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书笔记优秀8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热门20篇】

浏览

5899

范文

469

2024年苏东坡传读后感悟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欺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败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读《你要好好爱自己》心得感悟_你要好好爱自己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散文,比小说更爱。因为散文的文笔深刻且优美,每个字都像是跳跃的音符或压抑的落槌,惊喜或沉重,让人欲罢不能。我更爱读散文,这些印在白色的透着自然气息的纸面上的黑色线条,经喉咙的颤动萦绕在寂静空气里的回响,爱到无法自拔。

我爱散文,还有一个原由----我看不懂。曾看过一幅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语文书中将鲁迅文章所想表达的全部都举例出来,精细到也许连鲁迅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我一直很奇怪。看见图上鲁迅先生一脸的无奈,我顿时觉得,我们也许想的太复杂,刨根问底的去研究,好好的一篇文章也许就满目疮痍。

然而为何我要在该读后感之前长篇大论的写这么多我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想呢?因为这篇文章值得我这么做。我爱这篇散文,无论是他的名字、内容或是其他。他凭借着他那我无法想象的笔触来描写一种离我很遥远生活经历,一种我从未经历过的感慨和悲伤。

作者刘亮程,我并不是很熟悉他。他生活在村子里,不知名的村子,靠近沙漠,冬天很冷。通过介绍,我了解的仅此而已。

温州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只是阴雨天,潮湿的空气带着天际的寒冷。我们没有火炉,没有炕。我们难以想象的是那漫天的大雪,怒吼的狂风,甚至是能冻死人的冬天!----我们从没有想过怎样去熬过冬天。

≡比着作者的冬日,我想到的是朱自清的冬日。儿时与兄弟围坐,父亲分着白水豆腐;成年后有妻子和儿女一起生活;与朋友一起游船谈天。对于作者,这或许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同样的是时间,不同的是地点,天气,人际。朱自清有着自我的等待,妻儿的等待,朋友的等待。而对于刘亮程,或许这是一种可悲的虚无缥缈,一种无奈与冷清,一种迫切的渴望。

老师曾说过的:一篇文章,作者不可能是专为某物而写某物。正如刘亮程,他不可能是专为冬天而写冬天,专为寒风而写寒风。此处的冬天,象征的大概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暮年的一个阶段,是无法再用等待来度过的一个阶段。

我是没有作者这般令人动容的经历的。我没有经历过一崇雪的冬天,我也没有见证过一个人死亡的哀叹。我想,我唯一能理解的,只有作者那一休的孤独,我只是像其姑妈一样,只顾着去等待,急切的等待春天,不安和寒冷充盈全身。

人的一生总是会经历很多个冬天的。你或许讨厌它,讨厌风,讨厌寒冷,自然的急切得去等待度过。而人总是会有最后一个冬天的,一种孤寂、敏感只能自己一个人承受,或许生于苦难、卒于苦难,他人都是无能为力的。

然而此刻,请虔诚的去等待吧。我们正处于青春时期,花开灿烂。我们不仅是等待,更应该是度过。毫无遗憾的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感觉似乎很久没有这样一种心情,捧着一本书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了,那份激情似乎在高中时才有。那时候在课堂上会偷偷地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大学时似乎也有,不过那四年我们过得几乎是纽约时间,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自己能逃课则逃课,即便最后硬着头皮去上课也多是趴在最后一排睡大觉。然后18点一过就是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游戏、小说(多是武侠、玄幻一类)……

如此浑浑噩噩地过了四年,终于要直面现实的残酷,正视物质的重要,这一刻,似乎真正明白了许多,既然以往的一切都已过去,逝者如斯,是该好好为自己剩下的岁月规划规划了。此刻发现这几年来竟一无所学,以往种.种如走马观灯般掠过眼前,唯一所得者唯一颗被世俗磨得稍嫌虚伪的心、一双半透世事人情的眼睛,除此外再无所得!或许还剩一份源自亘古深埋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狂躁与悸动,正因为它,我们还有着一份动力让自己超越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因为它,即便你一无所有,仍可从头开始!

希望,那是理想年代才有的东西,在这个人人都表现为急躁冒进的年代,只有内心的那份被我们自己深深掩盖的狂躁与悸动才是动力的源泉。有时候,我们甚至自己都难以明白自己的行为,但我们就那样去做了,这正是源于天性本能的一种召唤。它促使我们那样去做了,那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在这时候,狡诈和理智都失去了往日的作用,激情占据了主导。或许我们在经历这一刻时仍是迷茫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它迷茫好了,你总不可能做到让自己这一生都是情醒的吧?

那样太累!倒不如在这迷茫中任生命伴着亘古的旋律向前驰骋,展现它该有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双城记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喧嚣的社会,踏踏实实地读一本书并不容易,但我一旦捧起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便会静下心来,用目光轻轻地扫过每一个字,体会大仲马笔下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17世纪的法国,政治者争权夺利,矛盾重重。主人公是一个法国小子达达尼安,他与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他们是十分好的朋友,正直、勇敢,有绅士风度的他们不打不相识。因为达达尼安无意间冒犯了三位火枪手,他们为了荣誉要和达达尼安决斗,可红衣教主的卫兵来了,四人合力击退了他们,一齐战胜了敌人。

也正因为这次战斗,化解了大家彼此的误会,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从此,四个人形影不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齐经历了挫折,最终各奔东西。在这部书里,字里行间透露着大仲马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和唾弃,讽刺了那些专权的贵族们,把腐败社会背后的推手——红衣主教一步步拉入舞台中心。我也从他那细腻的手法里,体会到了许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达达尼安和三个伙伴之间纯洁忠实的友谊。他们是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托斯和阿拉密斯。你也许不会相信这段珍贵的友谊竟是缘于一场决斗中开始的!之后,他却和火枪手水火不相容的法座卫士争战。可惜的是,他们最终分开了。可是这段友谊不正是一段完美温馨的回忆吗?

达达尼安飞黄腾达的梦想是那么强烈。正因为此,他才离开家乡、以图创立功名。可是,当他最终有了当上火枪手副队长机会的时候,达达尼安一开始却没有理解,而是逐个问了伙伴们,大家都拒绝之后,他才“眼里闪着感激的泪花和激动的光芒”地理解了,还叹息他“只剩下心酸的回忆,再也没有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有福同享,有苦同当”,是朋友,应当如此;不为自我,事事先为好朋友着想,是朋友,应当如此;能经得住真正的考验,应对生死冒险而毫无怨言,甚至发自自我内心的进取和欢乐,是朋友,应当如此!

真正的友谊不是这些空话,仅有我们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这样的友谊才是“真纯美”,才是真正值得去珍惜、去回忆、去品味。当我们去热爱生活,当我们去热爱友谊,当我们在想到那段回忆时,能倘开心扉。真诚地微笑,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丽。我想,这就是《三个火枪手》所告诉我们的。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在这个故事里,作恶多端的米拉迪用她的美人计多次使别人惨遭厄运,得到了不少利益,但她终究逃可是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当一个人在做坏事时,等待着他的必然是罪恶的报应。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也会有时受到一些挫折,但只要像三个火枪手那样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向高难度挑战,就能够不断提高,从中积累经验。我们要向三个火枪手学习,向困难挑战,用自我的力量打败它,为自我赢得胜利。

在记忆的长河中,《三个火枪手》给我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象:它给了我无穷的启示,同时也告诉我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我相信,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三个火枪手》的陪伴,我必须能越行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以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为主人公,巴克从悠闲自在的宠物狗变成狡猾而又凶猛的雪橇犬,最后,他被一位叫约翰。桑顿的人从苦难的工作生活中解救了出来。他又变成了约翰。桑顿最忠实的伙伴。好几次约翰。桑顿快要命丧黄泉时,巴克就勇敢地把他救回来。然而,命运多难,在巴克的一次森林外出时,一群印地安人把他的主人杀害了。巴克无处可归,于是他再一次从狗变成了狼群的首领。

巴克是一只多厉害的狗呀!它从富足安逸的田园生活到冰天雪地里在棍棒和饥饿中负重跋涉的苦役犬,巴克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很多狗有这样的变化很可能会受不了,甚至会发疯,可巴克不仅没有发疯,反而脱颖而出,成为了雪橇犬中的头领。如果巴克是个人的话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顽强意志的他可能会创造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称霸世界;他可能会造出了不起的发明,推进人类的科学发展;也有可能成为勇敢的战士杀人如麻。

巴克是一只多厉害的狗呀!他竟然能把狗与狼的天敌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他拥有比狼更厉害的本领(狡猾的头脑中、风一般的速度、山一般的体形……)。而且他没有去攻击狼反而向狼表示友好,从而得到了第一个狼朋友,接着其他狼见到它强大的实力后也对他表示臣服了。

如果我要成为巴克那样强大的人,那我就也要有强大的本领,所以我要多锻炼,让自己更强壮;我要好好学习,那样就能让我脑力更发达;我要多观察事物,这样就能让自己见多识广。我要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于描写水浒传读后感的体会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么就文绉绉的了?可不是吗,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_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为什么呢?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

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鲁智深”永远是这么莽撞。我还记得有一个村子的黄甲因打不过对方黄乙,便打手机叫儿子前来帮忙,儿子当即操刀上阵,一刀将黄乙刺倒在地,黄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黄甲父子追悔莫及。这难道不是莽撞闯的大祸吗?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书心得:《党员就该这样干》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7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大受启发。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双城记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她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搞笑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十分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个性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期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爱自家个性的新桌子。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那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正因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忙,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正因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但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联,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校园童话》有感500字:冬天里的童话_小学生读后感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小学,学生,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读《校园童话》有感500字:冬天里的童话

翻开浅绿色的书皮,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从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然后进入社会大舞台搏击人生。老师谆谆教诲的深情是我们前行的灯火,给我们温暖、力量和信念……”上面是一行深黑色的字体:永远记住您,老师。书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我粗粗地看着,忽然,一个令我兴趣倍增的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校园童话。

本文讲述了一个既爱听故事、也会讲故事的老师和一个善于讲童话故事的男孩——丁之间的故事。有时丁爱讲故事,影响了其他学生,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在班主任老师觉得他无可救药的第二天,无意中听到了他讲的梦,不禁为之震撼,“这完全是一个孩子理想的内心世界啊!”以后,细心的老师了解到了孩子失眠、爱做梦的原因。于是,对于当时觉得没救了的丁,老师采取了“以毒攻毒”的方法:安排丁每周一节的“讲故事”课,并要他将他古怪的梦记下来,第二天交给她。谁知,这么一来,丁反而不失眠也不做梦了。多年以后,丁居然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而且学的是理科。

因为有爱的滋润,百花即使在冬天也能盛开,树苗在冬天也能生长,小草在冬天也能流淌;因为有老师正确的教导,在漫长的冬季,孩子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丁不再失眠做梦了,而一再降级被父亲决定只能读完小学的他也能考进凉城的重点大学。这一切一切,都创造了一个冬天的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午时,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样有钱给自我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并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我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

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自我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研究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此刻的我们大人,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皇帝的新装》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明白国王什么都没有穿,可是个个都不敢言,仅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样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道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我,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是平的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源氏物语》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氏部的同名作品《源氏物语》。影片撷取了原著中的大部分情节,也充分还原了原著中的美学价值以哀动人、以悲感人。

《源氏物语》讲述日本平安王朝时期,一个降为臣籍的皇子光源氏,他母亲死得早,从小缺失母爱的他,长大后无心仕途,酷爱拈花惹草,一生与爱情纠缠不清,却一生不可得。

影片极力将人物置身于美仑美奂的画面中:洁白的樱花,如水的月空,华丽的服饰无不给观影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一个影片,两条线:紫式部生活的现实世界,光源氏生活的故事中的世界。两条线相互交织构成了影片戏剧化的冲突。

女人似水如花

光源氏第一次见到藤壶是在桐壶帝与她出游时,那一瞥,目光便定格在她身上了:穿着绣有双飞蝶的罗裙,淡搽脂粉,悠闲恬静,散发着天然的风韵;那盈盈含笑倚风立于帝王旁的她犹如一朵娇艳的桃花……

这撩动着她情思的女子的出现,成了他一生寄情于女人的风流符号。

“女人是水做的”,水的柔美包容了一切。她们展尽千般风情:或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或丁香笑吐娇无限;或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为的是在光源氏心上留下一点痕迹,但男人的移情,有多少两情相悦,有多少缠绵缱绻,都已在清冷的月光里成为伤感的回忆。

夕颜是女子亦是花,在夜间无声盛开又无声凋谢,是种悲哀的花、无言的痛。可她却在这样短暂的生命历程内绽放出唯美,那一瞬间的耀目是不可忽视的。

电影的主旨由此确立:女人在如梦如幻的人生里,用悠悠女人味展现着万种风情。女人似花、花似梦,梦醒、花谢。生命随着飘忽不定的情,往往于最绚烂之时零落,宛若樱花一般,随着天际一缕华丽坠落,留给世界的是一种死亡之内,生命之外的唯美。

光源氏的悲剧

卢梭说:“人生而是自由的,他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光源氏的一生都摆脱不了一个“情”字,他有济世之才,却只流恋花丛。他的用情不一,给了爱她的女人致命的一击,甚至葬送美好的生命。

从小母爱的缺失,让他有一种错觉:希望从更多的女人身上获得爱,来弥补心中的缺憾。可他忘了,这些都是有情感、有灵魂的女人,不是毫无知觉的一件件玩偶。他渴望爱,却不懂守候这份爱,这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些女人的悲哀。

光源氏与藤壶的乱伦之恋,是一种不能用言语诉说的哀,明知这种感情是不道德的,但彼此的喜爱之情,不能够压抑,就是一种哀。但抛开道德层面,那种无法掩抑的爱恰如淤泥中的莲花一般,妙不可言。从侧面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悲剧之美。

尾声

影片结尾光源氏与紫式部于一片朦朦的夜空下不期而遇。光源氏觉得是紫式部故事里的世界在折磨他,让爱离他而去。紫氏部一句“你招惹众多女人,就需要付出与这些幸福同等的血泪”此世即我世。至此,现实世界和故事中的世界又重合了。

我们却在那一刻感受到一种悲剧力量的存在:那种伤痛是历久弥新的,并且是沉积久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论语心得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们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实话,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走形式应付的情绪。没想到开卷有益,越看越想看,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引人入胜,因此我也就下决心要读好这本书。于是手捧该书,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仿佛自己变得有学问了。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遗憾,将使你错过弥补遗憾的最好时机。承认现实的不足,透过自己的发奋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感悟之二: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能够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能够打开你的整个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能够看到他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忙;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十分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坏朋友。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朋友的人格能够映照、校验你的人格,能够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能够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留意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潜质,是宽容、不为己堪的态度。选取一个朋友就是选取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取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诱导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

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我便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我便迫不急待的把它翻开,仔细的阅读,渴望能从中找到快乐。

孟小乔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在神秘的仙女湖畔,她遇见了一个愿意到她家去做保姆的女人。这个神秘的女人叫蜜儿。蜜儿身上披着一条大披巾,胸前有一副眼镜,还坐在一个大红色的轮箱上面。蜜儿的出现,使孟小乔家变得神奇而活跃起来。蜜儿发现孟小乔总是在忙功课,整天无精打采,就带她到树林里结识了十分会玩的小人精。孟小乔的父亲,脑子里乱七八糟,做事情没有条理,孟小乔的母亲,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而孟小乔,胆子实在是太小太小,什么事都干不了。于是蜜儿用自己的披巾使他们变得心胸宽广,做事有条理,每天都快快乐乐。到了期末写评语时,蜜儿让老师带上优点放大镜,结果平时凶巴巴爱挑毛病的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写上了一段充满赞美的评语,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

如果哪一天,我能在湖畔遇见个像蜜儿一样的人多好!可惜,这只是杨红樱结合现代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写出的一个幻想故事。告诉了人们,要多赞美孩子,体谅孩子。

书中的蜜儿其实是一个下凡的仙女,她因为看到人间没有快乐,才留了下来。仙女为什么这么快乐?有人会说她们没有优愁,没有顾虑,没有操心的事。错!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有优愁、顾虑和操心的事,只不过呢,仙女们的忧愁就如眨眼一样,转瞬即逝。

人不是因为可爱而快乐,而是因为快乐而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当我第二次再次阅读此书时,我内心时时犹如甘泉涌入心间 ,净化心灵 ,洗涤灵魂。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个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东西的女孩子,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从她的灵魂深处隐隐闪现很深的自卑,因而从她的性格上就表现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简爱》这部作品中就是作者自我价值的写照。在作品中主人公简爱就是作者的精神体现。

文中的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她与主人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这位牧师深深地爱上了她。罗切斯特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人们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地位,并因此而淹没了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了“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了“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个体的人格尊严而抛弃所有,并且义无返顾。也许当人们穷得一无所有时,他们才会去追求“真爱”。可是被铜臭熏过的精神还配拥有真爱吗?也许到了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时候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应该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温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温馨、和谐和宽容。让我们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不计得失的简化的爱情。纯净得像一杯水,缓缓地洒落人间。

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诱惑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个人尊严,这是简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双城记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2798 字

+ 加入清单

双城记》被誉为描述法国大革命的最杰出的代表作,我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的与众不一样。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不一样,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虽然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但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读完后的震撼、愤怒、感动、欣慰,一时间充斥了我的心。我为革命群众奋起反抗爆发出的大力量而震撼,也为他们在革命进一步进行时不分黑白的复仇行为而愤怒;为卡顿对露西真挚无私的爱而感动,也为小说尾部卡顿的美丽憧憬,为他生命的延续而欣慰。

然而这部小说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却是卡顿对露西珍贵的感情。它虽然闪现于一时,却持久了一世。感情,是什么是包容,是索取是单纯的占有,还是博大的宽容这个话题如此陈旧却依旧没有答案。在此刻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在想到底有没有长久,有没有无私"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作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卡顿在《双城记》中给了我们答案,给了一个人应当有的对于感情的信念。

太多的分离让我们这一代人丧失了对真爱的追求,丧失了很多信心,很多梦想。然而卡顿牺牲式的死亡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也唤回了我的很多期望,很多畅想。卡顿对露西的爱是专一的,更是坚定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自我无私的爱和生命给予了露西一个完美的未来。当他作为查尔斯的替身,平静地理解本不属于他的死亡,安详地走上断头台时,这杯具的故事便拥有了充满期望的结尾。他崇高的爱,拯救的不只是一个生命,更点亮了自我碌碌无为的一生,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他一向渴望拥有的果断、坚定的形象。

露西是幸福的,她不仅仅拥有了父亲的爱、丈夫的爱、仆人的爱,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卡顿那份只属于她的感情。卡顿爱她,却并不要回报。在她生活无忧的时候,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她,祝福她;在她的生活出现困境,爱人被囚时,却挺身而出,代替"情敌"走上了断头台。只要爱人幸福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就能够了无牵挂,正是怀着这样简单而满足的愿望,卡顿能够没有难过和忧伤的观望露西的幸福,能够离开得那么从容。相信很多女孩和我一样羡慕露西,羡慕有那么多人用心用生命来爱她。

查尔斯是幸运的,从第一次法庭上的转败为胜到最终的成功逃脱,卡顿--这个本该同他针锋相对的情敌,却一次又一次的帮了他,表面上看是因为卡顿爱露西,而露西又深刻的爱着查尔斯,但事实上查尔斯出色的人品也是卡顿愿意帮他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明白露西在他身边必须能够得到幸福,必须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心欢乐,他认同露西的选择,同时也作出了自我的选择。也许会有人觉得卡顿傻,为卡顿不值,但我想,为所爱的人奉献一切应当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吧。

爱常常比恨更为强有力得多,这话很对。看完《双城记》,我突然醒悟,发现原先世上本没有真正的恨与爱,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所有的事都没有固定的性质,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本身怎样样,而是一个人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像卡顿对于查尔斯,本该是恨的,因为是他使得卡顿失去了拥有露西的机会,是他使得露西眼中再无他人。但卡顿却选择用博大似海的爱来化解这种恨。也许在他眼中查尔斯已经不是查尔斯,而是露西的一部分,是他所爱的人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所爱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没有查尔斯,可能还是会出现查三斯、查四斯、查五斯的,卡顿如果选择了恨,岂不是要恨很多人,要恨一生、恨一世、恨在每一天了么卡顿是聪明的,所以他没有选择恨,而是将恨升华成了一种最最伟大的爱。即使他死了,即使他不能再亲眼看到露西的幸福,相信他也能在天堂感受到爱人的笑,感受到爱人的欢乐。卡顿会活在每个人的心中,不止是露西、查尔斯,还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后人。他的精神会永存,他会得到永生!

有人说感情是自私的,爱别人甚于自我的人都是傻子。但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最纯洁、最崇高的爱。这种爱纯得像冰、热得像火,是人性中最完美的、最悲壮的行为,是一种梦想化的美。它能够默默的悄无声息,也能够爆发出无限的力量和勇气。为了情人的幸福牺牲自我的生命,哪怕这种牺牲是因为拯救自我的情敌。这样的故事不可思议,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本事。但它传递给我们的却是作者对于人性、对于感情的思考。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他幸福,哪怕这种爱会伤害自我,哪怕这种爱会让自我消失…

卡顿的牺牲是一种重生,他之所以能够坦然得应对死亡,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未来。他明白自我的离去能够带给所爱的人更多的欢乐,也能够换来更多人的幸福。他没有怨恨革命者,也没有埋怨任何人,他所做的只是尽自我的本事完成自我爱露西的心愿,实现自我的誓言。

常听人说:"爱一个人要爱他的全部。"爱她的好,她的坏,甚至是她的爱。爱上情敌,不可思议,但卡顿却诠释得很好。对于一般人来说那么恐惧的死亡,在感情面前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活着也许会完美,但如果看着所爱的人每一天悲痛流泪,相信那便会变成一种巨大的煎熬,所以卡顿选择了欣慰的去死,那是一种安详的无畏,一种沉静的离开。

同卡顿相比,当今的感情似乎被强加了更多的东西。金钱、权力、地位、利益…这些本不该成为感情的影响因素的东西却占据了越来越重的份量。人们不是为了爱而爱,而是为了生存而爱。很多情景下,虚伪代替了真诚,物质凌驾于精神。也许我们是一群理性的动物,也许我们所做的是的选择。但我们是否应当感到惭愧,是否应当正视自我的每一段感情呢难道人活着只是为了吃好喝好睡好么媒体上报道出的一个个为情仇杀的事件,应当为当今的人们敲响警钟了,大家应当仔细想想,他们,究竟是为爱而杀还是为恨而杀呢如果我们不能博大的活着,世界就会了无生趣,失去色彩。

转而回到《双城记》,卡顿的伟大赋予了他太多的光芒,但就这个人物本身来讲,他还是有杯具的性格。他太小看自我,能够说是有些自卑,所以放任了自我,又因为放任而感到绝望。最终他没能尽力的追求露西,而只是把对她的爱隐藏在内心,默默地承受着煎熬,无私地付出,却不求一丁点儿回报。这种爱凄美而崇高,但却过于低调。如果卡顿能够努力,如果卡顿愿意争取,露西未必不会选择他,而他同样能给予露西很好的幸福。总之,《双城记》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关于爱,关于恨,关于复仇,也关于重生。当小说尾部卡顿看

到期望的时候,我仿佛也从整部书有些阴郁的情绪中看到了点点星光。所以,卡顿的存在不仅仅是作者对爱的渲染,更寄予了狄更斯对未来的信心。不错,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恨,当所有的恨都升华为爱的时候,没有复仇,没有血腥,有的只会是幸福的欢笑,灿烂的阳光。

再次感动于狄老的良苦用心,感动于卡顿至死方休的梦、沁人肺腑的情,更感动于这份人世间最崇高、最永恒、永不退色的爱,那么难得,那么完美,也必将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想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写,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生长,天需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_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168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学习如何做母亲,这些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并去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希望给她最好最恰当的关爱,希望真正能做到与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培养她自律勤奋、有责任感,希望她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阳光、幸福的人。

几年前,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和网上看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主要是书名没有引起我的关注,这几年大家都流行高喊正面、正能量。的所谓大彻大悟的语录似文字,而“管教”这个词让我更不太以为然,从了解蒙特梭利和华德福教育开始了解儿童心理学的我特别反感“管教”这个说法,心想这个无非就是用鼓励、赞美去教育孩子吧,又是一本骗稿费的书,因此,就这样与《正面管教》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当年的自己真是非常主观而不包容的看待教育了。

当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正面管教的理念源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我便先找来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还没有看完整本书,已让好奇而热爱儿童心理教育的我重新审视自己自以为是的态度,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与坚定并行”更是吸引了我,当在书中看到深入浅出的理论和切实有用的案例时,我觉得这正是我20xx年来感兴趣的,并在苦苦追求的教育理念,这些简单明了的话语和案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正面管教”这个书名的理解,并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的研读这本书,我报读了家长普及班。

当我用精读完整本书,就如同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导师畅谈完一般,正面管教是将我们普通家长和老师的日常生活上升到心理学的层面,重视并关注的不仅仅是处理好当下的“现场”,而更在乎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达到的长期效果。书中不仅谈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日常家庭、学校里与孩子沟通时常常出现的场景和争执案例重现给读者,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生动地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演示给读者看如何处理这些状况。

综合了正面管教里谈到的沟通方式,让我很好地说服了女儿开始上舞蹈课,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成功说服她上舞蹈课。女儿4岁半开始接触幼儿舞蹈课,一年后当她正式开始舞蹈基本功学习时,第一次压腿的疼痛,老师的严厉让她从此无论如何不愿意再走进舞蹈教室,即便当她因为唱歌优秀被选为主唱需要舞蹈动作配合时,也无法说服她去学习舞蹈,如今5年了,当我第一次运用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与孩子沟通,与其共情,尊重她的感受,“看”到并对她描述出她行为背后的感受时,女儿非常认同我,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因为年龄问题,她希望选择单独上课,今年虽然是5年级了,学习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开始尝试舞蹈学习。当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女儿也开始转变了,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学着我的处理方法去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了正面管教后,每当我不耐烦孩子吵闹想让步时,我就会想起“和善而坚定”,当我和善地坚持时,孩子总是会找到和善的方式配合我的。

书中阐述的“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观点,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善与坚定并行”。把犯错误看作是学习的好机会,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坚定并不代表不允许犯错,当孩子和我们都把犯错当成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时,孩子和父母就不会因为错误而焦虑、忧郁、甚至是暴力了。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的扩容,学会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足是我们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必不可少的。

我是一个缺少耐心、坏脾气的母亲,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我自我觉察、自我成长的过程,正面管教让我更加清晰和坚定了教育孩子从改变自我开始。正面管教不但强调了在学校、在家里如何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更从个体心理学的方面告诉我如何与家人、朋友,甚至是所有的人沟通。让我真正做到将和善与坚定并行运用于我的日常生活。

《正面管教》这本书只是我对正面管教了解的一个开始,我计划将相关的几本书在短时间内精读完成,不但有益于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身边有需要的家长、朋友和老师。当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和善而坚定地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沟通方法,我们还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还需要担心孩子不自律、不勤奋、没有责任感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富论中,第四章起名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可通读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限制进口、出口退税、奖励金、通商条约、殖民地等涉及国际贸易的内容,可能在亚当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就属于政治经济学。

由于我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更多的是强调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及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无法同意亚当斯密将自己所写的第四章纳入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在我看来,重商主义、限制进口等更准确而言应该归属于国际贸易的内容。

这里有一个名词解释一下:

“重商主义——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经济管理体现,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既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这是16、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者说经济体系,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这个理论目前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引用,包括中国国内目前奉行的国际贸易政策。从具体表现上看就是,为了维持贸易顺差,一国政府会倾向于通过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奖励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出口大于进口的目的,达到吸收贸易逆差国的资本流入本国,借以提高本国的资源条件,从而增加本国的国民总收入,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亚当斯密由于是坚定的市场经济倡导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四章几乎每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意思——重商主义提出的绝大多数的维护贸易顺差的手段,都在某种程度扭曲了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长期看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国家应该减少监管,应该放手由市场自发调节进出口。也许是由于时代背景,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亚当斯密并没有完成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只是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与重商主义观念不一致的思想和理论。

回到现实,回到本文所述的国际贸易体系,在我看来,国际贸易的最大作用和好处主要是两个,其一让市场扩大,其二促进了社会分工并使得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扩大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各种细分市场的商品,尤其是家电类产品(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其主要生产地都是中国,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中国已经形成的生产体系就会出现生产过剩。所以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因为国内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已经建立并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短期内实现改变不是太现实的事情,所以相比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中国都更需要国际贸易的自由但又有序的发展。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追求贸易顺差呢?我的观念是,贸易顺差来源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有限度,贸易顺差用最简单的言语表述就是,我们通过劳动及资源投入,生产出来了商品,但本国消费不完,那么就出口到外国,而外国给予的是本国无法流通的纸币,其实这种贸易顺差实现的外汇储备,类似一种债券。也就是逆差国用债券,购买了顺差国的各种商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短期看顺差有利,但长期看,贸易顺差就如同几个世纪前的殖民地一般,顺差国就是逆差国的殖民地。

更简单的说,我反对维护贸易逆差,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出口等于进口是对一国人民最公平和合理的劳动奖励。

除了顺差逆差外,关税、出口退税等都可以单独成文书写,本文不做累述。

希望看完本文,你对重商主义有所了解,对国际贸易有初步认识,最好能理解贸易顺差的意义和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读《天堂里你还是我的老师》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_网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师,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2015高中教师读后感:读《天堂里你还是我的老师》有感

xx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读《天堂里你还是我的老师》有感

看了《天堂里,你还是我的老师》后,我被这位老师的精神所震撼了。地震来临时,李家坪老师冲到教室门口,把门拉开,大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她把同学们一个一个推出门外,救出了30多名学生。突然教室坍塌了,李老师和6名学生陷入了黑暗的世界,李老师被一根横梁砸中,半个头埋在水泥里,头上流着血......李老师向同学们大声呼救,但是由于他们被埋得很深,除了黑暗和透过缝隙吹进来的风外,没有任何回音。李老师和孩子们聊天,时间长了,有的睡着了,又一次次的叫醒。

在废墟中坚持了30多个小时,李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感到自己已经不行了。她摘下左手上戴了20多年的戒指,交给学生,然后跟学生永远离开了。

由此,我想到了舍弃自己,帮助别人这句话。也想到了我的班主任牛老师。她热爱同学、帮助同学的精神让我敬佩。又一次,我们班一名同学玩滑梯时摔骨折了,牛老师知道慌忙地跑到跟前,给这位同学的家长打电话,把她抱到办公室里休息,然后回班了......牛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堂课的安全知识才罢休。牛老师就像我的亲生妈妈一样呵护我,照料我。在学习中,我的成绩不好了你鼓励我,我考的好你让我不要轻敌。在生活上,你老是给我倒水......

我要学习老师帮助他人的精神,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样才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后感言:青蛙王子读后感500字_小学生读后感_网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言:青蛙王子读后感500字

青蛙王子讲的是一个公主和青蛙的故事。

青蛙答应帮小公主捞金球,但必须满足它的愿望。在急切的条件下小公主答应了它的要求。公主拿到金球后就跑掉了,她是假装答应青蛙的。

青蛙来到王宫里要求公主把它抱上椅子,坐在公主旁边吃她的菜,然后要求她把它抱上床。公主不情愿让它和自己住在一起,于是把它扔在了墙上,结果它变成了王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反悔。一诺千金会让你交到很多朋友。不守信用的人就不会有真心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