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爵士舞肩部基本功讲解【优秀20篇】

浏览

1674

范文

276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我是小导游郑晗,我会给大家带来旅途的快乐,让您无怨无悔!准备好了吗?请随我来吧!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在历史上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

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你们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古城有内外城门

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俗称二十四根柱。传说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为了区别于皇城城楼,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只竖立二十六根。谁知被人告状说是与皇帝分庭抗礼,结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这幢构造独特的古谯楼是歙县博物馆的馆址。

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府堂,你们现在看到的也许是一些废墟。这是歙县为保护徽州文化生态而开发的一个重要工程,就是在原来府衙地址上进行修复,恢复徽州文化古貌。这里将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个旅游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广元剑门关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515 字

+ 加入清单

一、《剑阁铭》作者张载,字孟阳,湖北人,父张收在蜀郡任太守,张载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到蜀中看望父亲,途经剑门,因感慨剑门雄险,而蜀人常恃险作乱,而作《剑阁铭》该诗四字成韵,共184字,它开创了第一以诗文的形式赞剑门之险,第一个记剑门之史,第一个叙剑门之事。同时在诗中提出了“兴实在德、险亦难恃”的观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以德治国,益州刺史张敏读后,认为是天下奇文,上表晋武帝司马炎推荐,被铭刻于剑门山东向石壁上。

二、李白《蜀道难》(公元701-762年)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长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镇)于十九岁游览剑门关,公元725年出蜀漫游,游遍了祖国名川大山,于公元730年在京都长安写下了《蜀道难》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三、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公元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史王炎邀请,入其幕僚为其抗金,后因朝庭调其任临安(浙江抗州市)枢密院,幕府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十一月他离开南郑,踏上西去成都的旅程。陆游当年曾四次在剑门蜀道,因干办公务而往返,陆游先生一界书生投笔从,有志不能伸,象一个大病的人,在细雨中骑着一匹毛驴,穿着一袭青衫,借酒浇愁,衣衫上征尘酒痕历历在目,因而写下了这首快灸人口的佳作。

四、杜甫的《剑门诗》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卒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政治上不受重用,生活在社会下层,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忧国忧民的诗歌,公元759年12月1日为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入蜀,途经剑门因而写了《剑门诗》。

自蜀王开明氏五丁开道,诸葛亮于公元231年建关设尉以来,剑门关就是一个非常雄险的古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余次,平均不到20年就有一场战争)凡有志称王蜀中者,必须攻下的天险,所以有“攻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的说法,纵观剑门战争史,只有三次从小路迂回攻破剑门,于是守关者说:“一关失,半川没”。

对面就是解放军总政后勤部《中华雄关》摄制组说的“潼关有土无石,剑门有石无土,山是一块巨石,石是一座大山”的雄关天堑了。西边是金城山(上有一道观临绝壁而建名仙峰观),东向是营盘嘴又名姜

维城,两崖相向,构成剑门关的关口。古之关口,上宽150米左右,底宽50米。中建一座关楼。沧桑巨变,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当年立石为门的“门”历代相继设关的“关”,均以化为战火尘烟。清代最后一次修建筑的关楼(由当时的四川总督陈谟回京述职时倡仪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初十动工,次年三月初三完工)老人们记忆犹新:过往人马,从北而来,必闯关而过,踏步步石阶而上,始至关楼前沿,石砌楼座正中,有拱券门洞,开木门两扇。门扉护以铁皮,乳钉突起,各九九八十一颗,置剑楼两层于楼座之上,重檐歇山造,翼角凌空,气宇轩昂,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无不令人嗟叹汗颜!可惜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毁。也是是在这里,历史上五位大诗人以同一首《蜀道难》讴歌剑门。最早的是距今1400多年“南梁”的张忄宗“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第二首是公元550年简文帝箫纲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第三首是南朝陈代的阴铿的“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高眠长有雪,阴栈屡经烧。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如此险,功名讵可要!”第四首就是最有名,影响最深远的唐朝诗仙李白的“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五首是清朝初蜀诗人费锡璜的“金牛开九阪,陈宝出三秦。道绝惟通鸟,桥危不渡人。阴岩春积雪,虚壑夜疑神。故国终难到,题诗泪满巾。”

现在我们已来到剑门的标性建筑仿古关楼前了。这座关楼自1983年-1990年先后邀请重庆建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省建设局三次选址五套方案。最后于1992年9月1日动工,次年6月28日建成,当时张中伟副省长在鞭炮声中剪断了彩绸。这座仿古关楼是原关楼平线东移80米,中轴线北偏东20度。其基础隐在12米深的地下,经过仿砾岩工艺处理,使之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不露人造痕迹。关楼主体,两层一底,楼高17.1米,底层用长80厘米,宽高各30厘米的细清石条一丁一顺,水泥座浆,错缝修筑,构成四面墙体。墙外用黄泥勾缝,泥中混合草籽,待到山花烂漫时,其绿草如茵,旧貌依稀,俨然久经风霜,石砌拱券门洞,拱高4.5米,宽3.06米,进深14米,南北贯通。上用三国时官方通用汉隶书体刻,“剑阁”二字(因诸葛亮在此修30里阁道,故称为剑阁,古之剑阁即今之剑门)。南向门联是流沙河先生一九九七年题写的“剑铸耕铧,戾气低沉祥气起;门迎览客,杀声远去笑声来”。二层横匾为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剑门天险”顶层由邑人题写的“眼底长安”。北向门联是古关楼遗联:首当要地,是为双剑之门;体若大邦,或应三刀夜梦。二层横匾是丹阳吴文华题的“天下雄关”、顶层横匾是邵宇题的“雄关天成”。关楼东侧

制高点,筑7.8米高的烽火台,四周有堞垛射孔,平战两用:平时可登台瞭望,观山赏景:战时可燃狼烟烽火,乃古代敌情联络信号,台与楼之间以城墙相连,有断有续,石级踏道,通达其间,成为关楼、城墙、烽火台、梯道为一体的古建筑群,总面积443.56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了“残、断、缺、旧”的仿古手法,使之新建如旧,断墙、残垣,为人们留下了对历史深沉的回顾,1966年4月20日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游览剑门时,当时既无古关楼,也无今古关楼,只有108国道穿关而过(路比关楼低7米),所以郭老题写了地名碑后赋诗说: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

站在关楼上远眺七十二峰,共东向38峰,西向36峰,可欣赏“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的美景了。我们脚下的游山道是1985年由县风景局修建,全长6公里,铺石阶7000余级,宽1-1.5米,我们将沿石阶而上,坡陡路险,请大家小心,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900 字

+ 加入清单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城东30公里处的临潼区内,南依骄山,北临渭水,内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

华清池历史沿革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00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温泉总源北侧基建时挖掘出大量的泥质夹沙红陶片,其纹饰、火候、陶质、陶色均与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陶器完全相同。

这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原始先民便在这天赐之水的滋润下,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的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元747年,新宫落成,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

唐华清宫为富丽宏大的建筑群,从山顶至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体现了宫内严谨的布局。宫内置百宫衙署及公卿府第,新修有玄宗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沫浴的“海棠汤”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十六所”等。除此之外,还修有专供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斗鸡殿”、“按歌台”、“大小马球汤”、“舞马台”等。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

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杨贵妃原名杨玉环,生于公元718年,唐代蒲州永乐 (今山西永济)人。从小随叔父在河南长大。她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公元73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竟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于公元740年发现寿王妃,并被玄宗看中,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公元745年八月初六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宫中呼为“娘子”,礼仪皆如皇后,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史载,公元750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

“门外千宫罢早朝,三郎沉醉不知晓”,从公元747年至公元755年,每年十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宫淋浴温泉,号称“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师长安。“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他们在这里度七夕,避夏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他们整日饮酒作乐,由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打马球、观斗鸡、看舞马。

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朝”的奢靡生活,终于导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缔杨贵妃于马嵬坡 (今陕西兴平)。从此,华清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后晋时这里被赐为道观。宋、元、明、清还曾有多位皇帝游幸至此,但都未能达到唐华清宫的盛大规模。

好了,请各位跟随我一同去领略这座千年皇家园林的魁力。

飞霜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以九龙湖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映人眼帘的这座宏伟的仿古建筑,便是飞霜殿。唐时的飞霜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骊山使用的寝殿。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 "飞霜殿"。现在已成为华清池的贵宾接待室。

御汤遗址博物馆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考古工作者8年的发掘考证,在4000多平方米的遗址内清理出“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5组汤池遗址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1990年9月,建成了我国目前一的汤池遗址博物馆,1996年11月华清宫御汤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汤”。始建于公元747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腆的形体。汤池的池壁由四块墨玉 (即青石,经打磨后,通体釉黑,为皇家上等贡品)拼砌而成,汤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质,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淋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 (如紫檀、多摩罗香、沉香、丁香、麝香等),享受香汤沐浴。“骊山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贵妃在这里荡涤尘垢,也在这里享受着温泉赐给她的尊贵、温暖与舒适。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有气势、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当您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近l00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我独尊。

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不同的造型是唐代工匠创造性审美取向的结晶,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境界。李隆基是狂热的道教徒,他希望通过淋浴与天相连,在清泉、莲花的护佑下,求得一种解脱,一种升华,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建于公元644年,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所用,原名“御汤”,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的御用汤池。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古代人相信天上有天帝主宰宇宙,地上有皇帝统治人民,星座的位移、明暗、陨落,反映着皇权的变化。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

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北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当然也有企求皇天赐福,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内心秘密。星辰汤离温泉水源近,水质,地理位置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人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更吸引了多位皇帝在此修建汤池。在1982年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并在文化层中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早的皇室配套浴具——陶瓮、陶鉴和我国考古界目前发掘的一的木门,为研究秦代汉淋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曾有人解释: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然而根据考古学家多年的考证,只定位尚食官员不太准确。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社、尚乘、尚擎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沫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

所以推断得出,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由于史记记载较少,有关此汤池的诸多疑问(如:台阶下的百坑以及石隔墙的用途),还有待于考古专家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太子汤的沐浴者,顾名思义就是东宫的皇太子,建于公元644年,先后共经历80余年。沐浴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李贤、李宪、李旦、李崇君、李隆基、李瑛共10人,其中仅有4位君临天下,其他的几位都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唐宫廷内部争夺皇位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

太子汤采用“星辰汤”排水道供水,即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尊卑关系,解决了礼制犯忌的问题,又寓意着来自“星辰汤”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泽。由于太子汤的四壁及池底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唐时的青石板大多已不复存在,再考虑到整个博物馆的建筑格局,所以太子汤以露天的形式陈设。

以上介绍的五组汤池,它们大小不一,形制各异,各具风格与特色,为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唐宫廷建筑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利用地热资源史均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华清池的历史文化。

温泉水源

我们眼前这座拱形的建筑便是温泉池的总源。我国有温泉2700多处,是世界上温泉多的国家之一。而华清池的骊山温泉因开发利用早,并且受历代帝王青睐而名冠诸泉之首,享有“天下御泉”的美称。

温泉,大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沐浴温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骊山温泉水温常年在43C,水质纯净,具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根据科学检测,骊山温泉水质属低矿化、弱碱性、中等放射性泉水,故又称硅水、氟水和放射性氨水。这些均达到了医疗用水的标准,故有“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气”的美称。由于温泉神奇的功效,赢得帝王们的特别喜好,并形成了一种专供帝王享用的传统特权。

骊山温泉可疗疾起源于20__年前的秦代,《三秦》记载:秦始皇幸游骊山时遇见一位神女,遂有调戏之举,神女一气之下唾于始皇面部,始皇脸部遂即生疮,病久治不愈。始皇追悔莫及,向神女表示仟悔,神女见其有悔改之意,便说:“此有温汤,何不一洗”,始皇就用骊山温泉治疗了毒疮。秦始皇汤戏神女的传说虽不足信,但却印证了温泉可治愈疾病的历史。

骊山温泉除其特有的医疗作用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可改变植物的生长习性。相传秦始皇在冬季命人在骊山温谷中种西瓜,引起了儒生们的怀疑而被秦始皇坑杀,酿成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为凭。数百年后的唐代,唐华清宫内辟有西瓜园。王建有“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开花,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的佳句,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能巧妙地利用温泉进行农业技术革新。

“西安事变”旧址——环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西安事变”旧址——环园。

环园是1878年临潼县令沈家祯主持营建并题名的,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园内风貌既具有江南园林优雅别致的风格,又有北方园林殿宇宏伟的特色。主要建筑有望湖楼、飞霞阁、飞虹桥、荷花阁、五间厅、三间厅等。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驻于此。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来陕督战,都以环园为临时行辕,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在此布置“剿共”事宜。1936年12月12日,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82年2月,五间厅、三间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间厅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下榻之处,由西向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会议室、侍从室。

“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历史上也称“双十二事变”。它是由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用刺刀和大炮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中国面临民族灭亡的紧急关头。野蛮的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抗日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在民族存亡日益加重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在陕北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毛泽东根据我国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积极响应,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而蒋介石却置民族安危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他移师西北,把大本营置于西安。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乘专列第二次来西安,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下榻于五间厅,准备在此布置实施“剿共”事宜。他一到行辕,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师以上的军官,要他们服从命令,进攻陕北红军。蒋介石于12月6日召见了张学良、杨虎城,并向他们摊牌,提出两种方案供其选择:要么全面进攻陕北红军,要么让出陕西,由中央军进剿。12月7日,张学良赴临潼晋见蒋介石并和其“诤谏”,他至诚大义地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内战,却遭到蒋介石的严词训斥。12月8日,张、杨两位将军大义凛然地苦谏,声泪俱下地哭谏,都无济于事。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两位将军在西安止园商定,以武装形势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9日凌晨,古城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请愿游行,准备步行来临潼向蒋介石请愿。

蒋介石听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命令张学良前去制止学生闹事,并声称:“如不听者,格杀勿论。”游行队伍行至灞桥时,被张学良驱车阻止,学生们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各种理由,说明一定要到行辕请愿。面对热血沸腾的爱国学生,张学良恳切地说:"同胞们!同学们!我张学良是国家的军人,我绝不辜负你们救国的心愿,绝不欺骗大家,一星期之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张学良将军的劝阻下,学生们陆续返回西安。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行辕内的宴会厅宴请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高级将领,加紧分化收买工作。张学良深夜赴临潼华清池见蒋,向蒋转达了学生们的请求,而蒋介石却置之不理。张学良无奈地离开五间厅后,蒋介石取出纸章,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写了一纸手谕,欲解除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权。

12月10日,张学良、杨虎城决心对蒋介石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3时左右,东北军外线的两个团迅速进入骊山附近,包围了华清池,解除了驻华清池附近的宪兵武装,在骊山脚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枪。蒋介石听到枪声,因不知敌情,未及穿衣,便和侍卫官及随从仓皇而逃,在翻越后门时,不小心摔伤了脊梁,还丢了一只鞋子,由随从扶掖向山上逃去。

党卫队冲入第二道门,冲人五间厅,闯进蒋介石卧室时,发现室内空无一人,而蒋介石的衣帽、斗篷、假牙尚在,伸手摸摸被窝仍有余温,推测蒋介石并未逃远,于是开始大规模搜山,发现骊山半山腰虎斑石处的夹缝中躲藏有人,立即间:“什么人,还不出来,要开枪了。”蒋介石终于从夹缝中走出,却意外地发现,搜山的并不是红军而是东北军,连声问:“张副司令在哪里,在哪里。”此时的蒋介石身穿古铜色睡袍,浑身是土,冻得瑟瑟发抖,在士兵的扶掖下,被护送至西安。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为首的代表团抵达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多方面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遂于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国共内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抗日战争得到了广泛发动。华清池五间厅的墙壁上、玻璃窗上的累累弹痕将永远铭记着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华清池也因承载着这一段历史而名载史册。

昔日的皇宫禁苑,天子御汤,今日已成为融风景园林、文物遗址、温泉沫浴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胜地。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批全国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20__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正如郭沫若吟诗所咏:“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民庶尽天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朝鲜族的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满天星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南部,行政区划为百草沟镇,林政管理隶林业局,是森林型公园。区内有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环抱在群山绿之中,具有“水旷、山幽、雪佳、林秀”的特点,最为美丽的天星湖湖身十八公里,蜿蜒美妙,展布开是一个佳景荟萃、神秘幽深的原始画廊,又是一个自然纯净、不染纤尘的休闲之地,在延边州内的风景中独具山水特色。

满天星风景区是由满天星水库为主体构成的,位于汪清县百草沟镇境内,形状如一条张开大口的蝮蛇,盘踞在丛山密林里,下衔百草沟遗址。

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90%,湖的基底是坚实的山体岩石,没有泥土混杂;湖水依靠原始森林里中的山水和地下涌出泉水来补充,清澈见底,泛蓝飘绿,如玉似胨。湖滨旁幽深恬静,倒映着巍峨的山峦,湖中央波光粼粼,犹如飘落的满天繁星,远眺幽深,近观灵秀,湖光山色形成了开朗、大气磅礴的北国风光。

百草沟遗址是战国至魏晋时期沃沮仁的遗存,是东北东部山区青铜-铁器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遗存。其文化内涵丰富,较全面的反映了沃沮人的社会生活,以及同周邻文化乃至同中原文化的联系,对研究中国东陲开发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旅游区域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十分便利。

遗址位于水库旁百草沟镇安田村东嘎呀河右岸的台地上。地势平坦。东起嘎呀河岸,西至窟窿山脚下,南侧为满天星风景区,东部的扣锅顶子山和西部的窟窿山形成了两道天然的屏障,遗址西北2华里处新华闾村后北山坡上有一处与遗址同一时期的墓葬。汪延公路从遗址偏西部穿过。

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遗址的年代跨度较长,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层厚0.8米-1.5米不等,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为铁器时代,下层为青铜时代,在两个文化层中均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址及灰坑等。出土遗物数百件,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骨器及卜骨等。

百草沟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除原有一条公路穿过,没有任何乱建房、乱挖渠、乱取土现象,保存基本完好。汪清县文物管理所,设有专职工作看护,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华山导游词英文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64 字

+ 加入清单

The tourists who are sleeping can wake up. I understand that we are alltired. After several hours of long-distance bumps, now we finally arrive at ourdestination today - Jiuhua Mountain. Lets get out of the car and start ourjourney to Jiuhua Mountain. Lets follow me and dont fall behind. At thismoment, we are going up the winding mountain road and the mountain steps toreach Fenghuang pine, the oldest ancient pine in the world. You can have a lookat it, its like a flying phoenix, it seems to welcome us. Along the way ofphase II, I believe that when you hear the chirping of birds and the gurgling ofmountain springs, together with the laughter of our tourist friends, you willnot really answer the old saying "there is no one in an empty mountain, but youcan hear peoples voices".

Now we are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In front of us is Guanyin peak. You cansee that the stone is very lifelike, wearing a big red robe. When the mountainwind blows, the red robe flutters slightly, just like the arrival of Guanyin.Further up, you can see the broad ancient Sutra worship platform. You can seethe footprints left on the granite by the Bodhisattva of Tibetans during hismeditation. It is 2 times larger than the footprints of normal people. 9 times!Friends who are interested can take off their shoes and stand in the footprintsof the Bodhisattva of the king of Tibet to see if our feet are only one third ofthat!

Well, now we finally arrive at the terminal, Tiantai temple. Tiantaitemple, also known as dizang temple,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iantai peak at analtitude of 1306 meters.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traces of "Jinxian cave" leftin the holy residence of senior monks in the Tang Dynasty. Standing at the topof the peak, I just feel that the depression in my heart suddenly disappeared,and I feel very comfortable. Although Jiuhua Mountain is not as grand as MountTai or as dangerous as Mount Huangshan, it i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rits beau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__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穿过彩绘绘画的山洞就来到了散养区了,首先看到的是天鹅,黑天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而澳大利亚珀斯又有黑天鹅的故乡之称。而白天鹅喜欢集群营巢,有固定的配偶,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后永不分离。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均能产卵繁殖,年产二十多只,经公母天鹅轮流孵化,35天后小天鹅即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天鹅毛色灰白色,几天后即可下水游泳了,三、四月龄毛色逐渐转变成白色,6月龄后具有与成年天鹅一样的体型和体重了。

再往上走,我们就会看到蓝孔雀和白孔雀,我们可以用红色的手绢在它们眼前晃一晃,因为孔雀爱比美,可能会开屏哦。大家知道开屏的孔雀是雄孔雀还是雌孔雀吗?对了,是雄孔雀开屏,那你们知道雄孔雀为什么开屏吗?这是因为开屏是它们求偶的一种方式,它开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防御外敌,当它们身体受到威胁,或侵害时,用尾巴上的“眼睛”吓退敌人。蓝孔雀原来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它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们随其群到田地里觅食。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镜蛇,因此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它们可以非常亲人。

如果运气好的话,在散养区的最里边我们可以看到鸳鸯,鸳鸯害羞、怕人,因此,在游人多的地方,不容易看到。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水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咱们看到的天鹅才是一夫一妻的典范,一旦配对后永不分离。

现在大家游过了天趣苑,前面将要到的是红叶谷景区唯一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兴教寺。在这里沿途大家也可以欣赏一下这一段充满文化气息的长廊,也被习惯地称为文化墙壁,上面作品都是出自于一些有名气的书法家和作家之手,这些作品可能会为一些研究和爱好书法的朋友们提供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陕西省景点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931 字

+ 加入清单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早、数量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

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

《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厚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景教,属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

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

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

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

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__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

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导游词讲解结束语

范文类型:导游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做为一个刚入行的新导游,首先要会带兰州一日游,当然兰州一日游是兰州导游最基本的东东.一般兰州一日游都是早上接6点50分的从敦煌下来的火车,接站的时候导游一般在东站口聚集,或者可以去站台接是最好的,接上以后一般是在新世纪用早餐,或者是迎宾,要末就是青香阁{灵活掌握},当然费用签单

或者现付。用完早餐后就开始今天的行程了,在旅游大巴上开始做讲解时,一般最好不要讲考导游证的书面知识,因为当一个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都市来说,他最关心的城市的面积,人口,教育,大学。收入 ,交通,人文,方言,包括美女,住房,消费等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如果你刚入行在从火车站接团去

黄河风情线的路上讲一些书面知识是没人听,因为这是在车上,客人最关心的是车窗外的新鲜事物,也就是说沿途看到什么讲什么,才能抓住游客的吸引力。假如从火车站接团你可能会讲到,兰州火车站的历史,包括铜奔马碉像,兰州的街道,兰州大学,飞天大酒店,中间穿插讲兰州的古称,市树,市花{主要是推玫瑰,三炮台}国芳百盛,体育馆,住房,收入,交通,南关什子,中山大厦{黑兰州,百合}阳光大厦,王进喜,中山路,孙中山,陆都心脏,兰州方言,张掖路,黄河风情线,最后到达第一个景点水车园。

这是最基本的程序。在兰州一般所参观的景点是水,黄,铁,白。我一般带团是黄河母亲是在车上讲,不在景点讲,为什么那,因为一到旺季是好多团队在一起时,你在讲的时候客人都在抢最佳位置照象,影响你的讲解情绪。所以在车上讲比较好。在黄河母亲停留时间不过10分钟。水车圆就要看情况了,最基本的水车大家都会讲不用我说,当然羊皮筏子算是一个重头戏了~~~~~属于个人业务问题。当然我不喜欢推羊皮筏子,因为我有恐水证,哈哈开个玩笑,只不过每次做的时候客人都要把我拉上一块坐,导游不坐的话,客人也就不坐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了。还有在水车圆的门口,葫芦店的老板会忠实的等候

你的~~~~~铁桥我一般会在白塔山上讲,因为在山上讲时没有人会围观你的,比较安静,不向在铁桥边好嘈杂的噪音呀,那么上白塔上的话两种途径,要末走上去,要末缆车上,自己依据情况选择,我的团队基本上缆车上,比较节省体力。对导游来说也不亏,给旅行社也省下费用了,何乐而不为呀。当然在讲白塔山时,并不是主要讲白塔的,而让客人最信服你的是白塔山上的丝路全景图,这个是最能体现导游讲解水平的,当然该怎么讲自己的好好研究。一般步行上白塔山时先讲牌匾“九曲安澜”的含义,然后是砖雕“钟馗捉鬼图”重点是“丝路全景图”,最后是山顶的白塔和三宝,在山上休息时你也可以创收。就是三泡台。下山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百合店,矿石馆,陇翠堂,茶艺等,具体怎么进自己搭配。景点一般是在中午前就结束,下午比较松,如果是送晚上10点17分的火车的话,下午很好安排,逛接,开钟点房,洗脚,包场看歌舞都可以。不用我说,大家比我明白了。晚上安全送站。结束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宁波天童寺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天童森林公园位于鄞州区东部太白山麓、古刹天童寺旁,距宁波28公里,面积1万余亩。1981年经林业部批准成为全国最早的三大森林公园之一,1996年又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童森林公园以森林、奇石、怪洞、云海、晚霞著称。主峰太白山,海拔高653米,宋孝宗曾御书“太白名山”赐之。从入口处石坊循山径拾级而上,沿途有听涛亭、玲珑洞、甲寿泉、磐陀石、飞来峰、拜经台等。登上太白峰顶,可览“天童千重秀,丛林十里深”苍山如海的景观。

天童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国际植被学会主席称之为不可多得的“浙江植物基因宝库”,其中木荷、栲树常绿阔叶林群落等是亚热带北部生长最好最典型的植被顶级群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进入天童国家森林,你仿佛置身于一个让你皮肤都可以呼吸的氧气世界,那片醉人的绿色在你眼前萦绕,可以让你忘记所有的烦恼,是休养生息、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公园内建有茶室、餐厅、休闲吧、宾馆等配套设施,你可以先在天童禅寺领略古刹风光,然后登山高眺,再喝一杯用泉水冲泡的清茶,在附近的宾馆休憩一下,人生的美好已经让你独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华山导游词讲解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方圆120 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北纬30°。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陕西天台山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邛崃市境西南,地处成都平原与邛崃山脉结合地带,面积147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呈向斜多级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状若冲天高台,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和风化剥蚀,大自然的神力在这块罕见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丹霞地貌。相传大禹率众治水,在此登高祭天,天台山由此得名。

天台山位于邛崃市西南何高乡境内,离城区42公里,距成都市112公里。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水、林、石洞、气象景观、人文古迹,集佳境之大成,融自然为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自然风景区。古今游人一致赞誉:天台山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风光神奇。

天台山在历是很有名的宗教名山,自“汉时名曰天台”,道宗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南北朝时,西域僧人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代,宗教漫延,天台山了道佛儒并存,道观、佛寺、“宫房”多达100余处,还营造了一条“和尚街”,设置了“和尚衙门”,这是国内的古代宗教法庭,大画家文同、大诗人陆游等曾在此领衔主持宗教事务。现山中跨越众多,供游人们控古记幽。天台山还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革命老区,现存红军驻地、医院、战壕、石刻标语和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数十处,目前正修建“红军长征纪念馆”。

天台山自南、西、北三面围成筲箕状,东面向外敞开,依次呈三级大的台阶平地;由于地理环境特殊,自成一个冬暖夏凉的小区气候,森林覆盖率达94%,终年绿树成荫,四时花开不断。的玉霄峰海拔1812米。台地上沟壑纵横,溶洞、怪石杂布其间。金龙河穿绕台地,水面呈现五彩,随台地跌宕而形成许多长滩、叠溪、流泉和飞瀑。的响水滩飞瀑落差40多米,宽10多米,分8级层层跌落,呈跨度达150米的弧形,十分壮观。

珍稀鸟兽保存繁衍,林相林景十分罕见,被林学专家誉为“川西平原一颗难得的绿色明珠”。植物种类繁多,仅树木就有84科余种其中红豆杉、珙等珍稀树种20种;山中栖息着57种动物,其中大熊猫、娃娃鱼等珍稀动物8种。云媚--媚丽的低山云海、神奇的“天台佛光”,可谓天台一绝,登山观赏,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团友,嘉兴是浙江省省辖市,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西连杭州及湖州,北临苏州,南濒杭州湾,与宁波、绍兴隔江相望。

嘉兴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嘉兴下辖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等二区五县(市),总人口336.81万,全市面积3,915 平方公里。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三塔公园,这条就是京杭大运河。请大家向你的右手看,这屹立着的三座塔就是嘉兴著名的景点三塔。三塔是京杭运河的标志,立于古运河杭州塘白龙潭畔,以前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在此折弯,河水湍急,波涡浪漩,经常翻船,为此人们就在这里建造三尊宝塔,以镇风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塔是实心的,不能攀登。但古时候的水手远远的看到这三塔时,就会高警惕,小心行驶。所以说我们的三塔实际上就是航标。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塔前那三根石柱上的深深的勒痕,这又是为何呢?因为在以前行船时均要拉纤,为防止纤绳损坏三塔,人们就在塔旁竖起这三根纤石,至今这根纤石还保存着。

古运河上原来的三塔在1971年已毁,现在大家看到的三塔是1999年重建。规模、式样均依原貌。同时嘉兴市市政府在周边重建了三塔公园,它占地1.7公顷,投资340多万元,园门石坊为“茶禅夕照”,是当时的“嘉禾八景”之一,清同治十九年嘉兴知府许瑶光手迹。为什么叫“茶禅夕照呢?因为在三塔边古有茶禅寺,俗称三塔寺。始建年代略晚于三塔。相传苏东坡曾到此汲水煮茶,古寺中建有煮茶亭,乾隆南巡时赐名“茶禅寺”,留下一段美好佳话,可惜茶禅寺早已不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海南海口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63 字

+ 加入清单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东经110度35分,北纬20度05分,地址在得胜沙路—长堤路老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了。范钦生于1506年死于1585年,享年79岁,他是我们宁波人,曾经在朝为官,27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我们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这里首先请大家猜一下,范钦到底是个文官还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是文官,因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这里造了藏书楼,其实范钦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近半个中国。而且最高的一次当上了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范钦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当官的时候经常会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亲国戚武定候郭勋,于是郭勋就在皇帝面前参他,结果范钦就受了庭杖之责并且被污陷下狱。还有一次得罪了当朝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潘,严世潘本来要他父亲在皇帝面前参他,可是严嵩却告诉他儿子说范钦是个连武定候郭勋都不怕的人,如果我们再参他那不是让他出了名了,所以这件事就作罢了。后来范钦见朝庭里严嵩父子俩当道,朝政日费,觉得国家无望,于是就辞官回乡到这里建了这个藏书楼。好了范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里呢有一块照壁叫做溪山逸马图。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非常的生龙活虎。这块溪山逸马图呢是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们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实呢它是用我们海边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剂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个照壁看起来非常栩栩如生,所以当年西哈努克亲王来我们宁波的时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马图前留影,说是要把这么好的佳作也带到他们的国家让他们的国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马我们再来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谁呢?其实他们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这里再请大家跟我从这里的月洞门进去,去参观一下东明草堂。在月洞门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春随人意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陈从周先生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这块照壁。在照壁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动物,在这里呢还是要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动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会猜是麒麟,其实不是,这个动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动物。同时它是一种生性非常梗直的动物,是正义的像征,据说每当人们吵架的时候它总会出来顶那个坏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总会挂着獬豸的图案,而且在以前执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图案,而且他们所带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而现在呢我们在一个地方的门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门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请大家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这些房子,这里呢就是东明草堂了,又称一吾庐,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那么为何要叫作东明草堂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这里是范钦的地方所以就叫东明草堂,好了东明草堂我们就参观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参观一下范氏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华山导游词讲解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676 字

+ 加入清单

Dear visitors, everybody! Welcome to our lotus buddhist - the jiuhua mountain tourism! I am the guide from you on this trip, my name is wang ping, you call me xiao wang. First of all, introduce below an overview of our jiuhua mountain. Jiuhua mountain is located in chizhou anhui province, anhui "two mountain lake" gold tourist area of the main scenic area, where has beautiful scenery, ancient forest, and mount emei in sichuan province, wutai mountain in shanxi, zhejiang mount putuo and four major buddhist mountains in China.

The jiuhua mountain was not called the jiuhua mountain, at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is called nine mountain, because beautiful jiuhua mountain, the clouds above the mountain there are nine, so nine mountain nine children. Began years, by Li Baiceng twice visited here, has written "miao have two gas, lingshan jiu hua, tianhe hangs green water, showing nine lotus" etc historic lovers, jiuhua mountain hence the name, and has been used to this day.

The jiuhua mountain has a long history of religious activity, Taoism in jiuhua mountain development first, Buddhism more flourish. Between kai-yuan tang, woosong kingdom prince Jin Qiao sailing east, visited famous mountains, the jiuhua practice in our chosen. Night camped out in the hills of the cave, thirsty drink mountain spring hill, hungry eat the mountain of wild plants. Finally he died at the age of 99. The Buddhism thought penance before his death, passed away with records in the sutras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as should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because of his surname gold without becoming a monk, so also known as the heart of gold. Jiuhua mountain is since then all kept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dojo. After the tang dynasty, jiuhua Buddhism statement, past dynasties after repair, to the whole of the temple in the qing dynasty already has more than 150 seats, only garden temple, east cliff temple, centenarians palace, ganlu temple four big jungle, incense of guilin.

Below we first enter the jiu hua street scenic area, first see is a cross lane. It is carved marble, 9 meters high, is the imitation of buildings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Banners on the engraved royal emperor kangxi book "nine Chinese scenic spot" four characters. Below the door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wo column carved stone lions. Gate dignified elegance, the gate lane welcomed everyone to see is the fairy bridge, the bridge is built in the qianlong years, is a single-arch stone bridge, the following will set foot on this ancient bridge together, please follow me, into the wonderland of together!

Everyone see, across the bridge is only positive garden temple hall. Garden temple is only key national temple, the scale is one of the largest the jiuhua mountain four big jungle, by the gate, the great hall, Ursa major, guest room, lecture hall and the scripture-stored tower and so on more than 10 monomer building, is a typical modular architecture, its inside deviate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hall, you know why? Because ah, tilt the gate is quite exquisite, way to ward off bad luck, and secondly is the door to the city of toward the mountain temple temple. Ursa coloured glaze tile, cornices, newborn status is very outstanding. On the front wall of the temple there is a stone carving, the top "taishan shigandang" five characters very eye-catching, everyone to guess what is this used for? Actually this is only unique garden temple, is used to ward off bad luck town demon.

Enter the gate, is lingguan temple, temple, that take the door stand see shrine is ChiMian red iron scourge, wide-open, exalted Wang Lingguan. Wang Lingguan guardian deity of Taoism, is how to protect the dharma? The original legend of buddhist dharma wei tuo "killing" mistake, is "dismissal"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let Wang Lingguan top class, this reflects the "cooperation" the great meaning of Buddhism and Taoism, is afraid is just a place in the country.

From lingguan temple in a small courtyard, there is a square pavilions type double-hipped roof,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for the four major Kings like, according to the great hall. Sits in the middle shrine "smile, pot-bellied inclusive" maitreya. "A great bowl of thousands of rice, wan lixing" the alone, is his two ket. On either side for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statues.

Lingguan temple and great in the same stylobate, while up layer on the stylobate is Ursa major. Ursa major, the positive standing about 12 meters high Buddha iii, next is green lotus, under 须弥座 (also called Jin Gangtai), fine carving. Sweets positive cross engraved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ory of bedding face relief. The Buddha, worship for hosts will monk run course.

Good, swim only garden temple, we now come to the center of the street, is nine China we see is the jiuhua mountain temple temple in the city. Buddhist scriptures have "refers to the geochemical city". City temple is located in jiuhua mountain, peak city southwest of the city center, hence the name the city temple. City temple has a long history, i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 is Lord also of the jiuhua mountain temple, the temple of the building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reflect the superb architectural art. Temple has a higher consisting, weighing about 20xx pounds of clocks, casting, loud noise, use the hammer impact, dignified realisation of the bell, echoed in the valley, often make the person has the feeling of free from vulgarity. "The city production" became one of the ten views "of" nine China.

Temple after waste, still stands in the years long river. Existing four into the residential house, former SanJin for qing dynasty architecture: a into lingguan temple, two into the great hall, SanJin Ursa major. Second, there was a huge four water between SanJin patio, meaning "four water belongs to the hall". Ursa all wood door, lintel carved on the icy veins window lattice. The cuhk sunk panel "Kowloon dish bead" relief for the art treasures. Four into the scripture-stored tower as the jiuhua mountain unique buildings in Ming dynasty, recently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repair. Temple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gradually rise, the city structure is rigorou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and elegant, basic preserved the mountain temple original character.

The city shishi pair of song dynasty, under the temple steps of monogamous, like vigorous. Before have a free life pond, crescent, reportedly is golden heart leads the ACTS of building city temple during excavation, both for the temple of fire prevention, and monks and pilgrims and set them free. Before the pool is flat, open city square, the square one with the stone in the base of "empress" base, is hid in the mothers memorial gold. Allegedly hid mother learned that gold stashed ZhuoXi jiu hua, wanli trek to mountain son back, found a long time, eager, and combined with all the way wind and frost, nearly blind eyes. Gold heart with square edge mother washed for a well in the spring eye, healed mother eye diseases, CiJing Ming eyes say "spring". Gold heart attentively to wait on her mother and asked her to elaborate buddhist karma, mother is feeling, finally leave mountain to help protect the Buddha, and later generations built in the square tower, tower "called" empress. But the jiuhua mountain also has said "empress" tower is commemorative gold hid in the wifes before becoming a monk. Both mother and wife, "the legend of empress tower is beautiful.

Ok, we the jiuhua mountain tour to this end,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work of wang, hope I still have a chance to continue to service for you, I wish you all a pleasant journey! Thank you very much!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体会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比赛,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心得体会

xx年4月17日迎来我们物理教师的盛会,xx县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总决赛,其中我们工作室有三人(李xx老师、陈xx老师和貌勇盛老师)入围,比赛课题为《8.2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新课授课与说课两个环节。我认真听了其他四人的上课和说课,然后听取了评委的精彩点评,收获良多。

第一、大家都备课认真都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现出参赛老师的基本功扎实。5位老师都从细节入手都注重实验来验证每个知识点,也合理地改进实验,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例如模拟帕斯卡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神奇、用塑料水管或三孔试管包上橡皮膜让学生液体对容器的压强、用保鲜袋套在手中再放入水中让学生感受液体的确存在压强,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几位老师都充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特别是李xx老师模拟帕斯卡实验更为成功、直观,现象十分明显。

第二、教学过程衔接好、思路明确注重启发学生。从教学来看,大家都用实验或图片来引入知识点,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李xx老师、陈xx老师和貌勇盛老师都采用了导学案来贯穿整个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先导后学的作用。而且贴近生活,很多时候老师都采用生活例子和图片来进行讲解或解释生活现象,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

第三、教师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张剑老师问到学生:“当学生把我们所教的知识都遗忘了,还剩下什么呢?我希望是科学素养。”确实在我们平时上课时并没有多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一味追求实验和所谓的“满堂灌”,对于科学素养的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没有提及和培养。

第四、我们更加学会了如何进行说课。说课是公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将你的上课目的和设想以及教学过程如何展现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等等。而且说课的课件不能太过于详细,像我们的说课将所有的内容都板书在课件上,那就变成了“读课”而不是“说课”,收获不少。

第五、上课必须要用“心”。听了这么多个老师的同课异构,每个老师都各有特点,每个老师都备课都非常认真用心,在此我就想如何我们平时上课都如此用心备课,我们所有的老师也想今天这几位老师这么用心和这么有责任心那我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差么?我们的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能不大幅度提高吗?

总之,在本次的听课活动中,我对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组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课堂进行更多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甚至高效,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方法也将指引我今后的教学,也鞭策我们每天都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黄山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黄山,我是你的导游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云海、怪石、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动。

黄山市着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疗养胜地。

黄山在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对了,这就是有800树龄的迎客松。它一侧的枝丫伸出,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快看那些千奇百怪,有的怪石像老爷爷在拿着拐杖在走路;有的像一只大公鸡;有的像先人指路;有的像……

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大家明白它是怎样样行成的吗?是因为黄山山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雾气多全年雨后常常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平均雾达250天左右,真可谓“云雾之乡”。

好!尊敬的朋友们,今日就玩到这,下次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北京故宫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游览。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那座耸立在台阶以上的三层建筑物就是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历史很悠久,请细细观赏。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怎么样,很佩服吧!

我们接着看。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 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跟大家说,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 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 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 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 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 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 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 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厉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保护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南海口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9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海口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东经110度35分,北纬20度05分,地址在得胜沙路—长堤路老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0__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20__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053 字

+ 加入清单

hello everyone! Hard work all the way! First of all, on behalf of thetravel agency,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you to Fuzhou, the capital of FujianProvince. Im a tour guide of CTS. My family name is __. You can call me Xiao Xor director X. Next to me is our driver, Mr. Chen. Mr. Chen and I will serve youthese two days. We will try our best. I hope my work can get your strong supportand our service can make your trip to Fuzhou leave a good memory.

Fuzhou is a famous cit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200 years. In the 13thyear of Kaiyuan of Tang Dynasty, Fuzhou was established as the capital ofFuzhou. In the second year of Liang Kaiping in the Five Dynasties, King Shenzhiof Fujian expanded the city and enclosed the beautiful Wushan, Yushan andPingshan into the city. From then on, Fuzhou became a unique city with"mountains in the city and cities in the mountains". "Three mountains" becamethe alias of Fuzhou.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in the east of FujianProvince, Fuzhou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FujianProvince. The total area of the city is 11968 square kilometers, including 1043square kilometers in the urban area,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more than 4.8million, including 1.16 million in the urban area. Fuzhou is also known as "thecity of banyan" because it was planted with banyan trees more than 900 yearsago. At present, it has jurisdiction over five districts of Gulou, Taijiang,Cangshan, Mawei and Jinan, and two cities and six counties of Fuqing, Minhou,Luoyuan, Lianjiang, Changle, Pingtan, Minqing and Yongtai. The residents aremainly Han nationality,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20 ethnic minorities, such asshe, man, Miao and Hui. Fuzhou is a warm and humid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with pleasant climate and evergreen tree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s19.6 ℃,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coldest month is 10.5 ℃, the averagetemperature in the hottest July is 28.6 ℃, and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is 1342.5mm. The best travel season is from April to November every year. Thereis a famous hot spring in the city.

Members of the group, what Im going to talk about today is the treasure ofancient architec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Fuzhou -- three lanes andseven alleys.

Sanfangqixiang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It is adjacent tobay17 North Road in the East, Tonghu road in the west, Yangqiao road in thenorth, Jibi lane and Guanglu square in the south. It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40hectares and has 3678 households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4000. Three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 the abbreviation of ten alleys arranged from north toSouth on both sides of nanhou street. Three lanes are Yijin lane, Wenru lane andGuanglu lane; seven lanes are Yangqiao lane, Langguan lane, Ta lane, Huang Lane,Anmin lane, Gong lane and Jibi lane. Du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Jibi lane,Yangqiao lane and Guanglu lane into roads, only two lanes and five lanes arepreserved. Even so, in this residential area with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still rich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including a number of formerresidences of celebrities and building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isresidential area, there are many lanes, stone slabs, white walls and greentiles, strict structure, exquisite houses and ingenious craftsmanship, which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yue ancient city. It is a gathering place ofMinjiang culture, and is regarded as a large-scale museum of Ming and Qingancient architecture by the architectural circles.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the main symbol of Fuzhou, a famou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 It is known as the Museum of ancientarchitectur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en Yan, a modern poet, said: "whoknows that the five willows are solitary pines, but they live in three lanes andseven alleys." This is about the origin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The folk customs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 also therepresentative of Fuzhou folk customs. Many festival and custom centers areoften concentrated i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which include folk beliefs,festival activities at the age of, folk customs in buildings, etc.

"Moonlight shines on the pond; riding a bamboo horse across the pond; itshard to cross the depth of the pond. Wait for my sister to take a boat to meetLang. Ask long Lang, short Lang and when will Lang return? " This is a folk songwritten by Chang Gung, an observer of the Tang Dynasty. It has brought manychildhood memories to generations of people living in three lanes and sevenalleys. Until now, especially the older generation is still excited to hear thiscatchy folk song.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 famous for its nearly 300 ancient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ancient streets, completelanes, ancient rivers, ancient bridges and ancient banyan trees have formed asimple and distinctive traditional style, which has aroused the wide interest ofmany experts in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become a must for tourists to come to Fuzhou. It can be said that she is "rarein China, only in Jiangnan". The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of overseasChinese in Fuzhou are their haunted and unforgettable hometown.

The road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definitely a small road.Maybe it has been so small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at it can only walk two sedanchairs side by side. However, "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the immortal is thespirit!" the road is not big, and some people are famous. It is from such alleysthat how many celebrities and heroes have emerged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ywent out of the deep alleys, to the land of Fujian, to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and achieved a great cause. They are proud of them.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one slab deep alleys, green tiles andpowder walls, various kinds of exquisitely carved door covers, wind and firewall style multi entrance courtyards. From the height of the mansion, it lookslike layers of waves on the sea, and the wav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remagnificent and shocking.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are not only famous for their ancientbuildings, but also represent the fine tradition of Fuzhou peoples emphasis oneducation and good read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s alsorare in China. Lu Zuqian, a famous schola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o isknown as one of the three sages in Southeast China as well as Zhu Xi and ZhangShi, wrote a well-known poem in Fuzhou: "when the road meets ten guests, nineare green, half are old brothers in the same robe. I remember the quiet lightsof the city bridge and the sound of reading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the lane." This poem is also a vivid portrayal of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whichshows the number of scholars in Fuzhou and the vivid scene of studying hard atnight.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the witness of Fuzhous history; "three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eoples wisdom in MinjiangRiver Basi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the epitome of Fuzhous gatheringof people and culture. It records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Min king in the late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emperor zongnan of SongDynasty and Emperor Longwu of Ming Dynasty in Fuzhou. It blew the wind and rainof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sprea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ofBeijing in Fuzhou. There were hundreds of high-ranking officials, scholars andcelebrities living in these lanes. Huang Pu, a famous scholar in Tang Dynasty,Chen Xiang, a neo Confucianist in Song Dynasty, Chen lie, a poet in late TangDynasty, Zheng Xingzhi, a champion, Zhang Jing, a famous Anti Japanese generalin Ming Dynasty, Shen Baozhen, a governor of Qing Dynasty, Yan Fu, a modernenlightenment thinker, etc. all lived in Sanfang Qixiang, and Lin Juemin, afamous martyr in Huanghuagang. When it comes to Lin Juemin, we have to mentionhis book with his wife. Lin Juemi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