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时代楷模事列【汇集20篇】

浏览

604

范文

228

2024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钱海军帮助过数以万计的人。他不仅点亮了群众家中的电灯,更点亮了许多人心中的灯。

在采访中,钱海军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偶像,就是以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温暖群众的全国劳模徐虎。徐虎的故事及那句耳熟能详的“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让他萌生了利用一技之长,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义务服务的想法。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我们看到一种美好的品德时,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并努力让自己成为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徐虎的事迹,让钱海军产生了共鸣。而钱海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着身边人。

如今,很多人成为钱海军的追随者、参与者。这样的薪火相传,无疑令人振奋。我们相信,这些像钱海军一样的志愿者,同样也会影响更多的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终会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照亮更多前行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时代楷模徐振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观“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后,我感触良多,一部分出于对先进模范的敬仰;另一部分出于对铁路人的敬畏,更知背后的艰难酸楚。

默默无闻,却依旧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懈追求,展现出他们昂扬向上的激情;爱岗敬业,时刻谨记着铁路人的重任。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八个字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面对责任勇于担当,虽身处平凡岗位,依然兢兢业业,这便是“低调”;面对难关不胆怯、不畏惧,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这便是“高调”。

他们皆来自基层,是万千铁路人的精神缩影。

线路受阻,多少日夜防洪抢险,面临生死考验,他们依旧冲锋在前。

一票难求,无数游子返乡无路,为使万家团圆,他们攻克无数难题。

蜗行牛步,旧时车缓长路漫漫,今日高铁飞驰,他们重振大国雄风。

我作为一名基层铁路职工,虽不能纵观大局、指点江山,但可尽自己绵薄之力,为铸造交通强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我们新时代铁路人必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勤恳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去共同实现中国铁路事业腾飞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次动人讲述,人们走近楷模;一番番灵魂撞击,人们洗涤初心。

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诗燕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12日,发布黄诗燕先进事迹的《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1号演播厅录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参加录制并为“时代楷模”颁发奖章和证书。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宏森,中宣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领导常勃、孔德龙、冷志明、接萍,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领导肖凌之、赵成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聂方红参加录制。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压倒一切。”伴随黄诗燕低沉的声音,录制现场的大屏幕画面切到20__年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酃峰宾馆三号楼会议室,炎陵县脱贫攻坚调度会召开。黄诗燕穿着呢子大衣,脸色苍白,眉头紧蹙,说话有气无力……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吃完中饭后,他回宿舍休息。一去,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解说、画面戛然而止。

“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黄书记倒在脱贫攻坚一线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广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优秀品格。他先后被追授市、省“优秀共产党员”及“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扶贫工作等不得。”是黄诗燕常说的一句话。“如何让全县20万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随着央视主持人王宁的发问,大屏出现“7000元黄桃树”的照片。炎陵县黄桃办副主任谭忠诚走上台,讲述照片背后“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的故事。黄桃树就是“摇钱树”,带动炎陵六成贫困村民稳定脱贫。“每一颗炎陵黄桃都有一个红亮的心,黄书记也一样,有这样一个红亮的心。”

“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人民好喜欢。”黄书记生前的同事、炎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捧着一套泛黄的《马克思传》,讲述黄诗燕和93岁老党员张朝秀的友情。在共同理想信念下,他俩成了忘年交,张朝秀赠送黄书记这套书,并赋诗称赞他是“最美扶贫书记”。

一张拍摄于1986年的黑白毕业照在大屏幕亮出,黄诗燕和妻子彭建兰“同框”。结婚30年来,黄诗燕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有忙不完的事。面对妻子的调侃与牵挂,他说,“等我退休了,好好补偿你们娘俩,带你们去北京转一转。”今天,彭建兰和女儿来到了北京,黄诗燕却又爽约了……慢慢地,彭建兰走上台,已哭成了泪人。王宁轻轻走过去,紧紧抱着她,安抚着她。

“没有黄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黄书记曾经帮助过的脱贫户蓝才洪、张连军来了,端着自己种的黄桃干、红薯干、花生和香菇;曾经并肩奋战脱贫的驻大源村工作队队员刘云慧来了,将一束桂花送到彭建兰手上,“村里已经脱贫了,黄书记走过的独木桥变成了水泥桥,记恩的村民叫它燕归桥。黄书记种的桂花树今年开了很多花,很香,村民一看到桂花就会想起黄书记。嫂子,等到来年桂花盛开的时候,请您到村子里来走一走、看一看……”睹物思人,却已物是人非,大家眼眶红了,泪水止不住地奔涌……王宁缓缓说道,“是啊,脱贫功成,必定有我。一个把人民装在心里的人,最终也被人民记在心中。”

“一句承诺,白首不移;群山清风,为你送行……”浑厚雄壮的《大地赤子》旋律响起,黄诗燕的亲友、同事,村民和首都大学生一起,手握桂花,深情歌唱,深切缅怀,“等到冬去春来,我会看到你;待到繁花似锦,我会看到你……”

“他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作为全国扎根扶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杰出代表,黄诗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录制现场,中宣部发布追授黄诗燕“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蒋建国为“时代楷模”颁发奖章和证书。全场肃立,鼓掌,以最高礼仪,向时代楷模致敬!

视频短片、访谈、歌曲,一一展现黄诗燕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战天斗地脱贫攻坚的日子。一个个真实、细腻的故事,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让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黄诗燕书记用坚忍不拔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典范。”作为全国大学生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__级专硕班学生们参加了发布仪式。“深感震撼”的张美辰说:“作为一个大学生党员,我会把黄书记的事迹牢牢记在心里,刻苦学习,锤炼本领,将来踏着前辈的足迹奋勇前行。”钱程、黄怡聃表示,“在黄诗燕书记身上看到了时代精神、先锋力量,将以他为榜样,把这种精神力量好好地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芙蓉花开;大地赤子,光芒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4231 字

+ 加入清单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很多人会唱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这些浅显易懂的歌词是朱有勇为宣传科技扶贫,专门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写的,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正是他在澜沧的“家”。

蒿枝坝二组是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拉祜族聚居村寨,20_年完成了安居房、硬化道路、干净饮水等建设。20_年,朱有勇和科技扶贫团队帮助这里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道路两旁和公共绿化带种上了三角梅、炮仗花,房前屋后增添了果树,村寨里有了路灯,新发展了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产业。20_年,蒿枝坝实现了脱贫。

家变美了,收入增加了,卫生习惯也改变了。“家家户户、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老百姓精神状态很好,有自信,想致富。”朱有勇说,“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科研精神

“家”越变越美的过程,也是朱有勇在科技扶贫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刚到蒿枝坝住下时,朱有勇就给了村民们一份见面礼——每家10只小鸡、两只猪仔。“养大,卖掉,基本可以达到脱贫标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效果不好,“鸡猪养大后,都被村民自己吃了,变不成收入。这样的扶贫方式不可持续,还是得靠产业。”

反复地调研、思考、讨论后,朱有勇确定了科技扶贫方向和目标。

“中兴呀,你们的任务很重,但是澜沧不应该穷啊。”调研后,朱有勇语重心长地对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说。

在朱有勇看来,澜沧县发展的短板和优势都十分突出。水、土地、光热资源非常丰富,但产业发展、科技应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朱有勇和其他院士专家一道,对澜沧县科技扶贫进行了定位——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依靠科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是朱有勇科技扶贫的重点产业示范项目。尽管已经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也有实践案例,但朱有勇仍然坚持不铺摊子,不搞冒进,必须在当地完成试点、总结,再推广。

寻找林下三七的示范点比较艰苦。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有块林地,土地、光热、人工林等条件都具备,但是没有亲眼看到水源情况,朱有勇一直不放心。当时是雨季天,山上根本没有路,但朱有勇坚持要去水源地查看。“捡了一根树枝当拐杖,朱院士就钻进树林里。山很陡,有的坡度估计有六七十度。路上摔了几跤,他不准扶,爬起来继续走。手脚都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一同前去的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亲眼看到了水源地,朱有勇才拍板定下示范点。如今,冬季马铃薯从最初100亩的技术示范推广种植到17000亩;林下三七从2亩示范扩大到了8000多亩,成为澜沧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蔬菜、水果等产业也基本完成了试点、示范,准备推广发展。

“朱院士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标杆。”杨中兴说。

作为院士,他亲自给农民学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技能,培养出上千名乡土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

11月22日下午,朱有勇来到竹塘乡大塘子村的实训基地,检查院士指导班的培训情况。

思茅松树下,60名来自各乡镇的学员正在练习林下三七的点种。朱有勇来到学员中间,接过一把耙子,示范起拉种植沟。示范几遍后,他让身旁学员操作。“轻一点,边抖边拉耙子。”“对了,拉得好。”朱有勇向学员竖起大拇指。教完拉沟,他拿起几个三七种,摆放到种植沟里。“每垄地是1.4米宽,一行栽12棵苗,不能多也不要少。”朱有勇直起身子,对学员大声说,“每个人都来操作一下。过两天每个人发1000棵苗,就是你们的家庭作业,第一年成活率要在90%。第二年成活率要在70%以上。不能偷懒,我们要到实地抽查的。”

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是朱有勇和扶贫团队的全国首创,针对澜沧县素质性贫困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把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由院士和专家授课,手把手讲解和传授农业实用技能。

中国工程院派驻竹塘乡挂职副乡长毛如志博士说,20_年以来,院士指导班已经招收了24个班1320名学员,学习内容包括了林下有机三七、冬季马铃薯、中药材、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种植和养殖技术等。

“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院士指导班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澜沧县培育了一大批立足农村的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这一期三七班10月份开班,第一天军训,第二天朱有勇就上了一堂课。随后的课程都在林子里的实训基地,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现场实际操作。林下三七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7天左右,要到明年3月份才结业,能够学到林下三七从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技术要领。谦六乡和平村丫口寨小组学员张开明说,和平村来了6个学员,今年正好有一家公司在和平村投资发展120亩林下三七,公司答应,他们结业了就可去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员。“每个月会有20_元到3000元的工资吧,等过几年我也想自己种些三七,收入会更高的。”张开明说。

他因地制宜找准突破点,把山区的高原特色农业提升到新高度,用科技的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竹塘乡大塘子村的李娜努,今年收获了第一批林下有机三七。“我的三七没有管理好,只收了10多公斤。”李娜努有点懊悔。即便这样,三七还是给她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加上以前卖过三七花,可能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吧。”李娜努是20_年度院士三七班唯一的女学员。回家后,她投入2万多元种了2亩,家里还有其他产业,精力分散,三七地没有好好管理。“种三七不容易,管理要精细。”李娜努说,“如果不是自己种出来了,真的不敢想象,我们拉祜族山区群众也可以种这么精细的东西。”

回归山野林中的林下三七,不用农药化肥,是品质优良的有机产品,价格高效益好,因此对技术要求高,投入也较大。

根据林下三七的产业特点,朱有勇和扶贫团队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当地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已有深圳田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龙宝集团公司、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企业到澜沧县落户,使林下三七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院士专家团队还制定了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规程,坚持规划控制、坚持严格审批,严格种植标准、严格基地管理,力争将澜沧林下有机三七打造成为全国三七行业中的著名地理标志。

当地的农民,依靠土地出租、打工等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3户279人。20_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5人,贫困发生率达90%。20_年至20_年,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小广扎村民小组种植林下有机三七1280亩,农民通过租赁林地、为企业管护林下三七,成功实现脱贫,20_年人均纯收入达4674元。

“我们村在三七地打工的妇女日子最好过了。手机比我们的好,一人有一辆摩托,树林下上班,不晒太阳,皮肤还白。”李娜努说,明年她还要接着种林下三七,多种一些。

“澜沧江边蒿枝坝,洋芋花啊三七花,千朵万朵科技花,拉祜山寨幸福花。”朱有勇每天都写日记,过几年,他想把在澜沧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20_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感想

初冬,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田地里,村民正围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听他讲解种植注意事项。在他的团队推广下,冬季马铃薯已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金宝贝。朱有勇常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问题从田间来,成果到田间去

“用化学农药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用什么控制病虫害?”1982年,朱有勇在研究生面试时被这个问题难倒。此后,他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20_年,一项题为“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

灵感来自朱有勇与石屏稻田的一次偶遇——有的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水稻的田,发病程度却很轻微。

从田间地头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朱有勇团队解决农业难题的钥匙。在建水,他们成功推广了以科学灭虫“酒石榴”的技术,当地石榴产业逐渐壮大。如今,他又带着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研究来到了澜沧。

研究林下三七项目10多年,在澜沧这个天然大实验室里,朱有勇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思茅松松针的化合物,对三七的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松林环境可以提供天然“凉棚”。不使遮阴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在保证药材优质生产的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朱有勇为当地开拓出产业脱贫致富新路径。

●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服务“三农”

“要研究真问题和好问题,尤其是农民关心的问题。”朱有勇常常这么告诫学生。

20_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农业教育科研系统的第一位院士。他用学校奖励的200万元,成立云南农大“有勇奖学基金会”,激励学生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他把被企业高价求购的中药材林下种植核心技术带到澜沧,无偿把扶贫企业给予的15%技术股全部拿出来分红。

从事科研几十年,朱有勇始终以技术推动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到了60岁,这些毕生所学成为科技扶贫中的法宝。

朱有勇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生。作为云南农大教师,毛如志在竹塘乡挂职副乡长,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每个项目劳心劳力。云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朱书生追随他从北京回到云南,又来到澜沧,为林下三七种植环节技术把关。

科技人员的长期驻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后,越来越多的教授、专家加入到扶贫队伍。

●授人以渔,科技力量生根发芽

今年4月,马铃薯评比大赛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院士科技小院举行,村民马正发、卫成金双双问鼎“薯王”。

马正发是朱有勇在澜沧开办的冬季马铃薯班第一期学员,为期3个月的培训里,朱有勇和专家从选种到定植,从种子处理到后期管理,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每个技术环节,都教授得清清楚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协调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朱有勇创办了“乡(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模式的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以澜沧各个产业示范点为实训基地,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贫困群众。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资源与种植、畜禽养殖……在院士培训班上,近1500名农民学员学成而归。像马正发这样的学员,返回村寨就带动村民一起种植一起收获。

朱有勇想得更远,要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未来会有更多培训班、职业学校和更多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新一代农民,我也会接着做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时代楷模主要个人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个人,人事,全文共 2084 字

+ 加入清单

她,女,生于__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会计师,县级骨干教师。曾教学胜利中学职高财经专业课程,现教学胜利中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兼职胜利中学主办会计及食堂会计。

她自觉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尽职守。在领导心目中,她吃苦、虚心、诚信肯干;在老师及教辅后勤职工眼中,她热情、温和、真诚待人;在学生的记忆里,她严厉、慈祥,以身作则。自_年走上讲台至今,_年风雨,她在教育系统这块园地里坚持信守承诺,默默奉献,成长为极具高度信誉的教育工作者。

_年那年的寒假的一天,她答应图书管理员(路途遥远她提前回家)帮她代理发放学生寒假作业,记得那天天下着大雪,年关街道做生意的摊位十分拥挤,占据了进学校大门的道路。

当时一车寒假作业书无法进入校园,学校教师已放假离校,她为了及时地发放学生寒假作业,二话没说,向总务主任汇报后,及时搬运了那一车的书,因为一天的劳累过度,身怀三个月的孩子流产了,晚上当她的丈夫看着刚从医院清宫回家脸色苍白的妻子,夫妻二人紧紧抱作一团痛哭一场,她这时唯独的是感到对丈夫的愧疚。第二天,她没有把此事告诉学校领导,还坚持在两天后把那一车的作业书发到了来校领成绩单的所有学生手里,看着师生接过寒假作业,欣喜的她将泪水化作了满脸的笑容,同时也承诺了朋友的嘱托。她一向是只要教师请教帮忙的事,只要是她能够办得到的,她会承诺并守信地办好,譬如,指导雷老师等教师制作课件,她会尽心尽力,直帮忙到课件完成,她时时如此实心办事,真诚待人,得到了同事的好评。

她由于长期在繁杂的事务中劳累工作,患上了颈椎病,经常带病工作。20__年,她带高三(8)班的专业课,自开年后旧病复发了,整天的头晕眼放花,县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诫地对她说:“你的病很严重,务必住院理疗。”为了信守承诺,圆满地送走这届学生这个信念,让所带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一向坚持到高考结束后的那一天,晕到了直接被送到了罗田县万密斋医院。那一年高考成绩,她所带的专业平均分居全县职高第一,激励了许多学生,其中,方浩同学专业高考成绩296分(总分300分)居全省高考专业总分第一名。

多年来,她一向战斗在高三专业学科教学的第一线,同时兼学校主办会计、食堂会计等职,虽然负担重,但教学成绩一向很突出。胡水凤十分吃苦敬业,并一向克服多重困难,因材施教,如每年在高考前她都要给学生打印100多条课本上的名词解释,她总是带头先示范背一遍给学生听,然后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背完。记得有一个学生方某记忆不好,在专业课早自习上连续两周都背不下十条,胡老师于是找他谈话,教他巧记、活记,千方百计激励他努力,并承诺牺牲自我休息时光给他辅导,直到他背完为止。说到的事她能做到,她一向利用课余时光到班级辅导学生。这一举措,她一向都能落实践行,从没失言,与她同教学高三的老师都有目共睹,一向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教师。

无论工作多么忙,她坚持业余学习,感染师生勤奋好学,为此,近五年来,她还学与写合作,教与研合作,取得了许多奖项,如:公开课证书1个(20__年县一等奖),论文证书1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3个、县级6个),教学设计及案例证书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县级4个),课件证书10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县级6个),高考试题评析及预测证书1个(国家级),课题论文证书1个,辅导学生获奖证书2个(省二等奖)。辅导学生在市级报刊发表习作2篇,罗田县科学发展笔谈论文1篇。同时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教育类论文9篇;经济类论文5篇,在专著书刊上发表教育论文7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新闻宣传300余篇。

她在财务工作十五年中,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认真遵守财务人员廉政规定,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防微杜渐,维护财务会计声誉,筑牢廉洁思想道德防线,工作中始终注意不与食堂采购实物单位及个人拉拉扯扯,不借付款之机谋取私利,吃请不到、送礼不要、不拿原则做交易,也决不去乱收费,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学校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在近几年的“普九”攻坚工作中,她作为此项工作的重要成员会计,她常常加班到深夜,她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做到从大局出发,服从领导安排,对社会负责,将“勤俭节约,用心服务,取信于师”的宗旨贯穿于财务工作始终,努力做到及时报帐、认真做帐,她廉洁自律。多年来,她的财务工作一向得到上级好评,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计划财务先进个人,十几年来财务成绩居全胜利镇第一,食堂财务会计业务精通,自我根据学校自身状况,设计了一套适合学校食堂的财务电子帐本,试试用了几年,效果很好。在教辅后勤人员心目中具有公正、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这是她工作十几年来的真切感受,工作虽然艰苦,但她更多感到的是爱的快乐。用她自我的话说:我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尽职守,永不言悔。她先后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高中学科先进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教育宣传工作模范通讯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在挂职的两年多时间里,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扶贫答卷。他以生命赴使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心系老区,心系百姓。

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认真学习邱军心系群众、亲民为民的赤子情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坚定信念,一心为公、舍身忘我的敬业精神。

山东青岛赴甘肃定西挂职干部、定西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吴戈说,“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他以生命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脱贫攻坚精神,作为一名挂职干部,我将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情怀,着力找准挂职工作与协作帮扶的契合点和突破口,为定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马东柱曾是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今年5月,他被派驻到甘肃省古浪县挂职副县长,负责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邱军同志将央企优势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抓项目、育产业、解难纾困,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马东柱说。

天津赴甘肃平凉挂职干部、平凉市崆峒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清乔已经挂职两年多时间,他被邱军的事迹深深打动,“邱军同志用大爱忠诚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用年轻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我要以邱军同志为榜样,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尽心、尽力、尽情投入到东西部协作工作之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邱军同志将生命化作笔墨,在陇原大地上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我将沿着楷模的指引,立足本职岗位,投入全部精力,将个人力量汇聚到推动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与全镇干部职工及各级帮扶单位一道,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用实干推动发展,用实干展现担当。”甘肃省金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选派永昌县东寨镇的挂职干部张生琛说。

“邱军同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的情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甘肃省嘉峪关市挂职兰州新区的干部赵陆峰说,“我要学习和继承邱军同志的崇高精神,不负韶华,用心谋事,努力干事,为兰州新区实现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城市建设新标杆的‘四区两新’目标而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一息尚存,志向不改,信念不衰,用自己一片火热的激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梦想,用一颗赤诚的爱心托起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未来,用一种坚忍不拔,生命不已、奋斗不止执着追求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以:“再坚持一下”来激励自己。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不遗余力资助贫困学生、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们的感人行为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和教育情怀;张桂梅老师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人民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桂梅同志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英雄,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先锋。作为元谋一中的教师,就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张老师对学生饱含爱心、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坚定执着的高贵品质!

元谋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宁钊进一步强调,要认真学习张桂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执着的崇高品质。作为人民教师,元谋一中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而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深入推进学校改革,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元谋一中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全国280万扶贫干部奔赴一线,黄诗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这场攻坚战中,有至少700人倒在冲锋路上。沉甸甸的名单中,有县委书记、大学教授,也有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初心换民心,以忘我的奋斗追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用宝贵生命在神州大地、在扶贫攻坚战主战场,矗立起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群众的挽联,是炎陵百姓对这位扶贫书记的最深怀念。心中装有人民,做事为了百姓,奋斗为了信仰。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多残酷的战场,都能成为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张桂梅有些不满意。

尽管,这所免费女子高中,已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今年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两头’比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对历届较多,但今年达到专科成绩的学生也多,达9人之多,往年就两三个。”张桂梅说。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__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__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1月,时任湖南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一年来,罗霄山脉深处,他的故事仍时时被人们念起。有挽联写道: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县委书记带领20万老区人民,将山沟沟里的贫困发生率从19.5%降至0.45%?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共产党员在离世一年后,仍被无数百姓深切怀念?

这种力量,是脱贫功成,务必有我的决心。炎陵县是一方浸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黄诗燕曾说,炎陵县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向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他从一颗黄桃入手打开产业造血扶贫的突破口,拼搏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红色热土续写的动人故事:对人民敢承诺、能践诺,鞠躬尽瘁,不怕牺牲。

这种力量,是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恒心。八年如一日,黄诗燕的足迹走过了炎陵县的每一个村庄,翻过了罗霄山脉的无数山头,须臾未曾懈怠。爬坡过坎,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黄诗燕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证明了“用实干创实绩,以实绩换民心”的朴素道理,也正是这个道理,支撑着一批批和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决战贫困的战场上。

这种力量,是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真心。“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出身农家、求学农校、心系农民的黄诗燕,捧出一颗真心待人民,人民自然视他如至亲,这才有了久久回荡在炎陵山水间的深切思念。

罗霄山下,燕子飞离;红土地上,初心不变。只要以决心、恒心、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纵使时光荏苒,山河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低调二字不难写,奉献一生实不易。”的确,老英雄张富清,战功赫赫,深藏功名60载,生活在艰苦的山区,一辈子坚守初心,无私奉献。让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震撼,让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感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人们急于求,急于表现,好大喜功。张富清的事迹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人们惊讶于一个战斗英雄可以一生不显摆,人们震撼于一个战斗英雄甘于选择到最边远的山区奋斗,人们感触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转业到来凤的数十年,张富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带领当地人民干着一件又一件事实,在我们印象中战斗英雄就应该得到物质富裕的生活,这是用生命换回来的,这是理所应当该他们拥有的,我们不会嫉妒,我们会崇拜。但是张富清颠覆现在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原来英雄张富清可以做到不计得失,一心只为党为人民付出,真真做到不计荣辱,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英雄让人佩服,这样的党员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摆”张富清这么说自己的英雄事迹。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些功绩都是和战友们一起用命换来的,战友们都倒下了,只是自己幸运活了下来,这些名誉、奖章都应该是牺牲的战友们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拿出来显摆。这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我们能够理解他的想法,我们震撼于他做法。一生想想也太长了,这种甘于默默无闻地生活,只做不说的人,实在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老人不是故意隐藏军功,而是觉得不需要拿出来跟人炫耀,更不会以此向党和政府提要求,这种淡泊名利的做法令人敬佩,也让我们对人生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张富清是一名共产党员,90几岁还在不断学习,一直向党,一心向党,把为人民服务看作自己的本分,不居功、不自傲,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老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如果你是一个党员,就应该在自己岗位上甘于平凡,做一个党员干部该做到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安街道中心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及分别转发各自的朋友圈等多形式收看中宣部“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发布会。开启向朱有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了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

朱有勇同志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以科教报国为理念,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农民教授”成为他最喜爱的称号。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自己所深爱的大地,为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范和时代。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朱有勇院士爱岗敬业、潜心科研、长年根植土地,为云南当地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后,中安街道中心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深刻感受到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满腔热血演绎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一名党员干部,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用满腔热血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

学后教职工纷纷表示,朱有勇院士是我们身边最鲜活的榜样,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幼儿园的一分子,应该严于律己、积极向上、履职尽责,以昂扬的斗志和精神状态,投身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从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与矿山结下不解之缘。

“老队员塞给我一个氧气呼吸器,能不能从事故里出来,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山救护大队的头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练,最终能闭着眼用几十秒把呼吸器装好。

肖文儒难忘当时矿井救援的艰辛,“那真是冰与火的淬炼!”有一回,某矿区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编织的袋子,浇透凉水,冒死进火区打密闭墙。火区,是80多摄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彻骨的冷风,他和队友抱着砖头,顶着极限温差,进出数十趟。

从业多年来,肖文儒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命悬一线。20多年前,肖文儒带队赶到一处积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矿现场,他刚用水冲开煤层,火光就“噌”地一下蹿出来。

火、煤尘、狭小空间……短短几秒钟里,他快速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危险——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间,火焰爆燃,吞噬了矿井。

尽管氧气稀薄,肖文儒和队友仍紧紧趴在地面上,举起水枪,持续灭火。“要是当时没果断趴下,或停止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回忆,他时常会梦到那些穿行在火海边缘的场景。

他的记忆中,有无数次亲历的生死关卡——20__年,辽宁某铁矿炸药爆炸。肖文儒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被废墟中散落的炸药、雷管包围着。

他的记忆中,有队友英勇牺牲的遗憾——1987年,山西某煤矿火灾,一位队友在井下打密闭墙时,迷失在浓烟中,意外撞掉氧气呼吸器,最终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矿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矿工家属,让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从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再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路走来,肖文儒对于应急救援的坚持从未改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斗志不减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的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为大力弘扬张桂梅同志的崇高精神,营造对标先进比实干、争创一流比贡献的浓厚氛围,近日,丽江市开展“六个一”活动,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坚守初心使命,为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组织开展一次专题集中学习活动。各级党组织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座谈交流、听取报告、专题培训、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一次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集中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通过对标学、深入学,讲感想、谈体会、话心得,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找准差距,自觉对标,不忘初心、埋头苦干,立足岗位、勇担使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真正把感动变为心动,把心动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带动。

组织开展一次“开学第一课”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围绕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开学第一课”活动。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以“我向张桂梅同志学什么、怎么做”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并将“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列为本学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举办新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以及华坪女高精神播种到学生的心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组织开展一次“党课开讲啦”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学习身边榜样”,把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列入党课内容,组织开展一次“党课开讲啦”活动。进一步深入挖掘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特邀张桂梅同志现身讲述感人故事传说和感人事迹,制作反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题片,层层推荐报送省委组织部和中央组织部,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效、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推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各级党组织中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热潮。

组织开展一次帮扶慰问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结合推进脱贫攻坚百日提升巩固行动,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挂包帮、转走访”挂钩联系点开展一次遍访走访帮扶慰问活动,实地了解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倡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一次自愿向张桂梅助学会捐款活动,帮助华坪县女高解决实际困难。

组织开展一次“抓党建促创文”主题月活动。以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弘扬“张桂梅精神”,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一次“抓党建促创文”主题月活动,各级各部门以系统行业领域为单位组建创文“党员攻坚队”“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深化共创共建共治,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好网格阵地,深入社区、走进街头,紧盯创文测评指标短板弱项,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文明交通、扶老助残、环境整治、秩序维护、文明餐饮、文明宣传等文明创建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带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凝聚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力量。

组织开展一次深度宣传活动。组织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持续在全省、全市范围内开展宣讲报告,深入广泛传播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邀请组织中央、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分批次开展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并开设专栏进一步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加大中央和省级媒体平台推送宣传力度,推出一批关注度高、阅读量高、点赞数高的重点稿件。深入挖掘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梳理完善张桂梅的100个典型故事传说,制作推出一部党员教育视频片和一部VR网上展馆。精心策划组织,创作推出文学、歌曲、广播剧、舞蹈、曲艺、美术、摄影、电影等一批以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张桂梅精神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持续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热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的院士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5天前,他还是一位在西南边疆拉祜族自治县村寨忙于种植冬季马铃薯的“农民”。5天后,11月29日,他在北京接受颁奖成为全国时代楷模。30多年来,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近5年,他又在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躬耕山野科技扶贫,让上千农民学会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种植技能,带动了一批深度贫困中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跪在泥土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在拉祜族村寨旁一片刚种植的马铃薯地里,张六均等三个拉祜族村民手杵着锄头站在地边,全神贯注地听一位老人说话。老人蹲在地上,手握着竹竿,一边用竹竿丈量地块,一边耐心地讲解马铃薯如何规范种植。老人蹲着累了,便很自然地右腿跪在泥土里,面带微笑反复解说示范。在一旁的云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辉感动地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这一幕发生在11月19日上午,地点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小组。这位65岁的老人就是朱有勇院士。

20__年,朱有勇带领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云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开展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当年平均每亩为农户增收3000至5000元,至20__年在全县已推广种植1万亩。朱有勇团队还应用林下三七科技成果,在澜沧示范种植7305亩,带动三七种植农户749户,每户平均增收2.5万余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王红旭老师出身教育世家,一直以来秉承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家训师风。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为我们教师队伍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王红旭老师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在学生面前发挥好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社会积极奉献的栋梁之材。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广大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需要。我们不仅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学习宣传王红旭老师先进事迹,和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王红旭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我们学习他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王红旭老师事迹的精神感召力,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20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也是一次次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艰险任务。38年来,肖文儒从一名普通的矿山救护队员做起,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已经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经常深入救援一线,用经验与智慧、职责与使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

将生死置之度外

应急救援与风险、灾害、事故作斗争,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是让普通人“敬而远之”的职业。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随后的几次任务,让他真切感受到应急救援的危险。

一次,原大同矿务局一煤矿采空区着火。身为技术员的肖文儒冒着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带着队员打密闭墙。井下热浪翻滚,所有人只能闭着眼睛作业;在之后的一次任务中,他亲眼目睹曾朝夕相处的战友在浓烟中迷失方向,碰掉氧气呼吸器从而失去生命。

高温、缺氧、二次爆炸,险情时刻威胁着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危。肖文儒至今还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起煤矿火灾事故记忆深刻。当时,由于通风不畅,煤矿井下积存了几十吨煤粉的中部巷道发生自燃,身为救护大队副大队长的肖文儒带着2名队员紧急赶往事故现场。当举起水枪开始灭火时,他突然意识到,水、火、瓦斯、煤尘等多种致灾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间内交织叠加,发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极大。

“卧倒!”话音刚落,随着水枪里喷射而出的水柱,“轰”的一声巨响,二次爆炸发生了。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并未惊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枪继续灭火。“我知道氧气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势。如果当时我停止灭火,可能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在肖文儒38年应急救援生涯里,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太多。20__年6月5日,辽宁省本溪龙新矿业有限公司思山岭铁矿措施井井口发生炸药爆炸事故。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对散落在废墟中的炸药、雷管浑然不觉。直到天亮后救援人员清理现场,他才发现自己被“炸药包”包围了。

教科书式的救援案例

“肖文儒总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科学决策和正确判断,是矿山救援的一张‘名片’。”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2020__年初的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被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被困人员处于井下约600米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同时现场地质情况颇为复杂,钻孔救援难度极高,井下涌水也时刻威胁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环境。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由于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不仅有构造破碎带,而且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1月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在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被指挥部采纳。

最终,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全力指导和帮助下,经过1000多名抢险救援队员14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成功救出了11名被困矿工。

始终奋战在一线

38年的应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同时也收获了荣誉和感动。有一次,肖文儒带队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员后,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拦住他,“扑通”一声向他下跪:“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这一幕永远刻在肖文儒的脑海中,让他深深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伟大与光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8个沉甸甸的大字,不仅贯穿肖文儒应急救援事业的始终,而且也是他内心深处对于人民“守夜人”最朴实的承诺。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难,但当被困人员被救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中那种欣慰、喜悦、激动,是做其他行业很难体验到的。”肖文儒说。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为新中国庆生,当彩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他不禁热泪盈眶。

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赞赏并没有让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刚工作时那样,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他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

肖文儒说,机构改革后,矿山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指战员共同战斗,学习了很多,也认识到不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我将始终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强意志,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头、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不畏艰险,逆向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__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__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桓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桓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国家对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王红旭老师将人生追求融入人民的教育事业,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品质;以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以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

其次,良好家风的熏陶,是王红旭老师美好心灵的基石。王红旭来自一个农村较特殊的家庭,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家庭是当地乡亲们口中的“书香门第”。上高中时,他每逢回家就主动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洗脚。在老家,只要见到老年人在路上挑着担子走不动时,都是二话不说接过来帮着挑。救人之事也不胜枚举:大三暑假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主动救护不慎从游乐设施摔下的头部流血的小男孩,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845 字

+ 加入清单

就是这样一位“暴君”,今年夏天出现在央视的《面对面》节目里。她建起的女高,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去年有159个女孩参加高考,考上本科的是150人。再往前数,从20__年女高成立到现在,一共有1804名女孩考上大学,离开这里——在西南边陲的小县城,这可以称作一个奇迹。七八月份,张桂梅为此接受了两次群访,13家媒体的记者围绕着她,网上都是“女英雄”的称呼。

在华坪,张桂梅的名字其实20年前就传开了。成为女高校长之前,她是带病上课的民族中学老师,也是当地孤儿院“儿童之家”的院长。时代变迁里,她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魔幻,随意问起路人,人人都知道她,一位上了年岁的婆婆说,在电视上看到张桂梅骑着骆驼去深山里家访,劝女孩们回来读书——实际上,华坪压根儿没有骆驼,张桂梅骑的,是一匹马。

在那些过往的语境里,张桂梅已经成为一个全身心奉献的、伟大的党员——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一生无子。她日日往返于女高和儿童之家,连远在东北的哥哥、姐姐相继去世,她都没有时间回去。她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像一个完全没有缝隙的人——直到她登上微博热搜的那天。

那是今年10月,张桂梅的一个采访引发了热搜。视频中,张桂梅讲述因为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意接受她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将张桂梅置于舆论中心,“全职太太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声音,一时之间淹没过了“女英雄”。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张桂梅拒绝了不断前来约访的媒体,直到11月份的一天,她才出现,穿一件黑色羽绒服,党徽戴在胸前,打开羽绒服,里头是黑色毛衣,在同一个位置,还戴着一个党徽。“红到心里去了。”她伸手去遮,有些不好意思。

有媒体问张桂梅,你觉得自己现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女性状态吗?你希望学生们成为怎样的女性呢?

张桂梅轻轻摇了摇头,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全职太太”事件之后,她面对媒体有了些谨慎。那天,包括《人物》在内的一行人来到她面前,她看着县委宣传部的人,说你怎么又来了,是揶揄的语气,也是她一贯的说话方式,直接、干脆。

她说她的想法最初是从自己的女学生出发,后来到深山里的女性,“能救一个是一个”,希望女孩们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还可以读书,高考,离开这里,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环境。

“真的是重要,家庭的背景,家庭的环境,母亲母体的肥沃”,张桂梅正讲着,我们大笑了起来,母体的肥沃?多么新颖的表达。

“我说的是知识的肥沃,土地的肥沃……”张桂梅赶紧解释,但也跟着笑,“我又不好好说话了。”

那些围绕着张桂梅的“女权主义者”的称谓,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萍并不认同。她和张桂梅认识好几年,觉得对方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救山里的女孩,救一个就是救三代,“可能我和她接触多,我也认同她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她的这个朴素的观念就是这样,如果一定要把她和什么概念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过度解读了?”

女高办学路上曾经最坚定的反对者、曾任华坪县教育局局长的杨文华在采访时主动提起了那个视频。很多人谈独立,谈自由选择,不见其语境。他觉得张桂梅反对的不是全职太太,而是反对她的学生们去当全职太太。“这些学生就像她亲生的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她们10年前就是结婚生崽,生一窝的那种。”他激动地侧着手掌砸了砸桌子,“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老师,把你捞出来,救了,你又回到原点了。”

王秀丽在华坪县电视台工作,是最早关注和报道张桂梅的记者之一。作为记者,她最开始书写张桂梅,并非是那种歌颂式的报道视角。“因为我觉得不管对她的评价有多高,其实她是个非常普通的女人。”她是张桂梅在华坪唯一的好朋友,她们会各自搭着摩的到餐厅会和,相约吃火锅和披萨,喝几杯云南干红,偶尔也在办公室偷偷喝饮料、吃零食。张桂梅和她说起自己年少时的男友、去世的丈夫,以及后来可能成家又被她拒绝的机会。

她们也会争吵,常常其中一个摔门而出,十几天不联系,直到另一个打来电话。女高建校那年,王秀丽接到一个电话,张桂梅在那头说,我都要死了,你还不来看我。“她也有她的烦恼,她也有她的委屈。”

跟着张桂梅去家访,王秀丽会帮忙拍一些镜头,家访的视频会放给学生们看。但有时候,王秀丽不愿意拍,她觉得女孩们会自卑,并不想展示出来。张桂梅固执地要拍,她说,我不这样做,她们就以为她们像公主一样。王秀丽还是举起摄像机拍了,“一个人撑了那么大一所学校,还要努力地让这些孩子出去,不要让人家看她们的笑话,至少要让她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时候她可能稍微有点暴躁,有点尖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