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绿》朱自清诗词(推荐20篇)

浏览

3350

范文

61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引导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

二、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四、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就会着急,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今后还应注意耐心引导,有效地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其次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最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背诵,学生在背诵的时候既快又轻松。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10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対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此曲大部分为一字多音的歌词,民族风格突出,歌曲旋律也跌宕起伏,学生学唱不容易上口。为了使学生能够唱准歌曲,让学生在多听歌曲范唱的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逐小节领着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对学生唱准歌曲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范唱的这一环节中,着意将歌曲演唱的速度放缓,让学生注意听清哪些字是唱一字两音的,哪些字是唱一字三音的,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在心中明确旋律的走向,这对唱准歌曲也很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两点教材处理非常巧妙。一、对于本课写作顺序的教学处理。本课的写作顺序是空间和时间并行的,教师了解这种顺序都有些难度。在教参中,把了解写作顺序作为了难点。我认真阅读教材后发现,这种写作顺序模糊不清,和学生讲述清楚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几乎没有价值。于是我将文章梳理为三大板块,植物、动物和人物。这样不仅文章写作线索明晰了,还能对学生的写作题材提供提示。二、给课文中的图画命题。命题是最具主观意识的活动。在第一次试教中,因为命题答案的五花八门,浪费很多品词析句的时间。我意识到类似命题这样的开放性练习,作为公开课的练习是极不明智的。

于是我在第一课时,和学生探讨了画面的命题。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说,然后在根据画面内容,给学生一个浓缩的题目。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为第二课时腾出了时间。

今天的评课老师们也犀利地指出我的问题,我深感认同,深受启发。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语言啰嗦,表述不清晰,指向不明确。其次在品词析句方面不够具体细致,感觉有些泛泛而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补充诗文,教材中的提示泡泡、以及课后练习等使用不够充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非常感谢今天参加听课评课的老师们,你们对课堂详细、正确地分析给了我很多启示。带上你们的意见,我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读书郎》我确定了“学生们唱的歌”为主线,从而选择了《毕业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充实到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时代学生唱的不同内容,知道音乐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演唱《读书郎》,表现其天真活泼的形象。

2、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学生唱的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3、用已掌握的演唱形式表现《读书郎》,增添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是学唱《读书郎》难点是演唱即轻快活泼又不本课的不足主要在于学生歌唱积极性的调动不够。他们回答问题很积极,但在歌声中缺乏了一点主动与激情,在难点解决中学生能在教师带领下唱好每一句,可全曲连起来唱时缺点又重现,可见在学生的内心缺少一种歌唱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性要如何引导开发有待与大家的研究与探讨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 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 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再三斟酌,我选择了《都市精灵》一文作为开课内容。这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连鸟雀都不常见的现实,倡导“善待自然,优化自然环境”的理念。这个理念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让一个认知水平还尚浅的初中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贯彻它,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语文课的学习还要考虑到人文性。怎样把课上出新意、上得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在我心头。

我又一次翻开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读到这里,突然间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灵感。对啊,我能否尝试从情感体验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尝试以此作为构建本节课教学思路的依据呢?

于是,我设置了“文章写了哪些城市的哪些动物?——作者对这些动物流露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动情,哪些画面生动、精彩?谈感受。作者满怀激情地描写对比鲜明的画面,想呼吁的是什么?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进而 “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怎样来体会感情和作者的观点呢?让学生精读、品味。具体的做法是:抓重点词句段,谈画面生动在哪,谈内心的感受。对观点的提炼,设想从议论抒情段落中捕捉信息、把握大意,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语文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这堂课最为精彩的,我想是结尾。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其实也是对人类的一种呼吁、警示,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发现问题后我们要反思今后应怎么做。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为绿色奥运献计献策”的环节,展示图标,让大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正是对文章主题是深化和延伸。注重文本阅读与体验,使文本阅读实在,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于听写读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展能回归文本。

课上完了,可也留给我一些想法。为何构思一度“难产”?对《新课程标准》,我究竟读懂了多少?对新的理念,在每天的教学中我思考了多少,又运用了多少?新课程理念不是针对几堂公开课的要求,应该渗透在常规教学中啊! 我常常会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头脑简单”,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法是否恰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转变观念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自己疏于反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57 字

+ 加入清单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

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浩友慧全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中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习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爱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情境和活动,还时间与学生,让学生合作探究,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则充分体现了“导演”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得开,又能收得回,在活动中既培养学生能力,又渗透思想教育,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全面,生活情境较多,构建了“生活化”的课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了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较好。

但是,在学生发言时,还存在学生不敢发言的现象,好多学生可能因为羞涩的缘故,不敢说。要打破尴尬的局面,就需要老师机智的启发和鼓励。每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以上就是这节课给我的点滴启示,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动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这一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品读第四部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一物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想象"也是有法可循的,应该是合理的。为下面学生的练笔——想象"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做了一个铺垫,暗示了想象的思路。从学生后来的发言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这一设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而且情感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在谈对盘古精神的体会时,我没想到学生会谈的那样动情,那样到位,那样美!看的出来学生心中充满了对盘古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二是练习复述课文。复述是中年级的一个很重要的语文技能。对于初次接触复述的学生,如何潜移默化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完成本篇课文的复述呢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是下了功夫。应该说我所设计的整篇课文的学习都是为最后的复述做铺垫的,包括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对重点词语的关注;对最能展现学生自由精神的模仿想象等,我都做了相应的处理,结果表明:学生在第一轮"对照板书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中就很好的完成了复述任务,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课前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只布置学生把课文读两遍,我就是想做个实验:看学生的即时学习能力到底怎样,看我这样设计效果如何。最后,我把板书的内容擦掉,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对照图片,就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应该说,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我觉的我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不尽人意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照图片联系复述课文。怎么说呢我原来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一环节配上音乐,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前一天也没接到讲课的通知,所以没有音乐,只有5个学生干巴巴的复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一直集中,显的统筹不够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歌曲《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感情真挚,节奏严谨,结构简洁,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在讲授歌曲时,播放课件,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下,一副副美丽的大海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大海边,感受大海那份情怀。自然的引出课题,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随伴奏演唱歌曲,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及歌曲的主题思想;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时一个是注意了主导节奏,另一个是重复“大海啊,故乡”情绪的不同层次,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在同学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学唱了英文歌词。效果很好。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但在音乐创造方面做的很不好,很多同学不愿尝试这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看到外界美丽景象的窗口。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

本节教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及矫治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体现新课标的以人为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薄厚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_请示报告_网

范文类型:请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请示

(本稿经冯磐石先生修改)

湖南省诗词协会:

株洲市四中是一所具有50多年校龄的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坐落在湘江之滨,校园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环境幽清,是文人学士谈天说地、怡情玄览、舞文弄墨的较好去处。学校有近50个建制班级,36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有相对独立的艺教部,艺术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四中的艺术节目多次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荣登央视;在文化教育部分,文科特色也相对见长。四中老师严谨敬业,好学不倦,有一批艺术底蕴深厚,经常或吹打弹唱,或吟诗作画的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建设了一批艺体协会,如摄影、书法、舞蹈、羽毛球、自行车、钓鱼等等,晴初霜旦,花前月下,常常歌声缭绕,舞姿迷人。学校建设了一批文化项目,花树丛中,碑碣雅丽;厅室檐廊,书画飞动;佳节良辰,诗联飘荡。学校领导全是专家学者,姜野军校长温文儒雅,有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张军红书记倜傥潇洒,长期兼管艺教部,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胡新民纪检书记虽数学教师出身,而才情奔放,吟诗填词,堪称行家;郭克勤工会主席则是语文特级教师。这些都为打造校园文化,创建“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成立一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做到了领导有班子,活动有经费,工作有阵地,宣传有专栏(专刊)。另外,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两个上级协会的领导、艺术家多次亲临四中指导协会的工作,传授诗联创作的经验,提供诗联创作的平台,他们既敦敦教诲,又挥笔示范:他们的鼓励、鞭策、扶持对我校诗联协会工作的开展,对我会诗联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拥有一批坚强的诗联骨干,聚集了不少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诗联爱好者。并且成立了一支以诗联怡情,以诗联养性,以诗联壮志的老、中、青三结合诗联创作队伍,形成了以诗联为乐,以诗联为荣的良好氛围。退休教师熊震洋、彭佑安、袁定赞,他们从事诗联创作几十年,是株洲市诗词学会和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资深会员。而今他们年事虽高,但老而益壮,不仅坚持诗联创作,而且继续鼓励和指导后学。熊震洋老师曾出版诗词楹联专辑二册,是《南楚新声》的编委;彭佑安老师的诗词楹联别开生面,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多次获奖,是《株洲楹联》的主要创始人和编辑者;袁定赞老师不仅诗词楹联意蕴深厚,而且他的绘画作品生动逼真,在株洲市艺术界享有盛誉。这三位老师深受株洲市四中师生的爱戴,他们是株洲市四中文化建设的先驱。

潘民华、朱柱石、陶金云是株洲市四中现任教师,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老会员。潘民华老师是湖南省化学特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诗词协会理事、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会长。潘老师的诗词楹联联率工整,言简意赅,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近100首,楹联100多副,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发表有关楹联的文章20多篇,并完成了近十万字的《联海导航》艺术的初稿,目前,正作为诗联社(成员是XX级学生)的校本教材,他亲自上诗联课,指导学生创作诗联。不仅如此,潘老师开化学教学之先例,将艺术教育特别是诗联教育带进化学课,既活跃了化学课堂,又拓展了学生视野,更能使学生收到多方面的教益,为此他编著的《化学与艺术》一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化学与诗词。朱柱石老师是株洲市语文骨干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老师爱好古典文学,勤于诗联创作,在“新浪”等博客上撰写诗词联1500多首,在市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200多首,在全国性诗联比赛中获奖30多次,完成了校本《古代诗歌漫谈》初稿,计七万余字。朱老师经常在“柏园讲坛”给学生讲文学,在“文学班”(XX级校本选修班)讲《古代诗歌漫谈》,目前正指导“晓荷文学社”(成员是XX级学生)学生的文学创作。陶金云老师执掌学校宣传工作,是株洲市诗词协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他办事认真严谨,不仅诗词楹联富于意蕴,而且书法绘画技法圆熟,他把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的宣传作品诗意盎然,不仅学校师生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而且师生们耳濡目染,获益良多,浸润之功,不可低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蒲公英深受环境污染困扰这一部分内容时,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蒲公英的“难受”,我就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蒲公英的“难受”,对蒲公英的遭遇产生同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另外通过学生形象生动的表演,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蒲公英的描写是那样生动形象,从而也体会到的拟人写法的好处。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连平时不爱学习,比较沉静的伍铭锋同学也跃跃欲试,并且进行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从蒲公英身边呼啸而过”这部分内容的表演。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特别是学习蒲公英被空饮料罐砸这一部分,我问:“你们平时有没有被空中砸物砸过啊?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上前跟那些乱扔垃圾的人理论,有的说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乱扔垃圾,从而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地树立环保意识。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这节课我对时间的把握不足,以后应该多注意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丢失的骆驼》是五年级第八单元拓展阅读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伊始,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件什么事。

而后,我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自读课文: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当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探究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我再要求学生想想:四兄弟为什么能帮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学生联系上下文,略加思索,自然就能明白因为四兄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从眼前的事物做出合理的推断,所以能帮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

我再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从这个故事从受到什么启发,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最后,我又以演戏的形式来表现了法庭上的一幕,让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讲得很少,都以学生的读、写、讨论、活动为主,

学生都能在愉快中学习,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这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歌曲《小酒窝》,本来主题童年就和小酒窝有些联系,我就根据教材从幸福的童年引出可爱的小酒窝。并且把歌曲想像成一组解读幸福的密码。当我说同学们的幸福都住在酒窝里时,他们都笑了,还互相指点着看,课堂氛围就一下子活泼了。我又提出了有密码可以把幸福请出来时,同学们都很好奇,以至学歌时都很投入。所以,在引导学生学唱一首歌时,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是他们爱唱的,这除了歌曲本身的因素外,教师的引导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另外,由于没有经验,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全面,以致上课的时候出现了学生提出没有小酒窝该怎么办,这是根本不会料到的,我想起培训的时候有老师说过,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红色的小圆纸,上课时发给学生,贴在脸上充当小酒窝,既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能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想下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现在的三年级没学过谱子,所以他们要学唱一首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起作用了。这一点不言而喻,这首歌由于开头两句是一个同旋律的级进,我就采用听一听,找区别的方法,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并且把歌曲中的注意点难点都放在里面,学生再唱时就不大会犯这一类的毛病了。让学生试着唱一唱的时候,我觉得先得让他们听清楚旋律,他们一旦积极性高了就唱起来特别地响,走调了也不会发现,所以得让他们从心里唱到轻轻地唱到用美妙的声音歌唱。学生会唱一首歌了,他们就会特别高兴,然后每个人都会唱得非常响,这时我就得提醒他们用感情来唱了,但单纯地说请唱得有感情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想出来了这么个办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说说应该要怎么来解决。

现在缺乏经验和这方面的见识是我最大的问题,有时课堂应急不够机灵,出现无法自然衔接的现象,这些都有待我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积极探索,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短短的40分钟的课上完了,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多,这从侧面也显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还是不成熟,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这堂课还不够完整。一堂课应该由问题引入——新课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所构成。但是我的这堂课在小结后就匆匆结束了,并且小结进行的也是相当的仓促。显然,在整体布局和时间的分配方面仍需要加强。

其次,在这堂课中,或许是学生的紧张,或许是学生的确掌握的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的应变的能力就显的很薄弱,有些问题我不明白该如何的处理,因此只能草草的让其他学生报了正确的答案后囫囵带过而已。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需要自己去着力解决的。学生产生了问题本是展现老师水平的时候,针对错误的答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该是什么”等等;在措词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对吗?”,“正确吗?”等等看似“疑问”实则否定的话,而应采取“还有其它答案吗?”之类的语句,让其它学生去思考。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备课,更加巩固的考虑

再者,在概念的引出之前事实上我只采用了一个例子。但事实上,一个例子,是不具代表性,相反,应采用更多的例子,正例,反例等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些错误的题目来让学生判断。而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透彻的理解这个概念,方便学生最后自己概括出概念。因此,张波老师也建议将概念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上来,放在概念形成之前,作为辨析进行。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通过老师设计好的有层次的阶梯一步一步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做数学”。而不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

这是一堂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课,课堂上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他老师也给我指出了各种有效的改进方法。相信通过这次机会我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