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优秀20篇】

浏览

4571

范文

491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71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

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 %,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曾经参加培训的235人,占22.4%,未曾参加培训的815人,占77.6%。

从转移去向看:京津地区207人,占19.71%;长江三角洲地区207人,占19.71%;珠江三角洲地区147人,占14%;省内东部地区294人,占28%,其它地区195人,占18.57%。

从转移人员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类看:男777人,占74%,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577人,占74.3%,在36—60岁之间的200人,占25.7%;女273人,占26%,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207人,占75.8%,在36—50岁之间的,占24.2%。小学文化107人,占10.2%;初中文化856人,占81.5%,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87人,占8.3%。

从职业、工种及收入分类情况看:建筑工229人,占21.8%,月收入1100元左右;电汽焊工54人,占5.1%,月收入1200元左右;电子231人,占22%,月收入1050元左右;服装31人,占3%,月收入860元左右;汽车驾驶26人,占2.5%,月收入1500元左右;保安22人,占2.1%,月收入850元左右;铁路施工7人,占0.7%,月收入1160元左右;缝纫25人,占2.4%,月收入750元左右;食品加工42人,占4%,月收入760元左右,机械(车工钳工)14人,占1.3%,月收入1100元左右;其它369人,占35.1%,平均月收入800元左右。

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征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xx县农村外出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外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省内东部等地区,其它地区不到20%。

3、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特点。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一般而言,农村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较长,反之则较短。据调查,xx县外出兼业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以上。

4、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

5、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身份正由单纯的打工者向农业开发大户、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视野拓宽了,知识增多了,有了一定资金积蓄,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搞各种开发,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仍存在盲目性。自改革之初,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外出人员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76%。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无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1.7%,高中文化、中专以上文化只占8.3%,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各地经济发展的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控制以及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对素质较低的纯体力型民工做了一些限制,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二是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工矿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接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日趋减少,同时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城市面临安排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

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组织,搞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下大气力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教育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充分发挥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及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和居住。

4、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县转移。通过多年的实践,县外投资企业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鼓励学习技术,了解信息,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充分利用我县的劳力优势,在家乡创业发展。形成链条经济,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拓展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诸多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5、建立完善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以较为完善的服务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劳务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024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18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019范文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工作需要美术教师来完成,美术教师的现状决定着美术教育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领导不重视,美术教师配备不足、美术教学条件差、美术教师待遇差、家长不重视等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紧缺、教学条件差、待遇差等得到根本的改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美术 教育

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增长智能、促劳创美的功能,它对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调查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小学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广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学校领导、教师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意识,促进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

近年来,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育虽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别是21世纪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对老子山地区中小学现存美术综合能力(生活、学习、技能等)和经过学习达到的平均能力,作必要的调查;以利于掌握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达到能力要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是本调查的另一个目的。

老子山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地处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系大别山山脉,洪泽湖之源,上接江、淮,下连沂、泗诸水,为苏、鲁、豫、皖水上交通枢纽。宁连、宁徐一级公路临镇而过,“十老”公路贯穿镇区,水陆交通便捷。老子山是洪泽湖西南岸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古老、风光秀丽的水乡小镇,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90%,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总人口1.6万人镇区面积4.8平方公里,镇辖1个居委会(老子山);8个村委会(新淮、张嘴、安淮、长山、龟山、洪明、刘嘴、新滩),总人口1.6万人,其中渔民约占60%,分布定居在湖区60多个滩头。XX年8月底我在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教学以来,对这里的美术教育进行了一番调查。希望从中了解本地区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找到适合本地特色的美术教育,优化美术教育的结构体质,完善本地地区的素质教育。

根据此次调查的性质和目的,我制定了以下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农村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看法,以及学生对美术综合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情况。确定10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答题。

2、统计法:用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美术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学生拥有画具情况调查表,对本地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统计。

3、抽样调查法和统计形式:在小学四(2)班47人里取47人,填写调查问卷,按百分比统计。

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调查调查项目:

① 你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美术学习吗?

a接触过100% b没有接触过0%

② 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a非常喜欢95% b喜欢2% c不喜欢3%

③ 你有时也会不喜欢上美术课,原因是什么?

a没有绘画工具42% b觉得自己不会画50% c不喜欢画画5% d 其他 3%

④ 你有哪些绘画体验呢?

a油棒画2% b简笔画57% c彩铅笔画18% d没有画过画8% e 其他 15%

⑤ 你喜欢上哪种类型的美术课?

a喜欢上手工课23% b喜欢上欣赏课9% c喜欢上绘画课57% d喜欢上综合创作课的21%

⑥ 你认为美术学科重要吗?

a认为美术学科是重要74% b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的14% c认为上美术课就是玩玩的12%

⑦ 你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美术比赛或者经常参与班内黑板报的设计制作吗?

a能参与学校美术活动的14% b能参与布置教室等美术活动的13% d不参与美术活动73%

⑧ 你的家长支持你学习美术吗?

a支持57% b不管43% c反对0%

⑨ 上美术课之前,你能将学习用具准备好吗?

a总能充分准备28% b一般能准备37% c从不准备35%

⑩ 你希望美术课多上哪方面的内容?

a课本上的内容28% b希望增加自己熟悉的本地乡土美术36% c专业素描、色彩知识36%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喜欢上美术课的,在学校的一些美术活动中也有很大一部表示希望参与。但由于受相应美术技能,学校学习环境的限制,以及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部分家长的不支持,导致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在美术学习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学校组织的美术活动中只有少数的人能积极参加。家长的非理性抉择等等都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通过对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的统计,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有2个美术准备室,2个画室,其中一个美术准备室有台电脑和桌子,但没有彩色打印机,但该美术室和其他准备室没有座椅板凳,美术器材缺石膏像、挂图、等常用工具,可以说就只有4间空教室。学生拥有绘画工具的不到30%,拥有美术课外书的几乎没有,只看到几本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临摹书,专业的美术教师只有3人,其他均为兼职美术代课老师,根据我自己的任课情况,一个美术教师最多课带2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的课,算起来还缺2个美术专业老师。画室没有座椅板凳,学生不能画室上美术课。所有的美术课都在教室上课。学生只能画画和欣赏,,像设计、版画、泥塑、综合游戏等等课程都没有开设,教师偶尔会给学生上一节手工课,主要以叠纸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学校图书馆有关美术专业的书籍几乎没有,只有几本关于高考素描、水粉、速写、设计的小书,还有2本现代青年油画书,但这几本书对学生和老师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对中小学生更有益的是应该是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世界名画,中国名画,民间艺术,手工制作,少儿素描、水粉、速写、设计等,应该符合儿童、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书。校外文具店只有卖图画本和水彩笔,像专业的素描纸、2b铅笔、画板、水粉等专业工具没有,整个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都是如此,没有很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里的学校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只重视文化课成绩。美术的开课质量并不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学生个人拥有画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家长也不太支持。

主要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的阴影,湖区落后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条件的影响。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步伐中,地处苏北的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因交通闭塞,教育资源落后等一切因素,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无法向大城市哪样快速适应。湖区教育条件差,要想和城里的学生竞争大学,他们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统考科目。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彻底改更新观念,尽早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推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没能与教育现代化同步发展。美术教育的软件建设仍较为薄弱,美术教育改革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培养现代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刻板,仍停留在以教师为轴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模仿为主要形式的状态。而以学生为中心,也是公开课才偶尔一用的“招待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三,美术教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①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信息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②在思想上较大程度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精神;③对中学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④美术功底较浅,不能做到一专多能,辅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美术活动有一定的困难。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影响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中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问题。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针对现状,特提出如下的对策: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美术教育的改革包括硬件及软件改革两大部分,从硬件上来说,一定要把美术教育设施、器械列入教育现代化条件装备系列,配套到位、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效益。从软件上来说,要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2、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建设。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学校领导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有的归入年级组、有的归入音体美组,美术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几乎没有,都是各自为政,使他们的教学处于闭塞与被动之中,缺乏积极性。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要加强美术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鼓励他们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掌握中学美术教育规律,促进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要组织美术教师开展美术基本功训练,引导他们钻研业务,严格训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使他们早日适应美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乡土美术资源,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教材、学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课程美术的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课的教学实效。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来,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稻梗手工艺术、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农村建设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建设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但愿我能用这有限的文字,诉说自己无限的感激与感动……

一、 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珺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人民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二、 属于我的小小“事迹”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酸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政府时,镇政府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个主打项目就是整理问卷、写调查报告。在我们将来自兰田村村民的90份调查问卷收集后,我需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归类,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写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其中最费时也最费力的就是整理调查问卷,形成相关的数据。每份调查问卷的选项我都需要归类和汇总,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一张写有各题abcd的纸上画了多少个“正”字,现在在看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种成就已将当初的辛酸和苦涩全部冲淡。接着,就是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写调查报告了。我将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数据都做了图表,这样就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层次对兰田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海西政策的贯彻力度进行了分析。当然,调查报告的好坏和学术价值还需要大家把关,但是当我完成它时,我内心是满足的……

三、 经历、见识及精神三丰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辛酸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色——“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江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此次社会实践还给了许多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没有什么物质可以抵过当你发放书签时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当你问路时当地村民的热情的指引,当你做电话采访时队友们的鼓励和加油。这些记忆,这些人和事,我将永远珍藏着这些感动,点点滴滴,等下回再到南安来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探讨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探讨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围绕“如何创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个课题,于去年11月中旬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在9个镇、办事处召开由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和部分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12个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请书记建言,向基层问计,以期找准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宜城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56万,其中农村人口39万。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417个,其中建制村党组织179个。农村党员14671人,其中农民党员10019人。近年来,我们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抓创新促发展,抓落实求实效”的思路,在抓好“三级联创”、“五个基本”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城乡党组织“双联双促(助)”活动、农村党员“三培养”活动、涉农单位党组织“连锁服务三农”活动、“党团远程共联共建”等活动,建立完善了党务公开、村级组织规范管理、基层党建“双述双考双评”等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创建党员互助发展基金、开办党员“爱心医院(超市)”等措施,使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因历史原因和现行体制造成的深层次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领导方式方法和服务能力的弱化不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势要求。一方面,现在镇村组织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往往造成镇村疲于应付完成上边的硬任务,而忽视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收益权、民主参政权的不断扩大,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然而目前部分镇村干部角色定位模糊,责任意识缺失,还没有从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中转换过来,示范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大,引导措施不当,甚至受市场经济逐利观念影响出现处事不公、优亲厚友等现象,造成镇村组织服务能力、服务效果与农民生产、生活、文化上的诸多服务需求反差很大。有的村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室,但无经费保障“开不了门”,仍然习惯于在家办公,而群众需要相关服务时到处找不着人,就认为村干部“拿国家钱不干实事”。

第二,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影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逐渐增多。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我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5%以上,大批青壮年农民工外出,使村党支部周围失去了一个先进的群体,村党支部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外出的党员长年不与党支部联系,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有的常年不交纳党费,这直接造成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后继乏人。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束缚着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主要是两大困难压头:一是村级政权运转资金缺口大。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这样使得可供村级使用的农村转移支付较改革前村提留资金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些资金既要保证村干部工资,又要确保五保户供养、军烈属补助、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等费用开支,钱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村集体债务包袱沉重,负债涉及面广。截止XX年7月,我市累计化解村级债务5249万元,但村平债务仍然高达125万元,负债面高达96%。沉重的负债压得村级组织喘气都难,还款无望,更甭说从物质条件上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特别困扰基层的还有税改前村组干部集资垫交税费问题。据农经部门统计,此项涉及村组干部达5141人,集资金额达4300多万元。近两年,债权人纷纷想尽办法清偿债务,甚至诉至司法部门解决,村干部夹在其中,每每为了债务,平时东奔西讨,拆了东墙补西墙化解一部分,逢年过节东躲西藏,怕债权人纠缠、堵门、耍横,使村级组织的信誉、村组干部的威望大打折扣。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直接威胁着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四川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营销,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四川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导语:网络购物越来越时尚多样,而问题也不断出现。3月10日起,新浪女性与慧聪邓白氏研究联合发起“女性网友网购满意度调查报告”,共2985网友参与此项调查。

当问及xx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受访者“对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时,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占到90.3%(详见图1)。对于今年国家继续推行的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80.3%的受访者表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表示没有帮助的仅占3.7%,另外有16.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2日讯(记者 安显韬)围绕xx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 “消费与服务”,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四川“3.15”消费与服务专题调查,在农村消费市场方面,重点调查了“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当前农资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家电下乡”产品的群众满意率达90.3%;受访者希望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主要是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监管、增加补贴产品种类型号和提高补贴金额等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消费信心、消费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xx年“家电下乡”产品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0.3%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受访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率为85.4%,xx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受访者占农村受访者总量的42.8%。

当问及xx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受访者“对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时,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占到90.3%(详见图1)。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主要认为产品存在“质量差,故障多”和“虽然有补贴,但还没有其它不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经济实惠”两方面的问题。

受访者最希望今年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监管

当问及受访者“‘家电下乡’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时,希望进一步“加强补贴产品的质量监管”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高,占43.3%;其次是“增加补贴产品种类和型号”,占34.1%;第三是“提高补贴金额”,占30.9%(详见图2,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这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家电产品档次、质量、种类等方面都在提升,相应地希望国家优惠政策更能适应农村居民生活的变化。

受访者认为当前种子、农药和化肥等三类农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较多

调查中有18.8%的受访者认为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没有质量问题”;认为“当前农资产品中质量问题较多”的是“种子”、“农药”和“化肥”,分别有42.2%、39.0%和36.8%的受访者选择(详见图3,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家庭消费能力增强,八成受访者认为国家政策提振了消费信心

调查显示,60.3%的农村受访者认为自己或家庭的消费能力更强了,认为消费能力“差不多”的占34.7%,只有5.0%的认为“更差”。对于今年国家继续推行的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80.3%的受访者表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表示没有帮助的仅占3.7%,另外有16.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xx市地处xx省西南部,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三区,人口730多万,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388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历时近XX年时间的探讨、尝试与实践的基础上,认定决定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关键又在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并从中摸索出一套能适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中国亿万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那天起,中小学校园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孩子。接下来是政法界传来一组组令人震惊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而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而这些违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绝大多数是初中留守孩子。从此,留守孩子成了问题孩子的代名词。接着,全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重视,社会重视!

那么,真正值得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留守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二、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及分析

跟小学留守孩子不一样,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人格品德价值观的初始期。他们在学校可能曾经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同学,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因为他们正在学校接受教育,大多数留守孩子的家里又有监护人,应该可以放心。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好学生、好同学、好孩子会突然变坏了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妨扫描一下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1994年起,我们学校十几个青年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自发组织对留守孩子的假日进行了历时十多年的跟踪调查。我们以金兰镇中心学校为圆心,以本镇4所初中和周边3个乡镇的2所初中为半径,辐射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广东、江浙等沿海城市,深入周边16个派出所、3个乡政府、4个居委会、135个行政村,对18 000多个留守学生、6 000多个学生家长、300多个地方政府干部、7 000个村民分别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状况,非常糟糕!下面是几组调查数据(见表1-4)。

从这4个调查统计数据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6个问题: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学习自觉性不高;三是网吧由城市向农村战略大转移后,留守孩子网络成瘾人数剧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参加不良娱乐种类多,人数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群体人数比例和违法犯罪人数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别孤独,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及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可见,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问题,关键在假日!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双休日、节假日肯定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一个非常广阔的生活空间。一到假日,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从平时学校严格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放纵一回自己。殊不知,这样绝对“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们完全可以推翻学校平时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教育,这就是我们称之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几天,一个寒假或暑假,却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使得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渐渐发展为积习难改、违法犯罪的结局。

假日,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来说,真的不可忽视!我校教师先后分别在《湖南教育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发表了《填补中小学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视的“空白”》、《农村中小学生假期生活面面观》等文章,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进行高度关注。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状况,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个可怕的空间。如何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创造一个生活快乐、健康成长的假日生活空间?有无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问题?能否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对策研究

要给留守孩子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要解决其假日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点太多,面太广,线太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内因才是决定因素。要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不如让留守孩子从自我做起,让其学会假日自我管理。

XX年,我校成立了《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小组,我们围绕着两个目标进行研究:一是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在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过假日生活;二是构建一个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乐、健康、安全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实、快乐、健康、安全的环境管理服务空间。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成长模式,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学习生活格局;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校为主,依托社会,家庭为辅”的双休日、节假日教育活动,建立家、校、社联系的桥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加健全,进一步促进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通过实验与研究,创设一个能让留守孩子在假日里,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习在娱乐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导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里得到提升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XX年开始,课题组根据初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我们经过历时4年的反复实验与跟踪调查,发现该管理模式完全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们学校留守孩子试用《自我管理手册》前后的几组数据对照(见表5——表10)。从这些对照统计数据来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册》后,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实了;二是他们的不良行为在渐渐消除;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及留守孩子对假日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备指南

我们在长期以来对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围绕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学业规划、交友处世、礼仪修养、社会责任、假日活动等7个方面,编写了一套《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的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为了证实可行性,我们还把这个模式在本镇的其他3所初中和周边2个乡镇的2所初中进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实验。发现:近4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7所实验学校的初中留守孩子假日违法犯罪率在直线下降,近2年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强,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第二,构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不只是研究让留守孩子学会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们还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我们以学校为主体,研究构建一个与这三个方面协同联手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对留守孩子的每个家庭,建立了家长或监护人能保障随时与之联系的网络,如联系电话、手机信息、qq群、家庭住址、务工住址等档案,在全县率先办起了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家长学校(省关工委已授予了“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与关工委、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派出所、网吧游戏厅等,确定日常联系点、联系人,确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个绿色生活环境,聘请离退休教师、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工人、退伍军人等担任留守孩子的“签约代理家长”;学校为留守孩子设计并组织举办有计划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动,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开通校园绿色免费网吧。

课题实验中,坚持让留守孩子在假日里,以活动为载体,让每个留守孩子参加学校组织或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1997年——XX年,组织本校学生利用寒暑假,徒步考察蒸水河沿岸生态人文环境活动,获湖南省中学生生物环境考察实践活动二等奖;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完成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三级目标训练》课题实践,获湖南省优秀成果课题申报一等奖、优秀成果一等奖;还进行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等假期调查活动;组织全校性的假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金兰采风》,获衡阳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说课比赛一等奖;我们学校的“朝花”文学社,XX年获得了“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的称号,课题组成员常振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优秀校长,周静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优秀指导教师;近4年,我校组织的留守孩子参加全县“独唱、独舞、独奏”三独比赛、红歌合唱比赛、各种征文比赛、运动会等均在全县取得了优异成绩,刘文朝、刘鑫、聂小楼、李佩常思琪等先后获得六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大赛一等奖;初中毕业会考进入全县前十强。

第三,将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范畴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人数在增加,在在校学生中,已占80%以上的比重。毋应置疑,他们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是学校常规德育的主体部分。学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课题组成立以来,调整了传统的德育管理结构与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处处将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们深信,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够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大环境下,他们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够快乐而充实,健康而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320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国共产党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xx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xx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xx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15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 2010-10-2——2010-10-8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应国家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号召,在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逐渐开展的前提下,我们绿色行动团队-潍坊分队于7月25-7月27号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设置在“蔬菜之乡”-寿光,我们几个人分成三支小队,分别到不同的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造访、群众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寿光作为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棚蔬菜,据调查,寿光40多万个蔬菜大棚每年要产生近120万吨蔬菜垃圾和秸秆,大棚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设置了大棚垃圾存放点,由专人统一清除并且通过技术处理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等,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偏僻或者道路难行而并没有设置垃圾存放点。

上述图片中,大棚垃圾或堆放在路边,影响交通,或聚集到一块,无人处理,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对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大棚垃圾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掌握了部分农村垃圾污染的数据,这为我们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活动,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个是大棚垃圾年年会有,而且数量非常多,这比较符合“破窗效应”,如果一户农民乱扔垃圾到一个点,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垃圾集中地。第二个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虽然工业污染很少,总体环境比较美,但是大棚垃圾还有待于改善,这个,我们会在后续调查中陆续寻求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19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如何紧紧把握农崐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全面盘活、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与发展经济联系至关密切、潜能极为巨大的生产要素,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

一、我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和成效憗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土地的流转面积达7.62万亩,其中耕地1.8万亩,山林3.5万亩,果园2.2万亩,水面0.12万亩。调查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国道沿线和靖洪国防公路沿线的坪村、堡子、连山、林城、团河、黄茅、若水等乡镇,这些乡镇土地流转的面积约占全县的54%,其中土地流转较好的坪村镇共流转土地1532亩(其中耕地816亩,山地400亩,水面316亩)。综观我县土地流转情况,主要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从1995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县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不到2.1万亩,今年已达7.62万亩,增长了3.5倍。特别是近两年来,初步出现了由小块流转向成片规模流转的新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一次性流转崐面积达20亩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2、流转的形式不断丰富。据调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务工的农户委托亲戚、朋友、邻居耕种,税费负担与收益分配由代管人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商定,全县有80%以上的属崐于这种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乡、村集体根据结构调整等需要将承包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又转租给原承包户或其他农户。如堡子镇政府租赁该镇新店村、楼落村农户的200亩稻田,然后又转租给原来的农户或其他农户,用来集中连片开发无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体或个人以土地入股,与他人或单位进行共同开发经营,分享效益。如林城镇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负责技术和资金,连山乡宋家洲村的9户农户以118亩稻田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葡萄。这种分户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决了种田大户无田可种的矛盾,又解决了田主缺资金、缺技术搞开发的矛盾。四是集体重新发包或转包,即村组将集体“四荒地”、农户弃耕抛荒的土地重新发包或转包给农户。如团河镇向阳村以150元/亩的租金,承包了该村120亩土地(其中耕地80亩,河滩荒地40亩),经整理后崐以2.5万元/年的租金,发包给本村3户农户,规划用于建崐立鸡、鸭、猪、羊、鱼综合养殖场。憘五是对外招租,憗即村崐组集体将集中连片的低产田,或将集体原来统一经营或承崐包的山林、果园、水面及荒地,以招标的形式租给大户经营。团河镇官舟村将两块分别为300亩和500亩的荒地发包崐给两名洪江籍的农户,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带资金和技术落户团河,发展板栗和脐橙等优质水果。此外,拍卖、以租抵债等形式在土地流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区域流转逐渐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潜能的不断释放,许多能人大户已不满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资源,从而使土地跨村、跨乡、跨县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土地经营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区域界限。据初步统计,全县跨区域流转的土地已达1.9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的25.2%。仅团河镇就对外(外县)招租1100余亩。连山、坪村、林城镇等交通方便的乡镇,对外更具吸引力。地灵乡的草莓大户吴国华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亩,在国道边发展草莓;若水镇的胡清在连山承包30多亩耕地,同时转战怀化鸭嘴岩租赁荒山发展脆蜜桃。

我县土地流转虽然起步较晚,但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是十分明显和积极的。一是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少能人租赁集体或个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种质次效低的农作物,而是逐步倾向于作物耕种的多样化、规模化,由耕种比较效益较低的油茶、水稻转向耕种优质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较效益较高的作物。目前全县在土地流转中已涌现出了一批调整结构的“排头兵”,为推动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镇大顺村张光前崐等6户农户承包耕地84亩,全部改种水稻为种无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带动了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有120多户农崐户参与承包土地300多亩,用于种植无籽西瓜,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憘二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力的合理转移。土地流转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潜能,同时又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大约有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将耕地崐以流转的形式处理后,纷纷外出经商、开店、打工,从而有效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力过剩、弃耕抛荒现象严重的问题。崐憘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土地合理流转后,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集中,经营者实现了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崐改变了农村经济长期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落后、经营小崐打小闹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潜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释放。崐如坪村镇农户张崇华承包了32亩耕地,用来种植无籽西瓜,崐今年产值达2.8万元,而32亩耕地用于种植水稻总收入仅1.崐4万元,只有种植无籽西瓜的50%。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规定要求,我对我所在的行政村万安镇xx村的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的状况

1、农村发展情况

xx村人口约1200人,200户,离县中心约20公里,频临洪乔公路。土地人均一亩。该村耕地面积共约1200亩,园地5亩,林地12亩,每亩产量约为850斤。每户粮食略有结余,是变为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物产主要为小麦、玉米、大豆;果树主要为苹果树。

该村收入形式多样,但主要是种植业约占48.5%,外出收入、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在全村中所占比例为10%、18.5%、4%、2%、3.5%、1%、1%其中种植业中粮食、蔬菜、果品的比例为8:1:1。人均收入不等,有的毛收入平均3500元左右,有的在2500元左右,更差的1000元,以比较富裕的3000元计算。纯收入只有七八百元。略有结余。XX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纯收入增幅为2%,总支出增幅为1%,每户农民如果没有人生病住院,债务几乎为零。

该村实有劳动力52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 %;小学文化程度43人,占33%;初中文化程度256人,占48%;高中文化程度58人,占11%,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3%。从所调查到的人员数来看,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70%;二产业从业人员3占劳动力总数的12%;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15%。从事的主要行业来看,我村农民主要是以从事一产业中的种植业为主,从事二、三产业的仅占百分三十左右。

2、农民生活状况

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加上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农民生活水平已

有所提高。XX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20元,比去年增加50元,增长了4%。该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仍然是食品占25%。衣着占6%,交通、通信费用占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费用占48%,家庭费用支出占15%。家庭费用支出中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占得比例为50%。

到XX年底,该村拥有洗衣机167台。摩托车286辆,农用汽车10辆,三轮车97辆,移动电话拥有率78%。家用计算机20台。农户的住房以砖窑洞为主所占比例为60%,平顶房占20%。沿公路两侧的住房比较现代。全村共有楼房4幢、土窑洞8户,瓦房3户。

3、村容村貌,农民对两委的评价状况

由于该村地形西高栋低,沿公路而建,因此该村的村貌较乱,房屋七零八落。这儿一家,那儿一家,除沿公路的农民住房较好外,其他农民的住房条件一般。但村里还是很干净的。饮水比较卫生,公共垃圾点与住房的距离间隔符合常规。

该村的村民凝聚力、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评价良好。对两委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对党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农民有事一般自己解决,主动找两委的比较少。村民对两委只有无可奈何的评价“就那样,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谁也帮不了谁”比较冷漠。

二、调查中比较满意的方面

1、 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党的农村政策温暖了农民的心。

2、 农民对求富得渴望非常强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也高。

3、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观念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XX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XX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XX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XX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XX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5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却有着较大的剩余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的劳动力就不可避免的向城市转移了,父母们为了经济收入,奔向了城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村里,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广西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希望能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助力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查的对象主要是7-13岁的儿童,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在四联村的各个分散的村屯,调查的时间是XX年7月15-7月19日,我们采用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随机走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报告

一、四联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状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行关注。

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担任我们组的组长,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统筹安排活动的主题及调查的安排和联系镇团委。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首先采访了四联村的村支书吕超通支书。根据吕书记的了解,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至少占有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集中在10岁左右。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的,父母长年久居在外,一年基本上是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一次。留守儿童都是靠近上学或是到亲戚家上学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方便照顾。以我采访的大田面村屯为例,全屯一共是7户人,全部都为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虽小,但是自理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有一户家庭,一个10的孩子自己不仅能煮饭,而且还照顾一个5岁的小弟弟,生活虽清苦一点,但是从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个人感觉还是开心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常回家看看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在四联村的其他地方,还有挺多这样子的自然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主要还是靠自理。一方面,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孩子过早的承担了本应是以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息息相关,但是深入探讨之后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并不复杂,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外出工作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四联村村屯较多,呈分散的状态。从地理位置看,四联村绝大部分都处于山区,是距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又是最后一个铺上水泥路的一个村庄。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村民们感受到单凭家里的几亩地是无法支持家里的全部生活支出的,粗略的统计一下,我村的家庭几乎至少有五口人,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增加,种田所得的收入较少,而且我村有很多地方都是靠近库区的,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也不稳定,这无疑会对家庭收入单一的家庭来说增加了许多未知的风险,因此外出打工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普遍的选择。外出务工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之下所获得的收入是农业收入的许多倍,如此一来,就能够很好的支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支出了。村民们的大部分支出其实是主要集中子女教育投入。现在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农村的学子们如果没有一个家人经济上的稳定支持,大学难以继续就读。加之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的学子也有点绝望了。因此,父母们不远万里,外出打工时必然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外出。有一些家庭他们的父母却不是外出打工,而是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例如,父母一方是司机的话就要经常出去了,家里的子女就相当于是留守儿童了。第三,家庭离异。这一部分在四联村较少,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调研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代沟”较为明显。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隔代监护类型的,常年远离父母。爷爷奶奶比较爱护自己的孙子女,甚至是过于溺爱。这也助长了孩子的任性的脾气,也会给日后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由于长年远离隔代亲人与孙子女相隔较远,有些观念和现在的孩子不相符合。第二,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在多人的场合下表现出害羞的的特点,不愿说话。第三,厌学情绪明显。孩纸们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边。由此得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此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度的。

三、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解决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结合四联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第一,国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存在两种经济结构,即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种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例外。总理就任后提出“克强经济学”,其核心就是要在突破二元的结构,走出第三条道路,即新型城镇化。这也可以称为“三元”结构。在“三元”结构的构架下,农民就近城镇化,就近就业无须背井离乡就能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收入。如此一来,父母们势必会放弃到千里之外工作,而选择回归“本土”。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四联村山地比较多,水四联的山地坡度不高,符合35度的适合耕种的坡度。地处亚热地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另外,四联水库面积比较大,库区水质较好,天然无污染,符合渔业发展的条件。第三,鼓励父母亲经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父母们在赚钱的同时多多关爱一下自己的孩子。第四,民间可以成立一些志愿服务社团的组织。志愿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做一些学业上、心理上的等的辅导的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相适应,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时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也必须在时代的发展中解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是祖国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祖国的少年。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方法难免会有缺陷,敬请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31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调查报告

××县××镇××村东距县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过,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油种植得天独厚。全村7个村民组291户、999人,耕地面积113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优质粮油种植,草竹编织及劳务输出为主,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春这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第一范文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2.85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随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县上配发鼓乐、服装、道具、图书,建起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购置了学习娱乐必需的桌椅及电视电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动正常,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 年 月 号至 年 月 号。

2.调查地点:县 镇 村。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 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统计图略)

2、 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统计图略)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供水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上级安排及20xx年工作计划,水利局于今年3月起组织有关人员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对全区农村公共供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走访了全区xx个农村社区,为推进全区农村公共供水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此次调查的农村社区有xx个,涉及全区xx个街道办事处,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目前,农村社区公共供水工程基本建成于世纪xx年代后,其中有xx个社区由自来水公司进行供水(自来水公司供水xx个,自来水公司x供水xx个),xx个社区实行单村供水。

此次调查的重点是实行单村供水的农村社区。

2、水源、水量

单村供水社区中,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取水方式主要是大口井、机井,其中大口井眼、机井眼,基本能够满足社区供水需求。

3、水质

根据xx年底的水质普查结果,在已经进行检测的xx个单村供水社区中有xx个社区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xx》的要求,xx个社区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质不达标,已检单村供水社区水质达标率%,另有xx个社区未检。水质不达标主要表现为硝酸盐氮超标,硝酸盐氮超标社区共有xx个社区不达标,另xx个社区水质混浊,xx个社区氟和硝酸盐氮同时超标。

4、水价

由自来水公司进行供水xx个社区,其中区自来水公司供水

xx个、供水有限公司供水2个,按照城区自来水供水价格收取水费,而实行单村供水的xx个社区,全部不收取水费,供水费用由社区负担。

5、供水时间

xx个农村社区中,实行全天供水的有xx个社区,实行定时供水的xx个社区。其中区自来水公司和龙泉供水有限公司供水的xx个社区,全部实行全天供水。

xx个实行单村供水的农村社区中,有xx个社区被列入xx年至x年全区旧村改造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饮水安全难以保障。一是部分供水水源易受污染,影响供水水质,主要

集中在平原地带,水源距离农田近,农药、化肥污染水源水质。二是实行单村供水,供水规模小,缺乏完善的消毒净化设施,水源直接进入供水管网,水质难以保障。同时,存在二次污染现象。不少社区实行分时供水,加之管网老化,再次供水时管道内壁锈蚀物脱落,随自来水流出,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三是供水水量、时间保障水平不高,被调查的xx个农村社区中,有xx个社区实行定时供水,占%,供水水量和时间上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同时,绝大多数单村供水社区没有备用水源。

(二)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设备工艺落后。限于当时的供水需求和经济技术条件,不少社区管线设备已经老化,加上管道直径偏小,供水压力受限,造成管网末端和地势较高处的住户水流

较慢、供水困难。同时,农村供水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够。

(三)农村供水收费低,存在浪费现象。由于农村公共供水的服务性和非盈利性,有xx个社区不向居民收取水费,群众水资源意识不强,不注意节约用水,有的农民还私接自来水浇地,农村自来水工程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建设资金不足。目前,我区未实现城区化供水的社区多处于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水源条件差,实行城区化供水需要远距离调水,改造难度大,投入也较大。目前,我区已投入财政资金对部分社区供水工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集中供水,但如接入城区管网,仍需要投入大量改造资金。

(五)管理粗放,供水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没有充分考虑经济价值规律,因建厂、修路、滥采超采等因素,导致水质污染、地表水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新的缺水村,特别是遇到降雨少的年份更为严重。

三、措施及建议

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居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解决好农村供水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今后,我区应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对于暂时难以实现集中供水的社区,要增加净化消毒设施,改造供水管线,实行区域集中供水,提高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饮水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人民群众的最低层次的需求,要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提高对农村公共供水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好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制定农村公共供水改造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农村供水工程。首先要加快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度,对没有改造计划的建成区附近的农村社区、城市供水管网已经到达的社区要尽快纳入城区供水范围,分年度实施,完成城市化供水改造。其次,对居住分散的偏远社区,按照就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供水管线设施,增加净化消毒设备,开辟备用水源,实现安全供水。

对列入近xx年村庄改造计划的社区,其供水工程与村庄改造计划同步实施。

(三)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农村供水涉及千家万户,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涉及水利、市政、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加以支持,同时农村供水改造工程量大,投资较高,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一是要加快制定全区统一的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对农村自来水的管理、规划建设、资金投入、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监督、费用收取等作出明确规定,不断规范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二是理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体制,各街道办事处要担负起本地区农村公共供水工作的领导、管理职责,同时,农村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供水工程和水厂的日常管理监督和行业指导,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农村供水自身管理。供水单位和水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配备必要的净化消毒设施,定期进行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来凤县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统计,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来凤县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来凤县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来凤县统计局严格按国家统计局国统字[2006]84号文件和湖北省统计局鄂统办文[2006]13号文件的决定,组织专人对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和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基础工作

2006年,是国家统计基础工作年,为适应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尽快使全县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各乡镇均按照《恩施州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开展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8个乡镇均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合理设置了统计岗位,确定了统计人员,有办公场所,配备了统计专用微机,并成功实现国家、省、州、县、乡镇五级计算机联网。各乡镇制定了有关统计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报表报送制度、报表审核制度、考核评比制度,等五个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农村统计调查核实数据均以村级上报,所有乡镇的2005年报实行了计算机处理。有6个乡镇建有《畜特水产蔬菜季度台账》、《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核实台账》、《夏收作物产量核实台账》、《春夏播种面积核实台账》、《农村统计年报台账》、《乡镇基本情况台账》,有2个乡镇建有部分台账。同时各乡镇统计人员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还积极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因此,我们认为现行农村统计调查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数据来源较为真实可靠,基本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

二、查数据质量

此次,我们重点抽查了翔凤镇、漫水乡2个乡镇,采取上级数据与下级数据对比检查,报表数据与实际数据评估检查,报表数据与现场数据核对检查等办法先后抽查了农林牧渔产值和消耗指标558个、农林牧渔生产情况指标106个、农产品价格指标124个、乡、建制镇基本情况指标200个、村基本情况指标58个,同时还检查了县基本情况指标的195个,抽查指标合计共1241个。抽查结果表明,抽查的1241个统计指标中仅发现计算错误1笔,指标含义不清1笔,其他类型错误2笔 。查出数据错误总数4笔,差错率为3.2‰。由于我县高度重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重视统计数据的科学评估,因此农村统计数据质量较高。

(来凤县统计局农村统计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15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1、前言:

1.1 调查背景:

陇脚乡月亮河村、补雨村分别是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月亮河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8户、1892人,陇脚大寨是该村的村民组之一,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紧靠布依文化生态园,属乡一类扶贫重点村之一。全村农用地面积5521.6亩,其中:水田3862亩,旱地1659.6亩。村内无任何工业企业,农业仍为传统农业,空气、水体和土壤均未受污染,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优势。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部分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养猪、河内养鸭和林下养鸡。补雨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2户、1917人,石头寨是该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70%以上,紧靠布依文化生态园。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通过各级的大量投入,硬件设施有很大的变化,但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

1.2 调查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补雨村是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几年来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调查,主要取得陇脚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与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过对陇脚乡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查阅资料,并取得月亮河村和补雨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通过走访当地农户,切实获得当地农民收入及生活状况等一手资料。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地点:贵州省六枝特区陇脚乡

1.3.2 调查时间:2019年7月29日——7月31日

1.3.3 调查对象:月亮河村和补雨村农民

1.3.4 调查样本:随机抽样50户,月亮河村抽取25户,补雨村25户。

1.3.5调查方法:

①获得陇脚乡新农村建设的统计资料。

②走访当地农民,填写调查问卷。

③拍摄照片

2、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

2.1月亮河村党支部、村委会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 “依法治乡、科教兴乡、旅游富乡、生态立乡、文化强乡”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丰富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种草养鹅等项目

①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19年底到2019年5月,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成功实施了70亩的优质马铃薯种植。之后又实施100亩的蔬菜种植,先后种植了黄瓜、西红柿、无筋豆、棒豆、萝卜等,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带动了月亮河村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使群众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氛围。

② 稳定畜牧养殖业支柱,推进后续产业发展步伐。月亮河村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采取了以稳步推进生猪,积极发展禽类,继续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后续经济支柱来抓。成功实施了林下养鸡、种草养鹅、养鸭等项目。目前,7万元的养鸭项目已实施结束,饲养农户达20余户,现饲养的鸭子已全部出栏,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附产物,发展沼气和作为其他种植业的肥料,发展如经果林、粮食等后续产业。

2.1.2围绕村容整洁,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①完成由特区建设局具体实施的陇脚大寨房屋脊梁改造17户,投资约18万元;完成高潮、陇脚大寨、滕家寨等3个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约17000平方米,投资近18万元;建成8个蹲位的公厕1个,改造农户厕所50个100个蹲位;修建沼气池34个,补助资金近30万元;在陇脚大寨修建垃圾池2个;修建进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户;种植优质梨240亩,12万元;种植麻竹280亩,6.92万元;清理陇脚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陇脚小寨、岩脚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决了8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

2.1.3围绕乡风文明,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六枝工矿集团30万元用于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改建学校1所,投资近49万元;制作《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卫生公约》等进行张贴宣传。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凉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园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娱活动,如、布依族的“油团”节、背媳妇跑长廊、丢花包、丢锈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赛、辨手腕、篮球赛、传统歌舞表演赛等,不断地丰富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1.4围绕管理民主,抓好村级村务公开工作

①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配备了一名村党支部副书记,专门协助支部书记抓支部工作。有力地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在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核心作用。

②二是积极实施村务公开工作,及时调整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按照“群众关心什么、要求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按期进行村务公开,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确保群众满意。

3、调查问卷分析

3.1统计信息:

①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47份。

②每户平均人口约6人,每户人均耕地面积约0.76亩,家庭年总收入10779.79元。

③陇脚乡家庭年总收入分布图(单位:元)。

由这个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出陇脚乡家庭总收入的分布状况:19%的农户家庭年总收入低于5000元;5000~8000元的农户较多,占37%;这说明陇脚乡的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占了56%。而也有9%的农户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经调查,这部分家庭的收入较高是因为有包括2个以上的家庭成员外出务工。

④家庭最高学历分布饼图:

图三:

宣传不够,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不够,延缓的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②由于当地村民的经济条件差,加之上级建设资金有限,新农村建设规模不大,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距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远。

③由于陇脚乡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环境不算很好,加之没有乡镇企业,很难吸引投资。因此,缺乏建设资金。

④外出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存在劳动力不足,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减少。

附录:

陇脚乡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尊敬的农民朋友:您好!我们是西南大学智力支乡小分队,正在做一个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调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全体成员衷心地感谢您的支持!

一、农户基本情况:

1、住址 。

2、家庭人口 人 ; 劳动力 人。

3、家庭年收入 元;人均收入 元。

4、家里的耕地面积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亩。

5、家庭成员中的最高学历( )

A、大学 B、高中 C、初中 D、小学 E、不识字

6、家庭主要经营的农业有哪些?(按比重大小顺序排列,比重占最大的在括号内填1,其次填2,依次类推。)

A、粮食作物种植( ) B、蔬菜种植( ) C、果林种植( ) D、家禽养殖( ) D、水产养殖( )

7、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1)种植粮食作物 元;

(2)种植蔬菜果林等经济作物 元;

(3)养殖 元;

(4)财政补贴 元;

(5)其他 元;

8、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有 人,他们是( )〈可多选〉

A、配偶 B、儿子 C、女儿

9、您家里的劳动力( )

A、缺少劳动力 B、有剩余劳动力 C、不少也不多

10、你家里的主要开支是( )〈可多选〉

A、日常消费品 B、农业投入 C、修建新房或购买家具 D、子女的学费

11、您对子女上学的态度( )

A、非常支持,能考上大学最好 B、比较支持,能上到高中就行 C、支持,上到初中就行了 D、不支持,上学无用,不如外出打工或留在家里务农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1、您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

A、十分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不了解

2、您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 )

A、很积极 B、比较积极 C、不太积极 D、不积极

3、对于政府实施的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您的态度( )

A、非常的支持 B、有一些不合理,所以不太支持 C、不了解有什么政策 D、我不关心

4、您觉得村里开始新农村建设以后,家里的收入( )

A、增加很多 B、增加比较多 C、增加不太多 D、没有增加

5、您认为现在农民的税费负担( )

A、还比较重 B、一般 C、比较低 D、没有负担

6、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您觉得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是( )

A、道路 B、水利设施 C、供水设施 D、供电 E、厕所

7、您认为村里修建养老院( )

A、非常有必要 B、时机还不成熟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村里修建休闲的活动场所( )

A、非常有必要 B、时机还不成熟 C、没有必要

9、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

A、对生活帮助非常大 B、有一定的帮助 C、报销额度太低,帮助不是很大

10、在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下,您最愿意经营( )

A、粮作物种植 B、蔬菜种植 C、果林种植 D、家禽养殖 D、水产养殖 E、外出务工

11、您认为开发月亮河旅游景区对农民增收( )

A、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有一些促进作用 C、没有什么作用

12、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您觉得村里的环境卫生( )

A、非常的整洁干净 B、比较整洁干净 C、没什么变化

13、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以来,你的生活质量( )

A、得到很大的改善 B、有一些改善 C、没什么改变

14、您认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及您的满意程度( )

A、成效很大,我非常满意 B、成效比较大,我比较满意 C、成效很小,我不满意

15、您认为您们村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您希望得到改善( )〈可多选〉

A、政府对农民增收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B、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

C、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还不够

D、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够

E、存在一些干部没有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F、一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不是很合理

G、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还比较低

16、您希望政府能够实行的政策有( )〈可多选〉

A、提高种植农作物的补贴

B、限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

C、提供长期,大额的贷款

D、对购买农药化肥等农资进行补贴

E、加大对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注:考虑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农民朋友有可能不识字的问题,该调查问卷需要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做出解释使他们理解问题,并代其填选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饮水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48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饮水价格情况调查报告与思考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县农村饮水价格情况,规范供水价格秩序,近日,我们深入等7个乡镇,对农村饮水价格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鄂西,属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全县行政区划分为六镇一乡,119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94415人,其中农村人口**人。据水利部门数据显示,“”期间,我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共解决**人(含农村学校XX人),建设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78处,**人,总供水能力1.1894万吨/日,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61%。实际完成投资**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400万元,省级配套**万元,县级配套31.21万元,群众自筹**万元。**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73处,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3处,解决了6个乡镇17个村11所中小学2286户**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605万元。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的供水能力、实际供水数量、供水人口、投资主体、上级补贴、管理模式等;运行费用和价格情况,包括电费、人员工资、维修费、水质检测费等各项运行维护费用以及缴纳的各种税费;农村饮水工程水价收取方式、收取标准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电价情况,包括农村饮水工程电价执行类别和具体水平等;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数量和工资水平、管网漏损率等。因供水模式的差异,其情况也各有不同,但农村用水户用水量低,管网长且损坏严重,漏损率大,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管理人员少、工资低,水费标准偏低,收取难,经营管理举步为坚是普遍反映的问题。

二、目前农村饮水价格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在农村饮水价格监管方面,我们价格部门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价格部门监管农村饮水价格的范围有限。目前只监管了县城自来水公司直供到村、乡镇自来水厂直供到村和民营公司管理的水价,故我县的农村饮水价格管理有些混乱,存在政府定价、协商定价、村民自制定价三种定价方式。而且自**年我县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以来,从未对农饮水价格进行过检查,供水企业或村集体大多自己管自己。

2、农村饮水价格偏低。据调查,全县农村饮水价格无论是那种定价方式,基本水价均在1元/吨至2.5元/吨之间,且绝大多数村民自制定价都在1元-1.5元/吨,收支难平衡。

3、除县城自来水公司直供到村的水价公示基本规范外,其它几种供水模式(乡镇自来水厂直供到村、村民自建自管、民营公司管理、村集体管理)基本没有价格公示。

4、时有价格举报投诉。主要是供水管网改造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不能直抄到户而由用户平摊水费等引起的举报较多。

三、农饮水价格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饮用水价格偏低,多数村集体处于保本或亏本状态,特别是提水供水工程基本都要村级进行补助才有人进行管理。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供水成本过高。调查发现,一是工程年供水总量小,供水范围小,用户较少,单位供水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电价偏高。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绝大多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采取自灌模式,不需要发动机抽水,不存在电费负担,但部分抽水、提水工程耗电量大,抽一方水通常需要耗电4-5千瓦时,电费占供水成本的比重较大,电费相对较高。三是群众用水量少。由于用水花钱,农村群众实际用水量较少,每户每月平均5吨,个别村组不足3吨,致使供水单位成本偏大。

二是群众认识偏差。我县农村居民长期以手压井、小筒井和小口径砖井为饮用水源,甚至还有少部分居民取用河塘、渠等地表水。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花钱买水饮用很不必要,他们大多选择不用或少用商品饮用水。

三是部门监督缺乏。农饮水工程加压站、入户主管网等工程都是政府投资,由于缺乏对管材、设备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管,农饮工程建设质量低,“跑、冒、滴、漏”现象较多,致使供水成本增加。据调查,我县村组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平均漏损率在35%以上。管网老化、损坏严重,供水设备和设施年久失修,用户滴水现象较为普遍,缺乏规范化管理。

四是优惠政策难落实。由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性质缺乏明确定性,相关政策、规章制度仅简单指出要实施优惠政策,而对用电价格、税费优惠的规定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执行方式,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使相应的电价、税费等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落实到位,实际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的对策建议

农村饮用水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过高过低必然会影响到购买力。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实现供需双方利益均衡,是促进农村饮用水供应良性运转,保证农饮安全工程惠民政策得到落实的途径。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

1、合理确定水价,补偿经营成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自XX年实施以来,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造成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到供水工程的运营效益和用水户的利益。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优质优价等原则,由物价部门合理确定水价标准,形成群众能够接受、供水工程能够持续运营的水价机制,最大限度的让群众得到实惠。

2、出台优惠政策,降低用水负担。考虑到农村用户经济承受能力,在目前农村饮水价格偏低、运行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用电、用地、税收等实行优惠政策。

3、加强部门联动,实现有效监管。农村饮用水价格的高低,不仅关系农民切身,而且也影响到供水企业(村集体)的经营利益,水利、物价、财政、卫生等部门应当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一方面在统筹考虑、合理分摊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水价;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调研和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村教育调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村教育调查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东临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地势东高西低。境内群山起伏,水洛河贯穿全境,平均海拔在1405—2557米之间。人多地少,干旱缺水,资源匮乏,又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现有人口43.5万,其中农业人口达41万多,占到近95%。全县共有耕地面积91.7万亩,而农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2.2亩,收入微薄。可以说是个农业大县,也是个农业穷县。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庄浪县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新农村建设正大张旗鼓地展开,这对于庄浪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农业、农村、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建设者,只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富起来了,农村的经济才能腾飞。而在这个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广大农民仍是个弱者,他们由于文化的缺乏、视野的狭小、思想的固陋,往往有力气改造自然,却没有能力改造自己。教育、文化、科技,以及信息的不发达,成了庄浪人口素质偏低的深刻渊源。关注农民,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进而从思想上去引导、改造他们。

走进庄浪,放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是青青的,具有庄浪特色的层层梯田随处可见,田间种满了玉米、果树、洋芋、胡麻等作物,长势喜人。远远的可以看见山下的河,宽阔的河床里,窄窄的河流就像一根细细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就在这群山的怀抱中,分布着大片小片的村落,挤得紧巴巴的屋舍周围,麦场里三五个小草垛零乱地堆放着,这就是庄浪人民的家。

一、新农村建设在庄浪只是徒有虚名

在庄浪县南坪乡王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南坪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新村及新型果园产业。新农村示范点已快要竣工,自来水、沼气池、下水管都已大体成型。沿河两边的平川都是果园,园里梨子和洋芋套种,长得郁郁葱葱。听王乡长说,这片政府大力投资的新型果园,今年下来将会获益很多。不久,部分农民就要搬进新村了。在该乡的另一个村里我们参观了该村的娱乐中心,娱乐中心设有图书室、娱乐室、还有操场。村子上面的山很高陡,山下的村庄依旧未曾变样,略带着点古老气息。倒是这个娱乐中心显得异常的耀眼和新鲜。南坪乡距县城很近,条件也好,南坪所见想必可以作为庄浪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王乡长的介绍早已让我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眼前的气象更让我们相信脑海中的勾勒会是真的。就在我们徒步走过县城周围的其他几个村之后,却发现南坪所见仅仅是一场小小的游戏,就如同空阔的蓝天里突然飘过半缕微云一样难成气候。沿途所见的大片的果园都密密的结满果子,由于结得太多,地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农民们因为无人收购、卖不到钱,便也无心去管,任凭滥掉。新建的足球场里长满蒿草,多数的运动设施都被荒废着。弯弯的山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已满是壕沟,走上去坑坑洼洼。村庄往往在山腰间紧挤着,一条蜿蜒的陋巷将这些有些原始的村落紧紧连结着。多数农家的地里依旧种着往日的洋芋、小麦。当我们问起“新农村建设”时,好多人都说“不晓得”,知道的都说“那边川里就是新农村,我们这边山里没有”。在大多数农民的概念里,新农村建设就是那一排排崭新的屋瓦房,果园产业都是政府下达的任务,而吃饭,挣钱还得靠自己田间的洋芋、小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