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壤学实验报告怎么写优秀20篇

浏览

5850

范文

748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

如今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考研如何顺利通过复试?考研er面对众多选择和重重困难又何去何从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实验原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其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三、实验背景:

(1)研究生招考热确需一盆冷水,研究生招考遇冷,让人们能够清醒下来,正视一度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所患的狂热病症,其症结究竟何在。对于徘徊在考研大门外的学子,也可认真权衡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选择这条路。

(2)大三了你想考哪类研究生?,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3)20xx年研究生报考数下降倒逼研究生挤水分,一些高校特别是非211和非985高校,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高校研究生招生不得不面对15年首次出现的尴尬局面,扩招在继续,报名人数却已经开始下降。

(4)考研真相,毕业生追求更高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考虑,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读研毕业生中近三成转换专业,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转换专业的比例较高;专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最低的是轻纺食品大类。

四、实验用品:机智聪明的大脑一颗、坚定的决心、草稿纸一沓、教材几本、文具若干。

五、实验仪器:

(一)【在线估分】——快人一步手机估分对答案!

考研初试阶段已经完成,初试成绩尚未有结果,成绩估算这个数据影响了复试的准备已经学校调剂的准备,所以估分是至关重要的。

(二)【官方调查】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

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提供来自无数15级考研帮用户的真实数据,是16级考生第一时间掌握15年真题及出题方向的不二选择。

六、探究过程:

( 一 )本文汇总当天

(二)论坛精华热帖

七、实验结论:

(1)考研复试面试:首饰篇、发型发饰篇、面部妆容篇

英语谚语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however,beauty is inside deeper告诉我们不要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品格的修养,在我们研究生入学复试面试当中,考官们的问题都是在对大家内在品格进行考察。但是当你第 一次踏入复试的考场,在没有与考官进行灵魂般触碰的面试之前,我们也应该在外表的细节上做足功夫。

(2)20xx考研复试英语口语通关宝典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结束意味着复试已经悄然被提上日程。和初试不同,复试不是绝对化的客观性考试,而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如此一来,一些细节性的东 西就凸现出来了,在我们英语口试过程当中更是如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我们方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心理学考研跨专生如何准备复试

心理学的跨考生在50%以上,实践证明跨考生通过复习是可以顺利考上心理学的研究生的。可是面对实验、统计等一系列劣势,跨考生们又该如何准备如何复习?

八、评语:

做学术、搞研究是一种态度,好与坏,并非取绝于你所拥有的东西,而是取绝于你对待它们的态度,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你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与其迷茫与彷徨,不如送给自己坚定的态度。用信心挑战考研,用恒心征服考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解剖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07 字

+ 加入清单

解剖实验报告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六.实验总结

本次试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所得实验结果较为理想,很容易观察到腓肠肌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最繁琐的步骤,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期间,我们进行的比较缓慢,生怕弄错了哪一步,一步步想原理、回忆老师是怎么说的,所幸的是我们最终成功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这次的不断尝试和思考中,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走上讲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实验原理:

1、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2、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因此我选择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告诉我们,培养出一群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高分低能儿是不行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因此我决定在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训练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4、学习“洋思”经验的心得与创新—— 学校号召我们学习江苏“洋思”的教学经验,而“洋思”的精髓所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决定由指挥官、地位上退下来,将教鞭转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课,自己评课,我则从旁辅助引导,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

三、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

步骤:

1、布置预习内容;2、学生毛遂自荐;3、课下辅导备课;

4、课上展开教学;5、师生交流心得;6、总结测评分数。

方法:

具体做法是每当要开一堂新课的时候,先布置预习内容,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充当下一堂课的小老师,先由学生通过读书和查阅手头资料进行充分思考,然后通过老师的指点,拟定最为恰当科学的备课教案,下一堂课就由这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小老师讲授内容包括文化常识、作家作品、文章写作背景、领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检查大家预习情况等等。一般来说每位小老师在台上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等到该名小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走下讲台之后,老师组织大家用几分钟时间针对这名小老师的表现展开讨论和交流,总结他的20分钟课程讲授有哪些优点可以发扬借鉴,又有哪些问题出现,可供大家引以为戒,还可以让小老师本人谈谈站在讲台上当老师的感受和体会。

四、心得体会:

优点:

此项实验进行了两个月,优点和收获当然是很多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模式;

2、 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多学生反映初中时一上语文课老师就滔滔不绝直讲到下课,非常枯燥乏味,而让身边的同学上台讲课的方式无疑会令大家精神一振,注意力集中;

3、 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去阅读课文、查找手头的各种资料,认真完成预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更深入透彻的去了解教学内容。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能被老师选中自己担任小老师工作,他们都有了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4、 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胆量、板书、普通话、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各项技能。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只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口才、书法、普通话等各项技能的训练都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上台讲课这种方式起到了快速全方位综合训练的作用;

5、 使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了老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备课是多么不易,在自己辛辛苦苦备好一堂课后,如果面对的是乱哄哄的课堂,下面的同学根本不认真听,又是多么的令讲台上的自己寒心,根据观察我发觉,凡是上过台、当过小老师、亲身感受过这一切的学生,在以后的听课过程中都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因为他们了解了应当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

缺点: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扮演好小老师的角色,因此在试行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笑话:

1、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有的小老师声音非常小(尤其是女同学),上台后眼睛不敢看下面,只顾低头说自己的,一直到讲完全部内容走下讲台了,后面的同学还不知道她都讲了些什么;

2、 “备课”还是“背课”?

有的小老师把“备课”理解成了“背课”,把要讲的内容统统背了下来,加上不善于组织语言,调动课堂气氛,结果出现了他在上面只顾死板背诵,下边学生大眼瞪小眼的情景;

3、 电影彩排现场:

有的小老师由于紧张,怕到了台上需要提问的时候没人举手会冷场,所以事先和与自己比较要好的同学串通好,上课准备问他什么问题,甚至有的小老师把自己会问什么问题附以标准答案写在纸条上,分发给周围同学,课堂简直变成了电影彩排现场;

4、 落荒而逃:

有的小老师由于太过紧张,明明已经准备的滚瓜烂熟的东西到了台上却怎么讲也讲不明白了,憋的脸红脖子粗,下面同学笑成一片,最后他再委屈的对我说:“老师,我讲不明白了,这个地方你来接着讲吧……”然后落荒而逃;

5、 白字先生:

更有甚者,有的小老师由于自身基础和素质太差,加上备课的时候不够认真,居然在黑板上写出了错别字,念课文念错读音,甚至把作家的名字或代表作品名记错,将重要知识点讲错,给同学们留下了错误的第一印象,也给老师的进一步讲授造成了一定难度。

正是因为有这样多的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经常有小老师在台上讲了20多分钟,却没能把需要他讲授的知识点讲解明白,学生听得或是嘻嘻哈哈,或是昏昏欲睡,等他讲完了之后老师往往还不得不把重点内容再重新强调一遍,免得影响大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无形中就耽误了双倍时间,难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五.讨论与思考:

此项实验进行到如今,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我不止一次的反复思考过:这种教学方式究竟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应该趁着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就及时扭转过来呢?眼前出现的这些问题究竟能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解决掉?这种尝试究竟是否适合我们这些学生?它与我们的教学计划与步骤是否会发生冲突?是不是随着学生各项能力的逐步加强,学生讲课的效果也会逐步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22 字

+ 加入清单

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无机化学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2.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

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常数的测定 [教学难点] pH计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滴定管、吸量管(5mL)、容量瓶(50 mL)、pH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药品:0、200 mol·L-1HAc标准溶液、0、200 mol·L-1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标准缓冲溶液

(pH=6、86、pH=4、00)

二、基本原理

HAc → H++ Ac-

C:HAc的起始浓度;[H+]、[Ac-]、[HAc]:分别为平衡浓度; α:电离数;K:平衡常数

α =

× 100%

Ka =  =

当α小于5时,C - [H+]≈C,所以Ka≈

根据以上关系,通过测定已知浓度HAc溶液的pH值,就可算出[H+],从而可以计算该HAc溶液的电离度和平衡常数。(pH=-lg[H+],[H+]=10-pH)

三、实验内容

1.HAc溶液浓度的测定(碱式滴定管)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HAc的浓度。

滴定序号 aOH(mol·L-1) VHAc(mL VNaOH(mL CHAc

测定值 平均值

25、001

2  25、00

25、003

2.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分别取2、50 mL、5、00 mL、25、00 mL已测得准确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3只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计算出三个容量瓶中HAc溶液的准确浓度。将溶液从稀到浓排序编号为:1、2、3,原溶液为4号。

3.测定HAc溶液的pH值,并计算HAc的电离度、电离常数

把以上四种不同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四只洁净干燥的50 L杯中,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pH值,并记录数据和室温。将数据填入下表(p、129、),计算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溶液

C (mol·L-1)

pH

[H+]

α(%)

电离常数K

编号 1 2 3 4

四、提问

1/20 CHAc 1/10 CHAc 1/2 CHAc CHAc

(mol·L-1)

测定值

平均值

K值在1、0×10-5~2、0×10-5范围内合格(文献值25℃1、76×10-5)

1.烧杯是否必须烘干?还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答:不需烘干,用待测溶液荡洗2~3次即可。 2.测定原理是什么?

五、思考题

1.若所用HAc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能用近似公式Ka=[H+]2/C来计算K,为什么? 答:若CHAc很小,则C酸/Ka就可能不大于400,就不能用近似公式Ka=[H+]2/C,如用近似公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2.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则有无变化? 答:CHAc减小,α增大,Ka不变;

Ka随T改变而变化很小,在室温范围内可忽略。

六、注意事项

1.测定HAc溶液的pH值时,要按溶液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每次换测量液时都必须清洗电极,并吸干,保证浓度不变,减小误差。

2.PHs-PI酸度计使用时,先用标准pH溶液校正。

3.玻璃电极的球部特别薄,要注意保护,安装时略低于甘汞电极,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浸泡48小时以上。

4.甘汞电极使用时应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内部无气泡,并有少量结晶,以保证KCl溶液是饱和的,用前将溶液加满,用后将橡皮塞和橡皮帽套好。

附:介绍PHs-PI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pH电极的标定:

1.定位:将洗净的电极插入pH=7的缓冲溶液中,调节TEMP(温度)旋钮,使指示的温度与溶液温度一致。打开电源开关,再调节CALIB(校准)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缓冲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

2.调节斜率:把电极从缓冲溶液中取出,洗净,吸干,插入pH=4的缓冲溶液中,调SLOPE(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标定结束(测量碱性溶液时,用pH=9的缓冲溶液调节斜率)。

pH值测定:调节好的旋钮就不要再动,将待测溶液分别进行测量,待读数稳定时记录pH值。

篇二:实验八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习使用pH计。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Ac

+ H

+  Ac-

[H][Ac]c2

Ka

[HAc]1

式中[ H+]、[ Ac-]、[HAc]分别是H+、 Ac-、HAc的平衡浓度;c为醋酸的起始浓度;Ka

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对已知浓度的醋酸的pH值的测定,按pH=-lg[H+]换算成[H+],[H]

根据电离度,计算出电离度α,再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电离平衡常数Ka。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移液管(25mL),吸量管(5mL),容量瓶(5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铁架,滴定管夹,吸气橡皮球,Delta320-S pH计。

药品:HAc(约0、2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pH=4、00),酚酞指示剂,标准NaOH溶液(约0、2mol·L-1)。

四、实验内容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吸取25mL约0、2mol·L-1 HAc溶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2~3滴酚酞指示剂。分别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从而求得HAc溶液的精确浓度(四位有效数字)。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用移液管和吸量瓶分别取25mL,5mL,2、5mL已标定过浓度的HAc溶液于三个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求出各份稀释后的醋酸溶液精确浓度(cc,210c)的值(四位有效数字)。

3.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

用四个干燥的50mL烧杯分别取30~40mL上述三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及未经稀释的HAc溶液,由稀到浓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三位有效数字),并纪录室温。

4.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根据四种醋酸的浓度pH值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五、数据纪录和结果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滴定序号

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 mol·L-1 所取HAc溶液的量/mL 标准NaOH溶液的用量/ mL 实验测定HAc 测定值 溶液精确浓度/ mol·L-1  平均值

2、醋酸溶液的pH值测定及平衡常数、电离度的计算  t = ℃

HAc溶液编号 1  (c/20) 2  (c/10) 3  (c/2) 4  (c)

cHAc/ mol·L-1

pH

[H+]/ mol·L-1

α/%

Ka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因素。

(2)pH计的型号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区别,使用前应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所用型号的

pH计的使用方法。

2.思考题

(1)标定醋酸浓度时,可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

(2)当醋酸溶液浓度变小时,[H+]、α如何变化?Ka值是否随醋酸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3)如果改变所测溶液的温度,则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无变化?

篇三:实验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会正确地使用pH计。

3、练习和巩固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HAc(aq)+H2O(l)

H3O+(aq)+Ac-(aq)

忽略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

首先,一元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其次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定弱酸的pH值,由pH=-lg[H3O+],可计算出其中的[H3O+]。对于一元弱酸,当c/Ka≥500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H3O+]2[H3O+] Ka

cc

[H3O+][Ac-][H3O+]2

Ka

[HAc][HAc]

由此可计算出醋酸在不同浓度时的解离度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或者也可由

Kac2计算出弱酸的解离常数(Ka)。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pHS-3C型酸度计。 试剂:冰醋酸(或醋酸)、NaOH标准溶液(0、1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 4、00)、酚酞溶液(1%)。

四、实验内容

1、配置250mL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

用量筒量取4mL 36%(约6、2 mol·L-1)的醋酸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250mL蒸馏水稀释,混匀即得250mL 浓度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将其储存于试剂瓶中备用。

2、醋酸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醋酸溶液(V1)于锥型瓶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c2)滴定,边滴边摇,待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由滴定管读出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2,根据公式c1V1=c2V2计算出醋酸溶液的浓度c1。平行做三份,计算出醋酸溶液浓度的平均值。

3、pH值的测定

分别用吸量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2、50、5、00、10、00、25、00mL上述醋酸溶液于四个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将四溶液及0、1mol·L-1原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

4、由测得的醋酸溶液pH值计算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

五、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编号 1 2 3 4 5

V HAc / mL 2、50 5、00 10、00 25、00 50、00

c HAc / mol·L-1

pH

[H+] / mol·L-1

Ka

六、注意事项

1、测定醋酸溶液pH值用的小烧杯,必须洁净、干燥,否则,会影响醋酸起始浓度,以及所测得的pH值。

2、吸量管的使用与移液管类似,但如果所需液体的量小于吸量管体积时,溶液仍需吸至刻度线,然后放出所需量的液体。不可只吸取所需量的液体,然后完全放出。

3、pH计使用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pH值,每次测定完毕,都必须用蒸馏水将电极头清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七、思考题

1、用pH计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2、本实验中各醋酸溶液的[H+]测定可否改用酸碱滴定法进行?

3、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是否受醋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4、若所用醋酸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可用公式 Ka[H3O] 计算电离常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羊解剖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解剖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羊的解剖

二、 报告人:张向阳 化柯发

三、 试验时间:20xx年12月27日

四、 实验地点:牧医楼一楼 操作:张向阳 化柯发

五、 老师:张书松

六、 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七、 解剖程序:首先把羊处死,处死方法:在羊的颈静脉沟处开口,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羊致死;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八、 观察内容:

1. 肩带肌: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 斜方肌:扁平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3. 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的内侧面。起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

4. 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状肌

5. 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而宽的带状,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肱骨嵴;作用: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侧偏头颈

6. 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起于环锥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

7. 腹侧锯肌:大型的扇形状,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

8.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上面有3个孔:

①主动脉裂孔②食管裂孔③腔静脉孔

9. 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面

10.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向前方,起于髋结节,止于腹白线,呈扇形向下方扩展

11. 臀股二头肌:长而宽,位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为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下方有坐骨神经

12.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13.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的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14. 胃:羊的胃为复胃,分为:

① 瘤胃:最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椭圆形

② 网胃:4个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 瓣胃:约占4个胃的7%或8%,呈两侧稍扁的圆球形

④ 皱胃:约占4个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其中瘤胃、网胃、瓣胃称前胃,内无腺体;皱胃称为真胃,内有腺体

15. 肠: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16. 心脏:位于胸腔纵膈内,夹在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呈倒圆锥形

17. 肺:位于胸腔内在纵膈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较大,粉红色,呈海绵状,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18. 肾: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略呈豆形,红褐色,位于腰椎下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

3.艺术教育更是科研兴教的延伸和发展,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的同时,也为学校艺术教育镶上了一道亮丽风景。XX年信息技术与我校小课题研究紧密整合,学校“民族精神引领我成长”课题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课题,六(2)中队被团中央授予“廉政特色中队”,开展的“平安我能行”研究得到了中央三台的报道,开展的“道德荣辱银行”得到了中宣部的佳奖,开展的科技特色研究--“节能从我行”,得到国家六大新闻媒体聚焦采访,二实小开展的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的“关注留守儿童”研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而今迈步正卓越,再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新的时期,新的使命,勤劳智慧的中小人,必将在上级党委和市局的领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并肩作战下,高擎“信息技术与科学认读”旗帜,以更多的智慧和心力,以更大的干劲和魄力,务实奋进,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教育科研工作,为中小教科研工作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而作不懈努力!

姚恒章  刘九兵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目的】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

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

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

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4、若最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层,可以加入几滴丙酮帮助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30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 之间的关系为

(1—1)

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

(1—2)

式中 为两电极间距离, 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 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1—3)

上式表明 与 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 以及对应的电阻 的值,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 下式给出

(1—4)

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 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 ,只要测出 ,就可以得到 值。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当负载电阻 →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

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 表示,当 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

(1—5)

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 , ,且 ,则

(1—6)

式中R和 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 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 =1000.0Ω, =4323.0Ω)。

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电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表二 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

i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

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

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6.4 -144.4

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 ~ 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 ,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实验结果比较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参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测量值RT Ω 2720 2238 1900 1587 1408 1232 1074 939 823

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竺江峰,芦立娟,鲁晓东。 大学物理实验[M]

[2] 杨述武,杨介信,陈国英。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大学物理实验》编写组。 大学物理实验[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陆申龙,曹正东。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教与学[J]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晶体的制作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蓝矾晶体制作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 [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三角架。

用品:滤纸,细线。 药品:硫酸铜。  [实验步骤]:

【1】选用纯净胆矾在洁净的烧杯里制作饱和溶液:在50mL的烧杯里盛30mL水,水温:45°C,将硫酸铜加入水中,以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所加入的硫酸铜完全溶解时,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至无法再溶解为止。

【2】过滤:为防止晶体在长成过程中因杂质而受到影响,用滤纸将上述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50mL烧杯里。

【3】等待晶种:将过滤好的饱和溶液(注意硫酸铜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铜固体)在50mL小烧杯里静置、室温下自然冷却,经一夜,烧杯底出现小晶体。从结晶出来的晶体中选择一块晶形比较好的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

【4】晶体生长:用200mL的烧杯按照【1】、【2】的步骤制作更多的饱和溶液(为了节约、注意步骤【3】剩余的溶液要一并使用)。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注意:晶核不能碰到烧杯壁或者烧杯底),并加盖,静置在阴凉、灰尘少的地方,等待晶核长大。待晶体不再长大时,取出,测量尺寸。

【5】大晶体的长成:根据晶体的大小,选用合适体积的烧杯,重复【4】的步骤,使晶体长大。烧杯分别根据需要取用体积为500mL、900mL、1000mL的,后因烧杯体积不够大,临时用了体积大约3000mL的玻璃水槽,但水槽深度不够,又找不到合适的玻璃仪器,所以有几天没有做实验。另外因为没有及时清理掉玻璃水槽底的小晶体,大晶体又碰底了,于是粘着了一些小晶体在大晶体上。悬着大晶体的棉线靠近溶液表面的位置也长出了一些小晶体,因为几天没有实验、没有及时清除,导致也长到了大晶体上。后来买到了3000 mL的烧杯,于是将在水槽里培养过的晶体表面附生的一些小晶体溶解掉,放在3000 mL的大烧杯里培养。经过几次实验,大晶体上溶解掉小晶体后留下的

小缺口逐渐长齐了。现在换了5000mL的烧杯继续在培养。

蓝矾晶体制作实验过程记录:

(第1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2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评价体系实验报告

1.整体性原则:为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是每位学校工作人员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必须承担的任务。

2.有序性原则:年级、处室各负其责,纵横管理,点面结合,形成网络,使学校德育管理有序,制度规范,要求落实,为学生成长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

3.动态管理性原则:各级、各面都要体现过程管理、动态评估,从发展看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教育成长规律。适时发挥和运用好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导向、反馈和校正的机制,使学生的成长进入良性循环。培养出高水平好学生,这才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班集体及学生德育评估模式的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规定的人才质量标准。这是关系到育人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德育的基本准则。

2.导向性原则:目标要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传统的学生鉴定模式的误导,坚持体现时代特点的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3.可测性原则:具体目标分类要系统而不可交叉覆盖,要体现单项独立性、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便于管理评估人员检查、指导、量化。

4.简明性原则:指标不要过于细化繁杂。尤其月检查,项目多了突出不了每月教育管理的重点。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少而精,使管理和被评对象有章可循。

5.形成性原则:班集体和个人都采用过程管理模式。以阶段评估为主,如一月有失误,第二个月可纠正弥补。考核与过程指导相结合,使班级和个人,自己和自己比,然后再与别班、别人比,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再创优。

6.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成长中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提高心理适应水平,为今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应付或战胜未来困难险阻的耐挫力。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保证

1.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是搞好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在建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中,我们狠抓了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这一重要环节。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变化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思想必须跟上形势,认识跟上发展。几年来,学校每年暑假都组织班主任以上专兼职德育队伍的成员参加全封闭的德育研究学习班,学习新观念,解决新问题,制定新规划,落实新规程。几年来重点解决了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建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变“培养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为目标的教育”为“研究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打破旧传统,倡导新思维;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要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即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大教育新理念;政教处及专职德育工作者必须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我们要求政教处工作必须增强学生德育的计划指导性,学生重点工作的科学预测性,组织活动的针对性与系统性,提出管理要求的规范性,检测评估的具体可测性以及重点常规的连续性。从而为全校德育工作既作表率又做坚强后盾;全体教职工都要在各自岗位上寓德于教,搞好德育渗透;寓德于活动,注重实践性教育;寓德于服务,发挥学生自主性教育的主体作用。

2.建立科学、可测的目标管理体系,落实人人育人的岗位责任制

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和几年实践,我校在教职工工作质量管理评估内容上本着力求体现“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的原则,分别建立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目标考核》、《班主任工作质量评价目标考核》、《职工工作质量考核》以及各岗的岗位职责。所有这些目标考核及职责均有德育目标要求,从而使以德育人的任务层层落实、人人落实、处处落实。

3.建立目标管理的指导、监督机制,发挥管理评估的激励、导向、反馈、矫正的作用

(1)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每月通过对考核目标进行检查、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对履行职责进行评价。经常性的随机检查和日常抽查,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目标的落实,月考核的累计进入学期总评。

(2)管理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对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此为依据对我校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比如:每学期召开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3178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江书记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市场经济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市场经济中找到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市场经济中寻找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带来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观念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市场经济是凸现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凸现金钱地位的货币经济,凸现优胜劣汰的分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复杂化.因此,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尚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二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三是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德育体系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进行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对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我们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三个代表"对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意义.江书记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4]一个"根本任务",一个"中心环节",确立了德育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德育主要通过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特有功能,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进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中国古代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的统一,以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探究为中心,是一种伦理型的哲学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认为宇宙的法则与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致的.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家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其中儒家伦理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通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最为典型的五个方面:(1)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西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个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功利精神.这五种精神凝聚着西方文化的精华.古希腊追求人的独立和权利,他们尊重人性,崇尚人的自主,自律和力量,把人看作是高于其他一切的实体.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高扬人的理性,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重新认识世界和人自身,提倡求索和创造文明.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崇尚理性,发展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从此以后,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功利思想和求利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方法领域中实践古今文化的贯通和批判继承,同时,也在这几个方面实践中外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借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深刻领会"以德治国"重要方略,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相比较而言,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2019年6月28日至2019年7月1日,在一年之内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江书记同志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5]在教育系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需要我们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治国方略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表述,是治国理论的发展,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德治与法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善的治国方略.首先是功能互补,法治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德治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遵纪守法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德治为法治创设良好的思想和社会条件.法律主要靠他律,道德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其次是范围互补,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特别是私生活的全部内容.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三是时间先后互补,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用在事后,形成了时间先后作用的互补性.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首先要以德治教.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和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真正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以德治校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德育首位观念,而且要以身立德,率先垂范,作师德建设的力行者.以德治校是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构建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应有内涵,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德育管理和评价,增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德育人是构建贯彻治国方略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在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继续深化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整体性研究.在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中,教师要以德育德,以情育情,这是以德育人的前提,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德育人是德育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教,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既是贯彻治国方略的教育理念,也是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环节.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途径形式,方法手段,领导管理机制等方面.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原则和内容范围与《纲要》的内容要求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纲要》在第20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第23条指出:"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在课题的深化研究中,要把《纲要》的内容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努力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整体构建适应全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就要以中央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纲要》要求为指导,突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同样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不再限于笼统的"德育",而对德育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是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分别研究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衔接;二是将广义的德育分解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分别研究各自的特点,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操作的模式,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经过""期间历时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各实验区,校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的归纳整理和总结概括,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总论》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全面论述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原理.标志着在德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形态的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构建定型.

这一构建原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德育论原理和系统论原理.德性论,德育论原理融会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重在论述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说明"为什么"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论原理作为科学方法论,重在论述德育体系的性质特点,结构层次和运作机制,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是什么"和"怎么样".

因此,全面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十五"课题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

德性就是品德.德性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德性决定着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标志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德性以人格或个性的形式反映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培养人完整的德性是德育的本质和目的.

德性存在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1.德性的整体性

德性的整体性指人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

(1)从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考察德性整体性的根本点,是一个人内在的知,情,意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归结点是一个人德行的真实性.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出于自然,有的人出于自愿,而有的人出于对外在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那种不是出于自然的德行,表明其知,情,意,行之间尚未达到和谐统一,即完整的德性尚未形成.德性体现了人的真情实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关于"诚"是德行之本的观点,反映着对德性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的形式结构(知,情,意,行)和内容结构(道德规范),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善恶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还需要情感的调节.人不仅是理性存在,而且是情感存在.情感不仅是德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德性整体结构中起着动力或动机的作用.

(2)从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认识德性的整体性.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德性具有社会意义,体现个体的社会存在.离开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就无法认识德性.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而且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真正完美的德性,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性的社会性是德性整体性重要标志.德性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个体德性的整体性越强,就越能适应社会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个体德性与社会的适应和促进关系越和谐,其社会化程度就越深.

德性整体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的整体化,即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德性培养中如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

2.德性的建构性

德性的建构性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动态统一过程.道德规范从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秩序的认识和实践中概括出来,它以规则性的行为要求引导和塑造着人的德性.规范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内涵着应当.它以善的认定为根据,不仅指出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而且还告诉人们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因此,它虽然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外在的,但是,其内容和精神却与人的先天的善的倾向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使对规范的学习,遵守和实践成为培养德性的必要手段.规范的作用在于规定了德性的内容和范型,规范教育只有同主体性培养融为一体,才能使德性成为人所特有的生命形态.人的生命形态显现于人的知,情,意,行,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德性的建构性是在规范性和人的道德主体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发生的.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

(1)自为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为性来看,人的活动是包含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人对自身的存在和与客体的关系有着明晰的意识,人既能把外部世界包容于意识中,以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又能反观自身,把握自身的主观世界,因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自主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主性来看,人在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中,具有自由选择行为方式和自我调控情感意志的能力.人的行为要受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客观社会环境提供的道德冲突的几种可能性中,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去作出相应的选择,在这个范围内,人可以独立自由地没有外在强制地自行决定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个性心理自行调控情感意志.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处于危困环境中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个体会产生同情,着急一类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道德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而努力学习时,人能自觉抵制外界的干扰,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持续努力,这就是自我意志,其所体现的就是活动主体的自主性.

(3)能动性.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上,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还表现在对活动的条件,环境的自觉认识和积极创造上,对活动价值的多重追求和积极实践上.道德的生命和价值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完整的德性应是他律与自律,规范性与创造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完美统一.

德性的建构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有:一是如何建构有利于完整德性培养的道德规范体系,即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二是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3.德性的发展性

德性的整体性和建构性都在说明着德性的动态发展性.德性的发展性可以从德性的历史传承,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德性发展的动力,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四个方面来认识.

(1)从德性的历史传承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性.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德性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使德性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结果也有所不同,德性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德性随时代发生变化并不是完全抛弃前代德性,而一般是在历史和时代更替中将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原则保留传承下来,并弃除那些不合时代的成分.这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勇,廉,耻,在历史传承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这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仍然能够感动现代人,并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敬仰的内在原因.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德性的培养过程要求现代德育整体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德性发展的动力要求现代德育深入研究人的"道德需要"的发生机制,研究各种教育因素与道德需要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道德需要与道德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要求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德育研究和实践.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原理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德性的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内在地规定了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1.德育的整体性

德育的整体性包括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和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1)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

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联系上.根据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应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结合德性的整体性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政治教育确立了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奋斗方向,思想教育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支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德育内容的五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知行协调统一的整体.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和谐,其整体性----对受教育者德性的整体塑造作用就越强.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并非五要素的等量施教,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小学一年级(可前延至幼教阶段)到大学四年级(可顺延至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研究重点是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合理比重和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和谐衔接.德育内容的整体性,不仅指横向要素结构的整体性,还包括德育内容在纵向衔接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

(2)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途径是教育者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所凭借或创设的空间,领域或载体,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在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物质的实体存在,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整个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的整体性是由各条途径的客观存在形式决定的.从德育途径的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在空间建构上自然连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就人的日常活动范围来看,这三个领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整体处所和空间.从德育途径的具体类别看,有课程类,如专门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实践类,如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类,如党,团,队,学生会,社团等;环境类,如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管理类,如学校,科系,年级,班级德育管理,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等;传媒类,如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德育途径与德育内容存在着对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德育内容需要多条德育途径来贯彻实施,因此,各条途径的协调配合是德育途径整体性的重要发生机制.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德育途径之间的联系以及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的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各条德育途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德育途径的选择,利用,创设又体现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一方面体现在德育途径的整体性中,同时,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也有自身特点,如同一途径中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又有相同的方法,因此,德育方法的整体性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内容和学生接受心理之间的协调性.如果不同的教育者使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能够适合学生理解掌握德育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和谐地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那么这些德育方法就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心理是动态多样的,所以,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要坚持辩证思维,鼓励创新.

(3)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学校德育管理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管理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整体,德育管理是贯通德育各要素和德育全过程的一种主导要素.首先,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工作目标,各项规章制度协调配合,具有整体联系;其次,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各德育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德育管理具有整体效益.

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为德育评价的整体性.德育评价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上.整体性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段层次上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对象和人员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诸方面具有整体联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规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德育条件的评价,对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等德育过程的评价和对德育整体效果的评价.德育评价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评价的方式上,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

2.德育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经过四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深化了对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整体认识.其基本认识角度,是从双方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形成的过程和表现特点,各自主体形成的结果的全过程来考察,即认识和把握双主体互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双主体形成的基础.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指教育者参加教育实践时的工作素质基础,教育者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代表先于德育过程而存在的,教育者的工作素质(包括主体性意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而言,具有先行社会化的实践基础,是相对成熟的道德主体,其社会职责和实践目的是育德育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体现在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身具有成长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他们的主体性,包括学习主体性,道德主体性都处在形成发展状态.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双主体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教育者主体性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素质能力的培养规划,对教学内容(社会主体的"物化"形式)的改造,调整与活化,对教育途径的创设和方法的设计运用等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主导"是教育者主体性的总体特征.教育者主体的实践过程具有重复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性和发展性,其发展过程一般是不可重复的.在二者的对象性关系中,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状态(包括其主体性程度)对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活动具有规定性,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要以此为根据,这是双主体整体联系的内在动因;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其主体性的形成既是自身素质发展的阶段标志,又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对象化体现.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主导着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际关系有群体--群体;群体--个体;个体--群体;个体--个体等联系形式.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德育双主体的对象关系并非都是师生双边活动,更多是学生自主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直接的对象性关系,这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本生长点.在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间接的对象性关系,所谓"间接"对象关系是指教育者虽然"不在场",但教育者的主体性仍在起作用,表现为受教育者自觉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外化为主体行为,如文化课中的自学和道德生活中的自律等.整体认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应包含师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两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的主体性更具根本性和目的性.

(3)双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形成于不同的基础,因而其形成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主体性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者对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既包含着科学育人的观念和目的,又具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者群体主体素质的手段意义,其归结点是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教育实践.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指导和培养下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利更有效地继续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理想.

3.德育的实践性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研究道德的本质,特性,结构是不能真正认识道德以及德性培养的.本课题研究认为,德育的实践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是对德育结果的预期规定,因而其制定的依据和标准,是品德的整体形成状态.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践言了,才标志德育目标实现了.这说明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形式,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确立和形成,双主体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经常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3)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面临的生活情境中,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潜在的品性变为显性的德行,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素质水平.同时,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认识个体品德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把认识理解的道德知识运用到道德实践中,不仅自身品德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德育实践也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现象的最好途径.因此,真实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品德形成和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德育的整体性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实践依据,德育的主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性和实践性从德育活动的特点,德育过程的本质角度说明德育体系的运作主体和运作性质.

德性论原理和德育论原理共同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通过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具有系统功能的整体.根据德性的整体性和德育的整体性原理,我们认为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

1.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的特征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特征,即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所有的系统都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构成的较大系统而言,它又是一个要素,也可称为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因此,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系统中要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即要素活动的秩序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性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

总括起来说,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2.学校德育系统的层级结构

根据德育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参考系统科学关于系统分类的研究方法,我们按照"子系统"和"分系统"这样两种方式来划分学校德育系统的层极结构.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即系统的每一等级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系统,系统可以视为在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大,中,小三个学段的德育工作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系统.三个学段是学校德育系统的第一级子系统,在每个学段中,各年级德育工作是学段德育系统的子系统,即第二级子系统.第三级子系统是班级德育工作.

所谓分系统,是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意义关系或实体联系,由这些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就学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德育工作,都可以分成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当我们把这六个方面作为各级子系统中的共有因素进行贯通性研究时,就形成学校德育系统的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

3.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实施体系.

为便于对这个体系整体构架的观念把握,这里用模型法图示如下:

从纵向看,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都应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从横向看,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分系统的横向贯通.这种贯通要求每个分系统都要落实到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之中去,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和谐贯通.通过这种联系做到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大,中,小学三个子系统和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系统----学校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较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第四章至第九章分项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根据教育模式构建原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以"整体构建"为主要特征的德育模式.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概括的双重属性.从理论建构的属性来看,《总论》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德育思想史,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等学科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结合德育改革实践进行应用性研究,建构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概括的属性看,《总论》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德育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考察总结基础之上,建立在四年来各实验区,校课题研究和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中研究德育基本规律,选择提炼出体现德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实践方式,经归纳概括建构成切近德育改革实际的,可操作的,整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总论》的这种德育模式的建构属性,为"十五"期间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在"深化"上要实效.深化研究的内容包括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三个方面.

(一)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

1.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系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含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出学校德育体系.这个德育体系集中表现在总课题组""课题的最终成果《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4部著作,以及各实验区关于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是"十五"深化研究的基础和参照.

2.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成果为基础,进行分年级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研究,分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体系.为教育部制定或修订德育大纲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3.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期间,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对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一些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一些面上的问题需要深入,一些粗糙的问题需要精细化.这些问题构成了深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德育目标和内容.江书记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如何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德育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其次,德育的分学段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如何表述 如何体现年龄特点和德性形成和发展规律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难点.第三,德育内容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要素"各自的具体内容,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如同智育的各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外语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规律一样,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也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划分其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其特点,不能正确遵循其规律,就难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性.因此,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难点.第四,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确定为基本道德规范.如何把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若干个"德目" 这些德目怎样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分布到各个学段 每个年级又如何把这些德目化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的具体内容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重点.第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网上垃圾的令人忧虑,全世界普遍关注和呼唤"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如何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教育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

(2)关于德育途径和方法.学校的德育途径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职德育课,高校"两课"),德育活动课,学科德育,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基地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三结合等.各条途径如何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难点.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改革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建设一门德育活动课,并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结合,如同高校"两课"一样才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 如何建设德育活动课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重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如何深化研究班主任工作 如何加强学科德育和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在面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特殊年代,如何加强家庭教育 如何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这是学校德育途径深化研究向家庭教育的延伸.

(3)关于德育管理和评价.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弱变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评价通过考试,就可以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而德育评价只靠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进行评价,而这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期间,我们已经总结出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德育评价的原则是: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③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④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是:①评语鉴定测评法;②等级评定测评法;③综合记分测评法;④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评语,评分,评等综合测评法.德育评价深化研究的任务是: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如何运用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德育评价电脑软件

4.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段要分别构建小学德育体系,初中德育体系,高中德育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体系.各学段德育体系要包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项子体系.每一项子体系原则上要具体化到年级,小学可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段,初中以上每学年分为一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

(2)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而成.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就某一学段而言,是通过各个年级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教育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特别是分年级德育的二级层次系统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3)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在2019年底完成,2019年3月出成果,2019年4月召开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2019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实验学校中进行实验.202019年底总课题组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实验报告,2019年第八届年会进行总结评审表彰.会后将各学段德育体系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制定德育大纲或德育规程提供决策依据.

(二)《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

1.《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编写了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师,中职,大学每学年一册共22册).总体思路是:遵循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原则,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过频变动和不必要重复,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就是德育内容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实施的一个载体,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的一种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补充,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

《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的研究与实验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反馈.广大实验教师在《德育》读本实验过程中撰写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参,活动方案,录制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录像带或光盘.这些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德育》系列实验读本为基础,以"整体构建"为基本思路,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新三中心论"为基本原则,以德育活动课为基本形式,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德育课教学软件,为教育部德育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3.《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1)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动力.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德育不仅有规范性的内容和要求,更应有创新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应教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能使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像,思维等智力活动,必须而且必然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还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增强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课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德育》读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色.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应当而且必须依靠和借助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和活动内容.德育课程不是上述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实现自身的超越,在综合性上应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德育过程的综合性,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体系的综合性,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以认知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课不同于智育课或文化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课必须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

(3)深入研究和开创德育活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

为了提高增强《德育》读本的科研含量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下气力学习和研究普通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因为目前尚无成熟的德育课程论的专著问世),从中吸收和借鉴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一般理论,以创建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论.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体系,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德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或文化课,必须坚持"双主体论"(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德育活动课还应当坚持"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

(4)深入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走进平民百姓,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成现实.然而,德育跟进则相对滞后,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的诸多焦虑,传统德育向互联网延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德育研究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德育网".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因此,《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德育活动课方案设计文字软盘,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实录,课外德育活动实录集锦,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要遵循育德性,系统性,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的原则.目前正在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详见通知).经过德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评审后择优制成光盘,供实验区,实验校使用,并通过中国德育网以音频形式登录,供实验校下载参考,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网络化做出贡献.

4.《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实验五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二)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篇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

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

1. 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 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 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篇三: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实验材料:

1,5%FBS-L-DMEM, 5x104个/ml细胞悬液,5mg/mlMTT溶液,DMSO,0.01M PBS,2,  96孔板共7个,酶标仪,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0.22μm滤膜,锡箔纸,MTT工作液(1ml/管)

实验步骤:

1, 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细胞悬液进行培养(每孔1x104细胞)。

2, 培养16-48后,每天选择6个培养孔各自加入MTT溶液(5mg/ml)20μl,37℃继续孵育。

3, 孵育4h后终止培养,吸出孔内上清,此时应该倾斜96孔板,用枪头小心的将上清液吸去,不可吸去下面的结晶颗粒,慢慢吸去。每孔加入150μlDMSO,室温振荡10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于试验孔平行设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1孔。

注意事项:

【1】  1, 两种方法分离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分别取两组0,1,3代细胞,制成1x103的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每孔细胞悬液200微升,置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内孵育,各组每24小时分别取出4孔,每孔加入MTT(2mg/ml)20微升 37℃孵育,4h后吸弃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微升分析纯的二甲基亚砜,移至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振荡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492nm波长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度值(OD492),以OD(492)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2】 来自: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大鼠MSCs生长曲线测定:为了定量测定大鼠BMSCs的生长状况,对来源于同一动物的原代细胞进行连续培养。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细胞悬液进行培养(每孔1x104细胞)。次日起每天选择6个培养孔各自加入MTT溶液(5mg/ml)20μl,37℃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吸出孔内上清,每孔加入150μlDMSO,室温振荡10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于试验孔平行设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1孔。在酶标仪上选择570nm波长,以空白孔调零,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连续测7天,以时间为横轴,A值为纵轴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三、实验原理

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执行“站点管理站点”命令,在弹出的“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站点”命令。

2)在弹出的“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单击“高级”选项卡。

3)在“站点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站点名称,在“默认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所创建的站点文件夹。在“默认图象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存放图象的文件夹,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管理站点”对话框。

4)在“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站点创建完毕。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开始之前要先建立一个根文件夹,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站点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能使实验条理化,不至于在实验后找不到自己的站点。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选项,计算机一般会有默认的选择,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该选项的含义,以及它会造成的效果,否则会使实验的结果失真。实验前先熟悉好操作软件是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自查汇报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技术,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自查汇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10年12月我校顺利通过了市级科普特色学校的验收。近五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的一些做法报告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钟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后勤副校长、信息学科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实验小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XX年—2010三年工作发展规划》、《钟村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积极要求并鼓励全体教师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使我校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常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7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市、区分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我校采取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起了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学生阅览室、语音室等多功能教室。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机器人活动室”“植物园”“科学宫”“红领巾气象站”“‘科学家的故事’知识长廊”等多个学生科普活动基地。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和学校网站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网站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我校严格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开足开齐校本课程。本学期学校教师们自行开发了《成语故事鉴赏与课本剧创编》《与科学家对话》《数学头脑奥林匹克》《气象与生活》、《头脑有氧操》、《科幻画鉴赏与创作指导》《智能机器人活动》等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2种。其中《智能机器人活动》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必修课程,由我校陈自权副校长及区教研室杨飞老师任教。

为了促使校本课程扎实有序的开设下去,教导处作出如下规定:

(1)将校本课程排入学校总课表。

(2)、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程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3)、学校教导处在第一周发放“课程选择意向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征得家长同意。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确定班额、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选修课程)

(4)、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教师必须严格并认真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方案认真编写活动设计、课后小结,给以学生评价考核。

(5)、教研组必须组织本组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4、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教室中安装了电视机,信号传输由主控机房提供,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外,还将课件教学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计算机室1间,语音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培训师资,提升水平,促进实验正常开展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微污染水源处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93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水源处理实验报告

环境实验报告

摘要:为了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掌握混凝剂的特性,决定针对微污染水源处

理方面进行设计性实验,我们采用了AL2(SO4)3混凝剂,对于我们所取的麓湖水样来说,其最佳投药量为50 mg/L,最佳适用范围为40 mg/L ~60 mg/L。而混凝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1)废水性质的影响(2)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3)混凝剂的影响。水的胶体杂质浓度、PH值、水温及共存杂质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效果。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当铝盐投药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使脱稳胶粒电荷变号或使胶粒被包卷而重新稳定。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混凝剂AL2(SO4)3、矾花、浊度、投药量、PH。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3、认识混凝理论对微污染水源处理的重要意义。

二、水样水质、仪器设备及药品

水样水质:取至汾河的微污染水,水温属于常温水,浊度>10。

仪器设备:1000ml量筒2个;1000ml烧杯6个;100ml烧杯2个;10ml移液管

2个;2ml移液管1个;医用针筒1根;洗耳球1个;光电浊度仪1台;六联搅拌器1台。

药 品:AL2(SO4)3。

三、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的“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四、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变速混凝搅拌器混凝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到麓湖取水样。

(2)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3)用1000 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 mL烧杯中(所取水样已经过均匀混合搅拌,且取样时是一次量取)。

(4)投药量:AL2(SO4)3 0.5、1.5、2.5、3.0、3.5、4.0mL(所配给的AL2(SO4)3的浓度c为20 g/L)。

(5)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

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量的药液 至加药管中。

(6)开动机器,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两次。 (7)混凝实验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

(8)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9)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静沉15 min,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 (10)第一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

(11)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水样混凝沉淀时现象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做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为3.0左右,加药量取2.5、2.7、2.9、3.1、3.3、3.5 mL的浓度c为20 g/L的AL2(SO4)3。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五、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中各个指标的测定数据记录表

六、数据处理及结果 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表

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改进设想

1、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用范围。

答: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药剂的最佳投药量为50 mg/L,最佳适用范围为40

mg/L ~60 mg/L。

2、混凝剂AL2(SO4)3的特点、主要优缺点。

答:当PH

=4.5~6.0范围内(视混凝剂投量不同而异),主要是多核羟基配合物对负电荷胶体起电性中和作用,凝聚体比较密实;在PH=7~7.5范围内,电中性氢氧化铝核物[Al(OH)3]n可起吸附架桥作用,同时也存在某些羟基配合物的电性中和作用。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7.8之间,铝盐的混凝作用主要是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两者以何为主,决定于铝盐投加量,当铝盐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

优缺点:精制硫酸铝杂质含量小,价格较贵;粗制硫酸铝杂质含量多,价格

较低,但质量不稳定,增加了药液配制和废渣排除方面的操作麻烦。采用固态硫酸铝的优点是运输方便,但制造过程多了浓缩和结晶工序。如果水厂附近就有硫酸铝制造厂,最好采用液态,这样可节省浓缩、结晶的生产费用。硫酸铝使用方便,但水温低时,硫酸铝水解较困难,形成的絮凝体比较松散,效果不及铁盐混凝剂。

3、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对混凝效果有什么影响? 答: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如下:

1)在混凝实验中量取水样时应先搅拌均匀,并且一次量取,以此来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2)移取药液时应尽量做到精确。加药量在药液少时,要掺点蒸馏水摇匀,以免沾在试管上的药液过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在自动加药后,要有蒸馏水冲洗加药的试管两次,以确保投药量的精确,而且冲洗的速度要快,因为搅拌时间是有限定的,这一系列的程序也是有一定要求并事先已设定好的,速度快才不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4)移取烧杯中的沉淀水上清液时,要用相同的条件取上清液,不要沉下去的矾花搅拌起来,以确保所测浊度的精确性。

八、结论 一、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答: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水温影响 原因:(1)混凝剂的水解速度慢,生成的絮凝体细而松,强度小,不易沉。

(2)低温水的粘度大,颗粒沉降速度降低,而且颗粒之间碰撞机会减少,影响了混凝效果。 改善措施:(1)增加混凝剂的投量,以改善颗粒之间碰撞条件。

(2)投加助凝剂(如活化硅酸)或粘土以增加绒体重量和强度,提高沉速。

2、水的PH值和碱度影响

+

(1)铝盐的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H,从而导致水的PH值。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天然水中均有一定的碱度(通

-常是HCO3),它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量甚高时,水的PH值将大幅度下降以至影响混凝剂继续水解。(2)采用三价铁盐混凝

3+3+

剂时,由于Fe水解产物溶解度比Al水解产物溶解度小,且氢氧化铁并非典型的两性化合物,故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应首先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方可。(3)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较小因此,要投加碱剂(如石灰)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

3、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1)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低时,颗粒碰撞速率大大减小,混凝效果差。 (2)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高时,为使悬浮物达到吸附电中和脱稳作用,所

需铝盐或铁盐混凝剂量将相应大大增加 改善措施:(1)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2)投加矿物颗粒(如粘土等)以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凝结中

心,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并增加絮凝体密度。

(3)采用直接过滤法。 4、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

共存杂质包括有利于絮凝的物质和不利于混凝的物质。 5、混凝剂的影响

即混凝剂种类的选择和投药量值的确定。 二、为什么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答:投入的药量应根据胶体浓度及无机金属盐水解产物的分子形态、荷电性质和

荷电量等而确定。当高分子混凝剂投药量最大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胶体保护可理解为:当全部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时,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种阻碍来源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排斥力可能来源于“胶粒-胶粒”之间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也可能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电斥力(对带电高分子而言)或水化膜。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这种污泥难于脱水,会给污泥处置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应该根据具体废水的性质以及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实验,选定出适当的混凝剂种类与投加的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28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目的、仪器装置、简单原理、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弦上形成的驻波

2.学习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弦振动的波形

3.验证弦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弦长、张力、线密度及波腹数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XY弦音计、双踪示波器、水平尺

三 实验原理

当弦上某一小段受到外力拨动时便向横向移动,这时弦上的张力将使这小段恢复到平衡位置,但是弦上每一小段由于都具有惯性,所以到达平衡位置时并不立即停止运动,而是继续向相反方向运动,然后由于弦的张力和惯性使这一小段又向原来的方向移动,这样循环下去,此小段便作横向振动,这振动又以一定的速度沿整条弦传播而形成横波。 理论和实验证明,波在弦上传播的速度可由下式表示:

=

ρ

1

------------------------------------------------------- ①

另外一方面,波的传播速度v和波长λ及频率γ之间的关系是:

v=λγ-------------------------------------------------------- ②

将②代入①中得 γ

=λ1

-------------------------------------------------------③ ρ1

又有L=n*λ/2 或λ=2*L/n代入③得 γ

n=2L

------------------------------------------------------ ④ ρ1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研究γ和n的关系

①选择5根弦中的一根并将其有黄铜定位柱的一端置于张力杠杆的槽内,另一端固定在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的螺钉上。

②设置两个弦码间的距离为60.00cm,置驱动线圈距离一个弦码大约5.00cm的位置上,将接受线圈放在两弦码中间。将弦音计信号发生器和驱动线圈及示波器相连接,将接受线圈和示波器相连接。

③将1kg砝码悬挂于张力杠杆第一个槽内,调节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是张力杠杆水平(张力杠杆水平是根据悬挂物的质量精确确定,弦的张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张力杠杆的第一个槽内挂质量为m的砝码,则弦的张力T=mg,这里g是重力加速度;若砝码挂在第二个槽,则T=2mg;若砝码挂在第三个槽,则T=3mg…….) ④置示波器各个开关及旋钮于适当位置,由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出发示波器,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接收器接受的信号及驱动信号两个波形,缓慢的增加驱动频率,边听弦音计的声音边观察示波器上探测信号幅度的增大,当接近共振时信号波形振幅突然增大,达到共振时示波器现实的波形是清晰稳定的振幅最大的正弦波,这时应看到弦的震动并听到弦振动引发的声音最大,若看不到弦的振动或者听不到声音,可以稍增大驱动的振幅(调节“输出调节”按钮)或改变接受线圈的位置再试,若波形失真,可稍减少驱动信号的振幅,测定记录n=1时的共振频率,继续增大驱动信号频率,测定并记录n=2,3,4,5时的共振频率,做γn图线,导出γ和n的关系。

2.研究γ和T的关系 保持L=60.00cm,ρ

1保持不变,将1kg的砝码依次挂在第1、2、3、4、5槽内,测出n=1

时的各共振频率。计算lg r 和lgT,以lg2为纵轴,lgT为横轴作图,由此导出r和T的关系。

3.验证驻波公式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写出弦振动的共振频率γ与张力T、线密度ρ关系,验证驻波公式。

1、弦长l1、波腹数n的

五 数据记录及处理

1.实验内容1-2 数据 T=1mg ρ1=5.972 kg/m

数据处理:

由matlab求得平均数以及标准差 1.平均数 x1=117.5600 2.标准差 σx=63.8474

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 Linear model Poly1:f(x) = p1 + p2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40.38 (39.97, 40.79) p2 = -3.58 (-4.953, -2.207)

Goodness of fit:SSE: 0.508R-square: 1

Adjusted R-square: 1RMSE: 0.4115

此结果中R-square: 1 Adjusted R-square: 1说明,此次数据没有异常点,并且这次实验数据n与γ关系非常接近线性关系,并可以得出结论:n与γ呈正比。

2.实验内容 3.4数据

1.平均数 x1= 62.20xx 2.标准差 σx=308.2850

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 Linear model Poly1:f(x) = p1 + p2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0.4902 (0.4467, 0.5336) p2 = 1.574 (1.553, 1.595) Goodness of fit:SSE: 0.0001705R-square: 0.9977

Adjusted R-square: 0.9969RMSE: 0.007539

由分析可知,此次数据中并没有异常点,并且进行线性拟合后R-square: 0.9977 Adjusted R-square: 0.9969,因为都极其接近1,所以说此次拟合进行的非常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lgT与lgγ是线性关系。

六.结论

验证了弦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张力是线性关系

也验证了弦振动的共振频率与波腹数是线性关系。

七.误差分析

在γ和n关系的实验中,判断是否接近共振时,会有一些误差,而且因为有外界风力等不可避免因素,所以可能会有较小误差。

在γ与T实验中,由于摩擦力,弦不是处于完全水平等可能产生较小的误差。

附录(Matlab代码)

%%实验1 %一

A=[1 37.2 2 76.9 3 117.1 4 158.1 5 198.5];

p1=mean(A(:,2)); %平均数 q1=sqrt(var(A(:,2))); %标准差

figure

plot(A(:,1),A(:,2),o) hold on lsline

xlabel(n 波腹数);

ylabel(γ(Hz) 频率);title(γ和n的关系);

[k b]=polyfit(A(:,1),A(:,2),1);%拟合直线

%二

% T(kg) LgT(kg) γ(Hz) Lgγ(Hz) B=[1 0.00 37.2 1.57 2 0.3 53.6 1.73 3 0.48 65.0 1.81 4 0.60 72.5 1.86 5 0.70 82.7 1.92];

x=B(:,1); y=B(:,3);

figure

loglog(x,y) %x,y 都为对数坐标 plot(B(:,2),B(:,4),o) hold on lsline

xlabel(T 拉力);

ylabel(γ(Hz) 频率); title(γ和T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何解决眼镜起雾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解决眼镜起雾的实验报告

眼镜起雾休惶恐 轻松远离“雾朦胧”

“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扣帘栊;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啊,真是诉不尽的朦胧美,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而像我一样的眼镜党们(特别是北方的)也会常常身处朦胧之中:每年冬天,一推开门,刚要走进室内,镜片上瞬间就被蒙上了一层雾,看不清路了,只能在朦胧中满脸呆萌。尽管同是“朦胧”,感受却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连喝热水、吃火锅、哈口气时,镜片也会起雾,让人甚是苦恼。可谓“雾朦胧,眼朦胧,欲哭泪先穷”。

学习了物理中的物态变化后,我才知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由于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一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立刻发生液化,在镜片表面凝结成密布的小水滴,如同一层白茫茫的雾;随着镜片逐渐升温,小水滴又汽化变成水蒸气,镜片重新变得清晰。道理是明白了,可怎样才能防止眼镜起雾呢?我一直苦苦思索,不得要领。

有一次,我在洗澡时,偶然发现浴室的镜子上布满了水雾,便顺手擦了擦。过了好久,我无意间瞟了一眼,发现刚才被擦过的地方竟然清晰照人。怎么回事?我回想了一下之前的情景,当时我的手上全是香皂泡泡,莫非香皂能防止镜子起雾?若是这样,那它一定也能防止眼镜起雾吧。我暗自窃喜,盘算着如何做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块香皂和一副眼镜。我将香皂用水泡软,轻轻地涂抹在左侧镜片的两面,再用沾了水的手指将其抹匀。然后,我把眼镜放在沸腾的开水上方。未涂抹香皂的右侧镜片立马就被蒸气覆盖,形成雾气;左侧镜片却依旧清晰(如图1,有红色标记的镜片是抹了香皂的)。果然,香皂是能防止眼镜起雾的。

既然香皂有此功效,那么,和它相似的肥皂、洗手液等是否也能防雾呢?我又找来几副眼镜和肥皂、洗手液、洗发液、洗洁精、牙膏。我按以上的方法逐一进行相同的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结果,涂洗洁精的镜片最清晰,没有一点儿雾,涂抹了肥皂、洗手液、洗发液的镜片比什么都没有涂的镜片上的雾气要少,而涂牙膏的镜片上的雾气是最多的,而且牙膏的痕迹较重(如图2,圆形代表肥皂、三角形代表洗手液、梯形代表洗发液、正方形代表洗洁精、平行四边形代表牙膏)。

为何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眼镜起雾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询问妈妈。妈妈思索了片刻,便给出了答案:“好像这些东西都含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在镜片上形成了一层有机膜,水不能在上面凝结。但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和性能不同,因此防雾效果也就不同吧。”

为了弄清楚还有哪些东西也具有防雾功效,我便就地取材,找来了酱油、醋、可乐和米汤,把之前做过实验的眼镜全部清洗了一下,同样是将这四种液体分别涂抹在镜片上,然后在沸水上“蒸”。我发现酱油、醋、可乐的效果很接近,都是眼镜一离开水杯,便有一大滴一大滴带色的水珠从镜片流下,再看镜片,像被水洗过一样透亮,不过镜片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珠。涂米汤的镜片上有的地方很清晰,有的地方还有米汤的痕迹(如图3,三角形代表酱油、梯形代表醋、圆形代表可乐、平行四边形代表米汤)。奇怪,难道这些东西也具有防雾功能?我冥思苦想,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眼镜可能没完全清洗干净,是残留部分在继续起效果。为此,我不得不更换实验道具。

我取出了一面镜子,并用胶带将镜面分割为四块。虽然镜面是玻璃制品,而眼镜镜片多是树脂材质,但是,大致的防雾效果应当是可以反映出来的。我再次将酱油、醋、可乐和米汤四种液体分别涂抹在四个区域中,进行新一轮的实验。我将镜面朝下放在沸水上方,几秒后,翻过来观察,结果居然和上次一样(如图4)。这是为什么呢?妈妈也解释不清楚了。

于是,我便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获得了很多信息,终于豁然开朗。

原来,酱油、醋、可乐里也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神奇的化学物质,它的应用及其广泛,化妆品、洗涤剂、食品添加剂中都或多或少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溶解于水中以后,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不能凝结。由于酱油、醋、可乐可溶于水,所以只能形成部分有机膜,可以防雾但效果较差。

目前市面上有运用电磁铁原理设计的防雾眼镜可供选择,另外还有眼镜防雾剂、防雾眼镜布等产品。若是倾向于经济实用,便可选用防雾效果最好的洗洁精(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来与清水混合制成防雾水使用,但需注意浓度,且不可直接用洗洁精涂抹,否则容易给镜片镀膜带来腐蚀效果,损伤镜片,得不偿失。

眼镜党们,大家可以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效果最好、最持久。从此以后,眼镜起雾休惶恐,巧用妙招,轻松远离“雾朦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化学实验报告的范例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86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的范例

化学实验报告的范例【1】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例三性质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现象解释和化学反应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武钢烽火科技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武钢烽火科技实验报告

武钢烽火科技实验报告

一、实习说明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具体单位的参观实习,了解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烽火科技集团公司的财务软件基本操作,同时使我们掌握财务管理基础、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活动专题等相关内容。通过实习,使我们能运用所掌握和理解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对各类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财务软件基本操作,了解课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差别,从而更好为实践服务。

(二)实习时间:xx年4月21 日-xx年4月24日

(三)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四)实习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烽火科技集团公司

二、实习内容

企业介绍: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烽火科技集团是中国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解决方案与综合服务提供商,“中国光谷”的核心企业,直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实习过程:

4月21日到4月24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烽火科技集团公司的实习,到达目的地后,首先相关人员带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让我们对其工作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相关财务人员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公司的财务软件操作和财务人员岗位设置以及公司业务流程和特点。像武钢和烽火科技这样的上市大企业都有一整套成熟的资金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运营管理流程。具体到资金筹集这一块来说,首先要了解企业筹资的动机,这个是筹资活动的出

发点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具体的筹资活动通常受到特定的动机所驱使。由于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复杂性,企业筹资的具体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主要有扩张筹资动机,偿债筹资动机,解困筹资动机,混合筹资动机。除去对筹资动机的分析,对筹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在筹资活动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努力提高筹资效果,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筹集资金,都应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筹集资金固然需要广开财路,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发展,资金过剩,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企业筹集资金的客观动机,是企业存在着资金供应上的短缺。而这种短缺可能使局部的,也可能是全面的,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因此,要正确地进行筹资决策,首先必须准确的测定出资金的需要量,为筹措资金提供定量依据,以克服筹资的盲目性。只有使用资金的筹集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才能防止因筹资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或因筹资过剩而降低筹资效益。二是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资金的投

向是企业确定筹资数量的基本依据,既决定资金需要量的多少,又决定投资效果的大小。企业对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有无发展前途,竞争能力的大小,这种投资有什么样的经济效果。对于市场吸引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的项目,则不应该继续投资,甚至要抽回资金,对于市场发展前途好,竞争能力强,投资效果好的项目,则应投入资金加以开拓。筹资是为了投资,只有确定了有利的资金投向,才能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式,才能确定筹资的数量,这样,才能避免不顾投资效果的盲目投资。三是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的筹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各不一样,为此就要选择最佳的资金来源。而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往往是各有利弊的,有的取得比较方便,有的资金成本比较低,有的资金供应比较稳定,有的是筹资风险比较小,等等。所以,要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求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以便降低综合的资金成本。四是适时取得资金来源,保证资金投放需要。筹措资金要按照资金的投放使用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避免因取得资金过早而造成投放前的闲置或因取得资金滞后而贻误投放的有利时机。五是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正确运用负债经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是由有

资本和借入资本构成的。企业依靠负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缓解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水平。但如果负债过多,就会导致财务风险过大,偿债能力过低,甚至丧失偿债能力而面临破产。因此,企业既要利用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可能产生的债务风险。借债数额要适当,要以一定的自有资金比例为条件。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从个别资金成本角度选择筹资来源,而且要从总体上合理配置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既要利用负债经营的作用来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又要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减少财务风险。六是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企业筹资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关系到国家的建设规模和产业结构。为此,企业筹集资金必须接受国家宏观指导与控制,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额度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筹资活动的具体工作要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企业的筹资活动,影响着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涉及有关方面的经济权益。因此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履行既定的责任,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烽火科技集团公司在财务软件应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巨大的销售离不开现代财务软件的使用。建立了完整的财务软件管理制度,严格遵循了不相容职位相分离。严格个岗位人员的权限。这些制度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成本核算的正确和效率,并且大大减少了财务违规操作,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主要的财务软件有SAP系统,OA系统,PMP系统。其中SAP系统偏指令化,FICO模块是SAP系统的核心模块。财务软件应用上分为成本费用组,资金信用组,总账组和预算计划组。当然肯定少不了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包括审计监察办公室等一系列的风险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减少财务上的错误。烽火科技集团公司主要采用的是SAP和OA系统。使用现代化的财务软件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知道了自己有诸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认真改正缺点和弥补会计知识的不足,实习结束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更密切接触财务软件,不管用什么财务软件,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有了这一次实践操作,都会对我们以后工作和学习有重要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

5、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

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