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实用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7173

范文

485

初中语文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726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通过听评课活动,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1)明确学习内容。(2)突出学习重点。(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2)学习研究新大纲、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有计划地学习新大纲,以新大纲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一小时,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3、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认真抓好重点课题“初中生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着力研究其方法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教研组活动、小型研讨会等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形式,集思广益,集体攻关,以利于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成功做法。

2)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本学期,我组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示范课、作理论讲座,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2)通过上研究课、说课、教材分析等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让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新人辈出,充满蓬勃生机。

3)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5、坚持正确导向,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全体初三语文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语文改革的经验,认真研究中考,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从而改革初三语文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考纲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

同时,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传达局教研室教研精神。

2、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3、确定课题研究安排,落实专项训练3—6课编写与训练。

三月份:

1、学习语文教材教法等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一人一课”。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3—6课的专项训练。

四月份:

1、组织安排市局的征文竞赛。

2、教案检查。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7—9课的专项训练。

4、组织初三的复习,做好迎接一轮、二轮的模拟考试。

五月份:

1、优秀教案的评比与展示。

2、校园语文教学公开课竞赛。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第10课的专项训练,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4、组织初三学生复习,为迎接中考做好准备。

六月份:

1、评选优秀组员。

2、写好语文组期末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时间方面:

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

初三3、4共有100个学生左右,由于是重新分班,所以两个班的水平应该没有差距。另外,从上学期县里的水平测试来看,整体水平处在全县的的前列,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4、自身方面:

思想守旧,未能紧跟教改步伐,总是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想偷闲,幻想让学生不做题就能提高。

二、教学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毕业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上好课。

2、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4、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举行演讲大赛等。

5、重视阅读训练,加强写作训练。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

7、实施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把每一项活动都列入小组的评价之内,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具体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二单元(上册)两周

第三、四单元(上册)两周

第五、六单元(上册)五周

名著、专题(上册)一周半

九年级下册五周

复习一周半

测试、活动两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18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但让我给大家介绍教学经验,我感到有点诚惶诚恐。因为在座的有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掌握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新教师,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虽说从教十余年了,但由于学生的不同,总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只是凭借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应做的努力。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一、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她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无论怎么变,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合理利用支配好课上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是公认的事实。我备课不仅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而且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除了备好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备学生,即把我们备的知识以学生认可的方式教给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严格要求与放任自由相结合的。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学生会感到很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引发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件发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学习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主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和乐趣,使学生感觉课堂不再那么枯燥那么漫长,从而期盼下一节课的开始。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初,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开动脑筋,搞好作文教学。

学生对阅读缺乏敏捷的解题思路,缺乏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五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从试卷分析发现,语文的确包罗万象,是名副其实的大语文。最突出的是语文的课外知识必须丰富。而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3、重视作文评改。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五、运用“三勤”教育方法,收效十分明显。

1、头脑勤。语文老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口勤。每个班级都有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对待他们我不采取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进行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

3、手勤。对于学生你对他松一尺,他会对自己松一丈。平时的作业,尤其是学生读书笔记,每一篇日记我都坚持全批全改,持续对他们进行分数激励,非但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在坚持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三勤”当中,“头脑勤”是基础,只有考虑成熟了,你才能去讲去做。当然,“手勤”、“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三者密切结合,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容易。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各位老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中,在忙碌中生活,但千万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最后我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376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30,,,,,,一行五人代表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杨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xx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xx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214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3.领会诗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置情景,以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进行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梦想,在山的那边”,感悟大山里的孩子们的梦想。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扎下 漫湿 瞬间

2.理解词义。

痴想——发呆的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

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喧腾——喧闹沸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三、整体感知

(一)听读诗歌,把握诗歌停顿及节奏;

(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诗歌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

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第二部分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

2.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3.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的世界”的海,沿途是不是一帆风顺?——不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山!

4.面对这许许多多的山,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分析诗歌)

四、课文研讨

(一)词句理解,问题探讨。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痴想”在文中的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2.“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 “哭”蕴含怎样的情感?——满怀希望,结果大失所望,因此哭;艰苦付出,却无所回报,伤心而哭;上了当,被妈妈骗了,因委屈而哭……

4. “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5.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部分: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7.如何理解“枯干”?——“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8.“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

(二)概括两节诗的内容,探究诗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1.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山”是指阻拦我们前进的障碍物,我们要实现理想而必须克服的困难和挫折。

五、体验和反思

补充资料:作者在写完这首诗的20多年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山那边的海——关于》,他在文章中说道:

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

这是作者亲自揭示出来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作者会写成这么一首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在后来写的这篇文章之中找出原因。

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和上山下乡,在“文~”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作者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也许已经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谈一谈,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你遇到过这样的“山”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常规作业及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398 字

+ 加入清单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几乎是按生活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阿长和《山海经》”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骇 掳 悚 煌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生回答后,师明确: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长的惶急情景,这里只有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将我按住”,再是“摇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设想一下,阿长心里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七、布置作业《导与学》

八、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事情:喜欢切切察察 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买《山海经》

形象特征: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但真诚、善良无知淳朴 关心爱护、热情善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无知、淳朴,关心爱护我。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齐读第18-28自然段。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小结: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明确2、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8、“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9、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先抑) (后扬)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描写方法、写作方法、基础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教师结束语。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写作练习

七、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先抑) (后扬)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_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方案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初中,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人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的情况基本一致。由于所处地域的问题及语文基础不扎实,众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较差,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薄弱,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只有个别同学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学习较主动,但仍不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引导。

为使教学工作有条有理地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做好开头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抓实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会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别人的交流。书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紧紧抓住书写差的同学,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引领学生诵读课文,培养语文的感觉及学习兴趣。

二、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三、 打牢写作基础。在写日记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四、 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精心备课,尤其备好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积极把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思想、习惯等方面,多启迪,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试着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眼、耳、口、手、脑动起来的习惯。向课堂要效率,使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有趣,学生在45分钟内得到较好的训练。

六、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赵普》《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课时安排:15;第1至3周。

第二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课时安排:12;第4至6周。

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短文两篇》《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课时安排:13;第6至8周。

第四单元:《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黔之驴》《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课时安排:14;第8至10周。

复习期中考试,第11周。

第五单元:《三个太阳》《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新闻两篇》《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专题》;课时安排:15;第11至14周。

第六单元:《古代诗词三首》《现代诗二首》《歌词三首》《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课时安排:15;第14周至17周。

期末总复习,第18周至19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

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校园网络,让学生浏览电子图书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一、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心投入地去诵读,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直接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正误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等感触感应能力。途径:1.示范美读,移情动容2.理解朗读,体会鉴赏3.指导诵读,心口合一。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逼真传神的感受境界。4.比赛竞读,巩固记忆。

二、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方式:

依据语境,推敲言语内涵。语境确定了语意,只要依据语境,进入角色,就能解读语言蕴藉极深的隐含意义。

2.激活经验,类推言语意蕴。

3.驱遣想象,意会言语境界。

三、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1.把握关键词,体味其作用。关键词指那些思想深刻、含义丰富、能体现文章主旨、凸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的词语。

2.借助语法修辞知识领会语句意义作用。

3.分析关键句,循文探旨意。统领句、中心句、终结句,指导学生瞻前顾后,索其联系,探其旨意。

4.联系作者作品,理解言语内蕴。此外还有尝试替换、比照参读、探本溯源等。

四、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语感是言语对象对人们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四驾齐驱,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组织规则和表达形式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将学生置于训练的主体地位,以“思”“悟”为起点和归宿,着力“听说”,突出“读写”。听读多了,就能感悟规律,听前句而晓后句,读前事而推想后事,自然把握语言规则、文章思路、表达方式。说写多了,多种“套路”烂熟于心,在特定因素触发下,便发挥出潜在的语感势能,各种词汇和表现手法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即达意尽情。这样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就达到了语感的最高境界。方式:1.善听2.多说3.多读4.勤写

二、2.写作: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为什么写:英国的大文豪约翰生:“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此话也可以这么说,写作的唯一目的在于加强作者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的话;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的话?诉诸笔端,让它在同一或不同的时空里得到更多的心灵回应,或用以证明自己在这人世间生活着或生活过,这毕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写什么:写出对生活的的感悟。生活随笔。第一、注目寻常琐事,寻觅无尽趣味。第二、以细腻的心灵选择幽微平常中的素材。第三、用一颗善良,真诚之心去贴近日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是才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写不完的我,为身边的一切作传),

怎样写——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启蒙讲座;只有写,你才会写;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可是却不愿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人有话不只要说,而且要写,多半是为了给别人看,并想求得别人的信服或感动。而要想使人信服、感动,自己就先要有真实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生活随笔作为我们思想的自留地,精神的后花园,更没有理由和必要违心作假。有什么话想说,就如实地把它记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行文平淡如话,这其实是一种高的境界,它是语言精练明白与文句朴实流畅二者巧妙融合的结果。

采取论坛式互评法。

评选小作家。颁发“多产奖”。

书信写作常识与实践。

试行分组论坛式作文互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以灵活的命题激发

关于作文命题:于漪:“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叶圣陶:“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用命题作文之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命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是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此方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说:“作文题目,无论是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情趣、意志、兴味的需要。”

2.活动激发: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书签、贺卡,或做些科学小实验等来写一些说明文;通过辩论会等让学生自己写稿。

3.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把宽题变成能够加以具体化的窄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能出窄题,不能出宽题。拉德任斯卡雅所说的“窄”与“宽”,无疑是指概念外延的“小”与“大”。处在“少年开放期”(大致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只要表现为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如总题为“写写‘写不完的我’”,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又高又细像电线杆子像麻杆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顽皮的我,天真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愣头青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可以写我的爱好: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

可以写我的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的一次荒唐,我的一次冒险经历

还可以写:我爱我我恨我我笑我我劝我我夸我,以及我思我想我言我行我感我的心里话

总之,是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一句话:写写“写不完的我”。

身边人的故事——家长、亲戚、老师、同学、陌生人

身边物的故事——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比如“我家的房子”

三、3.听说教学: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可由特邀老师主持。以学习方法、学生恋爱、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4.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5.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6.电影欣赏:经典影片反映的时代地域不同,但在表现人类的基本生活世界方面,它像文学名著一样,历久弥新,常看常新。因为生活海洋的表面浪花飞沫之下,每一个时代的生活潜流都是相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教研组上学期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_学期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研组上学期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5、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八年级、不仅抓好基础,而且要提升能力,举一反三,训练学生回答问题应有章有法。九年级、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知识点清晰,落实到位。全体九年级语文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语文改革的经验,认真研究中考,深入研究《中考说明》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从而改革初三语文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说明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

同时,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6、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举办灵活多样、小型的学生竞赛活动。有计划地进行诗歌朗诵、板报小样、演讲比赛及作文比赛等,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些活动由各备课组设计组织,开展具有年级特点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竞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7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一、导入新课

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赤壁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渔家傲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317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 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2981 字

+ 加入清单

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

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

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小说以浙东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文章结构层次

开端

(1—9段)

第一层

父亲年轻时造了三级青石台阶,青石台阶承载了普通农家的平凡生活。

第二层

父亲立志造高台阶新屋,含蓄表达父亲的朴实追求。

发展

(10—16段)

第一层

讲述父亲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

描述父亲在酷暑严寒中的辛苦工作,表现其造屋的坚强意志。

高潮

(17—24段)

第一层

描述父亲造新屋的过程。

第二层

描述父亲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为修台阶做准备。

第三层

描述父亲在热烈的鞭炮声中既高兴又尴尬的表现。

第四层

描述父亲将老屋三块青石板撬来,当作新台阶基石,修成九级台阶。

结尾

(25—32段)

第一层

讲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坐在新台阶层,却感觉不自在。

第二层

描述父亲挑水上台阶闪了腰。

第三层

讲述父亲失去了往日生机,感慨自己的衰老。

3.请根据已分析的结构内容,用一段简练的文字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2)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明确:文章描写“我”与父亲关系的语句不多,但就此一句中便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凸显出一位慈父形象。

(3)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明确:父亲由于长年从事劳作,脚上积了许多沙泥,表现出父亲的创业艰苦,“唿嗒唿嗒地走回来”不仅是带水草鞋的厚重,也是他脚步的厚重,这里以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位踏实的劳动者形象。

(4)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明确:虽然一无所有,但是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两个“捡”字与一个“塞”字,是无数个日月重复的动作,父亲是一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业的朴实者形象。

(5)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明确:父亲专注的目光,表达了他的决心。他有志气,不甘人后,要自立于受人尊敬的行列,有长远的目标,丝毫不会动摇。

(6)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明确: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看似写出了一个滑稽的形象,实际上是写出了父亲骨子中深藏的朴实与安分,他所追求的“形式地位”得到了,然而骨子中的低调朴实却又让他显得局促不安。

分析总结: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也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辛勤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辛苦,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目标导学三:揭示“台阶”意义,深刻理解主题

“台阶”既是本文的题目,也是本文的线索,父亲的一生,也凝聚在小小的台阶上。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台阶”在文中的含义。

1.“三级台阶”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级台阶”是父亲从很远的山上背下的三块青石板,每块三百来斤重,垒成三级青石台阶。父亲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平时,母亲一边坐在门槛上干活,一边看“我”在青石台阶上玩耍,父亲累了,就在青石板上休息,因此,“三级台阶”承载着一家人的平静和睦生活。

2.“高高的台阶”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高的台阶”对父亲来说,是人生的目标,是赢得一定地位的象征。正是如此,他才不惜一砖一瓦地积累材料,呆呆地望着别人的高台阶出神。“高高的台阶”也是血肉之躯的父亲战胜严寒酷暑、疲惫困苦的精神动力,更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3.“九级台阶”建成之后,对于父亲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个普通农民,省吃俭用、辛苦劳碌半生,终于建起一栋中意的房屋,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九级台阶”,是父亲的人生杰作,他当天就坐在一级上抽烟,这看起来不经意的一坐,却是半生的渴望。然而“九级台阶”的建成并没有让他真正感到了地位的提升,骨子中的朴实反而让他觉得十分不自在,不止如此,当这的愿望达成之后,他便不复人生目标,很快失落了,这个不服老的人,真的老了。

目标导学四:读懂结局,升华情感

父亲经过了日积月累的努力,终于筑起了“九级台阶”,倘若文章就此带着父亲的幸福戛然而止,那不过,但作者却延续笔力,写出了父亲的失落,更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结尾,虽不是悲剧,但却如同有悲剧一般的力量令人哀伤。对于作者如此结尾,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素材: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明确:即便是在农村人心中,也同时藏着物质的梦想与精神的梦想,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生活的改善并不是同步的,作者也许正是窥见了这一点,才安排如此结局。

拓展: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三、板书设计

台阶——父亲——

(线索)(劳动人民)执着吃苦耐劳

勤劳朴实

善良敦厚

有志气有理想

谦卑坚韧不拔 写作特色细节描写

对比手法

详略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改革的字样在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早已经不在新鲜,但作为一线教师却应该把这种创新与改革的意识深入骨髓。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全体语文教师在开学之初首先树立起责任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决心让x地区中学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气象。新学期伊始,我们语文组的教研工作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评价改革;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语文学科应有的贡献。本学期根据教导处的工作安排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积极贯彻国家教育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及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本校领导的讲座。借助本次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来一次教育思想的大解放。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确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二、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抓好备课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加强管理,做到开会及时,人员齐全,记录认真,秩序井然,内容充实,而且邀请领导 康校长,张主任和王主任等领导参与并进行指导、评价。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要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教案除正常环节,还要有教学反思,做到有记载,有反馈。

2、抓好听课、评课工作,把听课、评课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

语文备课组经常安排听随堂课,定期安排听研究课,使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每位教师至少每周听2节课,并积极参观兄弟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探讨研究。

3、写好导学案,统一进度,及时组内集体备课,注重创新空间的设计。

做到认真完成教学反思,及时弥补缺漏,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4、抓好作业批改和补差工作。

要精心设计作业、试卷,统一批改要求,并在作业上有针对性批语,而且本学期至少完成2次开放性作业。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今天的年轻就是明天的资本,青年教师有蓬勃的朝气与很好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从不因年轻而受冷落,反而会获得更

大的发展空间。在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决定组织青年教师系列座谈会,给他们与老教师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创设发展的平台。

三、新课改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育教研天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1、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针对教导处的工作安排,确定本次教研主题为:作文教学研究 。为更好的完成活动,我们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倡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全面开展此项教研活动,并要求教师有个人的研究计划或是几人协同研究,目的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在研究中要行动有计划,实施有记录,期末有成果。

2、积极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要求活动有计划,实施有记录,结束有感悟。并且每一次活动的计划撰写与活动的记录都要标清姓名。要求各班坚持上好阅读课,写好阅读心得,一月开展一次班内阅读交流课,用好学生的现有阅读资源。

活动内容:

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制作手抄报;名著赏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五班、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状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状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理解。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潜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用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潜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必须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资料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务必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潜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潜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396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二) 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作者的情感

⑤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评价邓稼先

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

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③补充、延伸和扩展

①引子 ②经历贡献 ④从另一角度扩展 ⑥总结

⑤具体化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点名回答:

奥本海默—— 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 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

(2) 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同桌间两两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①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 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邓稼先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2. 学习第五部分

(1) 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2) 自由研读,提出理解中的疑难。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

① 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② “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道邓稼先……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③ 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师生共同探究:

①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散文家李晔的名篇,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文中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在于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②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这两句话以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

③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3) 资料延伸

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比如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也因此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当身患癌症的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时,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

(4)教师教唱《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 “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5)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和MTV动画,学生畅所欲言。

3.学习其余部分

(1)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中,你能说说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吗?

学生自由研讨,教师归纳:

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说明他是对中国近一百年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 研读第四部分

① 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② 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① 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② 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

(四)品味语言

1.本文不仅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1) 修辞手法的运用

① 对比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② 引用

第二部分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

③ 排比

第一部分中2—5段,第三部分中第3段,第六部分中所引述的话。

其作用是: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句式的多变

① 句式十分整齐

第一部分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

② 长短句交错使用

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3)文章无华丽词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以“我最喜欢……句,因为它……”的形式在组内交流。

(五)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屈原的《九歌•国殇》,体会二者共同的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请以“假如我是名人”为话题,组织一段话。

(六) 结束语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七)作业布置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本文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2.收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请参照课文选择一人为他写小传。

二、教学反馈

(一)达标检测

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平沙无垠: 马革裹尸:

2.请仿照《邓稼先》一文中的“……时代,恐怕是……最……最……的年代,德国强占了……租借……俄国强占了……租借……法国强占了……租借……” 的句式,写一段话。(原句式的词语只保留:“恐怕是……最……最……”,句子形式要保留)

提示:可从写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发生的事件,主要训练用整句的形式,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几件事。

3.请仔细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① 你能概括出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吗?

② 你知道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吗?

4.你能谈谈本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吗?

参考答案

1. 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xiǎn,很少有人知道。 xiè,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lù,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华。 yù,每家每户都知道。

rú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yín,旷野(沙漠)无边无际。

guǒ,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2.略。

3.①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4.略。

(二)检测建议

本课作为名人传记,留给学生的空间较宽泛。因此,教学反馈的途径尽可多样化,笔者以为除检测题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1.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制作小报或课件,在班内交流;

2.选出学生所写小传的优秀作品,编成集子,予以表扬;

3.以“名人故事大家讲”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

4.班内举行一次相关知识竞赛;

三、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历经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易陷入疲乏状态,因此,第一课时的导入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介绍的资料,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尤其是作者与邓稼先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学中,小组内的活动,教师可采用竞争、评比的方法充分实现生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可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一些关键语句时,教师也可只提供一种思路,更多的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学中一些完全谈个人感想的环节,则更应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甚至于鼓励他们到台上演说。拓展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屈原的相关知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合作状态,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要角色与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个人,教研,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对贯穿于新的“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坚定了语文学科是一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的认识,对第一次使用的新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

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在写作教学方面,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二、在处理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册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请了山东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吕家乡先生和宋遂良先生前来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两次文学活动。一次是诗歌朗诵会,一次是诗歌背诵比赛。两次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踊跃上台,深情朗诵自己精选的诗歌作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诗歌的迷人境界中。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学生们将“课下十年功”展示于“课上的一分钟”中,让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以后,又外现为一种气质。

四、按照“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不足的几点:

一、在学生习作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己有了“老朽”的感觉,常想得过且过,对新事物(如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新教材中的诗歌背诵、新概念作文等)有些不以为意了。

就总结到这里吧,工作和生活都还是要向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科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工作重点

1.开展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研讨活动。

2.开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3.组织县20xx年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

4.组织全县初三语文教师阅读材料命题比赛。

5.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6.开展“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发展研究”课题实验活动

7.开展创建初中语文示范教研组活动。

二、具体安排

(一)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研讨

1.成立县20xx年中考语文备考研讨小组,制订《县20xx年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

2.召开县20xx年中考语文备考工作会议,制订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二)开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开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三)组织县20xx年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

拟在10月中旬举行全县20xx年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作文比赛主题为“认识自我与认识社会”,遴选两名学生参加广东省20xx年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

(四)组织全县初三语文教师阅读材料命题比赛

为提高初三语文教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能力,拟在11月组织全县初三语文教师阅读材料命题比赛,遴选比赛优胜者参加市初三语文教师阅读材料命题比赛。

(五)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拟在12月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项目涵盖中考语文试题笔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朗诵能力和课堂教学展示等内容。

(六)开展“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发展研究”课题实验活动

1.通过研究,提高我县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使我县初中语文教师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使我县初中语文科组的整体素质逐步优化。

2.加强教科研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我县初中语文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力争在教科研方面有新的突破,提升我县初中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科研兴教。

3.鼓励初中语文教师多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组建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知识广博、业务精湛、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七)开展创建初中语文示范教研组活动

1.根据教省、市、县研室工作部署,开展创建初中语文示范教研组活动。

2.研究、总结各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建设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措施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25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以往传统模式下运用方法时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效用,以为某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哪里都会灵”;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种方法,而不去考虑学生、教材等具体情况;或是只注重方法运用时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活动反应,等等。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目标: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 据。

3、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4、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重点:

朗读课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难点: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四、预习提纲:

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由一幅漫画导入(老师先板画,后结合着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中的一位是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们“敬业”与“乐业”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

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试着学着有感情地朗读(诵读)。

(师范读课文后,生自读,然后师指名学生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点拨:教师要做朗读指导。如:语调、语势、语速,语气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①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

(师引导每个学生动起来,去找去圈点勾画,师抽查几名同学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同学独立解决,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③ 请学生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说说这样分的依据?

(生独立思考4分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试着把结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点拨: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二)领悟“敬业与乐业”到主旨

自学指导(二)

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问题如下:

1、 文章开始,作者就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 课文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让一二组的同学带着第一个问题;三四组的同学带着第二个问题,去自由读文,独立思考5分钟后,各组长就本组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四、当堂训练

1、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现象?请把你的感受和观点写一写。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还感知了先哲的思想风采,关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今天让我们再来提炼本文,再学一些知识好吗?

二、学习目标

1、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2、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3、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自学指导(一)

1、 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试找出并积累几条自己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读一读,体会一下。(引导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 同桌合作,边读边找边想:

①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② 课文为了说“敬业与乐业”的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的?你能不能找得到?

(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各组长就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二)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发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点拨: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三)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自学指导(三)

1、 生仔细研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带着一、二、三、三、四个问题,每组完成一题,在完成本组的问题后可继续完成剩下的问题:

问题:①如果有人问你:“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你怎么回答?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③你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⑤不愿做逃得了吗?

⑥“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同学们独立思考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引导学生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当堂训练

如果你的好朋友学习不专心,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你怎样用梁启超文中的观点来劝导朋友?请写下你想说的话。50字左右。

五、小结

通过本文,作者告诫人们: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附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学校语文学科进行了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朱自清的《背影》。组内研讨中,姬老师的高屋建瓴,胡老师的才气,智慧的聪慧,妙妙的理性,麟舒的激情,璐娟的沉着,加上余主任的引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校校本研修的深度与力量。

两次活动四节课,经过大家的研讨,凸显的主要共性问题有三个:一是课堂主线不清晰,知识呈现零星琐碎;二是问题设计多而不精,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正确指向;三是缺乏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过老师们也都诉苦,开学到现在,一直是忙忙碌碌,甚至于忙昏了头。备课、上课,还要录课。教学、改作业,还要兼职学校的检查。又是歌唱比赛、又是月考、又是听课,感觉疲于应付,处于崩溃的边缘。还是姬老师一语中的,之所以这样,我们才要抓主要问题。总是想什么工作都做好,那就什么都做不好。讲课也是这样,总是想面面俱到,却最容易面面不到;看似每天都很忙碌,每节课都是在学习,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方向错误,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姬老师还指出在日常教学设计中,一定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每篇教材各有各的价值,不能什么内容都想拿来讲,要分析每一篇教材在本阶段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价值点,拿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第二,教材可以整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做前后调整,不一定都得按照教材安排授课;

第三,在进行文本价值分析时,确立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文言文应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现代文应侧重于工具性,这个思路明晰了,才能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也能从容许多。

第四,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研,让我们的头脑都清醒了许多,找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抓住主要问题所在,我想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