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调研报告如何写格式(精选20篇)

浏览

5177

范文

1000

×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3209 字

+ 加入清单

×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五七○四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一、团的组织建设

在我厂团的组织建设方面,基本上能够按照《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的决定》的要求进行落实。

我厂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厂团委设团委书记一名、专职团委干事二名;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2个,专职团干部1名,兼职团干部71名。

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由工厂统一拨放,2002年金额为14,000元,二是团费收缴,2001年共计收缴总额4356.5元,上缴团市委50%,其余作为团内经费,主要用于给各支部订阅团内刊物。在团的活动经费上没有达到文件规定的标准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经济状况不景气,2001年企业亏损额度较大。二是企业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减少工厂管理费用,把所有群团组织活动费压缩50%。

在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我们本着“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定期各支部进行了改选和调整。在团干部培训上,主要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两个方面,一是每年都举办团干部岗位知识培训班、计算机知识培训和写作知识培训等。二是制定了团干部上派挂职锻炼制度,分批组织优秀的团支部书记上派到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团干部的综合能力,并将他们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情况记入档案,上交组织部门。这既为团干部转业拓宽了渠道,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更多机遇。目前,已有5名团干部在挂职锻炼后被机关留用。我们感到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团干部的工作水平,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团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青年人才培养

青工学历情况:35周岁以下青工中共有大学生559人(其中大学本科125人,大学专科434人),占青工总数的41.97%,中专生230人,占青工总数的17.27%,技校、高中及以下学历543人,占青工总数的40.76%。

青工技术职称情况:初级技术职称276人,占企业初级技术职称职工总数的41.07%,中级技术职称82人,占企业中级技术职称职工总数的13.49%。

在我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是一直以来开展较好的一项名牌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导师带徒活动在我厂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同时,工作中我们还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使此项活动成为了企业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各重要岗位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厂劳资、人教、技术处等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等,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工厂在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此项活动。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每年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师傅进行一次性表彰奖励。在每届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单独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去年7月份,我厂第二届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并正式启动第三届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在第三届导师带徒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采取“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为工厂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适应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200余名,有3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省、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其他参加前几届“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现已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围绕工厂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情况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我厂一直以来开展较好、各级党政领导非常认可的一项团内重点活动。厂团委把此项活动作为切入工厂中心工作,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建功育人作用的一项主线活动来抓。对于如何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我们感到:创新创效活动---创新是手段、载体,创效是目的、结果,也是落脚点。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来激发青工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青工在本职岗位上,在科技、管理、服务等领域,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用创新成果来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自创新创效活动开展以来,全厂共有1275名青工参加了活动,占全厂青工总数的95.72%,通过创新创效活动有579名青工技术等级有所提高,占企业青工总数的43.47%。

四、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军队企业战略调整和移交等因素,加之企业目前经济状况十分严峻,青工队伍思想非常活跃。一些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觉得为航空事业做多少贡献是次要的,能拿多少工资才是体现自己价值。部分青工开始与其他企业攀比,觉得自己付出多收入少。还有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工觉得离开军工企业可能会有更多机会,会大有作为。

针对这种情况,工厂团组织认真把握青年思想脉搏,不定期对青工开展各种形势任务教育,使青工明确企业与职工唇齿相依的关系和“唇忘齿寒”的道理。各基层团组织也认真了解掌握本单位青工的思想动态,对思想波动较大的青工,采取包保的形势加强思想教育。我们还以“三爱一创”(爱厂、爱岗、爱产品,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工厂的发展与青年人的责任”、“工厂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等大讨论活动,以“三次创业中的航修青工”、“五四精神----我心中的一面旗帜”为主题的系列征文活动,举办了“让青春在基地建设中闪光”和 “青春.理想.蓝天”等大型主题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年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坚定了立足平凡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促进了青工队伍的稳定。

同时,我们积极培养、选树青年中的先进典型,用他们先进的事迹激励鼓舞青年。我们感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把典型激励、典型引路,作为了加强青工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和典型培养档案,以团内选树,党团组织共同培养的形式,努力为典型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各种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此来带动鼓舞全厂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建功成才。

五、以作为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厂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侧重的内容都在努力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工作中,我们感到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才能更符合青年特点,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完善机制才能使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创新活动形式方面应当说对于企业团组织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去年以来,我们在改进活动形式上,总体思路是由围绕、配合向切入、参与转变。我们感到总是停留在围绕、配合上,力度是不够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什么是切入、参与,也就是把团的活动直接溶于工厂生产经营、各项管理中去。我们开展的一些大项活动都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开展的“青年质量百分达标”活动,对每名团员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每月按项打分,首位奖励末尾罚款,并且张榜公布。以前团的活动只有奖励,没有罚款,因为罚款要介入行政手段。但现在已正常运做起来后,在基层反响较好,也得的了团员青年和各级领导的认可。

目前,我们感到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是在团的经费来源上需进一步拓宽思路。

二是在企业转折时期,青工思想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大深度,要在教育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度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568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度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宣化县于2019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殊困难片区县。 为探索与宣化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模式,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县扶贫办开展了扶贫开发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化县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万人、农业人口24.2万人。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具有劳动能力),我县共有农村贫困人口约10.2万人,主要分布在王家湾、深井、崞村、塔儿村、东望山、李家堡、赵川等7个山区乡镇。

我县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分散的个体贫困并存,生态环境贫困与农民素质贫困并存。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虽然全县人均纯收入较高,但相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较多;二是由于有县无城,没有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带动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单一,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三是全县的贫困村多数处于深山区,这些区域面积大,土地贫瘠,农业基础条件差,缺乏支柱产业,贫困现状较为明显。

2019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确定了11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我县属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

地区的贫困县。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全县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县共有40个贫困村列入了河北省扶贫开发规划,这将是我县xx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今年确定率先启动谢家湾、栗家湾、东坪、西坪、阎家、王家湾、常峪口、元子河、双庙、南街、北街、北大寺、马圈、石门屯、石分村、分水口、关底、小白阳等18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规划编制及数据采集情况。我县2019年-2019年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初稿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求了修改意见,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定稿,现已上报市扶贫办;各乡(镇)、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已编制完成;制定完成了我县产业发展分布图、产业示范基地分布图、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移民搬迁图、重点村分布图等扶贫开发规划图。完成了全县扶贫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第一批40个重点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已全部采集完成,其它村的基础数据正在采集当中。

(二)扶贫项目谋划及推进情况。按照全市打造30条扶贫产业带的战略构想,我县以县级以上国省交通干线为轴线(包括县道),以中心村建设为节点,共谋划了8条扶贫产业带。分别是:张小线生猪、肉鸡养殖产业带(张小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10400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500万元;三双线蔬菜种植产业带(市区界至大仓盖镇双庙村),覆盖贫困人口3000人,预计可末实现总收入7000万元;永芦

线特色林果产业带(王家湾乡境内永芦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4000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490万元;头武线生猪养殖、杏扁种植产业带(洋河南镇至涿鹿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2019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450万元;国道112线生猪养殖、张杂谷种植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赤城县界),覆盖贫困人口35000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2线杏扁种植、生猪等养殖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阳原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8000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5700万元;洋新线设施蔬菜、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产业带(洋新线怀安县界至洋河南镇),覆盖贫困人口10800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0线设施蔬菜产业带(110线宣化区界至下花园区界),覆盖贫困人口2019人,预计末可实现总收入9800万元。此项工作已以表格的形式报至市扶贫办,文字规划和电子图版正在起草、设计当中。

结合我县自然条件,依托养殖、蔬菜、果品、杂粮、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6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了11个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李家堡乡种养一体化,贾家营镇肉鸡养殖,塔儿村乡种养繁育,洋河南镇生猪养殖,顾家营镇有机蔬菜种植、种猪繁育、有机肥发酵和沼气发电一体化,深井镇城镇建设和高效农业示范,江家屯乡设施蔬菜种植,崞村镇杏扁种植,东望山乡-大仓盖镇循环农业连片示范,赵川镇张杂谷连片种植,王家湾乡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及沿线特色林果种植等11个产业示范基地。

(三)重点村项目规划情况。我办以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和项目区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编制了2019年度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为979万元,其中贫困户自筹379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项目规划共覆盖9个乡(镇)22个贫困村2455户贫困户,扶持贫困人口7708人次。具体计划安排如下:产业扶贫项目,70万元养殖生猪1800头,涉及4个贫困村545户1224人;安排165万元养殖羊2690只,涉及7个贫困村565户1680人;安排65万元养殖鸡260000只,涉及4个贫困村360户816人;140万元新建春秋棚100个,新建暖棚22个,涉及5个贫困村567户1815人;25万元种植林果1250亩,涉及2个贫困村418户2173人。培训项目,计划安排35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元,培训100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元,培训2200人次;科技培训10万元,培训300人次。项目区配套项目,计划安排100万元硬化道路20公里,共涉及20个贫困村3715户11665人。

(四)贷款贴息工作情况。按照省、市扶贫办2019年扶贫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办联合县财政局共同对2019年企业申请项目贷款贴息的项目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筛选,拟推荐省级项目库4个,市级项目库13个。17个项目常规贷款共计6720万元。项目区覆盖贫困村151个,覆盖贫困户13255户。

(五)扶贫开发互助金工作情况。本着村两委班子号召力、组织力强,村民脱贫致富发展愿望强烈,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

础和资金需求的条件要求,我办拟定了栗家湾、羊圈沟、北大寺、马圈、石分村、黄土坡、关底、双庙、常峪口、赵家窑等10个村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现已上报省扶贫办。

(六)定点帮扶工作情况。省里共安排了6个单位帮扶我县12个贫困村,市里安排了10个单位帮扶我县10个贫困村。省里有1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其它帮扶单位未与帮扶贫村进行对接;市里有8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66455部队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已对接的帮扶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指导加强村两委建设;协助制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指导农户建立扶贫专业合作组织;帮助贫困家庭至少建设1个稳定的增收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等。其中,市工商联帮扶谢家湾村新建蓄水池100立方米,防渗渠500米,工程正在实施中;市体育局帮扶东葛峪村铺设灌溉管道3200米;市国资委帮扶李家窑村建设饮水入户工程,协调解决资金60万元;66455部队针对帮扶村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现正进行统计工作。

(七)劳动力转移及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情况。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采取依托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县培训基地集中办班与委托行业技校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与工地实习相结合;自主培训与有关地区、有关行业联合办班培训相结合;长规培训与定单定向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普及科技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专业与需求对口,技能与市场接轨,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八)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情况。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情况。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办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

(十)其它工作推进情况。在宣传造势方面,将市扶贫办梳理出的6条扶贫攻坚标语口号,通过县电视台、县报、政府信息网等多种媒体进行滚动播放、宣传;将标语口号下发到各乡镇,各乡镇正组织人员在各重点贫困村村民主要活动场所和公路沿线进行书写,力争使扶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编制完成扶贫工作宣传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省、市扶贫方针、政策、纲要,国家、省主要领导讲话,扶贫常识等,共印制5000册宣传手册,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进行宣传、发放。在干部培训方面,由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刚刚

开始,干部群众对本项工作认识不够,甚至理解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办邀请市扶贫办赵光宇副主任于3月29日对全县12个乡镇的主管领导及40个贫困村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扶贫规划纲要、项目的编制、申报、管理等内容。按照市办要求,结合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贫苦村干部培训等三项内容,我县确定了宣化县职教中心和宣化德意驾校为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和两所培训基地协商、制定培训计划,年内计划培训26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宣化县三分之二地区处于深山区和浅山丘陵区,气候恶劣,土壤瘠薄,自然灾害频发,灾年发生率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二是农村人口素质较差,扶贫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45个行政村不通沥清路(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5%,19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区域内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9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34:37,与全省13:53:34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081元,明显低于全省(28668元)水平。城镇化率为14.6%,比全国(49.68%)、全省(45%)平均水平分别低35和30个百分点。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较远。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实行产业化扶贫。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契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自然、人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兴特色产业,搞好土地流转,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培育经纪人,发展营销大户,建立产业协会,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加快建设北街、石门屯的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常峪口、西甘庄的万只羊养殖基地,关底、马圈的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石分村、分水口万亩林果基地,大力发展一批高效畜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果品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

加强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加快良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

二、整合资源促进连片开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粘合剂作用,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为平台,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住房与城乡建设等单位和部门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区域,确保重点区域的资金投入力度。

四、实行搬迁扶贫。加强移民扶贫与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帮助搬迁户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对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相结合,加大搬迁扶贫的支持力度。

五、招商引资促进脱贫。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瞄准扶贫对象、瞄准项目、瞄准市场,规划和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扶贫招商引资项目,多形式进行项目推介,利用外来资金借力发展,借鸡生蛋。扶贫政策中能融入招商引资的就要积极融入,扶贫项目能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的就要积极开展项目编制、项目推介招商。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互助专业合作社项目等招商,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村镇金融组织、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壮大,拓宽融资平台,打造产业聚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度会精神,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坚决打赢全县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X大献礼。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强化后进村、贫困村整顿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强化后进村贫困村整顿调查思考

近几年,我们虽然对全镇的村级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大部分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但还有几个村出现了反弹,出现反复,又成为我镇的后进村、贫困村,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后进村、贫困村的班子成员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应对变化思想的基础;经济脆弱,缺乏稳定队伍的物质基础;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基础;科技水平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基础。 二、农村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配合不协调,各自为政,党支部想大权独揽,自己说了算;村委会想脱离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自行其事,两委时有矛盾发生。 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1、不主动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一些农民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党组织组织活动时找他们参加,他们都不参加,根本没有组织性。 2、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一些党员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执行,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不支持,有时还抵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产生不良影响。 3、在党员责任区和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中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党员虽然参加了党员责任区和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活动,有的还担任区长,但他们根本就不发挥作用,有的还得群众带,担任区长也不主动开展工作,推一把,动一动,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把自己混同群众,个别党员还不如群众。一些党员思想觉悟比较低,把自己混同群众,只管住自己,不想为群众做事,有的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使群众对党员没有好的认象,对党组织不信任。 四、一些农村党支部工作软弱,领导干部素质低,不经常开展活动,使党组织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村党支部书记班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不能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 一是能力弱。主要是村班子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不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生硬,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村级事务管理。二是怕困难。有些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愿干事情,望水兴叹,看山发愁,或是怨上级不支持,或是怪群众不听话,得过且过。三是班子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两委之间不团结,工作互相推诿、各自为战,好事抢着干,遇到困难互相推。四是收缴提留力度不够,造成村里资金周转困难。 二、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差,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后进村、贫困村的领导干部,大都没有自己的致富项目,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了。有的村干部虽然有带领大伙致富的愿望,但思路窄、办法少,找不准发展经济的路子,效果不明显。 三、家底穷。有的村自然条件差,集体经济空虚;后进村和贫困村都有的共同点是债务大,其主要原因是:82年连产承包时集体陈旧债务和办工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债务还没有还清;群众欠集体的提留等款项造成集体资金周转困难;多年集体替群众垫付的生产费用和三提五统没有收回以及垫付款项所产生的利息;经营管理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亏损;超前建设造成集体经济紧张;铺张浪费、不合理开支造成资金流失。 四、党员作用发挥的差,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党支部不注重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党员感不到组织的温暖,不向组织靠拢,自身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宗族矛盾大,闹派性。少数人操纵宗族、派性势力,与班子对着干,工作难开展。还有的班子受宗族、派性的影响,形不成合力。 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重中之重,使其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破除“论资排辈”等思想观念,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能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进党支部领导班子,“挑大梁”。对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采取“下派、挂职、回返”等形式,从外部注入新鲜血液。(我们在处理庆丰、郜家店村班子时,由于当时选不出党支部书记,镇里下派了武装部长和组织委员到该任党支部书记,效果很好。)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使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较高的政策水平、很强的群众观念、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好工作的真本领。三是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标准,严格考核党支部的整体工作,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改变家乡面貌的志气。要彻底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后进村、贫困村的班子不要急于在组织上“动手术”,要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因村因人施教。对奉献意识差的干部,注重培养宗旨观念,教育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看山山穷、看水水恶、不思进取的村干部,注重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百折不挠的决心;对缺乏致富本领的村干部,注重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帮助他们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组织后进、贫困的村干部到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转变观念,增长才干。 3、实施引路工程,帮助后进、贫困村解决根本问题。根据后进、贫困村的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现有优势和开发潜力,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定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找到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4、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一是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论水平。通过上党课、党小组活动、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二是加强党性教育。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加强党性修养,尤其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党性观念,使党员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成为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加强村屯综合整治,打击~势力,优化班子的工作环境。对社会治安差,宗族派性严重,村班子无法开展工作的村,派司法人员和干警进行综合整治,一手抓普法宣传教育,一手抓打击违法犯罪,特别是那些横行乡里,同村干部对着干的恶势力,坚决依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87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内容。“四五”普法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重点,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是全县在校6万余名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去年全县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比前年下降近50%,今年上半年全县在校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目标。今后如何持久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必须形成齐抓共管共识,宣传发动要到位。 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法守法的“四有”新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一)统一思想认识。为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及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浓厚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氛围。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见”,深刻认识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县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二)营造~氛围。要继续依托高淳电视台、高淳广播电台开办好“法治高淳”栏目,各中小学校要利用校园电台、广播站、校报、校刊、法制专栏、专刊等载体,运用影视、录像、幻灯、图片,编排校园系列短剧等形式加强宣传;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内容,请家教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和育人水平,使家庭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这些载体,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努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必须建立压力传导机制,落实责任要到位。     为了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压力传导机制将压力传导到各个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个个人。     (一)建立组织。在由县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由依法治县办、司法局、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各学校也成立相应班子。建立一支由县政法系统有关干部任法制副校长,各学校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团队组织为骨干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法制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二)落实责任。必须明确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的职责及目标责任,要求各中小学校家长与教育局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校将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班级、每个教师,并与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将压力传导到每个岗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个人,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三)科学考评。为强化对法制教育的管理,必须制订中小学法制教育管理办法,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核。明确要求: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法制教育工作,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转化后进生教育结合起来,确保法制教育做到“四落实”;学校要根据法制教育要求,设立“青少年维权信箱”,并指定专人定期开箱,掌握学生反映的情况;学校将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定为“法制教育周”,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平时要经常与法制副校长保持联系,法制副校长要参与学校法制教育计划的制订;学校要加强对法制教育的检查、考核。     (四)严格督查。我们打算成立由我局牵头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督查组,负责对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情况开展督查,采取随时抽查、当堂听课、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检查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对不重视法制教育工作,教育管理不力,法制教育各项要求不落实,造成在校学生犯罪的,严格追究学校领导的领导责任,直至撤销党政职务,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必须创新法制教育方式,工作措施要到位。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

;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公务员,会计,全文共 282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政府会计改革调研报告

政府会计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会计改革是健全公共财政的重大举措。随着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中责任的加强,作为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财务状况及评价其业绩重要依据的政府会计,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下,政府会计改革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国际上公共财政管理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政府会计的内涵

政府会计是国际上通行的称谓。所谓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以下统称为政府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会计是把所有政府单位及政府构成实体作为一个履行受托责任(受纳税人委托)整体,即财务报告主体来看待,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活动、财务管理业绩,是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信息基础。

政府会计内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就是说,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是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比如,我国预算会计就是分类的,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等)。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爱尔兰、西班牙的政府会计管理情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特点。这两个国家均制定了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爱尔兰财政部代表政府发布《年度财政决算报告》,政府单位则发布《年度财务报告》。西班牙政府发布综合性的《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另外,国际上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并取得成效的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基本内容也体现了上述政府会计的特征。

(二)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取向

政府会计改革,起因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成为国际上改进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财政信息质量的推动力量。

——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政府会计改革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的动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间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促进了政府会计服务的国际化演变。

二是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的深入发展,立法机构、社会团体、普通民众以及政府机构自身都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爱尔兰政府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但近年又在政府会计规定蓝皮书中明确指出,随着政府部门责任的扩大,现有会计体系已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不能在使用资源时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根据爱尔兰财政部、总审计长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的建议,已对现有政府会计体系做出必要的改变。又比如,西班牙在20世纪70-80年代因政治革命的发生和政治民主的发展,随着《总预算法案》的实施,政府会计进行了一个比较剧烈的变革过程,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

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控制因应对经济危机而出现的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为了提高政府资产负债的透明度、避免出现重大的财政风险而对政府会计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新西兰政府经历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赤字后(1998年底,新西兰政府净负债占gdp比重达50%),通过财政法案,改革政府会计,放弃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随后,又分别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法案、财政责任法案,实行了全面的政府会计改革。四是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公共准则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

——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从总体上来讲,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是建立以不同程度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资产负债信息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取向基本相同,但各国政府采取的改革方式、内容、程度以及改革的步骤各不相同。因为各国情况不同,有的采用比较剧烈的方式,有的采用温和的方式,有的则只是对原来的模式进行改进。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政府会计改革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能够全面或者是比较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会计信息,增加财政透明度,明确政府责任。比如,爱尔兰虽然没有改变收付现实制会计基础,但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及有关会计报表增加了权责制信息,同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政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地管理政府会计信息、资源信息以及政府业绩信息。另外,爱尔兰地方政府及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则以权责制作为会计基础,该国政府环境与地方部为此发布了地方政府会计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而西班牙则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方式,1994年政府会计科目表发布后,1995年1月1日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其《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就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

——政府会计改革的共同特点。各国政府会计改革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采取适宜本国国情的改革方式。虽然目标取向相同,但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形,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比如,在会计基础方面,有的仍然没有改变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有的则放弃了收付实现制,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各国也不尽相同,有的实行全面的权责发生制,有的则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有的中央政府没有实行而地方政府实行权责发生制,等等。原因就是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的国情而改革。爱尔兰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就是很好的例证。爱尔兰中央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报表则增加相关权责制信息,地方政府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西班牙则改革了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比较全面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景区门票管理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景区门票管理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加强我市核心景区门票管理,有力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确保旅游收入稳定增长。9月中旬,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物价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前往、三地(以下简称“三地”),对其景区门票体制及门票收入的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学习。一致认为,“三地”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市借鉴,对我市的管理有很好地促进作用。现就三地的管理情况和如何搞好我市景区门票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三地”景区门票管理的基本概况

(一)“三地”景区管理模式

“三地”景区管理,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是政府管理模式,即政府绝对管理国有资源,掌控景区的开发与利用,其代表是、;二是企业管理模式,即政府参股企业,对国有资源的管理保留控制权,景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代表是。

1、政府管理模式

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市政府对景区行使管理权,设立了正县级管理委员会具体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景区管理、经营与开发等事务性的工作。**市政府控制了景区所有的经营设施,对景区的保护与利用、整理与开发都有决策权,对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拥有强势管理权。景区内所有的经营设施,均由**市政府建设,如景区的三条索道、门票站口及道路设施等。州政府对景区的管理,与基本相似,州政府设立了景区管理局,专门负责景区管理与开发,负责景区资源经营、管理以及景区内的各项建设,直接管理景区门票及门票收入。

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市政府对管理委员会实行市级财政管理。景区门票收入和索道收入作为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市级财政金库。对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资金,实行定额补助,即市级财政以XX年为基数,结合当年的建设需要,给予安排。其景区门票收入大部分归市级所有,以XX年为例,景区门票收入和索道收入的安排比例,经推算,**市对管委会的资金安排比例是6:4。根据规定,对新提价的门票价格所形成的收入,90%归市级财政,10%归管理委员会。州政府对实行预算管理,景区管理局严格执行年初预算,收支相抵后,结余部分全额上缴州财政局。

在门票管理体制上。门票的印制、保管、发放由管理委员会负责;门票的印制、保管、发放均由管理局负责。

2、企业管理模式

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市政府对景区的管理通过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市政府占有51%的股份。

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景区属公司化运作,整个景区是一个上市企业,景区按国家规定上缴税费,政府按照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景区营运利润。

在门票管理体制上,景区门票的印制、保管、发放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负责。

(二)“三地”对门票免票、门票优惠的管理情况

“三地”景区都有门票免票及门票优惠,但各不尽同。

1、“三地”门票免票管理

**市政府对景区门票免票的管理,实行先登记,后结算。市直单位没有接待免票,“四大家”全年接待免票实行年度控制,每年不超过3万张。凡工作接待,必须在管理委员会办理进山登记手续,年底统一结算。对于特殊情况(如救灾、抢险等)须进山的由绿色通道放行。由于口子少,管理措施得力,每年风景区免票较少。

州政府对进入景区的免票管理,实行按购票总人数定额控制,即按年度购票总人数的1%定额控制,超过定额控制指标的,由景区管理局自行负责。由于事关切身利益,每年风景区免票也非常少。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新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格式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17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关于扶贫攻坚调研报告格式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

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

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

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4000户,授信1.4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

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

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

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满意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一、

调查目的:

1

基本掌握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方法

2

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

3

培养团队精神

二、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x月xx日

三、

调查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家乐福

四、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拦截、入户)实地考察

五、

调查报告:现在很多企业都将“实现顾客满意”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为此千方百计的变换着提升和改进服务的新招式,但是不论通过什么样的工作

,ZUI后企业都普遍感觉到,这些方式起到的效果并非总是那么明显。

于是,测评顾客满意成为了企业一个新的热点话题。我组就我市现在的热门超市家乐福进行了选址调查,我们采取了实地对购物者进行了解记录调查和对附近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乐福在顾客心中的地位是可屈一指的。无论是它的商品质量方面还是企业形象信誉方面都有和高的评价,具体请参考下表

测试项目

(14项)

商品价格

商品质量

商品陈列

服务标识

服务态度

售后服务

交通条件

商场信誉

商品宣传

营业环境

服务员仪表

营业员结算速率

安全设施和服务

服务员商品介绍

测试指数

(总指数为10)

8.6

8.8

8.2

7.8

8

7.3

8.5

9

7.2

7.8

8

7.9

8.2

8.6

从上表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家乐福的综合评价很高,从商品的角度考察得到很高指数,但仍村早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很多顾客一次性购买的数量比较多而要带着如此多的商品回家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可以实施购物车的出租制度可以减少顾客的麻烦,达到了轻松购物,轻松回家的效果:商场的商品宣传也仍有待加强,特别是每次促销活动的开展应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加宣传的方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新顾客群。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去家乐福购物的顾客群多数为工薪阶层,占到顾客比例的71%,三口之家的顾客就占到了50%以上,老龄人占到18%的比例,而学生只有11%比例。多数顾客都是附近居民区的居民前往购物,使用步行的交通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ZUI多,但也有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顾客,具体请看下表

顾客购物使用交通工具比例表

步行

公交车

私家车

自行车

出租车

35%

28%

17%

8%

12%

六、调查总结:家乐福的经营策略是以低廉的价格、严格控制的物流系统和专业的生鲜食品管理技术提供高品质的生鲜食品。它提供的价格和周围竞争对手以及自由市场的相同。“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同时又降低成本,

从而实现合理的利润目标”,这是家乐福的一贯宗旨。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家乐福在居民顾客的心目中的地位,不但巩固了家乐福在零售业的地位,促进它成长,更找到了自身不足之处,及时得以改正,不断完善内部体制,使顾客对家乐福的满意指数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92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19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19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19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19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19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19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2019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2019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 努力探索社区法治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038 字

+ 加入清单

积极推进法律社区 努力探索社区法治化

在城市实施依法治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市的基础是社区法治建设。“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和必然途径。 社区是城市广大群众工作、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化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XX年,中宣部和司法部等国家9部委颁布了“四进社区”的意见,“法律进社区”放在了社区法治化的重要日程。南京市白下区司法局作为区委、区政府主管“法律进社区”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并对实现社区法治化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一般是通过隶属关系管理,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事业单位成为“无主管”,单位和居民的社会需求和生活需求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单位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处理好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依法规范各方面的社会行为,“法律进社区”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维护社区稳定,需要法律进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社区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建筑物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进社区。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首先是社区成员自治事务管理,如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   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进社区。社区是城市居民和单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场所。它要围绕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全面发展,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致力于形成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管理等。要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序运作,需要法律进社区,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   二、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   社区法治化建设必须从基础抓起,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它适应社区单位和居民的法律需求。近年来,白下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在各街道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通过组建工作网络、构筑工作平台、建立志愿者队伍,提供便捷法律服务,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区秩序稳定,从而使城区社会稳定。   组建工作网络,保障法律进社区有序开展。法律进社区,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成员进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为社区成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调处社区民事纠纷,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社区成员开展诉讼代理等等,要使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工作网络。白下区司法局本着从社区实际出发,在社区组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网络:一是民调工作网络。利用社区居委会原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社区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依法调解民事纠纷工作。二是法制宣传网络。在社区成立了普法学校和设立法制宣传员,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三是法律咨询网络。在社区设立法律咨询窗口,组织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为社区成员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的诉讼代理。四是安置帮教工作网络。这些工作网络的组建,保障了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如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的建立,有效推进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全区60个社区有一千多名安置帮教工作志愿者,他们组成500多个帮教小组,对全区近千名回归人员进行帮教,取得了显著效果。近两年来,白下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仅2.7%,低于全省3.3个百分点,今年白下区人民政府被省综治委评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   整合社区资源,保证法律进社区健康发展。法律进社区,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法治社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必须解决法律服务人员的来源问题。白下区通过整合社区法律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包括政法系统的干部、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如“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法律系大学生志愿者”、“红灯笼志愿者”等,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法治化建设。目前,该区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分别担任法制宣传员、义务调解员等。通过法律讲师团、社区普法学校、市民广场等形式不定期应社区成员需求授课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该区建康路街道把驻街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与街道五家社区居委会结成对子,由社区提供工作平台,由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为社区成员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代理相关诉讼等,这种充分利用社区法律资源的方法,为法律进社区工作,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生命力。这个街道的建康新村社区还组织“红灯笼志愿者”,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护社区治安。社区居民普遍反映:法律进社区给他们带来了“依法自治”的观念。   形式灵活多样,促进法律进社区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是向社区成员灌输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社区成员文化水平的差异、职业的不同等等,对普法宣传的接受程度和法律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这

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白下区在法律进社区的形式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受益匪浅。如在普法宣传上,在社区建立宣传栏,采用漫画、问答式进行宣传,并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了“普法学校”,有针对性地为社区成员讲授《人生与计划生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益保~》和《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今年,区人代会换届选举前,区司法局专门印制一批选举图板送到社区,深受社区成员欢迎。针对一些社区老城改造拆迁任务重,就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到社区广场,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拆迁方面的法律咨询。去年以来,先后在西华门、瑞金路、月牙湖、光华路等市民广场举办法律咨询活动。有些社区成员因工作需要,寻求法律服务白天时间有困难,社区采取制作“法律服务联系卡”的形式,在“卡”上印刷法律工作者的姓名、电话、服务内容,全区印制卡片近万张发致居民和法人单位。以便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时间与法律工作者联系,获得需要服务的内容。有的社区还把普法内容编排成文艺节目向社区成员宣传。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受社区成员的欢迎,有效地促进了法律进社区工作深入开展。   三、实现社区法治化必须提高法律进社区的层次和水平   法律进社区在白下区刚刚起步,就一年多的实践而言,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进社区工作要进一步拓宽领域,提高层次和水平,为社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使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社区法治化。   一是各阶层形成共识。要明确法律进社区最终是为实现社区法治化。要从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实现社区法治化作为社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要贯彻依法治市的方略,营造城市社区法治环境,以规范社区管理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发展的法制化。   二是要提高层次和水平。社区法治化是社区发展的必然途径,社区管理和服务要从行政命令式的人治转向依法治理,弱化行政强制色彩,实现社区成员自治法治化,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这就需要法律进社区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和水平。注重向社区成员灌输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在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方面,有条件的社区配置电脑、设立“148”专线和“148”信箱,与市、区“148”平台联网,使“148”成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工作,通过电脑触摸屏把法治的内容和要求传达给社区成员,帮助社区成员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解疑释惑。在调处矛盾纠纷方面,实施“上下左右联动,协同作战”的机制,即社区调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街道调委会、公安派出所调解室相互配合,形成“大调解”的格局,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会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治理,将可能影响到社会秩序稳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创建“四无”(无自杀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众性械斗、无群体上访)社区,确保社区平安。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逐步走上社会化、市场化、人性化、法治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通过法律进社区,规范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法治化。   三是要营造社区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社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社区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居民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法律保障。它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法治环境的营造,仅靠一两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需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助共建。使广大社区成员逐步达到思想健康、精神充实、热爱公益、维~治的文明程度,最终实现“共处一地、共美家园、共同管理、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从而实现社区法治化,为依法治市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954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大姚县三岔河乡荞苴村委会是州统计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在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社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掌握荞苴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困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期,我通过入户走访、村领导班子座谈、自己驻村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荞苴村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致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驻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8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一、外二、三龙树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户,有乡村人口治理发愣功人,村党总支一个,村支部5个,其中党员有35人,女性党员5人。

全村国土面积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23483.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状况

荞苴村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农户以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种植为生,也是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通过国家近年来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基础设施逐步加强。随着国家对三农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饮水工程成效明显,保证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沼气和太阳能补助加大,农户用上清洁环保生活能源,针对荞苴村实际情况,我局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给予他们帮助。逐步改善了交通,卫生,教育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温饱无忧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在文化素质方面:目前,全村治理发愣功人中,文盲有64人,占总人数的10.62%,小学文化程度397人,占总人数的65%,初中文化程度110人,占总人数的18%,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27人,占总人数的4.45%,大专文化程度仅有12人。由于知识匮乏,村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没有的村文化活动场所,主要还是观看电视为主,农闲后相互的串门聊天,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须加强。荞苴村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村民小组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35人。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强,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多数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当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微薄,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村组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产业单一且培植新产业难度大。一是荞苴村的经济收入烤烟种植。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5%来源于烤烟,烤烟已成为全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它的经济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种植过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学的核桃嫁接技术掌握不够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约化经营刚起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壮大核桃产业任重道远;二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除核桃种植外,还可种植花椒、板粟、华山松等,但受地势和水资源的制约,想形成规模难度非常大;三是缺乏养殖技术。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均鼓励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荞苴村也有不少农户作过尝试,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问题,养殖大户少。四是剩余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加之一些人安于现状,外出务工怕吃亏,减少了增收的机会。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近年来,三岔乡党委政府就全乡的发展提出了“一园四区”的工作思路,荞苴村委会烤烟、畜牧业、优质粮食种植的实际,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荞苴村的实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夯实基础,筑牢发展根基。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让“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成就未来”的思想扎根群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县、乡政府关心支持下,对学习好考上大学的农村家庭给予一定的助学补助,真正让学生安心读书。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庄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显

3、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组文体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场所。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二)壮大林果产业,实现“三棵树”富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荞苴村地处山区,“三棵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1、要提高科技种植含量,聘请专业人员为群众开办经济林果植培训班,力争每个村民小组有3-5名种植辅导员,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经济林果的生长环境,努力使经济林果种植产量增收、品质提高。

2、要发动群众自建蓄水池(窖),解决经济林果灌溉难的问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调研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调研思考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XX年中央颁布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省市下发《实施意见》及《实施办法》以来,**县纪委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惩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在《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后,**县纪委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把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任务中,明确牵头和负责落实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反腐倡廉教育扎实开展。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全县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党校等部门的作用,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狠抓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建立党风廉政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制定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意见,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三是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领域。在教育内容上,结合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中每年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讲党课、正反典型教育、知识测试等形式开展教育,确保教育效果。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科级领导干部、执纪执法部门和关键领域、重点岗位上的党员干部为重点。在教育的形式上,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教育形式上,通过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宣传栏、播放廉政影片、群众唱廉政歌曲、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同时,着力打造县廉政文化一条街,设计安装宣传教育牌40块,通过廉政法规、格言警句、廉政图片等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潜移默化教育。注重廉政教育载体建设,建立了“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为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搭建了平台。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差额考核、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落实领导干部辞职、职务任期等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强化监督制约,提高了审批项目的透明度。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票款分离”制度,开展了县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检查工作。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农村非生产性费用限额管理制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得到规范,针对性、实效性逐步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不断深化“一项工程两个方案”制度,有效地扼制工程发包中的不良现象。全面推行重点岗位源头治理工作,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反腐倡廉监督工作不断强化。加强对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每年年初,制定印发《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级各部门单位等“四个层级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层层建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健全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细化任务分解。通过召开纪委全会、责任制分解专题会议,把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到牵头、责任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牵头、责任部门工作汇报,通报落实情况,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制定印发《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考核细则》,建立日常、半年、年终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排名通报,单项表彰,并记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责任考核中群众有异议或是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进行廉政教育谈话。狠抓责任追究,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行为严格执行纪律。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498 字

+ 加入清单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省委、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xx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海西”九大支撑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民盟省委会联合省中华职教社立项,并征得省教育厅同意支持,对《xx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专题开展调研。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民主党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 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 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 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居领先地位,选为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国家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 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xx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 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xx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xx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 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卫生,技术,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从国内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是集成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并提出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类型和业务支持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

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1 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 。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 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 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 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 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关于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6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全市民族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滨州市民宗局对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专题调研,同时,组织部分民族工作干部到烟台、威海两市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现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其中回族人口1.8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阳信、无棣两县的26个民族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点县及乡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通过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等多种有效载体,积极帮助民族村解决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市里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下拨本市项目资金,累计投入XX余万元,全部用于民族村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阳信县筹资XX万元为15个民族村修建了柏油路,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筹资1500万元为温店镇新建回民海尔希望小学一处,为刘庙中学新建教学楼两座;配齐完善了3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卫生院和15个民族村的卫生室。无棣县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营六个村道路、路灯照明、电网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五营社区配套了幼儿园、老年公寓、民族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00余万元,为该社区配套建设了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投资200余万元,为五营回民学校建设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及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工程。民族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无棣县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总计600余亩的冬枣园,段家村、范家村的经济林达1000余亩,五营后村的旱地养藕示范点已取得成功,亩产可达4000公斤,成为民族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 传统养殖产业优势明显。阳信县河流镇刘庙街等10个民族村与邻近的50多个汉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订单养殖”的养牛联合体。1万多户汉民家庭在刘庙赊养肉牛2万多头,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无棣县民族村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0余户,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0余户。五营中村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秦皇岛、唐山、济南等地客商汇集,日交易量200头只。同时,在国家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下,我市少数民族肉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兴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吸引4000余名回汉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1亿多元,少数民族合作社日益成为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四)民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阳信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鲁北乃至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该县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兴建的肉牛加工企业已达70余家,牛羊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安肥牛、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等5个品牌肥牛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华胜、福安2个品牌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亿利源、广富、鑫源、华胜源等4个牛肉品牌获得全国优秀牛肉品牌称号。无棣县民族村现已发展民族企业30多家。德宝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业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购销为一体,年产值分别达3亿元、2.5亿元。华兴畜牧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拓宽致富门路,从事多种经营,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的业户数不断增加。仅阳信、无棣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经营的餐馆、店铺等就已发展到100余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烧烤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展以客运为主的交通服务业。目前,全市民族村拥有客车100余辆,年均收入达4万元。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枢纽优势,少数民族群众拥有客运车辆50余辆,成为全县最大的公路客运专业村。

(六)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实现了电器化,大部分住房为砖瓦结构,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无棣县五营中村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社区---“伊安小区”,成为全市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各民族村拥有运营车和家用轿车近2500辆,仅阳信县刘庙10个村就拥有宝马等各型家用轿车近300辆,并且刘庙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民族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民族村之间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经营习惯、群众思想解放程度等诸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阳信县大营村和刘庙村为例,大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刘庙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活跃,经商意识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的民族企业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对市场依赖度高,一旦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民族企业发展就严重受挫。多数民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诸多因素的合成制约,使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级政权组织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这既受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缺少创新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发展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体经济的薄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四)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外出务工就业必需的职业技能,受清真饮食习惯制约,使得有些务工单位不愿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在本地转产就业缺乏必需的资金,致使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民族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不断强化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深刻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毕竟是外因,民族村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艰辛努力才是内因,“输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数量,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对口定点帮扶等为抓手,帮助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经济加快发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民族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帮助民族村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力求做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尽量放宽对民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为民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在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土地部门和各有关乡镇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减免税费等问题。民族、民政部门可借鉴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引导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农业、畜牧、人保等部门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及时为少数民族劳动力提供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民族村自立自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民族村要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班子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要树立正确、宽广的“人才观”、“用人观”,学会现代经营理念,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抓好经生产营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要立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招商引资促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43 字

+ 加入清单

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

招商引资促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

──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市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强市富民”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田镇“化工建材旅游城”为目标,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硬件建设,培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全处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是:

一、改善环境,7项硬件建设投资700万元

过去我们讲改善环境,总是停留在制订优惠政策上面,是讲在口上,写在纸上,却往往承诺不能兑现,事实上乡镇办事处并不能制订优惠政策。去年我们出台了《田家镇办事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其内容只能是按市出台的文件照搬,即使这样,有些税费收取比例及其减免幅度乡镇办行政机关不能操作,只能协调。因此,我们认为,乡镇办改善环境在争取部门支持、依靠部门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挖掘处、村及农民自身的潜力,加紧硬件建设。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除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改善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等常规工作外,更致力于动员全处干部群众勒紧裤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处机关带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一点。2001年以来,处机关共拿出近20万元资金,用于双善洞硬件建设;二是处干部带头捐一点。处国家干部先后两次捐出100元和50元,用于双善洞旅游路及其绿化建设;三是处村企业集一点。处办企业各家先后拿出1000元~5000元支援办事处公路建设;四是请求市直企业支援一点;五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

用上述“五点”办法,我们共建设了“五路两线”。一是投资130万元的武韩路红阳湖段,全长2400米全部硬化;二是投资30万元、全长1000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登山石阶路;三是投资400万元、全长3200米全部硬化的武韩路金牛湖马口段;四是投资80万元、全长3660余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沙上公路;五是投资20万元、全长1000米的伟业化工厂进厂公路。“两线”一是投资10万元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进山输电线路;二是投资30万元的黄家山化工小区输电线路。我们还争取和联合相关部门,努力改善田镇的通讯条件,先后请移动、联通公司建通讯基站三处。与广电部门合作架设光缆,使田镇全境象武穴市区一样,看上有线电视。由于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建设及时,使中国精益集团、浙江伟业公司等民营企业老板看好这里的硬环境,纷纷前来投资。

二、招商引资,11个民营新项目年增产值1个亿

去年,全处11个民营企业共引进资金新上项目11个,引进资金344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田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浙江台州丁文伟老板投资1200万元扩产医药中间体、邻苯二胺、三铵基六羟基吡啶等产品;二是北京奥得赛化工有限公司吴细兵总经理投资800万元改造萤光增白剂、OB-1生产线;三是浙江精益集团投资500万元开发双善洞;四是珠海郭卫星投资200万元兴办星源机械有限公司;五是武汉市青山区桂珍明投资50万元兴建郭冲碎石厂;六是深圳郭熙权投资200万元兴办上郭碎石厂;七是江苏宜兴赵明投资30万元扩建棉纺厂;八是田镇村引资100万元兴办武穴市耐磨耐热材料厂;九是郭冲村引资50万元兴办养鸽场;十是田镇村引资50万元开挖300亩精养鱼池。这些项目的建成,年可新增产值可达1亿元,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

二、培植骨干,3家规模民营企业年交税185万

我处去年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只报3家,它们是:奥得赛田镇化工厂、伟业化工厂和广济磁材厂,其中奥得赛一家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伟业化工厂营业收入也达到3739万元,3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8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五家规模企业的总和增长18%、16%。这3家企业今年共上交国地两税实打实185万元,占全处税收任务的三分之一以上,为田镇办事处完成市下达的税收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改革产权,10家民营石料厂年增产量100万吨

近年来,我们把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关系理清理顺,大力推行公有民营、混有民营、民有民营、私有私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处村两级都不再投资兴办集体企业,对现有集体企业界定产权、政企分开。集体企业改制后,村委会不再干涉企业自主经营权,也不再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变直接经营为提供服务,依法监管。

五、配套建设,10家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8个。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支部组建工作。

奥得赛田镇精细化工厂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厂有职工218人,党员8名,建厂多年没有党支部。去年,我们深入该厂组建支部,选出了党员厂长吴加兵担任支部书记。一年多来,该厂经济发展迅速。

由于企业改制频繁,基层党员及干部变动较大,如我处搬运企业一般是一至两年一轮租赁承包,我们在订立租赁承包合同的同时,因企制宜,注意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支部干部确有变动的,迅速改建党支部,为企业改制保驾护航,取得一定效果。

近年来,长江水利建设使我处平添了一批采石企业,我们分别采取组建联合支部和党小组的办法,基本上消灭了非公企业党建空白。近年来,我们共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8个,复    企业10家,凝聚流动党员近100人,他们为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农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800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农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大事,而农民的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为能切实了解掌握我区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农民增收建言献策,区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课题,深入到3个涉农街道的村、组和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调研组听取了街道的汇报,调查了6个村和100多个农户,召开了部分村书记、主任和种植、养殖、运销大户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参加的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及分析

据调查统计,去年1-9月份,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637元,同比增长21.36%,比上年增加992元,为1997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为872元,同比增长29.76%,占现金收入的15.5%,来自养殖业的收入396元,同比增长3.93%,占现金收入的7%;土地流转收入为90元,同比增长7.76%,占现金收入的1.6%;农业旅游收入为12元,同比增长20%,占现金收入的0.2%;在本地企业的工资性收入2417元,同比增长12.78%,占现金收入的42.9%;创业收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962元,同比增长30.44%,占现金收入的17.1%;外出劳务工资性收入为760元,同比增加50.09%,占现金收入的13.5%;其它政策性收入128元,同比增长11.30%,占现金收入的2.2%。全年农民现金收入可达6435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00元,同比增长11.46%。

调查统计的数据反映出全区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增幅最大,这说明我区的农民开始走出去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途径,今后应予以重视。

二是期内现金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去年1-9月,我区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使广大农民通过务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177元,占总收入的56.4%,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是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同上年比增幅较高。去年1-9月农民家庭经营性人均现金收入为2230元,比上年增加439元,增长24.45%,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去年的增幅比上年提高。其中,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收入人均为872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29.76%,走出了近几年下降与徘徊不前的局面。

二、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虽然我区农民收入构成呈全面增长态势,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绝对值相比还有差距,与"两个率先"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着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的问题,存在着地区间很大的不平衡性,农村还有许多增收困难户和生活困难户。从表面上看,农民增收困难主要是农产品价格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造成,但从实质上分析,农民增收难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偏弱。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衔生了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来看,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仍然较弱,带动力不强,农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不高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整体效益没有最大化;另一方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农民收入难提高。

(二)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偏多且素质偏低。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当前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在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困难。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许多限制性因素,增加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相应减少了农民转移数量。虽然我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有一定比例,但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及个体私营企业以技术、资本替代了劳动,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变弱,加上外来劳力的就业冲击,我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不充分,由于文化水平低,使得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竞争力较弱,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偏多。另外,据我们调查,低收入农户中普遍知识水平较低,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存在"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思想。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这些农民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偏弱,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销路的问题,更缺敢想敢干的闯劲,农业结构调整无门,收入难以增加。

(三)农民收入面临着市场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风险。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加剧,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分散农户,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千变万化的信息,市场应对能力偏弱,基本上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和市场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农产品难卖出,商品率难提高,农民收入难增加。另外,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多端,各种恶劣和异常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尽管我区的各种保护设施还比较健全,但也不能防止突发的、强大的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去年夏天,靖安等街道发生龙卷风造成很大损失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国内频频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及口蹄疫等疫情对畜牧家禽及相关的加工、运销行业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区"菜、奶、花"三大特色中奶业的发展,制约农民在畜牧业中获得的收益。

(四)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农民增收。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有的甚至成倍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与其它社会产品相比还相对较低,仍然存在"剪刀差"。按照去年粮食增产,芦蒿产量上升,价格上扬,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利好因素,我区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应该更多,但是通过对八卦洲、靖安等农户的调查发现,去年化肥价格每公斤比前年上升了0.46元,增长67.64%,农药、农膜等价格都大幅上升,增收成果一定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去年以来,饲料价格也有大幅攀升,农民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来增加收入难度相当大。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从长远看,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投入要加大,要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从近期看,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步伐要加快。农民增收是我区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农民要努力,社会要尽责,政府要做事。

(一)向现代农业转型,构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平台。

现代农业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更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新平台。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认为今后我区农业应朝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循环型现代化都市农业转型,为实现此目标,要努力把建设成为郊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科技农业"的示范区域。一是要深化调整,推动产业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应市场、发挥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重点推进芦蒿、水生蔬菜、奶业、苗木等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基地。二是要营造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开展绿化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做好"绿色"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按照优质、高效、无公害并举的原则,积极建设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依法治农,综合管理,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三是要强化农资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增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要积极招商,加大"三资"投资农业力度,尽快实现外向农业的零突破。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企农双赢,做到产加销有机联接,形成贸工农一体发展,使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的分工与协作中得到实惠。五是要加快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情防治和森林防火、农产品质量控制、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

(二)坚持工业发展第一方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立足区情,因势利导,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一是突出工业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转移。坚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工业集中区的土地集约程度、项目投入强度和产业集聚密度,加大工业组织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努力保持非农产业加快发展的势头,为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载体。二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安排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改善农村投资和生活环境,让第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民职业和空间的转移。各街道要因地制宜,走"以工兴街"、"以旅游兴街"、"以市场兴街"等小城镇发展道路,形成明显的产业特色。在发展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拓展房地产业、旅游业、物流业及家政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程度,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按照新增劳务输出人员50%经过培训、50%有组织输出的要求,健全劳动力转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树立"围绕就业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就业"的思想,根据就业需要,整合全区资源开展培训,并通过提供就业信息,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服务,积极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无序向有序,从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

(三)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品质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资源优势型、传统特色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根据我区的现状,种植业一是要把芦蒿、水生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以"两改"为重点,改饲料玉米为糯玉米、甜玉米等鲜食玉米,改普通大豆为鲜食大豆、黑大豆等特用大豆,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食品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间作套作和立体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四是要大力开发有机食品、野生食品、绿色食品,顺应当今食品消费的潮流,提高食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打响"绿色"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畜牧业以"优良品种"为重点,结合我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一方面引进优良品种奶牛,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户增养补栏,建立一批有规模的养殖基地。园艺业突出"三化",充分利用市场好、价格高、季节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特种苗木和反季节花卉,做到规模化、品牌化和外向化。

(四)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这给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但全区农业旅游收入还偏低,去年1-9月份只有120多万元,人均只有12元,与成都等休闲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在我区还大有潜力可挖。全区现有休闲、垂钓、游乐点38个,占地面积5200余亩,这些点的规模还不大,功能和设施还不够完善。今后应扩大规模,拓展休闲旅游新功能,除提供饮食和休息场所外,要增设棋牌室、茶艺馆、洗浴房、音乐厅等设施和设备,供游客品茶、打牌、下棋、欣赏音乐等休闲娱乐。要加快建设八卦洲都市生态旅游农业风景区,以"都市里的村庄"为品牌形象,突出大江风貌、桥岛风情、农作体验、休闲度假、水上垂钓的旅游农业特色,建成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都市休闲旅游农业区。要创新休闲旅游农业经营新模式,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休闲旅游农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支点。

(五)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改善农村基础建设。

一是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制定加快推进的激励政策,对年营销额500万元以上的组织定期开展监测和评估,加大指导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有制度、有场所、有服务、有渠道、有品牌"。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区财政应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支农结构,加大安排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水利、"绿色"、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三是"农村为民办实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定目标进行调整分解,按照"提高标准、创新方法、能快则快"的要求,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对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危房改造、卫生网络、农村改水等项目加大投入,提升"农村为民办实事"建设水平,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活力。

一是突破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首先在集体经营性资产相对厚实、集体收入相对稳定的村逐步推开。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和使用制度改革。我们要按照市政府《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加紧研究制订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依法、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方法,以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取得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街道在企业不动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对少数尚由集体控股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集体资产的退出速度;促进已改制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鼓励条件成熟的私营企业开展规范的生产要素股份化改革,促进内部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加快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民增收的活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区"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涵,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我们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积极实施农业增效工程、农民增收工程,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浅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我国行政法治实现

不谈依法治高层而只谈依法治基层,不谈依法治自己而只谈依法治他人,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三是行政执法中重结果、轻程序观念 。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而忽视了在出发过程中的程序性规定,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受环境、心情、好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随意性,个人情绪化的操作。     (二)行政法治的法律体系不完备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虽已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虽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原则规定多,具体措施少;实体规范多,程序规范少。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太原则,不便操作和畸轻畸重。法律体系不成熟,使得行政机关在行政职权时,粗看早已“有法可依”,但细究仍无章可循。此外,我国的法律、法规有80%是行政部门起草的,有时行政机关过多地行使应当属于人大的立法权,有的部门在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的过程中,从狭隘的部门保护出发,不适当地强化本部门的利益和权力,争审批权、收费级、发证权和处罚权等,从而在立法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之间亦缺乏协调和统一,甚至出现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现象。     (三)行政执法体制不顺     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为:一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从法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行政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政企不分为例的有:工商部门管市场,又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等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不力。二是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形不成合力,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三是管理系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造成行政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四是行政执法的目的不明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事务的正常管理,社会秩序有序,并表现为一种法律秩序。它是法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构成人类理想的要素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然而有些行政机关,尤其是有特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其执法的目的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对于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仍然存在的违法行为,却无人予以。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行政特权的利益化,经济利益的部门化与个人化,最终导致~现象产生。     (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以及新闻~、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的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行政权力监督乏力和监督体系存在缺陷。这其中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督机制上的原因。立法方面,主要是缺乏监督的法律规定,以致使人民群众等一些社会监督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落实。监督机制上,主要表现为有些监督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因怕麻烦而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个别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     三、实现行政法治的有效途径     对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要求,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民心所向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依法行政程度,克服前进道路中的消极因素,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和整体素质     要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此,必须明确:第一,宪法至上。法治的实质是宪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其次,法律具有极大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再次法大于权。任何人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最后一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树立权力制约观念。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这是人类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三是树立~观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必须把保护人民的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最讲公平、最重视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讲~,高举~的旗帜。四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程序违法同样构成违法。     (二)加强立法,注重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同时要特别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和救济、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在建立商品市场、原材料市场、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状况;改变实施细则滞后、法规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77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调研报告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最直接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补贴力度不断加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时,征地、流转使农村土地日益增值,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现状

1994年8月,我县根据《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决定》(徐委发[1994]25号)文件精神,按照“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好使用权”的要求,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耕地承包期从1982年算起,在原定2019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0年不变,即延长到2027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后,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以避免承包耕地的频繁变动,防止耕地经营规模不断被细分。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农户达25.56万户,延包面积114万亩。为进一步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我县又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机制。推广使用了专业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等标准化土地承包合同文本,从承包合同签订的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签订承包合同不规范而引发的纠纷。同时,各镇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承包原始档案,设立土地登记台帐,确保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始资料的完整,有效避免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流转、住址、户籍发生变动所产生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保障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轮土地调整2019年来,因国家建设征地,农田水利建设,村镇建设用地,农户内部成员出生、死亡和婚嫁等原因,使部分农户承包的土地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户之间承包土地面积不均衡属普遍现象。个别镇村出于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经常到市县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反映,要求重新调整土地。特别是在当前我县青壮年男子普遍外出打工的背景下,妇女毫无疑问的成了农村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价值的大幅增加,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以及财产权益保护难度却越来越大。

二、我县农村妇女权益缺失的表现

1、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一是部分行政村的“村规民约”侵害了出嫁女的土地承包权。受户籍变迁决定农户家庭承包耕地多寡和一些地方的男女不平等“村规民约”的影响,农村妇女结婚后,到男方家落户,导致出嫁女面临一次不可回避的土地权益流失。如:“妇女如嫁出本村,农嫁非,仍保留土地;农嫁农,其土地收回”;有的地方每年有固定的时间对全村人口变动进行了解,已经出嫁或即将出嫁的女性土地将被收回。如果出嫁女在婆家没有相应地调整到土地,则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即使村集体坚持了土地“三十年不变”,由于出嫁女已经离开了村庄,其承包耕地使用权无偿让给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承包耕地使用权。二是法院判决离婚时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导致离婚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等不到保障。农村妇女离婚后,按照农村的习俗,很少继续在婆家生活,土地不同于一般财物,无法迁移转走。所以农村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土地权益进行争取,法院判决离婚时一般也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使对土地进行了分割,也很难执行。致使农村妇女在离婚后土地承包权难保。三是丧偶妇女的土地权益主要是由子女、是否改嫁、与夫家及其家族的“感情 ”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后果,权益难以保障。丧偶妇女年龄较大、在夫家生活时间很长且子女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这类妇女在夫家及其家族中的地位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土地权益在这股力量的庇护下得意保全;丧偶时子女尚小,改嫁的意愿和可能性较大,原家庭和家族逐渐淡化对他们的感情,土地可能被村集体收回,也可能被夫家分割;丧偶妇女平常与婆家及其家庭摩擦不断,甚至有纠纷,丧偶后即失去在婆家继续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实体权益因失去家庭庇护而流失,甚至原有财产也可能被家族其他成员剥夺。

2.宅基地分配权基本缺失。在城乡结合部,宅基地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包含很大的经济利益,部分村在宅基地分配问题上按照男婚女嫁习俗,采取了男女不平等政策。有些地方的村规定男子成年或结婚后可单独立户批一份宅基地,而大龄女青年、户口仍在本村的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包括孩子2人都不能单独立户批房,只能计入娘家或夫家大户人口,这就导致了城乡结合部的农嫁居妇女、离婚农村妇女都丧失了宅基地分配权。

3.征地补偿款和集体福利享有权得不到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非农建设性需求不断增大。土地被征用后,虽然县、镇两级政府都明确要求实行男女平等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妇女在分红及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权益也受到损害。这主要表现为外嫁女、农嫁非、离婚女、丧偶女、性别歧视等几种。(1)外嫁女。一是多数地方在土地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 分配政策,农村妇女出嫁后承包地仍然保留在娘家,造成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有些地方为了保护出嫁女的土地,制定了“妇女出嫁时可以带走土地”的地方法规,但由于传统习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儿出嫁后不能再回娘家争地,否则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出嫁女很难在娘家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土地权利。二是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后,由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村庄之间的土地分配和流转方案不同,造成了农村妇女在婚姻的流动中失去了土地承包权。有的地方为了土地使用公平,规定:“在土地承包期内,凡迁出或取消户口退地,新增人口进地”,嫁到外村的妇女,其原居住地的土地被强行收回,但新居住地却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分配政策,这些妇女的土地及相关利益因出嫁而完全失去。(2)出嫁不出村妇女。由于各地经济条件不同,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妇女与次发达或不发达的村农民结婚后,一般不愿意把户口迁移到夫家村,而是仍然滞留在娘家村,其子女户口也在娘家村,这些村庄一般都会以“女嫁出”、“男娶进”的传统习俗,责令其迁走户口,同时强制收回其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利润或土地补偿费时,她们也得不到自己应有的那一份补偿款。(3)农嫁非妇女。“农嫁非”是指农村女孩嫁给城镇男子,由于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娘家村要强行取消她们的户籍和土地承包权,但其本人及子女的户口不能迁入城镇,婆家村也不予落户分田;其本人及其子女都不能享受村民待遇,也不能参加土地及其相关利益分配或只能分到一半;也有的地方出嫁不出村的妇女空挂户不分田,还有的地方这些妇女 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农业发展基金”,否则不予落户分田,其子女即使交纳“农业发展基金”,14 岁之前也只能享受半个村民的待遇。(4)离婚丧偶妇女有的地方离婚妇女的承包土地被丈夫强行剥夺或被村集体强行收回,也有的妇女在离婚后,将户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土地收回,娘家村却拒绝恢复其土地承包权;还有的在离婚后男方村里强行取消女方户口,并收回责任田,娘家村也不给分地;也有的是离婚后前夫再婚,对于前妻和后妻村里只给其中一人落户分田;有的地方农村妇女丧偶后,无论其能否从娘家或再婚夫家所在村获得土地,村里强行将其户口取消,土地收回,只保留其子女的户口、田地。

三、妇联组织参与解决的我县农村妇女权益缺失途径

1.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中的主导作用。县镇政府应加强管理,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引导村民依法制定土地及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充分发挥调解作用,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健全和完善土地仲裁制度,加快仲裁机构的建设。

2.发挥妇联优势,切实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县镇妇联应当进一步发挥贴近妇女群众的组织优势,采取多种手段,通过报纸、广播、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法律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提高基层组织和农村妇女自我维权的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各类协调机制的合作优势,对于严重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区分情况,推动问题的解决。

3.加强农村普法建设,贯彻男女平等

就目前而言,农村村民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尤其妇女文化水平较低,自己权益受到侵犯已习以为常,很多时候,跟本意识不到权益受到了侵犯。在感受到自己受到侵害时,由于认知有限,他们也往往找不到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由于社会、家庭地位不高又缺乏法律知识,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忍”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妇女法律意识,增加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十分必要。

4.整合社会力量,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形成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合力。县镇政府要充分认识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重要性,加强对村规民约的规范和监督,要依法监督、审查村民自治的具体内容,对于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村规民约要及时责令其纠正,对于损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案件要主动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对于村民土地承包权与村民委员会土地所有权之间的纠纷案件,司法部门要畅通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司法渠道,通过多种渠道予以处理,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法院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作出决议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此类案件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程序或行政诉讼程序办理,从而为农村妇女维护土地合法权益敞开司法救济之门。

四、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男娶女嫁从夫居”,“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等旧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村民、村干部、基层法院和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农村妇女自己。这使得妇女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依附地位在土地权益问题上,很容易将出嫁女、离婚女、高龄女等排挤出局。

(2)村民自治缺乏监督与管理。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依法办理村内的事情。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等事务完全被作为村民自治的内部事务,由村民委员会自行处理。虽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对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都有明确规定,但大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侵害甚至剥夺妇女的土地权益及经济利益,出现村规民约与法律相抵触的现象,而法律对村规民约缺少监督和管理体制。

(3)利益冲突。近年来,利益分配人地关系压力逐年加大,部分经济发达村出嫁女不愿意将户口迁出,而嫁进来的妇女逐渐增加,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与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村民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纷纷向利益低头,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水平不高造成的 。

(4)法律政策存在缺陷。这是造成司法救济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可操作性差。如《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妇女在土地权益方面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任何人不得侵犯。”但是却没有规定一旦出现权益受到侵犯该如何去处理。二是法律之间的可协调性差。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常常会出现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况。三是法律本身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性别视角,忽视了由于婚姻关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的权益;法律对出嫁女是否仍有村民资格,以及村民资格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认定缺乏明确的规定;现代户口制度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存在矛盾;产权分配制度的滞后;裁决机制的缺位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市广电影视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64 字

+ 加入清单

广电影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按照国务院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广播影视产业,充分发挥广播影视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市广播影视工作实际,市广电局党组中心组对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末,我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影院1座,电视台1座,实验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2座,电影院1座;企业广播电视站3座。市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2套;县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1套;企业站电视节目1套。市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34小时3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2小时30分;县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21小时2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1小时50分;企业站每天自制节目36分钟。市级广播全年播出1460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65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2410小时;县级广播全年播出915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54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0110小时;企业站电视全年播出2905小时。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4%。市级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县级广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光缆干线1266千米,有线电视用户13.6万户。全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742人,其中市级364人、县级291人、企业站87人。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4116万元,其中市级2570万元、县级1020万元、企业站526万元,预计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超过4700万元。

二、现状分析

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主要体现在:

1.基础较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离不开宣传、事业、管理和队伍等几方面因素。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广播影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广播影视有效覆盖面显著扩大;管理工作日益加强,广播影视社会行业工作格局得到规范;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系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这些工作取得的成绩,都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总量增加。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创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形成产业雏形,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产业经营创收总量从最初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到末达到4116万元,年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3.思路清晰。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广播影视产业形成了“依托广播影视媒体,大力发展广告经营,努力开拓节目市场,确保广告和节目经营稳定持续发展;依托广播影视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有线电视业务,积极拓展多功能业务,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依托广播影视行业优势,积极开发相关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效益连年取得明显增长。

4.各具特色。在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创收方面,市电台实行城市广播和交通广播广告分频承包经营;市电视台实行广告目标管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广电报社则是自行运作广告。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市广电网络分公司依靠发展有线电视用户,依靠收视维护费价格调整,依靠发展增值业务,如数字电视机顶盒、互联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创收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在相关产业方面,也取得部分突破,如市电台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学校,市电视台的广电旅行社、少儿艺术团,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市广电报社的报纸发行业务,市广电物业管理中心的对外物业托管等。这些经营创收活动各具特色,效益明显,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困难和问题

广播影视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引进、网络的建设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但真正能够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支出都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虽然有所发展,效益有所提升,总量有所增加,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其主要是:

1.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单位主体性增强,广播影视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都得到发展,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效益初步显现,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纵向相比,确有较大的增长。但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与先进、发达地区广电产业的横向相比,总量仍偏小,比重仍偏低,产业合力没有完全形成,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

2.结构失衡。一般来说,广电产业分布情况是广告和内容创收占总量的50%,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30%,财政拨款占总量的20%。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创收则出现了倒挂现象,即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50%,广告和内容创收只占总量的30%。这说明我市广电产业的经营创收从宏观上来说结构是失衡的。从微观上看,网络经济以有线电视收视费为主,广播影视媒体以广告创收为主,而网络经济中的增值业务,广播影视媒体的内容创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3.竞争失序。从全省来看,省台的众多频率(频道)在落地,对我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是一大冲击,此外,其部分频率(频道)近似或低于市级台广告价格的广告播出,对我市的广告创收也构成威胁。如市电视台过去的外地品牌广告量达80%以上,而现在只占总量的8%,90%以上都是本地广告。就全市而言,渝水广播电视台与市本级的媒体同在市区播出,虽对市本级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影响不大,但其相对低廉的广告价格,却对市本级的广告创收构成冲击,从而导致市本级的广告量貌似很多,可广告单价却始终上不去。

4.创新不够。一是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不够连贯。如整合全系统广告进行集中经营,买断渝水台广告经营权,开展营销活动和户外广告等,过去都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大都有始无终。二是在产业发展的视野上不够开阔,办法不多。一方面,一些能够体现广电优势的阵地,例如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项目等,我们没有去开发、去占领,仍然局限于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产业创收的手法简单,形式单一,一些本属广电产业的创收项目,没有去发展,如车载电视项目等。三是在广告节目的制作上不够新颖。如部分创收栏目的制作不够新颖,医疗、药品广告的播出形式不够创新等。四是在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发上不够有力。如依赖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受节目内容的制约,用户增长不快;互联网业务受电信部门的制约,网速慢,用户增长不多;图文电视和点播频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人才缺乏。我市广电系统在长期的宣传、事业和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宣传、技术和管理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尤其是缺乏优秀的广电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策划、资本运作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思路与对策

1.加快实施数字影院建设工程。依托中国电影集团在数字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影院建设方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加大数字化影院新建、改建力度,率先在全省完成我市城区的数字化影院改建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我市电影放映设备的数字化转换,积极实施跨区域扩张或整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我市电影产业升级,做强做大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促进我市电影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到2019年,我市主城区再增加1—2座数字电影放映城,分宜县城区建设1—2座数字电影放映城。

2.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经双向数字化改造,可提供包括语音业务、宽带高速数据接入等在内的各种综合信息服务,可以满足“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要求,是最经济、最具内容优势、最具发展潜力、最能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最宜发挥网络自主创新优势、最具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该项目计划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比现有用户上网速度快100倍,能提供三网融合综合信息业务的示范网络,为最终建成覆盖城乡3亿以上家庭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奠定基础。依托该项目平台,到2019年,我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初具规模,产生规模经营效益。

3.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以我市列为全省首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将有线电视网原来传输的模拟电视节目增加到50—60套数字电视节目,同时推出若干套数字广播频道(包括多语种的外语广播),为付费电视用户提供30—50套付费节目和若干套视频互动点播节目;二是大力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服务;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量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从而极大地满足群众需求。,我市主城区率先在全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019年,全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4.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按照国家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推动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能够实现广电网络全程全网,提升网络业务承载力,开发多种业务,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政务公开、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成为城市现代服务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将有效带动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产值,为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为契机,启动全市企业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2019年,全市完成企业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

5.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的核心优势。采取有力扶持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提升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形成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全面繁荣的局面。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重要节展和平台,大力实施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推广战略,探索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补贴”的推广营销新机制,把政府扶持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使具有视角、特色、元素的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更多地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到2019年,采取自创、联合等方式,力争全市完成1部电影、1—2部电视剧、3—5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影视产业链。

6.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媒体。依托传统的广电媒体,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省重要影响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

依托我市现有无线传输资源加快网络建设,抓紧建立全系统广泛合作、统一运营的体制,探索走出一条新媒体发展的新路子,使新媒体成为广电系统继广告、收视费、票房之后的第四大创收来源。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无线覆盖网络,向手机、mp4、gps等各类便携接收终端,随时随地提供广播电视、电子报纸、电子杂志、以及金融、交通、生活等各类媒体信息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对拉动民族工业、推动文化内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该项目将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奥运成功试播和阶段性规模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业务和运营支撑体系,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的无线网络,形成惠及亿万群众的新型广播电视服务方式和产业业态。该项目在我市已完成阶段性试验工作,力争启动,2019年产生规模经营效益。

7.加快开发农村广播影视市场。依托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保障农村群众广播影视基本权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带动和开发农村市场,实现建立公共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到2019年,全市城乡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通达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0%,各乡(镇)配备1台(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条件好的乡(镇)有院线公司进入。

8.加快区域性一流媒体建设步伐。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以市广播电视媒体为重点,大力建设频率(频道)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区域的区域性一流媒体,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扩大我市广播影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电视台将以市内发展为主兼顾区域性,向市内、区域性并重发展转变,由以电视为主兼顾新媒体,向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大幅提升电视台的区域性传播力,建成区域性领先的电视、网络视频现代传播体系。人民广播电台将形成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调频广播为补充,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区域性、综合传播体系,使之在技术装备水平、频率规模、节目制播能力、新媒体发展、受众覆盖范围、区域性舆论影响力等重要指标方面,接近或达到全省主要传播媒体的水平。广播电视报社积极创新广电报运营机制,推进广电报与周边地区的联合与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把广电报真正办成一份群众喜爱的生活服务类区域性报纸。到2019年,争取增加1—2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打造2—3个精品频率(频道)和5—6个精品节目(栏目)。

9.巩固提高广播影视广告业。在抓好传统的广播影视广告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型传播载体广告,努力提高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针对广播影视的特点,对平面广告、视听广告、户外广告等经营性资产进行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广电网站等多种媒体的多重开发和利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广告创收赢利能力。到2019年,全市广播影视广告业年收入力争达到50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