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女排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推荐19篇)

浏览

3514

范文

548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东,男,47岁;李国秀,女,52岁,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残疾村民。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却谱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不等不靠、勇敢追梦的典型代表。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身残志坚,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染了全国的亿万观众,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在双双重度残疾的现实下,两人不仅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哥嫂留下的两个孤儿,孝老爱亲美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并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很多网友看到汤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评论说“感觉像极了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自己”。

负责什么工作会靠窗坐?穿舱的过程中,他们如何分工?

首次飞行航天员为何靠窗坐?

从发射传回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聂海胜坐在中间位置,刘伯明和汤洪波分别坐在其右侧和左侧。

据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介绍,他们的座位与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有关,以在飞船的狭小空间内有效进行协同工作。作为指令长的聂海胜坐中间座椅,方便下达指令;刘伯明的任务是协助飞船的驾驶,因需要操作的便携式指令板安装在了右侧,所以,刘伯明坐在聂海胜的右侧;汤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侧靠窗。

穿舱的过程中,航天员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需要跨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4道舱门。

据介绍,在穿舱过程中,航天员需要不断与地面进行沟通,判断飞船的增压情况。负责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汤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舱内留到了最后。

聂海胜负责打开舱门,并设置状态。刘伟波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对接锁紧之后,打开返回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的过程。

此外,聂海胜和刘伯明要先从穿着压力服换成日常工作服,接着把设置在前舱门的轨道舱摄像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同时,因为需要记录首次建立对接通道的具体状态,留下数据,供未来参考,所以,刘伯明在协助聂海胜的同时,还要进行摄像工作。

舱门为何需手动?不能自动吗?

对于这个疑问,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从大气环境方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气体的压力都不能超过允许值,同时,湿度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神舟飞船中,两个舱段处在密闭不互通的状态时,打开舱门的前提就是压力一致,否则,要么舱门无法打开,要么舱门打开速度会极快,可能伤害到航天员,因此,航天员需要先手动打开舱门上的平衡阀,建立一个小通道,将两个舱体联通,待压力趋于一致后再打开进行穿舱。

而从需求上来说,杨宇光指出,自动开门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穿舱的动作只有航天员在现场的时候才会发生,完全可以手动开门,自动开门反而没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识荆,女,汉族,1989年11月出生,河南科技学院________专业_级学生,担任学院学生会女生部部长。

在这四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她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在校院领导老师的辛勤教育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建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明确了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激励自己向高素质人才靠拢,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政治思想的积极分子

她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贯彻xx大精神,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关注国家时事,经常阅读《半月谈》、《嘹望》、《南风窗》等期刊;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品德端正、崇尚科学、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同学着想,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通过参加党课培训、学生干部培训班,认真地学习了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并于_年11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_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_-_学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获得“河南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成绩优异的榜样

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识荆同学清楚地知道,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一代大学生,才能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她广泛涉猎和学习各种新的文化思想和专业知识,努力打造一个博古通今的全新自我,同时,她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应该在学习上做同学们的表率和带头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刻苦的学习,在_年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四年来她连续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学金4次,二等奖学金3次,三等奖学金1次;并获得_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_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_-_学年“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此外,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_年和班内同学一起组织了“夕阳红之行”活动,并担任活动主持人,在新乡市夕阳红之家敬老院与老人们度过温馨的一天;参与院系篮球比赛并获得第五名的成绩;积极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学院和班级赢得了众多荣誉。

三、学生干部的楷模

识荆同学始终认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在更为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拓展自身各项素质,在担任院学生会干部期间,凭借其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学院、班级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作上,她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协助团委老师做好学生会工作。多次成功举办“快乐女生节”、“关爱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她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注意积累各种工作经验,积极和学生会其他部室的同学交流思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她还利用暑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自己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她从不骄傲,始终保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清醒头脑;工作积极,不断创新,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她曾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四、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活泼开朗的她平时同学关系也处理的很好,对周围同学的热心关怀。同学们都愿意找她为大家解决各种困难,她乐于助人的品质,善于交友的性格受到大家的欢迎。脸上时常挂满笑容的她拥有广泛的亲和力,她真心愿意帮助他人,坚持“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同学们都很愿意与她交往。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识荆同学抱着一颗不平常的心对待生活。她深知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她具有坚定的信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成长的道路上,还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厚德博学、求实创新、勤奋钻研、勇往直前。

一切的成绩都是属于过去的,明天将又是新的一天,她会把目标放得更远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她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争创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句校训。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千里冰霜脚下踩”的坚定意志,完成了一个让世人景仰的人生伟业。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个寒来暑往,帮助1804名山区贫困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在大山里,你用一所没有门槛的女高,改变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同时,也将在未来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唤醒百花齐开放”的高尚情操,唤醒无数贫困山区无助少女的人生向往。

从办学之初的96名学生,到今时今日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女高”,你让多少穷乡僻壤的少女实现了人生梦想?而为了不让一名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12年里,你步行着翻山越岭劝学,坐着拖拉机、摩托车家访。为了助学,你走遍了丽江边远山区的每一个村寨,并曾为此摔断过肋骨……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切,甚至不顾生死,但你从来不求回报。这一切,只为换取贫困山区那些逆境中的女孩,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三九严寒何所惧”的坚强品格,把世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变成世人仰慕的“魅力学堂”。

20__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座教学楼,迎来了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6名贫困女孩在此就读……由于没有入学门槛,摸底考试有的学生数学才考了6分!面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和办学条件,你却坚定地许下誓愿:三年后,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当时,在所有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你说到做到,三年后,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从此“一战成名”。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仰,把自己锤炼成乘风驾雾的领头雁。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面党旗,并写上誓词,当举着拳头重温誓词时,你对同志们说:“我们有6个党员,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阵地都不会丢掉!”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你弱小多病的身躯,藏着对学生无尽的爱,藏着对党无限的忠诚,藏着对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刚强的使命与担当。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路走来,一路高唱,唱着唱着,你就把自己唱成了昂首怒放的那株“梅”,你就把自己唱成了香飘云天外的那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212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现场,苏炳添跑出了9秒83,以小组第一进入决赛。

9秒83,超出了苏炳添的极限9秒85!

9秒83,代表最快的中国速度!

9秒83,全球百米比赛速度榜第12名!

从此,苏炳添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头衔:

首个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亚洲飞人”,究竟是什么,支持他跑到奥运百米决赛的现场?

小镇跑出来的“短跑天才”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有商有量,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也过得和谐惬意。

苏炳添小时候这么爱跑步,是因为妈妈也酷爱跑步,苏妈妈是当年古镇“跑得最快的人”。

苏炳添最喜欢和小伙伴比快,玩捉迷藏、红绿灯游戏,都是他抢第一。

他的11个表兄弟中,有5人曾是田径运动员。

苏炳添从小就喜欢追着表哥蔡建发屁股后边跑,表哥当时是全中山市的冠军,苏炳添总跑不赢他。

苏炳添却越挫越勇,以“跑赢表哥”为目标,经常拉表哥一起比赛。

初二的时候,苏炳添成绩不是很好,“补课”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和同学比赛摸篮球框,他一下子摸到了最高处,被路过的体育老师杨永强看到了。

杨永强老师问他:“愿不愿意练体育?以后就不用补课了。”

听说不用去“补课”,苏炳添开心极了,马上就答应了。

苏炳添刚开始练的是跳高,一次体育课的短跑比赛,他轻轻松松就甩掉了受过专业训练的田径队同学。

当时没有人练100米短跑,苏炳添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校田径队的短跑队员。

15岁的苏炳添瞒着教练参加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还拿了个冠军,跑出11秒72的好成绩。

杨永强惊喜万分,对他说:“不用练了,直接去比赛!”

苏炳添,很快就从小镇来到了中山市体育学校,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纵使前路坎坷,也要咬牙坚持

一开始,苏炳添难以适应严格的体育训练,在体校,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还要跑十几公里,有时候还得带着沙袋。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又是转校生,苏炳添没有什么朋友,有苦无处说,情绪一直低落。体校考试时,他的成绩不怎么好,教练也开始冷落他。

终于有一天,他偷偷坐车跑回家,告诉父母不想上体校了。父亲本想揍他一顿,被母亲拦下来。

后来,体校发现苏炳添不见后,马上找到杨永强老师一起寻人。杨永强在凌晨才找到苏炳添。

杨永强带着体校老师劝苏炳添回校,这时,苏妈妈却犹豫了。

表哥蔡建发劝她:“为了苏炳添的前途,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

表哥已经是一名专业运动员,看到他,苏炳添又重新燃起了“超越表哥”的梦想,他又回到了体校。

从此,苏炳添不再怕吃苦,他也向队友敞开心扉,互相交流,最重要的一点,他特别自律。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训练要控制饮食,苏炳添一直坚持合理饮食。

家庭聚会的时候,苏炳添从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和西瓜,不喝橙汁,更不会喝酒。

作息上,苏炳添坚持5点起床训练,从不迟到,晚上10点准时睡觉,放假也如此,几年如一日。

吃苦耐劳加上严格自律,苏炳添迅速调整好状态,进步神速。

有一次,表哥说他100米最快能跑到11秒。

苏炳添说:“那也太轻松了。”

表哥要求他现场演示。

他们来到村里小学的百米赛道,表哥掐秒表。秒表一停,表哥震惊地看着那“10秒75”,说不出话来。

那天,苏炳添实现了“超越表哥”的梦想。

“战胜表哥”之后,苏炳添想走向更大的赛场,挑战自己。

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苏炳添就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

年底,苏炳添拜别恩师宁德宝,进入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短跑运动员。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进入了魔鬼式的训练。

每天要五点多起床,晨跑5000米,吃完早饭,又要进行体能训练、负重跑训练、技术动作训练,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繁杂而枯燥。

苏炳添感觉太累,太困了!

最关键的是,苏炳添来到省队,又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连广州的公交车都不会坐。

他不认识人,感到很孤单,特别想家,有时觉得自己都待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偷偷跑出去找工作,但是,一个星期后又回来。

回来之后的苏炳添一门心思扑在跑步这件事上,他也逐渐显示出他的天赋,不断向前,不断突破。

苏炳添师从的教练是袁国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速度”的代表人物

刚入省队的时候,苏炳添每天认真刻苦训练,但是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倒退,他告诉教练他真的练不下去了。

袁国强教练就对他说:“你再坚持一下,后面有一个比赛,马上就可以检验一下自己了。”

苏炳添决定再坚持一下。

所谓“名师出高徒”,两年内,苏炳添斩获了男子60米、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三枚金牌。

凭着优异的比赛成绩,苏炳添20岁的时候,进入了国家队,他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当年以11金的成绩称霸“田径短跑界”。

荣誉与伤痛并存,突破极限

运动员荣誉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伤痛,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战胜这些伤痛,也就突破了自己。

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夺冠后,苏炳添突遭病痛折磨,上半年基本没有什么比赛。养伤期间,他还在不断地进行力量练习。

伤痛并没有阻碍苏炳添的速度,适当的反而让他爆发更强的潜能。

年底的广州亚运会,苏炳添拿下男子4×100米的冠军金牌,这枚金牌时隔20年再度回到中国接力队。

莫斯科世锦赛中,苏炳添因抢跑被罚下场,而同年比赛的张培萌却跑出了10.00秒,追平日本选手伊东浩司跑出的黄种人最快纪录。

“抢跑罚下场”那一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甚至有的时候裁判还没有开枪,他却总觉得“枪好像已经响了”。

打那以后,这一幕就成了苏炳添心里的一道坎,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幸运的是,苏炳添遇到了他现在的外国教练兰迪-亨廷顿,这个教练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让苏炳添慢慢找回了自信。

兰迪-亨廷顿是个“多事的老头”,他原来是中国男子跳远队的教练,那时经常去短跑组提意见,苏炳添从中获益良多,后来兰迪-亨廷顿就成了他的专属教练。

亨廷顿经过研究,找出苏炳添百米跑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起跑很快,但是在50米到60米的时候,容易打乱节奏,力量和速度也逐渐下滑。

全球百米记录前10名都是跑进9秒的非洲后裔选手,跑进9秒,是亚洲人的极限。

亨廷顿说,苏炳添想要突破极限,最关键的是改变他的起跑习惯--由左脚起跑改为右脚起跑。换句话来说,就是重新学跑步。

这个改变存在很大风险,苏炳添很有可能毁掉他十几年的运动员生涯。

但是,他坚持这么做,决定改技术的那一时,他就做好了退役的准备。

苏炳添听从亨廷顿教练安排,远赴欧洲改技术。

改技术的过程中,苏炳添承受巨大的压力。刚开始,他连女运动员都跑不过,加上年纪越来越大,他的职业运动生涯遇到了瓶颈。

他每天逼迫把左脚放前面,故意让右脚发力,虽然极不协调。脑海里也在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甚至睡觉都是在跑步。

休假期间,他竟跑去训练基地外的森林“追兔子”,把每个兔子洞都摸得一清二楚。

这样“高强度”的练习下,苏炳添很快掌握了新的技术。

在美国尤金站中,26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99,跑进9秒关口,成为“亚洲第一飞人”。

领奖那一刻,苏炳添致敬刘翔,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身披五星红旗,跳上领奖台。

退役了,再战奥运

长期的征战比赛,高强度训练,让苏炳添身上多处带伤。

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大多在28岁前,20__年,苏炳添选择了退役。

但是他还有两个愿望没有实现:突破亚洲人的极限9秒85,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的决赛场上。

所以,为了进入奥运会的百米决赛,苏炳添坚持继续比赛,让自己回到巅峰的状态。

宣布退役的两年内,苏炳添再次为国家贡献男子100米3金,男子60米1金1银。

由于疫情的影响,20__年的东京奥运会推迟到20__年举行。

训练期间,苏炳添曾出现两次大伤。

第一次是田径亚锦赛前,一次力量训练中,苏炳添腰部肌肉拉伤。

苏炳添晚上睡觉时,腰部还隐隐作痛,就像一根刺在上面。

他积极出国就医。在美国养伤期间,想到自己的年龄和久病缠身,苏炳添曾一度想放弃比赛。

队医朱志伟开导他:“你属蛇的嘛,蛇都会冬眠的,人的状态也有恢复周期,不如等春天来了再考虑。”

就这样,苏炳添回国康复养伤,继续参加当年的钻石联赛上海站。虽然表现不理想,但是,苏炳添还在坚持,他一边调整状态,一边比赛。

第二次受伤是苏炳添在一次力量训练中,不小心拉伤左肩,短期内很难恢复,幸好没有伤到关键的腿部。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东京奥运会,从那时起,苏炳添就进入了较长的恢复调整期。

20__年8月1日晚,万众期待下,苏炳添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现场,而且超水平发挥,跑出9秒83!

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刘翔第一时间发微博祝贺他:封神!9秒83!

苏炳添也完成了交接,成为中国新一代“飞人”。

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收获跑得最慢的“爱情”

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苏炳添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术论文。

8 月 1 日,苏炳添一篇名为《新时代中国男子 100m 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在社交网站走红,网友纷纷感叹苏炳添亲自为论文 " 跑数据 "。

暨南大学毕业后,受学校聘请,苏炳添决定留校任教,成为体育学院的一名副教授,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 ,苏炳添也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

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却收获跑得最慢的“爱情”。

20__年10月10日,苏炳添与青梅竹马的妻子林艳芳完婚,结束16年的“爱情长跑”。

初中时,苏炳添贪玩不好学,林艳芳是组长,每周就负责催他交作业。

“女神”林艳芳有很多爱慕者,唯独和苏炳添“传纸条”,后来,他们改用“日记传情”。

苏炳添进入国家队后,两人极少见面,只能通过打电话联络,这一打坚持了十几年。

20__年7月11日,苏炳添的儿子小天天出生。儿子出生那天,他还没有从瑞士回国,网友调侃“亚洲飞人第一次输了,跑不过儿子!”

现在,苏炳添一完成比赛,就坚持回家陪儿子,喂奶、换尿布、哄睡、带娃出去走走,“亚洲飞人”秒变“奶爸”。

在一次采访中,苏炳添说:“我有一个梦想,在我孩子有认知能力的时候,让他的妈妈带他到现场去看一次我的比赛,让他永远记得自己的父亲最辉煌的一瞬间。”

今年东京奥运会,他让妻子和儿子看到了他“封神”的时刻!

虽然未在决赛中拿到奖牌,但苏炳添觉得虽败犹荣。

赛后他也在微博上留言:

“以9秒83进入奥运会决赛圈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决赛的9.98也没有遗憾,因为这就是我的最真实水平!”

东京奥运会,很有可能是苏炳添的最后一站,也许未来,他会以新的身份,再次回到赛场上。

祝福这位“亚洲飞人”,愿他能培养出更多的“中国飞人”,带领中国田径队走向另一个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东的感激不是挂在嘴上的,他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他主动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作为坪子村的残疾人联络员,张顺东尽职尽责工作,为坪子村135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在这些残疾人之中,张顺东本身已经是残疾程度很高的了,但他坚持为他人着想,能自己上门的绝不让其他残疾人自己跑路,在村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独臂的他骑着小三轮车一家一户地到残疾人家里收材料,每当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奔波时,憨厚的他总爱这样回答:“他们和我一样有残疾,到我这里交材料很不方便,我有车我多跑跑就行了”。正是因为他的贴心和负责,他在坪子村群众心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联络员。

其实,张顺东夫妇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们不但能直面自己的残疾,还能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人,他常常说:“既然命运注定自己残疾,就不要做无谓的自卑和痛苦;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相信每个人只要自立自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村里开展“三讲三评”时他也被当成活教材,他总会补充一句:“我这样的都能脱贫,大家也一定能。”他的鼓励让很多人都更有信心了,也改变了很多人等靠要的思想。

张顺东一直知道美好生活是等不来的,所以夫妻俩从来都不等不靠,他们努力生活、奋力拼搏,对于这几年的变化。他们总是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最少要再过10年才可能会有今天的样子,我们很感激。”现在,张顺东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张顺东说,妻子用双脚一针一针绣出了“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4幅刺绣,字字句句都是心里话。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结婚二十多年来,夫妻俩相依为命,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照顾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失去双亲的侄儿侄女,让他们安心幸福地生活在夫妻俩的庇护下。同时,以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成为光荣脱贫户、成为脱贫楷模,他们用“孝”和“爱”诠释了人间最美真情。

张顺东夫妇荣获20__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__年全国文明家庭、20__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20__年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入围“云岭楷模”候选人,20__年荣获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的使命与担当。昨晚(7月1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引起百色各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这位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第一书记致敬。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为黄文秀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黄文秀的亲友、同事、老师、同学及其帮扶过的脱贫群众以电视访谈、实物展示等方式,追思缅怀心中的好姑娘、好党员、好干部,现场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相机,原来不文秀是这么年纪轻轻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就是要成为一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人,因为只有投身在社会这样的建设当中,投身在国家建设当中的人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她一直是为了这份信念而活着的

在黄文秀的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各级干部群众自发组织收看《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在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同样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围坐一起,看着昔日战友黄文秀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感慨万千。

“黄文秀书记和我是同龄人,她在人生中最绚烂的年纪选择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同仁,我要以她的精神为榜样,继续一如既往,满腔热血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百色市团市委各级团组织青年收看央视报道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对她的离去,大家内心无比的悲痛,纷纷留下惋惜的泪水。不少团员干部表示,学习黄文秀同志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守初心、担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我们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她的事迹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加以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当中

昨晚,百色市卫生健委组织全体干部观看直播并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不少的党员干部表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汲取榜样力量。

“我觉得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把所有的工作做细、做实,对每一个细微的小事,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当晚,田阳县宣传部门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大家被黄文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先进事迹所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不畏艰险、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脱贫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机,我真的感到很心痛,可是她给我们留下是学习的楷模,今后我们在扶贫路上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在乐业县百坭村群众家中,不少群众自发的聚在一起,共同观看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大家神情哀伤,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村里的群众说,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路灯亮起,他们的心里就会更加想念文秀书记。

“我见她不在了很想她,我没有女儿,见到书记感觉像我女儿一样,我觉得很可惜。我们记得她,一点都不会忘记她

在百色学院,同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也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秀精神”的核心意涵,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文秀精神”,以黄文秀先进事迹为标杆,作为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她的个人精神,会是我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也就是在扶贫岗位上的一个标杆。

“为人民群众群众服务,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党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__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__,该同学同学品学兼优,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一向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综合素质高,学习状态好,学习成绩拔尖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____同学个人综合素质突出!该生全面发展、待人有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学校、班级的事务,进取参与党、团组织的活动。平时能以身作则,若发现自我的不足,能及时改正,与同学们共同提高。

____同学始终有清醒的人生规划,学习务实奋进,锐意进取。所以,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厚积而薄发,时刻准备着,注意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加强知识理念的把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提高学习效率。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表面,而是努力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发展自我。他博学多才,参加了物理、数学、天文等学科的学科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他的毅力和自主学习本事得到了充分体现,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始终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科学安排时间,在竞赛和日常高中课程学习两方面中取得平衡,十次期中、期末考中七次取得年级﹙18个教学班﹚第一。

____同学是一名理科生,但这丝毫不减他对文科的热爱。学业水平测试中他历史、政治、地理三科都到达95分以上。对文科的热爱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思想更为成熟,使他多了一丝人文气息。

从高一到高三,____同学始终以他的毅力站在年级的前列。鉴于他的出色表现,学校连续两年授予他一等奖学金。

二、社会职责感强,公民意识好,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热心进取参与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和学习进取分子,____同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本事,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为同学、班级服务。他热心为同学解决学习上的疑难,有助于在班级上构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他还进取参与学校的科技文化活动,与班里的同学一齐参加“水火箭”比赛和建筑模型设计等。

____同学不仅仅是一名学习拔尖的学生,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应尽的职责,进取参与公益活动。他利用假期到____图书馆当志愿者,为图书馆的维护工作贡献了自我的力量。他还进取向党、团组织靠拢,____年响应团支部的号召,到____地铁公园前站为“迎亚运”供给志愿服务;此刻他已经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时刻等待着党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20__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10日下午,中新社记者赶到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中时,这里早已聚满了人。

在聂家客厅,当地干部正在认真布置会场:悬挂五星红旗以及聂海胜飞行照片。枣阳市以及杨垱镇将于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观看神舟十号发射直播。

聂家位于杨垱镇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两层小楼。走进客厅,只见正面墙上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聂海胜母亲的遗像。

弟弟聂新胜出生于1979年。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几个姐姐出嫁,照顾母亲的责任一直落在聂新胜身上。他说,由于哥哥太忙,从不敢打扰他,担心影响他。

“他尽忠,我尽孝,我在家里照顾好母亲,让哥哥能够安心工作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聂新胜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哥也是这样。”

“我们很少去北京,即使结婚后也没有去。儿子一岁多时,哥哥回来看过一次。”聂新胜说,哥哥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也基本是因为公事。

聂新胜现在枣阳一中后勤部门做水电工。聂新胜表示说:“哥哥和我从不谈他的工作,更不会告诉我神舟十号何时发射,我是从网上才知道的。”聂新胜说,希望哥哥再次和战友一起,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作为“航天英雄之家”,聂家墙上挂满了聂海胜照片。由于受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影响,聂新胜年仅4岁的儿子取名为“聂天扬”。

聂海胜于1964年出生于杨垱镇樊庄村聂庄。村主任聂经玖曾是其儿时伙伴。聂经玖说儿时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印象中聂海胜记忆力好,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首飞”神六,度过难忘“太空生日”

经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20__年,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和杨利伟、翟志刚一起等待最后的选拔结果。虽然那一次聂海胜遗憾落选,但他打心里替杨利伟高兴和自豪。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神六”任务开始后,能不能入选,成为聂海胜千百次问自己的问题,而他的答案只有一个:继续努力,刻苦训练,绝不放弃!后来,他成功入选“神六”乘组。

神舟六号发射当天,一场大雪突如其来。后来聂海胜回忆道,“出征那天,我们平静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心率保持在每分钟70次左右。火箭拔地而起时,我和俊龙的手不约而同地握在了一起。”20__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

飞上太空第2天,恰逢聂海胜41岁生日。由于工作计划安排十分紧张,前一天晚上,任务指挥部特地安排妻子、女儿和他进行天地通话,妻子送上祝福,女儿为他唱了生日歌,让他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太空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背后,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有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艰苦训练只为飞天的付出。

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两度飞天。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带着使命驶向苍穹。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见面会上,聂海胜说,作为航天员,他们的初心就是飞天,他们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航天员就会有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去履行使命。阅读全文>>>

和“三飞太空”的聂海胜相比,刘伯明则是时隔13年重返太空。20__年,刘伯明曾入选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最终与神五擦肩而过。在20__年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入选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费俊龙和聂海胜“飞”完了全程。终于,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上了太空。在他和景海鹏的帮助下,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开始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行走。“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刘伯明在此次任务的记者见面会上说道,他希望能站在机械臂上,面对璀璨银河,和亿万国人一同体验“我心飞翔”。阅读全文>>>

汤洪波是这次飞行任务乘组中唯一的“70后”及中国第二批航天员。1995年,汤洪波入选飞行员。享受过飞翔蓝天、直插云霄的汤洪波曾说,他本以为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很快就能体验到漂浮太空的神奇感觉,没想到一等就是11年。航天员见面会上,汤洪波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宣告了他首次飞天的信心。当被问及首次参加载人航天飞行是否感到压力时,汤洪波表示,“有压力更有信心,因为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着风险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一个活在刘翔阴影下的男人,但是他从未放弃,堪称励志楷模。对于他屡创佳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天条件和家庭原因,苏炳添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泥地乱跑加上比他大9岁的表哥是镇里的短跑冠军,成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标,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绩,下来就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外国记者采访在活动区热身的苏炳添时,苏也说了这么一个词“脚踏实地”接受国内体坛记者采访时,苏炳添曾说到:“我每一年都有在进步,07年到现在每年成绩都始终是往上走的,没有掉下去过,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苏炳添的短跑之路开始于他的中学时期,还没有系统地训练,就一路过关斩将,可谓是天赋异禀,从校田径队到广东省田径队,在广东省田径队苏炳添在原中国田径100米记录创造者袁国强的麾下接受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开启了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现无疑是刘翔退役后中国田径的又一颗璀璨星。

20__年国际田联男子100米钻石联赛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在历史上突破10秒的黄种人,也打破了张培萌10秒的世界记录,这个惊喜,提升了国人对田径赛场的关注,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具有先天劣势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20__年6月23日,传来了振奋国人的消息,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以9秒91夺冠,刷新了3天前谢震业刚在法国巴黎创造的9秒97的全国纪录,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保持的亚洲纪录。成为了最快的黄种人。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励志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所以要说坚持,我觉得是为了后人铺路吧”。他的踏实,勤奋,自律。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最好就誓不罢休。就算受伤了也不放弃,残酷的训练才让他成了今天的自己。第三是他的恩师和队友,在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中,有4个对他成长很有帮助的恩师:在初一时发现他才能的体育老师杨永强,把他招进中山市体校的田径教练宁德宝,本身就是中国短跑记录创造者的国家队教练袁国强,在美国教他出发时先出左脚新技术的外籍教练。他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都将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从始至终体现,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习的太多,追求永无止境,期待苏炳添在世界赛场上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男儿从军去,百战卫家邦。

70年前,青春年少的他刚参加完解放战争,又踏上保家卫国、出国作战的征程,用铮铮铁骨,和将士们一道筑起血肉长城;

解甲归田后,丹心系乡梓。

战场归来,他收起军功章,拿起锄头,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一干近30年。他躬下身躯,把自己延展成一条路、一座桥,全然奉献给群众……

远去了金戈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今天,在如水的岁月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96岁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

20多处伤疤,是刻在身体里的军功章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陈陆是我很好的兄弟。”

连日来的抗洪抢险,方锐的脸和手臂被晒得黢黑,眼中布满血丝。

方锐说,从7月18日开始,陈陆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长期泡水,并在救援艇里屈膝而坐导致陈陆的膝盖已经浮肿。

陈陆的生前战友们在追悼会上举着的横幅合肥市消防支队供图7月22日清晨,几乎一夜未眠的方锐和陈陆来到位于同大镇政府的防汛指挥部了解汛情,随后准备赶往连河村救援被困群众。出发前,方锐找到镇政府对面的小店买来一些牛肉和鸡肉准备在路上吃,补充体力,并再次劝陈陆注意休息。

但陈陆还是出发了,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前进。

在陈陆同事记忆中,陈陆永远挺在战斗一线。肥西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吴胜平早在20__年就领教了这位好兄弟、好战友的“拼命”劲儿。

20__年,吴胜平与陈陆同一批加入消防队伍,在后来的15年人生路中,这对兄弟总是彼此陪伴,相互鼓励。

“他意志力太坚强了。”

20__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陈陆与吴胜平一起作为安徽消防总队抗震救灾队的一员,赴汶川参与地震救援。当时行军时间紧迫,大家就躺在马路上休息,但陈陆的腿却被蜱虫叮咬,引发过敏起泡流脓。

陈陆他咬牙坚持,拖着伤腿,背着60 余斤重的破拆设备,连续10天在震区搜寻生命。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吴胜平回忆道,当时他们接到一个女孩的求助,称自己的父亲被埋在废墟下。然后他们3个人轮流徒手挖,才把女孩遇难的父亲挖了出来。“陈陆见女孩可怜,就把身上带着的400块钱全给了她。”吴胜平说。

吴胜平告诉澎湃新闻,地震过后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农民搭了破棚子、睡在地上,陈陆又把行军携带的棉被给了那位农民。

“说实话,我总感觉到这一切发生的不真实。一个好兄弟突然就没了……昨天我梦到他。他还在,我们还在说话。”吴胜平说道。

男人们之间的那份情谊总是无法感性表达,说完梦到陈陆的话后,吴胜平拿起消防制服帽,奔回了工作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在航天员大队,刘伯明被同伴们笑称为 “小诸葛”,这个绰号还有一个来历。他曾连续回答出教官10个刁钻的专业问题,就此被“免提”。

20__年,刘伯明曾入选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最终与神五擦肩而过。

刘志生曾对媒体回忆,神舟五号发射筹备期间,从小以灵巧出名的刘伯明在打篮球时把脚扭伤了。在他养好伤准备重新为航天梦而努力时,刘伯明的母亲突发心脏病离世。

当时,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家人怕影响他训练,一直没有告诉他母亲生病的消息。没想到母亲住院后不久就去世了。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生炉子,给我做饭。”刘伯明后来在采访中提到,他和妻子已经计划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接父母过来养老。和其他航天员一样,刘伯明和家人的相处也可以用天计算,老家更是几年才能回一次。对他来说,母亲的去世是永远的遗憾。

回家奔丧时,刘伯明痛哭了很久。但他只在家待了3天就再次离开,去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继续训练。最终,他在选拔中排名第五,错失首飞梯队。

半年后,刘志生才知道,刘伯明回去后因怀念母亲,一度情绪消沉。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用了半年时间才彻底走出来。

在20__年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入选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费俊龙和聂海胜“飞”完了全程。

在后来的采访中,刘伯明回忆起20__年10月12日深夜的一小段对话依然开心地笑起来。当时,刘伯明从摄像机画面里看到聂海胜的脸有些红,“感觉如何?”聂海胜说:“很好。这么晚了,还不睡啊?”他又说,“你都不睡,我能睡吗?”

在刘伯明看来,从神舟五号以来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航天员们共同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带领的团队诞生出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顾诵芬淳朴的话语中不无谦虚。对于年轻人,他充满了期待。“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20__年,当鲐背之年的顾诵芬再次回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时候,执意要到中国航空事业开拓者黄志千烈士的塑像前去看一看,颤颤巍巍的他看向黄志千塑像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在顾诵芬的心里有国家、有航空、有飞机、有研究所、有团队、有老同事、有老朋友,就是没有他自己。他讲起来都是设计制造飞机的时候如何的艰苦,哪位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话飞机就飞不起来,可是他自己的功绩总是一笔带过、不愿多提。提到大家的生活,哪位同志受了委屈,哪位同志应该受到照顾,谁的日子过得很苦,他都说的清清楚楚,但是问到他自己受的苦时,却总是云淡风轻。

顾诵芬说:“这没什么,都是应该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主席的教导。”这些话不是喊口号,不是说空话,这是他内心最真的话。他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他用过去投身航空几十年的时光告诉我们,航空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梦想天开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xx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xx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xx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