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20篇

浏览

4506

范文

491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页2]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

为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优先选择手中有一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在园内设立办公室,成立劳动服务站,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业促进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形成以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柳新镇机械加工创业园、马坡镇玻璃制品创业园和黄集镇家禽孵化、养殖创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39家企业进入,带动就业XX余人。

通过多方努力,全县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返乡的农民工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了重新就业,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实现 “保就业、保增收、保稳定”的目标。

三、几点建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冲击,“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关键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2、 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建议把新增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保,努力做到“即征即保”;

3、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降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门槛,简化手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对有创业愿望的人进行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扶持,使更多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加收入,拉动内需。

5、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XX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XX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XX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XX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XX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30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政府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习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县社会主义十三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9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县社会主义十三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通过重点支持、省市县联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优秀示范。该厅近日已发函要求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酌情挑选、报送村庄名单。

据了解,申报村庄需重点考虑规划、产业、生态、风貌、民风等因素,优先考虑列入市县政府重点建设的村庄。每个市县每年原则申报不超过10个村庄,已全面建成的美丽村庄原则不再申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xx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xx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 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XX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89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市妇联和市教育局的关于开展全市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调查通知,张村乡妇联联合乡中心小学及各个行政村对全乡父母全年外出务工(不在本市范围内或在本市就业不在家居住)连续六个月以上,或全年累计外出十个月以上的3-14周岁儿童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

通过调查问卷反映上来的张村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下:

父母外出打工,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有29人,和亲戚生活在一起的11人,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的5人,自己住的3人。

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经常有矛盾的1人,偶尔有矛盾的24人,几乎没有矛盾的10人,没有矛盾的13人。

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吵架的4人,闷不吭声的31人,向父母诉苦的6人,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7人。

平时有零花钱的39人,没有的9人。

每个月生活费少于50的21人,50的9人,100的9人,100以上的9人。

明白父母外出打工原因的41人,不明白的7人。

父母外出打工,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42人,不想的6人。

平均一周一次和父母联系的19人,平均每月一次的3人,不定时的经常联系13人,很少联系的12人,两天一次的1人。

很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人生安全的35人,有点担心的11人,不担心的2人。

父母在外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的6人,半年的14人,一年的20人,一年以上的8人。

平时学习上有困难的34人,没有的14人。

如果遇到困难,采取求助老师的5人,求助同学的16人,求助亲戚的10人,自己解决17人。

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认为是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有41人,没有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的3人,客观原因失,自己本来就不行的1人。

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就被老师和家长批评,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的36人,有点气愤但只在心想的6人,无所谓听完就算的5人,当面顶撞对着干的1人。

在学校里,玩得好的同学很多的18人,一般的24人,很少的6人。

每天按时吃饭的38人,不按时的10人。

午饭荤多素少的7人,劳少素多的37人,全是素的5人,全是劳的1人。

经常吃到新鲜水果的14人,偶尔吃到的31人,基本吃不到的3人。

平时经常生病的3人,偶尔生病的29人,不生病的16人。

平时经常做家务的17人,偶尔做的28人,不做的3人。

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的8人,会洗衣服不会做饭的9人,两个都会的24人,两个都不会的9人。

平时有时间玩的40人,没有的8人。

觉得身边的人很关心的38人,很少关心的8人,不关心的2人。

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变了的33人,没变的15人。

觉得学校、社会的关心程度很关心的30人,很少关心的15人,不关心的3人。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隔代托管,家庭教育不佳。张村乡现有3-14周岁儿童390名,留守儿童140,占35.9%,全部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而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张村是个山区乡村,只有一座小学,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等客观性条件制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帮助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足够的沟通。

父母外出,亲情教育不足。据问卷反馈,17%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一年以上时间才回一次家,42%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才回一次家,29%的父母半年回家一次,只有12%的父母由于在本市打工,平均一个月回家一次。而平时的亲情教育,只能依靠不多的电话联系,使很多留守儿童在与祖父母或其它临时监护人产生矛盾时,选择自己闷不吭声,遇到困难,一般也都是自己独自解决,时间一长,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在接受调查的48名留守儿童中,有33名认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使一部份人的行为习惯较差,与同学间的交流缺乏,仅有37%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有要好的同学。

社会关爱,关心程度不够。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能力去管。尽管,有时会有义工、老师等社会爱心人士给予一定的爱心、关心,但这仅仅只能是小部份人能得到,而且这并不能取代父母、家庭的温暖,大部份的留守儿童只能靠自己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产生了许多的留守儿童特有的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若干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而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协调统一的机能,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定期不定期与留守子女亲情沟通,可以利用电话或书信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平时也要要向老师和其它监护人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即使远离自己,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却不曾远离。

二是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气氛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而老师的积极关心和同学的真挚友情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老师要在课堂外关心留守儿童,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注意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训练,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社会教育。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真心关爱,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力加强科普知识普及。张村乡每年都要结合本乡实际,突显活动特色,通过系列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科普宣传大篷车开进张村小学和幼儿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好玩有趣的科普仪器,欣赏了恐龙危机和海洋生物的趣味性知识,结合古村落文化开展 探寻古村遗风 活动,结合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开展 春泥到田间地头 活动,将农业科技技术推广的实践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孩子们在塔山村农机示范基地,聆听了市农机站专家讲解机械插秧的相关知识,并观看了水稻插秧机的现场作业。结合乡中心工作开展 春泥服务社会 活动,结合非遗传承保护开展相关培训,在乡里举办的剪纸培训班上,300多名孩子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学了起来。结合本地特色开展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主题的春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乡里还结合农家书屋建设开展了 夏日清凉阅读 活动,开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结合假期劳动开展 我为父母分担家务 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乡里还邀请有关部门开展暑期安全讲座和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专题培训等。使留守儿童从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开阔视野,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627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ZUI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ZUI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ZUI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

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

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乡村文化的暑期社会调查实践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文化暑期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一些切实的体会,之前我们对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做了一些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现在乡村文化的发展,我们几人组队参加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初入xx村

整齐的新房,宽敞的新路,还有几座小洋房,一座典型的现代化新农村。到达目的地后,安顿好住宿和饮食,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我们小组便出去到处走走,先对当地有个大体的了解,结果我们在村委旁发现了一座房子“xx村文化娱乐中心”,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二﹑乡村走访

首先,我们先来到了村长家里,他盛情接待我们,并与我们对本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状况做了讨论。他说:“现在政府的‘三农’政策让农民得到经济的发展,那么群众就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活动。现在乡村需要‘城市化的管理’,才能让大家获得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本村已经有一支秧歌队,而且正在进一步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例如:正在筹建的棋牌室,体育健身设施等。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秧歌队的组织者家里,她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她说:“现在家庭条件都富裕了,我们年老的人都享福了,于是就自发组织了秧歌队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的帮助。”据介绍,现在秧歌队有二十几个人,有年轻的,有年老的,大多都在农闲时活动。

我们又到了几家村民家里,他们都热情的招待我们。我们分头把一些问卷到农家里进行调查,他们说,我们记录。他们大都提到,现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以前丰富了,他们现在经济发展了,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欲望很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

晚上我们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娱乐中心”,这里有很多人聚集,他们正在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大家都很认真,也都很有激情和情趣。他们说:“我们农闲时几乎每天都到这,比以前在大街上乘凉好多了,这样我们可以愉悦心情,锻炼身体。”

三﹑初入青州

新房和旧房交映,仍然有落后乡村的一面,一座正在从旧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农村。我们到达目的地后,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安排好食宿,便开始到四周了解情况,这个乡村还是比较落后的。

四﹑四处走访

我们先来到村长家里,村长人是个年纪比较大的大爷。他说:“现在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快,但那些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却比以前少了。政府部门也正在实施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大家参与,为广大群众提供好的设施。”通过了解,这里曾经文化娱乐活动还是比较多的,可是因为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家都在家里守着电视﹑vcd等,很少出来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去了几家农民家,把调查问卷分发给他们,并给他们介绍,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我们纪录。他们大都很热情,在谈话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娱乐活动的热切盼望,他们热切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辅助。

五﹑我们的感受

经济是脊柱,而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谐文化娱乐生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6029 字

+ 加入清单

本人特对X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XX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zhèng fǔ 部门的倡导下,XX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二、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XX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XX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四)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XX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XX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XX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

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应国家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号召,在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逐渐开展的前提下,我们绿色行动团队-潍坊分队于7月25-7月27号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设置在“蔬菜之乡”-寿光,我们几个人分成三支小队,分别到不同的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造访、群众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寿光作为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棚蔬菜,据调查,寿光40多万个蔬菜大棚每年要产生近120万吨蔬菜垃圾和秸秆,大棚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设置了大棚垃圾存放点,由专人统一清除并且通过技术处理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等,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偏僻或者道路难行而并没有设置垃圾存放点。

上述图片中,大棚垃圾或堆放在路边,影响交通,或聚集到一块,无人处理,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对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大棚垃圾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掌握了部分农村垃圾污染的数据,这为我们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活动,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个是大棚垃圾年年会有,而且数量非常多,这比较符合“破窗效应”,如果一户农民乱扔垃圾到一个点,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垃圾集中地。第二个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虽然工业污染很少,总体环境比较美,但是大棚垃圾还有待于改善,这个,我们会在后续调查中陆续寻求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XX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XX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XX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XX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XX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XX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环保问题社会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环保,全文共 614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环保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貌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农村环保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农村环保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一、实践报告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农村幼儿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44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农村幼儿教育调查报告

纵观当前幼儿教育现状,比较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形势严峻,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反差较大,显失教育公平。为了全面掌握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对镇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幼儿园3所,省优质园1所,市优质园2所。全镇幼儿教师共68人,其中公办教师12人,代聘教师56人。全镇入园幼儿总数为779人。物价局审批的各类幼儿园收费项目仅保育费一项,市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30元;省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99元。

二、取得成绩

(一)学校管理日趋优化

各园能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办园思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大力发扬“落实、求实、务实、显特色”的工作作风,发挥整体的协调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工作方式,坚持校长例会和行政办公会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和交待会制度,“集众思、众参与”,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征求教工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保证决策的导向科学、正确、合理。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各园能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认真制定周活动计划,注重保教结合,坚持游戏为幼儿一日活动基本内容,注重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各园都能把安全卫生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幼儿实施全面保育,不断加强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开展预案演练活动,注重师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无一所幼儿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都被评为市“最安全学校”。各园在抓好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自理能力,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和评估,认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二)保教质量日益提高

各幼儿园能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安排幼儿园工作,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常规管理,坚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三个并重”,构建全方位培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各园能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特色建设作为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之本,注重内涵的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三)家园联系日善和谐

各园都非常重视家园联系工作,能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学校网络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家教讲座、亲子游戏、教育活动展示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各园都能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开辟了专门的活动室,定期为本服务区的婴幼儿家长做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家园联系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效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共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办园条件不优

1.占地面积少。幼儿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和户外活动场地面积极其匮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规范要求。

2.活动用房不标准。园和园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简陋。由于建筑陈旧,无法实施改造,对照《省优质园评估标准》,两所园无一间标准的活动室和幼儿专用活动室。幼儿园虽然经过后期改造,但是因为前期建筑限制,各活动室使用面积离省优质园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园分为前后两个教学区,且教室与盥洗室有一定的距离,给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3.保教设备不足。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增置了部分教育教学设备。但是因为赠送有限,幼儿园经费又严重紧张,大部分设备年久未能得到及时更新,相对破损、陈旧,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需要。特别是邓庄园由于资金的不足,办园条件非常简陋,玩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均不够。

4.安全隐患较大。一是上放学隐患。园、园地处交通要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园两个教学区相距300米,且是交通要道相隔,幼儿上放学期间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为经费限制,三所幼儿园都没有条件聘请保安,仅靠内部管理是无法彻底解决交通安全隐患的。二是基础设施隐患。南幼园内幼儿多,地方狭小,主教学楼仅有一个楼梯口。几百名幼儿上放学、下课都要经过这一楼梯口。园、园的教学楼均未经过专业质量检测部门的验收,邓庄园近乎危房,且电路使用年久老化,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5.办园经费紧缺。随着适龄幼儿人数逐年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幼儿园生源越来越少,幼儿园经费收入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当前已经无法支付正常的公用开支。在自负盈亏的办园体制背景下,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自力更生,几次的改造创建也早让幼儿园负债累累。目前镇三所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经费已经严重紧缺,发展举步维艰。维持正常运转都有困难,更谈不上投入发展了,长期以往,镇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将严重失衡。

(二)师资队伍不稳

1.师资力量缺失。镇已经9年没有分配到正规的幼师。幼儿教师队伍是以非公办教师为主体,随着公办教师到龄退休,无公办教师及时补充这一现象的延续,导致这一比重逐渐增加。由于工资待遇的影响,镇已经出现教师大量流失。今年暑期,2名公办教师和4名优秀非公办教师外流和辞职,给原来整体素质不高的幼儿教师队伍造成了新的“创伤”。

2.师资水平下降。非公办教师大都是社会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待岗人员。虽然也经过严格的考核面试和后期培训,很难一下子适应幼儿园工作,边学边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她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更难以适应时代需要。不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显得不够成熟和完善,研究意识不够浓厚,不能有效形成教学促教科研、教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由于经费紧张,近年来,镇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也不能得到保证。除了参加本市幼儿园提供的观摩机会外,走出市外学习观摩的机会几乎很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缓慢也给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倦怠现象渐显。幼儿园公办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性质是一样的,但编制保障和工资待遇却不一样。绩效工资到现在还得不到落实,导致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都出现了差距。公办教师对自身的将来十分担忧,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而非公办教师人员的工资待遇更低,虽然缴纳了五保,但目前的工资在800元/月,扣除自己应该缴纳的保险费部分,每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元。这样的待遇,却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甚至远远不如服装厂工人的工资收入,更不谈什么住房公积金和绩效工资。教师每天上午7:00上班,下午最早17:30下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担负着保教工作任务。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文案,教师们往往弄得疲惫不堪,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幼儿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对非公办教师而言,公办教师同样的工作量,待遇上几倍的差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开始出现工作不思进取,缺乏斗志的现象,并形成了保教队伍流动性强、极不稳定的局势。给幼儿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主要建议

幼儿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幼儿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改变办园体制。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对幼教事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应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自身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之中,研究制定加快镇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与意见。财政应该在教育经费中设立幼教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幼教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评估表彰等,从而保障幼儿园的发展。建议改变幼儿园经营体制,将目前的公有民营改为公营,最好能纳入义务教育行列,政府增加对幼儿教育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贫困幼儿家庭,将幼儿教育转变为民生工程。

(二)改善办园条件。

建议政府领导能拟订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动员并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拨出专用资金,加强硬件建设,逐步改善各园的办园条件。添置设施设备,使功能室日益齐全,消除安全隐患,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园的异地重建和园迁址工程应尽快解决,真正让幼儿快乐,家长满意、社会放心。

(三)推进队伍建设。

在改变办园体制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对公办教师的编制、绩效工资、保险,以及非公办教师的工资、五保、住房公积金等各类待遇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例如: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发放或增加班主任津贴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非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优奖惩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激情。同时本着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建议科学合理地确定幼儿园编制,增配公办园的保教人员,保证班级合理的师幼比例,分化现行过重的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有效稳定教职工队伍。

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培养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大对非公办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自培和他培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逐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园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铁岭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乡村,全文共 435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铁岭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近期,市档案局对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铁岭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与涉农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和社会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切实做好档案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工作不断强化

1、乡(镇)和村级建档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市乡镇建档率达100%,档案管理升级率达74%(晋升省、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村级建档率达94%。建档的乡(镇)、村基本上达到了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工作人员、有规章制度、有库房或装具、档案实现规范化统一管理的目标。

2、乡(镇)、村档案的种类和载体已由单一的会计、文书档案向文书、会计、科技、专业、村民、声像、电子等多门类和载体档案并存发展。有的乡镇、村还建立了地方特色专业档案。如铁岭县凡河镇蔬菜档案、开原市三家子乡草莓档案、靠山镇苗木花卉档案、昌图县付家镇花生档案、大洼镇马铃薯档案。截止到现在,全市乡(镇)共保存档案106823卷,村级档案室保存档案281824卷。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不仅如实记载了农村的发展变化,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成为农村百姓致富的家底和财富。

3、除乡(镇)、村建档外,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开始建档,初步形成了林、药、蛙、菌、畜和优质米、山野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

(二)"三农"档案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档案部门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档案工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维护农民利益提供服务。如与税务部门一起建立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档案,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依据;与宣传部门共同建立农村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档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劳动部门联手创建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全市共计12172卷),为农民务工、增加收入提供了方便;与城建部门共同建立小城镇建设档案(全市共计23897卷),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与农业等部门联手建立土地(荒山、滩涂、山林、鱼塘)承包、流转档案(全市共计6072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档案部门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联合体"档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收贷难的难题,为农民和金融部门架起了信用桥梁;各县、区档案部门还指导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XX年4月,国家实行向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昌图县档案局把构建"三农"档案的重点放到两项补贴的建档和管理上。切实做到精心组织、全面安排、跟踪指导、规范建档,使建档与粮补工作同步进行,形成补贴档案17389件,其中粮食直补12528件、良种补贴4861件、光盘114盘,为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及时、足额发放的历史凭证。由于粮补建档工作跟的紧,粮补工作落的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在XX年的种粮投入高于以往任何一年。昌图县XX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34亿斤,比上年增产13亿斤。总之,"三农"档案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好于经济条件差的乡(镇)、村,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全市尚有6%的村级组织未建档。二是有的乡(镇),特别是村级档案疏于管理、有法不依。有的村收集的档案材料严重不全,甚至散存在本人手中,有的已经丢失;有的村档案保管条件简陋,安全措施不到位,火险、水险、盗险隐患突出。三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形成的一些新领域档案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户、专业户、示范户档案意识薄弱,未建立自己的档案,档案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重点不够突出,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涉农部门和乡、村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对"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缺少规定、部署、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约束和引导,更缺少资金投入。乡、村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流动频繁,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思想不解放,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工作重点不突出,方法单一,存在着广泛宣传、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培训、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二、加快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涉农部门要明确档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当做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制定有利于"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办法、规定,将"三农"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和"三农"工作计划之中,将村级建档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考核内容,做到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使"三农"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步发展。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业、民政、建设、水利、土地、林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抓好对"三农"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以加强乡(镇)、村、农事企业档案室建设为主体,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条块结合,行业主抓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机制

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三农"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据《档案法》、《辽宁省档案条例》和《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市"三农"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以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制定和出台《铁岭市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铁岭市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标准》。要开展针对乡(镇)、村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案件严厉查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乡(镇)、村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进一步巩固乡(镇)、村建档成果,在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功夫。乡(镇)、村档案部门要把收集全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特别要注意收集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的文件材料,整合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改善乡(镇)、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加强安全保管制度建设和防范措施,杜绝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档案的安全。对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可开展"村档乡管"的尝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改革方向,紧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找准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为农民服务的各项措施,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创新服务方式,扎扎实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1、要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档案监督管理工作网络。把档案工作纳入村务、政务公开考核内容,建立由一把手亲自主抓,有关人员互相协作,档案员具体操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保证村务公开档案管理与村务公开工作同步进行。

2、要围绕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做好小城镇档案的管理工作。把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

3、要围绕阳光工程,建立并管理好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为各级政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提供服务。

4、要围绕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和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管理。根据省档案局和省农委的要求及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的现状,县(市)、区档案馆应将土地承包档案接收进档案馆一份,实行专题、专门管理,并无偿向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民提供利用。乡(镇)村档案部门要及时将土地承包与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形成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无偿提供利用,保证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要围绕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城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农业园区和基地档案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2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以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的重点,重点抓好这些龙头企业档案工作,促进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的建立。要加强对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建档的引导和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特别要指导、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档案,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抓起,对种养殖基地农副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及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6、围绕"农业科技入户"、"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配合农业科技部门建立农业农村档案信息平台。争取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以涉农部门为主要信息源,以乡镇档案室为信息站,以村档案室和示范户为信息点的三级农业档案信息网络。

7、围绕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实现"代理制"的乡镇要建立会计档案室(柜),明确专人对村级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未实行"代理制"的村,由村会计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工作。会计年度结算后,移交村委会档案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 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 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 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 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 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 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 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 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 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 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 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48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查报告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长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该调查对**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摘要

一、**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乡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

二是不知道如何调整;

三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调整。

(二)本次调整成功经验

一是紧抓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中求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

三是多策并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四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发挥农业生产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激发生产全力。

(三)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

二是必须树立经营和风险意识;

三是要从简单生产和出卖资源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四是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

正文

一、**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辖1行政村,人口1550x人,属浅山丘陵区,多数地区为片麻岩结构,地下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多年来,**乡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还多少有个收成,遇上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收成便会大打折扣,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以前,**乡农民和政府也曾试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往往是“贩羊猪俏,贩猪羊俏”,效果不很理想。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XX年县委到**乡蹲点调研,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难得机遇,配合石家庄市建设中国药都的决策,决定在、两乡建万市生态种养区,山岗坡地上栽种果树,树下种植药材和苜蓿,林间养鸡养牛羊,形成“林果、药材、畜禽卖钱--树叶、苜蓿喂牛羊--柴鸡啄食害虫--畜禽肥田”的生态链种养模式。**乡党委、政府紧紧把握市动向,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报》、《**日报》、《农民日报》和《人民日报》都曾就**乡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做过正面报导。

现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较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老六样”农作物多已退居二线,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全乡以北竹为重点,辐射、四个村,借县委*书记蹲点调研的大好机遇,抓住基地设施建设,园区内水电路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激发农户大搞立体种养,集中连片打造立体种养园区。现已完成中药材种植596,品种多达1x个,以远志、板兰根、丹参、柴胡、桔梗、黄芩为主导产品。柴鸡园区养殖达到1万只,并辐射全乡规模和散养总量达到近3只,涉及农户100x户,靠立体种养,户均增收35以上。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周转棚资金,与恒信公司联营,建成了**乡食用菌基础,以、为重点,辐射全乡1x村,建成温室大棚23x个,总面积超过x平方米,涉及农户近23家,食用菌品种以鸡腿菇、杏孢菇为主,间有少量平菇。每个标准棚每年可获利800至1000,食用菌市场广阔,绿色无公害效益可观,农民积极性高涨。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乡红薯生产量和品质在全县闻名,在省会也颇具市场活力,常年播种在600左右,总产量达30斤,红薯粉条和红薯淀粉市场供不应求。乡政府引导组织在北部x村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和加工。红薯粉条加工作坊达到近百家,年可加工红薯350吨,粉条1公斤,红薯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乡有着传统的养猪基础,猪市在元氏、两县颇有名气,带动了**乡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县扶贫办优种周转猪,建成了、规模养殖小区,并辐射带动了全乡养猪业快速发展,全乡50头以上养猪大户23,全乡年猪存栏超过头,人均2.6头,**乡的养猪业已成为一大产业。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乡原有枣园近800,近年来退耕还林1100x亩,以行乐岗为中心,辐射11周围1x村,近x亩枣园已初具规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象我们这样十年九旱、严重缺水的县,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小麦正常年份需要浇3-4水,用水量大,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方面来看,其投入惊人;而许多药材如远志等适宜于岗坡次地,播种后只需浇一次水;苜蓿草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需要一定的水,但其用水量远远低于小麦,岗过去十里旱岗现在变成万顷绿田,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二是种药材大都省时、省力,能够腾出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民非农化,劳动力民地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村是个只有45小村,近年来,药材种植发展到上千亩,占全部农田的7以上,成了闻名远近的“药材专业村”。目前全村有果树嫁接队5x人常年在山东、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务工,每人平均收入在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农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胆识。同时,**村的做法还在当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了**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一番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其间有受挫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一)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乡大部农民仅仅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停留在“吃饭种田,种田吃饭”的低层次水平,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农民不肯去冒险,认为种“老六样”“老两茬”保险,宁可亏本挣吃喝。还有的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认为农业产业结构一调就灵,一调就富,结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同时,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调整进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调整。农民综合素质明显偏低。首先是农民整体性文化素质偏低。市场竞争越激烈,现代农业的科技依赖性就越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其对市场变化规律的把握,对能够带来高效益的新技术的掌握,适销对路产品的科学营销就不会达到理想境界,也就难以承担起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任。其次是部分农民市场决策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跟着感觉走”,靠经验经营,看大众行事,结果常常使农产品品种种植单一、质量不高,上市集中。再次是部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滞后,常常在根本没有把握市场总体运行态势与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农产品,结果是产品越多价格越低,农产品的总体规模效益呈现递减状态。一些乡镇干部缺乏市场观念和经济知识,到底如何调整,心里没底,办法不多,甚至有些干部错误的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自己的事,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调整。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农民有承穷受穷的思想,缺乏敢闯先、敢冒险的劲头,还有一些农民种惯了“老六样”“老两茬”,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担心调来调云没有成效。也有一些乡镇干部鉴于以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卖难”现象,求稳怕乱,宁可让农民在收入上受些损失,也不愿因调整惹出麻烦,致使一个个机遇擦肩而过。

(二)本次调整成功的经验

一是紧抓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中求发展。本次调整,**乡抓住了县委蹲点调研的机会,抓住了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会,抓住了*市建设中国药都的决策机会,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建万亩生态种养区的决策,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帮助,所以效果突出。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本次调整,**乡首先跳出了以粮为主的单一圈子,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大农业,不仅围着市场转,而且迎着市场干。其次立足市场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认清了自己身边的土地、山场、气候和人才、资金、环境的优劣,扬长避短,真正找到了本地与市场的结合点。再次把握好了本地经济的特色,在支撑本乡域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做文章,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如**村气候、土壤、水分均十分适宜药材生长,加之农民也有种植药材传统,本次调整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抓住退耕还林机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很快西竹村由穷变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村”。

三是多策并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首先是搞好产前技术培训,把科技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每年利用科春农闲时节,以实施科教兴农工程为主要内容,以乡村家技术为主阵地,对乡村干部和农民进行相关产业适用技术培训中。其次是搞好产中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根据各产业不同生产环节技术需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再次是政策引导推动农民自觉使用科学技术。采取优先扶持使用新技术经营新产业的农户等措施,使农民尝到甜头,看到效益,从“政府要我调整”转变为“我要调整”。

四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体种养园区x村,村村成立了中药村协会。、和三个村成立了食用菌协会。依靠畜牧防疫技术分站,成立畜牧防疫灭病协会。1枣园建设重点村,都成立了大枣协会分会。乡政府在协调工商税务,提供场地房舍占地,加强集贸市场管理整顿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绿灯,在全乡上下形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发挥农业生产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激发生产全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乡培养出了一批致富典型,如**村种养大户、,*庄园大户等,他们的致富事迹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为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要破除保守思想、小农意识。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不调整就没有出路,实现基础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调整是必由之路。同时,也要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后发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有规模才有市场,有规模才有效益。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思路加快调整,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必须树立两种意识。首先要树立经营意识,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牢固树立“效益观”。无论种地还是养殖,都要算经济账、效益账,以谋取最大利润作为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同时,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壮大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市场瞬息万变,任何经营都有风险,调整农业结构也不例外。调整出效益,同样也有市场风险,高风险中蕴含的是高额的回报,要敢于面对赢亏,努力规避风险。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做到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要探索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参保和建立“风险联营”机制的办法,降低农民投资调整的风险,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

三是要从简单生产和出卖资源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乡药材种植已具规模,但没有一家加工企业;红薯加工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更没有形成系列产品和品牌优势;全乡已有多平方米食用菌生产规模,却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单靠与外地联合,出售原料产品;全乡每年有头猪出栏,却没有一家肉猪屠宰加工企业等等,这些农副产品没有产生附加值。乡政府要着力引导经济能人依靠本乡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努力实现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使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四是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化,必须靠市场机制来推动。乡村两级要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培养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行,完善各类协会《章程》,引导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树立有偿服务观念,树立协会与农户共同发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荣,互利协作,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40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暑期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情况报告[页4]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卫生,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情况报告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69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在县政协副主席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政府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近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政府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近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政府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三)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2020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政府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五)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六)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政府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