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优秀20篇)

浏览

1654

范文

100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品读于漪先生《教育的姿态》,其实这本书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教育的姿态”这个话题,但“椎心的忧思

竭诚的期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找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记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在字里行间我更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发展的诚意。

柏拉图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洞穴中把囚徒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界。”我想这是对教育对神圣的定义,这会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肃然起敬。前几天在广州参加生命教育的培训,在旅途翻看《教育的姿态》,于漪先生也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是啊,曾经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老师却并没有那么的“神圣不可犯”,不夸张的说教师成了“高危”职业,我们甚至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也无法得到合理的维权,我们有了些许抱怨,我们开始对那些因原生家庭出现问题而无法救赎的的孩子感到无力与迷茫,我们开始思考真的是“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吗?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郭老师闲聊,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担忧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清醒不少,郭老师说:“所有的心理辅导都是建立在信任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困境时,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殊的个体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立竿见影,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独的灵魂,但此刻经郭老师一提醒,我突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态》中写到:“教育本是细水长流的事业,最忌讳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我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候,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很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天种子撒下去,明天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本来就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假装随意的说:“张老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得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惑,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工作,不知心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封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微小的地方入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目前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希望在细水长流的时光里,我能收获到小高对我的信任,慢慢打开心门。但在这里我们需要切忌的是,于漪老师所说的“细水长流”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看成静待花开。于漪老师认为,一个人知识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缺陷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需要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施以切合身心发展的教育。小高此刻的内心是封闭起来的,如果我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成熟的自我认识中会扭曲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失望的世界重新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心,知心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但是我想此刻的我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天还不能收获,但一天天的积累,一次次的努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如昨天课堂上她那认真的模样,比如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刻,我坚定地认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掌握其成长规律,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真正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态》让我们更加坚定“用心耕耘,以期收获”的教育理想。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远保持行走的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有关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匆匆忙忙地看完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一开始却是没多大感觉的,但慢慢回忆着文章的内容,莫名地却想笑。

其实在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张爱玲的书,但她笔下的男主角振保却让我感到熟悉,他在各类爱情小说中出现了太多次。这一类人的结局跟振保的倒是不一样的,张爱玲还是笔下留情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男人一生之中都会拥有至少两个这样不同类型的女人,这样不同的两类女人很好地诠释了“得不到的永远是的”这一道理,因为最终留在男人身边的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很可笑的是,振保却认为他是不一样的。男人嘛,终归还是一样的啊!除非他的白玫瑰与红玫瑰是一体的在英国是认识的初恋玫瑰是振保心中的怀念,他对娇蕊的爱的其中一部分也是承袭了对玫瑰的留恋。他因娇蕊与玫瑰有几分相似而不自觉喜欢上娇蕊,喜欢上与她私会的感觉,喜欢这种不见得光的刺激,但在娇蕊跟王士洪坦白之后果断选择逃避。相比之下,烟鹂更是无辜与可怜。我的确无法忽略她自身性格上的“那一层膜”也导致了他人不喜与她来往,但是与振保的这段婚姻,却像是把她困住了。旧式的礼教让她无法得到振保的欢心,但也还是尽力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傻傻地为振保作各种辩护,一次引起振保的“重视”居然是因为自己的出轨即便最后振保改过自新,也只是因为“旧日善良的空气一点点靠近”,而不是为了她。男人啊!——来自看完书之后的感叹。

男人和女人都叫嚣着要追求自由的时代,不同的是,男人想着的是要到外国去见识一番在回来,而女人想的是理所当然的让男人伺候。是因为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是低下的吧!否则怎么会只是男人心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而没有女人心中的花瓶与花盆呢?振保的人生到底如何我不知要如何评价,但是,娇蕊和烟鹂的呢?她们都是在匆忙的婚姻之后才遇到了自己动心的男人,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她们就不能在遇到良人之后才出出嫁么?不能。社会是不会允许的,是社会的落后与旧式观念束 缚了她们的人生,断了她们的后路。即便国门已开,即便她们可以到国外读书,可以得到年轻男士的伺候,但那一切终究是为了日后找个好人家。可见,重要的不是谁才是振保心中的女人,重要的是女人可以跟自己心中属意的人在一起而不受外界的干涉,不管红玫瑰与白玫瑰都能找到与只最为相配的花瓶。是世人的偏见才会导致玫瑰身上多了一根根尖利的刺,世人的眼光一日不改变,玫瑰还是会变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或者衣服上的一粒白饭粒,没有了便没有了所以,女人最应该的不是找到教会自己何为爱的人,而是提高自己的地位,重新夺回去爱的权力。女人啊!——来自看完书之后的叹息。

果然,即便是要写感想,还是觉得“呵呵”二字更为贴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五岁女孩迪伦的经历。迪伦是一个在学校里很不合群的女孩,孤独而混乱。她最好的朋友转学了,身边剩下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一直期待着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摆脱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到窒息的生活。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迪伦十分缺少父爱。身边的环境使她更加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于是她决定起身去找父亲,寻找那份父爱。不幸的是,迪伦乘坐的列车发生了意外。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那是崔斯坦。男孩仿佛就是为了等待迪伦而等待着。是的,崔斯坦就是迪伦的摆渡人,迪伦已经在事故中不幸遇难了,崔斯坦就是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迪伦找到回家的路。现在他的任务是陪伴迪伦走过最艰难的这段路。崔斯坦对迪伦来说很特别,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迪伦的身边一直都有一个崔斯坦陪伴着她。他们一起经历艰难险阻,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相行的故事深深地温暖了我:他们相互陪伴,相互照顾,从陌生变得互相有好感,争作文吵,拥抱……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但一切事物就算再美好也躲不过分别,到了路途的终点,再向前就是天堂了,也就是在这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但他不能,剩下的路他无法陪她走下去,他不是救世主也无法改变自己和迪伦的命运,所以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他新的任务。而迪伦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为找到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她不顾他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小说的结局美好且温馨,崔斯坦来到了她的世界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陪伴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共同面对困难,也让她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敢于追求自己渴望的,使迪伦从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变得无懈可击。迪伦不再惧怕死亡,是她的勇气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她让他认清了自己,他不再是那个日复一日没有目的地活着的那个崔斯坦,他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和情。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值得。”

真正的摆渡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只有你不敢做的,没有你不能做的。一直以来禁锢我们手脚,不去行动的从来不是他人,而是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你是你的向导,一直都是。只有无所畏惧的前进﹑向往自由的内心,才能使你得到自己渴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彷徨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塔克的郊外》是《时代广场的蟋蟀》续集,《时代广场的蟋蟀》很好看,《塔克的郊外》也一样好看。

《塔克的郊外》主要讲的是:柴斯特回到乡下了,他知道草原遇险了,就派了云雀——约翰去通知他的聪明伙伴——亨利猫和塔克老鼠。约翰飞呀飞,终于来到了繁华的城市——纽约,就开始催塔克和亨利动身了。他们赶上了最后一班车,来到了康涅狄格州。来到康涅狄格州了,看到是一幅郊外的画面,然后他们就来到了柴斯特的树桩,安息了下来。为了拯救小动物的家园,他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才拯救了草原,这个办法是一个“善意的欺骗”,他们连夜赶造了一个“善意的欺骗”,他们“淘宝”了艾伦·哈德雷家的一些物品,艾伦的妈妈开始怀疑有松鼠同他们的东西,最后,他们成功的淘了艾伦·哈德雷家的一块牌子,矗立在了一堆废墟上面。后来,人们发现发现了这堆废墟,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牌子,他们的市长维西说,要保留这块草原的原貌,所以就没有破坏了。

我觉得塔克很聪明。塔克是唯一想出办法的一个人,他让草原恢复了原貌,他让草原不受破坏,也不让艾伦伤心,也不让她领着那些小朋友伤心,还不让草原的小动物们伤心。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做事的时候动一动脑筋,不动脑筋的人是想不出办法。塔克就是爱动脑筋,所以就想出来了一个那么好的办法,亨利也想出了一些办法,所以就说凡是做事的时候动一动脑筋。这本书是我看过最好的书,不过还有哈利波特那一系列的也很好看,也写的很好,很生动;我还总是觉得《塔克的郊外》好看一点。我第一眼看《塔克的郊外》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故事一定很好看。令人惊讶的是一只小老鼠竟然能想出那么好的办法,不用说老鼠是想不到的,何况有时候这个办法人都想不到。所以我觉得塔克很聪明,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桥下一家人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与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你听说过吗?这句话来自于什么故事?对呀,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快乐王子》呀!

《快乐王子》是一个多么“幸福”的王子呀!也许,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王子,但他可以在那冰冷的冬天献身给穷人,那些富人会吗?连一件新毛衣也不会,能跟快乐王子比吗?所以,快乐王子就算丢掉了生命,他也永远是快乐而又幸福的人,这样的人不值得大家尊敬吗?老百姓就会把他当做王子,做他们的榜样,受到大家的尊敬,这难道不对吗?

确实,有些富贵人觉得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他们知道要帮助穷人吗?他们贪图富贵,只知道吃喝玩乐,打骂奴才,嘲笑农民,真是白痴,可耻!还不如老百姓,老百姓也知道感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而你们呢?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井底之蛙!连感恩也不会,你们还会干什么?心里只知道钱!钱!钱!

要想快乐和幸福,别忘了多多付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后感_学习心得体会_网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读后感

《论语》每个人肯定多少都读过一些,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无聊,一些读不懂的古文放在谁面前都会觉得无聊,但有一次,我又从书柜里发现了我那本陈旧的《论语》,闲来无事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谁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里面的内容好像无师自通,一看就懂,也许是读过好几遍的缘故吧,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读《论语》了,从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孔子渊博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孔子流传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风日下的乱世,但孔子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而随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说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圣人,这绝不是个人的小聪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读过《论语》之后,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视“文、行、忠、作”。不仅重视课本知识,更强调社会实践,这正是当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备的。如果拿孝道与学业来比的话,那就像孔子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之”。

《论语》其实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不光讲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琐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没读《论语》之前,我觉得历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对“道”视而不见,读过《论语》之后,我发现孔子与历代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站在以人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为本”的千古绝唱。

《论语》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读,就会读懂其中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悲剧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感情的悲剧,《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悲剧,《麦克白》是关于野心的悲剧,那么《哈姆雷特》则是这三者的综合,并且在这感情、亲情与野心的悲剧中最终体现人的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真实,但又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毁灭”去毁灭了丑陋的叔叔克劳迪亚斯;以自己的“毁灭”深深的把当时丑陋的现实刺了一刀;以自己的“毁灭”成就了他的祖国——丹麦的“生存”;也以自己的“毁灭”留下了那振聋发聩的“哈姆雷特命题”。

哈姆雷特是个与恶劣世俗同归于尽的悲剧英雄,但他悲壮不悲观!曾有人这样说过:其实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透过对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好处的严肃思索。悲剧也正是透过对一切矛盾冲突必然性的揭示,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

在莎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就应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在很大的层面上,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悲剧,人的悲剧。

这个戏剧中有一段十分经典的关于死亡的台词:“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此二抉择,就竟是哪个较崇高?”

哈姆雷特选取了死,“死即睡眠,它但是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此结局是可盼的!”死并不是可怕的,而是一种归宿,一种最安全最适宜安抚灵魂的方式。只可惜,在死的时候也不是彻底清净的。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死了之后是什么样貌,不知道死去以后是否真的有梦,而那梦又将是完美的还是残酷的。

命运、性格、抉择,这些该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所在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读者”,拥有无比艺术魅力的《哈姆雷特》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的舞台上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折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分手信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1、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2、得不到,又忘不掉,那是最孤单的。你和我,曾经有过许多快乐的时光,我以为从此不再孤单。只是,当我们走不到一起时,那种相思,才会是最孤单的!

3、幸福远了,但带不走随身的记忆。甜蜜化了,却化不了拖手的体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辈子的誓言却早已灰飞烟灭。

4、如此美丽夜晚,孤独是一种遗憾。想念得不到的爱情,已成习惯。情歌让我虚度浪漫,最后还是曲终人散。

5、你我有各自的轨迹,如流星。能相聚,共步一段旅程,是缘分。但最终,将朝着各自方向渐行渐远,是命运。

6、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

7、天很黑,心很痛;夜很长,觉很短。邮箱查了一次又一次,手机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终于还是失去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外婆就是外婆,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是苹果树上的外婆就不一样了,你们一定奇怪:苹果树上怎么会有外婆呢?想知道吗?那我就给你说一说吧。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外婆或奶奶,可是安迪就没有,他的外婆和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当他每次看见其他小朋友都有外婆或奶奶一起带着玩耍,就非常伤心。

这一天,安迪去找他的好朋友格哈德和罗伯特去苹果树上搭凉棚,可是格哈德的外婆和罗伯特的奶奶来了,他们俩个要陪着,不能和安迪一起耍。安迪只好独自一个人在苹果树上玩,他多么想也有外婆或奶奶一起带她一 起去玩。当他正默默地幻想时,忽然,他发现外婆正坐在苹果树上,微笑着看着他。安迪高兴地让外婆带他一起去游乐园玩旋转木马、大抽奖轮盘、船型秋千、赛车等,两人玩得好高兴。

第二天,安迪写完作业后,又和外婆一起开着小车去草原套马,外婆开的车上有好多机关,安迪好奇的一会儿摸这,一会儿摸那,并让外婆给他解释各种机关的用途,路上,安迪还开心的开了车。到了草原,外婆利用车 上的机关给他套了两只马回家了。第三天,当他们在去印度抓老虎的路上,当安迪正开心地和外婆说话时,忽然有一个老奶奶叫安迪帮她推车,安迪连忙去帮忙,完了以后,老奶奶又带着安迪一起玩耍做游戏。

从此,安迪有了爱他的外婆和爱她的奶奶。安迪每天为老奶奶做家务,买东西 …… 更妙的是安迪可以把外婆的故事告诉老奶奶,也可以把老奶奶的故事讲给外婆听。 从此不再羡慕好朋友格哈德和罗伯特。

从这篇故事里,我明白了 爱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爱,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和谐、宽容、理解 ……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帝王——是历史的奴隶。就像这江水,一去不复返。

轻轻合上书,呼吸有些困倦的空气。托起一天都盯着书本的双眼,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写下这篇日记。刺眼的白织灯下,淡淡的尘埃朦胧了笔尖,在空气中发出恶臭,却跳跃着,映出他们早已成为定局的命运。

——题记

老人,你从厚重的木藤椅里躬起身,眼睛上蒙起的水雾挡不住有神双眼里藏匿的光芒。宽阔的额前爬满了岁月抚摸的赠礼,发亮的银白胡须里写着一种特殊的智慧,从你轻抚书页的手里我听见文字窸窸窣窣交谈的声音。

擎起手边的烛台,任火焰灼伤你的梦想,任它与那些文字将你伤的体无完肤。你盯着爬满丑陋文字的牛皮纸,又在发黄的书卷上落下了笔。

娜塔莎笑着从歌声里走出来,她青春的、愉悦的气息就像在黑暗中绽开的罂粟花,散发出鬼魅、馨香的气息,她对你来说就像黑暗中唯一的亮光吧。她温暖地开心大笑着,回护着她的愁绪,像女神一样把每个人感化,带到他们的净土上去。

但是,请原谅我的无理吧,老人。在那样的时代,这样一个爱唱歌的女人又能做什么呢?她无法打破黑暗统治,无法拯救那些农奴,她甚至曾背叛过许多人的爱。

允许我这样说吧,老人,她是一个爱唱歌的,生活在黑暗中的,废物。

彼埃尔穿着紧身的俄罗斯军官服,掀开黑色的帘帐,微笑着走出来。帘帐里,是他刚刚砸死的,他的妻子,海伦。他肥胖健硕的身躯挪动着。他爱娜塔莎的清澈的眼睛里,有一种称作无私的感情,缓缓的,吹散了愁绪,吹散了娜塔莎脸上晶莹的泪滴。

一个男人,一个无私的男人,一个无私的懂得生活的男人。仅此而已。

老人听我说着,微笑着,一双灰色的眼睛蒙上了灰尘却更为有神。

知道吗?老人,安德烈公爵是我最欣赏的人。欣赏他第一次面临死亡使恐惧的眼泪,欣赏他对娜塔莎离开后的伤心,欣赏他对自己厌恶的人的冷漠,欣赏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杀敌。的确,我爱上了那种性格。但你让他死了不是吗……我看见他笑着,灵魂化为透明,在娜塔莎与妹妹玛西里小姐的泪水中,在昏暗的烛光中,他合上了眼睛。永久地,享受了那种安乐。

我把对他的爱收藏起来,这是对一个真正的“人”的爱。

老人笑着站起来,把手中的笔放在那发黄的纸上。被囚禁的灵魂挣扎着,有些无奈的咆哮,在书里跳跃着,却无法摆脱书的束缚。许久,老人的眼泪顺着长长的睫毛滑下来。

他的身体无力地倒在了木藤椅上,在灯光下深深地叹息,沉重的暮霭爬上了苍老的脸颊。

呼出叹息千百年后化为雾气,碾过了黑暗的岁月地平线。

我看见了你的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了《山居岁月》,《山居岁月》是由美国的一名作家,名叫珍克雷赫德乔治写的,而这本书还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

作者为什么要写山居岁月则本书呢?因为珍克雷赫德乔治以写自然故事为主的美国著名儿童作家。作品达一百部以上, 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奖项,深受文坛和大众的推崇 。

《山居岁月》讲述了一个男孩山姆葛博礼从父亲口中得知他的曾祖父遗留下来了葛博礼农场 。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了去寻找山姆葛博礼农场的所有准备的东西,对山姆而言不是一次短暂的旅程或露营是要橡树一样长久地独立地生存就这样开始了。他用人类千百年时间习得又被人类用千百年忘却的生存技巧活了下来。

他的身上蕴藏这场人都没有的一种能力 —— 野外生存的能力。

他在野外生存用活给自己烧出一个树洞和一个储藏室,用乌龟壳做碗和做灯而且还需要一只猎鹰捕食,恰在此时一只猎鹰,从头顶飞过,他就当机立断跟踪这只猎鹰,去找它的巢,结果猎鹰竟然飞到了险峻的峭壁上他鼓起勇气开始攀岩,等他爬到鹰巢旁边时已经筋疲力尽了。突然母鹰回来了,它张开双翅,击中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感到一阵疼痛。不过,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一只小猎鹰放进口袋,就连忙爬了下去。他在寻找中一路走来,在四季的交替与万物的变迁中他学会了谛听与凝视自然。也给他自身带来了磨练。

十分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也让我从中知道眯着你对生活的困难要乐观地去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级上学期,我学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学后我受益匪浅。

学过这篇课文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原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这么美妙。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简短的几句话,透露了百合坚贞不屈与被人嘲笑不动摇的宝贵品质。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说明了白和敢于表现自己。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上课时畏畏缩缩,生怕老师提到他,我觉得那些同学要敢于表现自己,要学会毛遂自荐。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说明了百合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不同,使命也不同。但不管你干什么,都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老师在贫困山区一待就是几十年。他不图享受,只一心一意教学,只盼望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他用青春和心血实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把学习使为我的第一使命,长大成材回报祖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也不同。老师以教育人体现价值,军人以保家卫国体现价值……我则要以优异的成绩来体现我的价值。

学完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认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为之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成于1601年,那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圈地运动”正在进行中,社会中充满矛盾。这本书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哈姆雷特因为父亲的死亡放弃了一切,包括他的尊严、爱情甚至于生命。然而这样有没有意义呢?为什么要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并不清楚,他甚至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要做些什么梦”。

但他不得不报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驱使。这使命感从何而来?是因为正义吗?消灭代表邪恶与丑陋的叔父克劳狄斯,恢复王国的秩序。这似乎是一个理由。但正义的伸张又必将伴随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为了避免这些迟迟没有动手,他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这个使命。但在那时剧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死了,只留下一个霍拉旭。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涉及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临死时对霍拉旭说:“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蒙受极大的损伤!你如果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这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这很奇怪,哈姆雷特为什么留下这样的遗嘱?为了他的名誉吗?可哈姆雷特为了复仇已经什么都不顾了,为何还要在乎名誉?我想他当然不是为了名誉,传播这个故事是为了给世人以警醒,让世人替他继续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遗嘱中还提到了天堂,连死亡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来天堂呢?我实在不明白,或许哈姆雷特仍对死亡怀有恐惧,想给自己一个精神安慰罢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者,但当时各个阶级为了利益而不停斗争,使英国社会现状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差距越来越大。莎士比亚能怎么办呢?踌躇满志的他却无法“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于是他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与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这思考与矛盾画出的省略号。他想借这个省略号引发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王二小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244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用了一周晚上的时间读了@艾力酷艾英语 艾力的新书《你一年的8760小时》,感觉还是收获了一些东西。

“初识”艾力大概是在一年前了,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巧合就看到了微博,因我以前在新东方学过英语,凭记忆好像是通过关注过一些新东方名师微博后有个推荐栏里有艾力的链接随之就关注了。最主要的还是置顶微博“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的讲解视频。因为当时自己正在看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关注一些方法,这突然映入眼帘的方法当然吸引眼球,而且是新的独创的方法更应该关注学习。后来通过微博渠道、个人网站、其他视频网站,慢慢了解更多,更加加深了对其关注度的基础。首先,同属西部人,当时新疆的爆恐事件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新疆都有种异样的眼神和看法,作为西北人我知道新疆人其实很淳朴简单、热情好客的,要说暴力恐怖,那是因为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有帮派斗争,具体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肯定的是那只是少数,大部分公民还是好,再者说哪里没有些暴动捣乱分子;其次,看艾力的视频演绎总是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活力和激情的正能量,(至于其中不无人知的故事后面再说),网站介绍里又是足球踢的好,参加学校各种比赛,又会弹吉他而且还水平不错,这和我喜欢运动学过很多年音乐都有很重要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艾力出身名校,这对于我或者很多人是没有抵抗力的。北大、清华这意味着什么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最高殿堂,这对于我一个学渣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以上都是我关注艾力且敬佩其人几个重要的因素。

后来在一些电视节目上,清华的一次活动上听到了他的另外一些故事,着实让我心里反思了很多。大学毕业前父亲去世的消息,让我更多了一层敬佩之情。西部的家庭一般男人都是顶梁柱,妇女基本都是居家型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太多收入,而且你还有个妹妹,这对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我真的不敢想在一种什么状态下顾及了自己同时还照顾了另外两位家庭成员,而且还是在北京打拼。因为我的家庭也一样,我也有个妹妹,不同的是我父母都有工作,家庭情况都还可以。用父母的话说就是他们根本不用我管,只要我混好自己就行。现在想来在北京这几年,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照顾家人贴补家用,想起来都有点汗颜。你一个二十多的青年就能独挑大梁着实让我敬佩。因为在之前所有视频里都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幽默诙谐,根本看不出你是一位有故事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家庭殷实、生活无忧的富裕家庭。反正让人佩服的地方挺多,向你学习!

现在来说最近看完的这本书。首先能出书就很好了,尤其在20多岁的这个年龄。记得上学那会受韩寒影响,很多学生都想成为作家,我也不例外,每天都写点,没事还写个短小说什么的,现在想来还是很美好,至少那是一个梦,直到现在还有段时间天天保持写日记,就是为了锻炼笔力、语言组织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只是现在的各种原因越来越少的写了,这篇可能是今年以来写的最长的一篇了,因为有所感慨。一是算对近期读书的一个总结,一是通过文字算是对你的一些对话吧。

书里提到的关于你自己,我上面也洋洋洒洒写了一些就到此。写到的关于成功的方法:成功=方向*方法*努力,我表示赞同。有的时候方向错了,越坚持越努力反而会越走越偏离中心越远。问题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方向,迷迷离离。说真的我也不例外,有时候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有点迷离状,仔细一想这是很害怕的。

书中还提到一个“优势识别器”的东西,以为是个工具测试之类,结果搜索才知道是本书,最近已经购买正在学习中,就是价格太高。书中提到的概念也对,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势,只要人尽其才每个人 都能活的精彩。现实中其实很多人都在改善提高自己的劣势前进生活,这可能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共同特点。很多人都在拼命提高自己的短板改善现状,其实现在想来所谓的什么全才、通才,就是庸才,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会点。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将自己天赋优势放大到最优化的人。以姚明、韩寒为例,他们成功的理由很鲜明,我可能数学、物理不如人或不是这块料,我直接放弃,我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用事实证明这也就够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在篮球、写作、汽车的历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就够了。发现自己优势,值得思考!

还有一些“把自己当公司一样经营”,“追求卓越,成功一定追上你”,“尽你所能把时间用到极致”等等这些章节基本都是围绕好好珍惜时间、利用时间为主。你总结创造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确实很好,30分钟为一个单位,什么番茄工作法、脑力研究的实验显示半小时是人注意力集中的最有效时间,再多可能就会慢慢注意力分散;再一个就是半小时为单位,计算和统计的时候也特别方便。统计完毕还有给自己奖励的时间和具体分析利弊的数据相当好。我有记账的习惯已经有几年了,但是现在也是光记不总结统计看效果,这有点失去意义。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基本每天都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定期一周一月总结的时候,能知道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哪些值得记忆的事,现在你的这个管理法得用上,这样就能活的清楚一点,反观一周一月一年的时间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也比较心安,要么毛毛躁躁、庸庸碌碌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年一年眨眼之间说没就没。向你学习,真得珍惜啊!

听过好几次俞敏洪老师的讲座,也见过真人好几次。他的读书方法有自己一套理论,也常讲多读书,这个我现在也没以前做的好。希望跟你的读书团、早起团一起提高,你把一些好的读书经验、读书心得多分享。

向人生目标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优秀的人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屁孩日记》5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在清丰名著书屋买了两本《笑猫日记》分别是《球球老老鼠》和《绿狗山庄》。

回到家,我拿起《球球老老鼠》这本书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笑猫日记》是由杨阿姨写的,《笑猫日记》说的是一只会笑的猫和一只长寿的老鼠,会笑的猫是“笑猫”,长寿的老鼠是“老老鼠”。说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大家一定觉得猫会吃掉老鼠,但是不会,“老老鼠”是一只善良的老鼠,“笑猫”之所以叫“笑猫”是因为这只猫会笑,它能表达微笑、冷笑、大笑、皮笑肉不笑。《球球老老鼠》中讲的是一个活了几万年的万年龟把老老鼠变成了一个球球的故事。

我读了《球球老老鼠》的这本书,我想:猫和老鼠相处多不容易啊!球球老老鼠喜欢“笑猫”的儿子“三宝”我觉得“球球老老鼠”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老鼠,我感受到了它对“三宝”的爱,他想时时刻刻陪伴在“三宝”身边,它自己变老了,“三宝”长大了,在最后坏人把“三宝”踢飞了,“球球老老鼠”就是就用自己的身体撞坏人,坏人被赶跑了,老老鼠却受伤了……

《笑猫日记》真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桥下一家人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说:我发现你的脾气真糟糕!我嘴里不说,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认,我越来越容易上火,变得越来越唠叨,还会莫名其妙的生气,孩子说:妈妈,你就会喊爸爸来帮忙。孩子爸爸说:你跟女儿在一起,动不动就吵架。我很苦恼,很无助,我曾经也试图想改变现状,但总是无疾而终。

前一阵登陆学校网站,看见网站推荐的图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留心了一下简介,了解到作者 海姆。G。 吉诺特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他所倡导的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于是砰然心动,立刻在”当当网“上订购了此书。

因为充满了好奇心还有力求改变现实生活的渴望,短短几天时间,我就把书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阅读中间有很多的感想没有及时的记录,但掩卷沉思,我充满了内疚,原来我不应该这样对待女儿,原来我可以这样和女儿沟通。

生活中的我对孩子充满了唠叨和批评,早上反复的催促”快点“,到校时反复地强调”乖点“,放了学又开始无止境的督促做作业,到了晚上又扯着嗓子让孩子快点睡觉,这样的一天匆忙、烦躁,谈不上生活的质量,谈不上温馨和睦,还只会让你话越来越多,口干舌燥,脾气越来越坏,最后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老妈,先生眼中的坏脾气老婆。读了这本书,也许真的能让我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因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沟通事情,处理问题。譬如早上,也许给孩子一个闹钟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许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安静地做作业比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孩子房间检查作业更能让他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放心。学会耐心,学会尊重,我想我应该要认真审视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中,磕磕碰碰很多,可能是和同学闹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可能是在学校里中午饭没吃好,这些都足以让孩子恼心,试想当父母的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也会常常窝火,孩子其实和大人一样,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去理解他、帮助他,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时候,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为什么发生,但此书告诉我们,其实正在情绪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们,不管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取得了成绩,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为什么。譬如,当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后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应该表示感激而不是讥讽,父母还应该避免使用否定的词语如”笨“、”懒惰“等等,因为这些词语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到无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错事时,大多时候他们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准确,有些其实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惩罚,这时候的父母再去反反复复地批评他们已经多余,父母要做的也许只是一两句安慰的话语、或者一起设法弥补过错,孩子在这样的帮助下会感觉温暖和爱。

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读了此书后我才深有感受。该书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都觉得行动比一切都重要,说再多的话也许都抵不上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当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也许一句话、一个留言就可以化险为夷。当然,关键是父母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学会了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语言。这也真是我从此书中学到的又一个沟通方法。

每一个父母都想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但 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在我们的身边,做家长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越来越优越而更加的顺从、宠爱孩子,于是孩子养成了任性的脾气,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果父母们都能来读一读这本书,学一学书里面关于和孩子建立联系,实现真正沟通的方法技巧,学一学如何放手,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这样对孩子成长不但提供了条件、帮助,而且让他们自己来完成,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既然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方案,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说话,如何鼓励和指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处理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对照书上的案例,我不 禁汗颜,因为我心里面总是以为孩子还小,而我因为生活经验的累加一直认为我的观点凌驾于他之上,我说的总是对的,我讲的他总是要听的,不经意间,这些随口说出的话把孩子推得离我越来越远,好好的气氛被破坏了,孩子生气了。所以,学校推荐的这本好书至少让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至少让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谢学校网站的推荐,更感谢《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好书,好书伴我成长,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是平的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敏豪森,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也不陌生,他就是德国响当当的吹牛大王。

他1720xx年出生于德国一个最古老的贵族家庭,喜欢行侠仗义和探险,曾经在俄国军队中服役,跟土耳其人交战,足迹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陆,还到过人迹罕至的北冰洋,并遇到过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情。由于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事情的敏锐洞察力和想象力,所以在他回国后便将自己的经历加上独特的幻想,并运用夸张的手法,编造出许多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他口若悬河,说起来滔滔不觉,博得了听众们的一致赞誉。很快,他就成为了德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王。他的故事情节夸张、离奇、构思巧妙,风趣幽默,充满大胆想象,读起来让我忍俊不禁。

他历险故事中《自拉辫子出泥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有一次,我们的主人公敏豪森男爵想骑马越过一个泥潭,一开始我们的男爵觉得泥潭不宽,但当其发现并非如此时,为时已晚了,因为地心引力,他连人带马掉下了泥潭里,泥浆,渐渐埋过了他的全身,就快将他和他的马淹没了,情急之下,他双腿紧紧夹住马肚,并迅速拉住自己的辫子,用尽全力向上一拉,结果连人带马一起拉了出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目瞪口呆,有哪个人可以徒手从泥潭中,连自己带马拉出来呢?更让人费解的是结尾说道:“如果当时我没有如此惊人的胆识和力量,我就不会在这与你们闲扯了。”

看了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让我明白了:在现实世界中,想象与幻想是不可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哪一项发明创造离得开想象?世界上哪一项高科技的发展离得开想象?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努力的培养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敏豪森男爵,让我懂得了那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十年后欧亨利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对于信仰的追求,并不是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具有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形成之后,群体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与自然界进行逐步斗争中形成的。人类作为有思想的动物,在遭遇到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困难,改造自然,树立信心,建立期望,常以天为最高的神灵而建立起鼓舞人类自身斗志和信念的至高无尚的神。因此,宗教总是属于人类精神世界层面需要的对象。然而,自从有了宗教以来就有了争议,有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的争论。有神论者可以拿出一次又一次神的预言被证实来证明神的存在。而无神论者总认为那只是谶语,是偶然被应验的巧合,他们认为人类社会中有无数的预言家,当预言失败时,人们只是当作是一次玩笑。然而,当巧合实现了的预言,他们就会利用这样一次不平常的预言,进行大肆的宣扬与渲染。从而让人们相信神灵确实是存在的。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精神依附于肉体之上,肉体为精神实现创造需要。肉体的追求只能是低层次的,真正高层次的追求是通过肉体而达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人类精神的空虚比肉体的饥饿要可怕的多。因此,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再去争论神灵是否存在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是否建立了一种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会引导你的肉体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服务与奉献。正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神甫对冉阿让说的那样:“您向我保证过要当个诚实的人。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思想中赎出来,交给了仁慈的上帝了。”从此以后,冉阿让在精神上接受了上帝的旨意,好善乐施,以德报怨,始终如一地成为一名虔诚的教徒,按照的旨意为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自己的仁爱之手,奉献着慈爱之心而不断努力。神甫的功绩就在于使冉阿让从肮脏的肉体需要中转变为对纯洁的精神世界追求的再造过程。信仰的作用就是使我们不能做一个肉体虽然依存,精神却已经死去的人。

帕斯卡尔认为:“上帝不能被证实,也不能用科学性证伪,于是上帝不存在。一切不能获得证实的皆不存在。”这一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到目前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一小部份而已,人类要证实自然界一切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尚未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事物认知,通过理性的思维宣布其不存在。人类正是因为有敏感的心灵存在,才可以通过心性逻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一切。理性逻辑是有限的,严密的和刻板的,心性逻辑则是无限的,感应式的。因此,在对待宗教信仰和对神的认识过程中,无法实现理性的逻辑推理,只能通过人的心智去感受神的存在。这种感受的过程可能是渐进式的,也可能存在通过细微感觉,在某个瞬间得到顿悟。心性逻辑与理性逻辑有着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心灵感觉认识过程形成的结果是可逆性的。而理性逻辑推理过程形成的结果则是必然的,且是不易变化的实在。理性逻辑和心性逻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两种有效方法。理性逻辑让人类更加的严谨,心性逻辑让人类更具创意。

对于帕斯卡尔在本书中反复论证的人是无限大和无限小的主题,我赞同帕斯卡尔观点,人作为物质的肉体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极其渺小的,人本身也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然而,人的精神世界却是无限大的,大到可以对整个宇宙进行认识。人是这个宇宙中最神奇的动物,因为他是有思维的动物,这种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形成差异,没有同时存在两个人有一模一样的思维,但是思维相同又可能是形成高度的统一群体。在对待某一个事物的认识上,就有可能出现无限大数量思维一致的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思维和认知,这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神奇之处。人的精神也存在着可变的思维精神和固化的榜样精神,可变思维精神也就是当人的精神仍然依附于肉体的状况之下,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可变性与延伸性的相结合,这种思维是及其活跃的。它能够通过感观和心灵认识对世界产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当然,另外一种精神是肉体已经死亡后精神层面的思维方法与观点依然被人类所采用。这种精神只要宇宙中人类存在一天,个人精神思维方式就会永不停止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隋唐演义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原来我这么棒》书之后,我发现我充满了自信心。

书中的那个主人公高小瑜,她当一日班长的时侯丑态百出,为此,她的妈妈送她去了勇气训练营。在勇气训练营中,小瑜结识了好多朋友,还在礼仪这个训练项目中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她还很乐于助人。高小瑜从开始害怕训练营,到最后喜欢上了训练营……

看着看着,我发现书中的高小瑜和我很相似。上次暑假,学记团组织了一次夏令营,我报了一个上海夏令营,后来我问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没有人跟我同一批参加上海夏令营。于是,我开始担心了起来,没有朋友陪伴是不是会很孤单?坐在大巴上没人聊天会不会很无聊?后来参加了夏令营,我的担心马上转为了放心,因为我又认识了10多个朋友,我们都聊得很开心。

文中的高小瑜自信心从刚开始的8信心,最后变成了98信心。她的坚强很让我敬佩:被同学骂不哭,而是给自己一个微笑;在大山中迷路了,小伙伴珍珍的脚也瘸了,但她仍是不放齐地扶着珍珍寻找生命的希望……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失败了要学会给自己鼓励,不能在没尝试的情况下就说放齐。

自信心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也许别人的一句话就会让你的自信心变少了许多,但是这时你就要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行!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有些时侯,也许当你对自己没抱有太大希望去做一件事的时侯会很失败。

我喜欢《原来我这么棒》!自信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许多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篇小说《狼种》了。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大灰,是一条在警犬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可是因为长得像狼而被马戏团团长带走了。我每次读到这儿,常会很气愤,只是长得像狼,就不能入伍,这也太不公平了!难道一只不会救人的哈士奇就比一只精英狼狗强?那可不见得。大灰在马戏团过得很不好,先是经常在演出中被咬,后来给一位小女孩鲜花还被打,最后连小巧玲珑的哈巴狗都敢来对它无礼。大灰忍无可忍,咬了哈巴狗,可驯兽员川妮还骂它、打它,最后封住它的嘴,磨光它的爪子。敢问世界上有尊严的人,哪一个赞同这样做?

大灰不但不记恨驯兽员川妮,还忠义勇敢地赶走了两只云豹,可是大灰却全身鲜血淋漓,成了一只血狗,川妮被大灰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这样的好狗哪里找得到?那些哈巴狗走过来,想让川妮爱它们,可川妮知道,这些狗看起来忠诚,一有危险,它们就会逃走。川妮一把推开它们,要是我就骂它们,骂完再打它们,它们和大灰相比,只剩下三个字:弱爆了!

忠诚的大灰,我希望i快点好起来!川妮再也不会光打你,你也不会再被哈巴狗咬了!还会有很多人赞美你!喜欢你!你也不用戴口罩了,因为你是一条有尊严的警犬。如果可以,我也会去看你的!虽然你只是一条小狗,虽然你只保护了一个人,但你已经远远胜过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伤天害理的汉奸,我们所有读者都为你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洋天堂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受戒》是一篇写佛门生活的作品,文中的荸荠庵纪事,以平常人的角度写几个和尚,甚至是以轻喜剧的姿态闯入读者的视线,为故事的顺利展开垫定了基调:作者是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觉来说生活,现实和传统中的宗教戒律和游戏规则是完全不适用的。

我们看到的就是生灵活现的人和人们,只不过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太多的琐碎和市侩,怎样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样。这种全新的意境已经足够让人心怡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这种并不是说作者有意要作一篇“借佛反佛”的小说,也许作者的倾向远没有这样的激烈,这正如作者对佛门清规的笃信也并不激烈一样。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

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