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庄古镇导游词(热门20篇)

浏览

7686

范文

176

精选贵州青岩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感谢各位去到青岩今镇,我是导游儿劣,首先我去介绍一下青岩今镇的概况,能让人人有所懂得。

青岩今镇位于贵阳市的北郊,距市区约29千米。这鼠州十分著名的文化今镇之一,游客去到这里,即时就会感悟到悠悠今韵。

青岩今镇汗青悠暂,自亮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古已有600多年了。亮初,中口王朝为了控造西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造川、滇、湘、桂驿叙,因青岩位于广西进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古惠水县)主驿叙傍边段,在驿叙上设传送公文日"铺"以及传送军情的"塘"。驻军于单狮峰下驿叙旁修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戎行入进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

屯"逐渐倒退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酿成"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__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造八番十两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千米的"四只把"坡(地名)修土乡,时人称为"王乡"音译汉语为"兵乡"或"营盘"之意,这逝青岩乡的雏形。土乡居高踞险,本青岩堡内乱争寨民为避兵祸,多搬进土乡居住,使土乡渐具规模,成了北下定番(古惠水),此上贵阳,西进仄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汗青沧桑,多次整建扩修,旅游宝典,由土乡而至石砌乡墙、石砌街巷。于古青岩乡成了一卒座亮清作风的文化今镇。

做为贵州省汗青文化今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此中23处已发进>。在那亘今没有变的狮子山下,今镇胜迹到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乱争的亮清今修建,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两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此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今修建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做,如慈云寺的石雕、寿梵刹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佳构。寺庙、楼阁无没有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暂失建,大全数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亮、清格局,至古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和陈旧今老的石柜台以及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今韵。新修的今镇商业街更使今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鹄立在已经建复的定广门乡墙上,仍模糊可见今乡墙的遗址馂余迹,使人联想当年今镇做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制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和此外二座石碑坊所蕴含的汗青文化积淀,您可以或许细细品味到今镇文化的全数缩影。踏入贵州汗青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仄刚师长教师的故居,另有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

青岩另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本名"麻片糖")闾鹂煽冢系平正宽家?874年首户出产传承至古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单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古没有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乌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恰恰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安徽唐模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六点半的天,本应该是晴朗无比,可最终是朦胧似雾;头顶上的天是朦胧的,晨雾在这座城市上方盘旋徘徊久久不散去。

太阳不再像是一个女汉子火辣辣的模样,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掩着半边脸。烟雾萦绕在太阳的身边萦绕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角落,待到八点钟它便随着远方的歌声越来越远,直径到它消失不见。复古幽美的古镇,青瓦的屋檐,墙壁上的青墨色石砖缝隙绝地而生的小草,在暖暖的阳光下茁壮的成长,全身绿莹莹的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错觉。碧天蓝云,微风掺杂着微甜和苦涩,红丝带飘啊飘的大树下,站着拥抱着一对对的小情侣,他们双眼闭目在祈祷着海誓山盟的祈愿。曾经也在这里,我们也这样祈祷着。刚还晴天朗朗,却突然下起了雨来,人们纷纷攘攘的要找地方避雨,挤如人群的她,衬衫被雨化了,点点如梅花。雨滴答滴答的下这,落在了屋檐落在了树上,落在了已久等待的心坎上,像一个乐谱,弹奏出一阵阵旋律,是他一起的旋律。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古镇的每一处又恢复了原有的熙熙攘攘的场面,只有一人转头走出了这个熙攘的街巷,跑到了一个阁楼上,刚下过的雨似将她的心洗礼一般。

站在高处的她看街巷上的情侣,那追逐打闹的样子、甜蜜如漆的样子、两个人手拉手时而靠近对方的样子像极了曾经的她与他一起的时候。就连这场雨都在提醒着她,她和他的相遇。记得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户外,一辆大巴驶进这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古代气息的古镇,在车上的同学和她都迫不及待的蜂拥而下。古镇很大,好像电视剧里演的宫廷剧里的街道一样,就差一些小贩在这里卖东西了。自由走动的开始,同学们就像是看到了好吃的一样,探头探脑的,她则是被同桌拉到了人群中四处窜动,这里流动着大量的游客还有其他学校的也来这里拓展。最吸引她的是东面的楼阁,那时候的她可以想象跑上去时一定看到就很美的风景,就像独霸一方的威风。于是本来和同桌一起去的,结果同桌在看杂技表演拉都拉不动,只好放弃,一人孤身奋勇前去。

只是还未到终点就下起了小雨,不大不小却令人狂躲不及,谁都未料到这样好的天气突然间下起了雨来,穿着校服的她也是被淋得如落汤鸡差不多,衬衫被淋得若隐若现,令她苦恼的是外套还在同桌手上,只恨。正她为此苦恼的事情,还有一些男生更加令她苦恼,她被迫挤入了人群中,瞧,那些人的目光又投来了几分,真是令她恶心,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双眼睛在无形的看着你,我们都无法逃得掉这样的错觉。挡在她前面的是一位一米七高的他,还有一群女生一些男生,他们都无意识的往后看了一眼,看是否会撞到人,可悲他们身后的是一个如初中生矮小的她,她是有多么的受到了打击啊。她无辜的眼神飘到另一个方向了,多么不自在啊。大约半个小时雨停了,人们又拥挤在了这个刚下过雨的古街道上,刚洗礼过的街道清爽宜人的感觉。只是轻鸿一瞥她再次相中了站在她前面的人影。他就像是一朵鲜艳的花,周围总能散发出香气,围在他身边的女生就像是一群花蝴蝶。她也从未知道她会和他扯在一起,如此的。轰轰烈烈后冷淡到陌生。青岩古镇,她和他在错的时间里跌跌撞撞的旅行者,互相搀扶到分岔路口,而后彼此的各走一方,然后在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会一份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苏锦溪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小X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从丽江北眺是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景致雄奇变幻。民谣说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素有“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库。

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

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xx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

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xx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xx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xx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xx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云南和顺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请大家往前看,这就是“和顺顺河”牌坊,穿过牌坊,我们就看到它的背面书写着“仁里”两个字,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此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虹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纪念碑

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20__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和顺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古镇”的称号,有六大独特的魅力,第一,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两千多年历史的

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第二,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行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第四,这里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第五,和顺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第六,和顺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各位朋友,和顺的魅力,大家游览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和顺图书馆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形成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见,图书馆大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二门的样式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空灵秀美。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对着矗立了近七十年,结构独特,古色古香的和顺图书馆,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经沉醉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了。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的书架和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桌钟以及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国外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物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肩挑马驼运到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和顺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一片热枕。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

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zang)《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大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不愧是珍藏呢!馆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 馆内还有新建的景山花园,是为纪念地方教育家李景山先生修建的,同时也是读者、游人陶冶心胸、以文会友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休息片刻之后,就请我的搭档小潘带领大家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苏锦溪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昚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怀念陈妃,孝宗赵昚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

锦溪,亦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有着“36座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这些年,锦溪古镇又坚持走“旅游兴镇”之路,定位于“文化旅游”,在挖掘古镇自然景观与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建设中,努力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旅游品牌。如今,古镇众多的民间收藏的博物馆已经在周边水乡古镇中真正脱颖而出。“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功史文物价值而堪称“国内之最”,“紫砂馆”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提梁壶,清代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壶”以及当代世界工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器。还有古镇的“古董馆”、“张省美术馆”、“锦溪杰出人物馆”、“柿园”、“金石人家”、“马若特泥禅坊”、“中国锦溪宣卷艺术馆”等都深受了各地旅游界人士的喜爱和高度赞誉。

家居中原,相对江南人来说,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北方人对江南的想象,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神秘色彩。坐在旅游大巴上,看到沿途一晃而过的南国景色:满眼的河湖交错、水网纵横、鱼塘遍布,给人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水,水!水!!

遥想今日目的地——锦溪。她此刻就象一个披着面纱的女郎俏立于烟雨蒙蒙的白石桥边在对着我们这群从未谋面的北人遥遥招手。进入古镇,远远就见一条长长的仿古长廊横亘于湖面上,大红的灯笼一路悬于廊檐,给水乡涂抹了一缕鲜活的色彩。特有的江南园林风味一下子抓着了游客的心,人们纷纷拍照留影。我们沿着弯曲的石桥一路向她走进。她很安静,依然沉浸在一千多年的静谧中,没有一丝那种过度开发的风尘味。掀开她的历史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和___当中,周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为什么这样长呢?一是内容很多,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思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钤盖“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

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伪造,古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请看这些圣旨的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伪标记。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573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 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 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xx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0xx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 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0xx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 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20xx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xx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20xx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0xx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人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文革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精选贵州青岩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20xx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

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等,养丰富、食法多样、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小小青岩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美食了。青岩可能是所有古镇中特色小吃最多的一个了吧。也许是局限于当地的物产,小镇的传统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实并不复杂而特殊,仅仅是一些家常的五谷杂粮、荤腥畜肉而已。但在镇内巧妇的精妙手艺加工下,一盘盘极有特色的小吃就摆上了桌面。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细滑无比。米豆腐想必几乎西南的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了。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哦。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哦。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这批古建筑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颇具观赏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15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贵宾:

怀远楼建于1905至1920xx年,是旅居缅甸的简氏16世孙简新喜兄弟献资所建,她是福建土楼中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双圆环土楼,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就是优美的地理环境、第二是高超的夯土和建筑技术;第三就是丰富的儒家和传统文化内涵!

大家请看大门上联:“怀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齐遵祖训”,下联是:“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横批怀远楼。

上联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与仁,下联则是道家的山水自然观,可谓相得益彰!

孔子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和规范;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和利益!

怀远的意思是,建楼主人希望子孙后代都要行君子行为;要继承先辈的高尚品德,才能成就大业,家族也才能世代兴旺!所以,怀远楼可以说是怀德楼,也是道德之门!门头悬挂八卦图文,是镇宅避邪的作用,与门前广场上鹅卵石铺成的阴阳八卦图案互相对称,祈求世代平安吉祥!

这座土楼占地1384.7平米,建筑面积近3468平米;直径42米;楼高四层13,5米,每层34间;楼内设有四部楼梯,匀称分布。鼎盛时期容纳30户居民,人口达150多人。楼顶四周共建有4个了望台,用以防御,眺望远处“敌情!”(不是抛绣球用的喔!)楼门顶部设有3个防火灌水道。

它是充分利用大型鹅卵石与夯土墙两种材料的不同特征,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可以增加中层的空间与美感!是中原夯土版筑技术几千年的结晶。

楼内雕梁画栋、楹联诗词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闽南民居的融合,以及浓厚的儒家文化内涵!

100多年来从怀远楼走出的海外宗亲每年都会回乡寻根谒祖,故土乡情源远流长。

好的,各位团友,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的大门,参观学习一下吧?

大家已经知道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坚固,对!上面有灌水槽!您看,还有枪眼呢!

在这,我要考问一下各位团友,请问土楼的大门每天晚上是由谁来最后一个关上呢?请大家思考,回答不出来?等会参观结束出来时,再向我求救吧?

门厅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石碓子,对!左边的是银元宝造型、右边的是金元宝造型!这是土楼人家舂米用的,逢年过节还用来做糍粑,可好吃了!又香又哽,绝不会粘牙。

大家注意这边过道上有几个牛鼻子,干啥用的呢?原来,这是原始的排水沟,下面有水缸,楼内污泥经过水缸时沉淀,便于清理;另外,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水缸里还放养了几只乌龟,通过它们的爬行,疏通水道。建楼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堵塞呢!真是劳动模范!有一年中秋节,有人看见三只龟爷爷同时爬出水道,到祖堂的天井里看木偶戏,和土楼主人共同赏月呢!

请抬头看这通廊门口上,有“宝田”“玉树”二字联,字面意思是希望儿孙们爱护田地和树,实际上也是出自古文,指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重要性,四周有四种花草:梅、兰、竹、菊;也称“四君子”,代表培育后代,就要培养具备四君子的品格!

我们南靖刚好是兰花和竹子之乡,是否也意味着我们人杰地灵,君子之乡呢?

请大家小心台阶,我们迎面的建筑就是怀远楼的中心---诗礼庭了。

“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这副对联,其意思不难理解!但这大门上还有一副二字联“式毂、诒谋”考考大家!《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记载:周武王留下远大的计谋,用来安定保护他的子孙!也有给予子孙以智慧的意思;这“式毂”两字出自《诗经小雅》:“式谷以女”,指要用好的言行和方法教育后代,后代就会有美德!

请大家看这块牌匾“助我义师”,是1920xx年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亲自赠送的,当年楼主是属于开明的民主乡绅,因带领楼内护楼家丁支持北伐军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所得。据说何应钦一生所留三块牌匾,这是现存唯一一块。

接下来请移步“斯是室”, 实际上这是间私塾的布局,大家是否联想到楼内的小孩集中在此念三字经和《论语》的景象呢?一定很生动喔,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国学》吧?

厅堂上的书法据说都来自本楼清末秀才简钟金所书,遒劲有力!当时考官认为“此生文章一般,字盖漳厦!”漳州历来是出文人骚客的地方,比如林语堂、沈柔坚等,连朱熹还来过漳州开书院的经历呢!

中堂对联 “斯堂拒为游观祗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用于此,给人启发!

这两边的厢房,左边是给教书先生住的,右边呢,过去是放护楼兵器用的,刚好文武双全了。

这门头上的对联很值得一读。左边“二南”两字,取自《诗经》之首:《周南》,《召南》“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写在这边难道是叫读书小童搞学生恋吗?非也,是指赞美自己的儿孙子贤女慧、俊美有德的意思!此外,这间上厅实际上也是一个戏台,逢年过节、婚庆生子、寿辰、远方亲人谒祖等大事,难免要请戏班子来唱戏。“二南”表演一些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剧目,非常切题!对吗?如此说来楼主可谓匠心独具,一语双关啊!太有才了!

各位请看右边门头上还有“三苟”两字,这是楼主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的深刻表现。三苟”取之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不苟》、《修身》、《荣辱》篇,“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荀子要表述的意思是:君子如果做事要做到最好确实难能可贵;说话入木三分也值得称赞;追求好的名声以确保流芳百世,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这些都太难了!只要适当就是最好的,按我的理解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用流行的话表达,就是用科学的态度来做事、说话、做人!

荀子: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赵国人:公元前313——238年(75岁)。年轻时因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游学于齐、楚;中年被齐襄王拜为“卿”三次被举为“祭酒”,相当于“文化部长、学术带头人”,一生从事教育和著作。荀子因才学和德高,被楚国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二十年,晚年终老在兰陵,即今山东枣庄市境内。

荀子《劝学》篇同样有名,倡导学无止境;其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至理名言,沿用至今!

《荀子》一书,综合了诸子百家的不同特点,将儒、法、墨、阴阳、道等诸多学派的学术思想,取长避短。在治国思想上,认识论、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性善;荀子则认为 “人之初,性本恶”。荀子受孔孟的影响,而又有超越!提倡修身,个体的修行,也可成大义;尊重个体与自我价值!与当今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不矛盾!

怀远楼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对联,是不是有内涵啊?

大家再请看这里的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惟妙惟肖!这边还在花丛中雕刻诗词:“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相对另一边“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时春”体现了建筑师傅的才艺和楼主的浪漫情怀!懂建筑的团友也明白这是典型的晚清风格,有点“繁文缛节”“堆砌过度了”。

这边斗拱上雕刻的是什么图形呢?是“双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也表示有鱼就有水、就有防火功能的意思。称得上是不领工资的消防队员喔,鱼也谐音雨,遇火有雨的意思!这些吉利图形和图示暗号怀远楼还有很多呢,大家可以细心发现。

接下来,我告诉您晚上谁最后一个关门的秘密好吗?请跟我来,过去楼里晚间点油灯照明,每家每户晚上外出活动,家里人睡前,如有家人未归,会把灯点上,最后回来的人发现自己家的灯还亮着,就说明自己是最后回来的一位了,会把大门关上,拴上门闩。不然的话,当时没有门铃,被关在楼外,大家都睡着了,还要用力敲门,惊动全楼老小,不好意思啊!过去封建时代,如果是女性楼民这么晚回来,第二天全楼人肯定会“有话题了”,如此说来,我们祖先是多么的有智慧啊!现在还有些土楼沿用这种办法,不过已改用电灯了。

(自由活动)好的,怀远楼的讲解到此为止,请大家自由活动15分钟,15分钟后门口集合返回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朱家角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姨妈和姨夫开着车带着我们去上海郊区朱家角古镇游玩。

听妈妈说那是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好地方。我和明鑫哥哥都盼着能赶快看到它的美丽。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都伸了伸懒腰活动一下胳膊腿。我小心地搀扶着太姥姥(她是个小脚,妈妈说太姥姥是“国宝”级人物呢)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我们穿过了一条长长的巷子,终于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真的好美啊!就像一副中国的山水画,我们都仿佛成了画中人,畅游其中。

沿街的路灯上,小船上都挂着红灯笼,呈现出一派节日的热闹气氛,来往的行人个个脸上都笑容满面。我还看到了镇上的舞龙队和腰鼓队,只可惜没看到他们精彩的表演。沿街还有很多做生意的店铺,卖的最多的就是扎蹄和扎肉,满街都可以闻到诱人的香味,馋得我肚子都叫唤了,姨妈买了些扎肉,让我们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呵呵!我们还参观了镇上的上海古代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一些上海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物品资料。

时间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我也记住了这个刚刚被国家列为“国家级园林城镇的”地方?朱家角。我会再来看你的,再见,朱家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567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__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1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__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geming期间改为geming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__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16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ren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2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ren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wenge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后花园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置身双层曲廊之上,既可近揽古松翠色,又可这瞩灵岩山景,这样,古松园虽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领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花园的精巧之作。

沿着山塘老街,我们继续往前漫游,身边是静静流淌的香溪河,传说吴越春秋时,西施住在灵岩山馆娃宫里,每日用香料沐浴,这洗妆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满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着香溪漫步,我们就像闻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吴宫花草的芳香。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木渎最大的私家园林——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它门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茶、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街道,前往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这就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诗题得太多了,据说他在位的60年中,作诗达41800首,平均每天达2首,因此,后人对他的诗题和书法见仁见智多有褒贬。他自己也觉得题诗太多,说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赚点笔过多词”。但是,后人对乾隆的重臣,体红客大学士刘墉的书法却是推崇备至,称他“浓墨宰相”,为一代书家之冠。现在我们看到的虹饮山房的匾额,就是由刘墉亲笔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江苏周庄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

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

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官位名)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0xx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

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另有资料,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就显得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最新的四川黄龙溪古镇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黄龙溪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有2100余年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市区40公里,距双流区35公里,距华阳街道28公里。

黄龙溪镇面积为50.4平方公里,人口为3万(20xx年)。

黄龙溪镇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也是全国重点镇。

黄龙溪建镇已21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0xx年(公元220xx年),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1965 年3 月27日,国务院第154 次会议决定,撤销华阳县建置,并入双流县。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发出撤、并县通知。7月1日,华阳县正式并入双流县,其所辖的18 个公社(含黄佛)、3个镇并入双流县。

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回水乡划入双流。

1992年10月10日,双流县决定开展区、乡、镇建制调整。黄佛乡、回水乡合并为黄龙溪镇;

20xx年3月26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关于永安镇等6个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同意双流区黄龙溪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周庄导游词英语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007 字

+ 加入清单

Zhouzhuang known as "three wu jin state, hundreds of the vessel and vehicle will be" the reputation of zhouzhuang, has a long history, natur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More than 6000 years ago have ancestors settled here. Their fishing and hunting tillage weave, thrive, created splendid ancient civilization. 2450 years ago, Confucius said, one of the seventy-two xian suppress a come to zhouzhuang, meet the people here are fishing and hunting tillage weave, is peaceful, "warehouse often known etiquette", decided to settle down in the teaching, and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into the zhouzhuang. Male plow female weave is zhouzhuang form a pattern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e folk cloth is quite prosperous, walked to the peak in the qing dynasty, nissan cloth one thousand, sold to great river north and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become a famous textile town, has a high reputation of "jiangnan cloth terminal".

Zhouzhuang industrial economy developed,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superior,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Formed the textile,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building materials, food, electronic, etc more than ten industrial categories, has more than 600 kinds of products, products cover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exported to hundred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November 1984, the first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foreign joint venture of jiangnan mould plastic co., LTD. Was set up, has a total of more than 50 foreign companies,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380 million, the foreign invested more than $7900, through the joint venture cooperation, zhouzhua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open economy has made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in 1998, the national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zhouzhuang by the national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 manage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advanced unit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ouzhuang town industry has been the top ranked forefront, jiangyin in jiangsu province. As early as 20xx, zhouzhuang is realized "three ones" historic leap: average daily industrial output one hundred million yuan; Per capita GDP of over $; Farm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over ten thousand yuan. In 20xx, realize the regions GDP totaled 15.15 billion yuan, to complete the whole caliber fiscal revenue was 1.276 billion yuan, complete the export trade volume of $720 million, realize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business revenue of 10.8 billion yuan, realize the service industry added value 3.552 billion yuan, the whole town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reached 16250 yuan.

Today zhouzhuang, developed economy, powerful, with four listed companies, enterprise group, the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top in villages and towns of the na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xx, the whole tow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ales RMB one hundred b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 of make out an invoice. The annual 86.8 billion yuan of industrial sales of make out an invoice, continue to top the first in the city. 22.8 billion yuan of GDP,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of 87.5 billion yuan, the size of the gross value of industrial output 79 billion yuan, year-on-year growth of 4.8%, 4.8% and 6.3%, respectively; To complete the export trade volume of $1.5 billion, the foreign trade exports continue to stay 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 (street) plates in the city for the first place. Now six Banks set up branches in zhouzhuang, in building "financial center", the countrys first township-level venture investment company, division double surplus venture investment company founded in zhouzhuang.

Zhouzhuang industrial pa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founded in 1996,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government at a higher level,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zhouzhuang planning,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 total area of 30.21 square kilometers, built up area of 10 square kilometers, after years of construction,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in December 20xx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me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Zone has two 100000 mw and 25000 mw thermal power plant, 35 kv substation and 110 kv substation four four, pipeline water and network covers the whole park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the amphibious transportation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postal service, telecom, cable TV network, business hote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supporting facilities, cultural entertainment, finance, industry and commerce, taxation, insurance, public security, transportation has offices in town, courteous service. Zhouzhuang has now in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the United States, South Korea, Japan and Hong Kong, Chinese Taiwan,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come for investment of up to hundreds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et rich quick Zhou Zhuangr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education career,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ams. Won the national hygiene, zhouzhuang, national beautiful environment township, national chemical fiber cotton tow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Chinas industrial cluster economy ShiFan Town, China top 100 county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ness, by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ShiFan Town ShiDian Town, provincial civilized tow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small towns, the province sports advanced town, province advanced mass culture town, the first new type of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ShiFan Town, province hygiene, chemical fiber textile town, jiangsu provincial innovative villages and towns billions clothing industry cluster and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other honorary titl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_上海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532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导游词

枫泾古镇是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20xx年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一)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 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 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xx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0xx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 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0xx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 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20xx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xx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20xx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0xx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人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文革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二)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好:

啊,微风吹在脸上好舒服,知道是什么气息吗?猜猜,青草味,桃花香,都对,都是上海的气味,上海的洋气,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关于上海的故事传说、名人名流、电视电影、文物古迹、在每个人心中,上海的形象就像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一样,万千风情各不同。

下面我就来描绘我心中的这款旗袍吧!

上海有着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自1843年,帝国主义列强进驻上海,形成了她海纳百川,中西交融的特色,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20xx年的金秋,身穿唐装的各国元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为什么忘不了?吸引大家眼球的,不仅仅是用上等的江南丝绸做成的唐装,还因为上海已成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大型港口城市。

21世纪的上海,处处呈现出繁荣与开放的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这些在电视上常见的建筑,是上海的装饰品,像张曼玉的珍珠项链和耳坠,再美再优雅的女子总是需要饰品来点缀的,所以,再繁华再热闹的上海,需要这些建筑来装饰,才引人入胜。有人说,看二千年的文化到西安,五百年的到北京,近百年的文化到上海。用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来形容上海的发展,大家没有意见吧!那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先属吴,再属越,后又属于楚。当时楚国大将黄歇治理河道有功,被封为春申侯,所以上海简称为"申"。公元前期220xx年,秦灭楚后,秦始皇带领丞相李斯还有他那败家子秦二世,南下巡视,看到上海一带物产丰富,交易繁荣,人丁兴旺,但是呢,人们只是在船上交易,还没形成城市。当时上海吴淞口一带居民多以打渔为生,聪明的渔民发明一种竹编的打渔工具"户",怎样形容呢!用竹子或木棍编在一起,围成方形或圆形,涨潮时,潮水会把鱼掀入"户"内,退潮时鱼儿就只能望洋兴叹,动弹不得了,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所以渔民就坐收渔翁之利,退潮时到里面去捡鱼了。我想上海人可能是守株待兔的农夫的后代,不好意思,开个玩笑,后来上海简称"沪"就这个原因,可为何加三点水呢?地球人都知道,"沪"乃水边人家用"户"打渔以后,上海渐渐由一个小渔村形成一个大的集镇。贸易港口,那时有18大浦,其中就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北宋后期,因松江渐渐变浅,在今天外滩到十六铺一带形成"上海滩"了。海上船只由上海浦开到旧城区的东面停靠,所以"上海"成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大家知道了"上海"是由"上海浦"演变而来的,有这么一句话,正反两面读都一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读读看。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产生了,上海被外国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国中有国,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冒险家的摇篮"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才被人民收回。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今天,上海已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的国际化的大都市。

这个大都市呀,面积为6341平方公里,户籍1600多万,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多人,真是人挤人呀!黄浦江把上海分成浦东和浦西两部分,浦东新区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发展的地区,我们将会在晚上欣赏她的美景。

为什么不说白天看呢?白天的上海只是高楼大厦,数不清的红绿灯灯,川流不息的车子,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给人的只是硬的、远的感觉。有这么一句话,雨西湖,雾重庆,夜上海,夜上海呀,周璇唱的歌,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里翻唱的---夜上海呀,夜上海!

当然喽,这个夜上海怎么看,有学问的,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了,为了帮大家全方位地领略上海的韵味,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海陆空"对上海进行仰视、平视、俯视。

海看呢:我们可坐上海外滩边的豪华游轮,游览浦东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远视对岸的金茂明珠会议中心,,把上海的璀璨刻录在眼中、摄像机里。

陆看呢:我们的好好司机会带大家绕市区一圈,看看夜色中的人民广场,上海歌剧院,到中华第一街南京路,可到新兴的商业街衡山路,近距离领略上海的万种风情。

空看呢:当然到金茂大厦88观光层了,先聊个关于金茂的小故事,关于申报吉尼斯世纪记录的,金茂大厦为全国第一,世界第四高楼,呈塔形的,有些像西安的小雁塔。总造价为南浦杨浦和明珠总和的1.5倍,高420.5米,国内外呢,有好3个攀援爱好者都爬到向金茂顶层了,也有第4个江西小伙子呢,夜里四点,硬生生地开始爬了,到了87层时,,精疲力竭了,7点10分,还是高高的起吊机把他给"拎"了下来。

真是多危险呀,他哪是那个料呀,就是猴子都没办法。此时,大家也许想,导游让我们去金茂欣赏美景,是不是也要我们爬楼呀?不会的,大家的安全就是我的安全,我们可在45秒内就到340米高的88层,因为我们乘坐的是世界上最快的最安全的电梯,到了那上面,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上海尽收眼底。这时你会感叹,上海真美呀,华灯初上的上海就像穿着晚礼服的张曼玉,流光溢彩灯火像她的宝石制成的披肩,咦,难不成是李湘送她的?李湘家好多哟!唉,耳听为实,眼见为虚,究竟如何,Lets go。

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四)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留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

20xx年5篇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我们的司机师傅姓,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朱家角不仅景色宜人,她更有渊源流长的历史,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听了朱家角的历史渊源和地址位置,我想大家一定有一种赶快细细品味美景的冲动,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她的美景,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可以说啊,朱家角除了景色多之外还有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川平乐古镇风景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最近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可见这里也是一个让会联想到爱情的地方,大家不妨寻着这种感觉进去一看究竟。

南浔的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九零零多年的历史。但是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还有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八卦的正中间,然后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呵呵,小王要在这里要买个关子,让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到观中从现场讲解员那里寻找答案。大家拍完照就请站好队,我们跟着现场的景点讲解员一起进到观中去。大家参观完了,就顺着观前的广惠桥走到对岸,小王会在对岸的紫竹林饭店等大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这就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诗题得太多了,据说他在位的60年中,作诗达41800首,平均每天达2首,因此,后人对他的诗题和书法见仁见智多有褒贬。他自己也觉得题诗太多,说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赚点笔过多词”。但是,后人对乾隆的重臣,体红客大学士刘墉的书法却是推崇备至,称他“浓墨宰相”,为一代书家之冠。现在我们看到的虹饮山房的匾额,就是由刘墉亲笔题写。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吏记载:刘墉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字,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这个“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学家程熙、程灏,两人为亲兄弟,同学于周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主张“专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妇再嫁,他认为是大逆不道。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所谓“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这只龙椅原来一直保存在灵岩山上,最近虹饮山房修复时从民间收受而来。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不过,与乾隆爷一起看戏,一般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戏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地方官员和乡绅只能在戏台两侧的看楼里观赏,而且这戏台四周都有大内侍卫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