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览十三陵(热门20篇)

浏览

6765

范文

143

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历经近52019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前面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现在各位可以免费参观,请不要在展室内拍照,摄像,谢谢大家的合作,咱们十分钟后在明楼前集合。

(在明楼下)

各位请看,这就是定陵的明楼,明楼是一个陵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个陵的最高建筑,为什么定陵的明楼能保存如此完好呢?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座明楼看起来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绘象是木结构的,但实际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烧,不怕日晒雨淋,所以保存相当完好。明楼的两侧连接环绕着周长800米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宝城,我给大家讲一讲定陵发掘的经过。各位朋友,请到这里来,大家肯定很关心当年发掘定陵地宫的情况,这得从1955年说起。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及我国著名的学者吴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发掘明陵,以研究明史。经周总理的批示后,成立了发掘委员会,发掘队长是年仅29岁的赵其昌。发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开始。

各位请看!发掘队首先从宝城西侧了一条探沟。很遗憾,一无所获。后来又挖了一条更长,更宽的探沟,当挖到7.5米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发掘队按小石碑提供的线索,在正对明楼的中轴线上又挖了第三条探沟。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尽头发现了金刚墙。拆开金刚墙进入与地宫的过渡的隧道券,当然大家兴奋极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终于有了回报。突然,人们一片沉寂,怎么了?原来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现两扇巨大的坚闭的汉白玉石门。每扇石门高有三米三,宽有一米八,有四吨重,门上有青铜门梁,用人力无法推开。更糟的是,人们发现在石门的背后还有一块长条小石碑似的“顶门杠”,死死地顶在门后,怎么办?危难之处总会有人显身手。忽然,有人说:“让我来试试!”大家回头一看,哟!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条及一些铁丝,不到5分钟便打开了大门,真神了!就这样,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被打开了,那么到底那位年轻人是怎么打开地宫大门的,地宫内有什么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揭开地宫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玉龙雪山游览心得感想初中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165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看了汤母 汉克斯 主演的 CAST AWAY ,印象颇深。

影片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男主角是联邦快递的一名普通职员,负责快件的邮递,还有一个相爱的女朋友。一次邮递任务时飞机遇到湍流发生空难大难不死而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开始了他四年多的艰辛生活。最后终于回到了原来生活的地方,但是女朋友早已为人妻,为人母。

故事俨然是鲁滨逊漂流记的翻版,但现在看来仍有很多积极的地方。一、要有生的信念。 漂流到荒岛上时,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正确面对现实,而不是茫然失措,埋怨自艾。最落魄的时候,你会失去父母、朋友、财产、地位、名利这些你已经很依赖的东西。去靠运气更依赖生的信念。

二、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哪怕是在一个没人和你竞争的荒岛上想生存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求生技能:如果不想渴死,你就得学会怎么敲开椰子喝道椰汁;如果想生活得更好些,就得学会捕鱼;想要吃到不那么难吃的生螃蟹,就得学会钻木取火;想要离开,就必须学会做个结实的船筏。

三、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如果我们能等到一只大船,岛上什么都有,那当然不需要浪费脑细胞,可是身边的资源很有限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怎么样让资源最大化。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积极地为自己的目的做好准备。汉克斯在影片里就是把所有的包裹里能用的如冰鞋 排球 裙子 漂来的飞机门 等都充分的利用,最后才能战胜困难回到陆地上。 四、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最后汉克斯回到了陆地上,他没忘记那些曾经救了他命的包裹的主人们,买了新的送到主人手上,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这是一个很微小但很了不起的细节:患难的时候一杯水都是珍贵的,可当你有鲜花簇拥,掌声围绕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真正记得成功路上那宝贵的鼓励呢? 五、学会放弃,该放手的时候要知道舍弃。 在荒岛的四年多1500多天里,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都为了和女朋友的团圆,可是结局是她已经不属于他,如果他对她说跟我走吧,我想也许她会毫不犹豫的回到他的身边。他很痛苦,可是他最后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还是选择了放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我把它单独放一段吧:“他说:谁知道明天的潮汐将带给我什么呢?  ”是的,我们很多的时候觉得山穷水尽,悲惨的一塌糊涂了,可是只要积极乐观,生活总会有转机的,因为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

励志电影《荒岛余生》观后感范文四

最近在中央台电影频道看了电影《荒岛余生》,断断续续地看完,心里有说不出的震撼!《荒岛余生》的男主人身陷孤岛的四年光阴,是这部电影之中的重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铺垫。男主人在孤岛经历过绝望和挣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重回社会之后的遭遇,影片能更好的突出展现出男主人在故事发生的一前一后的内心变化,并且通过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影片的思想被一点点的剥落,展开在我们的面前。当电影最后一幕定格在男主人彷徨的伫立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震撼,这部电影所传递给我们的东西蕴含了更多,也更深。

主人公在一次速递中遇到了空难,潮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他开始了鲁滨逊式的生活,整日以椰子和螃蟹为食。绝望、孤独,他甚至想到了死,唯一的伙伴就是血迹排球WILSON,唯一的浪漫就是用夜晚用手电筒照着自己未婚妻KELLY的照片。1500天同生命的斗争,让他选择了逃出小岛的尝试,但海水冲走WILSON将他击倒了。一艘大船经过,面对绝望,CHUCK只能发出痛人心肺的呼喊。而当他钻木取火成功时,希望与兴奋随着火焰越涨越高。我懂得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处亡地而后存。我懂得了希望对人活下来的意义。

人生充满变数,也许你日夜憧憬的理想在真正实现的时候失去了味道,就像CHUCK幸运回来之后面对的一切。身份吊销,女友已为人妻,美味的龙虾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感觉,一按就可以喷出的火苗曾是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老朋友”,一切的一切曾经都是愿景。如果我被抛到了连蛇鼠都不存在的荒岛,我要挣扎着活下来,但也许我没有活下去的能力与运气。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的执著与顽强,理念与信仰支撑着人的灵魂。生命的岔口,人生的岔口,生死关头,我们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豫园游览区英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How was your sleep last night? Great.Im sorry for the late delivery of luggage last night. Because the luggage cartbroke down, we had to ask for another one. By the way, have you opened yourluggage? No wonder its sunny outside. Our tour guide often says, "the guestshave brought sunshine in their bags." I thank you for that. Well, lets get backto business. I have announced the schedule for breakfast. Today we go to the oldcity of the sea, that is, the location of Yu Garden and Yu Garden shoppingmalls.

Our car is driving on the Bund. On your left is the famous Huangpu River.Well be here later.

To save time,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Chinas gardens and Yu Gardenbefore I get to Yu Garden.

In China, garde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Royal Gardens, privategardens and temple gardens. Yu Garden belongs to private gardens. There are manyskills in Chinese garden, such as borrowing scenery, blocking scenery and so on.But they are all made up of four basic factors. The four factors are water,plants, architecture and rockery. Most of the private gardens are in the southof the Yangtze River, because there are many water sources and rocks suitablefor rockery. Yu Garden was built more than 400 years ago in the Ming Dynasty.The owner of the garden, whose surname is pan, is a senior official. He builtthe garden to please his parents and let them enjoy their old age. Therefore,the word "Yu" of Yu Garden takes the meaning of Yuyue. It is a pity that hisparents could finally see the death of Yu Garde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pan family was weak, and their descendants sold the garden to local guilds.There is another reason why Yu Garden has become a place of interest. In 1853,an uprising broke out in Shanghai, and a hall in the garden was used as aheadquarters. Today Yu Garden is a must. So I suggest that we dont getseparated when we get there. Its better for us to stay together, OK?

This is the parking lot. In case someone gets separated, please rememberthat the last three digits of the train number are 121. I think its better notto do that. I will hold the little red flag, and you will all accompany Mr.Zhang to the rear of the hall. Are you ready? Lets go. Please pay attention toyour bike when you get off.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1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xx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成祖朱棣)

十三陵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动工兴建,到永乐十一年(公元l413)玄宫告成。长陵位于天寿山丰峰南面,它是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洪武三年(130)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20)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元永乐。其较突出的历史功绩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派遣郑和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4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他们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永乐五年(公元1420xx年)七月四日病逝,永乐十一年(公元1420xx年),首先被葬入长陵,她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宏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陵。

(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

长陵陵园平面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前方”,是三进深院落:第一深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门内明朝时东建有神厨,西建有神库,神厨前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朝中期,碑亭尚存;第二进深院落大门为祾恩门,单檐歇山顶。门内即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祾恩殿。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柱,当中4根柱的直径在l米以上,是我国保存最好的楠木大殿,十分珍贵;第三进深院落大门为棂星门,门内有两柱牌楼门和石几筵。“后圆”即指永乐帝的陵墓,它由宝城,宝山,方城,明楼组成。宝城状如圆形城堡,宝城围起来的土山]宝山,宝山下为玄宫。宝城正前方建方城,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明楼。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原碑刻着朱棣原来的庙号“太宗”,后来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改太宗为成祖,但没能换石碑,只是用木雕镶在成祖的石碑上。明楼内立“圣号碑”碑首为“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7个字。

长陵陵园还辖有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的南面,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有被赐死的殉葬宫妃。

明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怀长路上,处在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于永乐七年(1420xx年)开始修建,永乐十三年(1420xx年)完工。现存建筑有宝城、明楼、石五供、两柱牌楼门、祾恩殿、祾恩门、碑亭以及三进院落的宫墙和因墙而设的陵门、角门等。地宫未发掘,同时没有被盗墓记录。长陵目前对公众开放。

明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当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东而去,好似天然的护陵河。南北贯通的高速路似一条巨龙连接着长陵至故宫。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20xx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巨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此外陈列着明陵地宫出土文物数百件,播放1956年发掘地宫的实况录像,帮助游人解开地宫之谜。

明长陵,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它早已被公布为全国第一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权以其宏大的古建筑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和各界专家学者,而且永乐皇帝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有作为的皇帝,所以长陵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景区

祾恩门

《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俱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陵宫建筑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少林寺游览感想7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压抑着心中兴奋与激动,香格里拉之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我来了!

烟雾。是山路盘着汽车,还是汽车盘着山路也不去细想,只顾着研究窗外的“云烟”。导游和小四向我们介绍“这烟雾是每一家家家户户都要点的一炷香,虔诚的拜佛,祈求一天平安的度过。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对佛祖的尊重,所以每日早晨务必去做,积少成多,就成了这香烟袅袅的一片,仙境的感觉也更上一层楼了。”雾衬出了山的线条,刚柔并济,大气磅礴,神秘莫测,给这香格里拉蒙上了一层奇丽的面纱。

购买了进入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的门票,乘坐环保大巴约十五分钟进入到景区。路两侧风景非常美丽,只可惜错过了杜鹃花期,路边是嫩黄色的格桑花和翠色欲流的野草。花儿是黄的,草儿是绿的,好似无边的绿毯绵延至远方,上面点点镶嵌着金色的宝石,在阳光下,在注视她的目光中,闪烁生辉,给普达措又增添了几分光彩。酥油花儿盛开在路旁,她们像是烟叶,又似白菜,更和荷花含羞之态有些接近。就随意地,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草丛上。黑亮的牦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人间天堂的无限乐趣。

普达措的山,重峦叠嶂,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雄姿傲立之间美不胜收,江山如画。

普达措的树,没有任何人去理会,被大自然所养育着,滋润着,依旧长得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枯萎的叶子躺在泥土的怀抱里,准备“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些枯木桩横七竖八地歪在土地上,静静的等候轮回,好似一位耄耋的老者,守望夕阳的到来。

普达措的湖,“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觉油然而生,水面宛若一面清澈见底的明镜,映山之俊,映云之洁,映天之净,映日月之光华,映人之千张面孔,映江山华夏之大气凛然,映朗朗乾坤之千姿百态,水天相接之际,仿佛有神仙在窃窃私语。正在我望着出神时,这面“水镜”被一叶小舟缓缓破开,漾起一波波水纹,一种惬意感在全身生起,这就是大自然的味道!抛开城市的繁琐事情,走进大自然,踏入仙境,看着湖水倒映出自己的面孔,霎时,心,静了。

看着看着,就有些乏味了。突然,一个褐色的身影从枯木缝里跳出来,定睛一看,惊喜万分。这时候,旁边的一位女游客大喊道:“啊!花栗鼠碰到了我的‘爪子’!”扭头一看,只见可爱的花栗鼠想叼走那名女游客手中的德芙巧克力,毛茸茸的毛儿碰到了那个女孩的手指,情急之下,就有了这样的乌龙口误。有了花栗鼠的出现,气氛立刻轻松起来,可是那花栗鼠非常狡猾,不留一点拍张照的机会。

21世纪的人们步履匆匆,踏起的尘土蒙蔽了本该清澈的眼睛。然而今天,还有香格里拉这样的一方净土,实属不易。这样的山清水秀,人间天堂——梦,在此起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少林寺游览感想7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的傍晚,吃过晚饭后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大佛寺游玩,在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中,我们慢慢地走过林荫大道,来到了佛心广场。

站在佛心广场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红色“佛”字镌凿在岩壁上,下面是一个天然石块形成的“心”字,佛心广场由此而来。穿过广场的莲花池后就来到了大佛寺的山门之前,一种宏伟而庄重的感觉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

跨过山门,眼前就是放生池了,池水青绿,水面波光闪动,偶尔可见鱼儿在无拘无束地游着,池边的石凳上,老爷爷老奶奶摇着扇子悠闲的聊着天,真是一道十分和谐的画面!

走过放生池来到了天王庙,远远的就看见一尊乐呵呵的弥勒佛,看着他慈眉善目的样子,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传递的一种善意,可一转头,善意如同一阵风似的消失了,面对着那四大天王怒目圆睁,手举兵器的样子,不禁让人感到一丝丝小害怕,特别是那双怒睁的眼睛,似乎一直盯着你,好像在警告人们要注意礼节,不要做坏事。

拜别四大天王,穿过佛教气息浓郁的福道,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刚进门就见殿中间端坐着一座金色大佛,这就是江南第一大佛!只见他双手交握,面容安详的俯视着我们,最奇特的是,不管你走到哪一边,他的目光似乎一直追随着你,好似一种佛法无边的感觉。

这一趟大佛寺之行,我不仅见到了几百年的参天大树,上千年的古建筑,还感受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玉龙雪山游览心得感想初中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在这暑假生活里最值得我回忆的,就是那就是千岛湖之旅了。那美丽的迷人的风景,使我难以忘怀。

我在五岁的去过千岛湖,可儿时的记忆已非常模糊,所以这次我还是十分激动。

我曾经在5岁的时候去过千岛湖,但现在我早忘记了千岛湖什么样儿了。所以这次我还是十分激动。

那天一早,我们便驱车来到了千岛湖。我们决定先在千岛湖旁边找一个饭店吃了饭再作打算。不料,刚看见千岛湖,便迎面扑来一阵清新的空气。这清新的空气中还带着一丝甘甜,不禁让我深深地呼吸,真令人心醉!这儿的空气可比我们市区的空气好上十几倍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站在了湖边,向远眺望。千岛湖显得十分宽阔,一望无边,近处浅蓝色的湖水清澈无比。蓝色一点一点向外放射,逐渐变深,逐渐变深。那种蓝色十分养眼,而且透明。让人见了便难以忘怀。在夏日里欣赏这样清爽的蓝色,真让人顿感太阳似乎也没有那么毒辣了呢。

我们坐上了一艘小小的快艇,向湖的中心驶去,快艇飞快地向前行驶。我情不自禁将头探出窗外,尾部那白白的水花溅在我脸上,好舒服!好凉爽!那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在水面上跳舞,好像一个个身着蓝衣的小精灵。我从窗外伸出双手,想和小精灵们做个伴。突然,我眼睛一亮,咦?竟然看到了几条黑黑的小鱼!在水中鱼儿灵活地游来游去,真令我又惊又喜。

忽然我眼前闪过了一大片绿色,那是什么?是岛,是小岛。我仔细地欣赏这几座小岛,岛上树木茂盛,一颗挨着一颗,把本来就不大的小岛挤得严严实实的。之所以这些小岛受风沙雨雪侵蚀得很少,也就是因为这些相依相靠的树木卫士来捍卫小岛,才保持岛上的水土不流失,为小岛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大风和大浪。

快艇继续向前驶去。你瞧!那边那座岛可真大。不,不该称作岛,而是该称作一座在水中的山。在湖中,最高的山上,还要坐着索道游览车上去呢!山上青绿色的植被映着天蓝的湖水,天蓝的湖水映着青绿色的山。二者仿佛真的融为了一体,谁也分不开谁了。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锁岛、猴岛。锁岛上大大小小的锁,成片成片的小锁组成的锁林,令人叹为观止。猴岛上可爱的小猴子让人放松地大笑。

千岛湖就如人间仙境!

千岛湖,等着我,我一定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4102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北京十三陵导游词5篇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谒陵耗费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民国时期,1920xx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绷昴骨范围

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绷昴怪兄嵯

(1)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2)大宫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门前竖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门内有数千军士守护,任何人不得闯入。当时规定"谋毁山陵者,以谋大逆论,不分首从,俱凌迟处死"。山陵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往边疆充军。

(3)碑楼

该楼为重檐顶四出陛、楼内驮巨碑,即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该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碑阴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论述明亡的原因。

(4)石象生

神路两侧有一组石雕群,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武臣、文臣、勋臣各4人。

(5)棂星门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此处有"天门"之意,门三道之间有短垣相隔。6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门额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 棂星门北有7孔汉白玉神桥一座,通往长陵陵门。

(二)埋葬帝后简表

陵 名埋 葬年 号庙 号在位年代年 数享 年附葬皇后长 陵朱 棣永 乐成 祖1403~14242265徐 氏献 陵朱高炽洪 熙仁 宗1425148张 氏景 陵朱瞻基宣 德宣 宗1426~14351038孙 氏裕 陵朱祁镇正统天顺英 宗1436~1464(前后)2238钱、周氏茂 陵朱见深成 化宪 宗1465~14872341纪、王、邵氏泰 陵朱佑樘弘 治孝 宗1488~15051836张 氏康 陵朱厚照正 德武 宗1506~15211631夏 氏永 陵朱厚艏 靖世 宗1522~15664560杜、陈、方氏昭 陵朱载趼 庆穆 宗1567~1572636李、陈、李氏定 陵朱翊钧万 历神 宗1573~16204858王、王氏庆 陵朱常洛泰 昌光 宗16201月39郭、王、刘氏德 陵朱由校天 启熹 宗1621~1627723张 氏思 陵朱由检崇 祯思 宗1628~16441735田、周氏

(三)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占地10公顷。墓主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1绷暝捌矫娌季

陵墓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从陵门到潭髅拧A昝拍诙西侧原有神厨、神库各5间。东南角有碑亭一座,无碑文,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清顺治皇帝见过陵墓后,于顺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汉、满两种文字镌刻其谒陵感受。碑阴是乾隆皇帝于1785年谒陵后镌刻的谒明陵八韵。第二进院落从潭髅胖聊诤烀拧T耗邶潭鞯羁9间,深5间,重檐庑殿顶。殿内60根楠木柱,当中4根柱直径都在1米以上。该殿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龛,供成祖和徐皇后。殿两侧原有廊庑15间,现已无存。第三进院落从内红门至明楼。院内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为石五供、明楼和宝城。 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帜,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楼顶为重檐歇山式,建于方城之上,四出陛,额曰"长陵"。刻碑为万历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来的庙号),后来世宗嘉靖皇帝于嘉靖七年改太宗为成祖,未换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镶之。万历三十二年(1604)雷击起火,木雕被毁。大学士沈一贯奏请改新碑。明楼两侧连宝城,城内园丘即宝顶,周一百丈,下面即地宫。

2倍西井

长陵的陵园还辖属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着被"赐死"的殉葬宫妃。她们是皇帝的地下随侍,虽赐死但无资格入地宫。埋葬她们的坟(竖葬)叫"井"。

(四)定陵

定陵在昭陵东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万历十一年(1583)朱翊钧借祭陵的机会勘察了陵区,最后决定在小峪山为己建陵,改小峪山为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级大,有人谏阻其不听,决定次年开工。朱翊钧时年才22岁。从万历十二年开工,至万历十八年竣工,历时6年之久。墓穴工程质量极佳。竣工后,28岁的万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宫中饮酒欢贺,然后将墓口封闭。朱翊钧是个残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问朝政,纵饮欢乐,还巧立名目广纳民女,如选"九嫔"、"十俊"等。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xx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成祖朱棣)

十三陵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动工兴建,到永乐十一年(公元l413)玄宫告成。长陵位于天寿山丰峰南面,它是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洪武三年(130)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20)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元永乐。其较突出的历史功绩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派遣郑和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4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他们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永乐五年(公元1420xx年)七月四日病逝,永乐十一年(公元1420xx年),首先被葬入长陵,她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宏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陵。

(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

长陵陵园平面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前方”,是三进深院落:第一深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门内明朝时东建有神厨,西建有神库,神厨前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朝中期,碑亭尚存;第二进深院落大门为祾恩门,单檐歇山顶。门内即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祾恩殿。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柱,当中4根柱的直径在l米以上,是我国保存最好的楠木大殿,十分珍贵;第三进深院落大门为棂星门,门内有两柱牌楼门和石几筵。“后圆”即指永乐帝的陵墓,它由宝城,宝山,方城,明楼组成。宝城状如圆形城堡,宝城围起来的土山]宝山,宝山下为玄宫。宝城正前方建方城,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明楼。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原碑刻着朱棣原来的庙号“太宗”,后来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改太宗为成祖,但没能换石碑,只是用木雕镶在成祖的石碑上。明楼内立“圣号碑”碑首为“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7个字。

长陵陵园还辖有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的南面,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有被赐死的殉葬宫妃。

明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怀长路上,处在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于永乐七年(1420xx年)开始修建,永乐十三年(1420xx年)完工。现存建筑有宝城、明楼、石五供、两柱牌楼门、祾恩殿、祾恩门、碑亭以及三进院落的宫墙和因墙而设的陵门、角门等。地宫未发掘,同时没有被盗墓记录。长陵目前对公众开放。

明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当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东而去,好似天然的护陵河。南北贯通的高速路似一条巨龙连接着长陵至故宫。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20xx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巨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此外陈列着明陵地宫出土文物数百件,播放1956年发掘地宫的实况录像,帮助游人解开地宫之谜。

明长陵,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它早已被公布为全国第一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权以其宏大的古建筑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和各界专家学者,而且永乐皇帝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有作为的皇帝,所以长陵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景区

祾恩门

《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俱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陵宫建筑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三)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20xx年,在1420xx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并且在1420xx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咱们从殿后的门一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每座陵墓的标志——明楼就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也有一个碑亭,石碑上刻有成祖文皇帝之陵,因为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朱砂红色。

由于长陵的地宫没有发掘,所以我们在长陵的游览就先告一段落。不过大家不用着急,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定陵,就可以让大家参观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为人和永乐皇帝朱棣可以说成为了鲜明的对比。他非常贪婪懒惰,在他九岁即位的时候,由于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家发展的还算比较稳定,可是后来张居正病逝,他便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选择了陵地,花费了800万两白银,用了六年时间,建了工程质量最好的定陵,而他居然因为陵寝修建的非常满意,而在地宫当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真实一位让人苦笑不得的皇帝。而他不仅如此,在他在位的48年当中,竟然有20xx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处于瘫痪状态。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朱翊钧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他有两位皇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孝靖皇后身份低下,可是与他有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母以子贵,她就被封为贵妃。但是她比朱翊钧早死了九年,并没有葬在定陵里,直到后来追封她为太皇太后的时候,才与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端皇后共同葬入陵寝。朱翊钧的另一个皇后孝端与他没有孩子,在她去世后不到百日,朱翊钧也去世了,所以他们是同日葬入定陵的。

一进入定陵陵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碑亭,里边就是神功圣德碑,也称为无字碑。碑顶有云龙交盘,下端雕有海水纹的图案,碑座也是龙九子之一赑屃。在十三陵中,除了长陵以外,其他的陵碑都没有字。这是因为原来在献景裕茂泰康六个陵门前没有碑亭,当然也就没有碑文一说,可是后来这六个碑亭相继建成,碑文理应有当时的嘉靖皇帝撰写,可是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工夫理会,所以导致六个碑空空如也。在永陵之后的陵墓,因为祖宗的墓碑上都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都没有撰写碑文,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景象。定陵的这个碑背面有一个满月型的痕迹,所以俗称月亮碑,传说它还有灵性,能随月亮阴晴圆缺而发光,可是后来陵园着火,就失去了灵性。

过了碑亭,我们所看到的两座高石台基就是定陵陵恩门和陵恩殿的遗址。这里原来也叫享殿,它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当时面阔七间,清兵入关的时候曾经遭到破坏,到了乾隆年间,对这里进行了修复,但是后来又遭到了破坏。

在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陈列室,这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的出土文物,是在地宫挖掘之后兴建的。展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主要陈列地宫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随葬品,北侧则是两位太后的随葬品,都非常精美,各位尽可以一饱眼福。

现在来到了明楼,它也是定陵陵墓的标志。明楼为石结构建筑,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终没有遭到破坏。在明楼黄色琉璃瓦顶上,镶有一块高大的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在明楼内的碑额上篆有大名二字,而碑身上则刻有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大字。它与宝城相连。宝城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7.5米,上厚下薄,周长800米,在它围绕的中间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头,叫做宝顶。

咱们现在正从左侧的通道走入地宫。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在1958年结束。最开始,工作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到了底部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在三个月以后,沿着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刻有“此时至今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从而得到了关于打开地宫的正确方向。工作人员沿着这个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打开金刚墙,里边有一个方形的石券室,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而工作人员只用了铁丝和木板,不到五分钟,就将沉睡了337年的定陵地宫打开了。

地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达到了1195平方米,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可以说是地下的无梁殿,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由七扇汉白玉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看上去很笨重,其实设计非常的合理。石门的重心偏向门轴,所以开关自如;门扇上横着设有防止倒塌的青铜扇管,重量大约是10吨;在门正面雕刻有乳状门钉和衔环铺首,背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关门以后,自来石就承托在这里。

在地宫前殿和左右两个配殿中没有任何的陈设。而现在到达的中殿高7.2米,宽6米,地面是金砖铺地,据记载,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宝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在前边也就是孝靖和孝端皇后的宝座雕有凤头,而万历皇帝的宝座靠背和扶手都雕有龙头。原来宝座的陈列是呈品字形的,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才改变了陈设。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和两个香瓶,和嘉靖年间的青花云龙大瓷缸,这个缸中原来是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的,叫做长明灯,但是由于关门后地宫缺氧,所以这盏灯并没有长明。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地宫中棺椁的摆设呈这样是怎样一回事儿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出地宫。

随着参观定陵的活动结束,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明十三陵,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也将被永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下次再来参观。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20xx年),陵内有主要建筑棱恩殿、明楼和宝顶。棱恩殿为我国现存形体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寝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宫殿就在这里。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地下宫殿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聪的陵寝,其规模虽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其主要建筑明楼,为十三陵建筑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点供游人观览外,还有著名的石牌楼(为我国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细腻、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更给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去处。十三陵第九号皇陵——昭陵,也从1985年开始修复,1989年11月1日修复完毕,对外开放。十三陵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景区简介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1]

地理位置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历史沿革

发展历史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xx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xx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xx年7月1日,明十三陵优待券全面取消,所有游客均需购票参观。

名称由来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本段景点介绍

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皆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均作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均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院内,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xx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xx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门,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右前方,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在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罗城之前,左侧还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侧建有神宫监、神马房等附属建筑。定陵卫的营房则建于昌平城内。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筑布局是,中为公座(办公用的正厅),后为官舍,前为门。神宫监有重门厅室,房屋多至300余间。

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明朝灭亡后,昭陵先后遭到两次破坏。公元1644年,战乱中明楼遭火焚;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大雨滂沱,雷电交加,陵恩殿和两庑配殿又遭雷击起火,陵卒拼命扑救,只救下了两庑配殿,陵恩殿被彻底烧毁。随着岁月的推移,到了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和陵恩门又相继残坏。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从遗址分析,当时修葺的项目只有明楼、棱恩门、棱恩殿三项工程。这次重修,虽然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

明楼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为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却变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楼内还增加了条石券顶。棱恩门、棱恩殿虽然重建时间数没有大的变动,但都缩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阔五间(30.38米),进深四间(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阔间数没有改变,尺度却缩小为23.3米。进深改为三间,尺度缩小为11.92米。棱恩门,原为面阔三间(18.44米),进深二间(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阔缩小为12.52米,进深缩小为6.77米。陵内的两庑配殿和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亭不仅没有重建,而且残垣断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围旧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墙。此后,长达220xx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修缮。昔日壮丽的陵园建筑满目凄凉,只剩下残坏的明楼和陵墙了。

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大约经过7-20xx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两大独特之处。

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

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古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明献陵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

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 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影壁山)。

明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公元1620xx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0xx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驻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约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状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零工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 “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至清朝末年,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本已残坏,又被拆毁。其现状情况同裕陵。

明康陵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0xx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明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明泰陵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佑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20xx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此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

明朝弘治皇帝朱佑樘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

折叠明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20xx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公元1620xx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启。天启七年(公元1620xx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zhe皇帝”,享年23岁。崇祯元年(公元1620xx年)三月八日葬德陵。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随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

皇后张氏,熹宗原配。河南祥符人,太康伯张国纪之女。天启元年(公元1620xx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入城时自缢。南明弘光朝为她上尊谥“孝哀皇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朝王朝将她葬入德陵。

明裕陵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宣德二年(1420xx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年(1420xx年)二月六日立为皇太子,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20xx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明思陵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清朝灭亡后,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思陵得到应有保护。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

陪葬陵墓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分别是:

东井、西井:一说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说是明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和昭顺贤妃喻氏的陪葬墓,期待考古发掘的考证。

万娘坟:即“万贵妃墓”,葬明宪宗皇贵妃万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葬明世宗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世宗贤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郑贤妃、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周贵妃、杨荣妃、马贞妃、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周端妃、刘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神路

明十三陵神路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组成。

石牌坊

明十三陵 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 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 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大红门

神路景点(2)大红门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的无上尊严。大门两侧原设有两个角门,并连接着长达80华里的红色围墙。在蜿蜒连绵的围墙中,另设有一座小红门和十个出入口,均派有重兵驻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有些残迹尚依稀可辨。

大红门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原为长陵而筑,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的主陵道了。该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碑亭

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该碑碑文作于1420xx年(洪熙元年),碑石却是1435年(宣德十年)才刻成的。在碑阴面还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十三韵》。碑文详细记录了长、永、定、思诸陵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 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

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 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棂星门

棂星门又叫龙风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龙凤门西北侧,原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五)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建长陵至今已有近620xx年的历史,它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和一名江西术士前往北京一代卜选陵址。大概两年后,选中了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山前一马平川,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外围重峦叠嶂,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正是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只有帝王才配享用的宝地。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封其山为“万寿山”,选择吉日,动工兴建。永乐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玉龙雪山游览心得感想初中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临宝岛,去中国台湾;创传奇,去北京;悟柔美,去贵州;领秀美,去桂林。桂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就去了桂林。

我们先领略了神奇的银子岩。那是一个天然的溶洞,里面有许多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钟乳石。那些钟乳石有的像十八个人盘腿而坐,叫做佛祖论经;有的波澜起伏,就好像定格的瀑布一样,叫做雪山飞瀑;还有的像一把被孙悟空破坏了的珍珠伞,观音菩萨正在努力修补,而一旁的孙悟空则在偷偷坏笑呢!最奇妙的,要数音乐石壁和独柱擎天了。音乐石壁是由一根根细石柱组成的,轻轻敲打,会发出一个个不同的音符;而独柱擎天呢,则是一根粗壮的石柱,从地下一直连到四十一米高的岩洞底部。听导游说,这些钟乳石一百年才长一两厘米呢!

来到桂林怎能不看它甲天下的山和水呢?桂林的山千姿百态,各有各的风韵。有粗细相间的五指山;有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的姐妹山;还有著名的象鼻山。最出名的,要算是月亮山和九马画山了。月亮山是一座天然的拱桥形山,远远望去犹如一轮露出半边脸的明月,正羞答答地望着大家;而九马画山呢,则是大自然用神奇力量画出有九匹马形状的山。那些马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绿的……颜色多样,错落有致,凹凸不平。

桂林的漓江贯通桂林市,蜿蜒曲折。而江中的水清澈透亮,蓝的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有许多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泳。桂林山水互相映衬,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幽秀丽的风景画,让人分不清天和水,有一种“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感觉。

桂林的美,真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览长城走了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磅礴,那烟灰色的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着,弯曲着,盘旋着,隐没在天际······

小时候,我去珍珠泉游玩。坐缆车上山时我看见一条黑线,它就像一条长蛇,沿着连绵起伏的山峦,一路奔向远方。我想起了以前的课文,这不就是书上说的长城吗?!我从未见过如此精致,这可是古人们一砖砖堆砌起来的啊,每一道细小的纹路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清晰可辨,我眼前仿佛就浮现出了建筑时的场景:工人们搬着巨大的砖块,向阳光洒下汗水,辛勤地劳作着,长蛇也越来越粗,越来越长······

那一次,我陶醉了,前所未有地深深陶醉其中。我认为我一生中都不会有如此翻江倒海的情感了,但是——

“你看到的不是真的,真的在北京。”

“在北京?它比它更长吗?”

“长多了。以后带你去看。”

那一次与爸爸的对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中,同时心中也暗暗期待着以后能看到真正的长城,能感受比这更宏大的磅礴气势,能重温比这更强烈地、发自内心的陶醉。

终于,有一天,我来到了真正的长城。它的气势是超乎想象的磅礴,我只觉得似乎有一股气流在我体内横冲直撞,它卷走了我的所有情感。我看着长城,热血冲上头顶,一切都忘了,只是紧紧盯着,深深陶醉其中······

已想不到什么词句来形容了。它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着,盘旋着,似乎永无止境,永无尽头。它隐没在一座高山中,又在另一边显现出,似乎什么都阻挡不了它的脚步,什么都拖动不了它的前进。高高低低,陡陡平平,它顽强地、坚贞不渝地前进着······

这一次,长城给我的陶醉更刻苦铭心,更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玉龙雪山游览心得感想初中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7月28日,我们来到了丽江的第一站——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我国5A级景区、是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最重要的一点是玉龙雪山集亚

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构成独特而又神奇的自然景观。雨过天晴后,山上的雪又格外的白,松也格外的绿,熙熙攘攘的镶嵌在雪山间。雪山的最高峰海拔5596米,虽然比起别的那些高峰它并不高,但是它仍然是无一人征服的“处女峰”。

首先我们观看了《印象丽江》,《印象丽江》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是花费稿件打造海拔高达3100m的大型实景演出,以雪山为背景更体现了雪山下各民族豪情奔放,全场没有话筒更没有播放器,靠的都是自己的嗓子,不光有呐喊更有曼妙的歌声,演员们不光唱着、跳着、呐喊着还奔跑着,这让人着实佩服,能在海拔3100m的地方尽情奔跑,而我们再往高去一点就要拿着氧气瓶。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各民族的生活。看完节目就只想给她们点赞。

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蓝月谷,蓝月谷素有“高原小九寨”的美称,湖水的色彩绮丽而得名。

接着到了“重头戏”——玉龙雪山,我们先乘大索道到达了4506的海拔,一路海拔上升得很快,边做边看别有一翻风味。

我和爸爸由于时间原因和自身的条件只往上爬到了海拔4571m的地方,虽然不高但还是有满满的收获。

开心的雪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6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_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20_年,在1420_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并且在1420_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

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咱们从殿后的门一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每座陵墓的标志——明楼就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也有一个碑亭,石碑上刻有成祖文皇帝之陵,因为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朱砂红色。

由于长陵的地宫没有发掘,所以我们在长陵的游览就先告一段落。不过大家不用着急,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定陵,就可以让大家参观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为人和永乐皇帝朱棣可以说成为了鲜明的对比。他非常贪婪懒惰,在他九岁即位的时候,由于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家发展的还算比较稳定,可是后来张居正病逝,他便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选择了陵地,花费了800万两白银,用了六年时间,建了工程质量最好的定陵,而他居然因为陵寝修建的非常满意,而在地宫当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真实一位让人苦笑不得的皇帝。而他不仅如此,在他在位的48年当中,竟然有20_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处于瘫痪状态。

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朱翊钧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他有两位皇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孝靖皇后身份低下,可是与他有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母以子贵,她就被封为贵妃。但是她比朱翊钧早死了九年,并没有葬在定陵里,直到后来追封她为太皇太后的时候,才与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端皇后共同葬入陵寝。朱翊钧的另一个皇后孝端与他没有孩子,在她去世后不到百日,朱翊钧也去世了,所以他们是同日葬入定陵的。

一进入定陵陵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碑亭,里边就是神功圣德碑,也称为无字碑。碑顶有云龙交盘,下端雕有海水纹的图案,碑座也是龙九子之一赑屃。在十三陵中,除了长陵以外,其他的陵碑都没有字。这是因为原来在献景裕茂泰康六个陵门前没有碑亭,当然也就没有碑文一说,可是后来这六个碑亭相继建成,碑文理应有当时的嘉靖皇帝撰写,可是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工夫理会,所以导致六个碑空空如也。在永陵之后的陵墓,因为祖宗的墓碑上都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都没有撰写碑文,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景象。定陵的这个碑背面有一个满月型的痕迹,所以俗称月亮碑,传说它还有灵性,能随月亮阴晴圆缺而发光,可是后来陵园着火,就失去了灵性。

过了碑亭,我们所看到的两座高石台基就是定陵陵恩门和陵恩殿的遗址。这里原来也叫享殿,它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当时面阔七间,清兵入关的时候曾经遭到破坏,到了乾隆年间,对这里进行了修复,但是后来又遭到了破坏。

在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陈列室,这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的出土文物,是在地宫挖掘之后兴建的。展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主要陈列地宫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随葬品,北侧则是两位太后的随葬品,都非常精美,各位尽可以一饱眼福。

现在来到了明楼,它也是定陵陵墓的标志。明楼为石结构建筑,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终没有遭到破坏。在明楼黄色琉璃瓦顶上,镶有一块高大的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在明楼内的碑额上篆有大名二字,而碑身上则刻有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大字。它与宝城相连。宝城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7.5米,上厚下薄,周长800米,在它围绕的中间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头,叫做宝顶。

咱们现在正从左侧的通道走入地宫。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在1958年结束。最开始,工作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到了底部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在三个月以后,沿着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刻有“此时至今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从而得到了关于打开地宫的正确方向。工作人员沿着这个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打开金刚墙,里边有一个方形的石券室,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而工作人员只用了铁丝和木板,不到五分钟,就将沉睡了337年的定陵地宫打开了。

地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达到了1195平方米,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可以说是地下的无梁殿,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由七扇汉白玉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看上去很笨重,其实设计非常的合理。石门的重心偏向门轴,所以开关自如;门扇上横着设有防止倒塌的青铜扇管,重量大约是10吨;在门正面雕刻有乳状门钉和衔环铺首,背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关门以后,自来石就承托在这里。

在地宫前殿和左右两个配殿中没有任何的陈设。而现在到达的中殿高7.2米,宽6米,地面是金砖铺地,据记载,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宝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在前边也就是孝靖和孝端皇后的宝座雕有凤头,而万历皇帝的宝座靠背和扶手都雕有龙头。原来宝座的陈列是呈品字形的,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才改变了陈设。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和两个香瓶,和嘉靖年间的青花云龙大瓷缸,这个缸中原来是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的,叫做长明灯,但是由于关门后地宫缺氧,所以这盏灯并没有长明。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

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地宫中棺椁的摆设呈这样是怎样一回事儿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出地宫。

随着参观定陵的活动结束,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明十三陵,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也将被永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下次再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颐和园游览导游词怎么写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厦门大学游览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去了厦门鼓浪屿,虽然上海正在刮台风,但是厦门却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太阳依旧高高的挂在天上,知了也不停地叫着。

我的心情一点也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兴奋又快乐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最热闹的龙头路商业区。一进入这条街我就被四周琳琅满目的小店包围了。我左转转,右逛逛,突然看到了网络上热传的小店——陈罐西式茶铺。陈冠希茶铺?那是否还有张柏芝士面包坊?呵呵,我笑着朝店铺走去,小店果然名不虚传啊!店里各种西式的茶和小点心看得我眼花缭乱,临出门前我忍不住让妈妈给我留了个影。

一路上,我进了不知道多少家小店,看到许多在上海看不到的有创意的玩意儿。每走过一家店,我都和其他游人一样,给自己的鼓浪屿护照敲章,一个章、一个章。虽然已经走得满头大汗、筋疲力竭,但我还是很兴奋很高兴,恨不得把护照上所列的每家店铺都走一遍。

走着走着,忽然一家门面设计很独特的小店映入我眼帘,“漂流慢递”四个字赫然贴在门楣上,“我只见过快递,这里怎么还有慢递?”我疑惑着踏入店内,原来这是一家寄明信片的店,店家帮您收藏写好的明信片,并在您约定邮寄的时间准时寄到收信人手中。看到店里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明信片,我忍不住挑选了两张,坐在店铺特意准备的桌椅前,开始斟酌如何创作我的第一张明信片。我想了又想,在明信片上写满了我对同学的祝福,并且用五颜六色的笔在明信片上涂鸦,画蓝天、画白云、画我此刻快乐的红心。

不知不觉,我和妈妈已经把整个龙头路商业区逛了个遍,但我仍意犹未尽。鼓浪屿景色很美,可是鼓浪屿的特色小店更让我流连忘返。虽然这一天天气炎热,我和妈妈也一直在人流如织的闹市区穿梭,但我很快乐,很兴奋,我期待着明年的冬天再去一次鼓浪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览长城走了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从秦时石到明代砖,自嘉峪关止山海关,长城——你穿越了历史天空,几度风雨、几多磨难,几经战火、几番修建,几回沧桑、几次变迁,终于在明朝时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土建工程——依山而建、雄伟壮观,绵延万里、气度非凡,宛如一条中华巨龙东衔大海观海浪拍岸、西接大漠伴孤烟冲天……

呵,不到长城非好汉!而长城——你自战国时代的刀光剑影中诞生,就自然接受了中原争霸战火的洗礼和考验,这就注定了你和中华大地的英雄结下不解之缘!

是的,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抑或是成吉思汗……历代的帝王都曾在你——长城的身边厮杀征战,都曾为你——长城的巩固加石添砖。

呵,自古中华多磨难!而长城——你从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中走来,就必然经受了胡汉民族矛盾的磨砺和磨难,这就注定了你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是的,无论是胡汉和亲,还是宋辽交战,抑或是清兵入关……历史的进程都曾在你——长城的身边逐一上演,都曾为你——长城的尊严呼叫呐喊。

哦,长城,你听惯了塞外的胡笳音律,你看惯了边关的烽火狼烟;你的秦时石、明代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你的藏兵洞、烽火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贞和尊严!

是的,你那用凝聚着无数中华志士鲜血的秦时石、明代砖而铸就的绵延万里的身躯以及一个个藏兵洞、一座座烽火台曾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分,鼓舞全国军民与日寇八年血战!曾记否?——平

型关、娘子关、雁门关、居庸关……你以及你身旁的每一处险关要隘的抗日烽烟,都曾叫日寇闻风丧胆!

哦,请不要说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举措曾经让天怒人怨,请不要说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至今还流传民间。因为,事物总有正反,英雄总有遗憾,而长城——你早已忘却了这段历史的恩怨,所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尘,经受了多少战火的考验,才让世人觉得你今朝更加雄姿伟岸!

呵,长城!你是我国古代先人创建军事文化的宝贵遗产,你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之林的国防亮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游览香格里拉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还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各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优秀的演员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王鸿寿,刘鸿声等;武生俞菊笙、李春来、黄月山等;小生程继先、德?如、姜妙香等;旦角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等;丑角萧长华、傅小山等;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等;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等。

京剧真不愧是中国的国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黄浦江游览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团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今天由我来带大家游览上海黄浦江。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黄浦江的历史吧。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黄浦江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走到这边来,这条镌满经典与回忆的历史河,承载着上海进击世界城市的沉厚底气,这条未来河,洋溢着上海进击世界城市的蓬勃朝气。在刚刚过去的虎年,中国申办20__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黄浦江脱胎换骨改造的历史性飞升。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向世界打出的又一张上海王牌。

大家请随我来,这就是黄浦江,大家一定很想自由活动吧!现在是下午六点,那我们七点到黄浦江的码头上集合,注意携带好随身物品,我们一个小时后见,拜拜!

“星星旅游集团”的游客们集合,现在我们要上船夜游黄浦江了。大家跟上。看对面就是著名的东方明珠,这个电视塔是上海最高的电视塔。大家看,那是金茂大厦,有88你乘电梯是,电梯好像没动一样,不信等一下,你们把硬币立起来,看硬币有没有倒。哦,上海的建筑物真是名不虚传呀,看,黄的红的霓虹灯闪闪发光,整个上海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

好了,亲爱的游客们,你们慢慢欣赏吧,现在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后见,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景区游览安全承诺书

范文类型:承诺书,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4.28胶济特别重大铁路事故,我作为一名铁路职工非常痛心,这是我们大家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结合自己工作中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深刻反思。

针对个人在具体施工中存在:防护位置不当及作业不标准;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不认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对照自己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和分析,使自己深感自身的安全行为离“安全第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通过对日常工作的分析,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实践证明,安全意识不牢,真正懂法守法,遵章守纪,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还需要加强日常教育,付出努力。在专用线和其他不是很繁忙的线路施工时,往往会放松安全警惕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不是很严格,造成很多的违章违纪作业现象,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和改正。

(2)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掌握。每一起事故教训,都是由一系列的违章造成的。近年来铁路一系列事故,客观的因素少,设备的因素少,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有的是应知不知、应会不会,反映出个人业务素质的问题;有的是知道了、也会了,就是不按标准干,反映出个人思想素质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可以在一些事故中找到影子。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没有自觉地、经常性的学习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作业制度,造成日常作业中对规章制度的掌握还不够,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作业中,还没有完全达到用规章指挥作业的目的,造成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来,铁路改革迅速,新的规章制度不断颁布,从查出问题看,就是对制度不熟,规章不清造成的。

(3)作业中不能完全落实标准化。在日常施工中,自己不能完全按照施工标准执行,从而发生了许多问题。主要从思想对施工标准化认识不足:一是觉得铁路这个活很粗,多点少点无所谓;二是觉的工务的活大多都是力气活,标准化作业就意味着多出力;三是好人主义严重,对于工作好好是是,不愿意多管多问;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落实作业中的标准化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坚决改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在安全上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稳定事关公司改革发展,事关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安全意识树立不牢,必然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确保领导交给的各项施工作业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有序。

(2)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水平。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现场安全作业方法,并不断加以应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

(3)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意识,做好各项工作。今后,在实际作业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执行。努力做到班前做好预想,提前掌握作业量和注意事项。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各项作业标准,严把安全关键,努力减少各类问题发生。

总之,我要通过这次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进一步明确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正,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览长城走了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期间,我们全家一起到长城去游玩。

到了那里以后,听爸爸说,它是万里长城的精华,远远望去,它真像一条游走的巨龙,横卧在条条山脉之间。走进入口,长城上人山人海,都是和我们一样慕名而至的游人。

一级级陡峭的台阶出现在我们眼前。导游介绍说:“这里是长城的一个隘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每个朝代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12600里,称作“万里长城”。

我和爸爸妈妈都惊叹不已,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周围又是崇山峻岭,真是无法想象,我们的祖先是经过怎样艰苦的劳动,才开凿出如此宏伟壮观的长城的。

越往上走,台阶就越来越陡峭。妈妈实在上不去了,她无奈地说:“苇杭,咱不上了吧,反正我们也来过了。”

我想:爸爸妈妈身体不好,要上就是困难,可不上吧,大老远来了,没登上长城,太可惜了。

看我不说话,爸爸就发话了:“上!毛主席都说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嘛。妈妈在这休息,我陪苇杭上去。”

我高高兴兴地拉着爸爸的手,又继续开始登长城了。

不一会,我远远就看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七个潇洒的大字,爸爸告诉我,这几个字是毛主席写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认真的观赏起来。

爸爸问:“你知道歌颂长城的都有哪些诗句吗?”我就边走边背给他听:“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爸爸又给我讲起了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的传说。

就这样,我们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上到了最高处。我兴奋的大叫:“长城,我上来了!”

爸爸笑着说:“我们苇杭也是好汉了。”

古代的万里长城一直是抵御外来入侵的巨大屏障,一旦有敌人侵犯边境,守卫的兵士便点燃狼烟,擂起战鼓,后续部队及时赶到,就上演“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战术。长城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

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玉龙雪山游览心得感想初中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在历史长河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她有着很多像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自然奇观,但无疑莫高窟,这支悠远回旋的古曲成就了她的辉煌。

跟着讲解员轻柔的步伐,走进黑暗暗的洞窟,踩着凹凸不平的地面,一束微光照来,我仿佛到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飞天的女神;千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壁画之上是倒斗形的洞顶,上面绘满了千佛图像,这种设计即使图像更有立体感,也将壁顶的压力分散到四壁,让其屹立千年不倒。

莫高窟的正中央就是闻名中外的九层楼,九层楼顾名思义有九层,层层檐牙高啄,轮廓错落,白壁丹盈,红色的飞檐衬托出九层楼的壮观雄伟。

被九层楼的气概所震撼的游人怀着崇敬的心迈进了大殿,一时间,人群惊呼连连,一尊15.8米高的弥勒佛映入眼帘,他仪态端庄光艳柔美, 色泽祥和, 令人肃然起敬。 两道洞口掌控天光, 将光准确散射到佛像最重要的部位,宝石镶嵌的眼珠闪闪发光,仿佛能洞察一切,看清人间百态。

莫高窟共有735个窟,存有佛像和壁画的也有492个,细细观摩这些洞窟,好像踏进了历史的长河,轻听着古人低吟浅唱,感受着边关的铁马金戈,好似看到了一个个朝代的繁荣衰败,像是观摩了一场横跨千年的游行。

莫高窟是活着的,是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览故宫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说:“故宫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善,历史最悠久,最宏伟的一座宫殿。”我们乘着列车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来观赏雄伟的故宫。

我看见过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游览过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却从没看见过雄伟壮丽的故宫。故宫的古建筑占地面积真大啊,大得让你辨别不出方向;故宫的古建筑真多啊,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故宫的古建筑真宏伟啊,宏伟得令你瞠目结舌,不由地啧啧称赞。是在人群中穿梭,加上夏日的疲劳,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千篇一律的宫殿,和身旁川流不息的游客,误以为自己还在原处。

我看见过现代豪华的设施,欣赏过四合院简朴的摆设,却从来没看见过故宫这样的摆设。故宫里的陈设真精致啊,那门、那屋檐、那龙椅、那……都被雕刻的美仑美奂,栩栩如生,让你对明朝木匠那巧夺天工的手艺惊叹不已。

这样雄伟的故宫,这样精致的陈设,虽然不能供应水、电、汽,但世人都为它别具一格的特色,而不远千里前来观赏,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似乎已经穿越时空,回到几千、几百年前,见到了古人,闻到了古人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