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5年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以前的什刹海白天还是很清静的,但现在不同了。星巴克、烤肉季、客家人、茶马古道等餐厅在晚上依旧红火,而新开张的“九门小吃”因汇集了11家由于前门改造而一度告别的老字号小吃店,白天就更是热闹非凡。
出了烟袋斜街的狭长小巷,过了银锭桥,一路继续往西,来到宋庆龄故居旁的孝友胡同,突然眼前一亮,一个仿旧庭院式的四合院便是“九门小吃”了。绕过回廊,穿过一条窄窄的过道,过道如门外的胡同一样,整齐地摆了一溜桌子,张张有人落座。再到里面,空间突然大了,是个正经的饭庄大厅,只开了几盏橘色的灯,光线幽暗。右侧另有一过道,与刚才的过道平行,排了长长的队,这便是汇集了月盛斋、爆肚冯、茶汤李、年糕钱、奶酪魏、羊头马、豆腐脑白等十几种老字号的小吃街了。特别有意思的是许多包间的名称是以“前门”、“崇文门”等北京地名来命名的,尽显老北京风味。
到“九门小吃”吃饭,可得有时间观念。这里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00-下午13:30;下午17:00-晚上21:00,过时就“关门大吉”。据称这里能容纳400人同时就餐,高峰时间就显得有些局促了,经常能看到手托餐盘急得找不到座位的人,最后只好站着吃,边吃边寻觅。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空间狭小,有些老字号已经减少了一些菜品。
篇2:北京恭王府英文导游词
恭亲王奕忻(1833—1898),爱新觉罗氏,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于1850年在道光帝的遗诏中被封为恭亲王。他在晚清政局中是一位举足轻重、影响颇大的人物。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他与慈禧联手发动“辛酉政变”,清除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为慈禧以后走上权力的顶峰铺好了道路。此后,他又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上行走,以亲王的身份参与军国大事,这在有清一代是十分少见的。他以“领袖”的身份与曾国藩、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一起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在他的奏请和筹划下,清政府于1860年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外交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1862年,在他的一手筹划下,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堂的开始,它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成为北京大学成立最早的一个部分。看来这位晚清的亲王与北京大学还有着一定的关系。奕忻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在当时又以办理洋务而著称于世,所以时人便送他绰号“鬼子六”,他也并不介意。由于奕忻在政治上很有主见和作为,所以见忌于慈禧太后,后来一度失势,隐居戒台寺。奕忻1872年成为清朝第十家铁帽子王。著有《乐道堂文集》。甲午战争后,再次被起用,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1898年卒,谥号“忠”。)
篇3:北京十渡导游词
十渡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是沿着拒马河大约长20公里的一条河谷。这里地貌很灵秀,悬崖峭壁很多,其间还有瀑布溪流等,下面的拒马河河水清澈,环境优美。十渡是京郊地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河水两侧设置了骑马、蹦极等众多娱乐项目,还可以在河水中乘竹筏、玩漂流。河岸附近有很多农家院提供住宿,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感受乡村生活。
十渡是整条河谷的统称,原指河谷上的十个渡口,现在沿河自东向西已有一渡到十八渡共18个村庄,依然统称为十渡。每一渡处都有优美的山水风光可以观看游玩。十渡内开发成为景区的主要有六渡的孤山寨景区、十五渡的东港湖景区,还有位于十渡的拒马乐园等。十渡内交通方便,有公交车直通每一渡的游玩站点,可以乘坐公交一一游玩,也可以自驾前来。
游玩十渡大约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游玩孤山寨景区,然后前往十渡拒马河乐园体验漂流娱乐,第二天游玩东湖港景区,住宿以选择十渡附近农家为宜。若能够游玩前一天晚上就到达这里最为舒适,第二天时间宽裕。如果有更长时间,则可以继续向西前往河北著名的野三坡景区游玩。
孤山寨景区位于六渡村对岸,是一条长约10公里的大峡谷,主要是观赏奇峰怪石的地貌风光,山谷两侧的石壁陡峭秀丽,有一线天、塔峰、如来峰等景点。山间有北京地区最大的瀑布群落,还有一条几十米长的铁索吊桥,走在上面十分刺激。
东湖港景区以瀑多、潭多著名,这里的三叠瀑落差高达一百多米,非常壮观。除此之外,东湖港景区内也有夫妻峰、嫦娥伴金蝉等很多造型奇特的山峰峭壁,在岩壁上建立的云梯更是陡峭险要,登上之后视野非常开阔。在景区内最有意思的应该就是玩水的内容了,这里水面比较宽广,可以竹筏戏水,还有沙滩浴场、沙滩排球等,在此体会一番格外惬意。
十渡拒马乐园则是一个以游乐为主的景点,有空中飞人、迪斯科大转盘等机械类项目,也有快艇、水上独轮船等依水的娱乐项目,河边还可以体验蹦极项目,渴求刺激的勇敢者可以前去挑战。
另外,在六渡、十渡拒马乐园、十五渡、十八渡处均可以体验漂流,可以根据自己的路线选择在哪一处游玩,漂流内容和价格大致相同,价格均在每人80元左右,长度约2-3公里,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夏日里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漂流玩水,一定是美妙的享受。
住宿餐饮
十渡景区内的住宿地有很多,每一渡都有多家,基本都是当地的农家院,建议住在十渡村附近,交通上最为方便,而且十渡村附近的农家也比较实惠,游人评价很好。农家价格不贵,一个房间的价格大概在100元以内。
游玩十渡景区时,用餐也大多在附近的农家乐内,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另外,当地的鳟鱼非常有名,不要忘记品尝一下。
篇4:北京故宫导游词700字
“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我姓关名羽潇,是红星闪闪旅行社的一位导游。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好,此刻大家看我身后的那扇朱红的大门就是故宫的正门了。故宫处在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好了此刻已经到了停车场,先介绍到这儿请大家下车吧!”
各位请看!这便是故宫的正大门午门。它建成于1420年,它的名字是用来斩头的吗?其实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士兵出征之前,们也就是此刻的‘领导’在这儿诸如鼓舞士气并下达命令之类的……,好!那我们就到故宫里面吧。
各位朋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此时先来看看太和殿,它高有33米,从东至西长有64米,从南至北宽有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太和殿是在皇帝上早朝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它的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第一,正背上的吻兽的体积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而言之,处处显示它的“第一”的思想体现。看完了太和殿让我们一齐去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朋友们自由参观一下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十分钟后我带领大家游览最后一个景点:交泰殿。
大家休息够了吗?此刻我们就去交泰殿,殿里有康熙皇帝的御笔,在北京只有两幅康熙帝的真迹,另一幅就在大和的家恭王府。请看,眼前这一座四角攒尖的建筑物就是交泰殿,我们走进去看一看吧,您们看到后墙扁额上有“无为”二字了吗?那就是康熙御笔,“无为”的意思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期望后代能够以德治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本次北京故宫之旅就圆满结束了。此时我期望各位若干年之后还能来找我,我必须为大家再次讲解,朋友再见。”我微笑地向游客们告别。
篇5:介绍长城的导游词范文350字
大家看,我们已经到长城脚下了,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登上长城做好汉!
八达岭长城如同一条沉睡的金色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护着祖国一片大好江山。这一块块古老的城砖,就是龙身上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个巨大的堡垒,就是龙身上的龙鳍……。我们现在攀登的八达岭长城在各段长城中保存较完好,因此它最受人青睐。古代,总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国长城连接成万里长城。中间还有个故事:早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城砖,筑长城的。一年冬天,燕国民工用来烧水的大锅漏了,架锅的石头一碰热水就炸出许多白粉,碰到水有涨成一团团白面面儿。大家觉得白面面儿比泥还粘,就用它来粘城砖,筑长城,效果很好。后来,秦始皇知道了,便腾出一座城让燕国民工住,让他们为自己烧白粉,并把那座城命名为燕京。白粉就是现在的石灰,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而燕国人民烧石头的山,叫燕京山脉。
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好汉坡,登上它我们就是一个好汉了,扶好铁扶手,我们GO!
篇6:2025年北京景点导游词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篇7: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游客们,大家好,我叫diyifanwen.com,今天由我来当大家的导游,大家也可以叫我林导游。
游客们,今天我带大家去的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长城。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然我们来到了北京那就一定要去长城游玩一番。
游客们,我们现在正在去长城路上了,现在已经快到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长城很长,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呢!长城是由一块块灰色的巨砖砌成的,城墙弯弯曲曲地向两边伸展着。长城上有许多瞭望口、射口和垛子、还有条石。长城是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呢!其中八达岭海拔1015米,是长城最高的位置,也是居庸关的前哨和门户。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在长城门口了,我在此温馨提醒大家,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哦!有带孩子的游客,请带好自己的孩子……总之,请大家不要让这美丽的长城变成垃圾场呀!
游客们,我们现在要登上长城了,大家继续加油!一定要登上长城!毛泽东爷爷曾站在长城说过一句话,还记得吗?对!那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道有游客不想成“好汉”吗?毛泽东爷爷曾经写过一首赞扬长城的诗,在此我想大家朗诵一下,也希望大家能听了之后快点登上长城。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燕。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诗毛泽东也是为了感慨长城宏伟的气势而写的。
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美丽的长城,我们旅游就要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8:2025年北京慕田峪长城的导游词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其距北京城区73公里,全长5400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长城 ,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区。景区内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多建在外侧陡峭的崖边,依山就势,以险制厄。此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冲,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景区中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的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曾到慕田峪长城观光游览。
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春季,群芳争妍、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 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慕田峪长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20xx年奥运会后,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势险峻峥嵘,起伏连绵,如巨龙飞腾,1987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xx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20xx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
慕田峪原是一个小山村,坐落在怀柔县北辛营乡(今渤海镇),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郁,万里长城自东南而西北在丛山峻岭之巅蜿蜒。由于山势缓陡,曲直相间,所以极富立体感。由于慕田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危岭雄关”。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的重要关口之一,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战事。慕田峪长城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为京师北门黄花镇的东段,自古被称为拱卫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重要关口之一。
中国南北朝时的的北齐(公元550年—577年),就在慕田峪筑有长城。明朝初年重建,据文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曾被封为中山王,也被称为中山)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同治十二年迁安县志》记载:“明初,徐中山筑边城墙,自山海关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余里,边防可云密矣。”
公元1420xx年(明永乐二年)建“慕田峪关”。(见《日下旧闻考》·边障·卷一百五十三·二四六六页)。
公元1569年(隆庆三年)明穆宗朱载特命抗倭名将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镇、昌镇、保定三镇练兵事,率军对慕田峪段在内的二千里长城进行整修,隆庆五年秋建成遗存至今截止20xx年,慕田峪所保留修复的长城,是全国明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
慕田峪长城多建在外侧陡峭的崖边,依山就势,以险制厄。墙体高七八米,墙顶宽四五米,建筑材料以花岗条石为主,雄伟坚固。墙顶上两边都建有矮墙垛口,可两面拒敌,外侧还挖掘有挡马坑,使防御功能更加完善。墙顶的双侧都筑有长约5尺、厚1尺多、高2尺有余的垛口。关门两侧是沿山脊升起的,随山势翻转。在这些地段的垛口不是开口的长方形,而是呈锯齿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圆形孔,而是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
险要之处还修有炮台。长城上还建有“支城”。所谓“支城”,就是在长城内外侧有高脊山梁的地方,再节外生枝地顺山梁修出一段长城来,长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并在此筑有敌楼,当地人称为“刀把楼”。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长城时,在墙顶的两侧都加修了垛口,还同时新设置了滚木石雷石孔,可攻可守。而修筑“刀把楼”,可控制制高点,减少对主城的威胁。慕田峪长城从正关台左侧起,随山势翻转,奔向远方。
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浑,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长城从“牛犄角边”继续往前延伸,经过一个名叫“箭扣”的地方,这里是已达海拔1044米的山峰,两侧陡峭如削。在修筑长城时,必须从山头的外侧断崖绝壁上通过,又不能把这个制高点留在外面,使用砖石、木材显然都不行。于是聪明的能工巧匠们,用了两根大铁梁担在断崖之上,上面再垒砌砖石,这种方法在整个长城修建史上极为罕见。
长城本来是顺山势伸向东北,可是到一敌楼处突然分出约10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径摆向东南方向,山势尽处,突然终止,在尽头处修了一个甚是坚固雄伟的敌楼。这段千余米的长城被人们称之为“秃尾巴边”。这样长城在此处就形成了三道长城汇于一楼,“三面极目观巨龙”的景观。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称为“箭扣”及“鹰飞倒仰”。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尺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
篇9:北京导游词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20xx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20xx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xx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篇10:明十三陵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十三陵导游词,欢迎参考!
明十三陵导游词篇1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十三位皇帝陵墓分别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导游词篇2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陵区群山环抱,陵前有河水蜿蜒,山清水秀风景殊胜。来此可以参观建筑、风景,也能了解古代皇帝的丧葬规格。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各陵均呈扇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仅开放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神路
神路位于十三陵南端,是通往十三陵区的通道,总长约7公里,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组成。神路的最南端是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枋建筑。石像生位于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整齐地排列着,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精美石雕,也是神路最大的看点。
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点之一。
定陵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同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其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昭陵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宝顶等。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
明十三陵导游词篇3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20xx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0xx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昭陵、定陵、神路,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20xx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看过"
篇11:游览长城导游词
“Hi!”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姓周,大家可以叫我周导,至于小朋友嘛,就叫我康哥哥吧。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雄伟的长城。
接下来我要讲几点注意事项:1、不要随意吐痰;2、不准在城墙上乱涂乱画;3、不许乱扔垃圾。
各位旅客请下车。下车后要紧跟着我,以免走散。
下面由我介绍长城。长城从远看像一条威风凛凛的龙,停在山坡休息似的,地上的方砖像一片片龙鳞。而且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望无际。
长城的结构是非常奇特的。来到八达岭上,你就可以看到长城了。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你们看,那有一个个正方形的洞,你可不要小看那些洞,那是古代士兵的射口,而上面凹进去的地方也就是瞭望口了。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烟火台,可以互相呼应。奇怪了,隔了三百多米怎么互相呼应呢?原来以前士兵看看来了多少敌人,就用烟火提醒别的城台做好战斗的准备。
游客们,今天的长城参观完毕,欢迎下次再来游玩。
篇12:介绍北京世界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 南锣鼓巷图1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篇13:北京恭王府英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珅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恭王府导游词。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珅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珅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珅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珅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珅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珅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珅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珅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珅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珅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珅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珅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 “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珅。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珅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珅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恭王府概述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使用古游网的导游服务: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珅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聚财的说法。新中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将三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给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殿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规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我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现在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讲解,游览一下这历尽苍桑、重现世人的恭王府吧。
门外院落
首先给您介绍一下王府主体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门外并列有东西两组院落。
西侧一组院落在三间正门两侧开有两座罩子门通向东、西两路院落,门的前方纵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当中各有一座阿思门,东边的阿思门外有一座影壁。
西侧院落南边沿围墙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的办事机构用房:前排东侧为回事处、随侍处,中间为管事处,西侧为佐领处、档子房、管领处、庄园处、置办处等,后排为粮仓房;两排倒座之间有东房一排,为裁房、厨房、水屋等。
东侧一组院落中南边沿围墙也有一排倒座房,为王府的兵房,驻有护卫王府的旗兵十余名;北边有一组四合院落,据说载滢回府时在此居住。
当时王府的总出入门就开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
好了,下面我们将按照由中路入东路,转中路进西路最后到达后罩楼的顺序带领您转转这重新修缮的恭王府。
正门
中路有正门两重,均朝南。现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门,大门面阔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2排,代表亲王的爵位。
经过这中路的第一个小院,接下来您还需走过这面阔5间的二门,才能进入王府的中心区域。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
向里走您马上会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银安殿。
银安殿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它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经过修复,虽不能与原来的完全一样,但还是能让您体会到它的宏伟与庄重,感受到它的神韵。
现在让我们先去游览一下东路的主要建筑。下一个景点是多福轩。
05多福轩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这里是奕?的会客处,保存着一些漂亮的凤凰彩绘,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
轩前院子内有古藤萝一架,被称为“藤莹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子又被称为“藤萝院”。
绕过多福轩,您将进入东路的最后一个院子,看到后院的正厅乐道堂。
乐道堂及嘉乐堂
这里恭亲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东路游览完了,现在请您向西走,去参观中路后院的嘉乐堂。
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是和珅时期的建筑,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从证实。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这就印证了民间对于王府内有座神殿的传说。
看过了银安殿和嘉乐堂,想必您已经发现了,这中轴线上建筑物的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篇14:达岭长城导游词规范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八达岭长城。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导游,在这里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高兴!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始建于弘治十八年,该地段地势险峻,又居高临下,是明代最重要的关隘和北京最重要的屏障。
请各位游客往远处看,八达岭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八达岭长城位于居庸关外口,有东西两座关门,东称“居庸外镇”西称“北门锁钥”。我们把目光转到脚下这段长城,东窄西宽,城墙高低不一,平均约高7、5米,顶宽约6米,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个人并行。该段长城的墙体是采用整齐而巨大的条石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有数百斤。内部填满了石块和泥土,墙顶地面铺满了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筑有高1、7米的垛子,上有了望口,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就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是敌楼,是守望和军士住的地方。地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和放哨的地方。在制高点上还设有烟墩(dūn),即烽火台,是古代传递警讯的设施。
从1995年10月1日起,每周末,八达岭长城从南到北四烽火台1200米距离内,650多盏彩灯同时亮起灿烂的灯光。到时大家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呦!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各位:长城有上千年历史,大家都知道它被列为“文化遗产”,所以请不要在长城上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好了,祝大家玩得开心!谢谢大家。
篇15:导游介绍长城导游词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Lu, and my name is __X. You can call me tourguide Lu. Im very honored to be your tour guide. Today, the place I take you tovisit is one of the famous World Heritages -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an ancient defense project with the longest constructiontime and the largest engineering quantity in the world.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constructed for more than 20__ years since the 7th and 8th centuries before the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the long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with a total length of 6500 km. Itis also one of the eight wonders of the middle ancient world. It can competewith the Roman Colosseum an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ts comparable. You must want to see the Great Wall. OK, lets go now.
Well, now at our feet is the Great Wall, from Shanhaiguan in the east toJiayuguan in the west, which is more than 13000 Li.
If we go further, there is a city wall. There are rows of crenels twometers high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wall, which were used by the ancients toavoid bows and arrows in war. Whats concave next to the crenels
Lookout port is used to see what happens to the enemy. There is also ashooting port under the crenel, which is used for shooting.
You can move freely below. Note: do not litter, to protect environmentalhealth, do not graffiti on the wall, to prot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worldheritage.
篇16:金山岭长城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欢迎到金山岭长城观光旅游。也许您每天都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的国歌声中,看到长城的雄姿。那就是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距北京市133公里,距承德市87公里,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1981年1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区,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被专家们誉为万里长城中最精彩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吧。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路上)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山岭一带最早出现了长城,由北齐的第一个皇帝高洋下令修建,主要是为了阻挡北方柔然等游牧民族对北齐的进攻,保证边境的安全。当时的长城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北方蒙古族的鞑靼、朵颜等部落,看到明王朝国力逐渐衰弱,就乘机南侵,威胁京都。为了保证京都的安全,明王朝决定重修这段对京都有着重要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1567年)秋天,明穆宗朱载垕将抗倭名将戚继光由南方调到北方,担任蓟镇总兵,负责包括金山岭长城在内的600公里的长城沿线的防务。但戚继光初到北方时,是有职无权,他先是想训练一支北方的“戚家军”,由于朝中有人阻挠而未能实现。非常现实的戚继光在求“攻”不得的情况下改为“守”。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到蓟州上任后,马上到长城沿线巡查,他发现蓟镇长城都比较低薄,在许多险要的地段,只有单墙,而且有不少地方已经坍塌。这样的长城,根本不符合作战的需要。于是他上报朝廷,要求加固和扩建蓟镇长城。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率一支沂州兵到蓟镇戍守。戚继光奏请朝廷后,让这支部队在金山岭驻扎下来,负责搞示范工程。戚继美带领沂州士兵,在金山岭上修长城、筑敌台。7座最早的空心敌台在金山岭的长城沿线上建立起来,蓟镇长城的加固、扩建工程全面顺利展开。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六年间,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明王朝又不断调兵修缮,使之成为一道城墙高耸、战垒林立、能攻能守的坚固防线。
戚继光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经专家鉴定,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砖垛口)
砖垛口,清代史料称为“砖垛关”,一般是游人登临长城的第一站。
砖垛口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隆庆年间由戚继光主持重修,高2.3米,宽1.6米,西距古北口4公里。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砖垛口一带发现的火炮、手雷、石礌、铁蛋丸、箭头等武器来看,明朝时这里的战事是十分频繁的。1933年,张学良的部队曾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激烈的战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我人民解放军强攻古北失利,就从砖垛口和龙峪口等关口突破,包抄了古北口国民党守军的后路,很快攻下了古北口。
(砖垛口至东方台)
细心的朋友会在长城上发现一些独特有趣的东西。
我们脚下的马道,由方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坡度大的地方,又用砖砌成了梯形台阶,走起来十分方便,又不致于滑倒。这些地方的城墙有里外两层,里面一层高1.5米,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外面一层高2米,叫垛口墙。在垛口墙上,每隔一米多远便设一个垛口,供士兵射击来犯之敌。在宇墙和垛口墙,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采取站、跪、卧三种姿势射击敌人。大家注意一下,每个垛口都有一个小洞,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插军旗助威,或以旗来传递信号;二是明代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叫佛郎枪的武器,佛郎枪下面有轴,把轴插在小洞内,可转动做扇面射击。在垛口墙贴近马道的地方,每隔二三米便有一个砖砌排水沟,排水沟靠内侧一端设有吐水嘴,防止排泄出去的水冲刷侵蚀墙体;靠外侧一端修有礌石孔,也叫悬眼,用来施放礌石,打击敌人。这些都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
(东方台)
大家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的片头语长城和“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广告语的背景长城,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自1986年金山岭长城开放以来,先后有100多部影视的剧组和许多广告单位来金山岭取景。这是长城的骄傲,更是金山岭的骄傲。
金山岭长城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前来视察,先后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观光游览。北京丽都、王府、凯宾斯基等几十家大饭店多次在这里举办越野攀登、烟花晚会、篝火晚会等文体娱乐活动。1998年9月,来自13个国家的“雷励远征计划”活动的160多人在此举行大型酒会,热烈的气氛、圆满的结果,更是把金山岭长城的名字传到了五湖四海。
1992年11月15日11点35分,当身穿鲜红色摩托服的“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着白色雅玛哈250型摩托车,凌空一跃,金山岭长城就随着几百只白鸽和无数支彩球飞进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我们西侧的西方台就是当年柯受良飞跃长城的地方。1995年10月6日,一对瑞典青年也在那里按中国风俗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他们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像长城一样牢固可靠。
好了,我们继续前行。
大家看前面山脊上那截特殊的长城,它叫支墙,在长城的其他地方是难得一见的。它与前面的库房楼相通,是库房楼的第一道防线。遇有敌人入侵,支墙上的守军与敌人率先交火,万一抵挡不住,可凭借支墙边打边退,直到撤至库房楼。
支墙北面200米的两侧山头上,各有一座圆形的墩台,那就是烽火台,也叫烽燧,是古时候传递军情或报警使用的。一旦有情况,白天放烟,称为燧;夜里点火,称为烽。
(障墙)
这种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修在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起一道道短墙,高2.5米左右,长大约是马道宽的三分之二,形同一道道的屏障。障墙上有了望孔和射击孔,一旦敌人攻上长城,守军可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怎么样,金山岭长城的设计够完善的吧?
篇17:2025年长城导游词700字
北京,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从已往学习的课文中我知道,北京有庄严的天-安-门,有华灯高照的西单商业街,还有精美绝伦的天坛......但我最想去的是那气势磅礴的长城,终于在五一那天我的愿望实现了。
一路上,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不断向外张望,是不是快到长城了,在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八达岭长城,看见那雄伟的长城,我急忙往上冲。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盘卧在山脉上的灰色巨龙,仰着头,看着天边。
紧接着,,我们开始爬长城了,我是兴致勃勃的往上爬,弟弟却在后面呼哧呼哧地爬着,累得直喘气.爬到第三个风火台时,弟弟简直累的要趴下了,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没办法公公只好拼命的捉弄他,吓得弟弟四处乱串,像个小猴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窜样子可搞笑了.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登上了顶峰,整个长城顿时跃入眼帘。朝下眺望,远处的山峦.房屋显得那样渺小.......看到这一切,我不禁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大声地喊着:“啊----这就是长城!这就是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朝朝暮墓,日思夜想,跌宕起伏,绵延千万里的长城。”站在长城上,我心潮起伏,这古老的长城,是用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砌成的,在古时候,没有起重量机,也没有吊车,全靠肩挑人扛,把这么重的石头一块块地搬上来是多么不容易呀!长城,是用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而成的啊!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啊,长城,你是用千万劳动人民的血肉建筑而成,更是中外伟大的建筑奇迹.我爱你长城,你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篇18:北京天坛导游词怎么写
好了,现在我们以及那个在天坛里面了,我看好多游客都比较好奇,那大家注意听我讲解。
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圜丘往北就是皇穹宇,它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由八根金柱、八根檐柱支撑起殿顶。在皇穹宇殿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有三块石板,叫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会有一声回音,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会有两声回音,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三声回音。
不过,三音石的回音还不算最神奇的。大家看到这面围墙了吗?它长193。2米,高3。72米,厚0。9米。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所以能很好地折射声波。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墙的东西两头,一个人靠墙说话,另一个人将耳朵贴在墙上,就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的话,而且声音悠长,所以它被称为“回音壁”。
我们今天只是游览了天坛公园里的一小部分,希望您有机会再来游赏。我的解说就到这里,下面大家可以自己游赏、拍照留念。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览时希望大家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乱涂乱划,做一个文明游客。祝您游览愉快,谢谢!
篇19:简单的北京龙庆峡导游词
各位游客:
妫水河位于延庆县八达岭以北十余公里处,它源自群峰环绕的松山自然保护区,东穿龙庆峡宛转出山,至金牛山西折,经妫川绕康西草原流入官厅湖,迤俪百余华里,早在1520xx年前,北魏郦道元曾亲临勘察,并在《水经注》中写下一节优美的文字;金元两代帝王耽迷其山光水色,銮舆而来,驻骅不去;明清时期这里已成了旅游胜地,雅士名流纷沓而至,赞叹之辞传诵一时,妫河之秀尽在两湖之间,上游金牛山下的金牛湖如龙首引妫水西去,下游妫水湖似龙尾,中间的妫水如游龙,水流迂回宛约,环境清幽,风光秀美,宛如江南。
妫水河,永定河支流,古称沧河、清夷水、清水河,流域分部在北京市延庆县区内。发源于延庆县城东北13公里处,横贯延庆盆地,在下屯乡大路村北入官厅水库后入永定河,河长18.5公里,宽75米至250米,流域面积1073.6平方公里。
妫水河,古称沧河、清夷水、清水河,为境内河,属于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北京市延庆县城东北13公里处
,南流至永宁镇小庄科与新华营河汇合向西横贯延庆盆地,沿途有9条支流汇入,在下屯乡大路村
北入官厅水库后入永定河,河长18.5公里,宽75米至250米,流域面积1073.6平方公里。
古城河,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海坨山东麓靳家堡乡后河一带,东南流经古城村西于香村营村入妫水河,主河道长23.5公里,平均河宽44.3米至75米,流域面积129平方公里。河谷狭窄,两岸多陡壁,是为龙庆峡。上游有裂隙泉多处,常年可为河道补水。依山筑坝,建有古城水库。
佛峪口河,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海坨山南麓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向南流经西卓家营村西南入官厅水库,全长14公里,平均河宽144米,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上游为茂密森林,植被好,有泉水汇入,河道常年有水。山口修坝,建有佛峪口水库。
蔡家河,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靳家堡乡丁家堡一带,向南流到延庆农场西人妫水河,河长8.5公里,流域面积79.5平方公里,属于延庆城关西北部排水河道。
西二道河,季节河,为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二道河乡莲花滩一带,北流经二道河乡后于大榆树乡陈家营附近人妫水河,全长11.8公里,流域面积45.8公里。
小张家口河,季节河,为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八达岭北麓大榆树乡小张家口一带,向北流经延庆镇莲花池村西后人妫水河,全长9公里,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
西拨子河, 季节河,为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八达岭镇西拨子一带,流经下屯乡小王家堡、小丰营村后于大路村东人妫水河,全长11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帮水峪河, 季节河,为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八达岭镇石峡一带,向北流经帮水峪、西桑园村后人妫水河,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
三里河 ,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延庆镇唐家堡一带,向南流经上水磨村于西关村附近人妫水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11.6平方公里。
养鹅池河, 妫水河支流,属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康庄镇养鹅池附近,流经小曹营、大王庄村,于大王庄村西约3公里处人妫水河,全长5公里,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
早在1520xx年前,北魏郦道元曾亲临勘察,并在《水经注》中写下一节优美的文字;金元两代帝王耽迷其山光水色,銮舆而来,驻骅不去;明清时期这里已成了旅游胜地,雅士名流纷沓而至,赞叹之辞传诵一时。妫河之秀尽在两湖之间。上游金牛山下的金牛湖如龙首引妫水西去,下游妫水湖似龙尾,中间的妫水如游龙。水流迂回宛约,环境清幽,风光秀美,宛如江南。
妫河被称为东方莱茵河,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最令人神往的是妫河漂流。乘一叶小舟,由纤夫牵至出河口,然后顺流而下,可前呼后应你追我赶,也可慢桨青篙,任小舟自己飘荡。 30华里水路,100多玩道,沿途有金牛湖、金牛山、暖泉口、官营湾、荻花滩、柳林激水等美景,处处令人流连不舍,使人产生无穷遐思。
妫水,古水名。关于妫水,古文献记载较多。《史记》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魏土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外城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庙。"《尚书·尧典》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旧唐书·地理志·妫州》曰:"隋涿郡之怀戎县,贞观八年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陈杞世家》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唐《括地志》记载:"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尧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山海经》记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
妫汭有多种的解说,有人说指妫水与汭水两条河,有人说指妫水弯曲处。或说在山西,或说在怀来与延庆。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妫:水名,在河北。汭:河流会合或弯曲的地方。妫汭:即妫水弯曲的地方。
对炎、黄、尧、舜文化做过专门研究的张家口文史作家曲辰在他与任昌华二人合著的《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阐述:"潘城为尧、舜时都城,舜之故乡,其西北三里有历山即舜之为民时耕耘处,斯山不仅有舜庙,而且有尧庙及瞽叟祠。唐尧、虞舜庙在一处,以尧庙为主、居上,舜庙次之,居下;瞽叟祠另建在一处,为舜之家祠。在潘城中,潘泉处于城西南的城墙角下,出泉之水即妫水,妫水东北流经城中拐弯处,即妫汭--《山海经》所记之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的女子国。"上古时的国一般指城,有城墙的都为国,城即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