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游里的人物叫什么【汇总20篇】

浏览

5734

范文

689

篇1:关于李兰娟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大代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因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并受邀在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观礼活动,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再次汇聚各方目光。近日,记者走近申纪兰,探寻这位90岁老人与人民代表大会风雨同行65年的传奇故事和她在新时代的履职新使命。

申纪兰,让我们再次走近您

一枚勋章,闪闪发光。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将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挂在了申纪兰的胸前。沉甸甸的勋章,照映着她初心不改的模样。

“上台领奖的时候我沿路走,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我把勋章戴上,还和我握了手表示祝贺,我心里头热乎乎的!没有想到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动!”

11月18日,申纪兰向记者讲述时依然激动万分。她那洪亮的嗓音、爽朗的笑声、用力拍着胸脯的双手,都向记者传递着发自肺腑的喜悦与感激之情。她说:“我是代表亿万农民光荣地领了这个奖,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我就领不到这个奖。‘十一’那天,我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阅兵观礼活动,参加晚上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联欢活动,亲身感受了国家的强大,真是越瞧越高兴啊!我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继续跟群众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道德模范人物感人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模范人物人事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代在发展,孝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孝子身上彰显的美德却是恒古不变的,东峡煤矿机电队职工刘佩德,几年如一日照顾偏瘫卧床的父母如一日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刘佩德也身患残疾,双髋股骨头坏死,行动困难,却是这样一个不良于行的人,却把大孝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佳话。

刘佩德,男,今年48岁,现为华煤集团东峡煤矿机电队的职工,在他得病前,刘佩德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妻子勤劳温柔,儿子上中学,刘佩德为人勤劳肯干,拥有一颗热心肠,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同事邻居也是有啥忙能帮就帮,在矿区拥有良好的口碑,随着矿区重组合并,效益越来越好,这个和美的家庭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亲情。

对于当时的生活刘佩德已经很满足了,他最大的 心愿就是能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为了让两位老人过 的舒心,在平时生活中,刘佩德确实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 奉父母体贴入微,精心照顾父亲母亲的饮食起居,并每天抽 时间陪老人聊天、散步。矿区里有什么活动,只要老人愿意 去看,刘佩德就会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心愿。刘佩德知道二 老喜爱戏曲,只要有买的他都会买回家,早些年用的录音机,家里的戏曲磁带放了一抽屉,现在是随身听,dvd播放机给父母欣赏解闷。闲暇时,一家人会聚在老人的身旁拉家常、 聊天,听老人唠叨,逗老人开心。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XX年 正月 -- 这个本来喜庆 的日子, 刘佩德 73岁的老母亲却半夜 突发脑梗塞,连夜紧急送往了县医院。在他母亲住院的 20多天里,他是夜以继日地守在老人的病床前,为老人喂药、喂饭、洗衣擦身、接屎倒尿,毫无怨言。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刘佩德的母亲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 遗症,半边身体无法移动,大小便无知觉,瘫痪在床。刘佩德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紧接着也病倒了。 两位身体本来还算硬朗的老人,现在是一个偏瘫在床, 一个住院接受治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佩德硬是忍 住泪水,挺起臂膀,义不容辞地扛起侍候两位老人的重担。 自从把母亲接回家后, 刘佩德就开始了两头奔走的日子。 他白天照顾住院的父亲, 老婆照顾母亲; 晚上联系家门亲戚帮忙看护父亲,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家陪护母亲。这样的来回奔波,短短时间内,刘佩德瘦了十几斤,大腿根也越来越疼,每天奔走让他腿部的疼痛越来越严重,有时走路都困难,刘佩德以为是最近太劳累的缘故,也就没往心去, 父亲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想起自己和老伴给家庭带来这么多不便,情绪低落,总是自我埋怨:"老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怎么不早点死呢?"。刘佩德听了这话,心里难受极了,一边忍受着疼痛的身体,却还要耐心地安慰老人,说"爸,没事,等你和妈的病好了以后,咱家会和以前一样,到时候我带着您二老去山逛逛。" 为了给两位老人治病,刘佩德瞒着老人买了昂贵的药品,怕老人心疼钱,总说药便宜,说是打折买的。刘佩德父母和他自己的巨额药费常常让他们入不敷出,刘佩德的爱人甚至把她结婚时买的金项链和金戒指卖了支付药费,并安慰刘佩德:"只要我们都好,让老人在有生之年幸福快乐的度过有生之年。"刘佩德每每说起眼中都有泛着泪花,暗暗下定决心,就算花完他所有的积蓄哪怕借款、贷款,也要治好父母的病。

XX年,刘佩德的父亲前后住了三次医院,为了方便照顾,刘佩德晚上直接睡在父母家,这样父母有什么事,也好叫醒自己。早上起床后,刘佩德给母亲翻身、穿衣、喂饭、喂药,待安排好老人后,他又赶去上班。天热了,他给老人勤擦身;天冷了,他就给老人加衣服,晴天时还抱母亲到外边晒太阳。刘佩德本身也患有疾病,坐股骨头坏死让他行动也不方便,寒冷的冬夜起来抱母亲解大小便很 艰难,但无论多冷,只要母亲叫唤,他都会起床。老人因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拉撒在床上或衣服上,但他不嫌脏、不怕累,替老人擦洗身体,重新给 老人更换床单和干净的衣服。为了使老人始终保持干净无异味,有时一天要洗换好几次。最难的是冬天,老人晚上尿湿 的小褥子和尿布每天早上就泡两盆子,因为经常清洗衣物, 刘佩德的两只手都是皴裂的口子。 老人因长时间不活动及年龄大等原因,经常出现便秘现象,这时刘佩德也不嫌弃,他直接用手指帮老人掏出大便,然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由于对老人照顾得好,老人虽然长 期瘫痪在床,但老人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间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周围的街坊邻居无不夸奖,称刘佩德的确是个孝子。"我病了这么久,佩德从来都不嫌弃,叫他干啥就干啥,从不惹我生气,伺候我不嫌脏、不叫累,我是真有福气啊!,老母亲在谈起自己的儿子时也是一脸的 "幸福和骄傲。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刘佩德的母亲从XX年瘫痪在床至今已 8年多了,他每天提早起来,很晚休息。周围的邻居有了闲时间不是去休闲广场活动,就是围成一堆下棋、打牌,而刘佩德一年四季总要陪在父母亲身边照顾。有人对他说:"你日夜侍候老人,难道不累不烦吗?"他说: "我应该 感到庆幸,我们子女几个都是吃高价粮长大的,父母亲为了供养打我们吃了不少苦,现在生活刚好写了,虽然他们有病了,至少我还可以去孝顺父母!我父母亲都已年过 七旬,还有多长时间,现在才是 报答他们恩情的时候,不能让自己以后感到遗憾。"这些质朴感人的话历历在耳,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知道刘佩德母亲因病久治无效,不幸逝世。

刘佩德十年如一日的将两位重病老人的起居饮食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母亲走了,父亲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刘佩德还经常把父亲推出来和人聊聊天,掀一会"牛角"。刘佩德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很庆幸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苦也是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方永刚是《全国道德模范事迹》中的“敬业奉献模范”,他是__省__市__县人,专业技术7级,______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他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旅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读过《 》等书籍,从___、“____”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着进一步、深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

他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

20__年__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20__年_月__日,__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榜样3》印春荣的人物事迹:缉毒前线的虎胆英雄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3印春荣人物事迹:缉毒前线的虎胆英雄

20xx年《榜样3》节目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分享入党初心等多种形式,着力讲好新时代新故事。下面分享的人物是:

《榜样3》故事人物:印春荣

20xx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向10位“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印春荣是当时唯一一位公安现役部队的代表。

印春荣曾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支队长,20xx年奋战在云南边境缉毒一线。他作为侦办主力,参与破获贩毒案件3千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千多人,缴获各类毒品数以吨计。

入党时,印春荣立下誓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他在缉毒一线长期与毒贩斗智斗勇,上演着真实版的《无间道》。无数次面对金钱诱惑和生命威胁,他都不为所动,坚持完成任务。印春荣说,“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品,多抓一名毒贩,内地的老百姓就少受一份害!”战友们曾经这样评价印春荣:他是卧底,用生命和胆识缉毒猎枭;他是军人,用忠诚和担当捍卫荣誉;他用20xx年的人生在漫长的云南边境线上,一次又一次和毒品较量。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飞天。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湖北襄阳一个普通农家,在家排行老六。1987年,他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从此扎根江西11年。

1998年1月,聂海胜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__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5天后,聂海胜、费俊龙凯旋。

8年后,已是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再次出征,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圆满成功。

“8”似乎与聂海胜格外有缘,在度过了又一个8年后,20__年,57岁的聂海胜搭乘神舟十二号第三次飞天,将同另外两名航天员一起,在空间站驻留3个月。

航天员们进入太空生活后,健身锻炼成了“每日必备”。他们需要每天进行至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饭后,聂海胜开始了健身“三连”——后空翻、倒立、后空翻。这些在地面上饭后禁止的动作,在太空环境中,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影响。

太空出舱是一项极为复杂、危险的工作,航天员在出舱前也要进行多项准备工作。据视频画面显示,聂海胜在汤洪波的帮助下,接受了运动肺功能检查。

据悉,这项检查是为测试航天员心肺功能,同时通过大运动量刺激和呼吸机对肺部的强化,确保航天员出舱时良好的身体状态,有体力在纯氧环境下穿着130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完成复杂的舱外工作。

画面中,在汤洪波的提示下,聂海胜松开两只手在空中挥舞,好像在开心地手舞足蹈,毫无压力,显然是信心十足。

周家平曾与聂海胜在空军驻赣某部学习,两人同住一间寝室。

据周家平回忆,有一次,聂海胜在执行训练任务时,飞机发生故障,从5000米的高空坠落,塔台指挥聂海胜保持飞机状态,实施“空中开车”。聂海胜按照程序操作,但没有成功。当时飞机飞行高度已降到20__米,塔台指挥员让聂海胜准备跳伞,但不甘心的聂海胜又试了一次,无奈再次失败。在飞机飞行高度只有500米时,他被迫选择离机跳伞。几秒钟后,飞机坠毁,而聂海胜的伞降点距飞机坠毁点仅100米,巨大的气浪把聂海胜推倒在地,所幸他毫发未伤。

“这种突发状况,全凭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周家平感慨道,聂海胜在专业领域是大家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40多年来的人生路,朱彦夫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失败是主要的。每做一件事,都意味着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失败。经过无数次失败,我才找到成功的路子。每千成一件事,我都深深意识到千万次失败的价值以及妻子对我的全力支持。”

婚后不久,朱彦夫见村民们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决心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办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们便拿出自己积攒起来的残废金,办了一所夜校,朱彦夫任教员。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去夜校授课,起初是妻子背他去,一年后他能走了,便自己去。有一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了,脸被石头划破了几个口子,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自己爬不起来,直到家人来接他,才在妻子的搀扶下站起来。看他被摔得鲜血淋淋的样子,妻子心疼得直掉泪。“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我必须得好好地教下去。这点伤不要紧,我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你放心好了。”朱彦夫轻轻地安慰着妻子。从此,为了丈夫的安全,她坚持送接丈夫。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8名党员推选为村支部书记。组织上考虑到高度残废,料理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难,没有同意。朱彦夫便“拄”着拐杖,拖着17斤重的一双铁脚,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给公社党委书记看,同时表态,不干出个样子来绝不罢休。_说:“只要俺能走,彦夫就能走。他对党有说不完的恩情,为能继续为党做事,他遇到的困难就是再大,他也知道怎样对待困难,他不会向困难低头。让他干支书,俺相信他能干好。”组织经过研究,同意他担任张家泉村支书。

张家泉村虽处在沂河的上源,但分布在几个山梁上,山路崎岖,每年春、秋、冬三季,连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用水浇地了。朱彦夫意识到要彻底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必须先解决用水问题。为带领村民们找水,他实在拖不动假脚,就用膝盖跪行。村民们感动了,重新充满了信心。“朱书记两口子为了咱们吃了多少苦啊,咱要是再打退堂鼓,还有良心吗?”到1960年止,张家泉村先后打井9口,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到70年代初,张家泉村终于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龙王庙大口井,并修建了一条1500米长的水渠,结束了村里无水浇田的历史。之后的几年里,张家泉村又接连打了两眼大口井。张家泉村山地贫瘠,缺少平地,过去粮食不够吃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当村支书大小也是干部,要不能让群众过上温饱日子,就对不起老少爷们啊!”朱彦夫心想。于是,经过周密计划,他带领群众经过两年奋战,平整荒坡,填平两个大沟,造成了一块60多亩的旱涝保收的小平原。到60年代初,朱彦夫又带领林业队在荒山坡上开出了一个大苹果园和一个花椒园,从那开始,张家泉的村民们口袋里开始有了零花钱。直到今天,这个苹果园和花椒园仍然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了让村民们早日用上电,朱彦夫在妻子的搀扶照顾下,拖着残疾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点油灯的历史。这期间的出差费用,全是他自己的残废金。为了凑足出差费,_宁愿穿打满补丁的衣服。有一次,她见二女儿朱向荣的衣服太破了,便许诺给她扯点布做件衣服,可是最终也没能兑现。朱彦夫关心群众疾苦。村民蔡光生有心脏病,因为家里穷,治不起,朱彦夫每个月从残废金中拿出20元给他买药治病(当时朱彦夫的残废金为每月42元——作者注)。

朱彦夫夫妇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在生产队里,几个孩子可以到庄稼地里帮大人摘棉花、刨地瓜、切瓜干,可就是收花生时不让去,怕孩子吃花生,养成坏毛病。有一次,年幼的朱向欣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到地瓜地里挖了两个地瓜,放在火里烧,被朱彦夫发现,他硬是让哭成泪人的女儿把1元钱送到生产队会计手里作为赔偿。朱彦夫当了25年村支书,没拿一分钱的报酬。村里因工作需要招待上级来人,他只参加过一次,还硬是交了1元伙食费。

1982年,朱彦夫因患心脏病辞去村支书职务。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经组织研究决定,朱彦夫全家迁往南麻镇,可他和妻子仍放心不下张家泉村的群众,每年都要回张家泉村看望乡亲们,与群众共商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王娅生于1952年,今年66岁,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而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__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来她持续的爱心捐赠足迹。

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王娅自己也说不清,而她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很普通,没有什么。”王娅说,“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帮点儿,小的能力就少帮点儿,反正是尽力去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刘,男,今年48岁,现为华煤集团东峡煤矿机电队的职工,在他得病前,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妻子勤劳温柔,儿子上中学,刘为人勤劳肯干,拥有一颗热心肠,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同事邻居也是有啥忙能帮就帮,在矿区拥有良好的口碑,随着矿区重组合并,效益越来越好,这个和美的家庭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亲情。

对于当时的生活刘已经很满足了,他最大的 心愿就是能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为了让两位老人过 的舒心,在平时生活中,刘确实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 奉父母体贴入微,精心照顾父亲母亲的饮食起居,并每天抽 时间陪老人聊天、散步。矿区里有什么活动,只要老人愿意 去看,刘就会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心愿。刘知道二 老喜爱戏曲,只要有买的他都会买回家,早些年用的录音机,家里的戏曲磁带放了一抽屉,现在是随身听,DVD播放机给父母欣赏解闷。闲暇时,一家人会聚在老人的身旁拉家常、 聊天,听老人唠叨,逗老人开心。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 正月 -- 这个本来喜庆 的日子, 刘 73岁的老母亲却半夜 突发脑梗塞,连夜紧急送往了县医院。在他母亲住院的 20多天里,他是夜以继日地守在老人的病床前,为老人喂药、喂饭、洗衣擦身、接屎倒尿,毫无怨言。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刘母亲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 遗症,半边身体无法移动,大小便无知觉,瘫痪在床。刘父亲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紧接着也病倒了。 两位身体本来还算硬朗的老人,现在是一个偏瘫在床, 一个住院接受治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硬是忍 住泪水,挺起臂膀,义不容辞地扛起侍候两位老人的重担。 自从把母亲接回家后, 刘就开始了两头奔走的日子。 他白天照顾住院的父亲, 老婆照顾母亲; 晚上联系家门亲戚帮忙看护父亲,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家陪护母亲。这样的来回奔波,短短时间内,刘瘦了十几斤,大腿根也越来越疼,每天奔走让他腿部的疼痛越来越严重,有时走路都困难,刘以为是最近太劳累的缘故,也就没往心去, 父亲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想起自己和老伴给家庭带来这么多不便,情绪低落,总是自我埋怨:"老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怎么不早点死呢?"。刘听了这话,心里难受极了,一边忍受着疼痛的身体,却还要耐心地安慰老人,说"爸,没事,等你和妈的病好了以后,咱家会和以前一样,到时候我带着您二老去山逛逛。" 为了给两位老人治病,刘瞒着老人买了昂贵的药品,怕老人心疼钱,总说药便宜,说是打折买的。刘父母和他自己的巨额药费常常让他们入不敷出,刘爱人甚至把她结婚时买的金项链和金戒指卖了支付药费,并安慰刘:"只要我们都好,让老人在有生之年幸福快乐的度过有生之年。"刘每每说起眼中都有泛着泪花,暗暗下定决心,就算花完他所有的积蓄哪怕借款、贷款,也要治好父母的病。

20xx年,刘父亲前后住了三次医院,为了方便照顾,刘晚上直接睡在父母家,这样父母有什么事,也好叫醒自己。早上起床后,刘给母亲翻身、穿衣、喂饭、喂药,待安排好老人后,他又赶去上班。天热了,他给老人勤擦身;天冷了,他就给老人加衣服,晴天时还抱母亲到外边晒太阳。刘本身也患有疾病,坐股骨头坏死让他行动也不方便,寒冷的冬夜起来抱母亲解大小便很 艰难,但无论多冷,只要母亲叫唤,他都会起床。老人因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拉撒在床上或衣服上,但他不嫌脏、不怕累,替老人擦洗身体,重新给 老人更换床单和干净的衣服。为了使老人始终保持干净无异味,有时一天要洗换好几次。最难的是冬天,老人晚上尿湿 的小褥子和尿布每天早上就泡两盆子,因为经常清洗衣物, 刘两只手都是皴裂的口子。 老人因长时间不活动及年龄大等原因,经常出现便秘现象,这时刘也不嫌弃,他直接用手指帮老人掏出大便,然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由于对老人照顾得好,老人虽然长 期瘫痪在床,但老人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间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周围的街坊邻居无不夸奖,称刘确是个孝子。"我病了这么久,从来都不嫌弃,叫他干啥就干啥,从不惹我生气,伺候我不嫌脏、不叫累,我是真有福气啊!,老母亲在谈起自己的儿子时也是一脸的 "幸福和骄傲。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刘母亲从20xx年瘫痪在床至今已 8年多了,他每天提早起来,很晚休息。周围的邻居有了闲时间不是去休闲广场活动,就是围成一堆下棋、打牌,而刘一年四季总要陪在父母亲身边照顾。有人对他说:"你日夜侍候老人,难道不累不烦吗?"他说: "我应该 感到庆幸,我们子女几个都是吃高价粮长大的,父母亲为了供养打我们吃了不少苦,现在生活刚好写了,虽然他们有病了,至少我还可以去孝顺父母!我父母亲都已年过 七旬,还有多长时间,现在才是 报答他们恩情的时候,不能让自己以后感到遗憾。"这些质朴感人的话历历在耳,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知道刘母亲因病久治无效,不幸逝世。

刘十年如一日的将两位重病老人的起居饮食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母亲走了,父亲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刘还经常把父亲推出来和人聊聊天,掀一会"牛角"。刘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很庆幸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苦也是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351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回到家后,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喝水、大小便,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慢慢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并尽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期间,他还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好妻子__。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站上机械臂,面向茫茫宇宙,目之所及是璀璨银河,环绕身边的是光焰夺目的“天宫”。

这曾是刘伯明脑海中的画面,现在,梦想即将照进现实。6月17日,他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第二次进入太空,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

按照计划,飞船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航天员预计将在天和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对刘伯明来说,出舱并不陌生。20__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他与翟志刚和景海鹏配合,共同完成我国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当时,刘伯明和同伴在打不开舱门、轨道舱火灾警报的“惊心动魄”后,最终让五星红旗在宇宙中飘扬。

这次飞行任务更加复杂,航天员需要多次出舱,出舱时间也将大幅增加。“无论困难多大,风险多高,任务多重,我坚信有地面专业人员的支持,有我们乘组三位‘帅哥’的默契配合,我们将满怀信心迎接一切挑战。”刘伯明这样说。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的一户普通农家。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的他,和其他孩子没有太多不同。

在父亲刘志生看来,刘伯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调皮,爱拆东西。他曾向媒体讲起刘伯明小时候的趣事:当时家里并不富裕,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收音机。有一次,刘志生发现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刘伯明把收音机拆成了零件,气还没消,就看到儿子快速把收音机重新组装,而且还能正常收听。

刘伯明成为航天员后,他的父亲再讲起他小时候的调皮经历时,总是会透出骄傲,因为儿子的聪明让他一路走出农村,进入飞行员大队、航天员大队,让他在家人难以想象的光荣事业中发着光。

1983年,刘伯明考入依安一中读高中。当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这给一个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给家里省点钱,刘伯明没有住校,而是选择了跑校(走读)。

骑着家里低价买来的二手破旧自行车,刘伯明开始了每天近20公里的跑校生活。从刘伯明家到学校,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颠簸不断、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溅得满身是泥水,冬天道路结冰,骑行难上加难。在刘志生的印象中,“披星戴月”是儿子跑校期间的常态,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了才能到家。

依安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二十多年后仍然记得,刘伯明骑到学校时经常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白霜,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他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最肯吃苦的孩子。”在张福林看来,辛苦的跑校生活也让刘伯明的身体更加结实,意志更加坚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白晓卉抗疫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材料_申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材料

,女,共产党员,现就读于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1006班。现担任会计1006班团支书、经济管理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助理。该同学性格热情开朗,为人乐观自信,有很强的责任心,尊敬师长,同学关系融洽,受到师生一致的好评。因成绩突出,表现优异, 荣获XX年度“国家奖学金”、学院“二等奖学金”;在学院举行的数学建模论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因品学兼优,被评为XX年度“优秀学生干部”。

一、思想上:

xx同学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在高中时就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大学期间时刻以一名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及时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在思想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学院党团课学习,向身边优秀学生学习,在党团组织的培养下,xx同学在思想和认识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她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能积极改进。鉴于该同学的优秀表现,经过党支部会议一致通过于XX年4月准予她按期转正。

二、学习上:

xx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从XX年进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就一直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的生活,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学习上,她严格要求自己,入学以来,每天坚持晨读,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刻苦钻研,勤奋好学。课堂上,她总是坐在教室最前排,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求解疑难问题;休息期间,当同学们都还在玩电脑、睡懒觉、谈笑时,她却已经安静坐在了图书馆学习。她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每个学期,她都会制定好学习计划,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不偏科。考试之前,她会认真的将所学的知识复习整理,做好复习规划,使每天都过得充实。通过她的刻苦努力,在大一学年名列专业第一,荣获了“国家奖学金”及学院-XX学年“二等奖学金”。

在XX年5月份,大一二期时,她积极参加学院举行数学建模论文竞赛。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思路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为了想出简便的解题方法,夜晚当同学都熄灯睡觉时,她还在继续悄悄的忙碌着、思索着,最终创造性的运用了vb程序方法和高等数学偏微分函数,把数学知识和网络技术用到解题当中。为了保证方法运用的正确性,她一边仔细研究,一边虚心的请教老师同学,还充分的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学校的图书馆。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最终荣获了学院“二等奖”。她认为学习成绩绝不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的唯一标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代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大学是孕育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沃土,学习之余,她充分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XX年度,她积极参加了学院举行的会计沙盘培训。她不仅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学好课堂知识外,每天还要上好沙盘培训课,每次的培训课后还要写好此次方案过程、总结、体会,该培训课,每天晚上都会进行,一般是从下午六点多上到晚上十点左右,每次晚上她上完培训课回到寝室时,室友们几乎都已经准备睡下,她急急搞完洗漱后,就会马上写好本次培训的方案过程与总结本次的经验及从中所犯的错误,然后再拟定一个新的方案…当时在该组开始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四五十人,但只能在其中选出四五名进入最后培训并参加竞赛,经过几轮筛选、淘汰,凭着xx同学自身的努力、认真,被留到了最后,该生所在的组在省赛中荣获“省二等奖”。在培训期间,因为省赛获得成功继而要参加国赛,为了准备国赛,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暑假期间也要进行培训,因xx同学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也坚持留了下来,在国赛中该组荣获“国赛一等奖”,虽然,最终的国赛只派了大二的学生参加,她没有参与最后的省赛与国赛决赛,但是这些成功与她的坚持、努力与汗水是离不开的。

她在读职高时就已经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现在正努力备考今年十月份的助理会计师证。因她自身英语基础比较差,XX年度,大一上学期,为了通过国际英语a级考,她坚持每天早上起来晨读,并利用课余时间做习题,遇到不懂的虚心请教老师与同学,现在她依然继续努力,备考四级。为了向更高目标奋进,她去年还报考了师范大学的自考会计本科。在学习中,除了自己做到全面发展,她还积极主动的帮助同学,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舱内状态良好,同时亮点频出,让人印象深刻。

三名航天员中,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舱内画面显示,聂海胜与刘伯明两位“老司机”的情绪冷静淡定,而汤洪波则看起来略显激动。

比如,汤洪波在失重状态下,一会瞄向窗外,还开心玩起了笔。

画面中,他把笔往上一挥(抛),笔向上翻了一个弧线,汤洪波则继续翻工作手册,也不理会笔飘回来没。旁边两位宇航员则是一副淡定的模样。

没过多久,这支笔又飘到了镜头面前,汤洪波顺势一接,又玩了一轮。

不少网友被航天员的可爱“小动作”逗乐了,“汤洪波,全国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笔了”“第一次上天都这么可爱吗”“到底是年轻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人物的礼仪_个人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人物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复杂繁多,且互相关联,成体系,虽然多经变化,其中传承的一些精神大体一致,这些精神核心也潜移默化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观,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古代人物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人物的礼仪

一、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祭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二、成年礼

也称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三、飨燕饮食礼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四、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人之间相见,宾客见主人要以野鸡为礼物;下大夫之间相见,以大雁为礼物;上大夫之间相见,以羔羊为礼物。

五、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是对家居各种设施功能象征的一种祭祀。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六、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日本奈良时代以前,傩仪从中国传入日本,叫做追傩式,由神道教神社负责。日本每年除夕和立春会举办追傩式。

这只是中国礼仪中的几小节,到现在有的不存了,有的变化很大,时代总需要寻求适合自己的新规则,对旧礼不能不有所损益吧。

古代中国曾经最重要的下跪礼仪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跪拜曾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礼仪姿势。跪拜礼,是以周代贵族的正坐为基础而形成的礼仪姿势。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到了东汉末年胡床传人,坐具发生了变化。胡床是胡人的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可以收拢折起,携带方便。胡床传人中原后马上受到士大夫的欢迎,很快普及起来。后来胡床加高,后面安上靠背就成为椅子。这种可以垂足而坐、并有依靠的高位置坐具显然比席地而坐舒服多了,很快就被中原人接受。可是跪拜与接受跪拜人的距离却因此拉大了。跪拜者一下跪就是拜在受礼者的脚下,行礼者看受礼者是仰视,受礼者看行礼者是俯视,这就形成一种心理威压。

古人的跪拜礼节早就被《周礼》所记载并规定下来。仅从这点来看,它的成型或完备最迟也是西周时期的事。《周礼·春官·大祝》说:“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九拜”里面,以稽首、顿首、空首为正拜,是跪拜礼节内的最基本类型。《周礼》要求人们辨识“九拜”,最要紧的就是掌握这三拜;而后六拜则是由前三拜衍化出来的。跪拜礼真正在礼拜姿势上常见的有稽首、顿首、空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陈贝儿主持的纪录片《无穷之路》,拍摄团队穿梭全国6个省份,深入10个贫困县了解各地民生。报道称,陈贝儿出生在香港,生长在温哥华,一直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她对贫穷没有什么概念,去脱贫地区的艰辛是她未曾预料的。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她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去怒江拍摄交通扶贫时,陈贝儿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过去百姓过江用的溜索。

对于西方媒体的质疑,陈贝儿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拍摄之前就看过一些外媒报道称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很不习惯,配套又不好,“但是我自己亲眼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我真的非常震撼,从这一点我就看到,国家是很大手笔,也不惜代价,为了脱贫的决心是非常强的”。她感慨,中国脱贫工程比联合国早10年完成,“这是因为我们当中有很多无名英雄”。

港媒还称,《无穷之路》播出后,不仅内地观众赞不绝口,在香港也好评如潮。陈贝儿透露,很多香港观众朋友给她留言表示很感动,因为这个节目让他们了解国家发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1930.2.4-),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沈阳机械制造厂设计室空气动力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理事。当选第六、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他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领导了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高性能远景飞机概念研究。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中国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中国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中国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顾诵芬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八Ⅱ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法,把飞机的各项专业技术综合优化于一个机型中;主持了主动控制验证机的研制;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合作研究远景飞机布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崇高的又是具体的;是平凡的又中伟大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我们每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们每一次尽情欢乐的节日,在我们每一次面临无情的灾难,都有消防战士、人民警察在彻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尽全力排除万难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于他们的无私坚守和拼命付出。

请记住他们以生命赴使命。回顾以往奋战在洪涝火灾现场的消防战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气罐保护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弃救人的,也有牺牲时始终紧搂被救小孩的。此次在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队员,大多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投身火海不犹豫、踏进洪涝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安全长城”,为人民群众挡住了凶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入团誓言。相较之下,我们反观当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吗?有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吗?有不折不扣为民服务吗?英雄的牺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回顾历史,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身躯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的新生活。在当今社会,谁又能说敢忘记先烈,谁又不由衷地去崇敬先烈,而谁,又在用实际行动去效仿先烈,用他们的行动来谱写新时代华丽而又让人尊敬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学校是我家 学生就是咱的娃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学校我家 学生就是咱的娃

我从教二十五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时刻刻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为人师表,用心呵护学生,用爱心激励学生,感化学生。从XX年至今,我所带班级中考成绩突出,连续六年被邓州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培优先进个人”。

一、爱心奉献,学生一个都不少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帮助学困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当班主任的理念,爱心奉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追求内在真善美的愿望,努力使全体同学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年内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力求达到“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育人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好评,连续4年学生巩固率都是百分之百。去年秋期开学时九四班68人期末考试时71人,这一学期72人,无一人流失,实践了我当班主任的工作理念————“一个都不能少”。

二、无微不至,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校是我家,我家就是学生家,学生就是我的娃。”师生如父子,我时常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无比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弥补了学生遗失的父爱。前不久,学生李萌林感冒几天仍坚持学习,一天晚饭后我去教室发现她爬在桌上,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感到不舒服,问她吃饭没有她摇摇头。我把她带到公路边看看病回到住室給她做饭,让她吃过饭才进教室。

我们学校是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园,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远方打工。我班的赵倩父母和姐姐都在广州打工,老家是都司镇距离学校一百多里,乘车很不方便,况且家里没有亲人,每逢九年级过假期我就让她吃住在我家,让她成为我家的一员,让她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使她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三、诚心奉献,学生求学路上不孤独

学生是我的心,学生是我的肝,学生就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我每天坐在教室,常常是最早到到教室,先看看清洁卫生落到实处没有,问问同学的吃饭、穿衣、学习用品等等,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只要心中装有学生,就会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上学期末,由于天气干燥流感袭击,为了防控疾病发生,我自费到药店买药、烧凉茶分给学生喝。还买了几个热水瓶,放在教室,供学生喝茶用。关心学生从小事做起。学生凳子坏了,我就拿到路边修理。衣服破了就拿回家让我爱人给缝一缝。去年11月份,天气突变,父母在广州打工的李跃飞 “衣正单”,于是我带他到街上买了保暖的衣服和棉鞋。安全重于泰山,我从不让学生单独出校。学生生病,不论时间天气,第一时间带学生去看病。

四、“黄金搭档”,发挥各科教师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每隔一段时间,我把本班的任课教师请的我的住室,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随便吃顿便饭,学校领导时常称我班的任课教师为“黄金搭档”。我总是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