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劳动课题研究报告【通用20篇】

浏览

6645

范文

188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4]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07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

14、网络研修

本课题研究以吉林省教师博客网网络平台为系统,通过建立博客,把教师的研修成果发布在博客上,支持教师远程学习交流。吉林省教师博客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一个灵活、可靠、安全、可扩展的网管系统,包括设备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图形化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统和业务。

1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换一种说法,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6、现代教育技术

李克东先生在《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等全方位研究,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所有教师同层次、同水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

任务分解(子课题)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年8月-XX年年9月),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年10月-2010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者,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方案,完成教师专业水平前测,做为研究比较的初始条件。在研究结束后,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3)课题组成员要经常搜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反馈信息,做好课时科研日志,做为改进研究工作的依据。

(4)课题组成员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实践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研究课例,编写一套学期验收试题,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写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5)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听课、阅读专业书刊、外出学习、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网络查询学习资源等形式进行学习,撰写科研反思,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

(6)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的需要开展培训和研讨,召开行动研究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案例教学分析会等。

(7)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研究人员)要把学习体会、研究新得、阶段成果、教育反思、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科研日志、科研反思等材料,发布在吉林省教师博客上,起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

(8)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要提交一项成果,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平教育论文、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等,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领导小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3)课题领导小组撰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4)筛选优秀成果,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十)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可以这样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我于6月,撰写了“快乐识字”开题报告,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一、采取措施

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并完成了前期测评,记录了珍贵的数据,把班里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汇总了基本精确的数据,并且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

我们组内抓好理论学习。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大量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借鉴网络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调查分析。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听评课,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组内要求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识字课,并围绕识字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实验一定程度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1、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

(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柿”字时,艾全平老师先出示柿子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卡学习生字。教学“象”“虎”“牛”等动物名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了识字速度。

(2)、演示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丰富,因而直观教学往往能提高教学效果。汉字的字形或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如教学“拿”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拿”字的结构,教师边做动作边作讲解:“把手合起来就会拿起东西。”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笔画繁多的字,而且明白了“拿”的意思就是手合起来拿。演示识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采用此法,学生对学过的字印象会更深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简单易懂。

(3)、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课堂上我们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字“跑”、“抱”,以便更好地记忆这两字的字音。

(4)、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情、晴、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教师就要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即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一个人靠树上为休息的“休”字。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识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教师要做好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教师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直以来都在要求教师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发展,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出现发展,相信这一点是大家都能够知道的。

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分四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1、建立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9—.1)

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3—.8)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习—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9—.11)

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

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被看得很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寒假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课题研究报告

《 XX年1月五座城市气候对比》

这个寒假里我去了香港、深圳、广州、南京、扬州、昆明、腾冲、成都这几座城市,我发现这些城市的气候不太一样,城市的景色也不一样,去香港等南方城市时,当地温度较高,很暖和,到处都是绿色和花,北方或者靠近长江边的城市又非常寒冷,西南地区虽然有绿色但是也很冷。在同一个月里,这些城市之间的温差怎么这么大?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因此我想对这些城市的气候进行研究。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城市进行的研究:

一、首先按照纬度、海拔、地理环境等分类

北京

香港

南京

成都

昆明

东经

116 ° 23‘29“

114°15‘

118°46‘

102°54‘-104°53’

102°10至103°40

北纬

39°54‘20“

22°15‘

32°3‘

30°5‘-31°26‘

24°23至26°22

海拔

31.2米

32.0米

8.9米

505.9米

1891.4米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地理环境

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主要以岛屿为主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东部丘陵,中部平原,西部山地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1月份平均气温

-4-8度

13.7度

2.4度

6度

8.1

冬天绿色的树种

松树

榕树

樟树

松树

桂花树

梧桐树

樟树

二、我对以上城市气候及其他相关数据研究的发现:

1、太阳冬季在南回归线进行活动,所以这个时候中国属于冬季。

2、纬度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北方因为纬度高,离赤道比较远,所以比较寒冷,在这几座城市中北京具有代表性;南方纬度低,离赤道比较近,温度比较高,这里香港比较有代表性,同时因为香港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冬天显得比较湿润。

3、成都和昆明同样属于西南地区,冬天的昆明温度比成都要高,但是昆明因为受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温和少雨,白天紫外线非常强,在阴凉处和日光下的温度有很大的差别,同时比较干燥。而成都因为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因为属于盆地,常年太阳辐射量小,所以温度比昆明低。

4、成都和南京的纬度虽然差别不大,气候特点确有差别: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北面有山,又处于盆地,受北方干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所以成都的冬天比较湿润;南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北方干冷空气的影响较大,经常会刮刺骨的寒风,因此冬天南京比成都的气温更低。

5、冬天适合居住和旅行的城市是:香港、昆明、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课题研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9802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课题研究调研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

撰写:

年级/班级:

课题组长:

指导老师:

课题组成员: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中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探求英语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真正调动、激发起来。针对中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开展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英语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利用它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担负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然而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下已经学了三到六年英语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定式,他们的意识没有改变,学生等着老师去“灌”!我校现在高一,二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只等着老师去“教授知识”,我想在我们中国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要领会的,“灌”只能灌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能学”的转变,培养学生提问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我组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旨在通过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校学生现状特点,调查问卷得出的启示:

(一)调查目的和方式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及他们当前英语学习主动性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对高山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共设问题18个(其中开放性问题3个),发放问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课内学习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题目分为三部分: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式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比较满意。但29%的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在我们问及“你认为学英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占前两位的选项为“语法”和“单词”(分别占到40%和24%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们试图从注重语法的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然而我校学生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语法和单词这两方面,问及“你平时是否‘开口大声’地读英语”时,44%的学生有时,而35%的学生则很少,这充分说明“口语”和“听力”这些交际性技能不受关注。这也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能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2、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

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5%的被调查学生会经常自觉预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36%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而另外24%则是老师要求才预习。但是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并不科学,其中29%和28%的学生分别“看一遍”和“记单词”(这两项的比例达到了57%)。少部分学生(35%)会找侧重点和难点。

而在课堂上45%的学生会边听边记重点,说明他们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学习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学生会边听边思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注重“记”。其中53%的记重点,31%的学生会有时看笔记。这一结果同时也应证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欠佳。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英语学习的情况,5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检查并更正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调查中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课后64%的学生仅仅通过“做作业”来学习英语,34%的学生做习题集,30%的学生会阅读英语文章、报纸,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扩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学生有时会注意收集英语标识、广告,这样的数据说明:在有了几年外语学习经验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外语“语言意识”,懂得“学以致用”,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习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巩固、提高外语水平。

3、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所以问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学生是为了学生他国文化,这说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也有2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反映出他们应试学习的情况。48%的学生反映在上课刚开始的10 分钟最能集中精力,而42%则是在课堂中间10分钟最能集中。37%的学生有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34%的学生很少参与,这也反映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

二、课题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将会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愤图强,并能对不同环境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某种学习期望和学习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

1.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2.期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提高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3. 希望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化素养,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协助教师进一步构建有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处市区偏远地带,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他们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分析报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A. 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B. 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3.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首先,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

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语言现象,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2) 具体从三方面阐述:兴趣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 学法的指导

3)不论在教学哪个过程,都要对学生多赞美,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鼓励,少批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他们。

4.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给课题予以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主动学习的行为结果的调查,具体分析,不断修正实验方案。

3. 观察法: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论探索和实际研究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本课题遵循理论学习-实践模式-评价改进-模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但每个阶段都构成自身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主要是应用性的研究。

2.本课题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

七、研究过程回顾

1、准备阶段:2019、12--2019、5

(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请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培训。

(4)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5)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19、6--2019、11

实施研究计划。计划活动落实到人,运行操作。收集积累资料,改进研究方法。

3、总结阶段:2019、11--2019、12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成:2019、1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成果汇编,课例相片及光盘。

八、研究成果概述

(一)探索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中学生生命生长的土壤,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除了学生区的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住宿的,只有周末和假期回家,而在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重点探索了“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

3.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习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习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4.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二:培养学习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好一样事物非常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养兴趣呢?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课外活动课给学生看他们喜欢的英语版影视,动漫,如《人猿泰山》,《狮子王》,《阿甘正传》等;听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英语歌,如张靓颖的很多英语歌,学生也将很乐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语资料,写影视欣赏等;开展各类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做各种游戏,如“单词接龙”,“吊死鬼”,“Do and Guess”, “传话筒”等,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习责任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学习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习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习,体现中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习上有追求。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习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策略三:创设主动学习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习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习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习故事、介绍预习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习。

策略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把学习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1.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可针对学习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学法的指导落实在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A. 课前的引导策略:1)要形成学生主动预习的态度,首先应该培养其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习的内容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就各个单元的topic涉及的话题进行预习;对于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其对课文的预习;英语词典不可忽略的作用。3)教师可以在平时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多鼓励学生。B. 课中的引导策略:1)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2)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教学和个人学习态度。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改变角色;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多赞美,少批评。4)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6)防止“消极态度论”。C. 课后的引导策略:1)帮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获得快乐。2)课堂之外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3)开展合作学习。4)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初中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期,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读音、朗读, 笔记,作业,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等习惯。对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老师要时刻放心上,平时就要纠正,推广好的作业,促学生私下交流,开展书法比赛,发挥榜样作用,老师要注意赏识和鼓励相结合。开展朗读活动,形成每模块的对话和短文学生以3-4人组到老师跟前朗读和展示,纠正学生读音,节奏等,培养朗读能力。笔记不时的检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笔记习惯,加以表扬。作业采用小组批改(老师收上来检查),和面批相结合。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如比较两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学了多种时态后,利用“时间轴”多个时态加以对比,对比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利用报纸指导学生阅读,制作自己的“词汇本”,赏识学生的“词汇本”。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习作业外,主动增加预习内容,预习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习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习。

(二)实践成果概述

1.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灵活性、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自制性、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习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习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恰当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课前能主动预习课上能多感官参与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掌握了多种记忆方法,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更有广度和深度;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总之,学生越来越“会学”了。学生学习质量日益显著,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来校听讲座,观看学生作业、作品等,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这个对话平台上,让家长、教师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共商对策,分享成果。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增强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很有价值。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显转变。许多家长已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来指导孩子的学习,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4.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等,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个人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为以后的教学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研究存在的问题

1)要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质”。反思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认为针对性还不够强。在一些我们常言的“术科”教学的研究上比较缺乏实践性。

2)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而学校网络及视听资源有限,有时布置学生的预习及查寻相关资料的条件有限,因为不能带player播放器,所以学生也没办法进行个性的、针对自己视听方面的练习,而回到家中父母大都也没时间辅导,而且平时相处时间也少,所以放松了相关指导,这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带来了困难。

3)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特色还不突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还有待探究。

4)专业理论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不够

5)教师在整理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平时不够注意素材的收集,总结材料缺乏基础材料的支撑,有些空乏。过程性的资料较少。特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上还不够细,特别是教师的发言记录不够细致,闪光点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对创新来说是很可惜的。

2.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如何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探索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作用。

3)探索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过程中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推荐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推荐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 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 photoshop 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 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 photoshop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 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 photoshop 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 photoshop 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82 字

+ 加入清单

2019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4-.12)

(1) 准备阶段:(.4-.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5-.6)

a、 (.5-.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9-.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11-.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932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语文教师多关注学习目标及内容所运用的方法策略,对于语文课堂的开讲导入思考较少。针对语文教师开讲随意或单刀直入不讲究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如呆板生硬,缺乏知识的有效衔接;晦涩难懂,消解了课堂的有效生成;简单随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等),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想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充分将此理念融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当然也包括导入环节。

2、意义: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本次课题的名称为: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研究。

2、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

3、课题解读:

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本课题研究中,教师可根据单元体系,不同文体;作文课,阅读课等不同内容或课型的导入方法,寻找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策略,同时为教师有效的开讲提供方便与指导,提升语文教师的导入技能,为校本教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研究内容:

(1)根据单元体系主题的特点,制定不同开讲方法。(2)依据不同文体制定相应导入教案。(3)阅读课和作文课导入方法的摸索与制定。(4)将语文开讲的多种方法,操作可效性进行整理,建立课堂导入模式库。(5)能对本人或他人的导入技能进行评价。

2、主要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6-8):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召开课堂开题会,之后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期。

(二)实施阶段(.9-11中旬):实施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1)XX年9月中上旬,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

(2)XX年10月下旬至11月,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实施、验证、不断修改总结导入的特点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归纳特色导入方案,写出随笔、案例、设计、论文等,上传中期报告。

(3)XX年12月中上旬至于XX年2月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案。

(4)XX年3至4月,课题负责人归类各种资料。

(三)总结阶段(.5月下旬):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 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 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本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1)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2)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2、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份;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4)关于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5)课题负责人所写的相关论文、教学反思、研究体会、随笔杂感等;

(6)语文课堂导入多样方法的教学设计;

(7)语文课堂导入多样方法的优质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不足之处:

1、虽然部分班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有效读书方法,但还有部分班级由于教师探索阅读指导课力度不够,学生还未全面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

2、读书漂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低年级学生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师全面指导,可是由于教师指导管理不到位,图书漂流活动没有落到实处,有待进一步努力。

3、班级文化缺乏实用性。班级文化过多注重形式,实用性差,学生对其内容往往只是在布置时看一会,过后往往熟视无睹,今后在评比过程中要注重对班级文化实用性进行检查。

3、研究教师发展不均衡。“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及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模式研究虽部分教师已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还有部分教师刚刚起步,发展不均衡。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实验教师多进行观课议课,从而促使实验教师全面发展,都出精品课。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音乐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音乐,全文共 8943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下面是写音乐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三篇,大家快去阅读吧。

篇一:音乐课题中期报告

“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那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音乐教学中的大问题”、“如何在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立有效的方向、搜集详实的材料、注重开展的实效性,要把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能作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在争辩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组员所教的内容都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效出发,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应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的策略。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多次试教的过程,只有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设计,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xx老师执教东三

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试教了五次,每一次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集体听课,帮助磨课,在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题异构。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如: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级教学方法和中高年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到怎样的层次?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视。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还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教学、促进课堂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锻炼了我区的音乐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

篇二: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臵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

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

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 );又如欧阳春()、欧阳雪茹()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 = 两个四分音符 = 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

篇三: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

2).以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专题——主题为“链”,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网络。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正在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并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为此,我们加强

了专业引领的力度(紧密型、松散型)。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

我校在解决落实“三维目标”问题中,其“专业引领”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点: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

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c).以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和对话的反思指导。

这是有效教学技术层面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

要目的,更是教师在实践性课程中成长的载体。

d).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与教学改进的指导对话。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此次课改的根本目的,专业引领的重要方面应体现在研究能力的引领。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是在反思中逐步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抓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开展创新实践的举措。

3.着力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及概括,加强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导向。制度如果能被教师们认同,则这些制度就被赋予了灵魂。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从教师在校本研修成功的实践中,包括其做法、经验和成果等方面去提炼、总结和概括,逐步提升为程序、规定和标准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这种来源于教师成功经验又被逐渐系统化了的制度建设,有效地规范、帮助着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进一步获得成功,激励着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并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提升。

我们不断地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制度层面上的工作标准、条例规定和要求,纳入学校现有制度中(包括不断充实《教学常规要求》,形成组织管理上、教研活动上、教学大环节上教学分析、质量监控及其反馈调整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25 字

+ 加入清单

2019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学校补课现象、参加兴趣爱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来一节课45分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外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太大,特别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晋级,和工资挂钩的竞争压力,因此造成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得不倾向这方面的严格细致的要求,所以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拼命,把压力加在学生身上,每天布置大量作业,现在搞题海战术的现象太普遍了,作业好像是布得越多越好,学生被题海淹没了,学生晚上11点后才能睡觉,早上6点又要早起,累的学生抬不起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学校的各种考试、抽检查及课程多,每学期有大考、小考、单元考、月考、期中和期末各种考试,并且每次都搞班级和年级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大局。这就告诉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从教育观念转变入手,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打破陈旧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减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 21世纪的一代新人。“减负”只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而不是降低对学生应有的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减负”并非减轻教师的负担,相反,给学生“减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

本人在网上搜索,本课题有所研究,但地区差异大。

2.国外研究

国外对本课题有所研究,但没有形成一定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不是以削弱学生能力为代价的。相反,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反而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有效方法。一是必须放弃题海战术,应着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扎扎实实下功夫。不能只满足教学生一道道题地做下去,关键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提高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二是必须要改变频繁考试的做法,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首要的位置,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的目的。三是在教育教学当中,最好还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扎扎实实地以书本为基础。现在很多教师搞题海战术,要学生购买了很多的课外辅导资料,其实这些课外辅导资料在编撰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并不是学生的主要知识食粮,如果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杂书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应重书本为基础,吃透教材,教透教材,学透教材。看看一个个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就知道中小学生的负担有多重,所以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首先要使学生的书包轻起来,除了教委审定与确定的教材外,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各种教辅材料、图书报刊和学生用品等。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的作业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能力和范围。本文从调查分析入手,针对目前超出中学生承受范围内的课业负担,提出了有效的减轻方法和手段,从而使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心情愉悦的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并成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乐意学习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首先,提高对学生课业减负的认识。教师要对当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们责无旁贷,并可以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减负不是目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的文献综述。

2、目前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及其对策。

3、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方法。

4、如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课例研讨。

5、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6、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实战训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XX年7月——XX年9月):课题酝酿阶段。在全面考察、研究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认真选题,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第二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课题立项申报阶段。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计划,邀请专家指导,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

(2)、分析现状。以调查与问卷为依据,对比分析传统作业的弊端。各年级抽一个班,跟踪调查学生作业,充分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以求实践与研究的有的放矢。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以论文形式展示

2.总结并形成实验报告

3.申请上级部门对本课题进行考核,完成结题报告。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1]、赵兰香:对学生负担过重的辨证认识 青海教育(3):16.

[2]、邓志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中国教育创新》杂志,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创新杂志社.

[4]、《教育导刊》1990年z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课题研究报告范例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10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研究报告就是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课题研究报告范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

所在单位 :

通讯地址 :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引导 ; 探究式学习 ; 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 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 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1 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 提供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 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 课题研究内容

2.1 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该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 研究内容的确定

① 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X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 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1.1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 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X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X年11月并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X年11月~200X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X年2月~20xx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 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

2. 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 在200X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X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 在200X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毕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研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099 字

+ 加入清单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三、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的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作课、讲学,本学年,邀请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来校指导;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青年教师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一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学校有中国教育学会《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开放题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小学生行为的评价与指导》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上均为立项的课题。教育部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及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其中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我校主课题。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五、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几年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其中《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获省三等奖。

为认真总结宣传与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学校每年举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

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华奇葩》和《写字》。学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网站为基地,宣传教育科研知识,传递教科研信息,发表教师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或者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面向未来,我们将倡导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开拓办学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在市、县教科室等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更好地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一般从三个方面阐述:

教育科研目标,阐述要探索、研究、总结什么科学规律;

育人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工作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

(2)意义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七、课题研究程序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3074 字

+ 加入清单

一、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然后又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不足之处等等,我们就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把学生按3、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都有,男女搭配均匀,性格互补,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若没有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把三个实力接近的组员并成一个组,这样的小组是主导式和民主式两种,各有千秋。也可以把若干个小组分为2至3个大组(集团)这样便于量化比较。每个学生根据实力都定一个目标分,一般目标分要略低于实力分。如一个学生的实力是20分,那么就给他定个18分,这样他就不以及格为目标,如果考个28分,那么就为小组贡献10分,如组长的目标分为90分,若考了85分,则组长就负贡献5分,这样组员觉得比组长能干,学习就更有信心,而组长觉得拖小组后腿,挺难为情的,就会加倍努力。并且组长很快就会找到加分的重要途径,那就是最差的组员最有潜力,他距100分还有82分的空间,虽说未必能加满82分,但只要盯住组员,积极辅导,加个二三十分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都在努力,这样连最差的学生都要学习了,小组合作肯定走向了良性循环。当然学生定的目标分不能一成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要把不怎么合理的分数调整过来。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怎样操作呢?大家不妨这样试试。每次测验后给每位大组长发一张反馈汇总表,前六名写上“恭喜你们冠军,恭喜你们亚军直到恭喜你们第六”,学生对这六个字非常在意,分析谁拖后腿谁拉分等。到了期中或期末就对前六名18位学生发奖状和奖品,奖品不必买贵的,但必须是学生很有新鲜感的、很有兴趣的。这上来领奖的中间肯定有6位成绩是差的,看到他们脸有点红的上来领奖,你就会知道他们下次会更努力。(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此外,教师留的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的习题都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

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二、收集资料,撰写课题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积极撰写课题论文、随笔,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篇获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也有发表,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的收获

(一)初步的实践成果:

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能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要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并能初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已养成一些“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如:“千克和克的认识,就需要学生收集同一种物品的各种包装重量,或许多不同物品的重量。(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各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一)顾了“知识水平”,失了“技能”与“情感”。

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合作,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

(二)顾了“主体地位”,失了“主导作用”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发现,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三)顾了“合作学习”,失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四)顾了“优秀学生”,失了“弱势群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甚至会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的现象,原因在于老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五)顾了“个人评价”,失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五、下一阶段的任务:

(一)加强学习, 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二)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433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价值

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

目前国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推广了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教师整体发展水平上进行研究,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全局上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站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认识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1、教师专业素质要可持续发展。教师做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了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教师工作岗位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在学校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

4、专职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以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教研员,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样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教研员自身成长于学校,研究经验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新领域,从而使研究成为“真实、可信”状态下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研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研究者、以校本资源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对教师教育校本化、网络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把教研员的科研行为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以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范式,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这些我们以前尚未关注,这也就是我们选取此课题开展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研员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和培训工作,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学理论。2、教育管理学理论。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多元智能理论。6、社会心理学理论。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六)课题的界定

1、教师:研究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指农村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特定为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

2、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德育,全文共 5613 字

+ 加入清单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 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

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 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生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由此,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径应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 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传统德育过程背离人性特有的规律,无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情感性,重说教,重外铄,这种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变,相应地,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

3、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学校的德育管理模式环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以“重点高中”为研究对象,以德育“课堂活动”为策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目标展开。

(1).“重点高中”是范围。作为学校特征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高中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点之一,它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内容,课题在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如课程设置与课例方法方面,必将就“重点高中”为本研究作一个限定。

(2).“德育课堂”是策略。将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在体验自身成功(或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完成教育意义上的德育传输,是德育科研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与新课标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新领域、新方法时获得的新“体验”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交互作用下的课堂也可以成为德育的教育阵地。本课题旨在通过寻求“德育”与“课堂”的整合,实现德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德育课堂”指的是以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德育主题内容的教育方式,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的“探究”式的“体验”。

(3). “校本课程”是手段。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的是“人作为自我的人”的一面,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对其的开发必然服务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应从“一个最终目标,三个立足点”方面来理解:

①.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探究式活动中“体验”德育 。

②. 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③. 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在人格方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突现教师的个性。

④. 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关键的是要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体验点’”。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本课题旨在通过课程开发,以课程案例(以下简称课例)为开发目标,在实践德育目标序列上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程式。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多以“公民课”或“价值观”等文字表述,但其实质属于“德育”范畴。综观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似有两种趋势:第一,一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由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亲自提出要求或意见,组织专门机构对学校德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然后又由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做出重大决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第二,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及地区要求学校德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致力于把这方面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1990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有总统参加的拿美州长会议,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发表了《美国XX年教育战略》的报告。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认为,新政权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强烈呼吁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文部省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考察日本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培养的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建立了国家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战后,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次序来实践协调发展的。近些年来,日本鉴于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犯罪率日增的事实,下决心转为“德、智、体”的培养目标。针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差的情况,文部省实行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日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经专门改进的课程,即德育和专门活动以及全部规定的学科,而且必须获得德育的基本学分。日本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开设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日本人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德育价值,注重德育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来自日本的德育效益:日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劳动力具有良好的素质,尤其突出的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智能水平。

除了国际方面的探究外,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已知省内同类课题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在XX年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时至今日,该校在德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模式研究上,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

2.在全国范围内,有部分地区在此领域走在前列,开始了已些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

① “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至此,已取得部分丰硕成果。

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在XX年刚刚启动, 计划在“”期间完成。实验目的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德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总结、及时反馈等方式,把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负效应与对策的研究逐一总结。

(二)、研究途径

1、研究准备阶段(.10---.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制作课件和网页,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2、研究实验阶段(.4---.3):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制订实验细则。

3、研究实施阶段(.5---.5):中期经验总结、报告,提出评估考核标准。

4、总结评估阶段(.6---.3):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三)、研究手段

1、活动所需条件:

(1)图书资料(网上搜集、图书汇总、问卷征集等)

(2)辅导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

2、预期成果的形式:

论文,资料总结,班会、优质课,微机软件,实验报告等。

(四)课题完成的条件

课题负责人是鞍山一中校长,首席教师,从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以多年,组织能力强,并有高度的责任感。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

参加研究的都是一线的班主任教师,研究水平较高,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为研究生毕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所有的班主任教师有非常便利的条件了解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能利用有效的时机和家长、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提供教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另外我校的班主任是属于全天跟班式,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此外,我校的班主任教师经常参与各级各类的工作培训,学校也有专业的科研机构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工作,为这一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50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课题组)

20xx.9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页3]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研究目标

1)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适合“学生发展,幸福成长”的、功能完善的集网

络通讯、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好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和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学重要的途径,更是为学生发展、幸福成长提供基础服务的必要条件。

2)结合学校,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

园网站。

a.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资源

和个性化教育的内容的系统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提高的幸福。

b.建立与老师、同学、家长、社会沟通交流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交

能力,让学生心理阳光健康,让学生体验到心理的幸福。

c.建立给学生创造新知、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开展创造、提升自信的网

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

d.建立相关的学生负责管理的版块,助推学生管理能力的增长,增强主人

翁意识和责任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权力与义务,有一种成就感

的幸福。

3)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

观念转变,推动教师教学手段改变,助推教学能边提升,于无形之中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奠定有力基础。

4)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让“数字化校园”

切实起到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

2、研究内容

1)学生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对本校学生进行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a.学生网络幸福感现状及学生对网络幸福的理解;

b.学生想往的网络幸福;

c.对学生的网络幸福标准分析,对不正确的网络幸福进行正确引导,采纳学

生的正确提议。

d.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管理能力提高,并

能让学感受到网络幸福的版块、栏目。

2)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幸福成长、功能齐全的“幸福平台”。

a.开设教学服务栏目,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服务。建立教学资源栏目

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内容、反馈练习等内容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课后学习;建立学习咨询栏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网上予以答疑,互动交流,保证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建立在线练习、在线测验、在线学学习素材等学习资源包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感受其中的乐趣与幸福。

b.学习资源下载平台:在线教学视频等资源,在线学科学习资源库、试题库、

百科知识库等各类学习资源,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在网上开展跨学科跨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资源帮助。同时建立互联网学习资源栏,提供资源上传功能,由学生自主进行搜索,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好的相关网址、相关资源包上传到校园网,供全体同学学习参考。以学生提供资源的点击率来评出“共享之星”,激发学生积极分享资源。学生获得分享的快乐的幸福。

c.开设学生园地,校园之星,荣誉台等栏目,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性的文化、

娱乐活动,网上交流学习互动,以展示学生风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的主题交流活动,如计算机绘图作品比赛、flash动画设计比赛、网上学科知识竞赛、一起寻找学科学习素材、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等交流互动活动。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