。职能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动态掌握硒元素变化及其他金属含量情况,严防金属等污染。提倡农户科学使用化肥等技术,保持土壤的原生态。

(五)打造特色经济。新田是全省唯一的富硒县,这不仅是XX县的优质自然资源,也是全市、全省重要的可开发资源和特色资源。依靠新田一己之力来推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项目包装、品牌打造等,不仅速度上较慢,也较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起富硒产业发展的规模和优势。建议搭建市级以上平台,更高层级设计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整合力量多面扶植,优化国土、扶贫、农业、畜牧、水利等开发资源定向支持,多级联动,集中精力把新田富硒产业打造省市级的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深化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深化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调研报告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流动等问题,提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总体水平。自4月份开始,我委成立了6个专题调研组,采取深入基层看资料、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育龄群众等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到七县一市四区进行现场调研。现就围绕“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课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是人口大市,农村人口比重高,流动人口流量大,群众生育观念落后,人均gdp偏低,人口计生工作位居二、三类县多,发展不平衡。抓计生就是抓增长,抓计生就是抓民生,只有做好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放松,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0.7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06,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率为98.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人口控制目标任务,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伴随着人口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自1995年推行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发挥了关键性的“指挥棒”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完善,急需建立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考核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很高,我市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在指标和操作上是比较合理和规范的,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不一致,出台晚。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印发考评方案,年末出台评估标准。责任书的指标较少,考评方案的指标笼统,评估标准多而细。这样,导致年初的责任书的签订成了一种形式,降低了责任书的严肃性。年未的评估标准成了“马后炮”。基层在知道考核结果时,才知道评估标准,工作好环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好,任务完成不理想,但也来不及补缺补差,达不到指导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目的。

2、考核指标过高,数据虚。考核指标高,一些工作分类量化不明显,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础差的地方一个样,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和经济水平低的地方一个样,忽视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多种因素,效果指标和质量指标设计的高低对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性论证,是跳起来都摘不到桃子的指标,基层在报表上做文章,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较突出。

3、考核次数过多,负担重。对基层而言,每年省市县三级考核加起来多达六次,还不包括单项检查考核。基层干部迎接检查考核任务重,整天忙于写材料、整资料、搞报表,许多地方都把心思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为考核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怨言。

4、考核项目过多,重点不明。年未考核的指标过细,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加分指标,也有扣分指标,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考核时,时间短,人员少,方法单一,致使实际考核中调查走访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入不下去,程序是走下来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基层弄虚作假。基层在考核时,不管实际工作干没干,不管有关文件出没出台,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他补什么。二是重点不突出。在考核的指挥棒下,上级考核什么,下级抓什么;上级考核方案要求怎么做,下级照着怎么做,实际是在培养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于探索适合自己本地特点、本地实情的工作机制。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李苏华

为进一步对我街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促进下一步工作的纵深开展,按照工作安排,近日,就街道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近几年来我街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引进项目和资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效地促进街道经济的发展。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从招商项目来讲

1、现有招商项目成功率较小。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有些已经掌握和接触的项目没有顺利操作成功。

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受各种因素困扰,街道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信通达公司和吉州区百乐迪酒吧。

3、在谈的规模项目较少。在谈项目少,招商线索不多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观我街的招商引资企业,历历可数,所引进的项目多为小型项目,同时广大机关干部手头上能够掌握的线索和信息较少。所以,广泛动员,积极调动,网罗招商线索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从招商人员来讲

1、机关干部重视程度差别大,反映在工作上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责任和工作量应集中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中只局限于本职工作,对招商工作热情度不够;二是班子成员对挂点帮扶招商企业的帮助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中的各项问题;三是部分干部将获取的招商信息只掌握在一人之中,不能及时沟通共享,影响了招商工作的有效进展。

2、业务知识普遍较少

大多数干部还只局限于考核型的工作状态,即只对区里的考核标准和政策较为熟悉,而对招商的有关知识,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知识较少,还没有开始由考核型到招商型的转变。另外,我们发现,很多干部对现有的国家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客商信口开河,大包大揽,只要能来我们这里投资,什么条件都答应,这样就使客商半信半疑,真正来了,又很难兑现。丧失一个项目,一批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我们的诚信程度,就可能会使更多的客商不敢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兴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更快的发展。

3、对现有企业勾通较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新招企业的进展情况;二是不知道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对企业主不熟悉。

4、机关人员没有走向招商一线

在招商活动中,只有较少干部参与,干部招商引资的主动性较差,难以在招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难以取得实际成果。

(三)从招商方式来看

1、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

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

2、对于新的招商形式宣传及实践力度不够

我们提出的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网络招商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不会有较好的成效。

3、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

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从企业自身看

1、资金不足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城市农民工就业和社保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农民工就业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因此江苏、浙江、广东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

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2、农民工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

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深圳游客满意度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游客满意度调查

报告名称:深圳游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地点:深圳市

调查方法:街头访问

调查时间:1999年11月

样本量:334

被访者: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尝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深圳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深圳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深圳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深圳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在外。第二部分是主体,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29项评价指标分别表述为相应的句子,以likert5级态度量表测量旅游者在深旅游的满意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在其外出旅游时对他个人而言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则是背景资料部分。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在对所获数据变量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以重要程度为横坐标,满意程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以下散点图:

图:report85-1

由图可以看出:

共有9项指标(占31%)落在了重要程度高而满意水平也较高的右上区域,属于深圳目前的优势领域。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治安、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游玩地多、交通、通讯、主题公园、绿化、清洁卫生、气候。在这些方面深圳市需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绩效,并努力提升以成为与其它旅游城市相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两项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绿化好”和“是个清洁、卫生的城市”上旅游者对深圳的满意度评价都颇高,可以形成为深圳旅游形象宣传的突出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几乎接近横坐标,即目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稍偏上“的水平。如果在这一方面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周边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者崇尚自然回归趋势的加强,旅游者的评价就会降低,从目前的优势降低为劣势。日前深圳旅游发展规划中已将东部黄金海岸和西部田园风光的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当前的任务则是切实将自然风光的开发落实到实处,以未雨绸缪,顺应时势之需。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会计实习报告: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调研与分析[页2]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实习报告: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调研分析

2.从无形损耗考虑,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占企业资产相当比例的生产设备,其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更新换代势必加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各种生产设备的无形损耗将越来越大,就更为明显。一台设备的替代品也许会在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出现,所以从谨慎性出发,企业最好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在设备使用早期提高折旧成本,后期则降低折旧成本,这与加速折旧法的原理是一致的,也可减少无形损耗所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符合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3.一般来说,年限平均法主要应用于会计核算基础薄弱,生产成本核算起步较晚的企业。而作为会计核算较健全、财务管理相对完善,专业设备中的贵重仪器占固定资产比例较高的x科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简单的采用这种传统的核算方法显然并不恰当,违背了会计准则,也与其企业财务规章制度相悖。

(三)现行折旧计提方法会计后果

(1)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使损耗价值补偿不完整

“”运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的,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的物价水平把投资成本分配到以后各期,很显然这从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动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基于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认各期的折旧额,因而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能完全弥补由于货币时间价值而产生的差额,这部分差额既没有被转入产品的成本或费用,又没有被计入企业的损益,形成企业资产的一种无形损失,时间越长,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市场利率越高,该损失就越大。

(2)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不利于组织设备更新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残疾人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残疾人事业近十年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在近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残疾人领域的法制建设与政策推进方面,还是在残疾人权益的具体落实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还必须看到,目前的残疾人事业更多的是基于同情而不是基于平等,是基于人道而不是基于正义。尽管人道主义是各国残疾人事业必要的共同基石,但这一事业若不能上升到基于正义的平等并被法制所规范,残疾人的权利仍将很难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要想正常地融入社会仍会异常。因此,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根据20xx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xx年是“”残疾人事业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事业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20xx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631.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在874个市辖区和1823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8.6万个,配备31.4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622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23.36万人,其中业务人员16.0万人,管理人员3.05万人,其他人员4.31万人。在914个市辖区和20xx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21.9万个,配备39.2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1662个县的1958个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年度新诊断0-6岁残疾儿童4.8万人。依托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立儿童家长学校1547个,开展家长学校活动3625次,参与残疾儿童家长达94170人次。

一、视力残疾的发展

(图1-1 20xx年低视力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情况)

至20xx年,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991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5.8万例;为31.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3.6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997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2.5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截至20xx年底,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891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74.8万例;为30.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4.2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6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3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二、听力言语残疾的发展

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20xx年已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1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28个。全国共对2.7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0万名;培养各类专业人员5312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700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3000名聋儿免费佩戴助听器。20xx年,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1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25个。年度新收训聋儿1.9万名,在训聋儿3.2万名;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9万名;开展各级各类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培训专业人员5772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11200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19600名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开展彩票公益金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康复项目,为38352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各级康复机构共为4.0万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提供技术服务

三、肢体残疾的发展

20xx年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1106个,对1311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为2.9万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13.7万名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159例,到20xx年,为224名麻风畸形者实施矫治手术。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到20xx年底,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已达2181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42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2139个;培训各级各类肢体残疾康复人员3.5万人次;全国共对36.7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

4.0万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8860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四、智力残疾发展

20xx年,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798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9万名,对2.8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20xx年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以达到1730个,省级康复机构45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685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5万人次;全国共对13.9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3.1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同时培训儿童家长。

五、精神残疾发展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423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22.9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80.5%,显好率达到55.1%,社会参与率达到43.4%,肇事率0.2%;解除关锁4836人;对35.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20xx-20xx年精神病人监护和救助情况)

发展至20xx年,在2664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83.7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79.4 %,显好率达到66.2%,社会参与

率达到51.7%,肇事率0.12%;解除关锁4123人;对49.2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同时,20xx年建立了30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6910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20xx年,建立了41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0万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

20xx年底,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3.1万例,供应辅助器具74.3万件,装配矫形器1.5万例。截至20xx年底,已培育建设6个国家辅助器具区域中心,建设省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9个,地市级服务机构220个,县级服务机构945个。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组织培训专业人员6261人次。深入开展辅助器具服务,组织实施系列辅助器具项目,全年共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152.4万件,其中装配假肢2.9万件、矫形器6.4万件,验配助视器17.8万件。

就教育方面而言,20xx年,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全国1.1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各地也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2908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个,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6173人,聋生1054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7个,在校生11671人,毕业生7240人,其中553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786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与此同时,残疾人就业情况也随之发展,比如,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xx年度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1296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5623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15609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1018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494人和1229人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录入采集持证残疾人数据达到2947万人。依托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国残联和20多个省(区、市)残

联开展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为向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和业务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和保障。人们越来越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医者,我们要坚信残疾人事业会更加顺利的发展,为残疾人争取更大的福利,使之积极参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打通省际运输通道,强化运输协作,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全面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运输,全文共 5262 字

+ 加入清单

打通省际运输通道,强化运输协作,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全面发展

湖南地处内陆与沿海结合部,属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部省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以来,我省水、陆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运输条件大大改善,道路运输能力成倍提高,运输市场日趋活跃。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运输支持,为改善我省投资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我省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1、我省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期间,我省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1.9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84亿元,是“七五”、“八五”期总和的4.46倍,航道港口、站场建设完成32.5亿元,是历史上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跨入21世纪后,我省交通建设的投入继续稳步增长,、XX年分别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118.8亿元、139.1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05.6亿元、107.9亿元、124.5亿元。至XX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852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218公里,在全国排名第9位。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水陆并举的原则,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水资源潜力,摸索出了一条“航运为主、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开发”的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期间我省共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4.5亿元,“十五”期头三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0.03亿元,水运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善,XX年底,全省通航里程为11968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为906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418公里。 2、我省通达“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的干线公路现状 (1)南北方向:京珠国道主干线纵贯湖南东部,北连湖北可直达首都北京,南连广东可通江达海,是湖南“内引外联”的重要通道,已于XX年全线贯通。太原至澳门国家重点公路纵贯湖南中部,是京珠高速公路湘境的加密线,与京珠高速公路共同构成我省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经济干线,将在期重点建设。另外还有g106、g107、g207、g209和s216、s326、s218、s219、s323、s325等国、省道通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 (2)东西方向:上瑞国道主干线横穿湖南中部全境,东连江西,西接贵州,其中湘潭至邵阳段218.29公里高速公路已于XX年建成通车;衡昆国道主干线起于湖南衡阳,西连广西桂林,其中湖南境内衡阳至枣木铺段,全长186.06公里高速公路已于XX年底建成通车。另外还有g319、g320、g322和s232、s308、s309、s310、s315、s318、s320、s321、s322、s324等国、省道通达江西、贵州、重庆等周边省市。   3、我省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省际运输现状 我省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的省际运输非常活跃。目前,全省共开行省际客运线路1572条,班次2596个,班车4443辆,其中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的客运线路1243条,1581个班次,班车3336辆,分别占省际总量的79%、61%和75%。 在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的省际运输中,尤以湘粤运输最为繁荣,共开行湘粤省际班线811条,班车2232辆。全省道路旅客运输量9.17亿人次中,广东方向客运量达1580万人次。湘粤班线占全省省际班线总数的51.6%,湘粤班车占全省省际班车的50.2%。我省共有营运货车13.6万辆,44.5万个吨位,其中从事广东方向营运的货车达1.36万辆,占总数的10%;全省营业性道路货运量3.11亿吨,货运周转量273.6亿吨公里,其中广东方向货运量3700万吨,占全省营业性货运总量的12%。 湘粤两省经济交流一直非常活跃。以107国道和京珠高速为依托,两省道路运输呈繁荣发展态势。据统计,湖南省在广东经商、打工人员达310万人,广东在湖南经商的人员也在逐年增加。湘粤两省货运以货运信息配载为基础,初步形成了省际间较完善的零担货运网络,湖南在广东深圳共设有货运信息配载机构51家。从80年代开始,两省道路运输接触日益频繁,湖南各地市及80%以上县区道路运输发展到了广东。   二、我省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今后十到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交通发展总体目标是: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到XX年,全省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需要。 1、2020年公路、水运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建成高速公路主骨架与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共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与国际接轨的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实现公路、水运交通可持续发展,使公路、水运交通基本适应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公路 我省公路2020年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建成全省14个市(州)、人口在20万以上城市的“三纵六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省内各地通达当日往返,95%以上县市能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全部国省道建成二级以上公路,全部县道建成三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道建成四级以上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省总里程将达1XX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4000公里以上,一级公路1500公里,二级公路18500公里,三级公路1XX公里,四级公路60000公里,等外路24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20%,有等级公路里程约占80%。 到2020年我省将形成以高速公路网络为主骨架,干支相连、纵横全省、通达周边、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公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路网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公路通达深度明显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结构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 ——水运 我省内河航道2020年规划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纵穿南北的湘江、横贯东西的沅水等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为骨架,以澧资航线、资水、澧水、耒水、凇虎航线、藕池东河等五级(可通航300吨级船舶)以上航道为干线,其他航道为基础的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基本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的需要,实现湖南省内水运资源丰富地区间300吨级以上船舶和船队的直达运输,提高内河航运的运输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湖南省内河航运持续和健康发展。 我省内河港口2020年规划目标:适应水运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港口结构调整步伐;建成全省的集装箱、件杂、石油及液化气等专业化运输系统;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拓展港口的服务功能,主要港口的现代物流中心作用明显。到2020年,形成以全国主枢纽为中心、区域性重要港口为依托、其他中小港口为基础的合理港口布局体系,基本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运输的需求。 2、XX年公路、水运发展目标 到XX年,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和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服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运输网络以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输市场体系,公路、水路交通紧张和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公路 我省公路XX年主要发展目标:省境内三条国道主干线及一条省际公路西部大通道建成高速公路,继续加强国家重点公路以及其他国、省道重要干线公路的建设和路网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和交通扶贫公路建设,使我省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通达城乡、结构合理的公路网络,实现省会长沙与全省另外13个市(州)首府以高速公路联接,各市(州)与县(市)之间用二级以上标准的公路联接,大部分地市有三条以上高速公路联通,大部分县市有三条以上二级公路相接;宜通公路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省道上渡口基本实现改渡为桥,全省公路的平均技术等级显著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全部的县到乡镇通等级油路(或水泥路),全部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乡到行政村公路消灭无路面状况,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 到XX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力争达到10000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000公里左右,一级公路1000公里,二级公路9000公里,三级公路8000公里,四级公路40000公里,等外路39000公里,等级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61%,二级以上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13%,公路网面积密度达47.2公里/百平方公里左右。公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公路交通紧张和制约的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水运 我省内河航道XX年发展目标: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改善湘江、沅水、松虎航线、资水、澧水等主要航道的通航条件,按规划标准基本建成湘江的归阳~城陵矶、沅水的凌津滩~鲇鱼口、松虎航线的安乡~茅草街、资水的桃江~芦林潭(濠河口)、澧水的澧县~津市等航道。到XX年规划改善航道里程725km,其中三级航道415km,四级航道270km,五级航道40km。 我省内河港口XX年发展目标:加快港口结构调整步伐,全省集装箱、件杂、石油及液化气等专业港区的布局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全省的集装箱专业化运输系统,主要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全面改善,部分重要港区率先建立edi系统,满足港口运输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长沙、岳阳、常德、株洲、湘潭、益阳、衡阳等主要港口基本适应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我省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省份的公路发展规划 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建成南联广东,东西连接江西、云贵等省的“一纵两横”高速公路,期间建设好南联广东、东西连接江西、贵渝等省市的“一纵一横”高速公路,形成华中经济圈的“两纵三横”便捷通畅的高速公路运输大通道。同时力争同步建设好省际间其他干线公路,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高效、安全的公路运输干线网络。 为适应“泛珠三角经济圈”公路网络构想,建立和完善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从而满足区域间客货运输和省际干线公路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促进湖南与经济圈内各省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我省与区域内各省社会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我厅专题开展了省际公路衔接规划的研究。其中我省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内相邻的省份有广东、广西、江西、贵州、重庆等。 ——通往广东的省际公路规划 我省通往广东的省际通道共10条。其中,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衔接路段2条,国道衔接路段3条,省道衔接路段2条,县道衔接路段3条。近期建设计划为: 1、太澳国家重点公路永州以南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63公里,建设年限为~2012年; 2、s326白芒营至分水岭:全长96.4公里,拟建二级公路,建设年限为~XX年; 3、g106汝城至三江口:全长35.2公里,拟建二级公路,建设年限为~XX年。 4、郴州x014山田坳至铁丝坪:全长25公里,拟建二级公路2公里,三级公路23公里,期建设。 5、郴州x087临武大桥至毛吉岭:全长21.4公里,拟建二级公路,期建设。 ——通往广西的省际公路规划 我省通往广西的省际通道共23条。其中,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衔接路段3条,国道衔接路段3条,省道衔接路段4条,县道衔接路段13条。近期建设计划为: 1、g207江华至界牌井:路线长65公里,拟建二级规划,建设年限为~XX年; 2、g209通道至青龙界:路线长45公里,全线按二级规划,建设年限为~XX年; 3、s325祥林铺至龙虎关:全长75.3公里,拟建二级,建设年限为~XX年; 4、s323道县至永安关:路线长32.9公里, “十五”期改造为一级12.3公里、二级20.6公里; 5、s218高木凼至塔子寨:全长73.7公里,拟建二级51公里,三级22.7公里,建设年限为~XX年; 6、s219城步至贝子河:路线长57.7公里,拟改造为三级,建设年限为~XX年。 7、x078江永至永济亭:路线长21.7公里,拟建三级,建设年限为~XX年。 ——通往江西的省际公路规划 我省通往江西的省际通道共28条。其中,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衔接路段4条,国道衔接路段2条,省道衔接路段9条,县道衔接路段13条。近期建设计划为: 1、上瑞国道主干线醴陵金鱼石至湘潭易家湾高速公路:路线约全长72.5公里,建设年限为~XX年; 2、s310大瑶至铁山界:路线长36公里,拟建二级公路,建设年限为~XX年; 3、s320茶陵至界化垄:全长45.3公里,拟建二级公路,建设年限为~XX年; 4、s321炎陵至睦村:全长21.61公里,拟建二级公路,建设年限为~XX年; ——通往贵州的省际公路规划 我省通往贵州的省际通道共21条。其中,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优秀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天凉好个秋,初秋季节凉爽宜人正是游玩的好时节,周末的一个清晨,开始了我的老虎滩公园之行。老虎滩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古老凄美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一位年轻英俊的猎人虎口救起了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龙女,龙女为报救命之恩嫁给了猎人,猎人后来再次与老虎交战伤重身亡变作一块礁石,小龙女不舍那份奇缘爱情,也化作了礁石他们长年厮守相望着,老虎倒下的地方变做一块大石头,因此,得名老虎滩。

如今的老虎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名胜景区公园,占地18万平方米,有着4000米的海岸线,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AAA级景区。它有着亚洲最大的珊瑚馆、世界最大、中国唯一的极地馆、全国最大的鸟语林、全国最大的跨海索道,还有许多游乐设施,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老虎滩公园向世人展示了大连的海洋文化,突出了这座滨海城市的主题。

进入珊瑚馆,厅口处被丈把高的阔叶植物和山石装点着,我以为那绿色植物是仿真塑料,轻轻一摸证实了我的错觉。继而柔曼的灯光把珊瑚礁海洋生物,通过声光、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完美还原了海底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展馆海洋生物种类有200多种、3000多个,俨然就是一个海底色彩缤纷的万花筒,那么多的不被常人所知、所了解的海底生物就活脱展示在游人眼前,看似图画却都在游动且有生命力。最初我还按照进馆顺序分别记录它们的学名,无奈太多记不过来呀,我糊弄安慰自己记住统称就行了。游客们也可以穿上潜水服与鱼儿共游在大大的水族箱里,但要付费的。珊瑚馆中还有一条长达十几米的海底隧道,置身其中堪称一绝,恨不能忘乎所以也漂浮游动起来,不得不为之惊叹。

极地馆展示了南北极海洋动物,不到此一游你只能在电影、电视画面上看到它们。一进展厅首先看到一个橱窗里陈设一块一尺多长的貌似普通石块,不由得吸引了我的脚步,石块看似没有我们常见到的坚硬,纹路清晰、密度不很高,还不同于火山石,呈灰白颜色,但一看标签注释方知晓是珍贵的南极石,它来自于天际,可谓镇馆之宝啊。继续往里走游人可以在模拟极地的馆中观赏北极熊、企鹅、海象、海狮等极地动物,抓拍他们的图片太不容易了,它们不停的游动。还有几十个品种的鲨鱼不停的穿梭与你近在咫尺,隔着厚厚的玻璃罩它很温和,没了嗜血的凶残。海兽馆的造型很奇特,以夸张的卡通海盗船栖于海岸。海兽馆分为贯穿上下两层,便于游客从不同角度观看海洋动物的瞬息百态也扩大了它们的活动空间。同时还有海豚和海狮等表演场馆,我目睹了它们的精彩表演和游人的互动。每一段表演结束,在驯兽师的指导下它们也会给近前的游人轻轻的一吻,或是用尾鳍抚摸你,让你感受到它们是人类的异类朋友。特别是在海豚的表演场馆,水池里五六条海豚整齐划一的集体技能表演和各自表演,让人啧啧称奇,无不赞叹它们的杂技太有灵性了,最后海豚以它的高分贝鸣叫结束了表演。我当然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豚,打心里喜欢这些生灵,当时我有些激动,眼睛湿润模糊,我读不懂它们对我们人类述说着什么呢?对它们别再杀戮?

来到鸟语林,它坐落在老虎滩西南山谷间,它是我国最大的半自然状态人工养殖笼,以高达40米的中心柱张开了半个峡谷的聚乙烯大网,仰望天空视觉很难辨别出它的存在和笼罩。林中树木茂密,阳光只能从高高的枝叶空隙钻进来,林中放养了150多个品种的20xx多只鸟禽,鸟林的山石林木均来自于天然,游人随山径蜿蜒石板路拾级而上,瀑布、小桥流水、原生态的木制亭榭,身边就是散逛悠闲的各种鸟禽,往往它无拘无束的来到你脚边可还不知道它的名字,窄窄的石阶同时前行你给它让步,它也给你散开路,真是彬彬有礼礼让三先,有趣得很呐,人在其中相互不惊不扰和谐安然相处,时不时的还有游人买些鸟食喂它们。

游览之余临海就餐也是平生第一次啊,面向大海,海风徐徐吹来,驱散了一天的疲乏劳顿,可得到的却是大饱眼福的精神享受和海洋文化的大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7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等,促使城市居民逐步突破了传统单位体制的局限与束缚,开始寻求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改革思路要求政府和企业将大量的社会和服务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或者市场来承担。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成为时代之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管理中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对大城市的区级建制进行合并重组,形成市、区两级政府。区之下的基层管理体制在1954年之前有三种类型:一是设街道人民政府,如武汉、大连;二是设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如上海、天津;三是不专设机构,只在公安派出所内设民政干事,承担领导居民的有关工作,如北京、重庆。街之下均不设政府组织,由居民在政府指导下自行组织居民委员会、防护组、防盗组或者居民组等[1](P188-192)。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统一规定:十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以下五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参照公安户籍段的管辖区域设立,一般每一百户至六百户设一个居委会,由各居民小组推选的委员7-17人组成。企业职工居住集中的住宅区或者较大的集体宿舍,可以设立职工家属委员会兼任居委会的工作。这样,街居两级组织的名称、性质、任务和机构设置实现了全国统一。自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组织载体,正式进入国家政治制度的视野。

从封建社会的“什伍”制、“邻保”制到民国时期的“保甲”制,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思想都是以对居民个人的控制为基础。街、居体制建立的初衷也秉承了这一思路。1953年6月8日彭真在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由于我们现在的工业还很不发达,同时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即使在现在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中,仍有很多不属于工厂、企业、学校、机关的无组织的街道居民,这种人口在有的城市中,甚至多至百分之六十以上。为了把街道居民逐步加以组织并逐渐使之就业或转业,为了减轻现在区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的负担,在很多城市中除建立居民委员会外,还需要设立市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我们的意见是设立街道办事处。[2](P241)”这就是说,国家通过机关、学校、企业等行政化色彩浓厚、功能无限放大的“单位”实现了对体制内居民的控制,还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管理那些没有正式“单位”的体制外的城市居民。因此,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事实上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在内的党政单位、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它吸纳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组织形式。二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市区政府无法透过“单位”与这类居民发生关系,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作用就可以发挥了。可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的是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3](P121-124)。

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街道和居委会的权力很小,功能有限。除了国家主要通过“单位”传达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和资源分配,街居自身处于边缘性地位外,区政府各类职能部门还在街道设立了相应的对口单位实行所谓的“条条”管理,于是“区政府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然后再由各局传达到街道各所,街道办事处只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宣传和动员,以及随同税务人员和工商人员进行检查等。[4]”尽管在改革前的二十多年中街居组织的职能有所扩张,机构也不断膨胀,功能的虚拟性有所改观[5](P29-34),但其边缘性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即使创办托儿所(幼儿园)、副食品经营网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有限度的社会保障等,也都是以为“单位”外居民提供服务为主,并不侵入传统的“单位”内居民原有的利益圈。二是“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压缩了社会权力的存在空间。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源于军事供给制的“单位”制度承担的不仅是经济职能,更多的是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职能,这种复合功能特征使它具备了超强的动员和管理社会的能力,从而把街居组织的城市管理职能压缩在数量极少的无单位居民范围内。三是造成居民工作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区域分离。对单位体制内的城市居民来说,“单位”就是其福利共同体,按照国家政策和规定负责为其分配工资、福利及各种政治、社会资源,大到就业、升迁,小到结婚、吵架,“有事找单位”,与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没有太多关系。街居组织由于无法介入居民生活,不可能有效实施社会管理①。四是强化了居民的身份特征。在“单位”与街居组织的二元管理体制之下,城市居民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身份特征。有单位的可以根据单位性质享受相应的政治、福利和社会待遇,没有单位的则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由于个人在单位中的不同序列及单位在整个单位体系中的不同序列,使得具有不同单位身份的居民拥有不同的社会感受。单位的封闭性特征则使单位外人员很难有机会流入单位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成员流动也大都借助“关系”等非正式资源。

19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社会的转型对传统的二元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构成了挑战。一是“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迅速转化。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弱化了“单位”对职工的约束力,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大量“单位人”开始向单位外流失。过去,“单位”可以决定职工的政治、福利甚至社会待遇。现在除工作外,职工需要向“单位”寻求帮助的内容越来越少,职工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可以不必在“单位”内坦承。另外,大批国有企业的破产或准破产以及职工“下岗”也迫使“单位人”丧失单位依托,迅速转化为“社会人”。二是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除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外,出现了大量不具备“单位”体制特征的组织。比如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据1999年的统计,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吸纳了8300万人就业,占总就业人口的12%[6]。三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由于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和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打破,城市居民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也开始涌入城市,使得城市流动人口空前增加。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市的流动人口都达到上百万人。流动人口显然无法纳入“单位”体制中管理。四是“单位”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单位办社会的后果是制造了大量的后勤服务人员,工作效率奇低。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以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等的目标就是把“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转移出来,使“单位”只从事自己的本业,其余的交由社会来办理。“单位”的服务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传功能正在弱化,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正在向纯粹的雇佣关系发展。五是城市基层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就业及弥补财政的不足,街居创办了大量经营性组织,其经济职能迅速膨胀,街办经济、居办经济发展迅速。城建、市容、社会治安、外来人口管理、社会救济金发放、再就业培训等过去闻所未闻的工作统统压向街居。“街居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就是最形象的描述。六是居民的社区参与要求愈来愈强烈。包括福利分房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密切了居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利益关系。过去没有人关心的治安、绿化、卫生、违章建筑等成了居民们人人心系之的头等大事,促使他们越来越关注并渴望参与街居组织的决策过程。上述六个方面的变革表明,“单位”制度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正在走向衰落,其整合社会的组织功能不仅日益弱化,而且不可避免地最终要走向瓦解。因此,以“单位”组织为主体,以街居组织为辅助的城市二元基层管理体制也必须适应新形势,进行相应的变革。

面对社会形势的迅猛变化,民政部门从承接企事业单位转移社会服务项目的需要出发,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对社区服务的内涵作了定义,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1991年5月31日,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在谈到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1992年10月,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在杭州专门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这样,以开展社区建设为标志,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徐徐拉开。

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如前所述,附着在“单位”身上的政治、社会、教育、保障等功能迅速剥离,单位组织的整合作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引导下岗工人再就业、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正在形成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重心。上海、石家庄、青岛、沈阳、武汉等地先后开展了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自此,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全面转型时期。

上海市在探索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方面起步较早,1995年就开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改革试点,以街道为核心推动社区建设,通过调整“条块”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下放管理权限,促进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7](P28-36)。沈阳市则从构建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入手,按照有利于实施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将全市2700多个居委会调整为1277个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社区居民委员会。1999年1月,民政部发布《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各城区中选定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进行全面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验,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社区规模调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已逐步建立健全,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从近些年来各地开展社区建设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从单位主导型向街居社区主导型转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弱化单位的复合功能。主要是指国有经营性单位和国家财政供养单位继续分离办社会的职能,逐步与所办的幼儿园、食堂、学校、医院以及其他服务性机构脱钩,通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把单位的后勤保障逐步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管理。二是通过简政放权,强化街居职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区政府的授权,街道办事处享有或者扩张了综合协调权、执法权、处置权、监督检查权等,从而能够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市容市貌、便民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街区建设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武汉市江汉区按照费随事转、财随责走,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把职权和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使社区居委会有职、有权、有钱。三是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是新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组织基础。对原来的居委会按照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等原则进行重组,以适应功能扩张、人口居住密集度增加以及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客观情况。调整后的社区居委会规模一般在1000户至3000户之间。原来从属于各单位的家委会也一并转制为社区居委会。四是加大居民社区参与力度。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是社区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目前的居民社区参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渠道有所拓宽,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除了三年一次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外,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也有所完善。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的试点工作,并准备大面积推广。沈阳、武汉等地在社区内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内的重要事项。居民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参与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决策中来。

向街居社区主导型体制转型反映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治理现代化国家的新理念,对于当代城市基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体制关注的不是基于行政区域划分后的控制,而是对人的关怀,强调的是与居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日常事务。从管理目的来说,由过去的控制向服务转变。单位体制限制人口流动,固化了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强调资源在单位内部的相对公平的分配。通过政府-单位-资源分配-职工实现城市管理的目标。社区体制则以服务为核心,强调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并不关注居民流动或其工作单位的变更。实现城市管理的链条是政府-社区-居民。从管理形式来说,由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统治向强调居民参与的治理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具有很强的行政功能。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社区体制则强调透明、回应与参与,要求社区事务的处理、各项措施的制定、实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拓宽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对话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基层管理的方式。以小政府、大社会为导向下放权力是街居社区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上海、北京等地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部分管理权,赋予街道办事处更多的权限[8],街道也同样向社区居委会下放权力。政府权力的回缩为社区组织的发展释放了更多的权力空间,不仅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等法定性社区组织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促进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晨练队、法制宣传队、秧歌队等非法定社区组织的发展。街居社区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社区不总是为了“管”居民,居民也不再“躲”社区。社区成了居民实现利益诉求的必备通道,居民愿意为社区发展出策献力。当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生活的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法定性或非法定性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社区事务的处理“说三道四”,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受单位的束缚就会越来越少,也就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打下了基础。

推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的标志性工作是开展社区建设。尽管目前全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单位体制在城市基层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基本态势。许多城市开展的社区建设尚处于示范和总结阶段。总体上说,目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还处于初始阶段,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仍然是人们经济收入及福利分配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最具活力的社会成员仍然集中于各种各样的单位之中[5](P199)。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单位体制正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街居社区体制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正呈现出逐步强化的趋势。

社区主导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主张合作、参与、效率、共享,符合当代治理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理念。公共管理领域的治理以善治为目标。“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9](P326)”这一体制承认政府能力的有限性,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区事务交由社区自己管理,强调居民与政府之间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将“善治”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10]。对照善治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有效性六个基本要素[11],可以发现当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行政化倾向诱发了社区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危机。这里的合法性是指被社区居民内心所体认并服从的权威和秩序,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关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事实上,居委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按照街道办事处的指令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并没有被居民体认为“自己的组织”。各地在社区建设中重构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社区管理机构多数由户代表象征性选举产生,即使是在直接选举的地方,也都采取先选后聘的办法。功能上与过去的居委会没有实质性差别,主要工作仍然是承办“上级”部署的任务,工作人员的薪酬亦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在社区管理机构看来,政府是老板,社区居民是管理对象。行政化了的社区管理机构不能表达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也就无法获得居民的信任。

第二,居民参与不充分导致居民与社区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出现断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环境依托,只有居民知道社区真正需要什么。社区管理机构如果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所以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必须容纳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建立管理机构与居民之间协调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居民参与普遍不足,参与机制很不完善。一方面,社区管理机构提供的、供居民参与的事项极少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居民对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另一方面,居民缺乏通畅的参与渠道。常常是社区管理机构感到有必要了,就召集居民来开会、布置、传达,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了要求,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赶快组织居民。即便是在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的社区,什么时候开、讨论什么主题也都是由社区管理机构定,居民代表只有“听”的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一套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程序或规定作支撑,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居民参与的缺失影响了社区管理机构与居民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三,法律滞后模糊了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界线。法律是公共管理的最高准则,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都必须在法律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如果法律没有清楚地划定社区组织、居民之间的权利界线,就容易引发争议,造成管理的低效率。如果法律的规定得不到遵守,也同样不可能实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目前涉及城市基层社区的法律有《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居委会组织法》。前者制定于1954年,后者于1990年颁布实施。由于制定时间较早,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对居委会结构、功能、范围、组织、产生等方面的规定就与当前社区建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也可以说已经突破了法律所调控的范围。关于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街道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将居委会“改造”为自己的“派出机关”,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一些新兴的社区组织,如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与街道、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法律上的规范。由此引发的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纠纷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协调的社区管理机制的形成。

第四,职能转变不到位妨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如果居民没有足够的权力参与社区的选举以及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就不可能热心于社区事务,所谓的善治也就丧失了基础。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功能模糊不清。有些方面越位,包揽了过多的应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职能;有些方面又缺位,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中介机构、社会工作团体的培育、指导不力,对介入社区发展的专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性投入”不足[12]。另外,还存在着职权不足的问题。虽然各地在推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都按照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原则开展了简政放权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许多条条上的实权部门并不情愿将权力下放给街道,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基层管理新格局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由于职能转变不到位、责权利不对等,街道的管理尽管门类齐全,但效率并不高。街道对社区权力的制度性侵蚀,又削弱了居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阻碍了社区自治的正常发展。

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是构筑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各地在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社区立法进程。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是修改《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尽快制定《物业管理条例》、《社区服务办法》等一系列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后的《居委会组织法》应吸收近些年来各地在推行社区建设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之与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出台之前,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社区内各权利主体的活动。

二是深化街道体制改革。重点是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认真转变职能,进一步理清与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之间不同的职责定位和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努力完善自身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确立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管理负总责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从深化“服务”入手,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开展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并从制度上约束街道的“创收”冲动,使其专致于指导、监督和资金、政策上的引导。尤其要彻底摈除街道随意向居委会下派任务的制度根源,使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居民利益社区化。以街居社区整合城市居民的关键在于居民利益社区化。当社区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时,居民的生活重心自然就会转向社区。因此应当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从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社区建设本身就是居民利益社区化的重要表征,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显不足。由于“单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使得许多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仍然非常紧密,这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特别是政治、福利、保障功能等,降低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存度,使居民除工作之外的其它利益关系都能在社区得到体现。

四是努力构建社区参与平台。参与冲动的强弱受制于社区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度和参与渠道是否通畅。在城市,由于工作单位不同,居民们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彼此却大都不认识。人文环境的陌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因此必须努力构建适宜的参与平台,使居民的参与冲动能够有机会释放出来。构建居民社区参与平台应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性平台为主,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秧歌队等非法性平台为辅。

五是促进社区自治制度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社区自治应走制度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首先要依法选举社区自治组织,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制度;其次要规范居民日常议事程序,不同的社区要依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议事规则;再次要推行区务公开,社区事务的决策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布,便于居民监督。

六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层社区的需求也逐步向多元化迈进。过去那种以退休老人为主体的居委会成员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社区需求。因此,应将社区工作者及相关的社区专业工作,纳入正规的职业范围,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城市基层社区管理。同时要加强社区工作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尽快造就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流动妇女权益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6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流动妇女权益调研报告

随着新浦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女性地位的快速提升,致使大批女性常年在外务工。为了解和掌握,反映这些流动妇女的现状心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流动妇女的权益状况,近日,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对本辖区村流动妇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走访,调查结果如下:

一、流动妇女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数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1。据回收的问卷反应,流动妇女的群体特征明显,一是中青年多,打工的目的明确。她们多为已婚,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主要来自经济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大多是希望缓解家庭的贫困状况;二是受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在高中文化以下。三是就业领域多为服务业和服务业,如保洁员、销售员等。

二、流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流动妇女属于弱势群体,是我区妇联权益维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区妇联的沟通协调,我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她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向广大流动妇女宣传法律知识。

每年的3月8日,区妇联都会选择全区最繁华、来往人群最密集的地点,与区司法局联合开展了“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活动,主题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旨在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制意识,强化对妇女的维权服务,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活动期间,新浦区妇联、妇儿办、维权部及司法局的负责同志还会现场对妇女群众进行了维权咨询指导,现场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12338妇儿维权在线流程图、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主题台历、立案指南等宣传资料、解答疑问。帮助广大妇女姐妹了解法律常识,普及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相关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是全力推动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保护流动妇女在家乡的土地权益。

新浦区妇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全力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具体措施有搞好宣传发动,为村规民约修订营造浓厚氛围;发动典型带动,为村规民约修订打造良好态势;协调部门互动,为村规民约修订创造有效载体;倡导村屯联动,为村规民约修订建造落实平台。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筑网行动”,构筑社会化维权网。

去年,我们着重推动了在各级检察机关建立妇女维权公诉组,在劳动仲裁部门建立妇女维权仲裁庭工作,充分发挥妇女法律援助工作部、家暴庇护中心、“蒲公英”法律宣讲团和维权志愿者队伍的职能作用,为广大妇女儿童维护合法权益创造条件。我们继续发挥“三八”维权岗的作用,帮助广大妇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维权难题,并邀请一些律师成为妇女维权志愿者,免费为妇女进行维权问题咨询解答。

三、流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区妇联的不断努力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区流动妇女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和好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现象。

一是就业保障问题。

调查反映,大部分流动妇女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致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合法权益有时会受到侵害。企业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超强度、超时间劳动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居住条件问题。外出务工妇女,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等原因的影响,居住条件也比较差。流动妇女渴望融入就业地社会当中,希望享有与当地妇女均等的权益和待遇,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正常的工资水平。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用工单位仅在各项社会保险中选择一到两种甚至不选择保险,致使流动妇女的社会保障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各种社会保障权利不能实行跨地区联合使用,致使流动妇女在更换了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地区后就享受不到已有的社会保障权益。

四、流动妇女权益维护建议

一是做好维权工作,为流动妇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妇联组织一方面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加大对涉及流动妇女权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途径;另一方面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劳动部门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规范劳动用工单位行为,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规和侵犯用工权益的行为工作中,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大力维护流动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是配合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流动妇女的综合素质要不断加强与劳动力转移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能力,深入到企业、深入到基层,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流动妇女自主创业,通过多种渠道联合为她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她们实现自主创业。

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流动妇女社会保障工作。要尽快将流动妇女的社会保险纳入到城区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以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使她们能够全心全意地工作;对于生活困难的流动妇女,其所在地区要给予特别关注,针对困难程度给予适当帮扶,通过低保或捐助等形式帮助她们度过困难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依法治市作出宏观决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85 字

+ 加入清单

总揽全局高度,对依法治市作出宏观决策

XX年7月10日,中共南京市委制定的《南京市-XX年依法治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司法部XX年第11期《普法依法治理通讯》和江苏省司法厅《法制宣传》杂志XX年第8期分别刊登了《规划》全文,向全国、全省各地推荐参阅。以宁委发【】39号文件形式发布的这个《规划》,对“十五”期间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研读《规划》全文,结合曾经参与起草《规划》的工作实践,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好文件;是中共南京市委为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对依法治市的重大问题、发展目标作出的宏观决策。     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依法治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层面很多,要求很高,任务很重,科学的、分阶段的制定和实施工作规划,是实现依法治市目标的重要步骤。只有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从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作出全面安排,才能使依法治市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城市法治化的进程。《规划》的编制过程及其特点,正反映了上述思路。     (一)《规划》是市委高度关注的项目。     XX年至XX年,是南京市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城市法治化进程,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法治轨道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对城市工作大局的全盘把握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认识,继XX年11月8日,中共南京市委十届19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提出有关工作任务之后,当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届20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新世纪开局之年本市的重点工作时,更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制定依法治市新的五年规划的要求。市委明确要求制定《规划》,是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党和国家确定的中心工作任务提出的,这与以往南京市曾经制定和实施三个关于依法治市的规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第一、自1991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作出《关于全面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决定》之后,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制定了1991-1995年的依法治市规划。第二、在1993年10月,根据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重新制定实施1993-1997年依法治市规划。第三、根据党的xx大要求,为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制定了1998-XX年依法治市规划。到了XX年,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市委根据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整体着眼,感到有必要与本市的“十五”计划相衔接,制定实施-XX年新的依法治市五年规划,从而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市委办公厅将《规划》的制订列为重要督查项目,分解落实由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具体承担这项工作。为了制订好《规划》,依法治市办公室从XX年2月份便着手准备,其后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具体工作,直至《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编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调研起草阶段。3-4月份,依法治市办公室在市内组织了有关座谈会,为起草《规划》收集情况和意见;并经市委领导同意,牵头组织了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法制委、市政府法制局、市司法局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规划》起草小组,于3月下旬赴厦门、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考察学习。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规划》的起草并形成初稿。二是修改论证阶段。5月份,组织市依法治市工作法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和市主要执法部门的依法治市联络员,对《规划》初稿进行论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而后,由依法治市办公室再度进行修改,形成提交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审议的《规划》草案。三是审核印发阶段。6月-7月上旬,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审议通过了《规划》草案,决定提交市委审批印发。市委办公厅对《规划》草案进行仔细的审核修改后,送市委书记王武龙审定签发。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市委汪正生、王浩良两位副书记亲自参与起草《规划》的调研,并组织确定《规划》具体内容的论证,对《规划》草案认真阅改,把握《规划》制定工作的政治方向。由于市委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具体指导,保证了《规划》的顺利制订和出台。     (二)《规划》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     南京市开展依法治市的实践验证和理论探讨,为制定新的《规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1年以来,南京的依法治市取得了重大进展,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普及和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依法参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民主法制建设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1996年,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被评为全国“二五”普法先进单位;XX年5月,南京市荣获了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城市的称号。本市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XX年来,为适应依法治市的发展形势,达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38部地方性法规,市政府制定了340余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力保障了我市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新的成绩,公民学法用法的氛围基本形成。通过两个“五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市95%以上的普法对象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法活动。从1994年开始,连续五年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及其他各类人员共42多万人次进行了学法测试。教育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逐步达到了“报刊有文、电台有声、荧屏有像”的要求,在全市基本形成了立体型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三是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行政行为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特别是1996年以来,抓住《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得到了提高,越来越重视运用法治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了执法队伍内部的自律、监督。四是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律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全市法院系统以司法公正为目标,加大审判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审判长选任制和实行合议庭成员资格制,建立了科学的审判工作运作机制。检察院系统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带动和促进了起诉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保证了案件的质量。各级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良好。五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力度加大,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各区县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全市先后进行了四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选举,其民主选举工作一届比一届更规范,使一批思想作风好、有真才实学的人,被依法充实到村(居)委会中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保障。同时,以实行村务公开为重点,大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全市1585个行政村中,有1456个村通过选举成立了村民议事小组,有近80%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有1422个村设立了财务公开档案,并依法定期公布村务和财务情况,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六是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逐步建立了执法监督保障机制。党的机关监督、权力机关法律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党外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的作用有效发挥,较好地保证了依法治市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规定》;市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条例》的地方性法规,从而使监督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七是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在对全市部分工业、商业、金融等大中型企业的法制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企业法制建设的意见》,以实现企业市场经营的法制化、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公司管理的制度化为目标,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并总结推广了金陵石化等9个单位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工作的经验,使国有企业逐步走上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轨道。八是法律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层次不断提升。全市法律服务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重点开展法律服务,业务范围覆盖了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和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先后为南京禄口机场、沪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宁启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提供综合服务,并成功办理了大量企业改组、改制、联合、兼并、上市融资等法律事务。法律援助和“148”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和横向扩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的依法治市实践,为依法治市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在依法治市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市领导和部门、区县的领导,以及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的同志,围绕依法治市这个主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务,广泛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1998年8月本市专门召开了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1999年11月又召开了依法治市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收集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和现实针对性的论文。近年来,南京市还出版了《市策论·依法治市论》和《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两本专著。因此,南京市这次之所以能够编制出比较好的《规划》,正是有赖于上述的坚实基础。     (三)《规划》是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     纵观《规划》编制的过程,是组织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广泛参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集体的智慧,对全市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谋划、运筹的过程。为了制订好《规划》,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先后在本市组织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意见:一是政法系统、教育系统、大型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二是主要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三是部分依法治区、县办公室主任参加的座谈会;四是部分依法治市联络员参加的座谈会;五是依法治市工作法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座谈会。市委副书记汪正生、王浩良同志亲自参与调研座谈,对制订《规划》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审议《规划》草案时,有关市领导和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认真、充分地发表了意见。正是由于依靠集体的智慧,才最终形成了比较好的《规划》文本。这个《规划》,在内容上具有“全、新、实”的特点。“全”,就是把全市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化的视野,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需要,全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迈进依法规范、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行的轨道。“新”,是指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明确了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为使南京的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提高新水平、开创新局面指出了前进方向。“实”, 是指依法治市目标、任务和措施的确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实际可行,便于实施,从而有利于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着眼全局,整体规划     依法治市涉及到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是一项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安定文明为基本目标,对涉及城市法治化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展依法治市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从全局着眼,整体上规划,正是《规划》体现的鲜明特点。     (一)创新思路,科学安排《规划》的内容和结构     本着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创出依法治市新特色的指导思想,《规划》的编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根据南京市“十五”计划的总体部署,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