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6718

范文

382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056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人均语文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处于第四,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12.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一词经纬法。

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词去连缀写作内容,营造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等等。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上,指的是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就是巧妙抓住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这一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一词经纬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如下优点:

1、“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巧,一词既出,能给学生惊奇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3、“一词经纬法”以一词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连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4、“一词经纬法”以一词贯穿教学全过程,思路明晰单纯,方便教者把握操作。

5、“一词经纬法”以一词串起全课的教学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高效。

“一词经纬法”运用之妙在于:所捕捉的关键词要的确能串起主要的教学内容,避免挂一漏万;以一词“牵”出其他教学内容时要自然顺畅,避免牵强生硬。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回忆我的母亲》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今天,我们准备抓住文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来学习全文,同学们猜猜是哪个词?

2、学生猜测议论片刻后教师公布答案。(“还”)

二、拎出关键词语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还”字的语句,找出一句抢答一句。

2、教师用幻灯出示分类整理好的带“还”字的句子。

第一类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二类

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类

⑨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三、品析母亲形象

此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一)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来直接刻画母亲形象

1、学生品析:上述①—⑥句中的“还”一词,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明确:

①②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③④句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⑤句写出了母亲的宽厚仁慈,⑥句写出了母亲同情支持革命。

3、教师点拨:上述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作者以此直接刻画了母亲形象。

(二)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我”来丰满母亲形象

1、学生体会:第⑦⑧句中的“还”的表达作用。

2、学生明确:这些“还”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

3、迁移: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教师点拨:文中写了母亲给我的教育和影响,用我的“行动”和感受侧面烘托,丰满了母亲形象。

(三)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来深化母亲形象。

1、抢答:⑨⑩句涉及了父亲和祖父,句中的“还”写出了他们什么共同特点?(勤劳)

2、提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大家庭中的其他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

3、讨论: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这样写有何好处?(由写母亲拓展到写千百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深化了母亲形象。)

4、相机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5、学生背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四、体会深挚感情

1、学生体会: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句中的“还”字都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明确:上述句中的“还”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爱戴、敬佩、感激之情。

3、迁移:文中还有许多朴实的词句蕴含着深情,请每人找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感情的句子。

4、进行有感情朗读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286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具准备 课件

导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与学生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功能,对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感觉、品评和分辨,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运用日记的形式当堂写下来】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C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g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出示课件3)

(2g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

板书:观察植物

(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

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观察的事物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词比较准确、恰当。

尽管设计的很好,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习作中的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把观察对象描写得很真实,但总感觉叙述平平淡淡,关键是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

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

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

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

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

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

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

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

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

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 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

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 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929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层次美、语言美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

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

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

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3、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4232 字

+ 加入清单

转瞬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制订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班级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年是他们由低段学习步入高段学习的第一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不大,但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孩子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如:四一班的陈海生,四二班的曾苗)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如:四一的苏家豪,四二的朱先宇),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如:四一的柏东,四二的王鑫 易泓甫 蒋乐 )。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如:四一的张冉,四二的李明德 廖志豪 罗祖乐 黎庆杰)。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条形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教材在第二单元安排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是在三年级学习面积单位基础上,学习测量土地的面积要用较大的面积单位。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3.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措施】

一、落实基本教学具体措施

1.改变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合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去获取知识;,是学生快乐的学习。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流程与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由于本学期的数与代数的教学占了很大篇幅,所以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开展好课前5分钟的专项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是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的成功感和乐趣。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过关,严把作业关,力求当堂作业当堂清,单元过关段段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反馈的情况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努力提高学生敢问问题,善问问题,会问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5. 严抓作业,力求准确、简洁、规范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练习,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课内外作业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周末作业采取“基础练习+能提拓展+亲子题”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期家校合力有效、高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后进生辅导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是既会教学又会辅导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学习。课后辅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在教学要求上,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课堂教学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绳,立足于每个学生学好课本的知识,适时的加以拓展,在课堂提问、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基础,注重思维能力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

4.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安排上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6.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更深、更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针对儿童好奇好胜的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评选 “数学大王”,“难不倒小能手”,“作业书写‘十佳’选手”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鼓励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后进学生,让他们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三、角的度量(4课时)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七、条形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九、总复习(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2024学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倍数和因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整理和复习。

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相应的口算、估算。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口算和估算。教学难点:注意乘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灵活性。教学关键:在计算中掌握相乘的顺序,理解方法,正确计算。

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通过认识容量以及升和毫升,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学难点:容量的测量以及估计。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感受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及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部分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及画出指定的三角形。

教学关键: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让学生自我感知有关规律。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熟练第计算。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掌握他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认识以及测量、画法。

教学关键: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本单元内容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而且有利于学生灵活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达到熟练程度。教学关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规律。

第八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旋转现象,初步认识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也能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和旋转简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九十度。

教学关键: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受美。

第九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2、5或3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教学重点:倍数、因数、奇数、偶数、合数、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教学关键: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索,加强生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第十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规律学生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笔算的简便算法。教学关键: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归纳和概括所发现的规律。第十一单元:本单元进一步教学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关键:学会用画线段图和列表方法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统计图和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设计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增强统计观念。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增强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强能力以及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注意小组的互助精神的培养,增强集体意识。

6、加强导优辅差,提高学习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乘法8课时

升和毫升7课时

三角形7课时

混合运算8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运算律7课时

对称、平移和旋转6课时

倍数和因数9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6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5课时

统计7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10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 》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字形、写法、意思、使用方法和范围。

2.通过朗读词语、课文,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3.通过讲解生词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

2.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用法、范围。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字形、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

教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学生回答

二、点名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伸出手在空中写字

三、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老师准备有“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四、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

三、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老师给出答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230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实词,背诵全文。

2.理解解文章内涵。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积累孟子名言,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实词,背诵全文。

2.理解解文章内涵。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

教学难点:

积累孟子名言,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孔子的《论语》,和《论语》并列为四书的还有《孟子》、《大学》、《中庸》,今天,我们要学习《孟子》中的文章。

二、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与老子、孔子、墨子,并称中国四古董。他曾游说梁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朗读:

1.听范读。

强调句子的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自由朗读。

3.齐读。

四、翻译课文

1.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2.全班交流,扫除翻译难点。

参考: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同桌互考课下重点实词。

① 举:举用,选拔。

② 空乏:资财缺乏,即贫困。

③ 动心:使心惊动。

④ 曾益:增加.

⑤ 曾:同“增”

⑥ 恒:常。

⑦ 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⑧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⑨ 作:作为,奋起。

⑩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11 色:面色。

12 入:在里面,指国内。

13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14 拂:通“弼”,辅佐。

15 出:在外面,指国外。

五、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证的?

明确: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整理课下重点实词

2.背诵并默写课下重点实词。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考查实词背诵情况。

二、研读课文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这六个人物都出身贫贱,在经历了艰难的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终都大有作为。

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炼,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有所作为。

4.第2自然段作者论述了什么?

明确:经受磨炼的好处。

5.第二段从几个方面论述的?

明确:三个方面:

思想:“苦其心志”。

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6.第二段和第三段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段:个人成才。

第三段:治理国家。

7.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8.作者通过全文的论述,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人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进而取得成功的事例?

参考: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2.你还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类似的名言。

①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②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③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查尔斯比亚德

④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海伦凯勒

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⑦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⑧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四、作业

1.熟读并默写全文。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思想、身体、行为--入、出: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三峡》一文写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而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都写到猿啼,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二者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凄凉,一个愉悦),是啊,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景物描写中又会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 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 学生自由读 学生个读 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 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 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 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链接: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1Myclassroom》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2877 字

+ 加入清单

一.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rainy、windy、sunny、cloudy. Snowy,以及能听懂,会说:Here’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rainy/…in London/…,并且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能够听懂简单的英文天气预报,并且能够用英语简单谈论天气情况。

3、培养学生友好协作的精神和乐观自信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Teaching key points:认读rainy、windy、sunny、cloudy等词汇,并能运用这些词汇描绘天气,运用句子What’s the weather? It’s ….进行交际。

难点Teaching difficulties:London、Singapore、Moscow、Sydney等城市名称的发音。

四.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及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和活动表格。

2.学生准备单词和城市的单词卡片

五.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1、Greeting.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2、Listen to the story.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Miss Zhang has a story for you. Look here.

What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Yes .it’s weather(单词weather)

Father Mother (强调th的发音)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weather.

Step 2、Presentation

1、Words:

(1)sunny: It’s ho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sunny. Sunny It’s sunny.

(2)Rainy :How about this one?

Rainy It’s rainy.

(3) Snowy: What’s this? It’s snowman. Snowball.

It’s snowy.

同样方法呈现其他单词

2、Let’s chant.引导学生自编chant

So we have sunny .rainy. snowy .windy .cloudy. They are weather .Who can make a chant?

3、City name.

There are many good places for you.

(1)Where is it? It’s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t’s、

(2)How about this one?

It’s Moscow, the capital of Russi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Moscow? It’s、

(3)who knows this one?

One ask ,one answer.

It’s London. The capital of Britain.

Sydney, a city in Australia.

Singapore, the city is a small county.

Step 3、Practice

1、let’s play (Pair work)学生利用课前预习准备好的单词卡片做句型操练

One choose the place, one choose the weather.

S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2:It’s、.

2、To be a weather reporter

Who’s she? She’s weather reporter.

Now ,it’s time for weather report(伴随天气预报音乐) We need some weather reporters.

教师示范Hello, I’m Miss Zhang. Here‘s the weather report.

Today .It’s hot and sunny in Sydney.

Who wants to try?同桌操练(pair work)

Step 4、Consolidation.

Listen .tick and say.利用录音机播放各地天气预报,学生提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每组选出一名代表预报天气。

Now, take out the table. 4 people a group.

Listen carefully. And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That’s all. Who can do the weather report?

Step 5、Summary.

Ok, today we have learned the weather, They are、

You all did a good job.Give you big hands.

At last, a nice song for you .

Step 6、Emotion.

It’s really a nice weather.伴随音乐进行情感教育,以雾霾为话题,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But, recently the weather in most cities of China is really so bad.

It’s foggy and there is have in the air .So we can’t breath well.

We can’t see the things very far.

It’s bad to our healthy. We should form a habit of using green products and saving energy as much as possibl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To live a better life.

Step 7、Homework

1、Search on the Interne. To find out more places and different weather about tomorrow, make a weather report to your family or your friends.

2、Collect proverbs about weather and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六.板书设计

Unit 3 weather

Words: sentences:

Sunny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Cloudy B: It’s ....

Windy

Snowy

Rain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 ,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 ,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

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 ,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 ,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 ,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 ,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 ,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 ,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 ,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目标导学二: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提问2: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

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标导学三:感知内容,了解作品精髓

提问3: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4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5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三、板书设计

蝉蝉的地穴地穴特点

出穴脱壳

蝉的卵树枝产卵

孵化幼虫

钻入土里

变为成虫生动形象的文学笔法

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是时时存在,危险处处可能发生,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教师的重视。正如《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时时防护幼儿的安全顾然重要,而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长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许多家长无暇照管幼儿,会让幼儿单独在家,不安全因素时时存在,教给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师势在必行、责无旁代的任务。于是,在本学期我就设计了安全教育活动《遇到危险怎么办》,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掌握必要的、正确的自护常识,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让每个幼儿都能平安、健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

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

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

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六、活动反思:

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安全自护问题来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份调动所有的智慧去滩索、去发现,并有效的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且活动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幼儿设计情景,进行角色换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于渔,使幼儿能真切的体察真情实境,有效的提高自护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复习要求:

Module1

1.学会并运用英文数字13——29

2.复习颜色词和动物名词

Module2

学会用英文问路、指路。

Where is the______?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Module3

学会如何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TV.

Module4

询问和回答其他人正在做什么。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doing_____.

Module5

1.谈论和询问中国和外国的习俗。

2.询问他人是否想要某种食物。

Do you want some rice? Yes,please. No, thank you.

Module6

谈论有能力做什么事情。

Can you run fast? Yes,I can. No,Ican’t.

Module7

学会使用be going to谈论自己的计划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I am going to swim in the sea.

Module8

学会描述体育活动。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

I am going to run 100 metresdo high jump.

Module9

学会请求允许自己做某事。

Can I have some soup? Yes,you can. Sorry you can’t

Module10

学会12个月份的表达法,并能熟练地进行问答。

二、复习重点:

1.Revise number13------29

2.Revise describing the direction.

3.Presentcontinuous

4.Modal verb “can”

5.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三、复习难点:

1.Talk about months

2.Can I have------? Yes,you can. Sorry,you can’t.

四、复习策略:

1.采用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所有词汇并以四会内容为重点;所有句型并以每单元的四会句型为重点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音以辅音复习为重点,辅之以单元音的训练;

语法:一般疑问句及其答句,本册教材的几种特殊疑问句及其答句,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2.阶段复习的实施办法:

第一阶段:围绕各单元重点句型展开复习,检查各单元的单词和课文对话的背诵情况,并且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第二阶段:词汇单项复习并检测,包括默写、单词归类,并辅之以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短语及句型进行英汉互译练习,答问训练并与连词成句、寻找应答等能力性题型结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阶段:在学生进行自主归类复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集听力、语音、词汇、短语、句型及对话于一体进行由浅入深的测试巩固型训练,发现普遍性问题集体解决,结合个别辅导,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用模拟试卷进行期末模拟测试,以便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复习措施:

⑴加强复习课的研讨和备课,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不加强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进行单词、词组和句型归类,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⑶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

⑷每课根据复习的内容做一份相关的课堂练习,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家自默单词、词组和句型。

⑸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我教的这个班,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听、说、认、读等能力。但部分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对于三年级的教材他们掌握还不是很好。并且四年级的教材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本学期我们对于四年级教材的教学进度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书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上面有了质的飞跃,与以往不同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五、主要措施

1、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戏、玩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采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六、教学进度安排:三周一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81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能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突出四年级教材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计划顺利开展。课前,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布置作业即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教学时,能尽量采用最好的办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结合本班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画画、猜字谜、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是平等的,这样会使学生没有那么紧张,对于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对说得好的,我会马上表扬;有错的,我也进行鼓励,希望他们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退缩了。我觉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又如,在学习生字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和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我会花时间、想办法来讲生字。为了使学习生字不死气沉沉,我利用“小老师教生字的方法”或领读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而且注视黑板的精力也集中,对他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好。

三、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我们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安排好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组成组,负责督促、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抽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采取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进行物质奖励。尽量克制自己,以免态度粗暴。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讲解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半学期以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进步很大。

四、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组织他们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元旦联欢等活动。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展示,从中收获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五、做好家访工作。

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个别同学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因此,我及时联系家长,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并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对家长提出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和家庭辅导的要求。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及时完成作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六、改进地方

阅读和作文是我们的大敌,我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训练,采取了写范文来引路的方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能独立写好一作文的不多。我会在下学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不抓写作基本功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必须强调真情实感,唯真情实感最可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395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可能会开始减退。因此,这个学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做好及时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要加强识读,拼写的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英语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一级要求进行编写,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本教材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6课,共24课。

三、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2、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符合。

3、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培养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6、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7、能演唱以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诵已学过的歌谣。

8、能渗透给学生良好的自学英语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按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2、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符合。

3、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4、培养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5、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五、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

1、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两级总体课程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结合《新标准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教学建议,三年级起点第三册第一模块至第十模块的教学任务。

2、对于三年级起点第三册模块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对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通过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如:调查、小组活动、情景描述、说明等,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性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同时,教师应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3、新大纲的要求,使我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灵活了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a.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昂、优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因此,老师们时刻注意着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和蔼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信任他们向上的愿望,理解他们的错误,激励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对学困生更要加倍关注。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保持活拨、向上的心理态势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b.运用新鲜、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有所得。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

录象、电脑等并结合其它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更感兴趣地接受新知识;利用语音教室、多功能教室、

网络教室让学生接受语言的熏陶、学会提留信息并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c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英语学科学生作业和考试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地研讨并大胆地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更多时间里做一些乐为或趣味性较强的作业。进步较大的作业在全校进行展示;英语期中能力测试的不断改进深受学生的喜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唱一首英文歌、和同伴表演一段课本剧、和老师进行情景对话、和同伴编一段对话、英语书法、拼词竞赛等方法来进行测试,期末考试试卷上具有我校自己特色的常识题、数学题等促使学生在英语方面全面发展,增加了英语学习及运用的趣味性。

六、教学措施 :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特征,可将每个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5.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6.逐步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本领。

7.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量,以滚动式教学,以反复渗透巩固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8.语音教学中采用“分散出现,集中归纳,经常接触”的方法。

9、初步渗透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267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45分钟的实效性。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教学流程呈“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的板块状结构。三个板块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4、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

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

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

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记者让受众“走进”新闻现场,在强化了新闻特写现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

写,新闻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新闻特写,一定来自新闻现场,记者通过将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形诸于笔,再现大喜大悲的新闻场景,使受众如临其境,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冲击和心灵感应,从而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三、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特写的内容。

交流,明确:这篇文章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赞美了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

2.新闻特写主要把精彩的瞬间场景固定下来,从捕捉瞬间这一点来看,文章主要展现了吕伟跳水时哪些生动的瞬间?

交流,明确:作者将吕伟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镜头,将这三个瞬间逐一回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可见,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裁上的突出特点。能不能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交流,明确: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短语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四、研读探究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美文,文章运用了很多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尝”。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明确:动静穿插。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丰富的比喻。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这些比喻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侧面烘托。结尾中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以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从侧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