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科论文提纲格式及模板【实用20篇】

浏览

2468

范文

1000

护理本科实习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护士,全文共 348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8月2日,我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踏进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开始了为期8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十分感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条件,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的辛勤教导,让我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

实习阶段对于每一个即将跨入社会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新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现代社会激烈地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实习护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和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为自己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通过8个月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xx大精神,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的重要性,但当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书本上还是存在着差距,自己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还要有爱心观点等等。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在护理的工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 、 “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人是有惰性的。特别现在独生子女多,这种惰性、依赖性表现比较强烈,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的机会去学习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①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的周密性和计划性。

②观察各项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临床上许多知识教科书上是没有的,有些知识和经验只有心悟而不可言传,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③要勤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如手术病人存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心脑血管痫人各项牛命体征的观察、各种特殊治疗和用药疗效或良反应的观察等等,通过观察才能掌痫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处珲突事件,严密的观察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治疗率和抢救成功率是至关主要的。再则就是要口勤,通过言语才能沟通,但语言要讲究艺术和职业规范,不能自以为是、杂乱无章的乱讲。包括尊敬师长语言甜蜜、求学知识勤钻好问、安抚病人话语温馨、主动询问、耐心解释、入院宣教、科普知识等等。护患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起来也就顺心多了。

另外,最重要的还要手、脚勤,就是要乐于干活,主动做事。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各班工作职责只是比较粗略的分工,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合作。相当一部分工作是没办法明确分工和量化的,但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只要人在病区,要是工作和病人需要,都要主动去做,绝对不能等待或推诿。做好治疗护理之余还要“没事”找事干,多下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状况,协助做一些生活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整理,办公室、治疗室的清洁整理等等。在这样的勤奋工作当中你将得到比别人加倍的学习机会,同时带教老师们也愿意把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于你。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护士的综合素质。在护理文书中,可以看到你对病人整体状况的了解程度;看到你对医嘱的诠释和理解程度;看到你根据病情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方法;看到你在执行医嘱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规范性。同样护理文书也是病人住院过程的文字档案和法律依据。因此,护理文书~定要客观,实事求是,规范的书写,做到楣栏、内容填写完整,字迹工整清晰,文字语言流畅,使用医学术语,记录客观事实。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从生理学角度如呼吸,循环、体温、饮食、排泄、清洁、环境、活动、休息、姿势与体位等方面出发,由护士运用护理技术来实施的。当病人由于疾患等原因而不能自行漱口、刷牙时,护士应对其进行口腔护理,这不仅可使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去除口臭感到舒适,还可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发生并发症。排尿时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对于排尿发生障碍的尿潴留病人,在查明非尿路阻塞所指的情况下,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变病人的卧位,热敷和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利用条件反射来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如上述措施无效,还可在无菌操作下施行导尿术,把尿液从膀胱内引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其排尿的基本需要。满足病人的治疗需要,采取的护理活动有观察生命体征、给药、肌内注射、静脉输液、输血等。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协助其取半坐卧位,可促使感染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伤口缝合处张力,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对高血脂病人,常采用低脂饮食,限制病人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以配合药物治疗等。

在病室实习期间掌握了各种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病人入院及出院护理,口腔护理,褥疮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晨晚间护理,血、尿、便、常规标本采集的意义以及方法。知道了医嘱处理,病室报告、重症记录、护理病例,体液出去量记录单的书写方法。熟悉了口服、雾化吸入、注射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及溶液配制法,皮试结果的判断,静脉采血、输液、输血的方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方法,体温单绘制法,氧气吸入法、吸痰法、鼻饲法、洗胃法、灌肠法,男、女病人导尿术。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各种饮流管道的原理及护理要点。

在急诊室习期间熟悉了分诊的方法,常用急救药的作用,剂量、适应症及用法、常见中毒病人的抢救方法。例如;洗胃机的使用及各种中毒症状的抢救注意事项。掌握里心肺复苏术。

在外科实习期间掌握里无菌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的方法。知道了换药原则及胃肠减压的方法。外抗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前、后的准备及护理。掌握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物品的准备和无菌处理。手术人员更衣、手臂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的方法。病人手术体位,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法。掌握了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及手术配合工作,能熟练的配合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的配合工作。

住院病人由于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加上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应了解不同病人错综法杂的心理活动,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尊重病人人格,调整病人情绪,以解除病人的各种压力,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不安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以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26 字

+ 加入清单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论生存权在中国的意义

论文(设计) 来源:

导师选题:

论文(设计)类型:a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引起思想界对生存权问题的关注,作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重要参考。

意义:将民众最重大的日常问题之一(生存问题)上升到政治法权高度,作为制度改良或其他社会进步运动的思想价值基点和贯穿其始终的精神要领之一。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存权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生存权属于宪法所规范的公民权利的一类。自从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一份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并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论点以来,生存权在国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公民权利研究和法学学科,生存权的国内研究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处于巨大社会变迁的中国,其生存权研究已赶不上时代需要。关于生存权意义的研究,国内仍为官方学界阐释所主导,围绕生存权本位抑或自由权本位进行探讨争鸣。在国外,生存权研究亦属于一门新兴的宪政学科。在向来以自由权(政治权)和财产权为关注重点的欧美发达国家,生存权研究几乎属于边缘学科。目前国际上生存权研究走得较前的是日本。

生存权意义研究的发展趋势: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提出生存权并将它限定于“人民的温饱问题”至今(参见白皮书所言:“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人民的生存权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生存权的定义正在朝更丰富涵义、更结合具体时代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为:

一、生存权对社会个体的意义。一般生活的意义和心理学意义。

二、生存权对社会阶层/特定人群的意义。分别探讨生存权对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城乡游民阶层、青年一代、妇女的意义。

三、中国国家的整体生存权意义。

关键问题和思路:

中国首次提出生存权问题是在1991年,距今已有十七年了,时代和社会发生了巨变。而且当时提出生存权问题带有回应西方人权批评的策略性质。本文的思路是力求从目前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代社会背景重新地、从战略高度全面地评估生存权的意义。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工作条件:四年法律专业学习和长期以来对我国国情的自觉了解,对国内时政和思想界的关注,曾在网上发表大量评论论辩性质的文章,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学校图书馆和数据库资料丰富,还可凭借贵州省图书馆资源。学校学术研究氛围良好、环境幽雅;时间宽裕充足;老师认真负责,悉心指导。

解决办法:广泛涉猎与论题相关专著及期刊、杂志、报纸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和思想资源,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刊物,并登陆维普、万方、超星、读秀网络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向指导老师求教,与同学交流。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起止时间:XX年3月8日~5月31日(1~12周)。

2.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XX年3月8日~3月20日。

3.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会:XX年3月 21日~3月31日。

4.撰写初稿:XX年4月1日~4月20日。

5.完成二稿、中期检查:XX年4月21日~5月10日。

6.定稿:XX年5月11日~5月31日。

7.答辩:XX年6月上、中旬。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新华网-新华资料.

[2]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见:人民日报,.6.27.第九版.

[3] 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中国民商法律网-理论法学-宪政与行政法学专栏.

[4] 北大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国际人权文件选编.北京:北大出版社,.5.

[5] 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宪法基本理论.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9—196.

[6] 范电勤.宪法人简论.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国公法评论网-宪法研究-宪法文稿专栏..11.13.

[7] 张广兴.社会发展中的人身权利.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353.

[8] 刘茂林.宪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260—265.

[9] 胡锦光,任端平.宪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137—143.

[10] [日]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户松秀典;周宗宪 译.宪法(下)——基本人权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234—235.

[11] 邹东涛.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208—209.

[12] 喻权域.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原载人民日报,1991.11.26.见:喻权域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5.—476.

[13] 喻权域.中美两国人权状况之对比——在中美关系讨论会上的发言.原载光明日报,1994.9.11.见:喻权域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5.—485.

[14] 徐显明.人权的体系与分类.见:张志铭,梅小敖,王好立.中国社会科学文丛·法学卷·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1148—1149.

[15] 徐显明.生存权论. 见:张志铭,梅小敖,王好立.中国社会科学文丛·法学卷·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1195—1197.

[16]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社会改造原理(principlesofsocial reconstruction).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12.—69.

[17] [法]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2.120—121.

[18] [俄]彼得·阿列克谢也夫·克鲁泡特金(kropotkin,piotr alekseevich).面包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83.

[19]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4.——3,4,7.

[20] [英]约翰·洛克(john locke).政府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0.—70.

[21] 隋晓明.中国民工调查.群言出版社,,1.107.

[22]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3.

[23] 郑功成.劳资关系恶化是最大的潜在威胁.见:中国青年报,.7.12.

[24] [美]罗伯特·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代译序.

[25]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4.

[26]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反杜林论(1878).(单行本)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98—299.

[27] [德]卡尔·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6.).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21—422.

指导老师意见和建议:

论生存权在中国的意义的特点,对法学界来说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就如何解决不同对象的生存权的问题来说,它又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生已掌握了翔实的资料,就如何写论文有一合理结构安排,符合开题要求,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

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文的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阶段:20__年10月~11月开题

这一时段主要进行前期资料收集,确定具体论文题目与文章研究侧重点;要求学生交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上交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第二阶段:20__年11月~12月拟定提纲

这一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论文(设计)内容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资料,拟定较为详细的论文提纲,并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交流。毕业设计的要到实地进行调查及同类项目的实地参观,确定设计意向。

第三阶段:20__年12月~20__年3月提交初稿

这一阶段,针对论文(设计)内容进一步进行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毕业设计要交设计草图,并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交流。

第四阶段:20__年3月~20__年4月完成2稿、3稿的修改

这一阶段,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成论文的二稿和三稿。毕业设计的要完成图件正稿。

第五阶段:20__年五月,论文(设计)评阅和答辩

20__年5月上旬进行论文(设计)的评阅工作,5月中旬根据评阅教师意见进行论文(设计)修改,5月下旬进行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

第六阶段:20__年五月下旬,后期整理阶段

答辩后要修改好论文,并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汇总表、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统计一览表整理好。

最后,在20__年6月10日前,将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设计)名单和纸质稿电子稿上交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317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欢迎浏览,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办学条件较课堂好。目前,建立了“三网二站”,实现了“班班能”、“室室通”。学校拥有一个“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光纤vpn外连”的校园网,在校园内分布着451个信息点,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与主控室联网,计算机等多机一幕进课堂,计算机教学平台有36个。学校共有340台电脑,供学生用的电脑有248名,教师人手1台电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XX年3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国家级的子课堂课题的研究。XX年1月,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国家级的子课题的研究。XX年3月,进行 了“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这一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多;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掌握不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我校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的时期,学校在我市乃至省内外同类学校竞争承受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改变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思维和操作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革命性提高。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实现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经验。

5、为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课堂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图),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管理数字化  教学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  科研数字化   德育数字化

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数字化学校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数字化学校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料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主体性与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88页)。“人始终是主体。”(同上第4卷第143页)。主客体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发展自身的主体。以裴娣娜的《发展教学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树立主体教育思想,探索学生自主发展的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课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设施建设是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不但要做到针对需要、设计合理、设备配套、通道畅通,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重点开发原则

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关键性原则

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学校的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任何有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保障性原则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五、研究目标

1、总目标

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为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课堂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六、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XX年2月至XX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5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

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2、实验阶段:•5——•12

(1)第一阶段:初期(•5——•1)

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②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④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⑥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第二阶段:中期(•2——•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

②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后期(•9——•12)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八、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实证调查结合。

1、 实验研究,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特点,使实验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中得到发展。

2、就有关的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的方法。

九、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定期向外校聘请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报告,强化全校教职员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素养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的意识。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电脑运用水平,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基础实用的全员电脑培训,使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员工队伍。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电脑运用水平。

(二)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2、开放学生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建立班级或个人主页,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三)加强“数字化学校”的硬件建设

1、有计划地增加学校电脑的数量。学校将在今年内增加一个网络教室

2、做好一年级新生网络教学实验班设施配套工作。

3、建立一间多媒体报告厅。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数字化

1、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等。

2、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学科题库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

3、积极倡导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科研的整合,实现科研数字化

1、科研管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动化,及时地提供各科科研信息。

2、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最新的文献资料,使研究者可以迅速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动态。

3、利用学科专业网站促进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逐步创立学科品牌。

4、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设备的共享,提高各科设备的使用效率。

5、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合作研究,或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整合,实现管理数字化

1、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办公电脑的管理,应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化网络共享功能,有效保证其用于办公、教学、上网查阅资料。校园网服务器实行登陆实名制和访问共享空间的权限制。

2、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公无纸化

建立校园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为各科室和年级、教研组分配固定的校内电子邮箱;对校行政和年级、教研组负责人进行现代办公理念和技能的集中培训;制定学校无纸化办公的制度,所有校内范围的通知、发文一律由相关科室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发。

3、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

组建学校网页制作小组,提高学校网站制作水平;充实和丰富学校网页的内容,同时建立各教研组自已的第一范文网页;做好学校网站的内外宣传工作,提高访问率,扩大学校影响,发动全校师生关注学校网站的建设。

4、校图书馆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

(七)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实现德育数字化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有利于形成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1、 建设网上班集体

各班发动学生制作班集体主页,包括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过

程中的典型资料、学业成绩;建立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开辟经验交流区,谈论班集体建设中服务工作的心德体会,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设计综合评价专栏,每月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同学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优秀网站链接,让学生接受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

2、 建设德育网站

开展网上德育工作是我们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的需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

点,我们建设德育网站,形成多样化、多渠道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

3、建设家校互联平台

完善家校互联平台,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活动、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

十、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学科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经验性论文。

3、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专辑。

4、学生电子作品。

5、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及案例。

十一、组织方式

导师:蒋鸣和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教授

顾问:唐晓杰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副主任、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研究员

谢  华  深圳市电教馆馆长、高级教师

黄孔辰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

李吉南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

李  臣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所长、博士、教授

阮泰桢  深圳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教授

陈祥俊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黄爱华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朱彩强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黄晓波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研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王凤山  胡跃辉  陈  冰  叶海燕

领导小组下设:

教学数字化小组:(负责人:胡跃辉  陈  冰)

科研数字化小组:(负责人:傅  卫)

管理数字化小组:(负责人:龚  开  傅  卫)

德育数字化小组:(负责人:龚  开  叶海燕)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组:(负责人:杨  敏)

学校网页制作小组:(负责人:唐晶岩)

学校资源库建设小组:(负责人:傅&卫)

学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小组:(负责人:闫利军)

2、实验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陈  冰   胡跃辉  叶海燕  卢青芳

何冰峰  刘  文  杨  敏  周永耿   黄志敏  周远志

赵葆东  陈  娟  唐晶岩

XX年二月

1、华富小学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王凤山  胡跃辉  陈  冰  叶海燕

导  师:蒋鸣和(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顾  问:唐晓杰(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2、子课题项目: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04 字

+ 加入清单

2019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现代汉语中英源外来语的研究

1、选题原因及背景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了,是一种自然历史地发展过程。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发展和依存的程度随着全球化不断加强,全世界人们地接触更加紧密, 文化呈现多元化, 打破了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的独霸格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汉语中的新外来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出现的又一个全球问题, 多媒体电脑与国际互联网把英语文化和不断创造的英语新术语铺天盖地般地倾泻到世界每个角落, 得益于流行时尚文化的吸引和经济上的全面拉动, 英美文化在全球广为流传。同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 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 促使更高的外来词汇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外来词数量大为上升,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选题的意义

外来语的产生是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 外来词日益增多, 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道德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改变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同时给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新时期外来词产生的原因及所涉及的内容, 阐释外来词的文化内涵, 可见外来词对汉民族文化的冲击力很大, 我们应在设法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上, 以开放的积极的心态迎接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外来语言, 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鲜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研究的范围

汉语外来语一般是指语言形式或词义通过在全部或部分借用某词的前提下,形成了某种程度上汉化了,通俗地讲,就是该外来语收到汉语的影响被汉化了。我们所知道的汉语外来词的来源很广泛。它既有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入词汇,又有境外各国外国语的所融入的词汇。其中外来语中英源词汇的数量最为显赫。据外来语研究人员史有为统计,《汉语外来词词典》中音译词条总数中,其中英语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47%。(史有为: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p186)。基于以上事实的论证,由于现代汉语中英源词汇的比重最大且范围较广,所以本文以外来语中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英源词汇的种类为探究对象,其中包括的种类很多,主要对现代汉语中英源词汇的具体汉化和外来语中英源词汇的规范性 进行主要的描述和研究。

4、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将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时和共时结合的原则,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和求实的态度,通过前人们对汉语外来词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外来词词典》、《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字母词词典》等工具书并结合现代的一些杂志或报刊的现汉英源词词条进行概述,归纳,分析,发现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后为汉语所改造的现象和一些规律英语外来词以及对汉语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其语言的规范性进行综合的分析。

5、题目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近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加强, 不同语言的接触和影响更加突出。因此, 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必然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 汉语便是其中的代表。在现代汉语中, 与 外来词同义的术语还有借语、借字、异域词等。 时下, 英语外来词越来越多, 并通过各种渠道涌入现代汉语。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对外来词的语形表现和流行理据的探析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现状

早在中国近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西方科技文化的译介,到19世纪末兴起对西方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使大量新词汇进入汉语,比如化学元素名称,还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真理、民主、知识、政府,以及阿司匹林、凡士林、x光、氨基酸、卡路里、比基尼等,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外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求新求变的计算机领域、在广告用语和青年用语以及经济方面所使用的外来语的数量多于其他领域,对汉语造成的影响也最大。例如人们熟知的计算机领域。比如因特网( internet) 、在线( online ) 、网络( network) 、伊妹儿或电子邮件( e-mail)等等。还有部分专业词汇直接使用英语或英语缩略语,比如ceo、windows、flash等。

对于现代汉语中外来语这一问题,很多人士对在多方面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指出“汉语吸收其他语言中的词,译意是主要的办法。一则可以避免音节过多,一则是大家容易了解词义。译意得词当然不算外来词。高明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指出“外语的词有它的语音部分,也有它的语义部分,这两部分都是外语的词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把外语中具有非本语言所有的意义的词连音带义搬到本语言里来, 这种词才是外来词,因为它是把‘音义的结合物’整个的搬了过来。如果只将外语的词所表明的意义搬了过来,这就只是外来的概念所表现的意义,不是外来的词,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外语的词(‘音义的结合物’)搬到本语言里来,只是把它的概念所表现的意义搬过来罢了”。近代田惠刚汉语“外来词”概念界定献疑》、《汉语“外来词”的范畴及其分类刍议》,都对现代汉语中外来词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XX年,史有为的《汉语外来词》一书列专章对外来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类型研究:1.形式类型,指借音,音义兼借,半借音半借义,单纯借形四种;2.功能类型,包括应用类型和频度类型两个方面。应用类型又分为引进性应用,介绍性应用,注源性应用和研讨性应用。频度指使用频度,大致可分为最常用,常用,不常用,罕用四个层次或类型;3,社会类型,即外来词借入并使用的语言社群。对于汉族来说,从使用外来词的范围来分,语言社群大体上可分为全员社群,母(体)社群,子(体)社群;4,语义类型,该类型是从语义上将外来词划分成普通词类和专名类。前者包括如“蒙太奇”一类的概念词或“哈罗”一类的感叹词等,后者则通常指人名,地名,品牌名,单位名等。史有为在类型上的探索拓宽了汉语外来词研究领域,促进了外来词的精细化研究,对发展外来词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主要内容

英源外来词在汉语外来词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汉语中英源外来词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对历史资料的编纂和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的指导,从基础的音,形,义,法四个角度对英源外来词的规范性和汉化作了系统的分析,并从英源外来词的角度探讨了对汉语的影响。对英源外来词进行深入的了描写,归纳和分析,从而对英源外来词的语言规范性和汉化规律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英源外来词所存在的现实的意义有助于外来词的研究、英汉语言的比较和学习、词汇学的研究等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对于词典的不断更新及编撰,英语新词的翻译以及语言规范化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英源外来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问题(汉语中英源词汇的规范问题和汉化问题)

纵观汉语吸收英源外来词的历史,我们发现不同历史时期虽有程度上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汉语还是开放的。英源外来词的涉及范围之广、吸收的方式之多是其他语源的外来词无法达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选择,英源外来词是否能沉淀在现代汉语中并且成为基本词汇还要拭目以待。通过对英源外来词的历时和共时的考察对比,我们对英源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将会出以下问题。

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数量更大,形式复杂化,途径多元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对英源外来词进行具体的规范。外来词语的规范化是语言规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汉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五十年代高名凯和刘正琰先生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一书就进行过专门论述,提出了“一词一音一字”的“三一原则”和“异形并存”的“二并原则”。新时期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使规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面对蜂拥而至的英源外来词,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现象。既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优美的词汇,又要维护汉语的纯洁,慎重吸收使用英源外来词。

在英语外来词的影响下,现代汉语发生了某些变化。随着这些英语外来词变得越来越为中国人所熟悉,一些学者开始担心我们母语—汉语的纯洁性。同时,还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外来词丰富了我们的汉语词汇并且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由此引发的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现代汉语中英语借词的使用情况如何?”;“对于英语外来词,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具有哪些特点?”;“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是如何影响汉语的?”;“英语对汉语影响的发展趋势怎样?”等等。

2、对于此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①制定专门的法令制度以约束宣传机构,像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促使其使用英源外来词时要慎重、严肃。如果这些媒体能够自觉、规范地使用英源外来词,势必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英源外来词。

②国家语言部门应对当前英语源外来词的使用现象做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和使用的英源外来词收集起来,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制定英源外来词的翻译和使用的法令制度,编纂英源外来词词典,使英源外来词的翻译和使用更加规范。并且对英源外来词书写形式进。行统一,制定一套固定的、相应的标音汉字,以便共同遵守。

③引导广大群众捍卫汉语的纯洁。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不是少数人所能维护的,必须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以说本民族语言为自豪,也就维护了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健康。

3、研究对象及工具

社会各年龄段,社会阶层的人。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基础数据的整理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研究。

五、论文框架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 对英源外来语进行分类和概述

第四部分 英源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和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问题分析

第五部分 实施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基础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

第六部分 总结

六、进度安排

1、.03.11 提交论文第一稿

2、.04.08 第一稿修改完毕,学生提交论文第二稿

3、.04.29 第二稿修改完毕,学生提交论文第三稿

4、.05.20 第三稿修改完毕

5、.06.03 提交论文终稿

6、.06.04-11 毕业答辩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松岑. 语言变异研究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唐贤清, 汪哲.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中南

大学学报, , 11( 1) : 132- 136.

4、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6.

5、李先耕. 外来音译词泛滥探源.

语文建设, 1996 ( 4) : 6- 7.

6、胡清平. 音意兼译———外来语中译之首选[ j ]. 中国翻译, (6) 1

7、 简宁. 外来语影响中国[ j ]. 全球通, (6).

8、韩子满. 文化失衡与文学翻译[ j ]. 中国翻译, (2) 1

9、朱务诚. 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j ]. 国外外语教学, 1998 (2) 1

10、王克非. 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6) 1

11、高中杭. 浅谈英语外来语对现代德语的冲击[ j ].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 (3)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本科毕业生的自我鉴定自评

范文类型:鉴定书,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学期间,我就读的专业是生物科学,我主修的课程有许多。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此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在学习知识之余,我还自学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能否应用常用的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和其他软件等,并取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级证书和国家普通话考试乙等证书。本着勤学乐道的原则,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创造,并追求学致于用。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在大学期间,我不仅收获了成果,更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式,这是我大学生活的财富,也是我将来走进社会、接轨社会的法宝。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把我推崇的“勤于学、乐于实践、敢于尝试、甘于奉献”原则进行到底,认真做事、踏实生活。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运筹学及其在卫生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卫生,全文共 2169 字

+ 加入清单

运筹学及其在卫生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运筹学及其在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卫生管理、作用、运筹模型、现状、前景

摘要: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运筹学是应用分析、实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定义表明运筹学是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卫生管理和求解数学模型,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可能获得的经济效果,以协助管理人员做出最优的决策选择.或者说,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人类从事各种活动中处理事物的数量化规律,使有限的人、材、物、时、空、信息等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以期获得尽可能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学.

运筹学研究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对策论、预测技术、综合评价。

运筹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益,或在要获得一定的效益前提下如何把投入降到最小.这是各行业管理的目的.运筹学就是基于管理的这个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全局性的规划问题.如医院内医护人员要求多存储药品和医用器材,而库房工作人员则希望少存储以减少损耗和工作量,而管理者的决策则是从全局出发,使整个医院的损耗尽可能的小,发挥的功能尽可能的大.一个防疫站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都希望得到较多的资源,但总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者就必须从整个防疫站要完成的任务出发,合理分配资源,追求总的效益.比如在一段时间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搞防疫;一段时间又可以集中力量搞食品卫生.所谓最优决策,往往不是对系统中某一部分为最优,而是对全局而言.比如当用于传染病预防方面的资金有限时,不能均匀地把钱花在每种传染病的预防上,而是首先考虑那些危害大、技术上易行、花钱少的优先防治,才能提高其总效益.

运筹学的应用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一般是问题的规模越大,越复杂,应用的效果就越显著。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运筹学在许多公共和非赢利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972年barnoon和wo 1f 用运筹学摸型研究了诊断过程、贝叶斯分析和统计决策理论及其与临床决策的关系,建立了诊断性化验效率的量度,对比了各种临床决策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诊断化验项目,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生态学决策问题的数学分析会议,charnes等报告了关于控制噪音、水和空气污染的最优模型以及在生产和污染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而获得总的经济效益最大的问题.这就不仅把生产和环境卫生统筹考虑,而且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1973年fe1dstein和sundaresan在南朝鲜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人力、资金、装备、设施)以控制结核病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他们主要应用线性模型、成本效益分析网络、把效益分为卫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全国的结核病防治.70年代中期,马丁等用替代理论、随机模拟模型和线性规划研究了英国城市中垃圾收集、水源设置、老年人保健中心及其它服务网点设立的最优方案.1975年gass等用运筹模型帮助决策者制定城市发展、卫生服务建设、水源开发、空气污染控制和废物处理的最优方案.

dow1ing(1976)用线性规划模型详细研究了综合医院内在各科人员、设备固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对住院病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1977年haveman等用运筹方法对国家卫生保险、社会保险、儿童保健计划等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了卫生规划中的盲目性,使人们对于各种保险的重要性有了量的认识;coleman等分析了健康维持组织(hm0)如何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怎样筹集资金才能最好地满足顾客的愿望,最可能得到联邦政府的赞许.80年代初,parker、lassner、antoine、mtango等在以色列、埃及、巴西、海地、坦桑尼亚等国研究了初级卫生保健资金筹集策略选择、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主要目的的初级卫生人员任务分派方案、控制疟疾及其他常见寄生虫病方案选择及卫生资源合理分配问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格式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格式

一、开题报告要求:

1. 学生进行文献查阅、调查研究,了解课题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开题报告。

2. 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开题报告的撰写内容包括:

1.选题依据(包括选题意义和选题目的)

2.国内外该题目内容的文献综述,写明该方向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研究的主要环节,初步提出3~5个研究步骤或环节。

6.拟提出的主要论点和预期的研究结果。

7.条件与保障。

8.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字数要求:

开题报告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要求简明、有条理、主题突出、充分说明问题为原则。

三、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要求:

1、必须使用word格式、a4纸打印

2、题目:黑体小2号字、居中

3、“开题报告”四字为楷体小二号字

4、姓名和年级:楷体4号字

5、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字;

6、二级标题:宋体5号字

7、正文:宋体5号字

8、参考文献:楷体5号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自考本科自我鉴定

范文类型:鉴定书,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一晃一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本人从--—--年进入--—--学院计科系就读以来, 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 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 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在党校学习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 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 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 的刻苦努力,在上期荣获院设一等奖学金,并被院列为了冒尖生培养对象。

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在担任分团委宣传部委员期间,工作 塌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多次、配合部长出色的完成了院团委的宣传活动和系 内的各项宣传活动。我结合自身的特长,积极为系增光,曾在院团委举办的海报制作 大赛及手抄报比赛中多次获奖。由于工作积极努力,成绩突出,被评为院“优秀共青团员” ,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 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 阅历,曾在寒假社会实践中被评为“先进个人”的称号,并在各项文娱体育活动中 多次获奖。

不足之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不断的锻炼完善 自己,争取作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学习中,都会有一个阶段的学习总结,工作中会有工作总结,当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拿到手的时候,我也便给自己作了一个总结。也许每个参加自考的人目的都不一样,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努力的结果,参加自考毕业的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自考毕业自我鉴定总结,这一定是一笔财富。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自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了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它所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证书,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方法,这一切都让我终生受益。它考验了我的意志和耐力,给了我永不言弃的做人理念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

首先,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密切关注十七的召开,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的精神。作为一名外企职员,我在工作中能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党在十七中提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利用国内的资源和设备实现进口产品的本地化和地方化。

其次,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学考试,很好的处理好自学考试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和自学两不误,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日认真学习自学教材。尽量把自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相结合,同时自学中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是我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的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使工作技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总之,自学考试的文凭不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使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向更高的知识境界去探索,去挑战。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迎接挑战。我的毕业生个人鉴定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19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发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状微生物,由于长期未能分离而未受到重视。直到19xx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活检标本上发现了弯曲状菌,名称几经演变,在 19xx年命名为 Helicobacter pylori(Hp),国内 19xx年译为幽门螺杆菌。自从 Hp被分离出来后,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此有关,更有研究证实胃癌也与Hp有一定关系。因此,各国在HP的检查、治疗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9xx年Hp被WTO国际癌病研究机构确定为口类致癌原。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找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Hp的感染。经过转化,变成现在的题目——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

2. 价值

有资料表明, Hp是通过口一口或粪一口途径传播。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工作环境中人口相对稠密,为 Hp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工作在不同条件下的人群,比如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及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的Hp感染率是否存在不同,研究资料甚少。假如工作、生活环境确实影响Hp的感染率,那么,就会给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同类课题的研究

经查阅表明,对不同经济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环境Hp感染率的调查资料甚少。已有人调查过不同经济水平及同种职业(临床医师和非临床医师)Hp感染率的不同,这些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4.研究的可行性

(1)科学性。严格挑选研究对象,仪器精密(采用13C-UBT呼气检测),检测手段先进,研究组有可比性。

(2)实效性。有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Hp的感染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尤其在儿童中,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递增。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属高感染国家,因此研究预防Hp的感染就显得更为重要。

(3)创新性。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人进行过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下Hp感染率的对比,我的课题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1.成员特长

我对医学及生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有较多的了解。做事严谨,经过适当培训能胜任精密实验仪器的操作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有逻辑思维能力,可进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2.资料及设备

试验在301医院进行,该院胃肠病研究室具有研究所需的高精密度的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IRMS),该室开展此项工作已有几千例病例的经验积累。

3.导师

301医院蔡昌豪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三)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从来医院作Hp检查的病人中,排除经医生建设检查的病人,以填表问卷方式登记病人的工作性质、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分成两组,每组30个人。一组是经济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优越的(主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另一组是经济水平低,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差的(主要为简单体力劳动者)。

1.不同工作环境对 Hp感染率的影响

(1)年龄:岁。

(2)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或大学以上。

(3)工作单位:公司或营销。

(4)经济收入:20xx元以下、20xx~5000元或5000)元以上。

(5)工作性质: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

(6)工作区人日流量:多或少。

(7)办公室条件;办公室或市场。

(8)家居环境:公寓、宿舍筒子接或平房。

(9)交通工具:私人轿车、公共交通或自行车。

(10)医疗条件:公费指定医院或自选医院。

(11)看医生的条件:有症状、定期健康检查。

(12)对自身健康:重视或无所谓。

2.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年龄20-35岁。

(2)近两周未服用抗生素。

(3)近两周未用制酸药物。

(4)无胃部手术史。

(5)无精神障碍史,能配合完成调查。

3.研究方法

(1)确定入选对象后,填写研究知情表。

(2)按要求来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3)检测方法: 13C尿素酶呼气试验( 13C- UBT)法。

(4)步骤:检查日空腹,在检查室口服标准试餐,按统一标准采取标本。

(5)基本原理:一般情况下,胃内很少有细菌繁殖,没有尿素酶活性,而即富含尿素酶,能将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尿素分解成NH3和CO2,后者在小肠上段黏膜被吸收进入血循环,最后由肺呼出体外,因此口服一定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应用高灵敏度的特定仪器检测呼出气体中含13C标记的CO2, 即可判断胃内有无Hp感染。13C一尿素是稳定同位素,无辐射作用,对人体无害。13C-UBT对Hp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100%,在临床常规检查Hp方面UBT优于组织学检查。

4.试验计划

(1)筛选研究对象、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2~3个月。

(2)实验结果整理分析l~2个月。

(3)撰写论文2个月。

5.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四)预期结果

(1)两组Hp感染率可能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意见。

(2)完成论文报告1篇。

(五)参考资料

《胃肠病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调研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设计,全文共 361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调研实践报告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一、会计实践课程设计的原则

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作为会计课程实践性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会计实践课程应按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等重新设计,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一)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课程的内容上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课程构成,而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会计学科建设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框架的系统性程度,最终影响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体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不能一层不变,应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能适应国际国内会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建立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要在会计理论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一)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由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1.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会计理论的教学;2.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时,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提高到3%以上。 转贴于

(二)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试验课程,而是取代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能力训练课程和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案例分析实践课程。2.建立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包括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

三、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会计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单项实践课程内容

单项实践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比如,会计学基础试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2周时间的单项实践。其内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改错账,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实践内容。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设计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可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安排2~3周的时间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三)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先安排3~4周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重点实习、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目的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回到实验室,安排1周的时间,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模拟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指出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出管理建议。

(四)毕业设计环节的内容设计

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材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

(一)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习题、实训、案例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时代性,在编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从“总论”、“概念”、“论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议从“案例”入手,在章节的编排上要先易后难,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

(二)对辅助教材——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

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总之,教材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时代性,并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语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范文类型:鉴定书,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走过三个年轮,即将毕业的我回顾过往的足迹,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 20xx 年 7 月为温师院成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函授学习中。

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生时代的历来风格,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努力把学生教好 ; 一边也不忘温州师院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应付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 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更爱神圣的教育事业,我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积累一定的文学功底,希望能将自己的才华奉献于祖国教育的土壤中。

同时,我也热爱自己的班级,我与班级中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亦是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因为我相信,乐于助人乃快乐之本。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副院长把我们这些学员读书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确实,三年寒窗的我亦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

而且,国外一些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创立和丰富了外语阅读教学理论.语言学家卢利亚认为:"复杂的阅读理解至少有三个环节组成区分单词的确切意义;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由词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他的话指出了阅读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1967年goodman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carrol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它强调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则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是先教单词,再讲句子,最后扩展到全文.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reading is a psycholingual guessing game"此外,国内的阅读教学理论也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来获取文章信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随着国内外对阅读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会变得显著突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变,将成为一个备受注目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本课题拟在外语教学法的范畴内,通过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对文章的综合理解,更好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课题的内容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很少,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也为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技巧提供了一项参考.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会十分显著.

2,研究目标: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提高其阅读速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3,研究的内容:主要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改善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根据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适合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的技巧特征.

(3),总结和探索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能否有利于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4,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方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例证法,教学观摩法,查阅文献资料法.(2),课题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兼以完善这一理论研究.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论文题目:

学 院:__ ­­­_ __ _

专业年级:__ _ _ _

学 号:_ ______

姓 名:___ _ _ ___

指导教师、职称:__ ____

20 年 月 日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四、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五、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六、学院审查意见:

分管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课题选定后,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要准备向导师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独立完成,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97 字

+ 加入清单

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信访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代写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代写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发布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XX年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信访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2)论文方面: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XX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XX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XX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1998年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阶段项目数额(元)用途

资料与调研费1700元购买借阅书籍资料及外地调研经费

装订复印费300元打印复印所需资料及论文

送审及答辩500元送审及答辩费用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网络资源

撰写论文的主要地点:长春理工大学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XX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XX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XX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XX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XX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3]林可夫.现代写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4]陈国安.现代写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t..32(3/4)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六、阶段进度计划

工 作 项 目内 容起 迄 时 间

1、阅读文献

2、开题

3、调研、整理资料

4、撰写初稿

5、修改初稿

6、再次修改论文

7、定稿

8、答辩

阅读与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在导师指导下草拟、修改开题报告,准备正式开题

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初稿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初稿

在导师指导下完善论文

最后完成论文

汇报论文完成的成果,接受答辩

.4—.9

.10.20

.11—.2

.3—.7

.7—.8

.8—.10

.10—.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76 字

+ 加入清单

2017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 文 题 目:on teaching english to minority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yili

浅谈伊犁地区初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

abstract: recently, the number of minority students who have been educated by chine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compared with the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english learn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has their own distinct character.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english learning of uygur nationality and kazak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which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finally,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the way to over coming these factors and improving the english ability.

key words: the studen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english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1.摘要:

近年来,伊犁地区接受汉语言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加,但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本文主要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因素,进而提出了克服这些因素,以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水平的应有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英语学习 , 特殊性

2.0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1 demands of the 21st century for qualified intellectuals.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is a world in which different countries depend on each other. english has become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knowledge of english is necessar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knowledg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based on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well, especially learning english well.

2.2 demand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nowadays, science technological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information is changed in the rapidly speech. computers make access to information changed. intellectuals should have ability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 it is inevitable for english to become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 tool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nly when having the ability to get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english, intellectuals may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have life-long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minority students to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information era in the period of found a mental education.

2.3 learning english can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potential and from good quality as well as good will

children have language learning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over adults. for the one hand, they are eager to learning english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imitate and memorize what they learned. for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e respects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literature. so students in china must do more oral exercises without fear of mistakes and fight against the tendency to forge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e aim at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fearing no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creat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besides, learning to due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 open mined quality and the spirit of commutat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3. introduction

with entrance into wto, we open the door to the world gradually. th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re frequent. the important of learning english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oregrounding. besides, the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 makes the weston regions more active.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minority nation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ultural qualit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ople’s cultural quality and make the aims of western development come true, we really need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tly. however, minority nationality’ studen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due to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history, economy,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y. it is necessaril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lowered the improve english ability.

4.0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4.1 starting to learn late and weak foundation

due to the undeveloped economy、 lack of teachers and poor condition of facilities, minority students were educated late. compared with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as a result, ther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y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very late .before entering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y just learned chinese with out educa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but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are different, english learning has been paid special attention for many years .owing to good condition of teachers and excellent facilities .many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when they went to primary school even kindergarte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 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曲阜师范大学关于试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的意见》办理。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院长(系主任、所长)签字后送研究生处存档。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院(系、所)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院长(系主任、所长)、教研室主任、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教育硕士研究生按有关管理规定办理,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500字左右。

3.开题报告中,首页中“论文题目”、“姓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小三号加粗字体填写,其余内容均采用五号宋体填写。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解决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

4.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出版年月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新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78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

◆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ie5.0

开发平台:visual forpro 6.0

九、参考资料

vfp 编程技术及数据库应用教程 作者: 常明华 杨佩理 李基鸿 连育英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7-5083-0867-0

出版日期:-08-01

vfp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作者: 鲁俊生 胡天云主编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7-5606-1047-1

出版日期:-08-01

visual foxpro6.0/foxbase+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作者: 伍俊良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7-5084-0947-7

出版日期:-01-0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作者: timothy c.lethbridge robert laganiere

译者:张红光 温遇华 徐巧丽 张楠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11904-5

出版日期:-04-01

十、课题开发进度

2月23日---3月7日 系统分析阶段

3月8日----4月4日 系统设计阶段

4月5日----4月10日 系统实施、调试阶段

4月11日---4月25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写

4月26日---5月18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20 字

+ 加入清单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

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对于电影片名的误译及对策的课题,国内外学者都有很多研究,国内学者付有龙、冯小霞、刘显才等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及误译都有深入研究;国外学者也就这一方向有相关研究,如 peter.newmark, lynn.andrew和 cattrysse.patrick等的研究较为深入,他们关于英文电影名称的特点与功能﹑电影名称的误译以及翻译方法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国内学者付有龙就电影片名的误译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他在电影评价上发表的《电影片名误译及其翻译方法》得出电影片名的误译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对电影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过度追求商业利润,过分追求系列模式化等。

国外学者cattrysse.patrick 的talking about the movie name translation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了更好的论证,他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遵循翻译的原则,而且不同类型的电影片名应该用适合的翻译方法来翻译,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避免误译的发生。

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现实性、前沿性、针对性或新颖性;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论文研究的英文电影片名的误译现象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论文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的特征和功能,为研究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更好的基础,透析英文电影片名的误译现象和误译原因,总结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适合不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翻译方法。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减少误译引起的麻烦,提高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水平,从而更好地减少文化隔阂,有利于电影业的更好发展。

2. 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在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选题,列出论文提纲,并拟采用例证法,分析法,比较法,推导论述法等方法进行论文撰写。

论文主要研究英文电影片名的误译以及对误译提出的对策,通过综合归纳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作用,结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方法,以rain man, bad company,american beauty, original sin等多部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为实例,试图从电影片名翻译错误的视角,就英文电影片名的误译以及对策这一论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达成减少英文电影片名的误译以及减少误译带来的麻烦,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影片名的作用以及使外国电影更好地被中国人接受和认可的目的。

3. 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业学习,具备基本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拥有所选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校图书馆和网络有丰富的资料可查询。同时,有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对于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相关文献和著作收集不足;理论理解、分析不够深刻、透彻;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充分、全面的实践证明等问题,但是论文将尽量减少类似问题发生,尽量完善各方面。

参考文献:

andrew, lynn. happreciating cinem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patrick , cattrysse. talking about the movie name transl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刘显才.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辽宁:长春电影文学出版社, .

付有龙. 电影片名误译及其翻译方法. 电影评价, , 9: 54-56.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效果。

论文主要试图研究英语电影片名的误译,通过对具体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分析研究,从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作用等方面,分析英语电影片名误译的影响和正确翻译的意义,从而探究避免英语电影片名误译的相关策略和方法,最终按照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完成3000到5000词左右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划 起止时间                   完成主要任务

xx年10月13日——xx年10月20日     论文准备工作

xx年10月30日——xx年11月30日     论文选题和收集资料

xx年12月1日——xx年12月20日  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提纲填写

xx年1月1日——xx年3月15日       完成论文初稿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