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绘本教学教学设计【精品19篇】

浏览

7244

范文

71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八年级(333—336)四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这几个主题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贯穿了歌剧、咏叹调、序曲、越剧、舞剧、电子音乐的音乐知识。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分、欣赏、实践与创作三个版块,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感受电声乐队与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的音响效果,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4、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舞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5、能够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6、能够背唱3—5首歌曲。

7、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4、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二、调查分析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研高区20xx学年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要点,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调查分析任课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骨干学生及后进生的人数比例。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曲。

四、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七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

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曲。

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

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演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重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教学难点:安全意识的树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明天起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就开始了,我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亲人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大家可以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只要开心就行。但是,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讲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游玩时严格的遵守,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暑假安全要注意的问题再给大家讲一些:

一、安全使用液化气

我们已经长大了,同学们回到家中,要帮爸妈做些事,如果做饭,就要注意,正确使用液化气的问题: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液化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液化气中毒。

二、用电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三、防溺水

(1)不私自外出到方塘、水库、海边等有水的地方去玩或游泳。

(2)要对防溺水安全有足够的认识,严禁同学们私自玩水。家长陪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四.防暴力伤害

假期中同学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各类社会治安和违法行为就可能在同学们中出现。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正确的报警、求助,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意气用事,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2)、不参加打架斗殴、绑架勒 索等违法活动,不到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

五、防中暑

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虚脱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预防中暑的措施:

(1)、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加重中暑;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多饮一些水等等。

(2)、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时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重者送医院抢救。

六、.防拐骗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说的话或答应给的种种好处,与非直系亲友外出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

(2)、不与陌生人网上视频,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住址,不与对方电 话联系,不与对方相约会面,谨防上当受骗。

(3)、在受到伤害时的应急自救办法和机智求助报警能力。

七、交通常识要牢记

1、行走时注意的交通安全常识。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不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在马路上滑冰。

八、发现火灾应急处理

1、要打火警电 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九、防甲型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去玩耍。

3、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到医院检查。

小结:同学们,快乐的假期里,只要我们时刻注意遵守安全常识,做到谨慎、细致,就会过一个满意、平安、充实的暑期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奋的是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成功。原子弹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文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

2、介绍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

2.找出最能概述邓稼先一生的句子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2.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些高贵品质,作者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

3、放声朗读,加深体会

六、小结归纳: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2、总结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七、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八、总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目标,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暑假里的安全知识,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暑假。

2、引导幼儿懂得暑假里预防雷电与交通方面应注意的一些安全知识。

活动重点:

让幼儿初步认识暑假里的安全知识,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暑假。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懂得暑假里预防雷电与交通方面应注意的一些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图片

各种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放假了,暑假在家里小朋友应该注意哪些安全知识呢?暑假特别的热,天气火辣辣的,还经常有雷电、下大雨。

2、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天气,突然下大雨的话,你们会怎么样做呢?(引导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一些相应的做法和措施,教师小结:暑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树的底下,大树下很不安全。小朋友也不能躲到电线杆旁边或者电线杆底下,这些地方非常的不安全。

3、下了大雨一定要把窗户关掉,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接打电话,这些也不安全。

4、刚才我们说了,防雷电安全,暑假里小朋友们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交通安全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说一说)

5、小朋友暑假在家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玩锋利的物品,也不能玩火,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注意交通安全。

二、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来说一说

1、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说说这些图片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图片一: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在斑马线上走,这做是对的吗?

图片二:这些人在马路上做什么?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

图片三:你们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呢?

图片四:这个小朋友在打雷下雨的时候站在了什么地方,可以站在树下射雨吗?为什么?

2、出示一些安全标识图片,让幼儿了解。

图片一: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电),这个标识告诉我们注意安全,不要触电。当我们在外面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就要注意电。

图片二:这是注意安全的标识。

图片三:小朋友,看!标识里面的人怎么样呢?这是告诉我们当心滑跌的标识,在路上如果看到有这个标识的话我们走路的时候就要小心不要滑倒了。

三、小结活动

1、暑假里小朋友在家要注意许多的安全,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安全知识,谁来讲讲小朋友听听呢?

2、教师请部分幼儿来回答今天活动的内容,在什么样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安全,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暑假。

3、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 ---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学习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我校三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今后自己教案的书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自身备课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这些优秀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态度认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设计风格独特,有的还配上了精致的简笔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文字书写、简笔画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功。教师只有在基本功扎实,态度认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准备。

二、优秀教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点,在教案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1、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突出,详细讲解;

3、强调讲课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议、多练、多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把课堂能够新生成的东西都能在课前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

三、老师的教案课后反思很认真,也很真实,有的甚至在整个单元复习授课后还进行了单元整体反思,结合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授课有个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总体有所回顾,对今后教学做了更有效的延伸与拓展。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能这样进行整体性反思,必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能够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更决定了一切。今后,我还需要向这些优秀教案学习,使自己在写作教案过程中提高、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生活——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 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 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 朴实

语言 简洁 朴素

2、杨绛作品———————————— 真实震撼

叙事 琐碎 平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9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1.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2.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

本文中直接写的人物是“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间接写的是梨花和解放军。直接写的人物都在现在出现,间接写的都是出现在以前的人。这样写使文章结构紧凑,容量增大。

驿路梨花

“我”和老余[修葺]瑶族老人[照管]哈尼小姑娘[照管]梨花姑娘[照料]解放军叔叔[建造]小屋(主人)(悬念迭起)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一、所设问题要激发兴趣,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从这个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自读--提问--精读--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型进行教学。二、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这个问题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

1.小屋的主人是谁?

2.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这样问题就有了坡度,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吴正宪,张齐华,杨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1.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

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276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黑瘦、八字须……)

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明确: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反映他工作认真、全身心投入治学。

2、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学生齐读第37小节,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3、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和心理藤野先生都是伟大的?请同学们阅读11—3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又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格?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4(第24-28自然段)写“考试事件”,一方面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同时也表现了藤野先生和一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

○5(第32-34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听“我”说不学医了,要改学生物学时的表情,表现藤野先生尊重学生的品质和待人憨厚的性格。

○6(第35自然段)写藤野先生临别前夕送相片并题词“惜别”,表现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真挚情谊。

藤野先生为什么“悲哀”?为什么想说却没有说?鲁迅为什么要说谎?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读材料(2)

四、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

○1、“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3、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通过这两件事情,你对藤野先生的“伟大”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五、探究分析

1、如此伟大的老师当然值得鲁迅先生怀念,请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最后三段

2、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人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为什么鲁迅会时时想起他,为什么把他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

学生自由讨论

○1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

○2关心异国青年

○3藤野先生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点给鲁迅巨大的影响,使得鲁迅一直能够保持着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4看到照片便能时时想起在日本的经历,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从而不断地鞭策着自己笔耕不辍。

○5藤野的出现恰恰在鲁迅思想的重要转型期间。

六、归纳本课所学

七、作业

课后作业: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注意联系写作背景)

板书设计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无民族偏见——伟大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友好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67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41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以前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环,于是就和一个卖油的老大爷吹牛,卖油的没吱声,而是拿一个大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水瓢盛满一瓢油通过大钱的四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大钱居然一点油也没沾到,此时卖油翁对那个射箭的说:“无他,但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吧?谁家里烧过炭?谁来讲讲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鉴赏诗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在哪?--宫市南门外

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那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3、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4、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6、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年龄大的人有什么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

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

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板书:艰苦)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你找的真准确,可怜。(板书:可怜)

11、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

--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怎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很?--可怜

12、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同情

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那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碾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个运炭过程?--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大家用笔圈出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5、这么辛苦的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6、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卖炭翁总共有多少碳?--“一车炭,千余斤”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好亏啊,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是学服装的,你们说说“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板书: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敕、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六、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习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1、 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

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详细措施: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2、简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

3、展示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

4、巩固深化:齐读诗句。

第二循环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出示自学自导二: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示)

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考。

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说诗意。

3、展示评价:

(1)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

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4)巩固深化:

○1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2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

第三循环

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诵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4、总结:

(1)师: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2)课堂小结: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加,真挚感人。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交流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示 儿

陆游

不见统一 悲

示儿 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9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 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

小时候的鲁迅 ——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赴日本 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

《藤野先生》

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

《孔乙己》

老师启发导入:

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

萧红

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

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 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

鲁迅的“笑”

鲁迅的步伐

鲁迅品评衣着

鲁迅的休息

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

鲁迅谈鬼故事

海婴的问好

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

鲁迅最后的时刻

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老师引导:

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细节,似乎还是能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文本,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现在大家将文本内容再次快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形成文字内容,完成“任务二”马上每一组请一位同学来汇报成果。

1: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2: 既然鲁迅先生“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鲁迅先生对衣着的 品评见解?

作者意在给我们呈现一个全方位完整的鲁迅形象。“看不见”是指鲁迅先生从来不关注穿着,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在此,但他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鲁迅先生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这些美学观足见他独到的眼光。最后,作者借许广平之口,“周先生什么书都看”,从侧面说明了鲁迅先生知识的广博,学养的丰厚。

3:作者写鲁迅先生的休息,强调了他“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4:作者详写鲁迅先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有何用意?

突出鲁迅先生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说明鲁迅先生 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忘我奋斗的伟大情怀。

5: 作者写了一段鲁迅谈鬼的故事,有何用意?

表现鲁迅先生勇敢大胆、幽默诙谐、富有科学精神。

6: 作者写病中鲁迅先生常看的一幅木刻画,有何用意?

这明显是一幅生命的图赞,女人和飞散的头发,再加上小红花,完全是鲜活的生命。暗示鲁迅先生顽强的生命毅力。

7:文末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用意?

作者运用讳饰手法,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表达作者的无限悲痛和怀念之情。

老师引导:(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流露出真挚情感,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朴实”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段朴实的句子来分析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特殊含义)

四、品味语言

联系上下文,体会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一个“才”字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一个“总是”表现了鲁迅先生彻夜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展开全文阅读

2“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这里的“鬼”与“人”就都有了象征意义: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让鲁迅先生踢踢即为被鲁迅先生批评、批判,揭露其身上的劣根性,如能改正,自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3.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言浅意深,词轻情重。两个“以为”,与鲁迅病情的实际相对立。鲁迅先生“以为” ,是因为他一贯的不畏惧疾病,一贯的乐观自信;别人——热爱他的人“以为”,是因为对他的身体健康抱有太强烈的期望。然而不幸的是,这都是错觉——真是悲从中来。“准备冬天要庆祝”,因为都“以为”鲁迅先生病好了;特别提到“冬天”,因为,鲁迅先生在10月17日逝世,人们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悲伤之情更深。

五、总结

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 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写作特色

(1)真挚的情感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性格为人、日常生活十分了解,他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写了鲁迅的生活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崇敬和怀念之情。

(2)淳朴的语言艺术。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生动的细节描 写。作者敏锐地捕捉了鲁迅先生的许多生 活细节,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

普通而平凡——平凡中蕴含不平凡

(通过细节描写塑造神韵兼备的鲁迅形象)

结束语:

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__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__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mó nǐ) 遨游(áo)

严谨(jǐn) 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20__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__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__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__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2)飞船离地面1.2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__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__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__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__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