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心得汇集20篇

浏览

5066

范文

297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扎根丽江市华坪县的63岁女校长、党员张桂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人民教师让1645名山区姑娘走进大学,引领她们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信仰与奋斗,书写了“初心”深山“耀”,“云岭”红梅“开”的感人事迹。

“云岭”开“红梅”,她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云岭楷模”张桂梅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大学。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

以奋斗践信仰,她把奉献谱写为“初心”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贫困山区,托举起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简陋的学校让很多教师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学校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桂梅忽然发现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这让张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阵地,于是她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奋斗的动力,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践行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通过以德施教、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终展现了奋斗的最美姿态。

云岭梅香依旧,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则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同时要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保持好奋斗者的姿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感动着全社会,中宣部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在学习了她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有感悟。

黄文秀生于1989年,于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对这样的她来说,想要投身于一线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加容易。可是她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年7月,她成为广西定向选调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年9月至年3月,挂任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党委副书记;年3月起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硕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像她这样,走出去还要回来,在百坭村,她用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成果,施展学识、建设家乡。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不仅如此,黄文秀不仅敢于涉险滩、走泥路,更是将群众放在第一位。20__年6月16日,黄文秀同志利用周末回田阳县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暴雨心系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可以说,她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是真正的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几个字一定一直牢牢地记在她的脑海里,她的心里。

学习了她的事迹后,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感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话应该是一份使命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时刻走在最前线,无论是基层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学习黄文秀同志,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不负青春。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和组织讲条件,不给组织添麻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奉献在边疆,奉献在基层。

黄文秀说过,“每天很辛苦,但很快乐”。正是因为她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了党的理想之中,才会因为理想的更远大而快乐和自豪。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是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的楷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我很希望跟我们年轻同志交流,现在我们的航空技术,跟国外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很希望年轻人能为我们国家的航空制造事业做出创新型的贡献。所以我想说说我们的历程。

我出生在祖国饱受凌辱的上世纪30年代,“七七事变”发生以后,不到三个星期,我第一次经历了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那时候日本飞机列队地往西飞,炸弹爆炸不仅是声音大,而且震动很厉害,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当时吓得我们不知所措,也没有防空知识,所以赶紧从屋子里出来往院子里跑。幸好我们的邻居,他刚从德国回来,他在德国经过了防空训练,他就立刻喊“别往外跑,赶紧在屋里,躲在桌子底下”。所以经历了这一场以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边就埋下了,没有防空力量将来受尽人家欺负,所以暗暗地下决心我将来要搞飞机。

一个堂叔叔,为了祝贺我十岁生日,送了一架橡筋动力的杆身航空模型小飞机,但是这个飞机不是很结实,飞几次就坏了,我父亲看我这么喜欢飞机,他带着我到上海,那时候解放前的上海,一家航模商店。那个商店是香港人开的,所以那个航空模型跟它的材料都是进口的,当时那个店主拿出一架一米翼展的橡筋动力的航模,就从柜台上起飞,撞到天花板下来还能继续飞,我看了非常热爱。我父亲看到我这样的情况,就咬咬牙给我买了一架,那时候好多块钱,回家以后我们的亲戚都议论,说我父亲对我太惯了。

这个飞机拿回来以后,天好的时候,就在外面飞,下雨就在屋子里飞。当然飞飞撞撞的,飞机就坏了,坏了就自己修。但是有一些问题不好解决,它的机身结构是用轻木条粘起来的,那轻木当时我们国家是没有的,都是进口,那怎么办,我就只能用火柴杆来替代粘起来。胶水那时候也没去买,但是知道是用胶片在丙酮里边化开以后,凝固了就可以当胶水用,而且干得很快,这样我就用这东西补飞机。飞机的蒙皮又要薄,而且很结实、韧,那么这纸我们家有,因为我父亲那时候看古书,有的重要的他要用这种纸描下来,所以这样粘下来,我慢慢就能自己修理那个航空模型。再加上我父亲给了我一套不全的《小学生文库》,那里有一本,那是三十年代专门讲航模的书,我看了很感兴趣,反复地读,所以这样我对航模慢慢就钻进去了。每年的寒暑假,我的时间大部分消磨在做航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了约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经过密切配合协作,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的全部任务,2名离开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时隔13年后,再度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未来空间站建设完成后,航天员常驻其中执行各项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出舱活动,两名航天员的主要任务在于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以及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位置,任务都是地面无法处理,需要航天员在天空出舱完成的工作,可谓十分重要。另外,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守的3个月里,将还有执行一次出舱任务,目前时间定在下个月。

其实早在20__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中国航天员就曾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出舱活动,并完成太空行走。此次的出舱活动,之所以被称为“首次”,主要是因为其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出舱,正处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阶段。

此次出舱活动的航天员刘伯明,其实早在上次出舱活动时,就有参与。当时他是搭档航天员翟志刚。而就在此次出舱活动顺利完成的当天,一段关于“神七”飞船出舱活动时,突然遭遇险情的事迹再度于网络上受到热烈关注。

据刘伯明在采访中叙述称,20__年,在“神七”执行中国航天有史以来首次出舱任务时,航天员翟志刚和他本人准备就绪后,拉门出舱时意外发生,舱门不知是何原因,在他们两人使出全力的情况下却纹丝不动。当第二次在拉门时,虽然拉开了一点缝隙,但很快又被吸了回去。

最终为了保证出舱任务的成功完成,航天员刘伯明直接找到一根撬棍,随后两人将舱门直接撬开。故事到这里本来以为险情就结束了,但随后意外再度到来,当航天员翟志刚准备出舱时,结果舱内突然响起火灾报警声。

看过科幻片的人应该都很熟悉,在太空中一旦发生火灾,很大可能就会引发爆炸,最终造成特大安全事故。面对这一险情和紧要关头,他们商量后毅然决然继续执行出舱任务,甚至为了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还调整了出舱后的动作顺序,将挥舞国旗从后面排到了第一位。因此我们看到,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第一时间就是拿着国旗在太空中挥舞。

但当时他们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甚至于生死考验。刘伯明在其后的采访中就明确表示,他当时甚至都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

获此殊荣的,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样的国家栋梁,有英勇负伤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这样的英雄模范,有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支教20__年担起山村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张玉滚,零事故往返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

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奉献,没有谁注定会成为英雄。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执行任务,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故事;尽忠职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他们的光辉也是普通人内心时常闪现的光辉。只不过,他们能在紧要关头处站出来,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岁月淬炼中将平凡变成伟大。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的精神应颂扬、应传承。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的英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早晨,乌江上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升起,位于江边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也醒了过来。伴随着鸟鸣啾啾,村里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之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91岁的叶连平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讲台上,叶连平操着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辅导。虽然已经到了鲐背之年,他说起话来仍然语调铿锵,条理分明。

“哎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批改作业,到现在只批改了两个班级,时间不够用呀!”叶连平老师见到记者一行,连连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从20xx年开始,他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了20xx年,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儿童。

多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27名森林消防支队的战士(其中,80后1名,90后24名,00后2名,而年龄最小的仅18岁)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不幸殉职。30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xx年3月31日下午,在最美好的年华就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最无私的事业,却留下了30个悲痛欲绝的家庭。向英雄们致敬,你们是亲人的骄傲,可是这份荣誉却是那么的沉重,30位英雄理所当然的全部追认为烈士称号,希望国家能照顾好英雄的家人,为英雄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将英雄未成年的子女抚养成人,供其读书并安排工作,让他们了无牵挂的走,这是英雄家人应得的待遇,英雄流血,家人不能流泪啊!在火灾面前,消防员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树烧死了可以再种,人死了就永远没了。他们大都是90后独生子啊!建议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消防员还是要职业化,最大限度的保障消防员的安全。遇到火情,我们还能怎样做?

一是公开征集义务伐木工,定期砍伐较密集森林,留出充足的消防通道及阻隔之路,利于后期防火;

二是农林部门与当地气象局密切联系,当出现易发火险天气时提前作好准备,还可以利用资源卫星或无人机实时扫描侦探火点,及时发现初期火点并立即控制住火情;

三是在灭火时,根据卫星扫描情况及无人机探测情况,科学制定救火方案,科学调度指挥救火;

四是发展护林员巡山队伍,制定巡山制度,结合无人机巡查;

五是对过往容易导致火灾的点位进行预警布控,提前布设在线监测站;

六是研发新型灭火设施,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点对点或者网格化灭火。

孩子,太年轻了。痛!疼!愿英雄们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灾难!你们是我们共和国军人的军魂,我们共和国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向你们致敬!共和国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下午2时许,在千余名党员干部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盲人党员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嘉兴是党初心始发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进”的干事热土,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先进典型,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9月21日,晚报推出了深度报道《盲人朱丽华用初心照亮未来》。9月22日,市委书记张兵在该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0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掀起了学习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争先创优、追梦奔跑。

10月16日下午,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在朱丽华18分钟的报告过程中,掌声4次响起,回荡在嘉兴大剧院。来自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也讲述了她们眼中的“朱大姐”“朱阿姨”,真实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不少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最好的扶贫,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周秀芳说。三年多来,在她牵线下,为湖南溆浦山区捐建了22所希望小学,目前,已经建成16所,在建5所,还有1所,就是5000余名爱心网友众筹的红花村希望小学,即将在月底竣工。“从北京回来,我就会去湖南,这次去参加红花村希望小学落成典礼,顺便会带这边的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老师到溆浦那边去开讲座,上示范课。”

此次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周秀芳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募集了3大卡车的物资,她筹划着要运往到延吉和溆浦;知道此次获奖人士中也有建了很多希望小学的爱心人士,她希望有机会多和那位爱心企业家交流:“溆浦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些学校男生没有宿舍住,只能睡走廊,看着真是令人心疼。”

在捐建希望小学,助学结对贫困学子之外,周秀芳也致力于产业扶贫。在她的努力下,象山“红美人”柑橘有望免费在溆浦尝试100亩的嫁接;浙江茶叶协会会长毛立民两次到溆浦考察后,将于明年4月,到北斗溪镇宝山村,帮助那里的茶农们在采茶、销售等品质提升上帮扶一把,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上周,周秀芳参加了央视扶贫攻坚表彰特别节目录制,节目以“庄严的承诺”为主题,通过视频短片、现场颁奖、情景MV、光影表演秀等方式,对20__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99位先进个人和40个先进单位做一次集中展示。节目将在17日晚上播出。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周秀芳认识了获奖人士中安吉白茶生产基地的相关人士,她努力牵线,希望能够把安吉白茶引进到溆浦去,继续拓展产业扶贫的力度。16日晚上,她还和参会的延边州一名扶贫干部,商量运送爱心物资的事宜。

周秀芳告诉记者,上周的央视节目录制和这一次表彰大会,让她对脱贫攻坚事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人致力于脱贫攻坚事业,有的献出年轻的生命,有的患了癌症还继续在扶贫的岗位,对比他们,我做得还太少太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__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__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6月23日上午,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

北京时间20__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__年08月20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已成功出舱。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20__年8月21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9月3日将在空间站与香港青少年进行实时“天地对话”,并带领香港市民参观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问题。

北京时间20__年9月16日13时3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即将启程返回。

20__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__年11月6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听了报告后,自己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带领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园。朱彦夫同志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反映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临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在朱彦夫的现实人生中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却从未有失败和苟且。他外在的残缺无妨内在的完整,他内在的完整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打动人心的抒情。与其说朱彦夫高尚,不如说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对于活着的乐趣。对于我们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们眼中的幸福恐怕与朱彦夫内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笔者想,朱彦夫一定自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高度,来自他以强大内心启发他人的参悟,来自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来自他的审美人生激发着更多的人进行一场生命的反观自照。

朱彦夫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有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非常让人敬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一个人民公仆的忠诚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漫漫助学之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山区里的艰难困苦比想象中的更难。

来回学校的路,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坐在车上都要闭着眼睛;山上的学校简陋得无法描述,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

初到溆浦的周秀芳,在学校附近临时找到一处废弃的两间木房,作为落脚点。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她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

这里一周才赶一次集,周秀芳经常是一次把一周的菜买回来,自己做泡菜,喝稀饭。加上周秀芳膝盖不好,有恐高症,血压也高,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由于上了年纪,又太过劳累,周秀芳多次差点晕倒,不得已又回到宁波调养。而远在千里之外,她却依然记挂着山里的这群孩子。

虽然苦了自己,周秀芳却舍不得让孩子们受委屈。她给孩子们花钱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常常一送就是好几百元。

这些年,周秀芳获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20__年度全国十大女性新闻人物”“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__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湖南省“最美湘女”、宁波市道德模范、怀化市道德模范等。

为此,也获得了一些奖金,但周秀芳全部用来支助了。5000元的道德模范慰问金,她转手就给了一位山区学生治疗眼疾;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人物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给山里的孩子订制了校服……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人多才力量大。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思考怎样改变这里的现状。

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周秀芳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当地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

周秀芳早年在宁波教过的学生、企业家张刚看到后,立即赶到桐林小学考察。当他看到破烂的校舍、简陋的课桌椅和落后的教学条件,看到年迈却毅然选择在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时,他被深深震撼了,当即决定捐资30余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爱心接力纷至沓来。周秀芳的爱心支教路越走越宽,“爱心搬运”不断“升温”。她将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数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到了溆浦山区。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图书……除了筹建希望小学,她还通过各种途径为当地孩子筹集了大批物资。

四年多来,周秀芳在溆浦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生,累计捐款物近3500万元。

这位老人身上向上向善的精神,让村民们感动不已。今年7月,在溆浦县北斗溪镇举办的“脱贫攻坚我能行”表彰大会上,周秀芳被授予“最美北斗溪人”荣誉。

实际上,周秀芳岂止是“最美北斗溪人”,她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一个时代的榜样!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72岁的老人,原本可以在大城市与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安享晚年,或者也可以在资助一所学校后就“打道回府”,一样也是“功德圆满”!

可是,周秀芳偏偏要长期扎根在最偏远的小山村里“折腾”,让自己受苦受累、操劳操心。

周秀芳离乡背井、千里支教,来到这个偏远山区究竟图什么呢?对于她的行为,很多人不明白,也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说她是傻子。

其实,周秀芳并不傻,而是懂得知恩图报,她要给自己“还愿”。这个“愿”,就是为了报答当年一位姓鲍的老师对她的无私资助。

小学四年级时,周秀芳曾因家庭贫困没法上学。“后来鲍老师来到我家,说我不读书可惜了,是老师帮我交了学费。”

正是因为少年时期这段困苦的经历,让周秀芳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长大以后,她就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贫困孩子做点什么,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恩人。

这就是周秀芳这些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在贫困山区支教的最朴素的心愿和最大的动力。

不为名、不为利,活受罪,这样做看起来确实“傻”,但周秀芳决定还将继续“傻”下去!

不过,周秀芳的这种“傻”,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也是尤为可贵的。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傻子”心甘情愿的默默付出。如果人人都耍小聪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怎样的情况呢?

当前,扶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贫困还没有彻底消灭。在偏僻落后的山区,许多方面都还非常艰苦,比如有的地方学校依然破旧不堪,有些孩子读不起书。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有大批像周秀芳这样“傻”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家园才变得越来越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需要宣传,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谁能想到说这句话的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谁能想到这句话是对着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组说的?谁能想到听这句话的人反而被深深感动?

9月30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期间,马鞍山市纪委监委邀请到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宣讲“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叶连平老人的事迹。作为叶老师的身边人,居平树从小处细节讲述叶老师的故事,以小事小节反映叶老师的崇高大爱,把宣讲现场变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在场的纪检监察干部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居平树的宣讲,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不时流出感动的泪水,不时激起由衷的敬佩……

叶连平老人爱孩子,爱教书育人的事业,希望最后一口气能在讲台上呼出,所以他争分夺秒,珍惜每一寸光阴。摄制组耽误了他给孩子上课的时间,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他也不同意。为了适应叶老师的教学安排,不影响他给孩子们上课,摄制组只好调整拍摄计划,把原计划5天的拍摄延长到9天。叶老师每一天满满的工作量,都让摄制组的同志感动。回北京后,摄制组全体人员自己掏钱买了一把按摩椅快递给了老人,希望他能好好地休息休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反映了叶连平老人宽阔的胸怀、仁爱的心灵、崇高的精神、坚定的信仰,使人深受教育。

与会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叶连平老师是马鞍山的骄傲,是我们身边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对事业的热爱、对原则的坚守,甘于清贫、甘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孙烨在宣讲结束后总结道:“叶连平老人身上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较真、党性原则强的精神,正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需要的。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苏炳添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35岁时,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6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3岁时,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59岁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享年71岁;而在84岁时,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节终身成就奖。

他一生获奖无数,是对全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或许仅仅从学术成就上,霍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它不仅跟随时代的洪流,事业也一帆风顺,似乎生活中各种好运都会一直伴随着他,让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注定要眷顾一个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从20__年他82岁的时候开始,他应该住在28岁的翁帆。这位拥有享誉世界的科学成就的老人无法安宁,她的后半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的,他是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一个学术家庭。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顶尖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南开大学校长和著名数学家华都是他的学生。杨振宁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芝加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博士。

基于父亲的影响,杨振宁似乎注定要走上科学的道路。当时据说母亲已经把杨振宁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发给了在美国的父亲。看到杨振宁的照片后,五只羊写道:“这孩子好像有点,就像杨福说的。”杨振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仅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林业大学物理系。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三年后,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的第12年,杨振宁教授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这个奖项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世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杨振宁教授去巴西讲学时,大批中国人眼含热泪守护着机场。他们的奖项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亚于任何一个种族和国家!我们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顶峰,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用现代科学装点我们的旅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创造的价值至今无人能及。正如后来也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所说,是杨振宁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谈到获奖的感受时,杨振宁教授总是谦虚地说,我对获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的确,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人民始终处于被误解和被歧视的状态,杨振宁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无疑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一剂强心针。

但对杨振宁来说,这只是他传奇的一部分。此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惊人。比如相变理论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几年,后来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超导体通量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还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甚至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理论和模型。虽然他当时提出的许多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物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他的理论越来越被证实。

他的成就足以打动世界科学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大师。人们把他和爱因斯坦相比较,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他之后,许多人因为发现了他预言的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毫不夸张地说,他为现代科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晚年,杨振宁回到小时候生活的清华校园,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科学界培养新一代人才。正如他最喜欢的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而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万水千山遍游天下,荣辱与共。在他心里,恐怕永远忘不了已经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忘不了祖国带给他的东西。

20__年,获得图灵奖的杨振宁教授、姚期智教授相继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无论是形势好还是时代所迫,杨振宁先生最终真正回到了他一生都不能放弃的故国,投身科研十年,发表了几十篇科研论文,成绩斐然。杨振宁先生被认为是世界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许多国家都聘请他为院士,以他的理论为研究基础。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国人却对他颇有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毛卓云经常挂在嘴边,这是他前几年无意间看到的,他说这就像是他工作的写照。

所里的同事都叫他“老毛”,1963年出生的毛卓云在浙江宁波看守所已经待了近2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毛”。20__年,毛卓云调入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宁波市看守所副所长袁锦说,老毛一调过来就接手了看守所里最难的一部分工作,但是他却完成得十分出色。20__年以来,毛卓云又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11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其中死缓2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

迎难而上 主动提出监管艾滋病监区

他说给他六个月

20__年,对于宁波市看守所和毛卓云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已经在看守所干了7年的毛卓云已经成了同事们眼中“胆大心细、有责任心、能力强且肯钻研”的人。而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也在那一年正式承担全宁波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时代,谁来管艾滋病监区成了摆在看守所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据袁锦回忆,当时所里领导制定了很多方案,还特意改造了一部分监区,并采购了一些防护工具,但是监管人员始终确定不下来。

“但是那个时候,老毛就主动找到领导,他说‘我来管’。”袁锦说,他至今都记得毛卓云说这句话时的样子,他很自信。

他对领导说:“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预防常识,把艾滋病在押人员视若常人,将主动防范、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就一定能管好。”但领导考虑到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打算让更年轻的民警来担当。毛卓云的倔性一下就上来了,他拍着胸脯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六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否则另请高明。”

但是这么有自信的毛卓云,却整整两年都没敢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工作,直到妻子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他的背影照。

毛卓云的妻子也在监狱工作,但得知丈夫的工作时,她直“骂”他是个傻子。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在押人员

他说心里还是有点犯怵

毛卓云说,尽管事先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刚接手工作时他对于艾滋病的了解也不多,很多知识都是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学习的。

“因为对于这个病不了解,我第一次跟他们接触的时候还是有点犯怵,别的倒没什么,就怕被感染。”毛卓云说,一开始他也穿着所里给配的防护服去找在押犯人聊天,但是他不喜欢。

“穿着这身衣服,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了,他都不认识我,怎么交流?后来我也戴过口罩,但是还是觉得很别扭,索性什么都不戴了。戴着这些东西感觉我们之间隔了很远的距离。”于是,毛卓云舍弃了那些繁琐的装备,让它们一直放在仓库“积灰”。20__年,他甚至搬出了所里特别改造过的监室,把艾滋病在押人员关押在普通监室,因为特殊监室中有一堵玻璃墙,毛卓云觉得这堵墙“碍事”。

近两三年,他就更“过分”了,把一间普通监室改造成了自己的谈话室,因为这样方便他找他们谈话。

20__年时,毛卓云的其中一名在押人员突然情绪十分激动,在监室内自伤自残,甚至在墙上把自己的脑袋撞出血。

“当时我们还在特殊监室,中间都隔断,我看他脸色发白,触碰到的手也是冰凉的,还具有攻击性,一时间我也不敢上前。”据毛卓云回忆,这名在押人员判决后对人生感觉失望,并且还患有精神分裂症。毛卓云采用了各种积极或是消极的方法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效果都不甚明显。

“当这些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时候,我就觉得要自己上了。”毛卓云说,他也没采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走进去给了他一个拥抱。

“他在我怀里的时候情绪已经有所缓和了,然后我就知道,这个办法是有效的。”

12年来,毛卓云一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共收押监管511人,并且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从“毛警官”到“毛校长”

他用12年摸索出一条管教之路

在看守所里,毛卓云出了“毛警官”“毛管教”等称呼,还有一些在押人员会叫他“毛校长”。20__年,毛卓云发现在押的一些外省籍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不认字,连“男女”都分不清。为此,毛卓云从外面买了纸和笔,在监区开办了文化扫盲班,教他们识字和书写。有的在押人员,在3个月时间了认了近三四百个字。甚至其中一位马上要投牢的在押人员说,“我都不知道在看守所还能读书,管教,我宁可不减刑,也想在您这儿读书。”

毛卓云说:“作为一名管教,不一定要多精明,但一定要明辨是非、泾渭分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有真心;文凭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一定要有什么新招、奇招、怪招,有多大的发明创新,但一定要有经常总结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并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12年来,他也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管教之路”,独创“毛式五心工作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并于20__年获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为全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遵循。

他说作为一名管教民警,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地做一项工作:谈话教育,矛盾处理,保证安全。但是正如他常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人物名片:毛卓云,男,1963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三级高级警长。1981年入伍,1997年从武警宁波支队教导队副营职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20__年调入宁波市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20__年宁波市看守所成立艾滋病监区承担宁波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集中羁押任务以来,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监区自成立之初关押2人,发展到现在日均关押28人,年收押量从开始的3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00人。20年来,毛卓云同志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00余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确保了每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为安全文明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当天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成功那一刻,太空舱内,指令长聂海胜打开航天面罩,对着镜头微笑,比了个胜利手势。

这是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探苍穹。

聂海胜的童年艰苦,家庭贫困,吃不起饭,差点辍学。但他觉得这是一笔宝贵财富,用他的自己的话说:童年的艰难困苦,奠定了人生的坚实基础。

聂海胜读高中时,已展现出了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超强。进入部队以后,他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他成为航天员,完成了航空到航天的转变。

第三次上太空前,好友金邦才劝他,太空有诸多未知,能不飞就不飞。他回答,祖国需要,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就是聂海胜诠释出来的航天精神。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该镇位于枣阳西北,鄂北岗地,湖北的“旱极”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__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__年到20__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直到20__年1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历史才终结。

物资匮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杨垱,绝大多数人的光景艰苦。

50多岁的刘来玉是聂海胜幼时伙伴。如今衣食无忧的他几乎不吃红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刘来玉回忆,年幼时,主食是红薯面,菜是红薯叶;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种补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岗地柴少)的他只好冻着。在枣阳市区读高中时,他拿不出5毛钱车费,放假时只好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家,从傍晚走到深夜。“走得无聊时,就看星星。”

刘来玉说,聂海胜家比他家还穷,吃的、穿的、用的,比他还差。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学都笑他。聂海胜兄妹8人,聂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担全压在聂母身上。聂海胜为减轻母亲负担,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割野菜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聂海胜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聂海胜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的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同学们称他“数学王”。刘来玉介绍,数学满分是100分,但聂海胜常考105分。老师鼓励学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学生有5分奖励。聂海胜10次有9次第一个交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也为贫困协作搭建爱心之桥。在湖南溆浦支教帮困4年多,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29所,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达3400万元。

支教期间,她曾一次次去学生家里走访,有次在途中摔倒,险些丧命,被救后,家人劝她放弃,她说:“如果我倒下来,你们就把我埋在学校旁边的土地上。”她牵线促成宁波与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宁波“取经”,培养“种子”教师。她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

为帮助山区真正摆脱贫穷,周秀芳以支教为支点,通过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方式进行帮扶,在鄞州区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她建起了爱心工作室、爱心帮扶基金会,在延边州和龙市成立了周秀芳爱心驿站,引导集聚社会帮扶资源,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今年7月1日,她创设的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周秀芳的事迹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央广、《浙江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都对她的事迹作出批示。

周秀芳曾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在14岁的时候加入解放军,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荣获立功,十次光荣负伤。因为伤势严重,前前后后动了47次手术,心脏里放五个支架。他的传奇经历,堪称是现实版的“长津湖”。

虽然是名一等残废军人,但朱彦夫在退伍后仍然带领乡亲们建设家园,在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情况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的书写工作,用坚强的意志和为民情怀挑战着人生的极限,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有人说,朱彦夫的人生是艰难的,也是英雄的,更是光辉的,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老英雄,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朱彦夫,1933年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这里位于沂蒙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朱彦夫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座低矮的小石屋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但人穷志不穷,朱彦夫从小就十分有大爱精神,懂得家国天下的含义。

朱彦夫的童年,是在侵华战争的屈辱历史中度过的,他的父亲被日本人活活打死。虽然当时朱彦夫年纪还很小,但反对侵略战争,向往和平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4岁那年,朱彦夫背着母亲偷偷参加了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多场战斗,历经上百次战斗。戎马一生,负伤不在话下。

不过,在朱彦夫传奇般的人生中,不得不提一提250高地的那一场战争。

1950年,伴随着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朱彦夫踏进了朝鲜的土地。而他不知道,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据老兵回忆,当年朝鲜战场上的气温非常低,如果不戴手套直接握枪,那么手在离开枪体的瞬间,手心也会被撕下一块皮。如果耳朵不戴防护,在户外待上一会儿,手一碰,耳朵就掉了。

加上因为在进入朝鲜之时,我方没有准备好充足的冬装,很多战士因此被冻伤,造成了非战斗减员,且程度非常严重。

12月,敌我双方为了争夺250高地,均蓄势待发。

在这场250高地争夺的血腥恶战中,朱彦夫所在的二连全连战士,和敌人装备精良的两个营进行了殊死搏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和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这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先是又碎又硬的霰子,后又变成了鹅毛大雪。没用多长时间,厚厚的积雪就将刚刚激烈的战斗痕迹全部掩盖在了白色海洋之下。

二连的49名战士,身上只穿着单薄的单衣,持续了几天几夜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但他们却各个都将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稍微一松懈就会被敌人钻了空子。

一群美国兵开始对250高地进行“地毯覆盖式”的轰炸搜索,经过他们确认,250高地已经再没有任何的生命体。在之前的战斗中,敌人的伤亡非常惨重,这也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然而刚刚爬上250高地,这群美国兵各个都吓傻了。

在他们的眼前,赫然站立着49名战士。有的手扣着扳机趴在地上,有的双手端枪,跪在地上目视前方,但他们却各个都保持着战斗状态。美国兵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二连的战士们已经被冻死了,只不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大概是被我军打怕了,这些美国兵对着我军二连战士的遗体们,又挨个都捅了一刀。汩汩的鲜血从战士们的遗体上缓缓流了出来,但他们却仿佛失去了痛觉一般,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告别了青春激昂的季节,告别了放飞梦想的日子,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岗位。曾经憧憬的画面马上就要在赤裸的生活中构图和绘画,激起了对于工作和梦想的信心,然而在躁动的憧憬背后却是充满无限疑惑和迷茫的眼眸。但是在培训过程中,观看的两段《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视频,使我的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霎时,眼前一片光明。是他们的气节和精神融化了我,感动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他们那样的品质,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位,把关爱当做教育的第一步,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感化心灵。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教书18年,培养了一百多位彝族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摆脱愚昧,走出大山,走向文明。李桂林第一次攀上中断了十几年读书声的高山学校,感受到了山民们的纯朴热情和心底呼唤,他们夫妻用十八年的坚守做了回答:把青春献给孩子。同时十八年的耐心关爱,十八年的执着坚守,换来了感动中国的盛情礼赞。生命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翱翔于天空,有的呼啸于大地,有的驰骋于沙漠。无需褒贬哪那一种形式,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本质才是最感人的。李桂林夫妇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动人的育人赞歌,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本质和辉煌。他们感动的不仅是正在贫瘠的土壤中寻求知识的幼苗,而且感动了我们这些在教育的路途中充满迷惑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