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实用20篇)

浏览

5167

范文

267

关于谭家山板块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282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谭家山板块经济建设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加快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1+9”板块经济建设,谭家山镇企业领导小组就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通过对全镇企业摸底调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现将关于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位情况

谭家山镇地处易俗河县城正南15公里,107国道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6.8公里),总面积100.45平方公里。

(二)2019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度全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89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7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019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全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2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全镇完成新增工业投入 5518余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606 万元,为年计划的156.49%,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360万元,本年度到位资金5140万元。

(三)全镇工业企业情况

谭家山镇是湘潭县工业经济重镇,拥有100万产值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家 。目前仍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占我镇工业总量80%,机械制、化工、玻璃制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还拥有机制砖、片石、耐火泥等产业。

二、2019年至2019年板块发展的长远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107线工业群。通过对谭家山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107国道和313省道交汇的交通优势及长岭变电站的供电优势,以分路口为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推向市场,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力争引进一批企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立足现有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企业向板块集合,产业向板块集中,生产要素向板块集聚的目标。

三、推进板块经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发展板块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促进板块经济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板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由赵炳炎任组长,郭平洋任副组长,企业办、国税局、地税局、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管理职能,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责任制,保证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同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板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发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利用区位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一是瞄准企业项目,认真包装一批有前景、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引进工业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项目,同时把已有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培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变,努力打造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企业自主招商的能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强联手,延长产业链,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利用亲情、友情等多种渠道进行联系,并且1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到位资金1%的奖励。

(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是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企业发展我致富”的观念,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利用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契机,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平整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2、要加速科技创新,营造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针对人才缺问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技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

3、我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加工企业占了12家。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

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有企业中,尚无品牌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优势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解决企业普遍要求优惠政策与一些实际问题的矛盾。各地征地难、地价高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漫天要价,百般阻挠。即使同意土地征用,价格也较高,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再次,一些部门小团体思想较为严重,对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没有很好执行。还有一些部门按高标准收费,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6、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过程。为此,要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区建设,引导和组织企业向城镇集聚,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我镇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共享优势,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

7、要以解决难题为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加快企业发展。要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大胆尝试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县烟花鞭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3427 字

+ 加入清单

烟花鞭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烟花鞭炮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前景怎样?近日,笔者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就这一课题,到我县唯一一家批零兼营烟花爆竹企业--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听取了xx公司负责人的工作介绍,实地查看了xx公司浏阳河经营部、东街经营部、濯港烟花爆竹仓库、停刀口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与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现将本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是县供销社社属企业原日杂公司通过“两转”将主营业务剥离,以职工集资入股和县社参股的形式改制而成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8月,现有职工40人,内设4个管理机构(综合部、业务部、财务部、市场管理部);下设3个一级委批点(浏阳河营业部、东街经营部、城关访销部),16个乡镇二级委批点和2个配送中心(濯港配送中心、停刀口仓储配送中心。目前,投资1600万元的停刀口配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有望今年国庆节前竣工投产)。公司XX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上缴税费150多万元,先后荣获“湖北省劳动保障诚信单位”、“黄冈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烟花爆竹先进经营企业”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主动出击,超前谋划。他们按照“新网工程”要求,结合实际,确立了“村村有网点,店店换形象,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的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xx品牌占领xx大地。目前,挂靠、自建的网点共有800多家,基本覆盖全县16个乡镇、480多个行政村,形成了遍及城乡的农村流通新网络。

二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烟花爆竹作为传统的高危行业,经营安全问题尤为重要。xx公司充分利用XX年开始的“六市场一行业”清理整顿的契机,以《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办证、换证为手段,按照统筹规划、数量限制、布局合理的原则,核发销售许可证。目前,对持证经营的790家经营户重新进行了资格认定,对无证经营的,但符合安全经营条件和布点规划的40多家经营户,集中开展培训、验收和颁证工作,对不符合经营许可的,依法逐户清理取缔,确保了我县烟花爆竹市场经营有序。

三是提高标杆,规范提升。按照全国总社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要求,对下属经营部和乡镇访销点统一规范使用供销社标识,使“中国供销”、“”在农村铺天盖地,深入人心。同时,针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转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按照“三农”需求和农民的意愿,提供全方位的配送服务,做到县城在约定的送货时间内不偏差半小时,乡村在约定的送货时间内不偏差1小时。

四是加强监管,形成机制。一方面,主动自觉地接受县安监、公安等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大了自查的力度,特别是在销售的旺季专门出动烟花爆竹市场稽查队,对经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隐患逐个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逐个进行回查,确保了全县烟花爆竹安全经营形势持续稳定,严防“死灰复燃”。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公司的专营管理机制。在经营环节上,加强归口经营,推行许可制;在配送环节上,实行“七统一”(统一供货渠道、统一防伪标识、统一定价标准、统一发票管理、统一安全经营和业务指导、统一实行“增值税”县级征缴),推行访销配送制;在安全环节上,严格检查、落实监管,坚决查堵各类不安全隐患。

三、烟花爆竹行业的现状

1、产业链缺失、市场竞争力弱是当前我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技术比较匮乏。据资料显示,全县烟花鞭炮从业人员不论是学历,还是专业技术水平都很比较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比较匮乏。二是企业外向度偏低。技术含量低,目前我县80%的产品是附加值低的鞭炮。加之“节俭风”和娱乐形式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县城区、小池等地又都限制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给该产业发展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造成烟花销售严重下滑,城区更是逼成“礼花不能卖、烟花谨慎卖”的困境。

2、企业自身经营体制不灵活。⑴从经营格局看,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主要是按照现有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的。原则上是一个县一家批发企业,个别大的县设有两家批发企业,这些企业都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从事烟花爆竹的批发销售,各自定价、各自销售,基本上不交叉、相互封闭;⑵从市场经济角度看,现有经营格局,存在相当大的弊端。一是批发企业易产生惰性获取暴利的心理。由于“垄断”专营,会盲目提高经营差价,获取暴利;二是使非法生产有着巨大的诱惑。由于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就有人敢冒风险,一些规模小、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的商品会通过一些非市场手段进入市场,无形使烟花爆竹经营者增加销售成本;⑶从发展趋势来看,市场会逐步放开,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由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化程度,加速市场化经营,形成专营但不垄断的市场格局,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流通的主要形式。

3、社会大环境造成烟花爆竹经营会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正规烟花爆竹企业人工、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上需要缴纳17%增值税和16%消费税,造成烟花爆竹销售成本很高,而非法经营户进价相对便宜,以次充优,在销售价格上仍处于优势;另一方面,正规企业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只销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的品类,而非法经营户则不受限制,会违规销售迎合消费者的其他品类产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正规销售企业的安全性优势得不到保障,市场上“假、大、空”的劣质产品时有发生,无形中放大了烟花爆竹的负效应,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烟花爆竹的恶劣形象,最终使得烟花爆竹行业遭受深冬之寒。再者,随着民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频现,淘汰退出烟花爆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日益高涨,行业面临淘汰与转型升级的挑战。

四、烟花爆竹行业的出路

一要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烟花爆竹产品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日用产品,烟花爆竹市场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市场,烟花爆竹商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燃放等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在市场流通环节中难以保证。要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安全生产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在工作区、生活区设置安全标语,处处预防事故、时时注意安全,使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无处不在,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二要处理好职工与企业的关系。职工与企业应当是“水与船”的关系,职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水涨船高。俗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性的趋势是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职工成长能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企业实力壮大又能为职工提供更好的平台。恶性的趋势是职工退步、企业止步,职工流失、企业垮掉。有时候企业职工流失的本质原因不是薪资、而是他感受不到这种良性的发展。如何实现水涨船高的良性发展?真正把职工放在第一位。马云说“如果有愿景、有使命,但是使命和愿景都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而不是自己把组织人才落实到点点滴滴,那都是空话、都是不值钱的”。公司的制度、文化、理念要与职工发生密切的关系,要成为职工接受、认可的理念并付诸行动,才能转化为最大的生产力。贯彻“职工第一”的理念,从企业关怀入手、从细节做起,小到一个生日祝福一个电话问候,或是团队互动,领导谈心,真正把职工关怀落到实处,同心力将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三要处理好专营与主营的关系。烟花爆竹市场的放开是大势所趋,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符合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趋势。烟花爆竹作为特殊的高危产业,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准入条件,必须具备安全经营条件。烟花爆竹放开,但不能无限制的放开,否则,非法经营、恶性竞争就会广泛滋生,非法兜售烟花爆竹的现象必将泛滥成灾,并造成极大的社会隐患。目前,xx公司在xx市场占主营地位,但不是专营,国家并没有把经营权特许给供销社,更没有特许给xx公司。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必须顺应形势,积极谋划,合理布局、规范经营、安全配送、服务优良。第一,要逐步形成规模和配送体系。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小企业的生存压力;第二,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烟花爆竹销售品牌,使全县群众提到“”烟花爆竹都认可;第三,要优化市场,投放符合国家规定的、精致的烟花爆竹,让老百姓能买得起、玩得起;放得安心、看得赏心,使之成为真正成为政府的放心产业,而不是危险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县情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我县由于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XX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二、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加工情况

XX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7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1、马铃薯加工情况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2)开发利用方面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 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3)销售运输方面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

3、需要政府扶持

(1)对商品薯种植基地建设所需节水灌溉设施、大型农机具、机井配套设备进行补贴。

(2)给予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权,切实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对已形成规模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设备、设施上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对举办好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带补的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全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于优先支持。

三、马铃薯贮藏情况

1、现状

我县马铃薯储藏总量约为10000吨,其中农户土窖储藏总量为吨左右,其余的都是由企业储藏。储藏能力较大的企业不多,亚欣农贸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规模的,储藏能力为5000吨,其它还有些规模较小的储藏能力都在几百吨左右。

2、存在问题

储存能力大的企业少,建设标准不高,在储贮过程中由于温室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烂窖率较高(10-15%),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对种薯影响更大,造成出苗率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3、下一步工作目标

加大对马铃薯储藏企业的扶持,提高储窖建设标准,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较少损失。

4、需要政府扶持

实行种薯和商品薯储窖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标准造价的30%~5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关于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6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全市民族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滨州市民宗局对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专题调研,同时,组织部分民族工作干部到烟台、威海两市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现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其中回族人口1.8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阳信、无棣两县的26个民族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点县及乡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通过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等多种有效载体,积极帮助民族村解决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市里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下拨本市项目资金,累计投入XX余万元,全部用于民族村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阳信县筹资XX万元为15个民族村修建了柏油路,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筹资1500万元为温店镇新建回民海尔希望小学一处,为刘庙中学新建教学楼两座;配齐完善了3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卫生院和15个民族村的卫生室。无棣县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营六个村道路、路灯照明、电网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五营社区配套了幼儿园、老年公寓、民族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00余万元,为该社区配套建设了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投资200余万元,为五营回民学校建设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及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工程。民族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无棣县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总计600余亩的冬枣园,段家村、范家村的经济林达1000余亩,五营后村的旱地养藕示范点已取得成功,亩产可达4000公斤,成为民族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 传统养殖产业优势明显。阳信县河流镇刘庙街等10个民族村与邻近的50多个汉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订单养殖”的养牛联合体。1万多户汉民家庭在刘庙赊养肉牛2万多头,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无棣县民族村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0余户,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0余户。五营中村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秦皇岛、唐山、济南等地客商汇集,日交易量200头只。同时,在国家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下,我市少数民族肉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兴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吸引4000余名回汉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1亿多元,少数民族合作社日益成为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四)民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阳信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鲁北乃至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该县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兴建的肉牛加工企业已达70余家,牛羊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安肥牛、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等5个品牌肥牛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华胜、福安2个品牌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亿利源、广富、鑫源、华胜源等4个牛肉品牌获得全国优秀牛肉品牌称号。无棣县民族村现已发展民族企业30多家。德宝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业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购销为一体,年产值分别达3亿元、2.5亿元。华兴畜牧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拓宽致富门路,从事多种经营,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的业户数不断增加。仅阳信、无棣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经营的餐馆、店铺等就已发展到100余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烧烤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展以客运为主的交通服务业。目前,全市民族村拥有客车100余辆,年均收入达4万元。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枢纽优势,少数民族群众拥有客运车辆50余辆,成为全县最大的公路客运专业村。

(六)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实现了电器化,大部分住房为砖瓦结构,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无棣县五营中村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社区---“伊安小区”,成为全市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各民族村拥有运营车和家用轿车近2500辆,仅阳信县刘庙10个村就拥有宝马等各型家用轿车近300辆,并且刘庙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民族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民族村之间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经营习惯、群众思想解放程度等诸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阳信县大营村和刘庙村为例,大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刘庙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活跃,经商意识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的民族企业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对市场依赖度高,一旦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民族企业发展就严重受挫。多数民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诸多因素的合成制约,使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级政权组织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这既受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缺少创新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发展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体经济的薄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四)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外出务工就业必需的职业技能,受清真饮食习惯制约,使得有些务工单位不愿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在本地转产就业缺乏必需的资金,致使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民族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不断强化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深刻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毕竟是外因,民族村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艰辛努力才是内因,“输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数量,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对口定点帮扶等为抓手,帮助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经济加快发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民族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帮助民族村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力求做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尽量放宽对民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为民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在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土地部门和各有关乡镇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减免税费等问题。民族、民政部门可借鉴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引导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农业、畜牧、人保等部门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及时为少数民族劳动力提供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民族村自立自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民族村要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班子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要树立正确、宽广的“人才观”、“用人观”,学会现代经营理念,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抓好经生产营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要立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7]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三)对加快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很高,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2.着手建立湖北低碳经济试验区。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建议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对于试验区,省里可安排一些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

3.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北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湖北争取国家在鄂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湖北是能源匮乏省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二是武汉城市圈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与发展低碳经济完全一致;三是湖北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省有关部门应尽早向国家相关部委做好汇报,多争取一些低碳经济试验和推广项目。

4.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技术、应用等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并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

5.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省委常委会组织一次低碳经济的集中学习,以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意义和好处,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湖北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重化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低碳经济正好反映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性要求,有利于发挥湖北综合优势,激活各种经济资源,形成湖北发展的新动力源和新支撑点。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湖北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加快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带来新的契机。

(一)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是节能减排的压力所在。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有效改观,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产业不能用传统的办法求发展,而必须运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和新发展模式来谋划传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共9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石潭镇劳务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61 字

+ 加入清单

石潭镇劳务经济发展调查思考

石潭镇劳务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但是,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3.8万人,去年劳务输出的数量是17000人次,劳务收入达到了1.5个亿,主要是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以外输(广东等沿海地)为主,本镇消化较少。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只有1.45万人,与去年相比数量上会略低,呈递减的趋势,外输产业、地方仍与以前差不多,技术工与普通工的结构略有点变化,出现技术上优化的趋势,从收入的总数来说,也出现了一定的增加。总之,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仍不是很发达,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务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劳务经济发展又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减。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其中,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2632元,而没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917元,二者相差700元,直接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500元。据测算,非农劳动力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约增加80元。

二是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调查资料表明,2003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比1990年的1210元增加1232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5%,而2003年劳务收入为8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4.3%,劳务收入的增长比农民纯收入增长快6.8个百分点,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1.9%。可见,劳务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劳务经济发展总量偏小、速度缓慢

(从我镇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

(二)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

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我镇农民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因此,我镇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基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机会。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我镇农村转移劳动力中,90%以上从事纯体力劳动。就目前而言,我镇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偏低。据2003年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镇农村劳动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8.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6%,小学以下的占32.6%。另外,在全部劳动力中,受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4.5%,说明我镇农村的成人职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

(三)劳动力转移周期短,稳定性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情有所下降,也是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对外地劳务用工信息不灵影响,大部分农民寻找就业很盲目。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中,多数是在不放弃家庭经营生产的前提下,寻找临时性的打工机会,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还不能实现完全转移。这种非正式就业方式,仍属兼业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短的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我镇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专业技术技能,大多数是属于“有啥活,干啥活,有活就干,无活则散”的那种自发的、盲目的、无序流动状态,致使劳务经济发展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很多农民反映“工作难找”、 “进城工作不稳定”。

(四)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农民外出务工热情低

农民愈来愈强的外出打工欲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因素,但如果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或受到损伤,势必打消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是工资无保障。有些用人单位故意长期拖欠、克扣打工人员工资,不按期发放,有的农民辛苦一年,分文未得。二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如一些在建筑、运输、化工、采掘等单位打工的民工,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民工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子女就学无保障。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农民对此反响很大。

三、制约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制约

劳务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下,逐步形成了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城乡差别。在社会劳动力使用方面,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已经形成了城市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地位,农村劳动力不能与城市劳动力平等地分享新增的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只能以“编外”人的身份,从事多数城市劳动力不愿干的苦、脏、累、险的工作。由于农民就业难度大,近几年出现了外出打工人员回流的现象。据统计调查,近几年我镇每年都有10%左右外出劳动力回流,呈递减趋势。

(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制约

一是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乡镇企业发展乏力,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衰竭,农民就业空间狭窄;二是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我镇小城镇建设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大城市发展相脱节,联接城乡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够完善,中心城市的聚集及辐射功能不强,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就目前我镇情况看,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受基础教育的时间短,文化知识水平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少,劳动技能单一,择业的范围狭窄。因此,出现了农村劳动密集型的劳务供给过剩,技术密集型劳务供给明显不足农村劳动力输出也越来越难,制约了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思想观念及认识的制约

一是农民思想守旧,障碍了我镇劳务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一直是我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固守田园的农本思想已根深蒂固,经济文化观念落后,思想守旧,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慢。在许多农民的心目中,外出务工不是长远之计,只有10%左右的农民希望在城市落户,大部分的农民仍打算回乡务农,只是把务工作为目前增加收入的权宜之计。

二是上级政府对劳务经济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发展劳务经济缺乏积极性。虽说乡镇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但多是流于形式,实效不大。致使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得到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够,就业信息不畅通,对劳动力有序流动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

四、发展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几点建议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测算,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3.8万人,目前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有所发展,但按近几年我镇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测算,到2010年,我镇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仍达不到30%。针对这一状况及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认为,立足我镇粮食和畜产品优势,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选择;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是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利用区域优势,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我镇发展劳务经济的快捷方式。

(一)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选择

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我镇粮食和畜产品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据统计,2003年我镇人均生猪和粮食占有量均排在省内前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如果我镇多建几个类似县市内著名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则可安置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我镇农村劳务经济也将会得到飞跃发展。

(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由之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就是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转变的过程,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约过程。由于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缓,无法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很难在短期内形成集经济、文化、技术、信息、人才的中心城镇,阻碍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现实选择,就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在农村地域范围内,推动农业现化化和农村工业化。参照城市先进的经济、技术、社会标准和手段,把我镇户籍制度改革落到实处,增加城镇人口,建设中心城镇,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

(三)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是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中已明显由“体力型”需求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主要是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在市场引导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再就业培训,突出重点、服务经济、层层办学,形成农村完整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201X 年开始,我们就听到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和企业老板们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不少人说,很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板都不打算干下去了。媒体几乎每天都有报道,说某某公司老板卷钱跑了,某某公司老板移民了,还有更多老板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媒体上几乎没有声音的中小企业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些企业的关键人物——我们通常说的老板——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想法?

易中公司成立至今已经 15 年了,我们通过培训服务和资讯产品每年接触大约五万家中小企业,我们深感企业和企业主的实际情况和媒体给出的图像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很不一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我们为之服务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但当搜寻这方面信息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关于这类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案。因此,我们在 201X 年决定,每年做一次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调查。

201X 年第三届调查吸引了超过 1000 家的企业,覆盖工业品、消费品、加工定制、贸易、原材料、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7大行业,范围涉及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东北、西南和大西北8大经济区。

201X年的第一届调查我们仅涉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看法;201X 年的调查我们加入了对老板信心和老板心理状况的调查;201X 年我们在前面两项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关键指标的调查,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对中国经济贡献度超过 60% 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的成果——《201X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也已经出版发行。

通过连续的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我们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一篇文章,用数据来解读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送给大家的是本次调查的整体结论:

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整体表现为“阴转晴”

如果我们使用自然界的现象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状况做一个刻度表,我们可以说企业处在暴雨、小雨、阴天,晴天和大晴天中。使用这样的表达,我们计算出来的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为 47,还处在阴天之中,但如果我们看 201X 年至今以及调查涉及的 64 个问题表现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在向好,是在阴转晴之中。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指数为 57,好过 201X 年,较大幅度好过201X 年,这预示着中小企业正从 201X—201X 年的低谷中走出。具体的调查指标让我们相信,大的宏观环境从 201X 年开始改善,新一届政府的新政策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健康度指数为 49,处于好坏参半的状况。一方面企业预期在 201X 年整体上收入和利润额有增长,但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紧张,利润率相对低下。具体来说,如果没有正常营业收入,64% 的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以维持企业超过半年的生存。此外,58% 的企业销售利润率低于 10%。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客户、产品和技术因素调查形成的中小企业成长潜力指数仅为 29,这充分表现了没有太多资源储备和处于抓机会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在未来投入上举步维艰。让我们不悲观的是,不少企业已有增加投入、改进增长潜力的意识。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企业战略、组织、决策、核算、考核、会议、报告等要素组成的管理成熟度指数为 50,也处在好坏参半的位置。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但也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老板信心指数是所有子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 62,而且从几年来的趋势看处于上升期。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老板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相对看好自己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信心将是他们和他们的企业战胜各种环境困难和自身弱势最好的武器。

“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这是一些人用来形容中国过去二三十年企业日子非常好过时的说法。我们的调查显示,风已经很多年不大了,而且未来也不会再大起来。大风把猪吹起来的机遇,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风小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老老实实养猪的时候。不断在产品、技术和客户开发上做投入,定期做好战略和组织调整,客观坚定地做好企业的重大决策,认真核算各项业务,通过人事考核、会议、报告体系全面地做好管理,是中小企业成长未来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中国中小企业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从重视机会到重视优势,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速度到重视深度,从重视知名到重视口碑,从重视规模到重视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与工作计划_工作计划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计划

XX年,我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一主三化”发展方针和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及现场会精神,落实实施“两个率先”、建立“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6亿元(XX年可比价),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6.0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23.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2.2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利税总额25.30亿元、同比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1.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06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收入5622元,同比增长10.3%。

一、XX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保增长初见成效,全年经济稳步回升。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市县域经济探底低开,当季生产总值增长14.1%;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初现,当季回升增长14.5%;三、四季度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回升步伐加快,三季度当季增长15.0%、四季度当季预计增长15.6%。初步预测,XX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6亿元(XX年可比价),同比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50亿元、增长10.2%。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有新发展。今年以来,国家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稻谷、水产品等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我市农业生产活力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3.5万吨,同比增长3.72%;水产品产量达到29.3万吨,同比增长7.33%。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比去年增加14个,达到592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有33家,过亿元的有6家。今年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人均增收68.8元,占农民现金收入增量的11.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三)工业生产逐步回暖、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认真把握政策效应,充分挖掘市场机遇,实行“一厂一策”保增长,规模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回升势头。1-11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35.76亿元,增长22.72%,其中2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7.44亿元,增长22.37%,较上半年累计增幅加快11.2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粗钢同比增长9.97%,生铁增长11.2%,水泥增长10.01%,铸钢件增长278.78%,民用钢质船舶增长92.93%,服装增长23.86%。1-10月,鄂州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335.9亿元,同比增长9.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78亿元,同比增长74.4%,增幅比1-9月提高了74.95个百分点,回升势头明显。

(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增长方式逐步优化。今年以来,我市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统筹兼顾,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大产业结构与工业内部结构均有所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11月,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同比增长10.2%,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11.74:58.16:30.1,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结合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优势产业格局发生新变化。1-11月,全市机械装备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6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到23.3%,医药化工行业完成17.9亿元,占比13.2%,同比分别上升了3.7、2.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建材、电力行业能耗呈下降趋势,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29.8、38.8万吨标准煤,同比分别下降9.8%和23.1%。高技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9%,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22.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复旦发展研究院最新调查报告: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呈现波动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2018复旦发展研究院最新调查报告: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呈现波动

日前,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第19期中国经济调查报告。调查显示,XX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为7.16%,未来一年的通胀率为1.14%。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复苏更多体现在结构的调整上,包括核心产业的竞争力及软实力的提升。

1、中国经济景气指数呈现波动

本次调查显示,与上期相比,美国经济景气指数从43.4上调至45.0,和其他地区相比,美国经济依然保持复苏势头;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从-35.5变为-25,经济略有复苏,但仍存在波动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而中国经济景气指数由-2.6变动为2.5,经济有所复苏。从中国经济景气指数的变化来判断,其波动性相当明显。

而经济学家们对XX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为7.16%,与今年1月的调查数据相比,其对XX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降了0.04%。从本期调查的美国gdp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经济学家对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为2.58%,二季度则上升为2.66%。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此分析认为,全国两会后,中国政府扶持经济的战略越来越清晰,经济学家们看好两会后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孙立坚还表示,美国依然保持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势头;而欧元区经济跌幅收窄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表现良好;希腊的问题造成欧元区乱象的可能性已缓解,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释放。

2、股市将带来改革红利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今年3个月期限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期内(3个月)利率的预期为4.79%,1年后的shibor的利率的预期为4.62%,与上月数据相比,利率预期呈现上升趋势。与1月预期相比,1年后年存款利率的预期下降0.17个百分点,3个月后的年存款利率的预期下降了0.04个百分点;3个月后的年贷款利率的预期为5.51%,与1月预期相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1年以后的年贷款利率的预期为5.24%,低于1月预期0.17个百分点。约85%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未来6个月货币总量增长率会提高,未来一段时间货币供给速度可能依然保持上升态势。

本次调查还显示,上证综合指数基准为3231点,3个月后的预测平均值上升了130点,1年后的预测平均值上涨600点;但对恒生指数预测则看跌,本期调查时的恒生指数为24836点,3个月后的预测平均值下降约74点。经济学家对创业板指数的预测为上升,本期调查时的创业板指数为1908点,3个月后的预测上升92个点。wti原油价格短期的预测平均值为51.47美元/桶,与基准值基本保持不变。

对此,孙立坚指出,银行间流动性依然较紧,带动了短期shibor利率的上升。而从本次调查银行利率的预测可看出,银行同业市场受到货币政策宽松的影响,短期和中期利率依然保持下行格局。而"强通缩"之下的实际利率上升,将会导致降息空间依然存在。

孙立坚认为,股票市场作为先行指标反映出"两会效应"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和降息空间,依然作用于中国股市的判断,不过短期可能出现调整,但经济学家们仍看好中国政府扶持经济政策的作用。这些信息反映在相关板块之中,而创新性小微企业的增长,则体现在对未来股市增长的预期上。

3、人民币升值压力释放

本次调查显示,XX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预测指数为10,比上期数据上升个12点;fdi(外商直接投资)输出预测指数与今年1月相比上升了3个点;fdi输入预测指数上升到5;出口预测指数下降约4个点;进口预测指数下降约4个点。

调查数据还显示,国内消费景气指数比今年1月下降12;就业率景气指数从1月调查结果的2.63上升到12.50。此外,汽车登记率上升到12。世界贸易份额景气指数基本维持不变。

此外,经济学家们预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3个月后的平均值为6.29,1年后的平均值为6.37,与上期数据相比,人民币长短期均出现贬值倾向;欧元兑美元汇率3个月后的预测均值为1.11,1年后的平均值为1.10,短期出现贬值预期,而长期则有上升预期。

孙立坚对此认为,海外投资收益的增加,投资回报率的改善,可能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受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影响,fdi输出呈现出一个上升态势。而中国经济处于调整状态(影响进口)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出口)使得进出口额呈现“双降”。同时,受到国家扶持经济政策的影响,投资复苏带动了就业增长和汽车登记率的回暖。但是,国内消费和世界贸易额依然处于低迷状态。而受qe3退出政策影响,中国资本“走出去”投资替代贸易缓解了双顺差,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得以释放。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给老百姓(603883,股吧)带来更多币种产品的选择,对于美元资产的投资等因素,会带来人民币贬值态势。由于短期受到qe3退出和希腊问题的影响,欧元呈现贬值的态势。但是,中长期由于德国经济的作用以及欧洲区域经济的复苏,一年后过度贬值的欧元将会呈现止跌回升的调整态势。

4、区域经济景气指数出现复苏

从行业来看,本次调查显示,商业银行景气指数比1月调查时下降约5个点;投资银行景气指数下降17个点左右;保险业景气指数下降约8个点。可以看出,专家对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作出了向下调整。

而与今年1月调查结果相比,机械工程、电子产品、零售贸易、通讯服务行业景气指数有所上升,其余行业景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上升和下降幅度不大。其中,建筑行业维持下降趋势,由16.12变为11.76。

此外,与今年1月调查结果相比,除了天津有略微下降外,其余地区景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深圳和重庆上升幅度最大。本期最高经济景气指数是重庆,为39.47;香港经济景气指数依然最低,为-10,较上期有所回暖。

从房价景气指数来看,与今年1月调查相比,代表性城市的房价景气指数表现不一。“北上广”房价景气指数均有所下降,而深圳和重庆房价景气指数上升幅度较大。

孙立坚表示,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暂时会影响金融行业景气指数的复苏。由于金融市场处于一个资金市的格局中,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还没有完成,市场的波动特征也反映在投资银行和保险业景气指数的变化之中。

此外,零售贸易与机械工程等和国家战略有关行业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而其他行业则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仍处于下滑的格局之中。而区域经济受到我国“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影响,其景气指数出现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多措并举抓创建  科学管理促发展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活动情况汇报_汇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多措并举创建  科学管理发展--学校常规管理达标活动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估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西乡塘区教育局,对自治区教育厅给予我局本次大会发言的机会,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西乡塘区教育局向各位领导、各位评估专家简要汇报我局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工作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多措并举抓创建,科学管理促发展”。

一、创建情况

西乡塘区是首府南宁六城区中人口及流动人口最多、教育规模最大、教师和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区,同时也是农村、城中村和接收企事业办义务教育学校最多的城区。辖区现有公办、企事业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144所(其中公办114所、企事业办3所、民办27所),教师5047名,在校学生94626人。

XX年6月22日召开“西乡塘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动员部署会”,正式拉开了西乡塘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活动的序幕,我们先后走过了学校自查自评和整改落实阶段(XX年9-11月)、学校交叉互检阶段(XX年11-12月)、城区评估验收阶段(XX年1月)、城区评估验收回头看和复查阶段(XX年1-2月)四个阶段。截至XX年3月1日,我局己对辖区144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全覆盖督导评估,并对未通过督导评估的10所中小学分别进行复查和回访。特别是XX年1月底-2月初,我们还对通过评估的61所中小学随机进行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回访。目前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城区评估率达100%,其中评为“西乡塘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包括复查后评为达标学校的)有139所,占学校总数的96.5%,未达标需进一步整改的有5所,占学校总数的3.5%。

二、主要做法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在南宁市教育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为契机,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求真务本,扎实推进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活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科学管理、均衡发展和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坚持“五项措施”,创建工作深入扎实推进

一是坚持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把手工程、一班人工程、一套人工程)。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主要抓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合力抓,一套人马专门抓”的良好局面,以良好的机制,确保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坚持完善创建活动方案。紧紧围绕常规管理达标县(区)“7项一级指标和42项二级指标标准及办法”,科学制定和完善了《西乡塘区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实施方

案》、《西乡塘区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评估验收互检工作方案》、《西乡塘区开展乡镇、城中村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城区评估验收工作方案》等7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对整个创建活动作出了整体部署。

三是坚持学习培训机制。我局围绕常规管理达标县(区)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创建活动氛围。首先局领导带头参加培训或亲自担任主讲。如局长冯燕宁XX年7月9日在“XX年西乡塘区教育系统校级领导培训班”上主讲《抓实常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她还亲自到35中对教职工进行教育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管理理论培训;又如4位局领导XX年8月在“XX年西乡塘区新教师培训班”上分别主讲《学习教育法规,增强依法治教意识》等4个专题。据统计,局领导带头参加培训或亲自担任主讲共计17人次。其次主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刘冰、南宁市教育局局长夏建军、西乡塘区区长廖伟福等13位领导、教授、专家到我城区讲学或作专题报告,全城区190多名校长、书记和3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再次全城区教师集中培训。XX年7月5-7日,邀请广西师院政法学院院长曾令辉、桂林市秀峰区百年名校榕湖小学校长贾玉荣、广西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作家彭匈等10位学者、专家对全城区教师集中培训三天。通过“三级”有效学习培训,全城区广大校长、书记和教师对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活动知晓率达100%,更进一步明确当前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也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上下齐心协力地推进常规管理建设年工作。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56 字

+ 加入清单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

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题解决与否一罚了之。三是电价偏高,企业反映淄博高技术开发区企业用电0.42元/千瓦时,而我县企业用电为0.54元/千万时,使我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用电大户,成本大幅度提高,很难于其他地区企业进行竞争。

三、几点建议

1、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或租赁经营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上项目,上规模难度非常大,而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或租赁土地(除耕地)则是解决用地问题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减少办公场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快发展壮大信用担保商会,建议县里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注入信用担保基金,扩大贷款规模,逐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3、建议县里出台政策规定,凡到企业收费部门,必须经过县政府批准,并出具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让企业明白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该收多少。

4、建设督促电力部门按全市统一价格收取电费,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着力提升开放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页2]_整改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着力提升开放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从“活”处破题,提升外贸水平

围绕主攻队伍壮大、产品开发和出口方式这三个重点,以外贸出口档次的提升,来促进县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一是努力壮大外贸出口队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对外向度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项目,采取“政策随着项目走”的办法,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降低门槛,不断夯实出口创汇基础。同时对瑞丰生化、飞宇电声等一批现有的骨干创汇企业,建立县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出口鼓励政策,充分挖掘企业出口潜力。二是不断加大出口产品开发力度。为实现今年创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新产品3个以上的目标,我们采取“政府奖励,财政贴息”等方法,鼓励引导出口创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出新产品,不断增强对外贸易的发展后劲。三是积极创新出口方式。对人棉地毯、木雕制品、玻璃制品、赤霉素等我县出口主导产品,我们大力推行挂户经营,由县商业外贸总公司等部门全程负责货物出口的一系列服务,并充分利用代理出口货物的优势,拓展县外业务,提高了货物出口效率。

四、从“优”处入手,整治发展环境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以投资环境为核心,不断改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快硬环境建设。抓紧修编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重点抓好城市道路改造、城市电网和供水管网改造以及城市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双城”创建二年达标目标,全面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抓住国家扶助发展农村公路的机遇,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重点抓好新干赣江大桥及其连接线、新干至乐安公路、新干至新余公路建设,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努力构建东西连贯、南北畅通的“十字”型交通网络框架。二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以来,我县以整治金融信用为突破口,突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个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新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用道德教育,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恶意逃废债务等各种违法行为,市场经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优化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县办证中心功能,全面推行了项目代办、登记、注册“一条龙”服务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效率、快节奏的服务。各乡镇也都在县城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办事处,提高了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深入开展部门形象测评活动,严查侵商、扰商、坑商案件,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防治非典时期,我们对外商企业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保障了客商的健康和安全,增进了与客商的感情。

五、从“严”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

今年我县坚持实行目标管理、领导责任和督查考核“三结合”办法,营造开放型经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将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出口创汇工作列为年内各乡镇和部门百分制重点目标管理考评内容,放大考核分值,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乡镇和部门,并实行绩效挂钩,制定出台了县直属部门和单位税源培植工作和条管单位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将招商引资企业税收与部门单位每月170元生活补贴和每年增发一个月工资相挂钩,超收部分税收按比例给予奖励;对园区进区项目实行年终目标考评“一票否决”制;对出口创汇实行目标管理加分制,从而激发了全县上下抓开放型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县、乡党政一把手保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县六套班子成员每人要求抓好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乡镇干部每人都有招商引资任务,且保证一半以上人员抓开放型经济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抓招商、建园区、重创汇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工作督查。从4月份开始,我县对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出口创汇三项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制度,逐月通报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在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公布排行榜,并加强调度,对后进乡镇和单位进行专门督办,始终保持工作的高压态势,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394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湖南地处内陆,是对外开放相对薄弱地区,但也意味着巨大的开发开放潜力。作为后发地区,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相统一。

一、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问题和差距依然明显

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坚持“扩规模” 与“转方式”相结合、“促内需”与“扩外需”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放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比,与中西部兄弟省份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格局比,还存在开放不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质量不优等诸多问题,并且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危险。

1、总量增长迅速,但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近5年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从XX年的40.1亿美元增加到XX年的88亿美元,年均增长17%;外贸进出口额从125.7亿美元增加到246亿美元,年均增长14.4%;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从10.5亿美元增加到29.2亿美元,年均增长22.7%;对外投资连续7年居中部第一。XX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第3位,但我省进出口总额仅列全国第21位,中部六省第5位,仅为湖北的65%、安徽的52%、河南的44%、重庆的36%;外贸依存度仅为6.3%,低于全国48.8%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5%;外汇存款余额仅为22.4亿美元,居全国第22位,贷款余额54.4亿美元,居全国第21位。

2、结构有所优化,但落后全国平均水平。XX年我省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仅15亿美元,而河南、湖北出口额最大的企业分别达到近3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出口商品中,钢铁、有色等传统粗放型产品占比达到30%,而且主要是资源输出型;加工贸易仅占总量的29%,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中,来自香港、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的占80%,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仅占9%;第三产业占比仅为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居全国第18位、中部六省第4位,进出口额仅相当于上海的2%、北京的3%、广东的4%、湖北的1/2。

3、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仍然不多。近年来,通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湖南,世界500强企业有131家来湘投资,总数居中部第一,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蓝思科技、富士康、欧姆龙、台达电子等一批战略项目的相继落户,带动了我省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省仍然缺乏像河南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重庆5+6+800笔记本产业集群(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800家零部件厂商)、西安三星电子这样具有带动效应的大产业。XX年,河南富士康一家企业的进出口就近300亿美元;重庆出口笔记本电脑近6000万台,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有一台重庆造,以电脑等智能终端为主的工业品实现出口450亿美元。三星电子西安高端存储芯片项目第一期70亿美元投资达产后,每月可生产10万片,可形成66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收入。

4、载体平台不断夯实,但承载聚集能力薄弱。我省目前有2家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13家国家级园区、80家省级及省级以上园区等开放平台,平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但这些平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聚集能力薄弱、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XX年我省80个省级以上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36.6%,有40%的园区利用外资为零,13个国家级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2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80个省级以上园区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45%,有30%左右的园区进出口为零;长沙机场国际旅客居中部第一,但国际航空货运量仅居中部第4。

5、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优化。近些年我省以项目服务年等活动为抓手,在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和降低营商成本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有些问题企业和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有待进一步优化。比如行政审批程序仍然繁琐,时限较长。不少审批涉及中央、省、市、县四个行政层级和多个行政部门,形成纵、横两个审批“链”,环节之间不顺畅,上下之间不协调,我省一个外商投资项目走完所有的审批流程最快要120天。一些地方部门对政务中心窗口授权不充分,窗口成了“收发室”、“传达室”。权力部门化与利益化的问题亦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和交叉执法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许多中介机构依附于政府部门开展服务创收,加重了企业负担。许多地方政府对前任领导所定的政策措施不兑现。

6、机制体制建设有所完善,但有待进一步理顺。近年来,我省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分管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省商务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席会议制、重大项目调度制、重大活动协调制、重大任务交办制度、工作督查问责制等工作推进机制。但是,相关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比如加强招商引资活动的统筹规划,避免招商活动过多过滥不实的问题;比如内资、外资分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比如园区管理、物流管理政出多门、整合不够的问题,等等。

二、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一是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仍然偏低,全球经济格局“东升西降”更加明显。全球需求结构深刻调整,不少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沼泽,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仍存变数,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日债危机没有根本好转,新兴国家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新一轮工业革命尚缺乏实质性突破。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调结构、促转型”为核心,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突破深层次障碍,在财政、金融、价格、企业、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消费市场仍面临内需增长动力偏弱和cpi冲高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企业景气状况较低,居民收入增长随之明显放缓。此外,国家在财政、金融、资源价格、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在给湖南带来极大的利好同时,也带来一定冲击。比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可能对周边地区及中部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使湖南钢铁、水泥等行业雪上加霜。

三是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态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全球范围看,区域竞争与合作仍在深化,各国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新兴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冲击。越南、泰国、印度等其他新兴国家其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对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造成冲击。而且在国内,中西部省份之间以及沿海省份的竞争越来约激烈。中西部省份为争取企业落户,各出奇招,力度空前。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为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争相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励本省资金和产业向省内落后地区转移。

四是湖南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目前,随着“四化两型”、“三量齐升”战略的推进、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承接产业转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和红利,进一步发展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明年沪昆高铁的开通,湖南将成为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劳动成本、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要素保障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受到削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对外贸易面临国际贸易环境严峻以及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双重挑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刚刚结束的第114届广交会上,大会成交和客商到会双双下降,我省成交仅与上届基本持平,且三个月以内短单占比达80%左右。此外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优势产业太少。目前传统产业中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在不断缩小,农产品行业规模没有大的扩张,有色金属缺乏可持续性增长,日用陶瓷大而不强,花炮规模难以扩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动漫、汽车及零部件是近年来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但是,除装备制造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外,其他都没有做大做强。

(二)新机遇蕴含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经历了4次重大机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XX年加入wto、XX年金融危机全球产业加速向我国中西部转移),但是在这些机遇面前,湖南每次基本都是“醒得早、起床迟、出门晚”。以外贸为例,XX年我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16位,XX年已退至第21位,先后被江西、广西、重庆、新疆、吉林赶超。江西打造粤港澳后花园、广西打造北部湾经济圈、重庆打造中西部开放高地、新疆打造欧亚桥头堡、吉林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无不风生水起。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自上而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湘调研期间,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紧紧抓住历史赋予湖南的各种重大机遇,在贯彻落实中央改革要求的前提下,抓住影响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制定和实施立足省情实际、有创新突破、有震撼力的改革措施。一是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考验和试验。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创新将极大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大循环、大发展。二是要抓住中部崛起和长江开放的机遇。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重心正向中西部倾斜,继中部崛起战略滞后,XX年又把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支撑带上升到战略高度,完全有可能在湖南这个“过渡带”、“结合部”开展系列重大政策试点,布局系列重大基拙设施、基础产业项目,为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开辟新途径。三是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全球产业转移已进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并存的阶段。湖南凭借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基础优势获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更加优良。过去,我省错过了多次改革的重大机遇,面对新一轮的机遇,我们必须起跑快,起跑好,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决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三、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构建湖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根本在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要重视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立足现有的各种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拓宽视野,内外联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外交,扩展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与东盟和西部沿边地区海陆通道互联互通。推进与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对接、功能对接和发展空间对接,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航母”,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为“四化两型”战略的推进、“三量齐升”目标的实现提供新动力。

基本原则:一是实现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良性互动。以开放获得外部动力,倒逼关键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吸收国际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良性互动。加强区域合作,全面取消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依据经济规律和统一市场规则,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确保各类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良性互动。在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同时,消除对外投资合作的障碍,大力推动产业进湘、资本进湘、技术进湘和商品出省、产能出国、劳动力出境,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四是实现巩固传统优势与培育新优势良性互动。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重点举措:

(一)改革境内外投资管理体制

1、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门槛。做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准备工作,在一般制造业领域,探索进一步取消对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设计、采购等各类地区总部。

2、全面推行民间投资非禁即入原则。除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对民间投资放开所有投资领域,公布明晰的准入标准、准入时限,并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扶持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投资市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及垄断行业等,破除操作层面的“玻璃门”、“弹簧门”。

3、扩大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4、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部门资源,由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并归口管理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构建“内外资统一,外资、外贸、外经、外侨、外宣五外联动”的“大招商、大承接”格局。加大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二)推进投资审批流程再造

1、精简审批事项。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有序推进负面清单之外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国民待遇。透明公开审批流程,为每一个审批事项编号存档,并公示到政府网站上。

2、下放审批权限。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市州以及国家级园区。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区、县以及省级园区。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质检等环节按照层级同步下放。

3、改革审批方式。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实行分层级免费代办制。3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省政府授权省商务厅全程代办,原则上4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分别由市(州、国家级园区)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全程代办。项目审批按照投资规模,由企业直接向相应层级的政务中心申报。全面实行并联式、一站式网上申报。精简规范项目申报材料。

(三)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1、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通关、物流、融资、退税等服务,提高外贸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对认定的大型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给予税收、通关等方面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作为出口退税主体,视同a类企业优先办理退税。简化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税收管理,允许其各种服务收费按统一税率征收,或者采取资金统一支付、账册备查的方式征收。允许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海关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视同aa类企业,适应“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

2、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争取尽快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国税部门给予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支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

3、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在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业出口规模和行业企业聚集的地区打造出口基地,通过完善基地产业链和公共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聚集度,增强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加大对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其建设为基地内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研发、公共物流、公共营销、公共交易、公共展示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改进通关模式。加快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使我省进出口货物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海关进一步深化区域通关合作,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作业模式适应范围,加快推广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合作,按照“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求,推动进出口检验检疫本地化、便利化;对法定检验的我省出口货物,除质量安全风险高的外,原则上由产地检验监管后放行,口岸不再抽检;对法定检验检疫的进口货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入境口岸检疫后由我省检验检疫实施检验监管。

5、促进外贸物流发展。大力推动我省“内陆无水港”建设,尽快实现长沙、衡阳、郴州、永州的“无水港”功能,打造我省外贸货物通江达海的高效平台。进一步开通好我省“五定班列”和“五定班轮”,将其打造为我省货物进出口的快捷通道。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优化全省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布局,切实加强我省各类口岸、“内陆无水港”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

(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发挥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巩固港台、发展两角长三角、珠三角,拓展日韩,重点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融入“一路一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1、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借鉴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理念新举措,及时做好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准备工作。完善岳阳城陵矶港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功能,创造条件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在黄花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岳阳城陵矶港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设立省政府驻自贸区日常办事机构或窗口公司,涵盖招商推介、商品展示、研发设计、货物通关等多项功能,并尽早谋划赴沪开展定点招商,对接产业转移,争取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制造业和服务外包项目能在湖南落地。积极争取将岳阳城陵矶港列入上海自贸区的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

2、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争取开通长沙-广西-越南、株洲-新疆-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到达北部湾、珠三角水运口岸的铁海联运,增加黄花机场至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建设好我省在越南、老挝、泰国投资的境外工业园,鼓励更多企业赴东盟、中亚建立境外工业园。加强与东盟、中亚各国的产业对接,鼓励我省轨道交通、特变电、茶叶等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东盟和中亚市场。在广西、新疆设立湖南东盟、湖南亚欧办事处。将永州打造为我省对接东盟的物流通道,支持东盟与永州互设办事处。

3、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岳阳以城陵矶港为中心的沿长江150公里左右的经济带,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全省大运力工业配置在这一区域,重点发展物流航运业。申请增加岳阳城陵矶和长沙霞凝港口岸对外直航航线,拓展至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近海集装箱直航业务。在岳阳建立湖南航运交易所,建立集“平台监管、数据处理、政策发布和国际物流动态”于一体的电子口岸,与中国电子口岸尤其是长江流域地方电子口岸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五)加快推进 “走出去”步伐

1、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争取个人境外投资试点。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

2、改革投资审批方式。放宽对外投资准入,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将核准范围限定在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两类,进一步简化核准手续。推动事前审批转向改善对外投资信息、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支撑体系转变。

3、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延长产业链为纽带,引导扶持水电、农业、文化创意、矿产资源、服务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联盟抱团出海“走出去”。鼓励中联、华菱、远大、南车、湘电风能等企业在境外创办产业园。鼓励企业抱团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招投标,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带动我省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

4、加快“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和建设集国内外政府部门、境外园区、境外商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于一体的“走出去”促进平台,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六)推动发展平台向高端、集聚发展

1、加强园区平台的规划和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园区。围绕我省规划的10大优势产业和50个产业集群,对我省目前80个省级及省级以上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园区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园区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益和开放型经济指标,对省级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

2、加强功能性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岳阳城陵矶和长沙黄花机场综合保税区;申请设立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增加口岸的“保税仓库”功能;争取将长沙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好以新华联为龙头的原油进口平台、城陵矶冻品口岸平台;将金霞保税区打造成集综合保税、进出口商品展示及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水陆物流集散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平台。

3、加快会展平台建设。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构建职能清晰、协调一致、“多位一体”的湖南会展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出科学的会展标准和规范会展评估体系,切实加强会展业财政扶持力度。借鉴国外著名展馆的经验,高起点建好长沙新的国际会展中心,彻底解决湖南会展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瓶颈问题,全力申报国家级经贸会展平台。

4、打造商协会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商会类行业协会平台,发挥其在整合招商资源、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明确地位,厘清职责,规范管理;建立政府资助重点行业协会发展和购买服务机制,对主导产业行业协会和部分综合性重点行业协会,政府实行长期购买固定性服务。

5、加大金融平台建设力度。支持省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境外发债,同时在资金调回和使用方面争取更为宽松的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商业信用融资,在坚持交易背景情况下,支持银行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支持境内项目使用外汇转贷款。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湖南设置分支机构,逐步将国际结算业务网点延伸到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县域范围。推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园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优化国际结算网络系统,完善国际结算工具,推广跨境贸易网上银行服务、网上结售汇等电子化产品,提升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有序放开对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特种行业市场准入的指标限制,加大对江浙、粤港台、晋商财团等民企金融资本的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内外资进入省内金融市场。

6、大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跨省、跨境区域合作。湘南三市比照长沙,全面享受营改增试点以及项目审批等相关政策,全面启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统筹规划湘南三市主导产业,实行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进衡阳、郴州、永州“内陆无水港”建设;支持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永州蓝宁道新等加工贸易走廊设立公共保税仓;充分发挥郴州快件中心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前,全文共 1912 字

+ 加入清单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XX年5月14日—24日,对xx市学前教育体制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和考察。先后调研了xx市实验幼儿园、xx街道、xx镇、xx镇、xx镇、xx镇中心幼儿园,现场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并实地查看了各地幼儿园的办学情况,在全面掌握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学前教育目前发展水平现状

xx市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916个行政村(居)、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39万。现有各类幼儿园x处,其中市直实验园2处、乡镇中心园20处、学校附设园106处、社区(村)办园51处、社会力量办园69处,在园幼儿x名,教职工x人。近年来,xx市把学前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以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为契机,加大投入,创新发展,铸造和美园所,提高保教质量。三年入园率达到93.8%,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30%。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强促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门槛准入、星级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高标准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均衡优质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发展强化统筹,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xx市农村幼儿园规划建设奖励办法》。XX年初出台了《xx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列入“十件实事”之一。XX年-XX年的三年间,市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上亿元,教育部门对上争取专项资金2317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2处,新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7处,实现了乡镇中心园全覆盖。XX年又根据城市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进行了微调,布局更加合理,方便了适龄幼儿就近入园。XX年,投资3900余万元,建设了40处规范化幼儿园,改造提升了3处乡镇中心园。今年,又将20处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纳入为民所办实事,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园舍面积近4万平方米,现已有10处开工建设。在打造全新园舍的同时,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室建设、室外娱乐设施、美绿化都达到高标准,全市每一处幼儿园都成为了文化启蒙的学园、行为养成的乐园、精神凝结的家园。

2、抓管理,构成办园新机制

体制机制不活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xx市从激活办园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强力整顿办园秩序,实现办园多元化、规范化。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撤并、新建、改扩、附设”的原则,将全市原有529处幼儿园规划调整为285处,按照三年行动计划,XX年底全部完成规划定点幼儿园建设。XX年-XX年连续三年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了重新评估认证,认证合格的颁发办园许可证,实行动态化年检制度;对不具备办园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责令重建或就近并入其他达标幼儿园。目前,xx市已有合格幼儿园247处,其中市直实验园2处、乡镇中心园20处、学校附设园106处、社区(村)办园51处、社会力量办园69处,形成了“市直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示范、学校附设园及街道社区办园为骨干、社会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办园体制。并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星级评价机制。根据办园规模、园舍档次、设备标准、师资水平、保教质量五项指标,对全市合格幼儿园实行星级评价,分层确定一至五个等次,授予星级牌匾。市物价部门依据星级等次确定收费标准,调动了大部分幼儿园上档升级的积极性。目前,全市247处幼儿园中,有五星级幼儿园20处、四星级44处、三星级xx处、二星级54处、一星级79处。目前,xx市共创成省级实验园1处、省级十佳园1处、省级示范园20处、xx市级规范化幼儿园xx处。20处乡镇街道中心园通过了xx市级认定、15处通过了省级认定;今年计划其余5处乡镇中心园再通过省级认定,实现乡镇中心园全部通过省级认定的目标。

3、创新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大幅度提高保教质量

(1)不断强化保教质量,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督导范畴,制订印发了《全市乡镇街道学前教育评估方案》及评估标准,加大了在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的分值,尤其把幼儿园保育队伍、安保基础能力建设和家委会、接送制度落实作为重要指标,实行安保问题“一票否决”,促进了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的整体提升。

(2)牢牢把握学前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保教结合,突出特色,追求和美与品质。把幼儿的身体发育、快乐成长、智力开发、文化启蒙和行为、品德习惯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提高保教质量。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305 字

+ 加入清单

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人体适量补充,可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被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20xx年在新田发现土壤富含硒元素,县委、县政府按照“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战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硒产业纵深发展。市统计局产业课题组深入XX县开展专门调研,采取多层次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和困难,探求发展对策,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XX县辖7镇12乡,总人口42.36万人,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全县99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进行地球化学抽查中发现,土壤中富含硒资源,其中硒含量适量指标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面积565 平方公里,这是继湖北恩施、江西丰城等地后,又一稀有的富硒土壤集中区。XX县委、政府敏锐捕捉这一重大发现蕴含的新机遇,提出“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县富硒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富硒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成为了中国硒资源开发协作组织成员,被省全民补硒工程项目办公室授予“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省地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确定为“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新田富硒高蛋白大豆被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确定为唯一指定大豆用品。

(一)强力推动,长远规划。一是明确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提出了“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思路,制定和出台了《XX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举全县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是加强科学论证。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大、华南农大、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进行实地检测、考证,科学测量硒土含量、分布,对发展富硒产品、产业和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三是编制长远规划。在外出学习江西丰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域分布、产业经济等特点,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县富硒产业发展(2019-2020 年)》,为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硒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二)多面支持,整合资源。一是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富硒产业招商引资优惠、信贷支持、市场流通等多项政策,聚焦富硒产业,加大基地、企业和品牌的扶持力度。如对连片生产100亩以上的富硒有机农产品基地、300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园区和富硒产业开发企业纳入政府支持项目,对企业自主申报有机食品并通过国家、省级认证的分别奖补3万元、2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省级名牌、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的,每个奖补5万元。二是部门合力。大力扶持富硒产业既是各级各部门的共识,也成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实际行动。如富硒产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开发和基地建设,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富硒产业开发奖补资金,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面上种养基地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质量监管等。三是资金倾斜。县财政自2019年起,每年安排 2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资源调查、宣传策划、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以奖代补,其工作经费由财政据实列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国土、水利、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3000万元,重点向富硒产业基地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的多渠道、多层次富硒产业建设投入体系。

(三)兴建基地,企业带动。一是拓建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建成了水稻、大豆、蔬菜、烤烟、鹅鸭、辣椒、药材、果品、食用菌、特色畜禽(黑猪、野猪、竹鼠、黑豚)十大类基地。如年产蔬菜2400多吨的莲花乡蔬菜基地、陶岭辣椒基地等。二是开展专业合作。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成立了新田回香大豆专业合作社、生态原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利鑫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石羊醋水豆腐生产专业合作社、宏旺菌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等共81家,引领和带动2.18万农户种养增收,扩大富硒产品生产线。三是有效土地流转。成立了XX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XX县信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有限公司。不断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在莲花乡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公司信托流转水田面积达537亩,用于蔬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四是突出园区带动。成立了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指挥部,引进拟投资5亿元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泛蓝集团落户,集聚了湖南鸿昌富硒食品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新田壹加壹农业开发公司、鑫隆鸭业有限公司等富硒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产业开发集聚与规模。

(四)多元开发,产品畅销。目前,全县富硒加工企业依托基地,强化产品加工和深度开发,富硒十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发展来势较好,已成功开发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云耳、富硒鹅熟食、富硒鸡等多类别、多层次产品。富硒高蛋白大豆、“馨秀峰”牌蔬菜、“豆家旺”牌豆制品、鑫隆牌白条鸭、金波湖牌鹅熟食产品等各畅销省内外多个城市和远销粤、港、澳,特别是“馨秀峰”牌蔬菜以高于本地同类品种4-6倍的价格销在新加坡大受欢迎。利达工贸、鑫隆公司产品标识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秀峰蔬菜、虹图牧业等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有机证书,南有新菌业产品获有机食品证书,富硒王益寿鸡荣获华第五届中国(湖南)山乡美食文化大赛最佳营养养生湘菜奖。

(五)广泛宣传,提升影响。以XX县原生态富硒土壤新闻发布会为富硒宣传大战序幕,开展了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级平台宣传,丰富了画册、影视专题片、超市上柜等宣传形式,组织参展长沙年货购物节、中国(湖南)美食大赛、中国谷物食品博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省市农博会多方位宣传,通过举办 “富硒之乡——南有新田”全国超级卡车大赛等,融合富硒产品、美食、养生、文化立体宣传,开展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的文学创作、摄影等文化宣传,不断提升新田富“硒”的知名度。如今,硒传说、硒文化在新田妇孺皆知、众口相传,硒产品也走出永州、迈出国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相对于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等富硒地区和湖南桃源硒产品加工区,新田的富硒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也面临着发展过程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开发较晚,辨识度不高。湖北恩施1966年发现世界上最大、富集程度最高的硒矿床,1987年正式开发,形成了富硒茶等十大产业,富硒产业年产值20多亿元,拥有“中国第一高硒区”、“中国硒都”之美誉;江西丰城于2019年发现富硒,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富硒发展快、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贵州XX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富硒大米等走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面对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富硒产业和产品,新田富硒发现得晚,因而产业开发时间上迟了一步,反映为地域性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知名度不高,在全国性市场缺乏明显的辨识标志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二是产品层级偏低,营销手段单一。从现有产品体系看,富硒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为种养类产品,如大豆、菌类、蔬菜、鸡、鸭、蛋等,缺乏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也比较低。除了一些鸭、鸡、兔等加工产品外,大量地以原产品方式外销,如大豆合作社年收购大豆500万斤,直接以原料出售的300万斤以上,而在加工、提炼豆腐类产品上也只有油豆腐之类产品,没有豆奶或其他更高级的产品线;蔬菜也全部拉往深圳贴牌后售往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价格相差3倍左右。企业、基地在营销方式、开辟销售渠道上,缺乏主动性、有影响、有创意的市场性方法措施,很大程度地依靠政府的鼓与呼。

三是加工能力不强,带动力弱。当前,全县从事富硒加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高精产品开发不足、盈利能力较低,特色品牌不多、影响力有限,开发带动力弱。2019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财税收入为0.157亿元,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仅为2.8%。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家,缺乏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和一些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本地特色品牌,在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方面显得力量不够。

四是缺失标准,滥用存隐忧。自从宣告土壤含硒元素,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些基地、农户、开发商认为种的、养的都是富硒产品,不经检测一窝蜂地在农产品贴上富硒标签,吸引消费者眼球。由于缺乏一套检测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富硒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想贴就贴”成为富硒产业长期发展的隐忧。

三、前景分析

开发稀有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这既是XX县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又是对人类健康的责任和贡献,其前景明朗,也将大有可为。

(一)硒元素功能独特,补硒为人们所追捧。国内外多年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硒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预防癌变、抗氧化、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生殖、抗高血压等多种作用,被称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缺硒将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儿童发育不良和营养阻滞等。我国15个省区通过长期补硒预完全控制了克山病、大骨节病的流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补硒研究表明,结果肝癌发病率由52.84/10万降为33.05/10万,湖北省XX市,肿瘤发病率居全省最低水平,消化系统肿瘤为全国最低发生率;美国补硒预防肿瘤的干预试验证明,通过补硒使肺癌发病率降低40%、直肠癌降低58%、前列腺癌降低63%。硒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补硒行动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展开,美国、芬兰、日本等国掀起全民补硒热潮,国内富硒产品热销且价位不断走高,反映出补硒效果为人们认同。

(二)缺硒区域广泛,硒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硒在地壳中含量仅为1亿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全球有42个国家、地区缺硒。我国更是一个缺硒大国,据《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显示,72%的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东南沿海是我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全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硒含量结果显示:只有1/3的县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2/3的县属缺硒地区,严重缺硒地区占2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要求食品不仅要“吃得安全” 还要“吃出健康”。近年来,恩施、丰城等地的富硒米、富硒茶、富硒大蒜、富硒蔬菜等多种产品走俏市场,富硒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

(三)新田富硒开发条件成熟,硒产业强县富民。一是资源珍贵稀有易开发。与国内其他富硒地区比,XX县富硒资源有五大显著特点:1、面积大。全县硒含量适量指标(≥0.2mg/kg)面积达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0.4mg/kg)面积达565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 43.23%、56.77%。富硒总面积超过江西丰城,分布比例在已知富硒地区位居前列。2、硒含量稳定适度。富硒地层较厚,硒含量稳定适度,土壤中硒含量0.4 mg/ kg最适宜富硒作物种植,且来源稳定。3、无污染。新田土壤中无伴生重金属矿,是少有的“洁净”土壤,同时伴生锶、锌等有益元素,非常适合开发天然、无污染的富硒有机农产品。4、品质好。新田地处南岭北麓,气候温和、年日照1713小时,无霜期228天,是全省“四大温室县”之一,主要富硒农产品鲜、脆、香,硒含量适中,如新田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9.12%、硒含量在0.16 mg/kg左右,胡须鸡硒含量0.085-0.12 mg/kg,大米硒含量0.172 mg/kg,鸡蛋硒含量0.5 mg/kg。5、易吸收。新田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等,土质为多为粘壤土,ph值在5.5-8.5之间,土壤中硒的补充持续性强,易于作物吸收。二是开发氛围浓厚。XX县委、政府敏锐地把握了发展机遇,在富硒产业在做大文章、下硬功夫,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发展战略清晰,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广大企业主高度认可富硒产品,积极投身产业开发,为富硒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有效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富硒产业培育,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县人民心齐劲足。三是带动全民致富。富硒产品大部分集中在种、养殖业,加工业也是农产品密切相关,富硒产业是农户、基地、企业的广泛参与构成的全产业链条,在生产、加工环节上需要更充足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力,因而也是催进就业、带动全民增收的事业,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为新田自我脱贫探索出新的道路。

四、发展建议

发展新田富硒产业,应进一步在培植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开发、打造品牌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大打“富硒牌”,把新田富硒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和富民事业。

(一)培植主导产业。聚集各种力量和资源,依基地做产业、借土地生财源,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整体实力。一是抓大放小。规划镇、村或区域边片的产业布局上,抓大放小,不求全、而求大,不开“百货铺”、而做“专营店”。可借鉴陕西紫阳打造茶叶基地时舍弃“一村一品”、“一家一业”而采用“一镇一品”的做法,提升开发规模水平,为产业壮大建立基础。紫阳富硒茶业转型后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二是扶强做优。坚持“因地适宜、集中连片、节约用地、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原则,在规划水稻、烟叶、大豆、蔬菜、油茶、肉鸡、草鹅、肉牛、特色家禽等重点富硒产业时,当前,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五大产业:1、大豆产业。新田富硒大豆种植条件已初具规模,种植农户比较效益高,豆类制品易贮易管也有利于深加工,可在山地种植也符合新田耕地少的实情。如能达到8万亩左右面积,产量将近1.6万吨规模,成为原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2、蔬菜产业。以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为龙头,借鉴或复制其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引导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优质出口基地。按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3千多亩面积、产值7千万测算,可很快打造成过亿元的产业,而每亩田的效益是一般种植的3-5 倍,人均增收3倍左右。同时,也可创汇。3、水稻产业。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业,加工、包装富硒大米,可以成为销售广东等地湖南大米新品牌,还可成为稳定的优质大米出口基地。目前丰城等地富硒大米价格,在基地、市场分别是普通米的3-5倍,部分高档系列达到20元每斤。新田现常有水稻面积 28万亩,是可建成的稳定型富硒大米供应基地。进一步推广无害、生态种植技术,开发优质高档米,增长潜力较大。4、烟叶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低焦油、低自由质、富硒烤烟型基地,提供新的烟叶品种,也是财税增长的另一突破口。5、辣椒产业。以陶岭乡为依托,充分利用荒山闲置资源开发扩大陶岭辣椒基地,如对仁岗村等周边荒山整合、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辣椒旅游业,把有名的“劳务之乡”打造成知名的“辣椒之乡”。

(二)推进规模开发。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充足的原料保障;产品没有规模,市场没有辨识度;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要以规模经营来谋得市场主动权。一是扩大基地。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当地农户入股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产业基地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土地流转等难点,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产业做大的基础,能确保原料有供应、加工有货拉,避免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上出现的有名气而无实物、有实物不够物流的小、散、乱的现象。二是壮大加工业。富硒加工企业是富硒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重要驱动力和财税贡献者。把加工业的发展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培育一批富硒产品开发企业、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激发产业开发的带动力,发挥其在产品成为商品、基地对接市场转换过程的积极作用,构建财税增长源。一方面,继续对本地现有基础良好、有发展后劲的优势企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扶上马、送一程”,支持其在产品上深度开发和市场开拓,帮助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合并、联合境内同类型或关联性强的企业,形成本地优质企业群,提升产业开发的科研、资金等实力。另一方面,精心包装优势项目,引进科研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办大企业、好企业,为富硒产业找对“婆家”,获得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的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是开发新产品。富硒产品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类型丰富、原材料经销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为拳头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坚持高端开发路线,实施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大动作、高密度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硒为贵”、大有“硒”望。一是富硒地域品牌。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富硒之县、南有新田”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识别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新田的“金色名片”。如制定印有新田字样或式样的标签标识,统一张贴境内的富硒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以县域名义冠名大型活动等。二是企业品牌。培植和做强企业主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某一行业的排头兵或引领者,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群,放大企业“富硒光环”。相关部门加大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力度,积极牵线搭桥。品牌初建阶段,也可联合知名企业进行共同开发、贴牌生产,实现借船出海,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三是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度开发,或联合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成长为市场“盈利容器”。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利、地理标志性产品申请,同时加强市场保护。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一要进行与其他富硒地区的深入比较研究,凸显自我特色。二要制定富硒技术标准和标签使用规范。凡是未经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产品出售。对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纪录不良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长远开发。三要建立起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环保。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开展全民创业,增强活力。制定和出台全民发展富硒产业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资本、人力等活力投身富硒产业开发,特别是要调动广大农户的富硒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搞好土地流转、承包、出租,实现在农业“第一车间”就业,实现增产增收,把富硒产业发展成富民事业。二是多形式宣传,扩大影响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富硒产品网站等开展“认识硒价值、发展硒产品、促进人健康”等知识型宣传,广辟“认硒之路”。利用贸易洽谈会、农博会、产品推介会和富硒产品上专柜等方式,全力推广新田富硒系列产品,升级消费。结合孝文化、长寿文化、南岭文化、食文化等,开展硒文化宣传,如举办全硒宴、长寿之乡旅行等多种主题活动,彰显硒文化魅力。加强与恩施等地合作,共同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实现抱团发展。三是严格保护环境,增强生命力。尽快成立专门富硒检测中心,加强各种产品的硒元素检测。职能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动态掌握硒元素变化及其他金属含量情况,严防金属等污染。提倡农户科学使用化肥等技术,保持土壤的原生态。

(五)打造特色经济。新田是全省唯一的富硒县,这不仅是XX县的优质自然资源,也是全市、全省重要的可开发资源和特色资源。依靠新田一己之力来推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项目包装、品牌打造等,不仅速度上较慢,也较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起富硒产业发展的规模和优势。建议搭建市级以上平台,更高层级设计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整合力量多面扶植,优化国土、扶贫、农业、畜牧、水利等开发资源定向支持,多级联动,集中精力把新田富硒产业打造省市级的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4027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XX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XX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XX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377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4.38万头,羊28.5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408.5万羽,禽蛋产量11950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 “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唯一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名牌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55 字

+ 加入清单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通人教[20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们于9月上旬,对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听取了市广电局作的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实地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市广电中心,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市广播电视局(台)是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为“五科八部”,即:人秘科、行政科、宣传科(总编室)、事业科、社会管理科、广播新闻节目部、广播专题节目部、电视新闻节目部、电视专题节目部、广告部、播出部、工程建设部、网络电视、有线电视四种传输手段。广播自办节目呼号为“*市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有线广播,调频广播(频率fm兆赫)同步传输,全天播音12小时,其中自办节目7小时;电视自办节目呼号为“*市电视台”,开办一套节目,分别组合播放,以无线、有线两方式传输,全天播出时间10小时,其中自办节目5小时。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市23个镇,用户7万户,入户率达6.6%;广电中心初步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内部设施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近年来,我市的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抓宣传质量、事业发展、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改进宣传手段,提高节目质量,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力量。

1、完善采编播手段,宣传能力全面增强。多年来,广电部门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立足现实,自我加压,更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水平,在*地区率先开办电视“天天新闻”,电视专题节目数量多,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每天播出总时间22小时,播出电视节目30套(无线1套、有线29套)。广播新闻一周节目抽查连续4年获省先进。广播节目《农村天地》被评为*市名栏目。自200*年以来,重大战役报道日渐增多,现场直播日渐增多,异地采访日渐增多,这“三多”尤其是现场直播多可以说开创了县(市)组台的先河。

2、实施精品战略,宣传质量不断提高。我市的广电宣传队伍紧紧围绕中心活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捕捉闪光点,弘扬主旋律,把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说服力作为改进宣传的重要任务,把坚持“三贴近”原则作为改进宣传的根本途径,把党的意志和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制作出一系列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净化荧屏声屏,真正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00*年以来,我市共有105件作品获各级各类奖项,其中8件获省级奖,83件获*市级一二等奖,广播电视节目创优数在省、*市领先。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在上级台用稿数量名列县(市)级台前茅,21个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卫星有线网播出。广播新闻节目在省、*市广播电视新闻抽查评比中,连续4年获得省先进,电视新闻节目连续2年获得*市先进。

3、强化日常管理,宣传效果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广电工作通过强化宣传管理,保证了所有节目的高水平播出。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导向正确。完善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导向把关,开展监听监看,确保节目宣传中心突出。二是狠抓节目创优,提高导向水平。近年来,以节目创优、上发稿、争创“三名”(名记者、编辑,名播音员、主持人,名节目、栏目)为龙头,坚持“三贴近”原则,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整体上改进和提高宣传质量,使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地宣传了*市,而且提升了广电部门自身形象。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凸现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后发优势。

1、建成动圈音箱市。为了巩固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的传播质量,199*年,我市加大动圈乡镇建设的推进力度,全年新发展动圈喇叭12万只,总数达29.9万只,全市动圈化率达89%,建成动圈音箱市,成为全省第9个动圈音箱市,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此,我市市广电局被国家广电总局社会司、省广电厅评为事业建设特等奖。为了巩固农村有线广播的通响率,200*年9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稳定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意见》,督促各镇乡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落实了人员、经费、管理等事宜,全市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通响率明显上升,入户率、通响率分别稳定在85%和99%以上。

2、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作为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矢志不移,历尽艰辛,不懈努力,迈出了坚实而厚重的步伐。199*年,进行城区有线电视扩容改造。199*年实现市乡光缆联网。199*年开始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制定了全市有线电视发展总体规划,并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纳入市委党建工作考核目标。200*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计经委、建委、国土局、财政局、地税局、公安局、审计局、供电局等部门组成的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线电视发展工作。20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电网络建设,把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接轨上海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了“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强势推进、两年到位”的总体要求。成立了市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总指挥部,由曹斌市长任总指挥,各镇(乡)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强势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今年8月份,市政府组织各镇乡分管领导到如东县考察学习了有线电视推进工作经验,并召开了现场推进会,目标在今年底全市除启隆乡以外的23个镇328个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光缆“村村通”,全市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必须达到25000户以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对邻近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邻近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6月29日,我们考察了江西省修水县职业中专学校,及本市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情况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XX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XX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XX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XX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XX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XX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赴温州考察行业协会发展情况的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温州考察行业协会发展情况的报告

温州经济总量较大,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发展民营化、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特点,与我们佛山颇有相似之处。,温州市生产总值2424.29亿元,工业总产值5319.35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45亿元。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排名中,温州的文化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显示出非凡的魅力。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场经济氛围较好发展较快,民间协会(商会)发展历史悠久作用突出。为学习借鉴温州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我市行业协会(商会)的功能作用,促进我市产业加快聚集发展,近期我室学习考察组赴浙江温州等地,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考察,考察情况综合如下。

一、温州行业协会(商会)的主要特征

温州行业商会(包括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下同)植根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行业商会全力促进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成为温州发展模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温州产业加快聚集发展建立了独特的功勋。目前,温州共有市本级行业商会139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异地商会159个。

温州行业商会,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民间性是温州行业商会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活力的源泉。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行业商会的领导人经会员民主选举产生。这是民主办会的基石,是民间商会成功运作的核心要素。其次,商会经费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保障性和独立性较强。经费来源于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理事单位的赞助以及其他捐赠资助、商会开展的服务性收入等三个渠道。第三,商会内部治理机制比较健全,外部监管体制比较规范。《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赋予行业协会(商会)16项职能,为行业商会拓展会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行业商会章程规定了会员大会、理事会(有的商会还设置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议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对商会重要工作的决策都有明确分工。据调查,13.2%的商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理事会,52.6%的商会每半年召开一次,34.2%的商会遇有重要工作随时召开理事会;行业商会召开理事会

的频率明显高于“脱钩”前的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职责明确,监管行为比较规范,如市工商联除对社团管理条例明文规定应由业务主管单位把关的重大事项进行把关外,平时不干预行业商会的具体内部事务,商会活动的外部环境比较宽松。

第二,服务性是行业商会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其赢得威信的基础。温州行业商会都把为会员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角色定位比较准确,商会凝聚力号召力较强。调查问卷显示,100%的商会开展了信息服务;94.7%的商会开展了维权服务。许多商会都鲜明地亮出了“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口号,把满足会员需求作为商会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帮助会员维护合法权益,为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举办或组织会员参加各种经贸活动,组织开展本行业的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和技术培训,开展新产品维权,牵头组织行业技术职称评定等等。同时,商会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配合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赢得良好声誉。

第三,专业化是行业商会的发展趋势,也是其强化功能的必然选择。一定的社会组织,其职责功能和活动范围都有自己的边界,这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行业商会的专业化程度也取决于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社会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温州先后成立的一些商会,如民营企业同业会等,由于会员企业行业跨度大,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以致发挥的作用不明显。而那些依托特定行业成立的行业商会,则逐步形成了“行业兴带动商会兴、商会兴促进行业兴”的良性循环。不仅如此,商会内部机构设置也有专业化的趋势,如温州服装商会就在内部设立了设计师、女装、休闲装三个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这三方面的会务拓展。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41 字

+ 加入清单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通人教[20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们于9月上旬,对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听取了市广电局作的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实地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市广电中心,现将调查情况综述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市广播电视局(台)是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为“五科八部”,即:人秘科、行政科、宣传科(总编室)、事业科、社会管理科、广播新闻节目部、广播专题节目部、电视新闻节目部、电视专题节目部、广告部、播出部、工程建设部、网络电视、有线电视四种传输手段。广播自办节目呼号为“*市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有线广播,调频广播(频率fm兆赫)同步传输,全天播音12小时,其中自办节目7小时;电视自办节目呼号为“*市电视台”,开办一套节目,分别组合播放,以无线、有线两方式传输,全天播出时间10小时,其中自办节目5小时。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市23个镇,用户7万户,入户率达6.6%;广电中心初步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内部设施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近年来,我市的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抓宣传质量、事业发展、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改进宣传手段,提高节目质量,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力量。

1、完善采编播手段,宣传能力全面增强。多年来,广电部门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立足现实,自我加压,更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水平,在*地区率先开办电视“天天新闻”,电视专题节目数量多,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每天播出总时间22小时,播出电视节目30套(无线1套、有线29套)。广播新闻一周节目抽查连续4年获省先进。广播节目《农村天地》被评为*市名栏目。自200*年以来,重大战役报道日渐增多,现场直播日渐增多,异地采访日渐增多,这“三多”尤其是现场直播多可以说开创了县(市)组台的先河。

2、实施精品战略,宣传质量不断提高。我市的广电宣传队伍紧紧围绕中心活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捕捉闪光点,弘扬主旋律,把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说服力作为改进宣传的重要任务,把坚持“三贴近”原则作为改进宣传的根本途径,把党的意志和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制作出一系列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净化荧屏声屏,真正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00*年以来,我市共有105件作品获各级各类奖项,其中8件获省级奖,83件获*市级一二等奖,广播电视节目创优数在省、*市领先。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在上级台用稿数量名列县(市)级台前茅,21个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卫星有线网播出。广播新闻节目在省、*市广播电视新闻抽查评比中,连续4年获得省先进,电视新闻节目连续2年获得*市先进。

3、强化日常管理,宣传效果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广电工作通过强化宣传管理,保证了所有节目的高水平播出。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导向正确。完善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导向把关,开展监听监看,确保节目宣传中心突出。二是狠抓节目创优,提高导向水平。近年来,以节目创优、上发稿、争创“三名”(名、编辑,名播音员、主持人,名节目、栏目)为龙头,坚持“三贴近”原则,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整体上改进和提高宣传质量,使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地宣传了*市,而且提升了广电部门自身形象。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凸现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后发优势。

1、建成动圈音箱市。为了巩固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的传播质量,199*年,我市加大动圈乡镇建设的推进力度,全年新发展动圈喇叭12万只,总数达29.9万只,全市动圈化率达89%,建成动圈音箱市,成为全省第9个动圈音箱市,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此,我市市广电局被国家广电总局社会司、省广电厅评为事业建设特等奖。为了巩固农村有线广播的通响率,200*年9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稳定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意见》,督促各镇乡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落实了人员、经费、管理等事宜,全市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通响率明显上升,入户率、通响率分别稳定在85%和99%以上。

2、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作为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矢志不移,历尽艰辛,不懈努力,迈出了坚实而厚重的步伐。199*年,进行城区有线电视扩容改造。199*年实现市乡光缆联网。199*年开始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制定了全市有线电视发展总体规划,并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纳入市委党建工作考核目标。200*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计经委、建委、国土局、财政局、地税局、公安局、审计局、供电局等部门组成的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线电视发展工作。20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电网络建设,把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接轨上海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了“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强势推进、两年到位”的总体要求。成立了市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总指挥部,由曹斌市长任总指挥,各镇(乡)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强势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今年8月份,市政府组织各镇乡分管领导到如东县考察学习了有线电视推进工作经验,并召开了现场推进会,目标在今年底全市除启隆乡以外的23个镇328个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光缆“村村通”,全市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必须达到25000户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