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的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哪里(汇集20篇)

浏览

4308

范文

73

篇1:2025年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_浙江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4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导游词

鲁迅故里由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如今已初具规模,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是立体解读中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场所,是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一)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20xx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绍兴鲁迅故里参观旅游。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东连宁波西接杭州,总面积8000多平方千米,人口近500万,现辖越城区、上虞区、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市花是兰花,市树为香樟。绍兴古称“越州”,南宋取“绍祚中兴”之意。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越剧之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xx年,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说到水乡,绍兴河网纵横,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0%以上,有湖泊30多个,又以鉴湖最为著名。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在绍兴境内有一万多座桥,其中建于南宋的我国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八字桥”就在绍兴老城内。说到酒乡,绍兴是黄酒的故乡,根据含糖量的不同分为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四种类型。说到越剧之乡,绍兴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代表曲目有《红楼梦》《五女拜寿》《梁祝》等。说到书法之乡,东晋时绍兴郊外的兰亭因“曲水流觞”而闻名于世,又因王羲之酒后挥笔书写的《兰亭集序》而成为书法圣地。说起名士之乡,这还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对绍兴的称誉,因为绍兴从古至今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中有思想家王充、唐代诗人贺子章、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青藤画派鼻祖徐渭;近现代以来更是群星璀璨,有教育家蔡元培、思想家鲁迅、革命家秋瑾等。整个科举时代,绍兴走出了2238位进士;在清代“绍兴师爷”遍及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成就了“无绍不成衙”的美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鲁迅故里景区。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笔名。1881年出生于绍兴周家台门,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8岁那年去南京读书,之后又去日本留学。1920xx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4岁。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等,整个参观游览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这是一组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群,也是鲁迅祖上世居之地,已有260年的历史。大家请看,门口挂着翰林的匾额,因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经是钦点的翰林。老台门建筑分为四进,第一进是轿厅,也就是台门斗;第二进是客厅德寿堂,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第三进是香火堂,这里存放着周氏历代祖先的牌位;第四进是座楼,也就是周家族人的生活区,现在把它改建成了“绍兴民俗陈列馆”,展示清末时期当地的风土人情。

从鲁迅祖居出来,过一个小桥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后在这里读书。说到这里的主人寿镜吾,鲁迅评价他“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鲁迅有极大的影响。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所谓“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是说,读书的味道像吃米饭、佳肴和调味料一样层层递进,渐人佳境。大家注意看墙角这边有一张书桌,这是鲁迅当年的课桌。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严厉责罚,于是鲁迅就在桌角刻上了一个“早”字,鞭策自己不能再迟到。对于这件事,鲁迅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并在一次闲谈中告诉了夫人许广平。1956年,许广平来到绍兴,特意去了三味书屋,借助手电筒在昏暗的角落里找到了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早”字。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也叫周家新台门。鲁迅在这里出生并生活到18岁。在这20xx年中,亲身感受了整个家族由显赫走向败落的过程,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20xx年,已经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与族人商量将这个房子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隔壁的朱姓人家。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保留下来。这里有个天井叫作桂花明堂,种植着两棵桂花树,鲁迅小时候,经常坐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穿过桂花明堂,左手边是鲁迅从日本回来后在绍兴的学堂任教时的卧室兼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屋子后面就是百草园,占地约20xx平方米,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乐园。请大家在这里游览20分钟。

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三)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四)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谢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下“鉴湖越台名仕乡”。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这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来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这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时间再慢慢游览!

20xx年5篇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五)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可以发现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这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这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这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精选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诸暨,我是这次旅行的小导游,俞博瀚,大家叫我俞导就可以了,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欢聚旅行的美好时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诸暨的名胜景区——西施故里。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名胜景区,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它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具有时代活动的风景游览胜地。整个旅游区面积为144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一轴一心六区。一轴为南北穿越整个旅游区的浣江游览带;一心指已有一定规模的西施殿景区,大片主入口管理区,鸬鹚湾古渔村景区,古越文化区,美苑休闲娱乐区,三江口湿地保护区,休闲度假区。

大家一定是听说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事才慕名而来的吧!相传西施是一个大美女,为越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她在越国困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殉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献给吴王,成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最后,让吴国被越国所灭。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绝代佳人,在她的故里造下了今日的——西施殿。

西施故里,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景点,我们先走进了中国历代名媛馆,展馆以展示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为四大美女。转说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帼英雄。然后我们又来到范蠡馆,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采用清伐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主要建筑除‘魁星阁’外,屋架及相应构件均从民间整体购买。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郑氏宗尚‘耕读专家’。‘忠义孝梯’的传统,注重读书,讲究孝道。特别重视祠堂。宗谱的修建和编。

很快,西施故里之旅就要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西施故里真的很美丽,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5年浙江西施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乡——诸暨,大家可以叫我汤导。

现在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西施。她生于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当时越国与吴国大战,越王勾践大败,回国后发誓雪耻,便使用美人计。从此之后,吴王整天不务正业,越王终于打败了吴王,越国终于东山再起了。介绍完西施,我就为你们介绍一下西施故里最有名的景点——名媛馆。

名媛馆占地面积有6521平方米,共有100多个中国古代女性人物。分成两大类,有巾帼英雄、才情淑女等。大家跟我过来,这就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俗话说,西施有沉鱼落雁之美。果然,刚刚在水中玩耍的鱼儿看见了西施,都躲了起来。

我的介绍已经结束了,下面请你们自已参观,请记住不要乱丢垃圾,下午一点时请大家到这里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7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

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我的手机号是 。首先我代表炎帝景区为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由我全程陪同大家一起畅游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我将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一起解读炎帝的历史,丰富充实大家的随州之旅。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位于随州市随县厉山镇,属于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它处于市区西北角,离市区18公里,三一六国道、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是去襄阳三国古隆中、十堰武当山道教圣地的必经之路,交通十分便利。景区现拥有神农照壁、四牛石雕、圣火台、神农文化广场、神农大殿、神农雕像、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百草园、神农洞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首先,各位朋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农就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实现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日中为市。炎帝神农也因此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层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用详实的材料、确凿的证据、科学的论证,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农身上的尘埃,恢复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炎帝的南方属性、炎帝和黄帝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本来面目。并揭示炎帝神农文化的精髓就是开拓进取、发明创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么我们现在的所处的位置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烈山,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烧山的意思。炎帝神农又称“烈山氏”,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刀耕火种的发明。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就位于这九岭之间。景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复,20xx年扩建,核心景区1.71平方公里,为国家4A级景区。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此地举办,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前面的这块照壁是有中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题字的炎帝神农故里五个金边打字。代表着我们炎帝神农故里欢迎各位的到来。我们中有许多朋友可能知道:在风水学里有一种说法:“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视为不吉利”。避免气冲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门前砌一堵墙,但是,为了保持“气流通畅”,这堵墙又不能封闭,所以便诞生了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结构——“照壁”,用以“避邪藏福”。比如故宫的九龙照壁等等。。

好,请各位随我转过身来!大家看,从照壁到前方的神农大殿是整个景区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位于正南北方向。据考古发现,早在炎帝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房屋了。而且从科学上讲,坐北朝南才能取得最长的日照时间。

现在我们脚底下走的通往大殿的路名为迎宾大道。在迎宾大道不远处。大家看这个呢便是我们炎帝神农故里的四牛石雕。四牛或昂首向前或埋头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我们纪念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驯养家畜”功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尤其是炒股票的朋友,到了这里沾到灵气,你手中的股票一定会牛气冲天,一路飙升,财源滚滚来。

四牛雕像前面即为九孔桥。九孔桥采用赵州桥的构造理念构造而成。九在古代是最大的数字。咱们的这个桥共有九个孔,因此呢被称作九孔桥。大家顺着我的手指往前看,前面古朴大气的石门就是华夏始祖门,门上雕刻反映早期炎帝农耕时代的风情图案。走过华祖门我们来到的这个像“火”一样的建筑是圣火坛。 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的火种就是在圣火台上点燃。数千年来,华夏子孙,薪火相传,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缔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圣火台底座为正方形,上端刻有火焰图腾,底座周边刻有龙腾雕纹,相传有神龙相守,供奉华夏最初之火种。很多华人朋友到这里,都会从圣火台的底座穿过,他们说:圣火台中走一走,红红火火全都有。朋友们,你们也来走一走,这样今后咱们的生意会红红火火以后的日子也会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眼前便是七步登天台,共七七四十九个台阶,分7节大台阶,每节大台阶又有七个小台阶。七步登天台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设计而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北斗七星的七个星君,而北斗七星的七大星君代表着不同的福运。例如“文曲星”代表人的文运,“禄存星”则代表人的官运。贯通天地的七步登天台带我们靠近炎帝,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始祖炎帝的灵气,所谓“七上八下”,踏上七步登天台,每踏一步,福运相互连接,踏完七大台阶,福运全部汇聚在一起,相信各位今后的人生一定会迈大步、行大运。

我们现在步入的便是气势恢弘的谒祖广场,广场边长117米,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3689平方米,数字也呈九的倍数,整个广场可容纳2万余人。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

游客朋友们,现在伫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气势雄壮的“洞穴式”建筑,便是亿万炎黄子孙向往的精神圣殿——炎帝神农大殿。殿前有12级台阶,它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份。大殿里供奉着的这尊坐像就是炎帝神农圣像,他面容刚毅而慈祥,身躯强健而有力,一手捧着稻谷,一手握着灵芝,喻义着“幸福和健康”,也象征着始祖在开创农耕和医药方面的两大主要功绩。整个雕像高4.26米,寓意炎帝农历4月26日的生辰。这尊炎帝神农像是根据清代著名画家吴承砚绘制的始祖像雕刻而成的。在1987年11月,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一位不会讲华语的青年,远涉重洋,不远万里寻根到时厉山。在厉山镇政府,他把一幅用重金从美国华岗博物馆复制的炎帝神农画像交给当时历山镇领导。他说,此举是我家三代人的心愿。原来,这幅炎帝神农像一直藏在故宫。19世纪未被八国联军抢走,存放在美国华岗博物馆。他祖父得知后,几经周折,花巨资取得了复制权,临终前嘱咐他一定要将此画像送回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为了不违祖命,他凭着一本英汉对照字典和古厉山地图,终于找到了烈山。来到烈山半腰,在明朝“炎帝神农氏遗址”石碑前,周共王德樵撸起裤管,指着自己的膝盖骨泪流满面地说,我可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啊!然后顶礼膜拜。

在神农大殿的两侧,分别放有铜钟和皮鼓。古训说的好,烧香不撞钟,等于一场空。古人认为,钟就是聚集在地下的阳气,敲钟就是唤阳气,滋养万物。所以,“撞钟纳福”就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喜悦和祝愿的祈福方式。

刚刚我们膜拜了炎帝神农坐像,站在此地我们就可以看到远处一个高大的雕像,是核心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炎帝神农立像,位于神农文化广场正中央。相信很多游客在刚进入随县县城就已看到这尊巨像。大像面朝东南,316国道、环城路是大家寻根谒祖的必经之路,而始祖炎帝就屹立在这里注视着前来寻根谒祖的炎黄子孙。

炎帝神农站立像与大殿里的炎帝神农坐像同为中国美院设计,全像海拔高度157.6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56尺(约18.67米),意为中华56个民族;底座高度为42.6尺(14.2米),代表着炎帝神农的诞生之日为农历4月26日;像本身高95尺(约31.67米),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之尊地位。说到这里,小x又忍不住要说到始祖的灵气。炎帝神农巨像最后一块石材安装完毕,人们纷纷前来敬香放炮。香未燃尽,炮声刚落,奇迹出现了,数百只小鸟聚集在一起,围绕大像持续飞行了足足5分钟的时间,有的人说,那是小鸟误将始祖手中的稻谷当成了真的,而更多的人则相信那是始祖显灵了。

现在大家经过的便是我们景区为纪念炎帝神农尝百草而建的百草园。上古时期多瘟疫,炎帝神农为救黎民百姓,敢为天下先,遍尝百草,先后发现各种可以治病的中草药,而这其中,首推生姜。据传,炎帝神农在劳作的过程中,突感头痛发热,呼吸也越来越急促(即中暑),就在这命悬一线之际,他发现身边有一丛长的绿油油颇似竹子的植物,顺手便拔了一株,刮去根茎上的泥土,塞了一块在口中,嚼来味道虽然辛辣,但马上头晕症状就慢慢减轻、呼吸顺畅,不适的感觉逐渐消失,因为这种植物再造了自己的生命,炎帝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便用自己的姓为这个植物命名,取名为“生姜”。现在,百草园内种植着各种不同的中草药。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炎帝神农遍尝百草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为以后景区建设养生馆作准备,利用这些中草药,前来这里谒祖观光的游客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大家请抬头仰望,在我前面的秦汉风格的建筑群就是功德殿。功德殿建筑群坐落于九龙山的第四座山头——五帝山顶,这里也是景区海拨最高的位置。整个功德殿占地10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6平方米,由主殿、广场和连廊三部分组成,由外到内分别有日月门、天门和功德殿大门三门,这里是展示炎帝神农生平和功绩的主要场所。也是许多游客重要的许愿地之一。在这里,工作人员准备了花

篮、许愿瓶和许愿灯,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放入许愿瓶或将自己的名字贴在许愿灯或花篮上,敬献在始祖膝下,相信各位的心愿一定能实现。大家可以在这里感恩始祖或合影留念。

在我们的左、右边墙壁上,有许多的竹简,右边的竹简介绍的是炎帝神农的生平(注: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简介 炎帝神农氏为少典氏之子,其母安登感龙而生神农于烈山石室,湖北随州厉山镇有神农洞、炎帝碑为证,故号烈山氏、厉山氏等。世代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为其生日,并以祀之。神农泽被南方,位列三皇,善于用火,号火德王,尊为炎帝,以牛为图腾,以姜为姓氏。传说炎帝神农氏为民疗疾,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因误尝“断肠草”,崩于茶陵,即今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园柏翠松青。

朋友们,现在我们即将跨过的便是天门,大家可以看到,天门由内外两幅楹联构成,内楹联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曹克定先生撰写,右联为:种五谷兴农,尝百草回春,总系苍生福祉。左联为:创手工成业,始贸商为市,首开社会文明 。外楹联由曾为南京总统府景区楹联题字的马来西亚著名楹联作家林声耀先生撰写,右联为:华夏史长馨,任万世溯宗,天涯常系随州梦 。左联为:人文根已续,纵八方寄迹,海外总牵赤子情。这两幅楹联都由衷的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华夏始祖的拳拳赤子之情以及对炎帝丰功伟绩的追思和赞美。

跨过天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日月门和天门之间的连廊区,两边的墙壁上共有36块文化浮雕。包含国家领导人的提词、知名书法家或社会名流颂炎帝神农的书法作品、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颂炎帝文、清朝画家所画炎帝神农像、古厉山镇地图以及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和八大传说,还有后人歌颂炎帝神农的诗词及神农祭。

大家穿过日月门,拾级而上,看到的就是神农碑亭了。亭下的神农碑是明代万历年间随州知州杨存愚为祭祀始祖炎帝神农而立,是我们景区最古老、最具价值的文物,也是炎帝神农诞生在随州厉山最有力的实物证明。碑由玉石凿成,高2米,宽1米,重数吨,碑座用108块青石板砌成,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碑上刻有“炎帝神农氏遗址”几个字,现在仍清晰可辨。

一路前行,我们来到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人们常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可见,我们都是龙的子孙。可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好了,让我们轻松一下,听我讲一段有趣的传说吧!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龙被分到了天上,蟒则被置于地下。蟒因升不了天,就在人间兴风作浪。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天兵天将搬来99座山,把那兴风作浪的99条蟒全都镇压在山下,一字儿排开,就成了现在随州至枣阳的99重山冈。可玉皇大帝还不放心,又命东海龙王派他的9个龙子来镇压99条蟒。9个龙子遵从父命,腾云驾雾来到镇压99条蟒的地方,选中了中间的九座山住了下来。所以这九座山又叫九龙山。再后来,九龙山下兴起了一个氏族部落,部落里有一位牧羊女名叫安登,她天天上山放羊和采集食物。有一天,她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树林,在半山腰里发现了一个洞穴,便进入洞里歇息,不一会就睡着了。可哪知这个洞是七龙子住的地方,七龙子因参加蟠桃宴会,多喝了点酒,就忘了关洞门。第二天早晨,七龙子醒,发现了美丽的安登,顿生爱意,就抱起她亲热起来。于是,第二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安登便在洞中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这个胖小子就是后来教种五谷、品尝百草的炎帝神农,他出生的这个山洞后来就叫做了“神农洞”。看来,我们还真是“龙的传人”呢!既然如此,可得好好地在洞前拜拜,也好沾染一下我们伟大始祖的灵气呀!

沿着台阶向下,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景区独有的百家姓台阶,全段台阶共有108阶,各台阶两侧栏杆上分别雕刻着两个姓氏,共刻有中国百家姓中的前216姓。炎黄后裔遍布世界各地,这216个姓便是为了方便华夏子孙在始祖故里认祖归宗。大家可以在栏杆上找寻自己的姓氏,台阶向下的回廊处,有专门的百家姓研究人员为大家讲解各自姓氏的起源和迁徙历程。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时间过得真快,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高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它位于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对面的九龙山,形成一条中轴线。景点依次是谒祖广场、圣火台、华夏始祖门、九拱桥、四牛石雕和照壁。

炎帝神农故里建设速度的加快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使炎帝神农故里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6个核心景区之一。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自1988年开始修复修建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仿古建筑群、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1997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评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并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

20xx年5月,中共随州市委提出“高举一面大旗,擦亮两张名片,打好三张牌,建设四个随州”的战略思想,并决定成立副县级的景区管理机构——风景区管委会,实行风景区带镇的管理体制。

20xx年,市、区两级共同筹措经费,按照4A级景区、世界华人谒祖胜地的定位,聘请重庆大学编制炎帝神农故里核心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该规划经过多方多轮修改,历时半年,于20xx年10月份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诞辰祭祀活动主持词

范文类型:主持词,适用行业岗位:主持,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1.各位同学:大家好!

2.全体起立!

向中华民族先师、人类教育家------孔子鞠躬!

主持人:

我们倡议一种精神,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我们倡议一种情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倡议一种和雅的风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20xx年9月28日人类教育家、中华民族先师------孔子诞辰2564岁仁寿之日,谨以我们至诚的《论语》诵读之声去传承伟大的文化经典!

请全体同学诵读《论语﹒学而第一》

3.《*规》易懂、朗朗上口,童子园把它作为一种礼仪和行为规范来学习。请女同学齐声诵读《*规》①②

4.《三字经》是古代版儿童启蒙读物。“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周文武”里的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他是一位关怀老人求贤若渴的政治家。请男同学诵读《三字经》①

5.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也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诵读《出塞》、《长征》。

6.最后,以我们至诚的《论语》诵读之声迎接伟大的文化经典!望各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活动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是古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为撰写的神农洞记,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

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安登的美丽少女,天天到烈山上采摘野果,有一天安登采食的篮子装满了,安登也累了,她来到此洞,倚着洞壁不知不觉睡着了。安登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她来到美丽的姜水边,五彩霞光突然笼罩整个烈山大地,天空中一道灿烂的金光闪过,一只龙头浮现在霞光中,巨龙拨云辟雾,腾空而下,化作一英俊少年来到安登身边。后来安登住进洞内,并于农历四月二十六生下一个胖小子。安登十分高兴,为他取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史书的记载和史学家的论说,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是古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分别为石牍、无头石猪、无头石羊,祭祀的时候人们便把羊头和猪头放在只有身子的石羊和石猪上,用以供奉始祖。在我们的右侧,为撰写的神农洞记。

二十五、欢送语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领导),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诞辰祭祀活动主持词

范文类型:主持词,适用行业岗位:主持,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歌颂丰收,大殿辉煌。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先圣孔子,将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远的价值取向,贯注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儒家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今天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湘乡一中“文庙祭孔”活动,旨在弘扬国学,推崇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下面我宣布:湘乡一中“文庙祭孔”活动正式开始。

(魂消万古,合德民心千秋事;颂拜今晨,后世始记圣人恩。)

活动第一项:正冠肃立。请全体师生整理仪表,肃正站立。

活动第二项:领导致辞。(有请湘乡一中校长丁农一先生致辞。)

活动第三项:上香祭祀,诵读祭文。请全体肃立。有请丁校长率领各班学生代表,进大成殿上香。

文圣吾祖,恩泽海宇。千古巨人,万世先师。师以五常,博于六经。 杏坛春晖,泮池桃李。薪火传承,百代不熄。大哉夫子,既圣且明。 而今吾辈,见贤思齐。文脉绵延,海域再兴。德以载物,事举其中。 天地人和,万物繁盛。与时偕进,和谐化生。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万代功业,待我后生。煌煌中国,盛世太平。一中师生,祈祥鞠躬。 至虔至诚,祈灵大吉。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上香完毕,下面进行第四项:众人行礼,祭拜先师。

请全体师生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共行五鞠躬礼:

一鞠躬,一拜自强不息;

二鞠躬,二拜厚德载物;

三鞠躬,三拜精忠报国;

四鞠躬,四拜孝亲尊师;

五鞠躬,五拜世界大同。

鞠躬礼成。

活动第五项:师生诵读《论语》《弟子规》。有请领诵者×××

活动第六项:学生代表发言。有请×××班×××同学发言。

(礼孝当先,金秋祭扫庭前圣;仁义为后,吾辈静思稻粮君。)

活动第七项:静默沉思。让我们一起为那些,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献身故去的先哲们,静默沉思一分钟。 (静默结束)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纪念先哲,缅怀圣人,就是要继承孔子及儒文化的精华,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建设美好的家园,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以孔子的“和乐”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活动第八项:礼成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魯迅の故郷は主に三味書屋、魯迅旧居、魯迅記念館と百草園からなりました。まず三味書屋に来ました。三味書屋は魯迅が子供の時に勉強したところです。ここには裏庭があります。書院の授業は退屈で、先生の話に夢中になると、学生たちはこっそりここに遊びに来ます。

三味書屋を歩き終わったら、魯迅の旧居に来ました。居間、閨房寝室、坊ちゃん室など魯迅と彼の家族の住所があります。これは先生が子供の時住んでいたところです。

魯迅の旧居をよく観光すれば、魯迅記念館は私の前に現れます。ここに魯迅先生の一生の記録と保存した本があります。魯迅先生の彫像もあります。魯迅記念館は二階あります。興味があれば見学してもいいです。

百草園は魯迅が子供の時遊んだところです。中には大きな木があります。子供の時の魯迅は木の下で仲間と遊んでいます。夜は大きな木の下で涼みます。有名な「百草園から三味書屋まで」という文章はここのことです。

魯迅の故郷はもう泳いでしまったので、一日も終わりまし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逝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为撰写的神农洞记,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

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安登的美丽少女,天天到烈山上采摘野果,有一天安登采食的篮子装满了,安登也累了,她来到此洞,倚着洞壁不知不觉睡着了。安登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她来到美丽的姜水边,五彩霞光突然笼罩整个烈山大地,天空中一道灿烂的金光闪过,一只龙头浮现在霞光中,巨龙拨云辟雾,腾空而下,化作一英俊少年来到安登身边。后来安登住进洞内,并于农历四月二十六生下一个胖小子。安登十分高兴,为他取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史书的记载和史学家的论说,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逝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分别为石牍、无头石猪、无头石羊,祭祀的时候人们便把羊头和猪头放在只有身子的石羊和石猪上,用以供奉始祖。在我们的右侧,为撰写的神农洞记。

二十五、欢送语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领导),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带大家游玩鲁迅故里导游

大家和我一起去瞧一瞧那里的美丽风光吧!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嵌在一块灰色光滑的石碑上的四个黑色大家:是“鲁迅故里,”上面还有坑坑洼洼的图片,石碑前面有孔乙己等四人雕像,我给你们十分钟时间快快合影拍照。

现在大家再和我一起去游赏一下鲁迅祖居吧!鲁迅祖居里面是鲁迅以前家,里面有少爷房间、少爷书房、卧室、琴室、厨房……

大家走出鲁迅祖居,去看看对面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时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但是鲁迅的课桌上雕刻着一个“早”字,“早”字是因为有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他一大早就匆匆地跑到药铺里去为父亲买药,然后再把药煎好,才去读书,结果上学迟到了,还被教授打了几下,后来他就在课桌上雕刻了一个“早”字,心想以后不能迟到了。

现在我们去百草园看看吧!走进百草园的大门可以看见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里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鲁迅故里游览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细细流泻,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在交流时叫我为小x就可以了。

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农就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实现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日中为市、货物交换。并遵天道,制历时,开辟了人类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先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炎帝神农也因此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众多的史志典籍、遗址碑刻、民间习俗和专家考证,印证了随州厉山作为炎帝神农故里不可憾动的地位。(注:据《史记》、《左传》、《山海经》、《荆州记》、《汉书》、《帝王世纪》等一百四十多种文献典籍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市厉山的烈山石室。尽管因时代久远神农遗迹时兴时废,但厉山的古迹至今仍保留五十多。如明代随州知州所立“炎帝神农氏遗址”碑,清代所树龙凤日月铁旗杆等等。民间习俗是“活化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州与炎帝神农有关的民俗也十分丰厚。如“祭日”(也称祭炎帝、太阳神),“尊牛”(重视农耕,敬重耕牛),喜百草等民俗,至今仍然十分盛行。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层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用详实的材料、确凿的证据、科学的论证,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农身上的尘埃,恢复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炎帝的南方属性、炎帝和黄帝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本来面目。并揭示炎帝神农文化的精髓就是开拓进取、发明创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现在的所处的位置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烈山,就是用火烧山的意思。炎帝神农又称“烈山氏”,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刀耕火种的发明。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就位于这九岭之间。景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复,20xx年扩建,核心景区1.7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4亿元,为国家4A级景区。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此地举办,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进入景区拜谒始祖,游览观光。

二、文化雕塑壁在我们右边的半山腰,大家可以看到一面风格奇特的文化雕塑壁。

5020xx年前,始祖炎帝神农生活的时代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的先民就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一样,看到太阳就会画成一个圆圈;看到月亮就画成一个镰刀样的弯儿,正是这些原始的图案,才衍生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先民们怀着对炎帝的感恩情怀,将美好生活用这些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眼前的文化雕塑壁上的象形文字就是对远古先民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展现。(注:第一个字,是五谷丰登的丰,纪念炎帝神农带领先民们植五谷,享丰收,让先民们有足够的食物生活下去。“丰”,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第二个字,是夙愿的夙,图案是一个人以手持物,意思是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所以是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第三个字,是舞蹈的舞,是先民们在炎帝的带领下过上安定生活的体现;舞,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第4个字是高,第5个字是隹。表明鸟儿都是栖息在高高的树上。第5个字是鱼。在炎帝植五谷前,先民都是以渔猎为生。第6个字是树林的林,图形是由两个荆棘枝并列而成,第7个字是室内的室,图案是一个人头上有个房顶,可以安全的遮风挡雨。第8个字是戠,指的是粘土和聚合,当年炎帝在厉山始创陶器。第9个字是我,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图案是一个人拿着先帝发明的耒耜,先民们用耒耜种田,也用耒耜保护自己的耕地,击退前来攻击破坏的野兽。无解,这个字在各种古书记里都查不到,有人说它是水字,有人说它是湖字,大家来猜猜,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第10个字是月亮的月。第11个字是星辰的星,按图形可以看到古代的星星是非常明亮的闪着光。第12个字是日的日。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先民们就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也就是最早的天气预报。这最后一个是炎帝的炎,由两团烈火叠加而成,表明了劳动人民对炎帝刀耕火种给世人带来温暖光明的感激。)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故里概括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自豪我是绍兴人,因为绍兴是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好城市。绍兴还是出名人的好地方,有文学家鲁迅,有爱国女将秋瑾,还有政治家,革命家周恩来……,让我觉得影响最深的是鲁迅。妈妈趁这个寒假,带我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我和妈妈来到了绍兴鲁迅故里,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呢!我们排立刻好长时间的对领了票,就去了鲁迅故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鲁迅以前住过的地方,虽然时间很长了,房子也很陈旧了,但是至今仍保持完好,是重点的文物保护点。参观了鲁迅故居,亲自感受到了鲁迅的生活,学习的地方,似乎自己也好像生活在了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看过鲁迅先生写的很多篇小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是鲁迅先生亲笔写下它儿时在家玩耍的百草园,我只看见过他写的,没有亲眼见到过,今天终于有机会实现梦想了。我们走出了鲁迅的房子,来百草园看看吧!刚走进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婀娜多姿的大树,再低头看脚下是一片荒芜的菜地,这片菜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荒芜的,但是对于鲁迅先生来说却是非常美好的一片菜园。虽然里面的菜都枯了,可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绿油油的,很茂盛的。从中我能发现鲁迅先生对这片菜园的热爱之情。菜园旁边还有一口井,那口井并不是很深,以前鲁迅小时候就在这口井上面跳来跳去的玩耍。自从被送去读书后,他就很少有机会来这儿玩了,他是很环念他那儿时玩耍的百草园。游览完这鲁迅先生笔下的游乐园,我也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这一天的鲁迅故里游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更加了解他的作品书。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思想家而后革命家。鲁迅先生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作品,他的爱国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选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我们诸暨的风景名胜区——西施殿,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我们进入西施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施的雕塑,被尊称为荷花神,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称)。她姓施,名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下,居西村,故得西施。艺术家们将她的容貌刻制得栩栩如生,使西施如仙女下凡一般。

接下来我们到了古越台,古越台中屹立着范蠡、勾践和文种三人的雕像。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子;勾践,越王,最后称霸中原;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

下面我们到苎萝山,又名罗山,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陵,一共40个碑。

跟我走,我们到了西施长廊这儿有很多石碑,石碑上都有画,是用刀子刻上去的,石碑的左下角各写有绝世双娇、国人争观、大义为重、以身许国……的字样,个个都是那么富有诗意。

穿过桥,我们到了西施故里,它们都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进入名媛馆,名媛馆的西施不同于西施殿里那个供奉着香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纤弱女子。名媛馆里展示了威严的女皇武则天、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情深意重的虞姬……白驹过隙,她们早已随落花飘散红尘中。

我们这次的旅游结束了,欢迎下次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可以发现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这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这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这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5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41 字

+ 加入清单

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在交流时叫我为小_就可以了。

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农就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实现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日中为市、货物交换。并遵天道,制历时,开辟了人类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先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炎帝神农也因此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众多的史志典籍、遗址碑刻、民间习俗和专家考证,印证了随州厉山作为炎帝神农故里不可憾动的地位。(注:据《史记》、《左传》、《山海经》、《荆州记》、《汉书》、《帝王世纪》等一百四十多种文献典籍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市厉山的烈山石室。尽管因时代久远神农遗迹时兴时废,但厉山的古迹至今仍保留五十多。如明代随州知州所立“炎帝神农氏遗址”碑,清代所树龙凤日月铁旗杆等等。民间习俗是“活化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州与炎帝神农有关的民俗也十分丰厚。如“祭日”(也称祭炎帝、太阳神),“尊牛”(重视农耕,敬重耕牛),喜百草等民俗,至今仍然十分盛行。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层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用详实的材料、确凿的证据、科学的论证,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农身上的尘埃,恢复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炎帝的南方属性、炎帝和黄帝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本来面目。并揭示炎帝神农文化的精髓就是开拓进取、发明创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现在的所处的位置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烈山,就是用火烧山的意思。炎帝神农又称“烈山氏”,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刀耕火种的发明。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就位于这九岭之间。景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复,20__年扩建,核心景区1.7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4亿元,为国家4A级景区。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此地举办,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进入景区拜谒始祖,游览观光。

二、文化雕塑壁在我们右边的半山腰,大家可以看到一面风格奇特的文化雕塑壁。

5000年前,始祖炎帝神农生活的时代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的先民就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一样,看到太阳就会画成一个圆圈;看到月亮就画成一个镰刀样的弯儿,正是这些原始的图案,才衍生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先民们怀着对炎帝的感恩情怀,将美好生活用这些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眼前的文化雕塑壁上的象形文字就是对远古先民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展现。(注:第一个字,是五谷丰登的丰,纪念炎帝神农带领先民们植五谷,享丰收,让先民们有足够的食物生活下去。“丰”,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第二个字,是夙愿的夙,图案是一个人以手持物,意思是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所以是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第三个字,是舞蹈的舞,是先民们在炎帝的带领下过上安定生活的体现;舞,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第4个字是高,第5个字是隹。表明鸟儿都是栖息在高高的树上。第5个字是鱼。在炎帝植五谷前,先民都是以渔猎为生。第6个字是树林的林,图形是由两个荆棘枝并列而成,第7个字是室内的室,图案是一个人头上有个房顶,可以安全的遮风挡雨。第8个字是戠,指的是粘土和聚合,当年炎帝在厉山始创陶器。第9个字是我,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图案是一个人拿着先帝发明的耒耜,先民们用耒耜种田,也用耒耜保护自己的耕地,击退前来攻击破坏的野兽。无解,这个字在各种古书记里都查不到,有人说它是水字,有人说它是湖字,大家来猜猜,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第10个字是月亮的月。第11个字是星辰的星,按图形可以看到古代的星星是非常明亮的闪着光。第12个字是日的日。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先民们就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也就是最早的天气预报。这最后一个是炎帝的炎,由两团烈火叠加而成,表明了劳动人民对炎帝刀耕火种给世人带来温暖光明的感激。)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三、照壁

- 1 -

在我们的左边,大家可以看到一面照壁。在风水学里有一种说法:“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视为不吉利”。避免气冲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门前砌一堵墙,但是,为了保持“气流通畅”,这堵墙又不能封闭,所以便诞生了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结构——“照壁”,用以“避邪藏福”。

远古时期,炎帝神农发明刀耕火种,并驯养牛来耕作。所以,炎帝部落的标识是一个刻有“火”或者“牛”的图腾。照壁出现后,散布在华夏大地上的炎帝后裔,就在自家照壁上刻牛首或火焰珠宝的图案,以此标志自己的身份。我们眼前的牛首照壁,上刻牛头、下刻火焰珠宝图案,它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天下华人的老家——炎帝神农故里。照壁上面的“炎帝神农故里”五个大字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

好,请各位随我转过身来!大家看,从照壁到前方的神农大殿是整个景区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位于正南北方向。据考古发现,早在炎帝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房屋了。从科学上讲,坐北朝南才能取得最长的日照时间。

四、牛耕作雕塑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四牛耕作石雕,四牛或昂首向前或埋头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我们纪念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驯养家畜”功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当先民们在狩猎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物习性进行观察,区别出哪些是凶猛的,哪些是比较驯服的,便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驯服的动物慢慢饲养起来。而牛就是炎帝神农发现、驯养并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之一。在随州淅河西花园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最早的水牛骨骼。这正是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驯养家畜”的有力佐证。

自古相传,炎帝神农氏为“牛首人身”,这可能是因为牛是炎帝神农所在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后世就神话传说其是“人身牛首”了。当然,这也是对炎帝神农驯养耕牛,首创农耕的形象纪念。

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尤其是抄股票的朋友,到了这里沾到灵气,你手中的股票一定会牛气冲天,一路 升。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五、九拱桥和烈山湖

现在,我们踏上的便是九拱桥。

这座桥完全用花岗岩、白砂岩、蘑菇石、上等青石构建而成。桥身有九个拱门,全长117米,数量均是九的倍数。九在中国阳数里最大,地位最为尊贵,以此寓意炎帝神农九五之尊的始祖地位。史书记载,炎帝之母安登梦见七龙子有感生炎帝,所以,桥身和桥面上雕刻着龙凤相依、凤舞龙翔的纹饰。九拱桥横跨烈山湖两岸,像一根纽带一样,沟通南北,沟通了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路,也连结了大家共拜始祖虔诚之情。

九拱桥下面便是波光粼粼的烈山湖了。湖水水面共9.81万平方米。(注:相传,上古时期,烈山九岭由九个怪物占据,为了人间安危,龙王的九个儿子下凡收服九怪,那晚雷雨交加,一道天雷劈来,在这里裂出一道大坑,大雨也淅沥哗啦下了整整一天,雨停之后,先民们走出洞穴,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味道甘甜。史书记载,这里为烈山,这条湖自然被人们称作“烈山湖”了;而民间流传的“九龙降九怪”的故事,也便是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作“九龙山”的来历了。)现如今,泛舟湖上,观望整个大殿与九龙山,别有一番风情。遥望炎帝巨像,会有种炎帝显灵的感觉,动的不象是自己,更象是炎帝大像。

七、华夏始祖门

跨过九拱桥,我们便来到了华夏始祖门,进入这道门,很多游客都会肃然起敬,整理衣装,平静心情。因为进入始祖门之后,就是我们整个景区最神圣的地方----谒祖区了。始祖门采用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建筑形式,由一个主门和两个侧门组成。主门高6米,侧门高4米,青石构筑,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华祖”、“农宗”四个鎏金大字。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所提。石刻盘龙环绕四周,象征炎帝神农的高贵地位。炎帝神农因首创农耕被世人奉为“农宗”;让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后人供奉他为华夏文明的始祖,称他为“华祖”。

始祖门正面门身上的画像是根据汉代武梁祠中的石雕“炎帝耜耕像”复制而成,再现了炎帝神农手执耒耜教民耕作的形象,背面雕刻炎帝驯养家禽的丰功伟绩。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八、圣火台

- 2 -

前面这个像“火”一样的建筑,便是圣火台。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炎帝神农“修火之利”,把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炎帝率领先民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吃起来味道比生吃要可口多了,便发明了用火烹制食物,后又发明烧制陶器等等。正因为炎帝神农善于取火、存火、用火,《帝国世纪》说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也因为火与太阳都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特别是人民赖以为生的五谷更离不开太阳,民间便以太阳象征炎帝的功德,所以,炎帝也被奉为“赤帝”、“太阳神”。

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的火种就是在圣火台上点燃。数千年来,华夏子孙,薪火相传,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缔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圣火台底座为正方形,上端刻有火焰图腾,底座周边刻有龙腾雕纹,相传有神龙相守,供奉华夏最初之火种。很多华人朋友到这里,都会从圣火台的底座穿过,他们说:圣火台中走一走,红红火火全都有。

九、石灯笼

相信很多朋友在踏入始祖门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台阶两边带孔的小石墩,这些小石墩就是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特有的石灯笼,也是景区的特有绿化带。石灯笼用花岗岩整体镂空雕刻而成,左右两边各28个。每个石灯笼的顶端都分别用篆书刻着华夏56个民族的族名,每逢夜晚,这些小石墩便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延续着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的中华文明之光。

十、七步登天台

在我们的眼前便是七步登天台,共七七四十九个台阶,分7节大台阶,每节大台阶又有七个小台阶。七步登天台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设计而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北斗七星的七个星君,而北斗七星的七大星君代表着不同的福运。例如“文曲星”代表人的文运,“禄存星”则代表人的官运。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位于天上银河的中心枢纽,人们在诚心祈福的时候许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贯通天地的七步登天台带我们靠近炎帝,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始祖炎帝的灵气,所谓“七上八下”,踏上七步登天台,每踏一步,福运相互连接,踏完七大台阶,福运全部汇聚在一起,相信各位今后的人生一定会迈大步、行大运。

十一、盛世和谐鼎

踏过七步登天台,我们便来到了谒祖广场,大家可以看到两个屹立的三足圆鼎,左边名为和谐鼎,右边名为盛世鼎。相传最早的鼎是炎帝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在先秦时期,鼎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重要象征,也就是庞大的传国玉玺,得到鼎便可以为王,所以,历史上便有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的典故。这两口盛世和谐大鼎,寓意为国家昌盛,社会和谐。

鼎逢盛世,福满华夏,掷鼎有声,福佑全家。朋友们可以把硬币放在手中,双手合十,面对铜鼎,闭眼许愿、祈福。然后把硬币抛进铜鼎,会听到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撞击声,鼎收到的祈福越多,心愿越能成真。

十二、谒祖广场

我们现在步入的便是气势恢弘的谒祖广场,广场边长117米,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3689平方米,数字也呈九的倍数,整个广场可容纳2万余人。广场外围由297米的环形路环绕,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理念。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回想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参加过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想到这里的灵气。20__年5月20日首届寻根节,前一晚突降大雨,到20日上午活动开幕前也没有停的迹象,所有人都担心这拜祖大典难以举办下去,然而,活动刚开始,当第一柱高香插入大殿前的香炉时,天空奇迹般地放晴了,万道金光拨云而出,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烈山上空。20__年6月8日寻根节,又遇一场大雨,然而,当湖北省省长李鸿忠的“颂祖文”刚刚恭读完毕,一直下个不停的大雨在此时居然停了下来。第二天,从媒体气象报道得知,6月8日整个湖北省均遭遇强降雨过程。小_说的并非虚言,这些全部有录像为证。

十三、八大功绩柱

说到始祖的灵气,我们更不该忘了始祖的功绩。广场上的这八根柱子就是为纪念炎帝神农功绩而立的八大功绩柱。

据春秋《国语鲁语上》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为什么叫“柱”呢?上古时期,耕种的种子经常被鸟儿吃掉,于是,炎帝神农教大家用点种棒在地上凿个小窝,把种子放进去,再用土盖上,这样种子就不会被鸟儿吃掉了。先民为了纪念炎帝,就把点种棒做成了部落图腾柱,有专家指出,天安门广场上的

- 3 -

华表就源于此图腾柱。

这八根图腾功绩柱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高度均为9.9米,直径1.27米,石柱的顶部雕刻着盘龙和玉琮,柱体上通过雕刻画面来展现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发明种植;始作耒耜,教民耕耘;作陶为器,冶制斤斧;治麻为布,纺织制衣;搭木为架,建屋而居;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日中为市,首倡交易的八大功绩。通过这些雕刻,我们可以充分看到炎帝神农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

十四、神农大殿

我们眼前的这座气势雄壮的“洞穴”建筑(因老祖宗生活的时代先民们以洞穴为居住地,所以设计者专门设计了这座“洞穴”建筑),便是亿万炎黄子孙向往的精神圣殿——炎帝神农大殿。殿前的12个台阶象征着十二个月份。大殿顶部的“炎帝神农大殿”几个金色隶草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亲笔题写。整个大殿仿照汉代宫殿融入早期人类建筑古朴自然的原始风格构建而成。

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功盖千秋,泽被后世。正因为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亿万炎黄子孙尊崇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并对他顶礼膜拜。在中国台湾有一百六十多座以炎帝神农为主神的宫庙,每座宫庙拥有信众3至5万人。烈山之上,千百年来,海内上炎黄子孙及附近乡民都会以三拜九叩之礼拜谒始祖,祈福安康。好,在进入大殿之前,各位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或合影留念,或请柱高香、花蓝、许愿瓶(灯)。前面我们说到始祖的灵气,在这里拜一拜,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到这种灵气。现任黄石市长的杨少波第一次来拜始祖,由中南建筑设计院院长升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第二次来还愿,回去后即升任黄石市市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首届寻根节前一天准备去法国,因要主持寻根节开幕式临时改变了行程,结果他原本坐的法航班机失事,老祖宗救了他们整整一个团的人。还有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昌尔常委等许多省、市领导每年都要带着一家老小来到这里拜谒始祖。“烧香、敬祖、作善事”,此人生三大快事。

(附注:三拜九叩辞:一拜炎帝,坦荡仁慈暖人心;二拜炎帝,功高德厚铸伟绩;三拜炎帝,锦绣河川荣万年)好,各位请随我进入大殿。我们面前供奉着的这尊坐像就是炎帝神农圣像,他面容刚毅而慈祥,身躯强健而有力,一手捧着稻谷,一手握着灵芝,喻义着“幸福和健康”,也象征着始祖在开创农耕和医药方面的两大主要功绩。这尊圣像由中国美术学院根据1987年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先生从美国华岗博物馆带回的清朝画家所作的炎帝神农画像为蓝本设计,整个雕像采用花岗岩精雕而成,雕像高4.26米,寓意炎帝农历4月26日的生辰。雕像背后的木质屏风是专门为老祖宗量身而作,它高七米有二,宽十四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屏风,屏风正面雕刻着有关炎帝神农的各种传说,背面刻有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与整个圣像融为一体。

神农大殿顶部为长方形,刻有祥云浮雕,四周墙壁雕刻有与始祖炎帝神农丰功伟绩有关的时空转换。

十五、钟楼和鼓楼

在大殿左右两侧,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钟楼和一个鼓楼,所谓晨钟暮鼓,大凡有灵气的地方都会有钟楼和鼓楼。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鼓楼,“鼓”通“谷”。亦包含着炎帝神农分五谷的含义在里面(注:五谷,意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神农分五谷,教民以植,耒耜的使用和种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五声鼓响,让我们铭记炎帝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以鼓传音,感念炎帝功绩。(注:五鼓辞:一鼓天,无佛无道心不空;二鼓地,无花无酒无伤痛;三鼓悬,有山有水真性情;四鼓风,有始有终是真龙;五鼓水,至圣至明炎帝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私はあなた達のガイドの肖錦川です。今日は紹興魯迅の故郷へ遊びに行きます。

紹興は歴史の長い文化古城で、橋郷、水郷、酒郷と魚米の故郷の美称があって、「東方ベニス」とも言われています。今日は文学者、思想家、革命家の魯迅の故郷を見に行きます。

まず百草園に来ました。百草園は魯迅先生が子供の時に遊んで遊んでいたところです。彼は『百草園から三味書屋まで』という有名な散文の中で書いていました。周囲のごく短い土塀の根の一帯だけで、無限の興味があります」と百草園の名前は優雅ですが、実は荒廃した野菜畑で、新台門の何軒かの家が共同で持っている野菜畑です。魯迅先生は子供のころ、よく彼の仲間と遊んだものです。彼らはコオロギをとったり、アリがハエを背負ったりする遊びをします。みんなは百草園を旅行しました。これから魯迅の書いた三味書屋を見学しましょう。

三味書屋は魯迅が勉強している学校です。私塾といいます。学生は先生の家に行きます。この塾は先生の家です。魯迅の先生は寿鏡吾といいます。寿老先生は知識が深くて、魯迅とクラスメートに好かれています。ここの机と椅子は高いです。寿老先生の家に行くには学生が自分で椅子を持つ必要があります。教室の右下に、はるかに上を見て「おはよう」という字が刻まれています。この「おはよう」について、もう一つの物語があります。ある日、魯迅のお父さんが病気になりました。お母さんは彼を薬局に行かせました。だから学校に遅れました。寿老先生にひどく叱られました。更に歩いて入って、あなたは1枚が正しいこと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ここは梁同書で書かれています。三味書屋にはもう一つの額が壁に掛けられていて、とても目立つです。三味書屋はとても重要な観光スポットです。

今回の旅行は終わりました。もし遊びたいなら、魯迅の書いた人物にちなんだお土産屋さんに行ってください。孔乙己土産店といいます。黄酒などのお土産を食べてみてください。また、孔乙己の大好きなウイキョウ豆と臭豆腐も食べられま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故里概括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我们去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众所周知,鲁迅生前写过许多好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白话小说》,有《狂人日记》……,能来到他的故里,我既开心又激动。

到了鲁迅故里,天下起了雨,像是给鲁迅的家遮了一层面纱,又像是鲁迅在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鲁迅故里还是游人如织,丝毫不受雨水的影响。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鲁迅祖居。进门抬头就看见“翰林”两字,随着人群再往里走依次是德寿堂、香火堂、书房、卧室,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厨房。每间房子之间都有走廊相连接,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房间里的家具保存完好,也十分精美。用我老妈说的话:不愧是翰林之家呀。

接着,我们参观了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听说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果然,有一张旧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为什么刻早字呢?因为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要伺候母亲,天天迟到,先生就用戒尺抽打鲁迅,于是鲁迅为了不迟到,才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然后,我们又来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我完全不理解老妈嘴上说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发现百草园的菜,都像被大雨遮盖贴在地面上,地上的小虫子,都惊慌失措地爬回了洞里,一只巨大的蚂蚁紧张地在原地转圈……。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今天真开心!鲁迅故里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今日は魯迅の故郷に遊びに行きます。ガイドです。楽しい一日を過ごすように案内します。

私たちの目的地はもうすぐ着きます。まず魯迅先生についてお話しします。魯迅はわが国の偉大な思想家であり、教育家と文学者であり、わが国の革命事業に巨大な貢献をした。魯迅の故郷は魯迅が子供の時に生活したところです。

はい、目的地はもう着きました。まず玄関に来たら、大きな石の像が目立つように見えます。上には「魯迅の故郷」という四つの大きな字と魯迅の肖像画が彫られています。石像の前に子供たちが何人か囲んでいます。彼らの姿はそれぞれ違っていて、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ます。遠くから眺めると、魯迅先生に対する限りない称賛を語っているようです。

今、私達の左手に大きな石碑があります。その上に「民族の背骨」という四つの金文字が印刷されています。この石碑は魯迅先生の偉業を記念するために人々が建てたものです。

まっすぐ行くと、三味書屋に来ました。ここは魯迅が12歳から寿老先生のところに勉強に来たところです。その中で、学校の真ん中に置かれているのは寿老先生の講壇で、机の上に本と戒尺が置いてあります。周りに囲まれているのは学生たちの机です。魯迅の机は壁にくっついています。机の右下にはきちんと「おはよう」の字が刻まれています。この「おはよう」の字について、もう一つの特別な物語があります。

魯迅が小さい時、彼らの家は日に日に貧しくなり、彼の父は重い病気にかかった。毎日、魯迅さんは薬局と学校の間を行ったり来たりします。一度、鲁迅は父に薬をつかまえるために、学校に遅刻しました。教えた寿老先生は思わず言いました。しかし、鲁迅はそのために先生を恨んでいませんでした。ただ黙って自分の机に「おはよう」という字を刻んでいました。

次は百草園に来ました。百草園に入ると、ここは至るところ活気あふれる光景であることが分かります。ここにはいくつかの簡単な緑色の植物が植えられていますが、ここでは魯迅が子供の時一番好きだったところです。子供の時の魯迅はいつもここでコオロギを捕り、木に登り、果物を採り、ほとんど毎日楽しく遊んでいました。

私たちの見学は今日で終わります。今回の見学に感謝します。また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