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精彩19篇

浏览

2700

范文

60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60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赣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率先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赣州、成都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最近,我们赴三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赣州自去年9月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二)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建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富民强村、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文明程度和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二、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赣州市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伊始,就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中,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理事完全由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他们在村中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或农村致富能手,享有较高的威信。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广泛推行申报制,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小事务,都经过村民理事会自主讨论决定,多数地方都是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看得见的茅草房屋改造开始。在新村管理方面,重点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二)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赣州市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绑使用各种涉农资金,鼓励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市、县财政按项目管理标准对建制镇给予足额配套资金补助。截至目前,赣州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4.9亿元,其中市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5700万元,吸引农民和社会投入3.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原来资金使用办法,把补助每个乡镇的1万元资金,全部改用实物补助,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给每个乡镇补助水泥,招标后把中标单位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各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直接与水泥厂结算。南通市为全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两年内每个示范村每年补贴100万元,具体按照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实际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补贴。市级示范村建设资金安排大致为:村镇1/3,县(市)1/3,市1/3。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对土地管理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予以全免。鼓励基层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成都双流县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今后5年,每年还将按1000万元的速度递增。

(三)因地制宜,科学做好规划。赣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应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各地村镇建设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在户型设计方面,他们设计一批农民需要、造价低、具有赣南客家风格的住宅图纸和宣传挂图,汇编成《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免费提供给乡镇,并对凡“空心村”改造和农民建新房采用率达到70%以上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南通市已经全面完成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着手编制居民点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13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论证和审批工作),共确定2473个居民点,平均每个村1.3个居民点。村庄规划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集中”,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科学划分农村居民集中区、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业区,集中居住区新规划住户689户,以多层公寓为主,占地也由原来的400.5亩减少到233亩。

(四)积极推进试点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南通市把新农村建设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调查摸底。时间为2005年1—3月,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标准。由乡镇对照有关标准申报,经市领导小组审批,确定试点名单。第二步,启动试点。时间为2005年4—8月。修订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示范村规划编制。第三步,推进实施。时间从2005年9月开始,跨度为3—5年。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第四步,考核验收。按照序时进度,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同时建立起建管并重长效机制。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水、改路、改厕等惠民工程中去;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最简单、最容易办到、最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着力在建立机制、制定规划、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班子上下工夫,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稳步推进。

(五)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政府推动力度。赣州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常委、农工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还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具体由组织部门负责,农业部门参与。在宏观上加强督察调度,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农业部门还不定期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南通海门市开展市直部门与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结对部门下派精干力量驻村工作,目前全市共下派了17名干部,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成都双流县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制定《全国新农村试点白果村村庄整治行动方案》,并在试点设立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经济发展组、规划拆迁建设组、基础设施建设组、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组和维护稳定组,全面负责试点建设具体事务。

(六)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都市积极创新土地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搬迁结合起来,加大对“空心村”和散居村庄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的农民通过整体搬迁,按照人均占地120平方米的标准迁到中心村(中心村农民耕地半径一般在1-2公里以内),然后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他们还大幅提高农村旧宅基地的复垦整理的补偿标准,一般每亩2.5—2.9万元,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主要用于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宅基地复垦成本和搬迁农民房屋建设补贴等。2005年,双流县永安镇共复垦整理农村建设用地10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南通市港闸区龙潭镇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坚持“三集中”原则,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把全镇近3万人全部集中到2个集中居住点,对耕作不便的农民按照耕地远近实行不等的一次性补贴(最高限额5000元)。把离城区较远的原农村宅基地复垦成高标准农田,再把这些指标拿到城市来用,近城区的原农村宅基地加以平整,随时满足城市扩张需要。

三、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截至目前,赣州市共启动2628个村庄整治试点,已经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和2986个村庄建设规划,“空心房”改造面积达308.93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1.2万处,完成了6718个村庄改水,改厕6万座,完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南通市启动13个小康示范村,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07.16公里,桥梁19座;河道治理130条,完成土方量112.5万立方米,配套设施88座;村庄河道绿化50.1公里,道路绿化50.23公里;修建垃圾箱474个,配备保洁人员123名,改厕4275座。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在赣州考察时看到一户农家新房的门联。大余县新城镇埠背村,是赣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他们在村后的一处荒坡上规划了50亩新村,可容纳建房户102户,一期建设20亩,已安置40户建房,并完成420米的主干道路和300米的水沟硬化。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白墙、青瓦、池塘,万亩良田深处,特色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成都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意愿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正确走向和持续发展,各级要紧紧围绕尊重农民意愿这个前提,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府出钱提供农村村镇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农民自主申报建设房屋”的模式建设新农村,这既能顺应形势的需要,又能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并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严禁借建设新农村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增加农民负担。

启示三,要找准切入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作为切入点。按照现行新增耕地每亩补助2—3万元的标准,全市2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潜力就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40—60亿建设资金。同时又能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改变村庄布局杂乱无章和农村落后面貌。最近,我省被国家列入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这意味着我市今后可以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宅基地的办法,把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拿到城市来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大量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启示四,要发展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五,要多渠道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化解资金难题,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农村村镇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投入。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启示六,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领导重视,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指挥体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只有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新农村建设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农村建设活动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4021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

黄永礼 叶德华

去年底,南京市乡镇企业局局领导带领8个处室负责人赴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和杭州市参观学习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和经验。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看到了浙江三市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的新进展,也看到了我市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差距,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我们参观学习的三个市中,杭州与南京同属一类,都是省会城市,而温州、台州的发展自然条件要比南京差得多,国家对他们的投资很少,两市人均耕地也只有03亩左右,原来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和台州市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民营企业、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格局,他们的经济发展被誉为"温州模式""浙南模式"。2000年,温州乡镇企业有719万个,从业人数946万人,实现总产值1245亿元,其中工业12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实现出口交货值135亿元,上交税收403亿元,占全市财政税收的55%,全市组建乡镇企业集团120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700家。台州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5亿元,财政总收入532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中上水平,形成了机械电气、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服装鞋帽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体系和工业生产基地。杭州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815亿元,其中工业161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4%,实现出口交货值230亿元,实现利润615亿元,上交税收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64%,安置农村劳动力1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6%。

从我们参观、学习和交流中,明显感受到浙江这三个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体。这三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三民经济":企业产权以民有为主体,经营方式以民营为主要形式,社会各项事业以民办为主要力量。特别是温州和台州私营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台州市各类企业95%以上产权为民有,2000年,该市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18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4家,形成了以面广量大的私营个体企业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制为中坚,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骨干的企业组织结构。私营个体经济占台州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成为台州经济的主体。温州市私营个体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占85%、工业产值占97%、社会零售总额占90%、固定资产投资占65%。杭州市私营个体经济也占全市乡镇企业65%以上。目前,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集约化的新趋势,显示出充满生气的发展活力。

二是以块状经济发达为特色。这三市乡镇企业发达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温州乐清市的柳市镇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集散基地,年销售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均有自已的生产性园区,永嘉报喜鸟集团、红蜻蜓集团、奥康集团的工业园区也非常成气候。台州市也有一大批专业村、专业镇,如温岭市大溪镇和山水镇的水泵,临海市东塍银的节日灯,路桥区上倪村的室内拖鞋等,目前仅路桥区专业村就达53个。崛起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年销售上亿元的企业20多家,其中吉利集团的产值达20多亿元,产生了"飞跃"缝纫机、"星星"冷柜、"苏泊尔"压力锅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杭州桐庐的风水镇形成了从笔杆到笔芯、笔套、成笔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制笔特色块状经济,笔的生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袜业、五金、珍珠、衬衫等十大块状经济。

三是以政府优质服务为保证。乡镇企业所以能保持快速发展,政府的明智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温州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温州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渐从计划经济下的"无所不包"转变为现在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者是有些专家所认为的"无为而治"。1982年5月,上级工作组进驻温州柳市镇,将经营低压电器的所谓"八大王"作为制假分子进行打击,然而同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个体经济重点户、专业户大会。1984年,在弄清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温州市宣布"八大王"是发展商品经济和搞活流通的能人,并依法对"八大王"作出无罪释放,予以平反。1987年11月7日,温州市颁布了《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1993年是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的鼎盛时期,企业总数达到36887家。1994年, 温州市进一步明确将两个以上的投资者组建的企业纳入"股份合作"的范畴,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点直到1999年才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这种地方政府对非国有经济的确认,是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一种政治财富,也是使其在全国地级市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冒,大胆创新。温州、台州区位条件差,发展经济受种种因素制约,两市农民从民间"打硬股"得到启示,创办了既不同于集体经济又不同于个体经济的新型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从此使乡镇企业走上蓬勃发展之路。到1993年,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36887家,其中工业企业27771家,实现产值193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2%。台州"打硬股"形式孕育于70年代,发展在80年代,提高在90年代,到1990年底,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产值占乡镇企业的三分之二,全市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启示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80年代台州群众创造了股份合作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时,当时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的议论,《浙江日报》为此展开专门讲座。台州各级党委、政府不争论、不张扬,把股份合作制作为集体经济对待,为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

启示三:用活民间资本,立足自身创大业。温州乡镇企业发展是由个体、私营起步,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采取"滚雪球"式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不但利用社会资金,兴办了大量企业,而且建成了高等级公路、机场、铁路、大桥、体育馆等基础设施,这次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温、台高等级公路,绝大多数都是靠民间资本筹建的。台州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股份制金融机构,成立于1993年,目前资产超过10亿元,自有资金超亿元,发展速度居浙江省第一。台州市开发区商业街总投资32亿元,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全部靠民资,在运作过程中,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反而净赚3000万元。

启示四: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新品开发。一度时期,温州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1987年8月8日,是温州鞋业界为之蒙羞的日子,这一天,在杭州武林广场等地,温州的5000余双劣质皮鞋被当众销毁。为扭转被动局面,1994年,温州市政府制订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细则》,这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制定的质量立市法规。1998年,温州成立了我国鞋业界第一个行业协会--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由于狠抓产品质量,注重新产品开发,几年来,温州涌现出皮鞋、服装、低压电器、磁力泵、打火机、塑料制品等一批在全国闻名的名牌产品。台州的"飞跃"牌缝纫机、"钱江"牌摩托车、"吉利"牌汽车,杭州的"奥的斯"电梯、"钱潮"牌万向节、爱迪集团的包装产品等在国内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启示五: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现在,温州乡镇企业逐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并且向"公开性、透明度、规范化"迈进;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许多老板把自己的经营权交给从全国各地聘请来的能人,正泰集团的老总南存辉率先打破家族化管理,聘请外人担任总经理,他个人的股份从100%的绝对控股到今天的30%,他把自己的利让出来,奖励给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人,也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壮大,2000年 实现销售40亿元,位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位。近几年来,温州市有40多家乡镇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正泰集团、长城集团等5家企业被列为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人本集团1997年被评为全国企业创新奖。

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浙江温台杭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取人之长,充分发挥南京自身优势,才能不断缩小差距,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以乡镇企业园区为载体,快速提升乡镇企业总量。2000年,我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787亿元,其中工业659亿元,杭州1815亿元,是我市的23倍,其中工业1618亿元,是我市乡镇工业的245倍。要缩小与杭州的差距,必须加快乡镇企业园区建设,实现乡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乡镇企业园区、重点乡镇和重点乡镇企业每年的发展速度要保持在30%以上,这样才能加快缩小与杭州的差距。

二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2000年温台私营个体经济已占乡镇企业的90%以上,杭州也占到65%左右,而我市在50%左右。我们要进一步按照"放心、放胆、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转变观念,真正打破所有制形式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私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外向度。外向度不高是我市乡镇企业不大不强的又一重要原因。2000年,我市出口交货值为66亿元,仅为杭州的28%。要赶超杭州,我们要充分发挥南京城市大、高校集中、科研院所多、大企业多的优势,抓住入世新一轮大发展契机,研究招商引资的新思路和突破性措施,充分利用园区这一载体,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快速增强乡镇企业外向度。

(责任编辑:冯洪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业农村经济考察报告_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农业,乡村,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农村经济考察报告

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涿鹿、万全、崇礼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模养殖小区、崇礼设施蔬菜基地等×个点。通过现场点、听取情况介绍,三县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强力推进的工作姿态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感受三县农业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触动很大。

一、三县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抓特色,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涿鹿、万全、崇礼三县都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农村的重中之重,规模扩张力度大,典型培育层次高,促农增收效果好。涿鹿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施蔬菜、张杂谷子种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种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种植,发展种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以上。万全县充分审视自身条件,通过扩大种养规模、盘活闲置资产、统一委托管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效措施,配以完善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种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种植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元。崇礼县依据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标准化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着力发展设施蔬菜,带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施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XX年销售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XX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一是严格土地政策,始终按照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征求农民意愿,合规有序展开实施;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建立“×+×+×+×”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共同帮扶),帮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确保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全部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全部用于示范村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及困难户建房贷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农业农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可少。涿鹿、万全、崇礼三县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立足不同角度,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扶持帮助,塑造了一批全县、乃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打开思路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涿鹿县通过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业发展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贷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提供×-×万元小额贷款,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给予贷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给予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施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施蔬菜贷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覆盖、标准化技术推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县政府协调农行、信用社为农户新建大棚提供贷款,每新建×亩大棚,可贷款×元,财政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贴×元,打井配电补贴×%;每个示范村专业合作社补贴×万元,从根本上确保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乡镇退耕造林的考察报告范文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退耕造林考察报告范文

在20世纪80年代时,由于山上树林遭到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位于内蒙古南部的XX市旗×镇原来绿绿葱葱的山岭被剔光了头或被剥光了身子,一片黄色沙漠眼看就要形成了。这时在XX区退耕还林多个试点已经实行了两年的退耕还林政策,这一春风吹到了克什克腾的×镇。×镇从xx年开始贯彻执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把政策落实到人、到户、到地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相结合,变革畜牧业的传统方式。

×镇政府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把耕地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为贫瘠耕地。通用国家补钱补粮并提供树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退耕还林,禁止农民在山上放牧,改游牧为舍饲。退耕的主要是第三等贫瘠地,即使用来种地也长不出多少粮食。国家规定,农民退耕还林一亩地就补20元和200斤粮食,保证农民的温饱问题。这个补助政策在×镇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退耕还林的农民从中都得到了好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都很支持这一政策。据×镇政府提供的数据,他们在xx年退耕造林8257.9亩,xx年至今退耕造林3602亩。同时还通过提供树苗鼓励农民开荒造林。和xx年两年共造人工林1100亩。所造的人工林主要是扁杏、落叶松和黑松。扁杏主要用于生产杏仁露,而落叶松和黑松都是很好的木材。但是落叶松比黑松要早成材。承包的人工林的农民经过申请后可以砍伐木材并出售后补种树苗。这也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得到国家评估调研组肯定,评估调研组通过对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抽样调查,认为工程质量很好,实施效果也很好,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达到了70%,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符合内蒙古的实际。

没错,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它既保护了生态,又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机遇。但是×镇的退耕还林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里的山与土地虽然没有变成黄色沙漠,但却变成了“绿色沙漠”。×镇原来的主要天然树种有槐树,杨树,桦树,榆树,柞树,落叶松等,但推行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人工林树种极为单一,以扁杏,落叶松和黑松等经济林为主。槐树,榆树都成为旅游区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紫色的柞树只能在很高的山顶部分能看到,山腰与山脚都已经没有了。由于落叶松成材快,农民都知道它好成材,也喜欢种它,估计以后有趋势种植更多的落叶松。

这里的山与土地虽然没有变成黄色沙漠,但却变成了“绿色沙漠”。从外观上看,现在的山岭绿油油一片,都是繁茂的树林。但走进去一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绿色沙漠”。所谓“绿色沙漠”,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解焱是这样定义的:指大面积的人工树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绿色沙漠里面存在许多问题:

这样的树林生态状况很脆弱.由于缺少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森林很易发生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又极易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在×镇的人工林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虫害,主要是松毛虫。而由于现在人工林树种单一,树林缺乏健康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包括物种组成的异质性、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年龄结构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异质性等等。这些异质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人工林树种单一,无法为大多数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处,相应的物种数目也减少,当地的野生动物,如狍子,狐狸从以前的经常见到变成现在的偶尔见到。听当地农民说,种了人工林后,鸟也变少了。每年都松毛虫多得成灾。松毛虫的天敌主要有赤眼蜂,灰喜鹊等。灰喜鹊在当地也有分布,但是数量比以前少了很多,所以每年的虫害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409 字

+ 加入清单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3月3日-6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长沙、赣州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1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 [本文出自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126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长沙市结合实际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2006年起,对全市1000个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离(即改电、改水、改厕,整修乡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长沙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整治。其中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左右“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后再扩大示范范围,分期分批推进。以“百村示范”,带动“千村整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目前,该市已完成264个小城镇1046个行政村总计662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平方米,腾出老宅基地5980亩,垦复耕地5.36万亩,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6.7万座,受益人口达50多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0个,发展会员7.8万名,联结农户20.3万户;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57万人。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该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节省不少投资。再次是在管理制度上,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和县市直部门的年度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并进行定期督查。

(四)整合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组织资源。长沙市、赣州市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建、组织、农业、意识形态和规划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是整合干部资源。两市都结合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别组织数以万计的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一道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赣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2004年9月至今,全市累计整合资金4.9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整合社会资源。赣州市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该市合同引资213.5亿元,实际到位145.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57亿元。逐步掀起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热潮。

(五)稳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优先规划设计。两市均组建了规划设计专门班子,对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和具体布局进行前期考证和规划设计。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长沙市着力建设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四大优势产业带面积达28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赣州市做大做强农业、生猪、蔬菜、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该市发展水果类产业面积达208万亩,其中脐橙105万亩,年产值达115亿元。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三是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长沙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2000多公里,水利建设完成投资44.5亿元。赣州市完成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60%以上村实现了农村“五通”,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四是注重违章立制。两市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当前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困难

1、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由于我州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不快。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加上一些体制性障碍等因素,都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005年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66元,相对全国全省来说十分偏低。目前全州还有25万低收入农村人口。

2、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州有10.5%的村不通路,80%的村不通自来水,60%的村没有实现稳定通电,1071个村不通电话。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落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3、农村环境卫生令人堪忧。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农村投入相对短缺,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民房设计单一、道路建设粗糙,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管理杂乱无序。

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不少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素质需要。

(二)发展机遇

1、我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2、中央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如取消农业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等。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3、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升温。我州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省委、省政府“湘西大开发”战略的升温,省直部门和长、衡、株、潭、常、岳六地市对口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州将得到更多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4、成功范例提供了建设经验。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农村的路子,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我国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省新农村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5、我州农村具备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州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盼望加快发展,这些都有利于我州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

三、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州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州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州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县市。各县市、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州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并做好驻村工作组的管理工作。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州、县市直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新闻媒体要成立专门班子,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各县市、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州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每一个村庄的形成都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古村落,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突出重点。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州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县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2006年全州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铁路、国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州、县市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州县市直建整扶贫单位都要把扶贫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力求办成样板。

(五)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各级财政都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评估办法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办法,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评估办法

为充分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更加扎实有效地促进全县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评估办法。

一、评估内容:以《××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评估内容》(附后)中所列目标为主要内容,具体分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信访和案件查办、行风建设、执法监察、源头治理、宣传教育、效能建设、特色工作及信息报送、自身建设等10大类42项。

二、评估办法:按照百分制的形式,采用“累积分=基本分+奖励分-倒扣分”的计分方法。

1、基本分。按时保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记基本分100分。

2、奖励分。单项成绩优异的,另行记奖励分。如,单项工作(如信息报送等)或某一方面工作(如执法监察、纠风等)成绩突出。

3、倒扣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记倒扣分:完成某一单项工作任务质量符合要求但不及时的,每次扣1分。完成某一单项工作任务及时但质量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每次扣1分。既不按时又不保质保量完成某一单项任务的,每次扣2分。出现恶性事件、违法违纪案件或纪检监察工作明显失误、出现严重偏差的,视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每次扣3—5分。倒扣分不封底,各条有扣分规定的按该具体规定。

三、评估成果运用

评估工作结束后,由评估小组提出评估初步意见,提交县纪委常委会研究,评出评估等次,等次分为一类(2名)、二类(6名)、三类(2名)。对评为一类等次的单位,县纪委、监察局予以通报表彰;对评为二类等次的单位,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加强督促指导;对评为三类等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列为述职评议对象。评估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报送市纪委。

附:《××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评估内容》

附:

××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评估内容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8分):

1、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列入党建责任目标,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一岗双责,一把手负总责 (2分);

2、及时调整党政领导班子责任范围,对责任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严格实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3分);

3、全面落实“六个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教育与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并严格执行(3分)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10分):

1、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2分);

2、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作出廉政承诺(2分);

3、健全廉政谈话制度,乡镇领导对所管理的责任对象谈话每年不少于1次,并有记录。加大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力度,有效减少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现象,乡镇领导(含非领导职务)年内出现违纪违规的,该大类不得分(2分)。

4、按照上级部署,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治理,每少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4分)。

三、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20分):

1、领导重视。党委、纪委重视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工作,乡(镇)领导亲自接待和解决联名信、集体访,亲自组织和协调信访举报件的查办工作,有“领导接待日”制度(1分);

2、基础建设。乡(镇)有群众来访接待室,所辖行政村有接待群众来访的场所(1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习农村清洁工程考察报告范文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卫生,工程,全文共 5278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农村清洁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本年月日,全省推进“百镇千村”与“洁净工程”建设现场会在市召开,省长在会上了作出了在全省推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经历的主要指示。为加速推进我区乡村洁净工程建设,月15日至17日,由区领导带队,区家园办、街、镇、街和发改委、财务局、民政局、农业局、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证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构成区调查团,赴市进行了学习调查。调查团一行观赏市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实地调查了市乡村地域的村容村貌、村级组织文明活动场合建设及农户“一建三改”等状况,听取了市施行乡村洁净工程的经历引见,并就此项工作与市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调查时间虽短,但市乡村相貌令人耳目一新、收成颇丰,其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大手笔打造生态文明新村的成功作法值得我区学习和借鉴。

一、市的基本状况

市属市管辖,地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街镇224个行政村,52万人口。近年来,市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把创立百里生态文明走廊作为整市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切入点,集全市之力开展了一次大张旗鼓的集镇和乡村情况整治攻坚战,具体掀起一场乡村洁净卫生革命,大手笔打造文明生态新村。经由努力,全市乡村生态情况和人居情况发生宏大转变,农民群众精神相貌面目一新,乡村社会事业分明提高。

二、市乡村洁净工程的首要作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市把乡村洁净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明确做好定位,科学制订乡村洁净工程总体施行方案,确立了乡村洁净工程三步走的施行方案,从20xx年开端启动乡村洁净工程,提着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13其中小集镇和224个行政村的情况整治工作目的。第一步:以嘴4其中心集镇,3个城乡结合部,316国道、302省道、县级干线公路179公里沿线乡村农户的情况整治为重点,一线穿珠,快速打破,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第二步:在稳固179公里干道沿线情况整治效果的基本上,再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切县乡道路2条通村大循环道路沿线乡村及4其中心集镇、5个小集镇的情况整治工作,力争全市13其中小集镇及2/3的村完成情况整治任务。第三步:具体推进乡村洁净工程,对全市残剩1/3的村组进行具体整治,对曾经整治的13其中小集镇和2/3的村进行提档升级。市的首要作法是:

一是认真编制镇村规划,科学领导乡村情况整治。乡村规划是乡村整治工作的行为原则,市把集镇和乡村规划作为乡村情况整治的龙头工程,坚持“分步施行、重点打破”的准则,结合实践状况和各个集镇乡村的地舆特点、房屋近况等,编制完成了72个乡村、4个集镇情况整治和基本设备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对平面结构、房屋造型、道路、供排水、垃圾填埋点、绿化、电力、电讯、文明体育、卫生设备等进行科学安排,统一向农民免费供应22套环保节能新式民居设计方案,做到一个规划管总,一张蓝图绘究竟。防止了“乡村规划墙上挂挂、乡村规划不断转变、建房规划只是村组长一句话”的景象发生。

二是大力施行“五清”工程,彻底根治乡村脏乱差景象。针对乡村脏乱差景象,开展了以清垃圾杂物、清乱搭乱建、清乱堆乱放、清污水淤泥、清各类路障为首要内容的“五清”工程,然后完成了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还履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一年多来硬化场院5700多户,乡村植树4.5万余株,装置太阳能路灯250多盏,村容村貌面目一新。

三是增强乡村基本设备建设,为稳固乡村情况整治效果发明前提。该市以道路、排水、安全饮水三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省支持通村公路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等政策时机,投入1.1亿元,建筑通村公路790公里,在全省领先完成了村村通;投入1300多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个,3万多农民用上安全水;投入500多万元,把城市自来水管网向城郊乡村延长,使城郊7个村1.5万农民用上城市自来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发起2700多户农民硬化了场院,建筑排水沟230公里。

四是大力施行“一建三改”,消除脏乱差的首要源头。他们把施行“一建三改”作为处理乡村脏乱差的治本办法,以“气化”带“净化”、促“硬化”、扩“绿化”。投资1000多万元,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做到“一建三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当前,全市已完成乡村户用沼气3910口,购置沼气服务车2台,组建沼气协作社2家。“一建三改”不只变废为宝,处理了乡村动力问题,加速了乡村洁净动力的发展,并且较好地处理了农户污染源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乡村生态情况。

五是着力打造生态景象,促进乡村情况提档升级。依照生态顺应性、生活有序性、经济延长性和视觉结果性的基本要求,着力打造“一村一景”,把纯真的情况整治与乡村生态景象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雕细镂,克勤克俭,突出特征,画蛇添足,对沿线乡村70%的残垣断壁进行整修正造,构成功能性景象墙,彰显了鄂西北民居的古朴风情。在农户房前屋后开发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圃周围装置颜色各别的木栅栏、篱笆笆,点缀美化农家天井。积极应用乡村现有的水塘、古井、树林、沟渠等资源,积极打造富有乡村地区特征的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的田园生态景象。

六是构建乡村洁净工程长效机制,避免乡村情况卫生反弹。为稳固百里生态走廊创立成效,积极探究坚持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首先,装备垃圾容器。为调查决农民垃圾无处倒的问题,李楼办事处在工作实践中探究创造了经济适用、美观不吝啬、巩固耐用、易于创新、表现生态环保理念的水泥预制垃圾容器,并在垃圾容器上制造“李楼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等富有人文气味的宣传用语,在农民群众中到达润物无声的宣传结果,遭到农民的欢迎和赞许,很快在全市推行,构成了一道别样的景色线。其次,坚持乡村卫生保洁队伍。按每40—50户装备一名卫生保洁员的规范,装备了200多名农民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搜集、清运、分类处置、集中填埋工作。其三,坚持乡村卫生审核奖惩准则。村组干部对卫生保洁状况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选,乡镇办一月一审核,一月一兑现,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保洁人员工资按每人每月150元规范由市财务统一担负,乡镇办担负每人每月50元的奖励工资

七是大力发展天井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经过乡村情况整治和“一建三改”,不只处理了脏乱差问题,并且在农民房前屋后腾出了很多闲置土地。对此,该市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领导农民开发应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小菜园、小果园等经济高效作物和养猪、养兔、养禽等养殖业,构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等分歧特征的天井经济,百里生态文明走廊沿线共开发应用闲置土地2300亩,农民发展天井经济户平增收20xx多元。

八是大力推进集镇情况整治,发扬集镇示范带动效应。针对乡村村镇功能弱化的近况,把小城市的治理理念融入到乡村中心集镇整治中,用整治小城市的理念整治集镇,加大集镇基本设备投入力度,配套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各项基本设备建设,建设中心绿化场地及公共活动场合,提高集镇功能,打造宜人居、宜兴业、宜转移乡村充裕劳动力的现代化规范区域中心。

三、市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启迪

市乡村洁净工程的施行,不只使乡村生态情况和人居情况发生了宏大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并且使农民群众精神相貌面目一新,促进了乡村社会事业的具体发展,亲密了党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络,进一步加强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战役力和凝集力。经过对市的学习调查,我们深受启示:

一是必需增强领导系统建设,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的战役碉堡效果。市委、市县政府成立由书记、市长挂帅的乡村洁净工程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工作专班,由市文明办详细负责,坚持高密度的巡查领导、高质量的现场批示、高强度的检查督办、检查评选,分阶段层层推进。乡(镇、办)、村两级党组织也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两级干部常常深化一线,面临面逐户做好农民工作,整治情况,美化家园。

二是必需增强督办检查,营建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坚持天天巡回检查乡村情况整治状况,在电视台、电台、县政府站天天宣传报道整治工作正反典型,每月对沿线各村组整治工作进行一次评选传递,每季度组织一次各乡镇党委书记互相观摩点评会,然后使各乡镇办各村组个个有压力,构成了你追我赶、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工作气氛。

三是必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扬农民在乡村洁净工作中的主体效果。坚持以教育为主、以典型领导为主、以党员主干带动、以奖励资金鼓励为主的“四为主”准则,宣传、发起、领导、支持农民整治乡村情况,干部执行包保制,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激起了农民的参加热情,改动了农民的生活观念和卫生观念。

四是必需增强创新认识,充分尊敬基层干部群众的创始精神。各乡镇办在尊敬农民志愿、尊敬生活习气的基本上,立足实践,走出了一条花钱少、奏效快的成功路子。如水泥管式五颜六色垃圾容器、五颜六色木栅栏、景象墙等亮点都是该市李楼办事处党委书记汪艺琼在实践中发明出来。

五是必需增强资源整合,坚持以农民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乡村洁净工程虽说不是大拆大建,但也需求基本的资金保证。市坚持量入为出的准则,切实做到“四个不”:即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强迫敕令、不添加村组债权、不添加农民担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力施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采取向上争一点、财务奖一点、部分帮一点、乡镇办出一点、农民筹一点“五个一点”的方法,保证了资金的正常投入。

四、对我区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几点建议

基于市乡村洁净工程的成功作法,对改善我区乡村基本生产生活前提和人居情况,提高乡村文明水平,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领导性。依照全省“乡村洁净工程”施行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施行的实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施行“乡村洁净工程”的主要意义,增强组织领导。施行乡村洁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具体贯实科学发展观的详细表现,是处理民生问题、维护农民好处的主要载体。要围绕建设有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总体要求,以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为平台,充分发扬县政府主导和农民的主体效果,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切实处理乡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改善乡村基本生产生活前提和人居情况,倡议科学文明的生活方法,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具体提高。要把施行乡村洁净工程作为当前我区“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一项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坚持专班,制订方案,落实经费,切实抓好组织施行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内容和要求。我区“乡村洁净工程”要突出“村容整洁”,着重在整治乡村情况、处理乡村情况“脏乱差”上下功夫,还增强乡村规划建设和基本设备建设,为具体建设革新农村打下基本。一是开展基本设备建设。凡已归入“家园建设行动方案”年度方案的村,要在村湾情况集中整治的基本上,开展“四通四改一化一室一场”基本设备建设。尚未列入“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先集中整治情况,再在今后年度开展基本设备建设。二是抓好情况卫生管治。①肃清垃圾杂草。肃清村湾内道路沿线、公共活动场合和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村内设置联户垃圾池或装备垃圾桶,坚持“村搜集、乡转运、区处置”的垃圾处置系统。②搞好水情况综合整治。清算排水水渠和水池,有前提的村要对排水沟硬化,逐渐执行“雨污分流”。当家水池执行植被护坡,坚持简略污水处置设备。③肃清抛弃建筑。撤除占用公共道路、公共场合的乱搭乱建建筑和抛弃建筑,正在施行“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要撤除抛弃猪圈、牛栏、茅厕。④规范村湾堆放。清算农户房前屋后堆物,领导农民把耕具、柴草、杂物等有序堆放在房屋天井内或村里指定地址。三是抓好村湾规划建设。乡村洁净工程要在规划领导下进行。尚未施行“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要抓紧制订村湾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绿化专项规划等三种村湾规划。

(三)迅速开展试点工作,具体启动乡村洁净工程。全区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建议从年月起,至12月完毕,选择在汪集街和徐古镇搞好试点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领导的准则,凡尚未开展家园建设的村,要把清算村湾垃圾、杂草、杂物作为工作重点,暂不施行基本设备建设;农户目前运用的茅厕、猪圈、牛栏暂不撤除。凡已归入年家园建设的村,要把施行乡村洁净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组织施行,边整治边建设。在施行范围上,将归入全区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建制村和集镇悉数归入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其中,各个集镇、正在施行僧人未施行家园建设的建制村,要集中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已施行家园建设的建制村,要依照乡村洁净工程的要求搞好“回头看”,集中抓好整改工作,着重坚持村湾基本设备和情况卫发展效治理机制,落实长效治理工作。

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普遍宣传组织群众,发动农民群众全方位参加。要制订详细施行细则,明确详细政策,将政策交给群众。要依托群众,做好充分的思想预备工作,避免强迫敕令。

(四)落实经费保证。施行乡村洁净工程,情况卫生整治经费由各家园建设创立村负责处理。区级财务对特别突出的村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予以恰当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的探讨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的探讨

很多经验证明,凡是区域经济发展快、城市综合实力强的地方,都是城乡一体化搞得好、农村经济发达、农民收入高的地方。xx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当前我县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机遇,从全镇各村发展实际出发,扎实做好村庄整治工作,大力推进中心村和集镇建设,探索农村新社区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实现新发展。

按照全镇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确定xx镇为区域性中心型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乡镇。结合各村发展实际把一村、二村为中心村试点,双河村为新农村社区试点村,确定三合村、西兴村、沾河村为村庄整治工作重点试点村。同时,着力加强小公河村、大公河村畜牧业发展。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秩序明显好转,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一、积极探索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

1、土地利用集约化。科学编制规划,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的生产、生活用地,坚决整治违章建筑,积极开展农民宅基地整理,规范农民建房秩序。完成泥草房改造户195户,新增土地面积48750平方米。修订《xx镇—2020年建设总体规划》,完善《xx镇经济发展规划》。

2、农民居住集中化。按照交通不便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规模小的村庄向规模大的村庄集中,集镇附近的村庄向镇区集中的原则,利用泥草房改造优惠政策的普遍实施,重点建设xx村泥草房改造示范小区7000平方米新居工程,不断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将宁家屯、东新屯 七站村的农户拆迁还建64户,逐步推进人口向集镇、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集中。

3、产业开发聚集化。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农田向土地规模经营股份合作社集中,实现农田规模化经营,实施面积4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2%;争取项目资金建设1000万元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新增抗旱灌溉机井65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0公顷以上;维修农田路45公里,新增排水沟13000延长米,改造中低产田500公顷以上,全面实施粮食安全工程;重点扶持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村,每年建设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500公顷以上,重点实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大豆专业新品种、深松整地、大豆小大垄密植等农业示范项目。借助扶持招商引资有利时机,推进商贸向镇内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新增加就业岗位46个,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转移剩余劳动力1500人,实现劳务收入750万元。畜牧业重点发展双河村千头猪场、小公河黄牛、一村獭兔、西兴村野猪千头扩繁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4、管理服务城镇化。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加快建立6个中心村和3个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建设居民饮水220万元工程(在建),镇内排污760万元项目工程(省发改委立项),集商贸、文化、休闲广场11000平方米项目建设,加强商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引入生产、生活市场化服务体系,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10个,不断提升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村旅游考察报告范文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旅游,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4、外来投资方面:要求投资商不但有资金,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袁家村无偿提供土地,对所投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每亩地至少300万投资额,其中公司占20%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供销社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工程,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供销社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县供销社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县社将工作目标分解到股室,责任到人,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学习,明确目标

紧紧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职工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明确供销社“二次创业”及“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2012年按照县供销社-2012年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规划,今年上报了2012年度云南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一项,项目总投资287万元,其中:自筹187万元,向上级申请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在归朝镇建设2,000平方米集农产品、小商品为一体的农贸超市。现已完成编写、立项、上报的项目是《省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

(三)认真调研,规划布点

1. 今年以来,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年初州供销社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把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两社一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摸底调查、宣传发动、自办、领办、联办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在“乡村流通工程”示范点的基础上,县供销社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及村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宣传发动和布点。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农资连锁加盟店、乡村级便民超市和发展“两社一会”工作中,通过改造供销社所属企业营业设施、利用原供销社职工经营的门店和农村经销大户中来发展。同时对新建的乡级、村级超市,由供销社统一制作牌匾、购置超市货架,根据其场地面积、经营品种、服务范围等列入扶持范围,使我县新建的“乡村流通工程”便民超市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中的一个亮点。

3.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着力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村委会,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制,把发展“两社一会”和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确定为供销社的主要工作,围绕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全县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业的实际,认真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扶持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举办农民经纪人培训之机在办社经验、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营情况。按照《县供销社2012年度工作计划》和州供销社下达的工作任务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责任到人,对重点工作实行工作目标倒逼管理,至6月20日已完成经营总额3300万元,占年任务的55%,比去年同期增长51.5%,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万元;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3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85.7%;完成化肥销售化肥6890吨,占全年任务的86.1%,农药销售18733千克,完成年任务的53.5 %。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社会体育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心趋势。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19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关于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6月8日至10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组织各区县(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及市委市政府驻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组组长、村支书赴江西赣州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考察团实地考察了赣县山田村、枧田村、石院村,兴国县文院村、长迳村,大家一致认为,赣州市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4年9月,江西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形势要求,决定在赣州市先走一步,用5年的时间在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努力,逐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赣州市兴国县的1532个村庄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占应编制数的45%,今年可全面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改”活动,全县3441个自然村均建立了“三清三改”公约和理事会监督执行、定期检查评比的工作长效机制;拆除无人居住的“空心房”6.9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厕所7000多间;建成了225个示范点,占村庄总数的7%,今年又在实施389个示范点建设,示范点81.6%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安全饮用水、90%的农户硬化了进户道。全市农村共清理垃圾3万多吨、污泥4.5万吨,拆除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6718个村庄的改水、改厕6.7万多座,硬化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也受到了上级的关心和重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先后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对赣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叶兴庆等领导先后率团对赣州新农村建设考察调研,充分肯定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并用“起步早、目标明、措施实、初见效”十二个字来归纳对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印象。

二、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2004年9月14日,赣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各地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充分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及时报道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省及至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考察中,随处可见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标语、口号。

(二)规划先行,把新农村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赣州市委、市政府强调,要搞好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在编制规划时,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水、电、路配套,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房屋设计配套;推广“一片耕地、一座水库、一片山林、一处村庄”的生态发展模式。各级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要求,严格规划管理。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为确保村镇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到位,市县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并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大多数乡镇成立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配备了专门的村镇规划管理员。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捆绑使用各种专项资金。整合老区建设扶贫、交通、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向“三清三改”、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倾斜。三是实行规费减免政策。规划部门为小城镇、中心村编制规划时,只收规划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费用由县(市、区)、乡镇规划统筹安排;交通公路部门为通村公路建设进行勘察设计时,只收成本费;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乱收建房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对路面宽3.5米、4.5米、6米及以上的水泥路,按不同标准给予水泥等实物补助;争取了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市、县财政足额安排建制镇自来水厂建设配套补助资金。

(四)上下联动,充分凝聚各方合力。一是整合领导力量。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的涉农工作都围绕新农村建设来开展。特别是直接负责规划、改水、改路、改厕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有2/3以上的人员常驻乡村一线,为村镇规划、“三改”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了正副组长督查制、专项督查制、现场调度制等三项督查机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二是整合工作力量。市县领导既要负责督促指导所挂点县乡的新农村建设,又要具体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市县相关单位分别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各乡镇同时抓好党委书记示范点、乡镇长示范点、圩镇示范点和一个空心村改造示范点共四个示范点建设。该市还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创造性地实施了拟提拔重用干部离岗锻炼考察、专抓新农村建设制度。三是整合资金力量。在不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渠道的前提下将涉农专项资金整合使用,重点用于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建一个示范点,综合改善一个示范点的生产生活条件,由点扩面,逐步推进。四是整合群众力量。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江西省赣州市等地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一是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开阔。二是学习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市和赣州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其经验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三是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赣州的做法与经验可看、可信、可学,在某些方面,我们甚至更有优势,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做得更好。具体来说,结合我市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自主建设,始终突出群众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起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兴奋点。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推出一些符合群众口味的宣传节目、宣传口号。要积极倡导文明理念,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清洁家庭”评比等活动,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发动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环境保护等活动。第二,要制定奖惩措施,在政策激励上找准关节点。对新农村示范村实行自主申报、动态管理,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及时进行调整,并补充增加、优先建设真正有积极性的示范点。同时,借鉴韩国新乡村运动和赣州市“实物补助”的办法,向农户兑现奖励和补助。实践证明,这一办法较好地起到了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赣州所有“三改”补助金额仅为实际造价的30%,财政投入只有6300万元,却吸引农民自己投入了3.1亿元。第三,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结合的联结点。一是要引导各地建立群众公认、威信高、活力强、敢干事、能干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可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工作,发挥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联结村级组织和农民的纽带和桥梁。二是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就规划的执行、环境卫生的保护、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等方面,要根据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村规民约》,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并由村民互相监督,共同执行。三是要落实建设管理主体。对项目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交由村委会或理事会负责;对公共卫生,实行分户分段包干,采取类似“门前三包”的措施,交由农户负责,定期检查评比;对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以及公共场所保洁所需资金,可采取受益农户凑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补一点、奖励资金筹一点的办法解决,确保新农村建设管理主体落到实处。

(二)要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新农村建设内容繁杂,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按照典型示范、科学切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范围上,要从示范村建设开始,逐步扩大试点示范面,对那些群众基础较好,有强烈愿望的村,每年确定一定的指标,纳入试点示范的范围,用5—10年时间,使新农村建设的点覆盖到全市。在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上,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三清三改”起步。

(三)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回良玉副总理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化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我市应立足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搞好产品系列开发,使优势产业尽快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公共技术推广体系,构筑农业信息平台,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要坚持以加大投入为保障,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全市上下都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形成发展合力。一是要整合资金。市、县、乡各级都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包括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能源清洁工程、改厕等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的项目建设。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工作职能,制定扶持措施,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规费予以减免。要以县为单位制定具体的扶持标准,扶持标准要公开、公平、向社会公示。国家、省、市的各项补助资金要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在村民自愿基础上,采取集体投入与引导群众投入的方式,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使兴办的项目与新农村规划的项目相配套。要开展“家乡人、家乡情、办家乡事”的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强对建设资金投入的监管。对各级政府、部门及群众投入的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对资金的用途要做好监督、审计工作,使其真正用于项目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顺义区乡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赴江、浙、沪参观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顺义区乡镇企业协会会员单位赴江、浙、沪参观考察报告

顺义区乡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赴江、浙、沪参观考察报告

为加强我区乡镇企业同国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区乡镇企业家协会组织了乡村高尔夫集团、前鲁鸭厂、京成木材厂等十家企业共计十四人,在市乡镇企业协会秘书长和局调研员徐连平的率领下,于2005年5月27日至6月4日赴江、浙、沪参观考察了兄弟省市部分代表性企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达的华东乡镇企业

这次考察活动我们选择了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以上两省一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浙江省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已成为浙江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浙江省共有乡镇企业108万家,其增加值已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50%,税金占60%。产值、增加值、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乡镇企业对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上海市的乡镇企业同浙江省一样,均在当地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乡镇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为当地农民的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参观学习的重点内容

(一)不断发展壮大的阳光集团和双良集团

我们考察团一行第一站参观的乡镇企业就是阳光集团和双良集团,这两个集团都是江苏省乡镇企业的龙头。

江苏省阳光集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33家行业排头兵之一,总资产55亿元,员工1万余人。产品涉足毛纺织、服饰、生物医药等行业,年产精纺呢绒2200万米,高档服装150万套,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精毛纺企业和高支薄型面料生产基地。作为乡镇企业,双良集团秉承“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原则,不但使企业发展壮大,企业产品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双良集团地处经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等专业化、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该集团的特点是,不遗余力地打造“最大化客户价值”的核心能力,集团内建有行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聚集着极富创新精神的百余名高级技术专家。企业凭借强劲的资本实力和扩张能力,不断将业务向纵深扩展,成为世界级企业集团。

这两个企业给我们的体会是:超大型集团,正向跨国集团发展;产品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江苏省昆山市及全国闻名的昆山科技工业园

考察团参观了江苏省昆山市科技工业园区和浙江省萧山市工业园区,两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速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昆山科技工业园位于昆山市玉山镇,1997年开发。下设温州工业园、创业孵化园、都市工业园、水族生态园、商贸中心及多功能服务中心等。目前,该科技园已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广东等16个省市400多家企业入驻。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模具、高档纸制品、纺织服饰为主的产业基地。

昆山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良好的势头。特别是近两年来,昆山市在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保持外向型经济领先优势的同时,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赶超战略,使乡镇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昆山市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昆山市的发展给我们的体会是:昆山市各级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过程中,一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经济赶超,有力地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不断探求经济发展新途径;三是发挥外向带动优势,不断提升乡镇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四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不断扶持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在土地集约化、开发集中化、产业集聚化方面都有新的扶持政策和办法;五是加快服务创新,营造全方位创业环境,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安亭镇

为了了解和学习兄弟省市乡镇经济建设经验,考察团重点参观了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安亭镇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全镇总面积6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万人,是上海市“一城九镇”的试点镇。近年来,安亭镇政府提出“做强做优二产、加快发展三产、巩固稳定一产”的总体经济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4年,安亭镇实现增加值52亿元,总产值达到155.8亿元,财政收入11.1亿元,外贸直接出口额20亿元,镇级可用财力4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产出达到70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全镇新开工住宅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国首次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评报告”显示,安亭镇名列全国千强镇第12位。

在参观过程中,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安亭镇加快城市化进程做法,对顺义区各镇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是安亭镇对内对外进一步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因地制宜。截至目前,共引进中外企业234家,引进外资总额280亿元;二是支柱产业功能凸显,科技拉动效应明显。目前,安亭镇科技型企业69家,产值73亿元;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年产值120亿元。一批国家级、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相继建成。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科教兴镇效果明显,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目前安亭镇农民人均收入10500元,居民人均收入16000元。

(四)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宁波市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雅戈尔集团和衫衫集团。特别是亲眼目睹了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从2万元创业到拥有净资产50多亿元,从20位知青到员工20000余人的雅戈尔集团。雅戈尔集团走过的发展道路,代表了宁波市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在宁波,给我们以启迪的是宁波市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先进制造业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制定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强化产业导向;二是确定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三是促进产业聚集,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四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优化组织结构;五是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和企业建设方面经验很多,有很多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纵观考察团的整个行程,虽是一般的参观,但印象颇深,总结起来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德力西集团是我们这次参观的第五站,温州是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地区,作为乡镇企业,德力西集团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愧是乡镇企业的楷模。长期以来,德力西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动力,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他们的研发力量雄厚,他们的科研项目始终走在科技前沿,他们的产品始终排在同行业前茅位置。所以企业发展后劲大,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发展就是要不断改造、不断扩张,要集中力量抓投入,致力追求规模效应。

(二)坚持开放搞活,企业产品多元化开发和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注意到,几个大集团的发展宗旨都是“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如阳光集团、双良集团、德力西集团,他们在经营中都有自己的主业,但多元化的产品使企业承受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政策制定适合经济发展,扶持重点企业效果明显。在几个工业科技园,当地政府的政策非常清晰,一些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都是政府扶持的主要对象,企业发展了,国家和地方财政也雄厚了。

(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成规模打品牌。阳光集团在国内毛纺行业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打响了品牌。作为乡镇企业,阳光集团企业做大了,品牌打响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四、我们今后的工作设想

考察归来,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注入了活力,乡镇企业不愧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我们顺义区乡镇企业同全国乡镇企业一样,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比起发达地区,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和较大差距。我们今后要把差距变成动力,学习别人经验,努力赶超。

(一)今后要多组织企业进行对外交流,要走出去学习,把好的经验拿回来消化吸收。

(二)作为企业家协会,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主动把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困难反映到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作企业的知心人。

(三)解放思想、作好服务、增强凝聚力。作为顺义区企业家协会,首先要解放思想,为企业提供尽可能的方便;要引导企业把眼光放远,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今后要一如既往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增强凝聚力,为发展顺义乡镇企业做出新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专题推荐:

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一: 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10年间增长了2.52倍,而10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1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营销,全文共 3854 字

+ 加入清单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

把推进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继续培育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水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摘自市委书记黄钦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妙桥羊毛衫市场:期待重振雄风

提起妙桥羊毛衫市场,不免让人生出几许感慨,感慨她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冷清。

妙桥羊毛衫市场建于1992年8月,由于当时国内的羊毛衫市场处于货缺价高的状况,市场一开张就以其品种多、翻新快、价格低的优势吸引了各地顾客。在随后的短短3年时间内,妙桥羊毛衫市场便迅速发展成为省级市场,并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市场之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羊毛衫王国”。

妙桥羊毛衫市场生意最好的时候是1995年、1996年。那时,妙桥羊毛衫市场有直达车来往50多个大中城市,热闹得“天天像过节”,日客流量达2.5万人,日车流量达1000辆次,每天卖出去的羊毛衫有10多万件,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妙桥羊毛衫市场的火爆也极大地带动了妙桥的羊毛衫生产,那时的妙桥是木工扔掉斧头和锯子,泥瓦匠扔掉砌刀和小灰桶,纷纷加入羊毛衫生产大军的行列。到1996年,在妙桥从事羊毛衫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有8000来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羊毛衫的生产。他们中,有很多人在短时间内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妙桥羊毛衫市场繁荣后,因此发财的人当然不仅仅是羊毛衫生产个体户。据介绍,有人在市场边放了一张钢丝床,每天到当地个体户那拿了一点货到市场卖,一年也能挣五六万元。就连管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的人员,都发了一点小财。那时候的饭店、运输等第三产业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7年开始,妙桥羊毛衫市场摊位急剧减少,成交额急剧下降。对于羊毛衫市场衰落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是1997年国家银根紧缩大气候造成的,当年全国许多专业市场都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倒闭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外地劣质羊毛衫涌入市场,有些个体户缺工艺、技术,羊毛衫粗制滥造、质量下降等原因。

妙桥羊毛衫市场的衰落,对妙桥羊毛衫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大量羊毛衫积压卖不出去,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关门歇业了。痛定思痛,妙桥人认识到,市场可以带动产业,而产业的发展方向,又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没有能抗得住市场风雨的品牌,妙桥的羊毛衫便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关门后,剩下的羊毛衫生产企业开始走上了品牌经营的方向,以质量拓展市场。

重振妙桥羊毛衫市场雄风是很多人的愿望。如今,张家港十大三产项目之一——塘桥国际针纺城全面封顶让大家觉得这个梦想就快变成现实了。

塘桥国际针纺城位于204国道妙桥路口,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与老的妙桥羊毛衫市场相比,地理条件、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塘桥国际针纺城在布局和设计上也突破传统的模式,交易区为针纺城主体部分,由针织、毛纱、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四个部分组成,它以新型第四代市场的规划标准进行建设,采用门店式布局,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摊位布局,设计独特,功能齐全,全力保证交易效率。塘桥国际针纺城的定位是:以羊毛衫、针纺服装、内衣批发为核心,以轻纺原料、针纺机械为辅,立足全国、走向国际,创建一座集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科技开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城,打造成为国家针纺产品生产基地、华东地区针纺产品交易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技术交流中心、行业人才中心和针纺产品出口基地。

并镇后的塘桥镇是全国著名的纺织生产基地,相信塘桥国际针纺城不仅可以为纺织业提供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的平台,还将繁荣当地三产、致富当地百姓。(高山青 罗景松)

港口农贸市场:办喜酒的菜都能买到

港口农贸市场易地新建后旧貌换新颜,占地面积达到了10亩,拥有70多个固定摊位和70多个自产自销摊位,各种鱼肉蔬菜品种繁多,家常菜应有尽有,就连农村办喜酒需要的菜也都能买到。

原来的港口农贸市场房屋设施结构陈旧,外面下大雨时屋顶还会出现轻微的漏水现象,与之相配套的停车场面积也很小,难以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买菜需求。去年搬迁后,新的港口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固定摊位多了10个,自产自销摊位多了20多个。现在,港口农贸市场的固定摊位主要包括20个鲜肉摊、14个蔬菜摊、8个鱼摊、8个副食品摊位和11个冷冻、豆制品摊位等。这些固定摊位全部招标进场,摊主大多是当地居民。每个摊位大约有4米长,每年的摊位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

和固定摊位相配套的是自产自销摊位,自产自销摊位每段长约1米,主要是为了方便当地老百姓卖菜,每个自产自销摊位每天象征性地收取5角钱摊位费。附近农村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家里多种了一些菜,就拿到市场上卖一点钱,既方便又实惠。

另外,新建的港口农贸市场还加强了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室的人员和机器设备配备,确保港口居民都能吃上放心菜。

据港口农贸市场的负责人介绍,新的农贸市场向南移了几百米,对港口南部的居民来说,买菜更方便了,有些家住常熟大义的人也来市场买菜。但是,港口北部的居民并不会感到不方便,因为恬庄农贸市场可以满足北部居民的买菜需求。(景松)

江南建材商贸城:日成交额超过百万元

位于张杨公路后塍南侧的江南建材商贸城是省级建材批发市场,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50亩,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经营门店1000余间。目前,江南建材商贸城的日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江南建材商贸城始建于1996年,原来位于金港镇滩上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凭着“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严谨经营、诚信销售”,建材城创出了一条合理化、科学化的经营之路,同时吸引了美国美加华、日本TOTO、中国台湾和成、现代、广东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设立经销点,成了远近闻名的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专业建材城。

经过多年发展,江南建材商贸城的进驻客商日益增多,交易量也与日俱增,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建材城,滩上村于2005年投资1.2亿元,在袁家桥村和封庄村易地兴建了新的江南建材商贸城。新的江南建材商贸城占地面积比旧建材城整整扩大了5倍,经营门店有1052间,而且每间门店的面积为63平方米,比原来的30.4平方米大了约1倍。江南建材商贸城分为高档产品展区、市场经营区、库区、临街商住楼、管理商务综合楼五大部分,同时还设置了市场管理、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配套功能。

江南建材商贸城常务副总经理张和平告诉记者,建材城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众多实惠。目前,江南建材商贸城的门店已经全部有客户入驻,很多门店都会就近招聘营业员,估计可以为周边农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建材商贸城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现在大约有50多辆卡车和250多辆电瓶三轮车为江南建材商贸城提供运输服务,附近的30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在江南建材商贸城找到了稳定的运输、装卸工作。另外,附近的村民还可以出租房子给建材商们居住或当仓库,房租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004年,江南建材商贸城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亿元。现在,江南建材商贸城的日成交额已经突破100万元,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亿元。(小罗)

农村市场商机无限

建材市场、百货超市、连锁店……不知不觉中,原来在城镇才能看到的一些“市场”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为广大村民所熟悉。这说明,农村拥有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市场发展不断加快。据统计,去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农村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的差距,也由上年的4个百分点下降到2个百分点。有些地区,农村市场的增幅甚至还超过了城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而且能够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扩大农民消费,并将由此推动农村消费增长,推动农村市场的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村市场必将有大的发展。像农村的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需要消费大量的水泥、钢筋。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像家用电器,这些年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虽不断提高,但和城市相比,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农村家电消费的增长也有望大幅攀升。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市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笔鸣)

编后

本报精心策划、采写的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现在就要告一段落了。

当市场经济的建设达到一个高度时,国家适时作出了“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决策,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田野注入新的希望,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本报记者前一阵子走进农村,对港城的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些考察,总的印象是我市通过工业化的积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已经具备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和物质基础,这让人感到很欣慰。

由于所用时间有限,我们的观察与思考也许还不够深入,今后仍需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深入的采访、报道。

最后,感谢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市委农工办发展科、市农业局科教站等部门对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采访组工作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赴特色乡镇考察经济果林状况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特色乡镇考察经济果林状况报告

本着我镇将新发展经济果林特色的精神,我们在副镇长的带领下,于8月27日、8月29日分别对锦绣黄桃特色镇**庄,葡萄特色镇马陆进行了专门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庄、马陆经济果林发展有几个共同特点

1、起步较早。他们发展黄桃、葡萄,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规模并不大,进入90年初期时,即向规模化发展。这二个镇的总耕地面积都在二万亩左右,目前,**庄锦绣黄桃实种规模是4700亩,马陆葡萄实种规模6000亩。

2、规划布局合理。实施建设规模化经济果林基地,先期都统一作出了规划布局方案,随后制定方案,成片发展,安排和引导种植户加盟到基地来发展,按统一布局,安排落实到田块。

3、注重投入。多年来,他们政府将经济果林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头戏,舍得投资农业。主要解决:

(1)农户种苗款;

(2)田间路、沟、渠、线设施;

(3)扶持技术研究所、产销合作社、交易市场;

(4)收获期,政府按标准托底收购优质货源,单**庄今年收购量达50—60万斤;

(5)整合全镇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作开辟农业旅游资源。

4、抓特色,创品牌,多功能。他们每年由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各类有益于农产品品牌特色的专项活动。以此吸引客户,增加人气,促进旅游业,打响各自特色牌子,如:**庄桃花节、黄桃节,马陆有企业认领葡萄棚、车友游园会、情人节、摄影节、文化周等等,尤其是马陆镇,年内在基地场举办了13次活动。

5、技术支持力度强。他们都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种苗繁育基地,**庄的黄桃和马陆的葡萄,之所以成为热销产品,除了规模已经形成外,多年来离不开科技改造、改进和更新。他们按照市场需要,不断地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如**庄的嫁接苗基地、套袋、果选机,马陆的大棚温室栽培葡萄等等。

6、优质产品走高端价格,政府托底。年内,马陆葡萄特级品每斤28元,**庄锦绣黄桃半斤以上每斤8元。他们通过收购、筛选后,政府包收特级品,走高端价格销售。销售期间的包袋品统一由政府控制,故也称托底包收。

二、未来经济果林发展趋势和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从**庄和马陆的考察中,我们认识到

1、锦绣黄桃产出期短。一般锦绣黄桃在8月15日至8月底,10天至15天采收期,亩产量可达5000斤以上,但优质栽培,通过疏果套袋的产品,也在3000斤左右,我们大规模种植后,势必在行销上峰期突出。

2、必须成片规划。多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的优势不大,各村各自调整时利少弊多,缺乏资源整合力。

3、社会性参与的力度。从**庄、马陆看,生产基地与旅游开发并举,镇文化、宣传系统鸣锣开道,有声有色,一举多得,深入人心,远近闻名,牌子自然而然形成。近年来,我镇各村虽然发展了桑、苗木、果林面积不少,但集合性不够,即影响了整体的社会经济效果。

三、借鉴**庄马陆经验,对今后我镇如何发展经济果林提出几个方面的意见:

1、建立锦绣黄桃生产基地的规模定位问题

据我们考察期间了解到,**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二万亩,实际种植面积4700亩,目前,黄桃生产,确实市场缺口还较大,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发展面积一般以5000亩为宜。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开发我镇锦绣黄桃生产基地,是为了又好又快地适应日后的“多功能”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型农业的形势,因此,象马陆那样规划性较强,较易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乡村,全文共 6087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共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赴新西兰参观新农村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新西兰参观新农村的考察报告

XX年1月22日至2月2日,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处调研员郭正文为团长的民政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考察团一行9人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期间,参观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和新西兰的奥克兰等城市,访问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州农业部、昆士兰州农业协会、新西兰农场等,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流。通过考察,初步了解了所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基层管理状况。考察期间,全体成员团结互助,遵守纪律,顺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村、农业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其中74.2%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亚裔占4.9%(其中华人、华侨约45万人),土著居民占2%。先后有来自全球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来这里谋生和发展,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75%,仅悉尼和墨尔本就集中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牧业以小麦、养羊为主,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410多万,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新西兰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畜牧业、园林都包括在农业中,在这个大农业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才10%,但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国家60%的外汇收入是这个大农业创造的,仅畜牧业就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另外,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且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非常高,一个饲养了几千头牲畜的农场,仅需3至7名工人。作为高城市化率的国家,澳、新的大部分农业从业者都居住邻近农场的大、小城市,仅有少量的农业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又往往以一个个农场为居住单位,所以居住相对分散,两户之间相隔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很难找到与我国类似的人口聚集的农村社区。

二、澳、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情况

澳、新都是英联邦国家,实行议会内阁制,由议会中占多数的党派执政。澳大利亚同时又借鉴了美国式的联邦制,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州分权。全国分为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六个州,首都直辖区和北领地两个地区(领地),此外还有诺福克岛等一些零散的海外领地。各州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州督和州总理。澳大利亚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管理体制,联邦议会和政府负责处理涉及全国利益的外交、国防、移民、高等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等事务。州议会和州政府补充联邦政府的活动。全国有大约700个地方政府实体,各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责不尽相同,但一般主要负责城镇规划、建筑标准的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健康与卫生、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娱乐休闲设施等。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领导,部长,全文共 13409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2002年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02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2年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2000年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1、实施企业改制。从90年代中期到2001年,实施企业改制,将县市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纳入改制范畴,进行资本重组,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大型工业企业,培育了10家上市公司,将苏州的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这种改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国有资本仍然占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改变。

2、进行企业转制。从2002年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2004年,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139.44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933.1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3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5.7%、31.2%和22.2%;轻工业产值154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6.7%;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工业前50强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提高32.5%;农村工业活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利税总额1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0%和22.4%。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苏州能够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灵活的招商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分不开。今年上半年,苏州引进外资已达78亿美元,引进内资383亿元。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2、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苏州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至去年底,苏州已建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130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02年,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6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67.5%,占全苏州总额的64.9%和74.3%,累计开发面积201.1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6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4317个。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2.6亿元,进出口总额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7亿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三个园区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已占全市总量的26.9%、49.6%、47.4%。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2000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市级机关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审批总事项又削减了32.8%,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的596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成立国库支付中心,构建起公共财政框架,理顺了财政收支关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着眼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和部门的关系,加大乡镇的责任和权力,确立乡镇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弱化部门管理职能,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促使部门围绕乡镇转,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四是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各项政策、法规符合WTO基本规则,提高了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开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入手,在兼顾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开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开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开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二)从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入手,在加大责任的同时下放权力,强化乡镇领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三)从改革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入手,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核重点,发挥考核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置,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从优化发展(招商)环境入手,在保持政府投入逐步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开县经济发展。

(五)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入手,突出“抓人”这个工作重点,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4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济源、洛阳、栾川、西峡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xx年4月13日至16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县长助理、组织部副部长,及城建、文明委、林业局、工商局有关同志,城关镇、杨集乡、券桥乡的主要领导一行,赴济源、洛阳、栾川、西峡等地对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和座谈了解,对四个县市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了解。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济源等四个县市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镇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感受

济源、洛阳、栾川、西峡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较高,规划科学,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每到之处,我们都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回顾考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1、领导思想解放,重视程度高。我们考察的四个县市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当中,地方领导层都十分重视城建工作,给我们的感受是县市主要领导把城建作为重头戏,倾注全力投入工作,思路开阔,思想解放,迈步大,力度大,效果明显。领导重视。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政治责任,夯实各级各部门包重点的工作责任,着力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形成了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浓烈氛围。

2、宣传到位,社会认识到位。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城建发展凝聚人心,以城建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各地都坚持围绕城建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进城建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3、科学规划,严格标准。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规划上,注重实施亮化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城建。在具体规划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挥优势,做到一地一特色。济源、西峡以工业发展为推动发展城建,抓城建抓新农村建设,栾川就发挥地理优势发展城建,洛阳东城新区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4、项目支撑,资金到位。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各类资源,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重点开发建设。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这几个地区城建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项目招商,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项目招商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捆绑使用机制,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5、措施得力,力度较大。强化领导责任制、责任分包制、建设督查制、效果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措施硬,力度大,速度之快。同时,强化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从各个环节服务投资。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